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系统(精选10篇)
模板支撑系统 篇1
1 工程项目概况
“1# 楼”地上总建筑面积27974.73m2,地上19 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度80.00m。“1# 楼”为办公及soho办公,底层、2层为商业店面及次级店,三层局部为物业用房,属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地下1 层为车库,层高6.3m。1 层为商业(层高为4.5m)、2 层为商业和soho办公(层高为5.0m)、3 层为物业用房和soho办公(层高5.0m)、4~19 层为办公和soho办公(办公层高为3.9m,soho办公层高为5.0m), 建筑总高度为80.0m,见图1。
2 模板支撑系统的选型设计
(1)梁:梁底主楞采用100mm×100mm木檩、梁底次楞采用100mm×50mm方木,顶托采用“U”型可调支托(支托内采用50mm×50mm×3mm双方钢),梁侧模内龙骨采用Φ48.3×3.6 的钢管,梁竖向设置M12 对拉螺栓,外龙骨采用Φ48.3×3.6 的双钢管。支撑系统中的立杆、水平纵横拉杆、扫地杆、剪刀撑均采用 Φ48.3×3.6 钢管,立杆上配有“U”型可调顶托,模板面板均采用2×18㎜厚胶合板。取最大主梁1-C轴~1-G轴交1-10 轴~1-13 轴间的XGKL7 进行计算,其截面尺寸为950mm×2000mm。
高大模板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59.450-54.650-2.00=2.80m,承重架与模板支撑设置采用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模板支撑小楞材料采用方木,钢管立柱梁跨度方向间距0.5m,梁两侧立杆间距为3×0.35=1.05m,立杆步距为≤1.5m,立杆承重连接方式采用可调“U”型托座,梁下增设承重立杆二根(共设有四根立杆)。
梁侧面设对拉螺栓四道(上下二道为M16、中间二道为M14),因大梁中设有工字钢,中间二道对拉螺栓未穿过,与工字钢梁上焊接的预埋件拉结牢固,托梁材料为: 50mm×50mm×3mm双方钢。
(2)板:高大模板板支撑架搭设高度H=59.450-54.650-0.15=4.65m,板横向立杆间距≤1.0m、纵向立杆间距≤1.0m,立杆步距≤1.5m,立杆承重连接方式采用“U”型可调支托(支托内采用50mm×50mm×3mm双方钢),底部200 高处设双向扫地杆,立柱置于槽钢垫板上(沿纵向或横向铺垫通长跳板)。
高大模板钢管支撑设置在模板支撑桁架上(顶面标高为54.65m),该桁架只承受十五层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十五层以上应等该十五层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及以上各层施工。
(3)立杆基础:立杆均设置于模板支撑桁架上(顶面标高为54.65m),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12# 槽钢垫板,该槽钢应平放(宽度120mm、高度53mm、壁厚5.5mm)、长度6m,大梁模板支撑架钢板下增设12# 槽钢。
3 施工要点
3.1 支撑系统安装
底座布置→放纵横水平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前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二层水平加固杆与立杆扣接固定,校核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后,按45~65N·m力矩用扳手拧紧扣件螺栓。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支撑架质量,确保支撑架质量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随后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
3.2 梁模板安装
(1)先在混凝土面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在已浇筑的柱混凝土上弹出水平控制标高线(或在已绑扎的柱钢筋上用红漆做标记),按设计标高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主龙骨。固定主龙骨后在其上安装梁底木方。木方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2)对跨度≥4 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L/1000~3L/1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
(3)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1)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混凝土浇筑时,不得采用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混凝土浇筑顺序,浇注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
3.3 搭设与拆除工艺
(1)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关于印发< 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的通知》(闽建建[2007]32 号)、《房屋建筑工程常用模板及支撑安装推荐图集》(修订部份)闽建建函[2014]137 号的相关规定。
(2)搭设工艺:支架立杆搭设位置按专项施工方案放线确定。支架搭设根据立杆位置放置底座,并准确放置在定位线上保持水平,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再剪刀撑的顺序进行搭设,形成基本架体单元,以此扩展搭设成整体支架体系。水平杆扣接头与连接盘的插销使用质量0.50kg以上铁锤击紧至规定深度。每搭完一步支架后,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50mm。搭设完成的支撑系统须与周边已完成的结构构件进行可靠拉结,梁下的支撑必须随架体进行同步搭设。
(3)拆除工艺:根据跨度,本工程中的高大模板支撑架体须待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00%后方可拆除。拆除作业应按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拆除,严禁抛掷。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应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措施,并应保证分段后架体的稳定。
3.4 构造要求
(1)立杆: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12# 槽钢垫板,该槽钢应平放(宽度120mm、高度53mm、壁厚5.5mm)、长度6m。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接,严禁搭接,纵向水平拉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拉杆接头不应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接头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作用于立杆上的竖向施工荷载应采用50mm×50mm×3mm双方钢和“U”型顶托向竖向钢管支撑有效传递,不得采用扣件向钢管支撑传递竖向施工荷载。
立杆顶部应采用可调顶托受力,不得采用横杆受力,且顶托距离最上面一道水平杆不宜超过300mm。
支模钢管立柱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立杆的总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00mm,架体与建筑结构应拉结牢靠,形成可靠的连接。
(2)纵、横向扫地杆及水平杆:架体必须连续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置一道水平拉杆。利用原有外架处,要设置好纵、横向扫地杆及水平杆。
(3)剪刀撑: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隔3~5m由底至顶设置宽度3~5m连续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交点平面设置宽度3~5m连续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高大模板扫地杆及梁下(或板下)第一道水平杆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沿高度不大于6m及竖向剪刀撑交接处尚需设置,步距控制在1.5m以内。
(4)柱连接构造:根据结构平面布置,每步架与框架柱均应设置连柱构件,拉结牢固。与已浇筑混凝土柱采用抱接方法进行连接。
在各柱竖向高度每隔一步架设置一道水平连柱构件,采用 Φ48.3×3.6 钢管与横、纵水平方向钢管贯通,使之连成一整体构架。详细做法如图2 所示。
(5)支撑架搭设的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5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对接扣件安装时其开口应向内,以防雨水进入,直角扣件安装时开口不得向下,以保证安全。
支撑体系搭设过程和完毕后,施工单位应采用扭力扳手对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监理单位应实施旁站监理。大梁下的主要扣件扭力检测数量应达100%,见图3。
4 监测措施
(1)浇筑过程中设置观测点,由观测员在安全的位置用经纬仪随着梁板浇灌的进度,重点对支撑立杆结构的变形、位移情况进行观测。同时设专人在安全位置重点观察梁底、梁侧、梁板交接处、支座、拉杆等关键部位的变形情况及支撑结构位移的情况。
(2)重点对支撑立杆结构的变形、位移情况进行观测。高大模板区观测点选在主梁下立杆上,在地下室底板上架设经纬仪进行观测。
(3)为了监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梁底的模板及支承体系变化情况及是否异常,可采用以下简单有效的监测办法进行监测:混凝土浇筑前在该大梁底部的两端及中间各设两根吊垂线(两侧),从大梁底一直吊到立杆支承底板,吊垂尖离地控制在20mm以内并做好记录,在吊垂尖正下方用红蓝笔做好十字标记,同时量测好线垂与立杆间的相对距离。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跟踪监测,吊垂与地面距离及与立杆距离变化按设计允许变形要求控制,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4)观测员若发现支撑结构及模板发生变形及位移情况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通过通讯工具,通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暂停浇筑混凝土,全体作业人员全部撤离作业现场,待架体稳定后,派人检查原因,采取加固处理措施,确保架体安全、作业人员无身命危险时,方能继续进行浇筑。
(5)水准仪、经纬仪及其他测量工具必须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
5 结束语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应用,已完成了该工程高大模板支撑施工任务,梁板混凝土得以顺利浇捣,架体、模板系统安全稳定。实践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安全经济、质量可靠,为今后同类型工程的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4]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模板支撑系统 篇2
关键词:大力神;模板支撑系统;高铁站房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037-02
近年来,房建工程高支模垮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大跨度、大面积、大荷载的高支模结构,这种事故往往是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及经济损失,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模板支撑系统的问题。荷兰的SCAFOM-RUX公司的大力神DURALOK模板支撑系统引入国内后,因其可靠的杆件材料质量,独特的支撑系統的构造结构,良好的综合承载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了支架材料用量和支撑系统搭设的用工量,提高施工速度,在国内桥梁工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高铁站站房房建工程施工中,为确保安全、质量,模板支撑系统经综合分析采用大力神DURALOK模板支撑系统,工程实践表明,确保了大跨度、大面积、大荷载的高支模结构的安全,保证了施工质量,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1 工程概况
某新建高铁站站房高架层建筑面积59 779 m2,高架层位于站台层上方,出站层高程-11.600 m,站台层高程0.000 m,高架层9.150 m;其中站台层位置轨道基础比站台层低2.3 m;在高架层与两侧楼前高架相接位置,高架层支架需要搭设到原始地面,地面高程为-4.150 m,与高架层过渡段有近6.0 m斜坡过渡带。
2 高架层模板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2.1 模板支撑的高度高,荷载大
站台板顶至梁底搭设高度为8.25 m,承轨层至梁底搭设高度10.35 m,悬挑部分外侧室外地坪至梁底搭设高度12.20 m,基坑底至梁底搭设高度18.70 m。
另外,梁板结构为主次梁结构,主梁最大为2.0 m×1.5 m,板厚为180 mm,配筋密集,荷载远大于普通砼现浇结构。
2.2 外围结构模板支撑要跨越基坑边坡
高架层外侧结构两侧均挑出8.925 m,由于工期紧张,基坑尚未回填,支撑一部分要搭设在基坑边坡上。
2.3 结构跨度大,模板采用满堂布置,搭设的面积大。
高架层结构跨度为12 m×12 m,中间跨的跨度为21 m× 12 m,为保证质量,每段结构砼连续浇筑,不设施工缝。全部搭设满堂脚手架。脚手架面积近6万m2。
2.4 该工程工期紧,现场场地狭小,周转材料用量巨大
另外因工期紧张,各区之间不按流水作业,全部搭设满堂脚手架,周转材料用量巨大;现场还未回填,剩余场地狭小,运输和场内倒运困难极大。
3 模板支架系统方案的选择
站房结构模板支撑系统共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普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二是传统的普通碗扣脚手架,三是大力神DURALOK模板支撑系统。三种脚手架支撑系统的性能对比,见表1。
根据该工程高架层的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经认真的计算和研究,反复的论证,发现大力神DURALOK模板支撑系统周转材料用钢量约为普通扣件式脚手架的1/3,和普通碗扣式脚手架的1/2,搭设用工量最少,能够节约场地,加快工期,周转材料质量能够保证,架体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稳定性最高,人工费和材料费等费用总和不高于普通碗扣脚手架支撑系统,因此本工程模板支撑系统决定采用大力神DURALOK模板支撑系统。
4 模板支架系统方案
根据高架层的结构特点梁以下支架布置为满堂支架,满堂支架上端设置顶托,顶托上铺设U型钢作为主楞(根据材料情况可用方木和工字钢替代)。支承顶板的杆件放在主楞上间距与满堂架相同。
支架以梁为中心线搭设间距为板下1.8×1.8 m、1.2×1. 8m、1.8×1.2 m、1.2×1.2 m,2.0 m主梁下为0.6×0.6 m、0.6×0.9 m、0.6×1.2 m的间距,对于次梁下布置间距为0.6 m×1.2 m、0.9 m×1.2 m、0.6×0.9 m、0.6 m×0.6 m;支架步距按1.5 m搭设,在保证最顶层和最低层需要有横杆的前提下,部分靠近最顶层的部分可能需要搭设成1 m步距。(按在两个方向截面依据梁底加密为0.6 m、0.9 m,板底1.2 m、1.8 m的原则布置支架,然后将梁底的1.8 m横杆改为0.9 m。保证主梁底最大间距不大于0.6 m×1.2 m,次梁底最大间距不大于0.9m×1.2 m。
支架按规范设置剪刀撑。剪刀撑采用大力神专用卡口式剪刀撑杆同,剪刀撑布置间距应不大于4.8 m,在安装剪刀撑杆时要尽量使剪刀撑紧靠节点位置。支架上下设置天地托,天地托的可调高度控制在5~35 cm之间,在第一层横杆搭设完成后,通过地托调节,使横杆处于同一水平上,然后再进行下一层搭设。天托上沿横长向铺设主楞U型钢,间距为立杆横向间距,U型钢上横向铺设10 cm×10 cm的分配方木,方木间距为计算所得,然后在方木上铺设底模,底模采用18 mm厚的竹胶板。
5 大力神DURALOK模板支撑系统的经济应用效果
①本工程共使用大力神新型材料7 200 t、搭设架体55万m3、折合0.013 t/m3,完成砼3.5万m3,历时5个月,投入架子工低值期130人、高值期220人;外挑檐口大力神脚手架每立方架体搭拆22元、高架底大力神脚手架每立方架体搭拆28元,结算金额 1 500万元。现场管理规范未再发生丢失补偿现象。
②与普通碗扣钢管脚手架比对分析:如需搭设架体55万m3,普通碗扣钢管脚手架架体使用含量约0.022 t/m3,约需12 100 t。约需租赁费600万元,搭拆工费550万元,因高铁站房无法封闭施工现场、丢失不可控,现场丢失补偿暂按总量的5%计200万元,共1 350万元。
6 结 语
综上所述,大力神DURALOK模板支撑系统虽然在经济上与普通碗扣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系统存在稍许造价偏高,但现场架体用量显著少、搭设人工用量少、施工周期短、不必为现场看管丢失、施工现场美观等方面是多少经济也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DB29-203-2010,建筑工程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S].
带模板支撑的框架系统的试验研究 篇3
设计一个与混凝土结构共同作用的模板支撑体系框架模型, 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考虑与结构共同作用的模板支撑体系的受力特性。
1.1 试验方案
1.1.1 试验模型设计
选择对常规的梁跨6m、层高3m的混凝土结构缩尺为1:2的模板支撑体系框架模型。在此, 设计制作梁跨3m, 层高1.5m的两层单跨框架模型, 为两层模板支撑体系。在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各龄期进行加载试验。
框架模型设计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模型总高为3300mm, 柱间距为3000mm, 每层均采用4根φ48的钢管加以支撑, 模板采用厚为8mm的竹木胶合板。其中:框架梁截面尺寸为:150×300mm, 梁长3000m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200×200mm, 柱高1500mm;柱脚混凝土块几何尺寸为:500×500mm, 高300mm, 采用四个地脚螺栓将柱脚固定于试验室地槽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梁的配筋率按1%, 配置了4Φ12纵筋、φ6@1 5 0箍筋;柱钢筋采用4Φ1 6纵筋、φ6@2 0 0箍筋。钢筋除了箍筋采用热轧HPB235, 其余均采用热轧HRB335钢筋。
1.1.2 测试位置布置
依据混凝土框架模型的受力特性, 在试验模型框架梁中, 将钢筋应变片贴于梁端截面、跨中截面处;在试验模型框架柱中, 将钢筋应变片贴于临近柱顶、柱底截面处;在各根钢管支撑的长度方向1/2截面处布置有3片纵向应变片, 互成120°。为校核钢筋
应变片的读数, 在梁端截面、跨中截面处各布置1个钢筋计。另外为减少外界环境对应变测量的影响, 设置了钢筋、钢管和混凝土补偿片。
模板支撑、千分表、应变片布置如图2所示。
1.1.3 主要测试内容
钢筋的力学性能测试;钢管支撑的力学性能测试。[1]
1.1.4 加载方案
第3天, 模拟拆除底层模板支撑架。在拆除支撑架前后分别加卸载, 每个千斤顶采用0—1kN—2kN—3kN—0—1kN的加卸载方案, 其中最后1kN为持续荷载。
第5天, 模拟绑扎上层钢筋。采用0—1kN—2kN—3kN—4kN—0—1kN的加卸载方案, 其中最后1kN为持续荷载。
第8天, 模拟上层混凝土浇筑。采用0—1kN—……—4kN—5kN—0的加载方案。
1.1.5 施工和试验过程示
第一层框架模型施工:首先绑扎柱钢筋、搭设模板支撑, 然后绑扎梁钢筋并封模, 最后浇筑混凝土。
第二层框架施工:第二层框架模型施工过程与第一层相同。
底层支撑拆除前加载试验:在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一定龄期后, 底层钢管支撑拆除前进行加载试验。
底层钢管支撑拆除后加载试验:底层钢管支撑拆除后及相应龄期分别进行加载试验。其中4根钢管支撑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支撑1、2、3和4。
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1.2.1 不同龄期加载试验
第二层各钢管支撑轴力随荷载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图3中的四次加载试验
分别指在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3天拆除底层钢管支撑前、后, 以及第5天和第8天进行的活荷载加载试验。
由图3可知, 当施加小于使结构开裂荷载的荷载作用于混凝土梁上时, 可认为各根钢管支撑轴力与荷载成线性变化。支撑2、3承担的荷载大于支撑1、4承担的荷载, 表明处于中间位置的钢管支撑承担的荷载大于梁端部支撑承担的荷载。随着底层钢管支撑的拆除, 以及混凝土龄期的发展, 各根支撑承担的荷载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底层模板支撑的拆除会使底层梁竖向变形瞬间增大, 而龄期的发展会使上层混凝土梁刚度逐渐增大从而承担的荷载增加, 这就导致钢管支撑承担的活荷载随底层支撑的拆除以及混凝土龄期的发展而逐渐减小。
1.2.2 早龄期混凝土结构与钢管支撑应变测试
图中描述了从底层支撑拆除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期间, 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支撑的应变变化情况, 其中混凝土结构应变是指第一层和第二层混凝土梁、柱的关键截面处钢筋片测得的应变数据。
图4和5中, 时刻0是指底层模板支撑拆除完成的时刻。
比较图4和5可知, 用钢筋计和钢筋片测得的梁钢筋应变值有所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于应变在某几个测试时刻突然变化导致 (试验误差) 。如果排除这种应变突变造成的差异, 钢筋计和钢筋片测得的应变走势很接近, 应变波段变化的特性也基本相同。
混凝土梁跨中、梁端、柱端外侧、柱端内侧钢筋应变和钢管支撑应变随着龄期发展呈现波动性变化。一般情况下, 这种波动性变化以一天为周期, 其中支撑应变和第二层梁钢筋应变的波动性变化特点相同, 即支撑应变与第二层梁钢筋应变同时达到相应波段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柱、第一层梁钢筋应变与支撑和第二层梁钢筋应变的波动性变化特点相反, 即支撑和第二层梁钢筋应变达到波段内的最大值时, 柱和第一层梁钢筋应变刚好达到波段内的最小值。可以认为, 在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刻, 钢管支撑应变和第二层梁钢筋应变同时达到波段内的最小值, 与此同时, 柱和第一层梁钢筋的应变同时达到波段内的最大值。
2 结语
当施加小于使混凝土结构开裂的荷载作用时, 混凝土梁的竖向变形和模板支撑系统的内力随荷载而线性变化, 与结构共同作用的模板支撑体系为一线性系统;拆除底层模板支撑后, 第二层钢管支撑轴力和模板支撑系统的荷载分配率均有所减小;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 混凝土结构与模板支撑系统在外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内力重分布。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变和钢管支撑应变具有周期性波段变化的特点, 当温度上升到日最高温度的时候, 钢管支撑和第一层混凝土梁承受的荷载达到最大, 而与此同时, 第二层梁承受的荷载达到最小;支撑应变的总体趋势是逐渐增大, 而梁、柱钢筋应变由于混凝土收缩影响, 总体趋势则是逐渐减小, 一般在前3天应变变化程度较大, 随着龄期发展, 应变变化程度逐渐减缓并最终趋于稳定。
摘要:研究带模板支撑框架施工期受力性能, 对于施工阶段建筑结构短暂状况的安全验算、控制建筑倒塌和质量事故, 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模板支撑,受力性能
参考文献
模板支撑系统 篇4
关键词:模板;支撑;碗扣式脚手架;超高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传统施工技术也无法很好的满足施工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施工中也出现了更多的新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建筑工程有了较大的变化,当前超高限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其技术予以研究也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1、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2万m2,地下3层、地上4层,其建设规模大,为城市重点工程。数据中心共9个部位,20余处超高、超限梁板支模。支撑高度为8.0~18.3m。其中地下二层中控室顶梁截面尺寸为1100mm×3200mm,最大跨度为18m,模板支撑高度为10.9m,属超重、超跨双超结构部位,屋面模架支撑高度达18.3m,且为单根凌空独立梁。
2、架体搭设方案设计
2.1支撑架选用
超高超限模板支撑架荷载组合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选用。模板受力计算时,方木、钢管、多层板的截面按现场材料实测尺寸计算,据目前施工现场的材料现状:通常100mm×100mm方木取85mm×85mm,50mm×100mm方木取40mm×85mm,钢管截面取覫48×3.0。采用PKPM软件,将上述实际条件输入到软件中对梁板模板支撑架搭设间距进行受力计算。
2.2立杆水平间距排布
碗口架水平桿通常有以下几种规格,一个是1500mm,一个是1200mm,一个是900mm,一个是600mm,最后一个是300mm,立杆实际的分布间距要充分的考虑到水平杆自身的具体长度,梁下长向立杆的间距通常要和立杆间距之间保持完全一致或者是两倍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结构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在计算之后发现其不符合碗扣架水平杆模数的时候,应该采用扣件的形式对结构进行固定,同时也替代了短水平杆。梁板交接尾椎的水平杆通常应该选择长度为300毫米的短管,也就是梁下立杆和板立杆之间的间隔应该设定在300毫米左右,后浇带边缘的立杆间距通常也可以设定在300毫米左右,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后浇带模板位置能够实现独立支撑和分开拆模的效果。
模板支撑高度要合理的设定,通常是脚手架板的厚度与立杆组合的高度和U形托的具体高度、主龙骨方木的高度、次龙骨方木的高度、多层板实际的厚度之和,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碗扣架层板立杆套筒的高度设置成100毫米以上,这样架体的分布高度不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顶托的外伸长度通常要控制在200毫米以内,立杆分布不能使得伸长的长度符合施工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在立杆下方加上一定的加底托,在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将架体的高度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底托是不能使用顶托代替的,这是因为施工中明确要求一定要采用专门的底托,此外高低跨度茶也应该控制在300mm,如果无法达到要求,就可以使用专业的可调底座,对高度进行调节。
2.4剪刀撑设置
首先是班的竖向剪刀撑在每一个单元格的边缘位置应该从底部到顶部连续设置一些竖向剪刀撑,同时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通常该角度应该控制在45度,到60度之间。梁的竖向见到撑应该顺着梁宽的方向从底部到顶部设置竖向的剪刀撑,其间距应该控制在6米之内,沿着梁长度的方向从底部到顶部设置连续剪刀撑。
其次是板的水平剪刀撑一定艺在第一排的水平杆上予以设置。如果高度没有超过16米的时候,应该设置两道剪刀撑,梁的水平剪刀撑在第一排水平杆的位置开始设置两道水平的剪刀撑,间距为6米设置一道,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模板设计
3.1梁板模架搭设
一般梁下立杆排布横向间距以300mm模数排布(通常为600mm)。距梁边300mm排布板下第1根立杆,板下立杆间距按300mm模数排布(通常为900mm)。水平杆竖向间距1200mm与梁下立杆拉通或隔一拉通,保证架体整体拉结稳定。后浇带部位采用独立拆除支撑体系,为保证整体拉结分别拆除,后浇带两侧立杆间距为300mm。
梁下立杆根据计算确定立杆纵距。当模数不符合碗扣架水平杆模数时,采用扣件钢管脚手架支撑,立杆上部加U形托顶撑。水平钢管与立杆间采用扣件脚手架拉结,梁下水平杆拉结板下立杆不少于2根。
3.2后浇带支设
结构板后浇带支撑架体在搭设时应与现浇结构支撑架分开支设,其支撑架立杆外侧及内侧须设置竖向剪刀撑,且通过钢管拉杆与相邻梁板支撑架按架体步距逐一拉结,立杆下部设置槽钢垫木。后浇带两侧其他模板拆除后,后浇带模板支架在混凝土浇筑前作加强处理,设置抱框柱及剪刀撑。
3.3凌空独立梁模板支撑架支设
工程中常出现大跨度独立梁(梁边无板),若搭设满堂式脚手架材料使用过多,搭设阶梯式模板支撑架既满足稳定性要求,又节约了材料。模板支撑架做放脚台阶按宽高不超过1∶2,竖向剪刀撑沿梁方向距柱边3.6m开始设置,间距6m。
3.4挑板部位模板支撑
各类工程中在建筑物外围的外挑板较多,由于基坑回填土不能及时回填或挑板标高较高,模板支撑架以自然地面作为基础无法实现或地基处理造价较高。可采用斜支撑模板支撑架解决。斜挑架与不少于5道内部模板立杆进行拉结,内部拉结架隔跨设置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同前。
4、梁板支撑架搭设构造要求
(1)在框架梁与顶板支撑架间,当立杆间距不满足碗扣架模数时,采用落地式扣件钢管支撑架进行补强,扣件钢管支撑架立杆横纵距及大横杆步距与碗扣支撑架要求相同,并通过扣件与碗扣架连接为一体,以确保支撑架整体强度、刚度满足施工安全使用规定。
(2)结构梁下模板支架的立杆纵向纵距沿梁轴线方向布置,立杆横向横距以梁底中心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布置。
5、架体不同类型基础处理
(1)支撑架位于结构板面上的架体基础处理。为防止支撑架荷载过大压坏结构板,高支撑架体下层模板支架不得拆除(不得先拆除后回顶),以确保架体结构板基础满足承载力要求。同时,支撑架体立杆下部须铺设垫木,并使立杆处于垫木中心。垫木应放置平整、牢固、排向一致,底部无悬空现象,防止立杆下沉导致支撑架受力不均,影响架体安全使用。
(2)考虑到雨水或周边地表水回灌影响,在回填的土层地基四周设排水沟,排水沟与现场道路周边设置的积水坑连通,以防止雨水浸泡架体地基。
6、结语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各种新型的建筑业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我国的施工技术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超高超限模支撑体系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非常大的优势,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明,吴玉书,胡晓武.某大楼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J].消费导刊.2007(04)
模板支撑系统 篇5
关键词: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支撑系统,施工方案
1 工程实况
本市某项目地下室及上部主体工程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集美新城核心区。总建筑面积49647.14m2。屋面形式采用大跨度框架斜板结构形式。本方案针对斜屋面超高梁板高大模板区域, 构件情况如下:办公楼二重坡顶梁板标高75.400~85.600, 二重坡顶梁板坐落在标高68.900厚130mm的大屋面层上, 最大层高16.70m, 属于超高梁板高大模板, 二重坡顶层最大板厚150mm, 涉及的梁截面尺寸有:500×1000, 梁最大跨度21.80m, 属于超大跨度梁。
2 工艺流程
首先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 然后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先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再进行梁板顶架安装, 然后架设梁底木方龙骨于顶托上, 其次是梁底模及侧模安装, 再次是架设板底木方龙骨于顶托上, 然后是楼板模板安装, 随后进行高大模板工程专项验收, 跟着进行柱混凝土浇筑, 浇筑完之后进行梁板钢筋绑扎铺设, 再进行梁板混凝土浇筑, 还得进行变形监测, 此外还要进行混凝土保养, 要求达到100%混凝土设计强度, 随后让经监理审批拆模, 经监理同意知乎, 就开始拆下顶托, 拆除梁板模板了, 再清理模板, 然后拆除水平拉杆, 剪刀撑及立杆。
3 支撑构造
3.1 安装顺序
由底座向上安装, 先是底座布置, 在上面放纵横水平扫地杆, 从底座角部起有顺序地向两边垂直安装底层立杆, 使底端与水平扫地杆能够扣接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 在固定底层杆钱, 还应校核实立杆的垂直度, 在每个方向都安装立杆后, 然后安装第二层的水平加固杆和立杆, 并扣接固定, 这里还是得保证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 按40~65N·m力矩要求, 用扳手拧紧扣件螺栓, 之后的搭设就和第二层的搭设是一样的, 按照第二层的搭设要求, 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 第一步架搭设完成之后, 还要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 以确保构架质量达到要求, 第一步架完全确定后, 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 以此延伸, 随之而来的是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
3.2 支撑系统安装
在支撑搭设之前, 工程技术负责人需要按照本施工方案要求, 向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人班组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完成之后, 才能签字确认。
(1) 检查、验收钢管、配件,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钢管和配件;
(2) 清理干净工作面, 使工作面上不留杂物;
(3) 按照立杆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放线定位, 首先要弹出钢管立杆位置线, 准确安放垫板、底座, 采用逐排和通层搭设的方法来, 还得伴随着扫地杆水平纵横加固杆的搭设。这里对立杆底部垫的要求是, 长度不能小于2跨、宽度≥200mm、厚度50mm的通长木垫板。此外, 水平杆与立杆得扣接牢固, 纵横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能够大于200mm;
(4) 在现场施工模板支架时, 需要确保的是立杆的垂直度和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满足了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 (1.5m) 的要求之后, 再进行平均分配确定具体步距;要求每一步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也就是在每步、每跨上均设置双向水平拉杆;
(5) 从底部到顶部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时, 得设置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 (且不大于5m) 的地方, 且剪刀撑宽度为4跨。连续水平剪刀撑设置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 扫地杆的设置层上设置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从架体底平面距离到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超过6m, 剪刀撑宽度范围是3~5m。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范围是45°~60°, 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 (或横) 向夹角范围是45°~60°。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的方式, 搭接要求是, 长度不小于1m, 采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端部扣件盖板边缘到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剪刀撑采用的是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 且旋转扣件中心线到主节点的距离应该不大于150mm;
(6) 《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闽建建[2007]32号文) 中规定, “立杆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500H (H为架体总高度) , 且最大偏差应不大于±50mm。”但本工程模板支撑系统最大搭设高度15.54m, 其允许偏差为±31mm, 非常符合该管理规定中的要求;
(7) 在水平杆的接长上, 禁止用搭接的方式, 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的方式, 但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该交错布置, 对于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适宜设在同步同跨内, 而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的错开距离大于500mm, 各接头中心与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跨段的1/3;
(8) 在扣件的拧紧力矩上, 应该控制在40~65N·m, 并在检查时做好书面记录, 监理单位实施旁站, 按照随机分布原则对扣件数量的10%进行抽检, 如果不合格率超过被抽检数量10%, 那么就应该全面检查了, 直到合格为止。建质[2009] (254号) 规定:对于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能够低于搭设用量的30%, 如果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 就要进行100%的检验, 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由监理单位见证取样) 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所以, 对于梁底扣件应进行100%检查;
(9) 在立杆、可调托座的设置上, 需要根据支撑高度来看。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布置立杆、水平杆及剪刀撑。模板承重架应该和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墙或柱作为拉结节点, 以增强整体稳定性;
(10) 在模板支架搭设完成之后, 施工单位必须先自检, 然后再通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 检查合格后, 然后经过监理、质监站验收, 验收通过之后, 才可以投入使用。
3.3 模板安装
(1) 梁底、梁侧模板采用的是18mm胶合板, 梁底平板模是铺设在横向次龙骨上的, 而次龙骨则搁置在主龙骨上。
(2) 楼板模板也采用的是18mm胶合板, 用48.3×3.6mm双钢管作为顶托材料, 而横向采用则是50×100mm木方。
(3) 梁模板的安装。首先得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 然后按照设计标准高度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高度, 等到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后, 再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木方。对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它的模板应该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没有具体要求时, 起拱高度适合为跨度的1L/1000~3L/1000。主、次梁交接时, 起拱顺序是, 先主梁, 后次梁。当跨度为4m~10m时, 起拱值取10mm;当跨度为10m~18m时, 起拱值取20mm;当跨度>18m时, 起拱值按30mm取值。本工程梁最大跨度为21.80m, 所以起拱值就是30mm。侧模、压脚板及斜撑的安装需在梁底模安装好之后才能进行。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 拆除困难等一系列现象,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避免: (1) 支模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 且在梁模与柱模连接处的下料, 尺寸需要比一般情况下略为缩短; (2) 梁侧模必须得先有压脚板、斜撑的支持, 然后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 (3) 浇筑混凝土之前, 先用水浇透模板;浇筑混凝土时, 不可以采用会令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浇筑顺序;而且在浇筑混凝土时, 还应该一边浇, 一边捣, 是它平整。
(4) 楼面模板的安装。最基础的步骤还是通线, 再调整双扣件固定48.3×3.6mm单钢管, 并将它调到预定的高度, 然后在单钢管上架设48.3×3.6mm钢管, 在钢管固定后架设横楞, 然后又在横楞上安装胶合板模板。值得注意的是, 在铺胶合板时, 可从四周铺起, 最后在中间收口。如果情况为压旁, 那么角位模板应该通过线钉固 (见图1-3) 。
4 监测监控策略
(1) 班组、项目部、公司进行安全检查的时间分别是:每天、每周、每月, 而且所有的安全检查记录都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 高大模板日常检查, 巡查重点部位: (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符合要求与否; (2) 地基积水与否, 底座松动与否, 立杆悬空与否; (3) 连接扣件松动与否; (4) 架体是否呈现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 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超载现象; (6) 安全防护措施符合规范与否; (7) 支架与杆件出现变形与否; (8) 支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之后, 就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 监测措施。混凝土浇筑前, 在大梁底部的两端及中间各设两根吊垂线 (两侧) , 从大梁底部一直吊到立杆支承底板 (基础) , 吊垂尖与地面间距控制在20mm以内, 并且做好记录, 在吊垂的正下方用红蓝笔做好“+”字标记, 同时还得量测好线垂与立杆间的相对距离, 以此监测浇筑过程中大梁底的模板和支承体系的变化情况正常与否。检测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 找专人跟踪监测, 严格控制吊垂与地面距离及与立杆距离, 距离的变化均按照设计允许变形的要求来控制,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就得立即停止施工, 直到异常情况处理好之后, 才能继续施工。
5 结束语
当前, 随着我国商业建筑对较大内部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大, 同时对高大模板支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 因此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确保工程施工过程安全, 需要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展开施工。
参考文献
模板支撑系统 篇6
本工程为东莞市粉厂搬迁小区二期综合楼, 建筑面积为41521m2, 地下一层, 地上18层, 框剪结构。本工程4层转换层大梁共12根, 最大梁截面尺寸为b Xh=900mm X2500mm, 板厚200mm, 层高为6m。大梁支撑模板支承在3层楼面上, 转换层梁板的混凝土, 钢筋, 模板及支架自重, 施工荷载由地下室到3层楼面结构共同承担。工程所有梁, 柱, 和板混凝土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大模板, 板枋采用80mm X80mm方木, 采用φ48X3.5钢管做承力架和支撑, 用钢管设成满堂架。
2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
2.1 模板支撑设计验算
梁模板由侧板、夹木、托木、支撑等组成, 梁的底板、侧板由18mm的木胶板, 底模下设80 mm X80mm的方木, 间距200mm, 纵横立杆用φ48X3.5钢管, 纵距0.5mm, 梁底支撑立杆间距0.6m, 0.3m, 0.6m, 立杆步距是1.5m, 对拉螺栓在断面内垂直间距300mm, 设7道, 断面跨度方向间距250mm, 直径14mm。
钢管截面积A=4.89X102, 惯性矩I=12.19X10mm4, 截面抵抗矩W=5.08X103mm, 回转半径15.8mm, 弹性模量2.06X105Kpa, 抗拉压弯强度设计值205N/mm2。
按轴心受压计算支撑架体立杆稳定性:钢筋混凝土梁自重:25X2.5X0.5=31.25KN/m;模板的均布线荷:0.35X0.5X (2X2.5+0.9) /0.9=1.147KN/m;活荷载: (1+2) X0.9X0.5=1.35 KN;均布荷载:q=1.2X31.25+1.2X1.147=38.877 KN/m;集中荷载:p=1.4X1.35=1.89 KN/m;荷载合计:40.767 KN/m;大梁底部立杆承受荷载值:N=40.767X0.9/2=18.345KN;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σ=N/φA≤[f];计算长度取横杆步距h=1.5m。
φ是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10/i=1500/15.8=94.9, 查Q235-A钢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φ表, 得φ=0.627。σ=N/φA=18345/0.627X489=59.8 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2.2 楼板强度验算
转换层大梁支撑在3层C25楼面上, 由于转换层模板, 钢筋施工要一个多月, 所以3层梁板混凝土强度已达设计要求, 由地下室到3层楼面结构可满足承载转换层混凝土浇筑传来的荷载, 不再计算。
3 高支模的构造技术措施
1) 扣件。采用旋转扣件搭接接长时, 能够传递轴向的拉和压应力, 可适用于立杆, 横杆和剪刀撑等杆件的接长。搭接长度应大于1米, 用于搭接的旋转扣件应不少于2个, 当内力计算节点为2个十字扣件时, 搭接区应为3个旋转扣件, 且钢管端部应申出旋转扣件不小于100mm;用十字扣接长立件时, 两根待接长的钢管应平行设置, 紧靠布置, 应各自连续扣住上下两根与之相垂直的水平钢管上, 搭接长度应不少于一步架, 钢管端部距十字扣件距离应大于100mm。2) 拉杆。a.理想状态下横杆的内力很小, 而且以轴向力为主, 但在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 竖向力局部过大等情况时, 水平杆会出现拉, 压, 弯等复杂的受力状态, 所以水平拉杆的接长不宜采用对接扣件的接长方式。旋转扣件的搭接长度应大于1米;十字扣件搭接长度应不少于一跨;b.根据竖向荷载的大小严格控制, 水平横杆的步局应控制在1.8米以内;在搭设过程中应以梁下水平横杆的设计步距控为准, 以便梁和板下的水平杆连成整体;c.水平拉杆是控制立杆垂直度的基础, 距离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m;杆和上部的所有水平拉杆一样, 共同起到调节立杆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的内力重分布作用, 所以扫地杆水平拉杆和立杆相连时须采用直角扣件;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 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伸至少两跨, 并与立杆用直角扣件固定;高, 低处纵向扫地杆高差应小于1米, 大于1米时中间应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4 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
1) 梁大截面混凝土浇筑应分层, 每层不超过500mm, 1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为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 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2) 转换层模板安装完成后, 先浇捣柱混凝土, 然后进行梁板钢筋绑扎。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捣, 拟采用固定泵接布料机进行浇捣, 布料机安放中间, 底下立杆加密一倍四周加剪刀撑加固;逐步向外均匀浇捣, 砼不得堆放过高及过分集中, 而且要及时拨开, 振动时不得用振动棒撬住摸板或钢筋振动。3) 在浇捣转换层高支模楼面砼过程中要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跟班, 并在浇捣之前对所有参加浇捣的施工人员作浇捣计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在浇筑过程中, 跟班木工及施工员随时观察模板体系变形情况, 并用水准仪每30分钟观测一次, 包括钢管支撑的沉降观测, 大梁沉降值按千分之二L控制, 并且小于30mm,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特别是检查钢管有无局部弯曲而造成失稳以及木枋挠度过大等异常情况。
5 监测技术措施
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 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 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 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 项目每周进行安全检查, 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 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2) 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 底座是否松动, 立杆是否符合要求。连接扣件是否松动。架体是否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 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4) 在浇捣转换层高支模梁板砼前, 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 合格后才开始浇砼, 浇砼的过程中, 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检查, 随时观测架体变形。发现隐患, 及时停止施工, 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再施工。5) 转换层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前, 必须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及协会等相关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审查备案。6) 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报警值时, 应组织有关各方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 同时须向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报告。7) 本分项工程监测项目包括: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8) 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点需尽量选择在受力最大位置, 即1000mm×1700mm梁的跨中, 每个监测剖面布设一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两个支架沉降观测点。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按上表设变形监测报警值。9) 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在裙房屋面板上实施实时观测, 一般监测频率30分钟一次, 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6 结语
模板支撑系统 篇7
厦门市某三期扩建工程, 总建筑面积63076m2, 地下1层地上19层, 地下室层高为7.5m, 框剪结构, 顶板厚度分别为1000mm、1500mm和3000mm, 最大荷载组合值为104.105k N/m2, 属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结构剖面图如图1所示:
建筑工程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超过4m时为高支撑, 当支撑体系高度超过8m, 跨度超过18m, 施工总荷载大于15k N/m2, 集中线荷载超过20k N/m, 这几项因素满足任一因素即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定性研究亦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因此, 需要对实际搭设过程中的立杆、步距、剪刀撑等搭设参数进行了解, 同时要对以往的坍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积极找出保障支撑稳定性的处理措施, 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保证。
2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失稳分析
当模板顶部荷载P处于限值以内时, 支撑体系始终保证挺直的平衡状态, 支撑体系承受均匀的压应力, 压缩变形Δ在横向干扰撤去后会恢复原状, 但是作于上端的荷载值达到Pcr时, 支撑架体发生弯曲的现象, 也成为失稳。如图2所示:
失稳现象分为平衡分岔失稳、极限值失稳、跃越失稳等, 但是支撑体系在加载前一般没有失稳的前兆, 失稳都是瞬间发生。
3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计算
3.1 扣件式模板支撑形式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形式有两种。
(1) 立杆顶端设置可调顶托。架体钢管的顶端插入可调顶托。可调顶托直径≥36mm, 长度为600mm, 钢管呈现为轴心受压状态, 这种模板支撑体系的承载力主要有钢管支架稳定承载力确定。
(2) 钢管排架顶部水平杆传力。顶板混凝土的自重荷载以及施工荷载能够通过模板底部方木传递到水平横杆, 水平横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能够将荷载传递至立杆上, 实现荷载的传递。
但是以往的施工经验以及实验都能表明, 直角扣件的力矩达到40~60N·m, 单扣件承受荷载达到12k N时会向下滑动, 在设计时抗滑承载力取值为8k N;双扣件承受荷载达到20k N向下滑动, 在设计时抗滑承载力取值为12k N。需要注意的是钢管脚手架的宜选择直径48.3mm, 壁厚为3.6mm的钢管, 确保支撑体系的搭拆安全。
3.2 顶部立杆长度计算
本工程支撑体系选择满堂支撑架, 顶部立杆长度计算公式为l0=kμ1 (h+2a) 。
其中, k的取值应从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中选择, 并且与架体总高度相关, a为架体最上面一道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 且长度≤500mm, h为步距。
3.3 承载力计算
支撑体系承载力计算由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立杆截面尺寸、钢管抗压强度值等获得。依据国家规范附录表能获得不同步距及架体高度的支撑体系承载力值, 本文不再进行计算分析。需要注意的是, 模板支撑体系中立杆的悬臂长度对支架的稳定性影响非常大。
4 高大模板支撑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理措施
4.1 模板支撑体系常见事故分析
(1) 支撑体系方案设计存在问题。支撑体系的计算方法不科学, 设计的支撑体系要不是过于保守, 要不则是承载力不足, 造成损失。还有就是荷载的组合不科学, 并且荷载简化不合理, 施工中的荷载通常都是不均匀的, 造成荷载计算存在一定偏差。
(2) 架体搭设存在问题。架体搭设问题主要是施工人员操作失误或是未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导致事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架体搭设不符国家规范要求、架体搭设未经计算、架体搭设的材质不符国家规范要求、架体构造不符合要求等。此外, 支撑体系的基础处理不严格, 基础不平整甚至具备承载不足;架体独立高度超过500mm等等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3) 管理问题。首先, 施工方现场缺乏管理, 甚至部分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对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编制, 监理单位对方案不严格审核, 且支撑体系验收不认真,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其次, 部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 采用不合格的钢管及扣件, 钢管壁厚达不到国家标准且平直度较差, 扣件采用是非国家标准扣件, 这些问题导致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大大降低。最后, 操作人员支撑体系搭设不规范, 施工人员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搭设, 缺失剪刀撑等, 这些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占大多数。
4.2 常见事故处理措施
(1)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首先由技术负责人编制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专项施工方案, 方案内容必须要能体现出施工所有的内容, 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及指导性。并且方案中要绘制搭设的详图, 方便指导施工。同时, 要组织专家论证, 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支撑体系在施工前必须要进行技术交底, 且施工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以及特种作业上岗证。
(2) 严格控制支撑体系使用的材料。架体搭设的钢管、扣件等材料进场时严格执行检验验收程序。钢管直径不得小于48mm, 壁厚不得小于3.6mm, 且钢管、扣件等必须有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且产品外观无严重锈蚀, 钢管平直顺滑;扣件不得有裂缝、螺栓存在滑丝现象及时更换, 确保材料合格。同时, 支撑体系的搭设地基要经过承载力验算, 合格后方能搭设。
(3) 加强施工管理。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及方案要求进行搭设, 检查立杆定位及立杆基础是否平整坚实, 立杆落地时要增设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检查纵横水平拉杆及扫地杆的情况, 如步距;检测扣件扭力矩不得小于45 N·m;检查满堂架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的位置、数量;检查满堂架架体与框架柱连接的情况, 包括设置部位、数量等等;检查顶托螺杆伸出长度。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搭设。搭设完成后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积极组织验收, 且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必须参加。验收不合格不得下道工序的施工。最后, 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支撑体系的拆除。
5 总结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主要受到荷载计算、架体材料以及施工操作、施工管理等影响, 模板支撑体系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 各种大跨度、超高度的建筑日益增多, 为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 我们也亟需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及工程的顺利完成。
摘要:模板支撑体系是保证建筑工程高处作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并且扣件式钢管架及模板支撑体系的装拆简单、承载能力大, 且整体性好, 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 近年来建筑工地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件屡见不鲜, 也是建筑工程易产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以某工程为例对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进行研究, 对其中关键部位进行阐述, 并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
关键词:高大模板,扣件,支撑体系,稳定性
参考文献
[1]JGJ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JGJ 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郭正兴, 陈安英.高大支模安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讨[J].施工技术, 2007, 36 (12) :140-144.
模板支撑系统 篇8
对表1中严重影响脚手架稳定的安全隐患,应坚决杜绝。
1)连墙件杆件向上挑与架体连接。分析:连墙杆固定架体,避免架体产生远离和靠近墙体的水平位移。连墙杆上斜与架体连接,不能控制架体的水平位移。杆件水平连接和下斜连接中,由于架体的自重作用,能够控制架体的水平位移。搭设要求:高度24 m以上脚手架应与建筑物刚性连接。连墙钢架管应水平搭设,不能满足水平搭设要求时可以下斜与架体连接。
2)模板满堂支撑系统无剪刀撑,双排外架的纵向剪刀撑间距超过15 m(架高24 m以下),只在剪刀撑斜杆端部与纵横杆固定。分析:剪刀撑是阻止脚手架变形的措施。尤其是有些工程在浇筑楼板时,柱与楼板一次浇筑,脚手架无任何防滑移的措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搭设要求:满堂模板脚手架支撑系统应在外侧连续设置剪刀撑,内部纵横方向每隔10 m设置竖向通高剪刀撑,并在此处的顶部、底部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竖向有两步及以上剪刀撑时,应在交接处增设水平剪刀撑。高度小于24 m的双排脚手架除了在两端、转角处设置剪刀撑之外,还应在架体中部设置,间距不超过15 m。剪刀撑斜杆应与相交的纵横杆全部固定。
3)局部地基沉陷,脚手架垫板使用的胶合模板板材,导致部分立管下沉,脚手架变形。分析:回填土上的立杆必须加设符合规范要求的垫板,使立杆底部受力均匀,保证承载力要求。胶合板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可能使回填土受力不均匀,大于地基承载力,脚手架事故产生内力,影响稳定。搭设要求:地基为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进行脚手架立杆压力计算,使回填土的承载力大于立杆底部平均压力。脚手架支在悬挑阳台雨篷等部位时或者下层楼板承载力不足时,应在底板的下部对应上层立杆位置设置支撑。脚手架垫板采用5 cm厚木板,宽度不小于200 mm,长度不少于两跨。
4)有些新架管未刷防锈漆,有的旧架管锈蚀严重。分析:部分工程由于工期紧,或者租赁钢管等原因,钢架管未刷防锈漆或者锈蚀严重,不仅影响杆件使用寿命,而且影响扣件的抗滑移能力,所以严禁使用未刷防锈漆的钢架管。搭设要求:钢架管在搭设前必须涂刷防锈漆,旧钢管必须及时维护,补刷防锈漆。
5)满堂支撑系统无扫地杆或扫地杆高度超过200 mm。分析:扫地杆可以固定脚手架立柱底部位移,在地基局部沉降不均匀时,也可以起到分解力的作用,保证架体的刚度和稳定性。搭设要求:在立柱底距地面200 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顺序搭设扫地杆。
6)在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由于梁底模板立柱间距大于1 000 mm及以上,部分用做横担的钢管有下挠变形。分析:立杆间距大,横担跨度大,若采用单根钢管,造成钢管下挠变形和立杆偏心受压。搭设要求:搭设前应对次楞主楞梁抗弯强度与挠度进行计算,主楞采用双钢管,梁底立杆在楼板立杆跨中增加一道立杆。立杆间距不超过800 mm。
7)模板支撑立杆的可调支座、托撑露丝高度超过300 mm。分析:由于层高与立管脚手架高度不配套,搭设时往往在立柱底部设置可调底座,顶部设可调托撑。底座螺杆伸出长度超过200 mm,扫地杆高度就会超过地面200 mm,好多施工单位无可调底座,采用可调托撑代替,造成偏心受压。搭设要求:满堂模板支撑系统的钢管立柱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200 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250 mm,高度不足时,底部可增设垫板。U形支托与横梁之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
8)楼梯斜板底模板支撑立杆倾斜搭设。分析:立管倾斜搭设,与垂直的荷载力形成夹角,会造成模板受力不平衡。搭设要求:所有立柱均应垂直搭设,并且由于立柱顶面面板倾斜,所以还应采取斜撑、剪刀撑等固定措施。由于设计要求或条件限制时,立柱可以倾斜搭设,但必须采取防止滑动的固定措施。
9)纵横杆对接接头在同步同跨内连续出现。分析:接头是杆件受力的薄弱环节,在各种脚手架事故中,杆件从扣件中滑脱是造成事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之一。人工操作质量、扣件和杆件的质量以及立管搭设不垂直,造成偏心等多种因素,都减弱扣件的抗滑移性能,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接头的连接质量和部位。搭设要求:纵横杆对接接头应隔一根杆交错布置,竖向间距大于500 mm,接头距主节点的距离小于步距或跨距的1/3。模板支撑系统的立杆严禁搭接,脚手架最上层的立杆可以与其下部立杆搭接。
在脚手架的搭设中还存在其他一些安全隐患,比如悬挑梁未采用工字钢,梁头未用钢索斜拉,梁尾只有一道U形环与楼板固定,扣件边缘与杆件端部距离不足100 mm等。
在施工中,首先对脚手架进行计算,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搭设,才能保证安全施工,杜绝事故发生。
摘要:对多个高层建筑进行了检查,总结归纳了高层建筑脚手架及模板支撑系统存在的多种安全隐患,分别针对每种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具体阐述其搭设要求及解决方法,以确保施工安全,杜绝事故发生。
关键词:脚手架,模板支撑,安全隐患,搭设要求
参考文献
[1]JGJ130-2011,建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模板支撑系统 篇9
【关键词】模板;楼板;早拆支撑
案例住宅工程的建筑面积为31300㎡,通體为剪力墙结构,从地下2层,到地上15层都是标准层,而标准建筑层的面积为1850㎡,每一层楼有6个单元,整个建筑的户型有3种。在进行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按照单元的不同来划分成为流水段,依据我国制定的建筑规范“当楼板跨度≤2m,混凝土强度达到≥50%设计强度标准值,即可拆除底模”作为设计的原则应用了早拆支撑体系。
1.设计思路
地上结构在进行施工时,每层所需耗时大概为6至10天,而地下一层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工程耗时更长。由于我国6~10月的天气温度较高,在以往天气的同等条件下的混凝土试块,仅仅只需要3至5天便能够达到工程设计强度的50%以上,而混凝土完全达到工程设计强度基本在12天能便能够完成。依据这些特点,早拆支撑体系在进行配制的过程中,应该平配制充足一层木板、钢管、U托、方木以及早拆柱头,当建设施工到建筑上层同一流水段的时候,必须要将本层绝大部分的立杆、模板都拆除掉,仅仅只保留呈斜线状态的立杆和模板,在拆除部分立杆和模板之后,便将U托以及方木也完全拆除。利用人工的方式来将材料通过事先预留的洞或者楼梯运输到建筑上层,之后再新增部分立杆、后拆模板以及所有早拆柱头,如此一来便能够又一次形成完整的流水段所需的施工材料。
等到工程施工到上一层时,第二层的拆除方法与第一层的所采取的方法完全相同,同时,将第一层所保留的后拆立杆、模板、早拆柱头都完全拆除,将第二层所拆除的方木、架料、模板等都运输到第三层,在完成第三层之后,再按照一、二层的方式循环往复,直到建筑的结构工程建设完毕。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结构施工到建筑第八层的时序,需要对旧模板进行集中更换,从而使得两次新模板的使用率都能够达到周转7次以上,让施工材料使用率达到最大化,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2.顶板模板早拆体系的基本构造
(1)模板、方木。采用15mm厚的双面覆膜木模板,100mm×100mm方木作为主龙骨、100mm×50mm方木作为次龙骨。
(2)钢管。立杆长为2050mm,横杆有1350mm、1050mm、750mm、450mm共4种规格。
(3)早拆柱头。主要由方头顶板、三角支架和马蹄圈等功能性部件组成。其中三角支架和马蹄圈用于托起方木;中部定位孔用于固定马蹄圈,具有快速早拆的功能;上部方头顶板直接支撑到模板下方,可确保方木和大量模板拆除后,荷载仍能得到有效传递。
3.操作要点
(1)根据设计排板图所示,支搭横立杆,并放置早拆柱头和U托。
(2)主龙骨放置于三角支架上,再在主龙骨上放置次龙骨。
(3)在次龙骨上铺设早拆木模板,方头顶板上铺设后拆木模板板条。浇筑混凝土时,由于重力作用,方木会挤压收缩,模板表面标高会稍微下降,而早拆柱头是直接顶到模板上,故可压缩空间较小,为保证拆模后混凝土的质量不受影响,通常将方头顶板旋转至使其上表面低于次龙骨上表面3~5mm处。
(4)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之后,就必须要将其中所存在的U托部件、立柱等进行拆除处理,对于其中的早拆柱头马蹄圈,要采取横向击打的方式,确保能够和三角支架同步下落,当完成了模板以及早拆模板的拆除工作后,便可以将材料使用人工方式送到上一层。
4.早拆体系的应用
4.1降低成本
使用早拆体系到建筑结构体系中,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使得周转材料的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大幅度降低工程建设成本。通过实际比较来看,使用早拆体系来进行工程建设的成本仅仅只有碗扣架体系所投入成本的57.1%。除此之外,该体系还能够只通过一台塔吊设备来展开施工,并且其建设工期还能够缩短,由此体系所节省的建设成本是极为可观的。
4.2减少模板、木方的损耗
以往传统的建设方法是将顶模板拆除之后,由人工的方式来将方木、模板以及架料等运输搬运到卸料的平台之上,之后再通过塔吊来将模板、方木、架料等吊装到建筑作业面之上,这种方式看似没有严重问题,但是对方木以及模板等所造成的磨损极大,特别是模板,经历短短几次如此的循环使用之后,便报废无法使用。
本工程在进行修建期间是使用的15mm厚度双面覆膜木模板,而相同品质下的模板本身在使用以往传统的工艺项目施工期间,所呈现出来的周转次数仅仅只有4-5次。但在本工程之中,采取中途替换以及结构封顶剩余的方式,所呈现出的周转次数达到了7次,甚至更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模板在多次循环使用之后,都能够保持一个较为光滑的板面状态,其木模板的边缘没有出现任何分层开裂的现象,保持着完整的模板形状,这类型模板所具有的剩余价值较大。
4.3对机械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依赖程度低
塔吊本身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其项目结构便是施工期间所存在的关键,而该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所需要应用到塔吊的地方仅仅只有3次:首先,当地下一层顶板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便可以使用塔吊来直接将各个不同部分的材料全部吊到施工作业面之上,而在第二次进行调运的时候,是在建筑第八层的模板更换期间,使用塔吊调运的形式来进行新旧模板吊运。最后一次是建筑结构进行封顶之后,直接使用塔吊来将所有完全拆除的材料吊运到地面之上,从这几个部分能够明显的看出,早拆体系实际上对于塔吊并没有呈现出较大的依赖性。此外,使用早拆体系来进行建设,无需进行卸料平台搭建,应用这一施工方式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节省人工;节能施工材料;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卸料平台所导致的安全隐患。
4.4加快工期,提高工效
采用了早拆体系之后,塔吊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吊运大钢模上,这时发现塔吊还有剩余运力可以利用,于是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了约185m2的钢模板,尽管如此,塔吊每日作业时间仍基本保持在午夜12点左右结束,地上标准层工期变为7d一层,最快时为6d一层,从而使整个结构工期缩短至少15d,为装修施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采用早拆体系后,木工工效与以前相比可提高约40%。
5.结语
综上所述,顶板模板支持体系的研究在近几年格外引起行内的重视,其在实际施工中的卓越表现备受行内认可,但是现阶段建筑工程的顶模板只有利用早拆支撑体系施工方式,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模板、方木、架料等磨损率下降到最低,使得工程的经济效益提升,同时还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此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超.独立钢支撑式水平模板早拆体系在住宅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产业,2008(11)
[2]郑宝顺,刘建华,王文仲.高层建筑大开间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04)
模板支撑系统 篇10
高大模板工程是指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大于或等于5m, 或跨度超过10m的模板支撑系统[2], 高大模板的施工应该有安全专项方案。由于此类工程目前设计理论欠完善, 施工技术难度大, 影响因素多且发生事故极易引起群死群伤, 给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为进一步完善高大模板支撑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内容、保证方案现场的顺利实施, 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对该方案的编制内容及实施做进一步阐述。
1 方案编制内容
1.1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施工规范及规程;3) 工程招标文件、工程总承包合同、工程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记录及工程洽商记录等。
1.2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商业楼, 建筑总面积49925平方米, 高度28.95米。建筑类别一类, 耐火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由于本工程变配电室梁板施工图无法如期出图, 导致变配电室与地下室负二层形成一个通层, 层高达9.9米, 为高大支模工程。
1.3 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从管理人员部署、劳动力部署、施工机械部署、施工材料部署等方面详细实施。经研究确定该工程高大模板系统采用碗扣架、扣件、U托体系。模板均采用15厚竹胶板;模架系统为φ48*3.5mm碗扣架、U托和配套扣件作为支撑系统, 梁底立杆采用单立杆加U托同时受力支撑, 间距不大于300mm。
1.4 高大模板工程的设计方案
由于每个高大模板部分的结构柱、墙高度都超过8米, 因此墙、柱模板分为两次支设, 施工缝留设在相邻楼板同一标高处。柱模板技术方案为:
结构柱模竖楞采用50×100木方, 间距200, 模板横向围檩采用双钢管, 竖向间距为:下部第一道螺栓间距为250mm, 以上的间距为450mm。700—800的截面, 中间设2道螺栓, 外部每侧加设一道;截面900的, 中间加设3道对拉螺栓, 外部每侧加设一道对拉螺螺栓。竖向间距为:下部第一道螺栓间距为250mm, 以上的间距为450mm。
1.5 高大模架系统的施工工艺
以柱模板为例详细说明高大模板工程具体施工方法。
1.5.1 安装顺序
安装前检查→吊装就位→安装支撑→检查模板的位移和垂直度并纠正调直→检查模板的对角线长度差并纠正→由下而上安装柱箍→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柱模群体固定。
1.5.2 安装方法
矩形柱模板四面模板均采用15mm厚竹胶板, 其中四周侧板加长条木格栅竖直向拼制, 中间对穿Ф14螺栓, 柱模安装时, 对准柱位置的边线把四侧纵向侧板竖起来, 相互固定联结, 用线锤校正柱模垂直后, 即用钢管加以固定。为了保证柱模板的稳定, 在柱模板之间加水平撑、剪刀撑, 相互固定。同一柱侧模板, 采用先校正两端的柱模, 在柱模顶中心处拉上通线, 按通线校正中间部分的柱模。安装完以后检查并纠正移位和垂直度的偏差, 接着检查并纠正模板的对角线, 长度差, 再由下而上安装柱箍, 柱模安装完成后, 进行全面检查纠正, 支撑要牢固, 要与邻柱群体固定或与四周支架固定, 柱模的水平支撑与模架系统相互搭接固定。
1.6 高大模板拆除管理
模板的拆除, 应严格按模板装拆施工方案和国家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规定执行, 且执行项目部书面通知拆除制度。
1.6.1 模板拆除一般要求
拆模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拆除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 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测试结果达到规定时, 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 应按“先支的后拆, 后支的先拆”的顺序进行, 以及“先拆非承重的模板, 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的顺序进行拆除。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 以免钉子扎脚, 或阻碍通行和发生事故。拆模时, 拆模区应设警戒线, 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拆模不能采取猛橇、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顶模。
1.6.2 模板拆除的安全技术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拆模顺序如下:拆墙柱模斜撑与围楞→拆除墙柱侧模→拆楼板底模→拆除梁侧模→拆除梁底模。拆下的模板不准随意向下抛掷, 要向下传递至地面。已经松动的模板, 必须一次拆除完, 不可中途停歇, 以免落下伤人。
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应先拆除上面的, 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 拆除最后一道拉杆, 应与立柱模板同时拆除, 以免立柱模板倾倒伤人。
1.7 模板安装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扣好帽带。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高处和临边洞口作业应设护栏, 张安全网, 如无可靠防护措施, 必须佩带安全带, 扣好带扣。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 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 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 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 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安装模板时操作人员应有可靠的落脚点, 并应站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 避免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 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
支模时, 操作人员不得站在支撑上, 必须设脚手板, 以便操作人员站立。脚手板不得小于200×50。不得用钢模板或50×100的木方代替。支模过程中, 如需中途停歇, 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 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水平杆、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 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模板上有预留洞者, 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 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 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 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支设柱模板时, 四周应设斜撑, 并应设立操作楼板。支撑、水平杆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运送, 严禁从高处掷下。高空拆模时, 应有专人指挥。地面应标出警戒区, 用绳子和红白旗加以围拦, 暂停人员过往。模板上施工时, 堆物不宜过多, 且不宜集中一处。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遇六级以上的大风时, 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 雷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 待地面略干不滑时再恢复工作。
1.8 高大摸板支撑体系的验算
高大摸板搭设方案制定后, 采用PKPM施工软件进行了验算, 即对整体的稳定性、高大模板荷载标准值、竖楞木方、螺栓、柱箍、梁支撑脚手架等进行了验算, 结果各种数据均满足要求。将高大摸板安全施工方案提交专家组进行论证, 论证结果认为可行。
2 专项方案实施措施
专项方案实施前, 项目技术负责人或编制人员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由工长拟定书面操作要求, 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班组长必须每天向操作人员做班前安全技术交底, 所有交底应履行签字手续。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对架体搭设、模板支设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现场监督和按规定进行监测。发现不按照专项方案施工的, 应当要求其立即停止、整改, 施工过程中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 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巡查专项方案实施情况。对于按规定需要验收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 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 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高大模板工程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以往的事故表明, 高大模板工程的安全控制十分重要, 一旦发生坍塌, 会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严重损失。因此, 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提高对高大模板工程安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 提高高大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水平, 切实落实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可靠。
参考文献
[1]JGJ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2]建质[2009]87号,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的通知[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