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利用率

2025-01-17

种子利用率(通用4篇)

种子利用率 篇1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散到各章节中, 如果不及时总结和强化, 掌握的知识就会零碎而不系统, 就容易遗忘, 更谈不上掌握并正确应用。因此高考复习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处理好新课程高考与教材的关系;处理好主干知识与知识体系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从而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建构知识网络, 让学生全面掌握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便于掌握并正确应用。利用问题情景, 既可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又可改变死记硬背的现状, 从而使学生形成“知识串”, 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有效地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质量。下面以“种子萌发”为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高考复习构建生物“知识串”, 供大家参考。

种子植物由种子开始萌发到幼苗形成阶段的生长过程是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 从休眠的静止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并开始胚的生长, 到幼苗形成。此生长过程与水分代谢、温度和酶、呼吸作用、细胞分裂分化、光合作用等知识密切相关。

一、水分的吸收

1.种子从外界吸收足够的水分后, 原来干燥、坚硬的种皮逐渐变软, 水分继续源源不断地向胚乳和胚细胞渗入, 整个种子因吸水呈现膨胀, 最终将种皮撑破。

2.吸水方式:开始主要为吸胀作用吸水, 以后因根细胞已形成大液泡, 成为成熟的植物细胞, 并主要从土壤中由渗透作用吸取水分。

3.种子吸水后自由水含量上升, 蛋白质分解, 结合水含量下降, 但是随着形成幼苗光合作用的出现和加强, 新的有机物不断积累, 加上原来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不断运输到新的组织, 进而重新合成新的蛋白质, 这样结合水不会下降太多, 也就是说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鲜重和干重都在增加, 如此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完全可能稳定下来。

二、温度和酶

温度的高低主要与酶的活动有关。种子萌发时内部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 都是由酶在控制着。温度低时, 酶的反应慢或停止;温度太高, 酶又会被破坏, 因此种子萌发时必须有一个最适的温度, 只有适宜的温度, 酶的活性才正常。多数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 最高不超过35~40℃, 而最适的为25~30℃。

三、物质贮存、运输和利用

1.种子萌发时的养料, 是在种子形成时就已贮藏在胚乳或子叶内。原来在胚细胞里存在的各种酶物质, 吸水后,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加强活动, 将贮存在胚乳或子叶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难溶性大分子化合物, 水解成简单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可溶性物质, 运往胚根、胚芽、胚轴等部分, 供细胞吸收利用。

2.可溶性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主要是通过细胞之间的主动运输实现的。

四、呼吸作用

种子萌发的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是通过一部分有机物质的氧化而产生的, 所以种子在萌发时, 呼吸特别旺盛。

1.种子在萌发的初期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2.吸水后的种皮加强了对氧的渗透性, 在水分吸入的同时, 氧气也随之进入种子, 便以有氧呼吸为主。通过充足氧气的供应, 贮藏的有机物逐步氧化分解, 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因此, 种子萌发时能量的供应过程是一个需氧的过程, 如果氧气供应不足, 正常的呼吸作用就会受到影响, 种子也不能正常萌发, 所以播种时如果播得过深或土壤积水, 就会造成种子缺氧而影响萌发。

五、细胞分裂、分化及光合作用

1.种子的胚细胞同化了养料, 增加到细胞里, 细胞的体积有了增大。经过细胞分裂, 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2.从细胞分化来看:胚细胞分化为胚根、胚芽、胚轴等。

3.胚轴细胞的相应生长和伸长, 把胚芽等一起推出土面后, 胚芽发展为新植株的茎叶系统, 幼叶展开后转为绿色, 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不断积累有机物, 使植物的鲜重和干重都增加。

六、例题分析

例题1:认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 如图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曲线, 据图完成下列填空。

(1)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吸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I阶段是吸胀期, 种子迅速吸水。第Ⅱ阶段是吸水停滞期。第Ⅲ阶段是重新迅速吸水期, 主要通过_______吸收水分。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 吸水作用只停留在第_______阶段。

(2) 由于水分吸收, 种子的鲜重在第Ⅰ阶段、第Ⅲ阶段迅速上升的过程, 请分析说明这两个生理过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的方式。

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的第Ⅰ阶段吸胀期的吸水方式是依靠细胞中的亲水性物质吸胀吸水;第Ⅲ阶段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后形成根, 因根细胞已形成大液泡, 成为成熟的植物细胞, 吸水方式为渗透吸水, 能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 其细胞死亡或处于休眠, 因细胞中含有亲水性物质, 第Ⅰ阶段吸胀期仍能进行, 此时吸水作用只停留在第Ⅱ阶段。

答案: (1) 渗透作用Ⅱ

(2) 第一次是种子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吸水, 使种子的鲜重增加;

第二次是根长出后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使种子的鲜重增加。

例题2: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 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 一半直接烘干称重, 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 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 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 再通过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 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 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__mg。

(3) 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 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______mg·粒-1·d-1。

(4) 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 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 原因是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载体, 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 (干重) 变化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考查了考生识图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1) 淀粉是多糖,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提供能量。

(2) 在72~96小时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多为204.2-177.7=26.5mg粒-1d-1。

(3) 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 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 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96~120小时为27-5=22mg, 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

(4) 保持实验条件不变 (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 , 随种子有机物的消耗, 当长出幼叶后又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干重变化趋势越来越小。

答案: (1) 葡萄糖呼吸

(2) 72~96 26.5

(3) 22

(4) 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建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三个代谢问题.教学月刊, 2007.

[2]祝丽环.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生物学教学, 2011.

[3]曾慧兰.种子的萌发教学课例.江西教师网, 2012.

种子利用率 篇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以我院胡麻育种课题组自育的10个不同胡麻品种 (系) 陇亚8号 (Ⅰ) 、Ⅱ97-187 (Ⅱ) 、Ⅱ93-10 (Ⅲ) 、Ⅱ95-18-3-1-1-1-1 (Ⅳ) 、Ⅱ99-39-6 (Ⅴ) 、Ⅱ95-55-6-1-1-4-1-3-1 (Ⅵ) 、Ⅱ95-159 (Ⅶ) 、Ⅱ99-17-1 (Ⅷ) 、Ⅱ95-109 (Ⅸ) 、Ⅱ96-167 (Ⅹ) 为材料, 分别选用其大小均匀、籽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活力测定。

1.2 试验方法

每个胡麻品种取200粒种子, 50粒为一组, 重复4次,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摆放到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 放在20℃的培养箱中, 进行恒温发芽, 保持滤纸湿润, 每天观察记载发芽粒数, 统计计算发芽势和发芽率。种子发芽的判定以胚根伸出种皮1 m以上为标准。

1.2.1测定方法

1.2.1.1初期发芽测定:可采用计算发芽势或初次计算发芽率。

1.2.1.2发芽天数测定:发芽达90%所需天数或达50%所需天数测定 (后者适用于发芽率低的种子) 。

1.2.1.3发芽指数测定:发芽指数 (GI) =∑Gt/Dt。式中Gt为不同时间 (7天) 的发芽数, Dt为发芽天数, ∑为总和。

1.2.1.4活力指数测定:活力指数 (VI) =GI×S。式中S为一定时间内幼苗长度 (cm) 或幼苗重量 (g) 。

1.2.1.5简易活力指数计算:简易活力指数=G×S。式中G为发芽率, S为幼苗长度 (cm) 或重量 (g) 。

2 结果计算与分析

2.1 数据处理

第2天起每天记载发芽数, 并测定幼苗长度或干重, 至第7天结束, 分别计算初期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 (详见表1) 。

2.2 活力指数方差分析

各品种 (系) 的活力指数和方差分析见表2、表3。

对各品系活力指数平均值进行F测验, 假设H0:U1=U2=U3=……U10, HA:U1, U2, U3, ……U10不全等 (U1, U2, U3……, U10分别表示10个品系活力指数四次重复的平均数) , 查F值表可知, 当df1=9、df2=30时, F0.05=2.21, F0.01=3.06。由于F=15.76>F0.01>F0.05, 所以应否定H0, 接受HA, 说明10个品系活力指数四次重复的平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

2.3 多重比较及差异显著性

经进行Duncan多重比较, 各品种活力指数间的差值和差异显著性分别见表4、表5。

3 结论

品系95-109、96-167与其他8个品系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品系95-109, 96-167, 95-18-3-1-1-1-1与其他7个品系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系95-18-3-1-1-1、95-159、95-55-6-1-1-4-3-1、93-10、99-17-1、97-187与陇亚8号、99-39-6差异显著。

摘要:采用标准发芽试验, 对10个不同品种 (系) 的亚麻进行种子活力测定, 从而分析比较各品种 (系) 的发芽速率。结果表明, 95-109品系的发芽速率最快, 为该品系进一步的选择与鉴定及其大田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亚麻,种子,活力,标准,发芽,试验

参考文献

[1]孙致良, 杨国枝.实用种子检验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3.

[2]朱孝达.间实验与统计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89.

[3]毕辛华, 戴心维.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60~82.

种子利用率 篇3

一、深情地导读、渲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绘本将文字与图画完美结合在一起,朗读者在读给学生听之前首先要把对图画和语言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才能在听的过程中通过朗读者的表情或声音体会到图画和文字中蕴含的喜悦和快乐,才能听懂绘本读物带给他们的真正乐趣。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先把绘本中的故事给学生读一遍,先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概念。随后,再慢慢地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及语调变换,用丰富生动的神态为学生进一步把故事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在引导儿童进行自我阅读之前,教师要耐心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带领他们逐步展开阅读,培养他们的自我阅读能力。

比如,在对幽默滑稽的《小猪变形记》进行阅读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演绎出小猪的样子,在阅读中我加入了一些夸张的表情和语调,甚至是一些情态,让学生听得非常着迷,情绪也特别高涨,使学生在畅享快乐的同时也感悟到阅读主题。

二、让学生大胆想象,深入阅读绘本

一个优秀的绘本可以为学生带来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加入了学生纯真想象的绘本会变得更加丰满和完善。

1.通过绘本封面,进行大胆推测

一本书的封面就如一件引人注目的衣服,是一本书的包装,同时也体现着一本书的品位或档次所在,一个封面甚至可以说是一本书的核心体现,是最容易吸引读者眼球的地方。在对绘本展开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封面展开想象和推测。

如,《逃家小兔》的封面上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看到这个封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透过画面可能要讲述的故事内容。有的学生说:“兔宝宝在向兔妈妈撒娇,想要买新玩具。”有的说:“她们走路累了,在一块休息。”“后面有大灰狼,她们很害怕。”等等,学生根据封面展开的大胆想象和推测远远超乎我的意料。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仅仅是通过一张小小的封面图画,学生就勾勒出了许多个不同版本的故事情节,可见学生的想象空间是多少丰富多彩且不同凡响。

2.结合生活经验,敢于设疑想象

教师说出故事题目,如,《逃家小兔》,请学生说一说听到题目,看到这个题目后他们心中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大多数学生都会问:“小兔子为什么要从家里逃跑,家里不好吗?小兔子离开家不害怕吗?小兔子会不会遇到坏人?”有的学生说:“小兔子一定是不想写作业,从家里逃出来了……”等等一些问题。其实从学生的问题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心中的想法,而这些问题可能也正是学生在生活中会碰到或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

3.调用各种经验,展开合理联想

学生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不仅是将故事与生活联系起来,而且也特别容易将自己也想象成是故事中的一员,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置身于角色当中。还是在《逃家小兔》的教学当中,当学生在阅读了图一和图二后,他们好像自己变成了小兔子,想象着自己这只调皮的兔宝宝会逃到哪儿去呢。他们忘情地一边比划动作一边说着自己的想法,如雅风(化名)一边做跳进水里的动作,一边说:“我跳到水里,钻到水底,兔妈妈就找不到我了!”心仪(化名)一边缩着身体一边说:“我躲在密密的草丛里,兔妈妈就看不见我了!”……学生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立体。

三、品味语言文字,感悟故事情感

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反复性及简洁性。绘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听教师大声读、反复朗读、讨论、看图讲述等。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学生感受其语言的魅力。而有些绘本的语言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表达,让学生领悟绘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与精髓。如,《逃家小兔》中都是用简单句式“如果你变成__,我就变成__。”将故事串讲下来,整个故事充满了想象。在导读中,可以利用绘本中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变?”在学生饶有兴趣的猜测中,来推进故事的情节,体会妈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阅读。

图文并茂的绘本吸引着学生,它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学生的会心大笑。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绘本阅读无论在课内进行还是课外自由阅读,教师都应在课内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分享的舞台,种下阅读的种子,这样,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摘要: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展开实践。就如何用绘本在低年级学生心田种下阅读的种子展开论述。

种子利用率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水稻材料

本研究包含2个试验:试验一中的杂株类型来自正季鉴定中收集的9种杂株类型, 试验二所用样品为正季鉴定材料中的同一份样本。

1.2 实验方法

1.2.1 试验一:

在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鄂州基地正季种植并按照当地栽培管理方法栽培两优287样品, 调查杂交稻表型性状, 并统计杂株类型和田间调查鉴定结果。取正季鉴定中9种杂株类型与杂交种F1, 取其叶片参照CTAB法[5]提取DNA, 按照PCR扩增10μL体系:1μL DNA模板, 1μL 10×PCR buffer, 0.8μL25 mmol的MgCl2, 0.2μL的10 mmol dNTP, 0.1μL的10μmol正向引物 (primer F) , 0.1μL的反向引物 (primer R) , 0.2μL rTaq酶 (Takara, 5 U/μL) , 6.6μL灭菌ddH2O。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 32~35个循环, 每个循环94℃变性30 s, 55℃退火30s, 72℃延伸30 s, 然后72℃延伸7 min。PCR电泳检测: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2.2 试验二:

取正季鉴定中同一份样本的1920粒水稻种子, 采用简易法提取DNA[6~9]:剪取0.5 cm长的水稻幼苗 (幼叶或幼茎) , 放入96PCR板的孔中, 每孔加入40μL 0.25 mol/L的NaOH, 在沸水中煮30 s, 然后加入40μL 0.25 mol/L的HCl和20μL 0.5 mol/L的Tris (pH 8.0, 含有体积分数为0.25%的IGEPAL-CA630) 的混合液, 在沸水中煮沸2 min, 用1μL进行PCR扩增, 其余4℃保存。然后按照试验一中的方法进行。

2 结果和分析

2.1 试验一鉴定结果

通过田间调查鉴定了两优287杂交稻材料的纯度, 选取其中的9种杂株类型, 包括不育系9802 s、父本、紫秆红稃尖、变异株1 (比两优287矮) 、变异株2 (比两优287高) 、紫秆迟熟株、迟熟株1 (迟熟25天以上) 、迟熟株2 (迟熟15天左右) 、青稞, 归类并统计杂株总数及所占比例, 结果见表1。

2.2 试验二纯度鉴定及对杂株类型分析结果

利用24对SSR标记对两优287大田正季鉴定中的这9种杂株类型进行差异化分析, 最终筛选出3对SSR标记RM19、RM71、RM224可以将这9种杂株类型相对区分开:通过RM71可以鉴别4和5 (变异株1和变异株2) 以及7 (紫秆迟熟株) ;通过RM19可以鉴别1 (不育系) ;通过RM71与RM19同时可以将3和6归在一起鉴别出来;通过RM71、RM19、RM224可以将2、8、9分别鉴定出来, 结果见表1。

2.3 试验一与试验二纯度鉴定及杂株类型分布结果比较

通过3对SSR标记和田间调查, 鉴定了两优287杂交稻材料的纯度并对杂株类型进行定量分析 (见表1) , 结果表明, 经过多对SSR标记检测的纯度为96.61%, 而田间调查鉴定结果为97.10%, 分子标记检测和田间调查鉴定结果基本吻合, 各种杂株类型的分布基本一致, 但是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到0.31%的其它基因型的杂株。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合大田正季种植鉴定, 利用多对SSR标记系统分析了两优287纯度、各杂株类型相互间的区别并对样本进行分析统计。按照需求, 选取了其中的3对SSR标记, 可以将9种杂株类型全部鉴定出来并相对应归类。研究还发现, 利用多对SSR标记鉴定的结果与大田正季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 各种杂株类型所占的比例也基本一致。但是通过3对SSR标记鉴定分析, 还发现与9种杂株类型的基因型不一致的其他一些基因型杂株, 对这些基因型所代表的杂株表现型还有待在正季鉴定中进一步研究。

本次研究对同一份样本采取两种鉴定方法鉴定种子纯度, 产生一定的差异。研究认为, 造成多对SSR标记鉴定纯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些杂株在正季鉴定中不表现出杂株表现型, 而SSR标记能较明显的显示出是杂株, 3对SSR标记检测中发现有0.31%的其它杂株类型的基因型。其次, 两优287的父本在大田正季鉴定中也较难以明显鉴定出来, 所以也导致大田正季鉴定的父本所占比例较SSR标记鉴定的结果低0.12%。

本研究是本公司利用自己建立的生物实验室, 结合企业所在制种基地的实际生产情况, 将两优287大田制种和SSR标记试验纯度鉴定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比较, 首次尝试采用多对SSR标记精确鉴定两优287的种子纯度及所含杂株类型定量分析。我们下一步拟采用这种方法, 对每一个品种所有的杂株类型进行SSR标记特性分析, 初步建立每个品种的SSR标记指纹库, 然后结合大田制种的实际情况, 选取几对SSR标记进行种子纯度及杂株类型定量分析, 确保公司种子安全。

参考文献

[1]柳达, 周元坤, 王世才, 等.两优287籼型杂交早稻栽培技术要点[J].实用技术, 2006, (5) .

[2]彭锁堂, 颜启传, 王学德, 等.水稻单粒种子DNA提取及RAPD程序优化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2, 20 (1) :34~37.

[3]周岚.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玉米种子鉴定上的应用[J].中国种业, 2005, (6) :51~52.

[4]李晶熠, 何平, 李仕贵, 等.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杂交水稻冈优22种子纯度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 2000, l6 (2) :211~214.

[5]苏顺宗, 黄玉碧, 杨俊品, 等.利用SSR鉴定水稻杂交种子纯度的研究[J].种子, 2003, 22 (1) :23~25.

[6]Panaud O, Chen X.Frequency of microsatellite sequences in rice (O ryza sativa L.) [J].工作Genome, 1995, 38:1170~1176.

[7]McCouch S R, Teytelman L, Xu Y B, et a1.Developmentandmapping of 2240 new SSR marker for rice (0 ryza SativaL.) [J].DNA Research, 2002, (9) :199~207.

[8]谭孟君, 肖层林, 詹庆才.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稻种子金优299纯度研究[J].交交水稻, 2006, 21 (4) :11~14.

上一篇:锅炉压力表下一篇:动物的食性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