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艺术

2024-09-28

视错觉艺术(精选10篇)

视错觉艺术 篇1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色彩所表现的艺术意境,以及色彩所传达出的艺术情绪和感受,正是因为在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相连接的桥梁色彩感知,其主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即是——视错觉。

所有的物体都是客观的,但是物体的颜色在人类眼中的视觉现象确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它拥有很大的主观意识作用。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进行分析、归纳发生困难的时候就会造成视觉的错觉。尤其是当前的知觉与过去的经历经验产生矛盾时,就会引起幻觉的出现。色彩的错觉与幻觉就是那么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视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视觉后像

视觉后像是指,当视觉停止后,感觉不会立即消失。它分为两种现象。其中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

1、正后象

当你在黑暗的环境中,先看见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双眼,那么在黑暗的视觉中将会出现刚刚那盏灯的影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后像。因为日光灯的灯光闪动频率在大约100次/秒,我们的视觉神经尚未完成工作,所以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们有察觉出来。电影的播放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我们看到的是荧幕上物体连贯的运动。

2、负后像

负后像与正后像相反,它是由于神经疲劳过度而引起的。当我们盯着一块红色看许久时,在看向白色背景,我们的眼中就会看到红色的补色绿色,这个绿色会以同样的强度填补充溢出刚刚红色的区域图案。

这个现象的生理解释是,当人们持久的看红光时,红色视觉锥细胞产生疲劳,大量的红光刺激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白,确保继续维持红色印象。当人们将视线移到白色背景区域时,白纸上反映到原先区域的那些红光数量不够激起那区域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红信息。这时原先区域一直处于抑制状态的绿色视锥细胞格外活跃,所以这个区域给人的印象就是绿色,这种印象也不会太长久,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

这种负后像的色彩错觉基本都是补色关系,在黑白之间也会产生,原理相同。在斑马奔跑时,斑马身体的亲一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身体却已经飞奔出去,导致追捕它的狮子在视觉上产生错觉,无法正确的判断它的位置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正是动物们自己保护色,就如条纹斑马。

二、同时对比

英国艺术家约翰·拉金斯曾说:“整幅画上,每一处色彩都会由于你在另一个地方加上一笔而发生变化。所以,在一秒前还表现出暖的地方,会因为你在另一个地方画上色彩而变得冷了:原来画的很协调的地方,也会由于你在旁边加上另一种颜色而显得与整体画面格格不入。”

当人们同时看到两种色彩所产生的对比现象就是色彩的同时对比,它是指眼睛收到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了相互排斥,眼见的相邻之色改变了原来本质的视觉效果。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色相异化

相同的橙色分别放在红色和绿色背景上,产生的色彩效果却不同。在红色背景上的橙色显得偏黄,在绿色背景上的橙色就显得偏红。红绿并置,视觉后像放大了他们之间的对比。

2、明度异化

相同的灰色分别放置在白色和黑色背景上,在白色上的灰色会显得更亮,相反在黑色上的灰色显得更暗。

3、纯度异化

灰色与鲜艳的色彩放置在一起是,灰色会显得更灰,艳色会显得更鲜艳。在色彩装饰绘画创作中,为了使画面的色彩更加具有纯度,我们可以就此原理将灰色适量的相配于其中主色,使画面具有鲜活力。

色彩的各种属性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会因周围的色彩对比而发生改变。

4、光效应图形

也就是西方20世纪60年兴起的奥普艺术(Op Art)。光效应图形是用直线或是集合图案创作出来的特殊视觉效果的抽象艺术形式。这种艺术是建立在抽象派与波普艺术反叛基础上的。它利用色彩建立炫目迷惑知觉的视网膜震动,绚丽的色彩与强烈夺目的底色形成鲜明对比。光效艺术对光的运用及表现使人们将它当做视觉艺术的科研成果来看待,是色彩艺术在科学技术上的进一步开发。

三、透明错觉

水粉的透明度无法与水彩相比较,水彩的透明颜料加入水产生的真实透明非常轻薄透亮。颜色之间的透明重叠,通过不同形状的体现,不仅制造出了一种色彩错觉更是增强了而为画面设计的空间深度。透明错觉分为以下几种。

无论你是否相信,人类都是透过色彩来感知环境,了解世界的。我们选择色彩、调配色彩都是以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力为基础进行绘制的。除了色彩的视错觉,在色彩中有着如同中医的“望闻问切”,那就是色彩的联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

1、中间透明

两张母色相叠,重叠区域的色相和明度准确位于两者之间。随着母色的明暗不同,中间的色彩效果也随之变换。当其中一种母色较另一种母色更淡时,重叠区域的中间色调也更加明显清晰。

2、暗透明

重叠区域的色调在明度上较两种母色都暗,母色明暗相同无法识别其中间明度,色相是两种母色的融合。暗透明比中间透明更具有包容性与灵活性。

3、其它类别

还有一种情况有别于以上两种,当两种母色都是深色且明度相同,无论是中间透明还是暗透明都无法产生的错觉。

我们所感受到的色彩视觉效果都是真实的,它有着魔术般的表现形式将艺术画面效果呈现在我们面前。色彩感受中的视错觉从不欺骗观者,反而引发观者的大脑想象来参与艺术作品的展示,共同完成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真实不虚的互动艺术,观者最后的观赏是艺术完整的最后一部分。

视错觉艺术 篇2

视错觉所影响的领域不仅仅在形象上,在色彩上也会产生视错觉,主要表现在色彩的生理错觉和色彩的心理错觉。色彩心理错觉主要表现在:色彩温度错觉、色彩重量错觉、色彩面积错觉、色彩感官错觉、色彩距离错觉。经测试置身于红色的房间内所感觉的温度比实际温度有所提高,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反之如果处于蓝色的房间内所感觉的温度会比实际温度有所降低,而且血液循环的速度也会变缓,由此可见色彩会使人对温度产生错觉。同时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利用色彩的心理感受为设计服务。在绘画、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色彩视错觉运用更加普遍。例如蒙克的绘画作品《呐喊》,为了更好的传递主题呐喊,除了人物形象的表达外,在色彩上也运用了红色表现天空、蓝色表现地面,使得压抑低沉的氛围传递得更加充分。

景观设计由于材料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在色彩视错觉方面应用案例不是很多。玛莎施瓦茨在日本岐阜kiTagaTa公寓的景观设计中,有四块小的方形空间,表达春、夏、秋、冬四个主题。除了空间中的其他元素表达主题外,色彩也起到很大作用,玛莎.施瓦茨使用绿色、红色、橙色、蓝色来分别对应春夏秋冬,运用色彩的视错觉使处于空间的人更好的体会到相应的主题。巴拉甘的饮马槽景观设计作品运用了蓝色、黄色等鲜亮明快的色彩,分别象征了天空和太阳。这些明快色彩的加入,无疑也增加了空间的吸引力。

红衣魔术里的“视错觉” 篇3

你双目注视着女人时,她的影像深深地烙入你的视网膜和大脑。汤普森一拍手,刚刚暗下去的聚光灯耀烁出眩目的红光,她立时全身通红。切换一盏普通聚光灯的颜色算不上什么刺激的魔术,但请耐心等等——汤普森一拍手,灯光再次暗了下去。你正暗忖着干嘛掏钱买票看这么无聊的魔术时,舞台砰然亮起刺目的白光,你看到了什么?

不可思议,这一次女助手的裙子真的变成了明亮的深红色,她甚至左右扭身让你观察这一神奇的变化。

“了不起的汤普森”又一次成功了。

实际上,汤普森只不过是利用你大脑视觉系统的基本属性,精心表演了一场幻术。产生视错觉时,你会看到不存在的东西,而看不到存在的东西,或是把它看成别的。总之,你的知觉与所视之物的物理属性相悖。

显而易见,视错觉对魔术师大有用处,对科学家而言同样不可或缺,它可以解释大脑用来建构日常经历的神经回路和神经计算。

诡异之处是,你的大脑建构了真实,无论是视觉真实还是其他: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均取决于你期待看到、听到、感到和想到的,反过来,这些期待又取决于你先前的经历和记忆。

当下你看到的,是过去证明对你有用的。你深知影子会随时间而变化,脸庞通常以垂直轴进行观看,重力对所有物体均产生可预期的影响。当实际与预期不符时,大脑处理数据耗时更长,或者说你会对这种情况加以注意;可“太平无事”时,视觉系统则会漏掉许多周遭信息,正因如此,你天天开车回家却完全不记得路上发生了什么。

魔术师在直觉深处明白,正是“你”自己创造了关于真实的体验,汤普森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大脑运用了大量彻头彻尾的虚构,来建构对真实世界的心理模拟,而这种心理模拟就是“意识”。

这并非说客观真实不“存在”,只是你体验的一切都是一种模拟。你以为意识是对真实事件可信、直接和确然的转录,但其实不过是大脑自我生成的一种错觉。想想看,正是这一处理感官录入的神经机器,导致产生梦境、幻觉和记忆丢失,它是真实与想象共有的物理器官。

大部分知觉在本质上都是虚假的。在红衣戏法中,汤普森侵入了你的视觉系统。这一由眼睛和大脑组成的系统,无法和高像素摄像机比拟,相反它只是由约似、猜测、预期和其他捷径组成的诸多大脑回路“攒装”而成,它建构的印象告诉你眼前发生了什么事。

从一开始,视觉系统就进行推论和猜测。尽管只有二维图像落在每只视网膜上,你却感知到了三维的世界。视觉网路将视觉信息增益、抑制、聚合、分叉,因此你感知到的东西与真实情况是有所差别的。感知意味着解析与真实不同的东西,意味着解析含混的状态。你通过整合局部的线索提示,对视网膜输入信息进行最接近真实的诠释。

升出地平线的满月看上去很大,几个小时后月亮当空高挂时,实际上离你整整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可看上去却更小。这怎么解释呢?落在视网膜上的初升月亮和当空月亮是等大的圆盘,为什么前者看上去更大些?你推测初升的月亮更大,是因为它与地平线上的树木、山峦和其他物体相邻,大脑依背景的幅度放大了月亮。同理,灰色的纸在白色的背景下看上去灰暗,而在黑色的背景下则显得明亮。

天啊!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红衣魔术表明,“了不起的汤普森”对发生在大脑中的神经过程有着深刻的直观理解。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汤普森介绍美女助手亮相时,白色紧身连衣裙让你确信白衣下不可能藏着什么,比如说另外一条裙子,可这一合理的假定大错特错。

女助手婷婷袅袅的躯体如汤普森所愿,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越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就越不去注意地板上藏着的机关,视网膜上的神经元也越适应聚光灯的亮度。而汤普森表演了那个小花招后又开始耍贫嘴,这时你的眼睛和大脑进行了神经调适。聚光灯关闭后,经过调适的视神经元会出现反弹反应,即神经冲动的“后放”,这一反应导致眼前短暂出现物象的鬼影。

你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残像,想想闪光灯闪过后,你的视野中是不是短暂出现逐渐暗下去的亮白色光点?闪光的那一瞬间,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以为”整个世界突然变得白亮,于是迅速地加以调整。要是闪光的亮度足够高,可能要好几秒钟(有时要好几分钟)后,视网膜才能完全调回正常。

现在明白汤普森的把戏了吧!第一回合中用来接收红色的视网膜神经元活跃度降低,以适应红光下的裙子(相比视觉系统中的蓝色或绿色光感受器,红色光感受器更为敏感)。由于视觉系统中的红光感受器调适程度更大,后放反应也更强。灯暗下去的一刹那,你的眼中闪过女人的红色残影,它在你的大脑中逗留了1/10秒。

就在这一刻,舞台上的暗门迅速开启,用尼龙搭扣轻搁在身上的白连衣裙被剥去,它与舞台下看不到的绳索相连,光再次亮起时,你就看到一条真正的红裙子了。

保证魔术奏效还需另外两个因素。首先,衣服脱去前的光度要足够强,以致其暗下去后能有效使你眼盲,看不到绳索把白衣迅速扯下舞台。这一短暂的眼盲在你从明媚的大街走进昏暗的商店时也会发生。第二,汤普森在你以为魔术已经结束时才做了手脚,因为你在关键时刻放松了警惕。

视错觉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篇4

1、视错觉的概念

由于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视错觉, 因此提出了不同的视错觉定义, 心理学家认为视错觉是指人观察物体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参考行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 是指眼睛所见构成失真或者歪曲的知觉经验。但是生理学家则认为视错觉是由于人眼睛的特殊结构以及人脑特殊的视觉分析系统, 让人的视觉产生某种主观意识和判断。视错觉其实是在环境和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由于人心理或生理因素的原因产生的错误的视觉影像, 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

2、视错觉的产生原因

视错觉的成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视错觉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生理、心理的原因, 这是产生视错觉的内部因素;另一方面是受物体形状以及颜色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这便是视错觉产生的外部因素。内因是视错觉产生的关键, 如果说内部因素是种子, 那么外部因素就是使其生长的土壤。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 视错觉便产生了。从生理方面来看, 它与眼睛的构造、瞳孔受光线的影响、眼睛肌肉在观察不同的物体而发生的收缩等因素有关。那么既然眼睛作为我们视觉的承载者, 它又是如何运作的?眼睛观察事物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光从物体反射进入人的眼睛, 并且在视网膜上成像;二是视神经将视网膜上的影像传入大脑, 大脑进而对此影像进行判断和解读。心理方面它和我们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生活经验有关。我们观察物体时, 一面用眼睛识别物体的色彩、形态等信息, 另一面又要很迅速的用大脑进行判断。对于视错觉的形成条件, 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一书中认为, 视错觉的形成, 心理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1]。而在心理领域也已有研究表明, 认知方式也是影响视错觉的一个重要因素[2]。

二、视错觉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1、视错觉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视错觉设计手法是应用在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种空间处理手法, 来营造出符合空间, 时间的意境环境, 以创造出符合设计者要求的艺术效果[3]。视错觉设计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使居住者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空间。苏州的园林大多都是私家园林, 有很高的围墙, 并且面积都不是很大, 这样便使园林与外界隔绝了。但为了能够看到外面的风景, 便常常在园内修建高楼, 或者假山, 假山上再有一观景亭, 这样在高处, 越过高墙, 便可欣赏到院子以外的景色。这便是借景的运用, 在无形之中反而扩大了园子的范围。比如沧浪亭的看山楼, 远借虎丘塔, 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拙政园的停翠阁, 当人们登上高处, 苏州城的林壑之美, 尽收眼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 然而运用了借景的手法以后, 便可让人产生视错觉, 不但扩大了园内的视野, 而且在有限空间内获得了无限的意境。

2、视错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视错觉原理同样应用在建筑设计中, 有些建筑的设计, 正是利用了视错觉原理, 将原本要表达的效果更加夸张化, 从而获得了独特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例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光之教堂》。安藤运用厚重的混凝土材料营造出一个近乎黑暗的空间, 采光部分只有堂前十字以及墙体与屋顶留缝渗入的天光, 近乎全黑的空间, 使礼拜堂前十字形的开口变得异常明亮, 十字形分割的墙壁营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 使信徒们产生了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这种利用光影的视错觉设计手法, 对光亮进行“抽出”使“人”站在了自然的对面, 感受到的是面对上帝的敬畏从而达成对神性的完全臣服。视错觉在建筑立面装饰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筑立面装饰已经被艺术家们广泛的应用于城市建筑中, 巴黎有很多这样的装饰画, 当地人叫做墙画, 是别出心裁的巴黎艺术家为美化街道环境而设计出来的。在艾提安. 马塞尔街上有一副名为台阶的大墙画, 画的是通向云天的台阶。整幅的画面是从拱门望出去长长的台阶, 一直通向高高的蓝天, 台阶下面有一个人在拉小提琴, 一个攀登者正拎着皮箱艰难地向上走着, 而在台阶的顶端, 已经有一个人到达了, 正举着双手朝天挥舞, 好像要投入蓝天的怀抱。画的面前便是人群熙攘的闹市区, 而画中的情景, 却是主人公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 越来越远的离开城市的街道。这种对于视错觉运用的处理手法, 让人在视觉上有了延续感, 给原本熙攘的闹市区一抹安静, 整幅画也给人一种脱离尘世的感觉。

3、视错觉在3D街头地画中的应用

3D街头地画, 它以室内外地面为媒介, 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 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 画中的景物立体、细腻、逼真, 往往能达到以假乱真的视觉体验, 令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3D街头地画发源于国外, 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历史,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已在2005 年由齐兴华首次引入中国后, 渐渐被大众所熟悉和接受。但大众对这种艺术形式仍然具有强烈的好奇感, 视错觉原理在3D街头地画中的应用, 也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内涵, 可见人们对于视错觉的认识与应用也愈加广泛并且愈加具有创意性。

三、结语

视错觉现象在设计上的应用给人带来了较强的视觉感受和艺术的趣味性, 增强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应用视错觉能够获得独特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但视错觉现象在设计中的不当应用也会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 产生视幻觉。对人的身心健康都会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时我们不但要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需求更应从视觉角度去营造一个功能性与视觉性相结合的作品。

摘要: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当然, 我们也很容易被自己的视觉系统所欺骗, 眼睛提供的视觉信息也可能是模棱两可的。景观设计, 它既是一种空间艺术, 又是一种视觉艺术, 好的设计作品除了满足人们的心理情感和使用功能的需求外, 更应该符合人们的视觉感受, 换句话说, 好的设计作品应该是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为基础的。所以作为一名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 研究视错觉的产生原因以及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视错觉,环境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范景中杨思梁.艺术与错觉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

[2].陈姝娟, 周爱保.认知方式、视错觉及其关系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6, 26 (4) :42-44.

视错觉艺术 篇5

关键字:色彩;视错觉;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改变,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审美需求,色彩视错觉作用新兴元素,运用到平面设计当中,大大提高了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色彩视错觉的概述

1、色彩视错觉的概念和内容

在特定的环境和光线下,人的视会受到颜色和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歪曲或错误的视觉感受,这就是色彩视错觉。简单来说,色彩视错觉就是就是人的视力受色彩影响产生的错觉现象。色彩视错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生理错觉,是生理反应产生的色彩错视觉。最常见的生理视错觉有对比错觉、疲劳错觉等等;别一个方面则是心里错觉,这主要是由于受心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视错觉,常见的心理错觉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等等。

2、色彩视错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通过色彩和无色彩之间的对比,从而使人产生视错觉,这就是色彩视错觉的表现形式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合理的运用色彩,能够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反之则会产生视觉传达障碍,使受众难以接受平面设计的作品,更难以理解平面设计的理念。色彩的种类非常多,要想使色彩在平面设计中发挥良好的功效,就可合理的搭配不同的色彩。色彩的搭配,不在于使用多少种色彩,而在于色彩的色调之间的和谐。在平面设计领域,不是所有的颜色都被视为色彩,如黑、白、银、灰等颜然,就被归类为无色彩的类别之中。这些色彩的作用是用来调整平面设计作品的明暗度,为达到色彩视错觉这一目标,进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调节。

二、色彩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就目前平面设计的发展水平来说,平面设计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包装、网站、广告这三个行业。不对的行业对平面设计的要求不同,根据不同的要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对色彩视错觉的运用方式也不同。

1、综合各类因素增强包装吸引力

包装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实业生产的产品都要使用包装。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就来源于包装,所以包装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效果,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应用于包装行业的平面设计,有其独特性,这是其他行业的平面设计所不具备的。首先,包装类的平面设计要满足包装的基本职能,即产品的商业宣传职能,并且能够发挥出提升品牌效益的作用。其次,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各种产品的主流销售方式是开架式销售模式。对包装进行设计,提高产品包装的外表美观度,正是基于这一销售模式才发展起来的。在包装类平面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尤其重要,因为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直接关系着受众对产品的印象,也就是说,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越大,人们对产品的印象越深。所以合理的运用色彩对比错觉,能够让目标消费者产生心理错觉,最大限度的对消费者产生心理冲击力,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

2、合理把握载体特点提升广告影响力

广告是产品最重要的宣传方式,广告的效果对产品的销售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平面设计则直接影响着广告的宣传的效果。在广告平面设计中,色彩视错觉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广告载体因素,合理的把握广告载体的特点。首先,广告平面设计对色彩视错觉的运用,主要是通过色彩使受众产生心理错觉,从而达到提升广告在受众心中的识别性和视觉性,加强广告的辨识度和推广力。其次,广告平面设计对色彩视错觉的运用,要与广告的功能及其他因素相结合,发挥出生理错觉的特点,增强广告的艺术表现力,加深受众对广告的印象。

3、侧重动感特点突出网站特色

网站平面设计与传统平面设计差别较大,网站平面设计要充分考虑网络这一页面这一载体,对导航、页面布局、面积、框架大小等,都要体现在网站平面设计中。在网站平面设计中要保证色彩错视觉的充分发展,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充分考虑显示器对网站平面设计表现力的影响,在色彩视错觉的表现方式要上要灵活,不限于中生理视错觉表现还是心理视错觉表现,也可以两者相结合来表现网站平面设计的内涵。同时要结合显示器的特点,对色彩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表现出网站平面设计的特点。其次,在合理这一原则的范围内,网站平面设计要兼顾网站的动感性和趣味性。色彩视错觉是使网站平面设计增强动感效果的重要元素,协强网站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力,使受众感受到网站平面设计的内涵,从而使用户认可网站并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三、结束语

作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视错觉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力,使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实现了质的飞跃。但色彩视错觉的运用并不是无序的,想要充分发挥色彩视错觉的作用,就要注意平面设计的特性、需求,然后利于色彩视错觉表现出平面设计的理念,让受众得到不同的视觉享受并对平面设计作品产生认同和欣赏感,促进平面设计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视错觉艺术 篇6

所谓意境, 就是指通过有限的物象来实现无限意象的空间感觉。“境生于象”, 要想使游览者在观赏中获得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除了要注重园林景致的塑造, 更要加强对景致所传递的意境的营造, 达到意随人异, 境随时迁。金圣叹在《杜诗解》中曾指出:“境”字与“景”字不同。“景”字动, “境”字静, “景”字之谓浅浮于面, “境”字却是沁入心扉。园林的意境是通过借助于景物而构成。因此, 园林的置景总是尽可能多地区营造氛围, 让游览者透过有限的景观去体悟生命的境界。

二、视错觉及视错觉在园林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所谓视错觉是指当人或动物观察物体时, 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感知。形成视错觉的原因有多种, 他们可以是在快中见慢、大中见小、重中见轻、虚中见实、深中见浅、矮中见高。园林虽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 而其所蕴涵和传递出的意境却是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感受者的不同而变化的。

1、空间尺度比例关系上的视错觉

(1) 巧妙运用建筑尺度和比例变化产生的视错觉, 提升园林的意境

古语有曰“一拳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顷”。这种对自然的缩移并不仅体现在体量上, 而是指通过巧妙的叠山理水, 使具体的石、山、水引起观赏者的联想, 用有限的空间景致, 衍生出无限的意境, 是所谓“得意忘象”也。园林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恰当的运用比例关系上的视错觉便可使“小中见大, 缩龙成寸”得以实现。

(2) 合理组织空间序列, 在临近空间的对比中产生视错觉

空间的对比是视错觉中最为重要的技法, 把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个或多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 通过这些空间的大小, 开合的对比, 从而突出、夸大各自的特性;或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来组织一个空间序列, 即在达到园内主景区之前, 有意识地安排若干小空间, 借这些空间的对比、烘托园内主景区。

2、空间视距、视角上的视错觉 (1) 空间视距上产生的视错觉

(1) 通过景深变化及游览线路的曲直而产生的视错觉

通过延长景深来拓宽空间, 是中国古代造园中又一个常用的手段。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 越一览无余, 给人的空间感觉就越小。相反地, 景物层次越多, 越容易使空间感觉深远。因此面积较小的园林, 为了营造深远的艺术感, 造园者往往在道路设计上通过逐渐缩短路宽, 且在路的尽头设置较小的景物以及路旁植物配置有意减少株距等方法, 利用透视变形的原理, 使人感到深远。

(2) 通过远近虚实景致的因借而产生的视错觉

“纳万顷之汪洋, 收四时之浪漫”。园林意境的营造, 关键的一点就是各景之间的相互“因借”。计成《园冶》中讲到巧为因借, 可以远借, 邻借, 仰借, 俯借, 应时而借等, 这几种借, 不仅仅是为了构图取景, 而是为了丰富意境上的“巧为因借”。人在园林中, 所见的是一幅幅远近搭配的立体画面, 通过这种虚实搭配, 人们可以更为深切的感受到空间, 并由此深入到空间所带来的意境中。

(2) 视角不同而产生的视错觉

当游人游览于园林中的时候其视点是活动的, 视觉界面是不断变更的。对同一景物, 由于观赏的角度与景物高度的比例的不同, 都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恰当的调整各游赏段落视距、视角, 则可丰富游览者对园景的体验。同时, 也可利用透视错觉和遮挡错觉等这些普遍的心理现象, 将实际距离的体验感觉缩短或延长, 给人造成强烈的期待感。

3、空间布局、景物配置上的视错觉

(1) 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拓展空间

江南私家园林虽以清新雅致、飘逸潇洒而闻名, 但面积一般都很小, 而且为了保持园居的私秘性, 大多都有很多的围墙和游廊包围, 而为了解决因空间狭窄带来的沉闷和压抑感, 造园师门或者在围墙上开一些花窗、漏窗, 或者干脆做许多假的门窗, 来转移游人的注意力, 从而扩大空间的外延。

(2)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 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而游人视线的通透、远近又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我们在利用植物造景时, 若能巧妙的将这视觉效果运用于设计中, 则可创造出适时, 适地, 有韵律地植物景观, 满足观赏者地视觉审美要求。

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 可谓时一是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 它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将视错觉的原理巧妙的运用与园林意境的营造中, 不仅丰富了园林的层次内涵, 提升了园林的意境美, 更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年。

浅析视错觉在设计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视觉,视错觉,产品形态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如今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 图形图案无疑可以更加直观和便捷的给予人们所需的信息。视错觉是处在一定环境或受一定条件影响下由于心理或生理因素作用产生的视觉错误。它不可避免, 但却可以被我们巧妙的利用, 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对视错觉的研究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 早在19世纪中叶, 人们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并渐渐形成理论。现今, 许多设计师把错觉融入了他们的设计中, 恰如其分地运用, 有意识地引起人们的错觉, 使其作品独特新颖别具一格。视错觉被应用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机械设计、服装设计、形象设计等方面, 而产品设计也不例外。

一、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固守于在平面载体上面的编排设计, 如纸张、书刊、报纸等。随着平面设计不断的创新, 方式也开始多样化, 目前有一些平面设计作品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二维平面艺术创造概念, 多维化的平面设计已经不同程度的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中, 二维设计元素通过特有表现方式在多维的空间中的应用, 显示了多维化平面设计自身的独特的审美属性和审美特征。其中利用视觉错觉就是多维化平面设计的主要表现手段。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就是错觉运用的先锋人物, 他的招贴作品汇集了各种视错觉。如图1:

平面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策划, 意图是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 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大众, 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 在这个领域中无论是招贴设计、广告设计还是包装装帧设计也好, 只有给予受众者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和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把握成功的机遇。巧妙地将视错觉融入平面设计中, 不但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享受, 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还可以使作品无国界无语言限制的给各国受众者同样的共鸣。

二、视错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 由于视错觉的存在, 很多时候为了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平衡, 设计师要在建筑的实际比例上做出修正。反过来说为了达到一些预期的效果和改善一些缺陷设计师们也会利用视错觉达到。在古希腊帕提农神庙时期, 设计师就根据对错觉现象的感性认识而采取一些校正方式, 帕提农神庙在克服光渗错觉上可以堪称为典范, 为了克服白天和黑夜在视觉上柱径的粗细差异, 设计者把角柱加粗将近4cm, 缩小角开间约60cm, 以达到视觉上的稳定。除此之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也考虑了视错觉因素, 以中部微凸的造型校正了由于高耸而导致的收缩感, 同时下面的平台亦在中部略高, 以平衡由于下压而导致的内陷现象。

在建筑方面很多视错觉会产生令人不安的感觉, 也有很多视错觉可以使建筑锦上添花, 我们可以使用近大远小的错觉增加建筑的高度和深度, 利用梯形广场来突出中心建筑。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视觉规律, 才能设计出更加美观更实用的建筑, 纠正错觉, 利用错觉, 使之更好地融入于现代建筑之中。

三、视错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室内装潢的设计。在室内装修中, 视错觉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有的时候我们运用视错觉是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但是有的时候也可以用来减弱某些缺陷。通过矮中见高、虚中见实、冷调降温、粗中见细、曲中见直的原则, 使视觉效果和实际的使用达到最完美的状态。设计师可以通过错觉处理纠正空间及形态上的不良感受, 使设计更加符合人的心理感受, 同时还可利用错觉带给我们的趣味性设计出标新立异的设计风格, 使其在舒适实用的同时具有富有变化性的艺术效果。除了结构和形态上的纠正, 还能通过色彩、灯光、材质方面的错觉来装饰室内空间。正确结合实际适当运用视错觉可以使室内装潢效果大大提升。

四、视错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美学要求工业产品至少要具备形式美和技术美, 两者相互关联。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 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 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二种信息, 一种是知识即理性信息, 如通常提到的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 是产品存在的基础;另一种是感性信息, 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 其更多地与产品的形态生成有关。相比视错觉在以上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产品设计的领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 正因为如此, 其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产品设计中的视错觉一般可分为形的错觉和色彩的错觉两大类。产品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形的错觉主要有长度错觉、分割错觉、对比错觉、透视错觉、形变错觉、光渗错觉和反转错觉等。色的错觉主要有距离错觉、温度错觉、质量错觉等。利用视错觉进行产品设计其意图在于借错视规律来使造型物改变世纪形状, 结果受错视作用而还原, 从而加强造型效果。视错觉利用与矫正的例子有很多如:分割错觉 (客车车身设计) 、对比错觉 (表盘、显示器设计) 、变形错觉 (球面显示器与边缘对比情况) 、光渗错觉 (法国国旗) 等。

如图2“无形的英雄”的花瓶设计, 是利用图底关系与正负空间设计的一个例子, 具有图底反转的图形能让观察者反复交替的感受两种不同的视觉形态, 使图形在简洁的构图中给人视觉的冲击, 白底的头像是密斯和马可尼两个不同人物的剪影, 让人在趣味中获得新的思维和创造性思路, 向人们展示了广阔且魅力无穷的空间世界。在人的知觉中, 有形与无边无际是一对相反的概念, 知觉中对这种图———底关系的区分, 是由于人的视觉局限, 只能选择性的先集中观察一点, 这充分说明了人的视觉是有选择性的, 而图底转换的关键, 就在于这种注意点的转换选择。

视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正在与日俱增, 设计师们也正在发觉它在这个领域中的缺失和巨大潜力, 除了以上我们说到的实例, 在显示器设计中同样大小的产品窄边框会比宽边框显得更大;手机等数码产品侧面的分割线设计会使产品显得更加轻巧便捷等也是产品上经常出现的视错觉, 尽管是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反映, 但他本来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些情况下视错觉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危害的, 但更多时候只要我们科学合理的应用会为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有一些看起来很别扭的设计可能就是因为视错觉在作祟。而对视错觉现象的忽视和滥用, 有可能导致某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操作, 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中应加以注意。

产品设计注重的不单单只是造型和色彩, 更多的是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产品的视觉效果是吸引人的主要渠道。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 实用度已经不再是人们选择产品的唯一标准, 人们还会注重产品的设计是否人性化、是否别出心裁、是否能在使用的同时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视错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还有非常远大的前景, 它能给产品设计领域所带来的也必将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视错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正确适度的利用视错觉可以使平淡无奇的产品改头换面, 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关注生活中的错觉现象, 通过思考将它加以利用, 转变成有价值产品。

五、结语

在创意随处可见的今天, 视错觉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利用视错觉的特点与产品设计相融合, 将会产生出更多新奇且实用的产品, 而视错觉的价值也会不断提升, 巧妙的运用视错觉, 尽可能的发挥创造性才能使产品有创新的突破, 使设计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3.

[2]顾大庆.设计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迈耶 (法) .视觉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

[4]黄伟.工业设计师完全手册[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1.

[5]吴庆洲.工业设计视觉表现[M].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 1989.

视错觉艺术 篇8

一、视错觉的概念

1. 什么是视错觉

视错觉是视力的认知错误感觉。“从心理学角度讲是脑对作用于人体视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即人的心理过程中对客观刺激物的外部形状、大小、色彩、明暗、远近等个别特征的低层次认知现象。”视觉本是人类本能的反映, 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但是在人们观察物体时, 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等的干扰, 加上人们的心理、生理原因而误认物象, 会产生与实际相背离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比如在古书《列子》中所记载“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 所谓“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 由于太阳离地平线的远近不同而形成这样的错觉, 但是在这两个位置太阳在视网膜的成像大小是一样的。

2. 视错觉产生的条件

产生视错觉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首先是必须让观看者有确定的方法填补信息中的空白;其次是必须给观看者造成一个空白或者不完整的地方作为投射预期形象的空间。在对形状、运动、颜色等种种错觉中, “暗示”发挥这巨大的作用。错觉产生的基础是我们的心理倾向于以部分掩盖全体, 自动置于实际的图像之前。不完全的图形由观看者的投射所补充, 观看者的投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种心理定向和足够的空白画面。

3. 视错觉的产生和举例

视错觉形成的动态要得力于“等等原则”。“所谓‘等等’原则也就是我们愿意采用的一种假设;看到一个系列中的几个成员就看到了全体成员...‘等等’字样”。而这类错觉最著名的就是弗雷泽螺线图, 其实它并不是一个螺线, 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同心圆。如果用笔追踪一下, 才能看出这并不是一条延伸无限远的螺线。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我们眼睛在盯住某个中心短时间内保持不动, 就会发现其他的三个圆圈在转动, 为视错觉的一种。其实当看一个圆圈并没有运动, 但是在我们视觉的盲点中会产生运动的错觉。眼睛提供给我们任何一种视觉信息通常是模棱两可, 它本身提供的信息不足以使我们对现实中的物体给出一个准确的解释。

视错觉不仅是视觉误差, 当视觉反映给大脑皮层, 心理反应的错觉也是造成视错觉的产生。而视错觉的应用早在医学、神经、心理等领域被广泛关注。在设计领域视错觉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也给招贴图形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

二、招贴设计中的视错觉

图形的创意在招贴设计中是最具有冲击力和说服力的表现工具, 而视错觉的产生, 让招贴设计中注入了一股新鲜而强烈的血液。优秀的招贴不仅是让人记住图形, 最主要是通过图形来表达代表时代文化和艺术特征。在招贴领域率先运用视错觉的是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 他根据心理学的视觉原理, 采用错觉试图来表现。

1. 图底关系

即利用错视觉和形的巧遇进行组合, 利用图形的正负交错, 从而形成多图形, 多表现的图形, 如1975年为日本东京京网百货店举办的“个展”所做的海报, 福田利用图底反转的原理来表现, 白色部分是女人腿, 反观黑色部分是男人。在视错觉图形设计中, 运用这个方法以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 这样的表现形式可以有效利用空间, 增加画面的整体感和趣味性。

2. 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是一种错觉空间, 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在二维空间里运用三维的平面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矛盾空间主要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 在二维平面上形成三维立体的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福田对矛盾空间这一变异的创作手法也驾轻就熟的运用于招贴中, 利用错觉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抽离和结合, 营造出一种特别、悬疑的视觉冲击, 例如1999年福田为纪念日本“银座松屋”创业130周年的庆祝活动设计的海报——超感觉博物馆, 图中呈现的是不同两个视角的人形, 一个仰视, 一个是俯视, 由此产生了平面中的悖论, 形成了一种在现实不存在的矛盾空间。矛盾空间是人类的智慧的迸发和创新, 让平面上制造出立体成为现实。矛盾空间的产生是视觉的重大突破, 让作者和观看者的互动性加强。

三、结语

创作出好的招贴, 需要有感染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让其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然而视错觉的产生必定是视觉的一次大的革新和突破, 这不仅挑战了人类的视觉极限, 也是人类智慧的突破。视错觉作为一种冲击力极强的表现形式, 应用于招贴设计中是如鱼得水, 相互促进和包含, 不仅在图形形式上多变, 并且将平面立体化, 是二维向三维迈进的重要一步, 在独特形式的图形下也充分表达了艺术内涵和文化进化。让招贴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地位屹立不倒。

摘要:视错觉作为一种新型的图形表现形式, 利用特殊的构图方式造成一种视觉系统的错误感觉。本文是运用艺术心理学方法对强调图形的招贴设计中, 视错觉的应用。运用定量的方法从分析了视错觉在招贴设计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视错觉,招贴设计,图底关系,矛盾空间

参考文献

[1] (奥) 埃伦茨维希;肖聿等译.艺术视听心理分析——无意识知觉理论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38-39

[2] ([英) E.H.贡布里希.艺术于错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

视错觉艺术 篇9

随着国家道路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 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分析交通事故的致因, 发现超速行驶是引起事故发生和导致事故严重程度增大的重要因素。在事故多发路段设置有效的速度控制设施, 可以降低车辆运行速度, 从根本上减少由超速引发的事故, 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限速标志和各类强制性控速设施, 有的限速效果较差, 有的尽管能收到较好减速效果, 但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 可能会影响车辆运行稳定性, 且噪音大, 工程造价高。利用人眼视错觉原理设计的减速标线, 基于驾驶员心理特点, 主动诱导驾驶员降低车速, 控速效果较好, 且具有造价低、寿命长、不降低行车舒适性、不产生噪音等优点, 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或指南进行指导, 现阶段往往凭经验设计施划视错觉减速标线, 导致其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2 视错觉形成要素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产生错觉的原因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主要包括驾驶员的经验以及驾驶员的情绪因素。客观方面主要有: (1) 外界客观环境与事物的变化。外界客观环境、事物已经变化了, 驾驶员仍用原来的感知习惯去判断, 从而产生错觉。 (2) 事物的某些客观属性和透视特征。如同样的物体, 离得较近的, 就觉得大些;垂直线与水平线是等长的, 却觉得垂直线比水平线长些。 (3) 驾驶员的感知特性。由于驾驶员的感知是在运动中进行的, 很容易将外面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 有时也误认为一些运动的事物是静止的。

3 视错觉减速标线原理

错觉减速标线基于视觉特性原理, 通过一系列特殊图形的标示, 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产生自身车速快于实际车速、车道逐渐变窄、路面或路侧存在障碍物等错觉而诱导其降低车速, 从而起到保障交通安全的作用效果。与强制性限速设施相比, 视错觉减速标线具有主动诱导驾驶员降速的功能, 更容易被驾驶员接受, 其造价低, 无颠簸, 对车体无损害, 噪音轻, 尤其在环境复杂路段, 是综合效果优异的车速控制措施。

4 视错觉减速标线优点

与其他控速设施相比, 视错觉减速标线充分利用了人的视觉特性, 让超速行驶的驾驶员能够主动、舒缓地减速、对车体无损害并且无噪声污染, 是一种人性化的减速设施。另外, 设置视错觉减速标线不需要较大面积、长时间施工, 对正常的交通秩序影响小, 更重要的是它不会严重破坏路面, 可节省公路维修及养护资金, 也避免了可能带来的公路病害, 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5 在公路交通中常见的视错觉减速标线

5.1 三维彩色视觉立体减速标线

这种减速标线根据人体视觉、心理学的设计规律, 结合三维立体原理和人眼视错觉机理制作而成。标线图案能产生立体效果,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 可使驾驶员认为路面有障碍物突起, 从而主动踩刹车制动减速。这种标线既能造成驾驶员认为路面有障碍物的感觉, 又不会因为振动对车辆造成损坏。

5.2 行车道纵向减速标线

纵向减速标线主要设置在主干道, 同时也适合施划在交通量比较大的交叉路口。在平行于车道分道线和行车道边缘线设置平行四边形虚线快, 利用交通工程学和交通心理学原理, 似乎从物理上压缩了行车道宽度, 或者在视觉上使驾驶员认为前方车道越来越窄, 以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 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 谨慎驾驶, 保证行车安全。

5.3 行车道横向减速标线

行车道横向减速标线垂直于车道中心线, 通过影响驾驶员对实际车速的感知而使驾驶员降低车速, 当相邻标线的设置间距沿车辆运动方向不断降低时, 这些标线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行车速度。这种标线布设方式, 在车辆速度未变化的情况下, 给驾驶员造成车速增加的错觉, 从而诱导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

5.4 鱼刺形减速标线

相邻鱼刺标线的间距随行车方向逐渐减少, 当驾驶员驶过该路段, 在不减速的情况下, 出现在视野内的标线数量会逐渐增加, 造成行车速度不断增加的假象, 诱使驾驶员减速。

5.5 梳齿形减速标线

梳齿形减速标线是指标线施划在行车道两侧, 呈对称分布, 是从横向减速标线演变而来, 也有别于纵向减速标线, 其减速机理是行车道横向减速标线和纵向标线的综合, 既能使驾驶员产生行车速度越来越快的感觉, 还能使驾驶员误认为行车道逐渐变窄。这种标线与全车道宽度的横向减速标线相比, 所需的材料较小, 施工费用较低, 更容易铺装和维护。

6 结语

视错觉的产生相当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 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视错觉而引起的事故比例占36.8%以上。了解和掌握驾驶员在行车中产生各种错觉的特点规律和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掌握错觉的机理, 在道路交通中有效地利用这种视错觉, 针对性地对道路限速标识措施作出改善, 就可以帮助人们遵守路面秩序, 控制车速, 可以更好地为交通安全服务,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参考文献

[1]鲍兴建, 孙小端, 贺玉龙.高速公路减速标线应用效果研究[J].交通标准化, 2010 (Z2) .

视错觉艺术 篇10

后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建筑设计领域,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建筑风格元素也被建筑设计家们运用于建筑表面,作为一种符号来象征后现代主义的装饰倾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重大建筑项目采用巨大的字体和平面图形来强调建筑的内容,这种风格被称为“超平面艺术风格”,即将某些平面设计的功能因素加以夸张处理以达到新的视觉装饰效果,体现平面设计具有改变建筑环境的功能。“超平面艺术风格”与笔者所提出的“视错觉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如出一辙。可见,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今天的建筑立面设计也具有极大的启发。

2 视错觉

2.1 视错觉概念

广义地说,人的视觉现象本无对错之分,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主观地认为某一部分视觉现象是“错误”的。我们的主观判断与客观形态本身具有差异的视觉现象是视觉的工作方法,是随视觉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称它为“视错觉”,那么这种视错觉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视错觉是既普遍又特殊的视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例如眼球的运动因素,感官输入信息的相互矛盾、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的矛盾以及思维推理的错误等,都可能是造成视错觉的原因。

2.2 视错觉的空间表现

图形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表现力,它作为视觉语言展示出的超现实性体现在图形能将自然和非自然、理性和反理性的事物与观念糅合交织在一起。设计师充分发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妙地利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稍加变化或重新组合,构筑出完全出人意料的形象。

2.2.1 多视点空间

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事物,传统的做法是以视点位置的稳定为条件。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则以动态为特征,从不同视点对对象各个侧面进行综合,创造出新的形态和新的空间。毕加索作品《亚威农的少女》(见图1),扭曲的少女形体融入画面前的背景空间中,透视的空间让位于视点模糊移动,人像的古典标准被几何的体面代替,体现了毕加索对造型和空间的探索。它的视点的不确定性,图底关系的相对性和解释题材方面的丰富性为图形空间设计开拓了新的方法。

2.2.2 维度转换的矛盾空间

维度转换是无理的,它是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这种呈现出来的矛盾现象,客观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能通过二维图形的表达延续。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独树一帜,运用令人折服的反向思维方法创作了许多存在与不可能存在的世界,创造了图形视觉语言中的新空间。他的许多作品生动地表现了“悖论”、“不确定性”及“双关”的内涵。使一些无法用真实语言表达的思想,通过视觉语言变为现实,并带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觉思维方式的启示。《水池》(见图2)这一图形,表现了水从左上方倾倒下来,汇集到池子里,然后顺着水槽往下流,可拐几道弯后,又回到了原处,造成了视觉上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2.2.3 虚拟同构空间

我们把一个完整形象的各部分之间的合理结构关系称为“同构”。“虚拟同构”就是以貌似同构的组合形成非现实的结构关系。如在两个连接在一起的立方体中央有多边形,对于这个“多边形”,有时你觉得它属于下边立方体左侧,则下边立方体感觉前凸;有时又觉得它属于上边立方体右侧,则上边立方体感觉前凸,下边的凹进。这种捉摸不定的空间判断,据说含有某种“宇宙的秘密”。虚拟同构矛盾空间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形式,往往能产生出新鲜、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在图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见图3)。

2.2.4 图底反转的双重意向空间关系

图形的正负形关系、相互转移、背景向前成为图形或图形退后成为背景,这种转换关系即是视觉艺术中的图底反转。最著名的“鲁宾之杯”,是看图形还是看背景,由于视觉的着力点不同,将出现同时呈现不同意象,即双重意向的画面。而埃舍尔的《昼与夜》(见图4),从左到右即白昼逐渐变成黑夜,从下到上即大地变成了天空的生灵。我们在惊叹作品的同时,也领会了埃舍尔如何利用视觉的相对性来“欺骗”观众。

3 视错觉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立面包括屋顶部分和墙面部分,建筑的墙面部分包括整体形态。比如宽高比、层数与层高等;门窗、洞口、阳台设置;材料、色彩、肌理;基座;入口部分和过渡空间。

3.1 基于视错觉的建筑立面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是室外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建筑装饰必须具有装饰建筑物及其环境的机能,甚至还必须具有建筑构件和构造的某些机能,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建筑环境,以下几项原则是在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上必须考虑的因素。

3.1.1 环境性

人们生活在一个有形有色的环境里,它既是一个可视的形象世界,又是一个物质构成的空间。著名建筑师沙里宁讲:“建筑是寓于空间中的空间艺术”,这个建筑空间是个“小空间”,空间环境是个“大空间”。“小”与“大”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依存关系,如同母子关系一样。当代建筑已从个体设计转向群体设计及环境设计,个体建筑艺术“独善其身”是很不够的,还应当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说:“精彩的不是一座座个体建筑,而是凭借它们非常奇妙的配置而形成的环境。”因此,除了研究个体建筑的室内外空间以外,建筑与环境,即“母”与“子”的空间关系,也必须进一步思考研究。

3.1.2 从属意识

从属性,即建筑装饰相对于建筑是从属关系,它要服务于建筑造型和建筑空间意境及氛围的表现。对建筑起到加强和渲染的作用,也就是说建筑装饰不能脱离建筑和建筑空间环境而自成体系,失去了建筑制约,就失去了建筑装饰的意义。

3.1.3 装饰意识

顾名思义,建筑装饰的主要的目的在于装饰,不论是建筑外观本身的装饰还是壁画的色彩处理,都必须具有装饰效果,要求每一色块必须美观,同时充分考虑材质和肌理的效果。

3.1.4 性格意识

所谓性格就是指由建筑物的外部观瞻和内在之间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的特性。建筑物的性格是由建筑物中所有显而易见的特点综合起来所形成的,宛如一个人的性格那样,将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综合起来,就形成他自己的性格。

3.2 视错觉在建筑立面装饰中的应用实例

上世纪80年代,在欧洲,尤其是在法国,建筑立面装饰已经被艺术家们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建筑中,巴黎有很多这样的装饰画,当地人叫做墙画,是别出心裁的巴黎艺术家为美化街道环境而设计出来的。

在麦尼蒙当林荫大道上有两幢孤零零的高房子,是老巴黎那种典型的六、七层的住宅楼,房子的一端是整整一堵死墙,上面画着具备抽象意味的两幅画。一堵墙是红色调,另一堵墙是蓝色调,从大红大蓝的色彩中,依稀可见一片湖光山色从岩洞中闪出,朦胧而遥远。两堵墙的画面构成一个整体,名为月光景色(见图5)。在艾提安·马塞尔街上也有一幅名为台阶的大墙画(见图6),画的是通向云天的台阶。整堵墙的画面是从拱门望出去的长长的台阶,一直通向高高的蓝天,台阶下面有一个人在拉小提琴,一个攀登者正拎着皮箱艰难地向上走着,而在台阶的顶端,已经有一个人到达了,正举着双手朝天挥舞,好像要投入蓝天的怀抱。画的面前,便是人群熙熙攘攘的闹市区大街,而画中的情景,却是主人公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越来越远地离开城市的街道,越来越近地走向高高的云端。整幅画给人一种脱离尘世,步入仙境的讽刺感。

参考文献

[1]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

[2]顾大庆.设计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余卓群.建筑视觉造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上一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下一篇: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