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特色产品英译研究

2024-06-12

泸州特色产品英译研究(共4篇)

泸州特色产品英译研究 篇1

1 泸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资源丰富

泸州市目前农业人口409.44万人, 拥有耕地面积47.15万公顷, 是四川省主要的果蔬、中药材、茶叶生产基地。2013年, 粮食总产量198万吨, 油料总产4.26万吨, 特色经济作物总产量7688.58万吨, 其中茶叶产量7489万吨, 增长24%;蔬菜产量184.92万吨, 增长11.9%;水果产量14.66万吨, 生猪出栏494.34万头;家禽出栏5756.21万头, 农牧业资源丰富。

1.2 利益链接机制逐渐紧密, 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目前, 泸州市的产业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初步了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 新的组织形式强化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 而且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整个关联基地, 使得基地真正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稳定的原料基地。

2 泸州市农产品加工业面临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 泸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借助于本地特色农产品, 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项目, 但是从整体上看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泸州主要是白酒、工业等企业为主, 政府对这些类型的企业扶持力度很大, 但是对于农产品加工业政府扶持力度严重不足, 从而制约了发展。

2.2 加工业企业规模小, 实力弱, 辐射能力有限

如桂圆、荔枝、蔬菜等农产品一直是我市农业的一项传统产业, 但是除去邓桂、白绿泡菜、金土地等少数几家加工业, 全市很少再有大型企业进行相关的产业加工。

2.3 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待提升

我市农产品企业加工深度普遍不深, 使得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 调查显示, 我市除去部分茶叶、黄粑等特色农产品外, 在市场上能够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或拳头产品很少, 走出泸州进入全国大中型城市超市的产品也不多。

2.4 资金、人才缺乏, 制约企业发展

除少数几家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普遍缺乏资金, 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并且, 农产品加工业员工一般都是高中以下, 人才非常缺乏。

2.5 创新能力不强

泸州市农产品加工业80%还处于初加工, 企业设备和创新意识不高。

2.6 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低下、农民组织化程度弱

泸州市人口八成生活在农村, 多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维, 形成了当前我市点多线长的农产品生产格局, 组织化程度低, 生产不能与市场衔接, 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存在盲目性。

2.7 品牌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为一是商标意识差, 不注重商标注册, 只有少数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二, 不注重产品宣传, 类似于邓氏桂圆等许多产品只在本地有点名气, 出了泸州就听不到什么声音。三, 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存在“小富即安、小步即满”的思想, 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不敢也不愿进行技术改造, 更不愿其他企业法人、自然人参股投入, 引资扩大生产规模,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和龙头企业作用的发挥。

3 泸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机遇

3.1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为其发展提供契机

《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 要努力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针对农产品加工业, 推进粮油、果蔬、烤烟、中药材、林竹等农副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 提高产品质量, 延长农产品加工生产链条[1]。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引导有实力、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创建基地, 逐步实现农业主导产业化经营, 规模化生产。

3.2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 为其提供发展动力

在十二五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 泸州市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发展经验来看,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往往是食品消费结构加快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快速上升的阶段[2]。2013年, 我市人均GDP突破3500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9亿元, 增长14.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55元,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将由此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新阶段。

3.3 泸州经济快速发展, 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泸州经济的高速增长, 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拥有直接正面影响。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GDP) 1140.5亿元, 比上年增长11.2%, 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55.6亿元, 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84.4亿元, 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 增长12.0%。高速的经济增长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4 泸州市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

农产品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是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西部经济强市, 努力实现2015年经济两个翻翻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之一[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对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劳动力就业, 拓宽就业渠道, 活跃消费市场,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促进“三农”经济增长, 深刻落实科学发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1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园区,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经营分散、不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如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是未来的重点工作。而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园区, 对发挥企业集群效益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将本市知名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入工业园区, 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 引入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园区。以园区为纽带, 加强泸州市农产品加工业信息流、资金流、产品流的运转, 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4.2 推动龙头企业发展, 提升产业结构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对低下, 企业以粗加工为主, 深加工企业比较少, 更重要的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辐射发展,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规划中, 培育龙头企业, 强化产业升级将是发展的重点方向。在我市拥有特殊优势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中药材、主粮等领域, 着力发展泡菜、大米、桂圆、荔枝、茶叶、生猪等特色产品, 积极研究制定、争取相关扶持政策, 着力培育5家乃至更多在全省、全国拥有代表性和竞争实力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 力争从产量、经济规模、品牌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促进企业发展, 形成具有代表泸州城市新名片的特色产业, 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4.3 努力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建设优质原料基地

结合我市农产品布局, 加快建设农产品原材料基地建设, 规划建设蔬菜、荔枝、桂圆、枇杷、高粱、生猪等特色示范种植园区, 强化形成的“两区五带”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格局, 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其中, 尤其要注重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探索合适的利益分享模式, 让农民分享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利益, 降低企业基地建设隐形成本支出, 保障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原料供应的可持续性。

4.4 狠抓大项目, 发展特色农产品, 实施品牌战略

泸州拥有众多特色农产品,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发展特色农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是必然趋势。以大项目方式成片推进优质稻、酿酒专用高粱、果蔬、烤烟、林竹、生猪六大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落实到人;推进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特色水果、优质蔬菜、中药材等项目建设。

5 结束语

本文就泸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发展对策, 在新形势的背景下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不断创新, 狠抓落实大项目, 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

摘要:由于泸州市特有的产业经济结构以白酒、能源、化工、机械为主的四大产业结构占据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 虽然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 但是农产品加工业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优势, 本文从农产品加工业现状着手, 通过找出问题, 提出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泸州,农产品加工业,对策

参考文献

[1]朱明, 王海.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与小城镇建设[J].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 :180-184.

[2]佟玲, 李成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 2005, (5) :17-21.

[3]张焕裕, 万尚钦, 彭新德, 等.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5) :524-529.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 篇2

中国文化特色词指的是反应带有中国特色的、绝无仅有的事物、事件、或感念想法的词汇, 这些词语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存在或具有很大差别的。如何将中国文化特色词翻译成英语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长期以来, 中国文化特色词翻译的英译一直困扰着许多翻译工作者, 因为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有些中国文化特色词虽然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类似的表达, 但却不能完全体现出汉语词汇的意义, 有些即便是能找到对等语, 但其文化内涵意义又是有差异的。

2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特征

中国文化特色词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2.1 唯一性

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离不开一定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国家, 有着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 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存在异文化所没有的事物。中国文化特色词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的载体, 其英译值得考究。比如, 对旗袍cheongsam, 二胡erhu (a two-stringed bowed instrument with a lower register than jinghu) , 宣纸xuan paper, 围棋I-go, 气功qigong, 四合院quadrangle, 贞观之治The Benign Administration of the Zhenguan Reign Period等独有事物和独有说法的翻译。

2.2 嵌入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很多中国文化特色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翻译中涉及的意义, 有字面意义, 有字里意义包括文化内涵;有时意义在字里行间, 有时有意在言外。特别是不少习语, 是脍炙人口的措辞表达, 不但言简意赅, 而且生动形象,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 东施效颦、南辕北辙、卧薪尝胆、杞人忧天等。

2.3 多义性

如果说汉英词语表达的概念完全相同, 汉英互译就会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译者就只需逐字逐句地做好翻译工作, 甚至可以使用机器代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汉语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往往一词多义, 可对应到英语中的几个词, 这就给译者的理解和选择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汉语中的表职称、官衔的“副”字就有极其丰富的含义, 如“副主席”, “副县长”, “副教授”, “副主任”, “副经理”等。但在英美文化的副职概念中, 并无与汉语“副”字彻底对应的词语来囊括所有副职, 而按照不同场合和不同表达的需求, 这个字可以译为vice, deputy, associate, second等, 这就需要在翻译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4 词义空缺

即便在英语中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语言, 有些中国文化特色词在西方文化中还是存在的, 然而唯有一定程度上的对等, 在词义的宽度上是不完全一致的, 这些有大有小的不重合、不对等的部分造成词汇空缺, 导致因历史、地理、宗教、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社会礼仪等文化差异, 在英语中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例如, 饮食文化中的“馄饨” (wonton) 、“锅贴” (guotie) 、“粽子” (zongzi) 等中国特色食物都应选用音译法, 且若是外国人没见识过的或不了解的食品, 还要进行加注。再如, 有些中国文化特色词能在英语中找到近似的表达方式, 但却不能完整地表示出汉语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有时找到的是文化内涵意义不同的对等词语。例如, 鸳鸯 (affectionate couple) 、元宵 (sweet dump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年糕 (rice cake) 、牌坊 (memorial archway) 、天干 (Heavenly Stems) 、地支 (Earthly Branches) 等。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互相交融, 不可分割。因此, 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就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然而, 由于民族间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 文化交流时可能就会产生文化冲突。比如, 在做汉英互译时, 前者里有些词在后者里没有对应词。所以, 处理好汉英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是处理汉英文化特色词翻译的几种方法。

3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方法

中国文化特色词种类繁多, 处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在此笔者着重选取以下几种进行探究。

3.1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ng)

直译是指对应的词语在目标语文化信息的原文中, 即在满足目标规范的前提下,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改变部分的言语和文字的顺序, 但仍保持原有的内容。直译不但能够完全或基本保留原语外形, 而且能完满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能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较适合于翻译所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从形式上看, 直译分为完全直译和部分直译, 完全直译即逐字逐句进行翻译, 可以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完全相同的情形下使用, 当然这种翻译的方法不是翻译的常态, 是翻译中两种语言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偶合使然, 因此不可以强求, 这时就需要其他翻译方法来进行翻译。翻译时不保存表达方式, 改变词序和句子成分, 但保留原文主要词语或关键词语即部分直译, 因此, 是否是直译的关键在于原文核心词汇是否保留。单从词的角度看, 直译的优点是通过保存原文中的所有字词或者以实词为主的核心词汇保留了原文的特色, 缺点是只能翻译出其字面意思, 不能更好地传达其文化内涵。当然, 在词语翻译的方面, 在原文词语本身有明确的含义, 且译语词语具有生命力的情况下, 直译法一定是首选方法。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时采用直译法可使译文尽量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及神韵。例如:《三字经》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文房四宝 (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黄帝 (Yellow Emperor) ;中秋节 (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丝绸之路 (the Silk Road) ;针灸 (针刺疗法和灸治疗法的合称)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一寸光阴一寸金 (An inch of time is an inch of gold.) 。再如, 中国成语“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译成“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看似神形兼备又契合英语谚语, 实则不然, 从宗教文化角度来说, 道教文化中的“天”与基督教文化中的“God”并不能够相对应, 要保持道教概念和再现文化特色需译成“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3.2 直译加注法 (literal translating plus explanation)

意义的内隐性和不言自明性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某些显著差异, 有时只进行直译不能完整地表述出中国文化特色词所要传达的意思, 尤其是翻译某些特色文化产物的定义时, 需要在直译的同时对读者理解时感到困难的词语进行加注, 深入的揭示词语的文化内涵, 使不知晓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了解个中文化内涵。注释是一种解释, 是为把原文内隐的意思尽量地表达清楚。加注法主要分为三种:夹注, 脚注和尾注。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主要采用夹注, 如汉语成语“叶公好龙”应译为Lord Ye’s love of dragons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actually fears false respect) , 由于中国人因其文化背景, 立刻就会想到该成语比喻装作喜爱而实际恐惧、反感某事物的人, 不需要再进行解释, 而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异邦读者则无从理解这层含义, 这时就需要加注进行含义上的补充。再如, 为方便读者了解中国文化以便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四书”、“五经”、“六艺”应翻译成The Four Book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Mencius) ;the Five Classic (The Book of Songs, The Book of History, The Book of Rites,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Six Arts (propriety, music, archery, riding, writing, arithmetic) 。再如, 国学经典《红楼梦》中:

【英译文】When Hsiu-yen had followed suited and returned the rod to Tan-chun.“I’m going to fish like Chaing Tai Kung, ”he announced as he walked down the stone steps and sat down by the pool.But his reflection frightened the fish away. (Yang and Gladys Yang译) 译者为使读者了解“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这一典故的文化蕴意对“姜太公”加了脚注:Chaing Shang of the eleventh century B.C.was said to fish by the Weishui River (present Shensi) , hold a line with no hook or bait, three feet above the water, and saying at the same time, “Whoever is ordained, come and take the bait.”[1]

3.3 意译 (liberal translating)

意译就是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 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使译文流畅通顺。[2]很多情况下, 由于中英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迥异, 采用直译法有时可能晦涩难懂或拖沓累赘引起歧义, 这时就需要采用意译。例如, 烧纸这一祭奠亡灵的特殊文化习俗如果直接翻译为burn pieces of paper就失去了祭祀这一文化特征, 可译为sacrifice at one of the grave。再有夫妻肺片, 红烧狮子头等特色菜名曾被误译为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和Red burned Lion Head/Fried Lion Head (现译为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和Braised Pork Balls in Soy Sauce) 这类现象不胜枚举。再如, 成语“胸有成竹”不可译为have a bamboo in one’s breast, 而应该译为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另如, 清福 (an easy and carefree life/a life free from worries and cares) ;刑部 (the Ministry of Punishments in feudal China) ;压岁钱 (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癞子头 (a human head affected with favus/a favus-infected head) ;五湖四海 (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 ;霸王别姬 (Farewell to My Concubine) ;吃不了兜着走 (to be in serious trouble) ;恭喜发财! (May you be prosperous!)

3.4 音译 (transliterating)

表达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事物或概念时使用音译法, 有助于保留汉语的表达方式及其文化内涵, 给读者传递最真实的信息, 享受最本源的中国文化。音译既可以避免因直译带来的文化损伤和文化误读, 又可以避免意译造成的译文冗长。中国特色词的音译是通过汉语拼音或方言发音 (拼音) , 在拉丁字母中找到相同或相近的拼写形式来实现。[3]前些年, 我国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不折腾”一词可把翻译工作者“折腾”坏了, 译界学者对此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英译文: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 (避免人为的倒退) , no dithering (不踌躇) , avoid futile actions (不做无用功) , 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别反复) , stop making trouble and wasting time (停止捣乱和浪费时间) , 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 (不搞自我消耗的政治运动) , 但是最后还是以“bu zheteng”这一建立在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汉语拼音方案》基础上的音译法为准。对中国文化特色词采取“不翻之翻”, 即译音不译义, 可以把汉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恰当地再现于英语语言及文化中, 才能确保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对受众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例如:

孔子 (孔夫子) (Confucius) ;琵琶 (the pipa) ;豆腐 (tofu) ;胡同 (hutong) ;炒面 (chowmein) ;风水 (fengshui) ;太极拳 (tai-chi chuan) ;敦煌 (Dunhuang) ;满族 (Manchu)

3.5 音译加义译 (transliterating plus semantic translating)

音译只能传达原语的音符, 并不能揭示其意义, 因此将释义与之结合翻译, 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时使用汉语拼音音译, 让外国读者感受中国文化的“异国情调”, 然而有时只用音译, 可能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难以理解, 所以需加上适当的义译, 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的识记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笔者提议, 在音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时, 在不引起误译的情况下, 不妨以音译结合义译的方法为主, 这样更有助于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例如, 《易经》可译为I Ching (a work of great antiquity which was used as a book of divination.It has two parts, one o which is an omen text giving rhymed interpretations of ordinary country omens and bearing some resemblance to peasant lore of other countries.The other part of the text is a divination manual containing formulae such as those that have been deciphered on the oracle bones and tortoise shells) 。[4]:153《黄帝内经》中对阴阳、道、神明等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

【原文】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黄帝内经》)

【英译文】Yin and Yang serve as the Dao (law)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all things, the parents of change, the beginning of birth and death an the storehouse of Shenming. (李照国译) 该译本中还对这些中国文化特色词进行了注解:Dao means the principle or the law of nature;Shenming refers to the intrinsic power of things responsible for the move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5]

由于中英文化存在着广泛的差异, 原文中的阴阳、道、神明在英文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解释, 故用音译加义译的方法, 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 又清楚地阐释了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另如, 在新版《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 佛跳墙被译为fotiaoqiang (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这样不仅回避了强行使用直译造成的误译, 还免除了意译可能导致的原文化特色的尽失。再如,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名的翻译大多需要使用音译加义译法, 来保证受众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文化:

盘古pangu (creator of the universe) ;夸父kuafu (a fabled sun-chasing giant) ;后羿Hou Yi (a legendary hero who shot down nine suns) ;伏羲Fu Xi (God of Fishery and Husbandry) ;神农Shennong (Patron of Agriculture)

4 结论

中国特色文化特色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的印记, 是中国人心理特征和思维的表达习惯, 很多情况下, 在英语语言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译文, 因此, 需采用直译、直译加释义、意译、音译、音译加解释等方式来加以传译。无论科学与否,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 软实力的增强, 基于1958年颁布的《汉语标准拼音方案》的音译法越来越成为翻译中国特色文化词的流行手段。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8 (1) .

[2]刘兰芳.直译与意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6) .

[3]熊欣.音译理论及音译产生的背景[J].中国科技翻译, 2014.2 (1) .

[4]田传茂, 杨先明.汉英翻译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1) .

泸州特色产品英译研究 篇3

1 旅游翻译和语用学语境

旅游翻译属于专业翻译, 是涉及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的翻译实践和研究, 同时还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宗教、跨心理的交际活动, 跟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 旅游翻译在跨文化、跨心理交际特点上表现的更为直接、更为突出、更为典型、更为全面[2]。旅游文本的特性决定了旅游翻译需要对涉及到的各方面多元语境进行多重考量。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 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在旅游文本英译的过程中, 翻译语境通常是复杂而多元的, 面对不同的翻译语境, 译法可能要做相应的变动, 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语境。

2 中华文化旅游文本英译的多元语境

2.1“龙”和“玉皇”的英译

在中华文化中“龙”是一个经常会出现的词, 在翻译界也经常被拿来探讨, 包括“dragon”, “Chinese dragon”, 拼音“long”等译本都被拿来和西方文化中的概念做过各种比较, 最终大部分译者觉得可以接受的最好版本是“loong”, 既避免了歧义, 又和中文拼音读法类似, 同时还有一些象形结构的表现。然而笔者发现, 由于“dragon”一词的长期误用, 许多外国友人已经接受了中华文化赋予“dragon”这个词的特殊涵义, 在特定的中华文化背景下, dragon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文化的色彩。2012龙年电视节目中出现过外国朋友的贺词:Happy Dragon Year!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 这点差异已经随之发生了改变,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 例如:long time no see, 本来是误用, 却演变成了中外都可以接受的说法。因此译者应当考虑这种语境的发展变化, 并据此发展和变化对译本作出相应的调整。

另外一个人文景观中常出现的词是“玉皇大帝”, 很多景区都有“玉皇阁”这个景点, 而“玉皇”这个概念在西方也是没有完全对应的词的, 它富含有中国道教文化色彩。有的景区介绍把它翻译为Pavilion of Jade Emperor (the Supreme Deity of Taoism) 。这是严格按照中英文对应而翻译过来的, 尽管Jade一词欠妥, 同时附加的解释对于了解中国道教文化的游客, 有特别好的接受程度。也有把它翻译为the Emperor of Gods或者the King of the Heaven, 这种简单明了的意译, 甚至是类比西方语境翻译为Chinese Zeus。后三种比较易于普通的游客理解。这四种译本从不同的角度翻译出了不同的特色, 不同的游客代表了不同的语境, 因此翻译版本也会不同, 这主要体现在导游翻译上, 官方的版本还是应当统一为一种。

2.2“清明上河图”和“清明上河园”的英译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城西北隅, 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 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 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然而, 清明上河园景区介绍对于此主题公园名称的英译和《清明上河图》作品名的译法却完全不同, 这也是由于两者语境不同产生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京经济繁荣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场景。历史上对《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二字有清明时节 (春景之说) 和指政治开明 (秋景之说) 的争论, 至今未有定论, 尽管越来越多人赞同政治开明的说法, 然而英译本流传已久, 基本上都选用清明时节的译法。清明上河园景区介绍对《清明上河图》的英译采用的是Qingming Festival by the Riverside和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这两种说法;维基百科上的翻译是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清明上河园是一个体验宋代文化的主题公园, 因此, 清明上河园景区介绍对于“清明上河园”的英译没有采用“清明时节”的译法, 而翻译为Millennium City Park。Millennium是一个双关语, 代表“太平盛世”的含义, 符合《清明上河图》表现的宋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 同时Millennium还有“千年”的含义, 让游客了解这是一个展现千年前宋代文化主题的公园, 可以达到吸引外来游客的目的。而如果采用“清明节”的译法反而容易让游客误解公园的主题。Millennium City Park这一译法, 可谓符合了“清明上河园”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旅游目的等多重语境。

在同一官方景区介绍中, 民俗文化部分对于“清明上河节”采用了Qingming Festival in Riverside Landscape Garden这一译法, 在这里介绍的是清明节期间的主题活动, 体现的是清明节的文化特色, 因此不同于主题公园名称的译法, 符合此活动的特殊语境[3]。

2.3“拂云阁”的英译

“拂云阁”是清明上河园中的主要景点之一, 也是园中的最高建筑。这里“拂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阁楼高耸入云, 二是指拂去历史尘埃, 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3]。开封清明上河园有限公司的宣传册将它译为Kissing cloud pavilion, 也有将它翻译为Fuyun (whisking the cloud) Pavilion。尽管“whisk”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 (第四版) 中给出的解释是:to take sb./sth.somewhere very quickly and suddenly, 和中文“拂”有同样的含义, 但是景点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游客, 因此要选词优美。用“kissing”一词, 虽然词义并不是对应中文的“拂”, 但是它展示出景点名称的触感和美感, 可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体现了多元语境中, 旅游文本英译的灵活多变。

2.4“颐和园”和“圆明园”的英译

北京“颐和园”和“圆明园”同为清代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一直被翻译为“Summer Palace”, 包括官方网页上也是这样翻译的。本来颐和园是可以翻译为imperial garden, 即皇家宫苑的, 但是这样特征性比较不明显。颐和园的特点是皇帝夏天避暑的地方, palace也说明了此为皇家宫苑, 整体也比较简单明了, 符合景点名称的特点。在旅游文本英译中, 充分考虑到旅游的目的和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

“圆明园”虽然和“颐和园”在当时的地位是一样的, 但是由于圆明园已经被烧毁, 游玩的人数远不如颐和园, 因此景点名称英译版本没有统一的一个说法。笔者搜集到以下几种版本:Yuanmingyuan Imperial Garden;Old Summer Palace;Yuan Ming Yuan, The Winter Palace;The grandeur of the Old Summer Palace等等。除了拼音和误译, 各个译本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只是不统一的问题。鉴于颐和园的译本, Old Summer Palace应该算是比较相得益彰的版本了。

2.5“大雁塔”的英译

大雁塔, 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 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 (浮屠即塔的意思) , 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 更是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4]。对于大雁塔景区名称的翻译, 一些旅游网站译为:Big Wild Goose Pagoda。2013年3月1日起陕西颁布《陕西省实施〈地名管理条例〉办法》为大雁塔“正名”要求一律用汉语拼音表示, “大雁塔”的地名英文翻译就是“Da Yan Ta”。固然统一了名称的趋势是好的, 但是完全用拼音难以展示大雁塔的特征。

参考景区附近路牌、标示和介绍, 还有如下几种译本:Great Wild Goose Pagoda;The Giant Wild Goose Pagoda;Yan Ta Pagoda;Great Yanta Pagoda。宗教和文化语境对于“大雁塔”这一景点名称的英译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中“大雁”一词所包含的概念和西方文化中的“Wild Goose”一词所包含的概念是不同的。“大雁塔”实则为“雁塔”, “大”一词是后来添加的。而这里“雁”是指佛经所指的三净食 (雁、鹿、犊肉) 中的“雁”。因此有译者将它翻译为“Anser Pagoda”, 既符合英语命名的习惯, 又从文化性语境的角度在中西文化中寻找到共同的认知语境, 同时体现出了“大雁塔”一词中的“大雁”所蕴含三种语义信息:景点名称;“雁”为一种动物;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即符合于多元语境。

2.6 天狗望月

“天狗望月”这一概念富含了中华文化中的历史典故, 有译者翻译为a dog in the sky looking at the moon, 另外还有a dog like peak, a dog-shaped peak;dog and the moon等等, 是直接将字面意思对等翻译过来的, 尽管中国人看了也许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外国游客在没有中华文化历史背景的条件下, 是很难明白其内涵的。当然如果有后续的解释说明, 这些翻译也未尝不可, 但是作为官方的译本的话, 尽量满足文化语境是有必要的。因此有译者提出“Dog-star peak”的译法, 则简洁而且符合文化语境的译本。在西方文化中“dog-star”是天狼星Sirius的民间说法, 和中文经典的内涵比较接近, 整个译文形象易懂符合英文景点用名的习惯[5]。

3 结束语

为规范我国的旅游市场, 统一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是很重要的。然而中国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和悠久的历史塑造了一个复杂而充满特色的语境, 面对不同的游客, 翻译的语境又更加的多元化, 需要译者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对比中西方文化, 找到相对最符合语境的那个版本。同时相对最佳的译本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能会随着时间和读者群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语境不仅是多元的, 而且是发展变化的。因此, 官方的介绍和标示应该保持统一为一个大众接受度比较高的版本, 而现场导游翻译的则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做出相应的变动;旅游景点名称应当尽量保持简洁易记, 而介绍文本则应当尽量详尽。景点名称的英译通常要简洁明了, 便于游客记忆, 而这些景点内在的历史文化介绍和阐述, 则需要导游或者宣传册来完成, 同时考虑到景点吸引游客的目的, 以及旅游文本译文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陆国飞.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J].外语教学, 2006 (5) :78-80.

[2]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6) :59.

[3]张琳.开封旅游景点名称英译的生态翻译学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 (10) :30-31.

[4]刘锋.文化视域下人文景点名称的翻译——以大雁塔的名称翻译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 2013 (2) :68-72.

泸州特色产品英译研究 篇4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丰富的物产资源、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各民族习俗的诸多差异,使新疆饮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新疆美食是驱动该区域饮食经济的主要动力。

二、新疆特色饮食名称英译的问题

(一)直接意译易造成误解

新疆各少数民族的美食种类繁多,对于不熟悉新疆文化的外国游客,直接意译不仅会误导游客认知,影响新疆美食的认可度,也不宜于新疆特色饮食的对外宣传。如oily pyramid,从语义上可以很简单的理解为“油塔子”。

(二)复杂冗长的名称不易理解

在翻译个别新疆特色美食时,人们倾向于详细描述该菜品的制作方法,造成最终美食的英文名称过于复杂冗长。由于不了解新疆饮食文化,国外游客常常困惑而最终无法想象食物的原料和烹饪方法。同样,这种翻译现象不利于新疆饮食文化向全世界的推广和传播。如“拉条子”,在很多餐厅的英文菜单上会译为Stir-fried Hand-Pulled Noodles,详细描述了拉条子所包含的制作方法,但是对于西方游客,多个动词叠加的定语并未让他们明白这是一道什么样的菜品。

三、新疆特色饮食翻译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及翻译方法

(一)中式菜品翻译遵循的一般原则[2]

I.以主料为主、配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菜肴的主料和配料(汁)

如:冰梅凉瓜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

II.以烹制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菜肴的做法和主料(及配料、汤汁)

如:火爆腰花Sautéed Pig Kidney

III、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菜肴(做法)形状或口感以及主配料

如:玉兔馒头Rabbit-Shaped Mantou

小炒黑山羊Sautéed Sliced Lamb with Pepper and Parsley

IV.以人名、地名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和主料(及配料、做法)

如:北京炸酱面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Beijing Style

V.体现中国餐饮文化,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的翻译原则

1.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本着推广汉语及中国餐饮文化的原则,使用汉语拼音;使用地方语言拼写或音译拼写的菜名,仍保留其拼写方式。

如:饺子Jiaozi,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

2.中文菜肴名称无法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使用汉语拼音,并在后标注英文注释。

如:驴打滚儿Lǘdagunr--Glutinous Rice Rolls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

VI.可数名词单复数使用原则

菜单中的可数名词基本使用复数,但在整道菜中只有一件或太细碎无法数清的用单数。

如:葱爆羊肉Sautéed Lamb Slices with Scallion

(二)新疆特色饮食的翻译方法

新疆特色饮食是中华饮食的一部分,不仅菜品种类繁多,烹调方法也丰富多样,因此其命名也有多种方法。根据新疆特色饮食的不同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名称翻译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音译法

如:馕Naan薄皮包子Pitir Manta

抓饭Polo羊肉饼Göşnan

烤包子Samsa油塔子Yoyaza

烤肉串Kebab卡瓦斯Kawas

汤饭Süīqaş羊骨汤Şorpa

2.音译加注释法

如:凉皮子Liangpizi——Hui Bean-starch Noodles

皮辣红Pi-La-Hong——Xinjiang Salad

曲曲儿Ququer——Boiled Dumplings

拉条子Lagman——Pulled Noodles

炒面Soman——Fried Noodles

馓子Sanza——Deep-Fried Dough Twists

玛仁糖Marentang——Xinjiang Nut Cake

粉汤Fentang——Bean-starch Cubes in Mutton Soup

那仁Naren——Lamb or Horse Meat and Noodle Soup with Onion

3.地名加原料译法

如:新疆老酸奶Xinjiang Yoghurt

锡伯大饼Xibo Pancake

哈萨洋芋Kazakh Braised Potato

结束语

在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资料收集、理论总结、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新疆特色饮食名称英译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得出其现有翻译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专业的翻译方法及对策。同时,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对刘瑞强教授的翻译效应论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1]”原则进行验证,研究进一步表明:译语读者作为翻译效应的受众群体,正是检验译文翻译效应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瑞强.翻译效应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上一篇:开拓创新 稳健发展下一篇: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