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共9篇)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篇1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作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具有微创、手术成功率高、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患者在术后1年内或更长时间会出现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以,必须对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指导。笔者对社区内33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跟踪随访及康复护理指导,在增强服药、复诊依从性,自我监测病情、自我管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家属的配合和支持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50~79岁,平均64.5岁,均为2007年7月—2010年11月在三甲医院进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平均住院3~7 d,出院后经社区
(1)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卫生院
广东珠海519060双向转诊转入家庭病床。
1.2 随访方法
以派发健康教育手册、上门访视、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跟踪随访。出院第一个月每周1次上门访视,之后每两周1次电话随访,每月1次上门访视,半年后每两月1次电话随访,随时接受电话咨询。
1.3 效果
33例患者未现穿刺部位出血;能主动按时按量服药和复诊,自行监测血压、脉搏,主动向医护人员咨询有关健康知识,均已改变吸烟、饮酒、长时间静坐等不良生活习惯,坚持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体重指数(BMI)均保持在20~24;除2例患者行动不便外,其他患者均能坚持运动,心态平衡、乐观;无发生心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猝死),复查血压、血脂、血糖均达到理想范围,心电图无异常,1年后冠脉造影复查,仅2例患者发生管腔再狭窄,发生率6.06%,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0。
2 康复护理指导
2.1 评估
对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如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穿刺部位有否渗血,皮肤感觉、皮温、动脉搏动情况、手指活动情况,有无头痛、麻木、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态度,家属对患者的关心、重视程度;目前的工作情况、经济收入是否充裕、是否存在压力、社会支持是否充足及利用度等。
2.2 护理指导
2.2.1 术后早期穿刺部位的康复指导:
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用力旋扭物件,因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穿刺局部皮肤的修复及动脉壁血痂尚不牢固,且术后需大剂量使用抗凝血药物,抗凝剂使血痂溶解,若用力提重物或旋扭物件易引起血管内压力增高,使血痂脱落而出血[1]。
2.2.2 用药指导: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需长期服药,且必须在心脏病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科学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和停用。老年人记忆力差,常忘记服药,可利用手机的闹钟或日程备忘设置功能,把服药时间设置好,以便能按时服药;可用多格药盒,按早、午、晚需服药物分开放置,以防漏服。指导患者要正确用药,如阿司匹林应在饭后服等;在用药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测,自我管理,教会患者定期检测脉搏和了解异常症状、体征,如出现冷汗、血尿、黑便、皮肤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头晕、肌肉酸痛或乏力、关节酸痛、胃纳明显下降、尿少、浮肿、尿色黄或巩膜黄染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家中备有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深色瓶密封干燥环境保存,家人均知道的固定位置存放,每6个月更换1次,外出时随身携带保健药盒(内含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及小卡片,注明自己的姓名、所患疾病、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就诊医院等)。如果患者要看牙医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在接受抗凝治疗;术后不可作磁共振检查,以防支架移位。
2.2.3 运动指导:
向患者解释绝对卧床的利弊,说明早期活动的价值、安全性和具体方法。适度合理、循序渐进地运动可增进身心健康,在饭后2 h开始运动,遵从运动的三步骤:5~10 min热身活动后开始适当的运动,5~10 min凉身活动后停止运动(热身及凉身活动是指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或漫步)(1)强度、频度和时间:通过监测症状和心率调节运动强度,尤其是第一次进行新的活动前,常用的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20次/min)。(2)运动频率:一般每周3~5次,开始时每次15 min,以后每次30~60 min,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感冒或发热症状和体征消失2 d以后再恢复运动;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包括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在阳光下剧烈运动(理想环境:温度4~28℃,风速<7m/s)。(3)穿戴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鞋,上坡时要减慢速度,饭后不作剧烈运动;警惕症状:运动时如发现心绞痛或其他症状,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药物治疗发生变化时,要注意相应调整运动方案;运动必须持之以恒,如间隔4~7 d以上,再开始运动时宜稍减低强度。
2.2.4 饮食指导:
合理健康的饮食是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措施。(1)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低于6 g,可固定一量勺量取食盐。(2)限制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新提出限制反式脂肪)和胆固醇,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奶油蛋糕、奶茶、咖啡等。(3)低热量饮食,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4)不进食含高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茶、西兰花、包心菜、菠菜、牛肝、猪肝,防止其减低抗凝药物的疗效[2]。(5)每餐不宜过饱,七八分饱为宜。
2.2.5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戒烟和避免吸烟环境,戒酒,不喝浓茶、浓咖啡;不长时间静坐;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40℃为宜,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少于8 h)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每天午休(平卧)30~60 min,以保证大脑良好的供血供氧;家居环境保持安静、清洁、整齐和安全,注重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2.2.6 保持大便通畅:
可适当增加粗纤维饮食和黑木耳,晨起喝一杯蜂蜜水,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切忌排便时过度用力,如便秘时可用轻泻剂,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走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以防止用力排便时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并发症。
2.2.7 心理指导:
针对患者不同的行为类型,了解导致患者发生情绪变化的原因,合理采用倾听、支持、疏泄和解释技术,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乐观地面对疾病。对A型行为类型的患者,要指导注意调整自我心态,少生气、多交流,学会放松技巧,如肌肉放松、深呼吸、听轻音乐等,用情绪转移达到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对过分谨小慎微、依赖性格的患者,让其倾诉心中所虑,针对其所顾虑的问题,给予详细解释,打消其顾虑,指导其处理方法或给予合理的建议,并鼓励其亲自动手,对其成绩加以肯定,使其重拾自信。
2.2.8 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
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患者更有效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患者时刻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而且在精神、心理上获得安慰,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及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如何预防术后并发症,指导术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心理调节、性生活及定期复诊等,强调家属积极参与的重要性,教会家属如何监测血压并记录,以及必要的急救技能,如急救药物的应用、心肺复苏术等[3]。
3 讨论
康复医学[4]中把冠心病康复分为三期,Ⅰ期心脏科住院康复,Ⅱ期家庭康复,Ⅲ期为康复医学科住院康复。经康复指导师系统的康复指导,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住院期间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患者住院时间较短,针对患者情况综合干预较少,患者大多从报纸、电视、收音机等渠道获得相关知识,出院后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能力差异较大;而因为经济、居住环境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入住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这就需要社区护理进行系统干预。通过系统健康教育,既可了解患者及家属所想所需,又可使患者和家属掌握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及主动参与性,防止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冠心病康复措施会影响其周围人群对冠心病风险因素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对尚未患冠心病的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应普及急救技能教育,家属掌握了急救技能,使患者一旦发病时能及时获得生命支持,为抢救的成功赢得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4.
[2]周艳丽,梁丽艳,马晓云,等.系统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589.
[3]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63.
[4]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59-668.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篇2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介入治疗的进步,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技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冠心病血运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常规方法相比,无需严格卧床,术后体位相对自由,伤口易于压迫止血,局部出血少,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更容易被病人特别是对心功能差,不能久卧的患者或是因卧床引起的腰背疼痛、排尿困难而需导尿的患者所接受,不失为一条安全可行的介入诊疗新途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从2013年1月-2013年6月共216例,其中男性165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8岁。心绞痛120例,心肌梗死49例,急性冠脉综合症12例,胸痛待查35例。冠状动脉无病变67例,1处病变93例,2处病变27例,3处及以上病变29例。
1.2结果:本组216例患者均经右桡动脉径路穿刺,成功210例,失败6例,穿刺成功率97.2%。失败6例均因桡动脉痉挛造成,后改经股动脉径路穿刺完成手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对介入性检查和治疗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存在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1],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术前充分做好解释工作,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必要时可请已接受该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1.2 禁食:术前禁食禁饮,但不超过4小时,以免导致血容量不足和低血糖的发生。此项手术是局部麻醉,全身受麻醉药物的影响小,发生误吸的概率较低,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尽可能缩短禁食时间,以减少并发症。
2.1.3 用药准备:术前累计给予波力维300mg,肠溶阿司匹林0.3g,其目的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度,防止术后血栓形成。
2.1.4 一般护理: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前一天行双侧腹股沟、会阴部的备皮和造影剂过敏试验,清洁皮肤,病情许可,可嘱患者洗澡。保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可口服安定。常规完善血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
2.2 术中护理:嘱患者排空膀胱并协助上手术台,取平卧位,将右手自然外展放置于手托上。术中密切观察术侧肢体情况,询问病人有无臂痛、麻木等不适感受,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连接各种监护仪器,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以备用,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送回监护室或病房平卧1小时,不能平卧者取坐位或头高足低位,术肢位于胸前并相对固定。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连续四次,若患者冠状动脉无病变,术后4小时即可下地活动。相对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无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了拔管前的护理,方便患者大小便,减轻了患者的思想负担,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2.3.2 伤口的观察和护理:术后采用的是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穿刺处止血。由于术中及术后抗凝剂的使用,伤口易出血或出现血肿,止血器固定好以后随时观察术肢皮肤温度及颜色的变化,注意有无疼痛、青紫、肿胀等情况发生,同時监测拇指动脉的搏动,以判断止血器压迫是否到位,注意局部有无渗血。若患者因止血器压迫引起不适,可利用非药物措施来分散注意力,必要时可予药物改善。术后两小时即可开始松动止血器,最初每次半圈或是一圈,若患者伤口止血较好, 6-8小时后即可取掉止血器,更换敷贴。嘱患者在术后3日内不在术肢输液,测血压及提重物,1周内勿揉抓穿刺处,并保持穿刺处的清洁、干燥。
2.3.3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无不适即可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多餐。多饮水,勤排尿,有助造影剂排出,有资料报道,随着心血管造影技术及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病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2]。而经饮水治疗是临床上常用 的、简单的、有效的、能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的方法,所以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告之饮水的重要性。
2.3.4 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足睡眠的方法,及其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并保持皮肤和血管的完整性。
3 健康教育
嘱患者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良好,避免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预防高危因素,如超体重、高血压等,因为这些因素不但会加重心脏负担,而且使血液粘稠,刺激血管痉挛以及血管内膜增生及血小板聚集;坚持长期规则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加减药物。更换药物或减量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积极治疗合并症;适当运动,适当锻炼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一般术后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术后心功能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提倡有氧运动;定期复查,术后定期进行复查,如有心绞痛发作或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4 体会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相比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术后易于压迫止血,穿刺部位出血少,伤口不易感染,无需严格卧床及制动术肢,无需过多的暴露病人即可观察伤口局部及肢体血运情况,患者易于接受。对护理人员来说,相对减轻了工作量,对术后伤口的观察及护理更为方便,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全面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手术成功率及预后的重要措施。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晶风. 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10,321:36-37.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 共20例, 其中男13例, 女7例, 年龄41~76岁, 平均年龄 (65.7±3.2) 岁,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同程度的发作性眩晕、患肢发凉、运动后不适、视觉障碍、头痛、共济失调、猝倒、吞咽困难、脉弱等。所有患者均符合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锁骨下动脉狭窄>50%, 同时患者无全身严重疾病。
1.2 治疗方法
术前给予患者300mg/d阿司匹林联合75mg/d氯吡格雷口服3~5d进行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手术前1d晚上给予患者镇静类药物, 保证患者睡眠;术前禁食水12h;术前2h给予患者静脉泵入尼莫地平, 使患者血压控制在120~150/60~95 mmHg (1mmHg=0.133kPa) , 避免患者发生防血管痉挛;留置导尿管后开始手术: (1) 顺行植入法, 待局麻显效后对患者行股动脉穿刺, 放置8F动脉鞘, 给予患者全身肝素抗凝, 通过全脑血管造影, 确认病变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长度及狭窄程度。在导丝的导引下将8F导引导管置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近段, 通过导丝小心反复扭转通过狭窄段到达锁骨下动脉远段。将球囊置于锁骨下动脉狭窄处进行扩张, 退出球囊后将支架植入, 通过造影观察患者的血流改善情况。 (2) 逆行植入法:待局麻显效后对患者行股动脉穿刺, 放置8F动脉鞘, 行股动脉穿刺后放置6F动脉鞘, 在导丝的导引下将导引导管经桡动脉置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远段, 通过导丝小心反复扭转疏通闭塞段使导管进入主动脉弓, 放置球囊进行扩张;在导丝导引下将8F导引导管经股动脉置于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近段, 植入支架, 造影观察患者血流改善的情况。术后给予患者4100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 每日2次, 连续3d。术后连续6个月应用300mg/d阿司匹林, 6个月后改为100mg/d, 终生服用;术后服用75mg/d氯吡格雷, 连续服用3~6个月后停用, 术后终生服用20 mg/晚阿托伐他汀。要求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用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中20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 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的锁骨下动脉狭窄率为72%, 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血管平均狭窄率降至18% (10%~22%) , 治疗前后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见表1。
注:*治疗前后相比, P<0.05
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 14例成功植入支架患者中13例 (92.0%)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1例 (8.0%) 患者发生再狭窄。
3 讨论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左侧多于右侧,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的主要病因[2]。选择单纯的球囊扩张方法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治疗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概率较高, 选择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中远期效果满意。目前已成为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治疗手段[3]。
临床上多数患者选择经股动脉内支架顺行植入法, 由于股动脉口径较粗, 较粗的引导管无须切开即可通过, 穿刺部位较少发生并发症。经桡动脉内支架逆行植入法, 导丝较容易通过病变部位, 逆行植入法主要应用于锁骨下动脉开口部位的严重狭窄和闭塞[4]。
目前临床已经证实, 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方法简便易行、对患者创伤小, 适合于治疗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较为严重的患者。利用球囊导管进行引导后将支架植入, 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5]。
本研究中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的锁骨下动脉狭窄率为72%, 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血管平均狭窄率降至18%, 术后随访观察, 14例成功植入支架患者中13例 (92.0%)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1例 (8.0%) 患者发生再狭窄。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认为: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手术安全、有效, 但其远期疗效还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参考文献
[1]方淳, 陈克敏, 张纪蔚.内支架植入加旁路转流术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21 (1) :63-65.
[2]元小冬, David Ho, 王焱.锁骨下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4 (12) :973-974.
[3]张红霞, 项东英, 刘冬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09, 6 (3) :19-22.
[4]陆炜, 王李华, 毛雪萍.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23 (2) :125-126.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篇4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我院自2010-10以来共完成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5岁。其中脑梗死19例,TIA患者13例。有高血压史者26例,合并糖尿病9例。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6h禁食禁水;做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和会阴部备皮;完善常规检查,包括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全项、免疫8项等检查;术前3~5天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即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1/d,及氯吡格雷片75mg,1/d;术前备好必要的導管、器材、脑保护装置及术中用药,对于因担心、惧怕手术而焦虑、失眠或情绪激动的患者可在术前适当给予安定针10mg肌肉注射。
1.2.2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通过测量靶选择适合病变狭窄长度和直径的球囊和支架,置入导引导管,颈内动脉狭窄病灶远端放置保护伞,做球囊颈扩张后,支架直接定位于狭窄段并释放,再次造影确认支架张开良好。术毕,撤出保护伞、导管、导丝,局部加压包扎,带导管鞘回病房,3~6h后拔出动脉鞘。
2 结果
3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手术均成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所有患者中出现术后穿刺口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3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治愈出院。
3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1穿刺部位出血 因术前常规使用抗凝药,术中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血肿「2」。穿刺部位盐袋加压包扎4h,穿刺侧下肢平伸8h,卧床休息12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肿胀,术后4h每15min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出血,穿刺部位保持敷料干燥。2例穿刺部位渗血,经重新加压包扎,延长盐袋压迫时间,适当减少抗凝药物后,出血停止,
3.2脑血管痉挛 由于栓塞材料是一种异物,对血管机械刺激,加之导管在人体内长时间停留,极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嗜睡、烦躁多语、偏瘫。痉挛越强临床症状越明显。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头痛程度、意识状况、肢体活动情况以避免因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导致脑神经不可逆性损害,可遵医嘱静脉缓慢滴入罂粟碱,每日60~180mg或尼莫地平针1mg/h,持续静滴,防止血管痉挛。
3.3 栓塞 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术后脑梗塞常因栓子脱落而造成,但由于目前使用保护装置,使得栓塞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减少,在护理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意识、瞳孔、面色、语言及肢体活动变化,严密观察凝血情况,定时检查出凝血时间,备好溶栓抗凝药物,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为溶栓治疗赢得时机。
3.4 过度灌注综合症 过度灌注综合症是支架植入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介入治疗使病变血管开通后,血流量急剧增加导致脑过度灌注而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如出现剧烈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5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术后患肢制动,穿刺处加压包扎,血流缓慢等均可导致血栓形成,术后观察穿刺侧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如出现穿刺侧肢体远端疼痛动脉搏动消失,皮温降低皮肤颜色苍白等现象,可能为急性动脉栓塞,可行急诊动脉溶栓治疗[3]
4 讨论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微侵袭性介入治疗,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术前、术后细致而敏锐的观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 .神经介入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0
[2] 贺慧兰,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8,39(2);102-103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实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77例,女21例,年龄49~77岁,平均(60.25±11.52)岁。全部患者都在本院实行了冠状支架植入手术。
1.2 方法
依据相关标准办法,对全部的患者进行冠脉内支架手术,并在手术之后都给予75 mg的氯吡格雷(如果所植入的是裸支架,那么就服用3个月,如果植入的是药物支架,那么就服用9~12个月)、100 mg的阿司匹林等,对患者进行药物规范治疗。
1.3 判断标准
残余狭窄小于等于30%,没有发生急性的并发症,且前向血流分级TIMI为Ⅲ级,表示手术成功。判断再狭窄的标准:患者在实行冠脉造影之后,得到的管腔内径与上一次实行介入治疗之后的管腔直径丧失情况相比较,要在50%以上时,则说明为再狭窄。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单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无法达到正态的分布下,检验用;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采取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行回归的分析,对其相对危险度(RR)以及95%可信限进行计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情况
本次研究中的98例患者,没有再狭窄的有71例,占总数的72.45%,有再狭窄的27例,占总数的27.55%,将患者的各项资料作为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对其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高血压,是否有吸烟(假使患者支架植入后戒烟,那么就将其划到无吸烟的一组)、喝酒(假使患者支架植入后戒酒,那么就将其划到无饮酒的一组),患者在实行第二次冠脉介入治疗之前的体重情况、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对患者的访问时间以及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因素。在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发现,药物支架组的再狭窄率比示裸支架组低,见表1。对于在狭窄组与物再狭窄组而言,以上所提及的危险因素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Logistic多因素对支架内再狭窄进行逐步性的回归分析
分析表明再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和支架是药物涂层与否成负相关,见表3。
3 讨论
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早期的一些研究已经指出。Abizard等[3]在对接受支架植入术的954例患者依据非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德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相对于“靶病变血管重塑”而言,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比例为28%,非糖尿病是16.3%,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17.6%,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明显高于其他两者。而Feo Ia等[4]在对支架植入手术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并分析,认为最小管腔的直径较小时,将会使得内皮增生增加。Nishio等[5]在进行110例非选择性患者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时发现,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糖尿病,其危险度为1.92,95%的可信限为25~2.95。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的回归性分析,对上述中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再次肯定糖尿病患者是支架内再狭窄的高发人群。
Sahara等[6]在对弥散型ISR以及局灶型ISR进行比较时,得出吸烟者比率是在76%~85%左右。在本次研究当中得出,不吸烟的患者要比吸烟患者出现ISR的危险性要低,并且将进行支架手术之后要戒烟的患者划分到不吸烟组中,说明在手术之后戒烟能够有效的避免会减少再狭窄的出现。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药物支架与裸支架相对比,前者能够明显的改善再狭窄的情况,能够有效的避免该情况的发生。Aoki J等人对糖尿病患者裸支架植入或者是在药物支架植入之后的1年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后者的再血管化率明显比前者的要低,其危险度是0.40[7]。一些患者实行支架植入,且自身伴有糖尿病,那么使用药物支架的效果会更好。在一次关于双盲安慰剂与他汀延缓斑块相对照的生长评估研究当中,对221例患者进行PTCA术后的分析,而对另一组患者使用安慰剂,在2年之后对其中有178例患者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使用安慰剂的患者再狭窄发生率达到了38%,而使用普伐他汀患者的发生率是17%[8]。在本次研究中得出低密度脂蛋白是造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预测因素,在支架手术之后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控制的程度将会对冠状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产生直接的影响[9]。
本次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支架术后极易出现再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10]。对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能够有效的控制支架植入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Logistic多因素对其进行逐步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再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与之相对应的危险度是12.45、11.45及5.62,同时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其危险度为0.02。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极其容易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对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是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避免支架内再狭窄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再狭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效增,韩雅玲.冠状动脉介人术后再狭窄的药物防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2):190-192.
[2]马春红.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1):43-44.
[3]Abizaid A,Kornowski R,Mintz G S,et al.The influ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acute and late 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J].J Am Con Cardiol,1998,32(3):584-589.
[4]Feola M,Ribichini F,Ferrero V,et al.Comparison of frequency of insulin resistance after corona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 with versus without coronary restenosis[J].Am J Cardiol,2004,94(6):777-780.
[5]Nishio K,Fukui T,Tsunoda F,et al.Insulin resistance as a predictor for restenosisaftercoronarystenting[J].IntJcardiol,2005,103(2):128-134.
[6]Sahara M,Kirigaya H,0ikawa Y,et al.Arterial remodeling patterns before intervention predict diffuse in-stent restenosisa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J].J Am Coll Cardi,2003,42(10):1731-1738.
[7]Aoki J,Ong A,Rodriguez-Granillo G,et al.The efficacy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versus bare metal stents in diabetic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Invasive Cardiol,2005,17(7):344-348.
[8]Jukema J W,Bruschke A V G,Van Boven A J,et al.Effects of lipid lowering by pravastatin on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symptomatic men with normal to moderately elevated serumcholesterol levels The Regression Growth Evaluation Statin Study(REGRESS)[J].Circulation,1995,91(10):2528-2540.
[9]Joner M,Finn A V,Farb A,et al.Pathology of drug-eluting stents in humansDelayed healing and late thrombotic risk[J].J Am Con Cardiol,2006,48(1):193-202.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在20例CHD患者行PTCA治疗中植入了30个不同种类的血管支架,男18例,女2例,年龄34~62岁。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劳累型心绞痛7例,急性MI后恢复期1例。心功能1~2级12例,3级8例。左室造影射血分数41%~92%(平均58%),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0例,3支病变7例,血管狭窄程度70%~100%。A型病变3例,B型病变10例,C型病变7例。本组病例系PTCA后效果不理想,血管有弹性回缩,残余狭窄>50%,有严重内膜撕裂或发生急性血管闭塞者。15支前降支血管植入19个支架,4支右冠脉植入5个,4支回旋支血管植入5个,1支钝缘支植入1个。根据病变特点分别选用了多种血管支架,Multilink18个,Wiktor 4个,GRⅡ3个,beStent 2个,Angio,Bard XT和Enforcer各1个。5例前降支血管系长段病变或多支病变植入2~4个支架。
1.2 方法
术前至少1天口服阿司匹林0.3,氯吡格雷300mg。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按常规操作。经股动脉鞘注入肝素10,000单位,肝素用量根据手术时间酌情补给,1000U/h。选用8F大腔导引导管和300cm长,0.014"导引钢丝。PTCA后即时造影,多体位投照观察效果,撤出PTCA球囊导管。沿导引钢丝插入带支架的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准确定位后,用8~12个大气压作短时间快速加压充胀球囊,待球囊完全充胀后持续加压10~30秒钟,使支架充分展开,然后排空球囊,将球囊导管稍推进1 mm再缓慢退出,行造影观察,如仍有残余狭窄行再次扩张,直到狭窄完全消失。术毕留置动脉鞘4~6h,每小时测定ACT 1次,直到≤150秒时拔除动脉鞘,局部压迫止血1h后加压包扎。重新用肝素1000U/h,静滴,维持ACT在200秒左右,用1~2天后改为7500单位,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1周。本组后8例术后改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7~10天。术后卧床72h,48~72 h后撤出顺压止血绷带。术后口服阿司匹林0.3,1日1次,服用1个月后改为0.1,1日1次,长期服用。氯吡格雷l00mg,1日1次,至少用3~6个月。出院后定期随复查心电图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2 结果
20例患者30个血管支架植入29个获得成功,无重要并发症发生,术中1个支架脱落。随访1~17个月,17例患者心绞痛完全消失,2例术后2.5个月发作卧位心绞痛,用低分子肝素和硫氮酮治疗后未再复发。另1例系3支病变,前降支血管安放了3个支架,术后仍发作心绞痛,但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有3例术后9~10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未发现安放血管支架部位狭窄,其中1例右冠脉病变安血管支架的远端血管完全闭塞,经再次PTCA后开通。
3 讨论
80年代以来美国采用PTCA治疗的总例数已超过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1,2]。冠状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为:(1)在PTCA术中发生严重内膜撕裂、血管夹层,引起急性血管闭塞或濒临闭塞;(2) PTCA后的再狭窄;(3)冠脉旁路术后再狭窄。在PTCA术中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植入血管支架(Bailout Stenting)减少了CABG,MI和死亡率。血管支架植入术已成为PTCA的“后盾”,在很大程度上代替CABG,并明显减少了再狭窄率[3,4]。本组有16例为PTCA效果不满意,3例为术中发生冠状动脉闭塞,1例发生血管夹层。血管支架于1986年由Sigwart等在法国图卢兹首次应用于临床,近年制造工艺不断改进,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有多种用不同材料制作成不同形状的支架供临床使用。近年来血管支架对CHD的治疗已显示很好的应用前景,使用数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各种血管支架均有其特点,应根据血管病变特点选用。本组应用了7种血管支架。Multilink支架用纤细的不锈钢丝制作,外形小,多环多处连接,可通过扭曲的血管,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和支撑力,缺点是在一般X线下不易看清楚。该种支架在欧洲7个中心102例植入111个支架结果,再狭窄率为18%,发生Q波和无Q波MI各3%,无死亡病例[5]。GRII支架为改进后的第二代Gianturco-Roubin支架,用扁形不锈钢丝制作,增加了金属表面积,外形比第一代减小,支架金属丝间距大,有不同长度,两端有X线下可见标志,有利于术中准确定位,支架有纵向柔韧性,球囊耐高压,适合安放于弯曲和有大分支的血管。Wiktor支架用钽制作成正弦曲线状,柔顺性好,适合于较弯曲的血管,因不透X线,透视下易看清楚,其不受磁场的影响,术后患者可行磁共振检查。beStent支架用316L不锈钢材料制作,有很好的柔顺性和支撑力,其两端有金属标志。Angio支架成正弦曲线缠绕,支架中有一金属丝连接,术中不易散开,容易通过弯曲血管。Bard XT支架用不锈钢丝制作成“之”字环状,每个环均有关节连接,在X线下清晰可见,该支架使用时临时安放在球囊导管上。
血管支架植入后的重要并发症是血栓形成,一般多发生在术后2~14天,发生率为3.5%~8.6%。不稳定心绞痛,支架两端血管有残余狭窄,植入多个血管支架,血管直径<3mm,复杂的C型病变,前降支、回旋支病变,MI 1周内和PTCA失败者植入血管支架后容易发生血栓。血管直径<3mm者主张不用血管支架。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表明,血管支架扩张不完全,支架两端边缘血管有病变,有残余血流流入或流出阻塞,引起血小板和纤维素沉积,血栓率高达3.5%~5.0%,其促成血栓形成的作用比不充分的抗凝治疗更重要。为此,主张在血管支架植入术中应用高压球囊扩张,使支架充分贴紧血管壁,血栓形成率降低至2%以下[6]。应用IVUS指导血管支架植入术尚在讨论之中。
抗凝药物的应用对于血管支架植入后防止血栓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国多中心研究表明[7],在血管支架植入后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使血栓和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本组病例1例用8个大气压,11例用12个大气压扩张支架,并注意了抗凝药物的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TCA
参考文献
[1] Vlietstra RE.Advances in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nternational J of Cardiol,1999;32:175
[2] Detre KM,Holmes DR,Holubkov R,et al.Incidence and concequence of periprocedural occlusion:the 1985-1986 National Heart,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Pero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Registry.Circulation,1996;82:739
[3] 高润霖.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330
[4] 吕树铮,张维东,朱小玲,等.冠状动脉内支架应用的初步体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340
[5] Van der Giessen WJ,Emanuesson HU,Dawkins KD,et al.New coronary stents,six month clinical outcome and angiographic follow-up of the west study.Euro Heart J,1999;17:411 (abstr suppl)
[6] Popma JJ,Lansky A J,Ito S,et al.Contemporary stent designs: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comphcations,Role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d antico-agulation therapy.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1999;2:111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篇7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护理
如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人术是诊疗冠心病的一种高效疗法。虽然成本低、成功率高、安全性高、预后好[1],但针对于手术后的并发症仍需要加强护理。文章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299例手术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9例患者中男性236例,女性63例;年龄38~95岁,平均年龄(67±2.3)岁,病程2~12个月。299例患者均采取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25例患者实行支架植入术,1个支架者75例,2个支架者36例,3个支架14例。
1.2 方法
术前:开展宣讲、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有关手术的注意要点和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全部体检,了解患者的糖尿病等疾病史;详细询问记录过敏情况,进行碘过敏试验;进行血常规、心电图等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及Al—lens试验。
术中:检查核对患者的姓名等基本信息,保证准确无误;心电图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等病情,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进行患者肢体护理、加强饮食和舒适度的护理,注意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告知患者术后禁忌,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诊等。
1.2.1 胸闷、胸痛的护理
如果有患者术前高度紧张,可在术前30min内注射安定10mg或口服安定5mg。术中护士发现患者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症状,应该及时监测记录心率、血压、球囊扩张时间等变化。术后患者胸痛,要给予患者情绪安抚,含服硝酸甘油片、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吸氧、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时遵医嘱用药。
1.2.2 血肿出血的护理
如果术中大量使用肝素,会阻扰凝血过程。患者要抬高手臂、拳头放松、注意患者的甲床、颜色、温度、手掌等体征变化。如发现皮下淤血、血肿患者,水笔表示其范围,继续观察变化,及时压迫止血。去掉桡动脉压迫器的包装后,告知患者避免使穿刺点受污染。还应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齿龈等出血状况[2]。消化道出血患者实行静脉营养,逐渐恢复时进食流食、半流食。关节出血采用局部冷敷并包扎,齿龈出血局部使用明胶海绵、巴曲亭,鼻粘膜出血采用脱脂棉球、油纱布止血。平时注意防止擦伤。腹痛忌用热水袋,防出血。
1.2.3 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
血管迷走反射主要症状是患者面色苍白、出大汗、恶心、呕吐、心率变慢、血压下降,经常在局部麻醉操作不完整、手术时间过久、患者禁食、患者疼痛时鞘管的拔除等情况下发生。护理的方法应该是:鞘管拔除前,安抚好患者,适量饮食,准备急救用品,排空膀胱。拔管要进行切口局麻,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随时调整液体。拔管后,建立静脉通道,持续补液,防止血量缺乏引起血管迷走反射。
1.2.4 胃肠道术后反应的护理
使用超过300ml的对比剂,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反应。腹胀时,服用加强胃动力药物、胃肠减压、肛管排气。恶心呕吐时,补充体液,肌注甲氧氯普胺10mg。
1.2.5 避免血栓形成的护理
支架植入术后血塞易发。术前2到3d,用300mg/d的拜阿司匹林、75mg/d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40mg/d的埃索美拉唑钠,达到全身肝素化。常规护理采用0.6mg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12h/1次,坚持注射一周,并继续服用100mg/d的拜阿司匹林、75mg/d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持续3个月,密切观察血常规的变化,药物用量随时调整。
2 结果
299例实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25例采用支架植入术。结果12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中,48例疼痛迅速缓解,3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如表1所示,其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
3 讨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减少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增加治疗的安全系数。虽然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增强安全系数,但是仍然还会发生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的并发症。此手术的成功率高低,有赖于医生的高超技术,更离不开护士的全面护理工作[3],全面的护理工作可以改善这些方面的症状,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病痛。
综上所述,采取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并发症发生,减少患者疾痛,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平.冠状动脉造影及内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177.
[2]张海华,肖凤琴,蒋霞,杨小霞,钱颖.62例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0):16-18.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科共收治7例De BakeyⅢ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45~69岁, 中位年龄51.3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 经心脏彩色超声和增强CT确诊为主动脉夹层De BakeyⅢ型, 部位在主动脉弓部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8mm。
1.2治疗方法
患者完善术前准备, 在导管室数字血管造影机监视下完成, 采用全麻加局麻。穿刺桡动脉插入6F猪尾导管, 送至升主动脉造影判断主动脉真假腔及夹层内膜破口, 测量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与夹层内破口之间的距离、瘤体近端正常主动脉最大直径和瘤体最大直径, 以确定选用适应口径与长度的覆膜支架。经右股动脉侧腹股沟处作一切口, 暴露股动脉, 穿刺置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造影证实其在主动脉真腔内, 沿猪尾巴导管送入特硬导丝至升主动脉, 沿特硬导丝将膜支架至主动脉弓降部, 重复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合适、准确, 迅速释放主动脉覆膜支架, 再行主动脉造影, 判断治疗效果。
2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大出血、休克, AD的再发延展破裂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复查夹层裂口完全封闭且恢复真腔血流。随访1年, 患者状况均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3护理监护
3.1术前护理
3.1.1静脉通路的建立:由于AD患者发病急, 且该病发展迅速, 病情危急, 应将患者提前安置到环境安静的监护室或单人间, 并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随时准备抢救。迅速建立1~2条有效静脉通路, 有条件者最好行深静脉穿刺, 确保危急情况下给药顺利进行。
3.1.2血流动力学监测: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包括血压、心率、心律及出入液量平衡。有心力衰竭或低血压者还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肺毛细血管嵌压和心排血量。 (1) 血压监护:血压是判断药物是否有效及调整药物剂量的重要指标, 是主动脉夹层抢救的关键[2]。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 Hg (1mm Hg=0.133k Pa) , 舒张压控制在60~80mm Hg。用药开始每隔3~5min测量1次血压, 每调整1次剂量前测量血压, 待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3]。 (2) 心率监护:将患者心率控制在60~75次/min, 可给予口服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有利于降低左室射血速率, 防止血肿扩展。
3.1.3疼痛护理:AD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是疼痛, 尤其是胸背部疼痛。由于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往往使患者血压、心率不易控制, 由此加重病情, 因此对伴有疼痛的AD患者尽快地使用镇痛药, 缓解患者症状[3]。同时, 护士要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掌握该病的疼痛特点, 观察疼痛的持续时间等, 注意用药效果。
3.1.4心理护理:AD患者发病急骤, 病情凶险, 再加之发病初期疼痛剧烈, 使患者产生濒死感, 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均出现。为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护理人员做好疏导工作, 对患者要积极主动的给予帮助, 详细地介绍手术目的, 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热情地为患者解释病情, 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 使患者增加安全感, 尽早进入心理稳定期, 同时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3.2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要继续对患者进行安慰, 以减轻恐惧心理,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维持血压、心率平衡, 保持静脉给药通畅。同时, 要配合医师准备好手术所需药物、器材, 保证抢救设施处于备用状态;正确无误地传递物品, 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3.3术后护理
3.3.1体位、切口护理:术后将患者送至心内科监护室。术后切口术后护理不当, 常造成切口的出血与血肿, 甚至感染。术后患者术肢制动8~12h, 同时密切观察切口缝合处有无渗血、出血, 以便及时处理, 间隔30min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颜色、温度等末梢循环情况, 进行术肢主动、被动活动、按摩,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 经抗炎, VSD引流治疗, 感染得到控制。
3.3.2生命体征监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尿量等。并根据血压情况给予调整药物剂量, 防止血压波动过大而引起病情变化。手术后6h即可进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 次日可下床适量活动。
3.3.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 对植入后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植入后综合征是AD患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30%~100%, 主要表现为支架植入后出现一过性发热, 无菌性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升高, 且无支架感染征象[4]。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 4h 1次, 保持空气流通, 每天2次开窗通风。嘱患者多饮水, 禁食过油腻食物。术后初期要限制家属探视, 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本组患者体温升高5例, 体温37.3~39℃, 均经物理降温或药物恢复正常。 (2) 对AD的再发、延展、破裂的观察:由于AD易复发, 且病情发展迅速, 护理人员在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尤其是突然发生的疼痛, 往往是复发的征兆[4]。因此, 严密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强度、部位, 一旦出现疼痛症状及时报告医师。术后还要观察患者桡动脉、足背动脉的恢复情况, 观察其是否搏动有力、对称、四肢末端皮肤温度是否正常, 感觉是否有障碍。
总之,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型主动脉夹层Ⅲ型的首选方法。主动脉夹层虽然发病凶猛, 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 但经过覆膜支架的置入,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的术后观察和护理, 可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护理人员要对本病特征有充分认识, 严密观察病情发展的各期变化, 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所准备, 在第一时间转告医师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护士熟练掌握急救和护理程序, 做好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恐惧焦虑情绪有利于血压及心率控制;防止并发症出现是有助于提高主动脉夹层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护理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 谢毅等.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52.
[2] 李秀荣.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1, 18 (7) :23.
[3] 王利平.覆膜支架介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 2010, 31 (17) :190.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 经本院与潍坊市人民医院合作共收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 其中男38例, 女12例, 年龄55~75岁, 平均年龄 (63.5±1.5) 岁;患者合并糖尿病12例, 合并高血压12例, 慢支肺气肿患者12例, 心功能不全14例;患者急诊入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24例, 择期PCI术26例;其中50例患者经股动脉途径24例, 经桡动脉26例。
1.2 支架植入治疗方法
术前患者口服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介入治疗: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后, 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进行球囊预扩后支架植入, 术中应用抗凝剂肝素钠, 术后继续应用肝素钠3周, 氯吡格雷6个月。
1.3 术后护理
1.3.1术后将患者推进监护室, 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全程跟踪护理,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检测患者的血压及其24 h心电改变, 依照临床医师的嘱咐给予患者抗凝药物。
1.3.2对于穿刺点的护理注意观察穿刺点的颜色改变, 测定患者穿刺患肢的温度改变, 如患者出现麻木肿胀或疼痛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对于压力止血带, 在术后4 h进行放气, 不能一次性将气体全部放出, 采用逐渐减少的原则, 避免因放气过多造成穿刺支的扩张性水肿渗出。
1.3.3术后出血倾向的观察术前、术后患者应用大剂量的抗凝药物, 一定在临床护理中注意患者的皮肤改变, 有无皮下出血点、口腔黏膜、牙龈改变, 对于原来合并有慢性胃溃疡的患者更要注意患者的呕吐物或排便有无颜色改变, 预防患者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
1.3.4术后尿潴留的观察与护理由于患者一般年龄较大, 习惯于站立排尿, 对于卧床排尿不适应, 很容易出现尿潴留;对于股动脉穿刺的患者由于伤口的疼痛, 不敢移动, 患者不愿排尿或不主动排尿, 造成患者的膀胱充盈过度, 排尿无力, 导致尿潴留;此时临床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膀胱周围按摩, 或用温水袋对患者膀胱周围进行热敷, 必要时进行导尿。
1.3.5脑出血的预防性护理[2]术后重点监测患者的血压改变, 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可以口服钙拮抗剂, 比如硝酸甘油, 降低患者的血压;对于精神烦躁的患者可以给予一定的镇静药物, 同时将患者的头部抬高, 使患者的倾斜角度约为25°, 尽量使脑血流量减少, 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中枢改变, 立即对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 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1.3.6腹胀的观察与护理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卧床后, 胃肠蠕动明显减慢, 如饮食上不注意, 饮水过快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很容易造成腹胀, 临床护理人员可以嘱咐家人或者亲自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 对于大便干燥或者排便困难的患者可以给予灌肠处理。
1.3.7恶心呕吐的观察与护理出现恶心呕吐常见的原因多为药物反应或者饮水过快, 临床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临床指导, 如出现呕吐较为严重的, 可以给予一定的止呕药物。
1.3.8预防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术后支架异物植入后, 患者容易出现排斥性血栓形成, 一般发生的时间为支架植入后的2周内, 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是造成该不良反应的诱因, 过度的谨慎紧张, 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 血小板聚集, 造成血管闭塞。所以术后的心理疏导极为重要,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有无S-T变化, 患者有无胸闷气短等症状, 一旦患者出现不适症状, 立即向上级医师进行汇报并采取救治措施。
1.3.9焦虑的观察与护理[3]焦虑是所有患者的入院后的表现, 由于对医学知识的无知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 患者会出现术前及术后的焦虑反应, 主要表现为患者失眠、烦躁等。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临床宣传教育工作, 以图谱的形式向患者讲解心脏支架植入的步骤, 最好的消除患者焦虑的方法是跟患者讲解隔壁病房成功的范例。
2 结果
50例患者经本院转院到潍坊市人民医院, 支架植入术后再回到本院进行术后的后期治疗, 50例患者均完全康复, 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冠心病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 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 比如高脂饮食、高糖饮食以及吸烟、喝酒等, 导致了冠心病的高发生率。PCI术治疗冠心病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且临床见效快、疗效好。但是术后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本文简单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原则及其步骤, 并且对于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做出了相应分析。术后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 能够使得患者机体处于平稳状态, 严格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临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提高PCI手术的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其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常见临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 搜集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患者造影以及手术顺利, 无死亡病例, 临床常见并发症为:穿刺点渗血、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尿潴留, 经过临床有效护理以及积极的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消失。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临床创伤小、见效快, 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严密观察、耐心疏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临床护理,不良反应,预防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8) :627.
[2]梅静, 郭小平, 李淑荣.两种路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0) :61-62.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推荐阅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09-11
冠状动脉内支架09-0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7-07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09-03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10-26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09-29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06-27
右冠状动脉05-23
冠状动脉搭桥05-25
冠状动脉损害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