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精选1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篇1
(1993年7月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三章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 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农业现代化, 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 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包括:
(一) 良种繁育、栽培、肥料施用和养殖技术;
(二) 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三) 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
(四) 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五) 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
(六) 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技术;
(七) 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八) 其他农业技术。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 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第四条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 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 尊重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意愿;
(三) 因地制宜, 经过试验、示范;
(四) 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
(五) 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注重生态效益。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 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提高推广效率。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 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八条 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务院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 (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按照各自的职责, 负责全国范围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按照各自的职责,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同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 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十条 农业技术推广, 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国家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一条 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 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 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二) 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
(三)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
(四) 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
(五) 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
(六) 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
(七)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根据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以及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等情况, 因地制宜设置县、乡镇或者区域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可以实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体制, 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三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等合理确定, 保证公益性职责的履行。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 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 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第十四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符合岗位职责要求。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聘用的新进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 并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自治县、民族乡和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可以聘用具有中专有关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其他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吸引人才, 充实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技术人员协助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按照规定给予补助。
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 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 并发给证书。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的指导。
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 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 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将其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农场、林场、牧场、渔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群众性科技组织, 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第三章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九条 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当列入国家和地方相关发展规划、计划, 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会同科学技术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 相互配合, 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 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有关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进行推广或者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
国家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二十一条 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的农业技术, 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第二十二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强迫。
推广农业技术, 应当选择有条件的农户、区域或者工程项目, 进行应用示范。
第二十三条 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提高其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林业、水利、科学技术等部门应当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第二十四条 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认真履行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公益性职责, 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农业技术, 实行无偿服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外的单位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入股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 可以实行有偿服务, 其合法收入和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进行农业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入股, 当事人各方应当订立合同, 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 采取多种形式, 为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提供有关的技术服务。
第二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以大宗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的农业示范区建设, 发挥示范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引领作用,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八条 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 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 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给予补助。
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据当地服务规模和绩效确定, 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保障和改善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 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 保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
对在县、乡镇、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 应当以考核其推广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示范场所、办公场所、推广和培训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示范场所、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害。
第三十一条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县级以上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组织专业进修, 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其管理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评。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应当建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制度和考评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的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 其业务考核、岗位聘用以及晋升, 应当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 其业务考核、岗位聘用以及晋升, 应当充分听取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第三十三条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 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 由主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 向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未经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或者安全性的农业技术, 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 强迫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农业技术, 造成损失的,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 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篇2
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制定交易规则。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者不得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
第四十条 具备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可以按照国务院规定经批准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进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财政、金融、粮食、供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筹足农产品收购资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农产品的收购单位必须在收购时向出售农产品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或者农民付清价款。
农产品的收购单位在收购农产品时,不得压级压价,不得在支付的价款中扣缴任何费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扣、代收税款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 农业投入
第四十二条 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农业扩大利用外资。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农业发展、育林、水利专项建设等各项农业专项基金。
第四十四条 国家运用税收、价格、信贷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增加农业投入。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在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筹集农业资金。
第四十五条 国家对农业的投入用于下列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治理大江大河大湖的骨干工程,防洪、治涝、引水、灌溉等大型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重点基础设施,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地和防护林工程,农业教育、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
农业的生产投入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应当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投入资金和劳动积累,国家应当给予扶持。
第四十六条 国家采取税收、信贷等手段鼓励和扶持农用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适应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和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农业资金使用的管理,引导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合理使用集体资金。
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各级人民政府拨付用于农业的资金和银行的农业贷款。
第六章 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农业科技经费和农业教育经费,发展农业科技、教育事业。
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农业科技、教育事业。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对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统筹规划,组织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促进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第四十九条 国家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
第五十条 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促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与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相互协作,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第五十一条 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举办的为农业服务的企业,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
第五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充实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应当保障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并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鼓励他们为农业服务。
第五十三条 国家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农民举办各种科技组织。
第七章 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
第五十四条 发展农业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农业资源区划、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和农村能源发展计划,组织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荒山、荒地、荒滩的开发与治理。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应当保养土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增加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地力,防止土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
第五十六条 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小流域治理,控制风沙危害,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禁止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开垦国家禁止开垦的陡坡地。
第五十七条 国家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群众植树造林,护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林地,制止滥伐、盗伐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第五十八条 国家保护和合理利用水、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止其被污染或者被破坏。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向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收费、罚款、摊派或者强制集资的,上级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并予公告;已经收取钱款或者已经使用了人力、物力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已经收取的钱款或者折价偿还已经使用的人力、物力;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四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任何单位将农产品收购资金截留、挪用于单位非农产品收购用途的,或者将各级人民政府拨付用于农业的资金截留、挪用于单位非农业开支的,或者将银行的农业贷款截留、挪用于单位非农业用途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截留、挪用的资金;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四条的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非法占用土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的,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是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机关决定。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或者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依照法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全文
2.2016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全文
3.2016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完整版
4.2016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
中华农业文明的脉络 篇3
相传我们的祖先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伏羲开创畜养、嫘祖发明养蚕、大禹治理水患,使人类结束茹毛饮血、捕鱼狩猎的漂泊生活,过上了刀耕火种、纺织作衣的定居生活,成就了“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局面。与历史传说相印证,迄今发掘的上万处新石器遗址表明,在距今约一万年的时候,地球上的气候由冷变暖,植物生长较为茂盛,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和野生动物资源枯竭,我们祖先在采集果实和捕鱼狩猎的同时,有意识地饲养易于驯化的动物和栽培原本是野生的植物,于是发明了原始农业。到了8000年前,出现了一整套农业工具,包括用于砍伐的石斧、石锛,用于垦荒和耕种的耒耜,用于收割的石刀、石镰和用于脱壳加工的石磨盘棒等,原始农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距今5000年前后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达时期,粟、黍、稻、麦、豆等“五谷”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畜”均已饲养,并已形成了三大经济类型,即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粟作农业,以黄淮地区为中心的粟、稻混作农业,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稻作农业,基本奠定了南稻北粟的农业区域格局。新石器时期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耕作方式以刀耕火种为主,即找一块地,先砍伐树木晒干,然后放火焚烧,再把草木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等待秋实收获。一般一年后易地再种。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食物出现了一定剩余,这成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前提。公元前21世纪开始,地处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区首先跨入文明门槛,此后,相继建立夏、商、周奴隶制国家政权。夏以农业立国,当时已用粮食酿酒,说明谷物的数量较为丰裕。商代黄河流域河流经常泛滥,在平原地区想要发展农业就必须先开沟排水,于是产生了沟洫农业。甲骨文的“田”字,是整齐的一块田被划成数量不等的方块形状,田间沟洫主要用于排水排涝,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并形成了与这种生产形式相适应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修沟洫是大工程,需要组织众多劳动力进行协作。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还是木耜,需要多人合作才可翻起土块,通常三人一组,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周代由于金属农具使用日渐增多,完成翻土工作只需要两个人,于是协田就变成了“耦耕”。这个时期,在生产工具、耕作栽培、田间管理、储藏加工方面都有了很多发明和创造。最重要的是夏代发明了青铜冶炼技术,但夏代青铜器还主要用于制造兵器和礼器,到了商代才开始用于制造铲、锄、犁等农具,周代应用更加广泛。
春秋戰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掌握和铁质农具的发明,大大改变了长期以来以木、石、骨、蚌来制作工具的局面,并开始用牛拉犁耕地,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汉武帝时期,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收粟都尉(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部长)举办了我国最早的全国农业技术培训班,下令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的、三老(乡官)、力田(乡官)以及乡里有经验的老农到京城学习当时新式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正因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大力推广应用,西汉出现了“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的繁荣景象。意思是当时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城市和乡村的粮库都满了,政府也有财政盈余。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当时黄河流域春天多风少雨,以抗旱保墒为中心的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已经相当完善,人们称之为耕、耙、磨。直到今天,我国北方基本上还沿用这一耕作技术。
唐代开始推广“稻麦两熟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使当时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此后,连年战乱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南方农业生产开始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中心也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特别是更适合于在小块水田耕作的曲辕犁的发明,推动了南方水田“耕、耙、耖”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明清以后,人们又开始移民垦荒,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倡多熟种植,不但在耕作栽培技术的精细化上下功夫,还创造了农—桑—鱼—畜紧密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态系统。当时引进了甘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解决了粮食缺乏问题。此外,还引进甘蔗、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改变了种植结构,缓解了人多地少的压力,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传统农业的最高水平。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直到1820年,中国经济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精耕细作综合技术体系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尤其是在18世纪,欧洲从中国引进曲面犁壁和耧车后,改变了中世纪的二圃、三圃休闲地耕作制度,成为了近代欧洲农业革命的起点。从此,近代农业科技在西方兴起,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保证了农业的收成,之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又为欧洲近代农业科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西方的农业科技首次超过了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来自西方的文明又以入侵者的身份进入中国,宣布东方农耕文明优势地位的历史性终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进入中国,近代农学思想开始传播,各地兴办了不少近代农学教育,试验农学和农机具也得到了推广,促进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变化,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农业转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5号 篇4
第一条为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 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 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鲜乳, 是指未经加工的奶畜原奶。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出售活动, 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生鲜乳运输者对其生产、收购、运输和销售的生鲜乳质量安全负责, 是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购环节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售的生鲜乳, 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
禁止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添加任何物质。
第七条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商务部门, 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奶业发展规划,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鼓励和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 完善服务体系, 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国和省级奶业发展规划, 合理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奶畜养殖规模, 科学安排生鲜乳的生产、收购布局。
第八条奶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引导、规范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依法生产经营。
第二章生鲜乳生产
第九条地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 应当结合当地奶畜发展需要, 向奶畜养殖者提供奶畜品种登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青粗饲料生产与利用、标准化养殖、奶畜疫病防治、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服务, 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乳制品生产企业及其他相关生产经营者为养殖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第十条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 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并向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备案, 获得奶畜养殖代码。
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 按照良好规范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第十一条奶畜养殖场应当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建立养殖档案, 准确填写有关信息, 做好档案保存工作。奶畜养殖小区应当逐步建立养殖档案。
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和指导奶畜养殖场、奶畜养殖小区依法建立科学、规范的养殖档案。
第十二条从事奶畜养殖, 不得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中添加动物源性成分 (乳及乳制品除外) , 不得添加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
第十三条奶畜养殖者应当遵守农业部制定的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直接从事挤奶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奶畜养殖者对挤奶设施、生鲜乳贮存设施等应当在使用前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避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 并建立清洗、消毒记录。
第十四条挤奶完成后, 生鲜乳应当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 并及时做降温处理, 使其温度保持在0~4℃之间。超过2小时未冷藏的, 不得销售。
第十五条奶畜养殖者可以向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生鲜乳收购站出售自养奶畜产的生鲜乳。
第十六条禁止出售下列生鲜乳。
(一) 经检测不符合健康标准或者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畜产的;
(二) 奶畜产犊7日内的初乳, 但以初乳为原料从事乳制品生产的除外;
(三) 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
(四) 添加其他物质和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第三章生鲜乳收购
第十七条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奶源分布情况, 按照方便奶畜养殖者、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原则, 制定生鲜乳收购站建设规划, 对生鲜乳收购站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省的生鲜乳收购站建设规划, 结合本地区奶畜存栏量、日产奶量、运输半径等因素, 确定生鲜乳收购站的建设数量和规模, 并报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生鲜乳收购站, 应当符合法定条件, 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 开办生鲜乳收购站申请;
(二) 生鲜乳收购站平面图和周围环境示意图;
(三) 冷却、冷藏、保鲜设施和低温运输设备清单;
(四) 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清单;
(五) 开办者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六) 从业人员的培训证明和有效的健康证明;
(七) 卫生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第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 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和对生鲜乳收购站的现场核查。符合规定条件的, 向申请人颁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并报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不符合条件的, 书面通知当事人, 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有效期2年。有效期满后, 需要继续从事生鲜乳收购的, 应当在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有效期满30日前, 持原证重新申请。重新申请的程序与原申请程序相同。
生鲜乳收购站的名称或者负责人变更的, 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生鲜乳收购站的挤奶设施和生鲜乳贮存设施使用前应当消毒并晾干, 使用后1小时内应当清洗、消毒并晾干;不用时, 用防止污染的方法存放好, 避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
生鲜乳收购站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和其他控制害虫的产品应当确保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
第二十二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按照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对收购的生鲜乳进行感官、酸度、密度、含碱等常规检测。检测费用由生鲜乳收购站自行承担, 不得向奶畜养殖者收取, 或者变相转嫁给奶畜养殖者。
第二十三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建立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记录, 并保存2年。
生鲜乳收购记录应当载明生鲜乳收购站名称及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编号、畜主姓名、单次收购量、收购日期和时点。
生鲜乳销售记录应当载明生鲜乳装载量、装运地、运输车辆牌照、承运人姓名、装运时间、装运时生鲜乳温度等内容。
生鲜乳检测记录应当载明检测人员、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检测时间。
第二十四条生鲜乳收购站收购的生鲜乳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生鲜乳, 经检测无误后, 应当在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监督下销毁或者采取其他无害化处理措施。
第二十五条贮存生鲜乳的容器, 应当符合散装乳冷藏罐国家标准。
第四章生鲜乳运输
第二十六条运输生鲜乳的车辆应当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核发的生鲜乳准运证明。无生鲜乳准运证明的车辆, 不得从事生鲜乳运输。
生鲜乳运输车辆只能用于运送生鲜乳和饮用水, 不得运输其他物品。
生鲜乳运输车辆使用前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第二十七条生鲜乳运输车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 奶罐隔热、保温, 内壁由防腐蚀材料制造, 对生鲜乳质量安全没有影响;
(二) 奶罐外壁用坚硬光滑、防腐、可冲洗的防水材料制造;
(三) 奶罐设有奶样存放舱和装备隔离箱, 保持清洁卫生, 避免尘土污染;
(四) 奶罐密封材料耐脂肪、无毒, 在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具有耐清洗剂的能力;
(五) 奶车顶盖装置、通气和防尘罩设计合理, 防止奶罐和生鲜乳受到污染。
第二十八条生鲜乳运输车辆的所有者, 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生鲜乳运输申请。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 对车辆进行检查, 符合规定条件的, 核发生鲜乳准运证明。不符合条件的, 书面通知当事人, 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九条从事生鲜乳运输的驾驶员、押运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并具有保持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基本知识。
第三十条生鲜乳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生鲜乳交接单。生鲜乳交接单应当载明生鲜乳收购站名称、运输车辆牌照、装运数量、装运时间、装运时生鲜乳温度等内容, 并由生鲜乳收购站经手人、押运员、驾驶员、收奶员签字。
第三十一条生鲜乳交接单一式两份, 分别由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生产者保存, 保存时间2年。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的监督检查, 定期开展生鲜乳质量检测抽查, 并记录监督抽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需要对生鲜乳进行抽样检查的, 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 行使下列职权:
(一) 对奶畜养殖场所、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辆实施现场检查;
(二) 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三) 查阅、复制养殖档案、生鲜乳收购记录、购销合同、检验报告、生鲜乳交接单等资料;
(四) 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生鲜乳;
(五) 查封涉嫌违法从事生鲜乳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扣押用于违法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生鲜乳的车辆、工具、设备;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四条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鲜乳生产者、收购者、运输者违法行为记录, 及时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 由中国人民银行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第三十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公布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 并及时向同级卫生主管部门通报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信息。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发现奶畜养殖者和生鲜乳收购者、运输者、销售者涉嫌犯罪的, 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举报生鲜乳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举报电话;对接到的举报, 应当完整地记录、保存。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收到举报的, 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对于实名举报, 应当及时答复;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应当及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
第三十八条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鲜乳运输车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 应当收回生鲜乳准运证明, 或者通报核发生鲜乳准运证明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收回, 同时通报有关乳制品加工企业。
第三十九条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依照《畜牧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篇5
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人大各街道工委、各镇人大主席团:
为了促进农业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经主任会议同意,现将执法检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做好执法检查的各项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关于《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方案
二OO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附件:
《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方案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9工作安排,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对《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检查方案如下:
一、执法检查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开展《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为契机,通过上下联动,提高全社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各级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依法扶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执法检查的内容
本次执法检查主要检查政府从2007年1月1日以来在贯彻落实《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着重检查: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农业发展规划实施、粮食和生猪自给、季节性抛荒现象制止、土地流转机制;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农技队伍建设、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主要为:优质农产品研发推2、4月中旬~5月中旬,各镇(街道)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执法检查; 3、5月下旬,各镇(街道)人大报送执法检查情况书面材料; 4、5月中旬,组织人员对执法案卷进行抽查; 5、6月上、中旬,检查组分组对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进行检查,召开各类座谈会; 6、7月中旬,检查组起草执法检查报告。
(三)审议阶段(8月至9月)1、8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执法检查报告; 2、8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的自查报告和执法检查小组的执法检查报告,提出审议意见; 3、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
(四)整改阶段(8月至11月)1、8~11月,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落实; 2、8~10月,向省人大常委会或台州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执法检查情况; 3、11月底,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对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五、执法检查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篇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有关规定, 我部修定了《种猪及精液进口技术要求》《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进口技术要求》, 制定了《种鸡进口技术要求》, 现予发布, 自2017年1月1日起执行。农业部第1677号公告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附件:1.种猪及精液进口技术要求
2.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进口技术要求
3.种鸡进口技术要求
2016年10月26日
附件1
种猪及精液进口技术要求
为做好种猪及精液进口的技术审查工作, 保证进口种猪及精液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规定, 制定本技术要求。
1基本条件
1.1从境外引进的种猪及精液的供体, 应符合本品种特征、性能质量和种用要求。
1.2申请从境外引进种猪及精液的, 应提供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法定机构或企业出具的相关个体格式规范、记录完整的三个世代系谱资料, 系谱资料应提供综合育种值指数。
1.3出口方应在系谱上标识或在销售合同条款中写明种猪没有脐疝、阴囊疝、单睾、隐睾等遗传缺陷。
1.4从境外引进的种猪及精液应符合我国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有关规定。
2从境外引进种公猪的技术条件
种公猪综合育种值指数不低于120 (平均数+1个标准差) 。
3从境外引进种母猪的技术条件
种母猪综合育种值指数不低于105 (平均数+0.25个标准差) 。
4从境外引进种猪精液的技术条件
4.1精液的供体应为育种群在群使用的种猪。
4.2精液的供体主要生产性能综合育种值指数不低于130 (平均数+1.5个标准差) 。
附件2
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进口技术要求
为做好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进口的技术审查工作, 保证进口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规定, 制定本技术要求。
1基本条件
1.1从境外引进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的供体, 应符合本品种的种用要求。
1.2申请从境外引进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的, 应提供出口国家 (地区) 法定机构或企业出具的相关个体格式规范、记录完整的三个世代系谱资料。
1.3出口方应在系谱上标识或在销售合同条款中写明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未携带脊椎弯曲综合征、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短脊椎综合征、单蹄病、尿核苷单磷酸盐合成酶缺失综合征、胍氨酸血症、蜘蛛腿综合征等主要遗传缺陷基因。
1.4从境外引进的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应符合我国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有关规定。
2从境外引进种公牛的技术条件
2.1验证种公牛的估计育种值或综合育种值排名应达到出口国家 (地区) 该品种的前15%。
2.2青年公牛的估计育种值或综合育种值排名应达到出口国家 (地区) 该品种的前15%, 或其父亲的估计育种值或综合育种值排名应达到出口国家 (地区) 该品种的前10%。肉用青年公牛的母亲估计育种值或综合育种值排名应达到出口国家 (地区) 该品种的前5%。
3从境外引进种母牛的技术条件
种母牛父亲的估计育种值或综合育种值排名应达到出口国家 (地区) 该品种的前20%, 其中肉用种母牛母亲的估计育种值或综合育种值排名应达到出口国家 (地区) 该品种的前30%。
4从境外引进种牛冷冻精液和胚胎的技术条件
4.1供体种公牛应是经过后裔测定的验证公牛或经基因组检测遗传评定的青年公牛。
4.2供体种公牛的遗传性能可在国际公牛组织、相应品种协会网站或其它育种组织网站上查询, 估计育种值或综合育种值排名应该达到出口国家 (地区) 该品种的前10%。
4.3进口的牛冷冻精液和性控冷冻精液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
4.4进口肉用种牛胚胎的供体母牛的估计育种值或综合育种值排名应达到出口国家 (地区) 该品种的前15%。
附件3
种鸡进口技术要求
为做好种鸡进口的技术审查工作, 保证进口种鸡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规定, 制定本技术要求。
1从境外引进种鸡
1.1限纯系以及配套系曾祖代和祖代。
1.2从境外引进的种鸡应符合我国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有关规定。
2从境外引进种鸡纯系的技术条件
2.1应符合本品种或品系种用特征。
2.2应提供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法定机构或企业出具的格式规范、记录完整的四个世代系谱资料, 体型外貌特征及其主要生产性能测定成绩或育种值。
3从境外引进配套系曾祖代和祖代种鸡的技术条件
3.1配套系品系组成发生变化时, 应按照《从境外首次引进畜禽遗传资源技术要求》进行评估。
3.2引进的曾祖代种鸡, 应来源于该配套系核心育种场。首次从某一核心育种场引进时, 需提供由育种公司出具的该核心育种场的地址、建场时间、饲养设施、生产规模、供种能力、孵化场地址、设施和销售范围等基本信息。
3.3引进的祖代种鸡, 应来源于该配套系祖代供种场 (含核心育种场和曾祖代场) 。首次从某一祖代供种场引进时, 需提供由育种公司出具的该配套系祖代供种场的地址、建场时间、饲养设施、生产规模、供种能力、孵化场地址、设施和销售范围等基本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篇7
●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比2004年提高32.9个百分点,迈入农机化发展中级阶段。
●全区农机原值、农机总动力约翻一番。
●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75亿元,补贴农民购置农机150万台套。
●建设28个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区)”,“平安农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04年6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的快车道。10年来,广西农机部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建立农机化示范基地,组织研制、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培育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机质量管理,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水稻、甘蔗生产机械化突破工程”、建设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全区农业机械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上新台阶,全区农业机械化实现由低级阶段由中级阶段跨越。
十年奋进成就显著,全区农机化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全区农机原值达276亿元,农机总动力3612万KW,各类拖拉机拥有量165万台,分别是2004年的2.2倍、1.9倍和2.8倍。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比2004年提高32.9个百分点,迈入农机化发展中级阶段,贵港、崇左、来宾等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超过50%。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数量达到3560个。其中农机合作社1650个,拥有农机具4.5万台(套),服务农户数总量67万户,服务面积638万亩,服务总收入6.2亿元。全年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333亿元。基层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基本形成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为主体、农机专业户为骨干的农机作业服务体系。
农机购置补贴成效持续扩大。2004年以来,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我区完成使用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25亿元、自治区资金2.75亿元,直接拉动农民投入80亿元以上,补贴农民购置农机150万台套,拉动农机户经营作业服务收入增长约180亿元。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持续加大。水稻育插秧、甘蔗种植、收获、蔗地深耕、中耕培土、化肥深施等各类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面积不断加大,尤其是2009年以来,每年推广面积约500万hm2,推广农机新机具约30万台套。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区共有28个县 (区、市) 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区、市),有11单位 (农机安全监理站) 被评为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20个人被评为示范岗位标兵。每年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在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篇8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 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我部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 对非法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污染源调查显示, 三聚氰胺可能通过环境、饲料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饲料中, 但含量极低。大量动物验证试验及风险评估表明, 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低于2.5mg/kg时, 不会通过动物产品残留对食用者健康产生危害。为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保证养殖动物及其产品安全, 现将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定为2.5mg/kg, 高于2.5mg/kg的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一律不得销售。上述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篇9
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 也不是食品添加剂, 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 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资料表明, 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 其含量很低。为确保人体健康, 确保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 特制定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 (以下简称限量值) 。现公告如下:
一、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 高于1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二、液态奶 (包括原料乳) 、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 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三、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 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上述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篇10
农村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由农村GDP和近年来极为重视的环境质量所评判。农业的发展则可以从各种生产资料的占有水平进行推测。在上世纪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等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成就基础上, 不断深化和落实农村经济改革, 到现在我们已经不断稳定和发展农村商品和产业结构。不仅仅中国, 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层面上衡量经济的重要指标。
另一方面, 伴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 我国进出口贸易和汇率变动已经越来越紧密地影响着国家发展。事实上, 如果以点及面, 综合考虑农业发展和农业的进出口年总量和汇率变化, 或许可以发现其中若隐若现的联系和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 学术界尚未有深刻的讨论。主要是因为关系复杂, 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过多, 现实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例如每年的政策影响和国际环境的干扰。本文适当选取多元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并在BP神经网络分析时增加少量扰动。最后的预测和事实相比较发现相关性不高, 但是也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问题分析方法。由于时间精力有限, 仅仅就少量参数进行分析。倘若日后增加建模的完整性, 考虑到国际和国家政治性影响等因素综合建模或许会有不错的预测效果。
2 建模
2.1 整体处理
中国国内经济评判指标暂且选为:美元对人民币市场汇率年平均价x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x2;
农业生产工具参数选择为: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y1, 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台y2, 小型拖拉机数量/台y3, 农用排灌柴油机/台y4;
对于进出口量的评判参数选为:海关出口活猪/万头 (z1) , 海关出口大米/万吨 (z2) , 海关出口棉花 (原棉) /万吨 (z3) , 海关出口蔬菜/万吨 (z4) , 海关出口水果/万吨 (z5) , 海关出口水产品/万吨 (z6) , 海关进口小麦/万吨 (z7) , 海关进口玉米/万吨 (z8) , 海关进口大豆/万吨 (z9) , 海关进口棉花/万吨 (z10) , 海关进口食用油/万吨 (z11) 。由于客观条件制约, 假设忽略其他因素 (后文的事实证明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部分缺失数据由灰色预测得到) 。
先通过归一化处理, 去除量纲的影响。根据分布图样, 修正偏差过大数据, 将偏离整体过大的数据默认修改为平均值的n倍或n分之一。
2.2 进出口数据主成分分析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变量z1到z11:
采用不同组数的数据进行求解主成分, 观察贡献率, 挑选方差最大k项作为主要影响因子。
2.3 BP神经网络训练
以x1, x2, y1, y2, y3和y4为输入层探求与Z1, Z2, …Zk的输出层关系。
BP神经网络是1974年Paul Werbos首次提出的网络学习算法, 基于生物进化过程, 模拟自然条件下的选择。先批量输入2002到2011年学习样本, 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通过修整权值和阈值不断计算输出层误差最后得到结果, 核心代码:
3 实证检验
以2012和2013年数据为例进行校验, 多次模拟运算发现结果和实测值比较如表1、图1。
两两矩阵求相关系数, 发现均小于0.5, 事实证明结果不具有相关性。这种模拟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4 问题分析和反思改进
通过观察发现个别数据在某年有极为明显的起伏 (即使已经对极端数据采取处理) , 在数据总量较少的情况下, 很大程度影响了最后的预测结果。此外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过多, 截取的参考量有限。政策性因素和现实的偶然性很难通过神经网络的扰动所模拟。神经网络的模拟量有限, 现实中的发展规律变化多端, 每隔数年新的经济政策就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发展。农村发展不仅仅只从生产工具和耗电量来评判。
采取后续工作:将偏离度高的数据直接剔除, 采用灰色预测补充空缺, 再进行相关性验证:所有结果都在0.75以上, 而且去除的极端数据越多, 相关性越高。说明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进而设计改进模型如下:
(1) 扩充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 扩充变量条件, 主成分分析选定的因子数量增加, 既能够综合考虑问题, 又能缩小个别变量的偶然影响;
(2) 不断改变扰动的值, 确定最佳临界点;
(3) 引入新概念:政策性影响因子, 由前若干年影响预测后一年变化, 并酌情设置权重ξn:
对求解主成分的出发点, 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不考虑实际情况就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或者直接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求解主成分是有其不足之处的, 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注意。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求解主成分并研究其结果的差别, 观察是否发生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何处, 以确定用哪种结果更为可信。在此基础上, 不断优化BP算法, 使二者结合在经济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6) .
[2]戚德虎, 康继昌.BP神经网络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1998, 19 (2) :48-50.
[3]朱小梅, 田贤亮, 王红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国与日本农产品贸易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9) :51-55.
[4]孙霄翀, 宋逢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贸易影响的评估[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1) :87-97.
[5]孔祥智, 李圣军.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4) :65-71.
[6]李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 2010, (19) :64-64.
[7]黄祖宇, 杨骏.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J].理论界, 2013,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推荐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试题1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述09-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1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05-14
中华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心得体会07-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政府信息公开办法2010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