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2024-12-01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通用8篇)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篇1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 冠心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对有适应证的冠心病病人进行PCI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冠心病病人的死亡率。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是怎样更好的评价行PCI对病人的获益与风险, 使病人行PCI术后尽可能获得最大受益。本研究通过对200例行PCI的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 初步探讨冠心病病人的临床因素对其行PCI成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3月—2007年5月行PCI的冠心病病人200例, 并且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病人。其中男161例, 女39例, 年龄36岁~84岁 (57.48岁±10.80岁) 。

1.2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 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进行多体位摄片分析。狭窄程度用直径减少的百分数表示。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受累冠状动脉100%狭窄, TIMI前向血流0级。血脂的检测由OLYMPUS AU1000全自动分析仪。心脏超声指标的测量由HP5500型彩超仪完成。PCI成功的判定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PCI成功判定标准[1]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观察对象年龄、体重指数 (BMI) 、舒张末期左室前后径 (LVd) 、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径 (LVs)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短轴缩短率 (FS) 、性别构成、长病变、闭塞病变数及血脂包括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载脂蛋白B (ApoB) 、脂蛋白 (a) [LP (a) ]、载脂蛋白A1 (ApoA1)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 t 检验。

2 结 果

20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192例成功植入支架, 其中男153例, 女39例, 8例 (均为男性) 支架植入失败 (7例导丝未通过病变处, 1例植入支架后TIMI血流小于1) , 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长病变113处, 闭塞病变37处。详见表1。

3 讨 论

HDL-C、 ApoA1、LVEF、FS在PCI成功组较高 , LVd、LVs则较低。人群研究发现, ApoAl是HDL-C的主要载脂蛋白成分, 占HDL-C的90%左右。ApoA1的高低反映HDL-C的高低[2]。纤维蛋白原 (Fg) 与HDL-C呈负相关[3]。Fg是体内重要的凝血因子, Fg浓度增高会导致体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 并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4] , 且其增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支数之间呈正相关[5], LVEF、FS、LVd、LVs是表示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 有文献报道冠心病左室功能损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6], 即左心功能减低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且闭塞病变多合多支病变[7], 已知闭塞病变的PCI成功率很低。因此临床可以说在HDL-C低水平、心功能较差时, 行PCI失败的风险会较大。如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 合并有心功能较差及HDL-C低水平时, 其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的几率大, 其行PCI承担失败的分险会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本资料研究的病人主要为临床筛选出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病人, 对心功能明显受损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 从而不宜行PCI术的病人未选入, 因此对于心功能指标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析研究也会有偏移。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 (12) :709-710.

[2]梅振武.最新的临床检验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13.

[3]Sironi L, Mussoli L, Prati L, et al.Pla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synthesis and mRNAexpressionin HepG2cells are regulated by VLDL[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6, 16:89-96.

[4]Ernest E, Resch KL.Fibrinogen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factor.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of the literature[J].Ann Intern Med, 1993, 118:966.

[5]潘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 29 (6) :489.

[6]许文亮.冠状动脉病变影像特征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6, 22 (7) :420.

[7]韩雅玲.慢性完全闭塞病变2051例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 14 (2) :86.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患者118例,其中男49例,女69例,年龄35~87岁,平均52.7±5.1岁。

方法:观察PCI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自身因素、他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和例数,然后将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自身因素、他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和例数进行比较,通过随访观察PCI患者的心理状况,判断出导致PCI患者由于自身出现的心理障碍为抑郁悲观、焦虑、紧张恐惧、孤独排斥、过分依赖。由他人产生的心理障碍来源于家属、医务人员、病友。由不良环境产生的心理障碍多因病房内物品杂乱,白天苍蝇、晚上蚊子,室内空气不流通,出入人员较多,然后将资料进行统计整理。

统计学处理:选用最新的统计软件SPSS19.0文中统计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PCI患者自身产生心理障碍的情况分布:抑郁87例(73.17%),悲观56例(47.45%),焦虑63例(53.38%),紧张、恐惧68例(57.62%),孤独、排斥41例(34.74%),过分依赖32例(27.1%)。结果显示因抑郁引起自身心理障碍的PCI患者显著多于其他因素。

PCI患者来自他人的心理障碍的情况:家属98例(83.00%),医务人员60例(50.84%),病友36例(30.5%)。结果显示因家属引起自身心理障碍的PCI患者显著高于其他因素。

PCI患者因不良环境产生的心理障碍的情况:物品杂乱26例(22.0%),白天苍蝇、晚上蚊子73例(62.86%),空气不流通89例(75.42%),出入人员较多95例(80.5%)。结果显示因出入人员较多引起自身心理障碍的PCI患者显著高于其他因素。

护理对策

帮助患者解决困难,PCI费用较高,使许难以承受的家庭及患者对PCT治疗产生排斥的心理,医护人员除了在设计PCI治疗方案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困难因素外,在诊治的过程中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协同患者向家庭寻求各方的帮助,从而使患者的实际困难得以解决,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实例现身说教,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请出已经做完手术,并且成功的患者,与即将手术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详谈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并向患者提供经验与信息,利用病友间的相互信任来说服患者,通过典型的实例说服患者增强信心,减少悲观消极的情绪。

指导患者稳定情绪和自我调节,由于不了解病情的相关知识容易产生情绪不稳定。如抑郁、焦虑等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所以医护人员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认识到不良的心理情绪障碍会给疾病带来严重的威胁,指导患者稳定情绪,消除恐惧及紧张的心理和自我調节,能够轻松的接受治疗。

护理上给予更多的关爱,由于做PCI治疗的患者多数处于年老患者,自理能力差,儿女工作忙,为了消除患者的担忧和顾虑,在做手术期间希望儿女尽量来医院照顾患者,用亲情驱散孤独,同时在术后医护工作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而且在生活上尽量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和行动来安慰患者,多于患者随时沟通,给予帮助,使他们不感到孤独与无助。

主动接触患者心理,在患者入院后主动与患者多沟通,要有耐心,多倾听陈述和需要了解的知识,要鼓励患者不懂就问并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多沟通,然后可有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患者对疾病不恰当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用乐观的情绪和语言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担心,保持在住院期间稳定的情绪和树立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

讨论

在我院心内科住诊的PCI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中无一例失败,人性化服务理念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个性化、整体化的护理模式,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最大程度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顺利舒心的就医,降低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提高PCI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治疗性满意度,达到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为目的,提高了我院在新疆巴州地区周边的区域声誉,使更多需要治疗的患者前来就医,也使护理人员更懂得怎样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人员主动积极发现患者需求的技能,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树立在护理实施全程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知识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准备,通过术前的健康宣教知识,降低了患者的术前不良心理反应,通过书中、术后的人性化护理,使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做PCI治疗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才能更有效的完成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前的心理反应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过程满意度,对保障PCI手术治疗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葛凤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15.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篇3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近年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 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炎症亦与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1]。hs-CRP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记物之一。研究表明, 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是预测未来心血管危险的可靠的预测因子[2]。目前, PCI术已成为UAP的治疗方法之一。PCI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 但仍有部分UAP患者于术后发生MACE。本研究以接受PCI术的UAP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不同hs-CRP水平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的差异, 探讨hs-CRP水平对UAP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于我院住院, 行PCI治疗的UAP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78例。UAP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UAP诊断和治疗建议》诊断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急慢性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外伤、恶性肿瘤者以及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靶血管完全闭塞、静脉桥血管病变、再狭窄病变;失去联系不能完成随访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分组

患者于PCI术前禁食12 h后采血, 测定常规生化指标, 包括TC、TG、HDL-C、LDL-C, 同时分离血清, 集中测定hs-CRP浓度。根据术前hs-CRP浓度是否高于10mg/L把患者分为hs-CRP增高组和hs-CRP正常组, 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随访9个月, 分析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

1.2.2药物治疗

所有病人均进行标准CHD二级预防方案治疗, 两组治疗药物相同。

1.2.3 观察指标

(1) 两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 (2) 两组间TC、TG、HDL-C、LDL-C的比较; (3) 两组患者的PCI资料比较; (4) 两组MACE发生率的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hs-CRP增高组与hs-CRP正常组的年龄、性别、吸烟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例数hsCRP增高组高于hs-CRP正常组 (见表1) 。

2.2 TG、TC、HDL-C、LDL-C资料

hs-CRP增高组与hs-CRP正常组比较TG、TC、LDL-C明显较高 (P<0.05) , HDL-C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间比较, ★P<0.05

注:两组间比较, ★P<0.05, ★★P<0.01

2.3 两组患者的PCI资料

hs-CRP增高组与hs-CRP正常组患者的PCI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hs-CRP增高组与hs-CRP正常组支架构成比较χ2=6.98, P<0.05

2.4 MACE发生率

hs-CRP增高组PCI术后MACE发生率高于hs-CRP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注:两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CRP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 CRP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动脉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hs-CRP具有高敏感性和精确性, hs-CRP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是血栓形成、AS等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 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已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其被认为与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3.1 hs-CRP在UAP患者行PCI术后的预测价值

PCI作为血运重建的有效手段, 可改善UAP患者的预后, 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病死率[3]。但作为一种机械性治疗手段, PCI虽然可以减轻冠脉病变部位狭窄, 却不能有效抑制血管炎症反应, 延缓冠脉系统的粥样硬化进程。因此, 在接受PCI治疗的CHD患者中, 患者的预后依然与冠脉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4], PCI术前炎症反应的激活才是再狭窄的基础。本研究发现, 在接受PCI治疗的UAP患者中, hs-CRP增高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正常组 (P<0.01) 。两组MACE发生率的差异提示hs-CRP可预测接受PCI治疗的UAP患者的未来心血管事件, 对此类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3.2 hs-CRP与CHD

CRP是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急性反应标志物, CRP可与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 并与脂蛋白结合, 激活补体系统可产生大量终末攻击复合物, 造成血管内膜受损, 引起血管痉挛, 脂代谢异常, 导致AS, 在CHD中发挥复杂的生物学效应[5]。本研究中PCI资料表明, 两组患者所需支架数构成上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在hs-CRP水平较高的患者, 其所需支架数较多, 表明患者冠脉血管病变较重。hs-CRP水平较高的患者, 其炎症反应程度较重, 这可促进斑块的形成与发展, 还可促进斑块破裂或内膜糜烂以及继发血栓形成, 导致MACE的发生。

3.3 hs-CRP与CHD危险因素

血脂是已经明确的CHD危险因素。近年来血清hs-CRP水平与脂质代谢紊乱的研究表明, 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即使在正常范围内变化, 也与TG、TC、LDL-C正相关, 与HDL-L负相关[6]。即使在LDL-C水平正常的UAP患者中, 其冠脉系统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7]。本研究发现hs-CRP增高组TG、TC、LDL-C较hs-CRP正常组显著增高, 说明hs-CRP增高组血脂代谢异常程度较重, 较高的TG、TC、LDL水平可促使新的斑块形成, 促进AS的发展, 加重炎症反应, 最终导致斑块不稳定, 甚至斑块破裂或内膜糜烂、血栓形成等后果, 导致MACE的发生。血脂水平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性的估价[8], 同时检测hs-CRP与血脂两个危险因素, 对CHD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更高的预报作用[9]。

高血压及糖尿病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Dinopoli和Papa[10]等对高血压和血清hs-CRP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收缩压高于正常的患者其血清hs-CRP水平增高, 同时发生As的危险性增高。高血压亦可能是一种慢性低级别炎症。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AS, 而糖尿病患者常有CRP水平升高, hs-CRP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hs-CRP水平升高与糖尿病患者容易较早出现AS, 且病变更加严重和广泛有关。本研究发现, 两组间高血压例数及糖尿病例数比较有差别 (P<0.05) , hs-CRP增高组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较高, 高血压及糖尿病可促进AS的发生与发展, 导致MACE的发生。

hs-CRP增高的UAP患者行PCI术后更易发生MACE, 这可能与炎症反应、冠脉病变程度及CHD危险因素等有关。hs-CRP作为一种炎症反应标志物, 与AS的发生发展及CHD危险因素有密切联系, 对UAP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1]Inoue N.Vascular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artery disease:role of 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J].Cardiovasc Hematol Disord Drug Targets, 2006, 6 (4) :227-231.

[2]Danesh J, Wheeler J G, Hirschfield G M, et al.C-reactive proteinand other circulating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coronary heart disease[J].N Engl J Med, 2004, 350 (14) :1387-1397.

[3]Fujii N, Asano R, Nagayama M, 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first-generation metallic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coronary artery disease:observational study over a decade[J].CircJ, 2007, 71 (9) :1360-1365.

[4]Gach O, Legrand V, Biessaux Y, et al.Long-term prognosticsignificance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before and aftercoronary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J].Am JCardiol, 2007, 99 (1) :31-35.

[5]Corrado E, Novo S.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 in vasculardisease[J].Acta Chir Belg, 2005, 5 (6) :567-579.

[6]Tamakoshik, Yatsuya H, Kondo T, et al.The metabolic syndrome is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circulating C-reactive protein in heathreference range, a systemic low-grade inflammatory state[J].Int JObes Relat Metab Discord, 2003, 27 (4) :443.

[7]王平, 宋执敬, 宋军, 等.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正常患者中的早期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 15 (4) :362-365.

[8]季勇, 张峰.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意义.临床医药实践, 2005, 14 (1) :36-37.

[9]尹志家, 李瑞杰, 赵远华, 等.CHD患者ApoE基因与超敏CRP相关性探讨[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 25 (5) :387.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篇4

关键词:冠心病,胸痛,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 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开展,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优越性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共识, 但部分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和特点的胸痛, 这种胸痛大多为良性的, 亦有部分可能系支架内血栓、慢血流或无复流等原因所致, 正确及时的诊断对临床医生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我们对近5年来PCI后出现胸痛的287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 旨在探讨胸痛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7例中男206例, 女81例;年龄42~81岁, 平均63.4岁。按照2008年我国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标准, 临床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7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13例。急诊PCI者43例, 择期PCI者244例。PCI均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入路, 常规技术完成造影和PCI。观察生命体征、穿刺点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术后立即做心电图, 连续观察3 d, 心电监护24 h。胸痛者记录疼痛特点及发作时心电图。术后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 2次·d-1, 连用3~5 d。PCI成功标准:影像学上多投照体位, 残余狭窄<20%, 冠脉造影血流TIMI分级3级, 临床心绞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1.2 胸痛的观察方法

观察住院患者PCI后3 d内出现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诱因和伴随症状, 并与术前比较;发生胸痛即时描记心电图, 与无症状时比较。心电图阳性标准: (1) 至少2个相连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 ST段抬高为肢体导联≥0.1 mV, 胸导联≥0.2 mV和 (或) T波倒置>0.3 mV, T波伪改善; (2)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如频发或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变化不典型或无变化者记为阴性。胸痛时查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复习PCI过程, 了解术中有无边支闭塞、冠脉内血栓、慢血流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87例患者中240例出院时无胸痛等症状;术后出现胸痛47例, 胸痛发生率16.37%。心源性胸痛 (cardiac chest pain, CCP) 10例, 发生率3.48%, 占全部胸痛的21.28%, 大多于24 h内发生;非心源性胸痛 (non-cardiac chest pain, NCCP) 37例, 发生率12.89%。287例中急诊PCI者43例, 术后出现胸痛16例, 胸痛发生率37.21%。其中CCP 5例, 发生率11.63%, 心电图均为阳性, 1例为室速;NCCP 11例, 发生率25.58%, 2例出现心电图ST段压低改变, 余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择期PCI者244例, 术后出现胸痛31例, 胸痛发生率12.7%。其中CCP 5例, 发生率2.05%, 心电图3例阳性;NCCP 26例, 发生率10.66%, 心电图3例阳性, 表现为ST段压低。急诊PCI的CCP及NCCP发生率均高于择期PCI者 (P<0.05) , 临床特点见表1。

与择期PCI相比, a P<0.05

287例中植入多个支架者137例, 术后出现胸痛26例, 胸痛发生率18.98%。其中CCP 7例, 发生率5.11%;NCCP 19例, 发生率13.87%。严重或复杂病变者53例, 术后出现胸痛16例, 胸痛发生率30.19%。其中CCP 5例, 发生率9.43%;非心源性11例, 发生率20.75%。见表2。

3 讨论

PCI术后胸痛临床上常见, 根据病因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心电图的动态变化结合胸痛症状对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本组急诊PCI胸痛总发生率及CCP发生率均高于择期PCI者 (均P<0.05) ;多个支架者胸痛发生率和CCP发生率高于单支架植入者, NCCP结果两者相当;严重或复杂病变者53例, 术后CCP和NCCP发生率均高于简单病变者。分析原因: (1) 支架内血栓形成:共3例, 2例急诊手术后, 1例择期手术。发作情况类似, 均在术后24 h内, 伴有ECG的ST段抬高及肌酸激酶升高, 胸骨后闷痛。血栓的形成主要因急诊手术抗凝、抗栓治疗未充分起效,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1,2];冠脉复杂病变、血管内膜撕裂、支架贴壁不良、长支架及多支架重叠置入、支架结构变形、PCI术后即刻支架内残余狭窄较大、病变覆盖不完全等也是常见原因[3]。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应紧急溶栓、抗栓治疗。必要时再次CAG。血栓负荷大者, 可用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视病情再次行PCI或外科手术治疗[4]。 (2) 无复流和慢血流:2例, 急诊和择期手术各1例, 前者为多支病变, 急诊处理前降支, 后者为前三叉病变。EKG均为阳性, 胸痛特点与心绞痛相似。静脉泵入欣维宁及扩冠治疗后缓解。无复流发生机制主要是微血管痉挛及机械性阻塞。慢血流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内皮依赖与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可能是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原因, 而最常见的原因是内皮功能障碍[5]。 (3) 分支血管闭塞:这部分患者在CCP中占50%。支架植入后血管斑块向分支移位, 术者认为分支较小放弃保护, 是主要原因。ECG多有ST段压低, 胸痛症状不典型, 硝酸酯类药物可减缓症状。此外, 经皮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操作诱发血小板激活、聚集致血栓形成导致的炎症反应与PCI术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他汀类的抗炎作用有助于加速血管的修复, 对围手术期的心脏有保护作用[6,7], 但理想剂量和用药时机尚须进一步研究。有报道发现围术期使用较高剂量他汀类药物, 在心肌保护、抗炎方面作用优于常规剂量[8]。

本组资料NCCP发生率明显高于CCP, 大多为良性、非缺血性, 发作时一般不伴ECG改变, 与多数报道类似[9,10]。常见原因有: (1) 精神因素:患者对手术不了解产生的心理紧张, 表现为胸部异物感、针刺样胸痛、不规则疼痛等。良好的医患沟通, 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2) 上消化道因素: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损伤及应激性溃疡为常见原因。早期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或其他胃黏膜保护剂可预防和改善症状。 (3) 支架牵拉痛:支架选择偏大、长支架、弯曲分叉病变等原因导致支架释放后对冠状动脉持续性的牵拉、扩张刺激。表现为不规则胸闷、胸痛。部分患者疼痛与呼吸有关, 可能与心包摩擦有关。ECG无或仅有轻度ST段压低, 心肌坏死标志物正常。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可使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

总之, 冠脉介入治疗后的胸痛原因较多, 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急诊手术、多支架植入, 严重及复杂血管病变CCP的发生率较高, ECG变化与之相符。故对于PCI术后ECG阳性、胸痛典型的患者应高度重视, 积极处理。

参考文献

[1]FILIPPO O, NICOLA B, CASAGRANDA I, et al.Chest pain evaluation project[J].G Ital Cardiol (Rome) , 2009, 10 (1) :46-63.

[2]PHAM S V, PHAM P C, PHAM P M, et al.Antithrombotic strategi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Drug Des Devel Ther, 2010, 4:203-220.

[3]李爱琴, 郑海军, 朱艳霞.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医药, 2011, 51 (39) :83-84.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 (1) :1-2.

[5]PRIES A R, HABASETTL H, AMBROSIO G, et al.A review of methodsfor assessment of coronary miemvascular disease in both clinical andexperimental settings[J].Cardiovasc Res, 2008, 80 (2) :165-174.

[6]PATTI G, PASCERI V, COLONNA G, et al.Atorvastatin pretreatment improves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S undergoing early 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sults of the ABMYDA-ACS irandomized trial[J].J Am Coli Cardiol, 2007, 49:1272-1278.

[7]PASCERI V, PATTI G, NUSCA A, 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atorvastatin for redu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sults from the ARMYDA study[J].Circulation, 2004, 110:674-678.

[8]马树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择期PCI术者心肌保护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0 (6) :901-904.

[9]马野, 姜丕桥, 王赓, 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周内胸痛15例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 (10) :799.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篇5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胸痛,术后护理

冠心病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 患者需要给予正确的诊治和合理的护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冠心病的治疗有了巨大的进步。选择冠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和最主要的手段, 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TCI) 和冠脉支架术 (Stent) , 则是采用介入法治疗冠心病两种最常用的术式。它能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功能, 对治疗冠心病有独到作用, 临床效果十分明显。但是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 严重者还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对术后胸痛进行分析评估有重大意义, 另外, 心脏病患者病情相对复杂, 术后极易产生并发症, 建立一套正确、系统的术后护理常规, 规范护理技能极为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4例, 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冠脉支架术治疗, 男16例, 女15例, 年龄28~84岁, 平均年龄 (54±3.4) 岁。B组:33例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 男21例, 女12例, 年龄32~89岁, 平均年龄 (55±8.9)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8例, 高血脂16例, 糖尿病23例。

1.2 术后观察评估

(1) 对术后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护, 术后立刻和次日进行心电图测试, 及时了解患者是否出现缺血症状。术后用药根据病情, 参照冠心病治疗指南进行。缺血性胸痛立刻应用硝酸酯类, 无复流及慢复流加用阿托伐他汀;非缺血性胸痛明确原因予相应处理。 (2) 对住院期间所有大的心脏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Q波心肌梗死等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如下:胸痛发作A组21例 (67.7%) , B组4例 (12.1%) 。以上患者胸痛平均持续时间为 (23.3±4.3) h, 仅有A组3例患者诉术后胸痛与术前相似, 76.2%的胸痛患者诉胸痛为持续性、压榨样且部位较深的发作。没有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 没有患者接受紧急冠脉造影检查[1]。

2 护理方法

2.1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在手术结束早期阶段, 密切的监护非常重要。首先将患者移到预先准备的CCU病房, 对患者的血压、心电等进行详细的观察, 严格控制输液时的用药量;对患者的体温、手掌进行持续的观察, 注意患者经桡动脉的跳动情况, 嘱咐患者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例如:减少或者禁止做一些支撑的动作, 注意手指、上肢的活动幅度, 防止出现手指麻木和肿胀的现象;观察患者足部、下肢动脉跳动、皮肤颜色、温度是否正常, 必要时为患者做好按摩等护理。

2.2 术后预防胸痛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胸痛的现象容易出现, 在术后除了对胸痛患者加强护理外, 还需要对未出现胸痛现象的患者进行预防胸痛护理。大致如下: (1) 对术后患者进行24h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质变化及其心率的变化, 注意心电图的变化, 随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缺血症状。 (2) 对有缺血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处理, 必要时实施二次手术。 (3) 对术后患者加强询问和交流, 了解是否出现胸闷、心跳快等心律失常状况。对于心率不稳的患者, 及时报告医生采取镇静、减慢心率的治疗。

3 讨论

3.1 观测结果表明, 冠脉介入治疗后胸痛是常见现象, 但两组患者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P<0.05) , 冠脉内支架术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相比, 胸痛现象更明显, A组出现胸痛的几率明显大于B组, 这可能是因为支架置后弹力纤维伸缩变小而管壁受持续牵张的缘故。通常胸痛在术后1d内缓解, 且多数患者能区别术后胸痛与术前胸痛的性质。

3.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胸痛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胸痛和非缺血性胸痛, 其中缺血性胸痛出现的几率大概为15%~24%。所有胸痛患者都需要密切监护, 以尽早发现心肌缺血的证据而尽早处理。在护理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加强对患者的症状观察, 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重新生活在正常的生活中[2]。

参考文献

[1]孙全林, 孙冬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胸痛的评估及护理 (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 21 (1) :68.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病人117例, 男69例, 女48例;年龄61岁~86岁 (71.5±7.3) 岁;血压 (125~160) / (80~110) mmHg (1mmHg=0.133kPa) ;急性心肌梗死21例, 稳定性心绞痛3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0例, Ⅱ级54例, Ⅲ级33例;合并高血压54例, 糖尿病31例, 高脂血症23例, 心律失常15例;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33例, 双支血管病变36例, 三支血管病变48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冠心病诊断标准。

1.2 介入治疗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 选择左侧或右侧股动脉, 采用Seldinger技术置入动脉鞘管行冠脉造影,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指引导管与导丝及其相关支架, 经鞘管将支架送至病变部位后释放支架, 术后4h拔除鞘管、人工压迫30min止血后利用医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相关药物治疗及支持治疗。

1.3 结果

本组病人均成功完成介入穿刺治疗, 其中右侧股动脉穿刺92例, 左侧股动脉穿刺25例, 住院时间5d~17d (10.5d±2.5d) 。术后发生穿刺局部血肿1例, 造影剂过敏1例, 发热3例 (体温37.5℃~38.0℃) , 均给予相关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2 护理

2.1 治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项新技术, 我院自开展该手术几年来发现病人由于对该手术方式认知的不足, 术前多存在焦虑、抑郁等多种复杂的负性心理问题, 以至于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的巩固。因此, 治疗前责任护士加强与病人沟通交流, 倾听病人主诉,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针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应对方法, 耐心回答病人及其家属的疑问, 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获得病人最大限度的信任。详细介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优点、手术过程、术前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和应对措施, 以提高病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纠正既存的错误知识;列举我科已成功完成的手术例数, 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让手术后病人现身施教, 以缓解和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负性心理情绪, 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2.1.2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善心电图、B超等术前各项常规检查, 遵医嘱按时发放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并监督病人口服。术前1d指导病人练习呼吸和咳嗽等术中需配合的动作, 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卧床致大小便困难。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并行碘过敏试验, 做好双侧腹股沟区的备皮及皮肤清洁工作, 根据病人情况给予禁食6h、禁饮4h。老年病人由于身体及疾病的影响, 睡眠质量差, 可遵医嘱给予口服镇静药物促进睡眠。术日病人入介入室前嘱其排空膀胱, 以免术中膀胱过度膨胀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 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

2.2 术中护理

病人入介入室后向其讲解室内仪器设备及仪器等的音响, 告知手术步骤和配合要点, 并针对病人入室后的心理状态进行适时心理疏导。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步骤, 密切观察手术进展, 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的器械和物品。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表情、面色、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 随时耐心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由于老年病人多听力欠佳, 与其交谈时尽量靠近耳侧及提高音量, 术中嘱病人勿随意活动四肢, 有躁动病人可适当给予保护性约束, 以免影响手术进展及顺利完成。适时告知手术完成情况, 使病人了解手术进展, 缓解其紧张心理, 促进手术配合度。

2.3 治疗后护理

2.3.1 体位与活动

PCI术后常规给予平卧、穿刺侧肢体制动24h, 穿刺点沙袋加压8h。本组病人术后4h拔除鞘管前平卧休息, 拔除鞘管后4h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平卧位与30°半坐卧位交替, 穿刺点沙袋加压8h, 穿刺侧下肢可在床上平行移动, 禁屈曲。术后48h即可下床活动, 活动循序渐进, 活动量以病人不感觉疲劳为宜。

2.3.2 病情观察

病人从介入室返回病房后, 给予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改变, 必要时送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 监护至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心悸等症状, 加强病房巡视, 注意倾听病人主诉、询问有无不适, 若出现心慌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观察穿刺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抗凝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变化, 观察病人意识、血压变化, 有无皮肤黏膜、消化道等出血倾向。

2.3.3 拔鞘管护理

本组病人术后均留置鞘管4h后拔管, 拔管前备齐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品和用物, 监测APTT值40s~60s无异常后使用利多卡因行鞘管旁注射后拔除动脉鞘管。拔管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变化, 注意病人心理护理, 以防止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拔除鞘管后用弹力医用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 注意包扎松紧度适宜, 同时给予沙袋压迫防止穿刺点出血。

2.3.4 促进造影剂排出

为避免造影剂造成的肾功能损害, 介入治疗前6h至术后12h遵医嘱按1.0mL/ (kg·h) ~1.5 mL/ (kg·h) , 通过30gtt/min~40gtt/min静脉输注等渗盐水持续进行水化治疗, 静滴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病情, 避免引起心力衰竭。术后24h建议病人大量饮水, 24h饮水量最少1 500mL, 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以增加水分的摄入, 既可增加尿量, 促进造影剂从尿液排出, 又可避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2.3.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血肿: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是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 局部轻微出血的发生率为1%~2%, 严重出血发生率<0.1%, 出血、血肿的发生与病人的体重、伴有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术中操作、术后抗血栓治疗强度及术后病人过早活动有关[3]。术后绷带加压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 严防包扎过松达不到止血效果;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 如有出血倾向应报告医生给予检查处理;若已有血肿形成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血肿加大, 出现穿刺点局部淤血或微小血肿严密观察瘀血或血肿有无继续发展, 如无改变可不做特殊处理任其自行吸收, 较大血肿者于术后24h~48h进行对症处理。本组1例出现小血肿, 因及时发现立即给予重新加压包扎、沙袋压迫止血后血肿未继续发展。 (2) 造影剂过敏:造影剂过敏是PCI不良反应之一, 为预防造影剂过敏的发生,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家族过敏史, 严格碘过敏试验。PCI时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造影剂注入时严密观察病人意识、呼吸等变化。本组1例病人推注造影剂1min后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 立即给予停止造影剂注入及对症处理后消失。 (3) 发热:PCI术后发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可能为支架植入术后的不适或不良反应。术后4h监测体温1次, 体温>38.5℃可遵医嘱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及时遵医嘱采集血液进行白细胞检测, 警惕感染的发生。本组3例病人体温37.5℃~38.0℃, 鼓励病人多饮水及冰敷后体温下降。 (4) 迷走神经反射:PCI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多因病人精神过度紧张、拔管时刺激及拔管后按压手法过重引起的疼痛、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引起的[4]。本组无一例病人发生迷走神经反射。

PCI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老年病人身体器官机能逐渐衰退, 为预防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病人的痛苦, 应加强PCI围术期的护理, 提高PCI手术的安全性, 促进病人康复。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治疗老年冠心病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17例老年冠心病病人采用PCI治疗, 同时加强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均成功完成介入穿刺治疗, 其中右侧股动脉穿刺92例, 左侧股动脉穿刺25例;术后发生穿刺局部血肿1例, 造影剂过敏1例, 发热3例, 均给予相关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加强老年冠心病病人采用PCI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护理

参考文献

[1]唐秀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3, 19 (11) :1677-1679.

[2]张文杰, 周栋雯, 李鑫, 等.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7) :636-637.

[3]胡燕利, 燕美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13, 27 (9B) :2830-2832.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 其中男105例, 女55例, 年龄32~85岁, 平均年龄65.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 (35.0%)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 (47.5%)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例 (10.6%)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1例 (6.9%) 。既往PCI手术史12例。

106例患者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 任何一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超过一半以上即可确诊[3]。

1.2 方法

160冠心病患者术前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狭窄程度≥75%的患者进行PCI。介入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心电图及有无心绞痛发作, 疗效标准术后残余狭窄在10%以下, 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即为支架植入成功。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结果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0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总成功率为98.0% (157/160) , 治疗病变成功率为95.0% (152/160)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CASI) 成功率96.9% (155/160) 。术后发生血肿3例, 迷走神经反射2例, 假性动脉瘤1例, 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 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目前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机制目前不明确, 高危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缺乏运动等因素。冠心病的发病类型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见, 随着人口老龄化, 冠心病的发病逐渐增加, 和年龄的关系逐渐密切[4]。冠心病的保守治疗方法溶栓治疗, 治疗效果不明显, 溶栓治疗时出血发生的几率大。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具有对患者的创伤小, 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小, 治疗的的疗效明显, 死亡率低等特点, 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co ronar y a rter y by pass g raft, CABG) 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目前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把置入到血管中的球囊加压膨大后, 把冠状动脉狭窄及阻塞的血管撑开, 使其通畅。本组研究160例介入治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尽量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术中及术后严格检测血压及各项凝血指标, 预防血管的再次狭窄及阻塞。经皮关注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 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钰, 李建华, 高希春.当代心脏病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1:243.

[2]王安伟, 罗素新, 向睿.266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10, 39 (12) :1582~1583.

[3]刘宇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劳累心绞痛8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6) :7~8.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本科收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2]: (1) 持续胸痛>30min,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 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导联中2个导联ST段抬高>1mm同时血清心肌酶超过正常值2倍; (3) 发病时间≤12h; (4) 经静脉溶栓90min内仍持续胸痛或ST段仍抬高, 且CAG示IRA前向血流TIMI 0~Ⅱ级者行补救PCI。本组患者男58例, 女22例, 年龄39~68岁, 平均 (50.12±5.4) 岁, 发病时间为30min~23h;根据入院时心电图变化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8例, 前间壁16例, 下壁10例, 广泛前壁7例, 正后壁4例, 高侧壁5例;心功能:KillipⅠ级6例, KillipⅡ级16例, KillipⅢ级48例, KillipⅣ级10例。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 临床判断均符合AMI诊断标准。术前口服阿司匹林0.3g, 氯吡格雷300mg, 并给予扩血管药, 以标准技术进行动脉造影及支架术。以Se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 置入6F或7F动脉鞘, 有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下壁AMI伴有缓慢心律失常者, 预先经股静脉置入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 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后行直接PCI治疗 (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 , 术后留置鞘管4~6h后拔管, 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0.3g/d, 氯吡格雷7mg/d, 至少6个月, 微泵入肝素1000U/h, 24h停肝素, 监测ACT<200s拔动脉鞘, 低分子肝素0.6ml皮下注射, 2次/d, 持续5~7d, 同时酌情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ACEI类、他汀类调脂药, 术后一般避免静脉使用扩血管药物。

1.3 支架置入成功指标

PTCA或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30%, 则急诊PCI成功。临床成功指标:急诊PCI后不伴有AMI、紧急冠状动脉搭桥及心脏性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从患者送入导管室至IRA开通时间15~30min, 平均 (18.8±1.92) min;从开始造影至介入治疗结束时间为30~95min, 平均 (43.7±12.9) min。

2.2

本组8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30例, 双支病变36例, 3支病变12例, 左前降支合并左主干病变2例, 急诊PCI成功, 术中支架植入成功率100%, 梗死相关动脉即刻开通率100%。TIMI血流均达III级, 造影显示均无残余狭窄, 平均住院12d,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后3~12个月随访, 患者症状及ECG均得到明显改善, 无其他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患者满意率高。

3 讨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地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 改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增加远期生存率, 这与其能够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提供丰富的血流,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有关。急诊PCI成功与否与手术者熟练程度和经验有关, 并能准确判断IRA, 同时术中对心电图及血压的监测, 及时处理各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及保持重要脏器的血供, 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迅速开通IRA。急诊PTCA支架优于溶栓治疗, 包括溶栓禁忌证、溶栓时间窗口以外及溶栓失败者, 血管再通率高, TIMⅠ、Ⅱ级高达90%以上[3], 明显的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同时缩短住院时间。综上所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并发症少, 抢救成功率高, 能减少梗死后心室的重构, 有效保护心脏功能, 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 (PCI) 急性心肌梗死 (AM I)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80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经验。结果 80例患者急诊PCI成功, 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100%, 平均住院12d,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后3~12个月随访, 无心绞痛及死亡病例, 患者满意率高。结论 对于胸痛>12h而<24 h, 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急诊PCI安全有效。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

参考文献

[1]韩立宪, 王贵松, 徐泽升, 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后急诊介入治疗的比较研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 10 (4) :209-210.

[2]江一清, 刘朝中, 朱国英.现代冠心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686-687.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概况下一篇:云南现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