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共12篇)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篇1
0 引言
城市河道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仅对城市污水处理有着重大的作用, 同时对城市环境保护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因此, 应尽力做好应急城市河道整治工程, 避免污水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本文主要对应急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 河道工程施工概况
河道工程施工受汛期影响, 施工季节性强, 而且工程工期压力巨大, 再加上河道治理工程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 周边施工环境复杂, 施工难度大。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一般由截污工程部分和岸坡部分工程组成。截污部分工程一般以截流箱涵 (管涵) 截流两岸污水排放口及支流河道, 实现雨污分流, 达到河道水清的目的。岸坡部分工程包括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置、河岸修复工程、水系生态修复、河岸生态修复、景观工程等, 达到河道岸绿的目的。
2 细化施工管理, 保证施工进度
河道施工如何应对汛期雨季等不可控制因素的阻挠, 如何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有限的施工场地内完成巨大的工程量, 如何克服周边复杂环境及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在施工中通过细化施工管理, 落实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控制细节, 保证工程施工进度。
2.1 细化施工进度管理, 落实进度管理细节
根据工程合同制定各阶段工程节点工期要求, 以工程总进度网络图的形式确定了计划工期任务目标, 突出其必须实现的重要性。以总进度目标为依据, 细化施工进度管理: (1) 按照施工阶段分解, 突出控制节点, 确定重点控制对象, 制定施工细则, 保证控制节点的实现。 (2) 按照工程项目和施工单位体分解, 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各专业队伍的进度目标, 通过合同责任书落实各专业责任和目标。 (3) 按照时间单位季、月、周进行分解, 主要对工程项目关键部位施工进度管理细化至每日施工进度计划。
通过分解后的施工进度目标直接深入至每道工序、每个施工班组每日完成工程量及直接负责人, 都要与各级相关管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工期的紧迫感和重要性。由负责人落实计划任务关键控制要素, 分析当天完成工程量是否满足总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和相关的保持措施, 否则分析未完成的原因, 并提出计划调整意见, 确定解决方案。
2.2 合理分区、分项施工
河道工程施工需新建或利用现状下河路作为临时施工下河道路, 通过下河路将施工道路与市政道路相连。可利用堰顶硬化后的施工围堰兼作临时施工道路, 围堰贯通整段河道, 兼顾全部工作面, 同时利用堤顶巡河路作为施工临时运输道路, 部分材料通过巡河路运输至施工现场, 避免交叉作业影响。通过合理组织下河路与市政道路相接后,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工作区域, 各工区交通运输基本做到互相不影响。
通过合理分区、分项施工, 将河道线状施工工作面成功划分为多个施工区域, 具备多点同时施工条件, 为保证工期创造了条件。
2.3 合理投入, 保证施工进度
要保证工程顺畅的施工进度, 必须要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要求、施工工作面及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等相关因素, 配备足够的人力、机械设备及正确合理的材料、资金投入等, 在材料投入方面直接细化至投入的标准门式架、模板、钢管、方木的配备数量, 同时要充分考虑材料周转的周期, 合理适时地做好资源投入, 科学组织, 均衡生产, 控制材料损耗量, 不窝工, 提高生产效率, 确保工程按计划任务完成。
3 落实施工细节, 保证更快、更好、更长期的景观生态效果
城市河道工程均为防洪、治污及生态三维一体的综合河道治理工程, 是改善市民人居生活环境的民生工程, 既要保证工期, 又要保证长期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必须从细节入手, 注重完善工程细节, 提高工程整体档次。 (1) 要对沿岸的排污口进行合理的设计, 要将污水有顺序地送到水处理的设施, 再通过与河流并行的输水渠道对送到的污水进行处理, 并重新排回深河道处, 或是通过深度处理之后再实现回用的效果。 (2) 要与收集排污口进行相互之间的配合, 确保每一段适当的距离设置一套双微技术设备。该工程环节主要对沿岸排污口的污水进行收集, 并通过设备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处理之后的清水再重新排入河道。 (3) 污水在处理之前是污染水源, 而在处理之后却成为正规的水资源, 而且, 在通过深度处理后还可以进行回用, 为了增加水资源的利用, 需要对水处理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可以通过采用牙膜生物反应器以及相关的配套工艺, 有效地消减污水中的COD、总磷、总氮的含量, 实现循环补水的需求,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另外, 污水通过处理后, 可以作为沿岸边上一些绿化植物的肥料, 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 对保护环境, 提高生态景观效果有着一定的作用。
4 优化施工组织, 克服河道施工难题
城市河道工程施工往往存在以下施工难题: (1) 汛期雨季对施工影响大, 且具有不可控制性。 (2) 基坑边坡支护要求高, 危险性大。 (3) 如何在施工期将对河道生态及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降低到最小。 (4) 河道底泥清理、外运及处置一直均为河道治理的研究课题。
在城市河道工程工期紧张、生态景观要求高、社会各界关注度高的巨大压力下, 需要通过优化施工组织, 统筹部署, 克服河道施工难题。
1)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避开汛期雨季施工影响。在最后施工的龙城广场段河道, 利用分期导流施工方案进行导流。由于已进入汛期施工, 围堰全断面利用沙袋土围堰进行填筑, 内外侧均满铺土工膜进行防护, 保证洪水不会冲刷围堰, 待洪水退后即排水开始施工。
2) 灵活多样性基坑边坡支护方式。在本段河道中两侧均为直立高浆砌石及混凝土挡墙, 挡墙顶部为城市市政道路、商业广场或居民小区, 主箱涵开挖深度3~5 m, 基坑开挖边线距离挡墙最小距离只有2 m, 基坑边坡稳定支护成为本工程最大安全课题, 在本工程采用了以钢板桩支护为主的多种支护方式相结合的灵活多样性基坑边坡支护方式, 既保证工程施工进度, 也保证了安全稳定。 (1) 以9 m拉森Ⅳ型钢板桩支护为主。 (2) 在存有砂层部位, 以钢板桩结合高压旋喷桩或自重灌浆止水相结合, 防止挡墙底部地下水位流失而下沉变形。 (3) 在淤泥较厚部位, 利用双侧钢板桩加对撑的方式, 防止钢板桩弯曲变形过大, 导致挡墙水平位移。 (4) 桥底开挖部位利用土钉墙的支护方式, 方便施工, 加快施工进度。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 对两岸挡墙及周边建筑物进行实时观测, 未发现较大变形位移。
3) 施工期控制对生态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1) 兼作临时施工道路的围堰顶利用泥结石进行堰顶路面硬化, 较少扬尘及洪水冲刷, 并方便定期清理。 (2) 河道淤泥均为淤泥质土、腐殖质土, 在施工期河道淤泥清理对原河道生态及下游段河道水质影响最大, 为加快河道清淤施工进度, 将对下游河道水质影响降低到最小, 施工过程中利用河道内旱季水量小的特点, 将河道水量全部导流至已贯通并具备通水条件的主箱涵内, 消除了带水清淤带来的巨大影响。 (3) 适当位置栽种水生植物, 净化生态水质, 形成长期的稳定生物链。
4) 河道底泥清理、外运及处置一直均为河道治理的研究课题。河道开挖非污染土方除土方平衡回填可利用后, 多余土方外弃至指定余泥收纳场, 河道污染底泥全部运往指定弃渣场进行统一处置。
5 结语
在城市河道工程施工过程中, 通过细化施工管理, 保证工程施工进度, 落实施工细节, 优化施工组织, 将工程施工本身对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 将河道治理效果发挥到更大。
摘要: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对河道生态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而且工期较短。为了更快更好地发挥城市河道治理的生态效果, 减小施工期对河道生态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更长期地保持治理后河道的生态景观效果, 应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化施工组织、合理投入、统筹部署。施工过程中需克服河道施工不可控制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影响敏感度大、施工组织复杂等河道施工难题, 实现干净、清洁的施工过程, 以保证工期紧张压力下的工程质量, 达到绿色、生态河道和市民人居环境良好改善的生态景观效果。
关键词:城市河道,工程施工,施工技术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篇2
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以滏阳河衡水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为例
介绍了滏阳河衡水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的现状及生态护坡类型在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详细地论述了框格护坡、连锁块护坡、生态砖(六角空心形)护坡,各种护坡类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
作 者:王凯浩 张静文 作者单位:衡水市水务局,河北,衡水,053000 刊 名: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U417.2 关键词:滏阳河 生态护坡 框格护坡 连锁块护坡 生态砖护坡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河道;堤岸防护;护岸施工技术
引 言
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水利工程是否稳定与牢固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水利工程建设,为了预防洪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的破坏,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提防护岸工程的建设的加强也更加的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对当前的堤防护岸工程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重点探讨了堤防工程中的相关填筑知识和护岸技术,旨在为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一、河道堤防管理现状
(一)隐患存在较多。堤防护岸的隐患主要是在水位高的时候,由于存在的裂缝、孔洞、软弱带没有得到修理,导致河岸决堤。一般来说,这种隐患如不及时处理,危害巨大。目前,产生这些隐患的原因主要是在建设堤防时,采用分段逐年填筑形成,就地取材,施工技术差,最终导致土堤碾压软弱不实,内部空隙裂缝多;另外,由于堤防的外界环境变化比较大,管理困难,新险工与旧险工变位频繁,另外,随着周围土地的开发利用,许多护堤林带或河滩也被利用,为此带来更多的隐患。
(二)管理手段落后。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手段落后。堤防护岸管理主要以建设、审批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为主,巡查维修工作得不到重视。城建、环保、水利及渔业等部门都有对河道管理的责任,导致管理混乱。另外,我国在公共设施上的监控技术落后,缺乏监控工具,缺乏信息化管理措施。
(三)不能充分认识到河道堤防护岸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部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不大,很多人都没有充分的意识到河道堤防护岸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堤防的破坏行为较常见,树木被砍伐,土堤被霸占,甚至进行随意的开挖,严重影响到堤防的使用。而且上级领导的重视不够,对于毁坏堤防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人人不重视,甚至许多企业将工业垃圾随意倒在河道上,河道污染,河床淤积,严重影响到堤防护岸。
二、提防建设中的堤身填筑技术分析
(一)土料的选择和开采。对于堤防护岸工程来说,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土料的选择,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选择具备防渗要求的土料;其次应该按照就近原则,就近选择合适的土料。按照设计要求,综合分析土料的水分、土质、开采条件以及运距等的因素,然后确定开采那里的土料。一般来说,粘性较大的土壤适合心墙、铺盖的使用,而堤后重盖可以使用砂性土,冻土块、淤泥土、杂质土、膨胀土等不适合用于填筑。清理淤土、排水后再进行土料的开采,一般采用以截为主的排水方式,采用立面或平面开采土料,在开采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土料的质量,确保开采的土料可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二)堤身填筑施工技术。1.堤基清理。堤身修筑前应保持干净,因此,在筑堤前首先要对堤基进行清理。清理的内容主要有:堤身、铺盖及基面,首先要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加高培厚,压实平整后,要确保周围杂质可以完全清理干净,而且还要满足设计要求。2.开展填筑操作。在进行填筑操作时,如果地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应给予一定的水平分层,按照从低处向高处来逐层进行填筑,不能在倾坡处进行铺填,只有在提防的横断面与其坡度比为1:5时,才进行一定的倾坡处铺填处理;在进行人工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段作业或者更改已经确定的工段长度,一般来说,机械作业以100m作为一个工段为最佳。不同的工段,要进行统一的铺土和碾压,如果出现了界沟,可在界面处进行搭接。在软土上面开展筑堤工作时,应根据设计好的图纸进行分层填筑,尽量选用含水量高的土料,并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避免出现操作问题。3.压实作业的相关要求。压实作业在确保堤岸的稳固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确定相关的碾压参数,然后进行压实作业,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质量可以达到预期要求。在压实作业中,土料的含水率一般为1-3%,可在各段设置一定的标志,避免漏压、过压或欠压的出现。采用20-40%填筑方量的洒水量,一般来说,控制洒水量的办法是选择最优的含水率。
三、河道护岸技术
(一)坡式护岸技术。坡式护岸指的是将抗冲材料顺着岸坡及坡脚覆盖在一定范围内,在护岸技术中采用比较多的就是坡式护岸技术,原因是这种技术不会对河床和水流条件产生破坏性影响。护脚工程是坡式护岸技术的关键,同时也处于护岸工程的根基位置,护脚是否稳固,对于护岸工程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做好护脚工程,首先必须要有较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保证建筑材料不仅可以有效的抵御水流的冲刷和磨损,还应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对于河床的变形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另外,由于是在水下施工,还应具有良好的水下防腐朽性。抛石护脚属于平顺坡式护脚工程技术的一种,该技术适宜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施工时要严格遵循施工程序,并做好抛石船位置设计。抛石工作应按照自上游向下游渐进的顺序进行,先点后线,由远而近,自下而上分层均匀地抛投。沉枕护脚同样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护脚工程技术,其主要的施工方法是:首先用芦苇、柳技等扎成一定尺寸的梢把,并将其放在石块堆置的枕架上,最后用一定规格的铅丝捆紧成枕。枕体的两端装上较大的石块,为防出现枕石外漏现象,将其捆成布袋口状。一般来说,沉枕为单层,如果遇到局部陡坡险段,可设计成双层或三层。为防止在最枯水期沉枕的外露,需要将沉枕上段低于常年枯水位下0.5m左右。在枕体上部加抛压枕石,以确保枕体的稳定性。
(二)墙式护岸。墙式护岸技术指的是沿着堤岸修筑一种竖直陡坡式的挡墙,这种护岸技术在海岸防护和城区河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堤外无滩、河道狭窄的堤段,或者受地形条件限制且容易受水流冲刷的堤段,多是采用这种护岸技术。这里所说的挡墙也可分为扶壁式挡墙、重力式挡墙以及悬臂式挡墙几种形式。一般来说,在临水侧多采用直立式挡墙,为了实现减少工程量的目的,尽量的缩小护岸的断面,但前提条件是其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来说,墙体材料要满足堤岸的稳定性以及抗冲刷的要求,以浆砌石、钢筋混凝土为主,而且墙基要求嵌入堤岸护脚一定的深度。
(三)坝式护岸。丁坝、顺坝的修建是典型的坝式护岸,为了预防堤岸边坡被水流、波浪或潮汐冲刷,提前将水流挑离堤岸。这种护岸方式又可分为丁坝、丁顺坝、顺坝、潜坝四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是丁坝护岸,这种护岸方式具有重点性和间断性的特点,适应于水流较缓、河床宽阔的河段。
(四)其他方法。其他的护岸技术主要有土工布法和播草籽法两种,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土工布和草籽来护岸,将不同规格的土工布缝接起来,用于堤岸的保护;播种草籽,使草籽发芽,通过植物的固定作用,保护堤岸。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堤防护岸工程在水利工程的防洪体系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提防护岸工程可有效的预防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对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的研究,采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更加确保了提防护岸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普峰.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的相关施工技术探讨[J].广东科技,2014,02:89.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篇4
河床整治是通过合理利用防洪、供水、航运、河岸洲滩及排水, 结合河道发展的规律, 因势利导, 对河道主流位置实施调整并稳定, 促使水流、河床冲淤部位及泥沙流动得到有效改善。整治河床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是整治山区河道, 其内容主要包括:炸礁、流态及局部疏浚的改善、渠化航道以及除障等。第二则是整治平原河道。内容主要包括对河势的控制及调整、河道展宽及疏浚、裁弯取直等。
2 合理规划河道整治及治理原则
对拟整河段和毗连的上下游河段可能形成的整治开发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在规划的过程中, 应对社会经济、已有河道的整治状况以及河势变化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 勘测水文、地质、泥沙以及地形状况, 对河床发展的规律实施研究, 促使规划的主要参数得到确定, 例如设计水位、水深、断面形态指标、设计流量、比降以及河道平面等。结合整治任务对治理方案进行确定。通过对比使优化方案得到确定, 促使河道整治工作完成之后能够达到总体效益的最大化效果。对于重要工程而言, 在确定施工方案时, 应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及物理模型试验的方式进行操作。河道整治的实施应结合以下原则进行运用: (1) 兼顾上下游和左右两岸。 (2) 结合河势发展的规律, 对演变过程的合适时机进行把握。 (3) 综合治理河槽和滩地。 (4) 结合实际需求及可能, 对主次进行分清, 对工程整治实施有重点且有规划的操作。 (5) 运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对工程结构及建筑材料进行应用, 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 促使治理成本得到有效节约。
3 根石加固的方法
坝垛稳定性对河道整治工程的稳定性造成直接的影响, 而坝垛根石基础的强弱会对坝垛稳定性产生制约, 根石加固的应用是在探测根石的前提下, 对根石坝垛的缺石状况进行掌握, 结合相关规范要求, 对坝垛缺石部位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根石加固方法, 促使工程根石强度及工程安全度汛得到有效加强。通过对根石加固的运用, 能够使坝体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增加, 提升工程的抗洪能力和工程的防洪安全系数。在河道工程中运用最多的根石加固方法主要包括抛大块石、抛散石以及抛铅丝笼等方法。
1) 根石加固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施工中应采用机械化施工的方法, 例如对挖掘机、装载机进行应用, 并结合滑石板进行施工。
(2) 应在坝垛前存在一定冲刷强度且较为平缓的溜势时进行施工, 对抛石一次就位提供便利, 避免猛墩猛蛰等险情。
(3) 抛石施工应从坝垛下游向坝垛上游实施操作。
(4) 抛石施工应将石料一次向坝垛根部进行抛出, 避免抛落至坦坡上火水面上。
(5) 通常情况下, 应尽量不对向前滚抛的方法进行应用, 应在施工区域下层对主梁石料进行抛入, 结合设计坡度实施分层处理后即可退收, 促使上下压茬以及根石稳定性的增强得到保障。
(6) 若在大溜顶时对大石块实施抢抛, 应先对一定数量的铅丝笼进行设置, 当根基后方达到稳定之后, 即可采用机械设备实施大块石的抛投。
2) 大块石加固施工的优势。
(1) 大块石的应用存在良好的整体性, 几乎不存在水流冲失及位移现象发生, 对坝垛根基位置采用大块石加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累计护根的作用。
(2) 在一定程度上, 大块石根石加固能够达到铅丝笼加固的效果。在防汛抢险及根石加固中, 抛铅丝笼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自身具有较低的人工操作效率、繁杂的施工工艺以及较高成本等特点, 因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对其进行应用的。
(3) 大块石根石加固通常是机械化施工。由于大块石重量较大, 因此在施工中无法离开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合, 现阶段, 装载机、滑石板、挖掘机以及多功能抛石机的应用相对广泛, 所以, 大块石加固施工中能够对多种机械设备得到使用。
(4) 与传统根石加固相比, 大块石根石加固在坝垛上圆头部位及跨角部位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5) 大块石根石加固能够使坝垛出险的机率降低。
4 河道整治及根石加固施工的措施及建议
1) 河道的修建、建筑物的整治以及河势的控制及调整。例如对顺坝、护岸、丁坝、锁坝、鱼嘴以及浅坝的修建。有的还会对环流建筑物进行使用。对于较为单一的河道而言, 应对河道演变过程进行关注, 通过掌握有利时机, 促使河岸得到有效地控制。对于凹岸修建整治建筑物, 主要是对滩岸实施稳定, 对不利河弯进行改变, 促使河势流路得到有效加固。对于分叉河道, 应采用整治建筑物的方法对上有控制点、江心洲的首部以及叉道入口位置进行操作, 从而发挥稳定主、支叉的效果。在多砂河流区域, 应运用透水建筑物, 促使泥沙得到有效沉淀。
2) 对河道展宽工程进行操作。对于卡口河段存在较窄堤距或少量突出山嘴时, 应通过退堤的方式, 促使河道得到展宽, 或采用退堤和扩槽的方式进行应用。
3) 采用爆破、机械开挖以及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对于平原河道而言, 大多运用挖泥船等机械疏浚, 对弯道内存在的不利滩嘴进行切除, 促使河道的通航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5 结语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 根石加固作为应用普遍且存在较强阀体稳定性的方法, 能够促使工程抗洪能力得到提升, 进一步将工程防洪安全系数增加。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结合设计方案, 最终达到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的效果。
摘要:河道整治及根石加固的目的是为了将水流通过结合设计要求实施流动, 促使河势得到控制且稳定河道的效果。建筑物位置及修筑顺序的确定应根据河势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落实。文章简要论述了根石加固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整治,根石加固
参考文献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情况汇报 篇5
葛家东河整治工程进展情况:
开发区葛家东河自施工队进场后,目前方桩1700根,已全部浇筑结束,并进行定期养护,整个河道已经全部干河结束,南侧现以做好施工便道、打桩平台、打桩机械进场打桩。近期拆除文林路西侧的老闸,从工程进展情况看整个工程进度缓慢,主要由于前期阴天较多,加上水位较高,闸门无法开启,严重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下一步工作打算
小流域大坡降河道清淤整治研究 篇6
摘要: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大力推广,人们越来越关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自然灾害防治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明显,防洪防汛工作日益加强,有效开展河道清淤整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本文基于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恶化现状分析,研究探讨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清淤整治措施
关键词:小流域大坡降河道;清淤;整治;现状措施
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关注长江等大流域河道,小流域河道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即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河道建设,却缺乏合理有效的后期清淤整治工作,小流域河道在洪水暴涨暴跌的冲刷下,容易造成泥沙的大量淤积,造成河床式水库的收益不理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大力开展水利工作,几乎每个乡镇都成立有水利工作站,对小流域河道开展清淤整治工作,然而现如今,部分拆除,部分合并,再加上筹措资金的困难,小流域河道的清淤整治工作仍然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一、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恶化现状分析
小流域大坡降河道恶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势地形因素、地质因素、水土流失因素以及人为破坏因素四种。第一,造成小流域大坡降河道恶化的地势地形因素,往往是指河道上游因坡降过大,泥沙冲刷现象严重,同时河道下游坡降急剧变小,水流速度骤减,造成泥沙大量淤积,尤其是在乡镇河段。第二,造成小流域大坡降河道恶化的地势地形因素是指,河道上游由于长时间的冲刷,河道上多有露出的基岩和堆积的大量块状岩石,抗冲刷能力相较于下游较强。河道下游多为砂卵石堆基层、沙壤土层、深层软土层等,抗冲刷能力极弱。第三,造成小流域大坡降河道恶化的水土流失因素是指河道中水土的流失现象造成河道的干涸,目前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收效较为理想。第四,造成小流域大坡降河道惡化的人为破坏因素包括人为有意识的破坏和人为无意识的破坏两种。其中,人为有意识的破坏通常表现为大量生产生活等垃圾的排放倾倒入河道,侵占河道防洪断面以修建建筑等;人为无意识破坏包括阻水桥梁和拦河坝的低标准修建、河道堤防的单边修建、河道的建坝不修堤等现象,虽没有直接进行河道的人为破坏,但以不合规范的河道堤坝修建间接造成河道的恶化。
一般情况下,河道泥沙淤积现象严重时,会给河道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带来一系列危害。例如,在水库方面,河道泥沙淤积会直接降低水库使用性能,造成水库运用年限的缩短,水库有效库容量大幅度缩减,严重时造成水库综合效益的降低乃至负增长。在河道航运方面,泥沙淤积导致水库变动回水区水容量的减少,河床被抬高,航道直接堵塞,尤其是在枯水季,河道航运严重受阻,边滩泥沙淤积还可能造成港口船舶的无法停靠现象。在水电站发电能力方面,河道泥沙淤积直接减少水库水容量,水电站发电所需的水源难以满足,降低水电站的发电量,同时淤积泥沙进入水电站发电机磨损涡轮机叶片和闸门座槽等,水电机性能大受影响,水电站发电能力大打折扣。在供水方面,河道泥沙淤积,水库容量减少,储水量减少,水生生物环境受到影响,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水质受到影响,容易发生供水危机。在淹没损失方面,河道泥沙淤积造成回水上延现象,可能淹没城市、工厂、农田、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和交通干线等,造成大量的物力财力资源的淹没损失。
二、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清淤整治措施
(一)清淤
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清淤工作通常分为障碍清理和局部河道的拓宽两类。在河道清淤处理中的障碍清理过程中,清淤施工作业人员需要进行河道淤积现场的深入分析调查,合理进行清淤操作的规划设计,在确保不造成河道周边桥梁、房屋等垮塌现象的同时,清理河道淤积泥沙,而保留河道固防岩石。同时,在进行河道清淤处理时,要根据河道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清淤施工作业。例如,当河道桥梁阻水问题较为突出,而资金无法满足新建桥梁的施工修建时,根据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相关建筑拆除法规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桥面过水处理。在河道清淤处理中的局部河道拓宽问题上,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尽可能缩减局部河道的大量拓宽施工作业。例如,在进行山区河道的拓宽处理中,依据该山区河道的历史发展规律,不能轻率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作业,容易给该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河道裁弯取直工程中,要注重耗能问题的妥善处理,也就是注重注重拦河坝的修建施工,严格控制拦河坝的耗能造价问题。因此,在进行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清淤处理中,要结合当地民意,尽可能做到就时就地取材施工。
(二)整治
在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整治工作中,包括河道的生态修复和护岸砌筑工程的修建两大类。在大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当下,河道整治工作的首要内容便是河道的生态修复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开展。第一,做到河道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做好存在的污水分流处理,如可以在污水排入河道的入口处修建污水沉淀池,沉降污水泥沙等。第二,尽可能避免河道的渠道化发展,在河道两岸修筑浆砌石或埋石混凝土挡墙,对河道防洪堤进行土工膜防渗处理等。第三,最大限度地避免河道的裁弯取直作业,不改变河道原有走向,可以采取在河道适当弯道处拓宽河床处理,以加大流速。第四,适当修筑拦河坝,以减缓枯水期河床干涸现象。第五,在河道周边大力修建绿化带,既美化环境,又保持水土。
在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整治工作中,护岸砌筑工程的修建形式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护岸砌筑工程形式及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如下表所示。
常见的护岸砌筑工程形式及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图
小流域大坡降河道护岸砌筑工程的修建通常情况下与河道清淤处理平行作业,包括护岸砌筑工程的施工放样、基础工程的开挖和卵石砌筑等作业。在施工放样中,结合工程美观学原理,利用坐标控制点和经纬仪进行圆弧曲线的交汇对位,以人工形式进行基础工程的开挖,随后进行卵石砌筑作业,保证卵石粒径超过40cm。
结束语
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服务对象是城镇和农田,主要目的是获取社会效益,需要国家将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的管理经费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考虑范畴,以生态和谐为河道清淤整治思路,开展小流域河道的清淤整治工作,注重建设与管理并行的河道清淤整治理念,以期实现小流域大坡降河道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飞,李义天,唐金武,张亭.水库下游分组沙冲淤特性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0.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的新方法 篇7
关键词:冬季施工,沉排,耐特笼,雷诺护垫
近两年在我省拉动内需的工程项目中有些是界河护岸工程。这些工程都在黑龙江边上。夏季江面水深浪急, 江岸杂草丛生, 无法通车。建筑材料根本无法运动现场, 另一方面夏季水面无法进行水下耐特笼施工。但利用我省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 江面结冰, 在冰面上施工, 把耐特笼铺在冰面上, 采取沉排的方式,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我处于2008年及2009年冬季两次参加界河工程的施工, 现将总结如下:
1 工程概况
2008年我处参加了抚远漏水口子护岸及同江哈鱼岛工程的施工, 工程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设计枯水位处为干砌石固脚, 固脚以下为耐特笼护底, 固脚以上为干砌石护坡, 下面没有无纺布及碎石垫层。断面示意图如图1。2009年冬季在抚远县黑瞎子岛施工。黑瞎子岛护岸工程设计与2008年工程设计有所不同。把干砌石护岸改成雷诺护垫。其他部分相同, 断面示意图如图2。
2 主要施工方法
2.1 修冰道
在冰面上施工, 材料要经过冰面输运到现场, 为了保证通行安全, 需修建冰道, 对冰面进行处理, 增加冰的承载力。具体做法, 首先要考察冰面地形, 确定冰道的位置。测定冰面的厚度, 当结冰厚度达到40cm时, 人就可以在冰面上行走, 在冰面打冰眼, 用水泵抽水, 浇水增加冰面的结冰厚度, 分层浇水、少浇勤浇, 增加冰的冻结速度。为了增加有限冰层的承载力, 需在冰中增加格栅网、木杆。当冰层厚度达到80cm左右时, 在其上覆盖一层高强度格栅网, 继续浇水加厚10cm左右。再铺设木杆, 成方格状, 方格的边长为2m×2m, 并用8#斜线连成整体。木杆的直径在10cm左右, 在方格中填水, 冻冰找平最上面, 撒上5cm细沙, 作为防滑层。如图3。
2.2 削坡及固脚开挖
削坡工程选在11月末开始施工, 黑龙江江边每年大约在10月上旬结冻, 到11月末大地结冻在0.5m以上, 结冻的地面能够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行便于施工设备进场。又因冻土不深, 挖掘机施工难度不大, 挖开冻土, 下面就是暖土, 能够保证削坡的平整度。边削坡边修岸边的施工便道及材料堆放场地。随着冻土厚度的加深, 施工难度也在加大, 所以削坡工作集中设备在短期内完成。在这段时间测量工作也比较重, 一方面要确定岸边的走向。另一方面, 控制边坡不要超挖和欠挖, 否则都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测量分为两组, 一组确定岸边走向, 另一组人员跟着开挖设备测量边坡。
2.3 备料
石料是制约工程能否顺利完成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在短时间内能否开挖这样的石料, 因工程都集中在短期时间内开工, 当地的石料储备有限, 因此工程中标后, 马上组织人员跑石场, 考察石场的生产能力能否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质量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运输道路是否通畅, 价格是否合理等, 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 同石场签订石料供应合同, 以保证石料的供应, 另一方面是石料能否运到现场。
2.4 干砌石固脚
护坡固脚土方开挖采用人工配合1m3反铲挖掘机进行施工作业。
当固脚土方开挖经验槽合格后, 由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块石水平运输采用8t自卸汽车运至砌筑仓面的堤顶, 通过挖掘倒运至砌筑作业面。干砌石砌筑时, 与垫层施工配合进行, 在夯实的垫层上, 以一层与一层错缝锁结方式铺砌, 表面砌石缝宽度控制在25mm以内, 砌石边缘达到顺直、整齐牢固。外露面的顶部和侧边, 选用较整齐的石块砌筑平整。为使沿石块的全长有坚实支承, 所有前后的明缝均应用小片石料填塞紧密。石块铺砌稳定, 相互锁结。铺筑中清理干净冻土、冰块, 防止解冻后沉陷。
2.5 耐特笼工程的施工
首先测量定位, 确定耐特笼的位置, 在冰面上铺设无纺布, 顺水流方向展开, 在无纺布上铺设耐特笼网片, 把耐特笼网片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展开。每幅耐特笼单片的伸展长度是实际耐特笼设计宽度的2倍。再加上2倍耐特笼的厚度, 预留出封盖尺寸。例如:断面A的耐特笼宽度为20m, 厚度为0.6m, 则该断面耐特笼网片的长度为20×2+0.6×2=41.2m。每幅耐特笼网片用8#铁线连接成片, 再按设计尺寸绑扎成笼, 在笼子的底面, 梅花形布置上下层的连接线, 连接线用8#线制成。然后再笼子里填满石料, 整平后封盖。用连线把笼子的四周及上下面封锁住。在向耐特笼中填石料的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冰面, 设专职安全员现场指挥, 装笼速度要快, 尽量采取机械装料, 人工封口的施工方法, 当天铺设的耐特笼, 当天要装满封好, 以防止没有封口的耐特笼夜中沉入江中。耐特笼的施工应尽量由下游方向向上游方向推进, 以防止冰面破裂冒水, 影响下游施工。根据两年的施工经验, 装载机运料, 挖掘机倒料, 人工配合, 多个作业面同时开工, 可加快施工速度。
2.6 雷诺护垫的工方法
首先按设计坡比进行削坡, 经验收合格后将土工布铺设在已平整好的地基上, 在土工布上组装雷诺护垫, 最后向垫内填充石料。为了保证结构完整, 在填充格宾网前先用钢丝把所有相邻护垫沿其接触面边连接, 以后用人工配合机械向护垫内填充石料, 以保证空间比率最小, 石料的粒径在10-200mm之间, 每个护垫的填充高度决不能超过临边护垫300mm。在填筑石料时要考虑石头的沉降量, 预留一定量的超高, 但要保证间隔板上部的外露。将护垫盖铺上, 用适当的工具把护垫盖和四周及间隔板紧紧绞合在一起。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篇8
1.1 坝基清理
清理边界应超出设计边线30~50 cm, 坝基垂直清深达到30 cm, 工程范围内的树木、杂草、其他杂物全部清除运走, 并按指定范围内堆放。
1.2 土方填筑
基础清理完成后, 进行土方填筑。土料土质必须合格, 不含杂物, 土块尺寸符合要求, 应选用少粘性土, 不使用淤泥土、杂质土、膨胀土、分散性粘土。铺料按规定要求铺至规定部位, 填筑按水平层次铺填, 不得顺坡填筑, 厚度符合要求;分段作业时, 尽量减少接缝, 严禁留有界沟;铺料至坝边时, 在设计边线以外超填一定余量, 控制好铺料厚度和含水量。碾压采用蛙式打夯机或汽夯, 夯实采用连环打法。碾压后的土料采用核子仪测定其干密度、含水量, 检验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核定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3 防渗体修筑
防渗体又称粘土胎, 土质应采用粘性土, 必需水平分层填筑, 必需逐层人工或机械夯实。
1.4 干丁扣面石
干丁扣面石选用优质石料, 每块石块用手锤和錾子加工, 打击口面, 石料大致方正。如石块中间有裂缝, 则必需打开, 否则不得使用, 长度在30 cm以下的石块, 连续使用不得超过四块, 且两端必须加丁石。避免出现竖向直缝、通天缝和咬牙缝。干丁扣砌石坡面大致平顺, 避免出现“凸肚凹腰”现象。
1.5 干填腹石
腹石位于粘土坝胎与丁扣面石之间, 面石每扣砌1~2层放腹石一次, 随砌随填, 腹石低于面石尾部, 为保护粘二层, 腹石通过抛石槽投放, 逐层填实, 大石排紧小石塞严, 大石排前, 小石排后, 脚踏不动。每2 m2内边放—块立石, 立石高出腹石平面20 cm, 以利腹石上下坯结合。
2 河道整治施工方法
2.1 散石沉排
实质上就是在坑槽内填抛块石加强工程的基础强度和深度。描槽的宽度根据冲刷坑的深度及受水流冲刷的部位的强弱来决定。由于是散石施工, 单个块石重量的不足使作业强度不是太高, 散石沉排可以随着工程前冲刷坑的深度变化而成为坦石裹护坝体土胎并同时起到防止淘刷的作用。
2.2 铅丝笼沉排
将块石装入铅丝编织的网内并形成较大体积的抗冲体, 减少了洪水时对单个石块的冲刷走失现象, 其具体施工序为:先用泥浆泵开槽 (或用大型机械挖槽) , 然后清理坑槽, 开始铺设土工织物 (其中有纺布在上, 无纺布居下) , 土工织物上铺放一定厚度的柳秸料垫层, 运输石料到基坑内, 开始装笼作为压载体, 铅丝笼沉排体施工完毕后, 再在其上部覆压土体即可。柳石枕沉排坝主要以做水下的护根结构, 它所用的主要材料有柳料、麻绳、铅丝、木桩、石料等。这种沉排体易闭气, 保土防冲性能比较好, 当其处于坝 (岸) 前受溜位置时, 能适应河床的冲刷变形, 起到缓冲落淤, 防止淘刷的作用。它的施工工序同样是先进行基坑的开挖, 并修整清理坑底和边坡, 而后就要捆扎柳石枕, 铺设第二层枕时应摆放在两枕之间位置以保证闭气严密及完整性, 枕体上抛护散石, 裹护体施工, 最后修整边坡即可。
2.3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土工织物沉排
土工织物是由合成纤维制成, 具有抗拉耐腐、渗透性强、抗冲反虑、强度高、柔性好等特点, 应用它可以削减水流对工程的冲击力, 同时也可以防止水位骤升急降而形成的险情。土工织物沉排典型的有铰链式模袋砼沉排、抽沙充填长管袋沉排、褥垫式沉排, 这种结构的原理相同, 都是利用机织土工布作模袋, 内充具有一定流动度的砼或砂浆 (沙) , 通过灌注压力作用有效保护工程基础, 适应河床的冲刷变形。铰链式模袋砼沉排预先在模袋内埋设有高强绳索来将各个块体联接为整体, 而长管袋 (包括褥垫) 则是将土工反虑布局部缝合加工成模袋, 它们都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柔韧性, 既适宜于旱工作业, 也可以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河面上施工。
2.4 河道工程的水中进占问题
在水深流急情况下用柳石搂厢占体, 底坯打家活桩以防止滑动, 抛压敢石并辅以抛护柳石枕闭气挑流。由于多为在水深溜急情况下施工, 因此应注意把握好施工中的几个方面, 使用捆厢船要保证船体的长、宽符合捆扎柳石搂厢的需要吊锚缆在进占初期可用桩固定在坝裆或上游滩地及坝体上, 坝体位置则要视岸上的标志桩随时调整吊锚缆和揪稍缆的长短松紧, 保证其迎水面边线与标志桩对齐, 后戗土跟进不宜太靠前, 占绳、过肚绳用地锚桩固定在后土中, 柳石枕也要抛足, 并且抛护铅丝笼或散石来增加抗滑力。柳石搂厢做为占体存在着不足:首先, 其所用软料供给一旦不足则极易影响工程的进度, 其次, 工程中物料的腐蚀容易影响基础, 造成被动抢险频繁。另外, 如遇水深较小采用此方法施工, 形成工程基础深度较浅, 如遇大的洪水冲刷, 易形成较大险情。
2.5 现阶段水中进占工程新的思路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篇9
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优势比较明显, 是最能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一种运输方式, 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大力提高航道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如果建在有航运功能的河道上时, 必须要考虑工程实施对航运产生的影响, 不然很有可能造成航道堵塞、航道断航等后果, 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所以现在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都要对航运的影响进行专门的影响性分析, 处理好工程建设与航运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现共同发展, 如王远璋等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航运的影响, 并从汉江航运在湖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出发, 进行一定的补偿和采取对策措施。赵志舟等分析嘉陵江广元城区河段为多个连续弯道组成的复杂河湾, 弯道阻力大, 行洪能力弱, 导致广元城区洪灾频繁, 损失十分严重。为了提高广元市城区河段的防洪能力, 拟实施嘉陵江塔山湾河段裁弯综合治理工程, 但工程对河势和航运的影响较大。通过河工模型实验, 主要从通航角度对单一裁弯方案、双河并存裁弯方案的布置与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双河并存方案老河槽内通航条件较好、对河势的影响相对较小, 选择其为推荐实施方案。何伟根据三峡库区航道跟踪和现场调查取得的资料, 较详细地剖析了三峡库区对航运的积极影响及存在问题, 提出了有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对管理部门关于航运管理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章厚玉等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枢纽对汉江航运的影响, 认为其修建使汉江通航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郑民介绍了飞来峡水利枢纽和整个北江流域的航运情况, 分析了工程建成后对北江航运的影响, 提出了改善北江航运的建议。马殿光等认为第二松花江哈达山水利枢纽建成后, 其主要功能为向外调水。通过研究枢纽对下游哈达山至三岔河口河段河床演变及通航产生的影响, 为航道部门寻求维持目前航道现状条件下的补偿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管益平等认为彭水电站在调峰过程中下泄的非恒定水流将对航运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非恒定流演算, 对电站的日调节方式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方案, 满足了下游航运的水流流态的要求。
二、太嘉河工程对干线航道护岸结构的影响
太嘉河工程湖州段主要利用汤楼港和东宗线, 航道两岸现有护岸结构以浆砌块石衡重式护岸为主, 如图1所示。
护岸结构的高程设计以最低、最高通航水位为依据, 顶部防护至最高通航水位50cm以上, 以保证在船舶船行波爬高的影响下免受冲刷;护岸基础设置在最低通航水位以下70~100cm, 并结合护岸前沿防冲刷及结构稳定要求, 在基础前沿设置50~100cm深的硅前趾。该结构在湖州地区应用最为普遍, 使用情况良好。
1. 护岸结构稳定性分析。
太嘉河工程湖州段主要利用汤楼港和东宗线航道, 属平原运河河道, 现河道比降较小, 流速平缓, 河道两岸修建护岸结构后, 基本可以不考虑水流对河道岸坡的影响。
影响护岸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除了施工质量、地基处理不当外, 还有因基础或坡脚淘刷而引起护岸结构或岸坡失稳。而对基础前沿的冲刷主要来自船行波的影响, 所以通过对船行波影响下底部泥沙稳定性的计算来判断现有护岸结构稳定性。
2. 太嘉河工程对干线航道水流的影响分析。
太嘉河工程对干线航道的影响之一是横向流速。根据太嘉河工程实施方案的设计, 太嘉河工程兼有引水和排洪功能, 引水流量设计为50m3/s, 此时东宗线航道内水流流速为0.34m/s, 相对与之横向相交的湖嘉申线和京杭大运河航道而言, 横向流速可达0.30m/s以上。当排泄洪水时, 河道内由于马腰以北河道为封闭控制, 洪峰进入东宗线的流量也基本为208m3/s, 此时东宗线航道上水位已经超过护岸顶标高0.1米, 而计算出东宗线航道内流速为0.76m/s, 故交叉口的主航道内的横向流速可达0.70m/s以上。
当太嘉河引流流时航道处于运行状态, 与东宗线交叉的干线航道内存在相同大小的横向流速, 不利于船舶安全行驶, 特别容易使交叉航道中的船舶偏离航线, 造成事故, 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确保航行安全。
当太嘉河泄流洪峰流量为208m3/s时, 航道处于封航状态, 虽然对船舶航行不造成安全隐患, 但是洪水已经漫过护岸顶标高, 且此时航道流速为0.76m/s, 影响护岸的稳定。
3. 太嘉河工程对干线航道网通航桥梁的影响。
太嘉河工程建设将有利于改善相关河道的引流和泄洪条件, 但同时也可能会改变干线航道最高通航水位, 这就意味着许多干线航道网内跨河桥梁由于设计标准的不足, 特别是东宗线航道上的桥梁, 将需要进行改建或拆除。但是太嘉河工程实施方案中, 未分析引流对干线航道的最高通航水位的变化和主干线中流速增加引起的桥区横向流速变化。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篇10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河道在传统排水功能前提下, 更要求具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等特色, 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一、工程概况
东软西侧河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 起源于软件大道与规划宁双路交叉口处, 主要功能为汛期防洪排涝, 上游暗管接入, 水流方向由南向北通过绕城公路排入规划二号沟, 继续向南排入秦淮新河。
现状河道全长约640米, 上游170米已护砌完成, 河道缺乏必要的管理, 淤积严重, 填埋河道现象屡禁不止, 河道过水断面减少, 调蓄、排涝能力严重降低。
二、综合整治原则
东软西侧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目标为:以“生态、亲水”的理念建设东软西侧河道, 将其打造为“水质良好的清水河道, 疏泄畅通的排水通道, 景观怡人的生态廊道, 适宜休闲的亲水步道”。设计原则如下:
(一) 尊重规划, 统筹治理。以《中国 (南京) 软件谷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为指导, 满足河道排洪能力下, 全面考虑河道整治。
(二) 统筹兼顾, 重点突出。围绕工程目标, 重点突出河道清淤疏浚, 统筹兼顾生态修复需求, 营造亲水景观, 改善人居环境。
(三) 因地制宜, 体现效益。综合考虑河道现状及现有设施, 先易后难、先急后缓, 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实施时序,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体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并重。
(四)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景观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统一规划、近远期结合、可持续发展、前瞻性与可实施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综合整治方案
(一) 河道整治工程设计
1河道设计标准
(1) 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q=10716.700 (1+0.837lg P) / (t+32.900) 1.011。
(2) 汇水面积:根据现状地形地貌及规划竖向等条件, F=120.7ha。
(3) 重现期:根据苏政办发[2011]20号文要求, 河道排涝需达20年一遇标准, 故本工程P=20a。
(4) 径流系数:结合河道汇水范围内现状及规划用地性质, 属城镇建筑密集区, ψ取0.65。
(5) 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ψ·q·F (L/s) 。
(6) 经计算, 河道设计计算径流量为17.4m3/s。
2河道平面设计
河道平面设计结合规划蓝线的要求, 不拘泥于规划河道上口线的控制, 同时遵守将河床断面控制在规划蓝线总宽度内, 不突破河道占地范围, 经优化, 河道西侧保护带宽0~2m, 东侧保护带宽2m, 河道上口宽18~20m, 设计河道中心线偏移规划河道中心线0.5~1.5m。
3河道横断面设计
(1) 横断面设计。河道采用复式断面, 下部为矩形, 上部为梯形。自设计河底标高以上1.50m采用浆砌块石挡墙护砌;景观水位高于挡墙顶0.2~0.5m, 设置0~2m宽浅水区, 景观水位线至上口采用缓于1:2.0的绿化植被与两岸现状地面衔接。设计河底宽度为6m, 上口宽18~20m。
(2) 过流能力校核。常水位23.80m以下最小过流断面计算:
流量按照按照排水管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见公式①
式中:Q-设计流量 (m3/s) ;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 (m2) ;v-流速 (m/s) 。
A为23.80m标高以下过水断面面积, 通过计算A=11.3m2。
V采用公式②计算。
式中, n-粗糙系数, 浆砌块石取0.017, I-水力坡降, 0.001。
R-水力半径 (m) , R=A/X, X-湿周。
R-0.89m, v=1.72m/s
计算出, Q=19.44m3/s>17.4m3/s
结论:设计断面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
4河道纵断面设计
河道纵断面设计主要依据上下游现状涵标高来确定, 同时结合规划道路及周边地块竖向标高, 河底设计标高22.16~20.72m, 设计景观水位23.80~23.50m, 设计最高水位24.60~24.30m。
(二) 河道溢流堰工程设计
河道水源来自汛期雨水, 非汛期河道呈干枯状态, 为保持河道景观水位的要求, 在河道中部及末端设置两座宽顶堰蓄水, 设计景观水位分别为23.80m与23.50m, 同时设置一座引水泵房, 使两蓄水堰内水流循环。
采用宽顶堰公式计算, 见公式③、公式④:
式中:Q—最大流量 (m3/s) , H—堰上水位 (m) , V—调节容积 (m3) , t—设计降雨历时 (s) , a—调节系数, m—流量系数, B—堰宽值 (m) 。
通过计算可得出, 堰宽取15m,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结论:结合河道上口宽度及两侧规划用地情况, 宽顶堰堰宽取15m。
(三) 河道景观设计
河道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本功能外, 同时满足生态景观需求, 对岸边及浅水区进行景观设计, 据坡度、水面线情况设置木质临水景观平台, 满足周边小区居民对河道景观进行观景的需求。
结语
通过对东软西侧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可以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改善城市的水环境, 提升软件谷的总体形象。
参考文献
河道整治过程中污水治理方法分析 篇11
1 前言
我国三十多年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代价,大面积的河水污染就是一个代表。河道水质污染对于百姓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同时,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而言,必然需要付出巨大的财政支出进行河道整治,因此河道水质的污染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水体污染对于城市生态的破坏,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城市的整体美观,不仅不利于城市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会降低城市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当前采取怎样的合理方式才能保证河道污水处理效果的有效性和长期可持续性,保障河道整治的效益可以造福城市居民和农业发展,这是当前的水利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
2 河道整治过程中污水处理工作开展现状
我国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工业生产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是大量存在的现象,因此出现了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等的环境问题,很多由于环境污染产生的自然灾害警示我们必须要注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河水的污染会直接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恶劣影响,河水的污染对于人类而言是一场威胁生存的灾难。同时,污染的河道水体会破坏水中的生态系统,使得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中的生态危机。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的调研资料,可以发现常见的水质污染通常主要有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几种。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工厂未能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直接将没有经过污水处理且监测达标的污水排入河道水系中,继而造成了下游的河道中鱼类大量死亡,居民饮水后中毒,此类现象并不鲜见。工业企业在追逐经营效益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以破坏环境为企业发展的垫脚石,对于河道整治工程的工作实施效果造成了破坏。在一些落后地区,城市发展盲目追求GDP,缺乏水质和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尤其是城市居民在生活污水的处理上随意性很强,随意排放和倾倒,也助长水体污染的蔓延之势。由于水污染造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政府逐渐对于水污染问题愈加重视,并采取各项措施进行城镇和农村的河道整治,由此,各地的污水处理问题得到已经有效的缓解。国内的各地水资源分布存在差异,在进行河道整治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要注意因地制宜。在实施整治河道方案的同时,应当注意治理方法的科学性,在实施整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结合截流的方法,从而更深度地解决河道整治的难题。
3 河道污水处理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欧洲开展工业革命较早,同样也产生了河流的污染问题。因为缺乏环保意识和观念,欧洲的河水污染也曾经对欧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到20世纪60年代,河道的污水治理的才开始得到欧洲很多国家的积极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生态学的理念渐渐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河道的污染治理,治理水污染仅仅是表面工作,对于河道的生态恢复才是水污染治理的根本目标,因此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也需要对于河床、护岸等河道组成部分实施综合治理。河道污水治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应用全面的综合性污染治理手段,恢复并且可以重建河道水系的生态系统,从而还给城市居民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甚至进行农业生产的生态系统环境。本文提出了在进行河道整治过程中,应当坚持的几个重要原则。
3.1 重视水系生态的重建
河道整治的过程中仅仅进行水资源的净化,这是传统的污水处理概念,这种理念具有片面性,往往造成最终的河道整治的最终效果难以持续。有关河道的整治负责部门要注意突破“就水论水”的狭隘思想,要重视河道水系生态的积极重建,着眼于全局和未来。在进行河道整治的过程中,立足于城市整体发展,积极协调各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以高标准实施河道污水治理。
3.2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我国的很多城市都为了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在河道的上游位置,进行各种水库和水电站的建设,对于河道水系造成直接的破坏的同时,打破了水系原有的生态平衡,这对于河道整治工作的实施以及工程效果存在不小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点,进行河道的设计必须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考虑河道整体的情况,注意有效保证河道良好的蓄水能力,同时,保证河道的自然生态不会因为人工性的工程施工造成极大的破坏。在实施城市规划时,在河道相关工程的设计方面,要对河道的生态性进行全面的考虑,对于河道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客观的认识,要尊重自然和生态。
3.3 注意河道整治效果的可持续性
河道治理不是短期性的工程,而是一项长久性的工程,因此注意要注意保证河道整治效果的可持续性,进行科学完善的统筹和规划,围绕整体治理的目标,实施综合整治的科学方案。城市的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以及统筹全局的意识,在设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力求在规划上将水系和沿岸景观进行紧密的融合。
3.4 完善和实施河道管理制度
深究河道污染的源头,河道管理制度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政府投入不少资源进行河道污水治理取得一定的效果后,河道污水治理的效果难以持续,缺乏有力的河道管理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河道管理工作,并且完善相应的河道管理制度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河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河道两岸的排污量以及用水量的监测,是可行的。除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外,完善河道保护的法规,并建立科学的河道管理部门体系,如图1所示,同时实行追责制度,要求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强执法和监督,通过强制力措施有力保障河道管理的效果得以稳定和持续保持。
图1 河道管理部门结构图
4 河道的污水治理方法
4.1 物理方法
欧美在早期的河道污水治理中采用就是这种方法,通过借助人力或机械设备,进行河道的底泥疏挖以及通过生态调水的方法引水冲淤来对于河道的水质进行改善。该种方法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清除出河道水域系统,从而大大降低河道底部的淤泥对于水体的污染率,以此起到改善水环境的效果。采用生态调水的方法,主要是调用水利工程设施,控制河道上游以及附近的水源,进而可以改善河道的水质,这两种河道整治的物理方法,通常是治标不治本,尽管在短期内可以对于河道的污水治理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效果难以持续。
4.2 化学方法
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造成河道水体污染的因素很多,有不少污染是因为工厂未经处理排放了化工混合物,还有是由于一些水体中的水生菌类过度地进行了繁殖,还有是由于河道的上游排放没有进行控制,进而造成了河道水体的混浊现象。在河道整治的过程化学方法的使用,是以在水体中投放化学药剂,对于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混凝沉淀以及杀藻,并且通过化学反应使得磷、氮等物质的沉淀进行脱离,该方法的见效速度快,短时间内即可对于水体进行有效调节,尤其是在重金属造成的水体污染方面效果较好。但是,使用化学方法进行污水处理要慎重,不仅要考虑化学反应的反应效果,并且对于反应的生成物是否会对河道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这也要慎重进行考虑。
4.3 生态——生物法
4.3.1 人工增氧法
人工增氧法属于生物法进行河道整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方法,其主要通过在河道中设置充氧平台,通过控制这个平台对河道进行氧气的输入。通过人工增氧技术的优势在于治理河道污染过程中,促进河道的水体中溶解氧和臭污物质间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同时激发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加快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以实现改善河道水体的水质的效果,施工图如下图2所示。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操作方便、污水处理的效果较好,并且不会对河道水系的整体生态造成破坏。
图2 河道污水治理断面图
4.3.2 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需要借助载体,这些载体的表面的微生物聚集,并且附于其表面,形成生物膜状。在生物膜接触到污水接触的过程中,微生物会大量进行水中有机物的吸收,以此消除水体中的污染。在进行实际生物膜技术的应用操作的过程中,在河道污水处理上,有砾间接触氧化法以及持水沟的接触氧化法等等这些方法常常被应用在生物膜技术上。
4.3.3 生物修复技术
实现水体净化,不仅仅是要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有效的过滤,同时也可以采取沉淀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借助生物修复技术来实现,即利用水体中存在的大量的微生物,以及其他生物进行修复作用来是实现。向需要进行整治的河道中进行微生物菌种的投放,从而促进河道中的微生物的繁衍增生,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将这些物质转化成对于河道不会造成污染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而实现河道污水处理的目标,并且该方法不会对河道造成二次污染。
[1] 黄富民,朱建国,黄咏洲.区域安全供水与流域污水治理研究—以江苏省城乡安全供水与流域污水治理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规划,2012,(08).
[2] 刘超,虢清伟,王劲松等.广东省东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08).
[3] 郝前进,张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研究—以上海和苏南地区为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院报,2013,(11).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篇12
1 河流生态环境概述
任何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存在都必须具备2 个基本条件:一是生境, 也就是支持生物生存的非生物环境;二是生物,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河流生态系统也不例外, 必须具备相同的组成结构。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反映在河流形态多样性、生境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上。人类为各种目的修建在河流上的河道治理工程对河流边界产生直接影响。工程对水流、泥沙的控导作用, 对河床演变产生影响的同时, 会造成对河流生境多样性的干扰, 增加了对河流水道内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阻碍, 进而影响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1,2]。
1.1 河床边界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河流生态系统是动水生态系统, 它与周围陆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域与陆域之间不断进行着系统间复杂的物质交换与能量传导, 它们的交汇面 (河床) 是2 种不同生存环境相互影响与交流的区域, 河床边界附近生存环境优于单一的陆域或水域环境, 异质性较高, 生物群落更为丰富。在水陆连接处栖息着水禽、鱼类、两栖动物和迁徙鸟类等, 生长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等[3,4]。
汛期洪水的漫滩效应对于滩地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当洪水来临时主槽水位上升, 洪水携带大量溶解质或悬浮物等有机、无机营养物质以及微生物、鱼类等漫流进入河滩;淹没区范围内的植物茎叶、种子和果实以及昆虫便成为进滩鱼类的食物, 而在浅滩的鱼类又成为水鸟和一些陆生、两栖生物的食物。陆地上的植物根茎和残枝落叶被微生物和藻类分解, 微生物则又被幼鱼和小型水生动物进食。洪水退去后, 水体中携带的泥沙和腐殖质成为洪泛区陆域植物的养料, 滩区水流又携带大量陆生生物腐殖质回归主槽。洪水的涨落类似风向标, 具有信息流功能。鸟类迁徙、鱼类洄游与产卵、水生动物和陆生生物的繁殖、迁徙动物的行为特征, 大都与洪水涨落有关。一些洪泛区植物的种子传播与发芽都依赖自由漫滩洪水, 洪水上涨时种子顺流传播, 洪水回落时种子落淤萌芽。
1.2 河流形态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1.2.1 河道纵向形态对河流生境多样性的影响。河道蜿蜒是一般冲积性河流的基本属性, 蜿蜒曲折的河流为河流中的生物生存、非生命物质的时空转换提供了基本条件。在自然条件下, 河流的平面形态按“趋弯→取直→趋弯”进行周期性演变。河流的蜿蜒使得河道内产生急流、缓流、环流等多种水流现象, 不同流态的交汇又形成旋涡、跌水等复杂流态, 这些复杂流态促进了紊动水体中各种物质在平面与垂向上的传递、交换。落入水面的落叶、鸟类和鱼类的排泄物等有机物从上层水体进入下层水体并被微生物分解;床面经微生物分解之后的营养物质则由下层被带入上层水体, 被浮游生物等利用, 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流通提供“养分”。
1.2.2 河道横断面形态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天然弯曲河道一般表现为浅滩与深槽交替分布。浅滩洪冲枯淤, 是河道调整纵比降的节点, 深槽则能消耗水能, 维护水道, 保护河床。浅滩水体光照充分、含氧量高, 适合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是鸟类、两栖类等动物的栖息地。深槽则是有机物的储存区与分解区, 大量腐殖质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 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深水不但为鱼类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 同时因沿水深方向上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明显差异, 使得其动植物群落多样化。
2 河流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2.1 护岸护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为稳定河道边界修建的护岸工程以及为保护滩地修建的护滩工程, 通常采用抗冲的刚性材料连续固化河道边岸, 一方面改变了原有边界的物理性状, 破坏了原有的生境条件, 另一方面部分阻断了原有河流水体与河床土体的联系, 阻隔了河流与陆地。为了保护滩地修建的生产堤, 则会妨碍洪水的自然漫滩, 阻隔漫滩洪水主要的物质交换通道, 大大削弱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作用。天然河床一般由砾石、卵石、沙土和黏土等构成, 其不仅具有透水性与周边水系联通, 而且粗细不同的泥沙组成为微生物、小型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为鱼类产卵提供场所。河道整治工程对河床的硬化处理, 减弱了河床的过水性与多孔性, 阻断了河流对地下水的纵向补充及对周边湿地、沼泽和土壤的横向扩展。因此, 河床硬化处理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利影响, 导致周边动植物生存环境破坏, 甚至因丧失生存条件而使物种消失。河床、河岸及边坡的硬化处理改变了微生物的交换生存环境, 破坏了鱼类食物来源及产卵场所。
2.2 河道形态整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2.2.1 河道整治对河流纵向和横断面形态的影响。 河道整治工程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影响河道形态:一是固化边岸、渠化河流, 影响河流自然“趋弯→取直→趋弯”的演变趋势;二是通过整治工程控导水流, 影响工程上下游的河势变化;三是治理工程简约的几何化断面设计约束了冲积河流的河道横断面的自然调整。一般护岸、护滩工程采用铺设块石、混凝土块等抗冲耐蚀的材料, 破坏了河流趋弯取直的自然演变趋势;有时从航运安全考虑, 通过河 (航) 道整治使河流渠化, 有些裁弯取直整治工程则让河段趋直, 大大改变河流纵向形态与坡度, 限制了河流蜿蜒的这一基本特性。同时河流流态单一, 急流、回流和涌浪等复杂流态不复存在, 大大减弱了水体与空气的交换, 削弱了水体内各种物质的时空交换。在航道整治工程中, 为了改善通航条件, 往往将河床断面改造成规则几何形式 (如梯形) 。为了改善流态, 对有些深潭进行抛石处理, 对碍航的浅滩进行开挖疏浚。经硬化处理后河床形态单一, 虽然满足了通航要求, 而河流生境多样性则遭到破坏;同时河床、河岸及边坡的硬化处理改变了微生物的交换生存环境, 也破坏了鱼类食物来源及产卵场所以及迁徙鸟类的亲水环境。
2.2.2 河流生境异质性降低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中, 河流纵坡趋缓, 复杂回流、涡旋与急缓流交汇大大减弱, 部分河岸硬化, 护滩工程使洪水漫滩效应降低, 滩槽水沙交换受到阻碍。实测资料表明, 河流治理工程使得河流生境多样性降低, 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护滩工程使水生植物生长区域减小,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大大减少, 边坡硬化使鱼类产卵条件恶化, 鸟类、鱼类以及两栖类动物栖息地被破坏甚至消失。经治理后河流中的物质交流与能量转换只在水域小范围内进行, 而较难与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使得河流生态环境的异质性大大降低, 生物链变得比较脆弱, 一旦其某一环节断裂, 则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影响。
3 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整治理念与方法
3.1 适度的河道整治与合理的工程规划
流域承接雨雪, 孕育了河流;河流则为流域带来滋润万物的水体, 输送水流、泥沙与各种养分, 河流与流域互为依存, 密不可分。各地的自然地理因子、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各不相同, 河流也各具特色。但所有的河流系统都有其内在规律性 (河性) , 了解河性才能与河流系统和谐相处;了解河床演变规律及河流环境特点, 才能合理规划、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河流系统具有五大特性, 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河道治理应该考虑基本河性, 对河道整治是对其自然演变的一种干扰, 这种干扰应该是适度的。河道过度整治特别是完全的渠化,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因此, 河道整治除考虑一般性的河床演变规律、人类需求外, 还要兼顾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需求与正常运转。应该给河流一定的自由度, 满足河流适宜的发展空间;在河道整治工程规划时, 整治工程的布局要考虑河流的自然形态与演变规律, 顺应河势布设工程, 特别是注意对河流的宏观控制。在局部河段既要考虑整治需求, 又要避免对河道平面形态和断面特性的过大改变, 合理调整河道局部边界, 通过点、线、面的呼应, 形成对河流干涉度最小的有效治理工程体系;在河流生境敏感区, 特别注意在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考虑整治工程的位置、规模与整治工程材料的使用。
3.2 建设环境友好型河道整治工程
基于生态和谐新理念进行河道整治, 可以兼顾河道治理与维护生态环境。例如新疆某河流毗邻城市河段原有河道整治工程为单纯防洪堤, 控导工程体系不完善、标准低, 河槽淤积萎缩, 河滩成了到处是污水、垃圾的沙荒地, 生态环境恶劣。调查数据表明, 该区域生态系统再恢复能力比较差, 生态弹性度指数仅为21.74。近年来, 采用防洪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堤防治理工程建设, 修建防御50 年一遇洪水的高标准堤防, 按设计洪水治导线进行堤防布置、建设与整治, 险工段采用丁坝、块石护坡及铅丝石笼护根, 一般堤段采用透水生态型护坡, 迎水坡种草为主, 背水坡种植灌木为主, 美化了城市滨河环境, 为改造滩区荒地, 建立了湿地保护区, 分区种植林草, 改善滩区环境, 还沿主槽修建不妨碍行洪的绿道, 为河流综合整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3.3 采用生态型河道整治工程材料
在河流治理中, 传统工程材料往往是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所使用的混凝土、浆砌块石等材料硬质渠化河道, 阻断了水土交换, 以致丧失河流的自净功能, 破坏生态平衡;同时所采用的刚性与半刚性整治工程结构因不能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整体性不足而造成结构破坏, 甚至工程失事。采用生态型河道整治工程材料, 例如生态护坡, 对于河流以及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1 加筋麦克垫。 目前常用的加筋麦克垫是一种新的整治工程护坡材料, 由以聚丙烯为原料、孔隙率达到90%的护垫和高强度钢丝网格构成。这种护坡材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 能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具有与自然河岸类似的糙率, 可以不改变河流原有阻力条件与流态。在铺设具有抗侵蚀性的护垫后, 可以保护土地表面免遭雨水侵蚀, 利于土壤落淤, 同时保护草粒免受冲刷流失, 吸收热能, 增加地湿, 促进植物生长。护坡植物生长起来后, 有植物根系和护垫、钢丝网格的复合保护层, 可以进一步提高岸坡防冲能力。这种生态护坡可以获得与混凝土护坡、浆砌块石挡墙相同甚至更优的护岸作用, 同时维持了河岸自然面貌。材料的多孔隙结构依然使水土间物质交换、能量转换顺畅, 河水与地下水的交换通道畅通, 同时为工程竣工后植被的恢复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利于水土保持, 维持了水的自我净化能力, 为水生、陆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庇护所和食物来源。
3.3.2 植生护垫及格宾网笼防护材料。 植生护垫是一种面积大而厚度小的结构, 由六边形双绞合金属网构成, 又称雷诺护垫, 由间隔1 m的隔板分成若干单元格, 并由一定尺寸的石料填充。格宾网则是由六边形双绞合金属网制成的矩形网笼, 并用石料填充;面板边缘采用更粗的钢丝, 并用间隔1 m的隔板分成若干单元格;还有由双绞合钢丝网编制的网袋结构。雷诺护垫结合格宾网的生态护坡一方面具有强生态恢复能力, 一方面有较好的抗冲稳定性, 其容许流速范围为3~6 m/s。它们主要用于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边岸保护, 防止河岸冲刷, 适当控制河势, 稳定航道;其填充、安装简单, 易于水下施工。
3.3.3 生态整治工程材料的特点。
(1) 柔韧性与整体性。材料的网状柔性结构能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尤其在需要抗冻胀、抗地震的地区更具优势。采用双绞合、多缠绕结合的钢筋网状结构强度高, 相邻单元又绞合形成一个整体, 即便出现个别钢丝断裂情况, 也不会影响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 环境亲和性。具有多孔结构的新型生态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有利于河流与周边环境的物质交换, 材料的多孔隙结构有利于促进亲水性灌木及树木的生长, 植被的恢复能更好地改善周边环境。边界阻力作用类似天然河流, 有利于维护原有动植物群落的生存。
(3) 施工便捷且经济。材料结构独立, 便于机械化操作, 网状结构有利于水下施工;除钢材外, 其他材料如石料等可以就地取材, 成本低廉, 在某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使用这种新型材料, 节约费用10%, 而且基本不需要后期维护费用。
4 结语
河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具备良好的生境与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传统河道整治工程虽然稳定了河势、航道, 防止了洪水泛滥, 但因对河道治理与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相互协调方面的认识不足, 且受传统工程材料的局限, 所以影响了河流生境, 对生态系统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河道整治必须建立在了解河性、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 进行适度的河道整治。在河流生境敏感区给河流一定的自由度, 同时整治工程尽量采用生态工程材料。新型生态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能力、良好的柔性及整体性。要达到最好的工程和生态治理效益, 需要进行既能满足河道治理标准又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的工程规划设计, 选择适宜的新型生态工程材料。
摘要:由于传统河道治理未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平衡问题, 因此对河流生态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分析传统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讨论了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河道整治理念与方法, 提出必须在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 对河道进行适度整治。介绍了基于和谐理念的河道整治工程范例, 同时讨论了河道整治工程的生态型工程材料。新型生态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能力、良好的柔性及整体结构, 选择适宜的新型生态整治工程材料, 既能满足河道治理标准, 又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平衡。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影响,整治工程
参考文献
[1]董哲仁, 张晶.洪水脉冲的生态效应[J].水利学报, 2009, 40 (3) :281-288.
[2]徐江, 王兆印.山区河流阶梯—深潭的发育及其稳定河床的作用[J].泥沙研究, 2003 (5) :21-27.
[3]张根, 高艳娇, 张仲伟.堤岸工程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J].人民长江, 2012, 43 (11) :82-85.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推荐阅读:
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工程08-11
河道整治工程汇报材料08-08
河道整治06-06
河道整治现状08-25
河道整治建议10-27
村河道整治方案10-22
河道整治绿化方案09-02
石塘社区河道整治方案06-27
河道整治航道安全评估11-06
乡镇河道整治工作简报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