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饲养与管理

2024-10-24

蛋鸡的饲养与管理(精选11篇)

蛋鸡的饲养与管理 篇1

蛋鸡的饲养不仅是我市发展农村畜牧经济的支撑点, 也是广大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来临, 产蛋鸡采食量的减少, 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明显降低, 机体抵抗力降低, 死淘率升高, 产蛋率下降, 给正常生产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高温季节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1 改善饲养环境, 降低鸡舍温度

鸡舍的设计应布局合理符合要求, 除考虑冬季保温外, 应充分考虑到夏季的通风降温, 鸡舍不宜过低, 应适当加大屋顶天窗面积。

1.1 加强通风

通风是鸡舍散热降温的主要措施之一。自然通风应尽量采取纵向通风法, 使鸡群能感受到轻微的凉风, 产生凉爽、舒适的感觉。有条件的鸡场可安装排风扇, 提高舍内风速, 使舍内平均气流速度达到1m/s以上, 加速舍内热量的排出, 保证通风效果。没有条件的鸡场可扩大鸡舍门窗、屋顶天窗, 充分利用自然风降温。保持新鲜空气的流通是保证发生闷死鸡的关键。

1.2 遮荫降温

鸡舍周围应有计划地种植部分高大树木, 增大鸡舍遮荫面积;舍外可适当种植部分藤蔓类植物, 在不影响正常通风的前提下, 让其攀援在舍顶, 遮荫降温。或在鸡舍的向阳面和鸡舍进风口一侧搭设荫篷, 太阳光经荫篷遮挡凉爽空气进入鸡舍, 鸡舍内温度可降低2~3℃。荫篷所用材料一般是化学纤维组成的寒冷纱, 既能遮挡阳光, 透气性能还好。

1.3 屋顶喷白减热

白色吸光吸热性能较弱, 每年一次给鸡舍墙壁、屋顶喷刷白色涂料或涂抹白石灰, 以减少热能吸收, 这样既可杀菌, 又有降温作用。

2 调整日粮结构

2.1 适当增加饲料营养浓度

在夏季, 当环境温度超过25℃时, 鸡的采食量就会相应地降低, 营养物质的摄取量也相应减少, 导致蛋鸡产蛋性能下降, 鸡蛋的质量也较差, 这就需要用含较高营养浓度的日粮予以补偿。可在夏季高温期间饲料中添加1.5%的熟豆油, 其产蛋率可显著提高。同时要适当减少谷物类饲料如玉米的用量, 使其一般不超过50%~55%, 适当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 以确保其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2.2 适当增加蛋白饲料供应

夏季天热, 鸡采食量减少, 只有酌情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 并保证氨基酸平衡, 才可能满足蛋鸡对蛋白质的需要, 否则, 会因蛋白质不足而影响产蛋量因此, 要增加配合饲料中豆粕、棉仁饼等饼粕类饲料, 用量不少于20%~25%, 鱼粉等动物蛋白饲料的用量要适当减少, 以增加适口性, 提高采食量。

2.3 慎重使用饲料添加剂

为避免高温等因素引起蛋鸡应激反应及产蛋性能下降,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有抗应激作用的添加剂是十分必要的。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1%延胡索酸能有效地缓解热应激, 使鸡增加采食量和提高产蛋率。在高温高湿等应激状态下, 在饲料中添加0.3%的碳酸氢钠, 对提高蛋鸡的抗热能力和产蛋率有明显作用, 同时又可以大大降低鸡蛋破损率。但一定要注意添加剂量, 以防适得其反。

2.4 合理使用矿物饲料

在炎热季节应适当提高日粮中磷的含量 (磷可起到缓解热应激作用) , 同时产蛋鸡日粮中钙含量可增加到3.8%~4%, 尽量做到钙磷平衡, 保持钙、磷比例为4:1。如配合饲料中钙含量过多, 会影响适口性, 为增加钙的进食量, 又不影响蛋鸡饲料的适口性, 除增加饲料中钙量外, 可以单独补充, 让鸡自由采食以满足其生理需要。

2.5 调整时间巧喂饲料

生产中可以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夏季早晚气温较低, 蛋鸡采食量也相应较大, 可调整喂料时间, 在早晨和晚上熄灯前各加喂一次, 以保证鸡只采食到足够多的饲料。

3 加强饲养管理

3.1 保证充足的饮水

夏季一定要保证全天自由饮水, 而且保证新鲜凉爽, 如果在炎热的夏季缺水时间过长, 影响鸡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发挥。为了保证每只鸡饮到足够的新鲜凉水, 应放置足够的饮水器具, 而且要高度合适, 布局均匀, 水温以10℃左右为宜, 同时要注意保证饮水器具的清洁卫生, 最好每天刷洗消毒一次, 防止高温出现水污染现象。鸡的饮水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3.2 预防热应激

高温季节, 产蛋鸡对热应激比较敏感,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抗热应激药物加以克服。

3.2.1 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

充足的维生素C可满足体内肉毒碱合成的需要, 以保证肌肉的能量供应, 并有助于维持鸡只较高的采食量, 提高鸡体抗热能力。

3.2.2 添加杆菌肽锌和维吉尼亚霉素。

杆菌肽锌能阻断鸡体产热, 降低产热量。高温季节, 可添加1%杆菌肽锌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饲料中添加0.15%维吉尼亚霉素可适当降低代谢热的产生, 减轻热应激。

3.2.3 添加酸化剂。

高温条件下, 鸡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散发体热, 易导致机体呼吸性碱中毒, 饲料中适当添加酸化剂, 可及时调节体内pH值, 维持酸碱平衡, 避免或缓解高温环境的不利影响。日粮中柠檬酸添加量以0.25%左右为宜, 氯化铵添加量以0.3%~1%为宜 (饮水时以0.3%为宜) 。

3.2.4 添加碳酸氢钠。

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能有效地提高鸡对饲料的消化力, 加速营养物质的利用和有害物质的排除, 并通过调节热应激状态下鸡体内的碱储量, 增加鸡只呼出CO2的量而加快散热, 提高抗应激能力。

3.3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适当降低鸡群密度, 可降低舍温, 改善采食、饮水时的拥挤情况。笼养蛋鸡以每只0.4m2;每笼3只为宜;平养蛋鸡以3~5只/m2, 每群250只为宜。

3.4 搞好鸡舍卫生消毒工作

环境的干净卫生是预防鸡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要给蛋鸡保证一个干净舒适的饲养环境。要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卫生, 勤打扫, 勤消毒。定期清除粪便, 产蛋阶段1次/d, 育雏、育成阶段可视具体情况2~3次/周。坚持带鸡消毒, 正常情况下每周进行2次, 消毒剂要交替更换使用。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冲洗1次, 每次饮完都必须刷洗、冲净后再使用。

蛋鸡的饲养与管理 篇2

1 育雏期饲养管理 1.1 育雏温度 育雏舍的温度必须为34℃-35℃.湿度:10日龄为60%-70%,10日龄后为50%~60%,前期湿度略高于后期.

作 者:郭浩  作者单位:眉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陕西,宝鸡,722300 刊 名:畜牧兽医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IMAL SCIA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28(2) 分类号:S851.5 关键词: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篇3

【关键词】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

产蛋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育雏饲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成年鸡的产蛋性能,因此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是养好产蛋鸡的关键。在实际饲养管理工作中,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注重育雏前的准备,搞好环境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防疫,全面细致地做好蛋鸡育雏工作。

1 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1 育雏舍的清洁消毒

搞好育雏鸡舍环境控制,消毒是关键。进雏前要对育雏舍内外进行全面清扫,并严格消毒。舍外四周可用5%~8%的烧碱溶液喷雾消毒;舍内经过清扫,冲刷晾干后,可用2%~3% 的热氢氧化钠溶液或3%~5%的来苏水等进行喷雾消毒。间隔1~2d后,进行高锰酸钾密闭熏蒸,封闭24h以上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如果是地面平养育雏,进鸡一周前还要将垫料在阳光下暴晒,进行自然消毒。

1.2 进雏前,供电、供暖、供水等基本设施要准备齐全

在进雏前要对育雏舍提前生火预温,尤其是在秋后季、冬季、早春,提前2~3d生火,让墙壁、地面、设施都热透,保证雏苗入舍时环境温度符合规定标准。

2 育雏期的管理要科学合理

2.1 控制适宜的温度和适当湿度

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雏鸡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要提高育雏成活率,就要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适度,初生雏鸡需要的温度较高,一般一周龄雏鸡所需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平均可降2~3℃,约6-7周后,雏鸡就可适应自然环境了。雏鸡对湿度的要求一般控制在1~10日龄为60%~70%,10日龄后保持在55%~60%。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2.2 注意通风换气

雏鸡的体温高,代谢旺,从第2周起要注意适当进行通风,尽量做到既保证舍内适宜的环境温度,又要保持舍内空气的流通,以防止因空气质量差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2.3 合理的光照和饲养密度

光照能够提高鸡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使红细胞血红素含量增加;促进机体内钙磷代谢。一般多采用渐减式光照法:1~3d采用全天24h光照,4~7d为19h,第二周为15h,自第三周起为每天11~12h光照。光照强度具体为:每15m2鸡舍第一周用40W的灯泡一只,悬于离开地面2m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W的灯泡即可。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雏鸡的整齐度。一般一周龄的雏鸡20只/m2左右为宜,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减少饲养只数。

2.4 飲水与开食

在雏鸡开食前要先饮水。1~7日龄,可在饮水中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利于雏鸡卵黄体的吸收。另外,可视情况有目的地在饮水中适量添加抗菌类药物。要确保饮水的清洁卫生,昼夜不可断水。喂料应掌握少给勤添,喂量以吃八成饱为宜。第1周可日喂7~8次,1周后改为每天饲喂5~6次,饲喂时要少添勤喂,随时注意饲料的消耗变化,饲料消耗过多或过少,都是雏鸡患病的先兆。

2.5 断喙

为防止发生啄癖和减少饲料浪费一般在6~10日龄进行断喙。为减少应激反应,断喙前后3d应在饲料中加2mg维生素K,在操作中应注意断喙位置,可在上喙1/2,下喙1/3处切下,切后应继续将喙在烙片上停留一会以利于止血。断喙后要保证水料的充足,加强通风以增强心肺功能。

3 注意做好日常管理

3.1 保持环境安静,做好卫生消毒

雏鸡非常胆小,外界的干扰会对雏鸡产生严重的惊群,致使雏鸡互相挤压而引起死亡。因此,育雏室要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扰。搞好育雏舍内外及育雏用具卫生和消毒,消毒时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液交叉使用。平时应注意做好舍内环境卫生工作。舍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粪便每天及时清除,饮水、喂料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消毒时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液交叉使用,带鸡消毒每周至少2~3次

3.2 饲料与营养

雏鸡采食量不大,但对饲料品质要求较高,应保证供给适口性强,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以满足其生长需要。

3.3 制定合理的防疫制度,做好防疫和驱虫

蛋鸡的培育与饲养管理 篇4

1 抓好育雏饲养管理

要饲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蛋鸡首先应该从雏鸡饲养抓起, 雏鸡到育成鸡再到产蛋鸡, 每一个环节的饲养方法都要有一定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 蛋鸡的产蛋性能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养殖经济效益。从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管理即产蛋初期的管理关系到产蛋期的整个水平。为了加强鸡群的总体性能, 提高产蛋率, 注意预产期 (产蛋初期) 的管理, 也成为养鸡生产中关键制控点。

1.1 育雏期

是指出生到6周龄阶段, 育雏期是养鸡业中一个较为细致而重要的工作。这一期间雏鸡的调节机能比较弱, 生长发育迅速, 抗病能力弱, 鸡雏的敏感性强、胆小、群集体性强, 消化能力较差。

1.2 育雏

育雏有3个重要点:一是要做好鸡舍消毒、保温工作;二是选择优质健康鸡苗;三是提高育雏率。把好这3关才能培育出良好蛋鸡群。

2 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在17~18周龄小鸡已经得到性成熟, 子宫内有蛋卵生成、具备产蛋功能, 这期间饲养管理相当重要。

2.1 性成熟

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 开始产蛋, 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 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 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 体重增长极少, 脂肪沉积较多。

2.2 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产蛋鸡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产蛋期间饲料配方、饲喂设备、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化, 或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周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利用率不同, 母鸡刚达性成熟时 (17~18周龄) 成熟的卵巢释放雌性激素, 使母鸡贮钙能力显著增加, 开产至产蛋高峰时期, 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 采食量持续增加, 到产蛋后期消化吸收能力减弱, 脂肪沉积能力增强。

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3.1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在转群的前一周将产蛋鸡舍、餐饮器具消毒备好, 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近年来根据我们在实践中选育的经验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前进行, 鸡的开产日龄也随之提前, 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3.1.1 适时更换产蛋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 体重达到标准, 必须饲喂产蛋料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能, 避免在产蛋期出现缺钙瘫痪, 产软壳蛋的现象。

3.1.2 环境良好, 营养充足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要应激转折点, 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 青春期的体重不断增长, 蛋重逐渐增大, 产蛋率迅速上升, 消耗母鸡的很多体能。这是必须减少各种应激, 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环境, 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3.1.3 光照

饲养于开放式鸡舍或放养鸡群, 自然光照能满足就不必灯光浴照, 如果转入封闭式蛋鸡舍时, 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

3.1.4 饲喂

每天定时定量饲喂2次, 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 每天11~13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 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 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

3.1.5 饮水

产蛋期蛋鸡不能断水, 有资料报道鸡群断水24h, 产蛋率减少30%, 须25~30d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饮水不足使蛋鸡采食量显著降低, 从而影响产蛋性能, 甚至影响健康状况。深层地下水饮用水最为理想, 无污染、冬暖夏凉。

3.2 产蛋高峰期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饲料。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营养, 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 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可无限制地让鸡自由采食, 应有足够的蛋白质饲料和少量的能量饲料供给, 提高蛋氨酸的摄入量。

3.3 产蛋后期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80%以下时, 就转入了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鸡群产蛋性能逐渐下降, 蛋壳逐渐变薄, 破损率逐渐增加。

3.3.1 营养调整

鸡群产蛋所需的营养逐渐减少, 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增加日粮中的钙、磷比例, 特别要减少能量饲料, 以防多余的营养使鸡肥胖, 影响产蛋。

3.3.2 开产后

夏季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篇5

(1)搭设凉棚。在鸡舍上方搭设隔热凉棚,将鸡舍遮盖,减少太阳辐射。并在鸡舍向阳面和进风口一侧搭设荫蓬,遮挡太阳光,使凉爽空气进入舍内。

(2)植树遮阴。在鸡舍周围栽植生长快而且透风好的梧桐、白杨等大叶冠树木,种植葡萄、丝瓜、栝楼等藤蔓攀爬植物,使其茎叶遮盖鸡舍房顶和墙壁,可减少辐射热和反射热。

(3)通风换气。目的是排除舍内的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以调节舍温。要经常打开鸡舍门窗,并安装电风扇,改横向通风为纵向通风,使流经鸡体的风速加大,以排出舍内的暑热浊气,使舍温下降。

(4)喷水降温。舍温高时,用高压喷雾器将清凉水进行空间喷雾,每隔一小时喷1次,并将水洒地面、墙壁和房顶,以使水气化吸收舍内热量,降低舍温。

(5)剪羽散热。鸡无汗腺,羽毛丰厚,散热困难,将鸡脖子、胸腹、翅膀下的羽毛全部剪掉,留毛茬1.5厘米,有改善鸡体代谢作用,可加快鸡体散热,调节降低体温。

(6)降低饲养密度。减少鸡笼和运动场面积内的饲养只数,有利于空气流通和鸡体散热。笼养鸡减少70%~80%,平养鸡每平方米3~5只。

2.增喂青绿多汁饲料。青绿多汁饲料(胡萝卜、芹菜、西瓜皮等),清凉适口,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夏季喂鸡一举多得,不仅补充鸡体所需的维生素,节省饲料,而且清热降温,生津解渴,增加食欲和产蛋率。饲喂方法:

(1)胡萝卜。切碎在鸡日粮中添加10%~20%。

(2)芹菜。每两天喂1次,每只鸡一次40克左右。芹菜叶单喂,芹菜茎切碎加入饲料中。

(3)西瓜皮。切碎,每只鸡日喂50~100克。

3.添加维生素C。在34℃高温下,每公斤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200毫克,产蛋率可提高8%;添加维生素C300毫克,产蛋率可提高10%。

4.添加小苏打。小苏打有健胃制酸和促进食欲等作用。夏季在鸡日粮中添加0.1%~0.3%小苏打,不仅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和采食量,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产蛋率3%,而且可减轻热应激,防治食欲缺乏及酸中毒等疾病。

5.饮青绿茶水。夏季将茶叶用开水闷泡30分钟,兑水让鸡自由饮用,茶渣拌料喂鸡,既可清热降温,减轻热应激,增加食欲和产蛋率,又能消炎杀菌,防治胃肠炎等疾病。

6.搞好鸡舍的环境卫生。鸡舍要勤清粪便,勤换垫料并打扫干净,每5~7天用石灰水或来苏儿液对舍内外消毒1次。鸡舍周围的杂草要除净,污水沟坑要填平,禁忌堆放粪便、垃圾等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鸡栖息处要钉纱窗,定期喷药灭蚊蝇,大力消灭老鼠、蟑螂等害虫,确保蛋鸡健康度夏。

7.科学饲喂。夏季鸡的消化机能减退,常因饲喂不当吃了不清洁的饲料患胃肠炎等疾病。为了防止病从口入,每次饲喂前,先对饲料进行一次仔细地检查,坚决弃掉霉变的劣质饲料,确保饲料优质新鲜。随即用0.1%高锰酸钾水将饲槽、饮具清洗干净。改拌混料为喂干粉料,饲喂最好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一次添料不宜太多,不应超过饲槽容量的1/3,要少喂勤添,每顿料分2~3次添加,可以引诱鸡争先多采食,使饲槽内不剩料。不留饲料过夜,隔餐的食物需高温消毒后方可喂鸡。每7天给鸡饮一次0.1%高锰酸钾水,可以起到消毒杀菌、净化胃肠、防治疾病的作用。

蛋鸡的饲养管理 篇6

1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体小娇嫩, 适应能力差, 对环境条件的影响十分敏感, 容易发生死亡。为了使雏鸡能健康地生长发育, 必须给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 进行精心饲养。

1.1 育雏方式

规模化养鸡场育雏多采用网上平养, 也有采用笼养育雏方式。网离地面高50-60cm, 视养殖数量与方便操作分成若干个单元。

1.2 育雏前的准备

育雏前准备好育雏舍、饮水器、料盘、温度计、湿度计和记录表等育雏用具, 饮水器和料桶按雏鸡数量配置。7日龄前按每50只鸡雏配置1个直径15cm的真空饮水器, 以后改为饮水槽或乳头饮水器, 每个乳头可供15-25只雏鸡饮水, 料盘和料槽按每50只雏鸡配置1个。育雏舍要求温度和湿度适宜, 保温性能好, 并有一定的通风条件。育雏舍及育雏用具冲洗干净, 并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方法是地面用3%烧碱水喷洒一次, 然后将育雏舍封闭, 按30mL/m3空间福尔马林加15g高锰酸钾混合熏蒸, 经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 换入新鲜空气后关闭待用。进雏前12小时给育雏室升温。

1.3 选择优良品种健壮个体

根据蛋鸡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产蛋性能, 目前主要推广品种为伊莎褐、海兰褐、海赛克斯、迪卡、罗曼 (新) 等。在个体选择上, 健康的雏鸡应是绒毛干净光亮, 体重大小适宜, 脐部收缩良好, 精神活泼, 反应敏感, 叫声清脆, 握到手里感到饱满有劲, 极力想挣脱, 小腿有光泽, 胫趾色泽鲜艳。

1.4 雏鸡的饮水

雏鸡应先饮水后开食。鸡雏到达育雏舍后, 让雏鸡自由饮水, 对于还不会饮水的要人工辅助。雏鸡在运输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水, 及时饮水有利于体质的恢复, 要注意水温。饮水以20-25℃为宜, 初饮应在水中加入5%-8%的白糖, 以补充机体营养。育雏期要全天供水, 饮水器的高度随着雏鸡的生长不断提高, 保持与鸡背持平, 这样可减轻饮水污染和外溅。经常保持饮水的卫生, 定期在饮水中加些消毒药, 用于预防肠道细菌感染。

1.5 雏鸡的喂饲

雏鸡开食最好在饮水后2-3小时进行, 当鸡群中有l/3的鸡有啄食行为即可开食。开食的前l-3天可把饲料撒在报纸或塑料布上供鸡采食, 以后用料盘喂料。育雏期每天喂料6-8次, 每次喂料量以雏鸡10分钟吃完为准, 饲料要使用雏鸡料。

1.6 育雏温度

温度是养好雏鸡的关键。温度与雏鸡的体温调节有关, 直接影响雏鸡的活动、采食、饮水及身体健康。育雏的温度应随季节、雏鸡日龄的不同而灵活掌握, 严防忽高忽低。温度偏低则雏鸡密集成堆、羽毛蓬乱、尖叫, 温度偏高则雏鸡张口喘气、远离热源。温度偏高偏低都会引起雏鸡因温度不适而患病。温度适宜时, 雏鸡精神活泼, 食欲旺盛, 均匀分布在育雏室内。对育雏室温度要求:1-3日龄35-36℃, 4-5日龄32-34℃, 6-7日龄30-32℃, 2周龄28-30℃, 3周龄26-28℃, 4周龄22-24℃, 5周龄20-22℃, 6周龄18-20℃。

1.7 育雏湿度

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危害雏鸡的正常代谢。湿度过低影响雏鸡卵黄吸收, 还可导致雏鸡脱水死亡;湿度过高, 能促进病菌和寄生虫等大量繁殖, 易引发疾病。适宜湿度为:1周龄的雏鸡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 2-3周龄的雏鸡相对湿度为60%-65%, 4-6周龄的雏鸡相对湿度为55%-60%。控制湿度可采用放置水盘、地面洒水、加强通风等方法进行调节。

1.8 光照

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可提高雏鸡的生命力, 增加体内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因此应给予幼雏合理的光照。封闭式鸡舍适宜的光照时间见表1。

开放式鸡舍受自然光照影响, 第1周为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充光照, 第2周到育雏结束均采用自然光照。

雏鸡对光照强度刺激不敏感, 光照作用是使小鸡熟悉环境, 方便采食和饮水, 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因此, 前1周龄光照强度为3W/m2, 约为20勒克斯。从第2周龄开始, 每1-2W/m2即可。光源采用普通白炽灯, 灯距离网面高1.5-2m, 灯间距3m。光照强度1W/m2≈6.15勒克斯。

1.9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育雏室内每平方米地面或笼底面积所容纳的雏鸡数, 密度与育雏室内空气卫生状况以及鸡群中恶癖的产生有着直接关系。鸡群密度过大, 育雏室内空气污浊,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氨气浓度高, 湿度大, 卫生环境差, 雏鸡容易感染疾病, 雏鸡采食拥挤, 抢食抢水, 生长发育减慢, 发育不整齐;鸡群密度过小, 房屋及设备利用率低, 育雏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低。网上平养适宜的育雏密度为0-2周龄的雏鸡25-30只/m2、3-4周龄20只/m2、5-6周龄16只/m2, 每群以300-400只为宜。

1.1 0 通风

鸡粪便排泄在育雏室内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使室内空气污浊。浓度过高时, 可造成呼吸道疾病, 影响鸡只健康。通风换气的目的就是排除鸡舍内的污浊气体, 引进新鲜空气, 并起到调节舍内温、湿度作用, 有利于鸡只的生长发育。当鸡舍内的空气有腐臭刺激性气味时, 就要及时通风换气。

1.1 1 断喙

断喙是预防啄癖的有效措施, 同时可防止钩甩饲料, 减少饲料浪费, 有较好群居性, 便于管理。断喙一般在7-10日龄进行, 断喙的长短要适宜, 断喙过短起不到作用, 过长则会造成鸡采食受阻, 影响发育。断喙时要避开疫苗接种, 避免造成大的应激。为防止断喙出血, 断喙前2-3天可在日粮和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K。断喙方法是用断喙器将雏鸡的上喙切去1/2, 下喙切去l/3, 烧灼时间为2.5-3秒。

2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规模化养鸡场育成鸡的饲养方式多采用三层阶梯式笼养。为使育成鸡发育均匀, 达到进入产蛋同期化, 适时开产, 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2.1 转群

从育雏到育成阶段, 随着日龄的增加, 鸡对温度、饲料、光照等条件要求发生变化, 为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通常从第7周龄开始育雏期结束转到育成鸡舍内饲养。

(1) 转群前的准备。在转群前一周对育成舍及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消毒、空舍等。

(2) 转群应注意的事项。 (1) 减少惊群。抓鸡时舍内应采用弱光照; (2) 减少鸡只伤残。每次抓鸡应抓住鸡的双腿, 只抓单腿或单翅, 很容易造成骨折; (3) 抓鸡、放笼时, 根据鸡只发育情况分区安放, 淘汰体格过小、有明显病态和伤残的个体; (4) 为减轻应激, 对鸡群的不良影响, 转群前后2天的饲料添加适量复合维生素、Vc及强力霉素, 转群后2天内的饲料应与转群前一致。

2.2 饮水和饲料供应

饮水清洁充足, 使用育成鸡饲料, 日喂3次。

2.3 掌握好温度和湿度

育成鸡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1℃左右, 一般控制在15-25℃。夏天注意防暑降温, 冬天做好保暖防寒, 育成鸡对湿度的要求不太严格, 湿度在50%-70%范围内都可适应。

2.4 通风换气

鸡舍内空气浑浊, 氨气过浓, 氧气不足, 是激发疫病的因素。所以鸡舍内一定要搞好通风, 尤其是深秋、冬季及初春的通风, 要与温度协调起来。

2.5 分群饲养

育成鸡在生长过程中, 往往出现大小强弱不匀现象, 要根据鸡的大小、强弱分群饲养, 逐渐缩小差别, 使之发育均匀。

2.6 控制光照

8周龄开始仔鸡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敏感程度加强, 渐增的光照会加快鸡的性成熟, 渐减的光照会延迟性成熟。为了使仔鸡适时性成熟, 就必须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长度。密闭式鸡舍的光照强度控制在5-8勒克斯, 约1-2W/m2。7周龄后每天的光照时间维持在8-9个小时。开放式鸡舍利用自然光照, 从18周龄起每周增加0.5-1小时, 直到产蛋期的光照时间。

2.7 补充断喙

在6-7周时, 对雏鸡阶段断喙不佳的个体应补充断喙一次。

2.8 合理密度

三层阶梯式育成笼养, 饲养密度以不超过25只/m2, 平养不超过10-12只/m2为宜。

2.9 称重限饲

称重的目的是为了掌握鸡的发育状况, 及时调整饲粮的营养水平, 使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鸡只发育整齐, 性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 一般每周称重一次。对鸡群5%的鸡只进行随机抽样, 做好称重记录, 求得平均值, 与标准值对照, 平均值在标准体重线上下5%的范围内为正常。育成鸡后期往往会沉积过多的脂肪, 体重超标, 导致性早熟现象, 影响以后产蛋能力的发挥。根据测重对照标准, 若体重超标要进行限制饲喂。限饲方法有降低饲料质量、限制饲料喂量等方法, 一般限量为正常采食量的80%左右。

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指从21周龄起到72周龄下架为止。现代蛋鸡品种一般在20-21周龄开始见蛋, 23-25周龄产蛋率达50%, 27-29周龄进入产蛋高峰期。产蛋率90%以上, 产蛋高峰期一般可持续20周。54周龄后, 产蛋率低于80%。产蛋末期产蛋率仍可达50%-60%。

3.1 饲养方式

采用三层阶梯式笼养, 3只鸡一笼, 每只鸡应占笼底面积470-500cm2、8-10cm的料槽位, 每笼应有一个饮水器。

3.2 开产前的注意事项

(1) 做好上笼前的准备。设备要维修、调试完好, 用具齐全。进鸡前三天对鸡舍、设备及用具进行消毒。

(2) 转笼。青年鸡通常在18周龄进入产蛋鸡舍, 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 形成和睦的群序, 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如果上笼过晚, 影响产蛋率上升, 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和免疫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 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 增加死淘率。

3.3 满足营养

母鸡在临近产蛋时, 血钙水平稳定升高, 大量的钙质沉积在骨髓中, 当饲料中钙质缺乏时, 就会动用骨髓中的钙。为了使母鸡多产蛋、产好蛋, 应在鸡开产前2周开始补充钙质饲料。具体方法是从18周龄开始将日粮含钙量提高至2%左右, 且至少有一半的钙源为颗粒状的。当鸡群中达到5%产蛋率时, 将生长饲粮逐步过渡到产蛋鸡饲粮。在产蛋率92%以上、88%-92%、88%以下三个不同时期, 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饲粮 (商品料应选择相应的料号) 。产蛋阶段自由采食, 每天加料2次, 每次添加量要适当, 保持饲料新鲜, 全天供应清洁饮水。

3.4 注意温度

产蛋阶段最佳的温度是15-20℃, 产蛋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将直接影响鸡群的产蛋性能。温度过高产蛋饲料消耗明显下降, 温度过低产蛋率下降, 饲料消耗增加, 所以要给鸡群最舒适的温度, 这样才能发挥蛋鸡最好的产蛋性能。夏季鸡舍高温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计的, 在炎热季节一定要做好完善的降温措施, 冬季要做好升温工作。

3.5 调节湿度

湿度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 尤其是在夏季。当鸡舍内的湿度低于外界湿度的时候, 即使使用湿帘也起不到很好的降温效果。所以一定要调节好湿度, 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即可。

3.6 适宜光照

鸡群进入18周龄后开始逐渐增加光照刺激, 以每周增加半个小时, 直至每天的16个小时光照。开产后光照强度应在2-3W/m2范围内。

3.7 强化通风

要保持鸡舍内的良好通风。尤其在夏天, 氨气浓度过大的时候要及时通风换气, 在冬季用火炉升温的时候要防止煤烟熏呛及一氧化碳中毒。

3.8 减少应激

产蛋鸡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轻型鸡更为神经质, 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都能引起应激, 如大声喊叫、车辆鸣号、放鞭炮、改变工作程序、抓鸡转群、免疫、断喙、换料停水、改变光照制度、新奇颜色和飞鸟走兽的窜入等都能引起鸡群的惊恐而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其突出的表现是食欲不振, 产蛋下降, 产软皮蛋, 神经质, 引起内脏出血而死亡。一般的应激反应发生后需要数日或数周才能恢复正常, 有时还会引起其他一些疾病。因此鸡场周围防止有噪音, 尽可能减少应激, 维持鸡群良好的生产环境。

3.9 鸡蛋收集

每天拣蛋3次, 盛放鸡蛋的蛋箱或蛋托应经过消毒。集蛋的同时要注意观察蛋的颜色、大小、形状和蛋壳品质, 发现异形蛋、软皮蛋、褪色蛋增多时, 应及时查找原因。

3.1 0 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

通过观察鸡群及时掌握鸡的动态, 便于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鸡群的生产稳定。通常在早晨开灯后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是否正常, 及时挑出有啄癖的鸡、脱肛的鸡, 淘汰低产鸡。

3.1 1 防止饲料浪费

蛋鸡饲料费用占总支出的65%-70%以上, 节约饲料无疑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环节。饲料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饲料不全价、饲料霉变、加料时撒落料桶外、料槽结构不合理、一次性加料太多造成鸡在吃料时把料啄出槽外等, 生产中可根据造成饲料浪费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

3.1 2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鸡在55周龄以后产蛋率急剧下降, 蛋壳质量明显降低, 蛋的破损率增加, 个体采食量和蛋重也明显增大, 机体沉积脂肪使鸡变肥。该阶段鸡的饲养要点为:降低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增加钙的含量, 每只鸡每日摄取钙量提高到4.0-4.4g;限制饲料摄取总量, 轻型蛋鸡 (白壳) 产蛋后期一般不必限饲, 中型蛋鸡 (褐壳) 为防止产蛋后期过肥可进行限饲, 但限饲的最大量为正常采食量的6%-7%。

3.1 3 淘汰低产鸡

饲养蛋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鸡蛋, 如果鸡不再产蛋应及时剔除, 以减少饲料浪费, 降低养殖费用。同时部分寡产鸡是因病休产的, 这些病鸡更应及时剔除, 以防疾病扩散。通常每2-4周检查淘汰一次。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挑出病弱、寡产鸡。 (1) 看羽毛。产蛋鸡羽毛较陈旧, 但不蓬乱, 病弱鸡羽毛蓬乱, 寡产鸡羽毛脱落是正在换羽或羽毛已提前换完羽; (2) 看冠、肉垂。产蛋鸡冠、肉垂大而红润, 病弱鸡的肉冠苍白或萎缩, 寡产鸡肉冠已萎缩; (3) 看粪便。产蛋母鸡排粪多而松散, 呈黑褐色, 顶部有白色尿酸沉积或呈棕色, 病鸡有下痢且颜色不正常, 寡产鸡粪便较硬呈条状; (4) 看耻骨。产蛋母鸡耻骨间距 (竖裆) 在3指 (35mm) 以上, 耻骨与龙骨间距 (横裆) 4指 (70mm) 以上; (5) 看腹部。产蛋鸡腹部松软适宜, 不过分膨大或缩小。有淋巴白血病、腹腔积水或卵黄性腹膜炎的病鸡, 腹部膨大且腹内可能有坚硬的疙瘩, 寡产鸡腹部狭窄收缩; (6) 看肛门。产蛋鸡肛门大而丰满、湿润, 呈椭圆形, 寡产鸡肛门小而皱缩、干燥, 呈圆形。寡产鸡的体质、肤色、精神、采食、粪便、羽毛状况与高产鸡均不一样。

3.1 4 做好记录

准确而完整的生产记录可反映鸡群的生产动态和日常饲养管理水平, 它是考核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据。记录的主要内容有:产蛋量、产蛋率、蛋重、耗料、体重、鸡只死亡淘汰数、舍温、防疫等, 将结果与标准值对照, 遇到不正常时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措施。

4 搞好防疫工作

防疫是养鸡场生存的保障, 养鸡场要时刻防范疫病。鸡场和鸡舍的出入口设消毒池, 池内存有2%火碱或生石灰, 供进出人员及运载工具消毒, 外来人员不得进入鸡舍。鸡舍要清洁卫生, 及时清粪, 经常带鸡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0.3%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次氯酸钠等, 要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药, 饲槽、饮水器要经常洗刷、消毒。疫苗接种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养鸡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推荐的免疫程序为:

1日龄:马立克氏病双价苗, 颈部皮下注射0.2 mL。

7 日龄:鸡新城疫Ⅳ系苗, 滴鼻。

1 1 日龄: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苗, 滴口。

1 2 日龄:禽流感疫苗, 颈部皮下注射0.3 mL。

1 4 日龄:中毒株疫苗 (法倍灵) , 滴口。

18日龄: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 肌肉注射0.3 mL。

22日龄:中毒株法氏囊炎疫苗 (法倍灵) , 饮水。

27日龄:新城疫活苗2头份饮水, 新城疫油乳剂苗0.2 mL肌肉注射, 鸡痘苗, 翅膀下刺种。

50日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 点眼, 没有发生的鸡场不用。

60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 (小二联) , 肌肉注射0.5 mL。

90日龄:鸡大肠杆菌灭活苗, 肌肉注射1 mL。

110日龄:鸡传染性鼻炎三价油苗, 肌肉注射0.5 mL。

蛋鸡的饲养管理 篇7

按照雏鸡的生产发育特点及其对营养成分、环境条件要求的不同, 可分为0~6周龄幼雏期, 7~14周龄中雏期, 15~20周龄大雏期。一般把中雏、大雏称为育成鸡。

1. 幼雏期的饲养管理

(1) 幼雏的生理特点

(1) 代谢旺盛、增重很快。雏鸡2周龄体质量 (体重, 下同) 约为初生体质量的2倍, 6周龄为10倍, 8周龄时达到15倍。以后随着鸡龄增大, 体质量增加速度逐渐减低。 (2) 胃肠容积小, 消化机能弱。幼雏消化道短, 而且缺少某些消化酶, 肌胃研磨食物能力也低。 (3) 抗寒能力差, 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全。初生幼雏体温低, 只有39℃左右, 4日龄开始上升, 到10~15日龄才能达到正常体温41.5℃, 而且绒毛保温性差, 不能抵御寒冷气候。因而1周龄的雏鸡, 对温度特别敏感, 1周龄内绒毛逐渐脱换为保温性能较好的羽毛, 直至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才逐渐健全。 (4) 抗病力差, 易遭疫病侵袭。幼雏体质弱小, 很容易受外界环境中各种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感染各种疫病。

(2) 幼雏期的饲养管理要求

(1) 适宜的温度。温度是育雏的关键, 直接影响着雏鸡成活率。育雏温度过低, 容易引起感冒、下痢, 结堆挤压而死。温度过高, 雏鸡饮水多, 采食少, 体质弱, 容易形成呼吸系统疾病和啄癖。平面育雏第1周32℃~35℃, 以后每周逐渐下降2℃~3℃, 直至20℃~22℃。笼养育雏, 因密度大, 育雏室温度较平稳, 故育雏温度可稍低, 第1周30℃~32℃, 以后每周下降2℃~3℃, 直至20℃~22℃。育雏温度是否合适, 一是检查温度表 (温度表悬挂在育雏室离地面10 cm处) ;二是观察鸡群动态。温度合适时, 雏鸡活泼, 采食良好, 夜间安静, 雏鸡分布均匀。温度过低, 雏鸡密集成堆, 靠近热源, 不时发生尖叫声。温度过高, 远离热源, 张口喘气, 饮水频繁。 (2) 适宜的湿度。雏鸡在10日龄以前, 要避免大量散发水分而脱水, 相对温度应保持在65%~70%。10日龄后随着雏鸡采食、饮水、排泄物的增加, 育雏室的湿度应控制在55%~60%。 (3) 良好的通风。雏鸡排泄的粪便和垫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能够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因此要在考虑保温的前提下, 注意育雏室的通风换气, 使室内空气新鲜, 以对人无刺鼻、刺眼感觉为好。同时, 要防止贼风侵袭, 以免引起雏鸡感冒。 (4) 适宜的密度。密度过大, 鸡群拥挤, 采食不均, 个体发良不整齐, 易患疾病。密度小虽然成活率高, 但不易保温也不经济。密度大小, 应根据雏鸡的品种、周龄、饲养方式等不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见表1) 。

(3) 科学的饲养管理

(1) 饲养。雏鸡应饲喂营养丰富, 易消化, 含纤维低 (一般纤维含量不超过3.5%) 的饲料, 最好采用配合干粉料, 任其自由采食。如按顿饲喂, 第1周应少喂勤添, 每昼夜6~8次, 以后改为4~6次。开食 (幼雏第1次给料) 应在雏鸡出壳后12~24 h, 或群中有1/3雏鸡有觅食表现时开始。开食料可用小米、碎玉米, 将饲料洒在反光强的硬纸片、塑料布或浅边食槽上, 并用手指点、引逗雏鸡采食。过2~3 d后改为雏鸡配合饲料 (见表2) 。初饮 (幼雏第1次给水) 也应在出壳后12~24 h进行, 超过24 h以上, 易造成脱水死亡。如果延误饮水时间过长, 可先饮2%~5%的糖水恢复体力。供水不能中断, 供水过晚容易造成抢水和狂饮, 损害雏鸡健康。 (2) 光照。0~3日龄可以给予22~24 h光照, 使雏鸡尽快学会吃食、饮水。灯光不宜过亮, 以能见到饲料便可。3日龄以后要逐渐减少给光时间, 如在密闭鸡舍饲养, 从15日龄~6周龄最好控制到8 h。 (3) 预防啄癖。任何季节和任何日 (周) 龄的鸡, 如果处于光照太强, 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的情况下, 都可能引起啄癖。断喙是防止啄癖的有效方法。断喙可在雏鸡7~10日龄, 用电断喙器或烧红的铁铲进行, 一般切去上喙1/2, 下喙1/3.

(4) 搞好防疫

雏鸡对病原体抵抗能力差, 一旦发生疫病, 很难控制, 损失很大。 (1) 雏鸡白痢的预防。15日龄内的雏鸡易得此病, 可在1日龄开始用0.02%痢特灵拌在饲料中投喂, 连喂5~7 d。 (2) 新城疫苗接种。第1次免疫在7~10日龄进行, 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或点眼, 过20 d后再进行第2次滴鼻或点眼。到3月龄用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 (3) 球虫病防治。15~45日龄的雏鸡易感染球虫病, 防治药物从15日龄起, 可交替使用球虫灵、痢特灵、氯苯胍、氨丙啉等药物进行防治。 (4) 马立克氏病、鸡痘的防治。1日龄雏鸡, 用0.2 m L马立克氏疫苗皮下注射。鸡痘可在3~5周龄用疫苗刺种, 刺种可在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1~2下。

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 育成期的饲养任务

幼雏进入中雏与大雏阶段, 对外界环境已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消化机能已健全, 正值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到大雏后期, 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体内沉积脂肪能力也增强, 这与产蛋相矛盾。因此育成期主要的任务有二:其一培育体质健壮, 个体间发育整齐的鸡群;其二适当控制性成熟, 使鸡群达到适当的开产体质量和适宜的开产日期。

(2) 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1) 注意日粮中的蛋白质与钙的含量。育成期的大雏后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如果蛋白质含量过高, 则可加快性腺生长而早熟, 但骨骼却得不到充分发育, 可能造成母鸡个体小、骨骼纤细、产蛋小和少。蛋白质水平稍低, 既有利于骨骼的生长, 又有利于抑制性腺的发育, 也能降低采食量, 防止体质量过大。因此, 蛋白质需要量由中雏16%降到大雏12%。 (2) 限制饲喂。体质量过大、过肥的产蛋母鸡, 其性机能都较差, 会导致产蛋少、死亡多、饲料消耗大。体质量过轻, 生长发育不全也会影响产蛋。所以需要通过限制饲喂来控制小母鸡的体质量, 使开产体重与饲养的品种标准体质量相接近。 (3) 预防母鸡过早开产。为了使母鸡适时开产, 最好采取限制饲喂和控制光照两项措施同时进行, 小母鸡生长后期, 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0 h, 可使小母鸡过于早熟和提前开产。过于早熟会造成早产早衰, 蛋重小、而且拖长应达到平均蛋质量的时间, 还会引起脱肛、产蛋持续性差、产蛋少、体质量轻、死亡率高等现象。防止过早开产的办法是制定合理的育成期的光照制度。 (4) 提高鸡群的均匀度。鸡群个体之间体质量差异过大, 大的过肥, 小的过轻, 会造成全群产蛋率低。一般来说, 均匀度越高, 产蛋高峰来的快, 蛋的大小也比较整齐, 总产蛋量高, 死亡淘汰率都比较低。测定均匀度的方法是在鸡群中取1%的鸡称质量 (群小可多称些) , 然后看所称的鸡有多少只的体质量在平均质量±10%的范围内。如抽测100只的体质量, 结果平均体质量是1 360 g, 那么±136 g, 即等于1 224~1 496 g, 若这100只鸡中有80只鸡的体质量在上述范围内, 这群鸡的均匀度就是80%。蛋鸡理想的均匀度应在75%以上。

假如鸡群的均匀度很差, 就要在饲养密度、鸡群大小、鸡舍通风、光照制度、食槽水槽数量与分布、营养水平等方面查找问题, 并加以纠正和改善。

二、成年鸡的饲养管理

小母鸡从21周龄, 进入产蛋期, 成为成年鸡。刚开始产蛋的蛋鸡, 除保持本身继续生长外, 还为产蛋需要消耗大量营养, 所以日粮营养水平应逐步从生长期的水平过渡到产蛋期的水平, 其代谢能、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也应按标准来满足需要。

1. 日粮配合原则

影响成年鸡的营养需要有三个因素、即体质量、产蛋水平和气温。所以在配合日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能量是否满足

一般情况下, 一只中型产蛋鸡在适宜温度 (20℃) 下, 每天需1 197~1 260KJ代谢能, 采食100 g饲料。体质量大一些, 总的能量也应略有增加。环境温度对能量影响也很大, 冬天需要能量高, 夏天则减少, 室温每升高1℃, 代谢能应减少14.28J;室温每降低1℃, 代谢能应增加14.49J。有时会出现室温高, 鸡采食少, 能量不够的情况, 需要通过调整日粮蛋能比例的结构来解决。

(2) 蛋白质是否满足

产蛋鸡日粮配方中蛋白质应达到16%~18%。在考虑蛋白质多少的同时, 还要考虑必须的氨基酸是否齐全, 能否达到平衡。一般情况下, 蛋氨酸、赖氨酸满足了, 其他氨基酸也就容易满足了。

还要注意鸡的采食量。一只产蛋鸡在气温正常、能量水平合适的情况下, 每天采食100 g, 可以从日粮中得到17 g蛋白质。但是当气温、能量水平都过高, 鸡采食量减少, 摄入的蛋白质数量就会降低, 此时要通过调整日粮配方, 加大蛋白质的含量, 来满足产蛋鸡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3) 维生素、矿物质是否满足

在常用饲料中, 常常缺乏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D、E、B、尼克酸、泛酸。缺乏上述维生素, 会引起多种疾病, 影响产蛋率, 所以在配置日粮时, 必须按饲养标准需要添加。

产蛋鸡最需要的矿物质是钙和磷。产蛋鸡钙的需要量比雏鸡高3~4倍。产蛋鸡日粮含钙量一般为3%。产蛋量增加, 日粮中含钙量应相应增加;产蛋量下降, 日粮中钙也减少。磷也是产蛋鸡所需的主要矿物质之一。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应在5∶1之间。

2.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1) 转群

青年母鸡饲养到18周龄时, 开始转入成年鸡群, 最好采用“全出全入”制转群。转群前要使母鸡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淘汰病鸡和弱鸡。转群时最好在清晨或晚上进行, 减少惊群, 捉鸡要轻拿轻放, 避免粗暴。转群后2~3 d不要改变日粮, 以免造成不适。在1周内饲料中要增添多种维生素, 使鸡恢复体力。

(2) 适当分群

农村若采用舍饲混合地面方式养殖, 鸡群不宜过大, 一般每群50~100只, 8只/m2, 每只鸡占有10 cm左右食槽, 5 cm水槽。不合理的密度, 会影响饲料的利用率和产蛋率。

(3) 严格控制饲养环境

产蛋鸡适宜温度为20℃~25℃, 鸡舍允许的温度范围是5℃~29℃, 超过这个范围产蛋率将大幅度下降。

(4) 开产前饲养管理

(1) 光照:产蛋期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减少。延长光照的时间, 应根据18~20周龄期间抽测体质量的情况而定。如鸡群体质量达到饲养品种的要求, 则可从20周龄起每周延长光照时间1 h, 直至增加到14~16 h稳定下来。如果20周龄仍达不到应有体质量, 可将补光时间推迟到21周龄时进行。为了尽快使体质量达到要求, 可将原来的限制饲喂改为自由采食, 如原来是自由采食, 应提高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 (2) 补钙和改换日粮。开产前两周 (约18周龄) 开始补钙, 可将育成鸡料含钙量由1%提高到2%, 待母鸡全群产蛋率达5%时, 由育成鸡料改换成蛋鸡料。

(5) 产蛋期间分阶段饲喂

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 篇8

1 供暖设备的分类与选择

由于我省近一半的时间需要供暖, 因此合理供暖是蛋鸡生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1 水暖加热

水暖加热是一种传统的舍内加热方法, 主要用于民用供暖, 现在已经广泛用于家禽养殖育雏舍的供温。水暖加热系统由燃煤或燃气锅炉、热水管道、水循环泵、散热片、散热风机等组成。水暖加热运行平稳, 温度可以自动控制。

1.2 热风炉

热风炉是一种先进的供暖装置, 广泛应用于蛋鸡育雏和肉仔鸡舍加温。热风炉由室外加热、室内送风等部分组成。根据燃料的不同有燃气热风炉和燃煤热风炉两种, 可以根据当地的燃料来源进行合理选择。

(1) 全自动燃气热风炉:燃烧机燃烧室容积大, 燃烧充分, 波纹炉胆结构, 既增加了传热面积, 也满足了炉胆受热后的自由膨胀;热转化率高达90%以上;全自动运行操作简单, 自动控温快, 设定温度后自动启动、点火、加温、送风、停止, 使温度保持恒定;独有整体保温隔热设计, 热损耗降至最低。

(2) 全自动燃煤热风炉:采用特殊三回程设计, 交换器内自动除尘, 免清灰;还具有自动报警功能, 自动保护装置;送风机、鼓风机可自动 (手动) 开停;自动控制进风量, 自动控制热风输出, 自动控制环境温度;温控系统有电脑控制与数显控制两种可选;独有整体保温隔热设计, 热损耗降至最低;燃烧室经特殊设计, 使用寿命长;适用各种煤质;热风机是集燃烧与换热为一体以炉体高温部位进行换热的最新间接加热技术, 烟和空气各行其道, 加热绝对无污染;热效率高达80%~95%, 升温快, 体积小, 安装方便, 使用可靠, 且价格低 (与锅炉水暖加热相比该加热系统只相当于锅炉加热系统价格的一半) 。

1.3 火道加热

火道加热是目前农户肉鸡养殖中用得较多的一种加热方式。根据火道位置不同分为地上火道、地下火道、网下火道等几种类型。火道加热建造成本低, 燃料来源广泛 (煤、废木料、树枝、柴草、秸秆等) , 运行成本低。但要注意将火道密封好, 炉灶要设在舍外, 墙外侧要建一个较高的烟囱, 烟囱应高出鸡舍1m左右。火道加热对地面平养、网上平养较为适宜。

1.4 火炉供热

火炉由炉灶和铁皮烟筒组成。炉灶可以放在室内, 也可以设在室外, 炉上加铁皮烟筒, 在室内提供热量后, 烟筒伸出室外, 烟筒的接口处必须密封, 以防煤烟漏出致使雏鸡发生煤气中毒死亡。此方式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养鸡场使用, 方便简单, 但容易造成温度忽高忽低, 须注意夜间管理。后半夜如果煤炉灭火会造成雏鸡扎堆压死。

2 具体饲养管理措施

2.1 防寒保温

温度是蛋鸡的健康和产蛋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当温度降至5℃时, 产蛋量就会下降;降至0℃以下, 鸡难以维持正常产蛋。为保证鸡群产蛋率, 冬季鸡舍最好温度保持在10℃以上。冬季鸡舍保温可采取大棚加防寒层, 密闭门窗, 适当增加鸡只密度等办法。有的在鸡舍前面搭设塑料大棚, 把棚舍连在一起, 保温效果良好, 晴天棚舍内温度可达10℃以上。

2.2 通风防潮

冬季为了保温, 往往把鸡舍关得很严密, 而鸡在舍内活动时间长, 密度大, 造成地面潮湿, 空气流通差, 舍内氧气不足, 空气污浊, 影响鸡体健康。所以, 冬季一定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要经常打开换气窗换气, 注意减少地面洒水, 保障鸡舍内空气新鲜, 让鸡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以增强体质健康。

2.3 补充光照

光照与鸡的产蛋量密切相关, 在自然条件下, 冬季鸡不产蛋或产蛋量减少, 除温度低的原因外, 还因为光照时间缩短。冬季补充光照将会增加产蛋量。一般光照时间应每天保证16h, 即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应保证16h。适于鸡群活动的光照强度为2~4W/m2, 相当于15m2设一盏2m高, 有良好反射罩的40W电灯。补充光照可早晚各补一半。早晨补充光照比较符合鸡的生理习性, 早晚各补一半便于管理。人工光照要求电压稳定, 准时开熄, 这样蛋鸡就能维持较高的产蛋率。

2.4 加喂高能量饲料

冬季鸡体散热多, 因此要在保证鸡群采食足够的各种必需营养成分的基础上, 提高日粮的代谢能水平, 适当的加些油脂。早晨开灯之后要尽快喂饱, 以缩短鸡群寒夜的空腹时间。

2.5 及时清除粪便

粪便是产生有害气体的原料。及时把粪便清除就会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保证鸡舍内空气的新鲜。

2.6 定期消毒, 做好疾病预防

夏季蛋鸡的饲养管理 篇9

1 防暑降温

(1) 改善鸡舍的隔热能力。在鸡舍的向阳面搭设遮阳网, 避免阳光直射;场区内种植树木, 吸收阳光, 增加产氧量, 可有效改善场区小气候。

(2) 在气温超过32℃而空气湿度相对降低的干燥天气, 可向房舍顶部或鸡体直接喷凉水, 每2~3h喷水1次, 可有效降低鸡舍内温度。

(3) 炎热的夏季, 通风是调节鸡体温的最好措施。通风最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 风速0.5m/s, 可有效降低鸡群体感温度;在通风口设水帘, 使外界热空气经过冷却后进入鸡舍;使用水帘过程中, 可在温度升高之前打开, 下午温度降低后关闭。这样可使舍内温度降低3~6℃。

(4) 及时清除粪便。及时清除粪便可有效去除因鸡粪发酵而产生的热量及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有利于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清新。

2 保证饮水

通常鸡的饮水量平均每只150~250ml。保证全天不间断地供给足够的清凉、洁净饮水, 饮用电解多维, 在高温天气的下午1:00至晚上4:00, 这一段时间饮水中增加电解多维的含量, 可以很好地缓解热应激对蛋鸡的危害。

3 调整日粮

3.1 改变饲喂时间

为了提高蛋鸡的采食量, 可以将饲喂时间安排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清晨及傍晚。炎热天气的中午可加喂青绿饲料。

3.2 调整日粮结构

增加蛋白质及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的含量。日粮中补充VC, 按200mg/kg标准加入日粮, 可明显减轻热应激。高温情况下适当提高VA的含量可提高鸡的采食量和产蛋率。

4 中暑的治疗

夏季的高温高湿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快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鸡群容易中暑, 还易引发各种疾病。

4.1 定期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 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定期的带鸡消毒既可杀灭病原微生物, 又净化了舍内空气, 还能降低室温4~5℃。

4.2 中暑

4.2.1 主要症状

病鸡食欲下降, 精神沉郁, 体温高, 鸡冠、肉髯发紫, 泄殖腔外翻、出血排稀粪;张口急促呼吸、痉挛、体温升高至45~46℃、触诊高热灼手 (尤其是腋下与胸腔部) 。

4.2.2 防治

(1) 发现中暑鸡应立即转移到通风的阴凉处, 保证清凉的饮水, 可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 以便更快地恢复体能。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要领 篇10

【关键词】蛋鸡;饲养;管理技术;雏鸡;育成鸡

1 雏鸡饲养管理

小鸡从出壳到六周龄为雏鸡阶段,在此期间要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1.1 温度

3d之内可将温度控制在33~35℃,以后可每周下降3℃,直至与室温相同时即可停止。

1.2 饮水

24h开始饮水。1~3d内可在饮水中加入高锰酸钾,可有效地控制某些疾病的发生。

1.3 采食

雏鸡在饮水后3~4h即可开食。开食应喂一些易消化的饲料,如细碎的玉米、碎米等小颗粒的谷物,一般可在每100只雏鸡料中加入2~3只熟鸡蛋黄拌匀,让其自由采食,也可以直接用全价雏鸡料。做到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适口。每周补饲一次砂砾。

1.4 湿度

育雏室内湿度大小会影响雏鸡体热的散发。l0日龄前,室内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65%;l0日龄后保持在55%~60%。

1.5 通风

室内通风与否,以人进入鸡舍无闷气、无刺激眼鼻的臭气为标准。

1.6 光照

为了让雏鸡很快熟悉环境,学会饮水采食,一般3日龄之内的光照定为23~24h,可用较强的灯光。3日龄之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至育成期达8~9h并保持恒定,光照强度一般以l5㎡地面用25W灯泡、离地2m为宜,在过强的光照下,鸡会烦燥不安、活动量大,易出现互啄的恶癖。

1.7 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可能造成饲养环境的恶化,影响生长和降低抗病力。

1.8 卫生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勤洗饮水器和其它用具,及时更换潮湿的垫料,搞好防疫,谢绝参观。

2 育成鸡饲养管理

7周龄至20周齡的鸡称为育成鸡。为获得适当的开产体重,避免蛋鸡过肥现象,必须实行适当的限制饲养。

2.1 限制饲喂

可分限制日粮质量和日粮数量两种方法。限制日粮质量即降低日粮中的粗蛋白和代谢能的含量,增加部分青料(占日粮15%~30%),农民多采用此法;限制日粮数量就是用质量良好、全价的后备禽饲料喂养,严格控制其喂料量,一般喂料量是其自由采食量的90%。现在从国外引进的品种或我国培育已定型的品种都有提供限制饲料量和标准体重参考指南,在饲养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参考指南上规定的各周龄的饲料喂量和体重控制标准喂养,专业养鸡场多用此法。

2.2 限制光照

对育成鸡增加光照会促进性腺成熟,提早开产。为避免过早开产,应对光照进行限制,育成期光照时间一般不少于8h,以不超过11h为宜。

3 产蛋期饲养管理

根据产蛋量可分为产蛋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3.1 产蛋前、中期的管理

产蛋前、中期是新母鸡最关键的时期。因这一阶段产蛋由小到大,鸡的体重增加很快,鸡的采食量也大增,所以要重点保证其营养需要,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应在18%左右,并要补充维生素A、D、E。

3.2 产蛋后期的管理

产蛋后期不要急于降低日粮中的营养标准,应再维持2~3周,之后可将日粮中的蛋白质降到14%~16%,或适当限制饲喂(限制量为原日粮的6%~l0%),最后几周要达到消耗体重来产蛋,在此期间注意降低营养的同时,要增加钙的摄入,以保证蛋壳的质量。

3.3 四季管理要点

春季气温渐高,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发生繁殖,为减少疾病,应在天气转暖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消毒。另外,春天气温变化较大,应注意舍内的通风换气,通风时要注意保温;夏季气候炎热,鸡的体温高,无汗腺,所以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差。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气温超过30℃时,产蛋量和采食量都急剧下降。因此,夏季主要任务为防暑降温;秋季日照渐短,昼夜温差大。首先要及时调节,尽量减少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其次要补充人工光照,如秋季不补充人工光照,秋末开产的鸡群产蛋高峰往往会推迟到第二年春天,增加了饲养成本;冬季气温低、日照短,鸡的产蛋量少,要注意做好保温工作和增加人工光照。鸡舍北面的窗户应当用塑料薄膜封上,避免寒风直接吹到鸡身上。光照的补充可以采取早晚开灯的方法,产蛋鸡1㎡约需3W灯光,如灯高2m,可以在每15㎡鸡舍设一盏40W灯泡。注意光照时间应是逐渐增加,可以采取每周增加0.5h的方法,加至l6h止,千万不可超过l7h,否则会引起高产鸡脱肛和啄羽率的增加,从而导致死亡率增加。

3.4 蛋鸡利用年限

群鸡在开产300d后重点淘汰低产鸡;开产500d后,当产蛋率下降到50%以下时,应更新整个鸡群。因为鸡的产蛋量以第一年最多,第二年减少15%,死亡率却增加l5%,因此应及时更新鸡群。

参考文献

[1]刘陆军,庄晓薇,郭成亮,刘萍,王小伟.影响蛋鸡产蛋率因素的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10(09).

[2]陈永旺,浦同灿.蛋鸡育雏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05).

[3]杨志国,王志东,王兰美.利于蛋鸡高产稳产的饲养管理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2002(10).

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11

春季昼夜温差大, 要特别注意夜间温度管理。鸡舍封闭要好, 舍内温度控制在16~23℃为宜。

2、湿度

由于气温升高, 鸡舍内的水蒸气逐渐增多, 若不及时通风, 极易为细菌的生长创造条件。所以饲养户应在中午、下午打开窗通风, 降低舍内湿度。

3、通风

春季由于气温变化无常, 所以很难处理好鸡舍内通风与保温的关系, 如果过度强调鸡舍保温而忽视通风透气, 极易暴发大肠杆菌病等细菌病;如果过度通风, 则忽冷忽热的天气极易给鸡造成较大应激, 容易诱发支原体病和传染性鼻炎等。若两者出现矛盾, 通风比保温相对重要。

4、光照

育成鸡舍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要维持相对恒定, 半开放式鸡舍在向阳面要做好遮光, 蛋鸡舍一定要维持光照的“只增不减”原则, 光照时间要维持在16~17h。

5、应激

春季蛋鸡由于生理需求的变化, 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因此, 对鸡喂料、加水、捡蛋、消毒都要有一定时间和顺序, 另外, 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 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并做好预防。

6、抗体检测

除给蛋鸡做好正常免疫外, 对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要做好补免工作。有条件的养鸡场要根据鸡群状况进行一次抗体普测, 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补免。

7、药物预防

为减小季节变化给蛋鸡带来的应激, 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如添加鱼肝油、速溶多维、维他金液等预防鸡群应激, 添加抗病毒的药物安康、大败毒、感清等预防病毒性疾病。

上一篇: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下一篇:泉州台商投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