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救护技术

2024-05-18

基本救护技术(共4篇)

基本救护技术 篇1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突然发病或遇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正确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1]。意外发生的防范及救护是维持生命的有效措施。“急救从现场开始”的观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学习急救技能, 提高急救现场自救、互救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公众的急救水平也成为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2]。我校是一所卫生类高职院校, 自2010年起学校在护理专业已有急重症护理课程基础上开设基本救护技术校本课程, 对所有专业学生开展以心肺复苏术 (CPR) 及创伤急救为主的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学院共设有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家政服务等16个专业, 基本形成了与卫生技术和健康服务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相关医学类、护理类和健康服务类专业体系。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开设基本救护技术校本课程, 进行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同时, 将该课程列入学生公共素质平台课程, 要求所有学生参加该课程的学习, 综合评定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

1.2 方法

(1) 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组对院前急症和常见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广泛调研, 邀请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红十字会专家、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以研讨会、小组讨论等方式, 确立课程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珍爱生命的责任意识, 形成“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 训练学生面对突发意外事件或急危重症病人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沉着应对、冷静思考的能力;树立先进救护理念, 掌握救护知识、基本救护技能, 能在现场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 (自救和互救) , 防止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2) 课程教学内容的确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 确定以心肺复苏、创伤急救为主的授课内容, 重点为院前现场的应急处理, 强调教学内容“必需、够用”, 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确立对应教学内容训练要求, 进行教学设计。基本救护技术内容、要求与教学设计见表1。

1.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院为卫生类高职院校, 各专业招收的学生为第三批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专升高职学生, 学生个体差异大,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由于第一学期未学习医学基础知识, 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学中灵活运用PBL、CBS、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情景模拟实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 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 多媒体教学。理论课与理实一体授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所有内容都通过Power Point软件编排, 配以丰富的图片、图形、视频、操作录像等在课堂上演示。例如, 讲解异物梗阻时, 以大家熟悉的《人在礮途》电影片段一老年妇女被枣核梗阻场景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高职生知识层次高、理解力与求知欲强的特点, 对部分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例或社会重大事件进行扩充。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应用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先导, 把学习内容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 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 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2) 理实一体教学。摒弃传统教学方式 (理论学习结束后再进行实训) , 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线, 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做中学、学中做。课程总学时为24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6学时, 理实一体教学18学时。例如, 心肺复苏术的大班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只能对心肺复苏术有大概了解;而单纯实践操作, 一些重要知识点学生也难以掌握。因此, 在讲解这一内容时, 把100人的大班分成50人的小班, 在实训中心的多媒体示教室上课, 教师一边应用多媒体课件讲解, 一边在多功能心肺复苏模拟人上示教, 最后, 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回示。课后组织学生观看操作录像, 之后再进行操作练习和考核, 确保每名学生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

(3) 情景模拟实训。情景模拟是指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 由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 从中锻炼、考察其某方面的能力和水平[3], 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4]。针对基本救护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把情景模拟实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练习—考核”医学实训教学模式, 采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创伤模块、视频急救场景等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模拟现场急救情景教学, 完成仿真实训和考核, 有效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与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4) 网络教学。建立本课程网站, 上传课程同步录像、多媒体课件、讲稿、习题集、实训室开放情况表、实训操作评分标准、课程标准, 方便学生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并可进行师生在线互动。

1.4 教学评价方法

(1) 建立多元学习评价机制。采用理论笔试及实践能力考核两种形式, 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职业素质和较强的急救能力。实践能力考核由单项操作、情景模拟考核、小组考核等组成, 在考核知识技能的同时, 考查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以整群抽样法从各年级抽取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抽取8个班400名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每个问题都有4个备选答案, 以单选作答。经调查者解释后学生当场填写, 当场收回问卷。

(3)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由学校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时, 不定期开展同行听课、督导听课, 全面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1.5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我校任课教师均参加过各级红十字会开展的师资培训, 每3年复训一次;作为红十字会成员, 对本地市民进行救护知识培训;进行AHA (美国心脏协会) BLS (基础生命支持) 和ACLS (高级生命支持) 课程学习。除学习急救新知识与技能外, 还学习以视频为导入、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等。课程组注重集体备课, 组织教师对急救新知识与技能、教学技巧进行交流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红十字会、省以及国家级教学比赛, 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 结果

(1) 经过4年的基本救护技术课程建设, 全体学生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操作成绩均在80分以上, 较熟练地掌握了两项基本急救技能, 综合考核合格率达98%以上。学生综合成绩逐年提高, 平均成绩为:2010级76.6分, 2011级78.9分, 2012级82.3分, 2013级85.3分, 2014级86.3分。理论和操作皆合格者获得宁波市红十字会救护员证书, 98%以上的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拿到了救护员证书。学生学习基本救护技术后, 能学以致用、救死扶伤。2010级口腔1班一名学生实习期间应用急救技术成功救助杭州一名心脏病突发的病人, 受到一致好评。

级共400份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5%以上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授课难度适中, 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较高, 对课程教学总体满意度较高 (见表2) 。

年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均分为92.7分。校内督导和校内外专家认为本课程特色鲜明、形式新颖、内容精、实践性强;教学实训设备齐全, 方法先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 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基本救护技术课程于2010年9月被确立为首批校本课程。通过4年的建设, 该课程被确定为宁波市数字图书馆首批高校网络课程。在宁波市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技能大赛中我校一名教师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获二等奖;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一名教师获二等奖, 2013年和2014年各一名教师获浙江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作品一等奖、高职微课比赛一等奖。

3 讨论

学习急救技术, 提高急救现场自救互救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医学生外, 我国主要对警察、消防队员、游泳教练、机动车驾驶员、导游等特殊群体进行急救技术培训, 由红十字会或急救中心组织培训。公众接受急救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 同时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5]。大学生接受急救知识与技术培训, 能促使其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 降低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率, 提高学生应对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并且, 有益于丰富校园文化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作为流动群体, 还可形成广泛的急救知识传播载体[6], 并成为院前急救的骨干力量。

针对高职生特点, 精选教学内容, 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的理实一体、情景模拟实训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全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 把基本理论的掌握真正融合于实践技能培养中, 实现了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实践中, 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学习相关课程, 其自身教学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我国公众急救培训起步较晚, 现场急救培训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虽然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 但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仍然较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疾病谱改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碌, 公众需求多元化的今天, 传统的面对面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方式已面临挑战, 以多种途径有效传播急救知识, 促进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势在必行。网络教学在其他领域已实施多年,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工作忙碌、喜欢从网络获取信息的年轻人而言, 网络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将网络教学引入院前急救培训, 使学生在线进行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 不仅能扩大院前急救学习人群, 还能满足当代人们自主、高效、快捷的学习需求, 提高急救培训效率。

摘要:目的 探讨高职基本救护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开设基本救护技术校本课程, 进行常用急救技术培训。根据调研结果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灵活应用理实一体、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评价, 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结果 4年来, 学生操作考核成绩均在80分以上, 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综合考核合格率在98%以上;教师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结论 基本救护技术校本课程教学是学生掌握常用急救技术的有效途径,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基本救护技术,校本课程,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Zaritsky A, Morley P.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The evidence evaluation process for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J].Circulation, 2005 (112) :128-130.

[2]李宗浩, 金辉, 论心肺复苏的创立[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 (1) :3.

[3]李何玲, 胡宁娜, 冉俐.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1) :44-45.

[4]陈小娟, 江桂素, 郑秀先.情景模拟教育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6) :56-57.

[5]田丰, 刘长军, 张彦军, 等.虚拟现实技术与实尺模拟人在创伤急救训练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设备, 2005, 26 (7) :28.

[6]张维平, 张允平.对高校急救健康促进模式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2) :151.

基本救护技术 篇2

矿山救护中队基本装备配备标准矿山救护队基本装备配备标准

矿山救护中队基本装备配备标准类别 运 输 通 信 个 人 防 护 装备名称 矿山救护车 移动电话 灾区电话 程控电话 引路线 4h 氧气呼吸器 2h 氧气呼吸器 便携式自动苏生机 自救器 隔热服 高倍数泡沫灭火机 干粉灭火器 风障 水枪 水龙带 高压脉冲灭火装置 呼吸器校验仪 氧气便携仪 红外线测温仪 红外线测距仪 多种气体检测仪 瓦斯检定器 一氧化碳检定器 风表 秒表 干湿温度计 温度计 液压起重器 液压剪 防爆工具 氧气充填泵 氧气瓶 救生索 担架 保温毯 快速接管工具 手表 要求及说明 每小队 1 辆 指挥员 1 部/人 单位 辆 部 套 部 m 台 台 台 台 套 套 个 块 支 m 套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块 支 支 套 把 套 台 个 个 个 条 副 条 套 块 数量 压缩氧 灭 火 装 备 8kg ≥4m×4m 开花、直流各 2 个 直径 63.5 或 50.8mm 12L 储水瓶 2 支 35 储水瓶 1 支 数字显示,带报警功能 检 测 仪 器 CH4、CO、O2 等 3 种以上气体 10%、100%各 2 台 机械中、低速各 1 台;电子 2 台 0~100℃ 或起重气垫 锤、斧、镐、锹、钎等 40L 4h 呼吸器备用 1 个/台 2h 呼吸器,备用 长 30m,抗拉强度 3000kg 含 2 副负压多功能担架 棉织 副小队长以上指挥员 1 块/人 装 备 工 具 2 1 1000 6 6 2 30 12 1 20 2 4 400 1 2 2 2 1 1 4 2 4 4 2 10 1 1 2 2 8 10 1 4 3 2 设 施 药剂 绝缘手套 电工工具 绘图工具 工业冰箱 瓦工工具 灾区指路器 演习巷道 体能训练器械 泡沫药剂 氢氧化钙 或冷光管 副 套 套 台 套 支 套 套 t t 3 1 1 1 1 10 1

现代救护技术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篇3

1 传统救护技术与现代救护技术的对比

1.1 传统救护技术

当人们因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或交通事故、意外损伤而受到伤害时, 最先来到患者身边的人只能对患者做些简单的照顾护理, 如将患者放平稳, 对外伤做一些止血包扎等, 然后尽快寻找交通工具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室, 由医师给予诊断处理。在现场, 面对着生命奄奄一息的呼吸、心跳骤停者, 常常是一筹莫展, 导致丧失挽救生命的良机, 甚至加速了患者的死亡或残疾。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危重急症与灾害事故的挑战, 传统的救护概念及由此派生出的急救服务运作方式, 已显得苍白无力, 难以完成使命[1]。

1.2 现代救护技术及现代救护技术新模式

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 利用科技进步成果, 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 使民众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 掌握基本的救护理念和技能, 在现场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护 (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打开气道、止血包扎固定等) , 一直持续到救护车到达或患者到达医院为止, 从而达到“挽救生命, 减轻伤残”的目的, 为医院的进一步救治刨造条件[2]。

现代救护技术属院前急救, 在院前急救方面最重要的战略性观念的转变是推行社会性心肺复苏, 普及心肺复苏现场抢救技术, 使心肺复苏初期处理技术从医务人员专业领域扩大到社会集团人员的共同责任, 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这项工作本多由红十字会来完成, 但我们国家除几个大城市外, 多数城市红十字会单独完成此项工作能力有限。现代救护技术新模式, 以医院为主体, 医院提供人力、财力, 与红十字会联合, 走出医院, 对民众教授现场初级救护技能, 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3]。

2 现代救护技术新模式的创新性

2.1 救护实施场地的创新

旧的传统救护技术实施场地是医院, 特别是大医院的急诊室。而新的现代救护技术实施场地是事发现场 (如患者家中、公路上、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等。

医院以外的种种环境中) 。

2.2 救护实施人员的创新

旧的传统的救护实施者是医生、护士。新的现代救护技术实施者是第一个到患者身边的人, 如患者的亲属、同事、司机、警察、保安人员、服务员、社区及农村卫生工作者等。

2.3 观念的创新

旧的传统观念是医生护士在医院等患者, 新的观念是医生护士走出医院来到社会上培训民众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2.4 医院功能的创新

医院不再是只在医院内救治患者, 而是走出医院到社会上为民众健康服务。

3 现代救护技术新模式使公众掌握如下的性能指标

①现场评估, 判断病情;②现场挽救生命的原则及步骤;③现场救护的生命链;④昏迷的判断;⑤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⑥人工呼吸、心脏按压;⑦不同类型危重患者的不同体位和搬运方法;⑧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⑨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救和应急处理。

4 与国外同类技术比较, 现代救护技术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目前国际上, 公众掌握“现代救护”技术最好的当属美国和香港, 大约成人中10%以上接受过正规培训。在这些国家的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了突发事件, 患者或受害者多会自救, 最先来到他们身边的第一目击者们多会对他们施行正规救护, 争取到“救命的黄金时刻”的几率很高, 为医院下一步救治奠定了基础。在美国的家庭和公共场所、社区里都备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这是世界急救史上的一次大的革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是世界上公众掌握现代救护知识最好的城市, 该市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现场抢救成功率约占60%。近年来,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善待生命-预防意外伤亡和暴力”的口号, 全世界都在积极的向公众普及现代救护知识, 以提高人类的自我保护能力。这项工作在国外完全由红十字会来完成[4]。

我国现代救护知识普及工作滞后于发达国家, 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大城市刚起步。北京市卫生救护培训中心只对一些企事业人群进行培训, 讲解AED的操作, 但已深受欢迎。

我们这项现代救护技术新模式已开展一年, 今年共举办了10次培训班, 受培训人员约1500人次。培训内容分别为心肺复苏术、溺水的抢救、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置 (如硫酸烧伤、爆炸伤、机器轧伤、火灾烧伤的自救与互救、心肺复苏术) 、电击伤的自救互救、心肌梗死的救互救、昏迷患者的正确体位及正确的搬运方法、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止血包扎、药物中毒的现场急救等[5]。

5 应用现代救护技术新模式的作用意义

通过我们的培训, 四平市各阶层掌握自救互救知识的人群越来越多, 受意外伤害的人群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 减轻了社会、家庭的负担.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我们医院是免费、无代价的开展这项工作, 并没有增加社会及群众的经济负担。但我们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同时向他们宣传介绍我院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各专科的特色, 在此过程中, 可以加深、强化他们对找院的认识、了解和依赖, 这将大大提高我院的知名度, 拓宽了影响面。发生突发事件, 患急危重病, 患者及第一目击者首先会想到中心医院。被抢救过来的患者多了, 到中心医院住院进一步治疗的人也多了。据统计, 今年我院急诊科患者就诊人数, 重危患者抢救例数较去年增加1/3以上。我们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关键词:救护技术,新模式,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斌志, 柯佳敏.论社会工作在医院急诊服务中的运用.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12) :13-14.

[2]魏红云, 高钰琳, 冯现刚.院前急救护理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 2005, 11 (1) :78-79.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72.

[4]张颖, 高秀芬, 史忠岗.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53-54.

基本救护技术 篇4

时间:上午8:00—8:10

地点:主楼一层大厅

人员:交接班小队全体指战员。

场景:8:00铃声结束后,交班队与接班队在主楼一层大厅列队,交班队在东,接班队在西,指挥员分别站在队伍两侧,小队长列于队伍前方。

交班指挥员:“交班确认”,队员依次报告:“X号队员装备合格,内务卫生达到标准,报告完毕”。

小队长向交班指挥员报告:“报告队长,第X小队应到X人、实到X人,年休假X人、病假X人、全员仪器完好、装备齐全、身体健康,内务卫生达到标准,请指示”。

交班指挥员:“入列,进行班后讲评,接班队进行交接确认”。(场景:此时交班小队指挥员进行班后讲评,接班小队开始进行接班确认)

接班指挥员:“开始接班确认”

小队长:“是”,(场景:小队长带队进入着装室进行装备确认,确认所有装备是否完好到位。接班指挥员对楼内责任区域卫生逐一确认,室外卫生班前已确认完毕)。

小队长:“检查呼吸器附件、面罩”,(要求:全体队员开始统一进行附件面罩检查)

小队长:“附件、面罩”(要求:检查完毕后)

全体队员: “齐全、完好”

小队长:“检查仪器状态”,(要求:全体队员打开氧气瓶观察压力表—关闭氧气瓶)

全体队员:“检查后并依次报告:“x号队员压力x兆帕(巴或表压)仪器完好”。

小队长:“检查小队装备”,(要求:全体队员开始检查分管装备)全体队员依次回答: x号队员分管x装备“齐全完好”。

(要求:检查完毕后)

小队长:“身体”,全体队员:“健康”。

小队长:“确认完毕,向左向右转”,原地点集合。

(要求:队伍带到原处,进行两队交接,小队长按照军事化队列标准进行整齐报数,小队交接班时着装必须按照季节进行着装,不符合要求不准交接班)。

小队长向接班指挥员报告:“xxx小队应到X人、实到X人,年休假X人、病假X人,全员仪器完好、装备齐全、身体健康,内务卫生达到标准,可以接班,请指示”。

接班指挥员:“入列”(要求:交班指挥员和接班指挥员同时转体,进行交接班。)

交班指挥员:“第X小队值班期间按照工作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请示交班”。(要求:如有需要传达的工作必须进行说明)

接班指挥员:“经确认可以交班”。(要求:交班队长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现场签字后递交给接班队长,请接班队长确认并签字。如果有问题则不同意交班并说明问题。交接班完毕,双方敬礼后,指挥员跑步到队列前方。)

接班队指挥员:“小队接班完毕,仪器装备经检查符合战备要求,全员身体健康进入战备值班状态,是否听清”。

全体队员:“是”

接班队指挥员:“中队会议室,召开班前会”。(要求:队伍向左转,列队进入会议室)

交班指挥员:“交班完毕,队伍带出现场”。(要求:队伍向右转齐步走)

二、闻警出动程序

小队长:“稍息、立正”(要求小队听到事故警报按事故性质携带必要的技术装备到指定地点集合,小队长在前副小队长在后)

小队长:“放下装备,好”(要求传达事故内容两遍)

小队长:“进行战前检查,战前检查开始”

小队长:“检查面罩,面罩”

全体队员:“完好”(要求检查面罩是否完好)

小队长:“连接面罩”(要求全体队员连接完毕)

小队长:“摘帽子”(要求全体队员摘掉安全帽)

小队长:“戴面罩”(要求全体队员佩戴面罩)

小队长:“紧底带、紧头带、紧顶带、捋顺头发,佩戴完毕” 小队长:“戴安全帽”(要求全体队员佩戴安全帽)

小队长:“打开氧气瓶”(要求全体队员右腿向后撤半步同时打开氧气瓶听到自动补给阀的氧气流入气囊(呼吸舱)得嘶嘶声)

小队长:“自补”

全体队员:“完好”

小队长:“检查手补”(要求全体队员检查手补)

小队长:“手补”

全体队员:“完好”

小队长:“检查吸气阀”(要求用手捏紧呼气软管,用力呼气,如果呼不动则吸气阀完好。全体队员检查)

小队长: “吸气阀”

全体队员:“完好”

小队长:“检查呼气阀”(要求用手捏紧吸气软管,用力吸气,如果吸不动则呼气阀完好。全体队员检查)

小队长:“呼气阀”

全体队员:“完好”

小队长:“检查面罩气密性”(要求用手捏紧呼吸两软管,用力呼吸感觉面罩紧冲脸部或吸附脸部的感觉,并能够在短时憋气时产生负压。全体队员检查)

小队长:“面罩气密性”

全体队员:“完好”

小队长:“开始互检”【要求奇数队员向左转体,偶数队员向右转体,小队长同第七名队员开始进行互检。(检查面罩的佩戴气密情况;软管连接情况;面罩与三通接头卡锁连接是否紧固;报告氧气压力值;仪器佩戴情况、外壳安装情况。)指挥员口述词:仪器完好,是否有工作能力。回答词:仪器完好,有工作能力】

小队长:“接受指挥员检查压力”

全体人员:“是”(要求全体人员取出压力表等待检查)

小队长:“关闭氧气瓶”(要求队长回到原位命令关闭氧气瓶全体队员摘下帽子脱下面罩)

小队长:“戴安全帽”(要求全体人员戴帽)

小队长:“战前检查结束”(要求小队长举右手示意)

小队长:“装备”

全体人员:“齐全”

小队长:“身体”

全体人员:“健康”

小队长:“仪器”

全体人员:“x号队员仪器良好,压力x巴(兆帕、表压)(依次报告)”

小队长:“报告指挥员同志xx中队第x小队实到几人,装备齐全,仪器良好,身体健康,最低气压x兆帕(巴或表压),请指示,(小队长向指挥员报告)”

中队指挥员:“入列”

小队长:“是”

备注(以上程序为日常训练程序,接受验收检查加入以下程序)中队指挥员:“报告首长xxx中队第x小队奉命来到,请指示” 指挥员:“接受检查”

中队指挥员:“是”(要求转体跑向小队前)

中队指挥员:”我们的任务是接受检查”(要求中队指挥员自动

入列)

全体人员:“是”

指挥员:“1号队员”(要求指挥员来到队伍前)

1号队员:“到”

指挥员:“取出分管装备”

1号队员:“是”【要求将保管装备取出进行手指口述:光学瓦斯检定器10%、100%各一台;一氧化碳鉴定器、检定管不少于30支;便携式数字显示带报警功能氧气检定器;多功能气体检测仪;矿用电子风表;红外线测温仪各一台、采气样工具两套球胆四个、皮尺10m一卷、卷尺2m一卷;苏生器一台;充气夹板一副;备用矿灯两盏;信号喇叭两个紧急呼叫器三个;灾区指路器十个;记录本;圆珠笔;备件袋(保明片、防雾剂、各种垫圈每件十个、氧气呼吸器易损件等),之后指挥员进行测试检查】

指挥员:“ 2号队员 ”

2号队员:“到”

指挥员:“取出分管装备”

2号队员:“是”(要求将保管装备取出手指口述:两小时呼吸器一台、一升氧气瓶两个,之后指挥员进行测试检查)

指挥员:3号队员

3号队员:“到 ”

指挥员:“取出分管装备”

3号队员:“是”(要求将保管装备取出手指口述:灾区电话一台、风障一块、帆布水桶两个,之后指挥员进行测试检查)

指挥员:“4号队员”

4号队员:“到”

指挥员:“取出分管装备”

4号队员:“是”(要求将保管装备取出手指口述:备用四小时氧气呼吸器一台、两升氧气瓶两个,之后指挥员进行测试检查)

指挥员:“5号队员”

5号队员:“到”

指挥员:“取出分管装备”

5号队员:“是”【要求将保管装备取出手指口述:担架一副、探险棍一根、刀具两把、保温毯一个、急救箱一个(急救箱内装有:止血带、夹板、酒精、碘酒、绷带、胶布、药棉、消炎药、手术刀、镊子、剪刀、止痛药、止泻药、中暑药),之后指挥员进行测试检查】

指挥员:“6号队员”

6号队员:“到”

指挥员:“取出分管装备”

6号队员:“是”(要求将保管装备取出手指口述:铜铁工具包括铜顶斧两把、两用锹一把、小镐一把、矿工斧两把、起钉器两个、瓦工工具一套、电工工具一套、钉子包2kg、绝缘手套两副,之后指挥员进行测试检查)

指挥员:“7号队员”

7号队员:“到”

指挥员:“取出分管装备”

7号队员:“是”(要求将保管装备取出手指口述:灭火器一个,苏生器一台;充气夹板一副)

指挥员:“8号队员”

8号队员:“到”

指挥员:“取出分管装备”

8号队员:“是”(要求将保管装备取出手指口述:救生索一条、引路线灭火器一个,之后指挥员进行测试检查)

指挥员:“9号队员”

9号队员:“到”

指挥员:“取出分管装备”

上一篇:证券融资融券下一篇:地基土载荷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