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德育思想

2024-09-16

《周易》德育思想(共7篇)

《周易》德育思想 篇1

摘要:高职教育有着重实践等不同于本科教育的特殊之处, 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升。有着智慧宝典之称的《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与教育方式, 其中作为《周易》最重要的《乾》、《坤》两卦蕴涵了丰富的德育内容, 作为专门阐述教育思想的《蒙》卦包含了多样的教育方式。这三卦相辅相成, 构成了品德教育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对当代高职德育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乾,坤,蒙,思想道德教育

《周易》作为一部流传至今的智慧经典, 作为古代中国群经之首, 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与教育思想。《周易》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六十四卦的各个卦象中, 六十四卦虽然均由阴阳爻组成, 但是不同的排列组合却形成了不同甚至相反的卦象, 就像人在不同的时期也要学会排列组合自己的阴阳爻, 随境遇的转换或坚持或改变。而《乾》、《坤》、《蒙》作为《周易》的重要的三卦, 充分彰显了德育的内容和方式。高职学生有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就业观念实际的优点, 但也存在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的不足。《周易》的德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以更好地从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一、《乾》、《坤》卦包含的德育内容

(一) 元、亨、利、贞的美德观

《乾》曰:“元, 亨, 利, 贞。”作为《周易》的首卦, 《乾》卦一开篇就颂赞“天”所体现出来的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这“四德”, 事实上也就为人立下了四条品德标准。《乾·文言》曰:“元者, 善之长也;亨者, 嘉之会也;利者, 义之和也;贞者, 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嘉会足以合礼, 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 固曰:‘元, 亨, 利, 贞。’”“善之长”、“嘉之会”、“义之和”、“事之干”是“‘体仁’‘嘉会’‘利物’‘贞固’等仁心的体现, 是‘长人’‘合礼’‘合义’‘干事’的前提和条件。” (1) 以仁心作为根本, 以美好的礼数施利于他人, 并具备正固的节操, 才能称之为君子。从这个意义上说, 《乾》卦提出了一个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尺, 并且激励世人效法天道, 将其作为内省自律的衡量标准, 朝着“君子”的目标努力。

这告诉我们, 一个人如何成长, 最根本地取决于其所秉持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原则。因此, 德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灌输, 而是长久的内在塑造。如何在高职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准则而使其自己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真伪, 这是德育的核心内容。

(二) 自强不息的事业观

《乾·初九》曰:“潜龙勿用。”寓意在时机还未成熟时, 龙应该潜伏在水底, 不要轻举妄动。《乾·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 厉无咎。”这就是说, 君子整天强健振作, 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 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乾·象》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 《乾》卦提出了要效法天道, 刚健有力, 运动不息。由此, 《周易》告诫世人,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展自己的宏图大志, 就应该韬光养晦, 永不停息地奋发图强, 就能避开危险, 克服困难, 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点值得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借以培养高职学生应对学业、事业的正确态度。因为很多高职学生往往有着远大的理想, 但思想浮躁, 急于求成, 遇顺境而懈怠, 遇逆境则气馁, 无法做到朝乾夕惕, 以坚忍的性格自强奋进以待时机。所以, 运用《乾》卦中韬光养晦、自强不息的事业观来引导其思想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在思想教育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与自强意识, 使其认识到戒骄戒躁、止于至善的事业观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所在。

(三) 厚德载物的为人观

《坤·象》曰:“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地的品行宽容博大, 君子应该效法坤道, 顺应天地, 以厚重的品德来容载万物。也就是说, 君子为人应宽容、忍让, 不以人有短处而歧视之。这就不会像《坤·上六》“龙战于野, 其血玄黄”所说的那样, 当两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 相互激烈地对抗甚至不惜代价, 必然两败俱伤, 双方都付出惨重的代价。《坤·六二》“直方大, 不习无不利。”“直, 即坦诚正直;方, 即端庄大方;大, 即宽宏大度。” (2) 一个人如果具备这样的品质, 即使对知识或工作不熟悉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换句话说, 待人正直宽容相比于知识技术对一个人的成功更为重要。

引申这一思想, 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中不乏竞争, 但如何使这种竞争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 在德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倡导“厚德载物”的为人观, 鼓励竞争但必须正直、宽容, 防止正常的竞争发展为不择手段的恶性对抗。同时还要将这一思想同“自强不息”的事业观结合起来。《坤·彖》曰:“至哉坤元, 万物资始, 乃顺承天。坤厚载物, 德合无疆。”乾坤、阴阳是相互联系, 辩证统一, 不可分割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合璧便是自我完善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3) 因此, 应该让学生明白“天行健”与“地势坤”两者缺一不可, 一方面要自强不息以精进技能, 另一方面也要厚德载物以立足人世。

(四) 谨慎谦虚的处世观

《乾·九四》曰:“或曰在渊, 无咎。”龙已经处在深渊之中, 或者一跃而上, 或者静观其变。君子处在关键的时刻, 做决策必须要谨慎, 要能屈能伸, 不能勉强追求。到了九五爻“飞龙在天”的有利时刻就要愈加谨慎, 注意自己的言行, 并体恤周边的人, 避免“亢龙, 有悔”的出现。高处不胜寒, 成就愈大, 愈要谨慎, 因为到达顶点就有可能物极必反, 招来祸害。《坤·六四》:“括囊, 无咎无誉。”意思说如果语言能像扎着的口袋一样严谨, 也许没有好处也必然没有坏处。同样《六四》位于上卦, 暗示我们成就越大, 地位越高的时候, 说话越是要小心谨慎, 因为这时的言行受到格外关注, 任何失语、失态都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做事要谨慎, 同样要谦虚。《乾·用九》曰:“见群龙无首, 吉。”群龙聚集在一起, 找不到龙头是好的征兆。暗示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 不能锋芒毕露, 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能目中无人, 要礼贤下士, 集思广益, 防止“亢龙, 有悔”的出现。《坤·六三》曰:“含章, 可贞。或从王事, 无成有终。”胸怀才华而不外露, 这样的人去给君王做事, 会善始善终, 做的比较圆满。寓意我们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有点才能就骄傲自满, 要学会谦虚谨慎, 使自己的才能更好的发挥。《坤·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 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 而畅于四肢, 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君子的美好品德就像黄色那样中和、端正, 君子将品德藏于心中而流露在行为与事业上, 才是最美的品德。

在现实的校园与社会中, 高职学生追求个性, 鲁莽自负这一现象时有发生, 这会对其在校园和社会的学习、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 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时, 谦虚谨慎的处世观就显得更为重要。有鉴于此, 在德育中, 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形成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态度, 使其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言行举止更受关注。因此必须谨言慎行、虚怀若谷, 这样才符合一个大学生应有的身份与形象, 才能有学业、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平稳发展。

二、《蒙》卦包含的教育方式

高职学生有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兴趣广泛、个性突出的优点, 但同样也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自信的缺点。正因为高职学生有着区别于普通的本科学生之处。所以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就更要注意方式方法。

(一) 教育的重要性

《周易》对教育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而《蒙》卦则是这种重视的具体表现。《蒙》卦向来被认为专门阐述教育思想的卦。从它的排序中可以看出, 蒙卦居于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卦。根据《序卦传》的解释, 六十四卦的排列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世间万物“有天地, 然后万物生焉。”所以前两卦为乾坤卦。万物滋生, 此时遇到很多困难, 倍受屯难, 所以《屯》卦第三。“当万物生成之后, 接着来的是幼稚蒙昧的时期, 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 (4) , 继而《蒙》卦衍生。由此凸显出教育, 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道德教师的职责正如《蒙·彖》“蒙以养正, 圣功也。”就是培养学生纯正无邪的品质。尽管大学生并非蒙童, 但他们处在一个思想成形道德塑造的关键阶段, 同样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成长为能够真正担负起责任的栋梁之才。

(二) 《蒙》卦包含的教育方式

《蒙》卦提出了教育的几条重要原则, 例如“时机性原则 (‘亨行时中’) 、志向性原则 (‘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启发性原则 (‘初筮告, 再三渎, 渎则不告’) 、典型性原则 (‘利用刑人, 以还法也’) 、因材施教原则 (‘击蒙, 不利为寇, 利御寇。’) 等”。 (5) 这些思想符合教育的规律, 有待进一步挖掘, 将其内化为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

1. 启发自主的教育方式

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手段, 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不是我求蒙昧的童子 (学习) , (而是) 蒙昧的童子求我 (施教) 。” (6) 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探寻自己未知的知识, 主动接受教育, 才能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正如孔子所云“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7) 正是这个道理。又如, “初筮告, 再三渎, 渎则不告。利贞”, 如果学生认真请教, 教师须做出圆满回答;如果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不懂得自己思考, 反复追问同一个问题, 教师不应该纵容学生的懒惰心理。这说明在平日的教育中, 教师要做好一个辅导者, 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应该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 善于提问的自主学习方式。

2.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 认识能力不同, 尤其是高职学生本身人文素养偏低, 并且参差不齐, 所以实施教育要因人而异。

对初受德育者, 采取严格管理方式。《蒙·初六》:“发蒙, 利用刑人, 用说桎梏, 以往, 吝。”在启发蒙昧无知的孩童时, 就像用刑具惩罚犯人一样, 用一些严厉的手段, 对孩童是有利的。这就好像思想道德教师对待刚刚接受德育的学生一样, 必要时要用一些严格的手段, 约束其行为。因为在求学之路上, 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学生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利。

对顽固不化者, 采取严厉批评方式。《蒙·六三》:“勿用取女, 见金夫, 不有躬。无攸利。”意思是不能和只爱金钱权势, 没有礼数的女子结婚, 娶这样的女子是不利的。这里用道德败坏的女子比喻顽固不化、不思进取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要严厉的批评教育, 以去除其傲气, 净化其心灵。但“击蒙”不能随意使用, “过犹不及, 过分运用惩罚, 则会适得其反”。 (8) 因为“击蒙。不利为寇, 利御寇。”也就是说只能在学生犯下严重错误后才可用“击蒙”方式, 若无故使用此方式只会招致受教育者的不敬、反感与叛逆。“击蒙”后, 不能置之不理, 听之任之。学生需要批评, 更需要包容与鼓励。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变化, 领悟能力的增强, 应该更多的鼓励学生, 包容学生。

3. 宽厚包容的教育方式

《蒙·九二》提出“包蒙, 吉。纳妇, 吉;子克家。”意思是包容蒙昧之人, 是吉利的。“包”有双层含义:一层意思是包容学生的错误。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缺点, 都会犯错误, 我们在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之后, 不能不管不顾, 此时应该鼓励学生, 容许学生有犯错的时候, 只要能自我反省从而改正即可;另一层含义是要包容所有的学生,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别。在“发蒙”时不仅要赞赏开蒙者, 也要包容蒙昧无知的蒙童和为环境所蒙的“困蒙”者。这就需要教师能有一颗宽容忍耐之心, 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允许学生接受能力有先后、理解能力有强弱, 并由此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三、总结

《周易》作为百科全书式的一部经典, 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德育思想与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 值得高职教师学习和借鉴。但除此之外, 我们更应该深刻地领悟这部经典所散发出来的教育理念。能否将《周易》中的德育思想和方式真正地运用到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将其中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身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说, 作为思想道德教师, 是否领悟了其思想, 接受了其教诲, 并将这种思想由内而外地阐发、传授于学生, 决定了其教育的效果, 也决定了其人生、事业的高度。

参考文献

①邓球柏:《论〈周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载于《武陵学刊》,1998年第5期,第88页。

②徐明祥:《〈易经〉·教育·德育》,载于《山东教育科研》,1994年第5期,第65页。

③杨昌永:《〈周易〉的道德教育思想探微》,载于《周易研究》,1994年第2期,第60页。

④孙振声:《白话易经》,台湾·星光出版社,1984年,第67页。

⑤徐明祥:《〈易经〉·教育·德育》,载于《山东教育科研》,1994年第5期,第65页。

⑥周振甫:《周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年,第25页。

⑦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8年,第73页。

⑧毕天璋:《〈易经〉教育观试析》,载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3页。

《周易》德育思想 篇2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主干在儒学,儒学的形而上学在<周易>,<周易>的主体观念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并使之达到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与时俱化”、“保合太和”之境界.由此,<周易>和谐思想对民族精神建设、伦理道德建设、发展方式变革、思维方式优化、化解文明冲突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作 者:刘兴明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和谐发展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刊 名:理论学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JOURNAL年,卷(期):2006“”(4)分类号:B221关键词:周易 和谐 阴阳 三才 人文化成

★ 《周易》辩证的易卦思想

★ 《周易》辩证的易卦思想

★ 周易论文

★ 《周易》读书笔记

★ 周易读后感

★ 《道枢》及其养生思想考析

★ 《周易》的人生哲学

★ 《周易》蕴含企业用人之道

★ 《周易》三大人生智慧

浅论《周易》中的“人本”思想 篇3

关键词:《周易》,“人本”思想

一、《周易》的由来

《易》有三种, 《连山》、《归藏》和《周易》,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周易》。

说到《周易》就要说到卦, 那么, 什么是“卦”?古人的解释是“卦者, 挂也。”也就是说“卦”是挂起来看的东西。为什么要挂起来看?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结绳记事, 把绳子挂起来, 打上结, 就把一件事或一个事物记录下来了。三个不打结的绳子一起看就是最简单的事物, 就是天, 这再简单不过, 抬头就能看到天, 就是那么平整, 一览无余;三个绳子都打结, 就是地, 地要比天复杂, 有更多的可以感知的事物存在, 上古之人认为大地太复杂, 承载着一切生命, 所以把绳子都打上结。就这样, 上古之人把可以感知的最主要的事物记录成了八个符号, 也就是所谓的八卦, 即使今天我们看待世界, 最容易感觉的还是这八种事物或现象, 也就是“天、地、太阳、雷、泽、风、水、山”, 到了周文王的时代, 也就是商朝晚期,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原有的记录符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 于是传说是周文王把八个记录符号两两相互重叠, 形成了64卦, 同时加入了更多的人文思想, 把每一卦都加上卦辞, 把每一卦的每一爻都加上爻辞, 便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后经孔子制十翼 (一说是托孔子之名所做) , 使《周易》的哲学思想更为完整。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运动中, 《周易》作为占卜用书, 被保存下来。在汉武帝时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 《周易》正式成为儒学经典。到了宋代, 《周易》更是被大儒朱熹所推崇, 被称作“群经之首”。从以上《周易》的发展来看, 无论是传说中设卦的伏羲氏, 还是后来作《易》的周文王, 或是制翼的孔子, 都不能称其为《周易》的作者, 这样一部具有完整而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的经典, 应该是中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的实践中总结完成的。

用《周易》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 是从“乾”开始, 到“即既”为止, 但是“即既”又不是事物发展真正的终点, 因为在《周易》中最后一卦是“未既”, 也就是事物的发展是循环的, 是没有尽头的。这种观点影响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发展, 也在中国人文文化中根深蒂固。

二、《周易》的“人本”思想

《周易》既然是中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那么在《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中, “人本”思想就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周易》的乾卦起到未既卦的64个卦, 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循环, 对于一个人, 可以理解为完成一件具体工作的过程或处理一件具体事情的过程, 具体的卦辞、象辞和彖辞, 说明的是处在某个阶段办事的方式和方法, 这种方式方法有的是正面说的, 那么结果就是“吉”, 有的是反面说的, 那么结果就是“凶”。在这一套完整的体系中, 可以看出, 一个人处理一件事或工作, 得到的结果究竟是好还是坏, 并不是先天决定的, 而是靠人的内在修养和处理方法决定的。一件事情处理的好那结果就是好的, 一件事情因为人考虑不周而处理不恰当, 结果就是不好的。那么, 既然如此, 《周易》的思想体系的立足点就是“人”, “人”是起决定作用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内因和外因, 同样用《周易》的眼光看问题, 64个卦中每个卦都分内卦和外卦, 而在这种观看问题的方法中, 外因也很重要, 对于这种观点, 我认为是客观看待问题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们逐步认识到外在因素的重要性, 所以, 现在提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不是否定“人本”思想, 而是开始认识到“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这是对人有利的, 是更负责的观点, 所以, 当我们今天看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名词时, 我们的老祖宗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了相同的概念了。

前面已经提到《周易》中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但是具体怎么体现出来的呢?我们先看“乾”卦, 这是被人最多说到的一个卦。“乾”卦的卦像是天上天下, 也就是6个不断的横上下叠加, 卦辞是:“元、亨、利、贞”, 同样, 这并不是说占卜占到了这一卦就是好的, 而是说按照这个卦的方法去做是没有错的。“乾”卦的象辞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实, 今天我们用到的很多成语都来自于《周易》, 这可见《周易》对我们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卦德, 是说人的内心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人的主观行为要不断地奋进, 这是《周易》最根本的思想, 是下面63个卦的原动力, 人们有了行动的意愿并开始付诸实施, 才能有以后各种情况的出现, 事物才会进一步发展, 一步一步走入《周易》的循环体系。“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是“潜龙毋用”, 这是做事的第一个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 人要像龙潜在水底一样, 这时最主要的是内省, 是观察, 是思考, “毋用”不是“不用”, 而是伺机而动。“乾”卦第二爻的爻辞是“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这是做事的第二个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 龙已经从水底跃出, 是在考虑周全后, 有所作为的时候了。“乾”卦第三爻的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 厉, 无咎”, 这是第三个阶段, 这时人要不断地奋进, 同时要不断地反省。奋进就要有困难, 但是由于有了做事前的思考, 而又能在做事过程中保持警惕, 这就有了成功的希望。“乾”卦第四爻的爻辞是“或跃在渊, 无咎”,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进有退, 人在做事时也是如此。“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是“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这时做事已经成功,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不会固定在某一个点, 所以最后一个爻的爻辞是“亢龙有悔”, 穷高为亢, 事物发展到了这一点就开始进入新的循环了。“乾”卦有一个6个爻辞总的汇总“见群龙无首, 吉”, 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循环的, 不是固定不变的, “无平不陂, 无往不复”, 通过一次一次的循环不断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乾”卦的基本内容就是这些,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乾”卦是以“人”为立足点、为根本来阐述事物的规律。这个规律在管理学中很重要, 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发展的阶段, 从而更好地把握机会, 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人力作为资源既强调了人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强调了这种特殊资源的特性, 当一名新的员工进入企业后, 需要一个培养过程, 这时我们可以用到“乾”卦第一爻的思想。当培养阶段结束以后, 新员工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 慢慢地经过历练, 能够承担更重大的责任, 于是可以用“乾”卦其他五爻的思想对员工进行管理, 进行相应的激励, 从而促使员工不断成长, 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接下来我们看“坤”卦, “坤”卦更妙了, 这一卦的内容就更重视人的内在修为, 进一步强调了人应该怎样发展, 怎样处理困难。这里就不完整的介绍了,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第三爻, 这一爻是对一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的强调, “含章, 可贞, 或从王事, 无成有终”, 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自我的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就可以去做重要的事情了, 这样, 即使没有大的成就也会有所作为。第五爻“黄裳, 元吉。”黄色是中国儒家所最推崇的颜色, 象征中庸之道, 天玄地黄, 是大地的颜色, 承载万物而不居。“坤”卦的象辞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一个人处事的基础, 把象辞和这一段爻辞结合起来看, 可以很明确地知道一个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 要有像大地一样的德行, 才会有好的结果。从我们对这两个卦的介绍可以看出, 在《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中, “人”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有厚德载物的品质就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

三、《周易》的启示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 篇4

在现代,《周易》所意味的并非是占卜吉、凶、祸、福和预测未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周易思想为基础摸索出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思想。

《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古典典籍。《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反映人类哲学和宗教情况的书而存在。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状态的元气。在《周易》《系辞传》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周易》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产生了四象,即太阴、太阳、小阴和小阳;四象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这八卦可以断吉凶,吉凶既定,则可以趋吉避凶,从而造就出一番伟大的事业。这段话正好说明了东方的世界观:太极是宇宙的本质,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从太极发源形成的;太极是万物的源头,阴阳分开就形成了万物。所以可以说,世界万物都是阴阳的复合体。周廉溪对太极有更详细的论述。在他的《太极图说》中这样说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陽分陰,兩化立焉,阳變陰合生水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作为十翼中之一的“太极”是《周易》的最中心母体。从太极中分化出了两仪,象征阴阳;此外,太极又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的变化的根源,人间万象吉凶的源地。阴和阳从太极中分化出来,相辅相成,成为《周易》的普遍原理,并主导和促进了多种现象的发生。

《周易》中包含了重视生命的思想。这种重视不是自然中心主义或者人文中心主义所提倡的重视,而是通过提倡个体生命,推广到提倡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通过这样的东方世界观,即《周易》所提倡的世界观,我们可以重新树立那已经逐渐丢失的古老的价值观,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关系。在破坏自然的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这样一种思想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如何保护自然的答案。

但我们要怎么才能恢复人性,怎么才能找到人与自然并存并和谐发展的新道路?

《周易》《系辞》写到:“天地纲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男女交合而后生人,以此类推,宇宙间的万物遵循的都是同样的原理。男性即为阳,其卦为乾,女性为阴,其卦为坤,天地则是阴阳结合的具体代表。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

这也是以个体生命为根据类推万物根源的一个例子:即根据“男女的精气和谐而产生万物”类推出“天地万物的气运相混合而万物化育”的原理。天地,男女,太阳,月亮等都以阴阳为构成。因此在《系辞》中有这样的说法:“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意味着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由阴阳构成的,所以应该将阴和阳进行适当地调和,如果阴阳不和谐那就不是道,就不符合自然和宇宙的客观规律。宇宙的道指的就是宇宙的和谐。因此孔子说:“人生的价值是参与天地的化育而帮助它(参赞天地之化育)”,人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并享受幸福的生活,就不可能忽视自然,破坏自然,一定要与自然进行同化或者亲和,就像中国圣人曾所说过的那样,要“天人合一”。现在我们需要的正是人与自然的阴阳和谐。

追根溯源,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而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在现代文明中,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从而产生了“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为了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人类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方法,甚至不惜以破坏自然的代价来获取财富。自然对于人类来说已不是崇拜或亲和的对象,而是变成了一个被克服或征服的对象。近年来,全世界的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甚至已经开始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人与自然的纠葛越深,对自然的破坏越严重,自然对人类作出的报复也就越严厉,这样一来,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不幸,并且不能保障未来。其次,是由于人们无限追求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正日益蔓延的暴力,色情,吸毒贩毒,利己主义等等。确切说来,这和第一点所讲的是二而一的东西。现在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出可以治愈这一社会弊病的道路。只有根除了这样的一些弊病,我们才能保障我们的未来,才能获得幸福。

《周易》中有阴、阳的说法。这里说的阳即是精神,阴即是物质。如果用阴阳来代表东西,那么东就是阳,西就是阴;东方就是精神的地方,西方就是物质的地方。可惜的是,身在东方的我们现在也变得过渡追求物质文明,无法脱离泛滥的物质文明的诱惑,我们把原本引以为豪的、世代相传的道德,哲学,精神都抛弃了。现代社会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不过身处其中的我们心情不再充实,变得空虚而恐慌,我们的精神也变得颓废而失落。整个社会从表面上看五彩缤纷,物质丰富,但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看似繁华的外表当中掩盖了很多弊病,特别是精神颓废和生活潦倒。

那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社会,健康的国家,健康的世界呢?其健康的标志是什么呢?我们再回到我们的《周易》。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现代社会是一个机器化的社会,其中充斥的文明是物质文明。这样的社会如果用周易来解释,就是一个充满阳气的社会,而作为阴的那一面,即精神却被忽视了。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处理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自然能与人类社会保持和谐,那我们就能说是达到了阴阳的和谐。现代社会也需要张立文先生所说的“和合”。张立文先生说:“和合世界的结构模型,绍成易学结构模型;其结构方式亦与易学相互对应。”《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孔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祐,即帮助的意思,天帮助的是人应该顺应宇宙的生存法则。我们始遵循宇宙天地间的法则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上天的帮助。

与中国的思维方式相比较,西方文化重视《圣经》中的“创世纪”说,即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但在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样的说法,没有一个绝对的万物起源说。东方的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是异质元素相互融合和并相处和谐而形成的。东方最经典的《周易》说宇宙万象都是以阴阳的和谐而形成的,而且时时刻刻变化,简单地说,就是“一阴一阳”的循环过程。

《周易》产生于大约5000年以前,最初由伏羲构思,后来经文王、周公、孔子的不断修改最终完成,而且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不断影响东方的文化。现在,《周易》依然没有失去它的时代性,它的阴阳变化的观点对我们正确理解现代文明也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

当然,如果《周易》只是一味地介绍和说明东方过去的文化和历史,在高度发展的西方文明社会中毫无作用的话,那我对它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兴趣。事实上,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以阴阳论为中心的《周易》并不局限于一个时代、一个地点,而是对宇宙万象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有涉猎,所以可以说阴阳论也是一个可以说明未来全部变化的理论体系。

现在我们生活在西方科学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但事实上,西方科学并不能完全说明现代的种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所以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好是用东方的科学去理解、去把握。从阴阳论的观点看,西方科学处在阳的位置,如果这种科学片面地支配和独占了社会科学,那自然是不合适的。世界万物都是在阴阳相互对立的过程中互相均衡和调合从而发展下去的,因此东方科学尽管是处在阴的位置,但它的发展是必然的,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对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观为核心理论的《周易》,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和解读,发掘出它更深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为现代科学提供养分。

《周易》以192个阳爻和192个阴爻、一共是384个爻构成,这384爻的符号可以作为人类理解宇宙万物的共同语言。以后随着对周易的理解的加深、并加以应用和利用,那么世界历史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

我们简单地将东西方的文化区分为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不论是不是精确,这样的区分都是具有奥妙意义的。很明显持这类主张的人大体是希望用东方的价值观来克服西方价值观的弊病,他们的心愿是把以物质为主的社会转换到以精神为主。

资本主义盲目地追求“物质丰富”的结果使得形而上学的人沦落为了形而下学的工具。所以我们说现代是超“主义”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超主义”的新世界观。新世界观具体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按我觉得“被压迫潜在的东方世界观”应该是能给我们带来希望的新福音书。

《易传》上写道: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者也。

世界万物时刻都在变化和发展。《周易》就是模仿宇宙的种种事物,模仿其变化,所以有着预测吉凶祸福的功能。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有时为阴气、有时为阳气的宇宙千变万化的根源就叫“道”,这个道是宇宙的规律,懂得这道就是人间的“善”,成就其善就是人的本性。易意味着变化,宇宙的原理和人生的法则。一阴一阳的变化哲学就教给我们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周易》《系辞上》说: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冥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爲物,遊魂爲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周易》的创作就是以天地为基准,概括并容涵天地运行变化的规律。在《周易》有天地的“道”,能够知道事物生生死死的规律。这样一来,《周易》就具有了与天地相似的功能,它的一切都不违背天地的法则。它遍查万物,并揭示其中蕴含的阴阳之道来考察天下,所以没有任何偏失。而深得《周易》精髓的人,就能够对事物的万般变化应付自如,也就能够顺其自然、知其命数,乐观向上。他们随遇而安、无所求取,并以敦厚之心施行仁爱,所以能够爱众人、被众人爱。

每个时代的社会气氛和问题都不一样。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今天是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在封建社会中卓有成效的方法在现代社会里是不会有作用的。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为先进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抛弃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再探索对现代社会更为使用新思想和新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社会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才可以更有效地引导我们的未来。现在的关键是合适的新思想怎样才能诞生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继承过去的真理、将过去的真理移植于现代社会的同时,把过去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适合现代社会的新思潮。这样诞生的思想既能继承过去的遗产,又使过去有了发展,就可以预示人类的未来,拓宽人类前进的道路。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学习《周易》,而且不应该只学习周易的外皮,更重要的是学习周易思想的精髓,并将其作为新时代的引导思想。《周易·系辞上》第7章说到了“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应该仿效天,取法地,利用《周易》成就美善的德形,并反复蕴存涵养,从而找到通向当然之理(道)和合宜之事(义)的门径。

浅谈《周易》比卦以和为贵的思想 篇5

《周易》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总汇,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占卜用书, 也是一部周密的, 严谨的宇宙生命体系。《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 已成为我国文化的根基。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 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也记载了下许多古代为人处世, 行军打仗, 出行、经商等许多做事的方式。这些都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人处世之道并且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在上古时期, 战争被看作举足轻重的事情, 古把战争称作“王者之事”, 并把它升华成了治国平天下的头等大事, 战争有胜败之分, 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兴衰, 因此统治者把战争看的很重, 还为此占卜吉凶, 请求上天的指示。古人几乎把战争当作一种神圣的仪式来对待, 从上天的意志、天时地利的客观条件, 一直到军队组织、战略措施、赏罚制度等规则。最后总结经验, 写下占卜过程的记录, 成为《周易》中有关战争内容的来源,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周易》中有很多卦辞、爻辞是讲王者之道。但是, 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以合为贵的原则。那是在远古时期人们都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这些卦辞、爻辞或多或少都描写了古人对待战争的理念。

我想要阐发的就是《周易》中有以和为贵的卦辞, 主要分析的是比卦, 这一卦系统的讲述了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充分的体现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比卦在《周易》中是第八卦。比是在说人和人的一种关系。自古以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 但是在《周易》中都有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怎么处理。它提倡以和为贵的原则是最好的人人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们就说说比卦, 看它又是如何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的。比卦, 它是上水下地。意思也就是说, 地上有水。水聚在地面上。然而水有一个共性, 就是它是需要许多的小水流不断地聚集。比卦最终的表达就是众心归一

比, 吉。原筮, 原永贞, 无咎。不宁方来, 后夫凶。

此卦为吉卦。再三谨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彖》曰:比, 吉也。比, 辅也, 下顺从也。“原筮, 原永贞, 无咎”, 以刚中也。

服从人心, 那么它的原则要尊重上级的指示来实现服从。而九五就是位居正位, 有刚中之德的意思。

“不宁方来”, 上下应也。“后夫凶”, 其道穷也。

“不宁方来”就是并不是出自本心的顺从。但是看到大家都纷纷来此投顺, 所以才会下此决心来投奔顺从。而此卦六爻, 五阴一阳。那五个阴爻都想着与“九五”接近, 并且顺应它。但是就是因为上六本心并想归顺, 所以晚了。因此会有凶兆。

《象》曰:地上有水, 比。先王以建万国, 亲诸侯。

先王建立国家都会以亲近和辅助诸侯来实现建国大业的。

这一卦就是讲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大小小的人际关系, 里面有帝王与诸侯, 当然也有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微妙的关系。比是提倡以和为贵为主。并且还提出了顺从的原则。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这是这卦的开始“孚”就是诚信。“盈缶”就是盛美酒的器皿。就是说如果要是归顺的话, 就必须要有诚心。需要诚心诚意的比, 没有诚信归顺的话, 也是有咎的。而如果诚信就像是酒满满的盛在盈缶中, 那么它会变得很充实, 很美好。那么诚信就会上升成为一种美德。因为诚信是最美的, 它不需要装饰和点缀。只要有颗诚实的心足矣。它就是最美的, 那是颗魅力无穷的。如果你这样做了, 最终就会意外的发现会有人来帮助和辅助你。假如你有颗赤诚的心, 那么不论你的外表多么的不济, 你也是美丽的, 也是充满魅力的。

然而,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二处于阴位, 但在正位与九五遥相呼应。所以六二在此卦中是最好的。六二与九五是相互呼应的关系。它的归顺的发自内心, 动机和目的都是纯正的。那么就是吉。就是说你的归顺从一开始就是一心归之, 并没有那么多的动机和目的, 就想着一心归顺于此, 就是吉, 就是好的。有些归顺是有自己的小算盘, 归顺于你, 并不是简单归顺。它是有自己的打算, 归顺只是一个前提或是说是一个桄子, 那么是不可以。因为你的归顺是不纯的。归顺是需要发自内心才可以的。也只有发自内心的归顺才是吉, 才是好。

六三讲比之匪人。

六三它所处的位置是不中不正之位。因此一般讲指不正派的人。阴爻阳位内心浮躁之人。就是说, 和那些内心浮躁、不正派的低俗之人打交道是会降低你的人品的。要是和那些人长期交往就会伤及你的个人形象, 有损你的尊严。那样的话, 原本想归顺与你的人, 也会慢慢的疏远你。

六四外比之。贞吉。

六四本应与初六相应的, 但是同为阴爻, 阴爻与阴爻又是自相排斥的。因此, 必须转向外比。与九五相比。阴爻说的是柔, 而九五是中正刚。因此就阴柔相继与九五刚柔并济, 形成了吉祥的写照。当然了, 向外投靠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要投靠那些贤德之人。最好是选择那些比自己条件好。道德高尚和贤明的人投奔。当然了, 如果选择那些还不如自己的人, 归顺于他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而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就算是你表面归顺于他, 但是因为他还不如自己, 在你的内心对他并没有崇敬而更多的是不服。那么这样的归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样得出的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之前我们也有说过, 归顺是要发自内心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如果连这个基本的原则都无法做到, 那么怎么会吉?怎么会变得好呢?当初就是因为无法向内比, 所以才会转变方位向外比。那么如果转变后还不如之前, 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了。因此, 我们向外归顺是需要先判断, 然后再归顺。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九五这一爻是此卦的中心。因为它位居中正之位, 是其他五爻的中心, 居高临下位置尊显, 大家都要归顺它。大家要与它呼应。九五就是人心所向的比。大家都是想尽办法来接近它。那么就要求九五需要一种不偏不倚, 正大光明的比亲的姿态来应对大家。要顺其自然的安抚那么归顺自己的人们, 不能让他们失望。“王用三驱”指古代君王狩猎, 对猎物三面包围, 网开一面, 让跑在禽兽跑掉, 不将猎物一网打尽, 以示仁义。当然在你处于九五正位之中, 归顺别人的时候是要学会包容。做事的时候不要太过强势。虽然你此时正值中正之位, 那么强迫别人归顺于你。它归顺于你不是发自内心, 心里并不服你, 你也不好管理。这样对谁都是不好的。学着包容和宽容, 这样会更好的。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 无所终也。

那么最后就是上六了。上六位居五位, 下无比, 上比却又晚了一步, 错过了机会。

意思是已经到头了, 还那么不停无休止的比下去。“首”是开端的意思。一开始是时候没有比, 错过了机会。那么没有开始, 当然也就不会有结果了。所以说已经到了比的尽头还是要比下去, 那么是不和常理的, 是说不通的。比是相互的一种关系, 并不是无休止的比下去。那么反而适得其反。这就是说, 当大家都去归顺的时候, 它正是处在观望的状态, 因为错过了一些美好的机会。所以最后也是也无果告终。

以上就是对比卦的讲解, 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归顺而是诚信和包容。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大的集合。这个大的集合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归顺所形成的。只有那些不同的小支不断地合流, 汇集在一起才会有我们现在相亲相爱的国家。当然, 但你在汇集的时候是需要你的真诚、诚信。当你报以这种心态, 然后就是把握住恰当的时机。我们现在讲以和为贵, 就是我们在合流中所要保持的那种心态。“和谐”相处, 不仅仅是外表的归顺, 重要的是内心的服帖。当然我们还有一颗包容的心。要融汇它, 接纳它, 不仅仅有美的一面, 也要接纳丑陋的一面。有时你那容忍是你美德的一颗钻石。它帮助你照亮了前进了路。我们的亲比, 有了诚信作为向导, 以诚实作为辅佐那么这条路, 还有什么难的呢。

如果我们要想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广阔, 是需要那坦诚、包容的心。有句话说, 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也这种方式团结自己的力量, 那么会变得坚不可催的。同样《周易》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不是那么复杂, 只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和包容的心, 把握好时机, 那么你就会做到。

参考文献

(1) 经典阅读文库《易经》, 李薇, 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12

(2) 《周易今注今译》, 赵建国、陈鼓应译注,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周易》德育思想 篇6

一、水墨动画中“阴阳相抱、时空合一”的美学思想

无论是诗歌、绘画、声乐还是雕塑等艺术活动,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周易》美学思想。黑格尔曾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1所谓道,是由阴阳两极构建出的整体,是宇宙万物成长和发展的根本规律,体现出一阴一阳时空合一的美,即气韵生动、节奏和谐、生机蓬勃。所谓“气”在艺术作品中经常给人以刚毅、硬朗的感觉,而“韵”则表现出了柔美、静远等美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习惯把“气”和“韵”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水墨山水画理论就认为气韵要呈现在虚无之中,即以虚无见气韵。虚的部分并非不重要的,虚是有物的,是气韵所在。“计白当黑”的道理就在于此。

气韵生动是如何体现在水墨动画作品中呢?

首先,原画设计人员不能仅以模仿水墨画的外形为目的,要把整部作品的艺术感受与想表达的体悟融入作品当中。气韵是一个人自我审美的自然体现,是主观的,原画师所积累的艺术修养与精气神会在作品中自然而然的有所反映。一些介绍水墨动画的文章认为“水墨动画就是单纯的用动画的方式来完成水墨的效果”,这是一种简单的论断。笔者认为合理的判断在于“用水墨蕴含的美学精神与审美价值融入动画创作中”。

其次,不仅要求原画师的艺术修养融入动画作品中,一些技术层面的运用也同等重要。从技术手法方面,水墨动画对“气韵”的把握主要是从模拟水的纹理和墨表面的浸染效果两方面来体现的,从而从最大程度上再现水墨在宣纸上的特殊肌理。水墨动画与其他类型动画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画面轮廓线的处理,特意虚化轮廓线,仅依靠墨色的自然晕染和虚实间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气”的把握主要体现在用笔力度与气势的感受上,“韵”则主要体现在柔与静的情感中。“气韵”二者各有分工又互相依存。

再次,“气韵”追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更是一种辩证的审美。水墨动画的最终目的不能是单纯的追求水墨效果,而是要传递感情。在绘制的过程中,不仅要表现场景所营造的虚实关系,也要把“气韵”的意境融入到画面中。

二、水墨动画中“俯仰宇宙、悦目畅神”的审美观照论

如果说《周易》的本质是对气韵与生命精神的研究,那么,周易美学观照法则是属于主体的审美研究,可以用“俯仰往还,远近取与”八个字来概括。宇宙俯仰观照论的首创者是易传系辞,中国历代文人的审美观照法,都是从这而来。中国几千年的美学创作都在证明俯仰观照法是符合国人审美习惯的,是富有民族传统美学特色的。无论是魏文帝的“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还是王羲之的“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在仰俯之间,自然的美态,尽收眼底。

水墨动画的创作不可避免的会有水墨画稿且占有极大的分量,它的独创性就在于把传统的水墨画与动画进行形式与精神的统一。水墨动画涉及到用笔、气韵、空间等元素,其独特性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水墨画是一种综合感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

三、水墨动画中“催人奋进、奔向未来”的激励作用

美学大师黑格尔曾拜读过易经,数学家莱布尼兹的数学二进制也是受到周易八卦的启发,爱因斯坦也对易经十分倾慕。这些都表明,周易已走出国门并且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周易中所体现的天道、地道、人道,这些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周易对蓬勃生长的世间万物是重视的,这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有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

老子称道为“精”,称道的妙用为“神”。庄子称虚静的心为“精”,虚静心的活动为“神”。由此可见,古人们把“精神”看作是人心的有益的活动。作者本人的精神活动都体现在艺术作品上,依附于作品材料上的灵动性。这种灵动性也正是艺术品存在的重要前提,它在人类社会中发生作用。艺术品的精神性不仅满足了创作者也满足了观看者的需求。当然不排除一些艺术品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满足的是人们的生理而不是心智的需求。

水墨动画作为艺术品的一种,它的主要功能是要满足人心灵感情上的需求。如果我们有意识的降低情感方面的需求转而向实用性功能转变时,动画作品的魅力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精神性是水墨动画存在的根本,它的精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墨动画每张画稿本身作为水墨画的精神性,二是水墨动画作为影视作品存在的精神性。当然,这两方面的内容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从水墨画稿本身去思考其精神性时,更多的是就平面的水墨画层面进行探讨,在这样的前提下,文中所提到的水墨艺术的美感在水墨动画中都是有效的。但是,当从影视动画作品整体来思考其精神性时,更多的是从动画整体的影视艺术层面来分析,这样就会涉及更多的比如文学、音乐、表演、节奏等多方面来加以探讨。

《周易》的生命精神宏远广大,对《周易》的研究也应该不断创新,特别是新儒家对这种生生之德都做了不断的创新与发扬。这种生命精神是我们建构当代中国美学思想的价值取向和美学原则。同时,《周易》的生命精神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与使命感,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它不仅是研究的对象,更是实践的对象。《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不已的生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摘要:动画的表现手法繁多,运用我国民俗题材为主要创作背景的动画表现手法也很多,比如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动画《孔雀公主》等,其中水墨动画当属最具民族风格的代表,水墨动画不动声色的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运用到动画表现当中,用笔大胆奔放、意境优美、格调淡雅、气韵生动,进而创造出一种我国独有的动画形式。提到我国的传统水墨绘画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周易》,它所蕴含的生命精神对中国美学、文学以及绘画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周易》的生命精神体现了宇宙之道。本文将以中国水墨动画作品为例浅析《周易》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水墨动画,周易,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刘纲纪.周易美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舒士俊.水墨的诗情[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周易》德育思想 篇7

关键词:周易思想,战略决策,大数据,动态平衡

由于美国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致使一场发端于美国金融领域的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 并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在较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而在企业层面, 一直沿用西方管理决策理论指导企业实践的做法在这一特殊时期也将面临更多的质疑。

一、传统战略决策理论的局限性

1. 对象化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战略管理理念是围绕着战略管理的三要素, 即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以及战略实施和评价展开的, 因此企业需要先确定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并在这一确定前提下展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而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 分析的因素、备选的方案、实施和评价的过程都是明确而具体的, 换句话说, 这种决策过程中所所采用的都是对象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决策的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能够以规范化的方式确定决策所涉及信息、资源和步骤, 并期待通过按部就班的操作得到最优化的结果。然而, 这种对象化的思维方式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局限性。

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决策过程缺乏灵活性, 在进行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实施的过程中, 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甚至会使决策的前提发生质的变化, 甚至可能使得决策丧失存在的意义。而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存在着滞后性的缺陷, 虽然战略决策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可以通过纠偏来提高决策的质量, 但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在过去或许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补救作用, 当前环境的变化像布朗运动一样毫无规律可循, 这种时候的纠偏控制所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2. 竞争导向的思维方式

传统战略理论体系是在波特的竞争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也倡导用“竞合”理念代替纯粹的竞争, 但前提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寻找合作的机会, 仍是以竞争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并且这种竞争导向的思维不仅仅存在于相互竞争的同类企业之间, 甚至可以延伸至其他的行业或产业。在行业结构分析中, 常用到波特的五力模型, 其实质就是研究在几种竞争力量的作用之下, 利润将流向何处, 也就是说, 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同样是以竞争导向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相互关系的。

竞争导向的思维方式是以“斗”为起点, 即使存在合作的可能也只是暂时的战略联盟, 而非长久的和平相处, 这使得企业战略在运用时具有较明显的军事战略的特征, 总是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个别企业采取的战略选择很可能破坏整个行业和谐平衡的状态, 从长远看过于激烈的行业结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获利能力发生重大变化, 对于采取过激战略的企业自身来讲也可能是有害的。

3. 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尽管赫伯特·西蒙已经明确指出决策者只能是有限理性的, 但传统战略决策理论仍然是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去尽量寻找优化的方案。在理性化思维方式的指导下, 追求效率和效果的最佳组合是战略决策过程中通常遵循的原则。特别是在满足效率的方面, 传统战略决策特别强调用量化的指标衡量战略决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使决策视角逐渐从宏观层面转移到了微观层面, 对于数字的过分关注很容易导致目标漂移。

由于决策者常常会受到认同强化、表象直觉、便利直觉等认知错觉的影响, 传统决策理论就特别强调用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克服这些错觉的影响, 然而有限的理性也可能使这种有意识的干预行为适得其反。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面临的难题

1. 环境的可预测性减弱导致决策难度提升

经济的波动性加剧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 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各地的市场都变得极为敏感, 任何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经济波动, 蝴蝶效应在经济领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引起经济频繁波动的诱因却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2. 电子商务的繁荣使企业的价值曲线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后,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受到重创, 金融行业和传统的制造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然而电子商务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商务模式, 这使得某些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也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重新构建价值曲线。传统的家电零售企业国美选择全线入驻淘宝天猫就是应对这种新变化的战略性决策。

3. 上下游之间的零和竞争优势已被产业链的优势取代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由于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上下游企业如果仍以零和博弈的思想来进行战略决策, 必然会导致此消彼长的态势, 即无法使整个产业得到成长和发展。而真正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即一条产业链上的整体价值最大化比链条上某个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更重要。企业只有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并通过密切的合作共同提升整个企业群的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获得竞争优势。

三、周易思想对企业决策的特殊意义

1. 全息思维理念有利于降低决策风险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雏形日渐清晰,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用于帮助企业进行决策的数据和信息不过是冰山一角, 绝大部分的真相都隐藏在背后, 当企业利用获取到的少量数据进行决策时无疑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而这种看似理性的决策方式在目前却是相当普遍的做法。周易思想与传统的决策理念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并非只追求事物之间直接的因果关系, 也并不刻意追求微观层面的精准信息, 它承认事物之间存在混杂的、多重的、复杂的相关性。换句话说, 周易思想所采用的全息思维与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挖掘征服数据海洋的理念更为接近, 也使企业面临更低的决策风险。

2. 与时偕行理念有利于抓住决策时机

周易思想是典型的动态思维方式, 强调事物发展的变化性, 也注重行为方式与动态环境的匹配性, 在与时偕行的理念的指导下, 以度时、顺势的方式来谋求积极的结果。周易思想中的与时偕行理念使企业能够及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部署, 把决策的时机看得比决策的过程和方案的优化更加重要。当企业过分寻求决策过程的规范化和决策方案的最优化时, 最佳的决策时机早已错失。实际上, 即使通讯行业中的腾讯并不是业内技术最成熟、产品最优的典型代表, 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几个最关键的时点做出了重要的决策, 虽然以一个不够成熟的形象成为了许多新业务的开拓者, 也给自己赢得了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机会。而微软的MSN、新浪UC、网易泡泡等产品虽然在技术层面并不逊色, 却由于没有准确地把握时机, 无法得到像腾讯一样庞大的客户群体, 也没有寻找到盈利的模式。

3. 循环平衡理念有利于把握决策方向

周易思想不但强调事物发展的动态平衡, 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循环性, 虽然许多企业在进行产品决策的过程中也会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 也承认品牌和产品的发展要经历周而复始的过程, 但循环平衡的理念并不仅仅适用于产品决策这一特定领域。在财务决策、人力资源决策以及战略决策层面, 循环平衡理念可以帮助企业避免陷入过于激进的误区。当企业过分逐利, 就会不知不觉将做大做强当做企业的发展目标, 进而忽视了企业的成长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趋势这一事实, 必须经历循环往复的过程。如果能够深刻体会周易思想中蕴含的循环平衡理念, 在面临企业重大决策时才有可能做出利于企业持久发展的决策, 决策的方向如果把握的不够准确, 企业发展的速度越快, 消亡的速度也就越快。

参考文献

[1]郝书翠.《周易》与管理:体与用[J].周易研究, 2011 (1)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上一篇:美国内部控制实证下一篇:基层实用型卫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