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信息系统(精选12篇)
应急信息系统 篇1
1 定义网络故障
本预案所指的网络故障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整个或局部网络不能运行, 各终端完全不能访问数据库, 不能处理任何医疗工作的故障现象。
2 判断网络故障
当网络系统终端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网络中心汇报, 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对科室提出的上述问题必须重视并核实后给科室反馈信息。信息中心负责人应召集科室有关人员进行讨论, 如果故障原因明确, 可以立刻恢复工作的, 应立即恢复工作。如故障原因不明确、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 应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员, 以利于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协调全院工作。
3 分类网络故障
按故障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类
一类故障:服务器不能工作;光纤损坏;主服务器数据丢失;备份盘损坏;服务器工作不稳定;局部网络不通;数据表被人损坏;重点终端故障;规律性的整体、局部软、硬件故障。
二类故障:单一终端软、硬故障;单一病人信息丢失;偶然性的数据处理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要求。
三类故障:各终端由于不熟练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
针对上述故障分类等级, 处理方案如下:
一类故障———由信息中心上报医务部, 由医务部组织恢复工作
二类故障——由工程人员上报信息中心主任, 由信息中心集中解决。
三类故障———由工程人员单独解决, 并详细登记情况。
4 网络整体故障的首要工作
4.1 当信息中心一旦确定为网络整体故
障, 立即按上报程序向分管院领导汇报, 信息中心应马上组织恢复工作, 并充分考虑到特殊情况如节假日、重大会议、航班车次、人员外出及医院的重大活动对故障恢复带来的时间影响。
4.2 当发现网络整体故障时, 根据故障恢复时间的程度将转入手工工作的时限明确如下:
4.2.1 10分钟内不能恢复--门诊收费、挂号、门诊药房转入手工。
4.2.2 6小时内不能恢复--原则上将医
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中心摆药室、入院、急诊检查、手术室、医技检查转入手工 (具体实行时间及步骤由医务部护理部通知) 。
4.2.3 48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将出院核算转入手工。
5 整体网络故障的具体协调工作
所有工作的统一时间须由医务部或信息中心通知, 相关单位严格按照通知时间协调工作, 在未接到新的指示前不准私自操作计算机。
在无法保证整体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信息中心应先保证几个重点部门的使用, 如收款处、住院处、门诊医生站、检验科等实时面对病人的科室。
门诊挂号工作协调:门诊挂号协调工作由收款处主任负责协调请示, 如手工挂号的转入、转出时间等;当网络系统中断后, 改为手工挂号;网络恢复后, 及时将中断期间的患者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门诊收费系统工作协调:由收款处主任负责总体协调, 并与信息中心保持联系, 及时反馈沟通最新消息;当系统网络运行中断超过10分钟时, 应通知收款处转入手工收款工作;门诊收款负责同志应建立手工发票使用登记本, 对发票使用情况做详细登记;进行手工操作时, 药品划价由门诊药房进行, 其他特殊治疗、检查凭小票划价;当系统恢复正常时, 由收款处负责同志负责对网络运行稳定性进行监测, 如不稳定, 及时向信息科反映情况。在接到使用计算机的指令后, 门诊收款负责同志应组织收款员逐步转入到机器操作。
住院费用核算系统工作协调:由住院处主任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原则上, 不在核算室进行费用补录, 防止帐目混乱;当系统停止运行超过3天时, 对普通出院患者, 推迟出院结算时间。对急出院的患者应根据病历和临床科护士工作站记录进行手工核算出院。[4]在网络停运期间出院的患者在核算时应追查是否还有正在进行的检查。
临床工作系统协调:床科工作由医务部、护理部共同协调;网络故障期间临床科室详细记录患者的所有费用执行情况;科室详细填写每个患者的药品请领单 (包括姓名、ID号、费别、药品名称及用量) , 一式2份, 一份用于科室补录医嘱, 另一份用于到中心摆药领药;出院带药由经治医生负责掌握经费情况, 如出现费用超支情况由医生负责;根据医务部通知时间及要求补录医嘱;如患者急需出院, 应向核算室提供详细费用情况, 对正在进行的检查应予以说明。
医技检查工作协调:在网络停运期间应详细留取、整理检查申请单底联;在网络恢复后根据检查单底联登记, 通过手工记价补录患者费用;对产科出院快、其他有出院倾向的患者, 应及时和出院处勾通费用情况。
中心摆药室工作协调:中心摆药应严格按照网络中心规定的时间及要求进行计算机操作;网络故障时根据临床科提供的药品请领单发药;网络恢复时对临床科补录的摆药医嘱进行发药补确认, 同时与发药时药品请领单内容详细核对, 如发现内容不符, 必须详细追查;网络恢复后对出院带药处方及时进行录入;数据补录工作结束后应查看机器内库存与实际库存相符情况。
网络停运期间临床科室应恢复重症上报及手工日报等统计工作。
6 整体网络故障的工程恢复工作
由信息中心严格按照服务器数据管理恢复方案进行恢复工作, 具体如下:
工作人员A可运行桌面上程序中间层测试, 如果发现某个中间层有问题, 具体查一下此中间层的内存使用情况和CPU占有率, 如果确定中间层有问题, 将此中间层从F5上撤下处理。工作人员B, 检查网络连接状态是否正常;如果系统在规定时间之内系统无法正常恢复, 工作人员C通知住院处、收款处、门诊部启动手工应急模式, 工作人员D可通过院办发送短信通知病房护士站及医生站进入手工模式。在启动应急后, 工作人员可继续监控系统及网络运行状态, 以便找出问题的根本, 解决问题。
7 网络修复后的数据处理
财务科组织核校患者费用情况。各门诊单位补录工作量, 并补录综合查询信息数据源。中心摆药校查库存。临床科补录患者医嘱。病案室整理补录病历, 统计室补充统计信息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占永平.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 2004-08-01.
应急信息系统 篇2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为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以下简称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制订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协同配合。支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由安全管理小组负责人统一领导和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协同配合,具体实施。
2.明确责任,依法规范。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救治、及时控制”的要求,依法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防范、监测、预警、报告、响应、协调和控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分工制和责任追究制。
3.条块结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安全应急支援服务设施,整合信息安全工作力量。充分依靠各有关部门在地方的信息安全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服务体系,形成局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合力。
4.防范为主,加强监控。宣传普及信息安全防范知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意识,经常性地做好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公共防范意识以及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加强对信息安全隐患的日常监测,发现和防范重大信息安全突发性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可控措施,迅速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预警
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在进一步综合情况,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损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行动对策,视情况召集协调会,并根据所研究出的决策实施行动方案,发布指示和命令。
(二)预防机制
积极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逐步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基础信息网络的突发性、大规模安全事件,各相关部门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处理流程。
三、应急处理程序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护现场、相应的日志文件及可以保护的重要数据,通知有关单位并及时初步上报有关部门所发生的情况。
(二)联系上级单位应急小组,协调是否采取网络隔离措施,同时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对所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通过行政和技术手段排出存在的隐患;
(四)对系统进行恢复和加固处理,及时恢复网络通讯和信息服务。
(五)密切监测本单位网络及信息系统情况,确保运行状态稳定。
(六)将安全事件处理结果上报有关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技术支撑保障
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二)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和管理队伍。
(三)物资条件保障
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预防或应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强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资保障条件。
(四)技术储备保障
应急信息系统 篇3
据悉,为方便省应急办对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应急通信队伍的指挥调度,该公司还专门制定了《支撑“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利用自身信息化手段及应急通信优势,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快速响应,有效应急。如按照省政府应急办要求,通过中国电信卫星通信指挥车及地面卫星通信系统,为事件发生地或指定区域与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间迅速建立双向视音频通信指挥系统,并为指定现场提供应急电话;利用中国电信3G移动网络,通过安装有3G移动全球眼的应急通信车,动态地将任何由省政府应急办指定的监控区域(有电信3G信号覆盖)的现场图像传送至任何指挥中心;通过卫星应急车及卫星便携站,为任何两个指定区域快速建立双向视音频通信指挥系统;利用电信大网资源,为省应急指挥中心和重要部门应急指挥中心搭建阶段性视音频指挥系统,并可通过电信公司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进行延伸;按上级要求,由电信应急通信人员携带车载或便携式海事卫星电话,陪同指挥长及应急队伍随队保障,为指定区域临时开通海事卫星电话;利用电信3G移动网络,通过3G上网卡传送图像、图片、文件,观看电视直播、视频等;利用应急通信电源车,为指定重要单位提供3KVA—500KVA功率的应急油机发电;为省、市政府各应急办组建了专用的海事卫星电话网,以保障在通信极端状况下的指挥通信。
※链接※
应急信息系统 篇4
关键词:安全防范,应急系统
1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
我院信息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上对系统做了有效的安全范防。
1.1 硬件系统的安全防范
1.1.1 中心机房硬件系统的安全防范
(1) 首先我们请专业人士对中心机房一整套防雷防火设施, 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硬件设备的强弱电进行布线;所有设备的强电都由不间断电源供给, 并由专业人员定期对不间断电源进行检测, 核心交换机和服务器都有双路电源; (2) 核心服务器采用2+1的模式, 并有一台异地存储设备与中心机房相连, 用来对数据进行备份;中心机房还配有一台用于还原前一天所备份的数据的服务器, 用于检测备份数据的正确性, 同时也做为应急服务器来使用[1]。
1.1.2 区域网络硬件系统及工作站硬件系统的安全防范
(1) 区域网络硬件系统是指与我院中心机房核心交换机相连, 区域内的所有工作站需与其相连才能正常工作的硬件系统。对于区域硬件设备的安全, 我们同样按照中心机房硬件设备布线的标准实施, 配同样配有不间断电源、防火、防盗和防雷系统; (2) 工作站硬件的安全, 我们主要是考虑到其对系统造成的不良后果, 如通过电脑将病毒传入整个信息系统, 对信息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 甚至造成系统瘫痪且数据被破坏, 后果将无法设想。考虑到这些因素, 在选用与工作站的电脑相连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时, 尽可能不使用USB口的设备, 或通过CMOS将USB口全部关闭, 且将进入CMOS时加密。
1.2 软件系统的安全防范
我们通过购置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和桌面管理软件来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防范。
1.2.1 网络版杀毒软件的应用
在我院信息系统的各客户端的电脑和服务器上都安装有网络版的杀毒软件, 并有一台专用服务器对系统的网络病毒进行查杀、升级和监控, 由专人定期对病毒库进行升级, 并设置固定的时间在线对客户端电脑进行病毒的查杀, 还在服务器上制定相应的策略, 对有些软件进行保护, 如各医保系统的软件等等, 不会造成应查杀病毒而使系统软件不能运行, 但对服务器进行杀毒时一定要小心, 我们在第一次对服务器查杀病毒时, 分别将杀毒软件工程师、我院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师以及硬件集成工作全部到现场, 才开始此项工作, 以防服务器在查杀中不能正常的工作[2]。
1.2.2 桌面管理软件的应用
将桌面管理软件安装到各网络客户端的电脑中, 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桌面管理软件对客户端的电脑操作进行时实监控, 一旦发现那些不应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运行的软件时, 立即对期进行控制, 不让再继续运行;还可以监测整个网络系统中各客户端的数据流量和与信息系统相关的网络连接数进行时实监控, 以保证整个网络的运行速度;更重要的是通过桌面管理软件可以将各客户端电脑的USB口进行关闭, 使得用户无法擅自将带有USB的设备接入, 对我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用作。
1.2.3 备份软件的应用
通过使用备份将服务器备份的数据自动地备份到异地的存储设备上, 以防中心机房一旦发生无法抗拒的灾难时, 信息系统的数据都完好的保存下来。
2 医院信息系统的应急措施
2.1 中心服务器瘫痪, 但整个网络交换正常
中心机房的核心服务器如有一台不能工作, 因我院服务器采用的是"2+1"模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别一台服务器就可以接管正常工作;我们考虑到如核心两心服务器都出现故障我们就启用"应急服务器"。此服务器专用来还原前一天主服务器备份的数据, 一旦主服务器出现故障, 此服务器立即启用[3]。此方法的好处在于只需购置一台服务器接入内网中, 可保障新来院就诊病人的门诊挂号收费、门诊医生工作和门诊药房系统的正常运行, 且投入的资金较少, 实现起来较容易。但住院医生站、护士工作站、中心药方暂停计算机使用, 采用手工单据操作;出入院结算暂停业务, 待中心服务器恢复正常后, "应急服务器"上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上传软件倒入恢复后的主服器数据库中, 保证数据完整;住院病人发生的费用通过补记帐或重新操作补齐费用, 系统正常运行。
2.2 中心服务器和中心交换 (或网路) 都瘫痪, 每个工作站互不联通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应急系统的单机模式, 即在极端情况下由单机负责门急诊挂号收费窗口业务的正常运行。实现这项工作我们事先建立单独的字典数据库, 确保基础数据一致并可独立运行。开发使用数据合并程序, 使应急系统的数据能合并到主系统, 形成一个整体, 同时定期检测应急系统, 并且做好基础数据的同步工作, 保证软硬件随时可用。此种方式可以应对医院信息系统产生的任何灾难, 使得门急诊挂号收费系统正常地运行。
2.3 终端设备及网络分支设备的故障
对于前台工作站的电脑和打印机或某一分支交换机出现故障时, 我们都有备用设备立即进行更换, 不影响前台工作站的正常工作。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和应急系统在我院信息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燕南.医院信息中心机房建设工程架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9) :66-67.
[2]沈, 张健.网络工作站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08) :42-43.
火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篇5
火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城市火灾或其他灾害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等特点,一旦发生或救助不及时,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把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地位系统)、RS(遥感技术)和通讯系统、VR(虚拟现实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建成现代化的.消防信息化体系,在城市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作 者:曾伟平 作者单位: 刊 名: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 英文刊名:SAFETY & HEALTH 年,卷(期): “”(9) 分类号:X4 关键词:应急照明系统设计 篇6
关键词:应急照明;强制点亮
在建筑照明设计领域,应急照明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目前设计行业,对应急照明存在认知混乱,特别是对初学者,在应急照明设计中往往存在差错。主要为概念不清及系统强点控制不当。
1 应急照明的设计标准
目前现行国家规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已做了清晰定义,对应急照明分为了安全照明、疏散照明、备用照明三种类别。对于以上三类照明不同场所的设置情况,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3.8章节又对备用照明、疏散照明的不同设置场所进行了规定。根据建筑电气设计行业实际情况,除安全照明以外,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均与消防火灾有关,因此必须满足消防的要求。
2 火灾时是否强制点亮的疑问
对于应急照明系统的强制点亮问题,本地很多同行都有疑问,当地图纸审查机构以及消防主管部门也没有严格要求,没能形成广泛的共识。
根据即将实施的新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要求,当确认火灾后,能够由发生火灾的报警区域开始,依顺序启动整个楼内疏散通道上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由此可见,当发生火灾时,应急照明系统是必须强制点亮的。
另外,在住宅建筑的相关规范中有相应的规定,比如近年更新的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8.7.5条规定,还有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9.2.3条规定:当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在应急情况下。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急照明应自动点亮”由上规范可知,火灾时应急照明也是需要强制点亮的。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对于备用照明设置的场所,在民用建筑领域,主要指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等在火灾发生时供工作人员继续工作的场所,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场所基本都安装了翘板开关,平时大多会将其关闭。规范中对这些场所的火灾应急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及最低亮度有明确规定,但未界定是否要在火灾时强制点亮。对此问题,本地设计行业及相应审图机构基本达成共识,对上述场所可不要求强制点亮。
另外,对于疏散照明包括疏散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因疏散指示标志耗电量小,如LED灯约1W左右,通常设计为常亮,故火灾时无需强制点亮。
3 火灾时强制点亮的常规方法
用得比较普遍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主要采用加接触器带充电控制线及采用双控开关的模式。
此方法的电源为双电源供电,第二电源可取自柴油发电机或室外第二电源,应急照明灯不常亮,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常亮。在平时,因L线带电,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处于浮充电状态,充电控制线不带电,普通灯可作为正常照明使用。当发生事故后,第一电源切断,在备用电源还未投入时,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使用蓄电池电源,处于点亮状态,应急照明灯失去外电,被点亮;当备用电源投入,接触器1C闭合,充电控制线带电,作为应急照明的普通灯点亮,应急照明灯得到外电,熄灭,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仍然处于点亮状态。整个过程中,照明是不间断的,而且此方案可实现在消防控制室统一控制应急照明的点亮,此种方案可用于对于防火要求不高的一般建筑。
而对于大型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采用上述第一种方法时系统复杂,自身使用接触器过多,增加故障点。故对于大型建筑,可采用新型的智能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
4 火灾时强制点亮的新型方法
随着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应急照明系统也走上了智能化的轨道。目前比较流行的火灾时强制点亮的新型方法主要指智能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
该系统是由应急照明灯具、消防报警系统、智能疏散系统等多种设备组成的、应用于大型公共场所的一套智能消防疏散指示系统。这个系统已有多家厂家生产销售并在一些重点项目中实际应用。该产品不仅符合GB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国家标准,还同时具备公安部消防产品认证中心出具的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得到消防主管部门的认可欢迎。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系统正常和火灾情况下均由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为灯具提供安全电压(DC24V)电源,避免发生人身触电情况。采用安全电压供电模式,这点非常受消防灭火人员欢迎。
(2)灯具具有独立地址编码,能实时监测灯具的状态,接收和执行系统的控制指令,并能向系统上报各种报警故障信息和灯具的运行状态。
(3)当系统主机、消防火警主机处于瘫痪状态时,消防控制中心还能够通过智能联动模块手动使灯具处于强制应急状态,按照正常的疏散路径执行相关疏散预案。
(4)系统采用智能分布式集中电源作为备用电源,集中电源能显示主电电压、每节电池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充电状态、故障状态,能发出声光故障信号并指示相应部位,并将这些信息发给控制器主机,同时接受主机的控制,电源具有手动、自动功能和强制启动功能。
(5)系统实时监测各回路及灯具的开路、短路及连接状态以及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内蓄电池、灯具光源故障及电池的充电情况,并判定是否充满;检测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内部部蓄电池的容量和应急时间、应急预案启动及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功能。
(6)系统主机具有消防联动功能及能够进行CAD平面图形监控显示,能显示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及各灯具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工作状态(故障、充电、应急状态等信息)疏散指示标志灯指示的方向,并能动态显示应急逃生路线等信息。
(7)发生火灾时,系统根据火灾报警系统(FAS)的联动信息,确定火警的位置等信息,通过发出强迫点灯信号点亮应急灯具。通过语音提示及智能导光等指令,根据现场火灾情况,实时动态调整标志灯具的疏散指示方向,为火灾现场的逃生人员指出一条安全、快捷、有序的逃生路线。
(8)系统24小时不间断的对终端设备进行巡检监控,如某个回路灯具发生故障,主机发出声光报警,可定性到灯具的故障。发生危险情况时,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主机根据火灾报警系统传递的信息,对危险区域的灯具进行调整。
该成套系统很好的解决了目前设计人员的一些问题,对于大型建筑,设计者可根据工程情况酌情采用。
5 结 语
对设计者而言,应急照明系统并无复杂的理论,很多同行也写过类似的文章。本文希望与同行们探讨,选择合适的应急方式,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敏明.应急照明设计探讨[J].成都:建筑电气杂志社,2013,1:44~46.
浅析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7
1 系统需求
某地区成立了环境应急机构,环境监察局自动监控中心开始投入使用,初步建立起环境应急事件反应体系。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现场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不够强,过多的依靠人力来完成事故的分析、评测等。因此,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响应能力,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水平,做到迅速反应、积极处置,能够及时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因此,该局建设了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以达到事故响应的高效、及时、准确、科学。
2 系统建设目标
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综合性的信息管理、事态预测、应急决策系统。它的目标一是要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利用自动化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网络技术,及时、准确、全面地显示和记录信息。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快速地通过视频、声音、电子地图了解事态的发展状况。二是建立面向应急处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危险物品信息库;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危险预警、接警、出警机制;建立现场信息采集机制、污染物扩散模型、辅助决策模型,辅助领导快速作出科学决策以及实施应急行动。
3 系统结构设计
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局域网络、各类环境专业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车载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视频实时传输及大屏幕显示系统、辅助决策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结构的第一层是现场信息接收、环境突发事件数据查询、应急指挥调度,用于收发事件信息、各方面协同指挥调度;第二层是事件数据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为决策人提供辅助决策;第三层是数据支持,即具体的环境专业数据库、数据事物处理过程、网络协议、接口等的技术层。
4 系统设计路线
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基于GIS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以涉及环境应急事件的各类数据库及功能模块为核心(包括环境背景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环境应急专项数据库、气体污染物动态扩散模型、水体污染物动态扩散模型、指挥决策等功能模块),结合现场应急监测车的视频采集设备提供的视频信息,在终端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动态的事件信息。
(1)系统的开发严格遵循国家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采用开放性框架体系,支持B/S模式。
(2)采用GIS作为系统的基础平台,实现空间与非空间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能以二维图形化的方式表现环境应急事件发生的时空分布情况、事故演变状况。
(3)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SQLSERV-ER2005以及对空间数据支持良好的ArcSDE来实现系统中不同类型数据的有效存储、维护和管理,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取接口,实现数据的发布、交换与访问机制。
(4)系统平台与应急反应指挥车的GPS定位、无线数据传输、现场视频采集设备进行整合(由平台提供公共服务接口),全方位获取实时数据,真实反映事件的进展状态,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
(5)系统整体结构体现出层次化与模块化,使得开发过程分步、有序完成,对于今后的修改与完善也将带来便利。
5 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需要,系统建立环境背景数据库、环境应急专项数据库及全市范围的空间数据库。
5.1 数据库存储逻辑
因为系统以GIS为基础,根据空间数据的结构特征,在数据组织方面采取如下措施:
(1)空间数据采用ArcSDE实现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2)环境背景数据库等非空间信息数据库采用关系数据库SQLServer2005实现存储,并按照树状结构建立索引,通过地理编码与空间数据实现连接;
(3)基于GML的优越性,系统通过GML文件实现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动态集成。
5.2 数据库集成设计
在环境应急事件中,往往涉及多个方面的数据信息,但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中,又要做到数据的统一调配,因此必须把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但由于数据属性存在差异,需要对数据进行协调处理与集成。在该系统中数据库集成与整合的流程如图1所示,大致包括数据提取、数据转换和数据入库与更新。
5.3 数据库内容设计
系统内数据库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遥感影像:包括全市范围多光谱合成的真彩色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数据、全市范围多光谱合成的远红外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数据;
(2)环境背景数据库:人口分布、森林绿地资源、饮用水源、环境监测、污染源、建设项目、环境监察、排污申报、在线监控等方面数据;
(3)环境突发事件专题数据库:环境突发事件实时监测数据、现场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专家知识库等,具体包括以下信息。
危险源信息: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地理位置、危险源种类、名称、位置、数量等;
相关危险品信息;
告警与预警信息:包括告警与预警事件的名称、类别、时间、紧急度、事件发生空间位置、事件影响的空间范围等;
环境污染事件信息:环境污染事件的名称、类别、性质、演变历史(包括污染影响的空间范围的演变史);
处置措施信息:措施的名称、类别、时间、地点、结果等;
河流与气象信息:流速、流量、流向、水温、降水、风力、风向、气温、时间、地点等;
应急人员信息:包括指挥人员、专家、环境监测人员、辅助人员等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居住地点、联系方式等;
应急物资信息:类别、数量、存放地点等;
应急设施信息:类别、数量、位置等;
以往应急事件及救险的实例与演习实例、应急预案等。
6 系统软件平台主要功能
(1)系统根据环境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进行四级预警表示,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并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对预警颜色进行升级、降级或解除;
(2)污染扩散发生时,系统根据实地采集的气象数据(如风速、风向、河流流速、流量)进行多个时间段的模拟,用图形效果显示污染的扩散过程,并根据需要显示预警区面积、居住人口等相关信息,以及出现紧急事件时需要疏散的人口数量、逃生路线、污染区内敏感区域及区域负责人联系方式等信息;
(3)根据相关数据快速生成事故现场环境质量模型并提供应急专题地图,以便使决策者直观地了解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情况,为最终做出正确的调度与指挥方案提供技术保障;
(4)根据环境事故实际状况快速生成应急处置方案,提供向导式应急指挥功能,供决策者参考。
结语
在城市环境保护过程中,通过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地区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并且系统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数据库中的知识和数据,可以将分析结果以图像或模型的形式呈现在决策人员面前,为决策者提供一个直观的、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案,同时也为环境突发事件后期的处理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摘要:突发性环境事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 则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结构设计, 重点就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工作进行探讨, 并阐述了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 力求为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服务。
关键词:环境应急管理,GIS,结构设计,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贺延伟, 刘鹏刚.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 (02) .
浅析危化应急信息系统 篇8
应急救援信息系统是为了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 帮助政府、职能部门、救援队伍、企业等有关单位在事故救援工作中能形成统一指挥、相互配合、高效快速、保障有力、科学决策的运行机制。系统可以根据现场传递过来的参数, 图像资料讯速制定应急措施, 通过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 远程指挥救援, 提高了应急救援指挥能力, 节约宝贵时间, 减少特大、重大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二、系统构成
实时视频监控及预警系统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特性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视频监控、预警、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 并以网络方式与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相连。系统可以接受远程客户的对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的历史存档的访问, 在遇到突发事故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应急预案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源/事故介绍, 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应急预案的启动时机, 应急程序, 抢险救援等信息。整个预案均是由企业或者集团通过本地或者远程方式按照一定的模板格式录入。应急预案系统根据输入的信息和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自动生成最佳应急救援方案, 缩短救援响应时间。对发生的危险品泄露事故生成最佳救援路径, 并为事故中的伤员提供疏导和管理方案。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主要存放各种救援信息, 包括救援力量, 救援物以及专家。系统分为以下五大模块:
社会救援力量数据包括名称, 地址 (市, 县, 区路) , 地理位置 (经纬度) , 邮编, 救援负责人, 队伍简介, 救援设备 (数量, 功能) , 救援人员 (数量) , 交通工具及数量等信息。
救援专家数据包括专家类别, 姓名, 最高学历, 专业, 工作单位, 职务, 技术职称, 从事专业, 联系方式等信息。
救援设备包括救援设备名称, 救援设备类型 (救生设备、洗消设备、照明器材、排烟器材、拆破工具、警戒器材、侦检器材、堵漏器材、通讯器材、个人防护、救援车辆等) , 救援设备功能, 救援设备数量, 救援设备存放位置, 救援设备外观照片, 救援设备保管人等信息。
疏散避难场所包括场所名称, 地理位置 (经纬度) , 地址, 联系人, 联系方式, 简介, 可容纳人数, 供水状况, 供电状况等信息。
将视频监控系统动态采集的数据自动建库, 结合网络化的地理信息, 能在电子地图上方便形象地展示危险化学品的地理总体情况, 为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提供重要信息。
三、系统救援过程
1. 应急救援总体框架如图 (一)
图 (一)
图 (一) 所示仅为危化应急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具体实现仍需大量辅助技术手段, 包括数据库系统、数据挖掘软件、数据仓库和GIS、GPS、遥感、传感、通信、网络等技术。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现场采集到各种参数结合日常监控数据, 紧急制定救援方案。
2. 救援流程
1) 实时事故报告:一旦发现有事故发生, 或根据现场采集数据表明危险参数已达临界值, 监控系统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
2) 实时事故状态:根据企业现场及附近的视频监控系统, 能够实时的查询事故现场图像, 了解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3) 企业救援设备调配:通讯设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通讯工具。主要方式有电话方式、计算机网络方式;良好的交通工具是实施快速救援的可靠保证。应急救援中学常用运输工具为直升飞机和救援专用汽车;化学事故现场情况较为复杂, 在实施救援时需要有良好的照明。因此, 需对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照明工具, 有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地保护自己, 才能取得救援工作的成效。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行动中, 对各类救援人员均需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医疗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的选配应根据需要, 有针对性地加以配置。
4) 伤亡人员处置:由于造成了人员伤亡, 通过电子地图, 查询事故附近的医院以及床位数, 并通知其到指定地点抢救并转移伤病员。同时, 查询更大范围的医院, 预防伤亡扩大情况, 能够及时调配其它医疗卫生力量。
5) 应急疏散: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疏散, 根据事故现场的气候、风速、风向, 推演系统计算重大危险源的扩散进度与区域, 能够分时分批有序地组织群众撤离。同时通过电子地图得到小区, 工厂, 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域的分布与人口统计, 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撤离。
6) 人员安置:在电子地图上显示附近的安置疏散场所, 并联系其提前作好散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7) 救援力量标绘:对公安, 消防, 卫生等救援力量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标绘, 得到其确切的地理分布, 为救援力量调配提供图形化的决策支持。
8) 救援队伍行动指挥:设计各种救援力量的救援行动路线, 实现互不干扰, 相互配合。
9) 与专家交互:查询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处置相关专家, 并与他们进行视音频通讯, 听取其意见与建议。
10) 实现电子图形标绘:描画出集结位置, 前进方向, 救援路线等图形信息, 便于指挥员进行方案讨论。
11) 事故损失评估:事故控制恢复后, 对各种事故损失进行计算, 填报各类报表, 进行一定的事故评估;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形成相关统计报表, 作为事故预防工作的借鉴材料。
四、实时视频监控及预警系统技术介绍
a) 视频采集方式及预警技术:
系统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和ITU-T联合制定的新一代音视频编解码标准H.264, 采用了先进的网络自适应传输技术和数据缓冲管理机制, 在视频质量和压缩效率上, 在系统实时性和系统稳定性上, 显著超越普通MPEG-4视频通讯应用。集成现场DCS及传感器系统, 基于专家知识自动监测可燃有毒危化物质泄漏、固定及移动危险源设备设施安全状况和企业周边安全环保状况, 并通过SCADA系统数据接口自动分级预警。通过生产现场DCS传感器采集到的企业重大危险源超限、泄漏信号和企业周边危化监测数据, 实时动态地传输到监控联控中心, 对安全环保隐患实行分级自动预警, 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自动报警, 为专业应急人员赢得实时应急处置时间, 并可直接启动事故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数据中心系统, 进入应急救援程序。
b) 数据压缩方式:
根据现场控制环境来选择合适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来播放或发送多媒体数据, 本系统需要支持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H.323画像的编解码算法, 在声音方面支持G.722.1的编解码算法。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实现音视频数据的处理, 即使用数据采集板卡进行本地数据的采集压缩处理, 也使用软件实现远程多媒体数据的解压缩和播放, 减轻了客户端的负载压力。
c) 传输协议的选择:
要实现网络传输, 特别是对于数据量大、实时性高的视频数据的传输, 必然涉及到选择怎样的网络传输协议, 不同的网络传输协议对视频传输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传输层上的两种协议TCP和UDP, 其中TCP (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 而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是无连接的网络协议。TCP的连接协议面向连接, 其阻塞重发机制将加重网络阻塞, 引起严重的延迟。在实时视频传输中因过量延迟而进行的重传是没有意义的。另外TCP协议依赖Client方 (接收方) 的确认信息来维护无差错连接, 导致对Server端 (发送方) 及信道的要求很高。而UDP协议不存在上述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传输层的协议选择了UDP。
五、结束语
危化应急信息系统的特点就是信息比较准确、资料比较全面和响应讯速。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损失。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危化品监控系统、危化品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和危化品应急救援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家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其处置[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 (23) .
[2]陆新元.环境应急响应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应急信息系统 篇9
LIS故障从系统上可分为软件和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如服务器操作系统瘫痪、数据库发生死锁、数据库中的数据被恶意或无意删除等;硬件故障如服务器硬件故障(如磁盘损坏)、传输介质故障(如光缆被切断)、中心交换机故障等。为了确保LIS的连续稳定运行,应建立故障的及时发现、快速诊断、逐级上报、协同恢复、善后总结的全方位应急体系,即LIS的应急预案。目前,国内医院对HIS的应急预案制度报道较多,而对检验科LIS的应急预案重视不够,国内刊物尚未见关于LIS系统应急预案的详细报道。
1 LIS应急预案的具体措施
1.1 指挥协调组
信息工程部负责技术故障排除,检验科网络管理员负责简单故障排除和各部门联络,门诊主管和值班主任负责各部门协调。
1.2 应急程序
我院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是以HIS为核心,支撑EMR,LIS,PACS等系统运行的综合信息化系统。
根据故障对LIS波及程度,可分为以下二级:
一类:各种原因导致的全院或检验科网络瘫痪;
二类:网络故障仅影响到一些非LIS的相关系统。
在LIS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信息工程部和检验科网络管理员。
1.2.1 一类故障:
(1)当全局性和局部性故障非常严重、计算机工作站也遭受破坏时,可恢复传统实验室状态和原始的检验科报告方式,出具临时报告单。
(2)门诊显示屏进行电子公告和张贴告示, 对病人进行解释和疏导的同时,各检验操作立即转入手工。
(3)正常班期间,如预计在15 min内能排除故障,则由门诊主管负责;如果预计将超过30分钟,须报告科室网络管理员、值班主任和信息工程部。晚班和夜班期间,当班人员须报告总值班、门诊主管、科室网络管理员和值班主任。
(4)预计网络中断时间小于12 h:对于急诊和有危急值的病人及时出具临时报告单,并电话通知相关医生;病房和门诊平诊,且无危急值的病人,与相关人员协商延后12 h后再出具检验报告单。
(5)预计网络中断时间大于12 h:所以病人均出具临时报告单。
(6)检验科绝大多数仪器配有单机版简易报告单软件;手工检测项目等无单机版软件均备有检验结果空白的简易报告单,其内容包含各室日常检测项目。一旦LIS瘫痪发生后,由当班人员切换到单机版简易报告单软件,或者在“空白简易报告单”上手工填写各检测值。所有临时报告单均由各专业主管负责审核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签字审核,待网络恢复后补充收费及补发正式报告单。
(7)如病人需要既往结果,应对其进行合理解释,劝说其在LIS恢复后,再查询检验报告单。
1.2.3 二类故障。
(1)住院部门信息故障:医生工作站无法进行电子检验医嘱的申请;护士工作站无法将电子医嘱生成检验条码;检验科不能进行计费申请等。
对策:医生手写检验申请单;护士在样本上贴检验申请单二联编号,手工在申请单上标注采样时间等关键信息,并电话通知检验科后,送检验科检查;故障解决后,检验科进行计费申请。
(2)门诊部门信息故障:收费处无法收取病人检查费用;门诊抽血处不能生成检验条码;门诊医生不能开具电子申请单等。
对策:由门诊收费处对门急诊患者进行手工计费;检验科抽血处贴申请单二联编号,并手工在申请单上标注采样时间等关键信息,再送检。
1.2.4 网络故障排除后的恢复工作。
检验科各部门应保障信息质量,网络恢复后,每个部门都应该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补录收费和在手工操作时产生的各种信息。信息指挥协调组召开会议,分析故障发生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归档,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防范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
2 LIS应急预案实施后的体会
制定严格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是LIS应急故障发生时的有利保障。信息指挥协调组定期听取LIS安全工作汇报,查找安全隐患,要求各点主管为安全目标责任人,分工到人。做到各岗位在发生LIS相关故障时,第一时间有人管,有人协调,做到忙而不乱,保证数据不丢失,医疗工作不间断。
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策略、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建立过硬的技术队伍是LIS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们采用是杭州创业检验系统,拥有独立的LIS服务器,该系统全面和HIS系统集成,可定时对数据库做自动做双机备份,主干网采取光纤双路备份,中心机房配有24小时双路电源,并匹配大功率的UPS电源。另外,我院还保持相关人员的持续培训,使得技术支持人员能完全胜任网络故障的即时应对,确保了检验科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2008年初,我院和检验科制定并有效执行了LIS应急预案制度。到目前,经历了5次大小的网络故障,故障时间最长的达到2小时,我们依据应急预案制度妥善处理故障,均未引发过病人的不满和诊疗工作的混乱。
总之,应急预案是医院信息系统和检验科正常运行的保证,因为系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有故障就必须有预案。我院检验科LIS二级应急预案制度可以保护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
摘要:目的:建立应急预案制度,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或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出现故障后,尽可能保证检验科对其服务对象,尤其是急诊、危急值和外地病人服务的正常进行。方法:建立适用于医院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后的检验科的应急服务。结果:本文所述的LIS应急预案,能实现LIS故障发生后,检验科服务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行。结论:建议国内所有医院制定检验科的LIS应急预案机制。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院信息系统(HIS),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陈兆明.谈儿童医院信息系统(HIS)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应用[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6.(S1):44-47.
[2]郝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应急系统[J].医学信息.2009.(11):2291-2292.
[3]程顺达,杨青峰.医院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实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220-221.
[4]吴小波.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维护的应急处理[J].硅谷.2009.(01):59.
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10
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完善应急预测预警、信息报送、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总结评估等应急管理工作, 严格企业安全管理, 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安全生产事故, 加强安全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实现上述管理目标的必要手段。
从应急业务本身特点来看, 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指挥需要上级机关、国家主管部门参与决策。因此, 企业需要建立应急管理平台, 使参与应急救援指挥的各部门都能够基于该平台开展救援任务下达、作战指挥部署、救援分析决策、指挥意图展示等工作, 从而为实现快速的应急救援指挥提供保障。
从应急管理现状来看, 突发事件情况下现场灾情、事故发展态势、周边信息难以获取。企业需要将生产环境和实际状况真实再现, 基于此真实场景进行灾情的模拟, 将获取的灾情信息直观展示, 在突发事件情况下快速定位到现场场景, 为人员快速疏散提供帮助。
因此, 无论是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 还是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 都需要一个基础可视化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的直观展示和有效管理, 为企业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2 需求分析
应急管理需解决平时针对应急预案模拟演练的有效性, 突发应急事件发生时应急响应的速效性, 并验证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 进行信息整合, 实现信息综合管理, 为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提供支持。
需要将装置区域、设备设施以及管线清晰直观展示, 并关联查询详细属性信息。
需要建立一套隐患动态管理机制, 将厂区内各隐患从排查、整改到消除全过程管理起来, 及时有效消除装置存在的隐患。
需要将日常设备检修维护信息统一储存管理, 便于直观查询调阅。
3 系统建设
3.1 系统设计策略
系统设计策略参见图1。
3.2 系统总体架构
三维应急管理系统是安全应急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是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系统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本系统是建立在三维GIS平台基础之上的, 将厂区设备、设施管线各类基础数据进行采集、整合与植入, 包括基础地理要素、设计施工数据、厂区运营数据、周边社会经济信息等。完成三维GIS平台建设和基础的数据整合后, 就可根据业务需求建设三维应急管理系统, 开发其上的各个应用模块。同时,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可以扩展其他业务, 如设备完整性管理、相关外系统的信息集成。
该层次结构充分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和未来的扩展性, 无论是扩展更多的地理场景、业务数据、专业模型, 还是开发更多的应用系统, 都能借助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来方便快速地完成。
3.3 系统逻辑拓扑设计
拥有Web服务器, 3D-GIS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的描述为:
3.3.1 Web服务器
以Web的形式发布数据、进行数据交互。Web程序操作快捷、方便, 集成支持系统功能和集成其他服务器功能灵活, 可以超链接的形式集成支持系统Web服务器, 也可以COM组件、网络等形式集成应用服务器、3D-G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功能。
3.3.2 3D-GIS服务器
存放地理信息数据、数字场景数据、各种模型等。为空间量计算等GIS操作功能提供支持。
3.3.3 应用服务器
进行用户登录的认证管理, 可根据负载来自动调整用户使用的服务器。提供系统的自动升级功能, 当系统的版本改变时, 可以进行客户端的自动升级功能, 不用每个客户端进行重新安装。
3.3.4 数据库服务器
安装数据库软件, 存放除地理信息数据以外的所有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管理, 如:生产工艺流程、危险源、应急预案、历史灾情、系统配置等, 并对所存数据进行同步管理操作。
3.4 数据库设计方案
各业务系统通过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中间层) 访问数据层, 实现信息的共享、交互、集成。数据层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备监控数据库、动态业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各类地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周边社会环境数据。业务数据是指各业务部门日常工作流程所产生的数据。
三维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一方面需要在应用层与数据层之间加入中间层, 从技术层面上进行信息采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发布输出, 实现空间数据的共享、融合;另一方面需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数据组织标准、数据维护标准、数据管理标准, 保证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正常运行。中间层还需要提供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性能监控、均衡网络负载、标准数据交换等功能, 在应用层与数据层之间建立一条安全、可靠的“访问通道”。使用SQL Server 2005标准版, 可满足系统对数据库的安全性、高性能、可靠性的要求, 且实施性价比高。后期系统的可扩展性好。
4 系统功能及要求
4.1 地理信息及场景全息化展示
4.1.1 三维地理信息构建
三维场景中的厂区建筑、设施设备等均采用实体建模, 用户可以实时查看关注实体的地理位置, 并可以编辑和拖放, 便于用户根据生产规划调整和改扩建项目情况自行更新场景信息, 提高系统使用维护效率, 降低维护成本。系统支持实时地理信息查询、标绘等功能, 用户可以在三维场景下进行道路、建筑物、区域等信息的标绘。
4.1.2 工艺流程信息管理
系统提供工艺流程可视化制作工具, 不仅可以显示整个工艺流程的线路、流经设备的名称和属性参数, 而且可以通过对工艺流程动态演示的方式实现对员工的生产工艺培训。通过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工艺流程的查看功能, 了解介质名称、流向等信息。
当突发事故发生时, 可以通过工艺流程的动态演示查看与事发设备相关联的设备、管线、阀门等, 以便于应急指挥人员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关断受影响的工艺过程, 避免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4.1.3 设备设施可视化管理
系统可对厂区内设备设施进行管理。将设施设备分类管理, 可在三维场景中查询设备设施的地理位置、基本属性等信息, 通过系统设备编辑器实时动态编辑设备属性信息。可对任意设施或装置提供多种查看方式, 包括隐藏外层、透视、超视图浏览等。在三维场景中系统可以显示地下设施的位置, 在场景中点击目标对象就会将地表其他覆盖物隐去或半透从而实现直观查看的效果。
4.1.4 地质灾害区域查询
对厂区内容易遭受大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地点, 可以在系统三维地景中标绘其位置或影响范围, 实现逻辑信息可视化。通过录入历史灾情信息和可能引发灾害的气象条件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当可能有恶劣天气出现时, 系统可根据前期标绘的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易发地点、灾害条件, 自动筛选排查可能发生的灾害, 并可自动锁定报警地点。
4.1.5 空间测量标绘
系统可通过对图进行空间量测等操作, 支持地表距离、直线距离、投影距离测量, 地表面积、投影面积测量, 高度、坡度、北向夹角测量等。
4.1.6 系统设置维护
系统提供丰富的管理维护功能, 可以对系统中所有信息进行实时的日常维护, 实现数据同步;还可以根据实际角色需要进行设置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当灾情发生时数据能够及时更新。
4.2 日常安全生产管理
4.2.1 安全设备设施信息管理
通过系统可直观地查看厂区内的消防设备、设施的位置, 用户不但可以查询消防水、消防炮等设备的属性信息, 还可动态展示消防设备的有效作用半径, 为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4.2.2 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
将企业内的重大危险源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并保存, 用户可以在三维场景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定位查看危险源的空间分布, 如查看储罐等重大危险源的基本属性信息及图片。在查看重大危险源的基本信息时, 可随时调阅相关联的应急预案。
4.2.3 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
系统提供两种风险评估的方法。一种是通过集成的火灾、爆炸、扩散专业事故后果评价模型, 结合厂区的实际天气状况、事发设备类型、事故类型等分析出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影响范围和后果。另外一种是根据企业的安全预评价报告, 将某些重大危险源的泄漏扩散、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评价结果进行集成并可视化展现, 用户只需选择关注的区域、设备、事故类型等, 系统会给出模拟计算的结果, 并结合三维场景进行可视化展现。
4.3 全息化应急预案管理
系统可提供专门的全息化预案制作工具, 结合真实的三维可视化场景, 可将文本预案进行全息化制作, 并将全息化预案进行保存和动态展示。在平时可作为预案培训教材, 并在突发事故情况下辅助应急指挥人员正确下达指令, 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故。
企业上级部门或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各自的三维应急平台查看企业已制订的各种预案情况, 并可通过预案推演验证预案的合理性。
4.4 应急响应与辅助决策
4.4.1 应急资源查询管理
应急资源查询管理模块可以对企业内应急人员和机构、应急装备物资、周边应急救援力量、救援专家信息、应急避难场所等进行管理及可视化查询显示。通过系统分类列表可以定位查询和显示某一类或某一个应急救援机构及应急物资情况, 并以着色、闪烁、图标、动态标牌等方式立体展示应急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救援力量的分布和救援路线、道路封闭情况等信息。
4.4.2 现场灾情三维再现
系统可将整个救援过程进行全息化制作, 并传给不同的人员。通过上报的事故信息以及对应的三维画面, 分公司、总公司的领导、专家及其他应急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详细地了解现场情况, 结合历史类似事故的处置措施及结果, 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4.4.3 救援路线寻优
系统提供路由分析功能, 可按时间最短、路程最短等方式规划出最佳的应急疏散及救援路线, 同时三维显示需疏散区域及应急避难场所, 通过将所规划路线与事故推演结果进行对比, 对可能受到影响的道路会做出警戒提示。
4.4.4 灾情推演与辅助决策
系统可模拟火灾、爆炸、气体泄漏扩散事故, 通过集成专业的事故后果分析数学模型, 根据事故情况和实际环境参数进行灾情推演, 在系统中输入灾情发生的位置、事发物质的特性, 结合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信息, 可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出事故的爆炸范围、扩散范围、死亡半径、重伤半径、安全距离等关键数据, 并能够通过三维画面展示模拟分析的结果。根据事故状况, 可以提出初步的行动方案, 并可对周边的环境、建筑物的影响进行风险分析, 为事故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4.4.5 救援评估
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 系统可以记录现场汇报的事故灾情、应急决策信息、应急资源调配过程、现场应急行动过程、应急决策指令等重要信息和经过, 并实时更新伤亡人员数量、财产损失数量、调用应急力量的名称和数量等, 在应急救援 (或应急演练) 结束后可以将上述记录的信息再现为一个完整的事故发展过程, 可以为事故救援评估或演习点评提供参考依据。
4.5 无线视频远程监控系统集成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到三维应急信息展示平台后, 可借助该可视化平台实现视频监控设备的可视化查询, 在三维场景中调阅相应的视频监控画面, 还可控制监控设备的云台参数。通过与平台的全息视频监控画面进行对比显示, 可弥补在突发事件或恶劣天气情况下真实视频监控画面不清晰, 无法快速掌握监控范围内设备设施信息的缺陷, 为突发事件的快速救援指挥提供有力的支持。
4.6 DCS系统集成
通过集成DCS系统的实时数据信息, 实时监测相关设备参数的实时数值, 可在平台中直观看到实时数据的分布情况及分类, 查看重大危险源的实时数据, 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5 结语
通过三维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了企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管理水平, 适应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应急管理新需求;有机整合现有应急信息资源, 建立统一、集成、可控、共享的应急信息化协同平台;基于“平战结合”的理念, 利于平时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应急响应;集成实时数据, 使安全应急与生产紧密结合;提供可扩展应用的三维平台, 为建设“数字企业”, 促进“两化融合”奠定了基础。
摘要:利用三维GIS与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 建立与现实世界的工厂厂区设施及周边环境高度一致的生动直观的真三维场景, 实现面向真实设备对象的可视化查询, 为用户提供全新感受的信息管理和操作环境, 实现可视化的技术平台。基于三维平台, 开发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提升企业安全应急管理水平。
关键词: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永丽.应急平台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0:27-43.
[2]李娜.基于SOA架构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 2009:30-57.
[3]张黎明, 汤代佳, 宋爱红.多级应急响应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技术[J].地理信息世界, 2010 (5) :78-81.
谈环保监测应急系统 篇11
关键字:环保监测;应急系统;措施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额今天,资源欠缺、环境污染、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社会经济健康的发展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造成严重的影响。若对这些问题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将严重的威胁人们的生存。环保监测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我国现在的环保监测系统还存在着众多的不足,需要有关人员与部门不断开阔思路,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更新。
1环保监测应急系统发展状况
1.1数据挖掘力低
在环境保护实施环境监测过程当中,需要将显现出来的大量数据资料通过环保监测系统按顺序的选择并分析,在这些数据资料中挖掘出最具有价值的有效数据,因此,就要求环保监测系统具有一定的数据挖掘性能,但是,就目前我国环保监测系统,仍然缺少数据的挖掘能力,因此阻碍了大部分数据的传输及分析,影响了新数据的挖掘,严重的影响了领导对数据分析后作出科学的决策。由此可见,数据挖掘力地是当前环保监测应急部门需要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2互联网应用度较低
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峻化,国家明确制定了环保监测应急系统在数据传输的规范,这带动了我国整个环保系统的进步,但是,大部分仍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标准,比如,通常我们在小规模阶段才能够看到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运用,针对一些重环境污染区的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并不会见到,可以明显的看出,当前我国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中互联网应用度是非常低的。除此之外,及时国家针对环境监测系统的具体运用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可是在详细的小细节上依然无任何规律可循,这对整个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广泛运用及信息的正常传输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使得环境污染情况不能够做出系统性的客观性分析。
1.3数据一体化程度较低
数据挖掘力不够、互联网应用度较低致使数据一体化程度较低问题的存在。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中先进信息科学技术的逐渐采用,在当前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中所参考及分析的数据大部分是以视频、音频的形式存在的,其与以往所参照的信息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数据信息格式化的改变对整个环保监测应急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即便是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可是,数据一体化程度依然是比较低的,这对于我国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未来发展及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是极为不利的一种因素。
2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创新措施
2.1有效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实施环保监测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中,可结合卫星遥感技术,针对应急监测数据未能及时进行公布的情况作出补充,确保监测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输出去,弥补应急监测系统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同时,需加强应急联动机制,集中调动全部的应急储备力量来应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将事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2.2現场应急指挥系统的创新
现场应急指挥系统指的是,能够在任何时间针对突发的环境污染时间做出全面的综合性应急处理,在针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数据做出及时的系统性合理浅析及处理,同时可采取相应的应急性处理措施,将环境污染度降到最低的程度。
2.3加强应急联动机制
环保部门需与公安消防部门创建联席会议机制,在规定时间会商机制,不断强化灾情研究、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方面的研究,充分发挥各地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体系的完整性、响应高效的显著优势,积极推动政府创建综合性环保监测应急指挥平台,整合所有部门的灾情研判、预测预警、应急力量、物资储备等信息资源,促使各部门间实现互通互联、信息共享,逐渐形成反应灵敏、高速运转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
加强应急联动机制可促使环保监测应急工作人员对事故的现场处置水准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可有效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将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降到最低的程度。
此外,环保部门与公安消防部门需根据每个地区的行业特征、环境敏感目标等,将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联合设定演练长泾,定期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援救联合演练,以促使各部门间密切协作,促使我们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4决策支持及灾后评估系统的创新
决策支持系统指的是,在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中的数据信息做出系统性浅析及评估的基础上,可辅助环保部门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能够对突发事件中的相关信息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随后综合现实状况及历史性处理方式,为领导者制定最终的处理决策供应一定的数据支持,并且能够针对突发环境问题的处理结果做出客观性的评估,归总工作经验,为今后同类问题的处理供应充分的数据资料,以促使我们在解决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能力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结束语: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急需我们将环保监测应急系统进行广泛的运用,同时需从当地的实际状况及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入手,最大限度上鼓励员工以创新的观念拓展思想,这样才能够促使我们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得到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讲,我国环境监测应急系统当前处在简单的低水平中,只有不断地达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水平,实施不断的创新,才能够满足现代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样,这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需求所在。
参考文献
[1]董洪启.谈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J].化工管理,2014(02)
[2]张震南.浅谈环保监测应急系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6)
[3]薛秀秀.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8)
应急信息系统 篇12
一、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实践效果
基层央行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工作开始于2005年, 几年来, 经过多方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在基层央行建立了信息系统总体应急预案, ABS应急预案、TBS应急预案等业务部门预案, 以及保障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环境设施预案。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 预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预案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得到进一步验证。
(一) 以点带面, 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发展
按照央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IT系统应急预案指引》等文件精神, 基层央行首先建立了总体预案, 通过确定应急处置的指挥体系、操作指南以及与应急处置相关的主要原则、标准和程序等, 指导和帮助业务部门分别建立健全各自的部门预案、专项预案等, 逐步形成了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 预案涵盖在用各信息系统可能产生的风险。
(二) 协调配合, 强化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基层央行根据上级行应急演练要求和自身实际, 开展了各个预案的应急演练工作。在每次演练中, 周密准备, 注重实效, 不走过场, 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演练开始阶段, 成立了应急演练工作的组织机构, 组织开展演练前的培训工作, 确保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正确实施各项演练步骤。演练进行阶段, 按照预案的全过程开展, 不省略任何一个环节, 力求做好关键演练过程中的详细记录。演练结束阶段, 确保各个业务系统恢复原位, 并对各个信息系统的应急组织、危机处置、演练问题、人员技能进行全面总结。
二、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自身体系复杂等因素, 基层央行在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 组织体系和落实方面, 如:
预案中虽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但组织机构的职责不明确或组织机构组成成员不规范, 不能及时有效应对紧急事件;预案组织机构中联系人、联系方式缺少或不正确, 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更新, 影响预案的可操作性;制定的应急预案未按规定向上级行备案, 影响预案的一致性。
(二) 预案建立和制定方面, 如:
一些制定的应急预案未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 影响预案的权威性;业务部门在制定涉及科技部门的应急预案中, 未与科技部门进行有效沟通, 制定的应急预案不能形成有约束力的文件或制度;下级行制定的应急预案未向上级行寻求指导和帮助, 存在与上级行应急预案相冲突的内容, 一致性不够。
(三) 预案形式和内容方面, 如:
有些应急预案总则不是缺少适用范围就是缺少事故分级、联系人等内容, 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IT系统应急预案指引》对应急预案总则内容的要求;一些预案分别缺少宣传、培训和演练、预案的管理和生效、附则、附录等内容, 预案规范性不强;个别预案内容中未明确预防预警等机制, 未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或对突发事件分级不够合理, 预案缺乏可用性。
(四) 预案维护与管理方面, 如:
未就预案管理建立定期评估制度, 未明确预案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机制, 不能从制度上保证预案的合理性;未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维护完善, 预案缺少动态属性, 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迅速、合理地采取应对措施;未对总体应急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更新, 影响了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等预案的准确制定和维护。
(五) 预案演练和培训方面, 如:
未针对预案制定应急演练计划, 对演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急演练结束后未对演练过的应急预案进行相关评估, 不能及时优化应急处置流程, 演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因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工作在基层央行开展时间不长, 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键是要认清产生问题背后的原因, 对症下药。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推动基层央行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工作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 认识不够深入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管理者对预案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理解不够透彻, 用通常的思维看待预案管理, 使得预案在制定阶段就出现了错误, 走形式主义, 搞一一对应, 而不是从实际出发, 注重实际, 在做好自身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与上级行沟通后再开展相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二) 职责划分不清
很多业务部门负责人认为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的任务属于科技部门负责, 科技部门几乎包办了所有预案的制定和维护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业务部门管理者认为, 预案管理完全是科技部门的事情, 自己所必须做的工作, 就是完成科技部门“派发”的任务, 其他与己无关, 科技部门又因不熟悉业务部门的情况, 在预案制定维护中简单拼凑堆砌业务部门的资料, 草草了事。
(三) 领导重视不够
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好坏跟管理层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预案管理的制定不但是一种制度创新, 也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检讨, 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在预案制定和维护中需要相关部门的互相密切配合和协调,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 这就需要领导的不断大力支持、帮助、关心。而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领导只是被动关心与参与, 结果导致形成的预案流于形式, 空洞无物没有可操作性。
(四) 责任落实不明
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未纳入考核机制, 应急管理人员一般都为兼职兼岗, 没有兼职兼岗的就临时找人代岗, 在同样的条件下, 应急管理人员对纳入考核机制的工作认真关心程度要强于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责任未落实到具体个人, 应急管理人员对应急管理工作可多做可少做, 可马虎地做可应付地做, 致使预案更新不及时, 维护不到位。
(五) 检查工作松懈
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几年来, 有的忽视应急管理工作, 很少开展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有的虽然开展了检查工作, 由于时间紧, 匆忙上阵, 检查深度不够、质量不高;有的检查就事论事, 查一点改一点, 没有真正对该类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有的检查碍于情面, 简单查几个交差, 查五个放三个, 检查工作失去威慑力, 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有的检查对发现的违规问题边查边改, 检查工作流于形式。
四、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存在问题的风险分析
有问题就有风险, 综合上述所讲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从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制度上等方面分析大致有以下一些风险, 也许对基层央行今后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工作中更好地防范和规避风险有所帮助。
(一) 管理安全风险。
由于应急组织机构职责不明确、人员分工不细致、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致使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容易引发管理安全风险, 因此, 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人民银行信息安全得以保障及维系的关键因素。
(二) 应急操作风险。
应急预案内容不完整、相关要素不全以及对同一业务制定处置预案不协调, 相关人员在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时无法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具体操作, 或者由于操作错误而引起操作风险。
(三) 信息技术风险。
由于应急预案维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应急演练培训不到位, 相关人员面临突发事件时, 可能存在网络和信息系统技术运用不合理、人员技能不足、运行与管理不到位, 导致业务运行或内部管理受到不利影响, 从而引发信息技术风险。
(四) 金融声誉风险。
人民银行承担着为全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重大职能, 目前人民银行部分信息业务系统都是全天候不间断运行, 一旦这些系统由于突发事件应对不力、中断运行, 将极大地影响人民银行的声誉。
(五) 内控制度风险。
关于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管理, 在建立、健全、维护、更新等方面都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来完成, 约束不力就容易造成管理和操作的随意性, 从而引发风险。一是预案发布方式不明确, 影响预案的执行力。二是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 没有认真按章办事, 或者制度的监督执行不到位, 影响预案的合理性。三是制定的制度跟不上信息系统变化的要求, 造成风险控制无据可依。四是对一些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风险评审、估计不足造成风险控制不到位。
五、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动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工作, 对于基层央行来说, 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
(一)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过去三年多来, 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工作部署, 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IT系统应急预案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分支行应急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各项应急预案规章制度, 旨在加强分支行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是贯彻落实“和谐金融”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 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 精心组织, 确保质量。
一是体现科学性。在全面评估突发事件风险的基础上, 制订出严密统一、协调有序、高效快捷的处置方案, 使预案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能够做到科学地应对突发事件。二是体现权威性。制订和完善预案要依据人民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办事,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依法规范, 使预案有法律依据, 具有权威性。三是体现系统性。预案要涵盖所有风险, 对风险进行分级, 每个级别的风险都有对应的处置措施。四是体现程序性。要规范编制预案的方法和步骤, 调查研究,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集中各方面智慧, 要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议和批准, 上报备案。
(三) 整体推进, 突出重点。
应急预案是准确、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 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 以区域金融稳定为目标、以人民银行自身安全为核心和以确保各类业务规范开展为重点及时修订完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通过演练能有效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分析, 对演练的整个过程, 包括组织体系是否完善、计划是否可行、处置方案是否妥当、措施是否得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特别是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要及时研究解决, 进一步修改完善预案。
(四) 协调配合, 注重实效。
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指挥机构与相关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人民银行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沟通协调, 做到多层面、多渠道的业务和信息沟通, 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各个职能部门从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勇于创新, 切忌照抄照搬, 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 注重实际, 符合实际, 应对措施具体可行, 既能用, 又管用。
(五) 加强领导, 层层负责。
【应急信息系统】推荐阅读:
信息系统应急管理08-19
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论文07-15
急诊科信息系统应急预案10-18
应急基础信息05-16
电力应急信息06-09
应急信息平台10-13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06-30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09-11
应急医疗指挥信息平台10-09
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制度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