运营支撑系统

2024-07-07

运营支撑系统(精选10篇)

运营支撑系统 篇1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内电信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在某种程度上说, 未来电信运营商取胜的法则不再是电信资源, 而将是越来越多的取决于以IT技术支持的管理能力。因此企业信息化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 是国内各电信企业的必然选择。

目前国内各电信企业都将推进企业信息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不断完善和优化经营分析、计费帐务、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电信企业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 在线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 实现企业内部的运营自动化、决策智能化, 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提升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助推电信运营商由传统低价资源为收益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

电信运营商意识到并在着手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内部的IT支撑系统整合。目前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尤其是能耗居高不下, 直接制约了其发展和盈利能力。运用云计算技术, 可以有效地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降低IT资源消耗, 减少管理和建设环节、提升运营效率, 将Capex转化为Opex、降低成本, 实现数据集中和统一管理、提升管理能力。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将大大降低电信运营商在IT支撑系统建设和维护方面的开支。

电信级云计算

云计算涉及到太多的领域和应用场景, 而由于各类厂商代表各自的不同利益, 使得云计算成为最为混乱的技术概念之一。云计算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义, 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至少有25种以上。由于业界对云计算没有统一的共识, 从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可信、服务支撑多因素分析, 电信运营商应提出自身对云计算的理解。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和商业模式。通过虚拟化等技术按照“即插即用”的方式, 自助管理运算、存储等资源能力形成高效资源池, 以按需分配的服务形式提供计算能力。并且可通过公众通信网络整合IT资源和业务, 向用户提供新型的业务产品和新的交付模式。

云计算典型特征是:资源共享、按需分配、弹性调度、服务可扩展。资源共享:云计算可以类似于水电等基础设施行业, 提供公共计算能力, 能够充分利用闲置的资源, 通过共享方式进行服务;按需分配:云计算可以依据云应用的资源情况, 主动调整、调度资源分配, 支持根据应用要求快速配置资源, 并能适应要求弹性分配资源;弹性调度: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快速迁移, 减少故障的风险;服务可扩展:“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 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普遍接入:云计算接入的地域不受限制, 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系统安全:云计算可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 并选择适合的加密手段保证系统的安全;地理分布:云计算提供的资源地理是分布式的, 通过虚拟技术统一融合。

新一代电信IT系统分析

目前电信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多为两级或多级架构, 从目前状况看, 存在难以统一管理、维护成本高、系统负载不均衡等特点。物联网及三网融合以及未来业务发展, 对目前的IT支撑技术带来挑战。为满足业务数据分析, 以及业务中的突发计算需求对IT成本带来极大压力, 迫切需要IT支撑系统引用新的技术和新的业务交付模式。

从国外运营商来看, 已经开始研究云计算业务并使用云计算支撑内部IT系统。国内电信运营商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中国移动发布大云研究计划, 并在IT支撑系统中试点使用云技术。中国电信启动云业务, 着手启动BI云化系统的改造工作。中国联通启动了云计算应用于IT支撑系统的试验工作等。从目前业界发展看, 云计算是解决IT支撑问题的首选技术, 云计算是新一代电信IT支撑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模式。

但考虑到电信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特点, 在考虑IT支撑系统更新换代的过程中, 需要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衔接, 实现平滑过渡, 云计算是目前最优的选择。但考虑到云计算还在不断发展, 贸然在核心系统中引入风险较大, 需要循序渐进, 逐步引入, 基于云计算研究数据管理、应用技术, 试验数据中心整合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截至2010年, 我国3G用户累计人数达到3000万, 2G用户达到6亿用户, 固定电话用户达2亿多, 宽带用户为1亿多户。为了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保障, 电信运营商每年在IT系统和平台系统上投资大量资金, 但在电信IT支撑系统中IT资源利用率仅达到12%~15%, 距离运营商40%的轻载设计, 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更是远低于Google公司85%;而投入的存储设备的容量也逾百PB, 但其利用率却只有20%~30%。

1.ICT设备庞杂, 供应厂商众多。设备体系中既有HP、IBM、SUN小型机设备, 也有x86通用化服务器, 设备供应厂商有SUN、HP、IBM、DELL等。

2.IT系统和平台基本都是“烟囱化”建设, 相互独立, 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投资重复。

3.能耗巨大, 电费居高不下, 能源利用率低。

4.业务平台分散, 孤岛众多, 不利于升级改造和新业务的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 电信运营商全年用电量占运营成本的比例超过30%。能耗占据了运营的大量成本, 直接制约了利润的增加, 急需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上的统一调度与弹性分配, 并在扩展性、兼容性方面进行优化, 实现软硬件分离, 整合资源和平台, 有效地解决节能降耗问题, 加快增值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周期。

云计算推动运营支撑系统转型

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运营商的私有云和公有云,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融合, 形成统一的IaaS服务平台, 使公、私有云平台共享基础设施;在IaaS平台基础上, 结合电信运营商IT业务支撑系统建设内部统一的PaaS平台, 分别针对BSS、OSS、增值业务平台等业务支撑系统进行试验、试点, 在建设云平台的同时, 还要规划、建设好技术标准体系, 运营维护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等三大体系。

电信IT支撑系统是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系统, 对企业管理和运营具有重大的影响, 云计算在电信IT支撑系统的应用在“积极稳妥”的指导原则下, 顺序开展相关工作。

第一, 试验验证阶段: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系统开展云计算的试验验证, 为云计算技术的现网部署提供试验数据, 进行云平台的探索和验证, 结合云计算标准化工作, 逐渐规划出统一云平台的基础框架。目前, 中国移动、联通等公司正在考虑建设集中的数据分析系统, 集中系统的建设面临海量数据的抽取、存储、查询和分析挖掘等多种大运算量需求和大并发量访问给系统带来的压力, 云计算中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并行计算等关键技术正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IT支撑系统现实需求, 选取数据分析系统作为试验验证的原型系统。

第二, 试点部署阶段:试点部署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优先选取对实时性要求较低, 对业务影响较小的系统, 开展现网部署。此阶段应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统一云平台架构体系, 通过在云平台上部署实施试点项目, 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对电信IT支撑系统建议在试点阶段采用分布式应用架构来重新开发和部署。

第三, 规模推广阶段:在试点部署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 优化方案, 稳步推进云计算平台在IT支撑系统应用部署。这个阶段公司统一云平台架构基本成熟, 可以向业务系统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云平台重点转向结合业务系统, 优化平台能力。逐步规模化地将目前的IT系统中的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中, 原有应用服务器采用x86架构的, 可以迁移到虚拟化后的刀片服务器上;原有应用服务器采用小型机的, 一种方案是将其迁移至做了虚拟化分区的小型机上, 另一种方案是将其迁移至虚拟化后的刀片服务器上。迁移部署的过程, 可能涉及到原有应用架构的重新设计和开发, 需要充分调动厂家资源, 这一点在应用从小型机迁移到虚拟化后的刀片服务器上时表现的更为明显。在IT支撑系统云化的过程中, 还需要考虑在平台层提供应用开发框架、统一数据库服务能力和统一报表服务能力等, 从而使应用不仅实现IaaS层面的云化, 还在PaaS层面实现紧密耦合, 优化应用架构, 提升服务水平。

基于云计算的运营支撑系统框架

电信运营商利用云计算相关技术, 对现有IT支撑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形成电信运营商的下一代电信IT支撑系统。实现挖潜降耗, 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能源等资源消耗;实现效率提高, 减少管理及建设各环节, 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管理提升, 通过系统、数据集中, 实现统一管理, 进而提升管理能力;实现成本节减, 通过云计算, 将Capex转化为Opex, 有效降低成本。

基于云计算的电信IT支撑系统的框架如下图所示。通过虚拟化技术对电信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池化, 通过IaaS管理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统一管理, 按照业务系统的需求, 动态分配资源供业务系统使用, 同时建立PaaS支撑管理平台, 通过将IT支撑系统的共性需求进行抽象汇总, 形成service能力, 以REST API的形式供业务系统使用, 业务系统在此框架下, 重点关注业务逻辑的实现即可。

电信支撑IT系统应用云计算后, 将改变目前的系统建设及运维模式。

1.需要独立的组织承担IT基础资源的规划及按需分配, 减少IT基础资源的频繁审批、投资、建设。

2.IT基础设施的维护可进一步分离, 由独立的机构承担。

3.PaaS平台管理由单独部门或者组织进行维护, 并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投资建设和管理IT支撑Services。

运营支撑系统云化挑战

管理模式的挑战

目前IT的管理模式和云计算的管理模式有些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因为云计算是强调集中化的优势以及应用平台资源的分层耦合管理, 但是传统的IT系统管理和使用模式在某些方面和云计算的理念有它不相适应的地方。云管理平台需要有专人负责操作和调度, PaaS层能力需要有专人统一开发和维护, 而在SaaS层依然可以像从前一样, 不同的应用由不同的人员维护。由此可见, 在实现“云化”改造以后, 电信运营商的相关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需要根据云架构的具体需要做出调整。

另一方面, 云计算行业近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这种爆发式的的增长使得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的工作开展中碰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人才缺乏, 人才的缺乏会制约云计算的发展, 电信运营商需要在云计算方面培养和引进人才。

安全模式的挑战

云计算安全问题也是云计算商业推广中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云”对外部不透明, 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并没有对业务给出许多细节的具体说明, 如何在内部IT支撑中给业务系统提供安全可信、数据隔离的是云计算落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技术的挑战

目前云计算没有统一的标准, 各个云计算的厂商和服务商都在各自为战。各个标准组织的进展也比较快, 业务保障不够完备, 不同的云之间就缺乏互操作性, 电信运营商需要看自己的实际业务需要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同时如何实现业务能力的开放, 建立统一开放的标准接口还有非常多的困难。

电信云计算发展很快, IT厂商在积极推动, 应用厂商、运营商都在积极跟进, 鉴于云计算技术还在发展, 贸然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引入云计算技术会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和业务风险, 对云计算技术发展前沿积极跟进, 为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积累IT技术积累, 为企业重大技术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有效规避技术风险。

摘要:电信运营商意识到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将大大降低电信运营商在IT支撑系统建设和维护方面的开支, 并正着手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内部的IT支撑系统整合。

运营支撑系统 篇2

《以下言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不具有针对性,请勿对号入座》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XX公司是以个人移动用户起家的,业务支撑系统从诞生那天起,就是建立移动用户档案,按套餐计费,最后把钱收上来,随后建设的经营分析系统,核心目标也是分析个人市场提供市场决策,中国XX公司业务支撑系统也就是BOSS1.0诞生于2003年前后,业务支撑系统的雏形已经形成。在2004年前后在中国XX公司市场部下组建了集团客户中心,随着三大运营商对高端移动市场的争夺,集团客户中心逐渐从市场部独立出来,甚至由集团客户中心升级为集团客户部,与之同时,增值业务中心、数据部也随之出现。随着中国XX公司的组织机构的变革,业务支撑体系也在发生裂变,BOSS从BOSS1.0到B0SS1.5、2.0、3.0,甚至NGBOSS,时至2012年的今天,中国XX公司业务支撑体系能否支撑全业务运营呢?近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困惑一:ADC前途未卜? 2006年中国XX公司全国打造ADC(应用数据中心)今后的路在何方,6年了规范没有更新,让人匪夷所思,ADC前途未卜呀。困惑二:ESOP生逢其时,但被边缘化了!2009年推出的ESOP规范,总称“中国XX公司集团客户业务综合运营平台”,帽子的确不小,但遗憾地是在一些省落地时变成了“门户”,所为门户顾名思义是“入口”,不好听点说是一张皮。造成这个结果,依照个人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省分公司没有认识到ESOP的重要性,不客气地说是集团客户战线的同志们,也没有想清楚想要啥;二是规范很全面,缺少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总部和一些专搞IT咨询的人士看的远,但与各省管理和工作流程相差远;三是ESOP的建设和支撑由计费中心承担了,计费中心同志们的头上两把剑:计费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这也好理解ESOP成了计费中心的附属系统,边缘化了,也因此ESOP离“中国XX公司集团客户业务综合运营平台”的差距还很远,但反观中国XX公司其它省份,也不尽如此,一些省份就是由数据部主导ESOP建设的,离市场近也能保持中立,尽量不给BOSS添乱,BOSS该干嘛干嘛,ESOP也有发挥的余地,这个时候就体现了省分公司的差距了。困惑三:面向集团客户的渠道建设,迫在眉睫。中国XX公司个人客户渠道还是非常不错的,不管是实体渠道,还是电子渠道。非常惭愧地说,中国XX公司集团客户渠道还是空白,集团客户业务营业厅无法办,网上营业厅也没“门”。难道集团客户渠道就靠千千万万的客户经理吗?非也,动力100已在中国XX公司门户上占了一席之地,ADC门户也存在数年,但大多省分公司动力100门户只是些花架子。冷静下来想想,这种现象与集团客户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即维稳。维稳是第一位的,维稳就要维AB类集团的稳,这些集团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无外乎专线\V网,更重要的是靠关系维稳、靠营销成本终端补贴维稳,甚至靠信息化项目投入维稳,可惜又可庆的是这类客户一个省分公司是有限的,几万家十几万家足矣,可惜的是更多C类集团甚至是微型集团未完全纳入集团客户的篮子,可庆的是这些集团有限,否则就要投入更多的客户经理,更多的营销、投资成本。说句抱怨的话,大多省分集团战线的同志们“不拿客户当客户”,他们无视城市里写字楼上下班簇拥的人群,他们当中尤其是一些私企老板是很关心他的驻地销售人员,很关心公司仅有的几辆车有没有被员工私用,他们靠的是固定电话报到,靠的是每天统计车的里程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彩铃,这里是集团信息化产品的蓝海和沃土。当然,“不拿客户当客户”放到中国XX公司的企业文化里,是没有将这些客户纳入KPI,“集团客户占比”的力度还不够,屁股决定脑袋,一任也不超过三年,也难为集团客户战线的绝大多数同志们了。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中国XX公司的老大哥省分公司了,比如广东省分公司在网上集团单位能够体验产品、订购、支付和查询了。OneCM不是一两年了,贫富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中国XX公司从上到下都在全员挖空心思创新,都在比拼PPT,真不如树个标杆,做些实实在在的再基础不过的事情。总而言之,中国XX公司到了面对全业务运营,需要静下心来反思、自问中国XX公司业务支撑信息化体系准备好了吗!

运营支撑系统 篇3

珠海广播电视台网络公司从1999年开始进行网络改造,2003年底基本完成市区骨干网双向改造,分配网相应从550MHz升级为860MHz。市区有线电视用户约为23万户,CableModem用户为25万户。系统方面,2005年7月完成了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SMS)的招标工作。

从有线电视网络的运营特征来看,其与电信/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性在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表现的更加明显。如电信BOSS系统具有“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灵活的平台和统一的平台”等特点,从系统理念、功能模块、技术体系等各个层面来分析,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是完全可行的。

珠海广播电视台网络公司于2007年7月重新进行了BOSS系统的招标工作,最终选定了诚毅公司的解决方案,并于2007年12月开始对珠海数字电视及宽带业务进行需求调研,目前。前期需求已基本整理完毕,预计将在2008年6月完成系统开发和数据割接工作,并开始试运行。

系统总体规划

1、建设目标

1)建立业务运营网络和分销渠道

提供营业厅等的直接接入,各种分销渠道的简单业务连接及CallCenter、网站、多媒体自助终端、银行现金代收、实时划账等多种数据交互模式,最大限度拓展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运营渠道和运营空间;

2)建立灵活、有竟争能力的市场营铺体系

通过灵活、准确和及时的计费和账务处理系统提高计费、出账、收款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收视费的回收率,减少坏账的产生几率;

3)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制订增值平台的接入规范和运营规则

统一增值业务的计费规则,将增值业务纳入有序管理的环境中,以确保增值业务的健康发展;

4)建立完整的资源管理系统

加强对各种资源的集中管理,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为各种资源的组合打包、调整服务提供支持,达到物尽其用;

5)配合数字电视发展规划

提供灵活有效的方案,确保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实现业务的平稳过渡。

2、设计思想

一个好的BOSS框架,可最大限度降低系统内部的消耗,并能够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性能发挥至最佳状态,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1)面向对象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以方便业务系统构造、缩短开发周期、确保开发质量。

2)多层应用的B/S模式

采用多层B/S模式,提供一个公共的应用通信及数据接口平台,实现应用及实现的分离,以保障系统的完整性和核心数据的安全性。实现同构和异构环境下的多种数据源通信,提高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性及扩展能力。

3)并发的程序设计思想

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系统均支持整个系统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大幅提升响应性能。

4)基于E-R关系的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表设计以实体一关系(E-R关系模型)为基础,数据结构的紧密关联,保障了数据一致性、完整性,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及完整型。

5)模块化独立设计

将应用程序分为多个既能独立运行又可灵活组合的程序包,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

3、系统管理层次划分

在系统的管理上,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决策支持层、管理层和业务运行层三个层次。

★决策支持层

为决策人员提供生产业务和管理控制的各种信息,为有线电视网络的战略决策提供决策手段。

★管理层

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管理功能,便于管理者方便获取统计分析数据,详细了解业务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实现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业务运行层

主要实现面向用户的各种业务需求,并对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和支持。

4、技术层次划分

★系统体系架构

在技术实现上,BOSS系统须能够充分应对有线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其逻辑结构应当具备良好的层次,同时不同的层次结构间的耦合关系应尽可能小。

珠海BOSS系统采用J2EE架构,分为客户接入层、界面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核心数据资源层,界面实现了Web化。这样的结构不但避免了客户端臃肿、版本发布与升级的工作量大、客户端界面与其他系统的界面整合比较困难、业务逻辑和展现逻辑没有完全分离等问题,提升了维护和版本升级的效率,同时也为与其他系统的界面整合和系统自身的扩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表现层

主要功能为实现用户交互和数据显示,为以后的处理收集数据,向第二层业务逻辑请求调用核心服务处理,并显示处理结果。这一层功能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①GUI,即图形用户界面,采用VB、PowerBuilder、Delphi等进行开发;②Browser,即浏览器,用HTML结合Servlet进行开发(珠海的前端采用B/S结构,因此采用第二种方式)。

★逻辑层

该层为本系统的核心层。物理分布的多台设备通过事务管理器构成虚拟主机,虚拟主机上分布着多个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可支撑多种服务。服务是业务逻辑的具体体现。也是接受客户服务请求的基本单元。业务逻辑层通过XA协议与数据层的数据库连接,与表示层则是通过ATMIAPI进行交互。

★资源层

该层可以是多个关系型数据库,也可以是异构数据库。

九大功能及实现

1、业务受理

客户可通过多种服务渠道享受珠海有线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业务受理、用户缴费、产品订购等。业务受理功能可显示客户的全面信息,如基本资料、业务变更、账务登记、客服资料、售后服务资料等,方便全面了解客户情况,加强对市场营销的支持。

为实现面向客户销售自动化的目标,BOSS系统必须对销售过程的各类行为及活动进行流程化管理。即通过流程管理机制,实现对各项营销活动的自动跟踪、记录、调度和监控。业务受理能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包括面对面、语音、Internet、移动终端及其他方式。

BOSS业务受理功能包括:开户、增装、过户、迁移、更改账户信息、资料更改、停机、开机、销户、修改密码、修改服务方式、产品订购、退订业务、更换设备、营业收费、营销方案办理、用户资料查询、业务异动查询、用户业务类型查询、用户产品查询、待处理资料查询等。

2、账务处理

帐务管理主要完成根据计费的清单结果进行出账以及固定费用的计算等功能,出账处理、调账处理、账务托收和销售处理等。可将所有账单文件按用户编号、业务类型进行合

并或分离。

3、资源管理

本模块主要完成各类业务所需资源的集中管理,涉及到的进销存流程。

流程描述:订购相关业务资源——各营业厅、分公司根据业务需要从总库领取业务资源——营业厅、分公司之间可以进行资源的调配或调拨,通过客户业务办理完成资源的销售——系统可为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客户设备更换提供支持,有问题的设备可经营业厅、分公司退回公司总库,再由公司总库统一处理(譬如退回供货商)——总公司仓库或分公司、营业厅仓库定期进行盘点。

根据以上流程,本模块主要包括:配置管理、入库、退货、盘点、出库,退库、调拨,及地址资料清理、资源告警、状态修改、资源查询、认证资源管理等功能。

4、产品管理

产品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对产品的相应属性进行设置、主要包括产品基本信息、CA产品、费用、停用期间产品费用、包容互斥关系、促销方案等的设置。最后还需通过相应部门的审核才能最终发布。促销方案优惠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资费、产品、设备、账户、客户群、时段、跨业务类型的优惠等。

5、终端销售管理

终端销售模块负责管理公司的各种有编号设备(包括机顶盒、有线电视卡、Ic卡、各种充值卡等)以及其他无编号设备(包括网线、双叉线、遥控器等)的批发、零售业务,对各终端销售商的设备订购、代销、付款进行统一管理,并跟踪设备的流向。

6、客服管理

客服管理功能包括:投诉、咨询、维修、建议、客服业务受理、复核派单、维修派工、工单处理、客服工单查询、客服日志查询、客户建议处理对、重大故障、刷新授权、客服知识库维护、发送短信息、工单分步时限、节目预订、满意度调查、客户信息管理、客服统计分析等。

7、接口管理

珠海BOSS管理系统外围接口平台管理主要包括:

★CA接口

实时将OSS系统送来的相关客户数据翻译成CA的系统指令,送入CA的相应系统中执行;对CA的执行结果或返回的有关信息做出相应处理,能同时支持爱迪德、永新同方等不同的CA系统。

★监管平台接口

支持广电总局监管平台需要的信息查询接口。

★现金代缴接口

客户通过银行缴纳客户的服务使用费,由银行方向我方发起缴费请求,银行对我方账户进行销账处理。

★电子报盘接口

电子报盘是我方委托银行方收取客户服务使用费,将客户所付费用从其银行账户转到我方账户的处理过程。

★短信接口

与其他运营商合作,通过短信平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同时还可开展付费节目的营销工作。

★宽带认证接口

通过宽带接入服务器完成对上网用户的认证和数据采集,将用户上网的主要信息传递给BOSS系统,从而完成对上网用户的控制。

★其他系统接口

与其它相关系统进行通讯的接口。预留如与珠海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OA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的接口。

8、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

可提供业务处理、市场分析和财务结算所需的各种业务、账务和资源分析报表,为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实时的统计数据,方便进行业务管理,减少人员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报表处理功能包括:业务报表、状态统计报表、业务发展报表、账务报表、业务资源报表等。

9、系统管理

运营支撑系统 篇4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B u s i n e s 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简称BOSS) , 是一个综合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可以划分为业务支撑系统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简称BSS) 和运营支撑系统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简称OSS) 两部分, 一般来说, 业务支撑系统主要包含客服、计费、结算等功能, 运营支撑系统主要包含网络管理和资源管理等功能。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主要通过各种IT技术和IT管理办法, 来支撑运营、改善运营。从纵向上看, 它覆盖了运营商的整个业务流程, 包括业务开通、业务保障、业务计量、产品开发等。从横向上看, 它覆盖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资源管理、网络管理、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管理等层次。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是从运营管理范畴向企业管理范畴的延伸, 除了实现运营功能之外, 企业策略、产品规划、网络与资源规划、收入管理与风险管理等都是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关注的内容。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目前在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中都有着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它们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 期间不断地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 并且投资比重持续上升, 有资料表明, 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上的投资已经占到总设备投资的10%~15%, 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对电信运营商的重大意义。

与之相对应的是,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在各地广电运营商中的应用则刚刚起步, 并且系统的成熟度和复杂度都与电信运营商有着很大的差距。广电运营商需要充分认识到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重要作用, 尽快加强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

2.广电运营商建设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必要性

2.1 建设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是“三网融合”背景下的需要

近些年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 这对于多年来一直在垄断领域经营的广电运营商来说,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可以预见, 未来广电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势必会在视频、数据、语音等各个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资源的壁垒即将不复存在, 经营能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而这一点恰恰是广电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差距最大的地方。广电运营商要想在守住原有阵地的基础上成功出击, 成为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之外的第四大运营商, 就必须迅速完成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变, 迅速提升业务规划、市场运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等各方面的能力, 这些工作的完成, 必然需要建设一个现代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2.2 广电运营商原有的用户管理系统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广电运营商原有用户管理系统的弊端也已经明显地显露出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个用户管理系统同时存在, 模拟电视、数字电视、VOD、宽带等业务均有各自的用户管理系统, 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 很难完成信息的交互和统计, 极易形成信息孤岛;

2) 在系统核心上不存在独立的核心数据模型, 增加和改变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往往需要对系统核心进行重大修改, 无法对业务的变化进行快速响应;

3) 无法实现多业务的统一运营, 不支持跨业务的产品打包, 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也没有固化在系统之中, 很难适应未来多业务运营的需要;

4) 没有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 体系, 对客户资料的管理和维护缺乏严格的约束, 对客户的订购行为无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预测;

5) 缺少对广电运营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计费、账务、结算等等业务过程的支持, 无法实现多业务的融合计费。

2.3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可以极大地促进广电运营商的运营和管理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除了能够解决原有用户管理系统的以上弊端之外, 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广电运营商的运营和管理:

1) 提高了生产作业的自动化水平, 将绝大多数的关键业务和关键流程纳入计算机管理的范畴, 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 提高了生产效率;

2) 加强了运营管理的有效性, 同时也使得很多关键业务流程由计算机系统执行, 减少了人为的因素和管理的随意性;

3) 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 可以使得面向客户服务的关键运营指标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4) 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过程透明、可控, 并且可以量化, 使各项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增强整体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

5) 成为企业IT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仅是业务和运营的支撑手段, 也成为企业管理手段, 关键业务流程通过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固化, 服务质量保障、关键业务指标也通过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实现评估。

3. 广电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实现功能

3.1 广电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以客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流程为驱动”, 能有效支持广电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数字电视业务、数据通信业务、语音通信业务及未来新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支撑平台。将此前以系统功能实现为建设目标, 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建设思路上来, 通过对客户的接触管理和服务请求管理来驱动整个业务运营支撑的过程, 并以此来设计与部署相应的系统功能。

3.2 广电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实现功能

1) 实现统一的客户接触管理, 支持多种客户接触渠道, 包括呼叫中心、营业厅、网上营业厅、传真、短信、E-mail等。通过与呼叫中心的互联, 共同支持客户接触、服务请求、订单管理与投诉受理等功能;

2) 支持多业务融合计费与综合账务, 提供统一的计费引擎与综合账务系统以支持全业务的融合, 支持实时采集、实时计费、实时出帐、实时销账等功能, 通过提供实时的余额管理来支持预付费业务, 实现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

3) 加强费用流失控制手段, 实现收入保障, 在采集、计费、出帐、前端协作、数据交换、数据提供等环节均设计相应的审核检验手段, 确保处理的准确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费用流失;

4) 能够灵活地支持各种营销策略, 能快速实施业务修改与新业务上线;

5) 实现与外部系统相关接口的集成, 包括CA系统、VOD系统、财务系统、第三方CP/SP平台、监管平台、银行系统等。

4. 结语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 是发展过程中更高级的支撑平台, 也是未来经营活动中所必须依赖的管理平台。它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 深刻地约束经营活动的各个业务管理环节。广电运营商建设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意义重大, 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运营支撑系统 篇5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 “2006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论坛”了解到,随着3G、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日渐临近,国内运营支撑系统市场必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增长。

来自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代表分别就运营支撑系统建设思路、业务支撑系统应用思路进行了专门探讨。

随着电信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信业用户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基础设施在硬件方面也已达较高水平,但在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电信运营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了解,国外一个成熟的运营商在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方面的投入占其总投入的5%~10%,新兴运营商的比例更高达20%,而中国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的投资却只有2%~3%。预计2005年~2008年,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市场将达到年均15.7%的增长率。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计费账务系统、经营分析与决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将成为国内电信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建设或规划的重点。(李智鹏)

石化企业信息化转向资源规划、协同管理系统

本报讯 8月7日,2006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据悉,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由最初的数据文件系统、微机版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目前以大、中型服务器为主要硬件平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网络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善,生产过程已基本实现系统控制。

据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石化企业都设有专职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部门。在信息化对企业决策的支持程度方面,50%的企业能开展生产经营数据分析处理,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优选,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46%的企业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支持;2%的企业已经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进入管理决策智能化,达到了信息化辅助决策的高级阶段。石油和化工企业的下一步建设重点开始转向ERP等企业资源规划、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广)

硬件设计紧盯软件环境

本报讯 在第四届Chinajoy展览会上,各类网络游戏出尽风头,但这离不开硬件产品的配合。网络游戏水平日新月异的进步,与硬件厂商的人性化设计密不可分。

软件和硬件产品的设计,一般而言,分属于不同的公司或者公司内不同的部门,但在今天,特别是在多媒体娱乐环境中,软件和硬件的隔阂正在被越来越强调使用体验的应用环境所消解。长期以来,标准化的键盘鼠标是电脑的常见配置,但对于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言,新意并不足。特别是在软件内容越来越丰富之后,硬件如何匹配软件,构成一个完整的使用环境,成了各大电脑配件厂商用心费力的着力点。

能够同时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具有发言权,微软无疑是重要的角色。在新操作系统Vista即将发售之际,微软娱乐及设备事业部也推出了与之紧密协作的鼠标、键盘、摄像头等设备。在这些产品中,有与windows live messenger配合的摄像头,通过一键操作,就可以读取messenger中好友列表;可以操作PPT演示的无线鼠标以及通过键盘一键操作的播放软件,直接体验到硬件设备和软件播放器的无缝连接。“尽管硬件产品的利润率不如软件产品,但是硬件产品在微软的策略是与Windows平台一起,构成一个更加紧密的使用环境,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微软娱乐及设备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 Alan Bowman说到。

追求软件和硬件产品的协调配合,并非新话题。但在今天的复杂应用环境之下,软件自身的易用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要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硬件提供的操作模式显得更加重要。

高水平的硬件产品创新,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人体各部位的研究,需要长期的跟踪研究。相对于软件产品设计的短平快,硬件产品设计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才能达到脱颖而出的效果。(朱长城)

网络广告遭遇心腹大患

网络广告发展得很快,地球人都知道。

普华永道6月22日发表的报告指出,从2006年到2010年全球网络广告的综合年均增长率为18.1%。到2010年全球网络广告将达到520亿美元,占到全球广告总收入的10%(事件1)。根据中国广告协会的数据,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比上年增长50%(事件2)。新浪、搜狐、网易、QQ等公司的财报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广告收入较去年同期涨幅均超过30%(事件3)。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广告采取点击计费的模式,客户投放在网站上的广告只有被读者点击后,发布广告的网站按点击数收取客户费用。

一位黄先生通过竞价排名,购得谷歌的“交友网”关键词广告。黄先生可以在谷歌的网站上查到广告的点击数和应付的费用。10个月来,每天最少付1元,最多158元。可是今年1月26日,黄先生广告的点击量猛增,当天的广告费竟高达8000元(事件4)。内行专家告诉他可能遭遇了“点击欺诈”。

点击欺诈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竞争对手手工或通过程序狂点广告,产生巨额费用,以打击对手。二是谷歌的合作网站狂点广告以增加自已从谷歌的分成收入。谷歌CFO George Reyes说:“应该尽快采取一些措施制止欺诈点击的恶化蔓延,因为它将潜在地威胁Google的商业模式。”

一年以来,点击欺诈十分猖狂。7月7日,研究公司Outsell发表的报告称,2005年客户为点击欺诈所付的费用占广告总额的14.6%,高达8亿美元。Click Forensics 公司报告,今年第二季度欺诈性点击率为14.1%,比第一季度高0.4个百分点。而对于价格高于每次点击两美元的高价广告,欺诈性点击率更是高达20.2%(事件5)。

5月,美国针织服装公司Crafts By Veronica等一批受害公司因点击欺诈起诉集体雅虎。谷歌3月份也因点击欺诈起诉支付900万美元平息客户起诉(事件6)。Outsell公司的调查显示,75%的广告客户曾被点击欺诈,25%的用户将减少在点击付费模式上的投放(事件7)。点击欺诈已成为严重影响网络广告发展的第一大障碍。

针对日益严峻的形势,谷歌高层表示,正在采取技术措施抑制点击欺诈,同时也承认点击欺诈难以完全解决。7月28日,谷歌宣布在AdWords上向广告主公布无效点击次数,以增加透明度(事件8)。另外有国外媒体报道,谷歌正在测试“按行为付费”的广告模式,以逐步摆脱网络广告的点击欺诈困局(事件9)。按行为付费系指只有网络用户购买产品,或者执行预先设定的行为,例如在填写广告客户的电子表格,网站所有者才能获得相应的广告费用。

点击欺诈是全行业难题,对付点击欺诈需要第三方认定。8月4日,美国交互式广告署(IAB )和非盈利的媒体测评委员会表示,它们将与谷歌、雅虎、微软、Ask.com 、LookSmart 等搜索引擎联合成立“点击计量工作组”(事件10)。

谁会想到当初看来十全十美的点击付费模式竟被搞得如此狼狈?人间的事真是难以预料。

DCM招募5亿美元 盯准亚洲投资机会

本报讯 8月3日,早期创业投资公司DCM宣布,成功完成新一轮总额为5亿美元资金的招募。新资金将重点投资于美国、中国及亚洲的信息技术产业的早期创业公司。DCM目前管理资金的总额已超过15亿美元。

DCM获得的新一轮资金主要来自公司现有的投资人。资金招募工作完成得迅速、资金额度大,显示DCM投资人对其以往投资业务的高度认可,同时证明投资人对亚洲和美国投资潜力的信心。 DCM创业投资公司中国合伙人林欣禾表示:“DCM一直以来重点投资信息技术领域。但在中国DCM也将更多关注那些采用新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价值重组的创新企业。”

DCM公司还宣布中国投资负责人卢蓉女士晋升为合伙人,表示DCM对中国业务的重视。DCM最新业绩包括,所投资的公司中有九家亚洲公司成功在美国和日本上市。

风险投资扩容创业大门

本报讯 “高科技·新媒体”创投大赛日前在京启动。作为主办方之一,和讯网副总经理马小平认为,“中国的高科技市场是很大的,包括Web2.0在内高科技数字媒体有着很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风险投资专项针对中国市场的资金募集金额达到40亿美元之多。按照风投在世界各国所投下的金额,中国市场在2005年的表现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排名世界第三。2006年预计投向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将远超过2005年。

汉能投资总裁陈宏认为,风投已经扩容了创业的大门,而搭建一座通往风投商的桥梁,成为中国创业者能否圆梦的关键一步。

运营商支撑系统去IOE 篇6

去IOE是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概念, 由阿里巴巴公司于2010年最先发起。去IOE广义的理解, 是要去掉小型机、商业闭源数据库、高端集中式存储阵列。以IBM、Oracle、EMC为代表的传统IT巨头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 “去IOE”的本质是“分布式+开源+Scale-out”架构替代“集中式+封闭+Scale-up”架构, 从而转变成彻底的云计算服务模式。运营商早期部署的核心系统均为典型的“IOE”架构, 长期以来, 这一基础架构稳定地支撑了电信运营商所有生产数据的运营。随着海量信息处理需求的出现, 特别是4G来临后产生的巨大数据处理需求, 急需对原有的基础架构进行能力扩建。但是, 使用原有的“IOE”架构, 面临系统售价高、后期维保代价高、维护人员的培养成本高、系统扩展性不强及可定制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 运营商也提出“去IOE”、云化及IT系统集约。

二、运营商“去IOE”的解决方案

1、服务器虚拟化。小型机作为支撑系统的主要计算设备承载了大部分的业务, 但从扩展性、性价比、核心能力掌控等角度而言已经不适宜当前发展。X86单个CPU处理能力一直在提升, 目前已达到或超越小型机单CPU处理能力。X86架构用作云计算底层基础设施的可行性已被行业实践所证明, 也是运营商做IT架构调整的第一步, 通过2到3年时间, 搭建云计算资源池, 迁移部署在小型机的应用, 这是已经在做的事情且效果明显。全球传统小型机市场也正以两位数的速度萎缩。因遗留软件迁移、更新等因素完全取代小型机在运营商尚需时日, 但已在加快小型机等封闭系统的下线速度, 增量需求不再考虑小型机;没有特殊需求的应用系统, 尽快迁移至x86服务器;对于有高计算性能要求或特殊数据库需求的应用系统, 考虑在充分试点验证后逐步将应用迁移至x86服务器。系统云化迁移可以提升核心应用安全、降低投资、有力支撑业务转型。

2、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 彻底突破传统存储的扩展性与性能瓶颈, 用软件将多个x86本地硬盘虚拟成存储资源池, 对上层应用提供盘阵相同的SAN块存储服务, 有能力支撑各类大数据分析、高并发访问对性能和扩展性的要求。控制器软件化:更大Cache容量带来单应用随机IOPS性能提升2-3倍。适用于数据库OLTP、VDI等随机IO读写操作密集且成本敏感型应用。交换IB化, 磁盘SSD化:彻底消除计算与存储间带宽瓶颈。适用于OLAP等随机IO读操作为主, 超大并发带宽流量的数据库应用。数据分散化:更大并发度使得单应用顺序IO吞吐带宽提升6倍。适用MPP列式分析型库、Hadoop大数据等顺序IO大吞吐量场景。

3、分布式数据库。互联网时代, 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 传统IOE架构无力支撑。引入分布式计算技术, 构建分布式数据库:New Sql和No Sql。New Sql: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存储;列存为主;Sybase IQ, My SQL。主要应用于数据分析业务:分析型CRM, 报表处理, 经分BI&大数据。数据量大, 分析为主的业务。No SQL:对象, 非关系型 (hadoop技术) ;Hbase, Big Table。主要应用于巨量并发, 实时简单查询, 简单数据结构。详单查询, 海量对象数据的存储和分析。

三、运营商“去IOE”的成效

1、基础能力快速提供。提升业务系统部署效率, 可做到即需即用。传统的项目周期需经过需求、决策、立项、采购、到货安装, 一般建设周期在半年以上, 云计算资源池下只需经过决策和环境准备及软件安装两个环节, 系统平均部署时间由180天下降到3天以下, 提高业务系统的灵活度。

2、平台稳定性增强。支撑系统的性能, 可靠性, 安全性得到提升, 系统可用率达99.99%, 平台运行平稳, 原单机系统都增加了VM-HA保护。CRM等系统迁移到资源池后, 运行更稳定。

3、节约投资节能减排。1台4路PC服务器约20万, 虚拟化部署可运行4套数据库, 平均1套数据库投资5万, 而原有小型机1台部署1套数据库投资超过20万。小型机的功耗一般都是2500W以上, 估算4路PC服务器的功耗不足2000W/台, 平均每套数据库分摊功耗不足500W/套, 相当于每套数据库节约2000W, 数据库虚拟化迁移后每套数据库每天约可以节约48度电, 采购及运维成本都大幅度节约。

四、困难和挑战

“去IOE”架构在互联网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运营商支撑系统还在逐步探索实施阶段, “去IOE”架构与传统架构应用可能是一个长期并存, 逐步演进的过程。同时X86服务器数量急剧增加, 数据及应用定位、故障修复增加技术含量, 需加快培养相应的运维人才, 提供并完善相应的的平台运维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敏.王孝友基于应用虚拟化技术构建新型应用云平台的研究.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04)

[2]王意洁.孙伟东.周松.裴晓强.李小勇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软件学报.2012 (02)

运营支撑系统 篇7

16年持续打造的SITEVIEW运营智能不断完善, IT监测、运营数据和日志采集系统友好易用, 功能细致。基于模块架构的一体化平台 (如图1所示) , 可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实时动态展示和人机交互。该运营智能可进行系统异常状态识别、智能化故障预警、精确故障报警、子系统关联智能化设备定位于故障定位、自动恢复故障、运营分析和智能预测等操作。SITEVIEW系列智能产品包括SAM IT资源设备管理、NNM网络设备管理、ITSM运维管理、Deep LOG深度日志分析、ALM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运营大数据中心。

SAM IT资源设备管理可以全面、深度、高频、海量的采集运营数据。个性化的监测器采用扩展式架构, 方便地添加面向业务的各种监测器, 兼容全部网络设备、全部服务器、全部数据库等等。NNM网络设备管理可以进行拓扑自扫描智能成图、链路流量分析和设备运行状态及性能分析预测。ITSM运维管理实现了工单流程可定义, 通过流程图查看流程详细;工单处理中可以对工单进行回访评分;工单处理完流转到经验知识库主动网络管理;工单完成流转绩效考核。ALM资产生命周期管理, 从耗材管理、硬件管理、软件管理、维修管理到出入库管理, 形成资产动态智能互联。Deep LOG深度日志分析集群聚合日志, 整合Google Tensor Flow张量流、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运营大数据中心涵盖集群数据中心, 机器智能交换中心、人机交互中心等, 可以进行人、机器、海量数据智能交换交互。

运营支撑系统 篇8

随着电信业的飞速发展, 电信运营商为更好地开展业务, 建设各类运营支撑平台保证业务的实时监管, 每年对平台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同时, 由于电信运营商的项目决策管理流程较长, 需要快速实施的平台项目无法及时部署,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的体验度, 间接导致客户流失。

二、概念阐述

2.1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

维基百科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将IT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 通过Internet获取需要的服务。

目前比较公认的云架构分为能够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 S) 、平台即服务 (Paa S) 和软件即服务 (Saa S) 三种类型的服务[1]。

2.2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概念

运营支撑系统是借助IT手段实现对电信网络和电信业务的管理, 以达到支撑和改善运营的目标[2], 主要包括交换网管系统、传输网管系统、数据网管子系统、移动网管系统等。

三、基于云计算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分析

3.1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现状

如今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涵盖了运营商业务开展的各个方面。出于安全性等考虑, 各个平台独立建设, 相关平台间部署业务接口, 平台内的IT资源独享。

现有各类系统中除数据库服务器及核心应用服务器的CPU及内存占用率较高外, 执行其他功能的服务器CPU及内存占用率普遍较低。另外, 出于系统容灾等安全性考虑, 需要热备或冷备一台服务器以防主用服务器宕机时的业务倒换使用。种种原因导致现有运营支撑系统中IT设备的处理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 由于各个平台的上线时间、中标厂家不同等原因, 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型号各异, 增加了维护难度。

3.2部署方案建议

鉴于各类运营支撑系统现状为不同厂家独立建设, 采用的操作系统及系统架构等各不相同, 因此采用云计算Iaa S上部署将更加适合。

现阶段Iaa S中使用的虚拟化技术及运营管理技术在商业应用上已经比较成熟。同时运营商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IDC资源, 在开展Iaa S所需的基础设施、网络资源以及运营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具有自身优势。

通过Iaa S可以将数据中心大量服务器的CPU、内存和硬盘等物理资源进行整合, 以虚拟化的方式提供给架构在传统操作系统上的运营支撑系统。实现动态的基础架构, 可以动态和智能的调配资源, 方便业务快速部署, 简化对现有IT基础设施的维护难度, 降低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投入。

3.3存在问题分析

(1) 安全性将多个系统部署在统一的云计算硬件平台上, 设备高度复用, 在高业务负载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期的连锁反应, 并且系统中存储着运营商的用户信息和财务数据等敏感信息数据, 系统及数据安全性尤为重要。对于系统硬件及部署的安全性, 可建设容灾中心, 多站点建设, 并进行数据备份。对于网络攻击的安全性, 系统应部署在运营商的私有云上, 可大大降低外界的攻击影响, 但对于来自运营商内部的安全威胁也不能忽视。综合考虑可采用分级授权用户访问权限、网络防护、建设审计系统、定期进行合规性检查等方式进行防范。 (2) 标准化。发展至今云计算软件商业化程度不高, 产品和服务提供数量较少, 未经大规模应用考验。云计算标准化工作起步不久, 软件系统接口多数为私有, 不同云之间缺乏互操作性, 系统迁移存在困难, 因此需要从公司集团或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标准。 (3) 现有投资保护。运营商部署的各类运营支撑系统规模庞大, 结构复杂。将系统迁移至云计算平台后, 现网运行设备需要做利旧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未来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向着集中化、易扩展的方向发展, 云计算的特点很好地符合这种建设需求, 只要云计算能满足运营支撑系统安全性, 并制定出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 通过云计算将大大降低系统建设成本, 提升IT资源利用率, 降低资源消耗, 缩减支撑系统的建设周期, 为运营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云计算以高可靠性、快速部署和扩展性强等优势成为未来系统部署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云计算和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概念, 然后对基于云计算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计算,电信运营支撑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兴通讯学院.《对话云计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8) :29

运营支撑系统 篇9

1 运营支撑系统的现状及不足

1.1 现行运营支撑系统介绍

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通常包括管理支撑系统 (MSS) 、业务支撑系统 (BSS) 、网管支撑系统 (OSS) 。

1.1.1 系统构架布局方面, 电信运营企业基本都是以集团和省公司作为主要系统建设和维护单位, 集团公司更多注重管理、决策和服务职能, 省公司在保有一定的管理职能的基础上, 同事兼顾生产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要求, 对本辖区市级及以下的公司的支撑系统进行规划和建设。市级单位更多的是运用支撑系统进行市场营销和客户维护。如图一:

1.1.2 运营支撑系统技术配置。运营商的支撑系统技术配置基本都是应用垂直型, 即是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网管系统独立, 分别配置, 具体如图二。展示层系统的接入由各子系统分别登录, 未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数据层的应用模型也各有差异, 数据在各系统中分别独立录入。基础设施方面, 每个系统应用一套独立的主机系统和存储设备。

1.2 运营支撑系统存在以下不足

1.2.1 基础数据数量庞大, 难以共享。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更多的注重于基础数据, 电信运营商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对企业发展的思考、战略决策的制定、网络建设思路的建立等重要决策的数据支撑, 都是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提供的。然而, 电信运营商现行的支撑系统, 在建设思路上缺乏统一的认识, 或者是建设的时间不同而建设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融合, 数据的共享性比较差, 不利于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管理。

1.2.2 系统构造复杂, 内容建设分散。

近年来, 电信业初步建成了大量的OSS业务系统, 建设完成的运营支撑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由诸多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完整IT系统。这些子系统包括信令监测系统、资源管理模型、本地网管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等等, 基于不同的目的, 每个系统的设计出发点不同, 因而系统之间协调性不足, 各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和协调, 系统构架比较分散。

2 电信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思路

2.1 IT系统资源动态管理, 强化资源信息的及时性和共享性

IT系统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主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软件资源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新产品的更新,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逐步完善和成熟, 资源数量也急剧增多, 科学地规划并实施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1.1 建立信息共享的IT系统资源数据库, 实行动态更新。

在运营商内部建立一个统一认证登录的系统资源数据库, 对于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查阅和维护权限, 利用统一维护平台管理信息, 实现的数据共享。对于现有的各种硬件进行盘点记录, 根据管理和系统信息的需要制定内容合理的资源数据的登记表, 记录内容包括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IP地址、起用时间、使用年限、安置地点等静态资料, 在此之后, 对于设备的信息进行动态更新, 比如日常记录的最近健康检查记录、最近重启日期等及时登记。

2.1.2 制定资源变更工作流程。

系统资源的维护中经常会涉及资源的变更使用或者资源更新等问题, 做好流程管理才能实现规范化和有效性管理。一是实行资源变更审批制。比如因新业务的开展而需改变重启周期, 维护人员提交变更操作申请, 由相应审批人审批通过之后再执行变更, 并且对于变更和变更的过程进行记录。二是实施系统预警管理工作流。预先设定预警阀值, 维护人员根据硬件维护人员和应用维护人员根据预警阀值分析和判断设备的应用情况, 进行相应的设备选择和维护工作。

2.2 建立系统故障追踪系统

IT支撑系统是一个同时运载众多业务、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系统, 日常运作中会不定时地出现系统故障, 要是系统维护工作无法深入和及时地充分地总结, 会造成相同故障重复发生, 影响系统运营支撑效果。一是要制定故障管理办法。对于故障管理做出原则性的要求和工作指导。二是要在故障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故障跟踪模型, 强化后续工作的控制。故障跟踪管理的时间起点是故障资源重新运行之时, 故障部门出具故障分析报告, 对于故障的模块进行定位, 建立故障跟踪模型, 明确跟踪的关注重点、监控时间等, 由直接维护人员进行故根据故障处理部门出具的故障分析报告进行故障的后续观察, 并且进行相关的信息登记。故障部门定期整合故障模型, 统一分析和跟踪管理, 彻底解决故障问题。

2.3 建立完善的需求流程管理系统

随着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的发展, 电信营运商的产品的更新速度增快, 同时业务部门的IT需求的也扩大。需求的实现过程包含着很多的流程, 包括需求的确认、系统开发、需求测试、系统验收、需求更新等等。建立需求管理模型化, 实行需求类型的规范化管理, 可以实现需求快速、准确地实现。

2.3.1 流程规范。

对于一个需求的各个流程进行具体细化, 对于相关的人员的权责进行规范。

2.3.2 工作衔接规范。

当处于工作流程的上家完成工作时, 系统自动提醒下家接手相关工作。

2.3.3 实时信息记录。

需求模型设定固定的流程可以在具体的需求中查看, 并且记录其需求的完成情况, 对于各项工作的人员、完成时间、归档信息等等详尽记录, 并提供查询。

2.3.4 需求变更管理。

版本和系统升级等工作实施人负责, 并且对于系统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需求项目的测试文档、技术参数、系统升级情况等文档建立项目相关人共享制, 便于日后的维护管理和变更升级等工作。

3 结语

在竞争激烈和更新快速的电信全业务发展时代, 运营商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才是立足之道。IT支撑系统作为运营商的内部核心系统, 建立行之有效的支撑系统, 可以提供通畅的业务咨询、及时的信息共享, 提高运营运营管理能力, 同时也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电信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已经由电信资源转变为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 电信运营商的成败越来越取决于IT技术的支持的应用, 电信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将在为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而对电信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运营管理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支撑系统,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亚峰.董正超.浅谈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云计算化与SOA[J].邮电设计技术.2011 (08) .

运营支撑系统 篇10

关键词:感知,管理,支撑,AIX

引言

目前业务支撑管理系统的范畴逐步扩充,外延涉及面越来越广、越来越深。从当初着眼于网络链路、网络设备和附属相关设施,到如今面向业务系统的全业务监控管理体系;从单纯的关心网络通断和业务数据的通达,到目前网络流量的精细化分析、故障定位的跟踪、BT等特定流量的控制。更进一步的,还有服务器性能、关键应用进程、数据库的监控、IT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梳理等,这些多维信息在各层次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应有的价值,但正因为其多维性,使得各业务系统的管理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1、业务支撑运营管理系统的现状

移动电信管理网与信令网、同步网一样,是保证电信网正常运行的支撑网。随着电信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对电信管理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正如电信网的建设需要标准、设备入网需要测试一样,电信管理网的建设也必须遵循同样的方法论。

当前,对于网管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管理框架、网络管理研究方法论和网管接口等方面。其中,核心内容是网管接口,对于厂家提供的网管接口应该定位在哪一层次、提供什么样的管理功能、采用什么样的技术、需要多大的成本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业务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之间的主权和利益分配,可以说网管标准规定的内容是业务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之间此进彼退的战略要地。

经过近几年的网管建设,我国在网管标准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借鉴ITU-T和其它国际、区域、专业性标准化组织的成果,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网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在移动电信管理网理论方面,确定了电信管理网标准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承担了ITU-T的建议制定任务;在标准的实施方面,提出了一整套保证措施,所有这一切都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基于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平台管理应用的出现,越来越要求信息模型在不同管理框架下实现互通,如传统的基于Q3的信息模型可以在基于CORBA的平台中应用。目前JIDM工作组提出的静态和动态GDMO/IDL映射作为一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信息模型的互通,但是在模型翻译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语义丢失。因此,只有从管理信息建模方法本身入手,找到一种可以得到与管理框架无关的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此,ITU-T在1999年3月决定简化网管接口规范制定的方法论,提出了RAD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Design)方法。与传统管理信息建模不同,RAD方法将整个建模过程分为需求、分析和设计三个阶段。但是,这三个阶段并不是严格的从上到下的过程,而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求精的过程。需求阶段主要涉及问题域空间、系统策略和外部系统与该系统所扮演的角色的定义,它可分为事务 (business) 需求定义和详述 (specification需求定义。事务需求从宏观的角度完整地定义被解决的管理问题的需求;详述需求则给出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可以直接使用的详细的需求细节,详述需求是最终分析和设计结果的来源。分析阶段主要根据需求阶段的结果,定义实体与实体间的关系以包括对象类的描述、类中数据的定义、对象类间的关系、类中的动作以及类间相互交互的脚本的描述。设计阶段主要是依据需求和分析阶段的工作,基于特定的管理框架,如Q3或CORBA,将需求和分析结果映射为与特定管理框架相关的管理信息模型。例如:Q3采用GDMO描述、CORBA则采用IDL描述。

2、业务支撑运营管理系统的应用目标

通过业务支撑网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完善,使得业务支撑网的总体运营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初步具备监测与发现业务支撑网中存在的、潜在的各类问题的能力,并完成对运维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

为了更加全面的反映系统整体运行状况,深化运营管理工作,将原有监控管理平台扩展为业务管理平台,在对IT基础架构进行监控管理的基础上,开始增加对业务支撑网的业务服务管理的初步实施工作,强化业务支撑网综合报表、业务监控视图等综合信息发布功能,从而促进业务运营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并梳理、优化原有服务支持流程并增补日常运维管理流程和发布管理流程,为运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信息化支撑平台。

3、业务支撑运营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

3.1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

Oracle数据库是将数据作为基本处理单元的集合。数据库的目标是存储和取回关系型数据。数据库服务器是解决数据管理问题的核心。通常来说,一个服务器在一个多用户环境中可靠的管理大量的数据,所以许多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同一数据。所有的这些以很高的性能完成。一个数据库服务器还能阻止未经授权访问和提供针对失败恢复的有效解决方案。

Oracle数据库是第一个针对企业网格运算设计的数据库,它提供了最灵活最低成本的管理信息和应用的方式。企业网格计算提供了基于工业标准的、模块化的存储和服务器的大池。在这种体系结构下,每个新系统可以从组件池中快速提供。因此没有必要关注负载峰值,因为计算能力可以根据需要很容易的添加或者在资源池中重新分配。

Oracle数据库包含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因为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是分离的,所以可以在不影响逻辑存储架构访问的情况下管理数据的物理存储。

3.2 ORACLE数据库的优点

·ORACLE7.X以来引入了共享SQL和多线索服务器体系结构。这减少了ORACLE的资源占用,并增强了ORACLE的能力,使之在低档软硬件平台上用较少的资源就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而在高档平台上可以支持成百上千个用户。

·提供了基于角色 (ROLE) 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在数据库管理功能、完整性检查、安全性、一致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如二进制图形、声音、动画以及多维数据结构等。

·提供了与第三代高级语言的接口软件PRO*系列,能在C, C++等主语言中嵌入SQL语句及过程化 (PL/SQL) 语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纵。加上它有许多优秀的前台开发工具如POWER BUILD、SQL*FORMS、VISIA BASIC等,可以快速开发生成基于客户端PC平台的应用程序,并具有良好的移植性。提供了新的分布式数据库能力, 可通过网络较方便地读写远端数据库里的数据,并有对称复制的技术。

4、业务支撑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业务支撑运营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不仅应能够及时监测与发现业务支撑网中存在的、潜在的各类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业务的正常开展;而且应能够对运维工作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通过发现、总结和挖掘所存在问题,不断明确管理重点并优化管理流程,从而加强运维管理能力、提高运维工作效率、改善运维工作质量,进而公司的业务支撑网全网运维水平的可持续性提升。

系统使用JAVA和C++语言开发,以ORACLE数据库和AIX服务器为载体,具有跨操作系统、跨数据库等平台的特性。前台访问页面与数据采集端之间,通过HTT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采集端发送HTTP请求,批处理通过SERVLET接收,处理信息缓存在队列中,由管理端定时通过HTTP协议接收, 从而完成访问端对后台程序的调用。

4.2 系统建设目标

该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统一资源管理、整合基础指标体系,构建面向多层面用户的“一个门户,四个中心”,强化IT管控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运营分析能力,达到“主动服务、优化管理”的目标。

1、优化统一资源管理

统一资源管理,优化资源模型,全面梳理平台资源、应用资源、业务资源等之间关联关系,建立端到端的业务模型;实现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确保CMDB作为资源模型基础的可靠性。

2、整合基础指标体系

为有效评估全网支撑服务质量和提升支撑效率,整合扩充各项指标,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运维服务和企业运营管理指标体系。

3、“一个门户,四个中心”

综合运营门户:在统一呈现界面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定制,建立多维度、多视角的功能视图,满足不同层面使用者的监控、运维、分析和管理需求;

告警中心:实现一点监控,消除监控死角,实现告警信息的邮件、短信等推送方式,为监控人员提供故障诊断管理和操作控制管理功能,提升故障解决效率和运维工作效率;

诊断中心:面向客户感知,全面强化可用性管理功能;完善关键业务的专题分析和评估功能;从端到端服务的角度,实现业务健康度管理和业务水平管理;依托资源模型,加强应用关联,提高业务影响智能分析。

流程中心:细化管理流程,落实事件、问题、变更、发布的闭环管理。强化流程之间流程之间的横向和两级之间的纵向交互管理;对基础支撑水平、业务质量、运维流程效率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帮助各层面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系统、业务、服务的运行状况,服务水平和未来趋势变化等,为系统优化、管理决策和流程改进等提供依据。

5、结论

上一篇:三相负荷不平衡下一篇:宫颈癌细胞H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