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计算(精选3篇)
用量计算 篇1
1 原始数据
1.1 纱线代码表
为了更好地作指代,将纱线给予相应的代码,如图1所示。
第一列为纱线代码。若不是这种表格结构,则要整理成这种表格结构形式。格式修改如图2所示。
选中BL1列, 插入4个空白列, 选中P1列, 点“数据”→分列…→分隔符→其它:+→完成→确定。选中BL1列,点“数据”→分列…→完成。整理成图1的形式就好了。
1.2 生产任务表
生产任务表如图3(有些列被隐藏了)所示。
第一列纱线代码不能重复,也不能有空白单元格。后面各列为每月各种纱线的生产量。
1.3 两表并一表
1.3.1 生成表头
在N1单元格输入起始年月“201203”,在L2单元格输入“=$N$1”。
在M2单元格输入:
拖动填充柄到W2。
1.3.2 生成数据区
在L3单元格输入公式:
式中“1204”这个数要叟生产任务表的行数。分别横向、纵向拖动填充柄,数据区就做好了。至此原始数据表就做好了,将该表更名为“源数据”。如图4(有些列被隐藏了)。
2 计算各种原料用量
2.1 做表头
选下一空白工作表,A2输入“原料代码”,B2输入“=源数据!L2”,拖动填充柄到N2。于是表头就做好了。
2.2 定义名称
选中B3单元格,插入→名称→定义。
→名称:纱线;引用位置:=COUNTA(源数据!$A:$A)→添加;
→名称:成份;引用位置:=INDIRECT("源数据!$B$3:$F$"&纱线)→添加;
→名称:比例;引用位置:=INDIRECT("源数据!$G$3:$K$"&纱线)→添加;
→名称:产量1;引用位置:=OFFSET(源数据!$K$3, 0, COLUMN (A:A),纱线-2, 1)→添加;
→名称:产量;引用位置:=CHOOSE({1, 2, 3, 4, 5},产量1,产量1,产量1,产量1,产量1)→添加→确定。
2.3 做首列
在数据区的右边找一空白列,如:P列。在P2单元格中输入:
OFFSET(源数据!$B$3, INT (ROW (5:5)/5)-1, MOD (ROW (5:5) , 5) ) ;
向下拖动填充柄,行数应大于“源数据”表中记录个数的5倍。将5列原料代码变成1列。
在Q3单元格输入:
“=IF (MATCH($P3, INDIRECT("$P$3:$P$"&纱线*5),)=ROW($A1),$P3,"")”,双击填充柄。提取出不重复原料代码。
在A3单元格输入:
不要直接按Enter,应按Ctrl+Shift+Enter三键,纵向拖动填充柄,行数应大于“源数据”表中记录个数的5倍。生成滤掉空白单元格后的原料代码列。
2.4 建数据区
在B3单元格输入:
=SUMPRODUCT((成份=$A3)*1,比例,产量);分别横向、纵向拖动填充柄,数据区就做好了。如图5所示。
3 完善及使用
将上述文件保存为模板,方便以后使用。
源数据表可粘贴入数据,也可手动输入。为防止出错,可设置条件格式。对于原料成份区,可设置条件格式为:若原料种类数与比例个数不同时显示为红色,见图6。
对于比例区,可设置条件格式为:若比例之和不为1时显示为红色,见图7。
第一列纱线代码不能重复。选中第一列,数据→有效性…→设置:允许“自定义”;公式“=(COUNTIF (A:A, A1)=1)”→出错警告:错误信息“该单元格内容已存在!请修正!”→确定。若是复制过来的数据,可打开公式审核工具栏,点“圈释无效数据”,即可知道哪些数据是重复的。见图8。
对于计算结果工作表,表头以下区域可设置条件格式为:若最左侧单元格为空时显示为白色,见图9。
也可将B3单元格公式修改为:
=IF($A3="","",SUMPRODUCT((成份=$A3)*1,比例,产量))
以后只要在“源数据”表中输入好数据,所有结果就都在“结果”表里了。
4 结语
利用上述方法不宜出错。如果有损耗率,也可加入表中,重新改编公式,考虑了损耗率的原料用量也就生成了。
用量计算 篇2
一、数据来源:汇总2017年1-12月份门诊与住院处方,统计出除大输液和常规维生素类药物的其他药品使用量前3名的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二、对其价格、使用情况与疗效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耐受性好,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低等优点,成为临床应用首选。喹诺酮类药是一类广谱、高效,无需做过敏试验,与常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二重感染发生率低,比较安全的药物。其次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钠,主要用于抑制胃酸和创伤等应激情况下产生的溃疡。
2、从价格和疗效方面看,排名前3位药物的价格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87元、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35元、注射用奥美拉唑钠0.96元,均为价格较低的药品,在实际使用中性价比较高。且在使用后均能产生良好效果,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总体使用效果较好。
三、综上所述我院药品使用情况总体情况良好,但通过抽查处方扔发现部分问题,总结如下:
1、抗菌药物应用起点偏高:一般感染即选用喹诺酮类,而不是选择合理的药物。合理用药应遵循的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能口服不输液,能窄谱不广谱,能单用不联合,能低价不高价。
2、抗生素给药方法不妥:静脉输液中大剂量抗生素加入一定剂量液体中进行输液,这是剂量效应关系的僵化应用。抗菌药物分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两种,头孢菌素类为时间依赖性,使用效果与维持最低有效浓度以上的时间相关,而喹诺酮类为浓度依赖性,效果与给药总剂量相关。因此,头孢菌素使用时应注意合理的时间间隔,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
3、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减少耐药性,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
4、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存在不合理性,部分方案目的不明确。
整改措施:
1、医院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2、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在院内共享信息栏进行公示。点评结果作为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3、药房应规范药品调剂模式,对药师未按规定审核抗菌药处方、调剂、用药交代或未对问题处方进行干预的,应当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并针对存在问题组织业务学习,进一步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按规定审核调剂处方,规范医师用药行为,认真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深孔镗床切削用量的设计计算 篇3
关键词:机床设计,组合机床,切削用量
设计深孔镗床时,应从深孔镗床的切削用量及刀具分析入手,对车削镗杆、刀具进行设计,分析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以满足该零件的加工要求。
1 确定工序间余量
本机床的基本加工工序第一工位为粗镗,第二工位为精镗,在精镗时采用可转位刀片的微调镗刀头进行高速切削,从而保证了被加工孔的最后精度。我们以镗47-0+0..011014孔为例,因此采用了两面加工的方式(而由于其中一面只有一根轴参与切削,所以采用两面加工的方式完全能达到同轴度的要求)。
确定工序间余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工件经重新安装或用多工位机床加工,定位误差较大时,余量应适当加大。当工件在一次安装下半精加工时,精加工余量可小些。精镗H6~H7孔时,直径上余量一般不应超过0.4~0.5mm。
(2)粗镗时应考虑工件的冷硬层、铸造里皮和孔偏心,孔径余量一般应大于或等于6~7mm。
(3)在确定镗孔余量时,应注意余量对镗杆直径的影响。尤其是需要让刀时,加工余量和让刀量决定了镗杆直径需要削扁的程度。
粗镗孔时,应考虑工件冷硬层、铸孔偏心和铸造黑皮,直径上工序间余量一般不小于6~7mm,否则易损坏刀具。选择直径余量为6mm。
精镗孔时,本设计对Φ47和Φ70孔镗孔根据表1可查得直径上工序间余量为0.25~0.40mm,选择为0.30mm。
2 选择切削用量
确定了组合机床上完成的工艺内容后,就可以着手选择切削用量。切削用量的选择是否合理,对组合机床的加工精度、生产率、刀具耐用度、机床的布局型式及正常工作均有很大影响。
2.1 组合机床切削用量选择的特点
(1)在大多数情况下,组合机床为多轴、多刀、多面同时加工。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根据经验应比一般万能机床单刀加工低30%左右。
(2)组合机床多轴主轴箱上所有刀具的每分钟进给量相同,且等于动力滑台的每分钟进给量。这个每分钟进给量(mm/min)应是适应于所有刀具的平均值。因此,同一主轴箱上的刀具主轴可设计成不同转速和每转进给量(mm/转)与其相适应,以满足不同直径工件的加工需要,即
由式(1)中:n1,n2,…,ni分别是各主轴转速,单位:转/分;f1,f2,…,fi分别是各主轴进给量,单位:毫米/转;vf是动力滑台每分钟进给量,单位毫:米/分。
2.2 确定切削用量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做到合理利用所有刀具,充分发挥其性能。由于连接于动力部件的主轴箱上同时工作的刀具种类不同且直径大小不等,因此其切削用量选择也各有特点。而同一主轴箱上的刀具每分钟进给量是相同的,要使每把刀具均有合适的切削用量是困难的。一般情况下可先按各类刀具选择较合理的主轴转速n(r/min)和每转进给量f(mm/r),然后进行适当调整,使各个刀具的每分钟进给量相同,都等于动力滑台的每分钟进给量vf。这样,各类刀具都不是按最合理的切削用量而是按一个中间切削用量工作。假如确实需要,也可按多数刀具选用一个统一的每分钟进给量,对少数刀具采用附加(增、减速)机构,使之按各自需要的合理进给量工作,以达到合理使用刀具的目的。
(2)复合刀具切削用量选择,应考虑刀具的使用寿命。进给量通常按复合刀具最小径选择,切削速度按复合刀具的最大直径选择。
(3)选择切削用量时,应注意零件生产批量的影响。生产率要求不高时,就没有必要将切削用量选择过高,以免降低刀具耐用度。对于生产率要求高的大批大量生产用组合机床,也只是提高那些耐用度低,刃磨困难,造价高的所谓“限制性”工序刀具的切削用量。组合机床通常要求切削优良的选择使刀具耐用度不低于一个工作班,最少不低于4小时。
(4)在确定镗孔切削速度时,除考虑保证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镗刀耐用度外,当镗孔主轴需要周向定位(镗杆送进、退出工件时,镗刀刀尖需处于规定方位)时,各镗轴转速应相等或成倍数。
(5)切削用量选择应有利于主轴箱设计。若能做到相邻主轴转速接近相等,则可使主轴箱传动链简单;某些刀具带导向加工,若不便冷却润滑,则应降低切削速度。
(6)选择切削用量时,还必须考虑所选动力滑台的性能。尤其是当采用液压滑台时,所选择的每分钟进给量应比一般动力滑台可实现的最小进给量大50%。否则,会由于温度和其他原因导致进给量不稳定,影响加工精度,甚至造成机床不能正常工作。
2.3 深孔镗床切削用量选择
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加工精度、工件材料工作条件、技术要求等进行分析,按照经济地满足加工要求的原则,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一般常用表查法,参照生产现场同类工艺,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切削用量。根据生产经验,在组合机床上进行孔加工的切削用量,推荐按表1选取。
如果设计工件材料HT200和刀具材料:硬质合金,查上面分别选择合理的v(m/min)、S0(mm/r)
又dπn=1000v,然后根据校核,分别得到合适的v和S0。
所以
式中:n———刀具转速(r/min)
v———刀具切削速度(m/min)
再由 SM=S0n(2)
式中:S0———刀具每转进给量(mm/r)
SM———动力滑台每分钟进给量(mm/min)
由式(2)分别算出粗镗大、小孔、精镗大、小孔时动力滑台的每分钟进给量。
粗镗小孔时
选择v=50m/min
取n=340(r/min)
反推出v=49.88m/min
因为本机床要求加工精度较高,所以选取S0时应适当降低点
同理可以得出如表2的数据:
深孔镗床主轴箱上所有刀具的每转进给量相同,且等于动力滑台的每分钟进给量。这个每分钟进给量(mm/min)应是适应于所有刀具的一个合理的值。
参考文献
[1]龙泽荣.三标度模糊层次评判模型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3):1261-1268.
[2]汪群峰,金佳佳,米传民,等.基于灰关联深度系数的评价指标客观权重极大熵配置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3(2):23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