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024-10-24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精选12篇)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1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疗方法之一, 具有操作方便、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 有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介入治疗,护理,优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的治疗手段, 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疗方法之一, 它具有安全、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1]。介入途径目前主要分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介入2种, 经桡动脉介入与经股动脉介入相比较, 具有操作方便、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2月收治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3例, 男38例, 女25例, 年龄33~85岁, 平均62.1岁, 经密切护理配合, 手术顺利, 均获成功。

造影方法:采用桡动脉穿刺术。患者仰卧, 上肢外展50°~70°于手术延长板上, 手掌向上, 置于腕部充分伸展垫上以便穿刺。常规消毒铺巾, 用1%利多卡因局麻后经桡动脉穿刺, 成功后从鞘管内注入肝素钠2 500 U+硝酸甘油100μg+维拉帕米1.25 mg。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2]。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介入手术, 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相关检验、检查、药物过敏试验, 医护人员组织术前讨论, 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用药情况。所有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检查桡动脉搏动, 配合医生进行Allen实验, 判断手部尺动脉及桡动脉形成的掌深弓与掌浅弓是否通畅。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导管室, 护士协助其上手术台, 并予以心电监护、吸氧, 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以备术中用药, 告知患者如有胸闷、胸痛等不适主动告知医生。床旁备除颤仪、临时起搏器、临时起搏电极、微量泵、吸引器、抢救车等。

协助医生铺无菌单, 穿手术衣, 穿刺成功后调节心电压力检测仪上的压力基线至零点, 遵医嘱静脉注射肝素钠, 保持全身肝素化。

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经常询问有无不适, 注意观察心电图变化、面色、呼吸、血压、意识、血氧饱和度及有无出汗等,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并根据医嘱及时用药[3]。

术中并发症及护理:心绞痛时给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窦性心动过缓时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或放置临时起搏电极;低血压时给予多巴胺静脉推注或泵入;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发生室颤时应立即行电除颤复律, 同时药物救治;对急性血管闭塞者在行复律及药物救治时, 配合医师继续手术开通冠脉;当出现心源性休克时应及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做好记录。术后给予桡动脉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 注意观察手部皮肤颜色、皮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 术后2 h根据伤口情况开始给伤口减压, 以后每隔2 h逐渐增加放松程度, 直至完全解压[4]。术后嘱患者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3 d内保持局部干燥、清洁。穿刺侧上肢在半年内不提10~15 kg的重物, 如手部感觉异常、肿胀及时就医[5]。在医生指导下继续药物治疗, 巩固介入治疗效果, 不随意停服或漏服药物, 定期门诊复查。

参考文献

[1]毕美娟, 田华利, 樊雪燕.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10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5) .

[2]李艳花, 李宏, 杨美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4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2) .

[3]李晓光, 杨宁, 潘杰, 等.经桡动脉途径在血管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 (1) .

[4]边小清, 边旭娜.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 (3) :29-30.

[5]闫红英.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 (2) :146-148.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2

李选 欧阳强 潇湘生

【摘要】 目的:评价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吸栓和/或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房颤14例;左房黏液瘤2例; 血栓形成15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急性发作3例),行经皮动脉长鞘(Optimed公司)吸栓术和/或溶栓术。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的去除栓子,动脉开通。31例痊愈;2例行开腹探查;1例24小时后死亡。结论:经皮介入取栓术对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准确地判断病因是提高疗效,避免合并症的关键。

【关键词】栓子去除术,经皮的;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Interventional Embolectomy for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LI Xuan, OUYANG Qiang, XIAO Xiang She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Shanghai 200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ercutaneous embolectomy for treament of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Methods: 34cases(atrial fibrillation 14 cases;left atrium myxoma 2 cases;SMA thrombosis 15 cases and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 3 cases)of 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emlolectomy using long sheath(Optimed, Germany)aspiration and/or thrombosis via the catheter in the SMA.Results: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s were observed in all of the 34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es.Of the 34 cases recovery 31 cases;laparotomy 2 case;died in 24 hours 1 case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Percutaneous embolectomy using long sheath aspiration was a sa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It is the key to make a correct pathogenesis diagnosis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void the severe complication.【Key Words】 Embolectomy, percutaneous;Artery, superior mesenteric;Occlusion

[1]急性缺血性肠病,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诊断不及时死亡率高达70~90%。自70年

[2]代以来血管造影及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应用使该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或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依靠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在行血管造影的同时取出栓子开通动脉,无疑会提高该病的治愈率。现将我们应用介入技术治疗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或血栓形成的结果报导如下(其中有7例肠系膜动脉栓塞的病例已报导)。

材料与方法

1998年6月至2005年9月,34例急腹症患者经动脉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35~83岁。有风心房颤病史者14例,左房粘液瘤2例;血栓形成15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急性发作3例。有1例患者术前无心脏病史,取出粘液样栓子后复查心脏超声诊断为左房粘液瘤。所有患者均以急性腹痛为主诉。自发病至动脉造影时间为4~12小时。有5例伴有轻度腹膜炎症状。

动脉造影方法:常规行正侧位主动脉造影,以除外肠系膜口部阻塞或肾动脉栓塞;再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梗阻部位、范围。

取栓方法:将超滑导丝跨越梗阻段,以8F长动脉鞘(Optimed公司)更换造影导管;动脉鞘沿导丝跨越梗阻段,退出扩张管,20ml注射器抽负压,缓慢回抽动脉鞘

至有血液进入注射器;将注射器内血液推出,检查有无栓子;复查动脉造影,了解动脉开通情况。上述操作可反复进行,直至栓子完全取出。当栓子栓塞动脉分枝,动脉鞘难以到达时可选用不同型号的导引导管辅助取栓,方法相同。当取出的栓子伴有新鲜血栓时,可经动脉

[3]给予尿激酶溶栓,方法同肢体动脉溶栓,不赘述。

取栓时经静脉给予肝素600U~1 000U/小时。若动脉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纤细或痉挛,可经动脉导管给予罂素硷(30~60mg/小时)。

疗效评价: 1. 治愈:腹痛症状消失,体检无阳性体征,时间超过30天。2. 有效:腹痛症状有所缓解;体检腹膜刺激症状减轻或局限,需转外科治疗。3. 无效:症状无好转,腹痛进行性加重或出现腹膜刺激症状,需转外科治疗。随访观察

治疗后出院患者通过每周电话询问的方法随访30天。

—————————————————————————— 作者单位:200003 上海长征医院

通讯作者:李选 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结 果

34例患者经动脉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者28例;空肠动脉栓塞3例;回肠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血栓栓塞1例(图1~4)。经介入取栓治疗,均成功的取出栓子,动脉开通(图5~6)。有3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动脉开通后行支架治疗(图7~10)。

治愈31例。患者动脉开通后,腹痛症状消失,体检无阳性体征,时间超过30天。有效3例,患者腹疼症状明显缓解,但体检仍有局限腹膜刺激症需行开腹探查。其中1例腹疼症状达10小时,行开腹探查可见部分肠坏死,切除坏死肠段,患者痊愈。1离开夫后未能发现肠坏死,关腹。1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急性发作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开通后,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口部重度狭窄。由于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24小时后死亡。余33例患者在随访期内(30天)均未有复发。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合并症发生。

讨 论

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常见病因为,肠系膜动脉栓塞及/或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缺血性肠病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经导管灌注血管扩张剂;经导管溶栓等技术。近年来有作者将机械取血栓技术(AngioJet device)应

[4]用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而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仍是一个难题。

[5]笔者应用动脉长鞘吸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初步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我们应用介入性栓子切除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的病例及有关问题作一探讨。1. 动脉造影:动脉造影现仍是诊断缺血性肠病的金指标。因此当怀疑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时应尽快行动脉造影检查,以免耽误病情。动脉造影方法应包括正侧位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标准的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的关键。近年来CTA,MRA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断已经可以与DSA相媲美。因此,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先行CTA检查。2. 介入性血栓切除术:笔者选用动脉长鞘作为主要取栓工具,主要因为动脉长鞘(Optimed公司)口径大,吸栓容易;鞘柔软且带有扩张管,扩张管与 导丝同轴较Guiding导管更易通过闭塞段而不损伤动脉内膜;价格便宜。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好。对于分枝内的血栓,采用不同口径的导引导管吸拴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3. 溶栓治疗:血栓形成是急性肠系膜动脉比赛的主要病因之一。肠道对缺血较为敏感,一旦肠系膜上动脉内血栓形成既可有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血栓较新鲜,溶栓效果多较满意。但应特别注意鉴别诊断,除外心房纤颤,左心房附壁血拴脱落所至肠缺血。以免发生其他重要器官(如,脑)的栓塞。

4. 支架治疗:对于慢性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因动脉狭窄,血栓形成,表现为急腹症。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在溶栓的同时,行血管成形术,有助于恢复动脉血流,降低复发的机会。5. 综合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除动脉栓塞外还常继发动脉血栓,血管痉挛等。肠道长时间缺血还将导致小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取栓过程中发现血管痉挛或新鲜血栓时,熟练的应用经动脉灌注罂素硷或/和尿激酶溶栓等等各种治疗方法对血管开通有重要意义。肠道缺血时间过长(超过10小时),即使动脉开通,腹疼缓解,亦应密切观察病情。当怀疑腹膜刺激症状时,应立即开腹探查。

参考文献

1. Boley SJ, Brandt LJ, Sammartano RJ.History of mesenteric ischemia : the evolution of 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Surg Clin North Am 1997;77:275-288 2. Kaleya RN, Sammartano RJ, Boley SJ.Aggressive approach to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Surg Clin North Am 1992;72:157-201 3. 姜卫剑,李选,任安等:喷射溶栓治疗股国动脉血栓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6;30:301-305 4. Drasler WJ, Jenson ML, Wilson GJ, et al.Rheolytic catheter for percutaneous removal of thrombus.Radiology 1992;182;263-267 5. 李选,曲文,谢敬霞.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阻塞的介入治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1):52-53 2

图1,2:男性,46岁。上腹痛7小时。DSA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内血栓形成。4

图3,4:同上患者。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取拴、溶栓后DSA见胰十二指肠动脉狭窄(3); 胰十二指肠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动脉狭窄消失。6

图5,6:女性,67岁。腹痛11小时,风心房颤20年。DSA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闭塞。介入取拴术后,血管再通。10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3

【关键词】冠心病;桡动脉;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59-01

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急重症之一,如果早期处理得当,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临床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式医学护理模式[1],在这种模式下,护士不再盲目的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使服务流程得到优化,及早识别病情变化,有效降低并发症,减少康复延迟,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质量。本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开始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經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60例,男189例,女71例;年龄38~75岁,平均62.18±10.3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96例,心功能不全46例,高血压病34例。

操作方法:①桡动脉穿刺前,行Allen试验:检查者同时按压患者桡、尺动脉,令患者握拳5~10秒后松拳,松开尺动脉,如10 秒内拳心和手指的颜色恢复正常,则说明尺、桡动脉之间有良好的侧支,可行桡动脉穿刺。②患者仰卧位,手臂自然外伸、外展置于臂托上,将腕部垫起以便穿刺。常规消毒肘关节以下前臂和整个手掌,同时消毒腹股沟部备用,铺无菌巾。在桡动脉穿刺部位用2%利多卡因3~4ml充分浸润麻醉后,用桡动脉穿刺包,穿刺成功后,插入导丝,退出针头,沿导丝插入5~6F桡动脉鞘管,常规经鞘内予硝酸甘油200μg及肝素5000U注入,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行PTCA及支架置入者,行PTCA前追加肝素2000~5000IU,根据不同的部位选用适合的指引导丝、导管,球囊和支架。

2 结果

287例均顺利通过手术,274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手术成功,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9例因右桡动脉严重扭曲而致穿刺失败,改同侧肘动脉穿刺成功,4例桡动脉血管严重痉挛术中改股动脉穿刺成功。术后出现桡动脉穿刺点渗血5例,手部肿胀明显3例,上肢血肿1例,护士及时发现给予加压抱扎24小时后好转,无肢体栓塞、手部缺血及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病例。

3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不了解检查治疗过程,加上手术费用高,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由此可导致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及文化背景等特点,讲解手术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必要性、安全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与之交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并嘱其充分休息,在身心两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②术前准备:协助完善各项常规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等检查,做碘过敏试验;常规右侧手掌和腕关节上10cm处清洁备皮,为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穿刺,腹股沟区也应备皮;更换清洁床单被服;训练患者有效的咳嗽、吸气、呼气和屏气动作,解释术中造影完毕应立即用力咳嗽,以促使冠状动脉内的造影剂尽快排空,恢复心肌供血;术前禁食4~6小时;拟行PTCA+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前常规服用抗凝药物波力维150mg/日,阿司匹林120mg/日,以防术后形成血栓;术前给予镇静剂有助于防止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进入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

术中护理:①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摆好术侧上肢位置,给予心电监护。备好桡、股动脉鞘穿刺鞘、导丝、导管、局麻药、肝素、造影剂等,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操作。备好除颤器、呼吸机及各种抢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异博定等。必要时可持续低流量吸氧1.5L/分。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穿刺肢体有无肿胀、如有肿胀则提示血管出血的可能,立即拔除鞘管、导丝,停止手术,迅速加压包扎肿胀部位,另选择股动脉穿刺手术;观察穿刺侧指和掌部有无疼痛及温度、颜色的变化,若有疼痛或手指温度降低、颜色苍白,提示肢体远端缺血,可给予硝酸甘油或利多卡因鞘内注射,待症状消失再继续手术;充分麻醉,防止因疼痛而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加快或减慢及桡动脉痉挛。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出血、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③拔除鞘管的护理:桡动脉压力较股动脉压力低,穿刺后出血机会少,一般手术结束后即可拔除鞘管,拔管须在心电监护下进行,防止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引起心率下降;护士协助术者将鞘管缓慢拔出,压迫止血30分钟后用绷带加压抱扎,注意局部有无渗血,并嘱患者手指活动。如患者上肢、手指颜色发紫,并诉手部发麻,提示压迫过紧,影响静脉血液循环,适当放松。如局部渗血,提示压迫不到位或过松,需再加压止血。④术肢护理:注意穿刺肢体略高勿下垂。术后第1小时每15分钟观察1次指体的色泽、指温、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指腹张力等;术后2小时内避免做屈腕动作,腕关节制动4~6小时,可活动手指;术后4小时拆除绷带以利静脉回流,手背轻度水肿者应抬高患肢;24小时内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及色泽的改变;1~3天禁止术肢测血压及输液等,并保持干燥、清洁;护士注意观察有无皮下瘀点、瘀斑,肿胀或感觉异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行进一步的血管超声。

出院健康指导:嘱患者在3天内保持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1周内勿揉抓穿刺点,穿刺侧上肢在半年内不能提取过10~15kg重物以防出血,如手部感觉异常,肿胀,及时就医,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继续服用抗凝、降脂药物,定期门诊复查,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

4 讨论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诊治的主要方法。以往多选用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卧床需要24小时且采取被迫体位,易发生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1]。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大的优点具有卧床时间短,创伤小、容易压迫止血、术后无尿潴留、腹胀、腹痛、腰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2]。尤其适合下肢动脉病变或老年人股动脉逆行径路迂曲、狭窄、斑块等病变患者,易被患者接受,而且方便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3]。因此,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严密观察患者反应;术后观察桡动脉搏动,加强术侧肢体的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防止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万强,薛成相,张红宾,等.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国急救医学,2010,24:59-60.

[2] 雷琼琼,刘绍辉,刘正纯.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11,20:23-24.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265例病人, 其中男性180例, 女性85例。年龄36~85例, 平均年龄52.5岁。合并高血压210例, 糖尿病170例。其中19例有心肌梗死病史。检查正常34例, 外科搭桥32例, 由于经济原因保守治疗66例。PTCA 110例, 植入支架133个, 其中1例因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而死亡, 其余病例均获得成功, 病人安返病房。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述手术目的、过程和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 讲述桡动脉穿刺的优越性, 介绍成功病例, 说明术中需要的配合, 如有效的咳嗽、吸气、呼气和屏气、使手术顺利进行成功完成。

2.1.2 术前病人准备:

(1) 桡动脉准备, 桡动脉搏动好, 选择“ALLEN”实验阳性者, 说明桡、尺动脉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 方法是双手同时压迫病人一侧的桡、尺动脉, 手随后将变苍白, 放开桡尺动脉压迫后, 若10s内颜色恢复正常, 即为实验阳性。 (2) 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如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生化等。 (3) 术前1d做碘过敏试验, 术前0.5h肌注安定10mg。 (4) 常规备皮。 (5) 术前排空大小便。

2.1.3 术前导管室准备:

(1) 抢救仪器的准备: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等。 (2) 急救药品的准备:如地塞米松、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吸入空针备用。肝素钠、硝酸甘油。心脏复苏药、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等放置抢救车内固定位置备用。 (3) 导管器械准备:备齐各种型号的动脉鞘、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

2.2 术中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心电监护。

由于术中导管尖对血管壁、心房、心室壁及室间隔的刺激而易引起心律失常, 应及时对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如出现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室颤、心源性休克, 应立即组织抢救并给予电除颤尽可能挽回病人生命。如果由于导管刺激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心电图ST段压低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立即导管内注入硝酸甘油100~200mg, 疼痛剧烈遵医嘱静推吗啡3mg。

2.2.2 肝素的应用:

行PTCA/STENT时, 病人必须处于全身肝素化状态, 肝素首次剂量为3 000IU, 每持续1h追加肝素1 000IU, 准确记录注入时间和剂量, 提醒台上医生按时给药, 并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 以便及时处理。

2.2.3 造影剂的观察:

造影剂反应表现为: (1) 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与所用剂量无关。本组发生1例过敏性休克, 病人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 支架植入顺利, 手术过程30min, 使用造影剂80ml, 突发过敏性休克, 表现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呼吸急促,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心电监护很快出现室颤律, 虽积极抢救但病情进展凶险抢救无效而死亡。因此, 对病人的最初30min的观察尤为重要[2]。 (2) 毒性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发热等。与造影剂用量有关。

2.3 术后护理

2.3.1 术侧上肢护理:

桡动脉较股动脉血管细, 压力低、出血机会少, 故术后可立即拔管。穿刺处用无菌纱布敷盖, 外用桡动脉压迫止血气囊加压包扎, 充入13~18ml气体.每1h放气1次, 每次2~3ml, 4h后解除止血气囊。在包扎过程中, 嘱病人腕部制动, 肢体可随身体采取舒适体位。术后注意观察术肢指端的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指腹张力等。1周内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感染。本组无皮下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3.2 出血观察:

支架植入术常规服用抗凝药以防血栓形成。如术前晚服用氯吡格雷300mg, 术后75mg/d服用1~3个月, 肠溶阿司匹林100mg/d长期服用。服药期间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大小便颜色, 定期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2.3.3 健康指导:

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利造影剂排出。清淡饮食, 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戒烟酒,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 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 充足睡眠, 遵医嘱坚持服药, 定期门诊复查。

参考文献

[1]刘春花, 郭志萍, 等.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护理配合 (J) .中西医结合心脏血管杂志, 2004, 2 (12) :735.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5

经皮穿刺左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兼与股动脉入路比较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左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肝癌的初步经验,与股动脉入路比较该技术的优缺点.方法452例患者分为肱动脉组52例和股动脉组400例,2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肿瘤化疗栓塞.通过比较2组操作的`技术成功率、穿刺口血肿发生率、微导管可控性、患者的舒适程度,评价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股动脉组失败4例,技术成功率99.0%,改用肱动脉入路和锁股下入路成功;肱动脉组全部成功,技术成功率100%,P<0.05,无差别.股动脉组4例(1%)术后穿刺口形成血肿,肱动脉组有9例(17.3%),P<0.05,有差别.血肿未予特殊处理均自行吸收.股动脉组75例使用微导管,5例操作困难,占6.7%;肱动脉组36例使用微导管,2例不顺利,占5.6%,P<0.05,无差别.股动脉组术后卧床6 h以上,均诉腰背酸痛,23例需插导尿管;肱动脉组术后不需卧床,无腰背痛.结论经左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肝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和便利,是股动脉入路的补充.

作 者:姜在波 黄明声 单鸿 李征然 关守海 朱康顺 沈新颖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630 刊 名:实用放射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年,卷(期): 20(12) 分类号:B735.7 B815 关键词:肱动脉   入路   肝细胞癌   介入放射学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6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导管

【中图分类号】R82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01-02

1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及时将梗死动脉打通,使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得到恢复,避免心室重构及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打通冠状动脉,恢复血供以后,心肌组织再灌注恢复不明显,甚至是无灌注,即心肌无复流。心肌无复流会引发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有鉴于此,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要注重心肌组织水平的充分再灌注。本文主要研究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组织再灌注的改善情况。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急诊科从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7岁。

50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要求:(1)属于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2)在急性期为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3)患者心肌梗死后仍然有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显示有心肌缺血症状。(4)梗死动脉有闭塞表现,且冠状动脉内有明显血栓生成。(5)梗死血管直径大于2.5毫米,主要是位于冠状动脉的近段以及中段的血。(6)患者无抗血小板、无抗凝治疗禁忌证。治疗组患者及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明显可比性。

3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

本院给50例患者均服用300mg阿司匹林以及300mg氯吡格雷,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前从动脉鞘管注入10000U肝素,选择2.33毫米(7F)作为指引导管,将0.36毫米(0.014IN)BMW的指引导丝送入到闭塞血管的远端。治疗组在透视的情况下沿着导丝将血栓抽吸导管直接送入到患者病变部位,在导管的尾部连接50ml的注射器,在持续负压情况下将导管缓慢推送到闭塞段,再置入血管的远端,缓慢抽动2-3次,并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对治疗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选择适宜直径的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冠状动脉中。而对观察组患者行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后置入药物涂层支架。

经治疗后患者的病变处扩张满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明显的夹层或者血栓出现,在手术后观察10分钟左右没有发生的,可以将患者送至CCU病房进行观察,给予100mg/d阿司匹林以及75mg/d氯吡格雷服用1年左右,6000U低分子肝素经皮下注射3天。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发生,出院后进行5个月随访。

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0.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均进行t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结果

手术后对治疗组以及观察组的治疗治疗进行分析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地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组患者直接置入支架率(63.2%)明显高于观察组(19.5%);治疗组Timi3级血流发生率(94.2%)显著高于观察组(57.3%);治疗组Timi2级血流(慢血流)的发生率(6.5%)明显低于观察组(26.3%);治疗组Timi0-1级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观察组(17.2%)。治疗组校正的Timi帧数少于观察组帧数;治疗组远端栓塞的发生率(0%)显著低于观察组(15.4%)。上述比较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治疗组及观察组患者都没有出现再发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严重心脏疾病。治疗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

6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血小板聚集、斑块破裂、血栓的形成,造成冠状动脉闭塞。不稳定斑块破裂是最关键的始动因素,当血流动力学或者血管张力发生改变时,会引发患者斑块破裂以及形成血栓。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行抗血小板以及抗血栓治疗,并行PCI将梗死的血管打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实践的指导,在行急诊PCI术时进行血栓抽吸可大大降低心肌组织远端微栓塞以及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靶血管的血流,并对预后有良好的改善。

本次研究中,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复期均成功实施了PCI手术,治疗组25例患者的血管远端栓塞、冠状动脉校正的Timi帧数以及血流Timi分级明显优于观察组。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PCI术中能有效降低远端微血管栓塞的发生率,进而改善心肌组织的灌流,降低慢血流以及无复流的发生率。在手术后对患者心功能测定结果显示,治疗组左心室收缩以及舒张功能明显好于好于观察组,这主要是因为经过抽吸血栓后心肌组织获得充分灌注,心功能因此而得到改善。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1月我院采用TRA-pPCL5例, 男3例, 女2例, 年龄35岁~64岁, 平均年龄 (47.8±8.56) 岁。急性心肌梗死1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 稳定型心绞痛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或支架置入术。

1.2 方法

患者右手臂自然外伸、外展置于臂托上, 将腕部垫起以便于穿刺。常规消毒肘关节以下前臂和整个手掌, 同时消毒腹股沟备用, 铺无菌巾。在桡动脉穿刺局部用1%利多卡因麻醉后, 应用穿刺针做桡动脉穿刺, 成功后置放6F动脉鞘, 常规经鞘予以硝酸甘油0.5~1.0 mg及肝素3 000 U注入。在行支架置入前追加克赛0.5 mg/kg, 根据不同病变选用不同引导钢丝、球囊和支架。术毕立即拔除桡动脉鞘, 并予以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包扎, 包扎后注意桡动脉搏动情况, 术后2 h~4 h后逐渐松开, 12 h完全解除绷带。

1.3 结果

5例患者中桡动脉穿刺成功4例, 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后, 改穿同侧股动脉成功。术后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 1例出现皮下瘀血, 无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做Allen试验

约10%患者掌深弓和掌浅弓的侧支循环不完全, 一旦发生桡动脉的闭塞, 有可能导致手部缺血, 故这些患者不适合经桡动脉PCL[2]。因此, 所有患者术前必须进行Allen试验, 选择Allen试验正常者, 即手掌侧支循环良好者进行手术。方法:先将患者手臂抬高, 术者双手拇指分别摸到桡动脉搏动后, 嘱患者做3次握拳和放松动作, 接着压迫阻断桡尺动脉血流至手臂发白, 然后放低手臂, 解除对尺动脉压迫, 观察手部转红时间:<5 s~7s属正常, 0 s~7s表示血液循环良好, 8 s~15 s属可疑, >15 s系血供不足。>7 s为阴性, 不宜选用桡动脉可改用股动脉[2]。本组患者术前进行Allen试验手部转红时间在0 s~5 s。本组无上肢畸形、关节病变, 术前不在上肢腕部进行静动脉穿刺或皮试, 保护血管。

2.1.2 术前指导

系统的术前教育和详细的术前指导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 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我们向患者说明桡动脉穿刺并发症, 不会影响术后上肢的活动, 避免绝对卧床带来的不便, 并详细介绍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局部的疼痛, 导致经过上肢血管偶有轻微不适, 如麻木、触电等感觉, 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必要时可由已接受过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教, 效果会更好。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桡动脉压力较股动脉低, 出血机会少, 一般术后即拔除鞘管。术后穿刺点止血采用了定时减压止血法, 在压迫止血过程中, 应将施术前臂置于软枕上或用绷带吊于胸前, 以保持静脉回流的通畅。为避免穿刺部位压迫过紧, 应注意观察患者肢端是否有发绀、感觉麻木等不适, 一旦出现上述现象, 应及时告诉术者并立即松解弹力绷带直到上述现象缓解为宜。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掌部发绀、肿胀, 即明显的静脉回流障碍, 立即报告术者予以松解绷带后转为红润, 肿胀消退, 未发生动、静脉栓塞与闭塞。尽管桡动脉压力低, 出血机会少, 且容易止血, 但仍需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的发生, 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 由于血管压力大, 脆性高, 容易发生渗血, 故护理时更应多加注意。

2.2.2 术后指肢血流的观察

国外报道TRA-pPCI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约5%~10%, 其中40%~60%可在1个月后自发再通[3], 罕见手部缺血事件发生。因此, 做好指肢血流的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术后第1个小时每15 min观察1次指体的色泽、指温, 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指腹张力等;第2个小时每30 min观察1次, 后改为1次/h, 至术后12 h解除绷带压迫为止。指体由红润变得苍白, 说明处于缺血状态, 可由于动脉痉挛及闭塞引起, 指体由红润变成暗紫色, 指温升高, 而后指温下降, 但仍有毛细血管回充盈现象, 且反应迅速, 说明肢体静脉回流大部分障碍, 仍有少量回流;指腹张力明显增高, 无毛细血管回充盈现象, 证明指体静脉回流障碍[4]。护士应观察及正确判断血液循环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必要时行进一步的血管超声检查。本组1例血液循环障碍, 由于护士及时发现, 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未造成不良并发症。

2.2.3 全身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鼓励患者进清淡饮食并多饮水, 遵医嘱静脉补液, 以加速造影剂的排出。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2.2.4 术后指导

术后腕部应制动, 手指可稍活动, 以避免出现手指酸胀麻木。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体位或活动方式。3 d内勿在穿刺部位行穿刺、测量血压等增加肢体压力的操作, 1周内勿揉穿刺点, 并保持干燥、清洁。6个月内穿刺侧肢体勿提重物, 并嘱患者注意有无皮下瘀点、瘀斑, 肿胀或感觉异常, 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胡方斌, 加腾修, 中村茂.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J].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0, 28 (6) :430 ̄432

[2]魏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J].海南医学, 2002, 13 (12) :46

[3]Nagai S, Abe S Sato T, et al.Ultrasoic assessment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coronary angiogroaphy and angioplasty after trans approach[J].Am J Cardial, 1999, 8 (3) :180 ̄186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我科自2004年7月~2009年6月近5年来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术)老年患者(60岁以上)共1 658例。男性1 286例,女性372例,年龄60~82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 089例,稳定型心绞痛136例,心肌梗死152例(急性心肌梗死1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2例)。

1.2 手术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手术适应证主要以冠心病的确诊及其鉴别诊断、冠心病介入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复查为主,术前无须特殊准备及用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适应证以中华医学会冠脉介入指南为标准。术前准备及用药:氯吡格雷75 mg,1次/d,阿司匹林100~150 mg,1次/d,至少连服3 d;急诊手术即刻嚼服氯吡格雷300~600mg,阿司匹林0.3 g。常规口服他汀类药物及其他相关治疗药物。

手术操作:按PCI操作规程,对左主干(LM)及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等血管的主干病变球囊预扩张,再选择植入相应尺寸的支架;对于狭窄<90%的病变也可采用直接支架植入术。对LAD、LCX及RCA远段血管,若直径<2.5 mm以及分支血管,低压能够扩张且PTCA术后无血管夹层,残余狭窄小于20.0%者不植入支架。分叉病变处理根据主支与边支的血管直径、所成角度的不同以及边支血管的供血范围、边支血管开口处有无斑块负荷,分别采用边支PTCA+主支植入支架技术。所选择支架直径2.5~5.0 mm,单个支架长度15~36 mm,支架类型包括裸金属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加压扩张次数1~3次,释放压力10~18 atm。若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支架植入后有残存狭窄或支架贴壁不完全时,应用后扩张球囊于支架内局部扩张整形,扩张压力15~28 atm。

桡动脉途径禁忌证:Allen试验侧支循环异常;有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预计需要大号指引导管(≥7F);有雷诺病;Buerger病;桡动脉为CABG和透析备用血管。另外,复杂的分叉病变若需采用crush技术、Culotte技术及T支架等技术,或需强大支撑力的CTO病变等手术,也不能经桡动脉入路完成。

1.3 疗效判断

PTCA及裸金属支架植入的PCI术血管造影成功:残余狭窄<20.0%,且获得TIMI 3级血流;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PCI术血管造影成功:无残余狭窄且获得TIMI 3级血流。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及急诊CABG)视为手术成功。

1.4 术中、术后并发症

包括手术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死亡、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外周血管局部血肿及手术入路动脉损伤出血。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 658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328例,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115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可分类为LM 46例、LAD 1 024例、LCX597例、RCA742例。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2例,右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6例。冠状动脉血管漏8例。冠状动脉心肌桥36例,其中LAD 31例、LCX 5例。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成功率98.5%。

2.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13例,处理冠状动脉病变1 137处,共支架植入1 215枚。其中,左主干8处(支架植入8枚),前降支516处(PTCA48例,支架植入687枚),回旋支264处(PTCA22例,支架植入307枚),右冠状动脉349处(PTCA31例,支架植入454枚)。治疗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先对“罪犯”血管行PTCA和/或支架植入,2周后再处理其他病变血管;其中5例因“罪犯”血管内大量血栓形成而用“替罗非班”抗血栓治疗,1~2周后再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共处理冠状动脉“罪犯”病变120处,其中,左主干1处(支架植入1枚),前降支68处(PTCA2例,支架植入78枚),回旋支16处(PTCA 1例,支架植入23枚),右冠状动脉35处(PTCA 2例,支架植入41枚)。对复杂的多支血管病变、高龄及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先处理主要病变血管,3~5 d后再处理其他病变。对于CTO病变,先处理CTO病变血管,3~5 d后再处理其他病变。处理CTO病变32处,其中前降支12处(PTCA1例,支架植入15枚),回旋支8处(PTCA 0例,支架植入8枚),右冠状动脉12处(PTCA1例,支架植入16枚)。处理三叉病变边支PTCA主支植入支架67例。

2.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因应急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2例;冠脉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无再流5例,经使用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后1周复查恢复正常,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CTO病变因导丝导致冠脉穿孔急性心包填塞而急诊冠脉搭桥1例;桡动脉入路致动脉损伤出血上肢青紫肿胀12例;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5例;4例导管内使用硝酸甘油;1例使用维那帕米后好转。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21例,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19例,室速、室颤33例,使用除颤器电除颤28例,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31例。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发症:急性左心衰(冠脉严重病变、术中输液、造影剂)11例,急性右心衰(急性右室心肌梗死)19例,心源性休克13例,其中使用IABP治疗6例。

3 讨论

1993年KIEMENEI等首次开展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TRI)[1]。TRI有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限制体位、住院时间短及住院费用低等优点[2]。老年患者多同时患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增生及心功能不全等疾病而难以耐受长时间平卧,股动脉血管封堵器又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据文献报道,80.0%患者桡动脉内径经超声测量大于0.2 cm,足以容纳6F动脉鞘。所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特别适合在无禁忌征的老年患者中开展。本研究观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检查及治疗安全有效,同时避免了股动脉血管鞘拔出时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避免了老年患者卧床下肢制动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由于住院天数的缩短,低并发症的出现,使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住院费用低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者,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TRI失败的常见原因是血管痉挛、迂曲。桡动脉为肌性血管,操作时特别是较粗导管进行长时间操作时,易刺激血管引起痉挛。操作动作轻柔,术中使用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等多可预防。老年患者血管脆性较高、迂曲明显,术中操作稍有粗暴即有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肿胀,术中操作轻柔,及时X光透视调节导丝走向是避免的关键。本组资料中的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均与反复血管穿刺、导管操作粗暴及术中发现异常情况不及时X光透视有关。桡动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若第1次穿刺失败,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再次穿刺,中间等待时间越长血管痉挛会越重;若已发生痉挛,可在痉挛的血管周围注射少量硝酸甘油,有助于改善痉挛;若仍不能成功可以改左上肢的桡动脉进行手术。另有1.0%~10.0%的患者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其中40.0%的患者可在术后1个月内自发再通,若桡、尺动脉间的侧支循环良好,即使发生闭塞也不会有临床症状。

本组病例中PCI术主要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为防止药物洗脱支架两端的“肩部”病变,防止多次反复扩张导致的血管夹层、斑块物质脱落,选择药物洗脱支架要求全程覆盖血管病变部位,同时球囊低压预扩张以及直接支架植入术在临床广泛采用;为防止药物洗脱支架的亚急性血栓形成,对支架的完全贴壁提出了较高要求,随之支架的高压释放技术、高压球囊后扩张技术得到应用[3,4]。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要考虑分支与主支血管的角度、病变的位置、病变的程度以及分支血管的直径及供血范围等因素。主支支架+分支扩张是处理分叉病变最简单、应用最多的方法,本组资料中的病例采用该术式处理分叉病变,均能通过桡动脉途径完成。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血管闭塞时间、闭塞段长度、闭塞段血管形态、闭塞血管附近是否存在分支血管以及是否形成桥侧支血管等影响着介入治疗的成功率[5]。本组资料中选择有合适支撑力的指引导管;选择合适硬度的导丝;应用平行导丝技术和“跷跷板”导丝技术;微导管增加导丝支撑力技术通过桡动脉手术入路完成了大量的CTO病变。国人桡动脉直径偏小,常规只能使用6F指引导管,在复杂病变需使用多导丝双球囊操作时困难较大。本组资料多采用Medtronic公司的EBU、XB及XBRCA指引导管,该类导管支撑力较强,管壁薄、内腔较大,能完成双导丝、双球囊或单支架加单球囊的对吻操作,为TRI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器械保障。

PCI围手术期本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多数研究及临床报告相近。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室颤的发生与心电生理不稳定及再灌注损伤,导管嵌顿、造影剂推注时间过长及球囊或支架阻塞严重狭窄的冠脉时间过长等有关,迅速电除颤多能立即恢复。冠状动脉穿孔引起的心包填塞早期发现及时穿刺引流大多可好转避免急诊CABG。无复流现象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GPIIb/IIIa拮抗剂可明显改善,而早期临床应用的肝素、尿激酶冠脉内注射效果并不明显。

本组资料提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检查及治疗安全有效,还可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制动给老年患者带来的不便,避免股动脉血管鞘拔出时迷走神经反射,避免老年患者下肢制动诱发静脉血栓的可能性。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介入治疗包括分叉病变、CTO病变等较复杂的术式均可由桡动脉途径完成,将会有更多的老年患者从中获益。

摘要: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统计该科2004年7月~2009年6月的1658例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做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658例,成功率98.5%。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13例,成功率97.5%。围手术期发生各种并发症114例,6.9%。结论 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确切安全,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参考文献

[1]KIEMENEIJ F,LAARMAN GJ.Percutaneous trans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J].Cathet Cardiovasc Di-agn,1993,30(2):173-178.

[2]YANG YJ,XU B,CHEN JL,et al.Comparison of immediate and followup results between transradial and transfemoral ap-proach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true bifurcational lesions[J].Chin Med J(Engl),2007,120(7):539-544.

[3]ONUMA Y,KUKREJA N,DAEMEN J,et al.Impact of sex on3-year outcom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using bare-metal and drug-eluting stents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 and T-SEARCH Registries[J].JACC Cardiovasc Interv,2009,2(7):603-610.

[4]HANNAN EL,RACZ M,WALFORD G,et al.Drug-eluting ver-sus bare-metal st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ACC Cardiovasc Interv,2008,1(2):129-135.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性765例, 女性264例;年龄28~82岁, 平均年龄 (55) 岁。所有患者经“Allen”试验均呈阳性, 即无桡动脉穿刺禁忌症。1020例患者中, 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582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38例, 植入支架648枚。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于手术台上, 穿刺侧上臂置于臂托上并自然向外伸展30°~45°。穿刺部位行常规消毒。以1%~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以Seldinger法行桡动脉穿刺, 成功后置入6F桡动脉鞘。先注射100~250μg硝酸甘油, 再常规注射4000-5000U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狭窄>70%者进一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一般对于自身疾病和手术的认识上存在缺陷, 心里压力往往较大, 易表现出恐惧、焦虑、孤独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 对于手术的安全性、术中疼痛是否剧烈、手术效果及术后后遗症等认识不足以及担心手术费用过于昂贵, 患者也会出现不配合手术等反应, 给手术进行带来困难。因此, 首先, 医护人员要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以保证患者能有充足的休息, 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其次, 术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以平和的口气耐心讲解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 告诉他们采取的治疗方案、该方案的优点以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列举采用此方法治疗痊愈的病例, 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费用的相关情况, 消除患者各方面的心理负担, 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术前准备护理:帮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手术前排空膀胱内尿液;完成手臂及股沟区备皮;准备好动脉鞘、肝素、麻醉药、呼吸机、导管及多巴胺、硝酸甘油、阿托品等急救药品。

1.3.2 术中护理干预

(1) 术中的监护:术中建立静脉通路, 连接好血压和心电检测仪, 配合医师手术的同时严密观测血压、心电仪的变化以及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变化, 主动与患者进行语言上的交流, 时刻注意患者的感受, 如出现不适感, 及时向医师反映, 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2) 紧急情况的预防及处理:由于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 常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急剧升高, 术中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迷走反射等情况,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术中与患者的交流, 尽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防止并发症的产生。一旦出现类似并发症, 可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进行急救。此外, 由于采用桡动脉穿刺, 而桡动脉容易随着交感神经的兴奋而出现痉挛的情况, 进而造成患者行手术侧的肢体产生剧烈疼痛[4]。此时, 医护人员要及时安慰病人, 消除紧张心理, 同时注射150~200μg的硝酸甘油, 以消除痉挛, 帮助手术顺利进行。

1.3.3 术后护理干预

(1) 术后拔管的护理:对于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 术后可将桡动脉鞘管立即拔出。拔管前应给予硝酸甘油150μg左右经鞘管注入, 防止痉挛。拔管后30min内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 防止迷走反射的发生。 (2) 术后伤口的护理:术中由于硝酸甘油、肝素的使用, 容易造成伤口出血和血肿。术后1.5h左右松开1次弹力绷带, 术后8h左右完全松开, 解除绷带压迫。如出现少量渗血, 则予以重新加压包扎处理。 (3) 穿刺创口的观察护理:对患者桡动脉的搏动、皮肤的温度、颜色等进行密切观察, 时刻注意穿刺口的出血、敷料的包扎、上臂有无血肿、手指末端血供等情况。 (4) 术后的监护护理:术后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电、血压、心律等的变化, 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感受, 如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情况应立即向医师反应, 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5)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 嘱咐其及其家属多饮水, 戒烟、禁酒, 多食水果蔬菜, 主食以低盐食物为主, 一周内避免使用穿刺侧肢进行体力劳动, 适时进行一些体育锻炼, 保持心情舒畅, 睡眠充足, 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此外, 对于患者服用的抗凝药物应予以指导, 避免患者因错服药物而造成出血。

2 结果

经上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0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582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38例, 植入支架648枚。术中18例患者出现桡动脉痉挛, 经注射硝酸甘油后痉挛消失。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 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效果较满意。

3 讨论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各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 心血管类疾病是目前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心血管类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类心脏病且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5]。因桡动脉穿刺具有动脉表浅、出血后易于压迫止血、出血少、血肿的发生率低等优点[6], 且通过临床治疗实例发现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不影响患者活动、住院时间短、安全等优点。目前,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以上对1020例患者的护理可见, 以上所提供的护理方法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减轻患者的疼痛,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等,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并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1020例来我院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并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0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成功率100%。经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病发症。结论 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使手术顺利进行, 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储红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9) :67-68.

[2]王青, 赵玉红, 曹文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J].交通医学, 2007, 21 (2) :222-223.

[3]李田, 廖腊翠.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护理配合[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5) :440-441.

[4]杨丽萍, 何国平, 蔡高军, 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2) :404-405.

[5]刘海舟, 郑伟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00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8) :215-216.

[6]任宗芝, 赵荣荣.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65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24) :26-27.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首次STEMI患者,发病时间<12 h,经急诊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前向已恢复TIMI3级血流,且胸痛已明显减轻,血液动力学和心电稳定的,共86例。随机分为即刻PCI组(44例)和择期PCI组(4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的STEMI诊断标准,剔除了下列临床情况:(1)新近发生的脑卒中;(2)合并外伤;(3)心肺复苏后;(4)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休克;(5)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及以上。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即刻嚼服拜阿司匹林片300 mg,氯吡格雷300~600 mg,在发病12 h内从桡动脉或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即刻PCI组44例实施同台手术,对梗塞相关血管的罪犯病变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有低血压、心功能恶化者予多巴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治疗,术后常规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使用3~5 d;其他辅助药物尚包括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药。择期PCI组42例完成造影后就给予上述的标准药物治疗,对于造影显示血栓负荷较重者,予氯吡格雷150 mg/d,7~10 d后行2次冠脉造影检查,若病变适宜,则行PCI治疗,若造影显示罪犯血管管腔狭窄<70%(左主干<50%)可不行PCI治疗。

1.3 检测指标

PCI成功标准: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残余狭窄<20%,住院期间无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急诊CABG、急性肾衰及脑卒中等并发症。

慢血流/无复流定义是指冠状动脉狭窄解除,但远端前向血流明显减慢(TIMI 2级,慢血流)或丧失(TIMI 0~1级,无复流),并排除管壁撕裂、急性血栓形成、夹层、大动脉痉挛或高度残余狭窄。

住院期心血管事件是指死亡,再梗死或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

左室功能评价: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PCI术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美国PHILIPS IE-33超声诊断系统)计算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算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间性别、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构成之间比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附表。

2.2 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比较

44例即刻PCI组支架植入成功率为88.64%,42例行择期PCI术,在7~10 d药物治疗后二次造影显示有2例罪犯病变狭窄<50%,未行支架治疗,给予药物保守治疗,余40例给予PCI治疗,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择期PCI组明显高于即刻PCI组。

2.3 两组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的比较

择期PCI组无1例发生慢血流/无复流事件。而即刻PCI组有2例于支架植入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患者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硝酸甘油,硝普钠,静脉应用多巴胺等药,并且应用IABP治疗效果仍差,均在1周内发生泵衰竭死亡,有3例术后发生慢血流给予替罗非班等药物治疗恢复,TIMI达3级血流,两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即刻PCI组患者2例于手术后7 d内因严重泵衰竭死亡,择期PCI组患者无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支架内血栓。两组患者住院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5 两组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比较

PCI术后4周行超声心电图检查示,即刻PCI组为52.8%,择期PCI组为5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罪犯血管前向血流TIMI3级STEMI患者,择期PCI较即刻PCI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冠心病诊治指南一致认为对STEMI患者行即刻PCI是最有效降低死亡率的治疗[1,2],但对冠脉血流TIMI分级指导治疗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更多的是强调缩短发作到导管进入的时间,尽快的打开闭塞的血管。近年来,急诊PCI已成为STEMI再灌注治疗的常规方法,但对于经造影检查,罪犯血管前向血流已达TIMI3级的STEMI是否行即刻干预,目前尚无统一共识。研究表明[3]临床上冠脉血流TIMI3级发生与以下因素相关:(1)血栓自溶,约占STEMI的10%~15%;(2)溶栓或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3)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等器械治疗。PCI过程中无复流现象是常见的棘手问题之一。临床研究[4,5]显示其常见于以下状况:(1)临床因素:STEMI并发大血栓病变、心源性休克和糖尿病等;(2)血管病变因素:如闭塞病变,血栓病变和弥漫病变;(3)冠脉介入治疗方式,旋磨,旋切等可导致无复流发生。有研究表明直接PCI后存在无复流,其发生率约为10%~30%。YOSHIAKI[6]等通过心肌声学造影的方法发现,在实施再灌注治疗后有25%~30%的患者中观察到无复流现象,从而产生长期和广泛的心肌损伤,心脏扩大,心功能受损,并且可并发心血管事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择期PCI相比,罪犯血管前向TIMI3级血流的STEMI行即刻PCI支架植入成功率相对下降,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增加、住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即刻PCI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对不足的可能机制是[7,8,9](1)STMEI患者处于应激及高凝状态,在梗死相关血管内过多的器械操作(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等)可导致大量的炎性因子释放及凝血级联反应,容易诱发血栓形成甚至血栓风暴导致慢血流、无复流及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2)球囊反复扩张过程中,多次再灌注损失会加重心肌损失的范围及程度;(3)球囊挤压及支架置入过程中,罪犯血管部位不稳定的血栓会栓塞分支或远端血管床,导致心肌灌注减少,加重心肌损伤及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反之,对于恢复TIMI3级血流,血流动力学及心电稳定的患者,给予7~10 d的抗栓和调脂等治疗,患者应激及高凝状态逐渐恢复,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减少甚至消失。如对患者择期PCI,则急性血栓形成、慢血流、无复流及PCI相关心肌梗死的风险都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早期研究(TIMI2A)表明,溶栓后即刻行PCI较延迟(18~48 h)PCI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而左心功能相似,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胡波[10]等研究表明STEMI患者如果在造影时发现罪犯血管存在几乎完全闭塞、血栓、钙化及长病变等形态学改变,则直接PCI后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患者入选周期较长,难免会引入偏倚;(2)未对STEMI两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进行评估;(3)随访时间较短(仅30 d),尚不能观察两种治疗策略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临床情况稳定,有冠脉血流TIMI3级的STEMI患者采取择期PC策略是一个更加合理、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3-674.

[1]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guide[J].Chinese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38(8):673-674.Chinese

[2]LEVINE G.N,BATES E.R,BLANKENSHIP J.C,et al.2011ACCF/AHA/SCAI guidelin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J].Circu-lation,2011,124(23):574-651.

[3]ROBINSON N,BARAKAT K,DYMOND D,et al.Platelet IIb/I-IIa antagonists followed by delayed stent implantation.A newtreatment for vein graft lesions containing massive thrombus[J].Heart,1999,81(4):434-437.

[4]HENRIQUES JPS,ZIJLSTRA F,OTTERVANGER JP,et al.In-cid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istal embolisation duringprimary angioplasty for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Heart J,2002,23:1112-1117.

[5]TANAKAA,KAWARABAYASHIT,NISHIBORIY,et al.No-re-flow phenomenon and lesionmorphology in patientswith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2002,105:2148-2152.

[6]YOSHIAKI TANIYAMA,HIROSHI ITO,RVUICHI MORISHITA,et al.Potential of microvascular reperfusion with adjunctive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J].Drugs,2001,61:437.

[7]FREIXA X,BELLE L,JOSEPH L,et al.Immediate vs.delayedstent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J].EuroIntervention,2013,8(10):1207-16.doi:10.4244/EIJV8I10A185.

[8]YIP HK,WU CJ,YANG CH,et al.Delayed post-myocardialinfarction invasive measures,helpful or harmful?A subgroupanalysis[J].Chest,2004,126(1):38-46.

[9]JOLICOEUR EM,TANGUAY JF.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he emerging concept of earlymechanical reperfusion with delayed facilitated stenting-whenearlier may not be better[J].Can J Cardiol,2011,27(5):529-33.doi:10.1016/j.cjca.2011.06.010.

[10]胡波,张洪炜,张玉青,等.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血管因素[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6):258.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11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桡动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01-02

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技术。桡动脉位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直接位于皮下,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很少有分支,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1]。这些特点避免了经股静脉途径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增加病人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我院自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后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住院患者284例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其中男162例,女122例,年龄42-83岁。术前有以下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明胸痛,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心律失常等等。其中单纯行冠脉造影术134例,冠脉造影并支架置入术15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0~82岁,平均57岁。

1.2结果

284例患者均经右桡动脉入路,穿刺成功282例,2例失败(后改股动脉径路成功),成功率99.3%,其中因桡动脉痉挛1例,急诊血压低致桡动脉搏动差穿刺失败1例。术后除5例发生局部手臂肿胀,2例因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出现水泡外,其余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并发症发生。

2 方法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术前指导 1)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超等检查。2)训练床上大小便。3)术前避免饱餐,或根据医嘱禁食。4)术前保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剂。5)维护血管及皮肤的完整性,禁止桡动脉穿刺点20cm以内区域及路径表面皮肤的任何针刺、输液或置管[2]。6)进入导管室前排空膀胱。7)根据医嘱做好抗生素皮试、碘试等准备。8)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工作。

2.1.2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询问交谈及观察,对患者住院后的情绪及感情进行评估,由责任护士及分管医生于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手术的部位,大概方法及与传统方法相比的安全性,简单性,经济性,也可介绍患者之间相互交往,让患者直接向术后患者了解情况,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冠脉造影所用导管价格昂贵,所需医疗费较高,自费及家庭经济不富裕的患者往往表现焦虑不安,不知所措,给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而不利于疾病的诊治。

2.3 术后护理

2.3.1 注意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造影剂最终由肾脏排泄出体外,使用造影剂会对肾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做完冠狀动脉造影后,尤其对老年人、原有肾功能损害者及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观察手术后的尿量情况。

2.3.2 术后指导 ①饮温开水1500ml以上,促进造影剂排出;②进食易消化食物;③出现胸部疼痛时报告医护人员。

2.3.3 患者观察 术毕观察30分钟后用平车送回病房,给予认真细致的心电、血压的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电图及血压有无异常,观察患者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桡动脉搏动情况及上肢、手部皮肤温度、湿度、色泽、肿胀、麻木、疼痛情况,并与对侧对照。皮肤色泽变化反映皮下血液循环的状态,是最容易观察到的客观指标。皮肤色泽变淡或苍白,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皮肤上出现散在性瘀点,大多是静脉早期栓塞的表现[3]。散在性瘀点相互融合成片,示栓塞加重。皮肤颜色大片或整片变暗,说明静脉完全性栓塞。随着栓塞时间的延长,皮肤颜色由暗红变为紫红或紫黑。当动脉静脉同时栓塞时,皮肤呈灰暗色。指肢肿胀程度观察:因加压包扎致静脉回流不足,术后多有程度不同的肿胀,其肿胀程度可根据皮肤的皱纹、外观、张力及有无水泡等判定分为Ⅲ度,Ⅰ度:皮肤皮纹存在,轻微肿胀;Ⅱ度:皮肤皮纹消失,但无水泡形成;Ⅲ度:有张力性水泡出现,静脉回流受阻或栓塞时,组织肿胀明显皮纹消失,甚至出现水泡[4]。嘱患者术侧上肢勿握紧拳头及提重物。

2.3.4 体位自由 患者术后平卧1小时,如不能平卧者应取坐位,术侧上肢用衣服垫高3~5cm,以后取病人觉得舒服的体位。

2.3.5 伤口护理 术后2小时根据伤口情况,开始给加压包扎伤口减压—稍松解绷带,以后每隔2小时逐渐增加放松的程度。6小时后拆除绷带—减压结束。每次减压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桡动脉搏动情况及上肢和手部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及血液循环。

2.3.6 预防感染 局部穿刺处一定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观察穿刺处是否有渗血、血肿,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3 讨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是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新途径,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完善,桡动脉已逐渐成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主要血管。以往经股动脉穿刺需要24h卧床,需采取被迫体位,血管并发症多,难于止血,易形成皮下血肿,拔鞘管后易出现神经反射性反应,发生低血压、心率缓慢,甚至心脏骤停。这对年龄大,肥胖者及不习惯于床上大小便者多有不利,术后还需平卧6h以上,下肢制动12h,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较经股动脉径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局部穿刺并发症少,无需中断肝素治疗及术后无体位限制,且穿刺点便于加压包扎,伤口不易感染,尤其对于因有腰椎病变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不能较长时间卧床,不习惯在病床上大小便,髂动脉或腹主动脉严重弯曲等病人有其独特优势,也特别适用于股动脉狭窄者[5],同时具有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周玉杰.马长生.霍勇等.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M].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2]罗旭芬.马柳英.屈平英.3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华夏医学,2008,21(4):819-820.

[3]赵全明,70岁以上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术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81.

[4]乔树宾,高润霖,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和支架术[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增):63-64.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本科收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2]: (1) 持续胸痛>30min,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 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导联中2个导联ST段抬高>1mm同时血清心肌酶超过正常值2倍; (3) 发病时间≤12h; (4) 经静脉溶栓90min内仍持续胸痛或ST段仍抬高, 且CAG示IRA前向血流TIMI 0~Ⅱ级者行补救PCI。本组患者男58例, 女22例, 年龄39~68岁, 平均 (50.12±5.4) 岁, 发病时间为30min~23h;根据入院时心电图变化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8例, 前间壁16例, 下壁10例, 广泛前壁7例, 正后壁4例, 高侧壁5例;心功能:KillipⅠ级6例, KillipⅡ级16例, KillipⅢ级48例, KillipⅣ级10例。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 临床判断均符合AMI诊断标准。术前口服阿司匹林0.3g, 氯吡格雷300mg, 并给予扩血管药, 以标准技术进行动脉造影及支架术。以Se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 置入6F或7F动脉鞘, 有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下壁AMI伴有缓慢心律失常者, 预先经股静脉置入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 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后行直接PCI治疗 (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 , 术后留置鞘管4~6h后拔管, 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0.3g/d, 氯吡格雷7mg/d, 至少6个月, 微泵入肝素1000U/h, 24h停肝素, 监测ACT<200s拔动脉鞘, 低分子肝素0.6ml皮下注射, 2次/d, 持续5~7d, 同时酌情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ACEI类、他汀类调脂药, 术后一般避免静脉使用扩血管药物。

1.3 支架置入成功指标

PTCA或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30%, 则急诊PCI成功。临床成功指标:急诊PCI后不伴有AMI、紧急冠状动脉搭桥及心脏性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从患者送入导管室至IRA开通时间15~30min, 平均 (18.8±1.92) min;从开始造影至介入治疗结束时间为30~95min, 平均 (43.7±12.9) min。

2.2

本组8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30例, 双支病变36例, 3支病变12例, 左前降支合并左主干病变2例, 急诊PCI成功, 术中支架植入成功率100%, 梗死相关动脉即刻开通率100%。TIMI血流均达III级, 造影显示均无残余狭窄, 平均住院12d,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后3~12个月随访, 患者症状及ECG均得到明显改善, 无其他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患者满意率高。

3 讨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地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 改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增加远期生存率, 这与其能够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提供丰富的血流,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有关。急诊PCI成功与否与手术者熟练程度和经验有关, 并能准确判断IRA, 同时术中对心电图及血压的监测, 及时处理各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及保持重要脏器的血供, 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迅速开通IRA。急诊PTCA支架优于溶栓治疗, 包括溶栓禁忌证、溶栓时间窗口以外及溶栓失败者, 血管再通率高, TIMⅠ、Ⅱ级高达90%以上[3], 明显的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同时缩短住院时间。综上所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并发症少, 抢救成功率高, 能减少梗死后心室的重构, 有效保护心脏功能, 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 (PCI) 急性心肌梗死 (AM I)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80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经验。结果 80例患者急诊PCI成功, 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100%, 平均住院12d,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后3~12个月随访, 无心绞痛及死亡病例, 患者满意率高。结论 对于胸痛>12h而<24 h, 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急诊PCI安全有效。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

参考文献

[1]韩立宪, 王贵松, 徐泽升, 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后急诊介入治疗的比较研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 10 (4) :209-210.

[2]江一清, 刘朝中, 朱国英.现代冠心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686-687.

上一篇:道德概念的界定下一篇:蛋鸡的饲养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