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人生

2024-10-22

诗化人生(精选5篇)

诗化人生 篇1

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不同的教师面对千姿百态的学生,往往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想,一个教师只要用心,并发挥自己的所学,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我是一个多年从事小学毕业班工作的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我常用诗来感化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最令我陶醉。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不知道时间的珍贵,只顾贪玩好耍,不思读书做学问。为了启发学生惜时,我与学生一起学习流沙河的诗:“少年时代 / 遥想未来/ 前头是慢悠悠的岁月 / 就像衣兜里的许多钱 / 该怎样才使用得完呀……”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世界上最多而有最少, 人生中最拥有而又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年上期临考前的一天。早读课前,天刚下过一阵雨又出了太阳,已到校的好些学生在操场上玩水、踢毽子、放纸飞机,还不时传来“纸飞机,有志气,飞得高,飞得低……”的喝彩声。我见了默不作声地走进教室,学生见我进了教室,也忍痛割爱陆续跟进了教室,但个个仍然是一副玩相。我见了没有发火,也没有发话,而是触景生情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初露阳 / 父母耕忙我贪玩 / 腹内空空无学问 / 哪有脸面见爹娘。”学生见了个个收起了玩态,一脸羞愧,都马上掏出书来读。从此以后,同学们一早到校,不等上课铃响就自觉进教室读书了。

学习贵在不懈地追求和拼搏,有了这种进取精神才能不断攀登,不断进步。 为了鼓励学生的拼劲,我给学生写了一首关于月的诗:“月儿的秉性是 / 终生追赶太阳 / 哪怕赶来赶去 / 总相隔一夜之遥 / 但你,一个天生的赶者 / 总是一把镰刀劈进 / 一只木轮追赶 / 一个亿万年不变的主题 / 把太阳感动得露出火的笑……” 通过这首小诗,坚定了学生的信念,扬起了他们远征的帆船。

小学语文教学,以作文教学最难,要想作文教学有所突破,关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让他们写出贴近生活、属于自我的作品,我想方设法寻求蹊径。譬如,一年一度的春游和秋游,让学生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给学生订报订杂志,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不同形式的作文练习,以便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尤其是我忽发奇想创办了班级小文学社,办起了刊名为《雏燕》的优秀作文选刊,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在作文选刊刊首写了一首名叫《雏燕》 的卷首诗:“不要说我们羽翼未丰 / 不要说我们窝巢太小 / 一个个并排探出的小脑袋 / 在观看妈妈飞翔、唿哨……// 一次次稚嫩的试飞 / 一声声奶声奶气的鸣叫 / 我们练呀,练呀 / 早已将时空拥抱……// 天空是我们的家乡 / 大海是我们的练场 / 我们总有一天 / 写上蓝天,飞得高高……”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诗的感召下,学生们跃跃欲试,人人努力学作文,个个认真写作文,优秀作文如雨后春笋不时迭出。如1993年黄湘秀同学写的《春游斋公洞》发表在《小学生作文》上,1995年朱正光同学写的《珍惜方寸土,留给子孙耕》在道县国土局举办的“土地”征文中获一等奖。

学生到了毕业期,往往被考卷上的分数所左右,有的学生因考得好而兴致勃勃,有的学生却由于一时的失败而泪水涟涟,甚至一蹶不振。为了使学生正确对待分数,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我写了一首题为《星》的诗来鼓励:“不因冷眼而暗淡 / 不因太阳宠爱而热汗潸潸 / 遥远的夜空里 / 一块湛蓝的帷幕上 / 那是星之乡……”我通过联系学生实际及自己的人生道路来解释,学生大都明白了考分的意义,懂得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使他们能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特别是点燃了那些被失败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学生心中的希望,使他们重振精神,再度崛起。

另外,六年级到了毕业之际,因相互竞争还会出现许多不良现象。如因相互妒忌而闹不团结,在这种情况下,我又以诗来融洽学生之间的感情。“碧云天 / 青草地 / 叽叽叽 / 两只小鸡 / 为了一条蚯蚓在争来争去 / 啊,要珍惜儿时的友情 / 要珍惜儿时的欢聚 / 要知道将来长大了/ 各奔东西……”通过这首《小鸡》的诗,教育了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团结向上,共创辉煌。

学生要毕业了,每一位教师无不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向父母汇报。怎样才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在这关键时刻教师必须慎之又慎,如果表达不恰当,则适得其反,这时我仍然选择了诗,因为诗是最有灵性的了。在学生赴考前两天,我往往给学生开个毕业联欢会,让学生唱歌跳舞, 畅说欲言放松身心,让学生带着愉悦、带着希望走进考场。这时,我往往用一两首诗来勉励学生。如,我在一届毕业联欢会上题赠给学生一首题名为《守望》的诗: “一天 / 我来到一块荒地上 / 环顾四周 / 这里土地肥沃 / 水草长满 / 于是,我如饿汉遇上了面包 / 又似将士恋上了沙场 / 从此,我以日月为箩 / 担走了砾石和荒芜/ 以汗水为种 / 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 汗滴土哟,银锄落 / 背朝天哟,汗水扬……// 现在我什么都不像 / 倒成了一个地道的农者 / 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 / 希望小麻雀不来偷嘴 / 小耗子也不要嘴馋 / 坐在田埂上 / 静静地,守望,守望……”也许是这首寄予厚望的诗的作用吧,这一年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丰产年,合格率、优秀率均在学区第一,考入重点中学八名,在学区功压群芳,为学校乃至整个学区创下了新纪录。

在生活中我爱诗,我写诗;在教学中我用诗,我解诗。诗就像一枚小小的太阳,亮丽我多姿多彩的人生;诗就像一条感情的长河,温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诗就像一把金色的钥匙,开启学生智慧的华门;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教育教学中由于我不失时机地运用诗,将诗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流程中,学生不仅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而且在道德情操和学海泛舟的地平线上,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在众多的求索者中独辟蹊径,用诗感化学生,陶冶学生,让诗相伴我育人路,且渐行渐远,令我陶醉。我想,我那么多年中, 我所任教的班的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均蝉联学区第一,这与我用诗来感化学生是密不可分的。我想,“以诗育人,诗化人生”之法在杏坛艺苑中,也可以算一株路边菊吧。

诗化环境 诗化语言 篇2

一、诗化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一块普通的石头可以读出日光的舒适,一片枯叶可以领略秋日的絮语。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眼睛,将他们对大自然独特的感受用诗化语言表现出来,逐步引导他们用艺术的眼光感知生活,从而丰富他们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春风习习之日,让孩子们吹吹风,说说风吹在脸上像什么,告诉他们那是风儿在他们脸上挠痒痒;初夏季节,让孩子们走入金灿灿的油菜地里,闻闻那花香,让孩子们说说你感觉到了什么,告诉孩子油菜花偷偷擦了妈妈的脂粉呢;秋高气爽,大雁南飞,孩子们扫花坛里的落叶,告诉孩子们叶子玩累了,此刻要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睡觉了;冬雪皑皑,孩子们堆个雪人,让孩子和雪人对话……教会孩子们用诗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世界,时刻注意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些将成为孩子们诗化语言的源泉。作为教师,也要注意去挖掘孩子们生活中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将之演化成一首首小诗,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激情。比如在观察天上飞翔的小鸟,问孩子们:“小鸟在干什么?”有的说:“小鸟在跳舞。”有的说:“小鸟和鸟妈妈在天上散步呢。”接着问:“你听到小鸟在说什么呢?”有的说:“小鸟说今天天气真好。”有的说:“他们说去云朵家里吃西瓜。”把孩子们的语言记录下来,稍加整理,读给孩子们听,告诉他们一首小诗诞生了:今天天气不错/小鸟和鸟妈妈散步/去哪儿呢/哦,云朵家买了西瓜/走,去他家吃西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一句话可以成为一首小诗,自然非常兴奋,他们也会在生活中尝试着用自己的话编成一首首诗歌,也许孩子们最初的诗歌不够押韵不够诗意,有着诸多不足,但是“不是每一个写诗的孩子都必须成为诗人,老师不能对孩子要求得太多,如果孩子愿意用诗歌的方式记录身边零碎的生活,即使写的不算有诗意,又有什么不好呢?”在孩子们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才是最主要的。

二、诗在课堂

彭斯远教授说:“从小习惯了汉字发音的孩子,对于音韵的美有着一种直觉的向往。”童诗中蕴含着新奇的想象,巧妙的比喻,鲜活的语言,新颖的构思,这些对幼儿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让孩子们沉浸在音韵优美的诗歌中,体会丰富的情感,促进幼儿的心理发育,受到最初的文学熏陶。因此在课堂上,幼儿教师首先选择适合幼儿朗读的诗歌材料,教他们生动地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如诗歌《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首诗要求孩子能掌握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用法,体会叠词的韵味。教师在出示诗歌后,先进行范读,让学生听听老师怎么读,然后接着进行引读,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儿(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 )。学生能熟练朗读诗歌后,让学生加入动作来读,上台表演读。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学生会完全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其次,诗歌多为想象的境界,因此在引领孩子进入诗歌世界时,需要教师适当地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勾勒出相应的图景,把握诗歌的主题,进而能较好地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诗化心灵

在孩子接触多了诗歌,更深地体会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后,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仿写诗歌,模仿诗歌的节奏、用词、结构,写出简单的诗歌,到了大班,可以要求孩子编出新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续写,来自于诗歌本身又高于诗歌本身的编写要求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想象,这是一种把思维和语言融为一体的实践活动,能让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升华孩子的情感。散文诗《家是什么》用灯、屋檐、床,素描般地勾勒出家的温馨。这些事物学生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较为容易,学完本课后要求学生尝试仿编个别诗句,首先提问家还可以是什么?仿写第一句话,孩子们纷纷用自己家里的物品说话,家是什么?家,是一件衣服,一把雨伞,一个空调……接着要求孩子在这个基础上编出它能带给我们什么?这步需要孩子在前面一步仿写的基础上再加以思考,经过一阵叽叽喳喳的讨论后,学生们纷纷举手:有了衣服,就不怕寒冷了。有了雨伞,就不怕外面下雨了。有了空调,就不怕流汗了……在仿编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还存在着一定的口语化,离优美的语言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是年龄造成的,只要孩子们心中有了诗歌,那么这些问题总会被解决的。

诗化环境诗化语言 篇3

一、诗化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 一块普通的石头可以读出日光的舒适, 一片枯叶可以领略秋日的絮语。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眼睛, 将他们对大自然独特的感受用诗化语言表现出来, 逐步引导他们用艺术的眼光感知生活, 从而丰富他们的词汇, 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春风习习之日, 让孩子们吹吹风, 说说风吹在脸上像什么, 告诉他们那是风儿在他们脸上挠痒痒;初夏季节, 让孩子们走入金灿灿的油菜地里, 闻闻那花香, 让孩子们说说你感觉到了什么, 告诉孩子油菜花偷偷擦了妈妈的脂粉呢;秋高气爽, 大雁南飞, 孩子们扫花坛里的落叶, 告诉孩子们叶子玩累了, 此刻要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睡觉了;冬雪皑皑, 孩子们堆个雪人, 让孩子和雪人对话……教会孩子们用诗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世界, 时刻注意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这些将成为孩子们诗化语言的源泉。作为教师, 也要注意去挖掘孩子们生活中充满想象力的语言, 将之演化成一首首小诗, 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激情。比如在观察天上飞翔的小鸟, 问孩子们:“小鸟在干什么?”有的说:“小鸟在跳舞。”有的说:“小鸟和鸟妈妈在天上散步呢。”接着问:“你听到小鸟在说什么呢?”有的说:“小鸟说今天天气真好。”有的说:“他们说去云朵家里吃西瓜。”把孩子们的语言记录下来, 稍加整理, 读给孩子们听, 告诉他们一首小诗诞生了:今天天气不错/小鸟和鸟妈妈散步/去哪儿呢/哦, 云朵家买了西瓜/走, 去他家吃西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一句话可以成为一首小诗, 自然非常兴奋, 他们也会在生活中尝试着用自己的话编成一首首诗歌, 也许孩子们最初的诗歌不够押韵不够诗意, 有着诸多不足, 但是“不是每一个写诗的孩子都必须成为诗人, 老师不能对孩子要求得太多, 如果孩子愿意用诗歌的方式记录身边零碎的生活, 即使写的不算有诗意, 又有什么不好呢?”在孩子们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才是最主要的。

二、诗在课堂

彭斯远教授说:“从小习惯了汉字发音的孩子, 对于音韵的美有着一种直觉的向往。”童诗中蕴含着新奇的想象, 巧妙的比喻, 鲜活的语言, 新颖的构思, 这些对幼儿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 让孩子们沉浸在音韵优美的诗歌中, 体会丰富的情感, 促进幼儿的心理发育, 受到最初的文学熏陶。因此在课堂上, 幼儿教师首先选择适合幼儿朗读的诗歌材料, 教他们生动地朗诵, 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如诗歌《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首诗要求孩子能掌握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用法, 体会叠词的韵味。教师在出示诗歌后, 先进行范读, 让学生听听老师怎么读, 然后接着进行引读, 弯弯的月儿 () , 小小的船儿 () ,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 () 。学生能熟练朗读诗歌后, 让学生加入动作来读, 上台表演读。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 边读边演, 学生会完全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其次, 诗歌多为想象的境界, 因此在引领孩子进入诗歌世界时, 需要教师适当地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勾勒出相应的图景, 把握诗歌的主题, 进而能较好地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诗化心灵

在孩子接触多了诗歌, 更深地体会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后,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仿写诗歌, 模仿诗歌的节奏、用词、结构, 写出简单的诗歌, 到了大班, 可以要求孩子编出新的内容, 进行创造性续写, 来自于诗歌本身又高于诗歌本身的编写要求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想象, 这是一种把思维和语言融为一体的实践活动, 能让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 升华孩子的情感。散文诗《家是什么》用灯、屋檐、床, 素描般地勾勒出家的温馨。这些事物学生很熟悉, 理解诗歌内容较为容易, 学完本课后要求学生尝试仿编个别诗句, 首先提问家还可以是什么?仿写第一句话, 孩子们纷纷用自己家里的物品说话, 家是什么?家, 是一件衣服, 一把雨伞, 一个空调……接着要求孩子在这个基础上编出它能带给我们什么?这步需要孩子在前面一步仿写的基础上再加以思考, 经过一阵叽叽喳喳的讨论后, 学生们纷纷举手:有了衣服, 就不怕寒冷了。有了雨伞, 就不怕外面下雨了。有了空调, 就不怕流汗了……在仿编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还存在着一定的口语化, 离优美的语言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这是年龄造成的, 只要孩子们心中有了诗歌, 那么这些问题总会被解决的。

诗化的艺术形象 篇4

关键词:诗歌:《连锁》;人物形象

在文学的各类样式中,能够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富魅力的想像,并且能用最精练的语言最强烈的形象性描写的就数诗歌了。而把诗歌的艺术手法转用到小说的人物形象描写上,做得最好的要数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有近500篇故事。有的光怪陆离,有的惊世骇人,而其中爱情故事占到1/4,留给了我们许多经典动人的人鬼恋情、人狐恋情,这些故事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有几十篇更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连琐》、《陆判》、《聂小倩》、《田七郎》、《晚霞》、《种梨》、《香玉》、《促织》、《画皮》、《席方平》、《侠女》、《崂山道士》、《云萝公主》等。在这众多的故事当中,作者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典型艺术形象。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但我认为,在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要数《连琐》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最好。《连琐》以诗化的语言塑造了诗化的艺术形象,反映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追求。

“玄夜院”在去蒲公墓的途中,有着古朴的院门,正面镌有“玄夜院”,背面镌有“真情感天”。“玄夜院”内,有《连琐》、《宦娘》两组故事。我多次看过《聊斋志异》。知道“玄夜”二字,来自《连琐》一文中“玄夜凄风却吹倒,流莺惹草复沾帏”;而“真情感天”四字,则来自杨于畏与连琐、温如春与宦娘之间那生死相许、矢志不渝、感天地、泣鬼神的人鬼之恋。

《连琐》讲述的是一个跨越阴阳两界人鬼之间的爱情故事。年轻貌美的十七岁少女连琐因自己深爱的未婚夫于远道战死沙场含怨殉情,被葬于连府后院。日后连府成了闻名江湖的凶宅,传说宅中有一女恶鬼时常出没,害人无数,引来侠客王燕客与薛安为民除害。不畏鬼神的书生杨于畏用低价购入连宅,并与女鬼连琐互生情愫,因而不断阻止王燕客与薛安对连琐不利,并且为了连琐,奋身与阴间的阴司对决,九死一生,后来有情人终可成眷属。不想薛安见连琐后惊为天人,告之杨于畏自己的真实身份是皇太子,威逼利诱杨于畏放弃连琐不成,欲致杨于畏于死地,杨于畏在连琐的帮助下解了薛安的心魔,两人终于在排除万难后过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

作者先以细腻抒情的笔法在特定的环境下写了人物的行为和性情,使主人公连琐柔美而不轻佻、含蓄而不带定。作者用感人肺腑的诗情美把读者带人深邃婉约的意境中。生前的连琐自幼随父母四处漂泊,十七岁那年,正当她青春韶华,对于美满幸福无限向往与憧憬时,却不幸夭折身亡。在那幽冥世界中,她是那么孤独、寂寞、四处荒凉、九泉凄暗。然而她的一腔幽愤和美好的人性并没有泯灭。她对生活的向往之情、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冲破了那暗无天日的幽灵世界。她昼伏夜出,往来于阴阳之间,终于以真挚、坚定的情感打动了居住在“斋临旷野”的杨于畏,并获得了他真正的爱情。连琐是很富于感情的,作者把她的情写得强烈浓郁,使她的思想品格蓦然地挺立起来。

“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连琐与杨于畏在诵诗和续诗中相爱后,杨对她也真情实意并且非常钟情于她,但她考虑到自己是“夜台朽骨”,不想祸害了他,因而节操自守,只是跟他文友相处、剪烛西窗、共读诗文或者置棋具、弹琵琶,教他音乐棋艺。二人以学业为重又两情相依,连琐在情感上越是节制、内向,读者越是感觉到她情感的强烈和浓郁,如诗似乐。

诗化的艺术形象,不仅要有诗情,还要有诗的境界,只有把诗情置于诗的美好意境中,人物的形象才能完美生动地表达出来。连琐对杨生既有分寸感又有依恋,她既孱弱胆怯又善良多情,作者用一种韵味隽永的情感浓烈的诗的意境来加以表现。

作品的开头就写杨于畏的所见所闻:“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方复凄断。”又听见窗外吟诵声,其声哀楚。茕茕孑立。白昼,她伏听着污泥浊水的凌流,夜晚,经受着凄水苦雨的吹打,已经熬过了二十多个“鬼”的岁月,黑夜漫漫,白杨萧萧,声如涛涌。作者营造了一个凄凉感人的意境,又让连琐吟诵着凄楚的诗句,而且反复不已,萦绕在读者的心头。言志以诗,她的性格更符合一首动人心弦的抒情诗。连琐常对杨于畏说:“二十余年如一梦耳!”这个结尾戛然而止。颇有韵味。生前如梦,为鬼,二十年亦如梦,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了连锁凄凉的前半生。当她获得杨于畏真正的爱情后,而且有了新生的现实生活,感叹为鬼如梦,这是对鬼生活的辛酸回忆。

清秀淡雅意境诗化 篇5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古今鲜见花鸟画名家,固然减少了独树一帜的难度,但也没有借鉴的范例,一切必须从头开始,摸索阶段断然短不了。既然是水墨画家,也要从水墨入手,殷先生在早期,然而较为成功的作品,也只是墨色的浓淡、干湿运用的巧妙,不失艺术水准,视觉效果尚可。他当然不满足于此,因而继续探索。如今,立意新颖,传统用笔,花较写实,是殷允功先生水墨画的特点,代表作应是《一代雄风》,这是一幅上佳的作品,一眼看去,首先觉得画中构图尤显轻巧灵活,或盛或衰,或仰或俯,极其自然,叶的部分全是一笔画成。虽是一笔,却多变化,除了轻重、浓淡之变,阴阳、明暗之比,居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透明感、立体感、空间感。全面论述先生的花鸟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色彩浓丽丰富。代表作《第一场雪》,色有藤黄、朱红、桃红、银白四种。单听颜色名称,不观画作原件,恐怕会认为,这么多颜色同时出现在一幅画中,一定会斑驳陆离,极不协调。可是,一看原作便恍然大悟,殷允功先生用这些颜料时,在鸡和雪上大做文章,让它们或浓或淡、或实或虚地变幻着形态出现,并巧妙分布穿插,过渡十分自然,使它们既对比鲜明,相互映衬,又不夺人目光,抢占画面。各色相互包容,整体融合统一。

(二)意境清新诗化。最具意境诗化的应当是他的代表作品《湖畔渔家》,色艳不妖,色浓不糊,色淡不水,色稀不飘,亭亭玉立,谁能将它与佳人挂钩?只能视其为纯洁少女。推而广之,联想到圣洁,无论它是客观物体,还是主观意识。在我国文学艺术作品中,荷从来都被视作君子。它出污泥而不染,给人以高尚的精神美;花朵或红或粉或白,花形或含苞或怒放或凋零,都给人以飘逸的形态美;叶柄清瘦、坚韧,遍生凸棘,上顶华盖,更给人以顽强的力量美;白藕如玉,莲籽似珠,还能给人以甘甜的味觉美。总之,荷是美的化身,心虽然苦,却能清火解毒,让人长寿。殷先生画荷,笔墨追求清秀淡雅,构图讲究对比新奇,其意境不言自明,就是要写出荷“清秀”的君子风度。这种意境清新自然,带有诗意,而且是中国式的。

(三)弧面皴法漂亮。画中《霜馨》的单个枝、叶、花瓣,都带有美丽的弧形。粗看《霜馨》枝、叶,以为是双钩填色,或以屋漏痕画之;细看皆非。传统屋漏痕多表现平面,缺乏圆润、立体感,用以画枝,扁平无力。殷先生的弧面皴法,虽然也是无中锋用笔,却因携带水色及运行扭动,与屋漏痕有别,故画出了《霜馨》枝杆圆润、嫩韧的质感。一片花瓣一笔“瓦”,层层堆叠,轻灵而雅丽。

殷允功先生是当代最具创新意味的文人画家之一。他首先是个文人,文化修养极高,文人气质优雅;他其次是个书、画艺术家,诗、书、画全能。往往学以致用,为自己的画作注入若干文学养分。文人画以文取胜,殷氏画作胜在有文。

上一篇:消费者合法权益经济法下一篇:煤矿企业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