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肥利用率(通用7篇)
提高化肥利用率 篇1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 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化肥种类很多, 主要有单元肥、二元和三元复合肥以及多元素复混肥等, 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施用在土壤中各种养分存在的形态以及作物吸收利用率也是不一样的。我国化肥利用率由于受单施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不当等因素影响, 导致肥料利用率普遍较低, 其中氮肥为18%~45%, 磷肥为12.5%~30.0%, 钾肥为30%~50%, 仅为发达国家的60%左右。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 增加了生产成本, 还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了解决该问题, 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 确定最佳施肥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键措施
按照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能力, 坚持土壤缺什么肥料补什么, 缺多少肥料补多少的原则, 可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定农作物的最佳施肥量。
2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缺一不可。按照农作物对各种养分所需的比例配合施用, 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试验证明, 单施尿素的利用率为26.5%, 如果尿素与过磷酸钙按1∶ (0.5~0.6) 的比例配合施用, 尿素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39.5%。钾肥的施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 每公顷施用氯化钾75~150kg, 氮、磷、钾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6%~10%。作物对微肥的需要量较少, 但与氮、磷、钾配合施用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undefined
一般应根据作物需要隔年施用, 施用量以每公顷22.5~30.0kg为宜。
3 选用氮素增效剂和控释肥
氮素增效剂种类很多, 主要有尿酶抑制剂, 它与尿素按1∶50 的比例可制成长效尿素, 甲醛与尿素可制成甲醛尿素, 还有涂层尿素等。也可以直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控释肥, 这些肥料以一次性施用作基肥, 以后不再追肥, 不仅节省了施肥次数, 而且能达到使土壤前期不过肥、作物生长中期不疯长、后期不脱肥的效果, 肥效期由40~50d延长到100~120d, 氮素利用率由35%~40%提高到60%~75%, 农作物平均增产10%~15%。
4 把握最佳施肥时间
长效肥和控释肥应一次性施用作基肥, 不用再追肥。其它种类的肥料应根据农作物的生育时期及需肥规律, 将肥料用在作物需肥最敏感的时期, 一般要根据作物生育特点, 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
5 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
土壤质地不同, 采用的施肥方法也不一样, 一般黏质土壤, 应采用以基肥为主、早施追肥的方法。沙质土壤要采用少量多次的追施方法。壤质土要实行以基肥为主、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法。无论何种性质的土壤, 严禁地表撒施肥料。氮肥深施能有效防止养分的挥发和流失, 施肥深度以12~15cm为宜。磷、钾肥及微肥要实行全层施肥, 把肥料施在作物根系能够接触到的地方, 以利于作物吸收利用。肥料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 这样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8%~10%。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技术措施 篇2
1.确定最佳施肥量 按照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能力,坚持土壤缺什么肥料补什么,缺多少肥料补多少的原则,来确定农作物的最佳施肥量。
2.选用氮素增效剂和控释肥 氮素增效剂种类很多,主要有尿酶抑制剂,它与尿素按1∶50 的比例可制成长效尿素;甲醛与尿素可制成甲醛尿素,还有涂层尿素等;也可以直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控释肥。这些肥料肥效期由40~50天延长到100~120天,氮素利用率由35%~40%提高到60%~75%,农作物平均增产10%~15%以上。
3.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缺一不可。试验证明,单施尿素的利用率为26.6%,如果尿素与过磷酸钙按1∶0.5~0.6的比例配合施用,尿素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39.6%。钾肥的施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每亩施用氯化钾5~10kg,氮、磷、钾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6%~10%。作物对微肥的需求量较少,但与氮、磷、钾配合施用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应根据作物需要隔年施用,施肥量以1.5~2kg/亩为宜。
4.把握最佳施肥时间 长效肥和控释肥应一次性施用作基肥,不用再追肥。其他种类的肥料应根据农作物的生育时期及需肥规律,用在作物需肥最敏感的时期,一般要根据作物的生育特点,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施肥。
提高渠县化肥利用率的探讨 篇3
1 渠县化肥利用现状
化肥利用率主要是指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量与施用量的百分比。通常来说, 化肥利用率会受到土壤特性、施肥种类、施肥总量以及作物品种、水肥关系、施肥次数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 由于渠县化肥利用率因受单一施肥、施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渠县氮肥利用率为18%~45%, 钾肥利用率为30%~50%, 而磷肥利用率为10%~30%, 这种低利用率的施肥效果不仅导致化肥资源的浪费, 还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污染, 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地力衰退。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使化肥利用率的提高[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生产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当中, 渠县化肥利用水平也随之得以提高, 但肥料施用依然处在以速效性肥料分次施用为主体的化肥利用阶段, 这种方式不仅花费高额成本, 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复合肥料和缓效性肥料的政策要求。所以, 采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施肥技术, 加强对肥料施用的综合管理既是解决渠县化肥利用率低的重要途径, 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对渠县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
2 导致渠县化肥利用率低的因素
2.1 施肥结构不恰当
现阶段, 多数农民都是采用传统的施肥经验, 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渠县水稻为例, 农民根据以往的经验, 氮磷钾的施肥比例为10∶2∶0.5, 但试验表明, 渠县水稻最恰当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5∶0.3。数据并非表明前者比例是错误的, 而是表明在那个时间段, 按这种比例施肥是正确的。但随着长时间耕作, 农作物品种、产量的变化, 不同的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量不同。因此, 土壤当中肥料比例的逐渐改变, 造成土壤氮过剩, 而磷钾比例降低, 如果还沿用以往的施肥比例, 将会使得土壤质量变得更加不适合种植农作物。
2.2 施肥方式不合理
在施肥过程当中, 农民通常为了节省劳力而注重底肥的施入, 但是却忽视了追肥, 也就是一次性施肥, 这种方式不仅会导致化肥利用率的降低, 还会使得农作物生长之后出现脱肥现象, 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负面影响。种子与底肥不分、施肥深度不够, 这些都是导致化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许多农民在追肥的过程中, 依然采取人工撒施的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方便, 但非常容易造成化肥的淋失和挥发, 导致资源浪费。
2.3 养分比例不协调
土壤当中的微量元素如果不及时进行补充, 将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按照合理的比例施肥也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影响。
3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措施
3.1 调整施肥结构, 提高施肥质量
首先, 要控制氮肥施用量, 确保将其控制在最佳施氮量以内。在施氮水平较低时, 农作物的产量会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而当施用量超过一定的界限的时候, 产量反而会降低。其次, 要采取氮肥深施以及分次施肥相结合, 深施能够有效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也是经实践验证之后最稳定的一项措施。此外, 按照农作物的生长阶段按比例施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最后, 要确保平衡施肥, 即平衡施用氮磷钾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确保农作物在生长期间的所需养分, 避免农作物因某种养分的缺失而限制其他养分的发挥。
3.2 注重技术创新, 积极发展新型高效肥料
近年来, 新型高效肥料品种不断涌现, 并开始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例如, 缓控释肥, 即通过利用控制肥料养分释放的速度, 进行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 实践证明, 这种技术能够促使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5%~35%;控释复合肥, 即通过将化肥营养元素进行固定, 降低养分流失率。这些新型的化肥利用技术都能引导肥料发展的新方向, 但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这种高效肥料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农民广泛认知和接受。因此, 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文化教育, 对高效肥料进行大力的推广使用。
3.3 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达到更好施肥效果
有机肥在耕地土壤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一方面能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另一方面, 可以改善土壤碳素营养,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达到协调土壤水、气、肥、热的作用, 有助于促进化肥利用率的提高。而化学肥料是不能够代替有机肥产生的效果, 同样有机肥也无法替代化肥, 因此, 必须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实行秸秆还田的方式来提高土壤当中的有机质, 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
3.4 积极改进施肥方式, 提高农作物产量
按照农作物的需肥规律, 熟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按照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来进行合理施肥, 以确保不同阶段养分的充足供应, 进而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和效果。积极推进肥料深施, 以降低肥料损失;同时, 将化肥与有机肥料进行合理混用。土壤当中除了含有氮磷钾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之外, 还具有其他有益的有机胶体和有益微生物, 能够起到改土保肥的作用。但在进行肥料混合时, 由于硫酸钾呈弱酸性, 因此, 施入到土壤当中之后, 钾离子容易被土壤当中原本具有的阳离子置换吸收而固定, 因此, 必须要将钾肥与氮肥和磷肥混合使用。
4 结语
现阶段, 渠县化肥利用率基本维持在35%, 农民每年用于购买化肥的投入平均为每667 m2水稻达100元、玉米150元, 这也意味着化肥利用率每提高10%, 则相当于为广大农民节省了30元/667 m2。此外, 化肥利用率低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污染。因此, 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化肥利用率是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渠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要:纵观全球农业发展历史, 施用化肥是提高粮食产量最有效、最快捷、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四川省渠县是一个农业大县, 对化肥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不断提高化肥利用率, 降低肥料损失是现阶段渠县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 首先对渠县化肥利用率现状进行了分析, 然后总结了造成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最后探讨了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建议。
关键词:化肥,利用率,四川省渠县
参考文献
[1]张文新, 张成军, 赵同科, 等.缓释氮肥减少菜田土壤硝酸盐淋溶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10, 25 (5) .
[2]邵建华, 沈静, 陈绍荣, 等.提高化肥利用率发展低碳农业[J].化肥工业, 2012 (6) .
化肥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1 存在的问题
1.1 一次性施肥降低化肥利用率
一次性施肥即按照单位面积目标产量所需要施用氮磷钾配比混合, 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一次性施入, 具有省工、省力、作业方便的特点, 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目前, 在梨树县玉米种植区凡是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地块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一次性施肥技术。玉米需要氮肥主要是在其生长的中后期, 氮肥的一次性施入, 会造成氮素的大量流失, 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 势必造成玉米后期常出现脱肥现象。但是玉米一次性施肥面积有增无减, 并且在沙性土壤地区有人也开始尝试使用一次性施肥技术。据科学的田间测试, 一次性方法施肥比氮肥分期施用, 玉米减产8%~10%[1]。
1.2 氮磷钾配比不合理
在农民所用的高浓度复合肥中, 无论是一次性追肥, 还是底肥与追肥相结合, 所使用的底肥都存在着氮磷钾配比不科学的现象。土地家庭联产承包, 农民自主经营, 农户之间农业生产投入水平不一致;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地块、不同农户的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不同;肥料市场的开放, 市场上的肥料流动性很大, 外省市的肥料进入当地推广, 其配方比例是固定的, 很难与当地的土壤需求相匹配, 因此一个固定比例的配方肥针对性不强, 应用时可导致氮磷钾配比不合理。
1.3 重施氮肥, 忽视磷钾中微肥
近几年在施肥技术上又出现了一个怪圈, 少施磷钾肥多施氮肥, 减少生产投入, 也不会减产。有些农民由于经济水平较低, 于是就在减少生产投入上下手, 在使用等量肥料的前提下选购一些低含量的“便宜”肥, 然后再追施一些尿素, 结果造成粮食产量减产。作物的产量不是由某一种或几种主要元素决定, 而是由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决定, 构成产量的每一种元素都是产量的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低于作物所需的临界值, 就会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 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
1.4 忽视农家肥的作用
多数农民认为只要进行了测土化验, 按其指导使用化肥就是测土配方施肥, 就可以提高化肥在土壤中的利用率。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虽然测土配方施肥的化肥施用依据是土壤化验, 但必须是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进行的[2,3], 因此, 不可忽视农家肥的施用。
2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对策
2.1 底肥与追肥相结合, 化肥深施
任何地块任何土壤都要继续推广应用部分氮肥作底肥, 大量氮肥作追肥的分期施用的施肥模式。实践已证明, 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施肥方法。科学施用氮肥的方法是用总氮量的1/3与磷钾混施作底肥, 2/3的氮肥作追肥, 可以有效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深施化肥是减少氮素挥发的有效方法。据相关农业资料介绍:氮肥深施比浅施减少损失13.3%, 根重增加38%, 肥效延长10~20 d, 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底肥适宜深施12~15 cm, 坚决杜绝追肥垄面大把扬或种肥同床, 防止肥源流失和烧种烧苗。
2.2 农化结合重视微肥效应
生产上一定要重视农家肥的施用。农家肥不仅含有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 同时还富含作物所必需的中微量元素。农家肥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有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的功效[4]。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 从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2.3 提高磷肥的施用效果
磷肥是一种迟效性肥料, 当季利用率仅在20%~30%, 因此在施肥上可以采用翌年少施或隔年施用的办法, 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减少生产资料的投入, 以实现节本增效。磷肥的移动性很小, 一般扩散的距离仅在0.02 cm, 为了有利于根系对磷肥的吸收, 生产上采取条施或分层式、氮磷钾混合的施肥方法, 有条件的要选用包含氮磷钾的复混肥作底肥, 使用效果更好, 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降低土壤对磷的固定率。
参考文献
[1]刘志雄, 冯勇, 胡达古拉, 等.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及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2) :31-34.
[2]曹利霞.南乐县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现状调查[J].河南农业, 2009 (11) :33.
[3]吕烈武, 王汀忠.海南省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 2009, 25 (8) :34-35.
九江石化利用炼油干气生产化肥 篇5
作为全国最大的氮肥生产企业之一,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分公司积极应用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实施化肥装置干气掺烧技改工程,有效地降低了化肥生产成本,该技改装置投用2年来,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大掺烧干气量达到5 000 m3/h,化肥装置利用炼油装置提供的干气替代渣油作为化肥生产的原料后,每小时可节约3 t渣油,从而实现了总体资源优化配置,每年至少可为企业降本增效2 000多万元。
九江石化分公司催化裂化炼油装置原油加工过程产生的干气,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炼厂工艺加热炉及动力锅炉的燃料,而干气中富含氢气、乙烯、乙烷、丙烯等多种有价值的石油化工原料,干气作为燃料与廉价的燃煤相比,造成了资源低价值利用。为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该厂组织技术人员协力攻关,对装置和化肥原料路线进行技术改造,全力提升协同效应,做好互供物料的平衡优化。通过炼化蒸汽系统联网,实现燃料置换,利用化肥装置2台190 t/h燃煤锅炉低成本燃料优势多产蒸汽,除供应化肥装置生产外,将增产的蒸汽全部向炼油系统输送,满足炼油装置的生产需要,以降低其烧油锅炉高成本的压力,而将炼油装置生产出来的干气通过干气压缩机,经压缩、冷却和气液分离后,引入化肥装置气化炉作为生产化肥的优质原料,使炼油干气得到有效的、合理的利用,炼油装置将渣油深加工后增产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创造最佳综合经济效益。
化肥装置干气掺烧技改装置投用后,化肥装置每小时为炼油系统供应蒸汽50多吨,炼油装置利用化肥装置提供的蒸汽大大降低了自身油锅炉高成本的压力,仅此一项年降本增效可达1 000多万元;而化肥装置利用炼油提供的干气生产合成氨,每小时可节约3 t渣油,每年至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1 000多万元,提升了九江石化的总体经济效益。
提高化肥利用率 篇6
本文试图利用2006-2009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和估计粮食生产函数,来测算我国小麦、玉米和水稻(包括早籼稻、中籼稻和晚籼稻)的化肥利用效率,并对化肥利用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模型设定
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而这些因素的随机性强,因此,本文采用Battese和Coelli所定义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7](SFA),建立我国粮食生产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采用对数形式的C-D函数,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Yit为第i个省份在t时期的粮食产量;Lit为第i个省份在t时期的劳动投入量;Fit为第i个省份在t时期的化肥投入量;Jit为第i个省份在t时期的农用机械投入,用来反映农业生产中的资产投入。Vit是服从分布N(0,σv)2的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反映不可控因素对产量的随机影响;Uit服从N(0,σμ2)分布,代表各省粮食生产技术非效率的非负随机变量,且与Vit相互独立。β0、β1、β2、β3、σu、σv为待估参数。
为了便于估计,通常定义δ2=σv2+σu2和γ=σu2/(σv2+σu2),这样该模型的待估参数就包括β、δ2和γ,然后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得出。
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比,用来衡量实际生产和最优前沿之间的差距。技术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Yit为第i个省份在t时期的粮食产量,为第i个省份在t时期的潜在粮食产量。如果Uit=0,则TEit=1,该生产点位于生产前沿上;如果Uit≥0,则0≤TEit≤1,存在技术无效率,此时该生产位于生产前沿下方。
基于公式(1)和(2),得出化肥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2 模型估计结果及说明
2.1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本文选择的我国17个主要小麦种植省份、21个主要玉米种植省份和15个水稻种植省份作为研究样本(表1),2009年这些省份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玉米和水稻播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97.5%、96.4%和81.7%。
在测度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技术效率中,选择的变量包括:粮食产量、劳动力、化肥和农用机械。其中劳动力L,用每1/15 hm2用工(日)表示;化肥F,用每1/15 hm2化肥折纯量(kg)表示;农业机械费用J,用每1/15 hm2农用机械费(元)(CPI平减后)来表示,粮食产量Y分别用三种作物的1/15hm2平均产量(kg)表示。模型没有更多地考虑其他投入变量,如种子、农药、燃料等投入,因为这些投入费用相对于劳动力、化肥和机械费用而言所占比重较小,如2009年三种粮食化肥、机械和劳动成本分别达到117.55元、102.20元和188.39元,三项合计占全部成本的68%,而种子、农药和燃料三项投入仅占全部成本的18.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水稻包括早籼稻、中籼稻和晚籼稻等,本文中所用到的水稻数据是用早、中、晚稻的数据经过加权平均的。数据均来自2007-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由于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本文参照《中国化肥区划》[8]将全国划分为7个地区(表1)
2.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运用Battese和Coelli编写的Frontier 4.1软件对模型(1)进行极大似然估计,结果如下(表2):
注:*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从估计结果看,模型所包含的三个变量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变动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具体解释如下:(1)在三种投入要素中,化肥的弹性最大,分别为0.479、0.623和0.283,说明化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2)LR检验表明,拒绝σu=0的原假设,表明存在技术非效率的状况。因此,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更适合分析现有的数据。(3)在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回归结果中g分别为0.990、0.998和0.936,说明在影响粮食产量的各项随机因素中,有99.0%、99.8%和93.6%的因素是可以用技术非效率来解释的,即用技术非效率来解释产量变动是十分重要的,而其余占较少百分比的部分则是由于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的。
基于以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参数的估计结果,利用公式(2)和(3),本文分别计算了2006-2009年历年的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技术效率和化肥利用效率(表3)
表3显示,2006-2009年我国小麦、玉米和水稻平均生产技术效率分别为0.86、0.72和0.88,表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较高,但仍有改进的空间。相对于较高的技术效率而言,三种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则较低,分别为0.37、0.26和0.37,小麦和水稻的较高,玉米则较低。玉米的化肥利用效率最低是由于玉米的施肥量一般要高于小麦和水稻,化肥施用量大造成利用效率较低。这与李红莉等人[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三种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地区分布如图1所示,水稻的化肥利用效率呈现较强的正态分布,地区间差异较小,另行计算的基尼系数仅为0.078;玉米的化肥效率则呈现偏左的集中分布态势,显示地区化肥效率普遍偏低,但总体差异不大,其基尼系数为0.102;小麦的化肥效率则地区间差异较大,分布图呈现跨度较大的扁平型分布态势,结合地区分布结果可见,东北、长江中下游及黄淮海及新疆地区较高,北部高原和西南区则表现较低,如黑龙江平均达到0.66,而重庆和青海则只有0.19左右,其0.173的较高基尼系数值也能够解释此分布形态。
3 化肥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1)财政支农资金。财政支农主要通过宏观和微观的方式影响农业生产,微观直接作用于农户生产,一般主要是粮食种植补贴、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农业灾害补偿等形式反映。这些转移支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化肥的利用效率。例如粮食补贴政策,一方面粮食补贴可以使农户购买和施用更高效的化肥,从而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也可能使农户购买和施用更多的劣质化肥而降低化肥的利用效率。财政支农资金对化肥效率的影响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作为配合。
(2)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而农业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农民掌握了更科学的施肥方法,包括需要考虑土壤、作物和施肥制度等因素,能够在生产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施肥,更有效的发挥化肥的增产作用,有利于化肥利用率的提高。但另一方面,有可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化肥作用的认可度越高,越依赖于化肥投入,导致化肥利用效率降低。
(3)收入水平。农户收入水平提高会对化肥利用效率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收入效应,在现有化肥品种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户更倾向于通过加大生产要素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农业产品,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量也将增加,化肥利用效率就会降低;二是替代效应,农户收入增加也有可能导致农民改变当前的化肥施用品种,购买和施用高质量的复合肥或控释肥料,这样更有利于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从而使化肥利用效率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的变化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比较。
(4)人均播种面积。农户人均播种面积规模的扩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相对于种植规模较低的农民,种植规模较高的农户可有效的降低单位播种面积的固定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能够以更低的单位成本获取农业技术信息和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对化肥利用效率具有正向效应。但随着农户人均播种面积扩大,而劳动力相对不足,有可能使农户倾向于施用省时省工的化肥来替代传统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使用,化肥施用量增加,利用效率降低。
(5)化肥价格。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可替代性。在农户用于购买化肥的资金不变的条件下,化肥价格上升,一方面农户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会寻求化肥的替代品,比如增施有机肥等;另一方面价格上升也可能使农户转而购买劣质化肥导致化肥利用效率更低。化肥价格的上升对化肥利用效率造成正、负两种效应,同理,化肥价格降低也会对化肥利用效率造成两种不同效应。
在粮食作物生产的技术效率基础上,本文对影响化肥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检验。影响化肥利用效率的因素很多,本文选择了财政支农、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人均播种面积和化肥价格作为自变量,化肥利用效率为因变量。模型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形式,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FEit表示化肥利用效率,财政支农FFit,用财政支农资金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表示;受教育程度Hit,用农村劳动力接受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数据经过加权平均得到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收入水平Proit,用该种作物的主产品产值表示;人均播种面积(1/15 hm2)PPerit,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除以农业人口得到;化肥价格FPit,用每1/15 hm2的化肥费用除以每1/15 hm2的化肥折纯施用量得到。εit为随机误差项,αi(i=0、1、2……5)为待估参数。数据来源于2007-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环境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3.2 估计结果和分析
表4是针对三种作物的化肥效率的决定因素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F统计量均在1%的统计水平下拒绝适用于混合最小二乘的原假设,说明面板数据模型是恰当的选择;Hausman检验也表明三个方程均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无差别的原假设,三种作物均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来作为最终的估计形式。
表5的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化肥利用效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收益水平,而财政支农、人均播种面积及化肥价格对化肥利用效率影响相对较小。具体分析如下:(1)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对小麦、玉米和水稻化肥利用效率具有正效应,弹性系数分别为5.078、3.972和0.240。表明受教育水平每提高1%,三种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分别会提高5.078%、3.972%和0.240%。受教育程度对三种作物化肥效率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上均显著,且弹性系数比其他几种因素要大得多。这表明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和使用优质高效化肥,从而提高化肥利用效率。(2)收入水平对三种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影响均显著,且为正向效应,弹性系数分别为0.435、0.448和0.887。表明收入每增加1%,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化肥利用效率分别会增加0.435%、0.449%和0.887%。说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户更愿意购买和施用优质高效的复合肥,这样有利于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化肥利用效率。这符合收入水平变化对替代效应的解释。(3)财政支农对小麦和玉米的化肥效率具有负效应,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281、-0.144和-0.195。表明财政支农每增加1%,小麦和玉米的化肥效率就会分别减少0.281%、0.144%和-0.195%(虽然水稻的系数不显著)。这说明财政支农资金和粮食补贴的增加可能使农户购买和施用更多的劣质化肥,导致化肥效率低下,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粮食补贴合理利用的引导机制。(4)人均播种面积对三种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均具有负效应,弹性系数分别为-0.092、-0.255和-0.127。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还处于粗放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当人均播种面积增加时,劳动力相对不足,农户为了获得更多的农产品,而倾向于施用省时省工的化肥来替代传统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使用,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化肥利用效率降低。其中人均播种面积对小麦的化肥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5)化肥价格对小麦和水稻的化肥利用效率为负效应,弹性系数为-0.08和-0.204,而对玉米为正效应,弹性系数为0.287。对小麦和水稻为负效应表示化肥价格降低会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对玉米为正效应表示化肥价格上升会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化肥价格上升使农民减少对化肥的施用,增施有机肥,从而提高化肥利用效率。这与杨增旭等[10]的分析一致,其中化肥价格对小麦的化肥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
注:*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度量了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作物生产的技术效率,进一步估计了化肥利用效率,并对影响化肥利用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种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平均水平分别仅为0.37、0.26和0.37,且区域分布不均衡,其中小麦的地区差异较大,玉米次之,水稻的化肥利用效率分布比较集中。在研究化肥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支农、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人均播种面积及化肥价格对三种作物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收益水平。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1)加大对农户的教育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农技培训活动,培育新型农民。随着科技的进步,受教育程度对农业经济效率的作用将愈来愈显著,尤其是它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因此,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2)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是合理引导农户施肥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当前国家农技推广体系主导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成果正说明了这一点,技术示范区的数据显示,这项新技术不仅可以节本增效,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化肥投入[11]。
(3)农业的发展,不仅靠技术,而且很大程度上靠政府的政策。政府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国家先后出台了农业税减免政策、粮食补贴政策、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施肥技术推广政策等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这一系列利农政策的实施,不仅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农业收益,而且还可以提高施肥效率。
参考文献
[1]程序,曾晓光,王尔大.可持续农业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3]Olk D C,Cassman K G,Simbahan G,et al.Interpretingfertilizer-use efficiency in relation to soil nutrient-supplyingcapacity,factor Productivity,and agronomic efficiency[J].Nutrient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1999,53(1):35-41.
[4]Gellings C W,Parmenter K E.Energy efficiency in fertilizerproduction and use[C].Gellings C.W.and Kornelis Blok.Efficientuse and conservation of energy,in encyclopedia of life supportsystems(EOLSS),Oxford,UK:Eolss Publishers,2004:41-48.
[5]周惠秋.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毛惠忠.新阶段中国粮食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05.
[7]Battese G E,Coelli TJ.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J].EmpiricalEconomics,1995,20(2):325-332.
[8]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化肥区划[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6.
[9]李红莉,张卫峰,张福锁,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与效率变化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5):1140-1142.
[10]杨增旭,韩洪云.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小麦和玉米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1):140-147.
化肥质量提高途径探析 篇7
一、我国的化肥质量的现状
化肥质量的提高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是使用质量, 二是产品质量。使用质量的提高就是要有效的增强其使用效率, 也就是要将化肥的养分得到最大化的使用;产品质量就是要增强化肥本身的使用价值。而现阶段我国化肥的利用率仅为百分之四十三, 而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化肥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之间, 与之相比, 我国的化肥使用率还是相对较低的, 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提高。
现阶段, 以化肥内含有的主要成分为依据可将其划为氮肥、复合肥、磷肥、中微量元素肥以及钾肥等集中, 以使用方式为依据可划为底施肥、叶面喷施肥以及冲施肥。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 现阶段我国化肥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氮肥掺假现象严重, 像是含硫尿素及含增效剂尿素都是在其中添加了一些价格较低但是效果不好的物质, 但是却依然按照尿素的标准出售, 这就导致了农民以同样的价格买到的确实质量较差的肥料, 最终对农产品的生产造成影响。假磷肥通常是用磷矿粉来代替之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的磷肥, 这就导致土壤板结的现象, 通常假磷肥中P2O5远远低于标准量, 从而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有万能钾等标志的钾肥的主要成分主要是不能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钙粉。而劣质复混肥通常是其中的影响成分较低等等, 这些现象就严重的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什么是高质量化肥
想要提高化肥质量首先要明确的是高质量化肥需要满足的要求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高质量化肥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化肥的成分要符合农产品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二是要符合农产品整个成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三是要符合种植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要保证其操作的便捷性;四是要具有多种功效, 比如杀虫作用、灭菌作用等。五是能有效的对农产品生长的土壤的肥力进行完善;六是有效的将施肥和灌溉有效的融为一体, 比如对液体肥料的使用等;七是避免环境污染;八是降低化肥的成本同时确保其高效性。
三、.提高化肥质量的途径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现阶段我国生产使用的化肥所存在的质量问题。通常提高化肥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下:
1、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教育和管理力度。
化肥生产企业作为化肥的生产基地对确保化肥质量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一定要加强对其的教育和管理, 使其树立正确的生产理念, 培养其质量保障意识, 使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 不因为过分的追求利益收入而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监察管理制度, 对发现的不良生产行为及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惩罚;
2、加强对质量监督的重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法律宣传工作的重视, 对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督工作, 有效的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确保化肥质量, 避免劣质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对于为了获取一己私利而生产出售不合格的产品的企业或者个人一定要以相关的法律规定为依据对其进行严格的惩处;此外还要加强对流通领域的产品实施严格的监察管理, 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定严加管理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
3、加强对化肥知识的普及
化肥最终还是通过农民的使用而发挥其最用的, 因此, 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使其能正确的分辨优质和劣质化肥, 防止因为缺乏知识而造成的上当受骗的现象发生,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 在发现劣质产品时一定要向相关部门反映, 通过相关部门的干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避免上当受骗的情况出现, 从而降低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4、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通过舆论监督手段来加大对高质量化肥的宣传, 并在第一时间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曝光, 让农民充分认识到高质量产品与劣质化肥之间的差异, 从而使劣质产品成为人人唾弃的对象, 使其在我国无立足之地。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总结
化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因此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不断的提高其质量。现阶段, 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同时通过对法律手段、舆论监督手段等方式的运用来对控制劣质化肥的生产和使用, 有效的增强化肥的质量, 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从而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浅谈化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风, 2010, 4 (8) :67-69.
[2]李红莉;张卫峰;张福锁;李亮科.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与效率变化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8 (5)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