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幸福更幸福(精选11篇)
分享幸福更幸福 篇1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有趣的情境,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 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一、精选生活素材, 创设新颖情境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 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 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 再回到教材上来。
如在教学四年级《认识整万数》这一课时, 上课前几分钟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观看赵本山的小品《心病》来放松紧张的心情, 一上课, 教师就直奔主题, 为什么在赵本山伸出3根手指头, 范伟以为是中了300块没晕, 而就在赵本山说300的后面加一个“万”字的时候却开始晕了呢?学生很清楚的告诉老师300与300万差很多, 加一个万字后面就相当于多了四个0, 接下来的学习学生热情高涨,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二、巧用生活实例, 领悟知识内涵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去捕捉“生活现象”, 采撷生活数学实例, 为课堂教学服务。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 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并不神秘。同时, 也能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如教简便运算也就是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 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发现和理解算法。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妈妈到商店买球鞋, 身上有123元, 每双球鞋99元, 妈妈可以怎样付钱, 还剩多少元?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 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付出100元, 再用23元加上找回1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123-100+1的算式。这样, 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探究出算的方法, 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 建立数学中凑整简算的思想, 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三、做生活有心人, 创设新意练习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 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 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 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 生动有趣。新意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 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完《认识整万数》这一课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第一环节;老师利用手中能发声音的计算器来按一个整万数, 到了你们就喊停, 学生跃跃欲试, 在此过程中学生认 识到了这 个整万数 可以是550000、5500000、55000000, 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二环节;教师按数字, 学生听、说、写, 如55、550000、5000、50000000等调动学生各个器官, 学生精神高度集中, 乐不思蜀, 不愿下课。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养成学生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四、让活动生活化, 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数学活动, 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使学生经历观察, 操作, 推理和交流等过程,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 活动课“逛超市”, 课前教师准备大量的物品 (用空食品盒代替) , 在教室里办一个小超市,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准备一定数额的钱。活动中, 几名学生自扮收银员, 其余学生自行购买物品。学生们对“逛超市”活动兴趣浓厚, 积极性高。大家边选物边算帐。当有的学生发现买东西过多或东西偏贵而自己手里的钱不够用时, 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想他人借, 有的改买价格便宜的物品。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人民币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 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深深的认识到书本里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另外, 教师也可以结合有关数学知识, 提供一些数据, 让学生自行设计有关方案。如, “学校开展进公园游览活动, 教师27人, 学生200人。门票价格为:成人每位30元, 学生每位15元;团体30人以上 (包括30人) 每人20元。按照这种价格, 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 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学生设计后, 将不同购票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 选优, 让学生从中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 最省钱方案。这种数学活动的设计, 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 又拓宽了知识面, 提高了活动的组织能力。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 处处观察生活, 从生活里面寻找灵感, 让生活素材走进数学课堂, 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对教材适当作些处理, 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 再应用到生活中, 让数学更精彩。
分享幸福更幸福 篇2
当今的许多孩子处处受到家庭成员过度的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独占行为意识较为严重,凡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作为幼儿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一、营造温馨氛围
温馨的环境是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如:让幼儿园的环境会说话。墙面布置中的“分享树”,幼儿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了一棵普通的树。小朋友们会经常带照片、图片、书等自己喜欢的物品来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树”上的内容则根据孩子的意愿不定期更换。这样一棵 “分享树”让幼儿们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又如“我们一起放风筝”、“去郊游”、“愿望星”、“心情栏”等系列主题,使孩子们在参与制作、欣赏富有童趣的画面的同时,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更被激发了出来。
二、激发分享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观察和模仿能及时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发现有分享的行为,教师就应及时地肯定、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分享意识。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当幼儿在玩玩具时,教师有意识地走过去:“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玩吗?” “你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好吗?”幼儿体验到一起玩或分一分带来的乐趣后,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也会模仿老师做出类似的行为。
当然,同伴也是幼儿学习分享的好榜样。教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榜样,如:当幼儿有某种分享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积极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其他幼儿去学习模仿,在幼儿心灵深处埋下分享的种子。
三、培养分享行为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应使幼儿亲自体验分享的快乐,产生分享的情感,这样,幼儿才会乐意去分享。共同分享成功、共同分享快乐的最好办法就是做游戏。如:角色游戏中,公共汽车上让幼儿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座,表演游戏“谁病了”,“门铃响了”等等,让幼儿换位思考,唤起情绪体验,学会如何分享。
又如:丫丫小朋友过生日,带了一包旺旺小馒头给我,这时丫丫还没有与小朋友分享的意识。饭后休息时,我把旺旺小馒头呈现在幼儿面前:“知道这旺旺小馒头哪儿来的吗?今天是丫丫的生日,这是她带给我们小朋友的。”并请丫丫给大家分发,小朋友接受旺旺小馒头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丫丫呢,小脸兴奋得红红的。这次小小的分享活动,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大家共同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
制造分享氛围,激发幼儿的分享行为的方法还有激励评价法、移情训练法、正面强化法、家园互动教育法等等。
四、开展分享实践
在分享行为培养过程中,组织开展“我的资料”分享活动、为“山区小同伴献爱心”活动、为敬老院老人献爱心等比较长效而且具体的活动,如:充分利用孩子生日请亲朋好友聚聚共享生日蛋糕,也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良好载体。通过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品尝蛋糕、分享欢乐这一活动,让幼儿们明白:分享是相互的,你分享了别人的蛋糕,别人也分享了你的蛋糕;你把爱心给了他人,他人也把爱心奉献给你。
我们不但要教幼儿与人共享自己的成功、快乐,也要教育幼儿乐于分享别人的成功与快乐。
点滴分享,幸福加分 篇3
My ex-husband left my daughter and me about four years ago, and we rarely hear from him. He has a lot of problems to deal with before he can take on the 1)responsibilities of fatherhood. I have no 2)grudge against him. Still, this means I’m one of the many struggling single mothers, who are mostly painted as tax-sucking 3)leeches and 4)inadequate parents.
The life I lead and am able to provide for my daughter would not exist without sharing.
Families Have Shared...
Families opened up their homes to us, so I never had to choose between paying 5)rent and paying for childcare. In the early days, they would have been about the same 6)amount per month. This meant I could continue to 7)pursue a degree instead of 8)dropping out and working two or three jobs which would have barely covered expenses anyhow.
My Friends and I Share with Each Other...
Every week, I help a couple clean their home, washing dishes and floors and 9)sinks and 10)tubs. In return, they take me 11)grocery shopping for 12)pantry 13)staples like oatmeal, nuts, honey, and pasta. Then we all settle into dinner at their place, share a meal, and a couple of beers, with 14)popsicles for the kids. That’s more 15)nourishing to me than the groceries I just earned, to be honest. I’ll watch their kids so they can go on date night; they’ll watch mine whenever I find myself in need of childcare.
I have friends who make homemade jams and 16)distribute them to all their friends, just out of a desire to give. I have friends who do the same with homemade 17)laundry soap, and for the same reason. The 18)counselor at the clinic I work in brings 19)produce from her garden every week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for everyone who works there.
A lot of my friends are spread around the country. One friend has a daughter three years older than mine and ships her 20)outgrown clothes to me. Another has a daughter three years younger than mine, and I, in turn, mail her the 21)hand-me-downs in wearable 22)condition. Some of us send small care packages to each other filled with things only 23)available in our particular locations.
nlc202309030923
What I share is a willingness to share and 24)pitch in: I’ll 25)contribute to any 26)odd job; I volunteer at my kid’s school; I lead a Girl Scouts 27)troop and try to focus our activities on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contributions and sharing, which are all 28)in line with what Girl Scouts encourage anyway; I’m a good writer, so I help friends with 29)polishing 30)resumes, 31)application letters and school papers. I don’t write these things for them, of course. I show them how to look at their own writing critically; walk them through the editing process, so that they’ll walk away with a new skill.
And I listen. 32)Constructive listening is a lost art. That’s why we pay counselors to do it. I don’t try to 33)counsel my friends; I just listen to their stories, and show that I’m listening—that I hear them—through my body language and the questions I ask. So many of us just need to share our stories and so many of us could benefit from hearing the story of another.
Almost none of this is organized. These are all just little exchanges that have arisen through being open to receive and being 34)desirous of giving. It isn’t 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s that have to change in order to spread and grow sharing; it’s the attitude with which we walk through our lives. I used to be so 35)resistant to asking for or accepting help, because I feared I had nothing to give. What I have learned these last four years is that we all have something to share, and that, often, receiving is as important as giving.
None of us stands alone, none of us can do anything alone, and all of us have something to give...even when it’s just our story, or our attention.
这个故事要讲的不是那种郑重其事的分享,也不是要讲通过某个令人兴奋的新机构来实现分享,更不是要创办一个。这个故事要说的是那些与人分享的“古老”小方法——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却很少有人想到。
大约四年前,我的前夫离开了我和女儿。我们很少听到他的消息。他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所以未能承担身为人父的责任。虽然我对他并没有怀恨在心,但这仍意味着,我成了众多苦苦挣扎的单身妈妈之一,而这些人往往被形容为吸食税金的水蛭和不合格的父母。
如果不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分享,我现在所过的,以及我能为女儿提供的生活,便不可能存在了。
家庭之间的分享……
很多家庭向我们敞开了家门,所以我从来不必在付房租和请保姆之间进行取舍。最初那段时间,每月的房租和请保姆的费用大致相同。这便意味着我可以继续攻读学位,不必中途辍学,也无需打两三份工——挣的钱还几乎无法养家糊口。
朋友之间的共享……
每个星期,我都要到一对夫妇家做清洁,洗碗、拖地、清理水槽和浴缸等等。作为回报,他们会带我去买可储存的主食,比如燕麦、坚果、蜂蜜和面食。然后大家就在他们家共进晚餐,喝点啤酒,给孩子们吃点冰棍。坦白说,这比我刚才赚取的杂货更有意义。我会帮他们照看孩子,这样他们晚上就可以出去约会;而每当我需要人照看孩子的时候,他们也会帮我的忙。
我有些朋友会自制果酱分给所有朋友,仅仅出于一种给予的愿望。还有一些朋友会自制洗衣皂分给大家,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每个星期,我工作的那家诊所的咨询师都会带自家花园出产的时令蔬果来分给同事。
我有很多朋友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一个朋友的女儿比我女儿大三岁,她会把她女儿穿不下的衣服寄给我。另一个朋友的女儿比我女儿小三岁,所以我也会把我女儿退下来、但还能穿的衣服寄给她。我们有些人会把本地特有的一些东西打包成爱心满满的小包裹,寄给对方。
nlc202309030923
我所分享的是一种分享和参与的意愿:我会为任何零散工作出一份力;我自愿参加孩子学校的工作;我带领一支女童子军,尝试在活动中突显社区、贡献和分享的重要性,这些都符合女童子军所提倡的宗旨;我擅长写作,所以也帮朋友们润色简历、求职信和校刊校报。当然,我不是替他们代笔,我只是告诉他们如何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写的东西,陪他们走过编辑的历程,好让他们最后可以掌握一种新的技能。
我也会倾听。建设性的倾听是一种失传的艺术,所以我们才需要花钱请咨询师来做这件事。我不会尝试劝告我的朋友;我只是听他们讲故事,并通过肢体语言和提问,让他们看到我在倾听他们——我听到了他们的心声。其实我们很多人只是需要有人能分享自己的故事,而且很多人都可以从另一个人的故事中获益。
这一切几乎都是没有经过组织的。这些都只是由开怀领受和渴望给予而生的小小的交流而已。重点不仅仅在于必须改变经济结构以传播和增加共享,而在于我们活着所抱持的态度。以前,我对求助于人和受助于人十分抗拒,因为我怕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给予。但在过去四年中,我学到的是我们都有可以与人分享的东西,而且,接受往往和给予同样重要。
没有人是孤立的,没有人能够单枪匹马做任何事,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些东西可以给予别人……即使那只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或者关注的目光。
如何通过分享增加幸福感?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本性。本文将教你一个实现幸福的方法——与人分享。
第1步:想想有什么可以与人分享。这可以是任何东西,从有形的物品到无形的资产,都可以分享。比如,你有一辆几乎从来不用的自行车,那么为何不与真正需要自行车的人分享呢?如果你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你也可以与别人分享你的技能。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
第2步:找到可以分享的人。也许你心里已经有人选了,无论是朋友、家人、同事或是在咖啡厅遇到的陌生人。如果你此时此刻想不到什么人与你分享,或者你想冒一冒险,你也可以试试在网上找。
第3步:享受分享的过程。别忘了整件事情的重点就在于增加幸福感。
第4步:体验幸福。现在是为你所做的善行感到高兴的时候了。事实上,已有科学研究证明,在分享时你会感到更加幸福。这是因为,当你处于一种积极的社会关系时,血液中的内啡肽和多巴胺水平会显著提高。这些神经传递素能令人产生满足和放松的感觉,从而让你感觉更加幸福!
和学生分享语文学习的幸福 篇4
下面, 笔者就实施语文幸福课堂教学的策略, 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希望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 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 以激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音乐渲染、古诗熏陶、师生对话、直奔主题等教学方法, 使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一种新奇, 一种学习的冲动, 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 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
二.还给学生幸福课堂
我们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还幸福课堂于学生,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 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去探究发现, 在实践中学, 在合作中学, 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 引起学生共鸣。
譬如, 在教学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 可以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课文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喜好, 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 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 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 讨论小说的主题。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 成效很大。而作为教师, 只须在课堂上充当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 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 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学会了怎样学语文, 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了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后的喜悦与幸福。
三.创设多种课型
创设多种课型, 可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愉悦。如:1.佳作欣赏课。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挑选出当次有亮点的作文, 让学生在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 然后师生对习作进行评优说劣。佳作欣赏课的实施, 不但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优秀的写作者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 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2.美文推荐课。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经典时文、优秀美文、构思精巧文、手法别致文、语言幽默文等有特点的文章, 推荐给大家。这样的美文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启迪, 又可以提供一种写作成功的思路,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诸多写作的方法。3.名著阅读课。语文大师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 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 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阅读能够博古通今, 联系四海, 汲取经验, 获得知识。阅读给学生展开了广阔的‘智力背景’, 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我每周自行开设一节语文阅读课,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例如:本国名人传记、外国名人传记、中国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名人书信等等。
总之, 通过以上的做法, 我的课堂上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 而是充满了流动的阳光, 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 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 频动的闪光点,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 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 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 学生在活动中求知, 在活动中探索,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幸福。
方志新, 河北省尚义县第二中学教师。
摘要: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 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 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分享语文学习的幸福。
幸福父母学员感言分享 篇5
部分学员感言分享(最后是家庭感言)
上过很多的课程,“新父母”研修班是我上过的最棒的课程之一!阿甘老师李丽老师用他们的相敬相爱向我们诠释爱的真谛!他们是用生命在演绎的导师!
三天课程里有柔美的音乐,激情的舞蹈,实用的方法,感人的真实案例,适时的操练、、、、、、(保密呵呵)。这些一步步将我带入自己的心灵世界。我认为这是每个负责任的父母的人生必修课,也是我们做父母的送给孩子的一份最宝贵的礼物。
----福州某课程训练老师冯女士
非常感恩阿甘李丽给了我这样一个幸福的“新父母”之旅,在课程中我们体悟了许多,关系大于方法,只要用心去爱,一切都会更好的。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体验了任何文字无法表达的智慧。在活动中看清了关系,看清了自己,希望这样的课让更多的家人体验„„让我们的生命旅程更加丰富更加智慧„„
——上海某品牌美容院老总郭女士
这次让我哭了好多次的课,也让我很感动。让我学会了感恩、爱、看人要看优点,还有宽恕伤害过我的人,因为他们也让我更加的成长。我在未来的路上会更加爱自己,善待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更加孝顺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我也会和我的另一半更加快乐的生活,我相信我们也会拥有一个健康、聪明、可爱 的宝宝。这次课程只是一个美好正确的开始,让我更有信心开始美好的生活。
——湖北准妈妈陈小姐
我怀着相信并且探究的心情来到上海的课堂。三天下来,我收获巨大!第一,我不仅学到如何做一个父亲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学习,包括知识的整理和思维的整合,而这个“系统”对我如何教育孩子具有深远影响。第二,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正向的环境和能量场,在温和和专注的过程中,给我带来的也是积极正向的体验和训练!非常棒!谢谢!
——杭州培训业刘先生
如果想让人生不再困惑、冷漠、怀疑和恐惧,而向往人生充满幸福、热情、信任和爱,那就来体验这个课程吧!经历这个过程吧!你能打破现代生活为你塑造出的包裹心灵的坚冰,让心灵渴望的爱、平和与喜悦溢于言表。
----上海某医药公司主管曹女士
感谢„„带着伤痛来到这里,带着焦虑来寻求方法。三天,短短的三天,有的或许没有找到鱼,但一定都知道了金手指的故事,那就是——爱是一切的解答,当心中有爱,并将爱传播于角角落落,那么你的心中就会增强无穷的力量,收到越来越多的爱,谢谢阿甘李丽老师,我爱你们!
——上海法官童女士
三天充满震撼力的课程让我彻底了解了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方法与态度的重要性!感谢示明教育的导师阿甘与李丽开办这样的课程!我深信我可以更好地教育好我的孩子,我深信这样的课程将帮助到所有听课的家庭!深深祝福参与课程的老师、工作天使和同学!
——某品牌中国总代理商杨先生(无锡)
三天紧张有序的学习,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这特别的三天,让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最重要的是让我知道怎样做一个更好的母亲,怎样做一个更好的妻子。这特别的三天,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儿子,我坚信:我那聪明伶俐的儿子一定会是更加自信,更加富有爱心的栋梁之才。这特别的三天,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老公,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彼此更加相爱,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幸福美满!更加健康和谐!
----重庆吴女士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到了许许多多:心态、方法、态度等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一次次、一遍遍地强化训练我内心深处那个声音:是的,你是可以的!宝贝,你是深深地被爱着的!你值得拥有一切!当一个人的内在改变时,我相信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改变的,没有什么梦想是达不到的!学习让生命更有方向!
——上海财务总监文女士
很感谢阿甘、李丽老师的辛勤付出,你们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真正能去体谅理解我的父母,知道他们把我养大是多么不容易,我要好好的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也让我学会了很多育儿的新的理念,不是到这来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懂这些,真的很感谢你们!这对我今后的人生一定会有很大帮助,会让我的人生改变很多!
——湖北准爸爸陈先生
这个课程让我收获很多,让我开始有机会去学会如何为人父母,回顾自己过去所学的课程以及所走的路,确实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真心感谢阿甘夫妇给我们带来这么棒的课程,让我们能懂得如何去真正享受家庭的快乐,同时也想介绍给更多的人,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年代,教育好下一代真的是太重要了,真心祝福愿更多的父母能有机会参加这么棒的课程。
——厦门某集团公司老总郑先生
短短的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有了太多的收获,感谢阿甘和李丽的这种大爱,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所谓的教育和爱对女儿的伤害,我是一切的责任者,孩子是上帝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会用心去呵护我们爱的宝贝,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是灿烂美好的。
——上海海关陆女士
第三期“新父母”研修班,是我走向人生幸福的一个中转站,它让我乘上了通向幸福生活的列车,虽然乘上它有点迟了,但我心之欣喜、之感动、之希望、之能量,让我对以后的家庭生活等等的幸福都充满了自信的肯定。爱是一切的解答,我和家人会一直跟随阿甘李丽老师走下去,把爱洒向更多的家庭。
——上海特警胡女士
通过三天两晚的学习,使我对于儿童教育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想法,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儿子的关系,甚至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重新建立了自己对儿子教育问题的计划和信心,并且学习到了一些具体的技巧和方法。这个研修班,的确值得很多父母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来参与一下,相信会有很多父母和孩子会因此而受益,相信世间会因此少了一些不幸,多了一些幸福。
——上海全职妈妈田女士
阿甘老师是一位知识面广、谈吐幽默风趣又不失真诚的好训练师,这三天来我从他那里学会了怎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让我重新学习了怎样做一名好妈妈,也学习了怎样正确的看待孩子!同时给我树立了信心,为我和孩子相处的人生道路上又开启了一盏明灯。今后我会不断地激励自己,赏识孩子,用积极、正确的观点引导孩子走向成功。多年以后回想起今天所学的都会觉得受益一生,这将是个美好的预言被验证。
——上海全职妈妈李女士
非常感谢阿甘老师举办的“新父母”研修班,经过这次研修班的学习,让自己重新认识了教育子女的一些新理念,对爱心教育有了一个突破,这种突破在我自身是最大的价值发掘,同时也认识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孩子们的父母。祝“新父母”研修班的成员一切如意!
——浙江义乌企业老板贾先生
三天的学习结束了,身心充满了能量,孩子的问题只是枝叶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根的问题,我在这里找到了根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学习,自己内心的心路回顾,使根得到了充分的营养和滋润,铲除了腐烂的支根、、、、、、----上海章女士
当我刚进研修班时,我是怎样的一个将心门紧紧闭锁的人。看见“天使”们那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我甚至不会回应一下下。但当我在阿甘老师李丽老师的不断引领下,渐渐地,我打开了我的心扉,明白了一切皆有可能。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三天来,尽情地笑,尽情地哭。所有的烦恼不快“疚结”慢慢地释怀。非常庆幸自己能有机会来分享这样一个棒极了的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有最灿烂的笑容,最热情的感怀来感恩美好的世界!
----上海张女士
三天的课堂,收获满满。知道了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知道了孩子在成长过程遇到困惑和迷茫时,该如何跟他沟通和交流,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对孩子的爱,对家人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没有要求的。孩子需要父母耐心的倾听,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上海何女士
部分受益家庭感言分享
2007年夏天,在孩子思想上最迷茫、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我们有幸来到了上海,见到了阿甘老师。当时他正忙着准备示明教育周年答谢会,在我们说明求助的来意后,当晚他就来宾馆见了孩子,与孩子一谈就是一个小时,我们很惊讶,这个孩子正处在严重的青春逆反期,我们家长与他谈五分钟有时都很难,阿甘老师真是懂孩子啊!第二天,在阿甘老师的邀请下,孩子参加了情商励志演讲会,听了阿甘老师的课,并在阿甘老师邀请下主动走上讲台介绍了自己。而在这之前,他连家门都不敢出,也不敢去超市买东西。通过这次活动,孩子消除了心里障碍,思想有了转变。阿甘老师敦厚、淳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深深感动了我们,也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是他引领我们接触到了心理学和心灵成长的知识,让我们做父母的成人的生命更加完整,然后开始影响孩子。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内容。
一个月后,在宁波举办的小领袖先锋训练营中,我和儿子再次见到了阿甘老师。在阿甘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儿子从开始的坚决不肯参加到最后坚持完成了两天的课程,并在最后的结业典礼上,主动上台,说了一段感恩的话。在孩子心中,阿甘老师是最可信赖的人!
2007年秋天,我在上海参加“火凤凰”研习会,我很有幸与阿甘老师同在一班。在抽签中,冥冥中也许是上帝的安排,他
成了我的“国王”,而我在默默中充满幸福地做他的服务天使。直到现在,我甚至都真的相信他是被派他来帮助我们一家的。他言语不多,总是面带微笑,不断鼓励着周围的人。当听说儿子也来到上海时,当天课程结束后,不辞劳累,又一次来到宾馆与儿子促膝谈心。在与他一次次的交流中,儿子不断获取能量,明确了人生的目标,知道了今后的道路。会议结束时,他送我两本书,书上的观念让我的思维方式有了改变,这将激励我今后的人生。阿甘老师充满能量的身影已深深感染了我,他成了我做人做事的榜样。
一年多来,在阿甘老师的不断鼓励、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全家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孩子状态越来越好。我们全家感到越来越幸福。
阿甘老师用他善良的心、无私的爱、最深刻的思想投入到他的教育事业中,必将给更多的孩子带来改变,必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我们坚信阿甘老师的思想会像孔子一样在二十一世纪帮助到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深深感谢您的一家人:王必东 陈丽华 王奕钦(子)
2008.9.15
很欣喜,看到阿甘老师的书能够出版给更多的读者见面分享。这是他多年来的夙愿,也是我们受益的孩子和家长的共同心声。
认识阿甘老师也是偶然,在孩子学校家长会上听了他的讲座,被他传递的知识、信息所吸引,成为他创办的示明教育家长俱乐部的成员。之后,我们便有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渐渐地,我才明白要做好家长需要学习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阿甘老师常笑问我们有没有“家长上岗证”,太震撼了!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呢?而恰恰我们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家长”这个岗位,而这些学问、知识在我们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又是没有接触过的。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交流,我意识到家长和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同步的,而不仅仅是在角色上的语言训导,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面对问题,启蒙孩子确立他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才是在真正地赋予他责任和力量。在人格上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孩子需要被尊重。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更像是一种朋友关系,我常常以学习探索的心态与孩子交流探讨。看到他不时迸发出的内在的智慧和勇气,作为母亲我是多么的喜悦!当然,十几岁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也有情绪,每当这时,我是以完全接纳、允许的态度来接受他,帮助他看到情绪背后的真相,当情绪得到正确的疏导释放后,孩子得到的是很大的成长,又是充满朝气的阳光男孩!现在孩子不仅有明确的学习意愿,脸上的笑容也灿烂了。当周围朋友和家长对我们投以羡慕的眼神时,我也像阿甘老师一样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家长、好学生,只要我们虚心学习,多多交流!
认识阿甘老师虽然才一年的时间,但看到他和太太李丽老师在亲子教育事业上的执着、敬业,他们的大爱和强烈的使命感不由让我深深地敬重。他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关系上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家长和孩子明白,人生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种结果都是缘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拥有选择权!
现在的聊聊数语无法言尽我的感激之情,仅在此送出一份深深的祝福,愿更多的家庭从书中受益,愿更多的孩子可以感悟到人生快乐的真谛,愿示明教育更多地造福社会!一位受益并感恩的母亲:王晓蓉 2008.9.14 初得知阿甘老师的书要出版,心里十分激动,作为他的朋友,真的为他感到深深高兴,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肯定,一种成就。作为一位初三的学生,我很感谢他改变了我的生活,乃至我的将来。
第一次见到他,就被他的笑容所吸引,很难能看见如此灿烂的笑容一直流露在脸上,既令我惊奇,又令我疑惑。渐渐地,我发现他的内心竟是这样的阳光,他的言语总能给人一种温暖,使人振奋。与他交谈总能发现一种随和,一种亲近。
渐渐地,我慢慢和他熟识,成了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打球、溜冰,一起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在我眼中,他就是活生生的“小大人”,心永远是那么年轻。他说,在我们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子,而我觉得,将来的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永远地被
活力所环绕。
他的出现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妈妈也变了许多。妈妈以前总是爱发脾气,令人费解不已。到现在,她已经能基本控制好情绪,一直和颜悦色,而不再总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我的生活中少了几份吵闹,多了几分关爱。现在的妈妈爱和我分享她的收获,和我共同探讨生活中碰到的不顺心,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共同构建着这个美好温馨的家庭。同学们在说家长老是不讲道理,老是只注重分数时,我就不由得庆幸,同时,也深深佩服,阿甘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如此有影响力,让人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遇见阿甘老师是我的幸运,他那阳光般的关怀与祝福会影响着我的现在和将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我这样,有着灿烂美好的明天!
王晓蓉之子:吴昇侃 2008.9.14
我是大学教师,爱人是医生。1994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小家伙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聪明又机灵,煞是招人喜欢。
然而,从上小学开始,孩子逐渐表现出好动、调皮,还时常搞些小恶作剧。
当时,我们并不很重视教育孩子的方法。遇到老师告状,我们会严肃批评,有时还打骂他。然而,效果并不好。
去年,儿子初中二年级。由于在学校比较调皮,学习成绩下
降,为整顿校风,学校要给他纪律处分。那时,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他也显得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我们既担心儿子承受不了学校处分的压力,又担心他破罐子破摔,真的变成了一个坏孩子。
就在这时,阿甘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和家庭亲子关系教育研究的专家,他时刻关心着周围社区和学校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从儿子同学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后,他主动电话联系到我。
阿甘首先推荐我们参加了一个有关提升自我价值、改善家庭关系的心理学研习会。经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问题,在现代的中国社会,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培养孩子的先进方法,应该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觉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孩子们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家长更应该时刻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多替孩子们分担压力,多鼓励他们,提升他们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我们觉得,学习成绩不应当成为衡量自己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要让孩子自觉地快乐地学习。
其次,阿甘和我儿子单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谈话以前,孩子愁眉不展,压力很大。近2小时后,当孩子走出阿甘的办公室的时候,脸上又露出了往日轻松的笑容。阿甘让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坦诚相待,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解开了缠绕在孩子心头的愁云,让他敢于面对挫折,树立起勇敢迎接挑战、战胜
困难的信心。
后来,阿甘还邀请我儿子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溜冰、吃火锅,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而孩子们遇到问题也愿意向他倾诉,获得他的帮助。
将近一年时间了,在阿甘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儿子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在学校遵守纪律,课堂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
特别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我们家庭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而这一切和阿甘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一位受益的父亲:李征涛 2008.9.17 通过同学的强烈介绍,使我认识了阿甘老师。由于当时刚好受到了一些挫折,所以我决定登门造访。在父母的带领下,我与阿甘老师见了面,他对我进行了心灵安抚。通过这次谈话,我感觉好多了。阿甘老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让我深深了解到,受到挫折就像掉进了深坑,而身上所附的悲伤既可以像泥土一样把我埋葬,也可以化泥土为向上爬升、爬出深坑的铺垫。这对我今天的生活很有帮助。所以我要感谢阿甘老师。
与此同时,阿甘老师非常好客。他经常会邀请几个像我一般大小的孩子出来打球啊,溜冰啊,吃火锅等等,让我感到与其相处很愉快。同时,通过阿甘老师的介绍,我来到了小火凤凰领袖
先锋训练营的训练基地,这里同样给了我很大帮助,让我了解到每个人的潜力都很巨大。这一点给我初三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最近这次开学考试,我的成绩排名在全年级上升了72名,学校和老师都很惊讶,我自我感觉还算不错。我相信这对我今后学习的自信心会有很大帮助,对我明年考进重点高中是个好兆头!
在此再次感谢阿甘老师给了我这么大的帮助!
李征涛之子:李望 2008.9.17
2006年,儿子阿文在初三时辍学了,在我最焦虑和无助的时候遇到了赏识教育,并有缘与阿甘老师相识。
2006年,我刚刚接触赏识教育并被它深深吸引着,因为那里流动着一种爱让人感动。我坚信,深谙赏识教育的人都是善良、值得信任的。而阿甘,是赏识教育的知名讲师。在我见到阿甘老师之前就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在。
因为不在同城,对阿甘老师更多的感觉来自于网络,在赏识教育的网上课堂,我听了几次阿甘的课,从他的声音和所讲的内容中,我感受到了那种让我感动的爱。那种对孩子的呵护和对生命的敬仰,是从他的心底里发出的。
儿子辍学前后的生命状态很低迷,我在网络论坛里记录了这个我和儿子人生中的特殊经历和心路历程,阿甘老师认识我,是因为我的网络日记,他说,他被我对儿子那深深的母爱所感动。
他主动伸出了援助的手,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给了我们母子极大的帮助。
虽然未曾见面,但他的包容和智慧使我也乐于向他请教和倾诉,他总是能在我迷茫和无助的时候给我力量,他的陪伴,成了我成长的营养素。
2007年9月,经阿甘老师的推荐,我和儿子参加了“火凤凰巅峰成就心理学”的课程。如果说,赏识教育的课程让我们母子俩走出了低迷,那么,火凤凰更使我们的成长加上了翅膀。
上完课以后孩子的变化让我讶异,他真正开始思考人生了,他开始愿意为自己负起责任来了!
让我更加感动的是,阿甘老师为了帮助儿子尽快地成长起来,主动接阿文到上海他的身边工作。儿子在这个积极向上,充满爱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对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每次我和阿甘老师聊到儿子的时候,我都担心孩子会给他添麻烦,但他总是反过来安慰我:“阿文是来帮助我成长的,非常感谢你的信任。”“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要永远相信孩子,他一定会成为你的骄傲。”
半年后当儿子回到我身边时,我发现他心静了,思想更积极、成熟,谈吐更稳妥,这让我对儿子的信心也更稳定、更持续了,我坚信儿子在阿甘老师及其他爱心人士的陪伴守护下会快速成长起来的,我们的生活也会过得越来越快乐、自然。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阿甘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你是我
们母子生命中的贵人!
一位感动和学习成长中的母亲:王丹
2008.9.17
身为一个得到过阿甘老师帮助的年轻人中的一员,听到阿甘老师要出书的时候,我是打心底里为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哥感到高兴。当老师告诉我,想邀请我写这篇分享的时候,更让我感到受宠若惊,真有点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
认识阿甘老师是在广州赏识教育的高研班上,自从那一面之后几乎就没再和阿甘老师联系过,更没想过以后还能和阿甘老师在一块工作。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没目标、没方向的生活里挣扎,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能做什么。就在这个时候,阿甘老师的一个电话打给了我,推荐我去参加3天的“火凤凰”研习会。于是我和妈妈一起踏上了这次充满未知的学习旅程。在3天的学习里,我不仅定下了人生中的目标,更让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自己。但回到家后,之前的消极环境又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当阿甘老师得知我的情况后,立刻就邀请我去上海和他一起工作和学习。写到这里,我由衷地感谢阿甘老师当时能给到我如此大的信任,也让我接触了一个如此美好的事业。
在与阿甘老师的相处中,可以说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处理事情方面,老师是个很细心并且很有规划的人,从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对我今后很有帮助的东西。更让我明白了,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值得别人相信的人,这一点让我在过往的一些经历中受益菲浅。
妈妈也在阿甘老师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阿甘老师的推荐,可以说,我们母子得到了一次重生的机会。现在妈妈对我的信任比任何时候都要真实,让我感动。也让我和妈妈一直积极地面对着生活。
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阿甘老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对我的帮助和信任。也祝愿看了阿甘老师书的朋友们都能够拥有一个美好而又快乐的明天!
王丹之子:王羿文
2008.9.17
当我生命中真正出现以“贵人”相称的人时,那才知道什么叫温暖与体贴,什么叫关心与爱护,那就是阿甘老师的出现。你跟他在一起相处的每一分钟,你都会是那样的放松,轻松自如,没有压力感,让你真正体会到贴心、舒心、放心。
认识阿甘老师缘于自己对孩子的困惑。孩子去年14岁,大部分传统的父母都告诉我孩子这个时期属于“逆反期”,即孩子的孤僻、内向、不爱讲话等现象都属正常,我百思不得其解,难
道眼睁睁看着孩子一天天离自己越来越远?眼睁睁看着孩子一天天变成陌路人?莫非是自己的生命中就注定要有某些残缺?于是我带着如此困惑和恐慌的心理来到阿甘老师的课堂,是他引领我踏上漫漫长兮的亲子关系学习之旅,所谓叛逆期即是孩子失去童年的呵护和过度关爱,慢慢走向青少年的独立思考的过渡时期,往往这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和理解,只有给孩子足够的无条件的爱并关注他的内心世界,才有可能打开孩子的心扉,才可能跟孩子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解决孩子的自闭心理。
我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和学习教育孩子的有用资讯,再加上阿甘老师朋友式的引领,我慢慢地开始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从总想设法控制他改造他到把他当作完整独立的个体来加以尊重,我也转变了看待他的眼光,从总是盯着他的毛病到细数他的优点。我还坦白承认自己没学过也不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并为自己过去不理智的态度和不恰当的做法给他道歉。口头无法交流时,我就给他诚挚地写信。现在,当我放下了妈妈的架子和对儿子过高的期望的时候,我和儿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叫他“铭崽”,他叫我“猪猪”。而他的心灵一舒展,他的各方面表现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尤其是今年暑期的中考,他的成绩让我们家长和他的老师们实在太骄傲了!原来天底下根本没有不懂做“儿子”的儿子,只有不懂做“父母”的父母亲,所以说阿甘老师不但挽救了我,也挽救了我儿子的一生,实在是太感谢并深深祝福他„„
一位总有贵人和恩人帮助的母亲:余海云
2008.9.17 “时逢教师节,是向所有教师表达谢意的日子,这个职业值得受到特别的重视和尊重。此刻是向您及您的同行们致敬的最佳时机,教师节快乐!”当我把这条短信发给阿甘老师时,我是多么由衷地致以永恒的感激之情!
阿甘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亲子教育心灵导师,现在更是我们的一位好朋友!
记得我第一次去听阿甘老师的课,我是带着“问题”抱着去看一看的心态去的。当我看到场地的环境(刚开始组建),我开始有所怀疑并犹豫着要离开回去。但见到阿甘老师本人以后,我被他那敦厚朴实的外表和他放弃条件优越的工作而一心为了孩子的那份爱心所感染。课后就填表加入了他所创办的示明教育家长俱乐部,表格中有一条好像是“你希望孩子如何”,我填上是“健康、快乐、感恩!”
我于是成了俱乐部的会员,我们每周都有学习交流、沟通和互动。阿甘老师是红着眼含着泪讲他自己童年的成长经历和自我感悟,我们家长也是流着泪在听,并被他的那种自我感受和对孩子深切的爱、理解所深深地感动。渐渐地,我越来越喜欢到俱乐部听课,虽然有点远,但我好像从来都没落下。慢慢地我的心越来越舒展,好多时候从俱乐部回到家里时,我都是哼着歌,我儿子都觉得好奇怪:咦,妈妈变得开心、快乐、不再骂他打他了。
当然孩子也变了,变得快乐起来了。所以我完全体会了,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增长,课程的深入,我开始深深地自责并下定决心加以改变。以前我们不知道说了多少对孩子消极、破坏性的批评话语。孩子曾经是那么的优秀可爱,可每当亲戚朋友称赞他时,我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没有了,其实„„”搬出那么一堆我所谓的种种“不好”来,表现出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谦虚和客套来。我们的赏识、赞扬和鼓励实在太吝啬了!后来,我写了道歉条,并希望孩子宽恕我,这就是学以致用。
开始,我是带着要找到改造孩子的方法的心态来听课的,慢慢的,我知道要改变孩子首先要自己有所改变,只要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就有好心情好方法,自然也就会有好的改变!
今年,我儿子已经考上了上海市重点中学建平中学,这让我们一家非常欣慰。在此,再次深深地感谢阿甘老师带给我们一家人的影响。走到示明教育俱乐部,不但是我的幸运,更是我儿子和我全家的幸运!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够看到阿甘老师的新书,并开始努力学习成长,让自己和孩子受益!
一位受益菲浅的妈妈:张慧芳
2008.9.17
我是在两年前认识阿甘老师的,他本名中没有“阿甘”这两个字,是训练营的孩子们帮他取的,因为他在部队很多年,做事
坚持,有决心,像《阿甘正传》中的阿甘,而他自己也喜欢这个名字。在我看来,他本人的确很执着。我曾经是被逼着去上“阳光少年”课的,但阿甘老师的课没什么压力,而且课上游戏和体验活动很多,励志和感恩的故事很多。记得最清晰的一次是一个吸管插土豆的实验。软的吸管怎么可能插进很硬的生土豆里呢?可偏偏就行,阿甘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下,毫不犹豫地快速向土豆刺去,吸管一下子就刺了进去,而且很深!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很多,比如用常规的方法插不进土豆,那就换个方法,而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至少有三种以上方法,这就叫多方位考虑问题。
当然,他的课有时是在外面上的。有一次,他带我们去孤儿院,并让我们在那里义务劳动一天,让我们近距离接触这些受苦的小生命,让我们产生了很多感悟。他有时也带我们组成团队打篮球,协作起来与其他团队比赛,有时组织我们去烧烤、溜冰,还有时到一些知名的高校去参观。
这些机会都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让我对生活产生了更多的感悟。我渐渐明白,人生需要有奋斗目标,人生有春夏秋冬四季,需要按照规律付出努力,要时刻牢记要感恩父母和身边的一切,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容易获得助力达到成功。阿甘老师给我们讲的“篮球之神”乔丹的故事让我终身难忘,我开始学习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百分之百努力投入的态度,而且只要有坚定的目标,满腔的热情,完全投入的态度,并持续地相信和努力,我就可以达成任何的梦想。
考入建平中学曾经是我的梦想,现在我终于如愿以偿。相信阿甘老师给我们分享的,还将给我今后的人生带来更多的收获。
张慧芳之子:奕兴裕
2008.9.17
在两年前的一次南方基金公司中秋答谢活动中,我有缘认识了生命中的贵人阿甘老师和他美丽活泼的太太李丽。虽然时间已过去很久了,但很清晰地记得上半场是基金公司的理财课,下半场是阿甘老师组织的亲子教育的内容。我被他们质朴的语言、对教育的执着、对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深深打动了。我主动拿到了他们的名片,并在回家后的第二天就和阿甘老师电话取得了联系。在电话中我聊了很多,我告诉他,我的工作不尽如人意,人际关系和财务方面等都发生了很大的状况,而阿甘老师在电话中耐心的倾听我诉说,并邀请我有时间到他们公司去坐坐,好让我感动。在接下来的接触中,我渐渐了解到,他们的示明教育也是刚成立不久,阿甘老师放弃了部队和上海市药监局条件优厚的工作,毅然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是因为他看到周边太多不幸的家庭和孩子,而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更让他感觉到自己的使命,所以成立了这个公司。我被阿甘老师和他太太身上的这种大爱和责任感所感动,在他们的邀请下,我放弃了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的单位,和他们一起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
以后一起走过的日子,记录了太多我们在一起的美好回忆。
我们一起到学校推广普及对家长和孩子的课程,一开始,免费的讲座还被误解和拒绝,渐渐地被学校一点点地接受,到最后广受欢迎,甚至收到同一个单位反复的邀请。在寒冷的冬天,有多少次我们在学校门口被家长围着交谈咨询;在炎热的夏天,有多少次我们满头大汗地给家长开设讲座,到条件最艰苦的居委会去为孩子做励志演讲。家长们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成为朋友,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抗拒排斥到最后的促膝交谈,这一路的风风雨雨,这一路的相互搀扶、相互鼓励,常常让我感觉非常有意义有价值,而且心怀感恩。
如果没有阿甘老师和她太太这一路的陪伴,我肯定还是凡事爱抱怨、爱逃避、爱斤斤计较、对人有敌对、有评断的那个人,是他们不离不弃地把我引领到心灵成长的这条路上来,才让我有机会学习看清和认识自己,找到好多问题的根源,让我逐渐敞开自己,坦然接受身边每件事的发生。朋友们都说我变了,在此,我深深感谢阿甘老师,也祝福他和他的太太好人一生平安,健康幸福!也祝愿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一位学习的受益者:聂琴
与学生一起分享幸福 篇6
笔者拜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感慨很多。作为一线教育家,作为教师队伍中的芸芸众生之一,雷夫不落俗套,用奇特的实际行动在每位孩子心中播写着“大爱”“大仁”“大智”。走进孩子内心的雷夫,不仅仅是个教师,更是个歌者……是一位孩子灵魂深处歌唱着“真、善、美、仁、义、智”的歌者。雷夫老师的教育常常让我灵光闪现,受益颇多。学生经常给我惊喜,给我感动,也给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虽然这奇迹比起雷夫教室里的奇迹,相对来讲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惊喜一:转变观念,道德发展进步大。以往教师更看重的是班上学生的成绩,在教学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经常对学生是“威逼利诱”(相信很多班主任的做法跟我一样),处理不完成作业、打架、迟到等现象方法较为单一,除了自己批评训斥外还得叫家长来一起“教训”。考到多少分,就奖励多少恩惠,结果成绩是提高了,教师也满意了。可我发现,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让孩子们迷失了方向,他们没了学习的目的,如果这支指挥棒不在,学生们就茫然失措,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取悦于教师、家长,抑或是为了自己不被挨骂挨罚。在接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前的几年里,我其实也一再反思自己的做法,如果知识是以灌输、强迫的形式传授的,那这种知识在学生大脑内存续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学生以自觉自愿的方式学习的知识才能长久。这一点我非常清楚,但一直不知道如何处理。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我豁然开朗,这团纠结了若干年的麻绳终于被我找到了解开的方法。于是,我在班上大胆尝试着、实践着。首先,我从转变观念入手,摒弃了成绩第一的思想,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我要学习,我要遵守纪律,我要讲诚信,我要进步,我要超越,我要感谢老师、感谢家长,我要将心比心……”这些主题,并以此来开展,且使这些思想渗透在班会课、品德课和语文课上,因此,无论是哪个同学做了什么不对的事,班上的其他同学都会提醒他。道德发展因人而异,各有发展。我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其特定的目标让他们去努力。
惊喜二:想着学生,学生更想你。学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把雷夫老师的很多做法用在了教学上,事实证明,有很多方法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比如说“假设答案”这个游戏就可以在写生字时用上,写某某字时,猜想可能A答案会把字写成什么样,B答案会把字写成什么样,通过全体同学筛选,把生字写在本子上时,错误率会明显降低。再比如课堂上向学生推荐好书品读,讲故事给他们听,创设情境剧,学生整节课都能很认真听讲。有一次,上午没课,下午我刚进校门,有几个同学就在校门口等着我,其中有一个更大胆的学生就说:“老师,您去哪了,我都想死您了。”那个时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被69个学生想着。(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二小学)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篇7
我现在越来越坚定地认为, 一个教师, 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 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 最最关键的是, 是否“幸福”!
所谓“优秀”, 至少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我们做得比别人相对出色一些的工作及其成果;二是指我们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不管是在哪个意义上使用“优秀”这个概念, 我都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如果是在第一个层面说“优秀”, 那么我们总要和别人比较, 因为“优秀”总是相对而言;因为比较 (攀比) , 我们求胜心切, 我们精益求精, 我们永不满足, 我们“欲壑难填”……当然, 从积极意义上看, 这正是我们上进心的表现, “永争第一”嘛!但同时, 在这比较的过程中, 我们渐渐失去了从容自如的心态, 失去了“慢教育”的智慧, 也失去了教育的优雅与情趣, 甚至我们潜在的或者说沉睡的功利心渐渐苏醒, 让我们备受折磨, 于是, 教育的幸福也不知不觉远离我们而去。
如果是在第二个层面说“优秀”, 那么我们免不了要关注教育以外的人和事, 因为“优秀”不能自己说了算, 总得要人家来评比和选举。也许你的工作的确比别人做得好, 去年高考你也“培养” (?) 了一个县状元, 于是你自认为优秀, 可这次学校却只有一个“优秀”的名额, 而还有比你更优秀的———和你同一教研组的一个同事今年还“培养” (?) 了一个市状元呢!于是, 这“优秀”的桂冠便落到了他的头上。你想“优秀”也不能。何况,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风气不那么正, 即使你的工作和成果的确出类拔萃, 可是你不善于搞庸俗的人际关系, 更不善于和领导拉关系, 那无论是群众投票, 还是领导推荐, 人家就是不让你“优秀”!
想“优秀”而不得, 怎么办?我的回答是, 那就别管什么“优秀”不“优秀”啦, 还是追求纯粹的教育幸福吧!因为———“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 “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
也许有老师会说:“您现在功成名就了, 当然会这样说。就像有钱人总会说‘钱不重要’、明星们总会说‘做名人难’一样。”其实不是。从对工作的投入来说, 我从教29年来一直保持着同样的痴迷状态;但很长时间里, 按一般人的眼光, 我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我的好些富有个性的创新做法不但没有被领导鼓励, 反而多次招来批评。围绕我的争议, 一直没有中断过。我的“特级教师”是几年前才评上的。各种荣誉也是近十年来才拥有的。但无论是我被穿小鞋的时候, 还是现在“风光”的时候, 我都把我和学生的关系———或者说把学生对我的爱看得比任何“荣誉”更重要。因为这是我内心的幸福, 是别人不可能给我的, 是不必看别人脸色就可以得到的。
我现在所任教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有很多这样幸福的老师。比如邹显慧老师, 几十年来就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物理课, 认认真真地带好每一个班集体, 直到快退休才评上高级职称, 可是她很幸福, 因为面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都不甚理想的学生, 她却取得了让人敬佩的教育成果;更重要的是,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她。今年教师节那天, 邹老师班的三个男生天不亮就起来, 为他们敬爱的邹老师熬鱼汤, 上学的时候三个男孩子小心翼翼将热腾腾的鱼汤送到学校, 放到邹老师的办公桌上。邹老师非常感动。中午, 她把鱼汤热了之后又端到教室里去, 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这份鲜美, 分享这份情感!邹老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称号和“优秀”证书, 但是她从不为此烦恼, 反而随时都乐呵呵的, 因为她幸福!
“优秀”教师是有限的, 而且往往和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但幸福的教师有千千万万, 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或者就是我们自己!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篇8
我现在越来越坚定地认为, 一个教师, 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的, 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 最关键的是, 是否“幸福”!
所谓“优秀”, 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我们做得比别人相对出色一些的工作及其成果;二是指我们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不管是在哪个意义上使用“优秀”这个概念, 我都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如果是在第一个层面说“优秀”, 那么我们总要和别人比较, 因为“优秀”总是相对而言的。当然, 从积极意义上看, 这正是我们上进心的表现。但同时, 在这比较的过程中, 我们渐渐失去了从容自如的心态, 失去了“慢教育”的智慧, 也失去了教育的优雅与情趣, 甚至我们潜在的或者说沉睡的功利心渐渐苏醒, 让我们备受折磨, 于是, 教育的幸福也不知不觉离我们而去。
如果是在第二个层面说“优秀”, 那么我们免不了要关注教育以外的人和事, 因为“优秀”不能自己说了算, 总得要人家来评比和选举。也许你的工作的确比别人做得好, 去年高考你也“培养”了一个县状元, 于是你自认为优秀, 可这次学校却只有一个“优秀”的名额, 而同一教研组的一个同事今年还“培养”了一个市状元呢!于是, 这“优秀”的桂冠便落到了他的头上。你想“优秀”也不能。
怎么办?我的回答是, 那就别管什么“优秀”不“优秀”啦, 还是追求纯粹的教育幸福吧!因为“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 “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
也许有老师会说:“您现在功成名就了, 当然会这样说。就像有钱人总会说‘钱不重要’、明星们总会说‘做名人难’一样。”其实不是。从对工作的投入来说, 我从教29年来一直保持着同样的痴迷状态;但很长时间里, 按一般人的眼光, 我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我的好些富有个性的创新做法不但没有被领导鼓励, 反而多次招来批评。围绕我的争议, 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无论是在我困难时, 还是“风光”时, 我都把我和学生的关系, 或者说把学生对我的爱, 看得比任何“荣誉”更重要。因为这是我内心的幸福, 是别人不可能给我的, 是不必看别人脸色就可以得到的。
我现在所任教的学校就有很多这样幸福的老师。比如邹显慧老师, 几十年来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物理课, 认认真真地带好每一个班集体, 直到快退休才评上高级职称, 可是她很幸福, 因为面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都不甚理想的学生, 她却取得了让人敬佩的教育成果;更重要的是,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她。今年教师节那天, 邹老师班的三个男生天不亮就起来, 为他们敬爱的邹老师熬鱼汤, 小心翼翼地将热腾腾的鱼汤送到学校, 放到邹老师的办公桌上。邹老师非常感动。而她又把鱼汤端到教室里去, 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这份鲜美, 分享这份情感!邹老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称号和“优秀”证书, 但是她从不为此烦恼, 反而随时都乐呵呵的, 因为她幸福!
毕才政:让学生更幸福一点 篇9
一天早晨, 毕才政路过一间教室的门口时, 突然听到一阵很响亮的“哇…哇…”声, 他轻轻地推开门, 原来是聋哑班学生在上语文课, 从学生们口里发出的朗读声, 就像是从田野里传来的阵阵蛙鸣, 可眼前这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却分明写着认真和勤奋, 看着他们脸上挂着与常人无异的笑容, 听着他们如同牙牙学语的读书声。毕才政说:“当时, 我一个大男人, 站在教室外心酸得眼泪哗啦啦地流啊。”就从那一刻开始, 他暗下决心, 一定要让这些孩子过得幸福一点。
特殊学校的这些学生来自全州12个县的贫困家庭, 在校期间由政府对其进行资助, 但是住校生仍然要承担部分生活费, 就这一点为数不多的钱对那些原本就已经贫困的家庭同样是一种不小的压力。怎样让他们过得更幸福一点呢?毕才政来到企业募集资金, 他还忙前跑后地去全州12个县的残联做工作, 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 各县残联都加大了对残疾学生的资助, 再加上社会各界的捐助, 目前大理州特殊学校的学生已经无需担忧生活费了。生活问题解决了, 但“幸福的烦恼”还没有完。毕才政开始操心学生毕业后的生计问题。一个念头在毕才政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能不能让学生们过得再幸福一点”?
2009年, 毕才政向大理州教育局提出在特殊学校内设置一个职业培训站。这个想法得到了州教育局刘洪局长的大力支持, 通过对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手工、按摩、广告制作等技能的培训, 特殊学校的孩子们有了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2011年毕才政又一个大胆的想法再次获得大理州教育局的支持, 他要将一所九年义务制办学的学校, 扩大为云南省第二大的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正是拥有这份为学生着想的心和辛勤工作, 毕才政先后当选为省、州残联常务理事, 全国第五届残联代表, 到北京参加了胡总书记、温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代表大会。
分享幸福更幸福 篇10
1 故事评价让孩子自省
“不是槌的打击, 乃是水的载歌载舞, 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设置情境故事, 用情境暗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 这比暴风骤雨的说教更有效, 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 使教育润物而细无声。
一次关于旅游费用的五年级数学习题课上,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五一期间, 阜阳西湖游览门票推出以下两种优惠方案, 有8位家长带着4个孩子去游玩, 选择哪种购票方案最省钱?要求每个旅游团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优惠方案购票。A方案:成人每位50元, 儿童每位30元。B方案:团体5人 (含5人) 以上, 每位40元。”很快, 好多孩子算出, A方案:50×8+30×4=520 (元) , B方案:12×40=480 (元) , 显然得出选择B方案购团体票最省钱。但也有不少一部分同学自作聪明地向大家宣布, 既不是选择A方案最省钱, 也不是选择B方案最省钱, 而是选择A、B结合方案最省钱, 这部分同学还自信地列出了算式:40×8+30×4=440 (元) , 并急不可待地向大家介绍, 根据旅游点推出的方案, 针对成年人而言当然购团体票省钱, 针对孩子而言当然购儿童票省钱, 所以安排12人中的8位家长购B方案的团体票、4位孩子购A方案的儿童票, 这样当然最省钱了。看着几乎是处于亢奋状态的这部分同学, 作为老师真不忍心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 说实在的, 这部分同学能这样想, 并似乎有理有据地表述出来, 既反映了他们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又折射出他们积极张扬的个性, 但并不能因此而忽略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严谨性, 因为这部分同学之所以这样解答, 很显然是他们在读题时没注意到“要求每个旅游团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优惠方案购票”的特别要求, 而像这样因为读题不细心造成解题错误的现象几乎在每个同学身上都出现过。经过几秒钟的思考, 我并没有对争论中的双双立即做出评判, 而是一脸鬼意地向同学们宣布:“老师讲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好啊!”“由两个小和尚张小明、王鹏飞和一个尼姑张老师打赌, 在半柱香时间内盘坐, 谁没有说话就算赢。”张小明和王鹏飞就是认为选择A、B结合方案最省钱的这部分同学中最积极的代表, 我把尼姑的名字改成了自己。他们抿着嘴笑, 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过了好一会儿, “小和尚”张小明说:“好累呀, 香灭了没有?”另一个“和尚”王鹏飞忍不住回答:“还没呢!”“哈哈, 我赢了, 我就没说话!”“尼姑”得意忘形地说。讲完我问孩子们:“你们说'尼姑'张老师赢了没有?”“没有赢, 因为尼姑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说了话, 他们仨都忽略了'在半柱香时间内盘坐, 谁没有说话就算赢'的规则。”张小明想了想回答。而其他的同学则恍然大悟地点头:“哦, 老师, 我明白你为什么讲这个故事了, 刚刚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又犯了不认真读题领会题目要求就做题的毛病, 这个故事太搞笑了, 我想以后我们绝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一段情景故事, 一个小游戏, 解决一个问题, 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又使孩子在轻松、愉快、幸福、难忘的氛围中明白了他们所犯的错误, 何乐而不为?
2 医疗诊断使孩子自知
在教育管理中, 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总是看不清自己的问题所在, 因而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甚至我们批评学生了, 他们还一脸的无辜。“我怎么错了?”对学生这种“不是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况, 我认为用医疗诊断式评价可以“一语点醒梦中人”。“没意思, 烦透了, 不学了!”崔悦在教室里大声喊。于是, 我找她到办公室里谈话。她大吐苦水:“老师, 其实我也想好好学习, 也想考出好成绩, 可是总是考不好, 您说, 我该怎么办呢?”“我的脑子笨, 别人课后只完成老师布置的并不算多的作业就能考的很好, 但我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另外自己买了一套课辅资料来做, 结果还不见自己的进步!”找不到正确方法的学习肯定是低效率, 甚至无效率的, 我得想办法让她从成功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幸福,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给崔悦开了一张诊断书:你不笨, 学习态度又很积极, 比如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你还能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并独立完成, 老师相信凭着你聪明的脑袋、积极的上进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者, 目前你的困惑只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你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一些小事或突发事情所吸引, 以你昨天来我办公室做作业的这段时间为例:在短短的30分钟里, 有3分钟用来倒弄你的钢笔;有2分钟是摆放书本的 (你总想找个更合适的位置) ;有4分钟是看老师办公桌台板下的学校内部通信录的……她听了吓了一大跳, 意识到自己不能进步的根源:学习习惯不好, 真正能够用心来学习的时间很少。接下来的日子里, 她很努力地改掉自己不安心学习的毛病, 还让同桌和家长在学校和家里随时提醒自己, 一段时间后, 她在学习上很快就有了进步。
给孩子开一张诊断书, 让孩子自我剖析, 找出症结所在, 再通过大家的帮助, 让孩子自我改正, 这样不是很好吗?
3 赞赏过程让孩子自信
肯定、表扬、赞赏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手段, 但很多老师习惯于注重表扬、赞赏结果, 而忽落过程的认可, 我认为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便于他明白老师更重视他是否努力, 关注他的点滴进步, 慢慢地帮助他建立起自信。通过细化过程, 强化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 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 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个挫折, 平和地面对困难, 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我班一个叫田博的学生, 一直以来上课不专心, 作业不认真, 成绩不理想。当我发现他有所努力, 有所进步后, 在课堂上总结学生作业时我大声地说:“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在新学期有新目标、新面貌、新进步, 田博同学不仅有新目标, 更有新的行动, 大家看, 他的作业书写整洁, 计算正确, 答题完整, 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做那么好吗?”从而引发孩子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 再看看他是如何表现的, 最后不妨再提一点建议。老师对作业的评论和指点能引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因为老师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 而是对过程的关注, 使他明确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满足感自然而来, 自信心油然而生。
4 温馨提醒催孩子自强
自强是人生的风帆, 更是农村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人生自强少年始!从小培养农村学生的自强精神, 理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我校处于阜阳城乡结合部的火车站附近, 我班中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属于农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有二分之一的孩子祖辈生活在农村, 怎样利用这一绿色资源通过绿色提醒引导学生了解农民工精神、体验农民工精神、学习农民工精神, 从而培养学生自强的品质, (下转312页) (上接218页) 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春节临近, 一年一度的农民工返乡潮也如期而至, 我提议利用周末请家长带着孩子到火车站广场站一站、转一转、看一看、访一访, 火车站一行, 他们不仅目睹了经过长途颠簸疲惫而归的爷爷、奶奶们, 也看到了拖儿带女背井离乡的叔叔、阿姨们, 更了解到了市委宣传部在火车站广场制作的大幅弘扬回乡创业青年自强精神宣传图片。
春节临近, 一年一度的春节走亲串友活动也如期而至, 我提议利用春节拜年的空隙开展“我听爸爸妈妈 (亲戚、邻居) 讲务工 (经商) 故事”活动。引导学生问一问, 听一听他们的经商、务工的历程。然后,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说一说父母、亲戚和邻居经商、务工的经历, 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引导学生把感受写下来。实践证明, 通过这项活动, 学生了解了家乡人民“闯荡天下、四海为家”和“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经历, 水到渠成地感受到了“吃苦耐劳, 奋发图强”的自强精神。比如:学生A在活动中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我知道了光荣和财富, 都来自于辛勤的汗水, 我们学生学习知识正如经商一样, 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 不断地奋发图强, 才能得到最好的成绩。学生B的“感受”是这样写的:听了大伯的创业经历后, 我开始懂得了“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这句话的含义, 大伯的身上凝聚着不甘落后、自求发展、敢为人先的自强精神。我在学习上也要向大伯学习这种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我相信总有一天, 胜利会向我微笑。
综上所述, 学生好比种子, 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青少年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 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教师的绿色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绿色的积极评价, 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 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 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其实, 学生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 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课堂评价只注重习作结果的优劣, 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忽视了学生习作过程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因此, 数学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活动中, 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样性, 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多一些表扬, 就会多出一些数学天才;多一些激励, 就会多出一些数学能手。
摘要:作为一线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我, 在创新对学业生的绿色评价方式以引导学生发现幸福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和尝试, 现与大家分享。
为分享阅读涂抹幸福的底色 篇11
关键词:交流情境;趣味阅读;自主探索;延伸阅读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孩子向前走》:“有一个孩子每天走啊走,第一眼看见的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甚至他就成了那东西。”当孩子还没有能力选择的时候,正是接触图画书的最佳年龄,是语言学习与纠正的关键期,教师为他们选择了分享阅读,从而带来阅读的快乐,为他们的人生抹上了幸福的底色。
一、营造交流情境,分享阅读乐趣
分享阅读注重的是“享受”,旨在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营造交流情境,包括阅读时间和相应的阅读机会,而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情境,是将孩子拉进阅读世界的第一步,能恰好引发他们的阅读动机,简单地说,良好的交流情境让幼儿快乐阅读和享受阅读,这样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有话说”,并感受到愉快、和谐、轻松。
如:在幼儿园触手可及的阅读交流环境:教师布置的班级内的图书角“心的舞台”,有大书、小书、自制图书;门口走廊处的主题活动和分享阅读读本内容相结合;阅览室的“小小读书乐园”;楼梯拐角处也留有阅读的一方小天地;还利用晨间入园、离园、午餐后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阅读光盘、故事磁带或让幼儿轮流讲故事等,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认同感,使幼儿分享阅读兴趣和感知力得到初步培养。
二、突出趣味阅读,培养自主探索
教师选择的绘本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突出故事的趣味性,使幼儿在分享阅读中自主探索学习,从而获得阅读经验的提升。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教师要促进幼儿的投入和思考的问题,丰富有趣的阅读有利于引发幼儿思考的动机,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此外,教师可以多收藏绘本中的经典,向幼儿提供多领域的知识、信息绘本,特别是那些浅显易懂的科普类绘本。
如:小班绘本《谁在跑》,教师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乐于从书中发现变化。在阅读中,幼儿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为什么马比小狗跑得快?小羊为什么跑不过马?如果故事里有老虎,是不是能跑过小马呢?有没有比豹子跑得还要快的动物呢?如果是你,你想做哪个小动物呢?本来教师以为容易授教的一节课,却无意中设计到许多动物的特长,从简单的一节课涉及面如此之广,由此看出,幼儿善于从阅读观察中理解感悟,同时了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丰富延伸阅读,激发创意思维
本学期的分享阅读活动中,延伸阅读形式多元,师生共读、好友共读、亲子共读,大带小阅读,读书漂流、童话剧表演等,教师给予了幼儿充裕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讨论的问题在绘本中也具有代表性,运用头脑风暴让幼儿产生思维的火花,通过分组、集体讨论的方式,最终由幼儿寻找答案,构建情节,使阅读能力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阅读鉴赏力和创造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如:中班《这是什么》绘本教学时,在开始的导入环节中,引发幼儿猜想:这里有各种球类,还有各种工具,你看看,如果这些材料放下去会怎样?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对于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刺激了幼儿主动思考的欲望,不同的想法不断产生。有的幼儿说:这个气球装满水会爆炸的,有的幼儿说皮球放了钉子会破的,有的幼儿说,篮球放水里没有变化的,因为看爸爸洗过篮球,在这样的讨论中,他们不断产生思想碰撞,持续擦出创意的火花。像以上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凸显了幼儿延伸阅读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将阅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更易激发幼儿创意思维。
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时,根据幼儿认知的规律,在交流、互动、和谐的氛围中,让幼儿在分享阅读中提升阅读经验,拓展创意思维,在阅读中成长,享受快乐,让分享阅读成为孩子一辈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的生活涂抹幸福的底色。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林剑萍.早期阅读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林剑萍.让孩子插上超越时空的翅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蒋静.早期阅读教育中读本的选择和价值.学前教育,2004.
[5]周丽君.浅议分享阅读拓展活动的设计与评价.学前教育,2004.
【分享幸福更幸福】推荐阅读:
蓝态幸福文化课堂分享07-03
小学生三年级话题作文分享幸福11-07
创造幸福明天更辉煌08-02
爱更幸福辩论赛06-09
十个习惯让教师更幸福09-02
十个习惯让老师更幸福09-22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后感05-19
《这样做_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11-09
怎样让农民工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06-08
幸福工作幸福成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