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学英语

2024-08-26

听歌学英语(通用5篇)

听歌学英语 篇1

“如何提高英语听力?”一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四个环节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在我国的教育现状里,“听”和“说”,仍旧是很多中国学生的软肋。很多中国学生一直在英语语法里摸索,做了大量的英语考题,甚至是采用题海战术,在各项英语考试中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获得一个又一个的高分,但在日常的英语交际及应用中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或者是平常的商务谈判中,他们明显觉得自己的词汇量不够,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输出,听不懂对方的表达,从而导致理解上的困难和交流的中断。

我是一名专门培养幼师学生的职校英语老师,从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幼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1.目前我国幼师生源不佳。在我校,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相比城镇里的孩子,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基本是处于“哑巴英语”的状态。而很多学生选择幼师这个专业的原因也很一致:中考成绩达不到普高的录取分数线,迫于无奈而选择了幼师。

2.幼师课程的轻重与取舍问题。幼师专业与其他职校的专业不同,它特别重视学生的技能课水平。所以幼师学生既要学语、数、外,又要学音、舞、美,基于绝大多数幼师学生都是女生并且入校前文化课都比较差的缘故,他们一般都比较偏爱于技能课的学习,从而导致文化课的退步,当然对于“第二语言”的英语,更是从“不爱学”过渡到“害怕学”甚至是“不肯学”。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师的上课热情受限。目前我校的幼师学生因为要参加浙江省幼师“三升四”的统考,所以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的高中英语教材,词汇多,难度大,更削弱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师上课热情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上课成了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创新”。

从上述幼师学生的学习现状中不难看出,我们从事培养幼师学生的英语教师的确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无论现状如何,我们要做的都是如何逐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用适合幼师学生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知识的传授。对幼师学生而言,英语的“听”和“说”是与他们的未来职业密切相关的。“听”是为“说”准备素材,“说”是“听”的内容输出,然而对幼师学生而言,这两方面又是比较欠缺的,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的,再加上幼师学生在做英语听力方面信心不足,很容易造成英语听力课的“冷场”。所以我用听歌练听力的方式来上好幼师生的英语听力课,效果比较明显,在学生当中很受欢迎。下面是“听歌练听力”的三种上课方式。

一、从英语儿歌入手,配合学生的专业特色

正因为目前幼师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苦恼,教师可以从英语儿歌入手。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幼师学生在音乐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他们正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段,对音乐是非常喜欢并能接受的,另一方面通过对英语儿歌的学习,为他们未来的幼教生涯准备了教学素材,何乐而不为呢?英语儿歌中像“Are You Sleeping”,“Rain, Rain, Go Away”,“This Is The Way”等都比较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一般听了一两遍后就能完全掌握,并且也能同时复习某些学过的单词与语法。如把“Rain, Rain, Go Away”中的some other day这个短语拿出来,同时把容易混淆的词或词组写在黑板上,比如:someday, some day, the other day等,再引出平时学生最容易混淆的sometime, sometimes some time, some times让学生加深巩固,这样一来学生会很乐意接受这些短语,兴趣也就这样慢慢培养起来了。另外,教师也可以从某些儿歌着手,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英语儿歌“Bingo”,这首儿歌本身就穿插了拍手与唱歌相互交替的环节,在实际运用当中是最受学生喜爱的。儿歌中“There was a farmer had a dog.”这一歌词可以拿来复习There be的句型和定语从句,学习气氛比以前学习枯燥的英语语法要活跃得多,也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英语听力课前让学生学习一首英语儿歌(最好配合多媒体的形式),一般一学期下来,学生很容易掌握10首以上的英语儿歌。

二、赏析经典外文歌曲,渗透跨文化知识

在英语备课中,教师可以花点时间找一些比较简单,但又经典传唱的外文歌曲让学生学习。而这些经典英文歌曲一般都与经典英文电影息息相关,绝大多数都是这些影片的主题曲或插曲。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My Heart Will Go On”,《狮子王》中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生命因你而动听》中的“Yesterday Once More”等都是耳熟能详的歌曲。很多学生一听到旋律就觉得很熟悉,但未必知道这首歌的出处或是与它相关的电影资料,所以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电影背景知识向学生描述。比如我们可以通过“My Heart Will Go On”来领略风笛的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介绍苏格兰的民俗风情、人文地理。调查表明,学生对异域民俗知识是很感兴趣的,所以这样的赏析课是必不可少的。我曾在某堂英语听力课上采用了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哆来咪”,反响非常好。当时班上恰好有42名学生,所以就把他们按照七人一组的形式分为六大组,当欢快的旋律进入我们耳朵的时候,很多学生对这首曲子产生了兴趣,因为“哆来咪”这首曲子不仅节奏欢快而且歌词通俗易懂,再加上多媒体屏幕上伴随的《音乐之声》的影像资料,一遍下来就能哼唱:

Do, a dear a female dear

Re, a drop of golden sun

mi, a name I call myself

Fa, a long long way to run

So, a needle pulling thread

La, a note to follow sew

Ti,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

That will bring us back to Do

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资料学唱一至两遍,然后按之前划分的六个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演练。如教师唱“Do”,第一组的学生马上唱出“a dear a female dear”,接着教师唱“Re”的时候第二组的学生马上唱出“a drop of golden sun”……以此类推,直到六小组的学生全部唱完为止,除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之外,学生跟学生间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接唱练习。实践证明:在这样的互动学习中,幼师学生不仅能把歌词背出来,甚至还能正确拼写出相应的歌词,这样一来,“听”、“唱”、“记”融为一体,非常适合幼师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大大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配合时尚流行气息,进行整首歌曲的填空与默写

或许现在很多教师在这点上采取的方式与我类似,就是挑选一首难易适中的流行歌曲,把某些重要的单词从中挖去,再把剩下的歌词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让学生把所缺的单词填写下来,最后一起校正。但我在挑歌过程中多花了点心思:不是什么歌曲都选,而是尽量选择与这个时代,或是与德育悉悉相关的励志歌曲。如新课标必修二第二单元讲的是“Olympics”,在选取听力歌曲的时候我推荐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You and Me”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Hand in Hand”。理由很简单,一方面,这两首都是奥运会的主题曲,大家耳熟能详,另一方面,这两首歌的歌词非常简单,朗朗上口,适合幼师学生的英语水平。以“Hand in Hand”为例,我把整段歌词设计为以下所示:

see the fire in the sky

we feel the beating of our hearts together

this is our time to rise above

we know the chance is here to live forever

for all time

hand in hand we stand

all across the land

we ca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which to live

hand in hand we can

start to understand

breaking down the walls that come between us for all time

a li la

everytime we give it all

we feel the flame eternally inside us

lift our hands up to the sky

the morning calm helps us to live in harmony

for all time

hand in hand

breaking down the walls between us

上面有下划线的单词是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填写进去的,一般两遍下来就能顺利完成,之后就是要求学生把副歌的那部分背诵和默写出来,即hand in hand we stand/all across the land/we ca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which to live hand in hand we can/start to understand/breaking down the walls that come between us for all time,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是边哼边默的,并且正确率相当高。

除了上述的这首歌曲外,在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学习中,也可以采取歌曲听力的做法,因为这个单元的主题是“Friendship”,我推荐的歌曲是西城男孩的“Seasons in the Sun”,因为这首歌曲是描述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与友情的故事,歌曲节奏明快,主题鲜明,非常好记;必修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Music”,我们也可以采用音乐剧《猫》的选段“Memory”。除此之外,像歌曲“Big Big World”,“No Matter What”,“My Love”,“Take My Heart Away”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四、结语

幼师是我们职业教育领域中特殊的一个群体,我们经常说对现在的学生要进行任务型的教学,最关键的并不是用教育的条条框框来规划幼师学生的学习,而是用适合幼师的职业特色来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正因为大部分幼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所以我们更应该从他们的兴趣与需求着手。听歌练听力是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让不同的音乐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慢慢改变他们一成不变的学习方法,令课堂变得更活泼,学习变得更容易,是我的教学主旨。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选取歌曲的同时,要确保歌曲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能与教材融合在一起,能真正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也要确保听歌练听力在真正的听力训练中的使用时间,避免本末倒置。作为教师,我们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时尚起来,用歌曲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明星。

参考文献

[1]徐利格.音乐与外语教学.浙江教育研究, 2002, (3) .

[2]宋安莲.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2) .

听歌学英语教学方法例谈 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方法;听歌学习法;案例

在推进有效教学的探索中,愉快教学是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认可并运用的重要教学思想。而听歌学英语当之无愧地成为愉快教学中强有力的策略。英语学习方法有很多,听歌学英语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学习效果好;音乐可以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扩大词汇量,认识新短语;音乐可以使学生了解异国文化,增加背景知识。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感悟不同,将音乐带入课堂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歌曲可用来介绍句子结构和词汇发音,也可用来呈现语法结构;歌曲中常出现重复,可帮助学生记忆一些语言结构、词汇短语等;歌曲资料丰富,歌词易找易存储,便于重复运用,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适用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音乐可以延伸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用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四会”能力。

一、听歌学英语常见的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听歌完型、大意预测、歌曲评论等多种活动,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热身、呈现、练习、产出、结束等多个阶段进行。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听歌学英语的方法。

活动一(prediction tasks)

选择一首带有明显故事风格的歌曲,从歌曲中选几个词,学生小组预测歌曲内容,也可以提供歌曲第一行、第一节或相关图片,学生听歌证实预测的正确性。

活动二(tick the words)

学生听歌前,教师可挑出部分重要单词及表达法,逐个读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跟读和听写,再学生听完整的歌,要求他们一听到刚才跟读和听写过的词汇就划勾,这种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精确地听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听具体信息的技巧。

活动三(gap filling)

教师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填空内容,学生读含有填空内容的歌词,猜测有可能填入的词、短语,学生听歌填空,也可以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活动四(information gap fill)

开展学生配对活动,每人持一份含同一首歌曲不同填空内容的歌词,他们之间相互听写,完成所缺内容,全班听歌检查所填歌词的正确性。

活动五(introducing a topic)

教师节选同一主题的一类歌曲,让学生欣赏,如,food,space,transport,love,like…学生听歌,写下所有相关主题的关键词汇。

活动六(letteressay writing)

学生听歌,给某位流行歌手写信、写故事、谈感想等。

学生借助上下文,容易听懂歌曲,有成功感,练习了听力。不足之处是歌曲语言有时不符合规范,主题也不一定适合,俚语不好理解,在课堂上运用,有时太快,有时发音不清不容易听懂,找到适合语言教学的内容、形式所需要的歌曲不容易。

二、听歌学英语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教学SEFC2A Unit4 Songs and poems 中的Right here waiting时,可以到Google下载歌曲,让学生一边享受音乐一边做听歌填词练习。如:

Oceans apart,day after day,

and I slowly go insane.

I hear your voice on the line,

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

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

how can we say forever.

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Whatever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案例二

在教学让步状语从句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No Matter What.

No matter what they tell us,no matter what they do,no matter what they teach us,what we believe is true.no matter what they call us,how ever they attack,no matter where they take us,well find our own way back…

案例三

在学生熟悉一首歌后,每隔几个字去掉一个词,然后让他们听这不完整的歌,要求他们补上被挖掉的部分,使歌词完整。如: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这首歌也可以变填空为改错,在学生会唱一首英语歌后,故意改动其中部分词语,然后让他们辨别错的地方。如: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arm).

On that farm, he had some ducks(mugs).

引导听歌学作文 篇3

一、引导学生听歌学作文的可行性

歌曲与文学紧密相联。从历史角度看,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区别于其它时代的主流文学样式:《诗经》滥觞于先秦, 乐府盛行于汉魏, 律绝鼎盛于李唐, 诗余风靡于两宋, 散曲风行于元代, 新诗发端于“五·四”。它们在各自的时代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脍炙人口, 口耳相传, 盛极一时。还不同程度地被配上乐谱, 不自觉地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如语文报社社长蔡智敏先生所言:“《诗经》, 对爱情的描写都是非常生动的, 和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差不多, 一个道理, 它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在历代文人中, 不自觉地创作“流行歌词”较盛的当数曹操, 《魏书》载他“登高必赋, 及造新诗, 被之管弦, 皆成乐章”。而自觉地创作“流行歌曲”, 其中最成功的应数北宋时自称“奉旨填词”的柳永。他创作了大量供市井平民传唱的慢词。在当时, “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可以说, 他是流行歌词界的一代宗师。发展至当代, 歌词的创作更是综合多种文学手法, 佳作迭出, 流派纷呈。从自身特点看, 无论哪个时期的精美歌词, 都是文学艺术之一, 是被音乐同化了的诗, 是诗化了的散文, 其自身反映出一般的文学创作规律, 为启发学生作文提供了可能性。这是引导学生听歌学作文的基本依据。

二、引导学生听歌学作文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从听歌中学作文, 可以使作文教学更有生活味, 更具现实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歌曲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同的歌曲反映不同的生活侧面。学生可以从听歌中直接了解到各种生活背景, 间接体验到各种生活现实。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 学生日常接触较多, 耳熟能详, 有了较粗浅的认识, 应用到作文教学, 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又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引导学生从听歌中学作文, 可以使作文教学更有文化味, 体现人文性。歌曲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 以歌词的方式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反映思想;以曲调的方式表达人与人的情感碰撞, 人与大千世界的和睦共处, 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存;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重塑人的精神内核, 体现人文关怀。在语文课堂适当引入歌曲, 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兼容性, 让作文教学更有文化味道。

3、引导学生从听歌中学作文, 可以使作文教学更有情感味, 更具情境性。歌曲风格各异, 情愫丰富, 能创设各种情境:轻快的歌曲使人心情愉悦;悠扬的歌曲使人气定神闲;亢奋的歌曲使人激情澎湃;激越的歌曲使人斗志昂扬。在作文教学中播放相应的歌曲, 能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松驰神经、启发联想、丰富想象、活跃思维, 让学生在情境中拓宽思路, 在自由中放飞思绪, 在熏陶中净化心灵, 在共鸣中抒写心曲。

三、引导学生听歌学作文的实践性

如果学生能巧妙地引用歌词的精彩语句或学习歌词中遣词造句的艺术, 就能使文章语言亮丽, 文采斐然。不仅如此, 不同的歌曲具有不同的优点, 教师可以根据其各自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达效果、修辞手法等多方面的引导, 使作文教学深入浅出, 多姿多彩。下面举三例来阐析引导学生从听歌中学习作文技巧的实践。

1, 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典型选材。作文需要材料的支撑, 否则就会因空洞无物而索然无味。优秀的歌词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情感。比如阎维文主唱的《母亲》, 就是从拿书包、打伞、包饺子、擦泪、牵挂、沏茶、掉泪、欢乐等平常琐屑而具体可感的事情中表现母亲的慈善与可亲、母爱的伟大与可敬, 感人至深。以此为楔子, 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学生就在阎维文歌声的牵引中去回忆往昔、去寻找细节、去感受深情、去体会真爱、去叙述往事, 完成心中的人物雕像。写出的作文形象丰厚, 立体感人。

2, 引导学生认识歌词的精妙结构。文章的布局谋篇要“凤头、猪肚、豹尾”。就开头而言, “凤头”即是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像凤凰的头部那样, 清秀漂亮, 五彩缤纷。无论是短小精练、片言居要, 还是大肆渲染、极事铺陈, 都应尽可能地先声夺人、吸引读者。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阐述更明确:“开卷之初, 当以奇句夺目, 使人一见而惊, 不敢弃去。”为了让学生体会描述性开头的巧妙效果, 在作文教学时播放蔡琴主唱的《你的眼神》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 备受学生喜爱。这首歌曲从其进入歌坛成为经典以来, 二十余年, 历久弥新, 长盛不衰。除了清雅幽邃的旋律打动人之外, 还得归功于歌词的结构艺术:开头的细腻描绘, 使听众走进一种情境, 感同身受, 同时设置了悬念;接着揭示出是“眼神”的神奇力量, 让人在豁然开朗之余感到回味无穷;最后点出“友情”的神圣与纯洁。引导学生在作文时模仿这种铺陈开头、卒章显志的写法。有一位学生在《父亲的手》中这样开头:

粗糙皲裂如松树皮, 皱纹和肉茧镌刻着人生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 这就是父亲的手;宽厚坚实如铁盾牌, 坚骨和巨力遮挡着家庭的凶险和生活的风雨, 这也是父亲的手;温柔舒服如软丝绸, 抚摸和紧握传递着深沉的慈爱和欢欣的鼓舞, 这还是父亲的手。

这段习作的开头, 提纲挈领。在粗线大笔勾勒之下, 又有细线工笔素描, 为读者展示了一祯“手”的朴实图画, 让读者对“父亲”的形象充满期待, 希望对全文一读为快。接着, 以“父亲的手”为线索, 叙述了父亲爱生命、爱生活、爱家庭、爱孩子的高大形象, 最后抒发了对父亲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耐人寻味。

3, 引导学生学习歌词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的渲染衬托、象征比兴、虚实抑扬、回环复沓等手法, 歌词也常使用。比如刘欢主唱的《弯弯的月亮》, 就采用了顶针手法, 环环相接, 丝丝入扣, 让人听后感到荡气回肠、曲尽忧思。作文教学时引入这首歌曲与课文《愚公移山》中愚公反驳智叟的那段亘古常新的精彩辩词进行比较,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顶针修辞手法的论证效果:层层推进, 步步紧逼, 气势强烈, 给人无可辩驳之感。指导学生学习了这种方法后, 一位学生在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再大的风浪也不能扑灭我到达彼岸的雄心。桥梁倒塌了, 我还有小舟;小舟碎散了, 我还有船桨;船桨折断了, 我还有双手;双手疲乏了, 我还有坚定的信念……天有不测之风云, 人有旦夕之挫折, 我有不灭之意志!

这段习作运用顶针手法, 把接二连三的“挫折”具体化, 也把坚韧不拔的“意志”形象化。让读者在作者跌宕起伏的叙述中感受到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量。

四, 引导学生听歌学作文的原则性

把歌曲引入到作文教学, 让学生从中汲取有益养分、学习作文技巧, 以提高作文水平, 须遵循三项原则:

1、重视所选歌曲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作品的灵魂, 作为借鉴蓝本的歌词, 应强调其内容的健康性与积极性, 给学生正面的感染和熏陶。例如, 爱情是勿庸置疑的永恒主题, 流行歌曲表现这一主题的也为数不少。但是, 如果一味地咏唱男欢女爱、离愁别绪, 就显得狭隘消极。甚至还有些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庸俗劣作, 是不应该进入语文课堂的。教学时, 应该选择歌唱爱国爱家、重亲重义, 歌颂传统美德, 讴歌时代精神, 反映积极进取的作品, 来陶冶学生, 使学生在听歌中深化作文内涵, 提高作文韵味, 提升作文美感。

2、注重所选歌曲的艺术性。

为学生提供范例, 让学生“取法乎上”, 这是必须遵循的基本教学规律。由于市场经济对文艺的影响和追名逐利的浮躁心理作祟, 当前乐坛亦存在并且“流行”着一些艺术品位极低的歌曲, 鱼目混珠。导致乐坛鱼龙混杂, 水平参差不齐。因此, 一方面, 教师应选择曲调高雅、歌词优美的歌曲来引导学生;另一方面, 还应逐渐教会学生识别真伪优劣的方法, 让学生有一双慧眼, 对歌曲的词、曲能做到耳聪目明。如果学生不懂得用语文的眼光来加以鉴别, 分不清稗草优苗, 眉毛、胡子一把抓, 盲目地全盘模仿, 就会适得其反, 降低作文水平。因为“学乎其上, 取乎其中, 学乎其中, 取乎其下”。

3、不能忽视歌词在作文教学中的局限性。

歌词与作文毕竟有别:歌词为适应听觉特点, 让听众在稍纵即逝之间理解词意, 往往讲究语言浅白, 通俗易懂;为追求音乐效果而过于讲究格律整饬;为营造意境而意象叠加, 时空跳跃。这些特点如果学生取法不当, 可能会导致作文造词晦涩、词不达意、逻辑不严、连贯欠缺等不足。歌词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文学手法, 不能取代文学作品的范例地位。因而, 它在作文教学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

听歌,需要理由吗 篇4

将他们父女俩送出门后,我又小睡了一会儿,起床已是八时。吃过早餐,边听音乐边干家务,感觉生活如此美好。音乐似阵阵清风将一周的疲乏轻轻掀过。

“点一盏明灯,燃希望之火……”《燃灯之歌》又响起。这是本周听到的觉得最好的歌。下载后播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疲乏的间隙听了几遍。小昱、小露听得入迷的样子似又浮现眼前。只是放到“阿弥陀佛”时,我将音量调小了点。我怕被人猜疑成:莫不是看破红尘的一位小妇人要将一份佛家的消极无为传递给不懂事的小孩?果然,小昱的妈妈发邮件给我,信中道:“今晚小昱说要听《燃灯之歌》,搜了一下就找到了,很好听,舒缓而温暖。这样的音乐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进入到你的心灵,荡涤着一切尘世的烦杂。”可是——“老师,您让孩子听这个曲子的初衷是什么呢?”原来,一段对此歌褒奖有加的曼妙文字只是前奏,落脚的其实是这不得其解的主旋律。

听歌,需要理由吗?

其实,宗教里有大智慧。有谁规定小孩不可以听佛教歌曲?记得,在萌很小的时候,我就下载过《善心的人》《青青菩提树》《感恩歌》等佛教歌曲给她听,小家伙也非常喜欢听。我想,我家小萌之所以葆有善良天真的本性,谁说和这些歌曲的浸润无关呢?现在的小孩情感出现的冷漠、粗糙、浮躁,我想,或许和缺少这方面的浸润有关。

刘铁芳老师在他的《走在教育的边缘》一书中曾讲过台湾师大张春兴教授的一位女学生的故事。这位女学生人长得特别漂亮,追求的人很多。后来,她要张老师告诉大家不要追她了,因为她已经找了一位白马王子——英国伯明翰大学一个学钢铁的博士。这个女学生毕业后又找张老师,向张老师诉苦:我整个儿找了一块钢铁,他只会设计图纸,只会工作。她有一种“知心的话儿向谁说”的郁闷。张老师告诉她:你就慢慢引导他,说服他,培养他。

可是,有些东西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再去培养就比较牵强。

人而无趣,不知其可也。这位钢铁博士,缺少的恰恰就是做人的情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心留意它,便错人间好时节。而这种情趣是如何散失的?我想这和我们从小经历的教育不无关系。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钢铁”的教育,缺少人性的趣味,一本正经,要科学、准确、规范,一是一,二是二。正如布约克沃尔德所说:学校是一种系统地压抑儿童天性的机构。一部分教师的唯分是教,让孩子童年的快乐早早被剥夺。而一个孩子当童年时身心就备受压抑,不能舒展,不再快乐,那么,他一生中在人生的选择上和享受人生的乐趣方面将会出现种种问题。

快乐是心灵的阳光。肖川博士特别呼吁: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听歌,是让孩子享受美妙的音乐,让他们由耳至心得到心灵的敞亮、获取内心光明的一种方式。让他们知道飞尘的间隙也可有清风,荆棘的丛中也会有野芳。生活即便有劳累烦恼,但我们心永远有化苦为甘的力量!我是多么希望在我家小孩的课堂上,也能享受一些类似歌曲这样美好的东西呀!我不需要她考什么重点名牌,我只要她做一个健康快乐向上的人,足矣!

去吧,去听歌,去拥抱一切与歌一样美好的事物吧。我愿是那执灯的人,不要问我为什么。

父亲教我听歌 篇5

我五六岁时,一个暴雨之夜,闪电划破了夜空,狂风呼啸着蛮横地钻进窗子的缝隙,猛地一声惊雷,如同成千上万个炮弹在炸响。我被吓呆了,放声大哭起来。

就在这时,父亲来到了我的床沿,用手轻轻地摇着我说:“听!暴风雨里有歌声呢,你听得见吗?”我不再抽泣,凝神听起来。又是一道闪电,一声炸雷。“听那鼓声。”父亲说,“少了鼓声,就没有节奏,没有深度,没有神韵,那音乐有多糟糕呀!”怒号的风声又响起来,我把父亲偎得更紧了。“嘿!”他在我耳畔轻轻地说,“我们的乐队里又多了一只口琴。你听见了吗?”我侧耳倾听,轻声说道:“不,我觉得像竖琴。”父亲拍拍我的脸颊,微微一笑,说:“现在你已经会想象了!闭上眼睛,看看你能不能跨越声音之上,并驾驭住它。它会把你带到令人惊讶的境界。”我闭上眼睛,虔诚地聆听起来。我驾驭着竖琴的声音,一直驰骋到清晨。那一夜,我睡得真甜。

长大后,当遇到压力与恐惧时,我就会按照父亲的教诲去用心聆听,听懂那一曲曲美妙的生活之歌,从中获得面对生活的困苦、积极向上的力量。

【我读我做】

1. 在风雨之夜,父亲教“我”听歌,“我”听到了什么?我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

2. 父亲不会唱歌,却“教会了我如何欣赏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指的是什么?结合短文,说说你的理解。

上一篇:农网线损科学管理分析下一篇: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成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