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认知体验

2024-08-17

生活认知体验(精选4篇)

生活认知体验 篇1

本案例选自河北人民出版社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三课:智慧之花齐绽放的第一课时。同学们是在学习了画图软件的基础上学习flash软件的。虽然有了画图软件的基础, 其中的某些工具大体相同, 但学生初次接触这款软件, 加之这款软件相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学起来不是很轻松。但它的功能较强大,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 学会创建“新元件”。 (2) 学会设置渐变颜色 (直线性渐变、放射状渐变) 。 (3) 学会使用椭圆工具并用“复制并应用变形”的方法绘制小花。 (4)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审美能力。

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学习设置渐变颜色 (直线性渐变) , 使用椭圆工具绘制小花的花瓣。因为画图软件中都是纯色填充, 渐变颜色的设置与填充是第一次接触。使用椭圆工具绘制小花的花瓣与画图软件中有着很大不同。所以, 其教学重点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上课了, 我首先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一朵漂亮的小花:深黄色的花边, 由红色到黄色渐变的填充色, 由白色到黄色放射性渐变的花蕊, 很是鲜艳夺目, 然后顺势导入:“这么漂亮的小花如果放到我们上节课的绿草如茵的草地上, 该有多么美妙。快快行动起来, 用我们的双手描绘充满快乐的世界, 让美丽的花朵在你我的智慧中绽放!”同学们各个瞪大双眼, 个个露出欣喜的表情。接着, 我在教师的电脑上给同学们详细、认真地按照书上的步骤从头至尾演示了小花的画法。同学们像往常一样, 室内鸦雀无声, 各个聚精会神地听讲。

我为我平时对同学们的严格要求、训练有素感到由衷地自豪。该同学们动手操作了, 我照例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指导。我来到第一桌前, 看到这位同学画得很快、很好, 我不由得暗自高兴。高兴的是我讲得很详细,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 看起来效果很好。接着我来到第二桌前, 这位同学虽然手有些笨拙, 但也是按照老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在操作。当我走到第四桌的时候, 发现这位同学还在用直线工具和选择工具画花朵的轮廓。我忍不住问:“你怎么用直线工具画?老师刚给你们讲的, 用椭圆工具画吗?”孩子一言不发, 有些不好意思。我接着往下巡视, 来到一位同学后观看, 发现这位同学根本没按老师讲的步骤去画, 而是先设置好填充效果, 然后再选取椭圆工具画, 结果填充的渐变颜色怎么也不对。我越发生气了:“你刚才没听讲吗?怎么这样画?”孩子愣愣地望着我。

接下来, 我又接连发现几位同学的画法竟然都和我讲的不一样。我有些疑惑不解:刚才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我生气道:“刚才大家是怎么听的讲?照你们这样老师在上边刚讲完, 又要到下边一个一个地给你们讲, 你们不得把老师累死啊!”本来好好的一节课, 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下课了, 我没有出教室, 陷入了沉思:今天这节课为什么这么不成功?我讲得挺好的呀?同学们听得也很好啊?为什么?接下来还有4个班, 我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无奈, 我找来上节课不同画法的几个同学, 详细询问了他们的想法, 以对症下药。有的同学说:“老师, 我好好听你讲课了, 我就是用惯了以前的方法。上节课我们画树的轮廓时不使用的直线和选择工具嘛, 我想, 这样也可以画成。”有的同学说:“老师, 我们在学画图的时候, 就是先选择填充色, 再选取椭圆工具, 我想试一试。”

老师特有的机智让我对孩子们说:“原来你们没有错, 是老师错怪了你们。但是你们比较一下, 哪种方法更快捷些呢?”孩子们略加思索:“老师讲的方法快。”“那么今后我们不应因循守旧, 固守以前的方法, 我们学了新的方法也要尝试着用, 用惯了不也熟了吗?另外, 还应在我们学过的方法中找到一种更好更快的方法, 你们说是不是?”“是。”孩子们心悦诚服地回答。我心中的疑团也解开了:原来有的孩子先入为主, 用惯了一种方法, 就总愿意用这种方法, 新学的方法不熟练就不想用。还有的孩子有着他们特有的好奇心, 总想尝试一种与教师有别的方法。这不正是创新思维的火花吗?教师应用火热的心去点燃它, 而不能用冷水去浇灭它。最近我也在学习一些新理念, 可是总是理解得不深不透。这时的我恍然大悟: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 (教学计划、教科书等) , 而是“体验课程” (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课程) 。教学过程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 而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我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原地踏步。如何实施“体验课程”, 实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们不正是实践着“体验课程”和“课程的创生与开发”嘛。教学设计顿时在我脑海中迅速调整。

又上课了, 我首先还是用“一朵漂亮的小花”课件导入新课。当同学们的情绪高涨时, 我没有给学生演示小花的画法, 而是以“你们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小花吗?”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多数同学不假思索地答道:“能!”, 也有部分同学信心不够足。接着我点拨道:“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种方法:一是想想我们以前用过什么方法, 二是可以照着书本上的步骤去做, 三是可以自己想办法。只要画出来, 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方法都是好样的!”。

同学们这下有了思路了, 思维立刻活跃起来, 高兴地动起手来。我同样下去巡视点拨。大半节课过去了, 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也做得差不多了。我分别找几个不同画法的同学到教师机上讲解自己的画法。然后我引导大家讨论:刚才这几位同学的画法哪种好?好在哪?最后大家再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尝试画。其实他们也不外乎上节课的几种画法。只是省略了我的讲解, 避免了对学生思维的限制, 变成了真正的“体验课程”。这节课上得比上节课愉悦多了, 轻松多了。

事后我想: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 有时甚至超过老师。孩子们认识事物是有他自身规律的, 有时不同于成年人。教师的讲解有时反倒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教师认为是最好的方法, 在学生看来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不能把老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教师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去教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 亲自探究, 亲身体验知识的认知过程。真正实施“体验课程”。孩子们的探究都反映各自的不同见解, 都融合了许多信息资料, 这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这不正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吗?教师的“放”, 也不是“放羊式”教学, 让学生愿意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分析比较, 引导学生使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但不能搞一刀切, 强权教学。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 真正实施体验课程, 教师应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而不应是锁住学生智慧大门的锁头。

生活认知体验 篇2

林佳弦 * 陈冠位**

立德管理学院地区发展管理研究所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休闲保健系

研究生 副教授

摘 要

Pine and Gillmore(2000)以经济核心价值演进的角度指出,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体验经济的时代,「消费者会遗忘企业所说的话,却永远不会忘记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对于针对以体验为重要核心要素的民宿产业者,了解与预测游客的需求与偏好是其成功条件之一,业者们是否能正确认知其民宿优劣势与消费者需求,确切操弄体验媒介,这将是提升民宿质量之跃进。因此,本研究希望能藉由实证得出消费者是否认同业者所提供之环境体验,拟以民宿体验元素作为效益认知的基准,来探讨民宿体验,使民宿体验之研究更趋完备,故引发本研究之动机。

体验营销策略之运用似颇适合于休闲游憩产品;然而寻求此模式之实际验证,仍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消费者体验在民宿产业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将民宿的设施、服务、环境景观、经营管理及体验活动等项目透过体验营销中的体验媒介进行评价,再进行民宿业者经营方针的调整与建言研拟。本研究乃期望透过实证观点,以前往台湾本岛合格民宿之游客为研究对象,实际验证体验营销中民宿及游客对于体验媒介之认知差异。本研究主要系以体验营销之策略体验模块来探求游客所需求之体验元素,利用文献回顾建立其架构。调查对象以住宿游客为主,并以叙述性统计、变异数分析加以分析探讨,可作为台湾民宿业未来经营策略拟定上的实务参考。

关键词︰ 消费者体验,体验经济,体验营销,民宿

* 立德管理学院地区发展管理研究所硕士生 qcatcat626@hotmail.com 台南市安南区安中路五段188 号

**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休闲保健管理系副教授 ckw0814@msn.com 台南县仁德乡二仁路一段60 号 壹、绪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观光业面临着国内外竞争压力以及服务产品标准化、个性化需求的双重挑战。国内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台湾整体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若以制式化的时代,单纯向顾客强调这些制式化所生产/提供出的产品/服务,在产品性能、效益以及质量相似下,已难以突显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因此,这些过于平淡的营销讯息将无法有效地吸引顾客的目光。因为消费者着重的已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在消费过程中带给消费者的体验。而纵使这些营销讯息能够短暂地发挥作用,顾客仍将缺乏深刻感受。可以想见,在一窝蜂提供制式化产品或服务的时代,顾客的忠诚度将快速下降,而竞争对手也会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而来。

Schmitt(1999)是率先提出体验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观念的学者;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信息科技的普及、品牌至上的现象以及沟通与娱乐间的高度整合影响下,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与服务时,不仅是以功能导向的解决问题,更在显示个人品味、追求刺激或触动人心的感受。相对于传统营销注重产品的性能及利益,体验营销则将焦点放在顾客体验上,提供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及关联上的价值。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许多具竞争力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体验营销的观念;企业的竞争并非只是来自于产品创新、营销组合或价格竞争等策略,而是在于给予顾客有价值的体验。当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与竞争对手的同构型越来越高时,未来的营销战场将集中于消费体验的建立(Pine II and Gilmore,1998)。

休闲旅游产业提供的产品是属于无形的服务,有别于一般有形的产品,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游客,营销策略的拟定更是需具备差异性。在现在这个信息高度发展和变化剧烈的时代里,想要满足市场中所有顾客的需要,无异是难如登天,所以企业在营销分析中,必须确认不同顾客群的需求、偏好与消费等行为,再从许多顾客群中,挑选目标市场,投入营销资源,如此一来才能将有限的资源作最有效的利用。因此对于针对以体验为重要核心要素的民宿产业者,了解与预测游客的需求与偏好是其成功条件之一,业者们是否能正确认知其民宿优劣势与消费者需求,确切操弄体验媒介,这将是提升民宿质量之跃进。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将民宿的设施、服务、环境景观、经营管理及体验活动等项目透过体验营销中的体验媒介进行评价,再进行民宿业者经营方针的调整与建言研拟。贰、文献回顾

一、经济价值与价值创造体系之演进

Pine & Gilmore(1999)表示,促使体验经济在现代迅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科技的突发猛进,增加了体验的多元性;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趋使企业不断追求独特卖点;再者,财富的增加,使得人们的消费型态转变;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则是由于经济价值本身具有演进的特性。

他们并提出经济价值演进(Progression of Economic Value)的四个阶段(如图1),图1 经济价值演进的四个阶段(Pine & Gilmore,1999)

二、体验之意涵

体验(Exper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Experiential」,意指探查、试验。1975 年Csikszentmihalyi 曾指出「Flow Experience」的论点;意指当人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投入情境中,聚集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一种舒畅的沉浸状态。Schmitt(1999)亦指出,体验是发生于对某些刺激响应的个别事件;通常由直接观 察或参与事件所造成,且非自发性而是诱发性的,也可被视为复杂的、正萌芽的结构,带有永远的新奇感,因为没有两个体验是完全相同的。此外,就体验观点而言,消费体验不再只局限于一些购物前的活动(如需求的刺激、搜集信息、估价等)。也不指是一些购物后的活动(如满意度的评估等),而是包含一连串会影响消费者决策和未来行为的其它活动(Vezina,1999)。

因此,消费体验亦延伸为涵盖一段时间,Amould et al.(2002)即将其划分为下列四个主要阶段:

1.消费前的体验(The Pre-consumption Experience):其包含对体验的搜寻、计划、幻想、预测或猜想。

2.购买时的体验(The Purchase Experience):来自于选择、付款、包装、与服务和环境间的互动。

3.核心消费体验(The Core Consumption Experience):包含知觉、饱足感、满意或不满意、不适或舒畅、以及转化(Transformation)。4.回想性的消费体验和怀旧之情的体验(The Remembered Consumption Experience and the Nostalgia Experience):可使得相片活化,再次体验旧有的体验;这是藉由述说故事及与朋友之间对于过往的讨论所达成,亦有助于记忆的归类。

三、体验营销

Schmitt(1999)体验营销之定义为基于个别顾客经由观察或参与事件后,感受某些刺激而诱发动机产生思维认同或消费行为,进而增加产品价值。体验营销理念主张产品或服务可以为顾客创造出完全的体验,采用的方式是提供感官的、具感染力、创意与情感关联的经验,作为一种生活型态营销及社会性认同的活动。其在「体验营销」一书中提及,现阶段经济价值已进入所谓的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时代。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营销上所诉求的重点应该是创造有价值的消费体验。企业经由切身、强烈、立即的消费体验之提供,才能够在众多同构型产品中吸引住消费者关爱的眼神(Nordstorm 与Ridderstrale,2000)。有鉴于此,Schmitt(1999)提出了「体验营销」的概念。有别于传统,「体验营销」着重的是将焦点放在消费者的体验上。经由所谓的「体验媒介」的操弄,企业可以塑造一个不同于一般的消费体验情境。Schmitt 指出,「体验媒介」包括了沟通、识别、产品、共同建立品牌、环境、网站、人等七项,而这些「体 验媒介」可创造包含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以及关联(Relate)等五项消费体验。由于这些消费体验刺激了消费者的想象与需求,获取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青睐,最后,影响了消费者的最终消费决策。「体验营销」概念在实务的执行上,Schmitt(1999)举出:汽车业的捷豹、航空业的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Airline)、半导体产业的英特尔(Intel)、以及咖啡连锁产业的星巴克(Starbucks)等等,都是「体验营销」概念具体的实践者。

四、传统营销与体验营销之差异

Schmitt(1999)认为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之最大差异可由宣传焦点、竞争者决定、眼中的消费者,及市场研究取向等四层面来说明,如表2.6所示,分述如下: 1.宣传焦点

传统营销大部分是专注于宣传产品的性能与效益,并假设顾客在不同市场会依据个别的需求考虑产品功能特性、评估产品性能,并以最大效益选择产品。

然而,体验营销则将焦点放在消费者的体验上,认为提供顾客感官、情感、认知、行为及关联等不同类型的体验价值,将进而取代产品本身的功能价值。2.竞争者决定

传统营销强调竞争主要是发生在定义狭隘的产品分类中,例如麦当劳的竞争对手必定是肯德基(快餐业vs.快餐业),并且将上述的分类区隔,断定为产品与品牌经营的战场。

但是,Schmitt(1999)认为消费者并不会将每个产品当作是独立存在的项目,而分别对其性能与效益作分析。相对地,消费者会询问每个产品是如何适用于全面的消费情境,及消费情境所提供的体验。因此,营销人员须跟随社会文化的消费向度(Sociocultural Consumption Vector,简称SCCV),为消费者找到一个较宽广的意义空间。3.眼中的消费者

在传统营销的顾客决策过程中,我们将顾客视为理性决策者,其典型决策过程是包括需求认知、信息搜寻、评估选择、购买与消费。此种保守的顾客决策模式之观点往往忽略顾客是具有情绪性的购买特质。Schmitt(1999)认为消费者除会从事理性的选择外,也经常受情感的影响,亦即消费者会同时受到理性与感性的驱策。Morrison(1996)亦指出,观光服务业易发生对特定产品或品牌产生「情感依附」的现象,即游客会因短暂服务过程中所引起之愉快情绪感受,进而影响其未来的购买行为,由此可知,游客体验是企业提供游客重要价值所在,亦是观光产品的营销主轴。4.市场研究取向

传统营销研究常用之方法有分析的回归模型、定量的定位图等,只能检查品牌定位或部分价值,却不能洞悉策略竞争优势。体验营销的方法与工具则是多面向的,故不局限于特定的方法论与意识型态,而是依据多种来源,以欲达成之目标及运用后能获良好成效为前提来选择研究方法与工具。

综观上述,传统营销着重产品的功能面,体验营销则是将焦点放在顾客的体验上,与顾客交换的不再单纯只是产品或服务,而是为消费者创造出独特的价值经验。本研究将由Schmitt(1999)所著之「体验营销」一书中所列举的不同之处整理成表,如表1所示:

传统营销 体验营销产品宣传焦点 专注于产品功能上与特性 专注于顾客的体验与感受认知竞争者认定 依照产品分类判断竞争者检验消费情境来判断潜在竞争者认定顾客属性 顾客被视为理性决策者 顾客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市场研究取向方法与工具是分析的、定量的、口语的弹性的、多元的及心理的顾客群之设定 依产品设计年龄层 具弹性诉求的年龄层顾客购买需求 以产品本身为诉求依各种感官气氛所产生的品牌为诉求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五、策略体验模块与体验媒介

体验营销的概念架构包含两个层面:策略体验模块与体验媒介等两层面;策略体验模块(strategic experiential modules,简称SEMs)是营销的策略基础,而体验媒介则为营销战术工具。

体验媒介的组成,根据Schmitt 所言,包括了不同的人、地、时、物。例如:

以人而言,厂商的销售业务、公司的代表、客户服务人员及任何可以与公司产品或品牌联结的人都可以提供给消费者体验;以地而言,厂商可以藉由发生交易的场所,或是其他可以与公司或品牌联结的空间,例如:办公室、工厂空间、零售据点、商展摊位,甚至是公交车上或是网络上等等来让消费者体验。Schmitt 因此提出了人、环境、沟通、识别、产品、共同建立品牌、网站等七项体验媒介。藉由以上体验媒介的传递,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一个好的体验。而此所谓的体验,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些刺激的响应。Schmitt 提出五项体验,包括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rt)以及关联(Relate),随后,并将此五项体验命名为「体验模块」。体验模块中,感官是指,创造知觉体验;情感是指,触动消费者内在的情感 和情绪;思考是指,利用创意,引发消费者创造认知与解决问题;行动是指,藉由身体体验,寻找替代方法;关联是指,让人和一个较广泛的社会系统产生关联。

由于以上感官、情感、思考、行动以及关联等等体验模块的刺激,消费者将感受到产品本身的价值,因而认同该企业,对该企业产生喜好与忠诚,最后,愿意为消费该企业的产品支付报酬。

六、民宿相关文献

国内的民宿则是最近二十年内才开始发展,其最初发展的时间大约可追溯至民国70 年左右,随着垦丁、阿里山、溪头等早期开发的观光风景游乐区的兴起,每逢连续假日或寒暑假,涌入大量游客,使得这些地区内之旅馆无法容纳大量旅客(郑建雄,2001)。此时期,为了因应需求,民宿于焉产生。另一类则是未具旅馆规模,但已有外地涌入的游憩旅客需求,又因位于尚未开发的游憩区,如早期的嘉义县瑞里地区溪头地区、草岭、石壁以及达那伊谷、斯马库斯部落等都有类似民宿型态的产生。

从80 年代起,随着政府开始辅导推动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以及当时台湾省山胞行政局开始推动在山村辅导设置民宿计划,引导许多农村或山地部落陆续出现民宿,虽然这些民宿仅是提供简易的住宿场所,并无服务可言,也无法与欧洲的民宿农庄或日本的体验型民宿媲美。但随着周休二日的开放及旅游风气的盛行,加上政府的辅导,国内的 民宿业者不但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空间,更兼顾了本土化发展及地方文化产业的复兴,并努力学习国外民宿的经营模式和经验,目前台湾的民宿已朝向「专业化」及「优质化」的经营模式发展。

目前民宿相关研究中对民宿的分类仍是墨衷一是,陈昭郎(2002)在台湾农村民宿之类型及其营销策略中将农村民宿类型分为:

(1)艺术体验型农村民宿:此类型民宿较无特殊的环境景观,但该民宿经营者普遍具有相当的艺术涵养,且拥有艺品的创作才能,除了提供住宿服务外,主要特色在于经营者能够带领游客体验各项艺术品制作活动,内容包含捏陶、雕刻、绘画、木屐、果冻蜡烛、天灯制作等等,让游客亲手创造艺术作品,体验乡村或现代艺术文化飨宴。(2)复古经营型农村民宿:此民宿不以体验活动为经营主轴,因其复古的设施就已经提供游客身切的怀旧体验,此类农村民宿的住宿环境均为古厝所整修,或以古建筑的式样为设计蓝图,例如三合院、原住民石板屋,闽式建筑或客家建筑等,有些业者还搭配古董家具,或展示古文物、农具,像是八脚床、旧橱柜、祖母的梳妆台、石磨石臼、风鼓等,古意盎然的景观环境和古朴的家具摆饰,让游客彷佛回到古早,心中满溢怀旧之情。

(3)赏景渡假型农村体验:此民宿已享受仙境般的美景为主要诉求,不论是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或是精心规划的人工造景,优美的景色是此类农村民宿必备的条件,包括万家灯火的夜景、满天星斗的庭园景观、草园花海或是高山大海等,风情万种的美景是足以纾解都市人紊乱的心情与压力,游客在此秀丽的山野林地间,宛如倘佯在世外桃源般,享受轻松惬意的乡野渡假。

(4)农村体验型农村民宿:该民宿大多位于传的农业乡村中,除有农村景观让游客体认农家生活外,经营者多具备丰富农事生产知识,可以提供游客农业生产方面的体验活动,举凡制茶、蜜饯腌渍、挤牛、羊奶、农作物采收,田间游憩等,游客透过亲手操作,可深入了解到各项农产品从生产、采收到加工的各项过程,也可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辛劳与乐趣。

(5)小区文化体验型农村民宿:该民宿所在地均具有独特性的地方性产业或文化、诸如矿业、客家文化、渔村文化、地方戏曲文化等,此类型农村民宿最大特色在于,业者不仅强调本身的民宿产业,更能结合当地的小区文化、地方产业与生态景观,提供游客深度的文化体验,再加上业者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对当地文化有深切的认知与了解,即使平淡无奇的事物,但透过业者丰富的解说介绍,游客对各地文化也得到更深一层的体认,不但达到游憩的功能,更享受一场生动的文化飨宴。

中攸关体验、策略体验模块、体验媒介等相关著作、期刊、论文及报章等予搜集、汇整、分析,以做为本研究之理论基础与建构问卷设计之有效依据。

问卷设计主要为封闭式之结构问卷,采取不具名受访方式进行。问卷内容设计有三大部分:(一)游客社经背景属性(二)投宿之游憩动机(三)参与民宿之体验感受。

三、研究范围及对象

现今政府积极推展观光业发展,但由于民宿一窝蜂的出现,法令上尚未对民宿产业严加控管,导致坊间民宿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达到样本的一致性,本研究是以全省合格特色民宿为研究范围,优质特色民宿是经由台湾在线热门民宿之网站(Hi3B 民宿小区、UBB 全球休闲旅游网、民宿乡村之家)、诚品书局前三名民宿旅游书所介绍之民宿,采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二十家作为调查的对象,在消费者刚结束住宿后,仍在民宿环境内时,征求消费者的同意来进行问卷调查,趁着民宿环境的刺激对消费者仍存在并印象深刻时,请消费者帮忙填写问卷,以研究民宿整体环境对于消费者事前及事后的认知体验影响程度,近而产生行为趋近或趋避。问卷调查其间于民国九十五年四月一日至四月15日,共发出400 份,回收363 份,扣除回答不完全及无效问卷共18 份,实际有效问卷为345 份。因此,有效问卷回收率是86.25%。肆、实证分析结果

一、游客基本资料分析

综合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将前往民宿住宿之游客归纳如下: 1.以女性略多于男性。2.年龄层介于20~40 岁之间。

3.近九成之游客教育程度在高中职及大学(专)之间。4.职业以从事商业略多、其次为自由业。5.个人每月收入在20,000~40,000 元为最普遍。

由此可知,年纪分布在年青人及中青年,较有休闲时间前往出游,可算是有潜在旅游之族群,由于受过中等之教育程度,因此对于休闲之游憩质量及整体设施的要求可能会相对的提高,对于以往信息的收集,在过去的文献回顾当中可以发现,过去大部分显示由周遭的亲朋好友提供信息,是由于过去一般民宿经营者,其经营规模较小,并无充足之资金在报章杂志、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进行营销广告,其营销方式大多依靠政府单位编列经费印制解说折页或刊登广告,因此,过去民宿曝光率较低,民众就较难认识与了解,就只能依靠民众口耳相传,相较现在社会科技进步,全球化的趋势导致网络资讯流通便利,再加上民众的教育程度皆比以往提升许多,经营者懂得使用在线营销方式,让民众尚未出门在在线立即能体验不同的感官刺激。

二、投宿之游憩动机

该研究发现,游客对于前往民宿的动机最重视的是其「特殊的美景事物」平均数为4.06、标准差为0.81,其次为「慕名而来,为了满足心中的好奇」平均数为3.83、标准差为0.83,「体验特别的产业活动、乡村生活」则位居第三,平均数为3.78、平均数0.84,主要是因为民宿主人愿意将美好的景色分享予游客,并花心思将其特色营造出来,透过巧思的布置及建筑物的呈现,都运用与以往不同的营销方式,重新包装在游客面前,许多民宿主人都是为了提前退休而作准备,为了让游客住的更宽敞及舒适,而将旧宅改建重新装潢房子的内外,并提供游客寓教于乐的休闲空间,再加上诚恳的服务和多样化的深度旅游建议,或是利用周遭原有的果园、艺文活动…使游客满足其住宿的体 验感,这些皆能达到与民宿互补加乘的效果。伍、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游客社经背景属性部分:

根据民宿游客调查样本结果显示,女性选择民宿住宿行为略高于男性些微,由于周休二日的实施,国人日益注重休闲活动,因此在于休闲娱乐及注重质量提升,男女对于体验感受的关注程度也较从前提升。年龄结构的分布以20~40 岁「年青人」、「中青年」之年轻族群所占比率较高;职业以从事「商业服务业」类别者居多;

教育程度则随着受教育程度之高低有明显增家,以「大专院校」类别者较多;由于受过中等之教育程度,因此对于休闲之游憩质量及整体设施的要求可能会相对的提高,对于以往信息的收集,经营者懂得使用在线营销方式,使游客更了解其民宿。(二)游憩动机部分

今日消费者喜爱「探索体验」,对于文化认同、生态意识也渐渐以深度思考来看待,新一代的游客喜爱「探索」甚至「旅游」,这意味着过去走马看花的观光、传统的旅游产品不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真正高档的旅游玩乐,必须是能亲身参与,融入其中,乐在其中的设计。消费者开始追求各种不同的休闲体验,获取难忘的经验与回忆,来求得心灵真正的满足,(三)体验感受部份

调查结果显示民宿业主要还是以提供服务满足顾客为优先营销,其中主要沟通宣传方式,是以因特网的传播、旅游杂志书籍为主,透过网络的传递会让更多族群优先了解民宿最新的消息,在网络的销售交易与实时响应方面,会受到年龄层的约束,应考虑银发族群不善于网络交易,并应更便民的将每个月订房纪录放置于网页中,使消费者一目了然,减少不必要之分争,民宿业者应再强化塑造「理想之家」 的温馨特色,透过民宿主人之特色给予至民宿消费的游客能有更多的文化传承,并伴随着贴心的伴手礼,使游客能在离开此环境还能留有民宿的回忆。

二、建议

目前的国内外观光与以前的型态相较,已经发生质变现象。取代以往团体出游方式的旅行,目前个人或以家族方式的旅游已成为主流,且追求主题性的旅行变得特别强势,在所谓观光地区所无法享受得到,例如与当地居民交流、体验当地实际生活与产业、文化、知性的旅游型态,正逐渐增加。为因应诸如此类新的旅行需求与型态,地区特色 及主题需格外受到重视。(一)民宿建立自身特色

在台湾民宿基本上在量与质的发展应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今日民宿不仅是住宿提供,重点在于是否可以创造出满足不同的旅游体验和呈现不一样的魅力风格,开发出不同的民宿旅游消费者,从提供简单的房间、豪华的客房,发展到具品味、创意、风格的空间和生活,加上多元多样的服务提供与内函,业者应如何将民宿经营结合兴趣、理念、梦想和热情,创造一种人性化的休闲态度,民宿的经营要不同于观光旅馆或休闲旅馆,除了要有安全居住的环境、清洁的客房、具中等等级以上的餐饮,更要有自己民宿经营的主题特色,才有办法吸引外地的客人专程前往投宿。(二)口碑的塑造

众多民宿中,要能让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一定要从事心战,也就是要塑造一个感觉进入消费者心中,让消费者一想到这个感觉,就想到这个产品,目前民宿营销通路绝大部分是来自于亲友及同事的口碑介绍。一个人在面临抉择时刻,若身旁亲友与同事有好的经验推荐,便容易影响其决定。因此,因此民宿主人若能与顾客建力良好的顾客关系、甚至是朋友关系,便能以快速有效方式,吸引适合及真正喜好民宿的顾客再度光临。网络的流行可以透过网络上口碑营销之形式,经由BBS、讨论区、电子邮件,因特网加速讯息传播,消费者更容易把他的经历、分享给其它同侪、亲友,透过群众的力量多次传播,最佳的广告途径其实也是依靠网络,在短时间提高住宿率,网络广告是最快速的,网页广告的精髓在于照片,照片是给予顾客的第一印象,不精致的照片避免使用造成反效果。建议民宿主人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顾客数据库,为顾客量身打造个别化服务,形成如亲人般的亲密关系,让顾客留下深刻印象,赢得顾客高度忠诚,才能促成其品牌知名度的拓展与提升。(三)异业结盟

结合专业咨询将相关资源及关连性产业知识、服务、休闲及农特产品,组成各式各样「套装商品」,将当地生产结合农村生活、生态环境、地理景观、农村文物、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文化、地方美食料理、农村手工艺副业、农特产伴手礼品等,并超越重统以休闲、新体验之经营方式与主题,进行整合营销。

民宿经营成功要件之一,应发挥服务亲切之优势,多配合政府或民间团体举办之节庆活动及开发淡季的促销策略,并与竞争对手做不同之特色营造,甚至以创新营销模式之运用,搭配现在最热门的电视购物,让「画面成为一种具象的契约」,电视购物让更多的国人懂得生活、重视休闲,也使得旅游业者将购物台视为最佳的合作伙伴,利用新闻媒体的洞察能力,搭配消费者的需求,规划创新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旅游回忆。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顾客到民宿的动机与休闲活动,是以亲近自然与体验农村生活为主,所以民宿应熟悉当地环境,一方面可以去发掘较新鲜的主题,带领顾客了解整个地区的各种不同风貌,另一方面也可以建议最佳去处供顾客自行认识,而非只是提供一些室内活动,一味的将顾客留在民宿,应增加顾客对外体验的方式,为顾客带来更多美好的回忆。(四)政府

政府方面可加强辅导创业青年伺机回乡,以体验经验或更新经营理念,发展具风格与特色的民宿,进而成为休闲农业之生力军,以发展乡野经济,其中若能激发各地方农会成立旅游辅导服务柜台,全国农会联盟成立农村民宿统一服务窗口,透过组织运作让各乡镇农民专注于民宿经营;农会透过策略联盟的方式提供服务,以基础建设、服务质量、资源特色、小区连结四种民宿评鉴指标进行辅导,可以有效达到顾客满意及增加农村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的多重效益。

生活认知体验 篇3

关键词:元认知,体验英语写作,教学

作为听、说、读、写、译技能之一,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对学习者的要求也最高;写作也是学习者语言输出的主要手段,因此,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评定学生掌握语言水平情况的重要尺度。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如何提高写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进行有效输出,进而提高英语水平,是英语学习者遇到的瓶颈之一,也是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外语教学界对写作及其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体验英语写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为了更好地在体验中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要用一种更科学的理论框架来指导。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包括各种认知过程,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在英语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下如何运用元认知理论来指导英语学习中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认知中提高写作水平,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元认知

元认知由美国心理学家 Flavell于 20世纪 70年代在研究元记忆的过程中提出,其含义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杜晓新等,2003:10),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活动。元认知知识指认知主体对自己及他人认知过程的相对稳定的认识,包括:1)已有的关于自己或他人作为认知主体的知识(人的知识),如在写作活动中,作者对自己的语言功底、背景知识等方面的认识; 2)关于认知对象和任务的知识,如在写作活动中对写作目的、任务及材料特点的认识(任务知识);3)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如了解“策略是什么”,“怎样使用策略”等。“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所意识到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以当前的认知活动为对象,不断进行一系列积极的自觉的监测、控制和调节活动”。

二、体验英语写作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面,是评定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综合能力的体现。学者们对英语写作及其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出了很多成果。

“体验英语写作”是为了满足高等学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清华大学杨永林教授等精心设计、科学组织、认真编撰的一套新型教材。“体验英语写作”注重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参与型、互动式、过程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机制,拓宽认知视野,改变思维定势,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以“过程写作”为基本训练方法,借助清华大学“英语写作语料库”中范文实例的分析与比较,试图建立一种“镜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探索“创新写作”的奥秘,体验“能力飞跃”的快乐,感悟“我思故我写”的真谛,从而在更高层面上形成一种基于“社会认知发展”的学习理论。从培养目标而言,“体验英语写作”特别注重科学思维方式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这种双重认知训练过程的探索,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痛苦写作”到“快乐写作”、从“快乐写作”到“学术写作”的三级跨越式能力发展过程(杨永林,2005:i)。为了更好地在体验中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要用一种更科学的理论框架来指导。

三、元认知与英语写作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在二语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lavell(1979)曾经明确指出元认知现象存在于写作过程之中,他说“:由于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审视自己的思想并揣摩读者是否能理解并赞同文章的观点,所以,写作过程也包括元认知实践和元认知体验”。Devine等(1993:105)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元认知模型与其实际的写作成绩有潜在的联系,元认知方面的变量比语言学方面的能力对于搞好第二语言写作更重要。LorettaF.Kasper(1997)的研究也表明,英语写作元认知的三个成分同写作成绩都显著相关。国内学者也有过大量的研究。例如姜英杰(2003:324)认为:“一个优秀的英文写作者应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英文写作元认知知识的人,一个自己能够设定写作目标并对其进行评估的人”.他们一直认为元认知知识缺乏会导致二语学习者无法了解自己在写作上的进步,也无法体验写作进步带来的成就感,最终导致写作效率的降低。不管是从什么角度的研究,学者们都有一致的共识:元认知对第二语言的写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写作元认知研究使从元认知角度寻求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并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把它和“体验英语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无疑是如虎添翼。

四、元认知在“体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理论给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学者们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二语写作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法:要么注重写作过程,要么注重习作的修辞或语法方面”。但是“,传统写作教学法并没有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体验英语写作的出现,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英语写作。如果能用元认知理论来指导体验英语写作的实践,我们一定会探索出一套对写作教学行之有效的新路径、新方法。

具体在体验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认为教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可能比教专门的词汇、短语和句子更为重要。即教师应该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这样才能真正的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因此,在体验英语写作教学中,向学生讲授元认知策略,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监控自己的写作行为,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一)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既然元认知能力对英语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元认知能力训练中,要从元认知知识所涉及的三个主要因素入手,即提高学生对个人因素、写作任务目标因素和策略因素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同时,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和他们的实际元认知监控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元认知知识教学和监控训练,学生才能将元认知知识自觉运用到实际监控中去,从而最终提高写作水平。

(二)把元认知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目前,人们对元认知的认识越来越多,同时就元认知对二语习得影响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元认知训练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传统的行为范型课堂教学模式中,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教授时间所占比重过大,而在认知范型的教学模式中,应增加条件性知识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其次弄清写作任务情况,直到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作业批改,但忽略了对学生元认知状况的了解,忽略了对他们元认知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这样的教学事实上只能事倍功半。就学生而言,他们往往被动学习,过多地依赖老师,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不够明确。没有了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自然大大受挫。因此,“以元认知理论为依据,转变教学思想,注重提高学生条件性知识水平是元认知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关键”。

(三)培养学生在体验英语写作中使用元认知的策略

在体验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全面发展学生的元认知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引导学生将元认知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写作活动中去,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应用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监控、反馈、调节,即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1.写作前明确目标和制定写作计划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制订写作计划,包括有目的地选择范文材料、确定写作进程、合理分配时间、准确把握写作方向等。写作目标包括学期总目标和子目标的确定以及与这些目标有关的程序排列、时间安排和具体行动。

2.写作中自我监控与训练

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训练、自我检查、自我质疑。学生在写作时不能仅仅专注于每个词、句、结构的细节,而是要明确写作目的,构建自己的写作框架;同时不断提醒自己是否传达了要表述的内容;还要不断检查和反思是否达到了原定的写作目标。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3.体验写作后的反思与评价

写作训练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学会评估自己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理清思路,思考并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写作,体验写作,自己写作,并在这个认知过程中领悟知识,把注意力从写作结果转向体验写作的认知过程,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反思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写作能力。对写作的结果进行评价是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以往的评价都是学生被动的评价,而在元认知的写作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写作过程或质量进行主动地自我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写作能力的反思和了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体验自己的写作过程。比如,在我们体验英语写作“双过程化控制写作模式”9个课堂“写作过程”中就包括“反馈过程”和“自我反省”过程。

(四)指导学生学会调节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的实质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比如,写作目标的制定,如何自我监督,如何自我检查与评价,自我奖惩等等。以元认知策略为指导,不断调整自我学习策略,对于学生改善写作习惯,控制不良写作行为,加强自我监督,提高写作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体验英语写作中元认知训练要注意的问题

和传统的写作教学相比,体验英语写作对学生来说就是个全新的概念,再把元认知理论和体验英语写作相结合,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虽然元认知对英语写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在体验英语写作中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同时还要做全面的考虑。诸如,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元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学习者使用策略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味地强调元认知训练,而是要和实际写作实践相结合;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等等。

总之,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学习者的思维原动力,对于成功的外语学习至关重要;体验英语写作给英语写作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元认知和体验英语写作关系的研究,希望能从多角度揭示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写作元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的监控、评估和调节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快乐中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1).

[2]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纪康丽.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2002(3).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认知情感体验 篇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整体感知,读中感悟,启导自主,重视朗读,培养语感,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情的现象,教学中常常以教师的理性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学生阅读中情感体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可见,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和体验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如何有效地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训练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会阅读,我主要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训练和体验。

一、诱发阅读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变革学习方法,要求阅读教学给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机会。 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具有定向、动力、支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学习知识,情真意切地融入到文中的主人公情感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正如歌德所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因此,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来起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性和刺激性易引起人的兴趣。教学中要尽量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让学生产生兴趣。

如教学《五彩池》在没有音像的情况下我用彩色珠子放在分别盛有深、浅水的两只碗里,在有阳光的情境下演示五彩池不同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效果,顿时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兴致高涨。于是,大家带着悬念开始学习课文。

二、发掘情感源流。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发掘情感的源流,使学生较好的积蓄情感。积蓄情感可以首先定好情感基调。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伤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作品中的情况。其次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轻,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藏在“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情感变化的层次。小学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强调,阅读这些篇目,全文中总有一两处感人致深的佳境深深打着读者的心。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以境激趣。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最后三个自然段,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志愿军和朝鲜亲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我通过范读,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用口演示火车起动时的情景,让学生闭目想象,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优美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再现情真意切的告别情境,让学生身濡目染,从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情感体验

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感知过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情感,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含意、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如教学《西湖的“绿”》。这是一篇游记,为了让学生体验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计变常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多姿、多彩、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有一段教学我是这样设置的:西湖“绿”得如此神奇,每年慕名前来观赏的游客成千上万,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你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们展示一下西湖那别有韵味的“绿”。看哪一位“导游”最能打动游客的心,让他们一饱眼福。学生先小组准备后选代表介绍,允许他们配以动作、表情、尽量让学生凭借文本语言,适度口语化,老师、学生充当游客,根据“导游”介绍提出一些质疑,在多向互动中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美好滋味,使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感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创设表情情境。

上一篇:微积分教学的几点体会下一篇:体育物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