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制作播出网络

2024-10-24

广播制作播出网络(精选8篇)

广播制作播出网络 篇1

由于广播的信息容量大、接收设备简单、节目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因此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台为了适应广播发展要求,切实提高节目和播出质量,经过公开招标,选用北京英夫美迪科技有限公司数字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替代现有播出系统。该系统中,功能齐全、运行稳定,基本可以满足电台各项业务的需要,无论是节目制作水平还是播出质量,都有所提高。

1 音频制作播出的设计原则

由于广播电台对节目的制作质量、播出安全性等要求较高,再加上涉及到复杂的结构与部门管理,因此采用一套完整、理想的播音系统,再加上管理模式的完善,可推动广播电台的快速发展,有关系统方案的制定,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先进性

要求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与当前国内先进水平相一致,并可适应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变化。由于网络结构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与前瞻性,因此除了选择主流计算机设备、网络操作系统之外,还应预留更多的操作端口,支持今后系统扩容与网络升级,再加上兼容性较强的网络管理软件支持,可完成整个网络的监测过程。

1.2 科学性

在该系统中,除了应用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以外,还应合理设计网络结构、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提高系统应用效率,以满足数据的传输要求。另外,由于考虑到网络发展速度,还应注意满足未来节目发展的需要。

1.3 安全性

该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包括硬盘、服务器、UPS电源、网络设备等。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应提高主要设备的可靠性,避免由于设备质量或系统问题造成停播。

1.4 实用性

无论是系统的结构设计还是功能分配,都应与当前电台既定的工作模式相一致,要求界面设计简单明了、操作方式便捷,确保节目播出的流畅性、稳定性。

1.5 灵活性

系统的配置与结构应具备灵活性,可较好地满足今后电台发展需要,可以支持进一步扩展,满足节目播出的多元化要求。

1.6 经济性

在确保音频质量和播音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控制成本,以提高性价比,获得可持续发展。

2 七台河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我台最初设想的整个网络计划按职能和部门配制工作站,网络规模较大,站点较多,项目概算资金较大。为节约投资,技术部门和电台一起对电台整个工作流程和职能设置进行了深入规划和重新定位,通过与公司方面进行深入详细的技术交流,将最初的系统规划进行了较大改变,许多功能进行了合并,流程也作了相应调整,最终确定出现有的方案,完全满足了改造之初的要求,包括总控系统在内的整个系统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七台河广播电台的实际情况和规模,我们采用了双服务器+独立磁盘阵列柜的热备份、双交换机网络通路的100Mbit/s以太网络方案。服务器选用戴尔服务器,系统硬盘选用RAID,以镜像方式挂接两个完全相同的硬盘,实现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镜像安全备份,外挂独立的磁盘阵列柜提供容错磁盘阵列节目库。

由于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存放在服务器镜像硬盘中,音频节目资料数据存放在外挂磁盘阵列柜中(物理分离),因此,两部分数据维护不会相互影响,具有极高的数据安全性。

由于采用双交换机网络通路,每一台交换机均同时和两台主备服务器相联,每个网络工作站分别交叉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因此,在出现交换机故障情况下,系统仍能维持网络工作站的正常运行。

由于整个网络站点数量较少,100Mbit/s网络足以胜任。考虑今后网络的升级和规模扩展,我们选用美国3COM公司24口交换机,其节目容量为1.5T,网络最多可扩展到22个工作站。

3 七台河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使用情况

我台音频制作播出系统网络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改变了电台过去老的节目制作播出模式,事半功倍,效率明显提高。

(1)在播出上由于采用主机、备机播出方式,因此播出更安全,同时也便于技术人员维护,七台河广播电台总播出时间大幅度加长,播出站软件设计更加人性化,极大地方便了操作人员。

(2)严格的权限分配。一般使用者必须先登录以后方可对播出站的节目进行操作,并且有权限的限制,因此安全性更高,便于维护。对技术维护人员而言可以对播出站的各个功能进行相应的设置以保证播出站安全无误的运行。

(3)拥有“个人工作间”功能,“个人工作间”是集节目管理、标头管理、素材管理、垫乐管理、宣传带管理、预告管理、节目编排于一体的大型管理软件,是总监、主任、主持人常用的管理工具。运用该软件可以完成标头的自动上单;可手动编排播出节目单。

(4)资料管理方便,资料库自动播出系统软件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一个大型资料存储管理系统,可以为自动播出系统提供丰富的资料检索播出、素材存储等功能。它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进行资料的存储管理、灌录。

(5)通过使用该系统,极大优化节目的制作流程,降低编辑和主持人的工作压力,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6)该系统的音频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本系统采用48k Hz的采样率,比原系统的32k Hz的采样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制作播出的音频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7)极大丰富节目的表达形式,增强可听性。在该系统中,应用了超大容量的音频资料库,如果需要实现现场直播,可以将需要的素材存储于计算机中,节目播出时只要进入数据库,从中调出需要的内容即可。

4 结语

七台河广播电台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建成之后,对全台工作人员及播出的节目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通过采用新系统,提高了电台节目的科学性、严谨性,减少人为失误。通过严格要求系统播出规范,遵守节目制作流程、播出程序,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具体管理办法、考核手段落实到位,推动电台工作风貌的转变。在电台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设备、资源合理应用,将模拟播出形式转变为更加先进的数字播出形式。经过近一年多的使用,系统运行稳定,没有出现任何停播事故,极大提高电台节目的播出质量,增加收视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要:介绍七台河人民广播电台节制作播出系统的设计原则、结构和特点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改进。

关键词:音频,网络系统,音频工作站

广播制作播出网络 篇2

为进一步做好栾川县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工作,牢牢地守住广播电视宣传阵地,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顺利、优质地播出传。按照省广播电视部门关于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进行大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公司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传输进行自检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栾川县共有34万人,14个乡、镇,有线电视用户5万余户。光缆传输主干网基本成形,城乡结合组建环形网络,全网络光节点500多个,进而保障了有线光传输网络的尘余备份及电视信号的可靠传输。几年来,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在重大节日、重大会议、重要活动、敏感日期及日常的播出、传输中未出现过安全事故。

二、日常管理和工作

1、建立各岗位工作责任制。特别是对中心机房的值机人员,制定了《播出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有线电视消防安全制度》。要求值机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每天电源、设备运行、节目播出的情况记录。做好全部输入、输出和播出信号的监控工作。

3、制定县城网络维护考核奖励办法,要求工作人员加强网络的维护、维修和巡查,及时排除网络隐患和解决网络故障。定期组织网络工作人员对私拉乱接进行查处,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各乡、镇节目信号的监测点要与中心机房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系,时时掌握网络的运行情况。

4、在中心机房的技术改造中,严格按照安全防范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进行,并对整个施工过程都进行时时监管。中心机房电源采用专线供电。备有发电机1台,播出设备都设置了备份,有防雷和消防设施、缆线、设备设施的安排,合理、规范和整洁。各项工程完成后都对设备使用进行技术培训和对应急预案的演练。

5、每月都对安全防范工作进行总结和布置。进行机房的周检、培训和演练,学习并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正确的操作、使用和维护。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设备故障。培养值机人员学技术、懂技术、勤动脑,善于解决故障问题,加强众多设备精心维护等一系列工作为其重点,经常组织机房值机人员反复操练安全播出预案,熟悉掌握节目信号源及设备线路,做到常抓不懈,有备无患。

三、重保期应急措施

1、在重点防范时期,全体职工成员一律不得外出,24小时开机保证联络通畅,接到紧急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指定地点。

2、在重点防范时期的重点时段中心机房实行24小时双岗值班,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机房;有关领导对全县有线网络和设备进行巡查。督促各网络护线,巡查成员加强对机房、前端、分前端、光节点、干线放大器、传输、干线、分支分配器等设施进行经常性的巡查。接到有线网络遭到非法破坏的报告,快速赶到出事地点,按预案进行处置。重点做好城郊结合部的安全巡查。

3、启动机房主备信号源。主备信号源及切换设备的应急预案,特别是中央1台信号要采用主、备信号源,并按本公司要求无特殊情况一律采用光缆信号,如光缆信号出现问题,立即切换用其它备份信号源,如其它备份信号源也有问题,可关闭卫星接收设备,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4、卫星信号故障处置。(1)保证中央台—1套信号有2路以上,原则上以光缆信号为主播,卫星信号为备播,中央台—1套光缆信号出现异常时,首先切断信号,同时确认卫星信号无问题时,方能切入备播信号。(2)中央台—

1、2等中央节目信号出现异常时,立即关掉信号源,待确认信号正常,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才能恢复被切断的卫星节目接入系统。(3)省外上星节目信号由于没有备播信号,当信号出现异常时,立即关断其信号源,待确认信号正常,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才能恢复被切断的卫星节目,接入系统。(4)若卫星节目遭到攻击时,立即关断此卫星上的所有节目,待所有信

号正常,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恢复被切断的卫星节目。

5、有线插播处置,城区巡查组和各乡、镇管理员如发现情况立即电话报告相关领导及局办公室,以便立即通知维修组及时安排人员赶赴现场,一旦出现插播情况,工作人员立即切断非法插播装置两端电缆、保护好现场,通知相关领导、公安和相关部门,待处理完后经领导同意后恢复信号。

6、突发情况处置,如有发生破坏广电设施等情况,接报告后立即安排工程队赶赴现场,同时通知相关领导、公安、巡查组,工程队在尽可能保护现场的基础上尽快恢复信号,把影响降到最低。

四、报告制度

平时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生情况立即电话报告领导及办公室,以便接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重保期间实行定期报告,各乡、镇管理员定期向相关领导及办公室报告,安全播出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电话上报外,12小时内必须上报详细书面报告,对迟报、漏报、隐瞒不报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如果单位值班电话如遇群众询问,除有上级部门通知外一律回答卫星故障或网络故障,因擅自回答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当事人相关责任。

五、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法

1、备用设备缺乏,信号源配置单一,针对此问题应及时与有关向有关领导上报后,进行实地考察,向省公司申请

增加其相关设备。

2、市传输信号只有一路,外因导致信号中断时有发生。解决方法:与有关公司及部门协商做出合理方案,将原来单条线路建成环形网络,从而来解决信号中断问题。

3、部分乡、镇分配网络不到位,电缆存在多级传输,网络信号不达标。此类情况,技术部将科学地做好网络的总体规划,实现光缆到小区,光缆到楼头的方式,扩大光信号的覆盖范围,缩小每个光接收机所带用户的数量,减少影响面。对于老化线路,应加大勘察力度,一经发现及时向有关领导上报,进行整理更换。

河南广播电视网络股份

有限公司栾川分公司

广播音频制作播出系统选型与要求 篇3

为有效利用广播现有节目的优势资源, 进一步挖掘优秀广播节目的市场价值, 不少广播电台尝试采用分频播出的运作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实现一个或多个广播节目在不同频率间同时播出, 但不影响各频率单独的呼号和广告等独有节目内容播出。实现该运作模式的技术方法有多种, 比如通过音频矩阵、调音台等信号切换装置进行手工或自动切换, 再配合播出工作站的节目播出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类似这样的实现方式存在着诸多缺点:

(1) 操作繁琐, 信号流程环节多, 易出故障;

(2) 需要切换人员与主持人精密配合才能达到各节目间的平滑衔接;

(3) 相关设备投入较大。

(4) 需要技术人员与节目人员的相互配合工作。

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进行反复的研究与比较, 提出了充分挖掘广播音频播出工作站系统的功能, 来实现节目的分频播出的方案。该系统已经运行在我台音乐频率与咸宁交通频率的分频播出上, 运行效果良好。

2 分频自动音频播出工作站系统方案

首先, 我们建立两个音频播出工作站, 一个作为主节目播出站 (以下简称主播站) , 另一个作为分频节目播出站 (以下简称分播站) 。要实现分频播出系统中分播站与主播站节目之间的无缝衔接转换、节目资源有效共享, 我们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1) 分播站能够根据节目设定要求, 实现自动完成转播主播站的节目和播出自己节目的无缝切换。

(2) 分播站能够共享主播站的音频资料库、节目库、标头库等音频资源, 制作人员只需将节目在一个频率所在的制作通道下制作即可。

(3) 当主播站自播节目时长和分播站自播节目时长不一致时, 系统能自动插入设定好的片花自动补齐, 不出现播出停顿的现象。

3 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 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其连接起来, 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 (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控制程序和网络操作系统)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均衡负载、相互协作。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通常分三种形式:总线型、星型、环型三种。目前, 大多数音频工作站均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网络的优点是:只要中央节点不出故障, 其它任何网络节点的故障几乎都不会对网络产生影响, 而且易于维护, 便于扩充, 很容易增加新的站点, 而且增加时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计算机网络根据数据传送的范围不同分为: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根据传输协议又可分为:以太网、ATM网等。以太网是开发较早、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的一种局域网。开封经济台数字音频制作播出系统局域网的组成是:a.基于Windows NT server 4.0的高档微机服务器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服务器。b.采用100M星型以太网, 由于音频文件数据量较大, 采用交换式集线器 (HUB) 来组网、传输介质使用五类非屏蔽双绞线。c.服务器、工作站使用美国3COM10/100M自适应网卡。

4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整个网络的灵魂, 是衔接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关键, 大规模网络操作系统的采用, 使广播的每一环节完全做到了无纸化、无带化、交流网络化、播出自动化, 提高了广播节目播出质量、制作水平、管理水平。本系统选用Windows NT作为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 NT Server4.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32位网络操作系统, 具有同Windows95/98相同的图形用户界面, 内置多种网络协议, 提供与其他系统互联的能力, 安全性达到了美国政府C2级标准, 支持对称处理器多线程、抢先式多任务处理, 它是目前数字音频工作站首选的网络操作系统。

5 音频非线性编播软件

音频非线性编播软件是音频工作站最为重要的环节, 所有数据交流、提取、修改和控制完全由此软件来写成。鉴于广播行业的特点, 稳定性和可靠性是首要条件, 应确保操作时不“死机”, 保证数据不丢失和数据多级保护恢复功能, 而且要求使用方法、操作习惯、图形界面等各方面都与电台实际情况相一致。经过反复调研、比较、论证, 认为北京兴中天数字音频技术有限公司的XW-2000音频非线性编播软件系统, 它是目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频非线性编播系统。可采用该公司生产的ZTA-1X, ZTA-2X系列广播级专业音频处理卡 (各项指标与法国DIGIGRAM公司PCX卡相当, 全面兼容musicam格式) 、XW-2000系列软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记录下来, 进而对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和运算, 组建了自动化播出站、编单工作站 (兼备播站) 、节目录制站、文件管理站 (兼节目制作站) 。

6 工作站介绍

6.1 自动播出工作站

自动播出工作站由方正商祺6100、ZTA-1X放音卡等组成。系统上安装Windows98操作系统及XW-2000自动播出软件, 其配置为:CPU:PentiumⅢ667, 内存:64M, 硬盘:10G。通过XW-2000自动播出软件能够实现自动调入当天 (星期一至星期日) 节目单的内容, 自动播出、定时播出、连续播出、自动校时、整点语言报时。若节目出现空隙, 可自动补乐, 自动淡入、淡出。通过对数据库的模糊查询, 可快速检索到所需资料并随时添加到播出单中, 并可对查询到的节目进行预听, 若文件有错误, 可在播出前发现并进行弥补。这样可确保节目的安全播出, 不会出现事故。

6.2 备播工作站 (兼节目单编制)

备播工作站由方正商祺6100、ZTA-1X放音卡等组成。工作站上安装Windows98操作系统及XW-2000自动备份、节目单编制软件, 外接一对监听音箱或调音台。XW-2000节目编制软件, 只需在系统使用初期编排一次节目单, 就免除了编制节目的辛苦, 能够编排一个星期的指定日期版块或全套节目单的编制。可随时从数据库中添加、删除节目。编排完成后, 可通过预听了解节目单的播出内容和播出效果。

7 结论

随着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在社会生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带给受众更多的信息, 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进一步了解, 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了解全世界的信息, 本文根椐当代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从而找到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近年来, 随着数字音频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种全新的数字音频制作与播出系统———数字音频工作站出现了, 从而打破了模拟音频制作与播出的极限, 为音频制作与播出增添了勃勃生机, 它使广播电台节目录制、编辑、播出、存储完全实现了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龙毓.新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学管理, 2011, 5.

[2]杨凤增.浅谈CA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 2012, 16 (3) :46.

[3]张勇, 唐冬生采用新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 2011, 28 (3) :247-249

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分析 篇4

1 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改变过去传统的节目制作程序, 使程序变得非常简单。主要表现在相关的文艺节目, 以前在录制相关的文艺节目时, 编辑和主持人的任务量非常的繁重, 需要一遍一遍的重复工作, 但是实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后, 编辑和主持人不再和以前一样, 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2) 能够防止节目音频信号失真。过去传统的广播节目和播出, 容易导致制作的音频信号失真, 广播节目的质量非常不好, 但是实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放数字化之后, 相比较传统的广播制作和播放方法, 音频信号明显提高, 大大的保证了节目的质量;3) 可以丰富广播节目的内容。实现广播节目制作和广播的数字化, 可以事先将准备好的相关广播材料存放到电脑上, 这样在进行播放时就可以直接点击所需要的音频, 丰富了广播节目的内容;4) 可以保证节目播出的质量。将录制的音频节目存放在计算机中, 不仅可以长时间的对节目内容进行保存, 并且长时间存放也不容易出现损坏, 由于都是使用电脑对录制的广播节目进行保存, 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方便的进行修改。

2 音频工作系统的不足

从实践来看, 音频工作系统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节目声音不柔和, 这容易导致制作的数字声音听起来特别僵硬, 没有给观众留下一种亲切感, 严重影响了产生的音频的质量。其次, 是音频工作系统中软件设计的不完善。比如音频工作系统中软件对录入和播出节目的设定的电平不相同, 使工作变得复杂;又如, 录音软件设计的功能还不全, 录音软件是专门进行录音的软件, 录音软件在处理音轨时, 都是将多个音轨整合成一条音轨, 不能够单纯的把每个音轨独立的进行保存, 如果以后想在重新编辑修改声音, 由于多条音轨都合成了一条音轨, 不能够单独的对每一条音轨进行编辑, 不利于对声音的修改。第三, 音频效果、保存格式还不完善。实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虽然能够提高音频的质量, 但是在产生的音频效果上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录制的广播节目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如混响、延时等效果, 但是相关的处理软件没有添加这些效果的功能, 导致制作的广播节目没有吸引力, 不利于广播节目的发展。

3 完善音频工作系统的相关策略

要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数字音频工作系统, 应坚持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安全性等原则。结合实践体会, 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相应的完善对策。

3.1 采用高精度度的数模转换器

在音频工作系统中采用高精度的数模转换器。采用高精度的数模转换器在进行广播节目的录制和播放过程中能够提高取样的精度, 减少量化和取样过程中存在的噪声, 进而能够将声音信号的失真度降到最低。例如可以采用ADI公司提供的音频数模转换器ADAU1962, 这是一款全新的高性能的数模转换器, 适用于低辐射的环境, 具有降低电磁辐射的功能, 并且ADAU1962数模转换器的转换精度高, 在进行取样和量化的过程中能够将音频信号的失真降到最低, 从而提高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质量。

3.2 完善音频软件相关功能

完善音频软件的相关功能对全面实现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设计的音频软件能够设置广播节目的录入和播出的电平相同, 减少主持人的工作量, 提高播出节目的质量水平。电脑安装相应的存储器, 在进行软件操作时, 如果出现停电、死机的情况, 就可以把原先录制好的节目保存下来, 既可以节约成本, 又可以减少工作量。设计的音频软件应该能够将每个音轨单独的进行保存, 而不是整合成一条音轨, 这样可以方便相关的操作人员对声音进行修改, 使广播节目的质量更加完好。政府相关的科技部门要增加对完善音频软件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对音频软件的研究力度,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加大对音频软件的研究。相关的广播部门要及时了解音频软件的最新动态, 及时掌握先进的软件技术, 购买比较先进的音频软件, 逐渐完善音频软件的相关功能。

3.3 完善音频效果和保存格式

在进行相关软件的设计时, 要添加声音效果处理功能, 主要的效果有混响、延时以及降低噪声等, 通过添加这些效果可以使制作的广播节目更加吸引人, 同时音频软件增加这些声音处理效果, 可以省去用其他专业软件处理的步骤, 可以减少广播节目制作的工作量。同时还要提高保存文件格式的兼容度, 使制作的音频能够方便转化格式, 播放变得更加方便[6]。

4 结论

广播节目制作与播放实现数字化,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广播节目制作和播放有着非常多的优点。因此, 我们要多借鉴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 加大对相关软件的研究力度, 逐渐完善现代广播的音频工作系统。

参考文献

[1]顾卫东, 崔永鑫, 顾云.南京广播电视台数字化改造及新闻非编网络系统建设[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2, 8 (4) .

广播制作播出网络 篇5

该系统主要由监测前端、中心管理平台两大部分组成, 监测对象为佛山电台6套调频立体声广播节目。

1.1 系统结构

本系统为两层分级结构, 采用分级监测、统一管理的方式。各监测前端负责无线信号的数据监测采集、传输;中心管理平台主要对其辖属监测前端的数据进行实时接收、处理和比对, 并进行汇总分析和记录。整个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网络传输系统采用B/S、C/S混合架构。运行维护管理方面, 在监测中心设立数据传输网络的网管中心, 负责数据传输网络的管理。

各监测点和监测中心之间的连接, 主要依靠强大的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 稳定性、可靠性有保证。

1.2 系统主要功能

(1) 安全监测

实现对广播节目播出信号的实时监测, 对播出的频道在播音期间等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存储。

(2) 质量监测

对播出中出现的重大停播事故和劣质播出, 进行即时报警, 同时传送到数据处理系统, 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提供实时数据趋势图、历史数据曲线图、报警数据曲线图和统计。

(3) 用户管理系统

每个用户经过系统身份验证和授权, 执行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工作;每类用户可以由系统管理员分别分配不同的权限。

2 监测前端

一个可靠的监测网络, 监测点的选址非常关键。佛山台的六个频率, 其覆盖范围主要是佛山市的五个行政区。那么在佛山市的五个区当中, 分别设置监测点, 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同时, 突出远端监测。远端异地监测是该监测网络系统与一般监测系统的主要区别, 可以避免发射功率降低, 本地监测无法发现的弊端。

2.1 监测点配置

我台的六个频率的直播室和发射点分布于五个行政区中。各个直播室和发射点的资源配置完善, 尤其是有足够的备份, 人员配置专业。这奠定了监测点设置的基础。

监测中心管理服务器设在禅城区, 监测前端分别有选择地设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距离的禅城区季华发射塔、顺德区的乐从新闻中心、南海区的西樵山、顺德区的烟墩岗、三水区的西南、高明区的显洲山。

其设置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1) 监测中心管理服务器设在资源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季华发射塔, 以便保障该系统的正常运作, 该处也是各种信号交汇的重要节点。

(2) 监测前端设置得越分散, 其监测的效果就越接近真实, 所以各个发射点均设置监测前端。

(3) 各个发射点接到报警, 以便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快速处理警情, 免去了耽误时间的通联的环节。

计划的监测点是十个, 目前设置了六个, 监测点地理分布如图2所示。各个监测点除了监测本地发射频率以外, 还要重点监测异地的其他频率。

2.2 对播出信号中断或信号质量差进行报警

系统自动跟踪佛山台拥有的6个频率, 记录各个频率的开关机时间以及播出过程中的突然中断, 还能自动记录各个频率的即时场强。

(1) 各个频率有无按规定的时间起播和停止, 未按规定时间开播或结束时, 前端自动记录下来, 并实时上传至系统处理中心, 既可以以语言文字形式, 也可以彩色图形警告。

(2) 各个频率在播出中出现无音频、场强突然降低或调制异常时, 系统也会发出警告。

(3) 系统发出警告后, 需要值班人员手动确定“已知”, 才能解除警告。

(4) 所有的警告记录, 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文本文件, 以方便以后查阅。

2.3 设置各项监测任务以及监测的时间段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和修改各频率的监测项目和监测的时间区间。

2.4 查询

各用户可以调阅权限允许的各种记录。

2.5 远程遥控功能

可以异地调整监测项目、监测时间段、对系统重启等。

3 中心管理平台

中心管理平台是整个安全播出监测网络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 通过它实现对广播播出的监测数据处理、查询、存储、用户管理、系统配置等功能。

中心管理平台直接对物理上分布的若干个监测前端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完成对各地前端设备的间接监控和管理。

中心管理平台根据任务和功能的划分设立多个工作席位, 每个席位配置服务器和相关设备, 通过网络与分中心及各个发射台实施数据交换, 通过相关软件来集中对各个监测点广播电视节目监测与管理。

中心管理平台主要由服务器、工作站、中心系统软件 (中心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中心Web查询软件系统) 、中心控制管理软件等组成。

其中, 中心Web查询软件系统的软件模块分别安装于中心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中心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软件模块分别安装于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 中心控制管理软件系统的软件模块分别安装于相应的管理服务器中。

中心管理平台采用多层C/S架构。其中普通客户端主要工作是查询和决策, 其用户量大, 这部分采用C/S方式实现。

中心管理平台由各个功能模块组成, 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广播节目播出监测系统、故障报警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统计报表系统、远程访问等。当出现报警信息时, 地图上显示报警点闪动光标, 点击光标可直接进入报警, 故障画面如图3所示。

主要特色功能如下。

(1) 收集和上传本地监测数据

被监测点负责收集和上传本地监测数据 (见图4) , 经中心管理平台对本地广播信号覆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实时显示功能

监测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站可显示各监测站的节目监测状态和各项参数、接收回传的报警信息等。

(3) 中心控制管理

通过中心控制台的工作站对广播节目监测系统、存储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控制管理。

(4) 数据分析

以图形与表格方式对节目故障信息、射频质量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5) 监测数据查询功能

可以按照监测站名称、台名称、节目名称、频点、时间段、开始时间、恢复时间、故障持续时间自动查询, 或者进行组合条件查询, 包括播出正常、故障等时段信息, 可自动播放查询出来的各时段的电视节目。

(6) 监测数据报表统计

可按监测站名称、台名称、节目名称、频点、时间段、开始时间、恢复时间、故障持续时间, 进行日、周、半月、月、季度、年度报表的统计和打印, 可灵活设置各种选项。

4 系统各种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系统管理员和一般用户的身份要明确。

(2) 系统管理员分配每个用户的权限, 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

(3) 用户都要经过系统身份验证, 执行权限范围内的工作, 避免误操作。

5 警情处理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当某频率出现异常触发警报, 管理中心和该频率发射点两处的值班电脑屏幕就弹出对话框, 同时扬声器发出警报。发射点值班人员根据提示框的提示做出相应处理。管理中心的值班人员也会通过电话和警情点的值班员进行通联。

两地同时触发警报, 以保证警情得到及时处理, 杜绝报警延误处理, 形成了双保险, 使得播出信号监测系统变得更加实用、更加可靠。比如:2016年1月某日清晨六时前后, 南海区西樵山某频率功率突然降低, 触发报警, 禅城区季华塔控制中心和西樵山同时收到警情。控制中心未见到西樵采取措施, 随即启动该频率的备份机, 避免了该频率的漏发。事后了解, 原来西樵值班员去了洗手间。

6 结论

综上所述, 该系统应用互联网技术、DSP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图形化的监控技术等, 有效防止了网络堵塞, 确保网络传输畅通。同时采取交叉检测等措施, 任意一个监测点均同时监测所有播出信号, 即使某个监测点出现差错, 也确保该监测点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监控系统, 可以实时地了解监测范围所属发射台的播出节目内容及传输和播出、覆盖质量, 随时查阅监测对象的广播节目播出记录, 查询、统计各台站停播、劣播等故障情况, 形成监测统计, 自动生成日、周、月、季、年报表, 以最少的人员做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 符合当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和事业建设的要求。

系统投入运行以来, 每次故障都能及时警示, 有效确保了6套调频立体声广播节目安全优质播出。

摘要:2014年,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监测网络系统, 该系统于2015年12月投入试运行, 至今已经安全运行了十个月, 收效明显, 得到了同行的好评。本文将对该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谈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与节目播出 篇6

进入数字广播时代,首先带来传输节目容量的变化。采用传统的模拟编码方式,8M的带宽只能传输一套模拟节目,而数字广播可以播出3~5套标准清晰度(SDTV)节目,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频率资源,对于一个直播卫星(DTH)平台来说,则可播出上百套节目。随着频道资源的有效利用,电视节目播出系统也必将朝着大规模、多系统、多频道播出的方向发展。

模拟广播时在一个单一的播出系统和播出通道中只传输视音频信号,图文信号插在场逆程中。而数字广播通过对数据和视音频节目进行压缩、复用“打包”,除播出多套视音频节目外,还播出电子节目指南、天气预报、电视购物等多项数据业务。

2 播出结构与规模的扩大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制定出数字电视广播的时间表,5至10年后过渡到高清晰度电视广播(HDTV)。考虑到受众的需要和实际操作的可能,在过渡期采用SDTV节目和HDTV节目兼容播出的方式。地面广播采用在8MHz带宽里分时播出一套HDTV节目或3~4套SDTV节目;或采用分层同播方式,即用不同码率分别播出一套SDTV节目和一套HDTV节目。过渡阶段的播出系统也是SDTV和HDTV并存的方式,信号源方面要通过上变换或下变换实现信号源共享,但两种系统独立运行。

数字电视广播改变了以往视音频信号一对一的频道播出模式,除分别控制每一个频道的节目播出外,将播出的各套节目进行压缩编码复用成一个传输码流后输出。

电视播出系统是电视台内、外信号的汇集中枢,担负着向外界发送整个电视台节目的任务,要求播出系统必须具备高质量、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系统在关键部位必须是双板备份,备份系统与主系统同步运行。其次要求系统能在节目不间断播出的情况下便于维护。第三要求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不论是播出HDTV还是播出SDTV,播出系统结构是相同的,分别由信源系统、视音频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播出控制系统、监视报警系统以及应急处理系统等组成。

2.1 信源系统

播出信号源包括接收外部信号、演播室直播信号、录像机、静止画和视频服务器。

对于多频道播出系统来说,通常通过多路输出矩阵实现对外部信号和演播室直播信号等公共信号源的资源共享。作为备用信号的静止画一般由字幕机发生,同时随着硬盘技术的发展,视频服务器被引入到播出系统中,广告和待播出节目均存在于视频服务器。这样可以改变将录像机放磁带的播出方式,提前检测节目内容,使播出的安全级别大大提高。

2.2 视音频系统

视音频系统包括信号源模数转换、主备信号源分配及由切换矩阵、视音频信号处理和系统转换组成的播出切换等几部分组成。根据播出中音频信号跟随视频信号的特点,可考虑音频嵌入的方式,这样一来可使得由于多套数播出导致的大规模系统设备和布线变得简洁。

2.3 数据处理系统

通过以太网连接在EDPS和设备控制系统(播出控制、CM BANK、PGM BANK等)之间的播出数据管理服务器,其主要功能是提取播出数据,包括自动播出控制数据、节目播出数据,并可以在播出中随时修改调整播出数据及将播出控制系统返回的播后数据传回EDPS以便进行统计整理。

2.4 播出控制系统

模拟电视节目播出自动控制系统是按节目清单控制单一频道或简单的几个频道播出。进入数字广播后,大量的节目需要处理,控制系统根据数据服务器传送的播出控制数据对信源系统和视音频系统的切换、字幕叠加、直播信号提示等进行实时控制播出并传回ESPS。

2.5 监视报警系统

进入自动播出后,绝大多数的控制切换工作都由计算机完成。因此对播出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监视的报警系统尤为重要。监视报警系统主要通过网络,利用SNMP等相关协议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技术参数以及信号指标,发现故障迅速发出光声报警,从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

2.6 应急处理系统

自动播出系统必须具备紧急处理功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很方便地脱离自动控制而进入手动操作播出状态,在应急处理后也能方便地返回自动播出状态。

从信号源到输出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旁通功能,有些故障由监视报警系统监测发现后自动控制旁通,有些故障须经人判断后进行手动处理。应急处理系统还包括紧急事件发生时直播演播室系统的快速介入插播。

3 播出业务与内容的扩展

数字电视广播不仅播出电视节目,还可以开展各项交互式业务,实现家庭银行远程教学、游戏等,同时传递各种动态服务信息,如股票行情、城市交通预报、航班情报等,并可提供高速卫星网络服务,高速下载英特网信息。因此播出业务从过去只处理单频道节目播出扩展到将各套节目及各种数据复用后传输。

自动播出系统控制播出设备并编辑准备信号源,播出的SDTV和HDTV分别经MPEG~2MP@ML和MPEG~2MP@HL编码后输入复用器,数据业务则由营运者通过光纤传回播出系统参与复用。

具备统计复用功能的复用器能够保证良好的图像质量。统计复用的过程是:编码器根据所传图像信号变化量、移动速度的复杂程度,向复用器提出图像质量所必要的码率要求,由复用器控制处理系统(MCC)将各编码器的传输内容进行对比,决定各编码器的码率并分配给各编码器,编码器根据给定的码率编码后将各路信号送到复用器,复用器按照各编码器的给定的码率复用。

作为数字电视,传送其他非电视信号信息(服务信息SI和条件接收信息CA)也是其功能之一。这些数据信息是在MPEG传送流中插入特定的包标识符(PID)及表标识符,解码器根据PID提取这些信息,并构造频道自动搜索和电子节目指南。某些简单的复用器也可以直接通过主控报务器插入SI信息。在保证广播信号质量的同时复用器中还可以插入的其他交互类信息,但这类信息不能占用太大的码流资源,一般不超过15%。

在数字电视广播的过渡期,为了兼顾原有模拟用户的收看需求,在一定时期内都将采用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同播的方式。现在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编码器前端提取一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原有传输途径,转输到模拟用户。

广播制作播出网络 篇7

南京广播电视台播出网络建于2002年, 基于以太网结构, 由2个互相独立的视频网络和数据网络组成。视频网络主要连接6个BMC视频服务器以及BOSS控制机和状态监测机, 通过引用MediaCluster核心技术, 实现多级故障自恢复功能。在视频数字网络平台上以SeaNet协议实现它在各节点间运用RAID平方技术, 将经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拆分成数据块, 再与其校验数据以恒定的比特流方式均匀地存储在每一个服务器的磁盘阵列中, 使得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时网络达到均衡, 解决了网络冲突和阻塞。数据网络是百兆网, 连接了主备数据库服务器、各频道播出主备机、上载和审查、总编室编播机和监测机等。数据网的核心交换设备是3台千兆/百兆自适应交换机。2005年本台新增了2个频道, 随即计划借此次设备和网络的扩容, 将原先的近线存储升级出一个离线存储平台, 大幅度提高系统的节目存储, 为日后媒资系统的建立积累经验和基础。此次升级不是简单对原系统的扩容, 而是以SEACHANGE推出的BM-LE硬盘系统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要完成新增2个频道的播出, 实现远程广告部广告素材的远程上载和审查, 而且还将作为一个大的离线存储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节目存储。从网络结构上来看, BMLE系统的视频子网在自成网络的同时, 通过2台迁移工作站并入原近线存储网络。新数据网络并入原先数据网络以共享数据。另外, 在外办公的广告部设立上载和审查终端, 实现广告节目单和广告节目的远程上载和审查。新增SMC交换机9台, 不仅负责普通数据的传输, 也同时负责视频素材的传输, 因此必须具备传输超长帧的能力。

2 播出网络的问题分析及优化改造

经过长期的运行和多次的系统改造, 整个网络系统与最初设计相比已经有了很多改动, 因此需要进行网络分析和改造。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重新全面审核所有网络设备和终端, 确认网络系统中的各个节点。本台播出网络现有视频服务器10台、编解码I/O工作站5台、迁移服务器2台、播出控制机18台、上载工作站10台、审查工作站8台、报警机2台、矩阵控制工作站4台等。原先工程期间都依据完备的系统框图进行施工, 原图基本正确, 但是有一些在后期改造工作后未及时修正的内容需要补充, 有一些更改的设备和线号需要及时更正。

2) 依据系统框图, 经仔细核对两端线号, 确定无效和空挂连接11处, 这都是在以往各次系统改造升级过程中遗漏和未完全匹配的连接, 对现有网络影响不大, 但是过多的无效连接会对正常网络改造工作造成干扰。另外, 还有不存在和已被更新的设备5个, 予以修正。

3) 此次网络分析的重点是采用Tektronix公司的便携网络分析仪Fluke对整个网络进行分析, 找出潜在的问题和不稳定因素。Fluke网络分析仪基于Windows平台, 安装了OptiView网络分析软件, OptiView网络分析解决方案配备了以太和光纤接口, 是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式解决方案, 可以提供对整个网络的分布式的透视能力, 可以同时进行协议分析、流量分析和网络搜索, 提供快速、易用的深层透视功能、有助于优化WAN, LAN和WLAN性能。

首先, 将网络分析仪接入任意一台全局交换机, 跨子网对整个网络状况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观察哪些端口的数据流量有异样、分析网络中的各种协议、排查网络中可疑的子网段和网络地址 (见图1) 。其中的工作重点是针对数据子网协议饼图中占百分比较高的Spanning Tree数据包进行分析。生成树协议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 是交换式以太网中的重要概念和技术, 该协议的目的是在实现交换机之间的冗余连接的同时, 避免网络环路的出现, 实现网络的高可靠性。它通过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桥接协议数据单元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BP-DU) 来互相告知诸如交换机的桥ID、链路性质、根桥 (Root Bridge) ID等信息, 以确定根桥, 决定哪些端口处于转发状态, 哪些端口处于阻断状态, 以免引起网络环路。网络环路的产生通常有3种情况:多帧复制 (Multi ple Frame Copies) ;MAC地址数据库的不稳定和端口漂移 (MAC Database Instability) ;广播风暴 (Broadcast Storms) 。针对此类网络冗余环路的解决方案就是STP。同时, 一个网络中出现大量STP包就可能是因为网络结构中存在环路, 当环路过多触发了大量的STP包时, 正常的网络通信可能会受到影响。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追踪集中触发STP包的网络端口数据, 确定网络中主要发出Spanning Tree数据包的原因不是因为网络成环, 而是BMLE子网和数据子网的连接端口所在的SMC交换机频繁发送STP数据包, 经查阅SMC交换机相关资料可以确定这里的Spanning Tree数据包是正常的。

然后, 将FLUKE镜像到之前整网分析中确定的那些通信量多和通信包比较可疑的端口, 确定此端口上的不正确连接以改正, 并对可进行分流的进行分流 (见图2) 。比如迁移主机同时承担了迁移和素材实时监测的任务, 为了减轻此端口的网络负担, 将素材实时监测任务放到迁移备机上运行, 让2台机器各执行一项任务, 提高了迁移子网的稳定性。

分析仪显示, 在系统测试期间设置早已不用的几个子网网段和一些废弃的机器IP地址还在不停发出ARP数据包, 不仅加大了网络通信负担, 也干扰了正常的网络分析判断。立即对服务器、工作站进行了清理和更新。

4) 本台在2005年新系统中引入了9台SMC专业交换机在线工作。此交换机不仅可以10/100/1 000 (Mbit/s) 自适应, 而且为了同时传输编码后的SDI视频数据, 交换机内置了支持巨型帧的Jumbo Frame协议, 对这些交换机的及时检查和管理是相当重要的。而SMC交换机出厂默认是没有IP设置的, 因此只能采用串口的超级终端的命令行方式进行管理, 不仅命令繁琐, 而且查询结果不直观。先利用超级终端对交换机进行IP地址和主机名的设置 (见图3) ;再对旧的静态和动态地址表进行清理, 清除交换机中未及时清理的废弃地址对象;最后将改动写入启动配置文件, 以后正常和非正常重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新采购的备份交换机可以随时上线替换出现问题的交换机。

另外, 此次网络监测中发现了1台有隐患的SMC交换机, 这台交换机工作状态不稳定, 经常会堵塞BMC子网和BMLE子网的通信, 而BMC子网联系不到BMLE子网的时候就会误删一些它认为在离线存储中找不到的素材, 而这些素材就是BMC播出子网中即将播出的素材, 几次都形成了播出险情。在替换了这台交换机后, 之前发生误删的错误就完全得以解决了。

3 小结

广播制作播出网络 篇8

电视台应用一体化网络视频技术的目标

大型电视台或省级电视台通过对设备的性价比进行选择,进行“非线性编辑”自动播出一体网的设备改造,并逐级投资,经过改造的设备达到了广电总局对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电视台内部节目制作、传播的需求。此设备运行稳定,对电视台的长时间播出节目做好了坚实基础(1)。

电视台的频道采用“一备一”的播出方式,向多个终端播放,有两台主设备服务器进行支持,无需设置二级存储设备,只有电视剧除外,其他节目全部采用硬盘播出。

电视节目由总编室进行串联,广告可有广告部编制,然后通过串联,经由总编辑部审核签字进行播出,这属于一种总编辑室的两级节目审核制度(2)。

一体化网络视频技术的应用技术

一体化网络视频技术具有先进、稳定、灵活、实用的优势,可以保障整体工作的稳定性,并且做到投入最小化。

电视台可将现有陈旧设备的利用率扩大,比如利用现有的部分线性编辑录像机作为非线性编辑的上传、下载的设备;或利用非线性编辑机制作出的节目,通过网络和交换机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转入硬盘播出,这种方法可以播出类似电视剧类节目,技术人员可将硬盘播出节目、磁带播出节目以及其他频道插播节目等进行控制(3)。

例如,电视台的非线性编辑机使用1394接口将DVCPRO和DV磁带的信号上传到服务器,转化成AVI格式的视频编辑文件,通过多台非线性编辑工作站进行编辑,加工字幕、精剪、串编,已达到精细化制作的编辑效果。编辑完成后将视频转换成MPEG-2的ES码流文件,存入到非线性编辑机的硬盘中,或新闻非编服务器中。再将MPEG-2文件上传到播出服务器中,将各个节目串联播出(4)。

三套硬盘播出的节目分别承担节目播出的任务,由DSErcord硬盘自动上传系统上传到播放服务器。硬盘播出、备份机和上传工作站具有完全独立的上传和播放通道播出服务器上共有SCSI热播插件硬盘系列1.8TB(300GB*6),可存储MPEG-2IBP节目360小时(达到Batacam-SP质量,8Mbps)(5)。

其中,节目共享是指所有频道的节目素材存储在服务器上,对任何节目、频道都提供共享、上传、串联等服务,可以在服务器上直接访问;分布式上传是指当上传工作站和硬盘播出系统存在于不同的地方,也可将频道所需的节目资源上传到服务器中;分布式播出是指频道的硬盘播出系统可以根据节目单的要求直接从服务器中播出;存储与播出是指存储的节目和播出的节目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完成。

播出时将MPEG-2文件重新编排,制作出播出节目表,播出部门可以根据播出节目表进行排序播出。

结论

综上所述,为满足国家广电总局对我国电视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电视媒体要求,部分电视台将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加入一体化网络视频技术能够满足广电总局的要求同时也是电视台的发展趋势。全面实行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节目生产、播出及存储方式,以投入最少的资金、加大原有设备的利用率,逐渐实现了电视台的全数字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目标。

注释

1高承,鲁瑞义.邳州电视台制作播出系统的设计与改造——纯千兆以太网非编网络和硬盘播出系统[J].现代电视技术,2005,12(11):70-76.

2李锋.维吾尔语频道电视节目译制、制作、播出一体化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电视技术,2006,07(06):74-77.

3李思维.网络视频的传播学解读和分众化探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10(02):69-73.

4陈雨叶.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谈话节目的突围之策——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夜宴》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3,12(22):28-33.

上一篇:后备母猪的选育下一篇: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