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宽容走进心灵的作文

2024-06-14

让宽容走进心灵的作文(共16篇)

让宽容走进心灵的作文 篇1

不计较的态度是一种宽容,我们拥有宽容的气量也非常的重要,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我们都要拥有宽容的态度,拥有不追究的美好品德。大海之所以宽广,是因为他宽容,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大地之所以广袤无垠,是因为它宽容,有承载万物的胸怀。

宽容让这世界愈加绚丽多彩,宽容铸就了这个美丽和谐,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宽容是伟大的人性之美。

在试卷上,我看到过一篇课外阅读,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小偷潜入一户人家偷窃。不巧,那户人家的主人在家,发现了这个小偷,主人并没有大喊大叫,引来警察,而是问他:“这是三楼,你大概走错门了吧?”小偷先是一怔,然后吞吞吐吐地说:“是的。”小偷临走之际,主人还送给他一把他最心爱的小提琴。几年后,主人应邀到一场音乐比赛担任评委,令他惊奇的是,这次获奖的选手竟然是那个小偷。赛后,那个小偷把那把小提琴原封不动地还给主人,他说:“是您拯救了我的一生,我十分感谢您。”宽容的力量拯救了一个迷途少年,宽容让我们体验到人性的伟大,那个主人用他的宽容,拯救了一个脆弱的心灵,这难道不足以体现人性的伟大?

我们感叹大海海纳百川的同时,也应该告诉自己,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一切,让宽容走进心灵。

宽容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而且告诉我们应该去包容世界万物。也许你的一次宽容让世界多了一株小草,一朵花﹑一棵书……也许世界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敞开心灵的大门,让心灵去拥抱宽容,让宽容走进心灵。让我们把宽容带给他人,把爱撒满世界,用一颗颗宽容的心会聚成爱的海洋。爱永远陪伴我们左右。

让宽容走进心灵的作文 篇2

那么, 怎样才能主作文走进儿童的生活与心灵, 从而培养与激发起他们学习作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基本的途径有以下三条, 不妨从这方面去努力。

一、整理或编写童话故事

少年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喜欢听故事, 喜欢听那些童话故事, 喜欢看动画片, 甚至于喜欢到了入迷的程度。而且他们也听过不少的童话故事, 看过不少动画片, 并且也很乐意把所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动画片讲给别人听, 只要你愿意听, 他们也乐意讲给大人听。如果让他们把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或动画片故事用文字写下来, 他们一定很乐意, 一定会觉得是一种很快乐的事, 不会再以为这是学习活动, 不会再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负担。当然, 当他们在写时会遇到难题的, 这时老师再上前去帮忙、指导, 他们一定会觉得很有用, 很感激。

二、编写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原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 要很快地离开习惯的思路, 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 现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智力问答题。脑筋急转弯分类比较广泛:有益智类、搞笑类、数学类、成人类等, 这是一种娱乐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字游戏。这种游戏由于其语言文字简短和比较搞笑的特点, 也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小学生特爱玩这种游戏, 我发现他们经常玩这种游戏, 如果让学生在作文中写这种游戏, 他们一定十分感兴趣, 十分乐于接受。

三、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 所看之图一定要是学生喜欢的图画, 画面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为儿童所喜欢, 这样他们才会去关注, 才会去仔细观察, 也才会看得懂。他们看懂了故事, 才说得出来, 说得出来才写得出来。

所以, 在布置这样的作文前, 最好先要去了解学生这段时间流行看什么图, 可以到儿童经常光顾的小杂货摊前去看和了解, 平时也可以同他们一起摆谈这些图画, 甚至于手里携一两本这样的书边走边看, 装着看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这样, 他们就会觉得老师与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 消除了心理防线。

课堂上教学作文前, 就先同学生摆谈最近流行的画画书, 同学生聊天, 等到学生聊得起劲的时候, 再找个借口让他们用笔写下来, 让他们在无意之中就完成了作文训练的任务。

让作文评语走进学生心灵 篇3

一、作文评语要坚持人文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以人为本、人文融洽的作文评语是当今作文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和必然要求,因此,语文老师要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手中的笔,通过作文评语走近学生,进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就是一个好的机会。作文评语形式多样,比如采用写书信是一种好方式,如果老师让作文评语充满着浓浓的情感,那么学生一定会“爱不释手”。

书信式评语体现一种人文性教育,实用且有效。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对太多的压力,太多的困惑,太多的疑问,此时最需要的老师引导与呵护。老师要让他们感受真诚关怀,感受到和蔼可亲,写书信式作文评语一定要有内涵,有指导性,有针对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关爱。试想:如果作文评语都是千篇一律,总是套话,文脉清晰、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等,反之文脉不清晰、主题不明确、结构不完整等,学生总是看这样的评价,肯定是既厌又烦,久而久之,他们厌倦老师的评语,甚至怀疑老师水平,这不利于教学,也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所以,作文评语人文性教育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我们用春风般的语言,心理医生般的诊断,朋友般的谈心,一定会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精神境界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作文评语要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恰当表扬,会点燃起学生兴趣的火花,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与信心;慎重批评,如果是批评,一定是对学生有具体的帮助和有力的促进。因此,老师在写评语时,要把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维护学生的自信心结合起来,谨慎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学生作文的优点,如好材料、好例子、经典构思等,教师应用红笔画出,批注,及时指出并鼓励,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怕麻烦,在评语中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以此激发他们的作文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在作文批改中,老师也要注意搜寻学生的作文的亮点,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己寻找作文的亮点,并把这些亮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适时鼓励,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毛病,应从爱护的角度予以指出,批评的语言要中肯,不能过于严厉,不能以居高临下的语气训斥。中学语文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老师批改作文,如果从字词句到修辞再到文章的立意构思,面面俱到,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肯定的少,否定的多,教师用意良苦,学生未必能“心领神会”。对学生来说,一篇作文存在那么多的毛病,写作文的成就感还有多少?作文这种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有多大?面对作文本上众多圈圈、框框等,又有多少学生认真思索呢?

慎重批评,老师如果批评不当,不仅会打击学生的作文的积极性,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了学生创作热情,也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甚至师生心理产生隔膜,将对学生作文产生消极的影响。

所以,对学生作文评语,教师要本着宽而不失的原则,不吝啬的“精神红包”,既要看到作文优点,又要看到作文不足,既要看到学生的现在水平,又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从而作出适当的评价。

三、作文评语要坚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教师在作文批改结束后,建议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推荐优秀作文,与大家分享,但一定要指出文章好在哪里,为什么觉得好,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异议,若有异议,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指导、评价。

教师还可以在组织学生在互批的基础上共同探讨作文中失误的原因,小到字词句修辞上,大到内容组织、结构安排上,以引起大家注意。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一定要与小作者(学生)充分沟通,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沟通与宽容,尝试协作与分享。

合作与探究,学生成为评改主体,老师作为主导。老师应充分对学生作文情况“抽样调查”,把握整体,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在合作探究中促使他们自觉发挥主体意识,不断调整创作心态和应对策略,最终探寻适合学生自己的写作方法和途径。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作文的评语要不拘一格,力戒模式。教师要情真意切,要有人文关怀,坚持合作与探究,发现学生的写作潜能,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喜悦。

让宽容走进心灵作文 篇4

有一次,我的小弟来我家玩,我刚还买了新玩具,爱不释手,却三两下就“死”在了他的手里。我气极了,那时候的心情真想让我狠狠揍他一顿。我怒吼了一顿,把小弟骂哭了,不知怎么的,他的脸红的像关羽,然后慢吞吞地哭着回家了。

小弟走后,我还是怒气不消,眼巴巴地望着那只断了一条腿的玩具,忽然,我又有一点点觉得我做得过分了,蔺相如宽容廉颇,为什么我不能宽容小弟呢?是啊,小弟搞断了机器人的一只腿,而我却骂碎了他的心!他现在一定很难过,我决定去找他。

来到他家,只见他懒洋洋地坐在床上看电视,他家人又不在家。我连忙道歉。可能他听不懂“sorry”是什么意思,面无表情。我这下可急了,我早已原谅他,但他却面无表情,让我不知所措。这时,我又灵机一动,瞎说:“对亏你把腿搞断了,我才把机器人改造成了汽车!”这时,他眼睛一亮,又笑了起来,这时的气氛和我刚刚的“火山爆发”成正比,我们又高高兴兴的去玩其它游戏了。

让宽容走进心灵优秀作文 篇5

宽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素质。当别人不小心撞着你的时候,你是否说了一声:没关系呢?从这一个看起来似乎与宽容无关紧要的事例中,便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拥有宽容的钥匙,不妨敞开心扉,让宽容走进心灵。

宽容不是你的胆怯;宽容不是你的猜疑;宽容不是你的嫉妒;宽容不是你的憎恶;宽容不是你的点头哈腰;宽容不是你的甜言蜜语;宽容不是你的笑里藏刀。

宽容是你的理解;宽容是你的奉献;宽容是你的善良;宽容是你的真诚;宽容是你发自内心的微笑;宽容是你对别人真诚的相助。

在生活中人际交往时,我们需要带上一把宽容的钥匙,去友好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去沐浴阳光的洗礼;去聆听心灵的独唱。宽容在你的社会实践中提高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宽容是你的心之福,宽容是你的心之美。让宽容走进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用微笑欢迎它的到来,相信它的到来对我们的成长、对我们在社会上的交往、对我们事业上的成功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让灿烂的阳光走进心灵作文 篇6

抬起头望,再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美丽的月亮,只是白色的天花板。

我的心在呐喊:“灿烂的阳光,你到哪里去了!”

在学习桌前的我,头昏脑胀,很想站起来走走,再看看旁边的作业和日历上画的考试的日子,我就只得继续埋下头颅,继续赶着那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偶尔向窗外望去,我看不见天空的蓝色,更别说看到灿烂的阳光了。偶尔还可以看到楼下阿姨家的小孩子在吹泡泡,泡泡是彩色的,十分的漂亮,我不禁被泡泡吸引,走到窗边,打开窗户看着,看那张天真烂漫的小脸抬起,满脸写着两个字“快乐!”她快乐地吹出的五彩泡泡,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的漂亮。那可爱的小泡泡从下慢慢飞到上边,然后碎了。然而她依然快乐地吹着,不停地吹着……

我心里不禁一颤:这不正好像那童年的我,把自己的快乐放在那可爱的小泡泡里,跟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的加重,快乐的小泡泡碎了!

这时突然有人叫我:“姐姐,你怎么不下来和我一起玩呢?”我答应着,但回头看看我的书桌,我多少有些犹豫。再回过头来,看着妹妹那张笑脸,我毅然告诉自己,我需要阳光,我需要它!我飞快跑下楼,和妹妹一起玩,一起抬起头看着泡泡飞的很高,忽然才发现,天空如此晴朗,阳光如此灿烂。

风吹过,雨下过,灿烂的阳光永远存在。我是否应该打开自己的心扉,让灿烂的阳光走进心灵?让阳光走进心灵,让你的梦飞的更高,更远;让阳光走进心灵,让你的心灵再也不会孤独;让阳光走进心灵,让快乐回到你的身边。

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7

曾经的我, 因为几张荣誉证书而沾沾自喜, 也总是因为所教班级的平均分一直较高而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错的历史教师, 但随着教学阅历的丰富, 教学中的危机也不断出现, 特别是课堂内外的几件事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历史教学工作。

镜头一:课堂上, 当教师讲到《戊戌变法》“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时, 很多学生很漠然, 甚至有的学生对谭嗣同能走而未走表示出不理解, 笑其太不成熟, 笑其不会爱惜生命。

镜头二:网络上, 面对日本3月11日大地震的报道, 某些网友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不是地震!是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亡灵愤怒的呐喊……”更有网友跟帖道:“我们该庆祝!”

镜头三:教室外的走廊里, 学生、学生母亲、班主任正在谈论着什么, 可能是谈到了什么伤心之处, 学生母亲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学生却显得非常生气:“哭哭哭, 你就知道哭。除了哭, 你还会做什么?”

面对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 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老师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历史课堂怎么了?”“我们历史教学的精髓在哪里?”“我们历史教师的使命是什么?”

北宋张载曰:“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教师虽然不能为万世开太平, 我的职业也非常平凡, 但我绝不允许自己逐渐沦为平庸, 碌碌无为。我要把我的课堂变成真善美的课堂, 而不是为了简单追求平均分、达标率, 而转变这一切的关键就是必须把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如何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 手捧一颗爱心投身教学

教师的职业说到底是一种爱的教育, 这是教师动力的源泉。教师既要爱自己的职业, 也要爱自己的专业, 更要爱自己的学生。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就是说,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情操, 要从骨子里爱上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每一名学生, 如此, 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以积极的态度感染每一名学生, 教化每一名学生。

(二) 历史教师必须有雄厚的“内功”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历史教师必须从专业素质、理论修养、心理疏导、语言表达等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 将历史教育的价值发挥至极致。反之, 一切都变成浮云。

(三) 历史教师必须注意教学策略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式教学,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造一切条件尽量让学生置身其中, 获得感悟。

1. 注重开放、生成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 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更关注课堂上所蕴涵的教学资源。通过敏锐地捕捉, 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 只有开放, 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课堂才会处处有智慧火花的碰撞。为达此目标, 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只有生成, 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有益资源, 善于根据有利时机灵活地生成课堂教学, 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 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 价值观得到导引。例如, 在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 就可以首先设计一个开放的问题:你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还是暴君?这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充分表现其情感与态度。接着教师就可适时创造“生成”的条件, 继续问问题:如果你是一位皇帝, 你打算如何有效管理辽阔疆土和众多子民?在这些大事中, 你认为首先要办的是哪一件?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 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恰当引导, 就会“生成”很多精彩的解答。

2. 注重合作、互动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 只有师生、生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 才会实现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生动起来。例如, 在讲授《走向多极化》这节内容时, 我将学生分成五组, 分别为美国、欧共体、中国、日本、俄罗斯,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86-189页, 并结合历史图册和学案, 进行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时, 教师可适时地呈现如下问题以开展互动:用文字和图片 (1-2张) 概括说明, 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 你所在国的战略目标、应对措施及结果分别是什么, 要求准确、简练、有条理。这样的问题会有效引领学生的合作互动方向。当学生由于认知失衡出现片面理解时, 教师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如针对美国出兵伊拉克, 以及朝核问题, 教师可提问:美国为什么能“想打就打”?为何却“想打而没有打”?以此引导学生分析, 美国在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同时, 不得不考虑那些逐步壮大的国家的利益, 可见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提出扩展性问题:综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合作互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3. 注重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一方法就是让学生模拟历史情境, 让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和表现。比如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美国内战的。教师说:“上周考试有很多同学不及格, 但你们不要担心, 只要谁愿意给我五美元, 我就可以让谁及格。”不及格的学生面露喜色。但教师接着摆着头说:“只有白人学生可以, 黑人学生不行。”课堂开始一片哗然, 黑人学生开始不满, 有的找教师论理, 有的用课本砸教师, 有的干脆脱了臭鞋向教师扔了过去, 还有的学生用水枪射教师。教师也拿出自制的水枪与学生对射。———课堂乱作一团。最后总算安静下来了。教师说道:“孩子们, 今天的课上完了。我想你们已经明白了南北战争为什么会打起来, 那是因为不公平。”看到这个教学故事后, 我感到美国的历史教学更重视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情感、心灵上去理解历史。在我们的教材中这样的机会随处可见, 比如讲五四运动时, 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发背景资料, 课堂上让高中的学生扮演演讲角色, 把历史的感觉充分营造出来,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 不但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演讲能力, 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当学生自然产生情感倾向和进行价值观的取舍的时候, 我们的历史教学就达到“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的境界了。

总之, 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这既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更是社会的需要。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 我们很大程度上是政治至上, 一切服务于阶级斗争;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至上, 一切惟利润是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 今天的中国更应强调的是道德至上。而道德观念的重建, 必须从教育抓起, 从孩子抓起, 纯洁其心灵, 荡涤其灵魂, 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这正是我们历史教师使命之所在, 价值之所在!

历史教师, 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辛红灿.中美历史课堂教学的差异[J].中学历史教学, 2011 (3) .

[2]罗士祷, 杨红霞.高中历史课堂技巧教学摭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1 (1-2) .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姚锦祥.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让美术走进孩子的心灵 篇8

一、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

新课改后的美术课堂既考虑到知识的学习,更重视人文关怀的照应体现。不要让美术中的“美”仅仅停留在教材中和课堂上,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切身感受和创造美;审美过程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它似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同时审美带有很强的情感特征,情感是审美的灵魂,也是人生的动机和目的;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开始,进而培养学生崇高的境界和心胸,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对此,蔡元培先生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人人都有情感,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伟大高尚的行为,这种行为需要陶养,这个陶养就是美育。”

二、搭建孩子们抒情写性的艺术平台,利用这一艺术平台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

喜欢涂涂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心情是自由地、愉悦的,它能真实反映孩子内心的情感世界。大多数孩子喜欢美术,对美术课也十分钟爱,借用美术课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一些内心情感丰富的学生,由于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平时又注意观察生活,在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述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可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以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疏导。在辅导学生进行绘画小创作时,有一位同学的作品给了我深深的震撼:画面上一只大大的眼睛,流下的眼泪滴在下面一朵小小的花瓣上。画到这里,孩子停下了,一个人呆呆的。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呢?我轻轻走过去:“画下去,把自己想的画出来。”我只轻轻地说了一句。孩子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太阳和一轮残月,中间被一道重重的黑线隔开,相背而立;旁边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下面两个小鱼缸,两条小鱼隔水相望。——孩子小小的心灵该承担了多少沉重而复杂的感情啊!最后孩子在画面上一笔一划地写上了作品的标题:《不自由的世界》。后来孩子的家长见到了这幅作品,内心受到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三、设置灵活多变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良性交往

新课标教学强调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美术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创造良好的气氛。根据学科特点,美术教学活动方式是非常灵活丰富的,如个人作业与集体作业的结合,美术与游戏、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美术与社会实践的综合等。毋庸置疑,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竞争是最活跃的,而团结的气氛也是最浓厚的。在学习《有趣的头饰》一课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戴上自己设计的头饰,活跃极了,我趁机启发:“如果再配上我们自己设计的服装那就更好了。”于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皱纹纸、旧挂历纸、易拉罐、一次性饮水杯等,一场“环保时装秀”由此拉开了序幕。经过一段时间紧张而充满激情的创作,同学们设计的“环保时装”登上了学校“庆元旦”联欢会的舞台。优美的姿态、颇具个性的创意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看着同学们兴奋的笑脸,我相信他们眼中流露出来的那份自信会陪伴他们一生......

在活动中,浓厚的学习气氛、合作中的成败、集体中的地位、同伴之间的关系等都将成为学生各种有益的情绪体验。在和谐、沉静、愉快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伴随着幸福的体验成长的孩子心理必定是健康的。

四、开展有益的美术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不可否认,在充斥着卡通的世界里,孩子的审美倾向是比较单一甚至消极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为了获得一种多方面、多渠道的感觉体验,除了教室之外,应该寻找更多新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新的社会和日常生活知识,集中地、强烈地体验一些课堂上体验不到的东西。要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当中去,大自然的美景对学生的心理有神奇的促进作用。另外,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信息手段的不断发展,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博物馆、展览馆等各种渠道,全方位地了解人类辉煌的文明成果,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和民族自豪感,有效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宣言中所说:“我们的儿童极有可能带着文化的残疾步入社会,我们绝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丰富的课外美术活动更能让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丰富生活的内容,开阔思路,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到满足感和充实感,预防因无所事事而产生空虚、孤独的消极情绪体验。

五、发展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体验成功,增强学习信心

新课程标准要求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中既要重视结果激励,更要重视过程激励,以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但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不能轻易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也不要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在使学习具有挑战性的同时,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人总是希望被肯定的,孩子尤其如此,但由于孩子们在经历、个性、知识面等方面的差异,对学习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于是,在课堂上我根据孩子的情况设计了五种小卡片,在课堂作业完成后,让同学们针对他人的作品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送给小作者,让每个同学都学会善于从他人那里汲取优点,鼓励每个同学微小的进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学生能在学习中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能让他们追求更大的进步。

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康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为有力的手段之一,对美术教学的研究也必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正如萧继东老师在《新世纪美术教育需要中学美术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中所说:“美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美术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综合的美术文化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美术学科负责,同时要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负责;不仅是启迪人生、关怀生命的教育,同时又是培养创造力、培养具有多元开放的文化胸襟的教育。”

让自信走进心灵作文 篇9

谁出生时会走路和写字?靠积累认识,靠磨练鼓起勇气。不要脸红,害羞地说:“我不能。”

在课堂上,如果有问题,就站起来说。不要紧张,不要害怕,勇敢地表达你的观点。即使不一定正确,也没有人会嘲笑你。即使是张口结舌,你所看到的只会是钦佩。同学们只会在心里为你鼓掌。因为你远胜于只敢于在办公桌前发表评论和窃窃私语的人。哦,不要说:我不能。“生活的勇士敢于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缺点。

万事开头难,毫不犹豫地面对挑战,迈出决定性的第一步,然后会有第二步和第三步。不要说“我不能”

在运动场上,请采取你的步骤去战斗和奋斗。不要因为你的弱点而退缩。受不了海浪的鱼永远不会跳出水面。只藏在巢里的鹰终究不能在天空翱翔。不要害怕跌倒,它只会让你的脚步更加稳健有力。不要担心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通往胜利的道路充满挫折。爱迪生为电灯的发明测试了1000多种灯丝。他每次失败都不会灰心丧气。当有人嘲笑他时,他自豪地说:“我发现1000多种物质不适合灯丝。”这是什么样的勇气和信心啊,朋友,困难面前的强者只能是纸老虎。当你成功时,你会发现这并不难,我能做到。

让快乐走进心灵作文 篇10

当我们感到不快乐时,多半我们都在皱眉。因为一件倒霉事儿在皱眉,因为一次失败的考试在皱眉,因为一个计较的瞬间在皱眉。皱眉,这件事儿是需要动用全部面部肌肉的,这一动作的劳神费力,注定了不会让我们快乐,只会让我们忧愁,更有甚者,会让我们感受到头痛的厉害,进行更加不再快乐。

而我们将皱眉换成微笑的话,首先我们的面部肌肉就在微笑之中放松了下来,一旦放松了下来之后,我们想要快乐也就不那么难了。不信你试试。在你遇着倒霉事儿后,微笑的自嘲,你会发现不一会儿,快乐就开始往你的心灵出发了;在你考砸了之后,分析自己考砸的原因,重新微笑着准备下一次考试对你的挑战时,快乐也随着你的微笑,打开了你心灵的大门;在你与身边的人计较着一些什么时,你永远也不会快乐,而当你尝试着微笑面对一切,放弃计较时,快乐又会像一只小鸟似的重新回到你的心上。

学会微笑地面对生活吧!你会感受到快乐的回归是多么的美妙。你甚至能够看见小鸟儿在你的心上舞蹈,这支舞蹈的背景音乐,正是快乐的舞曲,敲开了你的心门,走进了你的心灵。

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篇11

【关键词】信心激趣 爱心鼓励 用心启迪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音乐课上要使学生信心激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成人感是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在音乐学习中表现为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和肯定。他人激励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积极的期望、诚挚的关爱回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他人评价激励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养成习惯进行言语激励,"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声音很有特点"、"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歌声感动了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可能学生提的问题比较幼稚,但教师不应批评讥笑,而应给予肯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我与音乐"栏目里,每当一位学生表演完之后,大家就自动地为他鼓掌,表演的学生给以音乐平时测评加分。期末音乐评定,把教师的“一言堂”改成学生评定团,用举手表决、并允许学生申述等评出等级,公正地肯定学习音乐的结果。

记得在1班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小歌星”展示活动,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一起边唱边跳。当她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她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后来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

二、音乐课上用爱心鼓励学生。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回答错了不批评,只要是你在认真思考。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及时肯定、鼓励,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逐渐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善于思考了。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等。如对学龄初期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些,对学龄中、晚期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更好。对自信心差的学生更应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不论结果完成怎么样要给予正确的评价,这评价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能让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三、音乐课上用心启迪学生。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四年级音乐课《铃儿响叮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歌词之后,教师提问:你都在哪里听过这支歌曲,学生会纷纷说出各种渠道:有的是碟,有的是电视,有的是动画片这时,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歌曲,看谁学的好,看谁合作的好;歌曲学到一定时候,教师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配乐,进行实践探究;最后,歌曲圆满结束后,可以提问学生你都有哪些体会,可以说一说吗,孩子们会说出许多你想不到的话来,有的孩子还会动手画起了。课堂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

再例如,在《火车开啦》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坐过火车吗谁说说坐火车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坐过火车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他们有的去过北京、上海、南京……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旅行”,于是我扮司机,小朋友扮乘客,在教室里转起圈来,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感情,洋溢着美的色彩。

让高中政治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12

一、教学贴近生活, 利用学生周围资源, 用生活教育学生

在《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教学中, 就当前部分学生热衷于购买苹果6的现象, 让学生根据教材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这种消费的弊端, 学生很快得出高中生使用苹果手机是基于攀比心理使然, 是盲目消费的认识, 很自然地引入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学科理论支撑。联系目前北京等大中城市出现雾霾, 高中生如何身体力行, 减少排污进行讨论, 学生联系个体生活实际, 纷纷表示今后多选择绿色出行, 购物使用布袋纸袋且重复使用,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观念悄然植入学生心田。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把理论观点寓于生活洪流,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真实性与现实性, 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化抽象为具体, 思想政治学科生动性与思想政治课高度思想性和教育性达到完美结合。思想政治教师以近而实的生活体验来揭示抽象的政治原理, 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联系。歌德曾说:“相信生活, 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都好。”思想政治已成为学生生活的指路灯, 照亮学生的心灵。

二、教学凸显时代气息, 运用理论剖析现象, 实现学生社会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时代性, 在常规的课程教学中优化使用时政资源, 能够彰显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精神气息, 令教材“死”的理论与社会“活”的事实有机结合, 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辨析现象, 学以致用。

在《政治生活》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的教学时, 联系近些年来, 国内连续发生的重特大煤炭安全生产事故,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批相关政府官员因此被行政问责, 让学生明白为何发生安全事故后要对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 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负有维护煤炭安全生产的职责, 实施行政问责, 有利于纠正各种不负责任的现象, 提高责任意识。在此认识基础上, 鼓励学生结合煤炭安全生产提出建设责任政府的建议, 学生们纷纷建言, 如进一步完善煤炭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 明确政府职责, 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督, 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考评。学生们已然提前步入社会角色, 履行了公民的职责。

关注社会, 以学生关注的重大时政为主题构建教学情境, 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的教学时, 我制作了一个“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课件, 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大学生就业取向与用人部门的矛盾, 了解到大学生就业难还因其自身错误的就业观。教育学生应从现在起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即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关注热点, 反映现实矛盾, 使思想政治课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更能面向未来, 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是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源头活水, 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三、教学注重实践体验,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 紧紧围绕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有计划地推进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撰写政治小论文。在《经济生活》第七课“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学前, 布置学生做个社会调查, 统计身边的亲朋友邻的年均收入, 从而区分分配中的公平与平均, 撰写对此认识的小论文。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了分配中的公平如理解为人人平均, 结果会奖懒罚勤, 既不利于提高效率, 又损害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如果忽视公平, 分配不公, 效率的提高也会失去良好环境, 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言:“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 那么干脆用现实生活实践来解决。”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文化生活》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后, 在课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确定活动主题“青春践行, 优良传统”, 具体活动“中华传统文化”宣讲, “开心学国学”, “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征文,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 “弘扬传统文化, 感悟国学经典”——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国学知识竞赛”在活动的渐进中, 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以家国情怀完善高中生的道德品质, 培育理想人格, 提升政治素养。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政治觉悟, 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 我在实际教学中, 更加关注学生学情, 给学生“留白”, 践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 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社会课堂,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学中做”, “做中学”。

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 寄望于我们年轻一代。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重要视实践, 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为未来勾画美好的蓝图, 让希望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灵。

爱因斯坦讲过, 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 是教师的最大本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生动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 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更应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充分利用学生实际生活资源和时政资源, 达到情与理的完美交融。走进心灵的教育会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实现学习内容的自我感知, 实现现实困惑的自我探究。让高中思想政治走进学生的心灵, 定会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独有的德育功效, 在教育的花园里, 散发其永恒的芳香。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点燃和塑造学生灵魂与思想的课程, 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能更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高中政治的根本指向是以人为本,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使学生可以获得走进社会, 面对挑战, 规划人生的真本领, 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高中政治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坚持走进心灵作文 篇13

有一种成功叫坚持,它来自身边每一件小事,有些人能为它拼搏到底,而有些人则半途而废了。让坚持走进心灵,努力冲向成功的路。

——题记

又来到了喧嚣着的的广场,不过这次则弥漫着与往常不同的气息——硝烟的味道。夏日的风猛烈的刮在每一站在广场上的人的面颊,硝烟的气息更浓了。

不必说,这场拔河比赛一定很激烈。

我们拔河双方个个都虎背熊腰的战将,似乎都只要轻轻用力都能简单的把麻绳拉断。比赛开始了,我们双方的实力均衡,几乎没有差距,绳上的红布一点一点的挪动着似乎是要蓄力迸发,每个人的脸上泛起了阵阵红光,因发力而绷紧的手臂上,青筋暴起,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我们队不甘示弱,我手上的绳如同一条长龙,无论怎样也把控不了,终于,绳子往我们这里偏了偏,心里一阵小小的激动,但转瞬即逝,对方也开始拼了命的`拔了。

突然,我脚下不稳,一个趔趄差点摔倒,紧接着后面的人也一个个不由自主的开始后仰,我有些紧张了,红布明显向对方移去,胜利的天平正向他们倾斜,站在一旁的同学们怔了怔,紧接着爆发出了一阵更为洪亮的加油声。“不能输!”后排的同学扯着嗓子吼到。顿时,局势发生了改变,我们队士气高昂,眨眼间,红绳来到了我们的界边,对方也不甘示弱硬是拉住了绳子,不给我们一丝残喘的时间,没劲了,我看着红红的手指,犹如刚烤过的猪蹄一般红肿,脚也抽筋似的发麻,没时间多想了我们闭上眼一使劲,把绳拽过来后都如同一堆软肉摊倒在地上,任凭豆大的汗珠流淌,在那一瞬,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 篇14

春天,你徘徊在春雨里。春雨不厌其烦地下了起来,这是,我总会坐在窗边,像在做梦似地闭上双眼,聆听雨地“声音”。雨,你是一个不小心坠落于凡间的精灵,调皮的你总是在不经易间创造出跳动的乐章,悠扬,婉转;我感受着,并且也感悟着,一切都是那般的静,好像世间万物都在听你的演唱会。是多么舒服,一切只有在你的酝酿中才会变的如此的诗情画意,这是唯有音乐才能给予我的。

夏天,你游戏在“知了”声中。人们总是把知了的叫声当作是无所谓的小事,可是仔细倾听的话,就认为那时一个多么伟大的乐曲。知了是昆虫界的音乐家,不觉劳累地为人们演奏。就在家里小院的一角,我发现了一只知了,鞭蹲下来,出神地听着它的演奏。周围的小草是那仅有的听众,它们摇着头,伴着知了的节奏,到挺像观众的样儿。这是又有几只小蚂蚁凑热闹来了,它们抬起手中的食物,反而当起了舞伴。知了见了其场面如此宏大,总不能对不起大家的捧场吧!于是唱得更响了。

秋天,你浸染在农民伯伯收割得喜悦中。远处的那片田野里,已经铸上了一层金黄,阵阵的秋风过后,带来了稻子们的欢笑声……几个农民伯伯满头大汗地用镰刀割着正在说悄悄话地稻子,“真辛苦,换作是谁都会觉得力不从心吧!”我感叹到。可是,就在此事,我却听到了他们爽朗的笑声,在此之中,一点都感觉不到他们的抱怨,这笑声,一浪盖过一浪,终于涌到我的心中……

冬天,你漫步在飞雪中。天际边,几片鹅毛般的雪花已经在跳舞了,看着它们蹦着跳着,好似音乐正在它们之中响起。每一片雪都是艺术家,在空中掠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它们翻飞在云层中,直到落在地上,直到音乐停止。

音乐,你是守护灵魂的一片净土,人类生命的一泓清泉!生命是什么?是心灵深处的音乐。

让美术课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15

关键词:美术课,情感教育,心灵,学生

美术课上进行的是美的教育、艺术的教育。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 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课程, 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和教育。《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强调:“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绝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术作为艺术教育, 美术课上的成功与否,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美术课主要是对学生兴趣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并不要求在技术方面进行过多的训练。这样容易扼杀孩子的天赋和创造力, 使其风格化, 固定化, 最后误入歧途。要多给孩子看一些好的作品, 随他自己发挥是最好的。不要与孩子说什么样的画作好, 什么样的画作不好, 要学会保留孩子的那份纯真。

因此, 我们的美术课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情操,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美的教育, 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 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寓情于教, 以情动人是教学中的好方法。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法就是心灵的沟通, 建立和谐的氛围, 倾听学生的心声, 一堂看似简单的美术课却渗透了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优秀的美术课, 教师应把情感艺术充分融入进来, 从而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 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毋庸讳言, 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呆板的模式, 严重束缚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而突破这一呆板模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就是将情感这一剂良药深深植入进课堂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大力挖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角, 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让老师和学生的情感在这里进行交融, 共同奏出和谐的乐章。

那么,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怎么才能使得这种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有效地融合, 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点, 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呢?

首先, 美术教师本身要具备真实、深刻的情感, 并且要有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只有教师拥有了厚重的情感, 才有可能带动学生引发情感的共鸣。美术课堂不是悄无声息的照搬照抄美术书, 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 互相切磋交流,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里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 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 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 才能把师生间这座情感的桥梁架好, 牢牢屹立于天地间。

其次,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 而是靠心灵的感受。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 可以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平等、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得到指导和建议, 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著名教育学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 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 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 即使是冰冻了的情感也会消融, 那么, 学生回报给我们的, 一定会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

再次, 教师应把课堂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当上课堂小主人的他们, 也一定会积极地接受外来情感, 并和内心情感进行交流沟通, 从而迸发出灵感和爱的火花。一些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他们都是在教学中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让学生在和老师充分的情感交流中, 在艺术的享受中学习知识, 形成“乐交”“乐学”的氛围。在这样充满魅力的课堂, 又有谁不想多交流、多学习呢?

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联,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的美。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美。从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的大素材库中积累素材, 美术课上, 学生何愁下笔无画呢?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种种美, 在课堂上学生也会很容易与教师与课本产生共鸣。

中小学的美术课不是独立存在的, 不应与其他学科及生活割裂。在美术课中, 教师应注意把美术与其他学科, 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 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 做到专和博, 专指的是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精深, 博指的是就个人综合素养, 任何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这一学科知识本身。中学生求知欲及好奇心都很强, 我们应涉猎各种文学作品, 不断储备知识, 用自己的见识对孩子正确引导, 才能让美术课走进学生的心灵, 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世界。

在课堂上, 教师应让学生多欣赏美术作品。在课前, 针对本课内容, 教师应多搜集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图片、美术作品。在课余, 遇到好的图片和作品, 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欣赏和切磋, 这样, 学生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收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走进学生的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 才能深入学习。可以运用电影、电视、PPT、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 春游作画、海边作画、参观画展以及在美术馆作画, 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养花养小动物, 用心记录动植物每天的生长变化, 还可在班里开办花展, 动物展, 在班里举办画展。这样, 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美的净化。

总之, 美术是情感艺术, 美术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纽带,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美术背景下, 我们更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造引人入胜的和谐课堂氛围, 让学生用“心”去感受, 和教师用心去交流, 真正主动地学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成为课堂的主人。运用多种教学手法, 给学生建造一座心灵花园, 让美术课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心中有美、感受美、留住美、创造美, 在美术的世界中自由飞翔。

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16

关键词:文本 设疑 情境 高效

《最后一片叶子》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作品。阅读时,既要抓住一般小说的特点展开阅读,又要抓住欧·亨利小说的独特艺术特点,即“含泪的微笑”和结局的“出人意料”。

苏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我想,只有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教师智慧的课堂设计,激发情绪,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精彩世界。

一、层层设疑,让学生回归文本,体会精彩的人物描写

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引导学生质疑,循序渐进地提出一些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本身,去体验、去思考、去涵蕴,领悟文字散发出来的魅力,体会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片段来说明。

片段一:

教师引入:同学们,假如我们要把这篇小说拍成一部电影,老师聘请你们当导演,你在以下几名候选演员中,会选谁来演贝尔曼?(选了四张长胡须的老人的头像,四人各有特点,把他们放在一起,让学生来选)

当学生通过对原文的理解选出最合适的头像时,教师提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成功的描写?

生:外貌和神态。

教师举例引导:一对长相一样的双胞胎,在出生后就分开,在不同的家庭生活,20年后,他们的长相一样,什么会不同呢?

生答:个性气质。

教师引导:是的,一个人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气质,所以在观察人物时,一定要注重人物的神态气质。

师问:在贝尔曼当完模特回去的夜晚,他的内心做了怎样激烈的思想斗争?

生答:去还是不去。

师问:去了会怎样?不去又会怎样?

生答:去了自己会有生命危险,不去乔安西有生命危险。

师问:这个抉择是一个怎样的抉择?

生答:生死抉择。

师问:最后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生答: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感受文本构思的巧妙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美丽;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片段二:

教师引导: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篇小说,就是通过贝尔曼的死亡来震撼人心,来唤醒一些冷漠、麻木的灵魂。

教师提问:贝尔曼是作者赞美的对象,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他那么多的缺点和不完美?

明确: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文学又取材于生活,这样才能使人物有血有肉,更真实。

教师质疑:贝尔曼画最后一片叶子,确实出人意料。但细心的同学又会发现,他做这件事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引导明确:因为前文有暗示,贝尔曼会采取行动帮助乔安西。

教师提问:那么,哪些暗示预示着贝尔曼可能会去拯救乔安西呢?

明确:自诩为保护楼上两位姑娘的看家猛犬;看着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他们的心中禁不住害怕起来。

教师提问:同学们,贝尔曼做的最感人的事是什么事呢?

生答: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出最后一片叶子。

引导: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下。(学生找不到)

教师质疑:这么感人的事,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呢?

引导:如果要写出来,应该在情节的哪一部分写出来?

生答:在当完模特,回家后。

教师质疑:如果在那写出来,会怎样?

生答:读者提前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就没有了悬念,结尾也就不出人意料了。结尾不出人意料,故事也就不能震撼人心了。

教师明确:这就是小说的“留白”艺术。其实不写出来,更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更耐人寻味。

三、说写结合,挖掘文本的意蕴,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优秀文本的共性是有张力,存在更有意义的拓展点。发现这些可以拓展的空间,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在上课时就特别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拓展点。

片段三:

引入:同学们,不管我们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只要在他人陷入困境时,我们能挺身而出,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这样的生命就是最美的生命。那么,回顾一下2012年的中国,有哪些最美的生命感动过你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地:同学们,在2012,曾有一个人深深感动了我,那就是“最美司机吴斌”,他获得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你们也来说说学校、班级中的最美同学吧?

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件事如果发生在2012年的中国,你愿不愿意在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中,为贝尔曼投上一票呢?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请你为已逝的贝尔曼写一份最美画家的颁奖词。

学生写。

教师当堂展示学生写的颁奖词。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学习始终紧扣文本,让语文课堂充满语言文字营造的情感意境,有效地提升了语文素养。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会使课堂充满真情实感,充满智慧与心灵的激情碰撞。当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内心世界和文章巧妙的构思时,也体会到了语文课堂的美好,在洋溢着情感色彩的语文教学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当中,各有所悟,各有所思。

上一篇:里砦中学走读生午休安全管理协议下一篇: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