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共14篇)
走进心灵 篇1
走进家庭 走进学生的心灵 家访总结 朱丽红
根据教育局寒假工作安排,我校于寒假期间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家访活动。我和司丽美老师走进了六年级三班15位同学家中,和家长进行了零距离的交谈。
为顺利开展家访活动,学校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师的家访开展情况,与教师的考核挂钩。让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联系家长、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和自觉行为。各班班主任,对班级学生都作了具体分析,事先确定了家访对象,改变了以往只走有问题学生家里的做法,如确定家访对象时,不但有文化尖子生,又有中等生,还有体育生、艺术生、家访目的很明确,就是围绕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取得更好成绩为目的。
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计划地进家访,在家访时要求教师做到“两不”和“三要”。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要有针对性;要主动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联系;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家访时,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家教的方法、学生的特长、发展优势、教师的期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打算。这样的家访没有了抵触与推诿,避免了以往家长、学生一听老师要来家访就认为是来“告状”的心态。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家访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最好一种形式。教师们用自己的耐心、诚心,换来了家长对教师、学校的诚心。
每到一家,我们都详细地向家长询问了家庭经济收入、身体状况、了解困难的具体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表示学校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部分困难,使他们的子女顺利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把学校大家庭的集体温暖送到特困生家庭成员的心坎上。并开展师生爱心结对活动,为“两困生”捐赠学习用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一个学生只不过是五十分之一,或是一百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教育者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
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有时胜过多少天苦口婆心的教育、训导。沟通,从心开始。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这时候,说了什么、听到什么都不重要了,教育的全部意义已经凸显。
这次家访,让老师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对学生进行初步认识,分析,理解,了解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登门家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使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走进心灵 篇2
一、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
在中职语文教材里文质兼美的文章举不胜举,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父母之恩、他人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等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只要善于挖掘,科学利用,就能激发学生的人生感悟,唤醒他们的感恩情怀。如颜秀霞的《心存感激》就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题材。它是广东省中职教材《语文》(选修)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文章阐述了人们心存感激的重要意义,并逐层说明了应对什么心存感激,怎样才能心存感激,提倡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的社会风尚。教学此文,可以令学生明确“感激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之所在。对父母心存感激,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对他人心存感激,就会常怀仁爱之心,慈悲之心;对事业心存感激,就会忠诚敬业;对生命、对生活、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灵魂会得到不断净化,凡人向圣人不断靠近”。教师应让学生学会感恩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真正做到持久感恩。
二、语文老师要善于把感恩教育寓于各种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
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应当重视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做到以境育情。如在上《心存感激》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感恩教育的情境:
(一)图片感染,泛起心灵涟漪。
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从腾讯图片库下载的“震撼心灵,感动人生”的一组图片,并配上这样的一段话:“我们总是在报怨命运的不公,不能得到这世上全部美好的东西;我们总是在奢望钱还应多些、房子还要再好些、工作还得清闲些、学习还需轻松些……看看他们吧,你有何感想?”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一下子被画面深深打动,动情地谈论打动自己的原因,我顺势导入课文。
(二)朗读感知,产生心灵共鸣。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适宜让学生在朗读中识恩、知恩。《心存感激》一文大量地运用了排比、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很适宜感情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选择与段落主题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构成的情景中有感情地朗读,并灵活变换朗读方式,有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小组读、单个品味读等。如为了让学生感知对父母心存感激,我选择了《念亲恩》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朗读配乐;对他人、生命、大自然心存感激,我分别选择了《一生的朋友》、《生命的乐章》、《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音乐与朗读的最佳配合,学生自然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刻领会课文内涵。
(三)“记者”采访,分享心灵感悟。
感恩教育要收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引导学生“悟”。“悟”是指哲理的思考,是对语言文字的深层哲理的揭示,是由形象感上升到理性认识,悟出同类中的规律、道理,悟出作品中、形象中的哲理。学生朗读完《心存感激》后,我挑选一位学生扮演“记者”,现场采访同学,采访的内容是:1.我们应对什么心存感激?为什么要心存感激?2.生活中你曾经为了什么感动感激过?面对这恩情,你有何感受?你打算怎样去感恩?这一环节由于为学生提供了面对面自由交流的空间,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大家真情流露,有感而发,有理有据,不仅谈论了课文的内容和中心,还谈论到要感激祖国、感激党、感激社会、感激班级、感激时光、感激成功、感激失败等,并且动情地讲述感动自己的事例,诉说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真诚的想法。有几个学生说到震动内心之处时不禁热泪盈眶,声音哽咽,其他学生也都被感动了。这表明学生已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已悟出感恩的真理。
(四)齐唱歌曲,擦出心灵火花。
美妙的歌曲可以促进人的情感共鸣,引发心灵的碰撞。在下课之前,我播放了《感恩的心》手语版MTV,播放的同时我充满感情地给学生讲了关于这首歌由来的故事,然后让全班同学站起来跟着画面一起做动作并齐唱歌曲。同学们兴趣盎然,激情澎湃,手口并用,在美妙歌曲的渲染中,感恩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升华,感恩悄悄地走进了学生的心。
三、语文老师要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在活动中,体验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语文课堂里,要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老师还应开展多种感恩主题语文活动,如感恩诗歌朗诵会、感恩故事会、感恩演讲比赛、感恩现场辩论、感恩征文比赛、创办感恩手抄报、写感恩家书、感恩课本剧自编自演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感恩,懂得用行动来报恩。在《心存感激》的教学中,我开展了以下两个活动:
(一)感恩知识大比拼。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说得多,说得对。分两个回合:第一,联系本学期学过的课文来谈谈对感恩的认识。第二,我知道的感恩名言俗语。第一回合,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说:《天山景物记》让我们领略到天山迷人的自然风光,认识了多种珍奇的生物。《长江三峡》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瑰丽、险峻的山川景色。这些使我们懂得了感激赐予我们丰美资源的大自然,感谢祖国的锦绣河山。《土地》讴歌了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土地斗争和解放后对土地的改造和建设,我们要感激党的正确领导,感谢社会主义新中国。《故乡的榕树》让我们想起了故乡的美,勾起浓浓的乡情,我们要感激恬淡朴实的生活,感谢和蔼淳朴的乡亲们。《两代人》让我们想起了与父母亲相关的点滴事情,我们要感激无私而伟大的父母,感激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感激繁衍代谢的生命。《最后的常春藤叶》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之间的真爱,我们要感激患难相扶的朋友,感谢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的所有人。《“嫦娥一号”专题二篇》让我们了解了“嫦娥一号”的发射情况及其重要意义,我们要感谢执着勇敢的科学探索者……第二回合,学生踊跃发言,说出了许多感恩的名言、警句、俗语。在整个大比拼中,学生积极参与,竞争非常激烈。这一活动,利用知识感知的迁移拓展来打通学生的感恩知识链,加强课内外学习的有机联系,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在不知不觉中感恩情怀溢满心头。
(二)制作感恩卡。
课前,学生准备好制作感恩卡的材料,课上,学生现场设计制作感恩卡,要求在感恩卡写上表达自己对收卡人感恩的话语,感恩卡制作好后,让学生逐一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制作出许多精美的感恩卡,把平时不好意思当面说的话通过书面的形式写出来,满载感恩之情。课后同学们自发地把感恩卡邮寄出去,这是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来报恩的一种表现。后来我了解到,收到感恩卡的人都非常激动和高兴,这使我深信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
和谐社会呼唤感恩教育,语文老师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颜秀霞.让德育走进心灵, 用行动体现感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纪实[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 2007, (4) .
[2]孙天升, 张帅鹏.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J].希望月报 (上半月) , 2008, (6) .
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篇3
一、 利用教材,落实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苏教版小语教材每个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些专题训练,要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学生的个性特点,用心安排,巧妙设计,将每一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落到实处。
二、 走进生活,开展口语交际随机训练
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教师要把口语交际教学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在生活中随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 就地取材,寻找源泉。农村虽然不像城市那样繁华热闹,但山川田野,家乡特产,风土人情等,皆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不竭的源泉,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生活丰富多彩。这些都是学生亲眼目睹并可以作为交流素材的。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口语训练天地。
2. 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农村小学生平时课余生活相对单调,学校或教师就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乒乓球比赛、“国庆”活动、欢度元旦、广播操比赛、学雷锋活动、“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表现最突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者是最能给自己带来收获的情节等和大家交流、分享。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偶发事件,即兴训练。校园里、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学生往往又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充满好奇。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条理清晰、方式恰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知不觉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 走近学生,开发口语交际评价功能
口语交际不仅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生,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交流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农村小学的学生相对城市学生来说缺乏自信,缺乏表现欲。这就要求教师在口语交际中走进学生的心灵,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引领他们无拘无束的、尽情地进行口语交流,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 关注了解学生,让他们有话可说。口语交际教学要使学生说话,就得让他们有话说才行。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设计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符合他们思想的话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2. 理解欣赏学生,让他们有话敢说。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学生大多数胆子小、害羞,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往往有话却不愿意说,不勇于表达。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和谐的口语交际环境。在课堂上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通过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次肯定的点头,一句由衷的赞扬,传达你对他们的欣赏。呵护好学生口语交际时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他们一定也会像城里的学生那样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 激励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话会说。在学生有话说并且敢说话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他们会说善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交际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利于下一阶段的提升。农村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评价反馈这一环节,激励引导学生有话会说,说得准确、说得得体、说得精彩。长此以往,相信农村的学生也能做到妙语连珠、能言善辩。
让感恩走进心灵 篇4
展开一张叫情感的纸,提起一支叫感激的笔。写写给我生命的父母,写写给我知识的老师,写写给我友谊的朋友,写写我一颗热枕,感恩的心。
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一个宝宝快乐玩耍,一个学子踏上征途......,这其中涌着多少热烈而含蓄的亲情。
学会感恩父母,当甜梦温馨美好时,当花季斑斓溢香时,当前程锦绣坦荡时,带着倔强的我们在求知路上拼搏。当无情的风,无情的浪突然袭来,也许,只有悲观失望、只有忧愁叹息。这时,就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看见敢上青天的雄鹰,看见敢下大海的巨龙。让我们相信只是让生活欺骗了我们的心,让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告诉我们,风雨之后依然是晴天。是他们教会我们向困难挑战,是他们让我们在失败之后,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田世国,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把自己的肾移植到母亲的体内,使母亲获得了重生。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为了父母,他们付出了很多。学会感恩父母,他们给我们的实在太多。
学会感恩老师,还记得你的第一个老师吗?还记得老师第一次教育你吗?为了无数的第一次,匆匆架上心的小船,在大海里拼搏,几分付出,几分收获。在老师的帮助下,理想的庄园终于依稀可见。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于是我们在彷徨中坚定,在思考中清醒。是老师让我们看见了广袤无垠的天空、碧波荡漾的大海。老师的谆谆教诲化作了我们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外在的行为。在人生旅途中,是老师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插上了理想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当我们变成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游动在大海里的蛟龙,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老师的功劳,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感恩老师。周恩来不忘师恩,在张伯苓突患血栓逝世,他去为自己的老师送行,这是他对老师的感恩。曾获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他在一次会上遇见了自己的老师,他用一束鲜花表达了她对老师的感激,这也是对老师的感恩。学会感恩老师,是老师让你懂得了许多。
学会感恩朋友,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岁月是一组乐曲,而同窗友情是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当你身处困境时,他向你伸出援助的双手;失败挫折时,他送来安慰鼓励的温暖话语;成功时,他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朝霞中,我们携手进校;夕阳时,我们并肩回家;课堂上,有我们互助的身影;操场上,有我们欢快的足迹......多少个朝朝暮暮,沉淀了我们美好的情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让阳光走进心灵 篇5
“光”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它能融解人心中的阴暗,看到重获新生的希望;它能使沙漠中行进的人们,看到绿洲。
人一生的道路不可能是平坦的,这其中必定布满了无数的“荆棘”~坎坷。不要畏惧,勇敢地大步向前走,要相信“光”的希望就在不远处。终有一天,阳光会璀璨的照耀在你的身躯上,沐浴着,沉浸在温暖的阳光怀抱中。
失败总是难免的,不必在意,你只需做最棒的自己!一次考试失利,我无法接受,当别人问起成绩时,自然而然的说出原因,作出解释。一天下来,一句话不知要重复多少遍。终于,身后的同学“为民起义”郑重而又不耐烦的述道:“大姐,请问这句话要重复多少遍,你才肯善罢甘休?不要误会,我只是想让同学们有个心理准备。”霎时无语。“大姐,不过是考差了,有必要吗?放轻松一点。”是啊,一时的失败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吸去教训,总结经验才是我应该做的。而不是在这里浪费时间做无谓的解释。就让过去快速从我的记忆中消失,昂这头,大步向前走,这才是我的风格。
现在,一旦我考差了,当别人问起我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成绩。不会再怕别人惊愕的目光,吃惊的口型,异样的嘲笑。因为解释是无用功。只有笑着去面对,泰然的接受。你才会发现身边的一切是如此美好。我深知阳光已经住进我的心房,此时的我正沐浴在阳光下,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堂”。
让阅读走进心灵 篇6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寇店三中谢永春
前段时间,读了李希贵老师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受颇深.李老师的体会是:读书,使他顿悟了教育;教育,使他顿悟了人生,通过读书,李老师认为在老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应该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总书记对读书有精辟的论述: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读经典教育书,为我提供登高远望的平台。这方面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好父母好宗教》,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等。从中,改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丰富了自己的思想方法,班级管理工作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读文化经典,又让我拥有宽广的文化氛围,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这方面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秋雨散文选,莫言散文选,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不畏困难,永远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时刻给我以激励,余秋雨散文选中的一篇文章《苏东坡突围》印象也很深刻。大家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流词人,名作有高中课本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0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看后才知道,这篇文章是苏东坡因受诬陷,差点被判死刑才从监狱出来,流放到黄州时写的。受了那么多苦难,文章中却没有丝毫的愤世嫉俗,抱怨社会不公的情绪。可见,其内心有多么强大!陈忠实的《白鹿原》中鹿
三、黑娃,白嘉轩等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命运各不相同,引起人对命运的思考……
读报刊杂志,能够开启我们的视野之窗。《读者》中就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启迪人的思想,升华人的情操,开阔人的眼界。《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文章。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走进心灵的对话 篇7
首先我不动声色地开展了班级工作, 健全班委, 完善班规班纪, 召开了第一次班委会, 通过座谈了解到班集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哥们义气、以强凌弱、拉帮结派、无心学习、胸无大志、以与老师对立为荣, 大有歪风压倒正气的趋势。于是我找到了为首的男生刘甲和女生刘乙,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与他们分别进行了刨根问底的详谈, 之后我陷入了深思, 也难怪他们发展到今天, 原来他们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一直困扰着他们。刘甲是随父母来城打工的子弟, 好不容易进了附中, 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意, 就把孩子托付给孩子的奶奶监管, 开始还行,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刘甲逐渐成熟起来, 心眼也多了, 又受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 渐渐地表现出哥们义气, 处处摆出老大的样子, 开始不服从班主任和老师的管教, 虽与家长进行多次合作, 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 主要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过少, 这种只管孩子生活, 不对孩子进行感情投入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缺失,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逆反心理强, 若不及时加以疏导, 容易成为迷路的孩子。当我问他有没有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时, 他流下了眼泪, 并说道每次看到学校对自己的处分, 心里就不是滋味, 并决心改正, 可谁是倾诉的对象呢?父母没时间, 老师不敢接近, 同学多是敬而远之, 于是他又失去了勇气, 选择了随波逐流。刘乙上初三时曾与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发生冲突, 原因是刘乙在课上看小说受到批评, 觉得没面子, 就与老师大吵大闹起来, 从此表现随意, 穿着打扮赶时尚, 头发烫成蘑菇云, 针对班主任和学校的批评漠然处之, 影响较坏。究其原因, 她初一时父母离异, 其父母各自又迅速成立了家庭, 她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享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 为此憎恨父母, 性格孤僻易暴躁, 多次与老师对立, 还多次扬言谁要再惹她就以离家出走相威胁。交流中她说没有人关心她, 没有人和她谈心、说悄悄话, 她很孤独。面对面前的这两位学生, 我顿感他们首先缺乏的是爱、理解和沟通。有时规定制度可能会改变一些人, 但也不是万能的。有时我们过于把自己当做尊者, 而没有走下神坛, 贴近学生的心灵, 从而制造了无数个所谓的叛逆。
接下来, 我时常找他们谈心、谈生活、谈健康、谈电视剧、谈足球、谈我的成长经历, 也谈到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及人类面对的问题, 话题涉及方方面面。另外, 我还特意安排一些任务让他们去做, 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 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潜质和价值所在。渐渐地, 他们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微笑;渐渐地, 他们不再惹是生非;渐渐地, 我们成了朋友;渐渐地, 信任的桥梁在我们这个大集体里架起。接班一月有余, 班里开始出现新气象, 德育量化遥遥领先, 课堂纪律今非昔比, 班风正、学风浓, 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形成了。
让理解走进心灵 篇8
人的一生很短暂,不过百年而已,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一生中,难免会遇上受欺骗、受冤枉的时候。每当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是加以报复?无动于衷?还是会大哭一场?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他自己的理由。
理解了别人,说不定你会生活得更好!理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理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记忆;理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内心的创伤。
有时,我们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他自己的苦衷。朋友,敞开你的胸怀吧,你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因为有了冬的理解,生命才足以延续下去;因为有了春的理解,欢快的角落里才会涌动着金黄色郁金香的花潮;因为有了夏的理解,叶儿才能伴着飒飒秋风在空中舞动出优美的曲线;因为有了秋的理解,才会诞生出一个玉洁冰清的天地。
冰雪理解了春风,便有了繁花似锦的明媚春日;阳光理解了夏雨,便有了乍雨乍晴的缠绵夏日;烈日理解了秋风,便有了五谷丰登的恬淡秋日;枫叶理解了冬雪,便有了了银妆素裹的寒冷冬日。
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种下“理解”这颗种子,按时浇水,总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要时时刻刻准备采撷生活给予的“理解”之花,送给那些曾经冤枉你、让你受委屈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生活在“理解”的天空下!
让爱走进心灵 篇9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动,让我突然之间感悟到原来爱是那么神圣,有父母朋友之比,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每一个爱的故事都是一个爱的哲理。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学,在玩雪时不小心打伤了一位老职员的眼睛。他当时非常害怕,但是在他的同学卡罗内的鼓励下,勇敢承认了错误并且来到受伤者家中。他强忍着泪水,把自己那本最心爱,宝贵得像生命一样的邮票集当作回报老人原谅他的礼物。可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老职员康复以后,亲自来到卡洛菲的学校,把邮票集还给了他,还送给他盼望已久的三张难得的邮票。
是啊,这就是爱!是同学使卡洛菲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如果没有卡罗内的耐心开导与鼓励,卡洛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站出来的,这样一来就会有一个无辜的人去当替罪羊。如果没有校长对学生的爱,那么卡洛菲也绝不可能去老职员家去赔礼道歉。因为卡洛菲的这一举动才使老职员归还邮票集并赠送邮票来表达对卡洛菲的爱,让爱能在几代人中间得以延续和发展。
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闪光吗?寒窗数载,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在学些什么?我们习惯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自己带的学习用品是给自己用的,妈妈应该为我准备好一切,因为这一切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对我们应该循循善诱,呕心沥血,因为这是老师们的工作……如果心中没有了感恩,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他不论多么优秀,但看起来仍旧是苍白无力的。
我们该爱的,早已不仅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还有更多的人等着我们去爱,爱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作选择,去拥抱美好的一切。
走进心灵深处作文 篇10
那天早上,一起床,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暗想:肯定是发烧了,真是难受,我无奈而无助的趴在桌上,痛苦的呻吟着,我突然想起来:今天是周末,爸爸的工作肯定不是很忙,我可以让他陪我去看病。
我费劲地拨通了爸爸的手机号,通过好一会儿,他才接电话。我无力地说:“爸,我生病了,您陪我去医院看病吧!”爸爸哑声道:“我现在很忙,要不你自己去医院看病吧:”亲切的话语中还夹杂着机器的轰鸣声。“这样吧,我告诉你怎么去医院看病,你还是快拿笔记下来。”爸爸焦急地说:“到了医院后,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到诊室后,先坐在门口,等医生叫你了,就赶快进去,不要在医院里乱跑。查体温时,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了。看完病后,你就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去缴费,然后去拿药,拿了药后,清点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回来时,过马路要注意安全。”听完爸爸的话后,我觉得心里酸酸的,眼泪也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心里难过极了,喑想:难道我还没您的工作重要吗?还说你最爱我呢,看来都是假的,我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
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家门,照着爸爸的提示,先去挂号,大厅里人山人海,我也不知道排了多久的队,拿了病历本后,我扶着栏杆,缓慢的走到诊室门口,坐了下来。终于轮到我了,测完体温后,医生又问了一大堆问题。拿了处方,随后去缴费,缴费的窗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忙完这一切后,时间已经不早了,我拿了药后,挪动着灌了铅似的双脚向家走去……
走到家门口,正好遇见了爸爸,只见他一脸的疲惫,头发有些凌乱,他匆忙地问我:“怎么样?一切进行地顺利吗?”爸爸抚摸着我的头,深深地叹了口气:“我知道让你一个人去看病,你心里很难过,但我不可能永远都陪在你身边,你必须要勇敢起来,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说完又深深地叹了口气,从他的叹息中,我似乎读懂了什么,我感受到父亲的辛苦与不易,以及他对我的关心和细致的爱。
走进心灵,呵护成长 篇11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积极是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取得了显赫的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其实积极心理学所说的积极是人的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真正的积极有时甚至包括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积极的,因为此时此景,没有比这一行为更好的主动。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它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开发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如:要防止一些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有效的方法并不是对他们进行各种治疗,而是找出并发展出其自身已拥有的力量。因为一个关注未来、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从活动中得到快乐的少年是不会网络成瘾的。
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二、花家地二小的做法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第二小学于2002年被认定为“北京市朝阳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近年来,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郭建华校长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因此,我们本着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原则,以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作了尝试。”
学校首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重点的系统培训,开展心理学讲座;学校聘请专家做研究顾问,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构建了由“领导小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使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地展开。学校开设了两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通过游戏、唱歌、讨论、演讲、小品、动手实践等形式使“课”活动化,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学校创办了《心育》小报、“花丛”广播站、电视台、记者站,各班设“心育”专栏,这些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工具。
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学生有什么问题、想法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还可以提出问题投入信箱,由专人负责开启。根据积极心理学原理,心理障碍和适应不良是学生内心冲突没有获得解决所致。教师通过咨询,可促使学生面对自身的问题,了解自身存在的意义,鼓舞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心理教师认真阅读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归纳、整理,个别问题和学生单独交流;开通了“心理热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建起了连心纽带,通过家庭走访、家长来信交流、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开展“心育”活动。从而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扩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2.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随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花家地二小的不断深入和实践,学校以“文明、健康、和谐、发展”为校训,并把它铭刻在大厅正门的右边。学校楼道及教室墙壁上都贴有名言语录,通过名人话语引导、感召学生。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每周的“心育”广播及国旗下的讲话、每月的“心育专刊”、各种竞赛活动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了认识自我,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欣赏美、创造美,情感世界得到丰富。
学习是学生最根本的任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唤起学生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学校进行了乐学教育研究实践。教师创设愉悦的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学校以故事法为切入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具体方法是:听——学生听老师、同学讲古今中外科学家、名人学习的故事,特别是他们少年时代学习的故事;听父母讲他们小时候学习的故事。读——学生自己读古今中外科学家、名人学习的故事。写——学生写自己读故事的感受及自己学习中的小故事。讲——学生讲自己写的学习故事。议——学生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谈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学校还在学生中开展了“读名人、科学家学习的故事,争做乐学少年”的活动。全校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搜集故事、推荐故事、读故事写心得的活动中来。在找故事、读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找到了学习的榜样,从成功者身上感受到了学习的动力,增强了成功的信心。各班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争做学习习惯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我成长”、“实话实说谈作业”等。活动中,学生们以“小记者采访”、“实话实说”、“辩论会”等形式,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交流学习的感受,强化了乐学意识。在各班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了“乐学教育——学习成就未来”的演讲比赛及主题校会活动。同时学校开展了争做“星级少年”活动。共5颗星,由低到高依次为“学习习惯星”、“行为习惯星”、“爱学星”、“会学星”以及“乐学星”。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努力的方向、成功的希望,并能在努力之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自我教育及同伴相互教育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认识不断深刻,行动意识更加坚决。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花家地二小的开展,使学生有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有了进步,96.8%的学生开始爱学习或更爱学习了,而100%的家长对学校实施乐学教育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3.注重心育的经验总结
要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更大效果,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有效的途径。学校积极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深化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在课改进一步实施过程中,从教师乐教入手,融入到校本专题研究中,从而为教师搭建起了一个成长的平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学校经过八年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其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8年北京朝阳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均在花家地第二小学召开,为全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推进起到了指导和引路的作用。2008年6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花家地第二小学召开,主题是“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参会的专家有: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杨忠健、心理学特级教师许瑛国、中央教科所“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课题组小学阶段负责人单志艳。朝阳区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管、心理教师及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成员150多人参加了会议,《北京日报》、《现代教育报》、《朝阳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等媒体也专门来到现场。
花家地二小的经验是:
(1)校长清醒地认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坚决贯彻“走进心灵、呵护成长”的办学理念。
(2)让研究型教师露出头角;让学生身心健康、朝气蓬勃;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和展示自我的天地,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花家地二小的有益经验给我们一些启示: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指导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出传统的约束,开发学生内心积极预防和化解心理痛苦的潜能和力量。学生自有其积极的心理潜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动力与能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将这种内在的力量激发出来,使它成为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现实力量。心理健康教育者是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
积极心理学从形成至今不到十年,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它必将推动心理学向前发展,并有利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的问题是:
(1)在关注共性教育的同时,要看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不忽视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2)承认善和恶都存在于人的本性中,都是人的潜能,不正视恶的问题也不利于教育。我们应该探讨个体意识如何同广阔的世界相融合。
(3)人们怎样来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是受到其社会文化限制的,哪些经历、哪些与他人的关系是人们应该追求的,将是积极心理学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电邮:yangzhongjian@medu.cn)
走进孩子的心灵 篇12
关键词:心灵沟通,师生关系,互相关爱
感受孩子的纯真童心, 交流在无障碍通道中进行, 我发现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育就能如丁香般悄悄绽放。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 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 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 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 都绝不相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的, 就看你怎样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件事情, 它就只是一件事情, 做完就脱手。如果把它当作一项事业, 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 把每天的每一步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
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 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 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级管理要以厚爱为出发点。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 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 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里, 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 离开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 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 更谈不上教育艺术。没有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 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一位老师说得好, 教师爱学生, 师生感情好, 老师表扬学生, 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 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 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 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所以, 只有真正的爱生之情, 才能掌握成功的教育管理方法。
一、孩子的心是细腻的
今天, 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时, 发现一位同学的日记写得很有特色, 语句非常幽默、生动, 一看就知道是非常用心才完成的, 于是我让他到台上来读作文。他平时胆儿很小, 他磨蹭着走上台来。他一定感到奇怪, 老师在讲评了那么多孩子的作文后, 怎么唯独要他这个平时不起眼的孩子来读自己的作文?自然, 他一开口, 学生就反映他的声音小, 结果他的声音不但没变大反而更小了。看着他难过的表情, 我想, 如果让他继续这样读下去, 他不但没有自豪感、喜悦感, 反而会有负担和压力, “来, 老师和你一起读”。我俯下身子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他顿了一下, 随即感激地看了我一眼, 朗读的声音大起来了。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同学们静静地听着,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起来, 我的声音渐渐地小下去。当他读完, 孩子们仿佛感觉到什么, 掌声响了起来。他带着满意的表情走下台, 我发现这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此后, 他总是有意或无意的“碰见”我, 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 眼中流露出的信任和尊重总是让我的心在微微颤动, 孩子的心如同破土的嫩芽, 老师对他的一点点保护就如丝丝春雨般让他有了争春的勇气。
二、孩子的心是透明的
有心载花花盛开。用心, 才能构筑起了解学生的桥梁;用心, 才能真正呵护关爱学生, 而引导教化学生是要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时就需要另一种教育方式。
作为班主任, 我采取周记、便条、建立班级QQ群等这些简单而又有效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学生用书面的形式把当面不敢说或不好意思说的一些话与我交谈, 碰到的生活问题, 可以寻求老师及同学的帮助。班级里有个位同学, 平时沉默寡言。通过QQ他向我说明了自己经常被某位同学欺负的事实, 过于内向的他面对同学的无理取闹竟然没有合理反抗的勇气。在我的不断鼓励下, 他找回了自尊, 知道了如何用行动来赢得自己的权利。然后, 我再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事实证明, 这种方式效果显著。
由此, 我想到师生之间不一定都要在学校或在办公室面对面的交流, 有时在路上、公园里碰到, 不经意的一次微笑, 或是一句简单的电话问候, 或是新年一条新春祝福的短信, 都是一次成功的情感交流。班主任要善于寻找恰当的途径和时机, 有效的与之沟通, 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集体的珍贵、老师的真诚, 让他们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集体友善的珍视, 从而才能使他们敞开心扉, 与你沟通, 让他们用一颗敞亮的心与你交流, 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孩子的心是五彩的
这几天, 不知怎么了, 班上开始流行编手链和抓石子。下课玩, 上课老师开会去了, 他们也玩。有时语文课上, 又有几个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特意窜座凑在一起在底下进行着他们的杰作, 我气恼地走过去, 一把抢过了:啊!这么精美的图片呀!比我在商店里看到的漂亮的多, 五颜六色的图案让我眼花缭乱。这么完美的成品把它毁掉, 我实在于心不忍, 真的不曾想到这名学困生竟有一双如此灵巧的手。我望着惊恐不安的“学困生”和蔼地说:“怎么, 到今天才向老师展示你的绝活?”听了我玩笑般的话语, 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机敏的顺着这几天的局势留这样一个家庭作业吧。编手链展示台:编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 评一评、赛一赛, 看谁编的好。留这样的作业, 底下一阵雀跃欢呼。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简直让我大开眼界、目不暇接。……是啊!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东西自有他的道理, 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五彩的梦,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孩子的梦想, 让它们在我的手中绽放。
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篇13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题记
感恩父母父母从我们呱呱落地时就开始养育我们,一直到我们长大。虽然他们不能给我奢华的生活,但他们从我们从我们刚落地时,他们就给我们注入了快乐和幸福的药水,给了我们无可代替的东西——生命!当我们生病时,他们带着我们东奔西跑去看病;当我们悲伤时,他们用和蔼的声音来安慰我们;当我们快乐时,他们与我们共同快乐。他们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幸福,可我们有做过感恩他们的事情吗?
我们有记住他们的生日,给他们祝福吗?有个广告,就是说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端着一盆水,天真地说:“妈妈,洗脚。”他那么小就懂得感恩父母,我们难道不能学习他的行为吗?感恩老师老师是我们人生的指明灯;老师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老师是我们的园丁;老师是我们的红烛。老师让我们学习到许多丰富的知识;老师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老师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温暖。而我们却没有感恩老师,哪怕是一个优异的成绩;哪怕是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 篇14
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后进生教育是让人十分头痛的问题,效果不大。本人深有体会。笔者认为,这里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因为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
一、加强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沟通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而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这是有些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的,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少数教师动辄训斥学生,还有不少的教师一学期下来,还记不住学生的名字。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所思所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多到教室,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和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多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实现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互动式”的沟通,从而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热爱学生,爱生如子
教育是爱的艺术。洛克还说,学生是最渴望的是教师的爱。爱是心与心的认同,爱是心与心的升华,爱是心与心的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慈母般的爱,对学生循循善诱,、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高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高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高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四、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五、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唐启彪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