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音频制作

2024-07-01

广播音频制作(通用12篇)

广播音频制作 篇1

1 我国当前广播音频制作系统的发展现状

为有效利用广播现有节目的优势资源, 进一步挖掘优秀广播节目的市场价值, 不少广播电台尝试采用分频播出的运作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实现一个或多个广播节目在不同频率间同时播出, 但不影响各频率单独的呼号和广告等独有节目内容播出。实现该运作模式的技术方法有多种, 比如通过音频矩阵、调音台等信号切换装置进行手工或自动切换, 再配合播出工作站的节目播出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类似这样的实现方式存在着诸多缺点:

(1) 操作繁琐, 信号流程环节多, 易出故障;

(2) 需要切换人员与主持人精密配合才能达到各节目间的平滑衔接;

(3) 相关设备投入较大。

(4) 需要技术人员与节目人员的相互配合工作。

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进行反复的研究与比较, 提出了充分挖掘广播音频播出工作站系统的功能, 来实现节目的分频播出的方案。该系统已经运行在我台音乐频率与咸宁交通频率的分频播出上, 运行效果良好。

2 分频自动音频播出工作站系统方案

首先, 我们建立两个音频播出工作站, 一个作为主节目播出站 (以下简称主播站) , 另一个作为分频节目播出站 (以下简称分播站) 。要实现分频播出系统中分播站与主播站节目之间的无缝衔接转换、节目资源有效共享, 我们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1) 分播站能够根据节目设定要求, 实现自动完成转播主播站的节目和播出自己节目的无缝切换。

(2) 分播站能够共享主播站的音频资料库、节目库、标头库等音频资源, 制作人员只需将节目在一个频率所在的制作通道下制作即可。

(3) 当主播站自播节目时长和分播站自播节目时长不一致时, 系统能自动插入设定好的片花自动补齐, 不出现播出停顿的现象。

3 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 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其连接起来, 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 (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控制程序和网络操作系统)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均衡负载、相互协作。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通常分三种形式:总线型、星型、环型三种。目前, 大多数音频工作站均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网络的优点是:只要中央节点不出故障, 其它任何网络节点的故障几乎都不会对网络产生影响, 而且易于维护, 便于扩充, 很容易增加新的站点, 而且增加时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计算机网络根据数据传送的范围不同分为: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根据传输协议又可分为:以太网、ATM网等。以太网是开发较早、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的一种局域网。开封经济台数字音频制作播出系统局域网的组成是:a.基于Windows NT server 4.0的高档微机服务器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服务器。b.采用100M星型以太网, 由于音频文件数据量较大, 采用交换式集线器 (HUB) 来组网、传输介质使用五类非屏蔽双绞线。c.服务器、工作站使用美国3COM10/100M自适应网卡。

4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整个网络的灵魂, 是衔接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关键, 大规模网络操作系统的采用, 使广播的每一环节完全做到了无纸化、无带化、交流网络化、播出自动化, 提高了广播节目播出质量、制作水平、管理水平。本系统选用Windows NT作为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 NT Server4.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32位网络操作系统, 具有同Windows95/98相同的图形用户界面, 内置多种网络协议, 提供与其他系统互联的能力, 安全性达到了美国政府C2级标准, 支持对称处理器多线程、抢先式多任务处理, 它是目前数字音频工作站首选的网络操作系统。

5 音频非线性编播软件

音频非线性编播软件是音频工作站最为重要的环节, 所有数据交流、提取、修改和控制完全由此软件来写成。鉴于广播行业的特点, 稳定性和可靠性是首要条件, 应确保操作时不“死机”, 保证数据不丢失和数据多级保护恢复功能, 而且要求使用方法、操作习惯、图形界面等各方面都与电台实际情况相一致。经过反复调研、比较、论证, 认为北京兴中天数字音频技术有限公司的XW-2000音频非线性编播软件系统, 它是目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频非线性编播系统。可采用该公司生产的ZTA-1X, ZTA-2X系列广播级专业音频处理卡 (各项指标与法国DIGIGRAM公司PCX卡相当, 全面兼容musicam格式) 、XW-2000系列软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记录下来, 进而对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和运算, 组建了自动化播出站、编单工作站 (兼备播站) 、节目录制站、文件管理站 (兼节目制作站) 。

6 工作站介绍

6.1 自动播出工作站

自动播出工作站由方正商祺6100、ZTA-1X放音卡等组成。系统上安装Windows98操作系统及XW-2000自动播出软件, 其配置为:CPU:PentiumⅢ667, 内存:64M, 硬盘:10G。通过XW-2000自动播出软件能够实现自动调入当天 (星期一至星期日) 节目单的内容, 自动播出、定时播出、连续播出、自动校时、整点语言报时。若节目出现空隙, 可自动补乐, 自动淡入、淡出。通过对数据库的模糊查询, 可快速检索到所需资料并随时添加到播出单中, 并可对查询到的节目进行预听, 若文件有错误, 可在播出前发现并进行弥补。这样可确保节目的安全播出, 不会出现事故。

6.2 备播工作站 (兼节目单编制)

备播工作站由方正商祺6100、ZTA-1X放音卡等组成。工作站上安装Windows98操作系统及XW-2000自动备份、节目单编制软件, 外接一对监听音箱或调音台。XW-2000节目编制软件, 只需在系统使用初期编排一次节目单, 就免除了编制节目的辛苦, 能够编排一个星期的指定日期版块或全套节目单的编制。可随时从数据库中添加、删除节目。编排完成后, 可通过预听了解节目单的播出内容和播出效果。

7 结论

随着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在社会生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带给受众更多的信息, 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进一步了解, 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了解全世界的信息, 本文根椐当代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从而找到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近年来, 随着数字音频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种全新的数字音频制作与播出系统———数字音频工作站出现了, 从而打破了模拟音频制作与播出的极限, 为音频制作与播出增添了勃勃生机, 它使广播电台节目录制、编辑、播出、存储完全实现了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龙毓.新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学管理, 2011, 5.

[2]杨凤增.浅谈CA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 2012, 16 (3) :46.

[3]张勇, 唐冬生采用新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 2011, 28 (3) :247-249

[4]孙先明, 付艳锋.新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1, 9.

广播音频制作 篇2

内容 许可条件 申请资料 办理程序 办理部门 法规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28号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总局34号令)。行政许可办理部门:社会管理处。审批时限:20个工作日。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境内社会组织、企事业机构(不含在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机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广播电视及相关专业人员、资金和工作场所,其中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300万元人民币3.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其法定代表人无违法违规记录或机构无被吊销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记录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申请材料: 1.书面申请,并填写《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申请表2.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章程; 3.主要人员材料:(1)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及简历;(2)主要管理人员(不少于三名)的广播电视及相关专业简历、业绩或曾参加相关专业培训证明等材料。4.注册资金或验资证明; 5.办公场地证明; 6.企事业单位执照或工商行政部门的企业名称核准件。

1、申请机构向所在地广电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广电行政部门审批,经批准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可凭许可证到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业务或业务增项手续。

2、已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需在其他省、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分支机构,须按34号令规定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省级广电行政部门另行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并向原审批机关备案;设立非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的,无须另行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社管处

浅谈广播节目录音制作技巧 篇3

关键词:广播节目 录音 制作 要素 技巧

一、广播节目录音制作的要求效果

广播节目不同于影视节目,不存在画面的视觉冲击,属于纯粹的听觉艺术。因此,凡是能引起听觉感官刺激的因素,都可以纳入广播节目制作的考虑范畴。而这些因素的取舍、配合、协调、互动则需要精心地设计,最终体现出节目自身所要求的播放效果。

首先,声音的传播到位是广播节目的基本要求。要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节目效果,就要创设出优美透彻的音色、层次分明的音场、错落有致的声源布局、博大深远的听觉空间。因此,广播节目的述说语言、背景音乐、音响配合等,都要力求层次变化,传播清晰,保证每个声音细节准确地传达到受众耳中,错落而不混乱,交融而不嘈杂,使多种声音形成艺术的交响,充分展现广播这一表现形式的魅力。

其次,节目的高质量归根结底还要体现在内涵上。作品的语言形式、文字组合、感情色彩、主题思想都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而录音制作时就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性质来配合不同的音色、配乐效果,尽量营造出与主题贴近的声音氛围,使广播作品形神兼备。

二、前期录音和后期制作的技巧

1.前期准备

在广播节目录音之前,录音场地的准备工作必须先行。录音师要尽早熟悉场地的环境条件,了解各种设备的声学特性及运行状态,对话筒、调音台、录音工作站、扬声器、动态处理器等关键设备进行预先参数设置。同时,录音师要深刻理解所录节目的风格和特点,依据其表达需求设置不同的录音条件,协调演播者的发声配合,控制场地的声音管理等。

2.录音设计

在充分了解了节目录制需求以及设备场地状况之后,就要开始确定录音的具体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从多个环节注意操作方式,采纳合理的技术技巧,力求达到完美的效果。

(1)演播厅的条件布置

演播厅是广播节目录音的第一现场,其声学环境直接影响到录音的效果。一般来说,广播节目中各种内容场景的设置,需要不同的背景声音。如果演播环境选择不当,就会导致节目失真做作,失去了广播节目的真实魅力。要营造自然变化的场景,应当根据广播内容,选择混响长短不同的演播场所。简单来说,厅室的容积越大,则其内部混响时间越长。如室外配音,一般需要短混响的录音效果,那么可以选择较小的演播厅,或者强吸收的场所条件;反之室内配音,则可选择弱吸收的长混响房间,以获取理想的音质。

除了面积大小的选择,演播厅的设备条件、人员位置、声源布局、拾音距离等,都会影响到广播节目的最终录制。尤其是传声器的摆放方向,其与录音设备的直线距离,对录音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拾音距离增大,声源的直达声会降低,音感会显得空旷;相反距离录音器近的声源,听感较为清晰,直达高频分量的衰减度较小。因此,在录制过程中要正确地布置演播人员的站位,并合理配置传声器的摆放,将每个声源的指向和坐标进行精心设计,将直达、反射以及混响的声音相融合,科学地拾取适当声源。对于传播距离中高频损失的弥补,可以选择性地提升传声器或者调音台的高频部分,制造更加贴切的声源效果。

(2)传声器的选择使用

传声器是广播节目录音制作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其使用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根据广播节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传声器,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是节目录制技巧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传声器包括若干种类,主要可分为电容式、动圈式、铝带式、驻极体式这四种。其中,电容式传声器的灵敏度较高,频带较宽,但价格较高并且较为脆弱,不耐摔碰;相对来说,动圈式传声器则比较耐用,且使用方便,性能稳定,是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传声器。一般来说,前者不适用于手持方式,主要用于大型音乐会或演唱会现场上,对专业演奏进行拾音;而后者既可用于会议、讲话等普通语音拾取节目,也可通过具有“近讲效应”的近声动圈式传感器,用于类似歌曲演唱时的手执话筒,来进行短距音源拾取。总之,不同的声源拾取,要选配不同的传声器,选择不当时可能导致录音失真。下面列出了录音节目若干不同要求下所对应的传声器的不同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录音要求所对应的传声器特性

录音要求自然音质明亮音质细腻音质加强房间声减小近取噪声灵敏拾取无失真

较大声音较静声音

传声器特性平的频响提升高频电容传声器全指向性传声器全指向性传声器电容或动圈传声器低噪音高灵敏度传声器

在较大规模的讲话或演奏节目中,可能需要采用多支多种传声器进行立体声录音。因此,要根据传声器的数量和类型,设置不同传声器的位置。所有传声器的信号会集中到调音台进行均衡处理,对其音质、音量分别调节,使各路拾音达到平衡。立体声拾音具有三种不同制式,包括A/B制式、M-S制式和X/Y制式。其中,A/B制式适合于立体声效果明显的录音;M-S制式则与单声道具有良好的兼容,其强度差较为明显;而X/Y制式则兼具了前两者的优点,既可兼容,又简单易得。确定制式之后,还要对主话筒与辅助话筒进行划分,对其分别分配不同的录音任务,其中前者要涵盖整个节目现场的声音范畴,覆盖全部音量的宽度、深度、层次与动态;后者则要对细节部位的音色、音量、方位、节奏进行精细描述,对主话筒的拾音进行补充和点缀。

(3)声音素材设计搭配

广播节目的声音素材一般包括语言、音乐、音响等几大类,声音元素的杂糅与和谐,关系到节目效果和环境气氛。优秀的广播作品中,歌应随文而入,音乐与语言并行,各种背景音的选择要符合广播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在进行素材选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nlc202309011319

第一,使用录制好的素材时,应选择噪音较低、失真较小的。如果素材噪声较大而又别无选择,应采取降噪处理后再予使用。

第二,使用现场录音时,要恰当选取设备,正确调整参数,掌握好录音的失真度和性噪比,录出合格的素材。

第三,音源的搭配要符合作品中的声音造型,不应局限于字正腔圆、甜美洪亮、训练有素等标准。这样才能使声音与形象相吻合,使作品富有创造力和个性。

第四,音乐和音响的搭配要迎合气氛,其素材的声音音质、录制地点、风格差异要尽量缩小,使之在时空上实现完美融合,并与语言部分天衣无缝。

(4)监听系统远近配备

监听系统在包括设备与环境两个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作品出炉的最终效果。监听设备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度,符合节目层次标准。监听环境要严格防止声染色,保证录制人员听到标准的录制效果,以便对录音进行调整和修正。监听还分为“远场监听”和“近场监听”,要注意到二者的区别,根据广播节目中选取声音素材的种类、品质和不同比例,选取合适的监听场所。监听时文件的播放音量应高于正常收听时的声音,不能错过任何细节,以此来控制好压混声音的比例和节奏。监听所用的音箱应尽量统一品牌,统一系列,保证听感一致,在录音间调好的声音在制作间监听时能保持同样的频率和清晰度。同时,由于不同的录音室、监听室条件不一,对声音混响影响不同,在录音、监听前要了解清楚厅室的状况,扬长避短,保证录制清晰,听觉完美。

3.后期制作

选择好各种素材,录制完毕后,还要把已经录好的语言、音乐、音响效果根据前期设计进行效果修正,再次剪辑,重新组合,节奏搭配。这是广播节目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对其进行检查、修复、编辑、设计的关键环节。这部分工作对录制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录制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将技术与艺术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创造力与能动性,创造出符合节目主题并充满感染氛围的艺术品,使听者如身临其境,唤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录制人员要在对节目思想艺术性深刻理解的前提下,把握音乐及音效的设计技巧。音乐的选取必须符合节目自身定位及艺术层次,表达现代文化的地方就不能使用传统民族音乐,体现安静闲适气氛之处就不能出现朋克摇滚的音响效果。音效的内涵是不低于语言的,它具有更复杂而微妙的感情色彩,需要根据节目内容和技术指标的不同,对其进行整体乃至细节的设计改造。

决定艺术作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和谐,广播节目后期制作的宗旨也正在于此。语言、音乐及音效的组合体现了一个节目是否合理利用了所有的声音素材,并将其和谐重组,达到设想的艺术效果。一般广播节目的制作是先将语言解说的部分作为声音主体,放置在音频工作站的录制上轨中,然后将音乐、音响等搭配素材依次分别放置到下轨上。接下来,利用音频工作站软硬件的功能,使用剪切、粘贴、移动、删除等技巧,对各条素材加以编辑,并进行精确定位,力求使其衔接自然,达到节目的整体协调,实现较高的艺术水准。

三、结语

总之,广播节目的录音和制作是一项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工作。录制人员不仅要具备足够的录音、剪辑等技巧和经验,更要积累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职业品位。只有这样,才能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色彩进行准确的把握和完美的表现,最终使广播作品传达到听众耳中时,能够令其感受协调、自然的美感,并受到感染和冲击,从而实现广播节目以声传情、以音动人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技术制作中心)

(本文编辑:莫玉玲)

广播节目音频制作技术及合成探究 篇4

1 广播节目音频制作流程

1.1 声音的拾取

一般来说, 声音的拾取是利用声音传感器来实现的, 一般包含了耳麦、麦克风以及话筒等, 是将所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转化成为电信号。为了满足声音采集到的效果, 在广播节目的录制过程当中, 就应该选择频率响应、灵敏度、指向性以及信噪比偏高的声音传感器, 并且还需要做好响应参数的精确设置, 做好不同声音传感器的相互协调。

1.2 声音的传输

声音的传输主要是在广播节目的录制过程当中, 将已经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传输到处理器之中。不过这样也要求了在开始之前需要针对传输信号的电流值以及电压布置好相应的数据传输线路, 确保声音信号本身的传输精度得到保障。另外, 为了将信号处理之中存在的难度降低, 还可以在传输线路的选择上增强抗干扰能力以及抗噪能力。

1.3 节目的录制

在广播节目录制过程当中, 所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会有大量噪声信号的存在, 为了确保广播节目本身的效果, 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 比如声音频率的截取、背景噪声的调整、尖锐度的调整等方面[1]。

2 广播节目所需要的录音设施分析

2.1 话筒

在进行广播节目的采访过程中, 会使用到话筒以及录音设备等。在实际的采访之中, 应该加倍的重视原始的音源, 这是因为一个好的广播节目质量离不开原始音源的支持。一切的质量要求都是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之上的。这样的要求就使得采访人员应该能够对话筒的使用技巧加以掌握, 能够了解其实际的用途, 这样才能确保声音录制效果不受影响。因此, 对于各类型的话筒都要有所了解, 同时也能够从其特征中了解其方向性和灵敏度, 确保效果达到最佳。第一, 从采访录制经验角度出发, 对其原始音源的录制效果加以判断。第二, 把握好话筒与采访者之间的相互距离, 根据不同的性能以及场地等因素来做好相应的调整处理。如, 在使用话筒的过程中, 有时候会有“喷口”现象的存在, 这样就会影响到广播节目本身的声音质量, 但是由于使用话筒进行发声的时候, 话筒的声轴与气流之间会有垂直线此乃工程, 这样会对话筒的振膜造成冲击。为了避免再一次出现这样的现象, 就需要保持话筒与口部之间有14cm到20cm的距离, 并且还要与口部之间稍微的偏离一点, 最好能在10°到16°之间, 这样就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2.2 其余设备

采访节目的不同、场地的不同, 所使用的辅助性设备也需要根据客观的条件以及实际的广播节目音频制作要求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如, 解说人员与被采访者、对于采访者的语言需要进行修饰来增强其带感性, 或者是需要将其美化, 就需要均衡器的合理使用, 来加工处理其声音素材, 这样才能够提高广播节目的采访效果, 增强其影响力。当然, 在采访节目的录制过程中, 还有很多设备需要与之配合使用, 所以, 在不同的场合就应该考虑到各种声音本身的特性, 并且做好相应的观察, 才能够避免出现声音失真的现象, 也只有如此, 才能最大化设备的利用率, 让广播节目本身的质量不受到任何的影响。

3 广播节目录音制作与合成技术的应用

3.1 应用复接技术

在广播节目的制作与合成当中, 复接技术是最基本的技术要求, 同时也是广播制作工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的体验。一部优良的广播节目往往需要几十项的复接操作才能够顺利完成。随着最近几年广播节目当中录音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声音的制作与合成也拥有了更多的便捷之处。复接技术本身的要求在于录音电平本身的合理性。如果原本采访的音频母带电平高, 那么其信噪比也会相应的偏高, 就很容易出现信号失真的现象, 对于这一类声源, 就可以选择复接的操作, 就会让节目的音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 针对这一问题, 就应该将母带音频的切入点找准, 然后做好原始音频素材的加工处理, 才能够确保原始声音素材的电平与其他的音频保持相互的一致, 这样才有利于确保广播节目本身的音频质量不受任何的影响[2]。

总而言之, 在音频素材的后期加工与处理中, 需要保证电平与其余的音频保持相互之间的相合性, 这样才能满足广播节目本身任务的质量。同时, 也能够将其音频的质量提高, 为听众奉献出一档高质量、高水平的广播节目。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广播节目中所使用的录音技术也逐渐的广泛, 这样也将声音制作与合成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同样, 也让后期对于音频素材的处理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简化, 当然, 这样的方式也将运用的便捷性提升到最高。所以, 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 广播节目的音频制作相关人员就应该从新技术与新理论两个方式入手, 并且尽可能地引入高端的设备, 注重新技术的融入, 做好尝试性的应用, 才能让技术应用更加完善。

3.2 合理的利用音频工作站

在初步完成广播节目音频的制作与合成之后, 相关音频制作人员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 将所采访的音频素材直接输入到音频工作站之中, 然后做好相应的加工处理。对于音频素材通过了剪接、复制、修改以及相应的粘贴等处理之后, 可以由音频的制作者先进行试听, 根据自身的感受来对合成音频做好更进一步的调整处理, 并且不断地利用混合合成、淡入淡出等无损的操作方式, 这样才能够确保音频作品本身能够满足试听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如此的方式, 才能确保整个广播节目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这样才能够让听众享受到最优质的听觉体验。

3.3 做好审核工作

对于广播节目而言, 开展音频的处理工作是为了制作出一部能够让听众感觉到享受的广播节目。所以, 广播节目的制作人员以及相关的音频处理技术人员就能够确保每一项工作的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作为广播节目作品的最终审核人员, 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把关意识, 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检查并审核合成节目, 确保节目的质量不受任何的影响。在输出节目的过程中, 也需要做好设备参数指标的选择, 这样才能避免在音频输出的过程当中发生信息缺失的现象, 这样也有利于广播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3]。

4 结论

综上所述, 广播节目的音频制作技术与合成的研究实际上是理论与实践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作为广播节目的制作人员, 就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录音设施、录音过程当中所使用的以及后期的加工处理等方面入手, 全面提高广播节目整体的质量。所以, 在音频素材的制作与合成的过程之中, 就应该确保音频本身的流畅性与完整性, 这样才能够为听众提供最优质的听觉感受。

参考文献

[1]陈元, 黄峥.浅议广播电台节目音频品质保证体系[J].数字化用户, 2013 (1) :80-82.

[2]雒仲楠.基于数字音频技术的广播音频编辑软件构建研究[J].艺术科技, 2013 (2) :8.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技术和 篇5

摘要:本文介绍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结构,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特点。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实际,探讨广播网络化技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播制播网技术,网络化技术,发展趋势

◎ 人民广播电台

1.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台技术建设带来了巨大变革。从节目录制、编排 存储到播出等功能的实现形式由过去单工设备、人工衔接的模式.发展到现在由相对独立的广播制作播出网的网络化模式来替代.从而促进了广播节目质量的提高.改善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方式和工艺加强了广播节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广播节目制作的效率和播出安全的可靠性。

目前.正处在数字化 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深化.各种技术相互不断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为广播电台建设高质量的制作播出网(简称制播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根据统计,全国市级以上广播电台都建设和安装了网络化音频工作站系统。广电总局也于2007年2月6日审定通过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值此.深入探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构建、功能实现方式以及网络化发展趋势.对于广播电台的事业建设和发展十分必要。下面以一种较为实用的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为例.阐述制作播出网络的结构 主要技术和网络特点。并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发展实际.探讨网络化发展趋势。

2.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主要技术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是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节目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 资料管理以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活动的网络。

2.1制播网络系统构建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系统构建主要涉及网络 服务器、存储、终端和系统管理与应用,【1)网络链接普遍采用以太网技术构建,应用IP/CIP协议管理。远距离以千兆光纤为主干,同时采用光纤布线到楼层.百兆光纤或超五类线上桌面的计算机以太网。其中主干网交 远换机采用负载均衡、全冗余主备方式,以保证高可靠性。

(2)网络结构制作播出网由播出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和工作站等构成。对于主要直接参与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服务器一般都采用群集方式进行冗余备份。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采用WINDOWS系统,以域的方式对广播制播网进行管理和监控。

(3)网络的主要功能:广播制播网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涵盖整个广播内容生产业务流程,是节目生产且安全级别较高的主要功能网。可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播出单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1

资料管理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生产活动。采用安全的技术手段和其他功能网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台网资源,拓展广播制播网自身的业务范围。

(4)终端设备:制作工作站、编审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其他一些管理工作站.通过它们完成广播电台节目生产的整个流程。它们将本地系统相结合.并配备网络检测手段.以形成安全的应用操作环境.既能方便用户对应用系统各功能的操作.同时又能保证制作播出网的系统安全。

2.2制播网络技术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功能的设计,另一方面是设备的合理使用。下面主要从系统功能的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1)节目源的存储技术

节目存储方式:制作播出网普遍采用在线、近线、离线方式实现数字内容的存储。在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盘阵列柜作为存储设备.即资料服务器,主要存储频繁访问的数字内容。近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机、光盘塔等作为存储设备,主要存储较少访问的数字内容。离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光盘等媒介.主要存储很少访问的数字内容。节目源存储技术:广播制播网使用的磁盘阵列按照存放内容安全级别的高低,采用不同级别的RAID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对直接参与播出的音频文件的保存,一般采用RAID10方式。对于素材资料等需要长期保存的音频文件 一般采用RAID5方式. 同时再配以冗余存储系统进行数据保存.以保证素材资料的安全。节目源版权保护技术:对数字音频信号嵌入数字水印技术,保证被嵌入的信息能保持可被读出.而且即使经过诸如MP3压缩/解压过程或模拟传输过程等处理后仍然可读。加密的地址数据包含在数字音频节目之中.既不会丢失,也不会轻易地被破译。

(2)信源采录技术

实现数字、模拟或文件等格式广播素材的采集。信源采录通过电信、光缆、卫星、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种途径,采访机、多轨录音机、机顶盒、CD、MD、FLASH MEMORY等多种设备和媒介实现素材的采集。多样化的采集途径和多类别的采集设备拓展了信源采录的范围。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 AV、MP3居多。

(3)节目制编技术

实现对广播素材的录音、剪辑、特效、合成等节目制作。节目制编是播出前的重要环节,利用各种音频工作站上的编辑软件对节目素材进行剪辑,也可使用特效进行处理,最终合成为节目音频文件,完成节目的编辑制作,编好地址信息条后存入音频服务器里。节目播出前,需将制作完成的节目提交播出申请,经栏目监制者对节目进行内容和质量审核后,编入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以便节目播出时调用。

(4)播出分发技术

节目的播出:可分为录播和直播,其形式有定时播出、链接播出和手动播出。定时播出是指,播出工作站在指定时间自动播放播出单上的节目,这种播出方式一般用于录播节目和直播时的频率呼号、报时语、片头、广告等节目。链接播出是指,两个节目之间的自动连续播出,一般用于批量节目的顺延播出。手动播出是

指,主持人手动点击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上的节目,一般用于直播节目。由此来配置设备、设计系统。节目的分发技术:播出分发是以音频服务器为核心,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播出节目和管理控制信息,实现广播电台节目的播出及分发。

(5)音频节目传输技术

格式转换:通过网内各类格式转换设备,可实现从单一模拟或数字音频到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问的双向转换。还可实现模拟音频、数字音频的双向转换和分配。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AV、MP3、居多,便于剪辑、储存、管理和传输等。交换调配:交换调配是播控传输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播控控制面板或终端控制软件,可便捷地把任何音频输入信号切换到任何指定的输出通道,实现在机房间、设备间信号路由的调配。音频处理:音频处理是音频信号传输的核心,此功能基于播控网各类设备的DSP(数字处理)芯片,完成对播控传输网内任意一路或多路音频信号的处理,包括合成、均衡、限幅、增益控制等功能。信号传输:播控传输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传数,近距离采用五类线传输,远距离发送或接收通过光纤传输,通过网络交换机实现多节点的双向多路传输。监测控制:实现播控传输网内信号及设备状态的监测和控制,通过采集播控网内各类状态信息,完成对系统的监测。监测控制以软件或者硬件的方式,根据相关要求对设备进行系统配置或对设备进行指定操作。

(6)网络系统的容灾技术

音频服务器采用多块scsI硬盘,构成RAID-5级阵列,资料库备份,传输网组成闭环型结构等。异地备份远程容灾,例如.将备份音频服务器放在发射台机房等。

2.3制播网络功能特点

(1)安全可靠:安全播出是广播电台的生命线,广播制播网承担了广播电台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任务。应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应具有完善的应急预案。

(2)实时高效:实时性是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特点,广播制播网在多个方面提供了大量技术手段,以满足广播节目(特别是新闻类节目)实时高效的要求。如现场直播、主持人主持节目等。

(3)运行可控运行可控是对网内生产业务的运行状态、异态故障等过程进行监测、分析、控制,是实现广播制作播出安全的必要条件。

(4)资源共享:音频资料是广播电台业务生产的重要资源.通过音频服务器和资料库节目管理工作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有利于挖掘素材的利用和节目生产的潜力。

(5)并发处理:采用了千兆以太网的联结方式,保证了广播的共享要求网络及服务器等设备具有较高的并发处理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资源的同时访问和使用。

(6)流程化操作:广播制播网贯穿了素材采集、节目制作、播出申请、质量审核、节目编排、节目播出、资料管理等的全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多个岗位协同实现的流程化操作。另外,编制工作层次清晰、上下游分工明确的流程化操作警示程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责任明确。

3网络化发展趋势

广播制播网可采用安全技术手段与其他功能网实现互联互通,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广播制播业务范围。这仅仅是制播网络化的雏形。随着信息产业技术和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制播形式的不断创新,未来广播电台将突破传统的模式,呈现出适应内容信息化、服务现代化、发布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3.1 内容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

为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广播电台将大力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个性化的数字内容,建立从信息采集、内容生产、资源共享到分发服务的数字内容产业链技术系统。

(1)逐步发展数据、图片,视频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向受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实现广播电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2)建立高效率的资源使用机制的技术保障系统。对内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高效利用内容资源,避免内容资源的重复生产无为丢失,确保内容资源的保值升值。

(3)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建设。实现市场预测、内容设计、资源整合、技术实现、内容生产、过程监控、内容交易和发布的全信息化处理.构建和完善各类业务管理和决策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3.2发布多元化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广播的发布主要通过地面调幅、调频广播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的发布渠道日趋多元化.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应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广播可发展的发布渠道主要包括:

(1)数字地面广播:是指以数字调制的方式.通过地面覆盖手段发送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广电总局已颁布了我国的数字地面广播标准。它具有频率利用率高.抗干扰性强.可高速移动接收等诸多优越性。借助数字编码、调制技术.数字地面广播除了可以承载音频.还可承载数据、图片及视频,拓展了广播的业务空间。

(2)数字卫星广播:是指通过卫星传输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区域广、不受地理障碍限制、传输质量好等优点,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我国幅员辽阔,借助卫星广播.可以有效地提高广播信号的覆盖面。

(3)有线数字音频广播:是指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数字音频的广播方式。随着数字有线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有线数字音频广播将成为室内获取高质量数字音频广播内容的有效途径。

(4)互联网广播:是指利用流媒体等技术在互联网上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许多方面,是人们获取各类信

息的重要途径。广播电台可以利用互联网.用音频、数据、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供个性化、大众化、互动化的内容服务。

(5)移动通信网广播:是指借助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随着3G、W imax(World InteroperabiI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等新型移动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各种广播多媒体数据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传输、覆盖和实时点播业务。

4结束语

广播音频制作 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制作中心;实验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手段;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33-02

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中心是深入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展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本文以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制作分中心的建设为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实验教学的理念、体系、运行模式等问题展开探索。

一、中心概况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实验中心2010年获批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广播电视制作分中心是该中心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分中心始建于2004年。2006年,学院提出按专业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决定对广播电视编导与戏剧影视文学系(现电影电视系)等系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2008年,1.3万平方米的视听中心大楼建成,2010年9月,第八教学楼建成,其内设非线性编辑实验室(15间)、摄影基础实验室(5间)、节目制作实验室(7间)、平面媒体实验室(1间)、广播电视一体化实验室(8间)、新媒体实验室(2间)和影视剧创作实验室(2间),使分中心的水平和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2011年,学院为分中心购进数字3D高清“8+1”转播车,国际领先水平的3D、RED系列高端数字电影机10余套,国际先进水平的飞思大画幅数码变焦后背等。优良的教学设备使学生在校能得到“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全程化实践锻炼。

目前,分中心承担了学院5个专业的相关实验课程,每年上课学生在4000余名,实驗人时数每年约20万人时。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分中心着力建设与“传统媒体、电子媒体和新媒体”相关的教学实验,充实广播影视的传统实验教学,并带动其它实验课程的建设。开设“数字媒体艺术解析”专业选修课,以及开设“3D高清转播车工程”拓展课等新课程,层次分明,衔接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更加完整。

二、中心特色

(一)树立“专业+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分中心突出学院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和电影电视系(原编导与戏剧影视文学系)提出的“五自三出”(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专业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中心任务,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充分考虑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特点,深刻认识和把握广播电视类课程的基本规律,科学设置实验课程,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在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环节,构建学科基础厚实、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纵向分层、横向贯通的实验教学体系。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依附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独立地位,难以形成独立的、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也影响到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的教师的积极性。分中心在原有教学计划基础上,打破课程壁垒,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组成一个完整的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实验课程按照不同专业,打破年级壁垒,把实验课程进行纵向整合。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验证到创作,由基础到创新,逐步提高。由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个性化创新性实验,有序地向纵深发展,组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阶梯式的提升。其次,实验课程横向互动,打破专业壁垒,实施跨专业整合,培养综合创作能力。分中心建设成一个由多个实验室平台组成的完整而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特别强调对本科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影视创作技术和艺术思维的训练,使实验内容体系在“自编、自导、自演、自拍和自制”培养上进一步优化。

(三)打造产学研合一的创新平台。艺术实验室不能简单地定位于教学实验,应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建设,要赋予艺术实验室更多的功能,如科研、生产等。中心采用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维一体”实验室建设思路,尽可能地实现实验室功能的多样化,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把实验室建设成产学研合一的创新平台。

第一,中心部分实验室,实行工作室制,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合一。影视专业的毕业生要具有很强的影视专业实践技能,其科学的影视实验教学管理也功不可没。分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成立以实验室为单位的非社会化的工作室,模拟社会影视制作的环境进行教学,聘请在影视专业制作机构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教师,以项目驱动的方式组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社会化的影视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参加实验的主动性。实验中心下设的惠普卓越中心、联想创新中心是发展得较为成熟的工作室,在过去几年中,这些工作室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参与了《巴山女红军》、《父亲》、《战火西北狼》、《热血英雄》、《亡命天涯》、《国战》等电视电影作品的策划、拍摄与制作,其中一部分作品已在中央6台、中央9台、四川电视台播放。

第二,中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验教学平台。中心根据影视专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恰当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合作模式,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一是组织影视公司进学校。利用校内影视实验设备,将影视公司的师资和项目带进高校。二是自建实验实训基地。目前,中心已与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四川网络视频台、雅安上里古镇影视拍摄基地、峨眉电影制片厂影视摄影大棚、成都华域欢乐数字娱乐有限公司等10个单位长期签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此同时,中心也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已与惠普公司共同建立的惠普卓越中心、与联想公司共同建立的联想创新中心,而即将修建的综合性教学实训基地影视制作摄影棚,将承担影视合成、灯光照明、声音、影视美术等多项课程的教学实训工作。

nlc202309012224

第三,加强科研科研建设,以科研新成果带动实验教学。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心承担了多项省级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通过广播电视一体化综合演播室建造、高清影视合成、影视制作摄影棚设计等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实验室建设的最优性价比方案,利用中心的辐射作用,为其他专业和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加速新技术、科研成果和教研成果向实验教学领域的转化。

(四)通过竞赛氛围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专业竞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践为主的影视艺术类创新创业大赛是检验大学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新的舞台。中心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加全国性影视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支持、技术支持、教师指导、组织保障。中心常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大学生校园DV大赛、华语大学生影视奖等大型专业赛事,已获奖60余项。

其次,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中心组织各专业(方向)定期举办各类“作品汇报展播”或“汇演”,要求每个专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将自己的课程实践教学成果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汇报展示。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打造出一批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形成品牌效应。例如,演(导表)专业的学期小品汇报,高清影视剧制作方向的DV作品展映等,而由我系主办的“金芙蓉”校园DV大赛,从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被推荐参评国内外高级别的专业赛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中心的应用前景

(一)符合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从传媒行业看,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成为传媒行业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从高等教育来看,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近两年,河南驻马店连续召开了两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178所国内高校发表了《驻马店共识》,《驻马店共识》就明确提出,建立“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特色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模式。可见,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正悄然来临。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顺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既是全国新建院校的共同使命与挑战,也是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

中心的建設理念就是通过中心的建设,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现实验教学多样化、实验项目层次化、实验内容现代化、实验评估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环节,构建学科基础厚实、专业特色鲜明的从基础应用实验、综合设计应用实验到个性化创新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更与现代以至于未来的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要求不谋而合,更符合了当代教学模式的新形势。

(二)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教学模式。中心建设主要围绕“影视基础理论培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和“项目实施能力培养”三大模块互为依托,打造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教学平台。影视基础理论培养主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以引导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形成系统性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为今后在行业实践中解决相关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运用基础。项目实施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充分利用中心条件与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动手能力的全方面培养,该模式形成职业与教育的特色,充分体现“就业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原则:培养的人才既有专业特长同时兼有岗位适应性和创造性。在“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在“应用型”“地方性”“融媒体”的政策方针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应用型教学定位的“四性特征”,即:教学的应用性,专业及方向设置的地方性,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现场性。

(三)提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近年来,我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影视剧制作为中心设置专业和方向,目前已形成全面覆盖影视制作各环节,各专业间相互依托、相互哺育,应用型特色鲜明、结构完善的专业体系,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保障。近两年,积极寻求校外合作,带领学生参与拍摄微电影作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握作品的宏观导向。以广播电视制作中心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创新训练,多出作品、出成绩、出效益。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广播电视制作中心提供设备,提供场所,提供实践基地,于2013年至今,成绩显著,2013-2014年间,我系学生荣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9项、省级项目93项。

四、中心未来发展

经过10年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建设实践,广播影视制作中心已初具规模。分中心现有仪器设备2050台(套),总价值7000万元。中心独立完成多部电视电影广播作品,这些作品先后在中央6台、中央9台、中央10台、旅游卫视、四川电视台播放,多次承办“四川电视节影视教育与传媒发展高峰论坛”等业内大型活动,共获批4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特色专业和1个“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包含26个子项目)。未来,中心将从下几方面努力,加强自身的发展。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不断强化培养掌握“五自”能力,达到“三出”的目标,紧密结合影视类专业特点,努力把分中心建设成为支撑新时期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第二,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内涵式发展为着力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及传媒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合并、优化、更新。

第三,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引进、调整和补充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建立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

第四,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多渠道争取政策和建设项目支持,扩大经费来源,以项目带动分中心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红,阮亮.开设自主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60-62

[2]罗自文,当前影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135-139

[3]陈卓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9,17(2):95-98

作者简介:

陆薇,(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武琦,(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视编导。

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浅谈数字音频广播 篇7

一、数字音频广播的含义

数字音频广播, 简称DAB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 是数字广播系统, 主要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数据网络技术, 通过计算机对广播电视中心设备系统和播出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使整个录制、编辑、编审、播出等实现数字化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 实现了从播音室至接收机传送的各种业务的数字化, 完全克服了模拟广播电波多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失真等质量问题, 能够为听众提供清晰、高保真的高质量的无线电业务。数字音频广播 (DAB) 适合于移动、固定或便携式接收, 声音质量完全可以与CD相媲美, 不仅能够传送声音广播节目, 而且能够传送数据业务、图等。数字音频广播 (DAB) 的传输系统功率小, 可以实现同步网运行, 能够节约频率、节约能源、电磁污染低, 真正实现了节能环保。

二、数字音频广播使用的技术

1.MUSICAM信源编码技术。

信源编码技术, 就是通过对信源数据率进行压缩, 达到用最少的数码传递最大的信息量的目的。DAB使用的信源编码方法叫做掩蔽型自适应通用子频带集成编码复用, 简称MUSICAM (Masking Pattern adapted Universal Sub-band Integrate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 。属于子频带编码, 就是把宽带的声音信号的频谱分割为宽度均为750Hz的32个子频带, 每个子频带独立受控进行数据率压缩, 凡是在本子频带同听闭以下的频谱成分都不编码、不传送, 处于同听闭以上的频谱成分用多少比特进行量化, 也就是说只对人耳能听得见的音频信号成分进行编码, 以实现数据的有效压缩, 并能够高效利用可用的频谱。

2.COFDM信道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技术, 简称COFDM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就是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指信道编码, 可以使信息传输更具可靠性。通常, 人为在所传的信息中加进冗余, 目的是当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时, 可以通过信道解码发现和修正差错, 恢复出正确的信息。OFD指正交频分, 许多频谱成正交关系的副载波, 彼此间隔△f=l/符号有效期, 形成一个宽带系统, 传送的数据被分配在每个副载波上, 每个副载波是窄带的子信道, 传送低的数据率, 每个副载波采用四相差分相移键控 (4DPSK) 方法调制, 符号持续期长, 抗符号间干扰能力强。M指复用, 就是利用多载波宽带系统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和数据业务。

3.采用COFDM调制技术。

COFDM调制技术就是“编码正交频分复用”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 是一种有效利用频谱的多载波数字调制方案。COFDM系统是根据将信息在大量相互接近且成正交关系的载频之间分割的原理进行的, 运用数学知识把一个无线电信号分配在1536个不同的载频上, 并且有一定的时延。每一载频之间相隔1KHz, 其中每一载频用差分正交移相键控进行独立调制, 复用的数据信息全部在这些载波频率上, 并且这些载频形成一个频率区块, 共占有约1.54MHz的频谱宽度。每个载频的符号率很低, 符号周期很长, 加之时间上保护间隔的设置, 对多径反射有很好的保护等作用。另外COFDM采用的先进的检错和纠错方法可以保障接收质量。

4.同步网技术。

DAB同步网又称单频网 (Single Frequence Network, 即SFN) 。就是指同步网中的所有发射机都使用中心频率相同的DAB频率块, 精确同步的调制信号, 能够营造多径效应。在发射台之间的距离和布局确定的情况下, 各发射台的功率可以相益, 因此, 发射台的所需要的发射功率较低, 通常只有几百W到1KW。

三、数字音频广播的过程

DAB广播的过程并不复杂, 首先把要播出的音频节目和相关信息如文本、图像等准备好, 然后把数据传送到发射机, 进行数字压缩处理, 其中包括MUSICAM编码、卷积编码和时间交织。处理后的数据再转至MSC复用设备变成复用流子帧MSC, 再与FIC、SC等子帧在传输复用设备中复用成发射前的数据流。然后数据流在数字广播阶段再经过频率交织和COFDM信道编码后, 最后被传送到发射机向外辐射广播。

四、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 音质好。

数字音频广播 (DAB) 传输系统采用COFDM、时间交织和频率交织等技术措施, 能够避免多径反射干扰, 提高了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有利于接收信号的增强。同时, 数字音频广播 (DAB) 传输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不仅可以消除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失真, 而且还可以修正传输中出现的差错, 能够为听众提供清晰、高保真的高质量的无线电业务。

2.发射功率要求降低, 利于节能环保。

数字音频广播 (DAB) 采用COFDM通路编码技术, 信号内容分配在众多的频率上进行传送, 占用频宽l.5MHz, 它在同一单频网内采用相同的发送频率, 这样各发射机之间的信号强度正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不仅提高了接收效果, 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发射机的功率。

3.应用范围广。

数字音频广播 (DAB) 的接受方式灵活多样, 适合于移动、固定或便携式接收。不仅在固定或便携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很好的接收质量, 即使是高速移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接受效果, 声音质量完全可以与CD相媲美。

4.多样化的业务内容。

数字音频广播 (DAB) 系统是一种多媒体广播系统, 不仅可以像模拟广播一样传送各种高质量的广播节目, 而且还能够传输各种数据业务和图像信息等, 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寻呼业务、商用数据业务, 甚至静止图像和低速图像信息。

5.组网方式灵活、覆盖面积大。

数字音频广播 (DAB) 组网方式灵活, 既可以采用地面广播的形式, 又可以采用卫星广播或地面、卫星混合广播等形式。通过灵活的方式组建单频网络, 不仅可以大面积地组织DAB广播网, 使广大接收地区乃至全国处于同一DAB的覆盖之下,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了边缘地区的接收质量。

6.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数字音频广播 (DAB) 的传输系统允许同步网运行, 提高了频谱利用率。DAB采用了有效的数据压缩技术, 使原来一个声道需要的约768kbps的码率降低到100kbps左右, 有利于充分利用频率资源。

参考文献

[1]熊波.广播电台的数字音频及文稿网络系统方案[J].西部广播电视, 2000, (4) .

[2]刘文开.有线广播数字电视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广播音频制作 篇8

一、广播数字音频的编辑制作思路

广播数字音频的编辑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合成制作;二是录音制作。合成制作是将原本分散的音频内容, 应用广播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合成, 从而形成一部拥有完整性的广播节目。录音制作则是专业的广播从业人员通过专业的音频录制设备, 对不同时间、空间上的声音源进行录制, 通过广播数字音频的编辑软件将这些音源处理混合, 从而合成若干个节目的音频作品。

随着现代数字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传统手工制作的广播音频节目作品逐渐被替代。广播节目在形式上形成了桌面化、一体化和异地化的新格局。通过广播数字音频编辑制作软件的不同处理, 广播作品在形式上变得更加多样化, 节目作品的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 广播音频节目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编辑和制作人员在广播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得到了更好地交流, 也使得我国广播音频节目的制作技术与传播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二、广播音频编辑制作软件的构建核心

(一)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应用的环境

在我国, 广播行业使用的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是多种多样的, 音频的编辑与制作是广播行业的关键环节, 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广播电台的编辑工作站对需要进行编辑的音频进行处理, 主要是进行剪接、合成和处理过程的有效集合。

(二)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结构设计

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在广播电台的普遍应用, 编辑工作台的硬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广播电台的运行过程。目前我国大部分广播电台使用的声卡均来自于法国DIGIGRAM公司研制的专业声卡, 该声卡可以对多种音频进行驱动, 可以有效降低音频节目在播出时的延时, 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切实提高广播节目的录音、处理和播出效率。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是安装在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台计算机终端的一个应用软件, 这样可以让广播电台内的工作人员更快、更好地使用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 对节目的音频作品进行编辑和制作。

(三)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模块设计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在实际广播行业的应用是由多个不同模块之间协调工作而进行的, 处于优先等级高的模块通过软件内部的调用函数对优先级低的模块进行访问, 优先级低的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和参数及时反馈给优先等级高的模块, 从而实现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功能。

1.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主程序模块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在广播电台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主程序模块实现软件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界面设计、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以及硬件设备的更新与格式化等等。用户交互设计的界面需要简洁, 可以使用户在使用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时操作方便;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需要准确和安全, 在确保采集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采集速度, 对采集到的信息可以及时存储并能够安全的进行保管;硬件设备的更新需要做到及时精确, 确保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的硬件时刻保持与软件相符合, 对其格式化功能要进行准确把控。

2.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功能控制模块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的功能模块是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操作情况来完成判断功能的有效性, 用户不同的操作针对于当前文件是否有效都是通过这一模块实现的。一旦出现用户操作不符合目标音频文件的情况, 则将该操作视为失效, 不予以执行, 相反则对音频文件作出相应处理。

3.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波形显示模块

波形显示模块是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模块, 这一部分的模块对于音频编辑制作人员来说是最能直观体现音频内容的部分。通过对音频文件展现出的不同波形, 可以判断该音频文件是否需要进行编辑, 同样对于音频文件的编辑和制作也是通过改变不同波形来完成的。

三、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的应用特点探索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的应用, 对于我国构建新型的广播音频节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现和探索其应用特点可以更好地为我国广播事业做出贡献。

(一) 可视化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实现了编辑的可视化, 过去传统的开盘式录音机只能够完成音频的录制过程, 对于音频的具体信息是完全看不到的, 如果想要对已录制的音频进行编辑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反复更换磁带, 即使是编辑也是凭借相关编辑制作人员的听力进行模糊的剪切和拼接,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音频作品的质量和制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当使用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时, 用户可以很直观地通过“看”来分析和处理相关音频文件, 在用户的交互界面上音频以波形的具体形式展现出来, 用户仅需要通过辨别不同波形, 判断需要进行修剪编辑的音频信息。

(二) 无损化

过去人们在制作音频文件的时候从心理上会有一种担心, 对于音频文件的编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本身的质量。传统方式下对于磁带的修剪只能是一次性的, 一旦出现错误或缺失是很难进行弥补的。使用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后可以针对性的对音频文件进行编辑, 其中包括剪接、复制、分割和粘贴等等。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自身带有的储存功能, 可以很好地保存音频文件的源文件, 对于音频的编辑处理也不再是简单的对原始文件直接处理。通过利用可视化的编辑模式对音频文件的不同音轨进行波形上的编辑处理, 不再会出现损坏源文件的情况。

(三) 多样化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不仅在质量上满足了专业化的音频节目制作, 同时使编辑出的节目具有良好的性能, 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同的需求, 同时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使得用户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对节目本身进行欣赏。随着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 对于广播音频节目的多样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也使得各级广播电台节目在播出与制作中向着多功能、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分析了广播音频编辑软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就其应用环境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针对广播音频编辑软件在我国广播事业上的发展和应用的具体要求做出了设计。从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的应用特点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具有可视化、无损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结合这些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的独有特点, 相关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对音频文件进行编辑处理,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广播文化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由此促进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广播音频编辑软件与计算机技术的相辅相成使得我国在数字音频技术下构建新型广播电台变得更加容易。本文就基于数字音频技术的广播音频编辑软件构建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广播音频编辑制作软件的构建核心, 分析了广播音频编辑与制作软件的应用特点, 希望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广播音频编辑软件,数字音频技术,构建

参考文献

[1]罗双兰.基于TC动机设计模型网络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3)

广播节目的制作技术 篇9

一、广播节目的制作技术要点分析

1.1广播节目制作简介

广播节目制作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 使广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技术质量得到提高而制作成本却不断降低。同时节目制作上可以共享资源使其变的更加直观、方便;在节目的传播方面, 播出中信号质量更高, 人为干预大大减少, 自动化播出得以实现。

1.2广播节目制作的技术要点

想要制作好广播节目, 就要做好稿件的前期准备、录音和后期的制作合成这三个关键步骤。下面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三个步骤。

(1) 稿件的前期准备:录音稿件包含了文字信息、音乐段落以及想要达到的语言效果, 是录音的基本要素。稿件内容需要突出主体、内容充实以及结构紧凑, 能够使播音员根据稿件的内容和主题来调整自己的语气和语速。为了使后期合成时的音效处理更加顺利, 录音师与播音员在工作是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播音员在播放稿件所要达成的录音效果, 很多时候需要录音师的帮助和协调。

(2) 录音制作:将播音员的声音通过对录音器材的调试达到完美再现, 是录音制作的基本要求。它是录音的核心要素。在录音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下技巧, 在录音室和录音设备的选择方面, 必须使用合适的录音室从而能够使播音员的原声得以还原, 保证录音的可靠度和清晰度, 使其混响时间和静音效果符合达到录音的标准;在需要与播音员交流沟通时, 为了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的结合起来, 可以在播音前, 将需要合成到原音的配乐先拿给播音员试听, 使其体会播音时的感觉;广播节目的质量也会受电平的满度影响, 所以再录音过程中应注意电平满度, 使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录音室的屏蔽外来噪音方面, 为了减少人为和环境噪声对录音过程的不利影响, 应选用好的屏蔽设施, 但是一些噪声很难处理, 比如线路和设备带来的噪声, 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只能是选择较好的设施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室内环境和影响设备是影响音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在这两方面音响环境要尽量相同, 并且制作间、录音间和听审间应营造相同感音响环境, 听审时为了控制录音细节和音乐的混压比例, 应适当选择较高的音量, 并且应及时处理在录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为录音后期制作合成打好基础, 使后期制作合成更加顺利。

(3) 在录音后期制作合成方面, 与录音的技术性相比, 后期制作是录音师的艺术修养的体现, 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的体现, 后期制作工作人员会添加进一些新的, 合适的音响元素来满足节目的需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技巧, 在音质的调整方面, 为了保证音质的协调性, 在后期合成师通过调音台的均衡器、扩展器、噪声门或音频工作站的降噪软件来进行修饰声音, 使播音员的声音得到完美的还原;在配乐方面, 音乐的选择要和文字稿件的内容相配合, 从而起到烘托气氛和突出主题的作用;后期合成的另一个重点是音响效果的添加, 可以更好的烘托气氛, 充实声音的饱满度。

二、提高广播节目制作的技术方法

2.1制作人应具有的较高审美能力

制作人在录制节目中, 除了要做到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情景交融, 让听众在节目中感受到真实以外, 还要在这种氛围中去认识文明与积极向上的事物;要求制作人根据听众的不同情趣及听众心理的前提下, 选择贴近人民生活的节目, 提高听众关注度, 不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增强感染力。

2.2注重细节的音响效果

广播节目是通过声音传播, 听众主要通过听觉来感知节目的内容, 我们通过对音响设计加上播音员声音的描述, 能提供给听众很大的想象空间, 使听众马上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节目制作过程中, 可以使用音效把故事变得生动, 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使广播听众能产生强烈的冲击, 能让音响效应迅速转化为视觉画面, 缩短传播距离感, 从而做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效果。

2.3片头的制作不断创新

为了使节目内容不断创新, 引领听众走进丰富的节目中很有必要对节目片头进行制作。要想用节目感动听众, 节目制作人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必须对节目有明晰的思路, 定位要准确。音乐在片头中既能, 烘托气氛, 渲染情绪, 还可以为文字作补充, 与语言共同阐明节目的宗旨, 调动大家丰富的想象力。

三、小结

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分析 篇10

一、数字音频广播的根本原理

(一) 带内共信道的广播

在数字音频的广播中, 带内共信道的传播方式可以运用于模拟节目或特定的数据信息。但在传播时, 模拟设备较易遭受来自数字信号的其他干扰。某些情况下, 这种干扰是很大的。但是, 若选择了接收数字信息的设备, 就可以排除接收机引发的其他干扰。在同一阶段, 广播系统能接收不同的两类信号, 因而有必要适时处理原先的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 才能够从根本上减低功率, 并且确认排除了接收信号时的干扰。[2]

从本质上看, 带内共信道的新式广播方式融合了差异性的传播频率。例如, 共信道广播能够融合200千赫的频谱间距以及400千赫的宽带频率。在电台传播时, 设置了400千赫的保护频带。这样做就能够消除干扰因素。相比两边带的100千赫频率, 共信道的带内频率可以选择200千赫的中间频率。综合来看, AM宽带可以获得额外25分贝的传输频率。

(二) Eureka 147

从运行方式看, Eureka 147具备了更强的综合性。这是由于Eureka 147可以用来合并处理多数的信号, 因此能够重叠传输频率以及传输时间。经过重叠处理, 在接收差异性的信号时就可以避免更多弊端, 确保接收的高效性。同时, 这种传输也不会漏掉任何信号。Eureka 147设有独立的编码, 这种编码能够适用于各类数据, 其中包含音频信息。音频广播包含了整合的复用器, 能够有序处理多信道的信息。

形成数字音频信号的过程中, 可以融合正交相移键控以及正交频分复用的不同方式。经过调制的作用, 共同形成了精确的广播信号。经过选择特定的广播集, 调谐器就能够接收实时性的广播信号, 处理成可以识别的数字形式。[3]经过滤波转换以及数字变换, 可以调制差分脉冲的自适应编码, 同时也更加便于快速傅氏变换。在确定信号频率后, 经过后续的时间处理, 进入解码的具体步骤中。

二、分析广播的特点

对于共信道的音频系统, 有必要专门予以限定。具体而言, 共信道系统需要确保符合数字广播的特定标准, 允许多模式地接收信号。与此同时, 在构建信道规划时也需要考虑到综合的测试标准、时间表、选择系统等要素。数字音频广播具备移动接收的实时性, 音质相对较好。从功率角度看, 数字音频广播因此也能适用于多样的传输环境。具体来看, 数字音频广播体现为以下特性:

(一) 带内共信道的特性

如果选择了带内共信道的音频数字广播, 则不必再去调整现有的接收机。带内共信道能够接收各类模式的模拟信号, 然后输出精确的广播信号。相比于其他方式, 共信道广播能够节省日常运行中的高额经费, 与此同时, 还能调控自动频率。这样做就能够排除干扰性的外界噪声, 灵活实现模拟信息以及数字信息的互换。针对带内共信道的具体方式, 需要预先设定一致的标准。若要发挥具体的广播作用, 那么先要保证带内共信道能够适应现有的广播标准。对于信道信号, 带内共信道的方式可以接收多类的不同信号。[4]

从现状来看, 相关人员有必要构建时间表, 在此基础上相应地选择必要的测试标准以及传输规划。对于数字广播, 重要的性能即为移动式的实时接收。确保广播接收的实时性, 就更加便于接收优质的音频信号, 进而确保最佳的广播音质。在各种环境中, 带内共信道广播都可以适用。这是因为, 音频广播并没有设置过高的发射功率。

(二) Eureka 147的特性

从标准模式角度看, 数字音频广播应当调控于3吉赫的接收频率, 并且设置96ms的帧间时间。在标准状态下, 可以设置375赫兹的载波频率。在特殊情况下, 也可混用有线卫星及其他类的传输, 对此可以设置24ms的帧间时间以及2吉赫左右的标准载波频率。在广播传播时, 数字音频具备了特定次序的固定码排列, 具备每秒钟2.3兆比特的信道容量以及1.5兆赫的宽带。

在原有模式中, 传播信息时可以选择相同载波, 无线电台对应着不同的载频。具体工作时, 各类频宽并不会彼此干扰。但如果设置了较窄的频带宽度, 那么就会形成多径效应。为了避免干扰, 可以视情况加设安全带。选择数字音频广播的新传输方式能够填补原先的传输缺陷, 频谱效率因此而获得提高。在分隔频率的方式下, 接收到的信号也不会衰落。由此可见, Eureka 147能够保持最优的传输实效, 同时也提升了覆盖率。广播接收机能够实时获取相对固定的频率, 选择这种流程来接收节目信号。

三、数字音频广播的优势

IBOC即带内共信道广播, 它适应了多频段的调频。初期在研发时, 带内共信道可以简称FM的频谱扩展系统。数字载波能够经过频谱扩展而形成, 这种情况也避免了载波影响。带内共信的广播设置了并行的比特流方式, 因而也降低了系统中的传播速度。同时, 带内共信系统还能够用来调制或者加载比特流。系统选择了编码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的具体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消除载波干扰。[5]

带内共信广播能够分离多频率, 具体在分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正交频分复用的做法。经过频率分离之后, 就能够在总体上改进实时性的接收实效。从目前来看, 带内共信广播通常选择AM和FM这两类频带, 同时也具备了模拟传输信号的传输性能。针对数字信号, 数字音频构建了混合式的传输系统, 因而能够广泛予以运用。目前, 常见的带内传输包含了全数字的带内传输, 能够固定接收广播的用户。数字音频广播还能够凭借相关设备以及频谱空间, 节省更多的音频资源, 进而创造更优的经济实效。

Eureka系统的制定在根本上是为推进音频广播的相关技术进步。在20世纪末, Eureka的系列系统就被视作标准的通用广播, 各类用户都能够适用。数字音频广播构建于数字技术的特定基础上, 包含了纠错编码、数字调制、数据压缩的系列方式。对于有待处理的某一信号, 也可高效予以完成。在压缩技术的方式下, 数字广播还能够表达特定的数字码, 具体设置为二进制的数字信道, 这样做更便于传输信号。

四、结语

从诞生开始, 数字音频广播就设置了传输信号的指标, 现今已相对完善。相比于其他方式的广播传输, 数字音频具备了更优的广播性能, 同时也可用来支持全方位的传输, 如文本传输、图形以及图像的综合传输。在传输音频数据时, 数字音频广播能够选择实时的传输流程及方式。然而截至目前, 数字音频广播仍没能达到真正的完善, 有待长期的摸索和改进。在未来的实践中, 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归纳经验, 从根本上提高广播传输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摘要:数字技术正在快速进步, 与之相应的数字音频广播也发挥了本身的价值功能。20世纪末, 数字音频广播诞生, 可以同步与电视联播。数字音频广播设置了特定的兆赫频段, 现今的数字音频广播在总体上推进了广播行业的进步。数字音频广播包含音频数据, 此外还包含附加文本、静止的广播图像以及其他的传输业务。因此, 有必要探析数字音频广播的具体方式以及特点。本文结合真实的情况, 探究音频广播在日常运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数字音频广播,特点,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常健.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02) :81-82.

[2]邱芬.数字音频广播中的几项关键技术[J].广播电视信息, 2012 (09) :77-79.

[3]王立元.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08) :172-173.

[4]李媛媛.浅谈当前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方式和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26) :66.

广播音频制作 篇11

【关键词】户外音乐会;声场均匀度;多点拾音;平衡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5.10.009

Amplifying and Recording Production of ‘Chen Shan Grass Broadcast Music Festival’

ZHU Ye-lun, DAI Hai-min

(Shanghai Oriental Media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200041, China)

【Abstract】For the amplifying and recording production of outdoor 'Chen Shan grass broadcast music festival', the writer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ound amplification system composition, microphone arrangement and production.

【Key Words】outdoor concert; sound field uniformity; multi point pickup; balance

户外音乐节在全国方兴未艾,上海“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以下简称“辰山音乐节”)以“赏花,品乐,乐享人生”的都市文化生活理念获得了市民的热烈欢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不同的文艺节目展演在中国的舞台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在“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上,邀请了当代国际乐坛上最杰出的大提琴家之一米沙·麦斯基与世界顶级指挥家乔纳森·诺特率领的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他们合作献上柴可夫斯基的大提琴协奏作品《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温暖、绵厚音色著称的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还为中国观众演绎了贝多芬、德沃夏克和勃拉姆斯等音乐巨匠的名作。

记录、制作和保留这些优秀文艺节目是专业音频制作人员的重要责任。针对这次大型节目的扩声、制作,笔者对音乐节的技术需求、扩声录音系统的设计、传声器的布置等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合理的设计和周密的实施,确保了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的扩声和录音质量,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和反馈。

1 扩声系统的设计

辰山音乐节是五千多人的室外草地音乐聚会。主会场安排在辰山植物园的大草坪上,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观众区纵深约为85 m,宽度约为60 m。在音乐厅中举行室内音乐会,一般的音乐厅有良好的建声环境,利用声罩、反射板等声学构建,形成适宜的声场,使音乐厅具有良好的声学特性,声音能均匀地扩散到每一位听众处。整个音乐会在演出中即使不进行扩声处理也能获得满意的听音效果。而户外音乐会周边无任何建筑,场地空旷(见图1),演出场所没有理想的厅堂特性,所以,扩声是整个音乐会的核心。演出中只能通过扩声把美妙的音乐传递到每一位听众的耳朵,同时必须使每一个听众都能清晰地聆听到乐曲的细节部分。

扩声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听众区的声压级(空场测试达要到100 dB)、声场分布的均匀、扬声器的投射距离等等因素。首先通过Performance Manager软件对现场场地进行准确的模拟,确定扬声器的数量、吊装高度及角度,并模拟出扬声器声场的覆盖情况,如图2~图4所示。此次活动主舞台的扩声系统,由24只JBL VTX V25 线阵全频扬声器作为主扩扬声器,左右各12只,覆盖整个中心区域。JBL VTX V25的D2双振膜高频单元,可以满足古典音乐对高频重现力极高的要求。超低频扬声器共用12只VTX S28扬声器组成,左右分布。前场补声扬声器用4只JBL VT4888DP有源扬声器。为完善整个扩声系统,两边各用5只JBL VT4889作侧补声扬声器。整套系统由Crown I-TECH HD 系列的音频功率放大器驱动。为了减少音频功率放大器到扬声器之间的传输损耗,音频功率放大器分别布放在扬声器周围。

每一组扬声器信号单独送达,独立控制,进行总体平衡,避免扬声器间的相互干扰。用粉红噪声对系统频响进行了调整(多段均衡),使整个系统频响一致,同时通过多段均衡剔除啸叫点,避免了啸叫。整个系统运用HiQnet Performance Manager 控制软件实时调试及监控。

音乐会的返送扬声器系统相对简单,采用了JBL SRX712返送扬声器。主要在独唱、指挥处、乐队的两边设置前后返送扬声器。每一对扬声器都用单独通路送达,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调音台是整个扩声系统的灵魂,此次扩声控台采用了Soundcraft Vi6 数字调音台,整个调音台输入通道为96路,有方便快捷的场景存储和调用功能。MIC/LINE输入接口箱放置舞台侧面,通过光纤和调音台相连。输出通道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本次扩声输出包括主扩、超低、补声等,还分别送广播直播和电视录像。返送调音台采用Soundcraft Vi4。两张调音台互为备份,通过音频处理器DBX Drive Rack 4800对两路路信号进行混合,确保了演出的安全。信号的传输尽量采用光纤通路。主调音台通过MADI口输出64 路到硬盘录音机进行多轨录音,硬盘录音机录取的信号取自调音台direct out,最大范围保留了原始信号。扩声时话放、压缩、均衡、延时等周边设备均使用调音台内部功能,外接设备主要是硬盘放音机及两台lexicon和T.C混响器。现场扩声调音台见图5。

通过主观评价,整个系统在重放古典音乐时,具有良好的频响特性,中心区域声像定位、声场均匀度、信噪比和动态范围能够满足音乐会演出的需要。实际测试系统最大声压级可以达到103 dB。

nlc202309011021

2 传声器拾音处理要点与布置

一般的音乐会在音乐厅举行时,采用成熟的制式传声器进行录制(如A/B制等),对局部声源用点传声器进行补声,可以很好地展现音乐厅的厅堂特性。因为A/B制有很好的厅堂感和临场感,音乐感觉丰满,能很好再现声场的空间信息。而户外大型音乐会没有很好的厅堂特性,由于观众人数庞大,需要进行扩声,传声器的拾音要考虑到扩声的影响,避免引起啸叫。所以制式传声器不适合应用在该场所。

2.1 拾音处理要点

声音制作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工作,作为一名录音师,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指挥家和演奏家对于优秀作品所想演绎的情感,聆听是所有创作的基础。除了解乐队演出曲目外,熟悉乐队编制及其风格也非常重要,不同的乐队的配置各不相同,声部的摆放变化多端。

录音师在拾音前还要熟悉乐器的发声孔、乐器的基音和泛音,针对不同乐器选用不同特性的传声器,一般每种乐器都有约定俗成的几个传声器。在传声器摆放时要考虑不同乐器之间的串音要小,因为要确保每一轨的分轨录音都能获得清晰乐器声。同时也要避免过近拾取的直接声过大,谐波成分不够,所以传声器距离、高度、角度的调整至关重要,这些都是每个录音师日常工作的经验总结。

掌握了上述信息,才能为顺利地进行传声器的设计安装、后期的合成制作等录制环节铺平道路。

2.2 传声器的设计与安装

辰山音乐会全部采用多点传声器拾音。一般扩声的拾音采取近距离拾音,拾取的直接声较多。所以,在对乐队每个声部拾音要保证声音清晰的同时,还要注意多点拾音的串音处理,以增加乐队的群感。在交响乐队中通常会加入一些小声压级的乐器,这些乐器往往在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色彩乐器,如三角铁、竖琴等,因此应该对这些乐器进行重点关注。

辰山音乐节的交响乐队为三管制配置,乐队编制90人左右,场面宏大。乐队排列为德式,一提和二提分列指挥的左右,能更好地显示出一提和二提之间在作曲上对位法的区别,这也是区别美式乐队的重要特征。为了更好展现乐队的风采,现场拾音分为三个部分:人声、乐队和环境声三个部分,共用了56支传声器,拾音布置见图6、图7。其中,弦乐、人声传声器主要选用Schoeps MK41超心形电容传声器,打击乐器采用sennheiser MD441,bass传声器选用大振膜的U87为主,配以其他传声器完成;环境效果声传声器选用sennheiser mkh416,拾取的声音送广播和电视播出通道。由于是室外音乐会,所以对每支传声器都增加了必要的防风罩,以减少风声的影响。

3 合成制作

混音时需要注意的是,多频段少量提升、整体音色大于单一乐器音色、配器越多每一乐器处理时体积越小。所有的这些平衡都是建立在录音师的对音质主观评价基础上,调音前熟悉现场的听音环境和所要制作的曲目是确保混音成功的关键。

在节目制作前认真审听了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的作品。通过彩排时的录音比较,使后期制作达到圆满的效果。现场为避免传声器对摄像机和观众视线的阻挡,采用了点传声器录音制式,但点传声器的使用会造成混音工作的复杂化,需要对各个传声器和声部进行调整。录音师要人为合成一个合理的声场,音效上感觉乐队有足够的宽度和纵深,还要保持音乐的平衡,达到和自然声场的一致。

在混音前,通过调音台的SOLO 功能监听每一轨的音质,适当调整传声器的距离、角度,使音质达到录音师的要求。

在混音时,可以以鼓为基础,也可以从弦乐入手,对鼓、铜管、木管、弦乐一层一层往上加。混音工作主要是对拾取的声音做好各种的平衡,其中包括声压级、音色及空间感与纵深感等的平衡。这是影响声音好坏的重要因素。声压级的平衡主要要保证声部与声部、乐器与乐器之间声音大小的匹配,通过电平的调整避免某乐器或声部过大或过小,造成听觉上的冒尖或缺失,还要避免录音师对某些小信号或频率的过分提升(如三角铁等)。在电平调整时,不要急于加入效果器,当某一声部或乐器感觉单薄时,可以增加传声器或使用加倍的手法。音色的平衡要确保乐器与乐器间的音色应大体一致,作品的高、中、低三个频段的比例关系恰当,在EQ 的调整时要注重各种乐器的基频和二次谐波,其他乐器应做到相应地减小或避让,对某声轨进行EQ时会影响到其他的声轨的音质。例如,提升钢琴的中频部分可能会影响到人声以及其他中频段乐器的声音。对乐器的某个频率进行提升,会导致该频率处其他乐器乐音被消弱。如果想使人声突出,可以对乐器中人声频率所在频段进行衰减,而不要对人声进行提升。空间感与纵深感的平衡是多点传声器录制时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传声器到乐器的距离并不符合实际的乐队的布置。所以只能由录音师通过对声相、延时等效果处理来解决,根据乐队布置图,要求对鼓、铜管、木管、弦乐层次定位清晰,使所有乐器融合在一起,同时具有每个乐器独特的频率特性,并用混响器来模拟一个合理的厅堂特性。在声像定位上要注意乐器的点和面的关系。传声器的延时要考虑传声器到乐器的距离和最佳听音者的距离。

结语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从业者,接触的节目种类多样,节目制作的形式层出不穷;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音频制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录音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与总结,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 伟 编著. 立体声拾音技术[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 周小东 编著. 录音工程师手册[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John eargle, chris foreman. Audio engineering for sound reinforcement. Halleonard corporation,2002.

(编辑 杜 青)

广播音频制作 篇12

数字广播的诞生地是在德国。在进行研发时, 采用的数字广播技术是Ek147标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Ek147标准正式被规定为欧洲国家数字媒体广播的核心标准, 在随后的发展中, 成为了国际认证的基本标准。在当前, 全球大约有三十几个国家或地区开展数字音频广播节目。在欧洲发达国家中, 数字音频广播信号已经覆盖了极大的范围, 每天都有约四亿人进行收听。

2 数字音频广播在我国的发展

2.1 初级阶段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 我国国家广电总局成立了数字音频广播研究机构, 开始对数字音频广播技术进行研究。在九十年代中期, 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我国国家科技委员会进行合作, 帮助我国数字音频广播建立试用单位。在随后的科技委员会评审会议上, 全票通过“建立国家科技产业数字音频广播技术”方案, 并且, 将此方案正式纳入我国“九五”科技工程计划中, 从而使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设立了三个目标, 即研究我国数字音频广播标准、建立数字音频广播新式导播网络、发展数字音频广播产业。对数字音频广播产业的建立是数字音频广播试用单位进行模拟试播系统, 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的标准, 开发出我国数字音频广播技术接收设备的样品机, 为我国数字音频广播技术在未来可以步入世界前列而做基础。

在一九九六年, 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研究机构采用欧洲经济共同体提供的专用设备和国家下发的大量资金, 建立了数字音频广播检测系统以及数字音频广播试用接受信号系统等, 对数字音频广播进行了大量的测试, 根据实验结果, 制定出合理的数字音频广播标准, 即ETS—3400802标准。在随后的几年发展中, 广播科研机构先后对数字音频广播的调制器和信号通道编码器等进行研究和开发, 使我国数字音频广播产业得到极大发展。

2.2 发展阶段

近些年, 科技不断飞速发展, 使数字音频广播获得了大量新内容, 逐渐的集声音视频为一体, 成为了新广播媒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数字音频广播从试用逐渐走向运营, 在二零零六年, 我国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了数字音频广播标准, 并于同年正式实施。在二零零三年, 首次在广东媒体公司进行数字音频广播试播, 在零六年通过广电总局的测试, 目前已正常营运。在随后的试营运地区北京和上海, 相继对数字音频广播研究进行投入和分析, 使它达到国家计划标准, 逐步在全国可以推广应用。

3 全球数字多媒体广播的现状

3.1 全球数字音频广播现状

在当前, 全球数字媒体广播的发展基于数字音频广播的标准上。欧洲大部分国家仍在遵守Ek147的标准, 而在另外一些发达国家中则是根据此标准进行修改, 以符合自身国家的实际情况。在欧洲, 作为数字音频广播诞生地的德国, 已经规定了在二零一五年, 将数字音频广播完全取代目前进行的媒体广播, 虽然在部分地区已实施数字化媒体管理, 但在大多数国家眼中, 依旧认为数字媒体广播只不过是数字化加上几种图文信息而进化的产物。在美国, 对于Fk147标准一直未认同, 反对在美国境内使用此标准, 而是提出“使用同频IBBC—DCB”的模式, 即以现有的多媒体广播发射信号产生覆盖, 利用卫星进行传输的方式。但是由于部分问题无法解决, 一直在进行实验研究阶段。直到步入二十一世纪后, 在研发数字音频广播传输技术得以改良, 才使美国正式确立了IBBC—DCB的标准。

3.2 数字多媒体广播在我国现状

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在我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Fk147标准来说, 我国不会完全采用, 而且此项技术的核心还在由国外企业掌握, 我国需要对此技术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要想将我国在此技术核心领域中变为主动, 需要研发出自主产权的数字多媒体广播标准, 这样才可以使我国在电视广播领域中的核心系统不被国外厂家垄断。在当前我国和大部分国家都在采用Fk147数字音频广播标准, 但在此基础上, 我国自主研发了数字音频广播的三个重要部件:信号发射覆盖器、信号通道编码器、信号正负调制器。虽然这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数字多媒体广播领域上被动的地位, 但是以此为基础, 可以为我国在数字化媒体领域中的发展带来基础作用。

结语:虽然数字音频广播在我国已发展了十余年, 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但是在我国发展道路上却走的不远。因此, 还是需要广大媒体工作人员, 抓住形势发展, 根据眼前的实际情况, 发挥自身优势, 与多种产业联合, 找出一条适合我国数字化多媒体广播事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谈黎虹.我国数字音频广播和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发展[J].广播电视技术, 2011, 10 (30) :14-16.

[2]张治通.我国数字音频广播和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发展综述[J].光盘技术, 2010, 12 (18) :9-12.

上一篇: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下一篇:Fron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