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在校安全教育

2024-08-17

中学生在校安全教育(精选9篇)

中学生在校安全教育 篇1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永恒的主题, 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同时也是广大患者生命健康的保证。医疗风险无处不在, 原因纷繁复杂, 只要存在医疗行为, 就可能发生医疗安全事件和医疗事故争议。要减少和降低医疗差错的发生, 就要提高医疗机构内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 强化医疗安全责任意识, 只有将各项医疗法律法规时刻铭记于心, 精良技术, 力现于行, 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此外, 还要加强人文关怀、强化制度建设、学会沟通艺术和发扬团队精神等等。但要使医疗风险的窗口前移, 就要强化医护人员实施医疗行为前的理性认识, 即要加强对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的医疗安全教育。

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没有进入实习期前, 往往只是在书本上看疾病的发生、发展, 从文字中找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接触到的只是疾病的概念, 而不是真正的患者, 因此, 在沟通、交流、告知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盲区。即使通过1年的临床实习, 也只是“知其表不明其里”。加之刚参加工作, 临床经验贫乏, 技术不熟练, 不注意学习和培养良好的执业习惯, 就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医疗差错, 给医疗机构和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

近年来, 笔者所在学校在不断加大教学力度的同时, 陆续筹资组建了护理专业模拟示教室、口腔实验室, 目的就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学校毕竟不是医疗机构, 在病例数量、诊疗环境、心理承受、执业行为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条件制约, 技术水平的提高只能是蜻蜓点水、见效甚微。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 在校内大幅度提高学生技术水平的空间很小, 因此就应另辟蹊径, 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医疗安全意识的强化力度, 坚持采取多学科渗透、保证课时数、年度考核、单科否决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加大在校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先设一道医疗服务底线——安全。

1 医疗安全意识培养渗透学科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学、药学等13个专业, 每个专业包括普通课、基础课、专业课等三个课别。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个专业的不同教学课别, 尤其是专业课的授课计划中要加入医疗安全知识内容, 做到临床病例与医疗差错案例相结合、鉴别诊断与误诊后果相结合、人文教育与医护职业道德相结合、摸拟诊疗与角色互换相结合。并明确规定未增加相应内容的授课计划为不合格计划, 不列入教学进程。

按上述规定进行的授课, 使学生不仅要掌握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还要逐步培养把看疾病转为看患者, 把单方问诊转为医患交流的执业习惯, 培养不要用知识对疾病, 而是要用医德对患者的执业意识。

2 医疗安全知识考核实行单科结业

医疗安全知识贯穿于各个专业的不同学科, 无形却有源, 也要实行考核, 采取医疗安全知识及实践与毕业考试科目同时进行单科结业。考试不设复习范围, 学生可以参考平时课堂教学内容及学习笔记, 结合对医疗安全不同程度的认识, 对考试题目进行做答。考试内容委托各医疗机构医务科负责人员进行命题, 多以临床易出现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环节为重点考核内容, 如医学告知、知情同意、病历书写、语言表述、人文关怀等方面。考试形式为分组抽签, 单人做答。考生针对抽取的题目, 包括现场摸拟、案例分析、事件点评、差错补救等不同类型, 按考官要求进行做答, 并当场进行评分。

学生毕业考试实行单科否决, 如果医疗安全知识考核成绩未达标, 将不予毕业, 需要进行医疗安全教育专项培训后再行考核通过后才能毕业。

3 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医疗安全教育

学生进入实习阶段, 从学校的学习环境进入医院的实习环境, 社会角色开始转变, 这个阶段进行医疗安全教育更直观、更有效。学校以实习医院所在区域为单位, 专门派一名实习带教教师负责组织协调实习医院, 组织对实习的学生定期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实习医院负责对本院或本科一个时段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总结, 说明不同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关键环节、客观因素、应对补救及教训启示。结合医院的具体临床病例, 在真正的医疗环境下, 使医疗安全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4 学生撰写有关医疗安全问题的论文

每一名毕业生都要结合本人实习中发现的医疗安全隐患、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真实案例撰写一篇医疗安全事件评述论文, 详细阐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具体原因、事件分析、处理结果、内心体会、整改措施及改进建议, 并通过学校教务科或实训办审核通过后存入本人人事档案。

以上措施有些细节还需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落实和不断修正,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一些尝试, 势必会强化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提高医疗执业水平, 多一些安全意识, 少一些医疗差错, 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的同时减少医院损失。

摘要:根据中等医学院校的具体实际, 通过坚持医疗安全意识培养渗透学科教学、医疗安全知识考核实行单科结业、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医疗安全教育、学生撰写有关医疗安全问题的论文等方式, 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为将来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先设一道医疗服务底线。

关键词:医疗安全,在校生

中学生在校安全教育 篇2

1、不携带管制刀具或者铁条、钢管等物品到校。

2、不在校内追逐打闹,不坐在走廊栏杆上、窗户上,不从楼上往下抛掷任何物品,打扫卫生擦窗户时一定要确保安全。

3、不攀爬翻越围墙、建筑物,不到学校建筑施工场地玩耍活动。

4、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有意在楼梯走道制造堵塞和拥挤。

5、爱护校园内的电线、电器、电器开关、插座;有损坏现象的不触摸。

6、体育活动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程,不擅自行动,不在体育设施上做危险动作。

7、严格遵守请假制度,不私自外出游玩、不逃学、不出走,及时回家按时返校。

8、遵守交通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不乘坐不合格车辆。

9、校外不与不良分子交往,不打架斗殴。不进营业性网吧

10、在校期间严格遵守学校相关的安全制度和条例。

11、绝不私自到游泳池或下河玩水、游泳。

12、不能到河边、池溏、深沟等地方玩耍、

钓龙虾等,也不要靠近水井、粪坑、沼气池等;不要进入无人空房、地窖等地方;要避开变压器、高压电线;不要攀爬水塔、电杆、屋顶、高墙;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亡事故。

13、不要在夜晚、天黑时外出玩耍,容易发生危险。另外没有家长的带领,不允许私自外出,如确实需要外出,必须经家长同意后方可外出,并注意随时和家长联系。

上述承诺,承诺人将守约,请老师和家长监督。

班级承诺人:

班主任签名:

中学生在校安全教育 篇3

近日,记者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春季调度会上获悉,全国学生营养办5月4日印发并施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应急事件处理暂行办法》。《办法》要求,试点学校发生应急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营养办及当地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办法》还指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及时会同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进行核实,在2小时内逐级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营养办及同级政府,直至教育部和全国学生营养办。特别重大(I级)或者重大(II级)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3小时内报告教育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组办公室和全国学生营养办。

关于应急事件处置过程和处理结果,《办法》要求将发展变化情况和结案报告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营养办直至教育部和全国学生营养办。同时,《办法》规定,初次报告必报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造成影响的范围;进程报告必报事件控制情况(丢失的或泄漏的有害物品查找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结案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有关人员责任追究情况等。事件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报告并将处理情况予以公开。(白真智 杨文彦 中新网 人民网 2012年5月9日)

小学生在校感恩教育初探 篇4

一、当前学生现状以及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 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 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品德。学会感恩, 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 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

目前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宠爱, 生活的安逸, 助长了他们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再加上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 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隔代家庭, 甚至是长期与父母分居的留守中, 更加使他们认为优越的生活是与生俱来的, 是应该的, 因此不懂得珍惜, 不懂得感恩。《北京晚报》报道, 一名就读于京城某高校的女大学生, 因事和父亲闹了点意见, 又因自己的电脑坏了急需用钱, 就在其居住的村内张贴了5张借钱启示, 目的是“寒碜寒碜我老爸”。《福州晚报》8月10日报道某小学生自己忘带课本后, 立刻在电话里命令家长尽快把课本送到学校来, 态度之蛮横、口气之粗暴, 令在场教师感到吃惊。

所以实施感恩教育, 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 学会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手足、同事、互爱互助之恩, 感恩师长启蒙教导之恩尤为重要, 感恩成为学校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

让孩子学会感恩, 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小学生可以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 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讲关于感恩的故事。讲到感动之处, 我与学生一起体会、一起感受。慢慢地, 学生明白了父母生养他们并不容易, 逐渐地在行为上发生变化, 如: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 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同学间相处更加友好了……不过, 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 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和长期的渗透培养。如背诵理解感恩的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 学会感激他人。

三、寓教于游戏, 使学生深化认识

作为小学生, 最能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就是通过游戏带来的教育, 寓教于游戏中。在一次班会课上, 本人做了一个既让学生深受教育又深感震撼的游戏:“谁是你最重要的人”。我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下10个人的名字, 可以是亲人、朋友和亲戚。学生很快就写下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然后我叫学生删掉其中一个, 学生迟疑了一会, 照做了。接着又删掉一个, 学生还是照做了。再删一个, 有几个女生开始哭了。教室里静得出奇, 游戏还在进行, 直到纸上只剩下一个人时, 很多学生已经哭出来了, 连最有男子汉气概的班长也是泪流满面。我趁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些都是我们最亲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有一天, 他们将一个个离开我们, 永远都不再回来, 我们该怎么办?最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一次, 学生的习作让我大为震惊, 几乎所有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认识到了要听父母的话, 要孝顺父母。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真诚的泪水, 以及心灵深处一种美好感情的苏醒。其实学生并不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灵,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地开展感恩教育, 给学生的情感一个“出口”。

四、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中队会是德育教育形式之一。为了从感性上增强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我充分利用班会课、队会课, 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难忘同学情”“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践行感恩教育的主题中队会。中队会上, 激发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事例, 针对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见所闻所感, 感恩恩父母, 感恩同学和老师, 感恩社会和自然。把感恩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五、培养劳动意识, 体会劳动的快乐与意义

学校可以每周开展一节小学生手工劳动课及卫生劳动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锻炼平台 (例如手抄报活动、小小清洁员活动等) 。老师与小学生们一起参与劳动, 在这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辛苦、体验成果、收获快乐, 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体会父母养育我们的不易及给予的一切, 感恩亲人、老师、同学的关心, 学会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同学。与此同时, 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校互动”劳动与感恩主题活动课, 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与老师一起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关心。

参考文献

[1]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

[2]谢丽芳, 胡光明.高校“感恩”的缺失与重拾[J].科技资讯, 2008 (33) .

[3]胡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育评论[J].2007 (2) .

在校学生安全保证书 篇5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保证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保证书具有誓言性的特征。一起来参考保证书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校学生安全保证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校学生安全保证书1

1、已告知家长本人留宿事宜并经家长同意。

2、不在宿舍存放、使用以下电器:电炉子、电热杯、电饭锅、“热得快”、电水壶、电熨斗、电吹风、电热毯、个人小风扇、小台灯以及未经学校批准使用的其它电器不私接电源和乱拉电线。

3、不在宿舍内存放、使用各种火源:蜡烛、酒精炉、煤炉、木炭火锅、液化气灶具以及其它种类火源宿舍内不挂布帘和床、墙帷子。

4、宿舍内使用微机原则上每宿舍不超过2台,使用微机时,严格遵守《学生宿舍自备微机协议》中的有关规定,不通过微机观看任何带有反动、*秽等不健康内容的文字、图片、图象或影碟等。

5、不随意出入异性学生公寓、宿舍内不留宿异性

6、不晚归,未经学院(部)负责联系人许可,不准在外留宿。

7、未经学生公寓服务中心许可不留宿他人。

8、不在宿舍内酗酒、赌博、吸烟。

9、不在宿舍区打架斗殴、聚众滋事。

10、不参加任何性质的传销活动。

如果本人在假期在校住宿期间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本人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造成伤害事故的,本人愿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本保证书一式三份学校、学院(部)、学生个人各一份。

在校学生安全保证书2

为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平安,维护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珍爱生命,不断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二、在校外行走时不追车、爬车、抓车;不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做到自行车铃、闸、锁齐全,穿越关中环线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路途中坚决做到“一躲避、二靠边、三观望、四通过”的原则。坚决拒坐“三轮车、三无车、超载车”等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车辆

三、注意饮食安全,不吃变质瓜果和食物,不乱吃零食,不乱喝饮料,不在无卫生保证的摊点就餐。

四、不私拉电线、电器;不带手机到学校,不在教室充电。

五、不攀爬校墙、宿舍、教室及树木等;不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六、不逃学、旷课;有事必须当面向班主任,由班主任写请假条经过门卫同意方可离校;不进入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七、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外逗留或夜不归宿。

八、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严守上下楼梯“不拥挤、不奔跑、不推搡”的原则。

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染发,不穿奇装异服,着装整齐,在教室不穿拖鞋、背心。

十、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包括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打架斗殴,不携带火柴、打火机、管制刀具、棍棒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十一、不私自动别人的物品;不勒索、盗窃、损毁他人财物。

十二、不到水库游泳钓鱼,发现学生私自到水库游泳钓鱼者,学校将严肃处理。

以上内容已交家长审阅并同意签名,若自己发生不安全事故与学校无关。后果由学生及其家长负责。

班级:

学生:

家长签名:

在校学生安全保证书3

学生家长:

为确保您的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正常有序进行,充分保障您的孩子人生安全不受到任何伤害,明确学校与学生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现要求您及您的孩子做好如下事宜:

一、安全责任:

1.每学年秋季开学按时交纳规定数目的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每学年保费不少于40元),原则上不按学校规定交纳此项保险的学生不得入学注册。

2.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如有事情必须外出的应该事先向班主任请假,在获得班主任批准后,持请假条向宿舍管理员进行登记,出校门时应主动向门卫出示请假条,方可离校。严禁擅自外出行为,一经发现学校将作出严肃处理,直至劝退。

3.住宿生应该按学校有关宿舍管理制度及宿舍管理员的要求,按时作息,不得在宿舍及楼道内大声喧哗,不得寻衅滋事,不得吸烟酗酒;做到行为自律,杜绝小偷小摸行为,更不得有向学生讨要财物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出现,否则视其行为的严重程度作出处理,其后果自行负担。

4.住宿生在宿舍休息时间内,应该自觉保持宿舍环境整洁干净,服从宿舍管理员及室长的要求,坚持日日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5.学生就餐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不得出现混抢行为,也不得与伙食管理人员发生争执。如有意见应按正常渠道进行反映问题。

二、学生要求:

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做到按时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出现拒交作业现象。

2.学生不得无故离校,如发现三次以上无故不到校的行为,学校会作出令其退学。

3.争做文明学生,做到尊师重教,不得出现打架斗殴行为,如情节严重学校将会勒令其退学。

4.按时向班主任交纳各项费用,对不合理收费有权拒交。对于学校正常收费不按时交纳或拒交的学校将会建议其转学。

5.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其应享受的各项政策性补助、补贴、支助一概全免。

三、升留级规定:

1.学生家长应及时监督孩子按时完成学业,尽到家长监护职责。

2.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下降时,应主动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点查明成绩下降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3.为了您孩子的前途着想,如成绩不理想时应听从班主任建议,采取留级或转学手段。

学生家长XX

中学生在校安全教育 篇6

英国教育部官员在报告中提出,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将受益最多,这是因为延长在校时间可使学生在可支持性的安静环境下完成作业,而不是在混乱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延长在校时间意味着学校有更多时间辅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有目的的人格培养活动以树立学生自信心。报告称,教育部不会强制学校延长在校时间,但是会在网站上展示出成功的实践案例,显示延长在校时间的益处。

据悉,一些学校在校时间已由原来的7~8小时延长至12小时,包括从早7点至晚7点开展课程与课外活动。英国一家由政府支持的教育基金会表示,小幅度延长学生在校时间(3~4个小时以下)会获得比较大的收益,过则不及。

中学生在校安全教育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青州市的初中和高中学校进行分层,然后从初中和高中学校中各随机抽取1所学校(弥河中学和青州市第六中学),在该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抽取1 000名学生,获取有效问卷996份,有效率为99.6%。其中男生450名(45.2%),女生546名(54.8%);汉族学生982名(98.6%),少数民族学生14名(1.4%);城市学生18名(1.8%),农村学生978名(98.2%);初中一年级学生224名(22.5%),初中二年级学生234名(23.5%),高中一年级学生260名(26.1%),高中二年级学生278名(27.9%)。

1.2 方法

主要培训活动内容:(1)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2)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3)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4)如何应对同伴的不正确压力(如吸烟、过早发生性行为等压力)。根据教学实际安排,每周1节课,集中在4-6月开展。

培训以学生为主,采取参与式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快速反应、角色扮演等形式,让所有接受培训的同学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为了解学生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对培训活动的意见及评价培训对学生相关知识、态度及技能的影响,在培训前及培训后分别对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参考国内外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问卷[3,4,5,6],有针对性的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传播途径、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相关生活技能等问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现场发放问卷,由调查员在教室宣读调查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 3.0录入原始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逻辑查错。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包,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生活技能教育对在校中学生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影响

通过开展艾滋病、性病有关知识培训,在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掌握有明显提高,其中艾滋病的准确命名、艾滋病的病原体、病毒攻击系统、能否预防和能否治愈的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对HIV体外生存期限,AIDS防治日,AIDS著名疗法的知晓率分别由培训前的39.8%,42.6%和8.8%提高到87.2%,86.5%和83.3%。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中的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培训前仅为53.9%,培训后知晓率为91.6%。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P<0.01。

2.2 生活技能教育对在校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态度及技能的影响

学生对于防范艾滋病有信心、愿意接受更多的艾滋病知识、认为学校增加艾滋病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分别由培训前的59.8%,63.1%和91.8%提高到培训后的91.6%,90.5%和98.6%。对于愿意参加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由85.3%提高到培训后的91.3%。培训后对“当有朋友让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时”,回答说“不”感到容易的学生比例为31.3%,明显多于培训前的10.5%。对中学生关于性行为对艾滋病的影响态度培训后,有92.5%的学生赞成“越早开始性行为就越容易感染艾滋病”,明显高于培训前的48.5%。有89.5%的学生赞成“中学生不应该发生婚前性行为”这一观点,明显高于培训前的比例(26.1%)。对“舍友感染了艾滋病表示还会继续同宿”的由培训前的44.9%上升到培训后的78.9%。培训后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注:()内数字为持有率/%。

3 讨论

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授课是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掌握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却不利于培养良好态度和行为,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及教学成果的反馈,也不利于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因为技能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生活技能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起到协调和组织的作用[7]。在平时教学中,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快速反应、角色扮演等形式,能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后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心理社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运用生活技能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促进正确态度和健康技能的形成。

本次培训内容主要是通过“危险地带”游戏,让学生根据现有的基本常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或行为进行感染艾滋病危险程度的判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进一步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教育能够增加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与马迎华等[8,9]的研究报道一致。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引导教育人们关心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已成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本次培训通过引导学生从被感染者的角度去体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得知自己被感染后的心情,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关心、帮助他们,结果提示,培训后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培训前。

综上所述,通过对在校中学生开展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艾滋病专题教育参与式教学方法,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以下建议:(1)邀请心理学专家参与,对在校中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应用于防制艾滋病。(2)与艾滋病防治机构联合,邀请专业人员对在校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教育。(3)通过应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10],探索适合在校中学生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晓宁,王学良,王建军.某中学学生AIDS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2):113.

[2]吴昊,朱伟.河南某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432.

[3]马迎华,王超.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62.

[4]王超,马迎华.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19(3):167-172.

[5]章珍珍,张雪海.中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讲座效果评估.浙江预防医学,2008,20(12):77-78.

[6]顾昉,陈坤.杭州市初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评价模式的研究.卫生研究,2008,37(3):343-345.

[7]王超,马迎华.北京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09-311.

[8]马迎华,季成叶.学校生活技能教育与艾滋病预防.中国校医,2004,18(4):376-378.

[9]马迎华,王超.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需求.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11-113.

中学生在校安全教育 篇8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从古到今都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 有德无才的人可以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德才兼备的人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而有才无德的人, 则往往为社会之害。当代的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育者要做好身正为师的表率作用, 在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历史、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理论跟学生做思想交流的同时, 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在学生中寻找思想道德的标杆, 起到带动其他大学生的作用。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化和全球化对当代青年少年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 但无论信息如何高速传播, 全球化如何蔓延渗透, 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应当直面新时期的这些机遇与挑战, 利用这些变化推动自身转型, 塑造出更多的怀有共产主义理想、立身为善伟大情操的国际化人才。因此, 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工作既要跟时代相结合, 还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鲜明的名片, 也是国人面对世界时候最有力的开场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 要充分取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与现代教育观点、社会道德风尚、社会文化细节相结合, 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文化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 可以说, 读懂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的对接, 就读懂了“中国梦”的伟大内涵。

2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获得的阶段性成就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创新、改革,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已经有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也有了较大的成绩, 下文将列举三条。

2.1 明确了教育目标

在经济稳步发展、社会稳定和谐, 同时社会经济都在深化改革的转型阶段, 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目标十分明确, 就是要提倡大学生创造个人价值的同时要注重增加社会价值, 同时在思想上要努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力求实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学生将这种思想内化。

2.2 大幅扩充师资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内的相关课程是大学的必修课程, 不同专业往往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老师授课, 过去因为教师数量不足, 往往都是大班授课, 教师难以照顾到学生的感受。经过数年不懈努力, 具备专业技能的在校教师已基本达到配置需求, 同时很多教师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还了解学生的所学专业, 课程内容深入浅出, 让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

2.3 教育保障机制逐步加强

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是教学体制和教育学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教育保障机制已经基本完善, 形成了双重保障机制。第一重是组织保障机制。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由校党委作为第一责任人, 承担起这方面的教学、校风引导、监督、检查的工作, 有这方面的教育责权。第二重是监测预警制度, 即互联网服务系统。因互联网的信息高速传播和具有一定隐藏身份作用的特性, 在校利用校园网络在大学生之间的普及校园论坛和心理健康咨询等平台, 对大学的心里健康做监测预警, 及时解决问题, 这样做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动灵活和可操作性。

3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进程中凸显出的问题

3.1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可以说目前还不够完善, 不健全, 在校思想政治制度往往存在部分思虑过细而另一些领域还仍旧空白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3.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充分地贯彻执行

各校、各专业的教育教学侧重点不同, 部分在校、院系、专业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不够重视, 虽然课程符合课时, 但对听课到场率、专心程度、考核要求并不做较高要求, 于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地位就降低许多。同时部分教师的课业水平不高, 教授过程往往不能旁征博引而只是照本宣科, 对学生吸引力度不够, 使得这些课程仅仅走了一个上课的流程形式。

3.3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缺乏足够的时效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应当有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但是, 当下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并没有这些互动氛围, 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 更多的则是所教授内容过于抽象, 不能够“接地气”, 要讲授的内容还过于庞杂, 为了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大部分教师即便愿意旁征博引, 也只能选择将知识先灌输给学生, 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

4 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案

4.1 从在校管理层面着手

在校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把手应当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应以专业、院系轻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同时应该建立校内详细制度, 弥补国家相应政策的空缺。另外在校管理者在思想认识方面要合理转变, 不仅仅要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还要注重完善相应的制度。

4.2 将信息反馈模式制度化

新时代在校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 心里问题产生和发酵的速度也相当快, 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学校应当建立机动的在校学生信息反馈模式, 并将其制度化, 以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在课堂教学、课外谈心的过程中加以引导、改正。要做到这些, 就要建立迅速的反馈机制确保大学生反馈信息的时效性。在校和相关部门要投入足够的人财物力, 整理收集学生的第一时间反馈信息, 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知识结构, 甚至是流行趋势, 然后反馈给教学老师, 让教师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同情心, 这样, 在教学当中学生才能和教师产生更多的共鸣。

4.3 加强相关监督力度并形成机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进程中要主动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 要听学生自己的声音, 同时也要听专家的声音。建立形成制度化的监督机制之后, 在校就可以充分了解到基层教师群体的思想, 并受其监督。在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定期针对不同问题对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校园分发、教师分发填写等不同方式向基层群众发问卷做调研, 用数据分析当前出现的问题原因, 并加以解决。同时要完善在校信访制度, 让学生和基层教师也有自己的发言权, 让学校充分了解学生、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疑惑, 并及时解决。

5小结

新时期对于在校思想政治制度化的研究是应深化改革的浪潮而生,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对国家来说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历史文化素质, 提高公民素质水平, 为社会输送科教文卫等各方面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能够解放教师授课模式, 能够更多的与学生互动, 提高学生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接受程度, 总之, 在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能够有力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逐步实现, 作为建设中国的新生力量之一的在校大学生, 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调整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在数十年间稳步发展, 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 但新形势下也出现了新问题, 如何面对新挑战、提出新观点, 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 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整理获得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 同时提出一些具体对策, 希望能够对我国思想文明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做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文渊.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工作方法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 2014 (08) .

[2]刘伟.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4 (03) .

[3]朱悦.在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 2014 (04) .

中学生在校安全教育 篇9

1 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兼职给大学生带来收获的同时, 往往会因为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 在兼职过程中遇到一些风险或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陷入困境,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兼职对学业产生影响

1.1.1 兼职工作与学业的冲突

根据调查发现, 无论兼职工作是何种类, 兼职时间长短与否, 都与大学生的学业有不同程度的冲突。一般来说, 学生会寻找周末时间的兼职, 尽量不影响上课。但兼职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一般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看书或去教室自习, 但开始兼职后, 课余时间被占满, 而且兼职一般较辛苦, 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据调查, 还存在一部分为兼职而逃课的学生, 其中一些人是为赚取生活费, 也有一些人则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消费需求而选择逃课去打工。

1.1.2 兼职工作与专业有关

很多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选择较为盲目, 看到招聘岗位只关心薪金, 很少考虑所提供的岗位与所学专业有关系。再者, 一般兼职劳动力市场为兼职者提供的工作一般多为体力劳动, 如服务员、商场促销、发传单等, 很少能用上专业知识。

1.2 兼职权益得不到保障

1.2.1 权益屡遭侵害

大学生兼职中的权益侵害大致归纳为“骗财、骗色、骗力”三骗[2]。如图1所示, 一些打着兼职中介机构的幌子以虚假信息骗取中介费。有的大学生单纯地认为付出总有回报, 并未与打工单位鉴定任何协议, 干完活却遭拖欠工资, 也有在打工期间受伤或死亡无人负责的现象。更有甚至有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单纯、缺乏社会经验、易轻信他人的特点, 利诱甚至设计陷进威逼大学生进行色情交易。严重危害大学生的权益。

1.2.2 缺乏法律知识, 维权困难

现今, 我国关于大学生兼职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少。而且很多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意识或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造成很多损失。大学生维权难的关键还在于大学生兼职时若不签订劳动合同, 则不能依据《劳动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大学生兼职”的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2.1 对大学生兼职缺乏重视

大学中除课堂教学之外的日常教育管理主要是由班主任和辅导员来负责。大学教育管理中由于老师管理的学生较多, 而且不像中小学生管理那么细致入微, 不会详细询问学生在校外的兼职情况。另外, 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兼职招聘传单、海报、小广告等未受到学校的重视, 学校一般只会关注小广告之类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并不会关注广告内容。招聘广告随意进入校园, 很多带有欺骗性质的招聘广告混在其中, 学生无法辨别真伪, 上当受骗现象普遍存在。

2.2 无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尽管很多大学开设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加以管理, 但校内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 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兼职需求。多数学生只能寻找校外兼职, 然而却未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校外兼职无明确规定, 没有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无法对学生校外兼职进行有效、系统、长期的指导和管理, 使学生兼职处于一种盲目、无序、混乱的状态。同时, 缺乏对于兼职的规划教育, 未将兼职列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使得学生对兼职没有清晰合理的计划。

2.3 缺乏对学生的法律咨询和维权指导与服务

学校一般只开设法律基础课程, 未开设与兼职相关的法律课程, 缺乏对兼职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指导与服务, 一些权益受损的学生想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知该向哪个部门反映, 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权, 一些学生面对维权需支付的诉讼费用往往会望而却步。

3 高校教育管理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兼职

目前, 国内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兼职并无统一的指导性意见,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 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3.1 努力发挥教育功能

3.1.1 加强价值观教育

兼职是大学生从学校教育向社会工作过渡的重要阶段, 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及价值观都处于一个不稳定且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阶段[2]。高校教育应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富有时代精神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不能单单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影响甚至耽误知识的学习。

3.1.2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大学中在法律基础课程的讲授时, 应结合大学生兼职中权益屡遭侵害的现状, 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 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教育, 或开设专门的与兼职相关的法律课程,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劳动合同法、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学生兼职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从而使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如遇到权益侵害时, 能有效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将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 注意保留如发票、短信、电子邮件、数据等有效证据。在兼职过程中遇到权利侵害时, 要理性对待,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懂得维权, 善于维权。

3.2 设立兼职指导机构

3.2.1 搭建平台, 开展培训活动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一方面, 建立官方兼职网络信息平台, 拓展大学生兼职信息来源渠道, 使学生从此平台获取安全、可靠的兼职信息。同时, 通过专题讲座、情景模拟、报告会、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专门的指导和帮助。

3.2.2 开展针对性辅导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掌握所管理学生的兼职情况, 建立兼职学生档案, 密切关注兼职学生的动态, 在平时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在兼职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并给予建议或提供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兼职情况进行个别关注, 开展针对性辅导。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兼职情况, 避免学生因需解决生活问题急于赚取生活费, 急于求成, 容易遭遇兼职“陷阱”, 陷入困境, 甚至误入歧途。

3.3 将“兼职”计划融入职业生涯规划

加深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识, 把兼职当成“职场预热”, 通过兼职检验自己是否适合理想职业, 对个人的职业定位做出调整。有些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与专业较贴近, 也是走上社会希望从事的职业。在招聘时, 很多单位会要求学生有工作经验,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 兼职是积累工作经验的很好途径, 所以,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将“兼职”考虑进来, 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如何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目标设计, 将兼职和职业生涯联系起来, 看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应成为学校、学生、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3.4 开展校企合作

学校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兼职行为有着监管义务, 除了在校内提供兼职岗位外, 学校应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 努力拓宽渠道, 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并完善兼职服务平台。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备案后, 进校招工, 恐怕是当前背景下, 保障大学生兼职最稳妥的一条出路。

兼职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在对于大学生兼职的研究很多仅限于对大学生兼职的动因以及现状调查, 只是现象反映, 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对兼职所起作用的研究非常少。就目前而言, 大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兼职抱着一种不关心, 任其发展的消极态度。高校教育管理者在看到兼职对于学业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同时, 更要看到在兼职中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的锻炼和提高, 应该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指导。

摘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兼职”的学校教育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就高校教育管理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兼职提出了努力发挥教育功能、设立兼职指导机构、将“兼职”计划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校企合作等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大学生,兼职

参考文献

[1]张俊杰, 姜晓文, 刘春帅, 等.大学生兼职基地化管理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J].新西部, 2012, 20 (9) :311-314.

[2]刘珊珊.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上一篇:能力缺失下一篇:病理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