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施用量

2024-09-19

化肥施用量(精选11篇)

化肥施用量 篇1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 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促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因此, 必须针对不同农作物提出合理的施肥种类和数量, 并采取合理的施肥方法, 实现春季农作物的科学施肥。

一、品种选择

1. 常用氮肥品种选择

(1) 尿素尿素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有机酰胺态氮肥, 含氮量46%, 白色针状或颗粒状结晶。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中性, 吸湿性弱, 不易结块。尿素可用作种肥、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洒, 对各种作物均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适于各种土壤和农作物。作基肥用量15~20kg/0.067hm2。作追肥要注意深施, 以10~15cm为宜, 每0.067hm2用量因作物而定, 一般小麦为7~

山山10 kg, 玉米为10~15 kg, 棉花为12~西西

省省15 kg, 大豆为6~10 kg。作种肥时, 不土天能和种子直接接触, 以免烧种, 影响

壤镇

肥县发芽, 同时应严格控制用量。料土

工壤 (2) 碳酸氢铵碳酸氢铵简称碳作肥铵, 含氮16.5%~17.5%, 呈白色粉末

站料

工状结晶。易吸水、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张藕站作碱性, p H 8.2~8.4, 吸湿后易结块。碳珠酸氢铵适宜作基肥和追肥, 不能作种王张肥。基肥用量为25~40 kg/0.067 hm2,

立追肥用量为15~20 kg/0.067 hm2。不论瑞新

作基肥还是追肥, 都必须深施。

2. 常用磷肥的品种选择

(1) 过磷酸钙过磷酸钙简称普钙, 含P2O512%~14%, 一般呈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具有一定的吸湿性, 产品中若游离酸含量过多, 易吸湿结块, 因此, 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过磷酸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农作物, 可用作基肥和早期追肥。

(2) 重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含有效磷36%~54%, 又称三料过磷酸钙, 是一种水溶性的高浓度磷肥。一般呈颗粒状或粉末状, 水溶液呈酸性。重过磷酸钙可以作基肥及早期追肥。重过磷酸钙含磷量高, 因此不宜作种肥。重过磷酸钙可以作基肥或追肥, 用法与普钙相同。所不同的是, 由于重过磷酸钙含磷量高, 施用量应相当于普钙用量的30%, 极缺磷的土壤可加大用量。缺硫的土壤对硫敏感的作物如马铃薯、豆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及大蒜等施用重过磷酸钙, 增产效果不及普钙, 应增施石膏, 以补充硫素营养。

3. 常用钾肥的品种选择

(1) 硫酸钾硫酸钾含有效钾48%~52%, 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也有少量的红色硫酸钾。硫酸钾易溶于水, 吸湿性小, 不易结块, 贮运较方便。硫酸钾可用作基肥、种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硫酸钾属生理酸性肥料,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 易引起土壤酸化, 应与石灰配合施用, 中和土壤酸性。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施用硫酸钾, 生成的硫酸钙很难溶解, 长期施用, 会造成土壤板结, 应增施有机肥, 防止土壤板结。

(2) 氯化钾氯化钾含氧化钾60%左右, 易溶于水, 颜色大多呈白色或淡黄色, 也有略带红色的产品。氯化钾可作基肥、追肥施用, 不宜作种肥。作基肥每0.067 hm2用量5~10 kg, 要与有机肥混合使用。在酸性土壤中长期施用氯化钾, 要与石灰配合施用。氯化钾在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中生成的氯化钙, 溶解度大, 在多雨地区、多雨季节或有灌溉条件下, 易随水淋失至土壤下层, 一般不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在中性土壤中, 会造成土壤钙的淋失, 使土壤板结。由于氯化钾含有氯离子, 对烟草、甜菜等忌氯作物, 应尽量少施或不施。在盐碱土中施用氯化钾会加重盐害。

4. 常用复合肥料的品种选择

(1) 硝酸磷肥硝酸磷肥是用硝酸分解磷矿粉, 经氨化而制成的氮磷二元复合肥料。硝酸磷肥的养分含量与制造方法有关。冷冻法制造的硝酸磷肥含N、P为20%~20%;碳化法硝酸磷肥含N 18%~19%, 含P2O512%~13%;而混酸法硝酸磷肥含N 12%~14%, P2O512%~14%。硝酸磷肥宜做旱作基肥、种肥和追肥施用。施用量一般因土壤肥力水平和产量高低而定。土壤肥沃、产量高的地块, 作基肥施用量为30 kg/0.067 hm2;产量较低的地区, 基肥施用量10~20 kg/0.067 hm2;作种肥时用量以5~7.5 kg/0.067 hm2为宜, 条施或穴施于土壤, 注意不能直接与种子接触, 以免烧苗。在缺磷的土壤中, 要优先选用水溶性磷含量高、氮磷比例为1∶1型的硝酸磷肥。

(2) 磷酸铵肥酸铵简称磷铵, 是由氨中和浓缩磷酸而生成的产物。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氨中和磷酸的程度不同, 形成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养分总量为62%~66%, 其中含N11%~13%, 含P2O551%~53%, 水溶液呈酸性, 为白色四面体结晶, 性质稳定, 氨不易挥发。磷酸二铵总养分约为62%~75%。其中含N 16%~21%, 含P2O546%~54%, 为白色单斜结晶, 水溶液呈微碱性, 易溶解, 性质比较稳定。磷酸铵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施用。作基肥, 应视土壤缺磷程度而确定施用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0 mg/kg以下时, 每0.067 hm2需施磷铵10~15 kg;土壤有效磷大于20 mg/kg时可酌情少施, 每0.067 hm2施5~10 kg。在旱作区和丘陵山区或极缺磷的土壤中作种肥施用增产效果好。一般每0.067 hm2用量为2.5~5 kg, 沟施于土壤中, 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

(3) 复混肥料复混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3种养分中的2种或3种养分的肥料, 通常采用单质化肥经物理加工而成。按照总养分 (N+P2O5+K2O) 含量可分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即总养分 (N+P2O5+K2O) ≥40%为高浓度, 总养分 (N+P2O5+K2O) ≥30%为中浓度, 总养分 (N+P2O5+K2O) ≥25%, 为低浓度。复混肥料多作基肥使用, 一般大田作物施用50 kg/0.067 hm2, 经济作物施用100 kg/0.067 hm2。一年生作物可结合耕耙机械施用, 多年生作物 (如果树) 集中在冬春季施用。对集中作基肥施用的复混肥料应分层施用, 较一层施肥肥效可提高4%~10%。若将复混肥料作追肥, 须在早期施用。由于复混肥料成分固定, 在施用时应针对复混肥料的品种特性、当地的土壤条件和作物需肥特性, 配合施用单质肥料, 以保证养分的协调供应。

二、化学肥料的真假识别

1. 氮肥

市场上有以硝铵、多元醇冒充尿素的现象, 在购买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识别。

(1) 外观尿素、硝铵和多元醇都是白色、无味颗粒。尿素表面上不发光;硝铵颗粒表面发亮有明显反光;多元醇乳白没有发亮的色泽和反光。

(2) 手感尿素光滑、松散, 没有潮湿的感觉;硝铵光滑, 但有潮湿的感觉;而多元醇松散, 不太光滑, 也没有潮湿的感觉。

(3) 火烧尿素放在烧红的木炭上或铁片上能迅速烧化、冒白烟, 且有氮臭味;硝铵则燃烧剧烈, 发出强光, 冒白烟且伴有“嗤嗤”的声音;而多元醇分散燃烧, 没有氮臭味。

2. 磷肥

市场上不法商贩一般以磷石膏、钙镁磷肥和废水泥渣冒充磷肥,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识别。

(1) 外观真磷肥为深灰色、灰白色或浅灰色疏松粉状物, 有酸味;磷石膏为灰白色的六角形状或混状粉末, 无酸味;钙镁磷肥与磷肥颜色相似, 形状呈玻璃质细粒或细粒, 无酸味;废水泥渣为灰色粉粒, 无光泽、有较多的坚硬物, 且无酸味。

(2) 手感磷肥质地重、发绵但不轻浮;磷石膏质地轻、发绵且比较干燥;废水泥渣比磷肥重、不发腻、不发绵且有坚硬物。

(3) 水溶磷肥部分溶于水;磷石膏完全溶于水;废水泥渣溶水后呈浆状且可以重新凝固。

3. 钾肥

(1) 味觉钾肥用舌尖舔有辛辣的感觉。

(2) 火烧钾肥放在铁片上烧有跳动和爆裂声。如能燃烧、熔化或冒白烟且有氮臭味的是氮肥。

4. 复混肥

目前, 市场复混肥品种较多, 颜色多为灰色、黑褐色 (含硝基腐殖酸盐) 不规则颗粒。也有含量大于45%的三元复混肥, 以高岭土为黏结填充料, 黄褐色、粉褐色的不规则颗粒。鉴定方法如下。

(1) 查外观看肥料是否是双层包装, 外包装是否标明商标、生产许可证号码、农业使用登记证号码、标准代号、养分总含量、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内包装袋内是否放有产品合格证等, 如上述标志不全, 有可能是伪劣产品。再看袋内肥料颗粒是否一致, 无大硬块, 粉末较少。

(2) 手摸用手抓半把复混肥搓揉, 手上留有一层灰白色粉末并有黏着感的为质量优良;若摸其颗粒, 可见细小白色晶体的也表明为优质复混肥。劣质复混肥多为灰黑色粉末, 无黏着感, 颗粒内无白色晶体。

(3) 火烧取少量复混肥置于铁皮上, 放在明火烧灼, 有氨臭味说明含有氮, 出现黄色火焰表明含有钾, 且氨臭味越浓, 黄色火焰越黄, 表明氮、钾含量越高, 即为优质复混肥。反之则为劣质复混肥。

(4) 闻气味复混肥料一般来说无异味 (有机无机复混肥除外) , 如果具有异味, 则是劣质复混肥。

(5) 水溶优质复混肥水溶性好, 浸泡在水中绝大部分能溶解, 即使有少量沉淀物, 也较细小。而劣质复混肥难溶于水, 残渣粗糙坚硬。

三、春播作物施肥技术

1. 春玉米

玉米施肥应掌握基肥为主、种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磷钾肥早施, 追肥分期施的原则。

(1) 基肥玉米基肥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 磷肥和有机肥一般全部作基肥施用, 氮肥的60%左右作基肥。施肥方法要有机肥撒施后立即翻耕入土, 化肥以条施为宜, 在严重缺锌的土壤中, 可以用适量细土和锌肥混合均匀后一并施入 (肥土比为1∶10) 。

(2) 种肥施用种肥主要是满足玉米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要。基肥用量不足的地块, 高寒地区春玉米由于春季地温低、有效磷释放慢而少, 更易出现缺磷现象, 若用优质腐熟的有机肥和磷肥混合作种肥, 效果更佳。缺锌区域和田块, 可用锌肥拌种, 每1 kg种子拌3~4 kg硫酸锌。化肥作种肥时, 用量不宜过大, 以免影响种子发芽。施用方法条施穴施均可。

(3) 追肥追肥多用尿素, 春玉米用量一般约为氮肥总用量的30%。质地偏砂、保肥性能差的土壤, 追肥的用量可占氮肥总用量的50%左右。追肥期和次数可因土壤质地而异, 质地较黏重的土壤一般保肥力强, 应早施, 可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一次追入。漏水漏肥、保肥力差的土壤, 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除追拔节孕穗肥外, 还应在后期追肥, 以防止后期脱肥。

2. 谷子

有机肥、磷钾肥和硼砂作基肥一次性深施早施, 氮肥施用根据地力水平进行, 即:低肥力、水资源条件差的土壤, 氮肥全部作基肥施用;中肥力、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土壤, 氮肥70%作基肥施用, 30%在拔节后期作追肥施用;高肥力、水资源条件好的土壤, 氮肥60%作基肥施用, 40%在拔节后期作追肥施用。

(1) 基肥基肥是谷子全生育期养分的源泉, 是提高谷子产量的基础, 因此谷子都应重视基肥的施用, 特别是北部旱地谷子, 有机肥、磷肥和氮肥以作基肥为主。基肥应在播种前一次施入田间, 晋北区春旱严重, 且气温回升迟而慢, 保苗困难的区域最好在头年结合秋深耕施基肥, 效果更好。

(2) 种肥谷子籽粒是禾谷类作物中最小的, 胚乳贮藏的养分较少, 苗期根系弱, 很容易在苗期出现营养缺乏症, 特别是晋北区谷子苗期, 磷素营养更易因地温低、有效磷释放慢且少而影响谷子的正常生长, 因此每0.067 hm2用0.5~1.0 kg P2O5和1 kg纯氮作种肥, 可以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种肥最好先用耧施入, 然后再播种。

(3) 追肥谷子的拔节孕穗期是养分需要较多的时期, 条件适宜的地方可结合中耕培土用氮肥总量的20%~30%进行追肥。

3. 马铃薯

有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总量的60%~70%作基肥, 30%~40%作追肥。钾肥总量的70%~80%作基肥, 20%~30%作追肥。磷肥最好和有机肥混合沤制后施用。

(1) 基肥有机肥、钾肥、大部分磷肥和氮肥都应作基肥, 磷肥最好和有机肥混合沤制后施用。基肥可以在秋季或来年春季结合整地穴施或条施。微肥可混合10倍的细土条施, 也可作种肥施用。

(2) 种肥马铃薯每0.067 hm2用3 kg氮素、5 kg普钙混合100 kg有机肥, 播种时条施或穴施于薯块旁, 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3) 追肥马铃薯一般在开花以前进行追肥, 早熟品种应提前施用。开花以后不宜追施氮肥, 可根外喷洒磷钾肥。追肥主要用速效氮肥, 如尿素或硫酸铵, 每0.067 hm2用量为纯氮3 kg左右为宜。

化肥施用量 篇2

根据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和〈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函〔2020〕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和《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绿色兴农目标,深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不断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县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主要农作物肥料当季利用率达40%以上。

二、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

(一)技术路径

1.推进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肥力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2.优化施肥结构。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促进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微生物肥、水溶肥、缓控释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型高效肥料。

3.改进施肥方式。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深化配方肥推广应用;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推广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根外追肥等技术。

4.有机肥替代化肥。充分利用畜禽粪便、沼液沼渣等有机养分资源,增施有机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减少化肥养分投入。

5.综合利用有机肥源。恢复冬种紫云英、蚕(豌)豆;利用果园、桑园套种绿肥;结合机收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有机肥源综合利用,既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又减少化肥养分投入。

6.提高耕地基础设施。围绕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加大耕层保护和地力培肥,实现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田灌排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

(二)区域重点

1.水稻集中发展区。按照增加有机肥,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合理增施追肥,配合施用锌等中微量元素,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恢复发展冬种紫云英、蚕(豌)豆、绿肥等。

2.柠檬集中发展区。依据土壤肥力条件、目标产量、柠檬需肥规律,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推广配方施肥,优化氮、磷、钾肥配比,合理分配不同生育期施肥量,配施中微量元素;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丰富区域,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鼓励农民积造利用农家肥,将沼渣、沼液施用于柠檬园;在新植幼龄柠檬园,套种豆科作物、绿肥作物,覆盖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在水肥条件较好柠檬园,增施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3.蔬菜集中发展区。推广配方肥,依据土壤肥力条件、目标产量、蔬菜需肥规律,优化氮、磷、钾肥用量,配施中微量元素,合理分配不同生育期施肥量;增施有机肥,引导农民使用农家肥、沼渣沼液;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是推广滴灌、微喷等技术。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一是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以蔬菜、柠檬为重点,兼顾粮食作物进行取土化验,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二是开展田间试验。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试验、经济作物“2+X”田间肥效、肥效校正和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等试验,完善施肥指标体系。三是强化示范带动。继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创建,选择基础条件好、集中连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粮油高产创建整建制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机化示范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业区作为示范点,引导和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应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

(二)组织实施地力提升工程。

一是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鼓励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二是推进秸秆还田。推广油菜、水稻机收粉碎一体化,实施秸秆覆盖、粉碎还田。用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资金,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三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利用冬闲田,集成示范绿肥种植栽培技术,种植冬绿肥、秋绿肥。推广“自然生草+绿肥”模式,提高柠檬园土壤保墒保肥能力。四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进因土、因作物施肥技术,优化施肥结构,提高肥料有效利用。

(三)开展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继续开展柠檬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主推技术模式:一是“有机肥+配方肥(土壤调理剂)”模式。在种养循环园区和规模种植基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推广应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二是“果(菜、桑)-沼-畜”模式。在柠檬、蔬菜、桑集中产区,依托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鼓励果(菜、桑)园施用沼渣沼液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三是“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果(菜)园,增施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四)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

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引导耕地质量建设和科学施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和应用有机肥,带动周边农户应用新的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收、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更大范围地带动科学施肥、精准施肥。利用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年限比较长的有利条件,引导和支持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五)夯实肥料监督管理基础。

严格肥料“生产关”“经营关”和“使用关”,建立完善登记台账清单和行业监管约谈制度,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加强经营模式创新服务指导,加大肥料科普宣传和科学施肥指导,着力抓好肥料监督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化肥零增长纳入县农业发展指标和绿色发展指标考核。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强化行政推动,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大资金投入。

要争取财政、生态保护等部门支持,扩大化肥减量增效、绿肥及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资金规模。

(三)强化技术指导。

要扎实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等项目,借力系统培训广大农户、村社级技术人员、经销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四)注重宣传引导。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群、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意义,用更健康土壤生产最优质的产品,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需求。

(五)及时总结上报。

要不断探索工作新机制、新方法,及时总结化肥零增长行动经验做法,并将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果和典型经验及时上报。

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定粮食生产,围绕农药减施增效,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扎实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着力提升农药使用效率和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2020年,全面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30%以上,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技术措施

(一)持续开展病虫测报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测报体系。在增强县级测报观测场预警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镇(乡)监测点建设,提高基点自动化、智能化病虫监测程度,与中心观测场形成互补的病虫监测网络体系。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强化病虫预报会商制度,力争中长期和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0%及95%以上。二是开展技术培训。每年要选送测报技术骨干到省厅或相关院校举办的测报培训班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同时开展植保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并邀请专家授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不断提高测报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病虫测报预警能力。三是搞好技术储备。要开展草地贪夜蛾、柠檬黄脉病、水稻三化螟等重点和难点病虫发生规律研究,并针对病虫为害特性进行药效试验,筛选更加有效的防控技术组合。

(二)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控。

一是推广生物农药。要在加大试验示范基础上,宣传并引导业主使用生物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二是巩固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在原有绿色防控示范区基础上,扩大示范种类和规模。完善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蜜蜂授粉等绿色防控和促增产技术措施。三是集成创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通过试验示范,摸索绿色防控有效组织形式和集成全程绿色防控解决方案模式,集成适应不同生态区域水稻、柠檬等作物重大病虫绿色防控及节药技术模式。利用“双减”成果,分区域、分作物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集成创新。四是抓好绿色防控产业化推广。结合市场需求和种植业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生产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合作,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三)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

一是培育和扶持一批专业防治组织。要重点培育1-2个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着力提升现有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装备水平、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等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鼓励专业防治组织购买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探索示范适宜本地特色小宗作物作业的植保机械,打造一批装备精良、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诚信度高的专业防治队伍。二是组织植保专合社开展社会化服务。以实施政府购买病虫防治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支持专业防治组织扩大统防统治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鼓励支持农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参与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承包服务。三是组织引导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并进行全程技术服务;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之间联合开展病虫专业化防控和互补式服务。

(四)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

按照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逐步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一是试验和推广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通过试验示范,加快推进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绿色环保农药和精准施药技术应用,力争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等环境友好型农药占有率达到90%以上。二是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指导与技术普及。开展安全用药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科学选药、精准用药、安全防护技能和水平。三是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及时通报监测结果,指导抗药性较重的病虫草害更换药剂品种,从根本上解决用药量大、成本增加、打药次数增多、防治效果差问题。

(五)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更新。

一是试验示范推广新型植保机械。示范推广植保无人机、车载喷雾、自走式喷雾、静电式喷雾等高效植保机械,淘汰手动低效喷雾器,更新换代植保施药机械。二是提高植保机械农药使用效率。掌握不同种类植保机械的工作性能和作业效率,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和利用率。

(六)持续做好农药经营许可管理。

一是开展宣传培训。重点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XX省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规定》等法律法规,多形式集中培训民众、农药经营者、新型种植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农技人员。二是创建标准化农药经营示范门店。按照《XX省标准化农药经营门店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试行)》和《XX省标准化农药经营示范门店评选标准(试行)》要求,在工作基础好、技术力量强、诚信守法农药经营门店中,遴选农药经营标准化服务门店,示范带动经营者规范经营。三是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加强经营者的技术、场所、管理等条件审核,严格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报批数量。四是加大农药监管力度。按照“检打联动、打防结合”原则,加强农药市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依法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开展多形式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结合农时,抓好油菜、水稻、玉米、柠檬、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用药的专项监督抽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切实把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

(二)强化指导服务。

要开展新农药和新药械试验示范推广,提高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和新型植保机械市场占有率。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用药技术服务,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三)做好宣传培训。

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以及农药经销商、基层技术员,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培训。采取广播电视、短信微信、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宣传农药减量增效意义和要求,增强农民安全合理用药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陕西全面推进化肥用量零增长 篇3

细化实施方案 制定印发了《陕西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抓手,以推广有机肥施用为着力点,集成推广特色技术模式,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全面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确保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突出重点作物 陕西省在2015年化肥用量零增长行动中,以果树为重点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确定白水县、洛川县为重点示范县,兼顾粮食和蔬菜,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落实关键技术 建立覆盖全省主要农作物的配方肥体系,指导科学施肥,规范农企合作。上半年,陕西省配方肥料用量达到60万吨,占化肥用量的40%左右。按照“果园分布集中连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础较好”的原则,对应用商品有机肥的果园每亩补贴150元。

化肥施用量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选择在全州县龙水镇安陂村委第二村民小组谢永林责任田进行, 供试土壤为潴育潮沙泥田, 土种代号:B3-5;土壤质地为壤土。试验前对试验田块取耕层混合样进行土壤常规5项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42.7g/kg, 全N 2.497g/kg, 速效磷13.5mg/kg, 速效钾80.9mg/kg, 土壤PH值5.2, 土壤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供试品种:为杂交水稻组合金优299。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试验设计为4个处理, 3次重复, 12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外围设立1m保护行。.处理1:不施N肥作对照;处理2 (N1) :666.67m2追施纯N 9kg;处理3 (N2) :666.67m2追施纯N18kg;处理4 (N3) :66 6.67m2追施纯N27kg。

1.3 供试肥料与施用量

试验田不施有机肥料, N肥用尿素 (含N 46%) ;P肥用过磷酸钙肥 (含P2O512%) ;K肥用氯化钾 (含K2O60%) 。施肥总量:尿素用量按试验设计用肥;666.67m2施过磷酸钙33.3kg;施氯化钾15kg。施肥方法:P肥全部做基肥;K肥分二次施用:50%作基肥, 50%作分蘖肥;N肥分4次施用, 基肥占30%, 分蘖肥占40%, 幼穗分化肥 (幼穗分化初期) 20%, 粒肥 (齐穗期) 1 0%。

1.4 田间规划, 栽培措施及其他

小区面积20m2, 长6.67m, 宽3 m。设置2条排灌沟, 排灌沟宽50cm, 深30cm。试验田各小区间筑实筑高隔离田埂, 田埂宽20cm, 高20cm, 田埂包覆厚塑料薄膜, 保证小区田埂在整个试验期间确实起到肥水阻隔, 互不浸串、渗透。各小区排灌水统一通过专用排灌沟进行, 确保各处理小区单灌、单排。栽培规格株行距16.7cm×23.4cm (17060株/666.7m2) , 毎株3~4苗。栽培管理措施:中耕除草、杀虫灭病、排灌水、露晒田均在一致条件下进行。试验于7月25日插植、10月22日收割, 实行各小区单收、单打、单晒, 称重计产。收割前, 对不同处理各小区取5蔸植株样进行经济性状考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试验小区实产验收结合666.67m2产量结果见表1得知:处理2、处理3、处理4, 66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150.0kg、234.1kg、248.6kg, 增幅分别为47.63%、74.34%、78.95%。说明早稻栽培增施氮肥增产效果明显。从2:1、3:2、4:3看, 增幅分别为47.63%、18.10%、2.64%, 显然晚稻栽培增施N肥越多, 增产效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2.2 方差分析

将试验所得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处理间F值544.94>F0.01, 达到极显著水准, 说明处理平均数间或者平均区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准, 也就是说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准。

2.3 肥料效应分析

在P、K肥施用量固定的情况下, 处理2、3、4, 增施纯N分别为9、18、27 kg, 分别增产135.1、178.4、200.4kg, 当边际产量等于零时, 符合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原理, 由此得出N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模型:Y=314.715+36.923x-1.335 x2 (F=28507.4967, Y:产量、x:施氮量。按广西区土肥站测土配方施肥设计的V5系统计算) 。应用N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得出N的最大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最大=1 7.45kg/666.67m2, N最佳=12.73kg/666.67m2。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土壤中, 不施有机肥料, 施P、K肥相同条件下, 增施N肥, 能促进晚稻生长发育, 提高产量, 666.67m2增施尿素9kg、18kg、27kg, 处理2、3、4分别比对照增产150.0kg、234.1kg、248.6kg;增幅分别为47.63%、74.34%、78.95%;N的最佳施肥量为12.73kg/666.67m2, N的最大施肥量为13.45kg/666.67m2。从本试验研究结果分析, 全州县晚稻栽培, 既要达到增产的目的, 又要创造最隹的经济效益。建议全州县晚稻栽培N肥施肥量控制在13~13.5kg为宜。

参考文献

[1]伍文初, 孟庆金等.红花草不同施用量对单季水稻的增产效应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8, 21 (增刊) , 11-12.

[2]全州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全州县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R].2011.

化肥施用技术与政策的国际对比 篇5

关键词 化肥;施用技术;政策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03

1 欧美化肥施用技术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的种植方式多以大型农场为主,种植机械化程度高,且有专门的土壤检测机构,通过检测土壤的肥力状况然后根据农作物肥力需求施用肥料,化肥利用效率高。欧盟欧洲环境信息观测网重点关注生物、化学、饲料等固体与液体污染物,实行养分精准化,定期检测耕地土壤养分含量[1-3]。英国在硝酸盐脆弱区域有封闭期禁止施肥,全国实行分区管理有效防控硝基盐污染地下水。现今,欧盟在农业政策上倾向综合污染预防与灵活控制,不提出统一硬性排放标准,允许地方政府结合情况基于BAT技术制定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标准。美国各州及农业部的科研机构建立完整的土壤肥料服务系统,通过积累大量资料,有效传达最新研究成果,农场主根据建议对作物进行适量、适当的施肥。美国肥料施用特点是机械化施肥。方法包括撒施、下落式施肥机、旋转盘施肥机与液体施肥机。农场一般采用撒施,大面积种植时最经济尽管会造成氮素损失[4-7]。氮肥施用方面,常使用水肥一体化,液体肥料混入灌溉水施用。基肥常施在条播作物行间。

2 中国化肥施用技术现状

我国植方式多以家庭承包为主,规模小。家庭农作物种植与肥料利用情况各不相同,土壤状况差异大,土壤肥力状况检测难度大。肥料只作基肥一次施入,主要的施肥方式是手工撒肥。

水稻种植方面,农户一般水面撒肥。小麦种植方面一般4次撒肥,近年很多地区变更为一次性施肥。小麦一般采用撒施基肥后翻耕,灌溉区域小麦追肥一般采用撒施后灌水。玉米种植方面,夏玉米一般在出苗后沟施或穴施一次肥料,春玉米在播种前施用一次基肥,之后追肥[8-11]。近年耕作制度变化后,一般播种后施肥,后机械追肥。目前,我国农业化肥施用技术有所提高,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的大幅增长,农作物产量也有所上升。化肥的应用效率和土地的综合效益有明显提高。2013年,农业部提出加强测土肥方施肥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发展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

3 欧盟化肥管理政策

欧盟的农业政策和环境政策在早期时独立的。相对于农业生产引起的环境面源污染问题,农业政策更重视鼓励农业生产。环境政策涉及如何控制由工业和城市废物排放造成的点源环境污染。之后,农业面源污染受到了重视,共同农业政策中出现很多于环境相关的政策法规。政策措施主要分2种类型:共同农业环境法规与农业环境补贴。

3.1 共同农业政策法规

20世纪90年代欧盟制定新型共同农业政策是以农业-环境合并计划为主导思想采取措施缓解农业面源污染。包括降低区域内农产品价格、减少农业总支出、鼓励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生产方式等。1999年欧盟为未来农业政策制定目标的《2000议程》对生态脆弱地区提供补贴鼓励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2003年改革新方案、2007年CAP“健康检查”、2008年欧盟农业补贴政策改革与2011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都有有关农业面源污染的内容。2000年的水框架指令,旨在保护各种水资源。其中地表水监测包括化学和生态监测指标,地下水监测应包括化学指标。2000年生效2008年底出台的新地下水指令以硝酸盐和农药的活性物质的含量来评估地下水质量标准。2008年颁布的海洋策略框架指令主要对化肥和其他富含氮、磷物质的输入,有机物质的输入进行管理和控制。1976生效2006年更新为最新版本空气质量法令中有害物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等)建立限定值和适当的警戒阈值。2001年生效的国家空气污染排放限值指令主要对某些大气污染物(酸化、富营养化物质、温室气体等)的国家排放制定上限。

3.2 农业环境补贴

1992年6月发布第2078/92号条例建立以“农业环境行动”为名的综合性国家补贴项目,通过降低农产品价格减少农业总支出,给予补贴鼓励农民减少使用肥料和农药。2000年基于《农村发展法》与其他农村发展措施的总体性框架扶持以下内容:(1)保护和改善环境、自然景观及其特性和基因多样性的农业用地;(2)对环境有利的农业扩张和低强度草场系统的管理;(3)处于危险中的、具有高自然价值的耕作环境的保护;(4)农业用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特征的保护,以及农耕方式中的环境协议计划的实施。

4 美国化肥管理政策

美国在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分3种类型:生产规范法规、技术项目支持和农业资金补贴。农牧场主按照生产规范法规达到政府的要求获得政府项目利益[12]。技术项目支持是政府在技术方面为愿意采取措施对配合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个人和机构提供帮助、补贴。

4.1 农业生产规范法规与技术项目支持

美国的化肥立法始于19世纪后期。除阿拉斯加、夏威夷两州以外的48州都有化肥法律规定生产、销售化肥的登记、许可制度。不同州化肥法律都严格规定了化肥的抽样检测制度保证化肥质量。美国农业政策系统中,美国环保局与农业部各司其职,前者实施面源污染管理计划,后者实施乡村清洁水、国家灌溉水质、农业水土保持、最大日负荷、杀虫剂实施计划与清洁水法案等,鼓励农民自主控制农业污染,严格控制农业中的高毒性农药。水源污染保护方面,1972年的《清洁水法》将面源污染纳入国家法律并提出“最大日负荷量计划”,1977年清洁水法修正案中提供经济援助或给予减免税额鼓励农民自愿防治治理面源污染。1976年制定的《有毒物质控制法》中涉及到有毒化学品的管理。1987年清洁水法修正案的内容有关于面源污染的计划,鼓励各州实施“最佳管理措施”。1994年,美国环境保护学会发现在所调查的水源中70%以上的水质问题来自于农业的面源污染。环保署(EPA)规定了NO-3-N与 NO-2-N的最高限值。《农业农村发展法案》《联邦土地政策及管理法案》等法律中都有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条款和规定。一些州在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立法方面已经走在了国家前面并已制定了相关法规。

4.2 农业环境补贴

农业环境补贴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陆续设立,历时较长、影响较大的是“减耕计划”和1956-1972年的“土壤银行”项目。20世纪70年代后资源和环境保护开始受到广泛关注。《2002年农业保障和农村投资法》中资源保育补贴主要包括土地休耕计划、农田水土保持、湿地保护、草地保育、农田与牧场环境激励项目等。

5 我国化肥利用相关政策

5.1 农资直补政策

2006年,中央统筹全年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从石油特别收益中拿出财政资金125亿元通过农资直补一次性地直接补贴种粮农民。2009年国家建立化肥等农资价格与农资综合直补的联动机制,测算市场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制定相应农户农资综合直补。2010年中央制定“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013年农资综合直补标准96.74元/667 m2。2015年农资综合补贴按原标准的80%,即每667 m2补贴82.8元发放。20%部分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稳定提高粮食产能。

5.2 化肥进出口调节政策

2008年以来国家多次调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2008年设立淡季基准价格,调整淡季出口关税征收方式等。2010年再次调整化肥出口关税稳定国内化肥市场。2014年按品种分别历时4~5个月的淡季,2015年化肥出口政策调整明显,所有品种出口不再区分淡旺季。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可以调节化肥的进出口情况、稳定国内化肥市场价格。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在国内外市场存在足够差价的情况下缓和国内化肥市场的供求矛盾,企业通过出口加快库存消化。在不能满足国内化肥需求时,抑制化肥出口过快增长。

5.3 化肥淡储政策

化肥产品使用旺季时间短但淡季时间长,化肥淡储制度的开展可以有效缓解化肥供需淡旺季的矛盾。为了支持了化肥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培养了一批稳定成熟的经营企业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途径。2004年淡储政策实施以来,化肥淡储规模不断扩大。

5.4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005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下拨补贴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服务。了解和掌握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合理配置肥料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2010年农业部把推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作为年度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重点,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普及,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2013年,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0.93亿hm2。2015年进一步加大了测土配方施肥补助力度。

5.5 节能减排政策

2010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中,强调要推动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一些地区推出落实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很多化肥企业被限量限产。《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大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控制污水灌溉。

参考文献

[1]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2]何浩然,张林秀,李强.农民施肥行为及农业面源污染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9).

[3]张维理,冀宏杰,Kolbe H,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Ⅱ:欧美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控制[J].中国农业科学,2004(12).

[4]姜楠,苏祯,龙文军.近年来国家化肥政策对我国农资市场的影响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1(3).

[5]龙文军,姜楠,苏祯.2010年农资市场回顾与展望[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5).

[6]刘冬梅,管宏杰.美、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及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J].世界农业,2008(8).

[7]曾韵婷,向玥皎,马林,等.欧盟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1(8).

[8]汤炎,张海林,常志洲.美国化肥使用概况[J].磷肥与复肥,2003(11).

[9]赵晓军,翟超英,赵明月.农业污染国内外研究进展及防控对策建议[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8).

[10]张玉环.美国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项目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0(21).

[11]胡政权,周稷.肥料发展与科学施用探讨[J].中国农资,2011(4).

[12]肖主安.欧盟环境政策与农业政策的协调措施[J].世界农业,2004(1).

化肥施用技术初探 篇6

一忌单独施用。理想的施用方法是, 先施有机肥, 然后将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诸肥合理配方施用。

二忌与碳铵混用尿素。施入土壤后, 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 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 ph值为8.2-8.4。碳铵和尿素混施, 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 容易造成快活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 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三忌在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 常温下要经过4-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 大部分氮素在铵化过程中被挥发掉, 利用率只有30%左右, 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撒施, 氮素的损失会更多。所以氮素不能在地表撒施。

四忌施尿素后马上灌水。尿素是胺态氮肥, 施后必须转化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转化过程中, 因土质、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不同, 时间有长有短, 一般要经过2-10天才能完成, 若尿素施后马上灌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 尿素就会立刻流失。

2 常用化肥施用技术

2.1 碳铵:

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型土壤, 对土壤无不良影响。可以用作追肥或基肥, 但必须深施, 并立即盖土, 以避免氨的挥发损失和熏伤作物茎叶。作基肥时, 把碳铵翻入地下, 然后耙平。作追肥时, 应掌握深施立即盖土并及时浇水的原则, 深度7-10厘米, 一般每亩施15-20千克。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也不能和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一起施用, 以免氨的挥发损失。

2.2 尿素:

对作物和土壤无不良影响, 吸湿性强。适于各种土壤, 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尿素含氮量高, 一般亩施10-20千克。尿素必须经4-7天分解才能被作物吸收, 施用日期应比其他氮肥早4-7天。在旱地施用, 不论作基、追肥, 还是干、湿施, 都应深施盖土。由于它不含有害成分, 所以适于根外追肥, 施用浓度, 粮食作物1.5%-2%, 棉花0.5%-1%, 蔬菜1%。

2.3 磷肥 (包含钙镁磷和过磷酸钙) :

作基肥时, 可与有机肥混合堆沤30天左右, 然后在耕地时撒施, 翻入地下。每亩35-50千克。作种肥时可采取沟施或穴施 (过磷酸钙不能和种子接) , 每亩5-10千克。作物生育后期如磷不足, 可根外喷磷, 方法是50千克清水加过磷酸钙0.5-1千克。浸泡一昼夜, 滤去渣滓即可使用。根外喷磷亩用液量40-50千克。在阴天或傍晚喷施, 能作物籽粒饱满, 促进早熟。

2.4 钾肥:

经常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会提高土壤酸度, 其中氯化钾酸化土壤的程度较硫酸钾大, 造成钙的流失也较大, 因而会引起土壤板结。两种钾肥都可作期肥和追肥。作基肥时与有机肥、钙镁磷肥和骨粉等混合施用效果好。一般要将大部分作基肥, 少数作追肥, 而且以条施或穴施为好, 水稻田可撒施, 每亩施用量一般为10-20公斤。对一般作物来说, 氯化钾和硫酸钾的肥较大致相同。

2.5 施肥须采用“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 否则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 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一项根本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施肥技术之一, 是提高肥料利用率,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是培肥土壤,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培植农业潜在生产能力, 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也是减少化肥流失, 减轻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 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测土配方施肥是依照配方施肥技术原理, 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 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状况, 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 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模型。采取“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技术路线,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相关条件, 应用配方施肥模型, 结合专家经验, 提出配方施肥推荐方案, 由配肥站按照配方生产配方肥, 直接供应农民施用, 并提供施肥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肥料质量检测手段, 保证各种肥料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服务的技术路线, 逐步实现技术推广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保证配方施肥的精度和到位率, 提高配方施肥的普及率。

增产增效情况:应用该技术, 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 小麦增产10%左右, 水稻增产9.7%, 玉米增产8.2%, 棉花增产8.2%, 化肥利用率平均提高8.2%, 氮肥节省10%-15%, 农产品品质相应提高, 氮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控制。

技术要点: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作物需肥特性和肥料效应特点, 通过土壤测试、植物营养诊断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使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 实现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

具体步骤如下:

划定施肥分区收集资料, 按照自然条件相同, 土壤肥力差异不大, 生产内容基本相同的区域划成一个配方施肥区, 然后收集有关这个配方区内的土壤资料、已有试验结果、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肥料使用现状、作物产量、有无自然障碍因素等资料。

取土化验, 制定底肥方案。根据养分平衡原理, 运用快速、便携式、高精度的土壤速测仪器设备, 对土壤供肥能力进行快速诊断, 提出作物底肥推荐施肥方案。一般在每个乡选取至少15个不同土壤肥力的农户田块, 做到播前取土样、及时取样、及时分析, 当天或在1-2天内提出施肥建议。

开展植株营养诊断, 调控追肥用量在作物生长需肥关键时期, 进行植株营养快速诊断, 调控追肥方案。例如在小麦拔节初期, 采取小麦基部1厘米植株样品, 玉米幼苗采取叶脉基部1厘米植株样品, 用反射仪进行植株硝酸盐快速诊断, 确定氮肥追肥用量, 对播前基肥和生长期追肥进行快速诊断和多级氮肥调控。

矫正施肥。对磷、钾肥料, 据“衡量监控”理论, 提出年度间、茬口间综合运筹方案;对中微量元素根据“检测矫正理论”, 进行矫正施肥。

适宜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及其它主要优势产区。

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化学肥料的使用与发展, 给农业增产增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然而, 在施用化肥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错误的施用方法, 本文将对此问题作粗浅探讨, 供同行参考。

化肥施用量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田块选择在贵州省都匀市凯口镇凯口村一农户责任田,地块位于东经107°17′52″,北纬26°2′13″,海拔952 m。其土壤类型为潮砂泥田,对土壤进行分析,其含全氮1.94 g/kg、有效磷36.3 mg/kg、速效钾107 mg/kg、有机质36.2 g/kg,其p H值为6.7。供试水稻品种为宜香4106。供试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0%,氮、磷、钾养分含量≥6%。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施肥处理,具体见表1。其中,处理A为常规施肥,处理B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处理C、D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分别减少了常规施肥用量的10%、15%。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采用宽窄行栽培,窄行规格为23 cm×20 cm,宽行规格为23 cm×30 cm,平均栽水稻基本苗16.5万窝/hm2。

(kg/hm2)

1.3 试验实施

按各处理设计进行施肥,其中有机肥和磷肥均作为基肥一次施用,氮肥、钾肥以总量的70%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剩余30%作追肥施用,各处理田间管理措施保持一致。2012年4月22日温室育秧,6月4日移栽大田,6月18日施稻田除草剂、防治稻飞虱,各处理按设计追施分蘖肥。7月14日防稻纵卷叶螟、稻瘟病,7月16日遇洪水,9月30日收割,全生育期160 d。

1.4 田间管理情况

于水稻成熟期,在各小区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水稻植株5蔸进行室内考种,测定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采用1/10分析天平),并分别测定各小区实际产量。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取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利用LSD法和新复极差多重比较检验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处理A相比,水稻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6.15%~12.29%。说明水稻施用有机肥相比单独施用化肥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作物种植的收益。

(kg)

注:不同小、大写字母表示新复极差检验5%、1%水平下差异显著。

由表3可知,F处理间=14.45>F0.05=4.76,处理间存在差异,需进行新复极差检验。

分析可知,水稻施有机肥750 kg/hm2,可减少化肥常规施用量15%,能使作物增产。通过新复极差检验分析,处理B、C与处理A在0.05和0.01水平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2.2 有机肥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知,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穗实粒数3.4~6.0粒、千粒重0.8~1.5 g,其中以处理B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处理C。

2.3 有机肥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与处理A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降低了2.82%~4.23%,其中以处理C、D最为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施肥是水稻增产的重要措施,而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料增产效果优于单施化肥[2]。试验研究表明,水稻在施化学肥料纯N 108 kg/hm2、P2O575 kg/hm2、K2O 84 kg/hm2的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有机肥750 kg/hm2,可减少化肥施用量15%,提高水稻产量6.15%~12.29%,分别增加穗实粒数3.4~6.0粒、千粒重0.8~1.5 g,并且降低土壤容重2.82%~4.23%,说明水稻施用有机肥相比仅施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因此,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的施肥方式值得推广应用[4,5,6]。

摘要:开展了水稻施用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施化学肥料纯N 108 kg/hm2、P2O575 kg/hm2、K2O 84 kg/hm2的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有机肥750 kg/hm2,可减少化肥施用量15%,有效增加穗实粒数、千粒重,使产量提高6.15%12.29%,并对降低土壤容重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有机肥,水稻,产量,化肥,土壤容重

参考文献

[1]云玲.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0,30(3):65-66.

[2]周江明.不同有机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4(2):156-162.

[3]刘益仁,徐阳春,李想,等.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70-73.

[4]崔崧,韩晓日,邹国元.不同有机肥用量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1):125-128.

[5]丁思年.有机肥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发展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25-127.

合理施用化肥保护农业生态 篇8

关键词:化肥,土壤,破坏,科学施肥

农业施肥是为了给土壤提供营养补给, 保持土壤肥力。农业化肥主要是氮磷钾这三种肥料, 通常土壤中的这三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够农作物生长需求的, 其他的微量元素可以通过土壤来获取。

1 化肥的特点

化肥的特点就是直接使用, 且见效快。无极肥料的使用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 可是因为不恰当的使用化肥会让农业生产受到不利影响。我国的化肥使用是比较多的国家,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化肥使用占据了农业生产的一半, 可是利用率比较低, 很多都流失到水体中, 产生了巨大经济损失。

2 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化肥的长期使用会打乱土壤结构, 化肥在土壤中, 特别是氨肥, 其在土壤中会硝化, 产生氧离子, 让土壤酸化, 因此土壤的结构被改变。氮肥的使用会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 同时也引入了有毒物质, 让土壤的微生物群受到影响。东北地区部分农场长期的使用氨肥, 以至于土壤的有机质大量减少。农田长期单独使用氮肥不施有机肥, 会让土壤板结。施肥不科学不合理, 只会让土壤的营养单一化, 化肥的使用, 短期内可以起到增产的效果, 但是长期来看, 并非有利, 因此需要科学的使用施肥技术。

2.1 改进施肥方法, 提高肥效利用率

施肥技术不当, 表现在轻视底肥、重视追肥, 撒肥和追肥时期不当, 是形成化肥损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减少化肥随水流失的措施是改变灌溉方式, 如微喷灌溉就能比漫灌明显减少化肥的损失。

2.2 合理搭配施肥, 采用多种复合肥

合理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不能只重视氮肥, 就必须适当增加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等。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以上元素的肥, 不仅有氮、磷、钾复合肥, 还有含有机成分的有机复合肥。复合肥具有使用方便。高效、污染小等优点, 在进年来发展迅速, 其在我国化肥消费量中, 已由1990年的13%~15%上升到2000年的22%。

3 测土施肥

在农贸部门与农户的统一配合下, 有针对性地配合组成成分。根据在用户农田采集到的土样, 进行分析、化验, 对土壤中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和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形成土壤养分管理数据库和平衡施肥服务系统, 以农户地块为单位, 根据土壤状况和种植的作物, 有针对性地进行配方施肥。

4 大力推广有机肥的广泛施用

4.1 有机质是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

作物吸收大部分氧。112~115的磷, 大部分钾都是由土壤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故称有机肥为完全肥料。

4.2 有机质是作物碳素营养的源泉

绿色植物的完全作用, 就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而空气中的二氧气碳含量仅0.03%, 作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量要高于空气中的1~4倍。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据研究表明, 一般通过有机质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碳, 能使作物增产40%左右。

4.3 有机质能捉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土壤有机质是微生物的“粮食”, 而微生物好比农作物的“炊事员”, 通过它们的“烹调加工”, 能把有机质中作物不能吸收的东西, 变成“可口”的食物, 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农作物。其中固氧生物本领更大, 它们能将大气中的氧固定下来, 供给作物吸收利用。

4.4 有机质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

有机质中的腐殖质, 是一种很好的胶结剂, 它能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改善土壤物理性能, 合理调节土壤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情况, 进而能提高土壤肥力。

4.5 有机质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能力

因为腐殖质属于有机胶体, 它是作物养分的“储藏库”, 能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既可减少肥分流失, 又能把储藏在土壤溶液中的一些养分源源地供应结作物。

由此可见, 提高土壤有机质, 既能使作物高产稳产, 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所以必须提高增施有机肥料, 种植绿肥作物推行结产还用, 合理轮作等, 才能达到种地养地相结合。

5 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

土壤下30 cm左右的地方存在着众多的微生物群。豆科植物可以在肥力较差的土壤中生长, 是由于其自身有生物固氮的能力, 可以自己产生氮肥。豆科植物的根部, 存在固氮根瘤菌, 直接产生氮元素为其生长提供氮素供给。磷细菌是一种微生物, 其可以将含磷的有机物进行分解, 形成可溶性磷, 让植物利用, 钾元素则有硅酸盐细菌来产生。

土壤的有机物和绿肥如果不经过分解, 农作物是不能够直接拿来利用的, 因此微生物就变成了很重要的中转机构, 由微生物来对其进行分解, 形成了可溶性的物质, 以便作物进行利用。土壤的性质不同, 其内部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粘土和酸碱土壤中, 的微生物种类相对比较少, 所以通过人工的改善土壤环境, 来增加微生物群落和数量, 有利于土壤的肥力增加, 提升农作物的生产。

6 科学施用钾肥

钾肥能够对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但是需要合理使用, 否则农作物只会徒长, 而不会增加产量, 钾肥的使用除了要根据当地情况以外, 还需要结合氮磷肥的使用来确定。

7 科学施用磷肥

化肥选择及合理施用方法 篇9

1 选购化肥时的注意事项

1.1 明确产品标识

正规化肥的包装袋上都应具备如下信息:商标、产品名称、有效成分含量、标准号、净重、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以及生产厂址及厂名等。切勿购买无厂名、厂址、有效成分,以及执行标准号的化肥产品,购买时应当检查包装袋封口是否完好,也不要购买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不要占小便宜吃大亏。

1.2 严格检验报告单

检验报告单是专业监督部门对化肥的一种检验与认可的方式,无论进口化肥还是国产化肥都应具备检验报告单,且最好是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在检验报告单中通常还有总养分含量、氮磷钾等含量,以及粒度与含水量。通常情况下,总养分含量越高化肥的价值就越高,且颗粒均匀、含水量低的化肥质量较好,应当特别关注检验报告单中化验结果与标识的养分偏差,建议购买偏差小的化肥。

1.3 重点关注化肥中的氯含量

新标准根据氯离子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分类,即未标“含氯”的产品、“含氯(低氯)”的产品、“含氯(中氯)”的产品、“含氯(高氯)”的产品4类,氯含量过高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尤其对柑橘、蔬菜以及红薯等作用影响较大,轻者影响产量及品质,甚者会造成绝收。

1.4 选择优良销售商家及化肥品种

不建议在小商小贩处大批量购买化肥,在化肥的选择上应尽量选用知名品牌或使用过且肥效较好的产品。购买时应当要求经销商开具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好。最好当场留有样品,封样并双方签字。做好以上措施,以备日后出现质量问题时作为投诉依据。

2 作物需肥特点和化肥分阶段施用方法

首先,施肥应做到因地制宜、因作物类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针对作物对肥料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施肥,发挥化肥的最大潜力。其次还要根据土壤肥力、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配方施肥,达到作物缺什么元素补充什么元素。另外,还要根据土壤酸碱度施用。

2.1 基肥

基肥是指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基肥的用量比较大,担负着培肥和供给作物整个生育期中所需养分的双重作用。目前有些农民为了省工省时,特别是在玉米种植上一次性施入基肥,这样就要选择肥效持久的缓释肥、多种肥料混合施用,如迟效肥料和速效肥料混合、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可以使供肥更为平稳。基肥施用时要与土壤耕作相结合。正确施用方法应该是通过翻耕、深耕、深施基肥能减少肥效流失,还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提高基肥利用率[1]。

2.2 种肥

种肥是为了满足幼苗阶段对养分的需要,种肥一般以速效肥料为主,种肥的用量不能过大,施用不当会引起烧苗。根据实践经验,下面3类肥料不能用于农作物的种肥:首先,不宜施用含有有害离子的肥料。氯离子含量过高时,其产生的水溶性化合物会造成烧苗、烧种问题,因此不宜施用氯化铵、氯化钾等种肥。此外,硝酸根离子会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因此不建议施用硝酸铵、硝酸钾等肥料作为种肥。其次,不要选用含有毒害作用的化肥。尿素中通常具有较高的氮含量,会造成种子蛋白质结构变性问题,进而影响根的正常生长;此外,尿素中含有2%左右的缩二脲,同样不利于种子发育和幼苗生长[2]。最后,不宜选用具有挥发腐蚀性的化肥。游离态酸和磷酸中普钙含量通常在5%以上,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具有阻碍作用[3];此外,碳铵、氯水等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容易熏伤种子和幼苗。

2.3 追肥

追肥的目的是及时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适期把握作物的养分临界期以及最大效率期是发挥肥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作物丰产的关键基础,比如玉米大喇叭口期就应该及时追肥;追肥一般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当用氮肥作追肥时,应尽量选用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品种(如硫酸铵、尿素、硝酸铵等)。磷、钾肥不宜作追肥用,为了提高肥效,减少养分损失,追肥以深施为主,深度在15 cm以上的土层内,施后应及时覆土[4]。

3 化肥使用注意事项

3.1 尿素

尿素是固体氮肥当中含氮量最高的优质化肥,其含氮量通常在44%~46%之间,是一种中性速效肥料。尿素施用后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3~4 d的时间转化成为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因此,施用尿素时要深施覆土,且要早于碳酸铵、碳酸氢铵4~5 d施用,施肥后不宜立即浇水,以免造成尿素流失而影响肥效,应在4~6 d后进行浇水。

3.2 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含氮(N)约17%,是一种碱性肥料,其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且化学性质不稳定,因此建议采取深施覆土的方法施用。深施覆土相比于地面撒施,其肥效利用率将提高20%~30%,相比浅施,其利用率也将提高10%~15%。碳酸氢铵通常作为基肥和追肥施用,如若用作基肥,施肥深度以15~20 cm为宜,为了防止挥发损失,要在施后覆土埋严。施肥要选在气温低于20℃的季节进行,且要在早晚温度较低时施肥,切勿在高温季节和高温时期施用,以免挥发分析降低肥料利用率造成作物灼伤。

3.3 磷酸二铵

磷酸二铵是一种以磷为主的高浓度的速效氮、磷复合肥料,呈碱性,有效磷(P2O5)含量为46%,氮含量为18%,总有效成分为64%。该化肥适合作为基肥使用,适用于对氨、磷需求较多的作物;如果将该肥用于追肥,应早施深施,深度以10 cm为宜,随后覆土压实;为了避免灼伤作物,不要离作物太近。作种肥时注意不要接触种子,也不要与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施,否则会引起氮的挥发、影响磷的肥效。

3.4 硝酸铵

硝酸铵含有34%~35%的氮,容易吸收水分、结块、溶水,施用后很快分解为硝酸根离子和铵离子,由于硝酸根离子不易被吸收且容易流失,因此该化肥不适用于水田,也不宜作追肥使用。由于硝酸铵在高温高压及电火花环境下会爆炸,因此在贮存与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执行,以防发现安全事件。

3.5 过磷酸钙

过磷酸钙含有效磷(P2O5)14%~20%、硫酸钙50%左右,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磷肥。该化肥能溶于水,为酸性速溶性肥料,不仅可以作为基肥,也可用于追肥。施肥用量应当因地制宜,视土壤缺磷情况而定,叶面喷施浓度为1%~2%。其不能直接作种肥施用,注意不要与碱性化肥混用,以免降低肥效。

3.6 钙镁磷肥

钙镁磷肥主含磷元素,又配有钙、镁、硅等成分,是一种多元碱性肥料,其中有效磷(P2O5)含量在14%~19%之间。该肥料肥效较慢,适用于酸性土壤,不建议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使用,不宜作为追肥施用,更适合作基肥使用,且用于缺钙、硅、镁的酸性土壤效果较好。钙镁磷肥施用后吸收利用率较低,因此不必连续多年施用,可隔年施用进而降本增效。

3.7 氯化钾

氯化钾是一种生理酸性、化学中性的钾肥,其有效钾(K2O)含量为50%~60%,对作物的抗倒伏能力有很好的增强作用,同时也将对改善农产品的品质起到促进作用。氯化钾适用于作底肥,也可以用作追肥,为了不增加盐害,因此不宜在盐碱地中施用,亦不建议用在甜菜、马铃薯、烟叶等忌氯作物中。此外,也不建议用在干旱地区及干旱季节。

3.8 硫酸钾

硫酸钾含钾(K2O)48%~52%,是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不宜用在酸性土壤中,因其会使土壤酸性加重,加剧对农作物的毒害。此外,在多水环境下,过多的硫酸根会被还原生成硫化氢,导致作物根变黑。因此,在施用硫酸钾时,应当配合施用农家肥、碱性磷肥等,以降低其酸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排水晒田工作,避免田内水涝,确保通风透气。该化肥非常适合于忌氯作物上,比如葡萄、烟草、西瓜、甜菜、薯类等。

参考文献

[1]孙修敏,胡国锋,张忠俊,等.科学合理施用化肥促高产[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1):15.

[2]张秀芹.合理施用化肥对作物增产增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技,2008(4):40.

[3]苏测.各类化肥的合理施用[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0(2):42-43.

化肥与有机肥的合理搭配施用 篇10

1 玉米田施用有机肥的优点

1.1 提高肥效,减少养分的固定

许多化肥与有机肥混合后,化肥可以被有机肥料吸收保蓄,减少流失。化肥掺有机肥料还可以促进有机肥腐熟,提高肥效。试验表明,化肥与有机肥搭配使用,既可以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减少氨的硝化,也可以减少氮素的挥发损失。一般可使氮肥利用率提高10-15%。

1.2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施用人、畜的粪尿肥及堆肥、沤肥、绿肥、河泥、草碳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农肥来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机肥含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作用。

1.3 增加作物营养

有机肥所含养分较全,肥效稳而长,含有机质多,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据试验,化肥与有机肥搭配使用3年的地块比单施化肥的地块有机质含量高0.08-0.11%。

1.4减少化肥可能产生的某些不利的副作用

1.5 节约肥料投放成本

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时,可减少化肥用量20%。

2 化肥与有机肥搭配使用时的要求

2.1 把握施用时间

有机肥数量大,见效慢,应尽量早施,一般应在玉米播种前做基肥一次施入,在北方种植春玉米的地块,建议在玉米收获后的秋、冬农闲季节运肥到田间,第二年春季解冻后,播种前撒施或条施为宜;而化肥用量少,见效快,磷、钾肥和部分氮肥一般在春季整地时结合打垄施入,玉米播种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做种肥,根据玉米不同时期需氮特点,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进行追肥补充氮肥。

2.2 掌握施用方法

有机肥要结合深耕耙地施入土壤耕层,也可在玉米整地前进行垄沟条施或垄面撒施。与有机肥搭配使用的氮素化肥,宜做底肥(30%)、种肥(10%)和追肥(60%),1/3的磷肥可以随玉米播种作种肥施用,剩余磷肥和全部钾肥可以随有机肥一起下地做底肥。

2.3 控制施肥量

化肥施用量 篇11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各国都把工业化的成果普遍用于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机械、电力, 并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在我国工业化速度加快, 耕地保护难度加大, 耕地后备资源少的情况下, 要满足我国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 靠扩大面积来解决不太现实, 只有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是最有效的途径。我国和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都证明, 提高农产品单产见效最快、效果最明显的重要措施是增施化肥。据FAO资料统计, 诺贝尔奖获得者Borlaug.N.E的研究结果表明, 20世纪世界所增加农作物产量中的一半来自于化肥的贡献;发展中国家施用化肥可提高粮食作物单产51.4%;美国科学家Hoef.R.G认为, 如果停止施用氮肥, 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40%~50%。我国大量研究表明, 在粮食增产中, 化肥的作用占约40%~50%, 化肥对提高粮食总产的贡献率为30%~31%左右。

化肥在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作物产量增长有突出贡献的同时, 其负面作用也显而易见, 突出的表现为农产品成本中与石油相关的部分, 在石油价格大幅度变动时一定会随之大幅度变动, 只是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化肥在带来农产品高产出的同时, 由于片面追求高产出盲目超量施用化肥, 使农产品品质下降, 又给土壤等农业生产环境造成污染。可见化肥施用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作用, 是一把双刃剑。因此, 预测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化肥施用量, 对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业化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 避免工业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作用,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也可以为其它相关问题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自回归模型即AR模型对工业化快速发展中的化肥施用量进行预测。

2 AR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AR模型是ARMA模型的基本类型之一, 其建立的步骤为: (1) 估计简单方程:当简单时间序列回归模型残差存在自相关时, 运用AR模型对其进行修正。所以, 首先应该运用时间序列估计简单回归方程。 (2) 模型识别和定阶:通过对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的分析, 判断模型种类, 当自相关函数为拖尾、偏自相关函数为截尾时, 选用AR (p) 模型。然后, 用自相关函数 (ACF) 和偏自相关函数 (PACF) 定阶, 再对各个模型的AIC值进行比较, 取AIC值最小者为最终模型。 (3) 模型参数估计和残差检验:可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矩估计法、极大似然法等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本文将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对残差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的分析判断序列残差平稳且具有纯随机性, 再通过P值判断模型的显著性;最后通过绘制残差变化图, 观察模型的拟合性。 (4) 预测:通过模型可以用已有数据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具体实际运用如下:

2.1 化肥施用量方程的OLS估计

化肥施用量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城市化率是衡量工业化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专家评述, 我国城镇化目前的速度基本与工业化进程合适。所以, 本文选择城市化率作为工业化水平的量化指标。

由统计数据可知:1990~2009年, 我国城市化率和化肥施用量都是呈稳步上升趋势。具体来说, 我国城市化率由1990年的26.41%上升至2009年的46.59%, 同期, 化肥施用量由2590.3万t, 上升至5404.35万t, 上升了2814.05万t, 上升幅度为109%, 年平均上升幅度为5.45%, 年平均化肥施用量为4081.92万t。

在定性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后, 可以进一步进行定量研究, 即回归分析。为了消除异方差, 选用对数线性模型, 含有一个解释变量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写为:LnY=βlnX+c

其中, Y是因变量——化肥施用量;X是解释变量——工业化水平;β是系数向量;c是有随机扰动项组成的向量。

直观上, 可以通过画出时序图初步判定序列的平稳性, 运用Eviews5.0绘制HS与CL的时序图, 由时序图可知HS和CL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显然不平稳。

通过Eviews5.0对统计数据进行运算, 得出结果为:

R2=0.9174 F统计量=199.8662 D-W统计量=0.2335

其系数估计值的T统计量表明系数是显著的, 拟合度R2接近于1, 从而表明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但D-W统计量较小, 表明回归残差可能存在自相关。这一结论, 还可以通过使用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统计量检验以及LM检验, 来判断方程的平稳性及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与D-W统计量仅检验扰动项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不同, Breush-Godfrey LM (Lagrange multiplier, 拉格朗日乘数检验) 也可应用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存在高阶自相关。

2.2 自相关检验和AR (p) 模型识别

由LM检验结果可知:LM检验统计量Obs*R-squared=11.4910, 其相应的概率值P非常小, 因此拒绝残差不存在序列自相关的原假设, 即可以认为残差存在高阶序列自相关。

为了进一步确定AR (p) 模型的阶数, 需要运用序列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

由得到的相关图和统计量可知, 从1阶到12阶的Q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值小于0.001, 因此可以认为残差存在自相关。自相关系数随着K的增大而变小, 且呈现衰减的趋势, 逐渐收敛于零, 有明显的拖尾特征。而偏自相关系数在1阶处截尾。滞后1阶自相关函数 (AC) 值都位于95%置信区域之外, 其他各阶滞后的自相关函数值都位于置信区域之内, 根据AR模型的识别准则, 可以判断序列满足AR (1) 过程。因此, 建立AR (1) 模型来消除残差自相关。

2.3 AR (p) 模型的估计及残差检验

根据前面的分析, 建立如下的模型:

通过Eviews使用迭代法估计AR (1)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了达到收敛的迭代次数。T统计量很显著, F统计量=1383.366, 其相应的概率值P非常小, 从而表明所估计的AR (1) 模型整体上是非常显著的。AR (1) 模型的R2统计量=0.9943, 非常接近1, 表明模型拟合效果很好;D-W统计值=1.7060, 很接近2, 可能表明AR (1) 模型估计结果的残差不存在一阶自相关。AR (1) 模型有一个实数根, 根的倒数为0.96, 小于1, 从而表明所估计的AR (1) 模型是平稳的。

为进一步检验拟合模型, 给出残差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函数, 结果可知, 各滞后阶数的AC和PAC均位于临界值以内, 而Q统计量的P值均大于5%, 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接受原假设, 可认为残差序列是白噪声序列。

对方程估计结果的残差进行LM检验, 滞后阶数为12的残差的LM检验结果表明:LM检验统计量Obs*R-squared=0.4028, 其相应的概率值P比较大, 因此支持残差不存在序列自相关的原假设, 即可以认为残差不存在高阶序列自相关。从而表明用AR (p) 模型修正方程的估计结果是有效的。因此可以写出方程AR (p) 模型的估计结果:

t统计量= (6.6771) (-2.2537)

t统计量= (73.5826)

R2=0.99425 F统计量=1383.366 D-W统计量=1.705957

残差自回归项AR (1) 的系数估计为正数, 说明化肥施用量函数方程的残差之间存在正相关。与方程的弹性系数0.9174相比, 加入AR (p) 模型后的弹性系数变化比较大, 说明修正后的参数估计的标准差和统计量比之前的模型更加有效和可靠。

2.4 预测

运用方程 (2) 的估计结果, 对2009年的化肥施用量 (简记为HSt) 进行预测, 其预测计算公式为:

其中, t、t-1分别表示2008年和2009年。代入相应的城市化率和化肥施用量数据, 得到2009年的化肥施用量预测值HS=5431.66万t;利用方程 (1) 估计结果得到的2009年内化肥施用量的预测值HS=5343万t;而2009年化肥施用量的真实值HS=5404万t。因此, 利用AR模型预测比利用方程 (1) 预测更为接近。

此外, 不少的研究工作者和研究机构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工业化发展的状况进行了预测, 其中有一些预测认为, 从静态计算, 未来我国如果能够保持“十五”期间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4%~5%的年均增长速度, 到2015~2018年, 经过加速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水平的综合指数可能达到100, 我国工业化将基本实现, 这与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现代化战略目标要求是相符的。根据简新华 (2010) 的研究表明, 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3.77%, 年均增长率为1.2%;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9.17%。

运用AR模型预测方程 (3) 结合上述数据, 预测2010~2020年的化肥施用量如表1:

3 结论及对策

由上述预测值可知:我国化肥施用量在未来时期内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从2010年到2020年, 化肥施用量由5563.60万t增加至7623.57万t, 年平均增长率为3%, 年平均化肥施用量为6532.11万t。同1990~2009时间段相比较, 后11年比前20年化肥年平均增长率虽然降低了2.45%, 但年平均施用量增加比较明显, 即由4081.92万t增加到6532.11万t, 净增2450.19万t。这说明在未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10年左右, 化肥仍然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 甚至是主要因素。

另外值得重视的是:我国是世界上化肥生产量、使用量最多的国家, 但由于不科学地大量使用化肥, 从而使肥料利用率普遍偏低, 约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 我国的肥料利用率氮肥大概在30%左右, 磷肥在20%左右, 钾肥40%左右。一方面造成了肥料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耕地质量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损失的氮素相当于4000多万t硫酸铵, 价值高达500多亿元。

综上所述,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 即至少在未来的10年左右, 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最大潜力是提高农产品单产, 而提高农产品单产的主要措施是科学合理的增加化肥的投入。因此, 要确保农产品安全必须首先确保化肥安全, 即必须保证化肥对农业生产需求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满足,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科学施肥。所以为了稳定和增加化肥对农业生产的供给并满足其质量要求和进行科学施肥, 需要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3.1 加强政府补贴力度, 弥补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粮农收益的损失

国家要综合考虑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对农民收益的影响, 要在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的基础上, 实行农资价格上涨与增加农业农资综合补贴等机制挂钩, 使农资综合补贴只增不减, 确保农民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 并且逐步尽力争取象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样, 通过提高补贴等措施使农民的收入能够达到社会的平均收入, 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持续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2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的化肥购买力

提高农民收入是化肥投入追求的目标, 农民收入的提高能够提高农民化肥的购买能力, 从而更好的保障化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所以, 农民收入与化肥投入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绝大多数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家庭经营的份额不会彻底消失, 但是所占的份额在缩小。现阶段, 我国农村家庭经营已经不再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支柱, 务工经济、经济作物种植、特种养殖等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 甚至超过粮食产业, 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所以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化肥购买力。

3.3 积极推广科学施肥

根据国外经验, 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 就要增加农业投资, 同时核心技术要取得新进展, 为此, 必须做到: (1) 在农业投资和技术核心中要利用废弃物开发肥料, 增加肥料品种, 改善现有的肥料投入结构, 改善土壤结构, 改良土壤, 增加土壤肥力,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2) 要积极发展配方肥料和作物专用肥料, 加强区域配肥技术研究,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先进模式; (3) 积极开展如何提高化肥施肥效率的研究工作, 对粮农开展科学施肥的培训, 及时推广先进的施肥技术, 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 (4)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施肥过程中的浪费, 要加快推广成本低、操作投入少、长效好的缓释及控释肥料技术。

摘要:预测工业化进程中的化肥施用量, 对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业化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 从根本上转变工业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作用,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这一目标, 运用AR模型的相关理论, 建立化肥施用量的预测模型, 对未来一个时期内数据进行预测。模型检验数据和预测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工业化,化肥施用量,AR模型,预测

参考文献

[1]佚名《国内化肥需求将保持5.96%的年增速》, 中国石油和化工[J].2009. (1) :75.

[2]奚振邦《化肥与生态环境的宏观视角》上海市农科院士肥站, 磷肥与复肥[J]2002年第17卷第6期:2.

[3]简新华、黄锟《经济研究》2010 (3) 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

[4]冯效飞《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 现代化农业[EB/OL]http://www.cnan.gov.cn/nykj/syjs/tfzb/t20100120_326291.phtml[2010-01-20].

上一篇:外国公车的管理下一篇:课件设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