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模板支撑体系

2024-06-26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共10篇)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 篇1

0 引言

随着超高大跨建筑结构的广泛运用,一些超重结构随之出现。本文所指的超重结构模板支撑是: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模板支撑系统[1]。转换层结构,一般截面尺寸大,结构自重大,施工难度也较大。超重结构模板支撑系统对楼板的反作用力和冲切作用是模板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表1给出了4个典型工程的楼面支撑设计荷载。

1 转换层结构模板支撑常见的施工方法

1.1 分层浇筑法

对于截面尺寸较大的转换结构,常见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硬化后可承担后浇筑混凝土的重量,起到卸载作用。但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对混凝土交界面的处理对结构的质量会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分层浇筑施工工期也较长。目前分层浇筑界面的处理,主要是采用插筋的方法。

1.2 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

转换层结构经常使用钢骨混凝土,从而减轻结构的自重。在转换层施工中,可以利用已经就位的钢骨,承担后续施工的部分荷载,从而减轻施工荷载对下层楼板的作用。

2 超重模板支撑楼板承载力设计

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的不同,同时施工中转换结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应对转换层及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转换结构本身受下部支撑体系的作用或混凝土施工方法的影响,在结构板中易产生设计时未考虑到的附加内力,故需对转换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做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来抵抗这些附加内力。

各楼层承担的荷载。对于超重模板支撑体系,其支撑系统的内力一般需要依靠多层楼板承担,如图1所示。

徐佳炜(2008)[3]得出多层模板支架体系中楼板承担的施工荷载具有以下特征:

(1)带弹性支撑的楼板承担的力与楼板的刚度成正比;

(2)带弹性支撑的楼板承担的力与弹性支撑的刚度成反比(即与弹性支撑的变形成正比)。

与通常结构承担的力按构件刚度分配机制不同,施工时变结构中,楼板承担的内力除按楼板刚度进行分配外,同时还按楼板下弹性支撑的变形能力进行分配。文献[3]综合考虑了楼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模板支撑的刚度,提出了各楼层荷载的分配系数,如式(1)所示:

式中,ri为各层楼板的刚度调幅系数,取r1=0.95,r2=1.0,r3=1.05,r3=1.10。

确定各层楼板承担的荷载后,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4]分别计算各层楼板的抗弯强度和冲切是否满足要求。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建筑层数为地上20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65.2m。在地上2层设有转换层。转换层板厚:400mm;超重梁断面:300mm×1700mm、500mm×1000mm,层高:4.5m;砼强度等级C30。

3.2 400mm厚楼板支撑设计

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915×1830),次龙骨采用100×100松方木,顺九合板短边方向布置间距300mm;主龙骨采用100×100松方木;支撑采用φ48×3.0钢管,纵横向@1200间距布置,立杆支撑高度方向每间距1.5m设置纵横向双向水平杆,距地200mm处设扫地杆,并且每5根杆设一道剪刀撑;且水平杆须与已浇筑好的柱相连接每2步布置一道。模板支撑体系,如图2所示。

3.3 荷载计算

楼板内配置Ⅱ级钢筋,单位宽度(1m)楼板截面的钢筋面积As=360 mm2,fy=300 N/mm2。

楼板主要为双向板,主要尺寸约为3m×4m,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0mm,截面有效高度h0=280 mm。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2008)[5],支撑立杆内力计算时:施工恒载为:模板及支撑架的自重(G1K)、混凝土自重(G2K)、钢筋自重(G2k);施工活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Q1k)取为1.0 kN/m2。

施工荷载设计值,由横载控制:

属于超重结构。

3.4 楼板强度验算

施工现场的进度,大体为每7天一层。因此,施工转换层楼板时,地上一层楼板混凝土的龄期为7天,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龄期为14天左右。

(1)假定由地上一层楼板来承担。

如果荷载由地上一层楼板承担,该层楼板厚度为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1)楼板抗弯计算。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因平均气温为20℃,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得到7天龄期混凝土强度约达到0.55%,14天龄期混凝土强度约为80%。

C25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11.9×0.55=6.55N/mm2,抗拉强度设计值ft=1.27×0.55=0.70N/mm2。

则相对受压区高度:

计算系数为: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楼板抗弯满足要求。(2)楼板抗冲切验算每根立杆承担的内力: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4],冲切局部荷载设计Fl=15.5kN;冲切承载力:

楼板的冲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2)假定由两层楼板来承担荷载。

假定由地上一层和地下室顶板共同承担转换层的施工荷载。由于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为150mm,与地上一层楼板的厚度100mm不同,因此式(1)应考虑厚度的影响,应按式(2)进行就算:

地上一层的荷载分配系数μ1:

地下室顶板的荷载分配系数μ2:

按照前述冲切验算的方法,可得到楼板冲切满足要求!

4 结论

结合工程实例,发现超重模板支撑体系,楼板的冲切承载力往往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而且在超重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中,容易被忽略。因此,在超重模板支撑设计中,楼板的冲切承载力的验算是必须。本文针对多层模板支撑体系的验算方法,经工程实践表明,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建质[2009]254号,2009.

[2]王荣军.高程建筑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3]徐佳炜.高层建筑多层模板支撑体系及其安全性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 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物的大跨度和大空间倍受青睐,建筑结构日趋复杂化,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被广泛应用。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模板支撑体系设计规范,也缺乏工程经验,模板支架坍塌事故屡见不鲜,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文章对建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及安全控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控制

建筑施工模板工程的技术管理问题尤其突出,引起各方责任主体高度重视。但在日常施工现场建筑模板工程施工专项检查中,发现不少技术管理人员未落实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现将这些问题系统地总结归纳分析,结合相关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范,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以此提高施工质量,防控事故的发生。

一、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主要原因

1.管理方面的问题

1)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施工现场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情况安全管理不力,对重大隐患源的安全检查管理不严。监理单位对模板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审核不认真。

2)施工单位编制模板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与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不符,或施工现场不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搭设模板支撑体系。现在大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由资料员代编写,没有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不合理、无针对性,只是用来应付检查,不能指导现场施工。

3)施工现场劳务用工管理不到位,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搭设模板支架前未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忽视模板支架的验收。模板支撑坍塌事故大多是在模板支撑搭设好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的,坍塌的模板支撑基本都存在搭设不规范问题,作业人员存在违反操作规程问题。

2.施工方面的问题

1)忽视模板支撑的基础处理,基础未进行有效夯实,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或立杆底部未按规定设置垫板、底座,导致模板支撑失稳发生坍塌。

2)施工现场不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设计要求进行搭设,立杆的间距过大,无纵横向水平拉杆,支撑体系的承载力不够,造成失稳坍塌。模板支撑搭设作业人员不按标准规范的构造要求搭设,立杆的接头采取搭接、套管,接头未错开,不设剪刀撑和扫地杆,导致支撑体系容易整体失稳。

3.材料方面的问题

1)钢管和扣件的质量低劣。目前由于钢管、扣件生产及流通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和扣件很多质量不合格。

2)可调托撑质量不合格。由于目前市场可调托撑存在螺杆外径过细、托板变形严重以及其壁厚太薄等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而模板支撑设计只考虑其悬臂长度,不考虑材料几何参数,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控制主要措施

1.把好模板与支撑架材料和产品质量关

在模架材料和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别淮备购置的模架材料和产品进行考察和抽查,优选厂家,选用合格的材料和合格的产品,严防假目伪劣材料、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尤共是所进的扣件,必须按规定进行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司投入使用。钢管在使用前应先检查,过度变形和严重锈蚀磨损的钢管不得使用。

2.加强方案编制与论证管理

1)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前首先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并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审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内容应具有针对性,计算准确,不得擅自套用其他方案。

2)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加强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审批把关,凡严重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套用痕迹明显的,一律不予审批通过。

3)搭设高度8m及以上,跨度18m及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施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合格后,再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未通过专家论证的,不得组织进行施工。

3.加强钢管扣件等材料的质量管理

钢管应使用准48×3.6的Q235普通钢管,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在螺栓拧紧力矩达65kN时,不得发生破坏,进场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扣件及可调托撑要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和报废,及时更换破损零部件和进行防锈、除锈等维护保养,对出现严重锈蚀、变形、裂纹等情况的构配件必须及时做报废处理,不得继续使用。

4.加强搭设作业人员的资格管理

模板支撑搭设作业人员应持有建筑施工架子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搭设作业人员资格的管理,不得安排无架子工操作资格证的人员从事搭设作业。

5.对模板及其支撑体系采取设计计算控制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有设计计算和搭设方案。计算内容应完整、正确。重视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审批工作,对重大工程、高空架设工程的支撑方案和施工工艺要进行专家论证评审。

6.加强搭设和拆除过程管理

1)模板支撐架搭设前,施工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现场专职安全员应当根据专项方案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有针对性,包含搭设安全要求等内容,交底人、被交底人要履行签字手续。

2)模板支撑的地基承载力应能满足设计方案要求。应根据要求对松软土、回填土进行平整、夯实,现场采取有效的防水、排水措施。

3)支撑架的钢管立杆底部应按规定设置木垫板或钢底座,木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木垫板、钢底座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和采用套接方式,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严格控制自由端的长度不大于50cm。落实模板支撑搭设交底制度,特别是根据图纸设计做好支撑的提前设计和交底,对于梁底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和刚度的立柱支撑,梁底下50cm之内设置水平拉杆。

4)模板支撑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和专项方案的要求搭设,按规定设置剪刀撑、扫地杆,并设置与主体结构的墙、柱进行有效拉结。

5)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进行模板支撑拆除;拆除的钢管、扣件及其它配件严禁直接从高处抛掷至地面;拆除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7.加强验收管理

1)模板支撑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等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联合验收。经参加验收的人员验收合格并签字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严禁先施工后补签。

2)模板支撑架在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现场要派出专人在下层观察支撑的受力变形情况;模板上荷载堆料和施工设备合理分散堆放,不应造成荷载过分集中。

8.加强监督管理

1)模板支撑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已编制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要求组织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的搭设、拆除过程,应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发现险情,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并采取应急措施,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2)监理单位在模板支撑搭设过程中,应重点检查实际搭设情况与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是否相符,在对模板支撑验收合格后方可同意浇筑混凝土。同时,要加强对模板支撑的搭设、拆除过程和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巡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整改。

3)建设主管部门要将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作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重点,加大安全监督监管力度,重点做好对高大模板支撑的管理和监理单位履职情况的监督管理,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要严厉查处。

结束语

引起模板工程在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既有模板支架自身结构特殊性的原因,也有因不重视导致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为确保模板工程在施工中的安全性,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郑莲琼。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现场调查[J]。福建建设科技,2013(3)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要点 篇3

1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事前控制要点

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学习相关规范。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了《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并于2009年10月26日组织印发。《导则》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定义、方案管理、验收管理、施工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均作了相关规定,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相关规范要求,熟悉图纸,明确重点控制部位及自身责任要求,切实做好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监理工作。2)参与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严格审批修改方案。作为掌握现场详细情况的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应参加专家论证会,并对方案是否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编制、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根据专家论证报告严格审批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的修改完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编制说明及依据;b.工程概况;c.施工计划;d.施工工艺技术;e.施工安全保证措施;f.劳动力计划;g.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特别是应加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和计算书及相关图纸部分的审查。不能以计算书代替施工方案,文字内容代替施工图纸,以免导致操作人员无所适从、任意搭设。施工图纸应包括支模区域立杆、纵横水平杆平面布置图,支撑系统立面图、剖面图,水平剪刀撑布置平面图及竖向剪刀撑布置投影图,梁板支模大样图,支撑体系监测平面布置图及连墙件布设位置及节点大样图等。3)编制监理规划、编写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单位在结合工程的特点、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组建项目监理机构,配置相应的专业监理人员,完善现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监理规划文件,并针对本工程高大支撑专业特点,在监理规划中制定基本安全准则、安全监理程序、监理方法、措施以及监理人员分工等内容。4)严格审查高支模体系的搭设队伍和搭设人员资格,严禁未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人员上岗作业。5)严格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材料的使用报验制度。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材料不符合要求,是导致模板坍塌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事中控制要点

2.1 搭设管理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施工监理重点检查现场施工是否与计算书及施工图纸相一致,现场检验是否满足规范要求:1)支设立杆的地基应平整坚实无杂物,确保排水畅通,不得积水。当立杆落在地面时,须增设强度不低于C10,厚度不小于100 mm的混凝土垫层;当立杆落在楼面时,楼面下应采取可靠的支顶措施。2)扫地杆、垫板和底座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底座宜采用长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5 mm,厚度不小于8mm的钢板和钢管套管焊接组成。底座下应设置长度不少于两跨,宽度不小于150 mm,厚度不小于50 mm的木垫板或12号~16号槽钢。3)主、次梁和板下的立杆间距应成倍数或相等、纵横成行。4)立杆接长必须对接,严禁搭接。立杆步距不应超过1.5 m,间距不超过0.8 m。5)模板支撑工程杆件严禁与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塔吊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严禁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料平台等架体相连接。6)架体必须连续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横向支撑及水平垂直剪刀撑;架体四周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结,如周边无既有建筑构件,可采用格构柱法或其他有效方法以提高整个支撑工程的稳定性。

2.2检查验收

承重支撑搭设完成后,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参加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等的验收。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对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分项工程验收,验收标准按照JGJ 130-2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执行。1)项目监理部对验收资料全面核查。2)现场检查承重杆件的外观质量、立杆间距、立杆垂直度、扣件拧紧度,扫地杆设置,钢门架及钢管拉结点设置,立杆搭设方式纵、横向水平杆设置,剪刀撑纵、横向及水平加强层设置、施工荷载等全面检查,发现承重杆件的外观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进行全数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3)对钢管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对梁底扣件应进行100%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签署分项验收表。

2.3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监理人员旁站监理,并督促施工单位安排专职人员观察模板支撑有无异常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重点监控以下方面:1)浇筑时是否按施工方案要求的方式进行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不得将泵管固定在支撑系统上,泵管出口距浇筑工作面不大于20 cm,以减少对支撑系统的冲击。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对支撑系统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支撑系统有变形、松动等异常现象,要立即停止施工,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施工安全。3)浇筑时严禁在模板上堆料要均匀布料

2.4模板拆除

承重支撑架拆除前,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要求,确认符合要求后签署拆模令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拆除。

1)拆除作业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2层。设有附墙连接的模板支撑系统,附墙连接必须随支撑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附墙连接全部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支撑架体。2)拆除顺序应是后搭设的部件先拆,先搭设的部件后拆,严禁采用推倒或拉倒的拆除做法,拆除脚手架应严格遵守拆架顺序:由上而下,后绑者先拆,先绑者后拆,先拆剪刀撑(随每层脚手架拆除)—大横杆—小横杆—立杆—斜撑杆。3)严禁高空抛掷。4)模板支撑系统拆除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做到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事后控制要点

事后控制就是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价。做好事后控制,有利于总结相关经验,确定下一阶段监理控制的重点,以及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及时处理和责任认定。

1)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资料、监理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2)发现安全隐患应责令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拒不停止施工的,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

4结语

监理人员必须严格进行上述三个阶段的控制,采取巡视、旁站、见证、平行检验等手段实施过程控制。编制切实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严格对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实质性审查,提出有针对性的审核意见,认真履行签字手续,加强对支撑体系搭设过程监控,严格按照规范和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要求组织验收,对监理过程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地督促整改、制止和报告。这样才能保证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主要从监理的角度,针对近年来造成群死群伤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倒塌事故为对象,具体分析了其事前、事中、事后监理工作的内容和标准,并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倒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监理要点,以促使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监理工作的规范化。

关键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监理要点,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JGJ 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2]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朱文秋.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施工技术探讨[J].学术观察,2009,15(4):57-58.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 篇4

1.浙江功业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2.杭州鼎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23

摘要: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大跨度、高楼层结构日益剧增,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并且对高达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存在模板支撑跨度大与高度平面长度长等基础城站里不易满足、承受荷载重、结构梁深度等困惑难点,从高支模架体设计所涉及的支模架设计及特点、施工顺序、模板支撑体系监测等方面,施工管理所所涉及的工序检测、安全等方面,强调精细设计,从严格管理过程控制好,从而确保该体系的施工安全与质量。

关键词:高支模架体系;设计;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工程案例

浙商开元名都国际酒店项目位于沪杭高速公路余杭出口,临平迎宾大道东侧(迎宾路533-535号),紧临杭州地铁一号线南苑站和沪杭高铁余杭南站。处于临平副城中央商务区,地理位置优越。该项目将成为商务区具有标志性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119632.2m2,项目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为3层地下室,建筑面积35611.8m2,地上为两幢高26层的酒店和公寓式酒店,建筑面积84020.4m2,建筑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总建筑高度97.5米,场地自然地坪相当于黄海高程5.5米,自然地坪相对标高为-1.5m,±0.000标高相对于黄海高程为7m,建筑物室内外高差1m。工程高大支模架部位:

(1)地下室一层13-15轴/1/J-P轴区域700×1200梁板;

(2)大厅上空1-3轴/J-F轴区域BKL4(3):300×950梁及板;

(3)大厅上空4-5轴/P-Q轴区域AKL10(1):600×700梁及板;

(4)裙房二层8-11轴/K-Q轴区域AKL20(3):900×900梁及板。

2、支模架设计及特点

高大模板层面较多,考虑的方面需较为谨慎,本方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大梁板支模架进行设计,其它部位支模架搭设参照执行。工程有许多高度大于8m,重载的梁板,支模难度较大。且梁板面积大,浇筑砼的自由高度大,大大增加了支模架搭设施工的难度。因此项目部将合理选择模板的种类;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浇砼的质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及增加模板施工工作效率保证本工程高大支模架施工的顺利进行。

表1 高大梁板支模架搭设

部位梁编号梁尺寸梁面

标高梁底与下

层板面间距板底与下

层板面间距板面

标高板厚

地下室一层KL-X02(15)550×1000-8.503.604.60-7.50250

KL-X51(7)240×2000-9.502.604.60-7.50△200

KL-Y60(2)300×1900-9.402.704.60-7.50★200

/700×1200-8.703.404.60-7.50★250

地下室頂板aKL-Y51(1)550×1200-3.703.805.00-2.50200

大厅上空BKL4(3)300×9509.329.3510.3010.27★140

大厅上空AKL10(1)600×7009.579.6010.3010.27★130

裙房二层AKL20(3)900×9004.574.605.505.47★130

机房层WKL-6(3)800×65096.473.554.2396.5130

注:选取带★号的梁板进行高大支模架搭设计算,其他梁参照此执行,其中550×1200、550×1000参照700×1200的梁搭设;240×2000参照300×1900的梁搭设;800×650参照900×900的梁进行搭设;300×950参照600×700的梁搭设;△:仅做侧模计算。

3、混凝土浇捣施工部署

3.1施工段划分、施工顺序

工程梁板水平结构混凝土浇筑采用由中间向四周均匀对称的浇筑方式;框架柱高度超高时,混凝土分两次浇筑。梁板水平结构周边所有框架柱浇筑完成及时用塑料薄膜、麻袋等覆盖并浇水养护确保浇筑完成后3天,经立方体试块试验达到设计强度80%后,才能进行梁板的混凝土施工,框架柱拆模后及时做好养护并与支撑架做好相应的连接,增加整体性,梁板与框架柱连接。基础混凝土浇捣施工按水平施工区段以后浇带划分为十个区域流水施工。地下室竖向施工区段以水平施工缝为界,每层内柱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梁底50mm位置处;地下室外墙考虑到防水要求每层留置一道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楼板(底板)面上30cm位置处。主体阶段:混凝土施工按楼层划分施工段,每层一个施工区段,对楼板面积较大的采取设置后浇带分区段浇筑,墙柱后浇带留置在距上层顶板30cm处,后浇带砼强度要高于原楼板砼强度一个等级。

3.2混凝土浇捣设备

工程混凝土选用瑞鼎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地下室混凝土浇捣采用固定泵结合塔吊浇筑混凝土,主体混凝土浇捣采用汽车混凝土泵结合塔吊浇筑混凝土。地下室基础施工阶段,输送泵分别安排布置在现场的西面及南面。为防止停电影响砼连续浇筑,现场将配备2台200KW和1台120KW的发电机。

主体阶段混凝土施工还将配备混凝土搅拌机2台,砼振捣机具采用4-6m长小型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机4台。

3.3支模架形式选用

根据安全、经济、施工方便的原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模架形式,墙柱支模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顶板、梁、楼板支模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采用钢管扣件式模板支架,采用φ48×3.5钢管和可锻铸铁制作的双扣件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3.4支模架的构造要求及措施

工程支模架采用φ48×3.5的钢管进行搭设,搭设构造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要求。搭设时由专人进行监管,确保支模架搭设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对搭设完成的支模架要进行验收,验收由项目部组织,会同公司工程部及建设、监理单位一同进行。验收时注意检查支模架立杆间距是否符合方案要求,扫地杆、小横杆是否设置到位;用扭力扳手检查钢管扣件的拧紧力矩,确保扣件连接牢固。

3.5拆除支撑架注意事项

1)在模板拆除前由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对拆除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交底记录。

2)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定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拆除。

3)拆架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4)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模板支撑设计书的规定进行,或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方法,严格遵守

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分析 篇5

1.1 安全意识淡薄, 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模板支撑体系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安全性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然而,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 仍然存在着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深刻的问题。有些施工单位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没有设立专门的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部门, 进而导致模板支撑的随意性比较大, 模板支撑体系不稳, 甚至出现坍塌事故,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模板支撑体系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2.1 对材料的质量不够重视

由于模板支撑是一种临时性结构, 支撑材料的安装和拆除要尽量简便。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建筑成本,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对模板支撑的材料不够重视, 这就是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材料问题。具体说来,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扣件质量不合格、钢管的质量差等方面。施工单位对模板支撑材料质量的忽视, 直接影响了模板及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可能会导致模板坍塌

事故的发生, 给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性造成极大隐患。

1.2.2 随意简化模板支撑体系的操作程序, 忽视模板设计计算

模板支撑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施工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保证模板支撑体系工程的顺利实施, 必须进行模板设计计算。然而, 由于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性认识不够深刻, 施工单位常常忽视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 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忽视模板设计计算, 使模板支撑体系的建设受到一定的阻碍。施工单位忽视模板设计的计算, 就不能在模板施工方案中提供关于模板及支撑立柱的强度和刚度的精确计算结果, 这将导致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影响模板支撑体系的实际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1.3 忽视模板支撑体系拆除的安全性

模板支撑是是一种临时性结构, 使用之后必须进行拆除。目前, 我国模板支撑体系的使用过程中, 还存在着模板拆除操作不当的现象, 这也是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问题之一。模板拆除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有:首先, 一些施工单位先拆除承重构件后拆除非承重构件的做法, 很可能会造成整个支撑体系失去平衡, 造成人员伤亡。其次, 一些施工单位在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前就强行拆模, 可能会造成模板坍塌。另外, 在拆模的过程中, 一些施工人员为了方便, 在构件上不断堆载新的构件, 超出了构件自身的最大强度, 不仅可能致使构件产生裂缝遭到破坏, 也有可能造成模板支撑体系的坍塌。

2 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措施

2.1 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专门的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部门

模板支撑体系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 其安全性不仅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而且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于模板支撑体系安全问题的重视, 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 促进模板支撑体系工程的顺利建成和使用。安全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模板支撑体系工程的施工方案, 模范方案的制定应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主持编制, 充分考虑模板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结合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及其他施工条件, 制定模板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应该详细具体, 并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确保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安全进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施工方案完成之后应该严格评审, 并根据评审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施工方案, 保证模板支撑体系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2 加强对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细节的重视, 确保施工安全

2.2.1 重视模板支撑材料的质量

模板支撑是一种临时性结构, 是为保证模板的形状和位置, 并承受模板传来的各种荷载而建立的。因此, 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是稳定的结构, 模板支撑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才能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因此, 注重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细节, 确保施工安全, 首先应该严格控制模板支撑材料的质量, 严防伪劣扣件和刚度差的钢管进入施工现场。

2.2.2 加强设计计算控制, 严格遵循模板支撑体系的操作程序

模板支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其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因此, 为了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性,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模板支撑体系的操作程序, 尤其是要加强对于模板设计计算的控制。具体来说, 在模板设计计算中, 应该对立杆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及水平杆的强度和挠度等进行仔细计算和验算, 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具体施工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 模板支撑体系的建设应该先设计计算后具体施工,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 不能随意更改和变换。当然,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 应该及时向模板设计人员或上一级技术主管部门反应, 经同意或批准后及时修改施工方案, 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施工。

2.3 安全管理必须深入到模板支撑体系的使用和最终拆除中去

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管理不仅应该体现在模板支撑的建设过程中, 还应该深入到模板的使用和最终拆除中。在使用模板支撑体系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做到不随意拆除和松动任何杆件和扣件, 保证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顺利运行。其次, 模板支撑体系中, 包括模板在内的各项荷载的承重构件应该均匀堆置, 并保证施工的总荷载量不超过设计计算中所提出的荷载要求。

模板支撑是一种临时性结构, 使用之后应该进行拆除。模板支撑体系拆除之前, 应该递交拆模申请, 只有模板支撑体系达到拆模强度, 拆模申请得到批准, 拆模活动才能进一步实施。其次, 在具体的拆模过程中, 施工人员应该先拆除那些非承重构件再拆除承重构件, 不得随意将后拆除的构建堆载在刚度不够的构件之上, 始终保持安全警惕性, 实现安全拆模。另外, 施工单位在拆模的时候, 拆模区域应该设立警示标识, 并由专人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看护, 防止施工人员误拆非拆模区域模板或者不相干人员误闯拆模现场, 始终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性, 杜绝坍塌事故的产生。

3 结束语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建筑事业也在突飞猛进。目前, 我国的建筑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比重越来越大, 模板支撑体系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模板支撑体系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而且极大地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重视, 探讨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春艳.论监理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 2013 (02)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 篇6

关键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某市体育中心包含以下工程:体育场、游泳馆、全民健身馆、体育学校、地下车库以及其他附属工程 (本方案不包含连桥工程) 。体育学校建筑面积为7 013.34 m2;全民健身馆建筑面积为25 075.06 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4 163.25 m2, 地下建筑面积911.81 m2。体育场建筑面积74 777.08 m2, 其中建筑主体建筑面积74 033.84 m2, 室外平台建筑面积743.24 m2;游泳馆建筑面积18 833.61 m2, 其中建筑主体建筑面积14 458.76 m2, 室外平台建筑面积2 348.17 m2, 地下建筑面积2 026.68 m2。

2 各种资源的准备

主要周转材料:钢管采用Φ48×3.5 mm (计算时采用Φ48×3.0 mm) 配标准扣件, 梁板、柱模板采用厚18 mm的九夹板, 木方采用40 mm×100 mm的杉木。

劳动力资源:上述区域支模架施工阶段作业工人, 架工30人;模板分项施工阶段作业工人, 木工60人。在施工前, 对管理人员、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 作业人员必须了解施工过程的要求, 作业流程以及安全规定等。

机械设备准备:力矩扳手、圆盘机、手提电锯、钉锤、测量仪器等。

3 模板及支撑体系选择方案

体育中心工程地上和地下室方柱、梁、墙板及楼板施工用模板主要采用915 mm×1 830 mm×18 mm九夹板, 现场加工定型模板体系, 圆柱选用定型钢模体系, 钢板厚度为5 mm。体育场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承插式钢管脚手架, 体育学校、全民健身馆和游泳馆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钢管脚手架, 见表1。

4 模板安装及支架搭设构造要求

确保模板的位置线、轴线、标高、垂直度、结构构件尺寸、孔洞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板墙与顶板交角和楼梯、阳台、檐口、腰线等模板, 要确保尺寸准确, 棱角顺直、拼缝平整。模板拼缝严密平整, 不漏浆、不错台、不跑模、不涨模、不变形。封堵缝隙的胶条、压缝软管或塑料泡沫条等物不得突出模板表面, 严防浇入混凝土内。本工程高支模结构, 在搭设支模架和完成混凝土结构前, 下层支模架和模板不得拆除, 防止对支模架下结构造成影响。本工程模板和支架拆除前, 必须严格执行拆模令制度。

4.1 立杆搭设要求

1) 模板支撑体系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垫板或底座, 垫板的厚度50 mm;

2) 立杆的顶部设置托座可以调节的支架, 位于顶部的水平杆与可以调节托座的高差≤600 mm, 可调托座上螺杆的外部直径≥36 mm, 插入钢管后深度≥180 mm;

3) 立柱的底部如果不在相同高度, 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至少两跨, 高处与低处的差距≤1 m, 立柱与边坡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0.5 m;

4) 对于立杆, 纵横杆之间的距离应以本要求为准。支架立杆的垂直偏差必须在0.5%以下, 同时≤100 mm;

5) 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严禁在同步内, 同时对接接头在沿竖向错开时其间距必须≥500 mm, 主节点与各接头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步距的1/3, 立柱接长只能以对接扣件的方式连接。对于上下楼层, 模板支架的立杆必须对准, 钢管的堆放一定要分散。

4.2 剪刀撑的搭设要求

满堂脚手架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5~8 m由底部到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架体搭设高度小于8 m的支模架, 在顶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架体搭设高度大于8 m的支模架, 在架体底部、顶部及竖向间隔8 m以内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设置在竖向剪刀撑斜杆相交平面位置, 水平剪刀撑到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大于8 m。剪刀撑宽度为5~8 m, 剪刀撑用旋转扣件与水平杆或立杆连接, 选装扣件中心到主节点的距离小于150 mm;竖向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以及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横杆夹角在45°~60°之间。本工程立杆纵横间距在0.9 m×0.9 m~1.2m×1.2 m间的, 需在支模架周边和内部纵横向每4跨 (且不大于5 m) , 由底部至顶部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 剪刀撑宽度为4跨。立杆纵横间距在0.6 m×0.6 m~0.9 m×0.9 m时, 在支模架周边和内部纵横向每5跨 (且不小于3 m) , 由底部至顶部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 剪刀撑宽度为5跨 (立杆纵横间距在0.4 m×0.4 m~0.6 m×0.6 m时, 在支模架周边和内部纵横向每3~3.2 m, 由底部至顶部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 剪刀撑宽度为3~3.2 m。本条主要用于支模架高度大于8 m, 施工总荷载大于15 k N/m2, 或者集中线荷载大于20 k N/m2的支撑架) 。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小于6 m, 剪刀撑宽度在3~5 m之间。

4.3 水平拉杆搭设要求

现浇混凝土梁、板宽度大于4 m时, 模板应做0.2%的起拱。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 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 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模板支架在搭设过程中, 要保障所有垂直立柱垂直。在地面与立柱底相差200mm高处设扫地杆时, 应遵循纵下横上的规定布置。在设计要求下, 顶部拉杆与扫地杆的间距, 一般先以平均分配的原则确定步距, 在每一步距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所有水平拉杆的顶部、中部和扫地杆间均应按照上述要求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钢管立杆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使用扣件与钢管立杆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均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在看台板梁板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 看台板下的钢管架体系分底、中、上三个部位分别与已经浇筑完成的框架柱进行拉结, 两柱中间部位的看台板支架体系, 采用水平斜拉杆成V型与柱进行拉结, 防止看台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板滑移, 另在看台板起步的位置, 沿第一步看台梁方向, 每隔1.5m设置一道斜撑钢管, 斜撑钢管与梁底模板下纵向受力水平杆进行扣件连接, 斜撑钢管与纵向水平杆连接部位宜靠近立杆, 斜撑钢管与地面成45°~60°。

5 高大模板的设计方案

5.1 体育场看台梁板支撑体系设计

最大梁截面尺寸为400 mm×700 mm, 看台梁截面尺寸为200 mm×650 mm, 楼板厚度100 mm, 模板选用厚18 mm的九夹板, 采用承插式钢管架, 梁两侧的立杆间距为850mm, 立杆步距1 500 mm, 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850 mm, 立杆与短横杆采用双扣件连接方式, 支撑搭设高度7.64~9.32 m。

5.2 游泳馆梁板支撑体系设计

最大梁截面尺寸为900 mm×2 200 mm, 楼板厚度120mm, 模板选用18 mm厚九夹板, 采用承插式钢管架, 梁两侧的立杆间距为500 mm, 立杆步距1 400 mm, 梁下增加3根承重立杆, 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300 mm, 立杆与短横杆采用双扣件连接方式, 支撑搭设高度6.0 m。

5.3 全民健身馆梁板支撑体系设计

最大梁截面尺寸为400 mm×800 mm, 模板选用18 mm厚九夹板, 采用承插式钢管架, 梁两侧的立杆间距为800mm, 立杆步距1 200 mm, 梁下增加1根承重立杆, 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600 mm, 立杆与短横杆采用双扣件连接方式, 支撑搭设高度7.7 m。

5.4 体育场室外双向跑楼梯平台梁板支撑体系设计

室外双向跑楼梯平台顶标高为5.45 m, 支模架搭设高度为5.35 m。支模架搭设方式等具体要求同上。因双向跑楼梯平台下为回填土层, 回填土面回填标高为-2.4 m, 回填土必须分层回填并夯实, 结构水平投影尺寸再向外1 m, 所有范围内浇筑C15混凝土10 cm厚。支模架立杆下垫50mm×100 mm×4 000 mm木方。

楼板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 m, 立杆的纵距取b=0.8 m (计算纵距为1 m, 为保障梁板模板支架体系一致) , 立杆的横距l=0.8 m (计算纵距为1 m, 为保障梁板模板支架体系一致) , 立杆的步距h=1.50 m。木方50 mm×100mm, 间距300 mm, 梁顶托采用100 mm×100 mm木方。梁截面B×D=400 mm×800 mm, 梁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7.2m, 立杆的纵距 (跨度方向) l=0.80 m, 水平承重短横杆间距400 mm, 立杆的步距h=1.50 m, 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面板厚度18 mm, 木方50 mm×100 mm, 梁两侧立杆间距0.90 m。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3根计算。不小于300 mm×700 mm梁支模架均按照400 mm×800 mm梁的支模架进行搭设。支模架承重水平短横杆和立杆连接必须使用双扣件。相关图表见图1~3和表2。

体育场梁中间的立杆必须设置在基础地梁上, 在支模架搭设过程中, 相邻地梁间以上架体必须设置纵横竖向剪刀撑, 剪刀撑下脚必须设置在位于地梁上的立杆上。相邻地梁间以上钢管架体顶部水平方向距离板底面400 mm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架体最顶部纵横水平杆距离楼板底高度不得大于400 mm, 该水平杆必须设置。体育场为搭设支模架的室外双向跑楼梯平台, 在分层回填并夯实的回填上, 先采土用C15混凝土浇筑100 mm厚混凝土, 架体搭设时, 在立杆下垫50 mm×100 mm×4 000 mm木方。

6 模板验算

以体育场看台梁板高大支模为例。

6.1 荷载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 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0.720k N, N2=2.682 k N, N3=0.720 k N, 最大弯矩Mmax=0.047k N·m, 最大变形Vmax=0.057 mm。

6.2 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1)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902 k N·m, 最大变形Vmax=2.315 mm, 最大支座力Qmax=2.668 k N, 抗弯计算强度f=0.902×106/4491.0=200.81 N/mm2。

2)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374 k N·m, 最大变形Vmax=0.542 mm, 最大支座力Qmax=5.737 k N, 抗弯计算强度, f=0.374×106/4491.0=83.18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 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150与10 mm, 满足要求!

6.3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 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取8.00 k 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 R=5.74 k 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6.4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式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它包括: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N1=5.737 k 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0.9×1.35×0.121×9.320=1.371 k N;

N=5.737+1.371=7.108 k N;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1.60 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 A=4.239 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 (抵抗矩) , W=4.491 cm3;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0N/mm2;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a=0.10 m;

h—最大步距, h=1.50 m;

I0—计算长度, 取1.500+2×0.100=1.700 m;

λ—由长细比, 为1700/16.0=107<150满足要求!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0.545。

经计算得到σ=7108/ (0.545×424) =30.786 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 满足要求!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计算公式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 k N/m2;

h—立杆的步距, 1.50 m;

la—立杆迎风面的间距, 0.90 m;

lb—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 0.80 m;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W=0.9×0.9×1.4×0.340×0.900×1.500×1.500/10=0.078 k N·m;

NW—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NW=5.737+0.9×1.2×1.128+0.9×0.9×1.4×0.078/0.800=7.219 k N

经计算得到σ=7219/ (0.545×424) +78000/4491=48.661 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 满足要求!

7 结语

本工程存在大量超高支模施工, 框架柱高、框架梁跨度大、梁截面尺寸大, 同时, 高支模施工时,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较大, 这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大增加。而通过对实际工程严格的分析与论证, 为该高支模工程设计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按照各项规范、标准安全施工的条件下, 成功运用在该体育中心个场馆的建设中, 对今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ID:001610]

参考文献

[1]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

[2]胡长明, 梅源.构造因素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影响的研究[J].建筑技术, 2009, 40 (2) :143-146.

[3]张明.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与程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模板及支撑体系选用原则探讨 篇7

一、墙模板

建筑物的墙体施工过程当中要大量的浇灌混凝土, 这一过程中就要广泛的用到起支撑作用的模板, 常见的模板主要采用整体或组合大模板, 还有一种是拼模板这3种方案。下面对一些常见的方案进行一一介绍:

第一种我们在这里提到的是整体式的模板, 这种方案按照其使用材料和方式的差异, 又可以分为全钢结构和钢木混合结构。在钢材的选用上, 外楞主要采用10号 (100×48×5.3) 槽钢, 而内楞通常采用6.5号 (65×40×48) 槽钢建模。

全钢打模板主要采用4.5mm规格的钢板建立模板, 现行的标准当中, 为了增强其强度, 钢板的选择向6mm规格钢板变化。使用时, 将钢板采用焊接的方式做成一个整体, 受力结构主要是四边支承固定的双向板, 这样的结构可以是结构的面板厚度不会太大, 即使在泵送混凝土较大的坍落度以及强大的浇筑速度下, 仍能满足面板的不变形及承载能力的要求。

这种模板还可以采用钢木混合的方式, 板材一般选用12mm厚度的竹胶板, 在工程施工中, 通常在面板和内外楞之间多使用螺栓连接。对于板材来说, 其在结构内的受力呈三跨连续梁式, 板的抗压刚度是多少其构成的梁的抗压刚度也一致, 其楞距的不同和竹胶板厚度在相同混凝土侧压力F=56KN/m2下的面板变形值。

这种模式最好之处就在于它的一体化程度高, 其刚度自然也就强, 模板拆除后, 其灌注的混凝土便面较为平整。虽然有点明显, 但其由于受到自身体积大的影响, 使用的环境条件相对比较苛刻, 不能普遍使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 通过实践, 又衍生出了另外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新结构大模板。

第二种就是组合式结构的模板, 是大模板中的一种。它的结构模式要比第一种整体式的相对灵活性高, 其使用的范围也相对较广, 但是其结构却不如整体式的刚度好。通常组合式大模板可以有三种组合的方式。第一种就是采用高度为55mm的钢板拼装, 在横楞和竖楞上采用了49×3.5mm规格的双钢管, 钢板之间采用了螺栓连接的方式, 大大增强了板面的钢度。这种方式所拼装的结构整体上的拼缝比较多, 这就大大降低了混凝土拆模后的整体效果。第二种就是庆幸钢框结构, 一般都为70到75mm的钢板, 中间可采用竹胶板拼装, 一般规格为600mm×1500mm至900mm×1800mm之间。这种组合方式要比第一种的钢度要好, 而且通用性也比较强, 不太受使用空间环境的制约, 另外其拼缝少, 拆板后混凝土表面更加美观。第三种就是采用120mm的重型钢板和胶板拼装的方式, 基本规格为1200mm×2600mm, 这种拼接方式模板不需要横竖楞支撑, 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 这种方式钢度也比较好, 而且可以达到整体模板的效果, 比大模板又有通用性强的优势。

第三种我们这里要提到的是称为拼模板。以上提到的都是大模板的方式, 施工前都要对流程和细节进行周密的设计, 施工前准备量较大。相对于此, 称为拼模板就要灵活的多, 这种方式在中小型的工程当中更加普遍的使用。称为拼模板通常在面板上一般采用竹胶板, 横楞为双钢管。对于竹胶板的厚度有的选用12mm, 有的选用10mm, 称为拼模板的优点选用12mm的竹胶板边钉木方作边框, 以防作业人员随意锯截。

以上就是有关墙模板的一些结构方式, 它总体质量的好坏, 还是取决于施工单位的周转资金情况和工人的施工技术和自身素素质等因素。根据施工项目的大小可以分别不同的采用模板方式, 大型工程且具有吊装设备, 宜优先采用全钢大模板, 中型工程且工程复杂的宜选用钢木大模板和组合式大模板。小型工程段选用组合式轻型大模板和称为拼模板。

二、柱模板

建筑物的支撑柱体的混凝土浇灌速度要比墙体的浇灌速度快,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 对于模板涨模现象的预防是施工的关键。当前, 大多数施工单位在柱体施工建模时较为普遍的采用组合钢模板的方式拼装。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整个模内的平整度较差, 混凝土浇灌后, 遗留拼缝较多, 后期凝固后找平的工作量比较大, 因此许多施工单位对截面尺寸大的柱已改用定型钢模, 边框高度55mm, 钢模板竖楞均采用φ48×3.5mm的双钢管。

三、梁模板

梁模板在总体的组合方式上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通常都是采用组合钢模板来拼装侧、底模,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成本低和投入小。在施工过程中, 侧模也可换用竹胶板, 整个模槽当中底模的面板使用量相对较小, 而支撑的板材使用量相对较大, 所以在实际的建模过程当中, 如果要采用承载能力大的支柱, 就要适当的调整放置的位置, 尽可能的减少梁的拆模跨度。

结语

模板的选择和支撑结构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乎到未来工程的质量安全。现代建筑正朝着高度高、跨度大的方向发展, 施工的进度也是越来越快, 追求速度的同时往往就忽视了工程的质量问题, 尤其在模板支撑方面, 为了图方便、降成本, 投入的量越来越少。近几年通报了几起模板支撑重大安全事故, 值得引起施工同仁的注意。重视施工准备阶段的模板支撑的选择, 相信好的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 即能保证混凝土质量, 又能保证施工安全与进度。

摘要:施工单位要想在施工项目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采用先进高效的技术和采取科学的施工管理方式缺一不可。当前现浇混凝土工程已占工程的80%~90%处于主导地位, 而模板工程又是重要一环, 它关系着工程质量、造价、安全和进度。对于模板支撑的选择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柱模板,梁模板

参考文献

[1]李文清:《房地产企业住宅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控制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2006年。

[2]蔡景思:《柏林水郡工程项目管理策划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 2006年。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设计 篇8

某市恒大城剧场工程, 长69.9 m, 宽51 m, 地下1层, 地上3层, 局部4层, 建筑高度21.7 m。本工程3层共6个放映厅和1个电影院大堂, 层高均超过8 m, 为高支撑模板施工, 各厅及自动扶梯位置具体情况如下:

1#厅范围:5~8/A~C轴区, 188 m2, 支撑从3层结构面起夹层高累计高度为9.7 m, 高支撑区域主要梁截面尺寸为:250 mm×500 mm、300 mm×700 mm、300 mm×800mm、300 mm×900 mm、500 mm×1600 mm, 板厚为120mm。

2#厅范围:9~13/A~C轴区, 501 m2, 支撑从3层结构面起加层高累计高度为11.5 m, 高支撑区域主要梁截面尺寸为:250 mm×500 mm、300 mm×800 mm、300 mm×900 mm、300 mm×1 700 mm、500 mm×1 600 mm、550 mm×1 700 mm, 板厚为120 mm。

3#厅范围:9~11/C~E轴区, 316 m2, 支撑从3层结构面起夹层高累计高度为9.7 m, 高支撑区域主要梁截面尺:250 mm×500 mm、500 mm×1 600 mm、550 mm×1 600mm, 板厚为120 mm。

4#厅范围:4~8/C~E轴区, 297 m2, 支撑从3层结构面起夹层高累计高度为9.4 m, 高支撑区域主要梁截面尺:250 mm×500 mm、300 mm×800 mm、300 mm×700 mm、500 mm×1 600 mm, 板厚为120 mm。

5#厅范围:9~11/E~G轴区, 225 m2, 支撑从三层结构面起夹层高累计高度为9.7 m, 高支撑区域主要梁截面尺:250 mm×500 mm、300 mm×800 mm、300 mm×900mm, 板厚为120 mm。

6#厅范围:4~8/E~G轴区, 232 m2, 支撑从3层结构面起夹层高累计高度为9.4 m, 高支撑区域主要梁截面尺:250 mm×500 mm、300 mm×700 mm、300 mm×900 mm、300 mm×1 700 mm, 板厚为120 mm。

影厅扶梯口部自地下室顶板至影院大堂顶板累计高度为20.5 m, 口部主要梁截面为300 mm×800 mm、300 mm×900 mm, 板厚120 mm。

其中电影院大堂中自动扶梯口部层高为20.5 m (4.95×17.1 m) , 2#放映厅层最高为11.5 m;现对2#厅选300 mm×900 mm及550 mm×1 700 mm梁分别进行模板支撑验算;其余放映厅参照2#厅支撑体系进行支设加固, 自动扶梯选300 mm×900 mm梁进行模板支撑设计验算。

2 施工安排

2.1 工程施工目标

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执行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杜绝重伤事故, 工伤事故频率控制在5‰以内。

2.2 施工顺序

准备工作→架设钢管满堂架→支设柱模板→浇筑柱混凝土→架设满堂钢管架→支设梁模→支设板底模→绑扎梁钢筋→绑扎板钢筋→浇筑梁板混凝土。

高支模施工段划分:以7~8轴间收缩后浇带为界, 划分为两个施工段:第一施工段依次在1#、4#、6#厅及电影院大堂间组织流水施工;第二施工段依次在2#、3#、5#厅间组织流水施工。

2.3 工程重难点

高支撑模板部分累计总建筑面积1 843.6 m2, 钢管、扣件、方木、模板等材料使用量较大, 加上周边场地狭小, 组织、运输及周转较困难;局部高支撑层高达20.5 m, 整个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是关键的重点和难点。

3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3.1 施工现场的准备

施工机械工具和施工相关的材料装备到位。

标高的控制点和楼面上的轴线控制点需要核对准确。

3.2 施工技术的准备

工程实施前所有技术人员必须把握工程相关的重点、细部处理以及工程实施的次序等, 确认方案、标准、规范、图纸等各项技术方面的资料, 保证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支模施工之前, 要做技术交底、专项施工方案交底和施工安全的工作, 由本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牵头, 组织各分包的管理人员、有关项目的技术人员和作业班组, 并对各项交底进行记录, 接受交底人的签名。进行各方面的技术核对, 确保准确。

3.3 施工资源的准备

作业班组的安排:木工70人, 对分项施工阶段的模板进行施工;架工40人, 在支模架阶段进行施工作业。施工前, 各分项工程的作业人员对整个施工工程的重点必须掌握到位, 安全规范和各项操作流程也必须了解, 同时, 作业班组以及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安全和技术交底。

各种施工材料的准备:木方选用50 mm×70 mm杉木, 柱模板和梁模板选用厚15 mm的多层胶合板, 钢管选用Φ48×3.5 mm (计算时采用Φ48×3.0 mm) 配标准扣件。

施工机具的准备:电锯、扳手、圆盘机以及其他测量仪器。

4 钢管支撑架搭设参数

梁、板底支撑架选用扣件钢管架, Φ48×3.5 mm钢管, 50 mm×70 mm木方。板底木方间距200 mm, 板底满堂架立杆纵横间距800 mm×800 mm, 立杆步距1 500 mm, 支撑架高度11.36 m (20.36 m) 。

梁底木方高度方向垂直梁底, 按计算书均匀布置木方, 梁两则立杆间距为800 mm, 梁支撑立杆沿跨度方向间距800 mm, 梁底小横杆间距400 mm, 立杆步距1 500 mm;550 mm×1 700 mm梁增加一根承重立杆, 300 mm×900 mm梁侧方木为4根, 布置2道Φ12对拉螺杆间距为300、300mm, 沿跨度方向间距500 mm, 梁底处固定措施采用步步紧, 间距250 mm;550 mm×1 700 mm梁侧方木为6根, 布置4道Φ14对拉螺杆间距为300、300、300、300 mm, 沿跨度方向间距500 mm;梁底处固定措施采用步步紧, 间距250 mm。立杆底均设置垫板:厚1.5 mm胶合板。

5 模板的制作安装

5.1 梁模板 (扣件钢管架)

梁底模与侧模均采用建筑δ=15 mm厚的多层胶合板模板, 梁底采用50 mm×70 mm方木, 跟梁截面垂直布置, 方木均应立放。梁侧外龙骨采用48 mm×3.5 mm圆钢管, 梁侧内龙骨采用50 mm×70 mm方木。梁底立杆采用48 mm×3.5 mm圆钢管, 梁两侧立杆间距800 mm, 立杆纵距800mm, 梁下小横杆间距400 mm, 支模架步距1 500 mm, 梁下承重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梁侧模、梁底板按图纸尺寸进行现场加工, 由塔吊吊至作业面组合拼装。

5.2 柱模板

面板采用厚15 mm的多层胶合板, 模板在施工现场组拼, 竖向内楞采用50 mm×70 mm方木间距150 mm, 柱箍采用圆钢管48 mm×3.5 mm间距400 mm, 柱1/3以下柱箍间距300 mm。斜向支撑, 起步为150 mm, 每隔1 500 mm一道, 采用双向钢管对称斜向加固 (尽量取45°) , 柱与柱之间采用拉通线检查验收。柱模木楞盖住板缝, 以减少漏浆。

5.3 板模板

顶板模板采用15 mm厚多层胶合板。立杆采用48 mm×3.5 mm圆钢管, 间距800 mm×800 mm布置, 最大步距1 500 mm, 第一道扫地杆距底板200 mm, 板底支撑采用方木。为保证顶板的整体混凝土成型效果, 将整个顶板的胶合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 必须保证接缝处下方有龙骨, 且拼缝严密, 表面无错台现象。楼板模板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1) 模板支撑的杆件禁止同卸料的平台、外部的脚手架等连接, 钢管排架的搭设, 纵横联通, 横平竖直, 上层与下层的支撑方位保持一致, 相连的部位必须确保牢固, 立杆的接长一定对准连接, 禁止搭靠连接。

2) 楼板的支撑钢管一定在弹线的上方垫上木方, 以确保楼面下的直顶安全可靠。

3) 直设模板时, 下部所用的支撑采用满堂脚手架来支撑下垫的垫板, 顶板的纵横格栅必须用压刨刨成相同的规格, 同时拉通线找平。尤其对于四周的格栅, 弹线确保在同一标高上, 方木格栅与板之间用50 mm的钉子固定, 模板铺设完毕后其标高必修用水准仪矫正, 同时用靠尺找平;

4) 模板底部的第一道楞必须与墙板紧靠, 如果出现缝隙, 必须采用双面胶将其粘紧。

5) 模板重复使用前, 其表面的水泥砂浆必须清理干净, 并涂刷脱模剂, 若模板出现变形或四周已经破损, 必须及时将其修正或更换, 以保证其接缝严密, 板面平整。模板铺设完毕后, 必须清理杂物并刷好脱模剂。

6 模板的拆除

1) 模板的拆模对结构混凝土表面, 应依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1版) 中4.3条模板拆除的规定, 达到其强度要求。

2) 模板的拆除顺序需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规则;当能确保混凝土的表面和棱角不会因为拆除模板而受到损伤时, 才可拆除梁侧面的非承重模板;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 由上向下, 先将非承重的部分拆除, 后将承重的部分拆除, 由侧向的模板拆起, 最后拆除竖向的模板。

3) 拆除模板前需进行模板试块试验, 试验值必须满足要求, 并将试验报告上报监理单位, 经批准后才可正式拆除结构模板。

4) 为了在拆除模板时容易找到关键要点, 使整个拆模过程方便、安全, 拆模的进度能得到保证, 模板配件也能得到相应的保护, 应由同一作业班组对支模与拆模进行施工。

7 结语

随着国内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体育中心、剧场等大型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 相应地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工程中。高支模的大量运用很大地提高了整体工程的施工难度, 工程质量的标准也随之被提高。为了更好地保证整个工程质量与安全, 在工程实施前必须对实际工程做出严格地论证和分析, 以给出合适的施工方案。本工程有效、安全、经济的实施, 就是最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

[1]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

[2]糜嘉平.对建筑脚手架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J].施工技术, 2004, 33 (8) :62-63.

[3]张明.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与程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 篇9

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大跨度、大空间、大层高、高性能的钢筋砼结构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带动了建筑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因受施工场地限制或有特殊造型或使用等要求的建筑物也时有遇见,如我司承建的一个项目的架空停车场工程,位于高差达20余米的市政边坡上,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对其立杆支撑基础、架体抗倾覆和抗滑移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实现“施工简便、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高危边坡;超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研究

1、工程概况

该工程架空停车场位于项目南侧原市政边坡,坡体因长期受风雨侵蚀,岩层风化较严重,局部覆盖有爬藤植被,局部岩层缝隙20~35mm,坡度约45~75度不等,最大高差约20余米。

该架空停车场沿边坡总长258米,结构最宽处约29.4米,结构形式为框架梁板结构。竖向支撑体系为共用基础的竖向柱和斜向柱(柱截面为800*800和1000*1000两种,柱顶分别承受A、B轴主梁荷载),柱基础位于边坡坡脚,坡顶为结构条形基础,上部最大梁截面为600*1600(最大净跨度为11.0m),最大梁跨度为18.9m(梁截面为450*1500),结构支撑体系最大高度约22米,因此施工难度非常大。

2、高危边坡上搭设超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研究

该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支撑体系基础施工技术,架体抗倾覆施工技术,架体抗滑移施工技术,上部大截面结构二次施工技术。

1)支撑体系基础施工技术

高危边坡上搭设超高大满堂支撑体系基础施工技术研究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也是本工程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是能否顺利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的关键点。

本工程地处风化较严重的市政边坡上,且边坡坡度较大,在搭设结构施工时的满堂支撑体系时没有可利用的立杆支撑面,因边坡坡体风化严重,在施加上部结构施工荷载时可能造成坡体岩层滑移或坍塌,因此需要进行坡体岩层加固。在进行“高危边坡上搭设超高大满堂支撑体系基础施工技术”研究时,需要结合上述两个因数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对本工程的进度、质量、施工安全及工程成本进行控制。

在本工程实施前,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结构形式、现场边坡岩层情况及边坡坡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对结构施工涉及的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立杆基础进行了综合研究,在理论上分别提出了“在边坡坡脚增加挡土墙”“搭设钢平台”“对边坡进行支护,利用支护结构作为满堂架立杆的基础”“边坡岩石开挖”四个立杆支撑基础施工方案。

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岩土专家和土建专家综合进度、安全、成本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该工程超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基础采用边坡支护和满堂架立杆基础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案较经济合理,即:进行边坡支护设计时在主次梁的投影部位布置支护格构梁,将常规的矩形格够梁施工成阶梯型格够梁,利用边坡支护的格构梁水平面作为梁下支撑体系的立杆基础,将支护的锚杆或锚索锚固在格构梁内,在设置格构梁时需注意将结构梁的投影中线需与格够梁的中线重合。

2)架体抗倾覆施工技术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研究,除了基础承载能力研究外主要就是研究架体的抗倾覆能力,该内容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整个支撑体系能否有效地将上部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传递至基础,该项研究是确保整个支撑体系安全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本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在进行该项技术研究前,研究小组组对普通满堂支撑体系进行受力分析及研究,发现支撑体系受力后首先是体系顶端出现位移,造成偏心受压,随着变形逐步加大,进而引起整个支撑体系失稳而倾覆,造成安全事故,因此研究小组考虑将上部结构梁分两次施工,利用梁下部先浇筑的砼形成田字型框架结构,将支撑体系顶部固定,控制支撑体系顶部位移,减小受力后的偏心受压变形,以此提高支撑体系抗倾覆能力。

由于本工程位于市政边坡上,其支撑体系非常规的矩形,而是自身极不稳定的倒三角形,为了增加支撑体系的抗倾覆能力,研究小组通过研究,要求在实施阶梯型支撑基础时,在基础砼中预埋HPB300級直径为20厘的圆钢拉环,用直径为14mm的钢丝绳将整个支撑体系向边坡方向张拉,钢丝绳用绳卡栓系在支撑体系的最外排主节点处,用花篮螺杆系挂在预埋环上,预埋环一端低于主节点,控制钢丝绳角度在10-15度为宜,钢丝绳水平间距4米,竖向间距6米,张拉力以钢丝绳最大挠度100~200mm为宜。采用上述两项抗倾覆措施后,可有效地大幅度提高整个支撑体系的抗倾覆能力,增加工程实施过程的安全性。

3)架体抗滑移施工技术

普通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通常是搭设在场地较平整或较规则的支撑面上,因本工程位于坡度较大的市政边坡上,因此在研究“高危边坡上搭设超高大满堂支撑体系施工技术”时还需要研究架体底部的抗滑移能力。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本工程实施体量较大,在确保实施过程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减小施工难度、节约工程施工成本,实施方案要求在上部结构梁投影位置布置阶梯型支护格够梁,在格够梁水平面上搭设结构梁的支撑体系,可满足梁下支撑体系的受力要求,而结构板下支撑体系立杆没有可用的支撑面,因此只能支撑在边坡喷锚的砼面层上。

在搭设立杆时用人工凿打的方式将砼面层开凿一个小平面用于支撑立杆,这样容易造成立杆底部失稳产生滑移而发生安全事故。为了提高整个架体的抗滑移性能,研究小组通过研究发现,在立杆底部设置水平向的横向和纵向水平杆不能达到支撑体系抗滑移的要求,立杆在受力后其底部存在沿坡体面向下的滑动趋势,因此研究小组要求在支撑体系立杆底端沿坡体表面增设一根锁脚杆,所有锁脚杆采用对接或搭接沿坡面连通,形成整体受力,控制其受力后的滑动,达到整个支撑体系稳定可靠的目的。

4)上部大截面结构二次施工技术

本工程最大梁截面为600*1600,每延米结构自重达0.6*1.6*27=25.92KN/M,经计算可得下部支撑体系立杆间距仅0.35m,对实施操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如将该截面梁砼分两次施工,可有效减轻结构自重,下部立杆经计算,其间距可适当放大,不但便于施工操作,而且减少了架料的投入,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

对于梁板等受力构件而言,在混凝土二次浇筑的结合面上,会产生拉、压、剪等复杂应力。但通过综合分析,可确定对混凝土结构交结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剪应力。两次浇筑的材料间能否有效的共同工作取决于结合面上的剪应力能否有效的进行传递。结合面上的剪应力主要由混凝土自身的抗剪强度和横贯结合面的钢筋抗拉强度共同承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议按如下公式验算结合面的抗剪承载力:

(1)

式中r为结合面剪应力设计值;V为截面剪力设计值;I为截面惯性矩;S为截面的面积矩;b为截面宽度

(2)

考虑了梁上恒荷载和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经计算求得施工缝截面上的剪应力最大值-截面上混凝土抗剪和箍筋抗剪的合力为5.094N/mm2大于施工缝截面上的剪应力2.735N/mm2,因此施工缝处的剪力能有效传递,可保证分别浇筑的混凝土能共同工作.

经工程理论分析及实际验算,本工程计划将600*1600大截面梁分两层浇筑砼,施工缝预留在距梁底800mm处,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结构安全可靠。

3、总结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要点 篇10

1.1 模板

(1) 梁、板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 木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 木方与夹板接触面及对面必须刨平, 确保其断面一致。模板接缝必须严密, 防止漏浆。

(2) 固定胶合板的木龙骨接头应相互错开, 木龙骨搭接长度不小于外龙骨间距的2倍。

1.2 模板支撑系统

(1) 钢管扣件模板支撑系统

(2) 支撑系统的立杆、纵横水平杆及剪刀撑等杆件均采用48*3.0mm钢管和48*3.0mm扣件搭设。

(3) 立杆顶端采用可调托座, 底端搁置在钢筋混凝土底板 (或楼板) 上时底部采用垫板, U型可调支托内放置100*100mm木方。

2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构造要求

(1) 支设立杆的地基应平整坚实。当立杆落在楼面时, 楼面下应采取可靠的支顶措施。

(2) 立杆接长必须对接, 严禁搭接。立杆步距不应超过1.5m。

立杆顶部应采用可调顶托受力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大于200mm, 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大于3mm, 安装时保证上下同心。

钢管的初始弯曲率不大于1/1000。

(3) 架体必须连续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架体四边与中间沿纵、横向全高全长从两端开始每隔四排立杆应设置一道剪刀撑。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 且不应小于6m, 斜杆与地面倾角应在45度~60度之间, 跨越立杆最多根数为:45度时7根, 50度时6根, 60度时5根。剪刀撑斜杆与立杆或水平杆的每个相交处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

架体两端与中间沿水平方向全平面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应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4) 立杆、水平杆、剪刀撑斜杆的接头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模板支撑体系杆件不得与外脚手架、卸料平台等连接。

(5) 所有的节点必须都有扣件连接, 不得遗漏, 扣件的拧紧扭力矩应控制在45~60N.M之间。

(6) 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 剪刀撑应采用搭接, 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 并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7) 当层高在8~20m时, 在梁板下第一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3 模板支撑系统所用材料的要求

(1) 钢管及扣件的要求

(1) 钢管:统一选用Ф48×3.0钢管。钢管使用前必须经检查无严重锈蚀, 无弯曲变形等。钢管应有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弯曲、压扁、严重锈蚀的钢管不得使用。

(2) 扣件:采用标准扣件, 主要有直角扣件、对接扣件和旋转扣件三种。扣件必须经检查无脆裂、变形和滑丝等。扣件应有规范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有裂缝弯曲的严禁使用, 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 U型可调支托使用前应检查是否严重锈蚀、无弯曲变形以及裂纹等。

(2) 高大模板工程支撑系统的材质必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严禁采用钢、木或钢竹混搭。支模架所选用的钢管、扣件等材质应当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 (JGJ162-2008) 的要求, 并具有产品合格证, 搭设前应进行选材, 并经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查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严禁使用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或其它影响使用性能的材料。

4 模板支撑的搭设施工

4.1 施工流程

(1) 扣件钢管支撑系统

施工放线→第一层支撑架体→立杆垂直度校正→扫地杆搭设 (再次校正立杆垂直度) →逐层搭设架体 (每层都校正立杆垂直度) →由上而下逐层拆除。

4.2 支撑系统搭设要求

(1) 技术负责人应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技术 (安全) 交底;施工前认真编制质量交底内容, 突出重点、难点及控制要求, 有可操作性, 并及时对班组进行交底。

(2) 对搭设模板支撑的所用的钢管及扣件进行检查和确认, 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重复使用的材料做好维修和检查工作;

(3) 模板支撑在安装前应在楼面或地面弹出支撑系统的纵横方向位置线, 并进行抄平, 垫板、底座安放位置要准确。

(4) 严格控制平面轴线的放线, 并认真做好复核工作。

(5) 严格控制楼层模板标高, 加强该部位的技术复核, 以保证楼板底面的标高和平整度。

(6) 安装上层模板和支架时,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 上下立柱应对齐。

(7)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8) 周边拉接: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分二次浇筑, 模板支架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 (墙、柱等) 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

4.3 扣件钢管支撑系统搭设要求

(1) 立杆

(1) 立杆间距:由于梁与梁、梁与板之间荷载差异较大, 立杆间距一个方向相同, 另一个方向梁下加密。

(2) 立杆接长:立杆接长时, 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相邻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 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 上段的立杆与下段的立杆不得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2) 水平杆

(1) 步距:1.2~1.5m, 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双向拉通。

(2) 搭接要求: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1/3;

(3) 主节点处水平杆设置: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 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3) 扫地杆设置: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 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高低差不大于1m。

(4) 可调托座:可调托座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梁底立杆按梁宽均匀设置, 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 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大于200mm。

(5) 剪刀撑:包括两个垂直方向剪刀撑和水平方向剪刀撑三部分组成。

满堂脚手架在外侧周围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每隔10m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宽度4~6m, 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 夹角为45°~60°。

5 高大模板支撑砼浇筑方案

(1) 砼浇筑方式。

(1) 地下室顶板:周边外侧在汽车泵覆盖范围内采用汽车泵进行浇筑, 中间区域采用地泵接水平管进行浇筑。

(2) 地上部分:主要采用汽车泵在外侧浇筑, 个别汽车泵覆盖不到的区域采用地泵接水平管进行浇筑。

(2) 砼施工过程中, 特别是水平管浇筑砼时必须注意砼堆放高度, 从水平管中出来的砼必须及时摊铺开, 避免在局部位置产生过大集中荷载。在砼浇筑过程中项目部安排专人现场监督。

(3) 砼施工过程中需安排专人看护支撑体系,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砼浇筑, 在检查无事后方可进行继续浇筑。

(4) 对于超过1.5m高度的大梁, 严禁一次浇筑至顶标高, 先浇筑一半, 待砼接近初凝时在浇筑另一半。

6 拆除管理

(1) 在准备模板工程拆除时, 结构构件强度必须达到方案规定的拆除强度,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GB50204-2002中表4.3.1中要求。并符合《建筑施工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 (JGJ162-2008) 的要求。拆除方案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合格后, 方可实施模板拆除作业。

强度试块以现场同条件养护试块为准。

(2) 模板拆除应当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划出警戒区域, 设置警戒标志, 专人监护, 严禁抛掷钢管和扣件, 严禁在支模架下通行和作业, 严禁作业人员上下攀爬。

(3) 运至地面的钢管、扣件应及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整修与保养, 剔除不合格的钢管、扣件, 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4) 拆除脚手架时, 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 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5) 脚手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 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

(6) 脚手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7) 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 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最后拆除连墙件;

(8) 在拆除过程中, 脚手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

(9) 连墙杆、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 必须在脚手架拆卸到相关的管架时方可拆除;

(10) 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 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11) 拆除工作中, 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 拆下方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 锁臂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

7 结束语

本工程高大支模施工方案符合国家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 通过了专家论证。搭设过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施工过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采用了稳定、可靠地加固措施, 按施工方案统筹安排, 统一布置, 责任到人, 做到技术措施、应急措施到位, 最终混凝土成型质量较好, 支架稳定, 支架基础没有发现下沉及开裂现象, 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3]厦门市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施工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

[5]建筑施工高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180—91) .

上一篇:素质教育德育为首下一篇:种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