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与建设

2024-10-09

设想与建设(精选12篇)

设想与建设 篇1

当代教育界不断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专业课程中, 信息化教学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我们德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和借鉴现代信息化技术从事德育工作。以下就是笔者对德育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设想。

一、德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 教育信息化下学生德育面临挑战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今天, 对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在教学中, 教师采用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因此,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已成为一大难题。其次, 在网络时代的环境下, 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网络信息, 其中一些信息是有害的, 会对某些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抵御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 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 与时俱进, 拓展学生德育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步伐。目前上网已成许多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必要的活动, 很多学生都喜欢在网络上寻找自己喜爱的信息。因此, 可以构建适合学生的德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平台, 延伸学生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这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德育信息化网络环境有待改善

现代信息化技术虽然已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和日常管理, 但是德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有待改善。首先, 信息化设备存在缺陷, 某些学校仍然在使用陈旧的计算机、投影仪和话筒等老式的多媒体设备从事德育教学。教育硬件设施不足, 影响到大量的德育音频、视频软件的投入使用。其次, 德育网络优质资源不足, 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目前虽然有丰富的网络资源, 但专门用于德育的资源却明显不足。

二、德育现代信息化的探索和设想

(一) 改善德育信息化网络环境

德育现代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网络环境。学校可以为开展德育工作搭建一个优质平台, 让德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从事德育教学。学校要做到这样几点:更新网络设备, 改造学校信息化网络硬件设施;增加接入带宽, 提升上网速度;建立校园德育信息化网, 收集、整理、编辑网上与德育相关的优质资源和素材, 建立和充实德育资源库, 丰富教学素材, 充实教学内容。

(二) 转变德育观念, 将信息化教学运用于学生德育

当代的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很强, 电脑和手机已是他们重要的信息来源工具。首先, 德育工作者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偏好, 采用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化工具参与教学, 形成师生互动,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利用“云课堂”。“云课堂”是面向教育和培训行业的互联网服务, 通过租用网络互动直播技术服务的方式, 就可以实现面向全国的高质量的网络同步和异步教学及培训, 开展完全突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动化的学习。其次, 加强信息化教学培训, 提高德育工作者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德育工作者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学校相关部门应注重培养德育工作者运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开展各种信息化教学的培训, 把信息化应用能力变为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考核标准, 提高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水平。

(三) 构建德育信息化网络平台, 拓展德育空间

学校平时应该多注重课外的学生德育工作, 在德育课堂之外, 构建德育信息化网络平台, 加强网络监督, 督促学生文明上网。首先, 建立新颖的德育网站, 网站内容尽量贴近学生实际,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提供不同的资讯内容, 通过真实的德育案例和视频等信息化手段,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 注重引导学生远离不良信息, 展示不良信息给人们造成的危害, 引起学生的警觉。其次, 引入现在主流的社交媒体 (如QQ和微信等工具) 平台, 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 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建立QQ群, 随时评论社会事件, 向学生传播社会正能量,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最后, 关注学生的QQ空间和微博,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加强自律, 塑造健康人格。

(四) 开通德育邮箱, 解决德育的实际问题

网络邮件可以不用实名, 因此许多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邮箱和老师交流, 有些不愿意向别人透漏的事情也可以请老师指导, 达到邮件育人的目的。首先, 学校应该安排专门从事学生德育的老师开设德育邮箱,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和老师进行交流, 及时解决各类德育问题。其次, 将邮件中学生的德育问题分类, 整理后形成建议和指导方案, 积累处理学生德育问题的经验。

总之, 德育现代信息化建设应该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和完善, 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优势, 为学生德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信息化工具被学生广泛应用的今天, 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 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 教学模式要不断改革。要结合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开展德育现代信息化建设, 为学生德育工作服务。

关键词:德育,信息化,教育,网络

参考文献

[1]李美琴.浅谈提升信息化网络环境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保障[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 (10) .

[2]臧书霞.教育信息化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江苏高教, 2012 (01) .

设想与建设 篇2

湖州市港航管理局章宇强

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一个伟大梦想,是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在今天追求和平发展与和谐的世界体系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也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湖州港的发展与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事关我市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主题,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手段。

我局就如何深入全面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并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推动我局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努力为建设和谐港航、构建和谐社会献策献力。特别是《湖州港总体规划》经过一年多的编制,在深入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收集资料,按照交通部有关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并根据湖州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于今年9月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组织召开的审查。

湖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近年来,随着湖州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湖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多吨,是浙江省吞吐量最大的内河港口,在湖州市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规划,湖州港近期的发展方向将以能源、建筑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并积极发展集装箱、件杂货和旅游客运,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装卸存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旅游客运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但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运输、轻港口的现象,全市港口码头多、散、乱的现象较为普遍,设备也比较简陋,生产效率比较低,规模小、档次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实施,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内河航道条件的不断改善、运输结构的调整,以及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港口发展、港口管理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用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按照《湖州港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湖州港口业发展与建设,这对于湖州经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湖州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港口现状

截止2007年底,全市内河港口拥有码头单位580家,总延长59406米,泊位数1473个,其中:专业化码头泊位569个,约占39%。专业化码头除矿石泊位外,集装箱、粮食、油品、煤碳等泊位的比重较小,其码头泊位数分别为2个、43个、64个和116个,四类专业化码头泊位数仅占总泊位数的15%。完成货物吞吐量11155万吨,其总量仅次于现排名全国十大内河港口前两位的南京港、苏州港。

从进出港吞吐量分析来看,出港吞吐量占87%,进港吞吐量占13%;出港吞吐量以矿建材料、水泥、非金属矿石为主,进港吞吐量以煤炭、成品油等能源物资为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公用码头少,港口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全市580个码头单位,96%是货主专用码头,公用码头仅为4%,尤其是集装箱、粮食、油品、煤炭等专业化的码头泊位数量少,仅占湖州港所有码头泊位总数的15%。货主码头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附属设施,往往投资少、档次低,码头规模小,装卸设备落后,大多采用船-码头吊-堆场的简单装卸工艺流程。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差、港口生产效率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码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港口码头,码头设施建设没有相应的等级标准和技术要求,这与现代港口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全市1473个泊位中,乱占岸线、乱建码头的现象时有发生,散、小、乱现象十分突出,靠泊能力在300吨级以下的占到总数的80%,泊位年通过能力10万吨以下的占67%,50万吨以上的仅为4%,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宝贵的岸线资源。

2、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与运输需求不相适应。集装箱运输以其装卸效率高、货物运送安全便捷、实现门到门交货等优点,受到货主的亲睐,并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近年来,湖州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量逐年上升,安吉的竹制品、转椅,德清、南浔的木地板,以及丝绸、服装,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集装箱标箱量大幅增加,仅安吉县年出口商品就达8万标箱,但大多通过陆上运输送达上海等国际枢纽港。

湖州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相对起步较晚,2003年8月,湖州开通了至上海的集装箱内支线运输,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目前还只有湖州铁水中转港和南浔安达物流2个集装箱装卸作业码头,吞吐量也十分有限,2004年完成2358TEU,2005年完成2950TEU。

据测算,湖州至上海的集装箱运输,水运与陆运相比,每个标箱至少可 以节约400元,水运的优势非常明显,主要是港口资源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现代物流企业少。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州的内河集装箱运输亟待培育发展。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港口发展。

最近几年,全市货物吞吐总量增长迅猛,一年上一个台阶,但内河港口总体面貌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升,港区内的码头建设和经营主体散、乱、弱、小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根据《湖州港总体规划》,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港口发展。

(一)、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开展码头整合。港口资源的整合必须以码头的整治为前提,要深入宣传贯彻《港口法》,以核发《港口经营许可证》为契机,清理现有港口码头,通过关、停、并、搬迁等多种方式,淘汰一批不符合港口总体规划要求的,散、乱、弱、小的码头。要进一步规范码头建造的行政许可审批,设置准入门槛,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公共码头建设,促进港口码头建设上规模、上档次。要按照港口规划的要求,将六区的功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要努力发挥湖州、长兴两个铁水中转港的作用。

(二)、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港口业发展。由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直接经济效益较低,更多的是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港口发展的重要性和港口建设的特殊性,对港口的建设发展给予必要的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要结合经济发展和港口总体规划,适时推出一批港口建设的招商引资项目,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港口建设的融资方式,调 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吸引多方资金和力量建设港口设施,参与港口经营,培育多元化的港口投资和经营主体,建立新型的港口经营制度和融资体制,以激发港口发展活力,提高港口服务水平。

(三)、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型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以及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市的物流业还刚刚起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湖州的内河运输十分发达,水运运量大、成本低,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要通过港口资源的整合,加快湖州水运业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入,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培育集运输、装卸、仓储、加工、交易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推动湖州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四)强化港口行政管理,促进湖州港口业健康发展。港口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按照“湖州港一港六区”的总体规划要求,建立建全全市统一的港口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港口行政管理的力量,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广泛深入地宣贯《港口法》,扎实做好港口经营许可、岸线审批等行政管理工作,营造依法管理、依法治港的良好氛围,为《湖州港总体规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湖州港发展前景

为全面实现和谐社会,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取向,努力把湖州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交汇城市、枢纽城市。

到“十一五”期末,内河航道将形成以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杭湖锡线、东宗线、湖嘉申线为主干的高等级航道网络,全市三级航道将达到164.24公里,四级航道239.63公里。运输船舶将标准化、大型化,将以300吨到 1000吨的座舱机船为主,单船平均吨位明显上升,船舶总运力超过120万吨。

把湖州港建成全国内河大港,与上海港匹配对接。码头数量有所缩减,码头装卸作业能力得到大力发展,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湖州港一港六区向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努力把湖州港建设成为综合运输的枢纽,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村级文化建设的设想 篇3

一是政府要担负起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将村级文化建设列入政府议程设置之中,加大对村级文化项目的投入。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都进行了相应的财政补贴,并通过乡镇及村自筹资金的方式,逐步构建覆盖农村、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客观地说,尽管各级政府对文化投入力度已极大提高,但经费仍十分有限,如何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能、合理配置基层文化资源与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是进行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覆盖率与利用率的问题一直很突出,有限的经费往往采用“雨露均沾”的方式下拨,在各村全面铺开。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急需投入的村庄因经费问题无法上规模、上档次,满足不了村民的文化需求,而另一些村则资源闲置、无人过问,导致一些设施接近报废的边缘。所以笔者认为不能片面强调覆盖率,而应在考虑具体需求的基础上做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先做大做强一些样板,再通过样板影响、辐射周边,真正解决农民文化需求问题。

二是村一级组织要转变观念,开源节流。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全省集体经济富裕的村庄并不多,绝大多数村的集体收入仅仅来源于承包山塘水库所得,而所谓的集体经济富裕村很多也不是真栽了摇钱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这些收入用于支付一个村的办公经费或是支付村民的福利就已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相形之下文化支出这种似乎只是烘托气氛的东西,由于缺乏来自上面的考核与来自村民福利的压力,所以往往被排除在议程设置之外。

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发动机和指挥棒的作用。先进的村级文化建设可以为一个村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增强向心力;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凝聚力;提供智力支持,开发创造力,因此村级文化建设对各项建设的运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村干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采用多种办法筹集资金,为村级文化建设创造条件。要充分重视人们在解决温饱奔小康进程中求知、求新、求乐的要求,积极引导,把人们的时间、精力与金钱等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活跃村级文化,丰富村民的精神家园。

三是要丰富村级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村级文化更活跃。第一,针对农民求知愿望强烈、求知需求多元性的特点,在农村开办“乡村大课堂”,把高质量的历史文化、科技知识、子女教育、健康卫生知识和经商之道等讲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助农民共奔小康;第二,随着网络文化在农村的兴起,文化娱乐受到农民青睐,针对农民求新、求乐的要求,办好村级网络之家、健身之家等活动室,使村级文化设施逐步吸引青壮年人的参与,一改过去仅有老年人与妇女参加的局面;第三,充分利用农村的节庆活动与传统民间文艺,深入挖掘、大力弘扬农村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

农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淀,这些民间文化十分适合农民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与农民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民间文化活动的大力开展,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吸引人、融合人、凝聚人与塑造人的目的。

四是要因地制宜,走精品路线。要搞好村级文化建设,应依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脱离现实搞指标化,而是根据各村的特点设立适合本村的文化活动,不能盲目跟风,造成资源的浪费。

同时要尽量培养和挖掘本村的文化亮点与特色,做到各个村庄都拥有自己的“主打产品”。

总之,村级文化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才能使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高校医学博物馆建设的探索与设想 篇4

1 医学博物馆的定位与整体策划

我校医学博物馆定位是以教学科研为主, 科普服务为辅。其建设整体策划:以人体解剖标本为主, 兼收藏胚胎、病理解剖、中药、西药、生物标本等, 构建成一个生命起源、人体发生、发展、正常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西医诊断治疗概况、医德教育的综合性基地。各项计划遵循高标准、最佳效果和厉行节约的原则, 摒弃华而不实之风。

2 博物馆建设

2.1 博物馆场地建设

要建成一个符合标准的医学博物馆, 场地选择至关重要。首先, 根据标本的数量和合理布局科学计算出博物馆的占地面积。其次, 场馆四周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展区应设在二楼及以上楼层, 以防潮湿霉变和方便搬运管理, 地面要求平整以便清洁[2]。最后, 根据气候条件, 北方风沙大、干燥、灰尘多, 陈列室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密封, 选用铝合金标本柜, 便于保暖和防沙。而南方雨多潮湿, 适合选用标本架, 便于通风防潮[3]。

2.2 陈列标本的建设

2.2.1 陈列标本选取和制作

陈列标本的选取和制作要有“精品”意识。每一件陈列标本要精挑细选, 要求制作精良、重点结构显示清楚, 有的还需经过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特殊处理, 使得在一般情况下难以观察到的结构得到充分显示, 让参观者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标本进行全方位观察, 顺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后期, 标本一律按照形态和大小制作相应的有机玻璃盒, 封装后上柜。

2.2.2 陈列标本的摆放

标本摆放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美观性, 还要突出重点, 供学生和参观者学习和交流。如系统解剖标本应按系统顺序摆放, 每个系统内的器官按生理功能顺序摆放, 从而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和完整的知识链[4]。在标本的下方要做好展示牌, 最好有中英文对照。

2.3 博物馆的文化建设

我们在建设中特别重视文化品位和软环境的建设, 整体设计注重渲染科学、庄严和厚重的氛围。结合人体标本造型合理设计相关场景, 利用绿色植物加以点缀, 烘托气氛;在博物馆走廊墙壁上精心设计科普知识展示板, 图文并茂地展示关于人类起源乃至当今医学技术的新进展情况, 还可悬挂古今中外医学科学家的肖像、事迹, 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观念;馆内再辅以舒缓的音乐, 消除参观者紧张情绪, 激发其探索医学奥秘的动力。

2.4 医学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

2.4.1 电子触摸显示屏的应用

医学博物馆标本形象直观, 参观者通过观察便可在标本上验证、记忆书本知识。不能通过标本展示的器官结构和功能, 可在每个入口处设计数码控制台 (包括电脑、多媒体触摸屏等) 。将各种标本信息输入数码控制台, 通过电子触摸显示屏, 播放动态图像和声音揭示人体奥妙, 如循环途径、心脏瓣膜开放与关闭、脑脊液循环、神经传导通路等。

2.4.2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 围绕德育教育的主题, 把揭示学校变迁和发展, 体现学校优秀办学经验和成果的档案资源收集整理, 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制作, 使展品背后的故事鲜活起来, 让参观者能充分体会学校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校园文化精髓, 从而激发自信, 提高素质。同时利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媒介立体地展现“医德”的生动内涵, 使学生在与历史记录的直接接触中感受前辈们的高尚医德和奋斗精神, 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 提高学生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感[5]。

2.5 博物馆的管理建设

博物馆有序管理应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 因此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要及时到位, 如损坏赔偿制度、安全保障制度、卫生制度、标本保养制度、参观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落实都会有力地促进陈列馆的建设和完善[6]。除了制度建设外, 陈列馆要有专人管理, 包括标本的制作、摆放、登记, 以及平时标本的维护和整个场馆的各项事务的管理等。

2.6 博物馆的开放及对外文化交流建设

为了更好地利用医学博物馆, 博物馆开放采取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7]相结合的方式。定时开放:由博物馆负责人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开放时间并在校园网上予以公示, 便于学生查询, 自主参观学习。预约开放:对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或外来人员集体参观学习实行优先预约, 双方合理安排时间, 有专人带队进行参观学习。值班老师一定要负起责任, 要有专人负责讲解、答疑、登记等。

3 今后的发展思路

根据发展需要, 每年需有计划地补充精品标本和大件塑化标本及断层标本, 从而增加博物馆档次及观赏性, 更好地满足医学生及科技工作者的需要。同时把标本信息制作成相应CAI学习软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构建虚拟医学博物馆, 学生在网络里漫游医学博物馆, 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展室, 实现放大、缩小和随意旋转陈列品, 为学生学习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空间[8]。医学博物馆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复杂的工作, 在探索中一定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相信在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 问题定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李保利, 罗秀成.强化解剖实验环节的几点体会[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4 (5) .

[2]吴长初, 吴龙, 孙建永, 等.论医学高等学校人体科学陈列馆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 27 (4) .

[3]戴波, 王效军, 靳国华, 等.陈列室及陈列标本建设探微[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 27 (4) .

[4]徐松, 孟军清, 江超, 等.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 19 (1) .

[5]强亚娟.加强陈列室建设开辟德育新课堂[J].浙江档案, 2011.

[6]梁成青.新形势下人体解剖学陈列室的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9) :117-118.

[7]聂政.人体解剖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1, 29 (4) .

设想与建设 篇5

关于组建同学会管理部的设想

首先感谢群主张岱同学给大家提供QQ群这个平台,更感谢杨涛同学在前期QQ群中与同学联系工作的尽心尽力,为了以后同学会办的更好,结合目前情况的发展,急需确立“同学会”一代领导班子。

同学会从去年到今年,正式集合的共两次,今年7月22号后的小型聚会活动,目前比较频繁,同学会管理部的筹备工作开始进入到计时,管理部的同仁们在繁忙的公务、家务缠身之余,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积极稳妥,紧张有序。

上次22号的活动,因时间有限,很多同学单独交流,深入沟通的比较少,反之,之后的几次小型聚会活动,部分同学一起交流的比较多些。正是后期的几次聚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包括个别同学的意见反馈,促使我们正确认识到,同学会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正规统一的管理的必要性,和一代领导班子的重要性。

本次会议,通过上次活动策划组骨干同学的活动表现,建议继续沿用,有关财务方面仍然两人不变,考虑到财务的特殊性,建议增加一人,起监督作用,并建议监督人员可以民主选举,年年更换(没有异议的可以联任不变)。

下来请上次的领导团队骨干同学述职报告,1、财务:李红梅

2、出纳:姚艳玲

3、安全监督:杨伟奇

4、后勤联络:胡卫玲

5、现场解说:周艳

最后,请总指挥,杨涛同学述职后做详细的总结和指示。并提出2012下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同学会的活动方针,希望同学会全体同学能够解放思想,互相包容,相互理解,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同学会工作团队,把2012下半年和2013上半年的有可能出现的工作做好。

一、组织结构:

同学会目前活动分线上和线下两种,QQ群上活动,希望各管理人员平时多引导同学积极发言,并做好群内发图片和讨论内容的筛选工作。部分同学建议,作为讨论群,一定要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一些低靡的内容不宜讨论。

线下小型聚会,涉及同学个人隐私的不宜讨论,并尊重每个同学职业的需要,在不违背大的原则的情况下,希望大家相互能够包容和理解。

活动策划组直接向同学会管理部负责,策划组的上级领导部门为管理部。在活动前期后期做宣传、推广、放风、造势和收尾的幕后工作。在管理部任命的情况下,策划组可以代表同学会管理部和会长服务同学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人员组成和硬件配置:

设会长一名、名誉会长一名,财务管理两名,财务监督一名,后勤联络一名,安全监督一名,现场组织一名,共8名,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一人可以兼多职,财务除外。

考虑以后作为同学会这个组织的公关、对外工作的需要,建议选举几名同学代表组织,特别处理相关突发活动事宜,比如同学家属婚丧嫁娶、重大事件的慰问、处理、和帮助等。通过本次会议建议先从管理开始,采取自愿的方式,可以募捐,以及以后活动的适量多收原则,积累组织的第一笔基金。基金专款专用,只用在组织对外对内公关方面。并有专人管理。

三、工作方式:

对内:线上线下活动、平时小型聚会+每年的集体活动; 对外:(目前建议先局限于)同学会该组织的公关活动;

三、管理部各职责描述:

1、管理部总顾问:张坤

负责同学会总体规划,为同学会做好参谋,努力为同学会提供资金等各方面支持,对策划组的聚会方案进行把关,对活动预算经费的使用进行审查和提出建议,行使监督职能,监督并支持管理部会议的工作。

2、会长:杨涛

会长是同学会这个组织的第一负责人,对组织的工作负全面责任,代表组织遵守国家法规政策,遵守组织纪律,把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完善列入组织管理的日程上来,主持组织内外的重大事件、包括签发策划组呈交的拟订文件方面的批阅工作。包括活动事件等的全程跟踪主持工作。

3、秘书长(名誉会长、副会长):雍俊涛

副会长组织内的第二负责人,负责协助会长处理组织的工作,在重大事件处理上,会长需要副会长协助完成的工作,副会长应力所能及的主动、积极、尽力配合。

4、财务管理:

1)会计:李红梅

负责同学会组织活动、事件活动、对内对外公关活动的预算,核算,包括以后组织发展过程中经费的来源授理,基金会资金的帐务公布。

2)出纳:姚艳玲

处理直接与资金收付有关的事物,包括各种票据和货币资金的收入,分收入,核对和保管。

5、财务监督:闵金红

对会计和出纳工作进行监督和公证。同时接受会员的监督和审计,定期向会员大会公布帐目。

6、安全监督:杨伟奇

负责外出活动的安全教育、宣传;检查督促指导本组织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完善外出活动安全管理,监督活动全程的,做好督促教育工作,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中不注意的人事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以教育为主,批评不改者,上报组织第一直接负责人。

四、组织的定义、目的、目标和任务:

同学会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民间社团组织,大家既是客人又是主人。

同学们,燕子去了,还会回来;鸟儿倦了,也想归巢。今天我们组织的同学会将为大家搭建一个沟通和相聚的平台,这里是同学们的大本营,是每一个同学的家。为此,我深情呼唤同学们:“常回家看看!”同时,为了使同学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将起草同学会章程,设置相关的办事机构,欢迎全体同学,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宽裕的同学捐资助款,我们将把同学会建设成为一个互助互济,共谋发展,有所作为的团体。

同学会组委会及相关的工作机构,确立宗旨、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同学会章程(草案)和同学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草案),希望大家对组委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同学会组织严谨规范、目标明确务实、意义重大深远、效果显著突出。

五、组织标志:

关于楼宇智能化专业建设的设想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楼宇智能化专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设想

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楼宇自动化系统所提供的建筑环境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Hartford竣工的City Place大楼的宣传材料中,第一次出现了“智能建筑”一词,标志着“智能建筑”概念的形成。随后,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蓬勃发展起来,其中以美国和日本最为突出。我国智能建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有较大的发展,但其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例如北京的发展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深圳的天安数码城等。楼宇智能化专业正是为了顺应建筑行业和物业管理的需求而产生的。

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发展现状

楼宇智能化专业是2004年国家教育部和建设部共同发布的建设行业四类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之一,社会需求量很大。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此类专业。因此,仅仅依靠少数高职类院校承担培养这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艰巨任务,与目前高速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相称,与现实需求更是相距甚远。这种状况导致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相当匮乏,现有从业人员基本上由电气、电子、通讯技术类人才转行而来,这些人员缺乏建筑及建筑设备等方面的专业背景,未接触过拥有建筑智能化自主知识产权和建筑智能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进而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培养该类人才成为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现实课题。

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2003至2005年连续三年的统计分析,楼宇智能化行业发展迅猛,究其原因是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在建或者待建的住宅或商业性建筑都不再只是能够遮风挡雨的房子,而是向功能型、效益型、节能型、信息化等方面发展。按照智能化楼宇的概念,楼宇智能化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自动化技术为骨架的综合性技术,所以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自然也高一些。我国目前的专业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另外,根据国外媒体的预测,近期在中国兴建的大型建筑将占全球的一半,在21世纪,全世界的智能建筑将有一半以上建在中国,这使很多外国公司看好中国的市场,2003年霍尼韦尔亚太总部移师中国大陆,施耐德收购瑞典的世界著名楼宇自控公司TAC并且宣布重视发展中国市场。西门子楼宇自控科技成立了奥运项目部负责配合北京和青岛的比赛场馆建设。除此以外,国内的海湾科技、TCL、浙大中控等纷纷成立楼宇自动化事业部或者分公司。众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公司的行动表明,楼宇智能化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与此配套的楼宇自控、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施工、维护及销售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可估量。因此,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将保持非常广泛的就业空间。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巨大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也应该加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来。

楼宇智能化专业建设的设想

专业建设是一个学校重要的基本教学建设,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格局与质量。为了主动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该努力搞好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提高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建设要明确定位

专业定位很关键,在专业定位中,要考虑到开设的专业应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符合学校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专业建设必须坚持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定位,即:我们培养的是具备楼宇智能化专业理念,能从事现代化建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现代化建筑小区电气设备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建筑电气工程系统的施工与调试,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突出技术和技能这两方面。

(二)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课程建设是在专业定位的指导下,具体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措施。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而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要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使其更具中职教育特色;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要尽快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必须打破原有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模式,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使之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则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要使专业建设具备以上特点,课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教学文件的准备是重点,而其中教学计划的制定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过程。

教学计划的最大特点体现在专业实习课题模块,该模块将楼宇智能化技术这一整体分为七个专业课题模块(见下表),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模块的学习去理解,最后通过综合布线将单个模块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理解楼宇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三)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人才储备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培养一支能适应技术应用型、操作技能型中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意专业主干课程教师梯队的培养和构建。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根据现今学校的师资多数从电子、电工和计算机专业转行而来,对楼宇智能化技术了解不很透彻,若要开设此专业,需要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加深他们对楼宇智能化技术概念的理解,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二是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实习、实验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硬件条件

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加强实验实训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所以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只有下大力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搞好实习、实验基地建设,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实习、实验基地建设是一个学校专业建设的硬件条件。它的建设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校内实习、实验基地的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专业实训室,如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变频调速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其次,在此基础上充实综合布线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工程绘图实训)、消防及安防实训室、建设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建筑(小区)实训室、楼宇设备及其控制实训室、安装工艺实训室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实实训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科技含量,使之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一批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顶岗实习,又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骨干企业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寻求与企业进行合作,让企业全面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能动机制,优化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专业结构,同时学生能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得到锻炼、巩固知识。而且通过学习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楼宇智能化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并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在课堂上讨论解决,从而形成开放式的教学局面。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场地和设备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并依照“订单”方式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解决了企业专业技能型人才不足的问题,又节省了新进人员再培训所消耗的时间和大笔费用,从而达到互动双赢的目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树立了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责任,为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教育的新理念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沈瑞珠.楼宇智能化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振昭,等.楼宇智能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钱卫东,等.楼宇智能化技术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设想与建设 篇7

1.1 国内外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分析

国外职业教育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创立了适合自己国家的人才培养体系,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合作型”模式,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三明治”模式等,都是世界上先进的培养模式。但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模式都是建立在各自国家整体发展体系中的,有独特的人力资源基础和教育发展水平作为依托。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其他国家相比差异极大,发展模式还不成熟,在近10年的时间里建起的近千所高职院校分布于全国不同地区,学校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资金实力均相差较大,也很少有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强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一些实习基地虽然能弥补校内实验室和实习车间等对学生训练的不足,但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

1)难于接纳大批量的学生实习并给以辅导;2)以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产企业,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能力训练;3)技术含量密集程度不高。由此可以看到,现有的实践条件和形式无法满足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急需一种设在校内以学生训练为主,又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践训练场所——实训基地,它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而不能盲目套用国外的职业教育经验。

1.2 国内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企业的真实环境、企业的参与度不够、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度不够,从而无法达到建设具有生产性与服务性相结合的实训基地。通过走访兄弟院校,尤其是对具有工程造价专业的学校来说,实训基地建设经验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专业的特点不同:学习成果主要是体现在计算能力的可操作上。表面上只需要一张计算桌或一台电脑就可以了,其实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是软的东西,深层次的内容涉及的很多,前提必须懂性能、流程、工艺、规范;材料、构造、识图、施工组织、定额、合同法律、财务、计算机等均应熟悉。知识以够用为主,但这些内容缺一不可,如何使这些适用的内容与最后的操作计算结合在一起,只通过课堂的教学或到校外企业去认识实践,缺乏综合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结果只能割裂学习过程。企业要算财务账、要结算、要揽工程进行招投标不可能让实习生干。再者,实习生本身还不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现在提倡的零距离顶岗、上岗,前提是职业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具备顶岗上岗的能力。

1.3 自身条件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初具规模。目前学院实训中心大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相关实训项目已开展工作。工程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创建于2003年7月,目前已建成的专业特色部分主要有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室和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室,配备有100台计算机和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等。实训项目包括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的上机操作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练习,还可以进行各种社会培训。

工程造价专业是目前社会上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其课程的开设随着学校的成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作为独立专业设置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批准设置该专业时在全国较早设置该专业的学院之一,自专业成立以来,工程造价专业人士一直致力于研究、探讨关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走访参观了部分兄弟院校,他们虽然也建设与投资了相关的实训室,但离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以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还相差甚远。

2 基地建设的基本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准确定位是能否成功规划建设实训基地的关键,亦是今后探索“讲、学、做、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重塑基地建设的方向所在。

1)营造一个环境:“实训基地建设应尽可能体现教、学、做过程,形成一个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2)确立两个中心:即“岗位技能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3)实现三个任务:即实践教学;学做于服务;培训鉴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认证)。4)建成三个基地: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工程造价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训基地;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鉴定基地;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经验的培养基地。

3 建设思路与设想

根据就业岗位(定岗位),确定学习目标(定课程设置、达到的要求与能力);根据教学方法与手段(定如何教),确定实践实训内容(定达到能力要求的实训项目与内容),构建实践实训的校内基地框架(定实训室)。

就业岗位:以造价员岗位(土建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装饰工程造价员)为主面向相关岗位群(工程监理、财务会计、项目管理、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培养。

学习目标:先期首要解决造价员岗位需要设置。定额编制、土建工程费用文件的编制、装饰工程费用文件的编制、安装工程费用文件的编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教学方法:突出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认识参观与观摩法教学、演示法教学、案例法教学。

教学手段:实物教学、模拟景观教学、多媒体动画演示、图片展示等。

实践实训内容:定额的编制、工程费用文件的编制(具体内容:建筑面积(多样化的项目工程造型)计算、机械设备利用、土石方与基础工程计算、砌筑工程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计算、钢筋工程计算、屋面工程计算、楼地面工程计算、门窗工程计算、室内装饰工程计算、室外装饰工程计算、电梯工程计算、室内照明工程计算、室内给排水工程计算、暖卫工程计算、通风空调工程计算等)、工程招投标。

4 构建满足岗位功能需要的实践实训校内基地框架

1)了解定额的编制过程。构建“建筑工程定额测定模拟操作室”;2)全面了解具备材料、构造、工艺过程相结合的在建或已建工程。构建“建筑与工艺模型室”;3)对特殊构造、工艺要求较高的项目进行施工过程操作间与展示间。构建如“钢筋下料,排筋操作室或展示室”、“吊顶工程展示室”等;4)熟知项目管理全过程,构建“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成本管理模拟实训室”;5)满足工程造价费用文件的编制,构建“多媒体模拟实训室”;6)具备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培训认证基地,构建“认证培训基地实训室”;7)具有双重作用的使学生与教师共同与企业对接的“过渡车间”,构建出使学校具有服务于社会的“造价咨询公司”。

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教室与实践实训地点的一体化,注重工学结合,就业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

实践实训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必须重视基地的建设与开发。但校内基地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关系职业院校发展方向的问题,必须要有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几年来发展迅速是有目共睹的,这些都得益于社会这个大市场的认可与关注。学院领导对实训基地建设高度重视,鼓励教师参与基地建设并出谋划策。“工程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已立项于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省级科研项目,学院的目标是为创建具有国内一流引领专业发展的工程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业教育论坛,2007(1):89-90.

[2]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内营造职业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7-9-4(9).

[3]陈嵩.上海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境现状分析[J].职教论坛,2000(9):121-122.

设想与建设 篇8

一、植物保护专业标本室的硬件建设

植物保护专业的标本主要为植物和昆虫两部分。植物保护实验课所用的实物标本主要是病害及虫害标本, 一般分为浸渍标本、干制标本和新鲜标本。储藏保管是标本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植物保护专业的标本种类繁多, 有着不同的理化性质, 很容易受外界温度、湿度、空气、日光等方面的影响引起变异现象, 从而影响标本的质量和实验课教学效果。如叶类和浸渍类标本放置在光照环境中, 原有的色泽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与错觉。干制标本对环境要求较高, 标本室要求达到防潮、防虫、通风、凉爽、避光的要求。从管理角度来说, 标本室还需要取放方便、快捷。因此, 干制标本可以选用档案柜来保存, 便于取放;盒装标本和浸渍标本可以选用玻璃文件展示柜。为了便于现代化管理, 标本室要配备电脑、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显微镜和塑封机等。标本室标本保藏过程中防腐一般都采用卫生球, 还有定期杀菌和消毒, 对人体有伤害, 不宜与办公室同在一起。只有科学合理的硬件建设, 才能保持良好高质的标本, 才能切实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标本室的管理

由于病、虫、草的标本种类多, 标本的性状差别大, 标本室要设有专人管理。入室验收是标本保管的首要工作。标本室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验收制度。标本入室要记录入室的日期、标本名、拉丁名、数量、采集地等。每种标本都要有电子档案, 标本的数量和质量实现进出有记录, 方便查询;以便及时补充、更新和完善。同时, 标本室管理要有完善的制度, 标本的使用数量及类型要有规定, 这就要求标本室管理人员与标本室使用的教师及时沟通和协调,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保证标本室正常有序的运转。

三、标本室标本的来源途径

标本室的标本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是标本室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标本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因此, 标本的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补充与完善:一是通过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来补充与更新。在实习期间, 学校要规定每个学生上交标本的数量、种类和质量, 作为实习的考核标准之一。教师与标本室的管理人员对标本进行验收。二是教师和标本室管理人员定期、有针对性地采集, 这是高质量标本来源的主要途径。这需要制定一定的政策和制度, 充分调动采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在标本室建设资金充足的情况下, 到相关兄弟院校和机构购买标本、更新和补充标本及种类。四是与兄弟院校标本室建立良好的关系, 互通有无, 进行交换, 更有利于打破标本室标本种类的地域性差别。五是成立学生课外学习小组, 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六是教师进行科研专题研究时提供部分优质标本。

四、标本室建设的资金来源

充足的资金是标本室建设和发展的坚强后盾和保证。标本室建设是个日积月累的工程, 因此, 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植物保护类标本室的建设资金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的专项资金建设。这部分资金一般用于硬件建设与更新, 且多为一次性投入。二是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 会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 可以用于硬件建设, 也可以用于标本的采集, 是标本室标本补充、完善和更新的重要途径。三是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 可以利用其部分资金来补充和完善标本室标本。四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标本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双重特性。一些职业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农药营销部门等需要高质量的标本, 而自己又缺乏采集、鉴定和制作的专门人才和设备。学校通过对其出售标本可以获得标本室的建设资金。另外, 还有昆虫标本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将其制成精美的盒装标本, 可以作为纪念品出售获得建设资金。因此我建议可以以标本室管理人员为核心成立标本制作中心, 合理制作和开发标本获得资金。可以部分作为奖励, 这样更能调动制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资金的补充方面达到持续、良性的补给。

五、标本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

植物保护专业标本室管理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因为标本的采集与鉴定需要较深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才能准确鉴定标本。这是制作良好标本的前提和基础。建议引进的实验室管理者应具备硕士以上的学历, 特别是需要细心和耐心、手工制作好等优点, 因此更适合于女性。另外, 实验室管理者还要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 方便标本电子档案的建设。

综上所述, 标本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我们需要加强重视, 积极创新其建设方法, 完善其管理模式, 保证其良性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其作用, 完善标本室建设, 优化标本质量, 使标本室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学校要提升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和技术交流活动, 以此达到互相促进, 资源共享的目的。提高植物保护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必须以强化标本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基础, 以注重软硬件建设为根本, 调动各种资金、人员和技术, 充分保证标本的多样化和更新速度, 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摘要:植物保护专业标本室的建设与完善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本论文从标本室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深入分析了植物保护专业标本室所需要的条件与相应的科学管理;从标本室标本的来源分析了如何补充与更新标本;从标本室建设的资金来源分析如何达到持续、良性补给的方式和方法;从管理和建设方面对标本室的管理人员提出了要求。总之, 本论文全面系统分析了植物保护专业标本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为相关标本室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标本室,建设,管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会, 杨广玲, 张卫光.普通昆虫学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 2013, 16 (6) .

[2]杨广玲, 张卫光, 董会, 赵春青, 霍学惠.加强植物保护实验中心建设构建高效实验平台[J].实验室科学, 2012, 15 (4) .

[3]黄艳花.利用实物标本提高植保实验教学效果之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8) .

[4]白玉昊, 时银英.中药标本室标本质量管理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 2004, (15) .

华东二期电力市场建设初步设想 篇9

2003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批准华东电力市场建设方案(见《华东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按照“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华东电力市场分3期建设。在一期建立统一平台的基础上,二期建设的目标是:增加参与竞争的发电企业,增加竞争电量的比例,增加交易品种,开展大用户等与发电企业的双边交易,完善电价管理和市场价格监管制度,建立统一运作的华东电力市场。最终在三期电力市场上让所有的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竞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

通过模拟运行、调电试运行,华东一期电力市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年、季、月、日、小时双边交易合同和月度竞价等已经受实践检验。 鉴于电力工业现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故有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增加市场主体,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各方的共识。由此,适时提出并推进二期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架构,就成为华东电力发展的不二选择。

本文根据华东电力市场建设方案明确的二期建设目标,分析华东电力市场二期需要增设的交易品种(涉及期货、期权、金融输电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等)及其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和结算时序。

1 二期市场的新增交易品种选择

根据电力市场理论并借鉴国外电力市场的实践[1,2,3,4,5,6,7],二期市场除了需要新增一些实物交易品种之外,还需要增加金融性交易品种。实物交易品种主要考虑远期合同、发电权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金融性交易品种主要考虑年、季、月的金融性合同。

1.1 实物交易品种

从国内实践和国外运行经验看,建立远期合同市场,使得大量的交易通过月度、年度甚至更长期的合同约定完成,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和供、购电各方规避价格风险。实物市场是财务市场/金融市场的起点和基础。因此,从保障供应、促进竞争考虑,华东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首先应该是培育和促进远期实物合同交易市场,并在此形成一定的信用条件后,开始逐步发展金融性交易。同时,为保证电网安全,辅助服务市场在华东二期电力市场中适时启动也是必要的。

发电权交易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应运而生的。它通过市场机制使发电企业在满足电网安全约束的前提下,自愿转让其年度政府授权合同电量,从而实现优化调度,促进能源节约。发电权交易能够基本保证转让发电权的机组回收发电的固定成本,并能够为故障和检修等情况下的机组提供避免违约、减少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显然,发电权交易是市场发育过程中用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一种手段,未来将融于完善的现货市场。

辅助服务的获取可以采取强制、协商以及竞争的方式[6]。在二期建设初期,辅助服务将采用强制性获取方式,并应逐步过渡到竞争和协商相结合的方式。所谓强制性获取,就是辅助服务计划由电力市场调度交易中心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安排,辅助服务提供者可获得经济补偿。所谓协商交易方式,是指辅助服务提供方可以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营者或者辅助服务的购买者协商确定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或经济补偿的额度,这种方式通常与竞争性辅助服务市场相配合,用于不适于竞争性交易的辅助服务品种,如黑启动机组和进相运行机组提供的服务,而容量备用等服务则适合采用竞争方式获取。

1.2 金融性交易品种

金融性的电力交易是华东二期市场从远期实物合同交易向标准化期货、期权等电力金融交易演化的一个中继站。

一方面,电力金融交易增加了交易主体。比如,单纯以获利为目的的中间商、投机商参与市场。通过价格不断重复博弈的过程,使得电力价格风险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避免发、输、配、售电的风险垂直传递给电力用户,能够有效地平抑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华东地区电能需求大,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电价的微小波动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8]。因此,为稳定和促进华东电力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建立有效规避华东电力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机制,而开展电力金融交易正是一种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措施。

另一方面,标准化的期货等金融交易需要相当的基础,如信用保证、市场的相对理性等。中国期货、期权市场刚刚起步不久,法制环境亟待完善,信用基础薄弱,市场的非理性因素比例过高。这些障碍阻碍了电力金融市场的启动。因此,在电力金融市场全面启动之前,需要引入金融性交易作为过渡机制,使之既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又为培育金融市场创造条件。可见,开展金融性电力交易对华东二期电力市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金融性交易不同于金融交易。金融交易需要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化交易平台、较高市场流动性、较多市场交易主体的配套支持,其开展的前提条件较为苛刻。华东二期电力市场开展金融交易可能不可行;但是,金融性交易的条件不需要和金融交易等同,适合在市场初期各方面条件不健全的情况下开展。因此,建立金融性电力交易对华东二期电力市场是可行的。

2 新增交易品种的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机制设计是交易机制设计的核心,也是市场结算的基础。因此,需要重点研究新增交易品种的价格形成机制。

2.1 实物合同交易价格

实物远期合同可以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或者在场内通过挂牌、集中撮合、集中竞价等方式形成。例如欧洲目前电力交易普遍采用的柜台交易(OTC)市场、日本的远期公告版市场等。

远期合同中的价格谈判是难点问题之一。由于无法准确把握市场供求、成本等变化趋势,谈判双方都会力图将自己的风险降至最低,故价格博弈在所难免。为促进达成远期合同,需在价格撮合机制、表现机制上同步进行市场化改革,如建立保护价、实施煤电联动等。所有这些价格机制,都将为标准化合同条款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2.2 发电权交易价格

发电权交易一般是先双边交易、后发电权集中竞价交易。双边交易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出让的电量和电价,发电权受让方按协商的价格和电量结算,出让方可按自身政府核价扣减协商的价格结算。集中竞价发电权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提交的供需曲线确定的均衡价格决定,同样,发电权受让方按均衡价格结算,而出让方则按自身政府核价扣减均衡价格后结算。

2.3 辅助服务市场价格形成

未来华东电力市场二期辅助服务市场价格形成可分为补偿和竞争2种形成方式。

2.3.1 补偿形成价格

在补偿形成价格的辅助服务市场中,辅助服务通过强制性方式获取,辅助服务提供者可获得补偿;补偿价格一般由监管部门以合理补偿成本为原则制定。

补偿方式又分为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直接补偿表现为基于成本的补偿价格,并按照补偿价格和辅助服务供给量计算的辅助服务费用。间接经济补偿表现为按照辅助服务的供给量给予多发电量奖励,其增加的成本通过多发电量所得收益回收。采用直接补偿方式将更有利于向辅助服务化过渡。

2.3.2 竞争形成价格

竞争性辅助服务市场价格形成方式可按是否存在强制性集中市场分为集中竞争和双边交易2种。

1)集中竞争

集中竞争是指建立统一、集中的辅助服务市场,系统所需辅助服务通过该市场获取,辅助服务的价格和辅助服务提供方均通过投标竞争或实时竞争的方式确定。

集中竞争模式下,辅助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可以为电力市场中的单一购买者,也可以为全体市场参与者,例如发电企业。当全体市场参与者为辅助服务支付方时,需要建立合理的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

2)双边交易

辅助服务的双边交易是指供购双方直接协商达成辅助服务交易,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不再由集中的市场统一确定。

双边交易模式包括辅助服务提供方——单一购买者的“多对一”和辅助服务提供方——辅助服务需求方的“多对多”2种方式。其中:“多对一”方式是指单一购买者是系统辅助服务的唯一需方,它与辅助服务提供者通过协商确定辅助服务购买价格及数量;“多对多”方式是指辅助服务的需求方不唯一,供应方可以与一个或多个需求方达成双边交易。由于辅助服务具有需求对象不明显的特殊性,很难明确到底哪个市场成员是辅助服务的真正需求方,因此,要开展“多对多”辅助服务交易,需要首先制定辅助服务责任分摊机制,才可能再通过“多对多”交易确定市场各成员之间的辅助服务需求与供给关系。

当双边交易完全自由形成时,电力市场将更接近于一般的商品市场,虽然这属于真正的市场,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交易成本较高;信用风险较大;市场参与方很难全面和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致使无法达成交易。

为此,可在市场中建立经纪人制度(也称代理人制度),即由市场中的第三方(例如电力市场的运营者)作为辅助服务双边交易的经纪人,辅助服务的供方和需方提交辅助服务供需量值和意愿价格值,由经纪人按照一定原则对辅助服务供需进行匹配。即最低卖价和最高买价进行匹配,其买卖双方的平均值作为该交易的成交价格,照此类推,直至完成所有的匹配。当出现辅助服务供需量不平衡时,经纪人可以再次在市场上公布供需信息,由市场成员进行二次申报以进一步进行交易匹配。在建立了经纪人制度后,市场参与各方只需向经纪人缴纳一笔代理费即可,避免了供购双方花费过高的交易协商成本。另外,当所有的辅助服务供给与需求集中进行交易匹配时,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的匹配原则实现双边交易的全局优化,进而促进辅助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上述辅助服务交易模式在本质上与常规交易模式并无太大差异。但辅助服务交易对技术支持系统等的响应要求更高、更快。

2.4 金融性交易品种的价格形成

金融性交易品种可以有多种多样:远期合同(年、季、月)签订后,由于供给能力或需求变化不能履约或出于投机等多种因素的考虑,远期合同持有人可以将所持合同全部或部分转让。此时,合同本身就成为买卖标的,这种可再次交易的远期合同就是一种具有金融性的交易。

金融性交易价格可以通过双边谈判、场内集中撮合交易或公告板市场形成。日本实物期货就是通过公告板方式形成价格,其最大的特点为:它不是标准型的商品市场交易,没有严格的市场管理规范。各市场成员可以在此平台上发布购售电信息,进行自由买卖。

一般情况下,金融性电力交易的成交价格等于合同价±合同交易价格。而此时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将负责新合同的安全校核,并按规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3 各种交易及结算的时序配合分析

华东一期电力市场采用部分电量竞争模式。随着交易品种的逐步增加,华东二期电力市场交易品种前期可能仍采用部分电量竞争模式,但后期应采用全电量竞争模式。现分别阐述这2种市场模式下各种交易及结算的时序配合。

3.1 部分电量竞争模式下的交易时序配合分析

该市场模式下的电力交易品种为:年及以上实物合同、年度政府授权合同、年发电权交易、季度OTC实物市场、月度OTC实物市场、月发电权交易、月度实物竞价交易、日前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实时市场,其对应的交易时序如图1所示。

该交易时序的特点是:都是实物交易,并且大部分电量由年度政府授权合同确定。季、月引入了OTC市场,实现了场外双边交易。年、月发电权交易通过市场自愿转让其年度政府授权合同电量,从而促进能源节约。为保证电力平衡,日前、辅助服务、实时市场配合其交易。

3.2 全电量竞争模式下的交易时序配合分析

该市场模式下的电力交易品种为:年及以上差价合同、年发电权交易、季度OTC市场、月度OTC市场、月发电权交易、日前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实时市场,其对应的交易时序如图2所示。

该交易时序显著的特点是在日前市场之前的合同交易都为金融性合同,在到期日只进行财务结算,不进行实物交割。最后在日前市场开展集中的全电量竞价交易,并进行相应结算。

随着电力供求关系的演变,华东电力市场二期建设将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启动。本文抛砖引玉,就二期市场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初步研究想法,以期得到斧正。

本文得到了华北电力大学谢国辉和黄仁辉等博士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摘要:为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必须开展华东二期电力市场建设方案研究。二期市场新增交易品种的选择是研究重点之一。从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二期市场中的实物交易、金融性交易等品种,并对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结算时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市场,交易品种,电价形成机制,结算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欧洲、澳洲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美国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STEVEN S.电力系统经济-电力市场设计.宋永华,刘俊勇,王秀丽,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外电力市场规则和发电业务许可制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5]杨君昌,曾军平.公共定价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张粒子,郑华,程渝,等.区域电力市场电价机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7]张显,王锡凡.电力金融市场综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0):1-9.ZHANG Xian,WANG Xifan.Survey of financial markets forelectricit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20):1-9.

评标专家库建设的设想 篇10

一、评标专家简介

在我国招标采购制度中,由招标人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再由招标人代表和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应当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充分掌握、熟悉项目的需求,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因素、评标标准和方法、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等,对投标文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和评审,向招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中标候选人。评标专家的分类:一是技术专家,二是经济专家,三是其他专家,四是一些特殊、大型的项目还可以聘请其他专家,如法律专家对投标文件法律特性进行把关。

二、评标专家法律特征

1.专业性。评标专家是一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是通晓本专业的行家,其应精通专业领域知识,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虽然不能要求评标专家在本专业领域有重大的发明创造,但也应该像老师熟稔任课内容一样,能够清晰地解读课本内涵。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评标专家必须满足上述条件才是合格的。

2.独立性。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怎样公平推进招标采购提出了一个建议:选择评标专家采用随机挑选的方法,专家毫不知情的被选到,商家也搞不清楚选到的专家名单,从而想找关系也不知道去找谁,以达到尽可能地压缩寻租空间。可见,在评标活动中专家独立评标的重要性。评标专家享有独立评标和推荐中标人的权利,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政府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这种设计模式能够很好地阻隔评标专家与外界有利益瓜葛。

3.主导性。评标活动应遵循公正、公平、择优、科学的原则,评标专家在评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招标投标法》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三分之二”的规定表明了评标专家的重要,确保专家对评标的方向和质量的主导性。

三、评标专家库存在的问题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前款专家应当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由招标人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确定。”现阶段国务院有关部门组建的专家库有: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的专家库、建设工程招投标专家库、科研基金项目评标专家库等;政府财政部门组建的是政府采购专家库;招标代理机构建立的专家库。

国务院有关部门组建的专家库存在同行政级别不同主管部门的评标专家库和同主管部门不同行政级别的评标专家库的情况。建设工程招投标专家库由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管理,有时由当地的建筑业协会管理。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库由地级市以上政府财政部门组建并进行监管。由财政部门主管的包括中央、省、市级等采购评标专家库,个别省份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操作平台、制定统一标准、对评标专家实行统一管理,或者由本级采购中心管理专家库,但大部分是本级财政部门自行管理。招标代理机构有专家库是创建时资质材料申报的硬性要求,每个招标代理机构都管理着自己建立的专家库。

建立专家库的管理部门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技部门、财政部门、招标代理机构等。专家库按专业分散管理,导致存在诸多问题。

1.主管部门多。各部门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各自为政,部门之间沟通愈发困难,影响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和对专家进行综合全面管理。如专家同时参加两个专家库,其在其中一个专家库当评委时出现违规行为被处罚,但另外一个专家库并不知情而依旧正常抽取。

2.分散有限管理资源。削弱监管力量,导致没有足够的人手做好监管职能,甚至没能完善自身管理,造成主管部门管理水平差,不利于管理。对专家的监督管理一直备受诟病,主管部门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履行好监管职能。

3.专家资源重复设置严重。有的专家既参加当地财政部门的专家库,也参加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另外,还参加其对应专业的主管部门组建的专家库;也有同时参加当地多个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这样容易造成管理混乱。

四、评标专家库建设的设想

1.统一评标专家库管理部门。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已能够满足把分散设置的专家库统一起来,建立综合的评标专家库。全面整合评标专家资源,统一管理部门,建立综合的评标专家库,予以解决目前不同领域专家库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现状,达到规范化建设、科学化管理的目的。把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的专家库、建设工程招投标专家库、科研基金项目评标专家库、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库、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等等统一起来管理,归属到一个管理部门。笔者认为,可以统一到发改委部门。多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印发〈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试行)〉的通知》为管理部门实现统一专家库管理指明了方向。统一管理部门因此可以统一发号施令,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只有统一管理,才能集合专家资源,建立一个分类明细、专业齐全、资源丰富的专家库;也集中经济财力,提高专家库的硬件设施建设和保障专家库的维护;只有统一管理,才能对评标专家实施有效监督和监管,落实职责,实现行政监督职能。也只有这样的专家库管理,才能实行专家库三级配置。

2.评标专家库存可设置三级管理部门,即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上下级之间无行政管理,只进行业务指导。欠发达地区和条件特殊的市,经省级上报国家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几个有关联的市指定一个建立专家库,形成资源共享。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现已实行三级设置,中央、省和设区的市三级。各级都建设有专家库,在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专家库框架内融入当前其他的招标采购专家库资源即可实现统一专家库的管理部门,分三级管理。目前,我国已经在尝试建立综合的评标专家库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招标采购方面,实行三级管理也较为符合我国国情。可参考医疗事故鉴定,其技术要求较强,现分为中华医学会鉴定、省医学会鉴定和市医学会鉴定三级。三级管理,可集中优势资源,上级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覆盖中华大地。

设想与建设 篇11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简而言之,现代学校制度是促进教师更好地教与学生更好地学的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应体现以下特征:

传承性。新的制度都是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改造、变革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单要借鉴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还要在立足传统教育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通过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中不断汲取传统制度上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使之不断健全完善。

发展性。制度必须有利于学校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教育目标。学校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有利于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规范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公平和有效地促进人的充分、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学校制度建设中,要特别注意人的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性。

操作性。现代学校制度不是单纯逻辑上的制度,而是在实践中能改进学校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好的制度,它不仅存在于理论或逻辑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操作中,永恒不变的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理念是不存在的。就是说这种制度是现实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是适合学校发展意愿的。

法理性。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通过理论、政策的研究,制定出现代教育管理的规章、条例、制度、形成区域性现代学校法律体系。使政府、学校、社会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营造法治化教育环境。这种“法理性”原则,既是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设计的依据,又能保障构建的新制度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执行力。

包容性。现代学校制度不单包括学校内部要素的关系,同时还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等关系问题。如果将学校制度孤立于社会这个统一体之外,这种制度绝不是一种现代的制度。只有注重现代学校制度的包容性,才能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体系性。现代学校制度是建立在学校法人基础上的制度体系,具有法定组织机构及由此而构成的学校管理及其运作规程。这种制度保证了学校教育改革,并能促进学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使学校在面向社会和市场的依法自主办学的过程中,主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教育的需求。

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的需要。依法治校既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行依法自主办学,就是要树立牢固的法治意识,按照法律的原则和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要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二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校长和教师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培养方式方法及保障措施的采用都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容。学校内涵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需要打破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内外束缚。从外部来看,要尊重学校的主体地位,把办学自主权还给校长和教师;从内部来看,要健全完善一套学校规章制度,为内涵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校内涵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才能依靠制度和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广大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不断学习先进理论,正确把握办学目标,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注重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上来,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品位。

三是学校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学校发展要进入规范化管理和文化引领阶段,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超越旧有的经验管理模式,建立起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充满创新活力、提高学校效能的制度体系,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进而推动学校尽快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治走向法治、从立足当前走向可持续发展,大幅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四是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学校效能的需要。效益优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我国教育资源与应受教育人口相比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最大效能,实现效益优化就成为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学校制度是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的、能够引导学校持续地提高学校效能的、敦促并保障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最优发展的应运而生的制度。

五是加快校长和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教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来源的多元化使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与学科教育职能水平相比明显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对教师掌握教育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校长和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有力地推动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设想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体系,一般而言,由课程、教师、管理、革新四大基本要素及其框架层次构成,其中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是实施课程的关键,管理是教师实施课程的保证,革新则是前三个要素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1.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载体。学校教育最终能否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核心问题是课程。显然,课程也就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首要问题。目前,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去探索现代学校课程。

第一,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教育活动必须具有课程性,这是学校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所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就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按课程的要素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实现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整合。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和个性特长,努力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其和谐发展的课程。endprint

第二,组织基于课程的教学。学校课程体系必须在实施中加以完善。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通常称之为课堂教学。要使新课程能真正进入课堂,应树立基于课程的新的课堂教学观,以问题的提出到问题探究为逻辑线索,构建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实施—评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教学由以教材为中心,研究书本、组织书本知识教学转向以人为本,研究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功能突破。

2.教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应积极构建与之适应的教师制度,促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发展。政府而言,要从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晋级考核、专业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师制度。学校而言,要着力构建一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其中有两个制度极为重要:一是激励制度。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尊重、理解、支持教师,努力为每一位教师的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主动为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搭建舞台。二是校本培训、教研制度。所谓校本培训与教研,是基于教育实践中问题的培训、教研,是更加开放的培训与教研。这种以问题为导向、从发现问题到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是校本培训与教研的基本路径与特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管理。合理而有效的管理对于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管理制度要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支配下去思考。学校应成为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场所,其管理的目的在于自主,而非控制。实现自我超越应成为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价值追求,学校应据此确立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一致的共同目标,要确保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不断地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而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是组织团队学习、从目标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出发,要求每一个成员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研究,一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提高每一个成员系统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校每一个成员都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感到学校办学目标实现之时也是自身价值体现之时。

4.革新。革新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特质。课程、管理和教师诸要素是否具有活力,有赖于革新,取决于信息能否实现有机交互与转换的革新结构与功能。从封闭保守走向革新开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是政府支持。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的职能将重新明确与划定,将把属于学校的职能还给学校,使学校真正确定自主办学的地位。当然,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将进行变革,政府与学校建立新型的互动关系,即由命令式的行政领导与管理制度转向建立法律的、行政的、学术的、咨询的、听证的、问责的等一整套支持与保障制度,为学校的主动发展构建革新的体制环境。

二是资源共享。学校除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外,还应特别注重教育资源相互共享。首先,引进外来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其次,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再次,提炼无形教育资源,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最后,发挥行政部门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

三是校际交流。要彻底改变学校之间不相往来的现象,主动进行区域内的学校交流。每一所学校在办学中都有优势与弱势,都有经验与问题,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以及切磋,才会有比较与借鉴,不断丰富办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应积极开展超区域间的校际交流,进一步开阔办学视野,优化办学思路,形成办学特色。

四是多方合作。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教育日益成为社会的共同事业。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增强合作共赢意识与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其他部门与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主动为其他部门与行业提供服务。在不断丰富合作内容与方式的同时,还应努力构建合作制度,以保证合作的可持续性。

五是校长信访。校长作为管理团队的法人代表,要善于经常倾听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切实改进学校工作。建立校长信访制度,既是学校民主管理的要求,又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体现。不但能保证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而且能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进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与效能。

六是家长参与。目前,尽管家长关心学校教育的氛围基本形成,但仍缺少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机制。学校应着力构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制度,充分体现并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问责权等。只有这样,学校才会真正获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才能实现家校联动,共同创造更适合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依法规范办学的重要依据,是构建和谐学校正常运行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人本”管理、“文化”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构建开放性、发展性的制度环境,创新完善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苏北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及发展设想 篇12

1)随意性强,缺乏统一规划。

我国幅员广阔,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村建房主要是以村、组为单位,依河岸线呈纵横排列,缺少统一规划。以东台市城南乡镇为例:以204国道为界,范公堤以东,近年来刚完成道路整修,但是道路面宽过窄,两车交汇实属不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堤西的村庄,如汪舍、白云、新河、灯塔等村还都是土路,交通很不便利,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村民苦不堪言。

2)盲目自建,缺乏指导,结构不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农民住房经历了土木结构草房—砖结构瓦房—砖结构楼房—钢筋混凝土别墅四代发展阶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农村建楼的热潮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目前全市农村楼房建成率已达70%~80%,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建筑设计专业人士的指导,房屋结构存在隐患,功能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家住新长铁路周遭的农户反映,当火车经过时振感强烈。事实上,没加地质质料,基础埋置过浅,又无加固措施导致地基受力不均,再加上板内配筋和板的厚度不符合标准都会致使这类问题产生。

在建筑的单体设计上,2000年前始建的房子一直沿用“三大间”的旧布局,不符合现代的生活习惯和日常需求。不合理的功能布局往往导致生活和生产的交叉,功能空间的重复交叉使用,造成了空间污染和浪费,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对身体的长期不良影响诱发各种疾病的困苦。

3)宅基地大,呈扩展趋势。

长期以来实行“一户一宅”的私人宅基地政策,然而超标建房、违章搭建现象日趋严重。

4)邻里攀比,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受传统的小农意识影响,农民们还未彻底摆脱落后的思想观念,往往以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而住房则是最好的标尺。争先恐后地建房,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我考察了一户三口之家,夫妻俩开个小超市,一子上学。新建一栋住宅楼为局部3层,平均每间建筑面积22.5 m2,最大的一间建筑面积达36 m2,占地面积115 m2,建筑面积达270 m2以上。这样的住宅我考察了28户,71%的农户反映是空着无用,花了冤枉钱,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但是碍于面子工程,借钱也得建。

2 农村建设对策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层农村急需寻求一种新的居住模式和新的适应发展的生产生活模式。农村住宅建设也必须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康居住宅”发展。基于以上的缘由,在农村发展出新的居住类型就越是迫在眉睫之事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住宅才符合现代农村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应该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很多从事建筑业的人士都在潜心研究适合发展的方案,有的认为集约式住宅可行,有的认为应该推行生态住宅。通过几个月的调查分析,总结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当前农村住宅的无规划、无管理的“二无”现状急需改变。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相关部门的极力倡导,把工作落到实处,不遗余力的推行,而不是永远停留在口号上却不见实效。

其次,由于农村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在执行上存在客观的难度,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而是应由相关的部门派遣专业人员来到群众中间,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做好农民朋友的思想工作。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必要的话可以搞一些专题讲座。当他们对政府的这一政策措施有了足够的了解,充分的认识到搞好农村住房规划建设能解决农民建房的根本问题,改变目前农村脏乱的现状,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时,接下来的工作就能顺利进行。

第三,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具体实施农村规划建设之时,还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1)建立农村的建筑师援助制度,也可以实行政府买单的形式;

2)培养农村建筑技术员,加强对工人专业知识的培训。

以上这些都将有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也从根本上为农民解决了建设技术上的难题。

3 现代农村可能的居住模式的设想

那么,什么样的住宅模式可以在苏北农村实行。

方案可行性分析:江苏是华东六省一市之一,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的代表。有着“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是农村实现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华西村的成功已成为当代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楷模和效仿对象。但是苏北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却与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极不相称,突出表现为小、多、散与其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称。因此,展开科学合理的农村住宅建设的调整、改造、在有能力的地方重新规划建设显得十分必要。从江苏发展现状及其综合实力来说,只要把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要求,质量把关,搞好农村住宅规划建设势在必行。

方案设想: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去汲取营养,参考城市的做法,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居住小区的形式。一般一个村由8个~12个小组组成,40户~45户组成一个小组,则320户~540户组成一个村。

1)在建筑规划选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尽量在减少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同时兼顾全村的劳动生产对便利的需求,尽量选在中心位置周围。

2)建筑单体设计需根据当地的日照条件进行规划,考虑到农村人习惯了“一户一宅”的形式,在单体形式上可以采用多层院落住宅形式。每层可设计2户~4户共同享用的无围栏或低矮的小围栏形式的平台空间,在这一平台上可以种植一些观赏性的植物。这样不用下楼都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既有了独立空间的概念又不会为之束缚,产生孤独感。不论是采光、通风、景观都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3)户型采用普遍性的两代居或三代居模式,设计功能齐全的主、副使用空间。室内功能设计还应单独考虑生产工具、农药肥料的存放、粮食储藏等特殊需要。优化传统庭院布置方式,考虑交通流线、风向等因素,达到环保的要求。

4)正确处理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对农村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农民与农业生产脱离不了关系,而搞好农业就必须要场地。解决这一矛盾,可采取生活、生产分开制的方法。另辟地方,以小组为单位建设小区农场,合理划分农业生产用地与生活用地,洁污分开,组织专门的农产品流线,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便利。

当然,在规划上不能实行“一片制”,而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些有着地方特色底蕴的、具有综合优势的村庄要结合老村改造,在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用现代技术和语汇建设具有传统意义又不失现代语言的新农村。

4 结语

目前,建设和谐社会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而农村住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与保证,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下提高农村的居住质量和环境已成为所有建筑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做到建筑造型艺术、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经济环保、功能与形式的充分结合,传统和当代交相辉映。

摘要:通过对苏北农村住宅建设现状的考察,发现当前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就其发展中的方向做大胆设想,寻求适合现代农村建设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指导当前农村住宅建设。

关键词:农村,住宅建设,规划理念,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邓建伟.喜庆活动与村庄社会结构的重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韩效奎,张一兵.集约型住宅[J].小城镇建设,2005(8):56-57.

[3]李强.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0(4):102-104.

上一篇:客家方言区下一篇:水井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