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学英语

2024-05-27

走进生活学英语(通用12篇)

走进生活学英语 篇1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小学英语课程要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的英语学习方式有自我体验、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从而使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有效发展。纵观当前小学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几乎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尽管因此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及应用水平, 然而学生一旦走出课堂, 来到现实生活中, 他们的语言知识就左支右绌了。因此, 我们要让生活走进小学英语课堂, 将小学英语课堂引进生活的元素, 使学习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在教学内容中有效连接生活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插图生动有趣。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也大多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如同学们最爱去的公园、超市;最喜欢吃的食物、水果……然而, 仅靠教材还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境。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取, 可以使学生感到既亲切又自然, 而且还有趣, 这样他们就容易掌握新知、获得体验、得到发展。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我把生活中的英语有意识地收集起来, 并把它们融入教学中, 服务于教学。如在教学6A Public signs前, 我让学生留心观察并收集生活中的标志:No parking, No smoking, No littering, Danger, 等等, 课上让他们用学过的句型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标志。如:Look at this sign.It means“No parking”.We shouldn’t park...这样既能在同学中展示自己收集的标志, 又能自然地用英语交流, 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还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设计学校里用得上的标志, 并说明设计意图。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热情高涨, 思维活跃,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模拟生活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用其进行交流。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创设学英语、讲英语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让英语真真切切地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 学习情境生活化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 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观看、去听闻、去说出、去体会, 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语言。如在教学4A May I have...时, 我故意等上课铃响了再去 (原来总是上课前就等在教室的) , 站在门口大声喊:“May I come in?”孩子们先是一愣, 而后有人会意了 (课前布置过预习的) , 也大喊着:“Come in, please.”这样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了May I come in?Come in, please.的意思以及运用, 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类似的情况, 也能脱口而出讲英语。这种生活情境演示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新知。

(二) 课堂活动生活化

“哪里有兴趣, 哪里就有记忆。”根据儿童好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 我们设计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 并把生活中的音乐、儿歌等带进英语课堂, 让学生能在耳熟能详的音乐中、欢快的游戏中兴致勃勃地学英语, 感觉乐趣无穷。如学生学了动物类新单词后, 要用句型“Hello, I’m...This is...Nice to meet you.”操练时, 我让学生戴上自制的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然后四人一组, 模拟自扮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相互介绍自己的朋友。愉快的游戏会让孩子忘记这是在学习, 从而更轻松地学到知识。又如在复习单词的时候, 为了避免单调乏味, 我就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单词接龙的游戏, 第一个单词的尾字母作为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 然后小组间进行比赛。学生对这种复习方式很感兴趣, 人人积极参与, 单词的复习面也扩大了。学生沉醉于这样轻松的复习课中, 乐趣不言而喻。

(三) 语言实践生活化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 语言应用于生活。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教师必须找准, 而要将这些结合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 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 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了“When’s your birthday?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的句型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询问你的好朋友的生日及喜爱的生日礼物, 用英语做好备忘录, 等到好朋友生日的时候, 用英语送上温馨的祝福。这样, 不仅在生活中真正用到了英语, 还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真是一举两得。

三、在课后作业中有效渗透生活

教师应设计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 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使英语真正应用于生活。如布置学生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贴标签, 设计班级英语角或班级英语学习园地等。这些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 学生十分投入地去完成, 并乐此不疲。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将英语学习延伸到生活中的思维方式, 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英语。校园里、教室里、家里……浓浓的英语氛围, 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促进学生更加乐意去讲英语、用英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 应将这个例子进行举一反三, 把它与生活的实践联系起来。”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宝贵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这块生活舞台上, 充分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使英语为生活所用。

走进生活学英语 篇2

一、活动主题:让英语走进生活 让艺术融入知识

二、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特组织英语歌舞表演和话剧朗诵等展示活动。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英语歌曲演唱,英语故事表演(形式为:个人、组合、亲子)

1、此次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最多两个节目。道具、服装等自行准备。

2、各英语老师对本班的节目进行指导。

四、评委:聂玲

李玉玲

任书珍

五、参加对象:三年级——六年级

六、报名时间:12月1日—12月7日

七、报名方式:本班英语老师处

八、比赛时间:2014年12月25日周五下午

点: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

九、英语才艺展示评选办法:

(一)、评奖方式:英语老师组成评委团,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人气奖、最佳组合奖、最佳创意奖,分别若干。

(二)、评分标准:

1、整体形象(20分)

妆扮的整体效果

2、英语口语表达能力(40分)

英语口语标准程度,语言表达流利程度

3、才艺展示(40分):

(1)形式新颖,创新加分

(2)舞台表演自然大方,肢体语言运用得当

(3)表演内容健康,具感染力

(4)才艺表现与个人风格和谐、贴切,舞台展示恰当

(5)观众的响应程度

英语组

让英语教学走进生活 篇3

关键词:情境创设;内容呈现;句型操练;课堂氛围;生活化

一、情境创设生活化

翻开英语书,琳琅满目的图片,丰富的人物,比起语文、数学书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大篇幅的数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有趣的图片和生动的人物呢?开课前的情境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手段。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所教单词、句型来进行创设。内容可以是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话题,一首歌曲,一个游戏等。如,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名为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的课文。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位教师在开课前选择了提问的方式创设情境。问题诸如文中主人公到学校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到学校等一系列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学生如要准确回答,既需要正确使用本课基本英语句型,又要知晓课文内容,难度很大。这位教师也许想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殊不知这大堆的问题已经将他们的兴趣全部扼杀掉。而另一位教师同样也选择提问的方式引出新课,只是问题内容有所不同。他将文中的主人公换成了学生自己。问:“同学们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学校?通常会选择什么方式到学校?”这样的问题是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他们既容易答,又乐于答,当然也就很巧妙地将英语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了!

二、内容呈现生活化

英语不同于语文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学生能很容易记住复杂的生字,但却不一定能轻松地记忆仅由26个字母组成的英语单词。特别对于初学英语的七年级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如何让复杂的单词、句子简单化?教师在呈现本课新内容时也应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食物一课时,我选择用实物进行单词呈现。当我拿出学生爱吃的薯条时,学生对于自己如此熟悉的食物却哑口无言,好些学生也只是用中文小声嘀咕“薯条”。看着一双双对知识如此渴求的眼睛,我开始拿出单词卡,呈现单词,学生当然也就很乐意学习,并能很快记住。相信下次当他们吃薯条时,也能一边吃,一边喊出薯条的英文名字。

三、句型操练生活化

每位教师都知道,英语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操练。而操练手段也多種多样。如分小组活动、一问一答、学生齐答等等。那么,我们在进行操练时,是仅仅局限于英语书里的内容,书里的主人翁,还是应该适时地跳出书本的框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口语练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以我教授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一课为例,这课要求学生学会问路和指路。我在学生进行操练前先给出实例。即以我为例,从讲桌出发,到达班上某个学生处,应如何表达。我请学生描述路线,我来“走”。学生兴致盎然,偶有说错路线的时候,我也照走。于是学生马上发现问题,进行更正,这样下来,就比死读书中内容更清楚,容易掌握。

四、课堂氛围的生活化

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教师就应致力于一个民主和谐的生活化课堂气氛,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这种教态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很轻松,从而能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们应给予充分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对时,也不忘鼓励和引导。除去以往教师不苟言笑的外表,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探讨疑难问题,让课堂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和谐的气氛。

另外,还要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教室环境,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生活化英语氛围。教师可以把一些图片贴在教室的四周。在学习动物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些学生熟知的小动物。在学习电影时,可以张贴学生所喜爱的电影海报以及电影明星的照片。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兴趣中学习英语。

再者,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唱他们喜欢的英文流行歌曲和观看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积极健康的外国影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英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进行交流。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走进生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学习、运用英语。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克服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让学生能真正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全面提升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旻.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导学,2013(09).

[2]梅峰.创设语境,使英语教学生活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23).

[3]杨朝阳.浅析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J].校园英语:下旬,2015(09).

走进生活学英语 篇4

关键词:引领,日常,生活,英语,课堂

从初一到初三, 随着知识的深化, 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会掉队, 一些基础还可以的学生也可能会兴趣渐减。那么怎样使学生继续学好课本知识,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全力以赴来迎接中考呢?我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本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结合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例, 引领学生轻松地从日常生活走进英语课堂。借鉴学生的日常生活, 通过说教、实例、故事、图片、录像等方式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书本知识都源于日常生活, 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从而消除或降低他们对心中原本认定的枯燥的书本知识的恐惧感, 使他们重新认识到:课本不只是课本, 而是生活的一种再现。这样, 学生可能就更愿意去接受和学习课本知识了。下面就是在初三上册教材中, 我如何引领学生从日常生活走进英语课堂的几个实例。

一、通过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 层层推进

初三上册Module 1 Unit 2, 是关于“世界景观”的话题。这个话题涉及到古今中外, 内容非常广。而书上具体介绍的又是学生并不熟悉的美国的一个自然景观———大峡谷。为了让学生感到亲切, 我先设计了下面的问题:Do you know any wonders of Wuyi?Wha t a re the y?Ha ve you e ve r b e e n the re?Ca n you introd uc e the m for us?学生一听这些问题, 就来劲儿了。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太熟悉了, 哪怕不能全部概括, 也能说出一二。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 我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当地的一些风景名胜的图片, 这些画面一出现, 不仅马上证实了他们的答案, 还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当然, 教师可以对这个问题做个完整的概括。接着, 我趁热打铁, 提出了下列相关的问题:Do you know any wonders of China?What a re the y?Ha ve you e ve r b e e n the re?Ca n you introd uc e the m for us?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经历, 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学生的答案会明显少了, 他们可能只知道杭州西湖, 或曾经听到过的长城、故宫等, 因为他们基本上来自乡下, 出去的机会不多。这时, 我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边展示图片边讲解的方式进行国内一些著名景观的介绍。还特别介绍了中国长城, 它的长、宽和高, 并让学生去想象在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是怎样把它修建起来的。显然,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并告诉学生, 像这样的人文景观不仅中国有, 在世界上, 如埃及的金字塔, 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而引到书本内容———世界景观, 再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这样, 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易到难, 一步步地走进书本内容, 学生就不会因内容陌生而惊慌失措了。

二、通过教师的说教引入, 产生情感共鸣

初三上册Module 3 Unit 2是关于我们的亚洲飞人——刘翔的一篇文章。考虑到刘翔因病退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事件, 许多学生可能因此对他产生了怀疑, 甚至排斥。首先, 我利用多媒体, 把课文中的图片, 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那英姿飒爽的镜头, 以最大化展现在全班面前, 以直观进入话题。然后我对学生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当刘翔转身退出比赛那一刻, 相信在座的我们都铭记在心, 老师也很久才缓过神来, 不相信那是真的, 可事实就是事实。事后, 我还特别看了关于这一事件的新闻发布会, 看到了他的教练孙海平那惋惜的眼泪, 让我很伤感。这样, 学生通过理解我的感受, 从而更好地来分析这件事, 形成情感的共鸣。随之, 我向全班提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你们知道刘翔现在在干什么?他的脚是否痊愈?他是会结束运动生涯, 还是会积极备战, 再创辉煌呢?学生会很迫切地知道答案, 我就把刘翔最近的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二。最后, 我说:请你们仔细阅读书上的这篇文章, 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这样就把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要正确看待明星, 不要盲目崇拜, 也不能轻易否定, 应更多地去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从而对其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 播放录像, 形象生动

初三上册Module 6是一个关于保护地球, 绿色环保的主题。虽然这个话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也是要求我们每个地球人都关注的问题, 但我认为学生只有概念的问题, 只知道现在存在空气污染、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 而具体这些污染到底有多严重了, 再发展下去又会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 他们不一定能知道多少。如果再要求他们从行为上去真正地做起来, 做一个真正的环保者, 就不会那么自觉了。那么怎样使学生从心底真正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呢?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 是关于一个垃圾收购站正在收购垃圾的画面。动画用了一个快镜头, 充分体现了垃圾收购站的工人们的手忙脚乱和垃圾之多。针对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我播放了环保题材美国电影《后天》 (影片讲述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 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 中的一个片段。看完这一段生动形象的画面, 学生会触景生情, 心有余悸。这样, 从无形的交流就变成了有情的交流。然后, 我让生活委员当场公布了我们班级从初一到现在通过收集并变卖瓶瓶罐罐的所得 (因为我是班主任, 我准备把这笔钱用在毕业联欢会上, 一直还未公布) 。结果一出, 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 这居然是他们自己的“杰作”, 从而进一步触动了他们。最后, 我再联系实际, 列举了2007年年底南方的雪灾, 沿海地区频频出现的台风、海啸以及冬天天气变暖等现象, 无不和环境破坏有直接的关系。经过上面的铺垫, 再去学习课文, 并要求他们以身作则, 从我做起, 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家——地球, 就比较自觉了。

四、通过身边真实的故事引入, 贴近生活

初三上册Module 10是一个关于健康的话题。因为他们正值青春年华, 身体健康, 可能对这个话题不屑一顾。首先, 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一天, 一个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接到她妈妈的电话, 说她爸爸病危, 速回。女大学生听到这个消息, 如同晴天霹雳!原来, 她爸爸在一个月前查出是肝癌晚期, 怕影响女儿学业, 一直未告之。可没过多久, 还没等女儿毕业, 爸爸就离她而去了。他还没来得及过上一天好日子, 还没来得及等到女儿拿第一个月工资为他过50岁的生日……学生们都屏住呼吸在听, 然后我说, 那个女大学生就是——我。此时此刻, 我不需要说得太多了。因为健康, 最敬爱的爸爸离我而去了;因为健康, 让我抱憾终身, 作为女儿, 没能尽到一天孝心。接着引入课文话题, 健康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啊!然后, 就健康饮食这个问题, 我列举了班级里的“零食大王”——范嘉骏, 因每天吃很多的垃圾食品, 导致胃病严重的事实。接着, 就缺少锻炼这个问题, 我列举了班级里的费挺, 尽管长得人高马大, 但体质很差, 跑个200米就晕, 做个引体向上就掉下来, 练个跳远就摔跤……这些活生生的例子, 是最有说服力的。最后, 进入课文教学, 这时学生们的体会就更深刻了。

可能有人会认为, 花那么多的时间在课外的东西上, 实属浪费时间。我认为,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情境的创设、氛围的创立。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 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 使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促进。比如书面表达, 我想, 只有贴近生活, 实实在在的文章才是受欢迎的。所以在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一直都倡导学习离不开生活, 一切都源于生活, 一切又融于生活。我们要让学生感到, 任何一节课都是从生活走向书本, 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

总之, 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尤其是情感资源, 可以说, 情感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你, 在行动上接近你, 从思想上乐于接受你的教诲, 才能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葛炳芳.before——有效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9) .

[2]吴智丹.低效或无效教学现象评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2) .

走进课堂 进入生活 走进新课标 篇5

20四川省各地市州文言文(诗词赏析)板块一览表 知识点

地区 篇目 题号 题量 分值 成都 《核舟记》(课内)、《菊》(诗词)、《项王军壁垓下》(课外) A4―5 B1―2 B3―5 3 2 3 9 4(25) 12(16.66%) 绵阳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长相思》(诗词) 6―9 10 4 2 17 6(23)(15.33%) 攀枝花 《义田记》(课外)、《竹里馆》(诗词) 5―7 9 3 2 15 4(19)(15.83%) 泸州 《襄邑道中》(诗词)、《隆中对》(课内) 2―3 4―7 2 4 8 16(24)(24%) 遂宁 《使至塞上》(诗词)、《隆中对》与《赵将括母》(比较) 7 22―24 1 3 3 10(13)(8.66%) 内江 《送东阳马生序》(课内)、《武陵春》(诗词、)《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课外) 5―8 加1―2 加3―5 4 2 3 12 8 11(31)(19.37%) 乐山 《秦巨伯》(课外)《过零丁洋》(诗词) 6―9 10 4 2 15 4(19)(12.66%) 宜宾 《过零丁洋》(诗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 16―21 6 15(12.5%) 南充 《相见欢》(诗词)、《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罢宴》(比较) 7 24―27 2 4 3 10(13)(13.%) 达州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比较) 17―22 7 16(16%) 雅安 《邹忌讽齐王纳谏》 28―33 6 12(10%) 凉山 《送东阳马生序》(课内)《丰乐亭春游》(诗词)《王冕字元章》(课外) 8―11 22 23―25 4 2 3 18 4(30) 8(20%) 广安 《登飞来峰》(诗词)《鱼我所欲》与《万事莫贵于义》(比较)、10 29―32 1 4 2 15(17)(11.33%)

眉山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鸣机夜课图记》(课外) 9―13 23―24 5 2 18 4(22)(18.33%) 资阳 《饮酒》(诗词)《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孙叔敖为楚令尹》(比较) 6 20―24 1 5 3 13(16)(13.33%) 从此表可以看出四川省15个地市州年中考试题有14套试题涉及对古诗文考点的考查,比例为93.33%,有15套试题涉及对文言文考点的考查,比例为100%,足以说明了各地希望借考查以强化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背诵、传承。考点以三种形式出现,即直接默写、理解默写、提示性默写等。考查方式以填空为主。预计古诗文考点的考查只会加强,希望老师和学生多注重平时的积累,记准字形,理解诗意。文言文考点的设题形式有五个形式,即实词的解释、虚词的运用、句子的翻译、概括文本内容、学生结合材料谈启示或体验等。考查的方式以选择和简答为主,选材以教材为主。20命题编者认为会出现较多的同类文的`对比阅读试题,教师要多给考生方法,考生要学会用课本知识解决课外试题。

⒊“作文”板块

2011年四川省各地市州作文板块一览表 类别 地区 作文题目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成都 《拥抱》 命题 绵阳 《收获快乐》 命题 攀枝花 《觉醒》 命题 泸州 自拟标题 材料 遂宁 《反省》 话题 内江 自拟题目 材料 乐山 自拟题目 材料 宜宾 《童年的游戏》

《达自己的梦想》 命题 话题 南充 《沟通》

《我和别人不一样》 命题 话题 达州 自拟题目

《远航》 命题 材料 雅安 《我很想 》 半命题 凉山 《欣赏》

《这是我对 的回报》 命题 话题 广安 《因为有 ,我更 》 半命题 眉山 《" 为 点亮一盏灯》

让生活走进初中英语教学 篇6

关键词:英语成绩;生活;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47-01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上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视野更加广阔,对外的接触也更加频繁,在接触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双方的交流沟通问题,那么英语的重要性也更加体现出来。教育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投资,但是从每个班中学生的成绩单中就可以看出来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比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在分数上要差出来几十分,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成绩如此差劲呢?主要一个原因是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一个就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机会太少,他们没有练习英语的机会,也没有学习英语的机会,生活资源过于贫乏。我们在这里就提出要让生活走进英语的教学,让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都可以在一个充满英语的氛围下进行。那么如何才能让生活时时刻刻环绕在学生的周围,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用英语来生活学习呢?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英语贴近生活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我们就要有学习一种语言的态度,一般的语言学家都会说学好一门语言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要这个生活环境充满着这种语言的氛围,那么想要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要去多练,要时时刻刻的把英语挂在嘴边,让英语融入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一门英语学习起来都有自己的规律,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种规律传授给学生,把英语带入到生活中,把生活带入到课堂中,去运用他、实践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课程更加的生活化,比如课堂的流程不必太过程序化,我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在氛围比较轻松的环境下会更加容易去让自己的情绪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自己更加有交流的意愿,交流起来也会更加轻松自由。在教师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如果发现自己偶尔提起的一个话题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那么教师完全可以临场发挥,把自己备课的内容加入到这个话题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起来,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更加的紧密,学生会通过这个教师来爱上这门课程。那么教学过程会更加高效,学生的兴趣高涨,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换位思考,课堂揉入学生的兴趣点,提高课堂听讲率

学生成绩不好的一大原因就是对英语没有兴趣,教师的课程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说没有学习英语的动力。那么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习这门课程呢?原因是课上没有让他感到有趣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换位思考,教师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英语课堂的教学,现在的学生比原来的要早熟的多,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阶段,许多学生都有了叛逆心理,我们与学生年龄差距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都说“三岁一个沟”,而我们教师这个年龄也不知道与学生的沟有多少道了。这时候教师就要了解学生这个阶段或者这个年龄里学生都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在一进入课堂时间就开门见山的提出这个让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只有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才可以进入到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去听课了才有机会来提高成绩,只有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了,教师的良方妙计才有用武之地。

三、把英语带入生活,让英语可以运用在课下时间

每一个初中生中一学期中英语课堂的节数都是有限的。初中英语作为一们基础学科,而且是初中是整个英语打基础的阶段,想要让学生仅仅通过每学期的几节固定课堂的时间去学习好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那几乎是天方夜谭。这样就需要教师来“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学习英语了。这里的课余时间不是要教师来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来霸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而是布置一些别出心裁的活动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好英语。比如说教师可以举办DV大赛,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自己组队共同拍摄一个英文短片段。这里的素材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寻找的,总之就是为了让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所提高,鼓励学生勇于张开嘴,说出来。教师提供英语素材的时候或者给学生指导意见的时候要建议学生不要挑战难度太大的,毕竟这个活动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体验,零负担学英语,快乐英语也是可以办到的。这样在无形之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就可以大部分来练习英语,而且学生在这种活动面前会很主动的来完成。不仅学生的积极性高,而且完成质量比普通的写作业要高的多。教师要做的就是把作业换一个“包装”,加上活动的“外衣”就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日积月累之后就会发现显著的效果,英语成绩就会自然而然的有所提高。

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只是众多教学法中的一个,教师根据经验设计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无论那种方法只要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那便是好的教学方法,让生活走进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是基于生活主张把生活的氛围打造的更加利于学习英语,这个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双方面配合,来给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冈市启黄初中教师 汪正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培养[N];黄冈日报;2008年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篇7

1. 多举实例,让教材“立”起来,使学生想学

数学不仅渗透到一切科学技术部门,而且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实例,不失时机地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的价值。

(1)“随手拿来”,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有数学,课本中的数学知识都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六年级学生学习“百分数中的利息”问题时我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把平时省下来的零花钱自愿存款,教师充当银行,让学生自己计算到时候自己应当取回多少钱。这时学生就有了认知、求知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喜爱数学,渴望数学。

(2)借助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在教学五年级“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一年有几季,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然后提出讨论题“像这样循环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呢?”让学生举例。在此基础上再问: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你们计算2÷3,12÷7。在计算和讨论中,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

2. 改换教材,让教材“趣”起来,使学生愿学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学习的教材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由于地区的差异,在现行的教材中,有些数学问题叙述的事件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学习起来就枯燥无味。我在教学时就根据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况适当改换了教材的有关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离得更近,适合学生的“口味”,增强了趣味性。

3. 应用数学,让教材“实”起来,使学生乐学

小学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着其特殊的运用价值,能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如在教学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要求学生计算出我们教室内的地面面积,如果给教室内铺上每块面积为2平方米的地板砖,要多少块?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得出一定的数据后,再计算,最后再算出地板砖的块数。在这样的一个实际测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还增强了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4.结合实际,设计练习,让教材“宽”起来,使学生活学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练习,多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习题,变枯燥的数学为生动有趣的生活分析,让教材变得“宽”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充分发挥其才能。如在学习了“百分数(二)”中的“利润”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某儿童服装店的老板为了促销,在“六一”前将童装提价20%,“六一”这一天再降价20%,然而一天下来,虽然生意不错,老板却并没有赚多少钱。请你帮助找一找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样,使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分析联系起来,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有数学、学数学有用的思想,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5. 设计“生活数学”活动,让课内外联系起来,使学生活用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怎样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得有用,是目前课程改革的共同取向。为帮助学生会用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初步具备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变为学过的数学问题,我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数学”活动,使课内外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机地使课外成为课内的延伸和补充,使学生学得更充实、更有趣、更生动。如在教学百分率后,让学生调查家里栽的树的成活率。这样,通过课内外的紧密结合,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数学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摘要: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走进生活学英语 篇8

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以语文与生活相结合为基本途径,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与体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创新能力。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社会是熔炉,生活是教科书,生活中处处都充满语文。语文教学应根植于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纳人类一切进步的营养,及时更新、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教师应从生活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生活找语文,使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为课堂教学注入“活水”。同时,让学生参与生活,学以致用。如在教学《东方之珠》、《九寨沟》等课文时,我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用讲解的口吻来复述;在教学《春联》后,春节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在学写建议后,对学校或老师工作不满意的地方写一份建议书,等等。这样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生活的需要。

总之,只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很快就能领悟其中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感受和表现语文。

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情趣盎然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强调面向生活,追求高效,即注重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 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我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的。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后,我留下了一项作业:平日里,你们有没有这样做呢?你们是怎么做的呢?可以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在学了这课后,学生感触很深,都认识到平时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太低,并纷纷保证以后一定也会向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学习,做一个时时刻刻遵守规定的人。又如学习了《春联》后,我让学生在春节期间收集春联,写春联,体会人们用春联表达的心愿。

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我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时效。

2. 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倡导学科综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综合包括语文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语文与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的综合;语文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语文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语文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技术、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电教媒体声色俱全,形象逼真,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如在教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这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我利用多媒体音响同步展示美丽的北大荒秋天的景象,再结合优美的词句,使学生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之中。学生激动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我正走进一幅优美的图画中,里面有红红的高粱,成片的大豆……”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2)运用图画法

画画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它通过运用简洁、洗练的绘画语言,勾勒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适时采用此手段,可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中迸发灵感,诱发学生新奇、独到、富有创意的想象。如教学苏教版上册习作3时,我先让学生在未完成的图画当中画上自己喜爱的几种小动物,天上、地上、水中的都可以画,画完之后再将整幅图涂上颜色。学生没有想到原本枯燥的作文课还能画图画,兴致都很高。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激活了思维,提高了作文课的兴趣。

(3)运用故事法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学生熟悉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课文续编小故事。这激起了学生很大的参与热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观察及对语文的理解,编出情节各不相同的故事。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4)运用演唱法

这里所说的演唱即演一演,唱一唱,因为模仿能力强是儿童的一大特点,语文中恰当的动作、语言,让学生入境演一演,在在学习中玩耍,玩耍中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唱一唱是个好办法。如《三袋麦子》一文中的动作、语言较多,很适宜学生表演。我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后,分组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与丰富的想象力,体会了人物不同的特点,加深了理解,课文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生活化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孩子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学的活动主要是孩子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续编故事、扮演角色体验、亲历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体验语文带来的愉悦感,学会用美的眼光对待生活,并在生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重视教学过程。

教学不仅是为了教,更是为了学。一个好的教师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在教学中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

(1)重视过程,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亲自走进身边的生活,观察生活。如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燕子》等课文后,我让学生亲自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活动或生长规律,记录观察日记等,亲历实践与阅读课文相结合,让学生迸发学习热情,张扬鲜明的个性。

(2)重视过程,就要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材料,如实验、表演、调查、绘画等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著名的戏剧家曹禺先生说:“学生参加游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要具有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三顾茅庐》一课就很适合课本剧表演,在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诚恳邀请诸葛亮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刘备、诸葛亮见面后的语言、动作、神态,然后在小组里演一演,再上台演一演。通过表演,学生更透彻地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角色体验过程中,其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也得到了锻炼。

2. 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儿童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自己的意识……”教师要让学生用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留意身边的人、事、物,并创造条件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感悟语文,把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语文引入教学,使学生对自然、对语文更有感性的认识。如带领学生郊游,听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让学生在碧绿的草地上嬉戏,感受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与嗡嗡飞舞的蜜蜂。这样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校内组建新闻发布会、辩论赛、小小赛诗会等兴趣小组,并为学生创造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到课外、到生活中去实践,使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素养,如采访、欣赏自然风光、参观文物古迹、了解风俗民情等。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凸显学生的表达潜能与个性,使学生增加一份自信、一份成功感。

四、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全面、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应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数学走进生活,生活体现数学 篇9

一、寓数学教学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中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可见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 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应着力于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 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 从学生周围的工厂、农村、社区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生活现象入手, 从这些生活现象中去找数学, 使数学问题看得到, 摸得着, 更有亲切感、共鸣感, 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 (二) 》时,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购物方面有哪些优惠方式, 让学生说出打折、买一赠一、抽奖券等各种活动, 然后让学生看下面的题目:十一期间, 厂家为促销, 对原价是120元的衣服打八折优惠出售。假如你想买这件衣服, 你应付多少钱?面对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学生们跃跃欲试, 说出各种解答。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百分数应用题生活化后, 学生的探索欲望高涨。最后经过研究, 很快解决了此题。接着我又出示:一只熊猫玩具原价30元, 现一商店打八折出售, 另一商店买二送一, 你准备去哪家买, 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不一, 有人说去第一家买, 因为我只买一个;有人说去第二家买, 因为便宜, 多买了可以送人。总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将这个原本复杂枯燥的问题解决得很圆满。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感到学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

二、让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构建

在数学知识中, 有很多知识如概念、算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理解,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也都比较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 从具体到抽象, 很少顾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掐头去尾缺中间”式的数学教学, 由于忽视、远离了学生的经验背景, 很难使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加工, 把数学知识寓于生活之中, 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学习数学, 在生活背景中实现建构。为此我们常借助各种直观手段, 利用操作、实验等手段进行教学。事实证明, 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知识, 借助学生的生活知识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公式, 学生就能很自然很顺利地理解知识。

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我就列举出“小红和小明是好朋友”这一生活经验, 问学生能不能分开说:小红是好朋友, 小明是好朋友, 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是指一种关系, 不能单独存在, 而要互相依存着出现。通过这一熟悉的生活事例, 学生对约数和倍数的关系理解得一清二楚, 抽象的关系通过形象的生活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再如在教学求“找回多少元”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先让学生用20元钱买东西, 初步理解总价、物价、找回钱数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根据亲身体验编“找回多少元”的应用题。学生编了很多: (1) 20元钱, 买了4支铅笔, 每支0.4元, 找回多少元? (2) 20元钱, 买了一支钢笔10元, 一支铅笔0.4元, 找回多少元……然后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很快就掌握了它的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 正确作出了解答。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使生活经验数学化, 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得更深刻, 思维更精确, 使生活经验成为智慧经验。

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应用数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加工, 在课堂上提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让学生在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中, 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比如学了平面图形知识后可让学生利用平面图形知识, 为自己家设计某样东西 (如窗帘、台布等) , 也可让学生为学校设计花坛, 比如给学生一块正方形地, 要求种花面积是花坛的一半, 学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美观大方。假如花坛四周种草坪, 老师给出几种草的价格, 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负责人, 你认为用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这种模拟生活问题情景的练习, 学生热情高涨, 发言积极, 并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数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 篇10

一、生活化导入

每节课开始的导入就好比戏的序幕, 如果设计和安排的合理, 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开启思维的闸门.同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一上课我就跟同学们进行拍手游戏, 要求同学们口算出得数, 算出几个就拍几下:如果有2块月饼, 平均分给2名同学, 每人可得几个?学生很轻松地拍了一下, 动作很整齐, 声音很响亮.那如果有1块月饼, 平均分给了2名同学, 每人可得几个?这时, 同学们伸出手想拍却突然把手停在半空, 拍不下去, 有的同学嚷道:“拍半个手掌, 那怎么拍呢?”我及时问道:“1块月饼可用‘1’表示, 而半块呢?”学生急于知道,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 在教学“整数减法中连续退位”时, 我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有一个小朋友要买一支8角钱的铅笔, 他身边没有带零钱, 怎么办?”学生说:“给一元钱去找.”教师又说:“他也没有一元钱呢?”学生说:“给十元钱去找.”老师抓住这个契机, 让学生讨论十元钱怎么找.这样从生活经验引出新算法,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连续退位的算理.

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 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 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 我创设了一个买卖的情境, 让同组的学生互相扮演, 一名学生扮演买笔的顾客, 另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 其他同学算出买笔要用的钱数, 同组同学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 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容易地接受数学知识.再如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 我让两名学生站在教室的黑板前, 准备相对而行, 请另一名学生喊口令.学生一说“出发”, 两名学生很快撞在一起, 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 并告诉学生这叫做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碰到一起就叫相遇.我再让两名学生背对背地站好, 一声令下, 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一直走到黑板尽头, 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 告诉大家这就叫做相背而行, 到黑板尽头停下的地方叫做终点.还让学生一个在前慢行, 一个在后快走, 做一次追逐表演……教室里一片欢笑, 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 是老师在领他们玩, 但他们哪里知道, 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教学活动中, 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 并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 “想”数学, 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融入生活找数学

小学生学习数学应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 这种经验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在教学中, 我将学生的经验还原, 让学生在生活中重新体验, 然后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稍加引导,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学到新知.

如“时、分、秒”的教学是个难点, 因为时间单位比较抽象, 它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对此, 教师可以设计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 有数脉搏、跳绳、拍皮球、听音乐等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亲身感受到、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 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接着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一填时间单位.

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 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 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兴趣.

四、回归生活用数学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 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 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学生学了本领, 就想用”, 这也是孩子的天性.例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应用环节, 教师可创设让学生去品尝美食的情境.吃美食, 也要考虑带的钱够不够?数学的应用, 自然而来.

这样的教学安排, 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 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 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把课堂知识拓展演化于生活实践中, 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生活走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70-1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

在课堂创设生活化情景,不仅灵活地将各种语言技能综合起来,而且能在整个活动中都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真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为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孩子学习英语的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使孩子容易接受,有说出来的欲望。如牛津英语新教材四年级下册,课堂可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1.学生的自身生活内容;2.学生的家庭生活内容;3.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4.学生所处的社区生活内容。以此来达到学生开口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的目的。

二、利用生活化新颖图片

生活化新颖的图片主要是用来进行新词汇的教学和复习的,新授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地越新颖,越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收到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就可以把所要教授的内容,利用颜色鲜艳、多种不同的卡通图片来引入,让同学们感到新颖、有兴趣。如在讲授classroom,blackboard,computer这些新授单词时,由于有些单词字母较多,为了不让同学们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就把这些单词做成各种各样的图片和词卡片,同学们一见到这些颜色鲜艳的图片,就一下子把所有的眼球都吸引过来了。于是,我就抓住这一时机,边让他们看着图片边教授新内容,不一会,同学们就熟悉这些单词了,并学会模仿教师在课堂所运用的句子,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巧用生活化的精致实物

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形象思维发达,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古板的讲解,而各种各样的实物比较接近现实生活,看的见,摸的着,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课堂上我就借助实物辅助教学。如教授pencil、ruler、book、pen、pencilcase、schoolbag这些学习用具时,我就先设下悬念,问同学们:“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say these things in English?” 他们都齐声回答:“Yes.”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就让他们边看着自己手中的实物,边教授新内容,加深了表达身边实物的记忆。对于其他的新授内容,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实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自制的,把他们带到课堂上来学习单词,同学们会感到更亲近,更有兴趣,更能融入到课堂中去。慢慢的,他们就会养成看见学过的实物就用英语表达的习惯,积累更多的内容,对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发挥多媒体动画优势

动画片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它把一些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人或物以动画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学生,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生动,化呆板为活泼,身受学生们的喜爱。所以,利用动画进行教学,是教学的一大妙法。如:《Gogo学英语》就是一部很好的英语动画片,它由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恐龙带着大家一起学英语,里面有很多日常用语供学生学习,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还有,象《迪士尼英语》、《格林童话(双语)》以及通过网络下载的一些英语Flash小动画等都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很好资料。不过,这还需要教师的细心与耐心,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或上网搜集,或多去音像店,多多搜集资料,才会有成效。

五、巧用生活化的有趣游戏

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将游戏引入课堂,能将枯燥的语言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引导学生玩地有意义。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如:1.找朋友:可让几名同学分别拿着新授的知识卡片,另几名同学拿着相关知识的图片,各自记住自己的内容,如果教师说begin,他们就可以口中边念着自己的单词,如:mother...边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找到后可向第三个同学介绍,如:Hello,this is my mother. She likes shopping. Every Sunday, she goes to the supermarker to buy a lot of things. 2.发指令:一名同学发指令说新授的内容,另外两名同学快速找出相对应的卡片和图片,看谁说的又准确又流利。3.猜一猜:根据儿童好胜的天性,可以让同学们对所学内容进行猜一猜活动,把游戏变成比赛。如:老师把新授内容卡片中的任一张举在上前比赛的两名同学的后面,让他们快速猜出是什么,猜错的话可以继续往下猜,直到一名同学猜对为止,对猜对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奖励,激发学习兴趣,也达到了学生在英语课堂开口说英语的目的。

六、借用生活化说唱歌谣

吟唱活泼的歌曲,歌曲的安排,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因为小学生好动,好表演,可以让他们在唱起来的同时,动起来,演起来。课前,可以先播放一首导入本课新内容的歌曲,通过唱歌热身,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用嘴巴动起来。课间,可以把课堂上新授的内容编成简单活泼的歌谣,让他们唱歌休息,劳逸结合,就会丝毫没有劳累厌烦的感觉,这样既便于记忆,又增强了教学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走进生活学语文 篇12

难道整天在桌前做题就是学习语文?难道一学期违心地写几篇应试作文就是学习语文?不, 生活处处有学问, 语文本在生活中。真正的语文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学, 真正的语文应当到自己身边寻找。

漫步在田野的小道上, 一阵凉风拂过, 夹杂着花草的味道, 是甜的, 哦, 不, 是香的!偶然抬头, 发现树叶黄了, 水杉随着风儿在舞蹈,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让人迷恋!别忘了, 这就是语文。蓬勃欲出的红日光芒万丈, 让人觉得新生的巨大力量;如血的残阳映红西天, 使人无限留恋。别忘了, 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横空出世、阅尽人间春色的巍巍昆仑, 语文是那草尖上晶莹透亮、闪着七彩耀眼光芒的露珠;语文是那名城古都中国色天香的富贵牡丹, 语文是那广袤田野里自由飞翔的蒲公英;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 语文是那静谧的荷塘;语文是那万里晴空的一行白鹭, 语文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语文!语文给了我们聆听音乐美的耳朵, 发现绘画美的眼睛, 欣赏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和生活美的头脑。当你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欣赏歌曲时, 发现某一句歌词饱含哲理韵味无穷, 于是你很快笔录了下来, 难道你就没有觉得自己正在学习语文?当观赏一幅名画时, 美的感觉油然而生, 想为名画题诗一首, 难道你就没觉得此时也在学习语文!当你在辩论会上, 与对方辩友争辩或正在学校运动会上为同伴呐喊助威, 你是否觉得此时你正在学习语文?其实, 这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学语文啊!在生活的天地里, 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都能获得语文的大丰收。

生活是海洋语文亦是海洋, 不妨我们在语文的海洋里关注一束耀眼的浪花——“对联”吧!来到学校门口, 大门两侧烫金的正楷:“一身许国传科技, 两袖清风作人师。”道出了人民教师的光辉职业和高尚品德。教学楼门联:“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形象地把人民教师甘做人梯、心血育人的精神展现了出来。综合楼门联:“生敬师有礼有貌, 师爱生同志同心”绘出了师生礼仪谦让同心同德的言行举止和精神状态。来到水房只见“流水哗哗洗去愁劳, 晶莹滴滴注重节约”, 横批“神清气爽”, 它形象地写出了水的作用及人人珍惜滴水的美德。电话亭前贴着“线牵五湖四海, 情系万户千家”道出了服务者的心声和电话亭的作用。步入餐厅门旁:“油盐酱醋烹饪美味佳肴, 锅碗瓢盆齐奏和谐乐章”说出了香味, 令人垂涎;道出了和谐, 让人舒坦。开饭了, 学生打饭秩序井然, 看到此景, 我情不自禁地凑合了一幅:进进出出先后有序, 干干净净内外整洁。

饭后散步, 迈出校门来到街上。但见那“清除污染靓城市, 从我做起强素质”“人面天天洗, 市容日日新”的内容赏心悦目, 它悄悄地在人们的心田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仿佛已暗暗生长了。来到一家酒店:“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驻足让人咀嚼再三:互文见义, 平仄相对, 意境更是非凡, 让人不由自主停车下马来闻香知味, 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又是一家酒店, 古色古香、有老字号风味, 门联:“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联中巧妙地嵌进虚字“之乎者也”, 把客来店喝酒后的醉态描绘得多么逼真!到了“泸州老窖”专卖店, 看那广告词:“醇香浓郁, 饮后尤香;清冽甘爽, 回味悠长。”品着词儿如同品着“老窖”:对偶押韵、令人嘴馋, 不得不买上两瓶……

原来, 对联是语文的浓缩, 是一种厚重的关怀、浓浓的情趣, 是一种尊重、一种精神。欣赏对联难道不是学习语文吗?

语文带我们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 语文领我们到褒禅山的后洞里享受快乐, 语文送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体验神奇。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新鲜味美的果汁, 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秀美绮丽的风景、余音绕梁的乐音, 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 令人心潮澎湃;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 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我们形影不离的朋友, 语文是我们攀登高峰的伙伴;语文是敲门的砖、铺路的石;语文是高楼的基、成功的梯。永生永世, 中华民族与你结缘!

上一篇:产业结构变动下一篇:矿山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