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句话

2024-08-02

人生五句话(通用7篇)

人生五句话 篇1

众所周知,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肯定是要遵循这个基本原则.既然“有法”, 因而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 寻找恰当的方法就很有必要.既然没有“定法”, 因此所有的大法就只有借鉴的意义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了近30年, 为此, 我总结了“五句话”, 可以贯穿整个初中数学阶段的学习, 实乃自己的个性方法, 和同仁商榷.

1 第一句话:特例理解、一般发现、总结提炼

1.1 看教材编写

1) 看数学概念的得出:首先是例子, 动脑筋;其次是建立模型, 说一说;最后受到上面模型例子的启发, 议一议.显然对应着这样的教学过程或路径:特例理解、一般发现、总结提炼.

如通过基本问题

由分类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究得到公式

2) 看数学性质的得出: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首先是如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探究;再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做一做;观察画出的的图像, 思考下列问题……, 议一议.显然也对应着这样的教学过程或路径:特例理解、一般发现、总结提炼.

1.2 看解题方面

题1 (1) 如图1, Rt△ABC中, ∠ABC=90°, BD⊥AC于D, 求证:AB2=AD·AC;

本题是福建莆田的一道中考压轴题, 从试题关系上讲:第1问实质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结论即射影定理之一, 为第2问和第3问的“预备定理”;第2问是, 当n=1的特殊情形, 为第3问的解决做方法上的铺垫的作用, 即解决了第2问也就找到了一般情形第3问的解决方法, 即“同型化归”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考察, 换言之, 第3问是第2问的一般发现、拓展和推广.本题编织的一个意图是:先设置一个结论情景, 再给出一个特殊背景下的特例理解上的运用, 最后让解题者从特例理解中产生一般发现的思路、思想、方法, 从中总结方法, 运用同型化归的数学思想去解题, 并具体体验一次数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预备知识“热身”下的特例理解、一般发现、总结与提炼方法思想原理.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启发:运用这一句话, 在阅读数学教科书中, 我们就能自然地把握编者的意图, 让阅读思考是在主动中, 并不断强化这种理念和路径及时有效的运用到数学解答过程中, 作为一种解读有一定难度和思维含金量的问题的“诀窍”和“门道”.因此, 这句话既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更是一种解题时尝试分解难点细节的好方法.

2 第二句话:同型化归

“实数”中探究大小比较问题.

先热身, 如对与1.5的大小, 视它们分别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 通过求它们的面积 (数形结合) 转化为熟知的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了;

再看题1第3问解答概要:

因点D是直线BC上的一个动点, 故分3种可能即点D在BC边上、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

先看第1种情形, 当点D在BC边上时, 如图3.

第1步, 作DO∥AC交BF于O, 设CD=a, 则由

第3步, 联想射影定理图、作分式基本性质变形由

第4步, 求比值, 结合第2, 3步的结果有

对于点D在BC的延长线上 (图4) 、点D在CB的延长线上 (图5) , 因本质原理相同, 可以完全仿照第1种情形的“四个步骤”去解题, 即“推理一次、管几回”这种思路是建立在“同型化归”思想方法基础之上的.

于是, 由图4不难知

代入 (*) 式有

最后由图5不难知

代入 (*) 式有

从解题心理上讲:一般的人都是有几种情形就推理几次, 又因复杂图形的变形、式子变形、思维分类变形, 会消耗大量时间, 心理负担大, 易引起计算出差错的挫折感.本题编织的一个意图是:先设置一个结论情景, 再给出一个特殊背景下的特例理解上的运用, 最后让解题者从特例理解中产生一般发现的思路、思想、方法, 从中总结方法, 运用同型化归的数学思想去解题, 即可轻巧化解思想、方法、计算上的超载负荷, 解起题来“如沐春风”般的感觉.

3 第三句话:定模、建模、用模

当今, 教育理念的宠儿“学科核心素养”响彻课堂内外, 其中“数学建模”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类之一, 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这个理念, 在实践中体会到, 有效操作的套路是:定模—建模—用模.

1) 先结合2016年中考几何题谈谈具体看法.

题2 (安徽省第10题) Rt△ABC中, AB⊥BC, AB=6, BC=4, P是△ABC内一个动点, 且满足∠PAB=∠PBC, 则线段PC长的最小值为 () .

解析“P是△ABC内一个动点, 且满足∠PAB=∠PBC”显示圆中“弦切角定理”模型 (“定模”) ;以AB为直径构造⊙O, 点P只能在直径AB右侧、△ABC内的一段圆弧上运动, 显然“P是△ABC内一个动点, 且满足∠PAB=∠PBC” (“建模”) , 此时线段CP就是⊙O外一点C与圆上动点P所作射线与圆首次相交所得的线段 (再“定模”) ;当射线CP过圆心O时, 此时线段CP长取到最小值 (再“建模”) ;如图6, 于是应“用模”型图具体可求解:⊙O半径OB=OA=3, 在Rt△OBC中,

直径AB⊥BC

故选B.

几何中“数学建型”核心素养的“落地”实质是先选择定理 (定模) , 再结合已知条件或作出辅助线组合 (对应几何定理的要求) 抽象出相应的定理“图形”模型 (建模) , 最后运用之向“目标”逼近 (用模) 的思维策略.常用“补全”图形去“揭露” (“还原”) “原形” (模型) .

2) 再如代数函数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落地”:

(1) 从图形上看, 若是 (与坐标轴不平行) 直线 (双曲线、抛物线) 即可确定为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定模) , 于是可设出) (建模) , 再结合已知, 运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解析式, 最后运用它得出要求的数量 (用模) ;

(2) 从 (统计) 图 (列) 表上看, 若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是均匀的, 即自变量每增加1个最小单位, 因变量都增加或都减少相同的数量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积为相同的常数、沿一对自变量与因变量值左右展开具有轴对称“分布”) , 可确定为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定模”) , 同上即设出) (“建模”) , 再结合已知, 运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解析式, 最后运用它得出要求的数量 (“用模”) ;

(3) 从文字表达式上看, 借用语文“摘抄法”, 用中文表达式写出数量关系 (“定模”) , 再把数量关系中的每个量用相应的代数式“替换”, 得出数学表达式 (“建模”) , 最后运用之向“目标”逼近 (“用模”) 的思维策略.

3) 统计初步学习亦是如此, 常从大量试验数据中发现统计规律, 试定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等 (“定模”) , 再结合已知得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建模”) , 最后运用之向“目标”逼近 (“用模”) 的思维策略.

毋用赘述, 数学教学特别是解题教学中, 有效落实“数学建模” (概念模型、定义模型、几何模型、函数模型、公式法则模型、统计模型等) 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揭示:简便、科学、有效的操作套路“定模—建模—用模”, 思路清、途径简、易上手, 好学、实用、通俗, 解法易自然生成且直抵数学本质, 更易使学习者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形成良好的问题结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

4 第四句话:读题、画图、联想

读题是体悟字词句的中文涵义, 并摘要关键数量及其关系, 画图是对应字词句的具体图形翻译, 了解到图形的具体动态的生成过程, 使静态的文本流动起来、生动起来、鲜活起来, 从而刺激大脑中枢, 激活内存, 产生对应字句或图形的公式、定理、法则等的结构条件联想, 自然镶嵌到这些性质的内部中去, 从而得出对应的相关结论, 由此及彼地进一步组合发展直至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题目到性质的不断凑合组合的过程, 其中读题画图联想就是起到“动力”的作用.

题3 (2016年武汉中考第15题) 将函数y=2x+b (b为常数) 的图像位于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至其上方后, 所得的折线是函数y=|2x+b| (b为常数) 的图像.若该图像在直线y=2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 则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此题涉及基本知识点:具体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与画法、函数的性质, 还涉及代数绝对值及几何意义, 几何图形变换、常数函数以及代数不等式.

具体如何求解?请看细节分解:

第1步, 已知“函数y=2x+b (b为常数) ”其实在暗示常数b需要分类思考, 即细化为3种可能, 见图7, 8, 9, 依次对应b>0, b=0, b<0.

第2步, 要求“将函数y=2x+b (b为常数) 的图像位于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至其上方”, 结合第1步对应操作, 见对应图10, 11, 12实线部分, 依次对应b>0, b=0, b<0, 即为已知“所得的折线是函数y=|2x+b| (b为常数) 的图像”.

第3步, 满足要求“该图像在直线y=2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结合第2步再分析解读:无论怎样, 图10, 图11都有不符合“在直线y=2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 故排除了b>0, b=0两种情形, 图12才是“翻折”后函数y=|2x+b| (b为常数) 的图像;于是重点研究图12, 如何突破, 关键在哪里入手呢?

第4步, 回答“所得的折线是函数y=|2x+b| (b为常数) 的图像.若该图像在直线y=2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 则b的取值范围”, 关键是“直线y=2”的图像位置的确定.

于是对条件“横坐标x满足0<x<3”运用极端原理即x=0和x=3进行探讨:

(1) 当“直线y=2”的图像过点B (0, 2) 时, 此时x=0, 见图13.“函数y=|2x+b| (b为常数) 的图像”线段AB:点B的对称点B′ (0, -2) 在原函数y=2x+b上, 于是有-2=2×0+b, b=-2, 验证发现“该图像在直线y=2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

此时还有b>-2, b<-2两种可能.当b>-2时, 不妨特例理解验证的方法:如取b=0, 函数为图11情形, 由前讨论知, 不正确;当b<-2如b=-3, 画图极端计算 (对AB射线支和AC射线支分别取y=2计算出对应的x) 知符合0<x<3题意.于是可知必有:b≤-2.

(2) 当“直线y=2”的图像过点C (3, 2) 时, 此时x=3, 见图14.“函数y=|2x+b| (b为常数) 的图像”线段AC就是原函数的图像y=2x+b, 于是有2=2×3+b, b=-4, 验证发现“该图像在直线y=2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

此时还有b>-4, b<-4两种可能.当b<-4时, 不妨特例理解验证的方法:如取b=-5, 原函数y=2x-5当y=2时, x=3.5不在“该图像在直线y=2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要求内, 可知, 不正确.当b>-4如b=-3, 画图极端计算知符合0<x<3题意.于是可知必有:b≥-4.

综合知“函数y=|2x+b| (b为常数) 的图像在直线y=2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满足0<x<3”时, b的取值范围为-4≤b≤-2.

其实就是“分类细化, 极端突破”的解题方法.用到了分类、数形结合、以静制动、极端化等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关键是每个步骤中都体现了“读题、画图、联想”这个基本动作.

5 第五句话:优点、缺陷、改进

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其优点是适合任何一元二次方程, 缺陷是一个具体方程就配一次, 显得繁琐, 需要改进和完善.切入点是利用其优点 (配方) , 对缺陷改进 (任何一元二次方程只配方一次就够了, 而且能代表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 于是想到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 (a≠0) 入手, 配方推导得出“规律”即求根公式.同时不难看到, 数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站在已有知识的“肩膀” (优点) 上不断改进与完善 (缺陷) 的过程, 也是我们教学向前推进的一个方向, 更得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和操作动作:“优点—缺陷—改进”周而复始.

再如书写格式上:对方程

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得

课本上的格式

显然很麻烦, 而且发现学生很容易漏写字眼“或”, 于是可以改进为:

所以

既避开了错误书写, 也简捷了格式.

又如:“ax2=b (ab>0) 两根为m+1, 2m-4, 求m.”

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如此解法:

显然这是正确的解法, 分类数学思想方法也很熟练 (优点) , 但是过程冗长, 书写量和计算量也大.因此引导学生站在这种解法的“肩膀”上观察发现, 右边均有特征:互为相反数即“和为零”;优化改进为 (m+1) + (2m-4m) =0, 于是有m=1.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到“起点”, 对给出的文字可解读出: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实数根, 立马可得 (m+1) + (2m-4m) =0, 从而自然规避了分类、握住了“整体”型特征, 当然解题思维品质就优异了.

上面这5句话, 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解题方法, 是我们阅读和突破解题思路的窍门和良方, 我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直在传授给学生.新课程强调学生、教师、文本以及教学环境的交互作用, 要求充分尊重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 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和谐构建过程.“教”与“学”如同教学质量的两只翅膀, 只有师与生双翅有力, 教与学两翼互动, 才能使教学质量飞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的反思、体现“三个尊重” (尊重科学、尊重学生、尊重教师) 、引导解析生成, 这样既能磨砺教师的教学本领, 又能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仁们不妨体会体会, 也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初中) (第2版)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4.

[2]陈金红, 郭作华.改革课堂提升效益成功的“三个方略”[J].数学教学研究, 2015, 34 (7) :6-8.

[3]陈金红.你真的看过教材[J].湖南教育 (C版) , 2014 (12) :34-35.

[4]陈金红, 郭作华.你真的看过教材上的习题吗[J].湖南教育 (D版) , 2015 (9) :38-39.

[5]陈金红, 郭作华.常见但有时不可视而不见[J].教育科学论坛 (综合版) , 2015 (8) :43-44.

[6]陈金红.同课异构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 设计片段与评析[J].中国数学教育 (初中) , 2011 (7/8) :55-56.

[7]陈金红.几何“形”, 代数“声”, 三角函数“心”——谈2014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压轴题[J].中国数学教育 (初中) , 2014 (10) :54-55.

[8]陈金红, 郭作华.问题演绎活络教材——小议教材解读的方法[J].数学教学研究, 2015, 34 (12) :2-5, 21.

[9]陈金红, 郭作华.无边题海题根是岸教材是线[J].数学教学研究, 2016, 35 (2) :5-7.

[10]陈金红.同一法如何处理更有效[J].中学数学 (初中) , 2016 (5) :72-73.

人生五句话 篇2

1相声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作为一名相声演员 他也不简单(都有什么呢)首先要有文学的修养 修辞的学习

2对

1社会知识还得知道的特别的多

2对 我这个人就知道的特别的多 我们后台这么多说相声的有什么不会的问题都得问我 1脑子反应还得特别的快 2对了我脑子反应就特别的快

1脑子还得特别的聪明

2我就特别的聪明打小我师父就特别喜欢我 说我是小能豆子机灵鬼儿眼睫毛薅下来都能当哨吹

1你这嘚吧得嘚吧得干么呢 2我这不是自我介绍呢吗 1,我看你这不是自我介绍 2,那我这是? 1,没羞没臊 2,我啊

1,脑子好有自个往外说的吗 2,那怎么不能说啊

1,这显得你多不谦虚啊 脑子好那得让别人说 你瞧见我了吗 我脑子比你快多了 我多咱说过啊 2哦 您这还没说呢

1这么着 您也甭说您脑子快 我也不说你脑子不快 当着各位观众朋友的面 我测验测验你怎么样? 2怎么测验啊?

1您跟我学说话怎么样? 2您说什么? 1您跟我学说话

2我这么大人了跟您学说话? 1哟 您还指不定学的对学不对呢

2那我先问问您吧 您让我学中国话还是外国话 1外国话你听得懂吗?当然是中国话 2中国话 学几句啊? 1不多学 就三句

2三句话啊 甭说三句 就是三十句 三百句 我都不带出错的 1用不了那么多 不出三句 你准出错 2没那事儿 1要不咱试试 2试试就试试 1我们现在就开始 2您说

1说 我吃饭我也请您吃饭

2往下说 1您就先学这句

2就这个 嘿 说 我吃饭我也请您吃饭 1行啊

2行啊呀 这有什么啊 这个 1我喝茶我也请您吃茶 2我喝茶我也请您吃茶 1错了吧 2没错 1没听明白 2听明白了 1我们再来一回 2再来一回

1说我吃饭我也请您吃饭 2说我吃饭我也请您吃饭 1我喝茶我也请您吃茶 2我喝茶我也请您吃茶 1错了吧 2没错啊

1哈哈哈哈 你这就错了 2我哪儿错了? 1我让你跟我学几句啊

2三句啊 1这头一句是

2说我吃饭我也请您吃饭 1二一句

2我喝茶我也请您吃茶

1对嘛!那么第三句我说错了吧 您怎么说没错呢? 2奥 这句也算啊 1哎 关键就在这句啊

2嗯

1我说错了吧 您应该跟我学 错了吧 这不就对了吗 我一说错了吧 瞅这位 大嘴一撇 没错啊 2我就你这模样啊 1你这么学没法不错

2您这叫白鹤打架跟我这绕脖子 单逮我不注意的时候问我这么一句 我能不错嘛 1您还不服气 2我当然不服气 1您的意思 2您还敢再来吗? 1您还敢再学吗? 2您敢再来我就敢再学 1您敢再学我就敢再来 2再来一回!1再来一回 这回三句不行了 2您的意思 1增加两句

2哦 成五句了 1哎

2还这么学吗? 1还这么学啊 2保证没错了

1您先别忙 我先给您托付托付

2哦 还说两句

1各位 您瞧见了吗 这位 一上台 我脑子多么多么快 我多么多么聪明 我是小能豆子机灵鬼儿眼睫毛薅下来都能当哨吹 后台有什么问题不会的都问我 我师父多么多么喜欢我 刚才三句话都没学对 这回成五句了 他就更学不对了 瞅这模样还不服气 各位您给做个见证 这五句话 他要是说的跟我一模一样 证明他脑子快 要是这五句话 有一句 哪怕一个字 跟我学的不一样 各位 您甭留面子 使劲儿地鼓掌 鼓掌不为别的 主要是羞臊羞臊这种人 这种人没脸没皮没羞没臊 2您这是给我托付吗?

1各位 我们这就开始 错了崩忘了鼓掌 我这先给您鞠躬了

2甭说鞠躬了 您就是磕头 我都错不了 1注意了哈 2您说 1说我吃饭我也请您吃饭 2说 我吃饭我也请您吃饭 1我喝茶我也请您吃茶 2我喝茶我也请您吃茶 1错了吧

2没。。呃错了吧!好悬呐 差点儿又叫他给我蒙过去 1哎 几句了 2三句了

1哎!(笑 领掌)

2干么呢 等会 你们听见什么了就鼓掌? 1你又错了 2我哪儿错了 1我问你几句了

人生五句话 篇3

1.那时我们还年轻。穿过残垣断壁苍松古柏,我们来到山崖上。沐浴着夕阳,心静如水,我们向云雾飘荡的远方眺望。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北岛《青灯》

2.最初我们迷茫,是不知道要去哪里。知道去哪里了,我们还迷茫,是因为不知该如何去。最终去了想去的地方,我们仍迷茫,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留。留下了,还是迷茫,只因为我们想留得更久一点。只要在青春一天,就希望能尽力向上一点,因为每一次新的迷茫,都是一次重新振翅的开始。

——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

3.二十岁之前,你可以用很多的激情去对抗、去叛逆,说出太多的“我不想”。可是到了二十岁,你就要认真地问自己一句 “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青春除了用来享受和挥霍,还要用来思考和抉择。只有确定了自己的方位,才能在梦想的指引下,为下一个十年铺路。

——佚名

4.如果真有一段可以称为“青春”的岁月,我想,那指的并非某段期间的一般状态,而是一段通过青涩内在,在阳光照射下轻飘摇晃、接近透明的时间,也是被丢进自我意识泛滥之大海时所遭遇的瞬间陶醉。换句话说,那是一种光荣的贫瘠、伟大的缺席。很高兴,我们曾经在一起。

——森山大道《迈向另一个国度》

5.对于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来说,周围是没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这正是青春的特色。

——景凯旋

心灵五句话

1.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这当然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越好。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哲人、圣人身上可以得到印证。

——周国平

2.有的路,是脚去走。有的路,要心去走。绊住脚的,往往不是荆棘和石头,而是心。所以,看起来是路铺展在我们眼前, 实际上,是心扑腾在路上。

——《有的路,要心去走》

3.我们的心其实就是一块田,你不在那里种玫瑰,它就会长荆棘。喜悦就是使我们富有的玫瑰,贪欲就是使我们贫穷的荆棘。一个内心被各种贪欲所捆绑的人,他实际上是这个世界的苦役,只是他自己不知道。

——《喜悦是生命的黄金》

4.当你的内心变得井然有序时,你周围的一切才会变得井然有序。周围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显现,一个时常维护内心的人,也一定会时常维护周围的环境。

——《中国新闻周刊》

5.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

——刘瑜

提醒五句话

1.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 。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2.最富有的时候,看上去倒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安心的人在哪里都可以自得其乐,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梭罗《瓦尔登湖》

3.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是的,生活在继续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路遥

4.必须把自怜自爱踩在脚下,鼓励自己说痛苦并不是生活的盐粒。生活的盐粒是欢乐,欢乐是存在的:它存在于对生活的追求中。你可能几乎总是会失败,但你根本不必为此失去信心。战斗本身比获胜更为可取,行走本身比到达更美好:因为你一旦到达目的地,你就会感到内心空虚。

——法拉奇《给未出生孩子的信》

5.如果我们忽略了自己,便无法认识身外的各种事物。宇宙是面镜子,我们在其中只能注视我们已经从自己那里学到的东西。

——卡尔维诺

编辑/华放

人生五句话 篇4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人生弹指间, 岁月匆匆过, 眨眼就年过半百。面对年老, 几乎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安度自己的晚年?但生活在农村 (尤其是边远乡村) 的广大老年人群体对此是不需要考虑的。年迈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沿着以前的老路继续走下去, 直到生命的尽头。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用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一) 脸朝黄土、背朝天, 活到老、干到老

他们从出生的那天起, 就注定了一辈子要在地里, 耕着、种着;现在老了, 依然在地里摸爬着。其中缘由, 一是习惯了, 离不开土;二是离开土就没法活, 得在地里刨食。只要还能动, 农村老人的生活就得全靠自己打理。在村里, 没有老年人“退休”的说法。

(二) 养儿不如养女, 养女不如养猪, 养猪不如养己;多养不如少养, 质量胜于数量

这是村里的普遍现象, 在老年人自身状态差不多的情况下, 一个儿子的比多个儿子的好过活, 仅有的一个儿子会因为无法推“皮球”而更好地承担起养老责任, 也要考虑自己的儿子会不会向自己学习。这种不多的乡村舆论, 在这时能够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同时在我国广大农村“儿子是传宗接代的本”, 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的观念根深蒂固, 儿子继承所有, 包括财产, 也包括养老。然而随着老人的进一步老去, 女儿与父辈的情感更为亲近。事实上也是如此, 尤其是碰到多个儿子, 而每一个儿子又表现平平或在众多儿子中没有一个强势的话, 老年人的生活更多的会倾向于女儿。另外, 老年人自己的能力、积蓄是很重要的。年轻的时候, 投资于自己, 提高自身能力是很实惠的。老年人能力的提升能够带来更多的积蓄, 维持子女不管不顾时的生计, 更重要的是, 这笔积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子辈的态度。近年来, 老年人经济能力的加强和对子女养老现状的感叹, 呈现出一种向自我养老转变的趋势。此外, 子女的经济水平、养老意识等综合素养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 子辈是在解决了自身的生计之后, 才有能力和心情来对上和对下负责, 承担起对父辈的赡养和对子辈的抚养责任。这点在村里表现的极为明显, 通常, 儿女经济水平较好的老人总是比子女贫困的老人日子过的舒坦些。

(三) 小病找死, 大病等死:去治, 人亡家也破;不治, 人亡家不破

由于长年过度劳累、缺乏劳动保护、生活水平低下和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

农村人到50岁左右都累下不少伤病, 60岁以后病痛就更多了。但在医疗费用高昂的情况下, 相当多的老农都无钱治病。对于没有医疗保障和储蓄的农村老年人来说, 医药费极大地超过了他们的支付能力。他们能忍的就忍,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去看病。即使看病, 通常也是在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拿一些药丸, 打上几针而已。这种治疗虽然有时能见效, 但由于没有护理和保养, 是很不彻底的。遇到大病, 只能是慢慢熬, 这时只能看儿子的能力和孝心了, 在有儿子的情况下, 女儿一般不承担, 也不会受到世俗的责备, 如果承担一些的话, 那就是很好的表现了。问题是在当前的农村, 年轻人也没有多少现金, 去治, 只能是借债, 病还没治好, 媳妇也许就闹着离婚了, 因为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治, 老人就只有等死, 家虽在, 但看着亲爹亲妈在痛苦中死去的感觉肯定不好受。这就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至少这个村庄如此。

(四) 婆媳、婆媳, 战火不熄

婆媳之间的矛盾似乎是村里的主要矛盾之一, 永远都难以消除。这个时候就要看以下方面:一是媳妇与婆婆双方的涵养或实力较量。如果婆媳双方都有一定的素养, 相处起来较融洽;否则, 双方之战不可避免。二是儿子的能力和涵养。儿子要是有良好的经济能力和处理婆媳矛盾的周旋能力, 这个家也会是比较安宁的。但这样的儿子在这样的村庄是比较少见的。三是多个儿子的话, 至少要有一个有孝心, 而且是强势的。否则, 就是星星之火, 燎原之势。

(五) 有时间就打电话回来吧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加速了城乡二元化的进程,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快, 这个村子也不例外。村里绝大多数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 留下的只是老人和小孩, 整个村庄可以说是“空心村”或“留守村”。留守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和情感扶持, 他们在克服自身生理机能下降和疾病困扰的同时, 还要照顾留下来的孙儿、孙女, 耕种全家的土地, 负担大大加重。面对外出务工的子女, 农村老年群体的弱势地位进一步显现出来。记得奶奶常说的一句话, 就是有时间就打打电话回家吧。但是, 家究竟在哪里?这是农村老年人的问题, 也是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的问题。

二、当前农村养老问题上面对的挑战

上述五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下农村老年的生活现状, 揭示了当前农村老人在基本生活保障、家庭保障、医疗保障、内部关系和心理情感上面对的五大问题。

一是农村老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的问题, 不劳动即无收入。为自身生计考虑, 为后代负担着想, 老人们只有终身操劳, 自食其力。二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子女之间赡养责任分配不均的问题, 老人们不得不克服困难, 通过自我努力, 提高保障水平。三是疾病对老人自身和家庭的影响问题。由于农村老人严重缺乏疾病方面的医疗保障,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 常常是“一人病倒, 全家趴下”, 凸显出当前农村家庭医疗责任的脆弱性。四是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长期受困于婆媳之间的关系。儿媳妇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身为儿子的丈夫对待老人的方式。这种态度从婆媳之间扩展到家庭成员之间, 导致兄弟姊妹关系恶化, 家庭不和, 不仅加重了老人的挫败感, 又进一步降低了家庭保障的质量。五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问题突出, 心理健康堪忧。一方面, 儿行千里母担忧, 老人对子女的思念和担忧加重了心里的不安;另一方面, 老人的生活和饮食起居缺乏子女的关心和照料, 时时事事都得靠自己解决, 心里耐不住的寂寞和痛楚。

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 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实质上亦变得难以为继了。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弱化。子女独生化、就业非农化和居住分散化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家庭的小型化, 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 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老年人除从子辈中获得经济供养之外, 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扶持。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 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涌进城里的务工群体, 迫于生活压力, 无暇顾及在农村的年迈父母。同时, 一些青年夫妇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 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生子女倾斜, 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人均寿命延长、自理能力下降。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老年的平均寿命得到提高。寿命的延长, 必然导致其自理能力的下降, 这两者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储蓄能力有限、社会养老不足。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农产品有限的附加值, 使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极低。绝大多数农民在年轻的时候很难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出较好的安排和储备, 除自我保障意识弱外, 收入低是主要原因。同时, 国家推行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因覆盖面太小, 社会化程度低和农民不了解保险政策、积极性不高等因素, 同样使得农村老人的保障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现实的各种因素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危机。随着家庭人口外流, 子女在外地学习或务工, 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长期的异地分处, 使得子女对年老父母的照料和慰藉十分有限。同时, 由于经济市场化背景下“孝”文化衰落和老人自身弱小的经济能力, 农村老人的养老质量进一步下降。

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三制”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该村生产力依然低下, 生产方式还停留在“牛耕犁耙”时代, 经济落后, 医疗卫生水平低、几乎不存在养老保险, “人口老龄化”和“老人贫困化”现象普遍存在。面对在基本生活、家庭保障、医疗保障、内部关系和心理情感上的五大问题, 老人们显得无助和脆弱, 老年妇女的情形则更糟。结合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分析, 基于对当下我国农村保障现状的梳理, 我们认为应该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三三”制多要素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第一个“三”指这一模式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三种制度为主要内容。第二个“三”指该模式集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于一体。第三个“三”指这一模式由农民、农村集体组织和国家三者共同承担责任。其中, 第一个“三”保证了农村老人“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第二个“三”充分发挥三种保障各自的优势, 服务于农村老人保障的实际需要。第三个“三”, 妥善处理了农民、农村集体组织和国家在农村老人保障责任中的主次关系, 将由以农民自身承担责任为主, 逐渐转到以国家责任为主。

多要素相结合是指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优良传统教育、农技教育、土地流转、社会养老意识教育、商业大病保险与人身意外保险等多种方式的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中华优良传统教育将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水平, 使得邻里更加友善, 家庭更加和睦, 使老年朋友“心有所傍”。农技教育, 一是可以提升农民的素质, 推进生产, 增加社会财富, 增强社会的保障能力;二是可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水平。土地流转方面可以土地的使用权置换养老保障权益, 具体的办法有:老年农民转让自己的土地使用权, 由集体经营, 分享收益, 以此保障老年农民的生活需要;通过授权某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去经营自己承包的土地, 以此换取一笔可观的现金或者期权等来保障老年农民的生活所需。同时, 养老知识的普及将提高农民的保障意识, 学会为未来着想, 未雨绸缪, 购买商业保险和人身意外险, 在年老时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2]、 (美) 格伦斯基著;王俊等译.社会分层[M].华夏出版社, 2005.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五句话快速调节心情 篇5

(1)期待少一点。我们时常不快乐,很多时候是因为对别人期望过多。当他们达不到我们期望值时便会失望,从而影响心情。何不少点期待,能自己做到的,尽量亲力亲为。期待少了,失望也会少。

(2)付出多一点。“吃亏是福”不是没有道理。从眼前看,付出的多确实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但从长远看,说不定今日的某次举手之劳会让别人心存感激,从而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情形下将感激反馈给你。即使我们付出时不求回报,也可以图个心安理得,坦坦荡荡。

(3)不要担心。我们都会恐惧,害怕失去。可是有些终将会失去的,我们与其一直在担心中等待,不如及时调节好心情,平静接受。那些可能会失去的,至少在我们仍然拥有时,担心是多余的,只能不断完善我们自己,让我们拥有的时间更长。

(4)放下仇恨。“一母九子,子子不同。”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们都会发生争执,何况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发生矛盾后一直怀恨在心,自己累,别人也不开心。我们试着努力将仇恨放下,慢慢感受自身精神层面的升华。即使解决不了矛盾,放松心情,也是让自己的生命少些怨懑。

反思五句话 篇6

——布莱恩·戈德伯格(Bryan Goldberg,企业家)

2.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许多时候,我们的内在眼睛是关闭着的。于是,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 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在以色列,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活法,政府不会让每个人活成一个样子。

——91岁老人、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颇为自豪地说

4.这是一个什么都在膨胀的时代,每个人都超负荷地生活着。我们越来越缩小的自我每天忙着在无数庞大的泡沫里游泳,却忘记了游泳的目的是找路上岸。

——朱德庸

5.有人问我人的最大弱点,或人的劣根性是什么,我说就是享受着电脑之便利却瞧不起比尔·盖茨,品尝着苹果之美味却挑剔说乔布斯吸毒。容得下成千上万个平庸乏味,容不得一个半个创新冒尖,恨人有,笑人无。至少在这一点上,很多活著的人早就死了,而且腐烂发臭。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改变一生的五句话 篇7

这句话出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之口。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第二句话: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

■第三句话: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你一定知道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如果你在走路,从A到B,明明可以直接过去,但所有人都不走,你最好也别走,因为有陷阱。

■第四句话: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我在滑雪的时候,最深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刚开始学滑雪时没有请教练,结果从山顶滑到山下,实际上是滚到山下,摔了很多个跟头。最后我反复练习怎么在雪地上、在斜坡上停下来。练了一个星期,终于学会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这个时候我就发现自己会滑雪了。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想停,一转身就能停下来。只要你能停下来,你就不会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你就不会被撞死。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

■第五句话: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

上一篇:大跨度预应力梁下一篇:《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