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混凝土置换(通用6篇)
缺陷混凝土置换 篇1
前言
在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违反施工操作规程问题、结构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偏差、错误、缺陷、变形等事故。这些事故的存在是十分有害的,而且是相当危险的,它将显著地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安全度和耐久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除严格的保证质量外,对己出现的各类缺陷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地进行处理。集近20年的施工经验,针对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凝土外表缺陷、露筋、孔洞、蜂窝、疏松、冷缝 、夹渣、裂缝、外形缺陷等问题,从问题的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1 混凝土外表缺陷
1.1 缺陷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 、表面粗糙 ,或有许多小麻点、气泡,但无钢筋外露、掉皮、起砂、污染等。
1.2 原因分析
(1)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可能是模板未刷或漏刷隔离剂 ,或脱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所造成的 。
(2)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混凝土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全部排除 ,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1.3 预防措施
(l)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砂浆等杂物,清理过的模板应涂刷混凝土隔离剂。
(2)模板拼接时粘贴海绵条,与模板面齐平。
(3)严格执行混凝土浇注技术交底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严格控制混凝土下料 厚度,振捣要密实,严防漏浆,每层混凝土应振捣至气泡全部排除为止。
(4)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才可以拆模。
1.4 处理方法
外表缺陷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外观,板面或内墙可不予处理;板底或外墙及防水混凝土应将麻面部位清洗干净 ,待充分湿润后用素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2 露筋
2.1 露筋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因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在空气中有害气体或水分等的作用下,外露钢筋将锈蚀,锈蚀时的钢筋体积大大膨胀,将破坏周围的混凝土,导致恶性循环,直至结构的破坏,产生严重的后果。
2.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注时 ,垫块移位或垫块数量太少,钢筋紧贴模板 ,拆模后露筋。
(2)结构断面小,钢筋密集,或大石子卡在钢筋间,混凝土中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产生露筋。
(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浇注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造成钢筋位移,引起露筋。
(5)振捣不密实,拆模过早,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2.3 预防措施
(1)混凝土在浇注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注意垫好钢筋垫块和钢筋支撑骑马凳或拉结筋等。
(2)当钢筋密集时,应调整混凝土中石子粒径 ,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最小截面的1/4,且不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或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
(3)为防止钢筋产生位移,严禁用振捣棒撞击钢筋。
(4)控制混凝土浇注的自由落差,当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使用串筒进行下料。
(5)拆模时间要根据混凝土试件试验结果正确掌握 ,防止过早拆模。
2.4 处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湿润,再用l: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果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认真养护。或用聚合物砂浆抹压平整。
3 蜂窝、疏松
3.1 蜂窝、疏松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蜂窝多半是发生在配筋最密之处、或混凝土难于到达、或灌筑不便之处,混凝土局部不密实、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蜂窝、疏松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蜂窝有表面的、深进的和贯通的三种,在基础、柱子、梁、楼板、剪力墙中等时会出现。这种蜂窝对于承重结的是很危险的,结构内存在深进和贯通的蜂窝,常常是结构稳定性丧失和导致倒塌的原因。
3.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准确,或混凝土搅拌时计量不准确。
(2)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过长、产生分层离析、和易性差;
(3)施工时违反操作规程,混凝土混合物倾掷入模、倾落高度太大易分层,振捣不密实。
(4)浇筑配筋最密之处时,混凝土浇注前未准备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下料不当,导致石子集中。
3.3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 ,经常去搅拌站检查,保证原材料的计量准确。
(2)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在2m以内,当超过时应使用串筒。
(3)支模严格按技术交底执行,模板底部做好找平层 、模内铺好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
3.4 处理方法
小蜂窝即深度不大的蜂窝,用水冲洗干净后,用l: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即深度较大的蜂窝 ,可用灌注管进行压浆,压入的水泥浆将对蜂窝进行补强加固作用;对于深进和贯通的蜂窝,先将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部分剔除 ,尽量剔成喇叭口状,外边大些,用清水冲洗干净,涂刷介面剂,再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捣密实,并认真养护。对于贯通的蜂窝必要时可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捻塞处理。
4 孔洞
4.1 孔洞现象
孔洞是混凝土结构中较普遍的一种缺陷,即结构构件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以至于钢筋全部裸露,造成结构断裂或整体的损坏,给结构造成危害性,影响结构承载力。
4.2 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框架梁和柱交接节点处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浇注不畅通 ,不能充满模板及钢筋四周而形成孔洞。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振捣半径作用达不到,甚至漏振。
(3)混凝土离析 ,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混凝土中夹有泥块、杂物或木料等掺入混凝土内。
4.3 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框架梁和柱交接节点处等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
(2)振捣时,在钢筋密集处应使用小直径(一般直径d≤30mm)振捣棒或振动片进行振捣 ,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振捣混凝土 ,严防漏浆。
(3)对预留洞口或预埋件处应加强看模 ,随时敲打 、观察混凝土到位情况。
(4)控制混凝土运输和混凝土下料.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大于2m,保证混凝土浇注时不产生离析。
4.4 处理方法
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拖,将孔洞边缘处疏松表面不密实的混凝土和松弱的石子颗粒剔除 ,凿成楔形;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72小时;在孔洞的周边涂刷混凝土介面剂,涂刷时要掌握好时间,避免因介面剂过早凝固变成隔离剂,影响新旧混凝土的结合能力;再浇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施工时可以做一个带托盒的悬挂式模板,并高出混凝土灌筑面,以形成混凝土的势压,便于结构孔洞混凝土浇灌填满,并振捣密实;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铺盖草包、麻袋等物,用水认真养护,养护期为14天。
5 冷缝 、夹渣
5.1 冷缝、夹渣现象
混凝土施工缝处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 ,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5.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注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混凝土浇注捣实不够。
(2)混凝土不能连续供应 ,形成冷缝。
5.3 预防措施
(1)在浇注混凝土施工缝前,剔除混凝土表面水泥浆层、砂、松动石子、杂物或软弱混凝土层 ,并充分浇水湿润和冲洗干净。在施工缝处涂刷混凝土介面剂。
(2)保证混凝土供应及时连续 ,浇注前对混凝土供应单位提出供应速度要求,供应速度应大于现场实际浇筑速度 。
5.4 处理方法
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或有一定压力的水)将缝隙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砂浆抹平。夹层的处理应慎重,梁、柱在补强前应搭设临时架子做好支撑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砂和松散混凝土剔除,清水冲洗干净后,刷介面剂,再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捣或捻塞,并认真养护。
6 裂缝
6.1 裂缝现象
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形的一种主要形式。裂缝有强度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和变形裂缝等,而变形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裂缝。裂—漏—锈—断,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因此裂缝必须进行修补,修补前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裂缝提出补强措施。
6.2 原因分析
混凝土出现的裂缝,主要原因有:设计存在问题:配筋偏少、构造设计欠妥、断面尺寸没有满足规范要求等。施工存在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水灰比太大、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配筋错误、断面错误、养护不当、施工荷载超载等。使用存在问题:野蛮装修、超载使用等。还有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板垮中垂直主筋的裂缝、梁垮中贯通裂缝、梁支座处斜裂缝、柱顶垂直裂缝等均属强度裂缝,不可掉以轻心!
6.3 预防措施
设计方面,应严格把好设计质量关,设计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未经施工图审查的图纸、不合规范要求的图纸坚决不用于施工。
施工方面,施工前认真阅读施工图、作好施工图会审与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设计图和施工规程施工,具体做到:
(1)混凝土原材料使用合格的、相同品质材料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匀质性。
(2)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和易性。
(3)楼、屋面板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再次抹压 ,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
(4)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未达到1.2MPa前禁止上人作业。
(5)拆模不能过早,必须由施工员填写拆模申请 ,由监理单位确认方可拆模。
(6)设专人负责养护,防止混凝土早期水化反应缺水影响强度及产生干缩裂缝。
(7)模板及支撑必须进行设计,特别是超重、超高时必须增设临时支撑,保证模板不超过允许的变形,确保施工中的绝对安全。
6.4 处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根据环境类别规定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在一类环境下为0.30mm、在二类环境下为0.20mm,可以理解为在上述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以内可不做处理,宽度大于上述的裂缝限值应进行处理。实际上裂缝宽度≤0.20mm也应作封闭处理,通常采用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裂缝宽度0.1mm≤1.5mm可采用注射法进行处理,以一定压力将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内,起到封闭补强作用。对于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等裂缝较宽较深时可用压力注浆法进行处理,以较高压力将修补裂缝注浆料压入裂缝内,起到封闭补强作用。裂缝宽度≥0.50mm,可在构件表面沿裂缝走向凿槽(槽深20mm宽15mmU型沟槽)后用改性环氧树脂等填缝材料充填 ,即填充密封法。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在其表面用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粘贴1—2层。
7 外形缺陷
7.1 外形缺陷现象
外形缺棱掉角 、棱角不直、翘曲不平 、涨模、飞边凹肋等。
7.2 原因分析
(1)缺棱掉角的主要原因是拆模过早、拆模方法不当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或冬季施工保温工作未到位,造成缺棱掉角。
(2)棱角不直的主要原因是支模时棱角未挂线 ,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混凝土浇注方法不当造成棱角模板偏差.产生偏移。
(3)飞边凹肋的主要原因是模板拼接不当,模板与模板的背楞之间产生空隙,或大模板角模与平模之间连接件数量少,混凝土浇注时振捣不当引起凹入或突出。
(4)结构外形翘曲不平、涨模的主要原因是模板支撑不牢固,支撑过少,穿墙螺栓未拧紧,或螺栓强度不足,或穿墙螺栓间距过大 ;混凝土浇注时浇注方法不当,未分层浇注 ,混凝土下料冲击模板 ,造成局部模板变形,引起翘曲不平。
7.3 预防措施
(1)拆除模板必须由监理单位签字的拆模申请书,墙体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并不少于4.0MPa;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 、生掰硬撬,模板拆除后棱角采取保护措施。
(2)墙体阴阳角采取定型角模,并采取可靠支撑,混凝土浇注时注意振捣方法 ,振捣棒不碰撞角模 。
(3)模板与模板之间保持内面平直,背楞与背楞之间保持足够的连接件。
(4)严格按照模板设计方案和技术交底配模 ,混凝土浇注前,严格检查穿墙螺栓的拧紧程度 ,保证足够的支撑 ,形成整体支撑体系,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混凝土浇注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分层浇筑 。
7.4 处理方法
(1)混凝土缺棱掉角较小时,用水清洗干净后抹1:2水泥砂浆找平;较大时 ,将不实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除,用清水冲洗、湿润后、涂刷介面剂、支模,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
(2)棱角不直:在墙边弹好棱角控制线,进行剔除,然后用1:2水泥砂浆找直。
(3)飞边凹肋:用手持砂轮磨光机将突出的部位磨平。
(4)翘曲不平、涨模 :按照偏差控制标准进行凿除、磨平。如果未超过保护层厚度,可不进行处理 ;如果钢筋外露,应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抹平并认真养护。
8 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陷,有表面也有隐蔽的。隐蔽的通常是配筋错误、支座构造处理有误、焊接接头不良、钢筋表面受污没清理、混凝土强度偏低等。表面的通常是损伤、蜂窝、孔洞、疏松、夹碴、裂隙、裂缝等。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论存在那种性质的缺陷,都是十分有害的,它们的存在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种混合在一起的。这些缺陷的存在,将大大降低结构的承载力与建筑物的安全度和耐久性,因此必须进行处理,对于隐蔽的缺陷牵涉方面更多,本文没有仔细分析,本文仅就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缺陷原因、处理方法等进行讨论。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敬请赐教!
摘要: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凝土外表缺陷、露筋、孔洞、蜂窝、疏松、冷缝、夹渣、裂缝等问题,从问题的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缺陷,原因分析,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报批稿)[S].2011.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缺陷混凝土置换 篇2
混凝土结构外观缺陷及处理:
(1)露筋
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产生露筋的原因是:钢筋保护层垫块过少或漏放,或振捣时位移,致使钢筋紧贴模板;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木模板未浇水润湿,吸水粘结或拆模过早,以致缺棱、掉角、导致露筋。修整时,对表面露筋,应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及铁锈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当露筋较深时,应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加强养护。
(2)蜂窝
蜂窝是指结构构件表面混凝土由于砂浆少,石子多,局部出现酥松,石子之间出现孔隙类似蜂窝状的孔洞,造成蜂窝的主要原因是:材料计量不准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等。如混凝土出现小蜂窝,可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于较大的蜂窝,应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颗粒,刷洗干净后,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3)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产生孔洞的原因是:混凝土严重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下料受阻,或混凝土内掉人工具、木块、泥块、冰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混凝土若出现孔洞,应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后方可处理,一般修补方法是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清除后仔细浇灌、捣实。为避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上出现收缩裂缝,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内,并可掺入水泥用量的万分之一的铝粉。
(4)裂缝
缺陷混凝土置换 篇3
某公寓楼地下1层地上10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室内装修前经专业检测,第一单元一层局部剪力墙等级实测数据未达C35,原因是厂家误将不合格混凝土混杂浇筑度所致。设计院对结构重新建模型计算后,要求加固处理,否则该楼属危房。
2 剪力墙加固方案选择
1)加大截面法。因用户使用面积减小,影响橱房、卫生间及门窗设施等布置,建设单位不同意,方案被否决。
2)双面双向粘贴碳纤维补强。专家评审认为,碳纤维补强不能彻底解决剪力墙的轴压比,也不能达到原设计要求。室内粘贴碳纤维对住户有恐惧感,此方案也不可取。
3)抽条式置换混凝土加固。在保持原结构截面前提下,分次抽条凿除不合格混凝土,用高于原设计等级混凝土置换。该方案优点是保持原结构,不留后遗症;施工简单,获专家和原设计师评审通过。
3 托换计设计思路
1)根据设计提出意见,将拟置换加固剪力墙绘制在一层结构平面图上(见图1)。
2)由设计院配合建模,计算出抽条式置换施工工况下,各段墙体底部最大组合荷载的轴压比,即全楼层恒载+一层楼面施工荷载(恒载+一层施工活载)(见表1)。
3)按每段拟置换加固墙体截面积、每次凿除混凝土墙段长度不超过600 mm,同时不超过1/5墙段截面积的原则,确定每段混凝土墙段抽条施工序号。
4)在置换1/5截面积的墙段条件下,(按0.6轴压比计算施工条件下可承受的竖向荷载N')采用楼板钢管支撑方式对楼面荷载进行卸载,减少剪力墙的竖向荷载。
5)卸载楼层数采用碗扣式钢管支撑。
4 墙剪力卸载支撑架设计
1)计算全楼层仅恒载+一层楼面施工荷载模式下,一层墙体底部构件最大组合荷载。计算每段墙体截面积。每次凿除混凝土墙段宽度不超过600 mm、且不超过1/5墙段墙段截面积原则。布置需置换混凝土墙段的施工段。计算一层墙体底部置换施工各工况下剪力墙最大组合荷载(恒载+一层施工活载)。
2)置换工况下各墙段的最大组合荷载(按实际混凝土抗压强度),4/5墙段面积轴压比,确定抽条最大卸载值。
由表1可知,在实测混凝土强度.结构仅承受恒荷载情况下,除编号7的墙段外,各墙段轴压比均不满足0.6的设计要求。在同时置换1/5截面积墙段条件下,按减少一层墙体底竖向荷载理论值,设计出钢管支撑卸载的楼层数(见表2)。
3)卸载支撑架设计
支撑架采用碗口式钢管搭设,搭设范围为地下室底板面至十层楼板面,即总共搭设11层。其中:地下1层及地上1层,立杆纵横间距600 mm×600 mm,步距600 mm,属加强型支撑;地上2~5层,立杆纵横间距900 mm×900 mm,步距1 200 mm,属次强型支撑;地上6~10层,立杆纵横间距900 mm×900 mm,步距1 800 mm,属普通型支撑。加强型立杆顶部采用可调托座,立杆上下均用50 mm厚木方垫紧。
4)立杆强度验算
①地上1层(立杆纵横间距600 mm×600 mm,步距600 mm)。
a)楼面荷载值
∑q=302.2 kN/m2(注:地上一层钢管荷载忽略不计)
4 根钢管所受承载力:302.2 kN/m2×(0.6×0.6)=108.79 kN
1根钢管所受承载力:108.79 kN÷4=27.198 kN b)立杆稳定性验算
N=f×ΦA=205 MPa×0.795×489 mm2=79.69 kN>27.198 kN满足要求。
②地下1层(立杆纵横间距600 mm×600 mm,步距600 mm)
由于该层立杆纵横间距和步距均同地上1层,且减少一层墙荷载,故无需再验算。
③地上2~5层:按2层验算偏安全(立杆纵横间距900 mm×900 mm,步距1 200 mm)
a)楼面荷载值
为方便计算参照《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JGJ130-2011表A.0.3)表,立杆纵横间距900 mm×900 mm,步距1 200 mm,每层钢管荷重标准值q=2.78 kN×0.171 6 kN/m=0.477 kN,则:
4 根钢管所受承载力:35.9 kN/m2×(0.9×0.9)=29.08 kN
1根钢管所受承载力:29.08 kN÷4=7.27kN b)立杆稳定性验算:
N=f×ΦA=205×0.39×489=39.09 kN>7.27 kN满足要求。
④地上6~10层:按6层验算偏安全(立杆纵横间距900 mm×900 mm,步距1 800 mm)
a)楼面荷载值
为方便计算参照《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JGJ130-2011表A.0.3)表,立杆纵横间距900 mm×900 mm,步距1800 mm,每层钢管荷重标准值q=2.78 kN×0.141 2 kN/m=0.392 5 kN,则:
4 根钢管所受承载力:21.38 kN/m2×(0.9×0.9)=17.32 kN
1根钢管所受承载力:17.32 kN÷4=4.33 kN
b)立杆稳定性验算:
N=f×ΦA=205 MPa×0.185×489 mm2=18.54 kN>4.33 kN满足要求。
注:1)在一层顶混凝土梁下也需设钢管支撑,其立杆纵横间距同相邻楼板(仅卸载本层混凝土梁荷载)。
2)所有钢管支撑全部搭设完毕后,方可抽条置换混凝土。
3)需置换区混凝土采用人工电镐凿除,不得破坏原结构内钢筋;将混凝土块凿除干净后再支模板,C40自密式混凝土浇筑。
4)混凝土并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再置换下一条带墙体。
5 抽条式置换施工技术
施工程序:卸载支撑架—施工段编号划分—第一次抽条凿除—清除混凝土—整理墙内钢筋及预埋管线—隐蔽验收—模板施工—混凝土灌注—养护—拆模—第二次抽条凿除—重复施工程序—检测验收
1)置换原则:“先托后换”、“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托后换”即上部楼面荷载采用满堂支撑卸载“托住”。“先点后面”即分段施工,剪力墙暗柱最后置换。
2)按流水施工程序,图2所示,按标出各施工段编号①②③④⑤,同批次抽条凿除置换相同编号的墙体。即①→②→③→④→⑤,保证每段墙体每次同时置换的混凝土体积最多不超过1/4(见图2)。
3)抽条式分期、分批置换,当先置换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原设计等级C35及以上时,再进行第二次抽条或前后条拼接。
4)墙体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口做V形槽,2层楼板面浇筑口,用间隔钻孔(孔径150~200 mm),C40自密式混凝土灌注(见图3)。
5)第二次抽条置换前,先拆除已置换混凝土墙体模板,检测墙体表面平直度。将不密实处及周围50mm范围内混凝土剔除、凿毛修补;前后两段墙体接缝处应平整、密实。如接缝处有涨模应立即凿除,后采用J40修补砂浆抹平。如发现有浇筑不密实或接缝不紧密现象,需采用C40灌浆料修补填实(见图4)。
6)边缘部位松散、不密实的混凝土剔除,使边缘部位沿墙高成锯齿形,以利新旧混凝土结合。做法见图4。
7)局部剪力墙混凝土强度降低较多,支撑到十层楼面板底时,理论上仍无法满足墙体轴压比0.6的允许值,故该部位剪力墙混凝土墙体放在最后进行置换,以利用周围达到C35混凝土墙体和楼板的刚度,对该节点形成制约。以18节点为例,按C30混凝土抗剪、抗拉强度(1.43 MPa)计算,L1-L10层楼板刚度为:120×2100×2×1.43×10=7 207 kN>3 102.8 kN,表明其楼板自身已能承受当上部荷载向下位移。说明后期置换,托换风险已降低,加固速度可加快(凿除混凝土墙段可适当放宽)。
6 置换混凝土施工要点
1)置换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高强度加固料为自流混凝土。灌注时无需机械振捣,确保成型后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35。
2)置换混凝土部位剪力墙两侧楼下搭设支撑卸载,采用碗扣式Φ48 mm×3.0 mm钢管,地下室及一层立杆纵横档距600 mm×600 mm,步距1 200 mm,立杆顶部采用可调托,下部采用可调支座,50 mm厚木方垫实。
3)抽条施应先沿墙身一侧纵向凿出一条槽,以露出墙内钢筋为宜,但不得破坏钢筋,用于探测墙内受力钢筋位置。
4)采用芯机取芯,结合人工凿除剪力墙及两侧暗柱内混凝土,严禁大锤敲击,清除原结构混凝土表面酥松层、浮浆、油污、杂质;凿除后应将扰动、移位钢筋和管线修复。
5)安模板:安装模板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刚度和稳定性,设对拉螺杆确保抗侧力。浇筑混凝土加固料前,木模板应先浇水湿润且模板内没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6)浇混凝土:混凝土加固料现场按比例配置,浇注混凝土时钢筋骨架一旦变形或移位应及时纠正,浇注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自流混凝土边浇注边敲击模板,验证混凝土是否灌密实。每次应连续浇注,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7)养护:注混凝土12 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浇水,能保湿养护不少于7 h。
8)模板拆除: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拆除后模板和支架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9)检测:不合格剪力墙置换加固后,有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出具书面报告给设计院。
7 结语
该公寓楼采用抽条式加固后,经原检测机构复检,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达到C35以上,外表未见加固痕迹,室内装修正常开展。由于未采用专业材料(碳纤维或粘钢),节约加固费用2/5;难度不高,由土建人员完成任务。该抽条式加固技术对类似承载墙加固可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剪力墙混凝土强度不合格,采用抽条式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介绍置换设计原理、支撑架托换及施工要点。该加固技术简便、经济,可提供类似结构加固采用。
混凝土缺陷修补技术交底 篇4
廊坊市开发区大学里三期工程
交底部位
混凝土缺陷修补
工程编号
日
期
交底内容:
一.施工安排
1.1人员安排
1.1.1劳务队负责人
负责落实施工方案的内容,并全程跟踪施工修补质量;
1.1.2工人数量及分工
修补工人分为3个作业队,每个作业队工人数约为10-15人;
二.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2.1、麻面修补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mm。
成因分析:
(1)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
(2)浇筑前模板上未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拆模后出现麻面;
(3)混凝土加水量不准确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时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麻面;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筑,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麻面;
(5)混凝土入仓后振捣不到位,气泡未能完全排出,拆模后出现麻面;(6)振捣过迟,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修补方法:
混凝土表面的麻面,对结构无大影响,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可采用如下方法:
(1)用稀草酸溶液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毛刷洗净,在修补前先用水湿透;
(2)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砂,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
(3)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或1:2.5,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2.2、烂根修补
成因分析:
烂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振捣时混凝土表面失浆造成。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出现混凝土蜂窝麻面。
修补方法:
漏浆较少时按照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以下方法进行修复:
(1)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并将接合面冲洗干净;
(2)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用中粗砂,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
(3)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到1:3,并搅拌均匀;
(4)修补完成后,包裹塑料薄膜及草帘被进行保温养护。
2.3、蜂窝修补
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骨料间有空隙存着,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深度不漏筋,可能露主筋。
成因分析:
(1)
模板加固不到位,漏浆严重致使出现蜂窝;
(2)CL保温板垫块设置不够,加上欠振或漏振形成蜂窝;
(3)
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尤其是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液面差;
(4)混凝土搅拌与振捣不足,使混凝土不均匀,不密实,造成局部砂浆过少。
修补方法
(1)对于小蜂窝:用铲刀将调好的砂浆压入蜂窝面,同时刮掉多余的砂浆;注意养护。
(2)对于大一点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用钢丝刷洗刷干净后支模,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粒径l0~20 mm)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2.4、露筋修补
成因分析:
(1)
支立模板前垫块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合格,钢筋紧贴模板;
(2)
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露筋;
修补方法:
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2.4、露CL板修补
成因分析:
(1)、CL网架板安装过程中水泥垫块数量较少;
(2)、CL网架板与钢筋连接不牢固,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CL板移位;
(3)、外墙外侧保护层较小,自密实混凝土不容易均匀下沉;
(4)、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或集中浇筑,出现保温板或网架局部外露现象;
(5)、浇筑完自密实混凝土,出现漏振或过振;
修补方法:
当较薄侧构造砼层出现局部漏浇时,在有关单位确定不影响结构安全后,可参照以下编制处理方案
(1)、采用原材料相同,强度提高一个等级的低水灰比砼进行处理;保证后补砼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当保温板位移较大时,应将该部位保温板减薄,但必须满足冷凝验算要求。
(2)后补砼面积较小时可采用抹压的方法施工,面积较大时可采用浇筑的方法施工。砼接茬部位应进行剔凿成圆弧形并用水冲洗干净。
(3)混凝土养护:CL复合剪力墙中的混凝土截面较薄,墙体外侧只有50㎜。为了防止产生干缩裂缝,应在模板拆除后立即涂刷养护剂或覆盖浇水进行养护,且养护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24小时以上。
三.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3.1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钢尺检查
垂直度
层高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全高(H)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标高
层高
0,-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全高(H)
±30
钢尺检查
CL复合剪力墙截面尺寸
+8,-5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2米靠尺或塞尺检查
预埋设施中心位置
预埋件
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
钢尺检查
预埋管、预埋孔
钢尺检查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钢尺检查
两侧混凝土厚度
±5
钻芯取样或预留观测孔
保温板及钢筋网相对位移
3.2
保证措施
1)材料保证措施
(1)CL复合剪力墙中CL网架板应满足河北省建设标准有关规定;
(2)工程伊始,与CL网架板生产厂家签订供货合同,保证CL网架
板的供应;
(3)CL网架板要由现场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图纸,报出规格、型号、使用部位等,定尺定量生产;
(4)CL墙板到货后,现场技术员、保管员,要根据计划清单,验收CL墙板的规格及型号,保证现场CL墙板的使用。
2)机械保证措施
CL复合剪力墙在浇筑前的CL网架板重量较轻,可采用普通塔吊进行吊装施工。
四.安全、环保措施
4.1
CL网架板在存放时和吊装时均应作好防风措施,当风力较大时,应避免进行单片吊装。
4.2
CL复合剪力墙中CL网架板已实现定尺、定量、工厂化生产,施工现场无需二次加工,不产生建筑垃圾;用于其浇筑的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必震捣,解决了普通混凝土浇筑噪音扰民问题。
4.3
CL结构体系内部保温板注意防火,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吊装时防碰撞伤人,吊装就位临时固定防坠落。
4.4在施工过程中,设专人对现场成品看护。各专业队互相配合,严禁破坏其他工种的成品及半成品。做好每日工序落手清考评,做到谁做谁清,工完料清,物尽其用,废料归堆。减少材料浪费,利用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施工中产生的场的施工文明的有关规定,对工地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及环保教育。废弃物、杂物飘散。
4.5安全员进环境,在每个楼层设垃圾桶,每天派专人清扫,对于现场施工垃圾每天定时清理。严禁随地大小便,违者罚款。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
END
巴克编码信号检测混凝土缺陷 篇5
关键词:超声检测,巴克码,缺陷,信噪比,混凝土
0 引言
超声检测是混凝土缺陷检测常用的方法,在通常情况下,超声窄脉冲信号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信噪比差,而宽脉冲具有较差的分辨率但信噪比高。编码技术是将常规发射的窄脉冲信号变为宽时、宽带积的信号,在接收端通过相关运算得到信噪比较高的信号。编码检测技术最早应用在雷达[1]、通讯等领域,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超声领域,编码技术首先应用在医学超声成像研究中[2,3,4,5],此后,人们对脉冲压缩应用的各种编码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发,包括M序列伪随机码[6]、巴克码[7]、Golay码、Chirp和伪Chirp码[8]等各种编码方法被用于超声编码激励的研究和分析。巴克编码是伪随机码的一种,因其自相关函数具有良好的压缩特性,常被应用在雷达信号探测领域。文献[9]利用巴克编码测量流体流量问题,文献[10]利用巴克码所具有的尖锐自相关函数性质来构造匹配滤波器抑制噪声,成像质量得到了改善。目前编码技术应用在工程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利用巴克码激励脉冲,结合混凝土的缺陷检测,验证了巴克编码方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的有效性。
1 原理
我们用序列{ak}表示伪随机码,ak为1或-1,k=0,1,2,3……N-1。巴克码的自相关函数的峰值为码长N,副瓣峰值为1,时带积等于码的长度,码序列越长,时带积越大,但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长巴克码的长度为13,几种巴克码序列如表1所示。其中13位巴克码为{+1,+1,+1,+1,+1,-1,-1,+1,+1,-1,+1,-1,+1},自相关函数如图1所示,主瓣峰值为13,两侧各有6个峰值为1的副瓣。
实际检测过程中,采用余弦信号载波的编码信号,即y=cos(2πf0t+φ),其中, f0为载波频率;φ为相位,且当码为1时,相位φ为π,码为-1时,相位为0。
脉冲压缩方法是在接收端选择匹配滤波器与接收信号进行压缩运算,得到脉冲压缩信号,匹配滤波器的作用是使输出信号的信噪比达到最大。实数域的匹配滤波运算实际上就是相关计算,经过压缩的信号为窄脉冲信号,具有良好的测距精度和距离分辨率。
脉冲压缩信号scompress(t)等于回波信号sreceive(t)与发射信号fmatch(t)的相关计算。
其中,*表示相关运算。
2 试验
2.1 试验设计
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采用荷兰GaGe公司生产的CompuGen 8150作为任意信号发生器,发射的编码信号首先通过一个功率放大器,然后激励换能器(PANAMETRICS-NDT V101)发射脉冲信号。换能器直径为3cm,中心频率f0为500kHz,谐振频带为250~750kHz,接收换能器与发射换能器参数相同。接收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由示波器(MS07032A,Agilent)采集并存储到移动硬盘。
2.2 激励信号
为对比编码信号与实际检测信号的差别,用收发换能器对接,得到巴克码激励的接收信号。从图3中看到激励信号与编码信号有一定差异,当电信号发生相位改变时,由于晶片的振动惯性,相位的改变发生延迟,从接收信号中可看出有5个相位突变点(图3中用竖条虚线标记)。
2.3 单孔缺陷检测
选一岩石试块(20cm×20cm×20cm),如图4所示。试块中央有一直径为2cm的水平圆柱孔,采取两侧对穿的检测方式(测线与孔水平方向垂直),测点为10个,其中第6个测点正好与孔相对,换能器主频为500kHz。首先用矩形脉冲激励(10μs)方式检测,接收信号如图5(a)所示。然后用载频为500kHz的13位barker编码激励检测,接收信号如图5(b)所示,可见两种检测方式的接收信号均包含大量噪音信号。
利用式(1)将图5(b)中的信号压缩后取峰值,与矩形脉冲激励的峰值对比见表2,各测点压缩后的主瓣峰值不同,巴克码的压缩信号第6个测
点的峰值最低,由此可判断孔的位置在第6个测点的水平方向。而单脉冲激发方式的第6个测点峰值不是最低值。分析原因为缺陷对长脉冲激励信号的积累效应,激发信号脉冲越长,遇到孔后的能量损失越大,而孔对单脉冲的接收能量影响较小。
2.4 裂缝检测
选一中间有水平裂缝的岩块(24cm×24cm×24cm),裂缝宽约1.5mm,裂缝在岩块深12cm处。采取单发单收的检测方式,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在岩块顶部,用载频为500kHz的13位barker编码激励检测。为对比信噪比提高效果,用较低的激励电压激励,图6(a)、(b)分别为接收信号与压缩信号,取信噪比SNR=20log10(S/N),S为信号峰值,N为噪音峰值,接收信号和压缩信号的信噪比分别为11.7dB、20dB,说明压缩信号明显提高了信噪比。从图6(b)中的峰值可清晰判断出反射波的到达时间,也可清晰看出二次反射波信号。
3 结论
编码信号的带宽与载频带宽基本相同,主要是由于时宽的增大来提高时宽带宽积,若期望得到大的压缩比的信号,就需要尽量提高信号的时宽,该情况下难免会产生一定范围的检测盲区。
巴克编码信号的基本波形是正弦波,并且信号的长度没有限制,其时带积可以人为控制,容易被现有的超声传感器发射和接收。巴克编码信号的宽时、宽带特性决定了信号的能量较大,在长距离的构件检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接收端,压缩后的信号主瓣较窄,幅度较高,有单一峰值,相关计算后的信号信噪比较高(较相关前信号),检测人员能够精确判读出回波到达时间。
相对于常规超声波仪器的高电压激励(大于100V),巴克编码激励方法用较低电压激励换能器就可得到信噪比较高的检测信号。随着硬件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有望制造出成熟的编码方法超声检测仪器,并把该方法纳入相关技术规程,为岩土工程检测服务。
参考文献
[1]Eli Brookner.Phased ArrayRadars[J].Scientific Amer,l985,52(2):94.
[2]O'Donnell,M.,and Wang Y.,Coded excitation for syntheticaperture ultrasound imaging: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 andFrequency Control[J].IEEE Transactions on,2005,52(2),171~176.
[3]Mamou,J.,Ketterling,J.A.,and Silverman,R.H..Chirp-coded excitation imaging with a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annular array: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J].IEEE Transactions on,2008,55(2),508~513.
[4]Chiao R Y,Moly,Hallal,et al.B-mode blood flow(B-flow)imaging[A].Ultrasonics Symposium,2000,IEEE:1469~1472.
[5]缪亚林,辛鹏程,卞正中.基于脉冲压缩技术的医学超声成像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9,31(5):749~752.
[6]Misaridis,T.,and Jensen,J.A..Use of modulated excitationsignals in medical ultrasound.Part II:basic concepts andexpected benefits: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Control[J].IEEE Transactions on,2005,52(2),192~207.
[7]刘波,郭建中.载频调制二相编码激励的超声成像信噪比提高研究[J].电子学报,2011,39(11):2701~2707.
[8]李建立,刘纪元,焦学峰.脉冲压缩技术在水声测深中的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09,32(11):112~114.
[9]蒲诚,张涛,綦磊.不同编码激励的超声气体流量测量性能对比[J].天津大学学报,2011,44(9):768~773.
混凝土裂缝缺陷分析及措施 篇6
1.1 混凝土收缩
混凝土凝结初期或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随水泥水化的进展而降低进而造成毛细孔中水分不饱和并由此产生的负压引起的混凝土收缩。且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体积会收缩。水泥等级高、用量多、水灰比大、骨料差、振捣不密实,构件施工时最大连续边长较长,则混凝土收缩量大,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易导致裂缝。
1.2 混凝土徐变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徐变现象。混凝土的徐变是指在某一不变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即,应力维持不变时),其应变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混凝土不论是受压、受拉或受弯,均会产生徐变现象。这种变形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可能会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可达3xl0—4~15xl0—4。
1.3 温度变化的影响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新老混凝土的送合面处常出现裂缝,是由新浇筑混凝土的水化热与已冷却的老混凝土的构件温差造成的。
1.4 施工、设计不当
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材料、强度、构件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方法、程序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等都会降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如支模板不妥,钢筋设置不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及时;任意留设施工缝,且不认真处理。混凝土养护不当,特别是早期养护不好也可能引起裂缝。设计不当也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设计中考虑不周到,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太薄、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砼开裂。
2 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2.1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裂缝预防
合理选用水泥品种,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灰比;适当增加粗细骨料含量,选用级配良好且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骨料,适量掺用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加强混凝土养护,减少早期收缩裂缝;配置适量的分布构造钢筋,减小混凝土收缩,分散裂缝,控制裂缝宽度;合理设置施工缝和预留后浇带,减小构件成型时过大的连续边长。
2.2 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预防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2.3 施工、设计不当引起裂缝的预防
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验收材料、强度、构件尺寸,避免偷工减料等现象;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布置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程序,使混凝土搅拌均匀,振捣密实,及时养护;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强制拆除模板支撑或增加荷载;合理设置施工缝,且设在结构受力较小且容易施工的部位;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增加养护时间。混凝土应振捣器振捣密实;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可以减小混凝土结构开裂的概率。设计方面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合理布置纵横墙,纵墙开洞应尽可能小;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合理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设置应合理,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它结构缝合并设置;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基础设汁中可以来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控制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对于板的配筋,应尽量使用焊接钢筋网片,网片可以提高板的抗裂度,加工由机械操作,负筋位置也可保证。
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对不同的裂缝,处理的方法、时段和材料也应有所不同。一般对稳定的死缝,宜选用刚性材料;对随季节和荷载周期性变化的活缝,则使用弹性材料。对发展缓慢不稳定的裂缝,首先应消除引起延伸变形的因素,然后再作处理。对于处理过的裂缝重新被拉开、漏水或在老裂缝旁拉开新缝等问题应慎重研究其原因后再处理,这一般是选材不当所致。对处理裂缝用的材料,当以恢复结构整体性为目的,应选用具有较高强度和粘结力的材料,如环氧、甲凝等材料;而以阻水防渗为目的的,则应选用丙凝、弹性聚氨酯、水溶性聚氨酯或水玻璃类材料。裂缝处理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化学灌浆。施工时段在过去大都选在气温最低、裂缝张开度最大时进行,造成了工期紧、处理质量不佳等缺陷。近年来实践证明,在裂缝张开度中等偏大时灌浆最好,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4 总结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不但会影响构件的耐久性、疲劳强度,还会使预应力混凝土发生预应力损失以及使一些超静定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正确的预估混凝土裂缝可能出现的各种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摘要: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集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混凝土结构在成型后,出现各种裂缝。现将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分析如下。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缺陷,措施
参考文献
[1]戚立荣.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6):52-54.
[2]邓小芳.浅谈某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J].大众科技,2009(10):69-70.
[3]陈裕新.浅析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