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护

2024-09-24

医疗救护(精选9篇)

医疗救护 篇1

0 引言

为适应海上骨干卫生装备的建设发展, 提高海上卫勤保障的总体效能, 在制式救护艇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 以救护艇海上卫勤保障的主要业务工作和战伤救治理论为基础, 紧密结合医疗系统业务流程和伤病员医疗后送信息的采集、存贮处理、呈现等关键环节, 设计、建立了医疗信息系统, 以满足医疗业务工作主要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的要求, 并实现与主要相关系统的信息连通。

1 需求分析

1.1 海上医疗后送体系

海上医疗后送体系主要涉及岛区、海区和陆区3类地理环境。结合海上医疗后送的研究成果, 海上医疗后送体系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海上医疗后送体系中, 救护艇接受海上保障编队指挥所指挥[1]。

1.2 救护艇勤务功能

救护艇战时执行海上伤病员紧急救治的任务, 维持伤病员的生命, 并将伤病员迅速后送到后一级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平时可对近海执行任务的舰艇编队、沿海岛屿部队实施巡回医疗, 对失事舰艇实施医疗救援。

救护艇的伤病员收容量为30名, 主要任务包括: (1) 对近海和海峡内作战的海上及舰艇伤病员实施救护; (2) 对落水伤病员实施援救; (3) 对收容的伤病员实施紧急救治和后送 (4) 补填伤票和补挂伤标[2] (见《战伤救治规则》) 。

1.3 医疗业务流程

根据海上医疗后送的组织指挥体制, 救护艇医疗系统在医疗队队长的指挥协调下开展伤病员接收、救治、后送和药材保障等工作。

救护艇伤病员医疗后送流程为 (如图2所示) :由前、后甲板平台接收伤病员, 读取伤病员伤票信息, 进行检伤分类, 并补填、纠正伤票信息。对无伤票的伤病员进行补填伤票、补挂伤票。记录检伤分类信息, 对危重伤病员实施抢救, 对非危重伤病员安排至病房卧位或座位进行收容、治疗或护理。在后送离开救护艇前, 完成伤病员伤票的处置、后送信息记录。

救护艇伤病员医疗后送工作中与药材保障相关的工作主要包括药材补给、伤病员救治药材消耗和药材库存管理。救护艇药材保障工作主要流程如图3所示。

1.4 信息化功能需求

救护艇伤病员救治与后送是海上医疗后送系统的重要环节, 其布局紧凑, 人员编制床工比低, 医护人员流动性大, 伤病员救治时效性强, 伤病员流转量大、收容治疗时间较短。根据救护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特点, 结合海上医疗后送的体系,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救护艇医疗系统内部的主要业务信息共享, 提高伤病员救治效能, 并与指挥部门和相关医疗后送机构实现信息连通。

救护艇医疗系统信息化功能需求包括: (1) 在伤病员接收、检伤分类、抢救等时效性极强的环节, 能快速识别伤病员身份, 了解伤病员的基本医学信息和医疗后送信息; (2) 伤病员收容性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根据战伤救治规则和救护艇伤病员救治特点, 快速完成基本体征信息、处置信息等记录, 并在医疗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3) 便捷记录药材消耗信息、入库信息, 方便进行药材库存管理, 并可根据药材库存量完成药材补给申请与信息上报; (4) 能通过多种渠道快速接收与记录指挥部署信息, 上报卫勤统计信息[3,4,5]。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以战伤救治理论为基础, 紧密结合救护艇医疗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和医疗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需要, 立足于解决医疗后送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并确保与医疗系统有机融合。

采用海军装备综合集成建设的技术体制, 以战时使用为主要目的, 流程设计和设备配置等力求满足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实际要求。参照全军卫生信息化建设既有系统的形式, 采用模块化结构的设计方法, 既满足目前的功能要求, 又为未来系统功能扩展预留接口。系统主要数据字典、数据库结构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要兼容。设备配置符合海军装舰设备的规范要求, 应用软件系统在技术和功能上要满足灵活配置、柔性部署、快速展开等要求[6,7]。

2.2 技术体系

采用海军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和军事信息系统一体化结构技术体系。局域网络采用星形结构, 通信协议为TCP/IP, 网络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中文版, 数据库采用Oracle关系型数据库, 应用软件系统主体采用JAVA中文版进行开发, 医疗数据接口参照HL7。

2.3 信息流设计

2.3.1 内部信息流

救护艇医疗系统内部信息可划分为伤病员医疗后送信息、药材保障信息和指挥与通信管理信息。在医疗业务工作中, 伤病员换乘接收、检伤分类、治疗、护理、后送、药材保障及组织指挥等主要内部信息流如图4所示。

2.3.2 外部信息流

外部信息是指救护艇医疗系统与外部交互的各类信息主要有指挥信息和业务信息 (如图5所示) 。指挥类信息包括下传的指挥部署信息和上传的总体信息等;业务信息主要为与前、后级救治机构间传递的伤病员个体伤票信息。

2.4 系统网络结构

救护艇医疗信息局域网络 (如图6所示) 采用TCP/IP协议的以太网结构, 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网络终端、外设, 并为网络扩展预留了端口。局域网络的通信管理终端与远程通信设备连接, 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信息连通。

图6救护艇医疗信息局域网络结构示意

3 关键技术

3.1 无线射频技术

运用无线射频技术读写电子伤票信息。接收伤病员时, 采用电子伤票PDA或电子伤票桌面读写器, 以非接触方式读取伤病员电子伤票信息, 了解伤病员概况。伤病员后送或其他需写入电子伤票信息时, 以非接触方式将伤票信息写入电子伤票。

3.2 条码识别技术

应用条码技术自动识别药材的品类。利用配置的光电扫描器 (条码阅读器) 在药材出入库、盘点和配药等过程中, 扫描药材包装的一维条码, 并与数据库的药材编码匹配, 快速自动识别药材信息, 提高药材管理效率。

3.3 网络数据库技术

采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的存贮与管理。医疗信息系统的各类基础数据、基本信息以及伤病员救治、药材保障、组织指挥的工作信息和统计信息等, 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贮, 并根据实际需要由数据库应用软件实现信息共享。

3.4 计算机加固技术

使用计算机加固技术对医疗信息系统设备进行加固处理, 以适应海上的环境。为适应救护艇高温、湿热、霉菌、冲击、低频振动的环境, 根据国军标加固计算机的规范要求, 医疗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交换机、网络终端、UPS等选用符合初级加固型B类要求的设备。对无加固型的设备, 如激光打印机, 则在安装固定时采取结构加强和增设减振装置等措施, 满足船用条件。

3.5 综合测试与试验技术

应用综合测试技术验证医疗信息系统设计的实现。采用网络测试、通信测试和接口测试等技术验证医疗信息系统设备系统的功能与性能的实现。采取白盒静态分析和黑盒动态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技术对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功能与性能测试, 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救护艇医疗队, 按实战要求进行部署, 以模拟伤病员通过的方式对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综合试验、考核[8]。

4 研制过程

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2个主要部分。

4.1 硬件设备系统

救护艇医疗信息硬件设备系统设计实现的主要过程包括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电气配套、设备安装调试、系泊试验、航行试验和部队试用等。

4.2 应用软件系统

救护艇医疗应用软件系统研制程序按照军用后勤软件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研制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系统联调、软件试用、软件测评和交付验收等[9]。

5 系统功能

在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中, 建立了救护艇医疗信息局域网络, 研发了救护艇医疗信息应用软件系统。在系统的任一网络终端, 使用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可登录相应的软件模块进行操作。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医疗后送、药材保障、组织指挥信息管理。

5.1 医疗后送信息管理

医疗后送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伤病员接收与分类、抢救、医生工作、护士工作和伤病员后送等信息管理功能。系统以电子伤票取代传统的纸质伤票, 并配置了电子伤票读写器和电子伤票PDA, 可通过电子伤票PDA或与网络终端相连接的电子伤票读写器快速识别伤病员身份, 读取伤病信息, 填写补充伤票信息。

5.1.1 伤病员接收与分类信息管理

使用电子伤票“刷卡”或使用伤病员ID号, 在网络终端自动记录接收伤病员的时间、伤病员的来源, 并与任务、气象、海况等信息进行关联, 便于进行各类查询统计。采用图形或选择等快速输入方式填写或补填电子伤票信息, 概要记录检伤分类和需进行处置的信息, 并在局域网络共享。

5.1.2 伤病员抢救信息管理

以“刷卡”的形式读取伤病员的ID, 调用、浏览伤病员的信息, 以选择、图示等快速输入方式概要记录包括主要症状抢救 (急救) 手术的类型、手术麻醉、用药品名与剂量、抢救结果、抢救时间等伤票或医疗后送文书要求的信息。

5.1.3 医生工作信息管理

伤病员在救护艇收容的时间较短, 一般只有几个小时, 根据救护艇伤病员救治过程中医生的工作特点, 医生工作信息管理主要记录伤病员的体征、症状、检诊、处置类型、处置效果、临时医嘱及处方信息等, 并可对伤病员的信息进行各类浏览和查询。

5.1.4 护士工作信息管理

护士工作信息管理概要记录各类轻、中、重伤病员的床 (座) 位安排、临时医嘱的处理与执行、具体用药与处置时间护理及收容的异常情况等信息。按不同色彩的图标显示各床 (座) 位伤病员分布和护理等级, 并可统计指定日期区间的伤病员接收、转送情况, 具有导出统计数据功能。

5.1.5 伤病员后送信息管理

在伤病员离开救护艇后送时, 通过电子伤票“刷卡”和预置的方式, 自动记录每批伤病员后送的时间, 系统自动抽取伤票信息并记录于电子伤票。对每批后送的伤病员, 根据实际工作要求, 记录从救护艇后送的伤病员清单, 打印后供伤病员后送与接收双方进行交接确认。

5.2 药材保障信息管理

药材保障中, 代码采用军队统一编码和生产厂商提供的编码相结合。配置了光电扫描设备, 可根据药品、装备等的条形码进行自动识别。药材保障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药材库存、药材补给、卫生装备和药材标准等信息管理。

5.2.1 药材库存信息管理

药材出入库信息记录可采用条形码自动识别品类, 按平、战时药材的储备与管理要求, 药材可按基数、品量2种方式进行入库登记, 药材库存量可进行基数与品量的相互转换。登记入库药材的批号及有效期, 对药材进行效期信息管理, 在药材有效期临近前, 系统产生有效期提示信息。在消耗或出库信息处理过程中, 系统自动进行统计, 某品类药材库存量低于安全库存量时, 自动产生库存量告警提示信息。可根据药材库存管理的要求进行盘点、报损报溢信息处理和药材信息统计。

5.2.2 药材补给信息管理

以电子模板的方式提供药材补给文书格式, 包括药材申请文本和药材申请基数、品量等附件清单, 并提供按相关要求进行的药材补给申请与本级审核的业务流程和信息记录。

5.2.3 卫生装备信息管理

卫生装备信息管理包括卫生装备申请、配发、配置、财产登记、维护保养、故障报修、日常使用、调用与报废等信息管理功能。

5.2.4 药材标准信息管理

收集、存贮与救护艇相关的药材、卫生装备配置及相应代码等标准, 供需要时查询、引用和调用。

5.3 组织指挥信息管理

根据救护艇医疗系统的主要工作, 结合海上医疗后送体系和系统配置条件, 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的组织指挥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指挥部署、审核与上报、基础设置与编配、远程通信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功能。

6 结语

在制式救护艇的设计建造过程中, 根据其使命任务和海上医疗后送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同步研制完成了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 并交付部队。通过海上医疗队训练、海上医疗救护演练及新型海上医疗救护装备展示等活动, 对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进行了使用、检验与考核。使用结果表明, 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不仅实现医疗系统内部主要业务信息的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 还能与主要相关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对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海上卫勤保障的综合效能具有显著作用。

摘要:目的:实现救护艇医疗信息共享, 提高伤病员救治效率。方法:构建医疗系统局域网络, 运用射频识别、条形码、数据库和综合试验技术, 研发应用救护艇医疗信息应用软件系统。结果:该系统可实现伤病员救治、药材保障和组织指挥等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结论:使用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可充分利用海上的卫生资源配置, 提高伤病员医疗后送综合效能。

关键词:海上卫勤保障,海上医疗后送,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陆云, 曹诚意.海军卫生勤务学[M].北京:海潮出版社, 1993.

[2]陈尧忠, 蔡建明.军事航海医学概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

[3]傅征, 王政.军队卫生装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曹保根.海军卫生船舶医疗后送信息系统简介[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9) :199-200.

[5]Norman D Smith, John R Tiffany.Theater army med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A MANPRINT evaluation[R].USA:Army Research Institute, 1989:3-28.

[6]李旭霞.外军航母编队卫勤保障[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11.

[7]季艳琴, 包贻洪.卫生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J].解放军卫勤杂志, 2010, 12 (5) :272-273.

[8]路晓丽, 葛玮.软件测试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9]许家珆.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医疗救护 篇2

救助方:河曲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甲方)受助方:河曲县黄河加油站(以下简称乙方)

双方本着平等互利、救死扶伤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合作开展针对乙方施工紧急救援的医疗救护服务项目。为了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任务,特签订本协议。

一、协议内容:甲方在生产作业中因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机械事故等意外发生人身受伤需要救助的事项,由乙方负责现场抢救并组织救援。

二、协议期限:长期。

三、甲方责任:

1、发生意外事故,甲方有必要的急救设施和人员组织现场自救。

2、第一时间向乙方发出救助请求,并简要说明事故状况。

四、乙方职责和任务:

1、第一时间接受乙方的救援请求,并保证足够的医疗力量投入救援。

2、协助甲方为伤患者提供转院和其它医疗救援服务。

五、协议生效及其它:

1、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先行施救,后经双方友好协商,可签订备忘录,备忘录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法人代表(签字):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医疗救护 篇3

1 完善救护艇医疗队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

1.1 明确设备日常管理职责

由于救护艇医疗设备的战备特性,决定了它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特殊性。它既属于医院的设备资产,又属于医疗队的战备物资。因此,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和医疗队之间要紧密配合,同时也应该分工明确,以提高救护艇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制定详细的救护艇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规范,实行层层负责制,使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科学化。对于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来说,要做好统筹管理工作,规范相关程序,做好维修保养;对于医疗队来说,必须在队长的统一安排下,落实设备使用、运输过程中的管理责任制。

部分医疗设备,尤其是医疗电子设备,如果长期弃之不用,则容易出现误差,甚至发生故障;如果用之过度则可缩短设备的寿命[3]。因此,这些仪器应由专人保管,定期通电、适度使用、妥善保养,发现误差时要及时标定调整。海上救护艇的医疗设备与医院里常用的医疗设备基本功能相似,如能结合平时的工作利用这些设备,对医护人员熟悉机器的性能,掌握使用方法也有好处[4]。

1.2 丰富设备的使用和训练形式

受到人员编制和救护艇吨位空间的限制,每个队员都要身兼多职,需熟悉和掌握原来不属于自己专业范畴的技能,学会应用原来不了解的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互相支援和配合。因此,在训练中,医疗队员主要是以分训形式掌握本岗位和本组医疗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能熟练对其展开、操作和撤收。同时,也要熟悉其他岗位医疗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训练要尽可能贴近实战环境才能发现关键问题。训练中所用的救护艇模拟平台基本上是平面的,与真正的海上救治环境相差很多,比如风浪对救护艇的平稳性会造成巨大影响,从而给医疗设备的使用操作带来很多现实的困难。此外,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有效利用各种医疗设备而不受彼此电磁干扰,怎么在海上这种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下维护好医疗设备等,这是在陆地上训练时很难发现的问题。因此训练中要尽可能模拟真实的海上环境,暴露出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训练队员的业务水平。

医疗设备是整个医疗队的救治工具,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应该增加医疗设备使用的训练比重。可让专业人员制定详细的操作、维护规范,纳入医疗队员的考核范围。

在训练或者应急状况下,设备管理人员应提供全天候应急技术服务,与医务人员一起调试机器,设置最佳使用参数,避免操作错误,为伤病员提供可靠设备支持。

完善训练手段,做到现场演示和多媒体教学相渗透,现有教材和网络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教学条件,增强训练的真实性和直观性,提高训练效率。定期进行考核,巩固训练成果。

1.3 完善设备档案管理

救护艇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可以采取医疗队长负总责、设备科主任督导、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参与的模式,形成医疗队、科室、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建立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和专业素质,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组织专业人员完善救护艇医疗设备的档案信息,及时准确地做好医疗设备的训练和维修记录,做好医疗设备使用和维修数据的统计工作,为科学维修和改进医疗设备提供可靠依据。设备出入库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责任落实到人,记录详细准确。

2 加强救护艇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建立完善的救护艇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度。编制包括维修保养设备的种类、维护周期、保养项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章程。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科学、熟练地使用救护艇医疗设备。

野战条件下,危急重症患者较多,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严重。但救护艇医疗队需要长时间摩托化行军,而且医疗设备装载和展开的空间有限,携带的各种诊疗设备数量较少,很多设备只携带一台,一旦损坏,无替代设备。因此,加强预防性维护非常必要[5]。

医疗电子设备对温、湿度以及环境的清洁程度要求很高,因此要对设备所处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外界条件一旦不符合要求,就要立即进行调整。要定期定项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校对和调整,并做好记录。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经常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及时更换有故障的零部件;定期进行各种功能检查和性能测试校准;排除用电安全隐患等。确保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使之在训练或实战时发挥最大的作用。

3 健全救护艇医疗队医疗设备系统

在实际训练中发现,救护艇医疗队的设备和功能设施等方面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改革,补充健全有关设施,比如增加对发病率较高的挤压综合征伤员的透析设备支持等。此外,战时环境恶劣,突发情况复杂多变,为增强救护艇医疗系统的野战生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应加固现有医疗设备,增设小型发电机、应急手术灯等部分备用设备[6]。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便携、集成、实用的一线救治设备不断出现,大量新材料、新工艺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蓝牙电子伤票卡、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间接可控式生命救助器等[7]。我们可以结合实际,以设备科专业知识为平台评估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在救护艇医疗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选择更有效的设备,以提高整个救护艇医疗队的救治效率和保障水平。

此外,在救护艇上还应配置一个工具箱,里面包括螺丝刀、扳手、绝缘胶布、保险丝等常用维修工具,以备紧急时刻处理一些医疗设备的突发故障。

摘要:海上救护艇医疗设备是医疗队实现救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对提高医疗队的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救护艇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预防性维护等内容,并对救护艇医疗设备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救护艇,医疗队,医疗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傅征.军队卫生装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杨金宝,王绍天,郭洪德等.医疗救护艇医疗队陆上模拟训练分析[J].人民军医,2009,52(11)722-723.

[3]王曙光,吕坤聚,魏立等.载人航天工程海上医疗队医疗设备管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109-1110.

[4]许志方,唐大海,王智魏等.浅谈卫生救护艇医疗队的人员和装备配置[J].海军医学杂志,26(1):45-46.

[5]曲哲,杨丽型.抗震救灾野战医院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实施[J].医疗装备,2009,22(3):67-68.

[6]吕宏迪,俞平,宋书杰.野战方舱医院在抗震救灾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8):66-68

应急医疗救护协议书 篇4

甲方(救助方):

乙方(受助方):

双方本着平等互利救死扶伤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合作开展针对乙方生产过程中的紧急救援的免押金医疗救援服务项目,为了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任务,特签订本协议。

一 协议内容

乙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受伤需要救助的事项,由甲方负责现场抢救并组织救援。

二协议期限

长期

三甲方的职责和任务

1第一时间接受乙方的救助请求,并保证足够的医护力量投入救援。

2伤患者未与乙方联系而直接就诊时,甲方应在做好伤患者救治工作的同时,随即与乙方联系确定该患者的身份和付费手续。3协助乙方为伤患者提供转院和其他医疗救援服务。

四乙方的责任

1发生意外事故,乙方有必要的急救设施和人员组织现场自救。2第一时间向甲方发出救助请求,并简单说明事故状况。五协议生效及其他

1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先行施救,后经双方友好协商可签订备忘录,备忘录与本协议就有同等效力。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甲方盖章:

医疗救护 篇5

1 组织体系建设

国家规定,我国煤矿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的职能是整合煤矿矿山医疗卫生资源,国家给予组织和适当资助,从而完成国家授予的煤矿矿山医疗救护职能。新中国建国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煤矿职工的身心健康,相继成立各级各类的煤矿矿山医疗机构。据统计,我国煤炭系统有医疗机构上千家,从业人员15万。多年来为我国550万煤矿工人提供着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们在长期的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煤矿工人的矿难救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而为业内广泛认可。因此,根据我国煤矿矿山的实际,合理整合这部分资源,并予以科学周密的组织,国家在急救装备及经费方面给以适当的专项支持,这将是一个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根据我国目前煤矿矿山医疗机构的实际状况,从组织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加强建设两个三级架构成为关键。

1.1 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矿务局总医院

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设在煤炭总医院,和煤炭总医院实施“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主要职能是在国家安监总局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煤矿矿难的医疗应急救援工作。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由各省属地医疗技术水平、规模、设施达标的煤矿医疗机构为分中心所在地,联合周边矿山医疗机构组成,接受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的领导,负责具体组织省内矿山医疗救护工作。根据我国矿山企业的编制情况,各矿务局基本上都设有总医院或中心医院,承担矿务局内矿难的医疗应急救援工作,并接受省级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的领导和指挥。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矿务局总医院这种直线型的模式成为我国矿山医疗救护的主要组织架构。

1.2 矿务局总医院——矿医院——井口保健站

此模式是矿务局成立时就己设置的,主要职能是承担矿工基本医疗保健任务和矿难的医疗应急救援任务。矿务局总医院——矿医院——井口保健站成为基层矿山医疗救护的主要组织架构。只要我们着力加强这两个架构的建设,那么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组织体系建设就有了保证。

2 目标系统建设

从管理学来看,任何组织都是有目标的,没有目标的组织属于无效组织。我国煤矿矿山医疗的目标可由两项指标构成。

2.1 应急响应指标

一次伤亡30人(含30人)以上者为一级应急响应,由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调动全国煤矿医疗资源(必要时调动其它系统相关医疗资源)进行医疗应急救援;一次伤亡在10~29人的煤矿矿难事故为二级响应,主要由省级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调动省内煤矿医疗资源(必要时调动省内其它系统医疗资源)进行应急救援;一次伤亡在9人以下的煤矿矿难为三级应急响应,主要由矿务局总医院组织局内医疗进行应急救援。根据管理学的例外原则,应急响应也应具备例外原则,对一些特殊的、影响较大、超出常规医疗急救范围的矿难则不受三级应急响应的限制。

2.2 抢救成功率指标

由于大多数煤矿井下矿工身体基础健康状况良好,只要不是致死性矿难,则只要井下现场处理合理,升井后科学救治并有效转送,一般均能抢救成功。根据国际上矿难的救治,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是以院后急救为主,法国是以院前急救为主,而根据我国实际,则强调院前急救和院后急救同样重要,要两者兼顾,抓好衔接。从建国以来我国煤矿医疗机构对矿难伤员的救护统计指标来看,抢救成功率定为95%(含95%)应是符合实际的,这个指标远远超过社会医疗机构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指标(70%),每年应以此标准对煤矿矿山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刚性考核,奖罚兑现,以逐年提高抢救成功率。据统计,2007年我煤矿事故灾害中受伤矿工4081人,抢救成功4001人,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8%。事实证明,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矿山医疗救护目标,并以年度为时间单位进行考核,以奖惩封闭考核结果,将会使矿难的伤员抢救成功率逐渐提升。

3 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体系建设和目标体系建设仅仅为煤矿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框架,而关键在管理,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1)法制建设。在国家层面制订相应法律、法规、条例,从法制上保证煤矿矿山医疗救护从途径上顺畅无碍;(2)建立针对各煤矿矿山医疗机构的矿难救援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在煤矿矿山矿难的医疗救护的各个环节上科学有效,并经常督促检查落实;(3)建立在全国创伤领域卓有造诣的专家库,并分专科相应成立具有权威的专家组并制订建立相应的煤矿矿难抢救预案,举办各种培训,成立专门的医疗救治队伍,并积极演练、竞赛,切实提高煤矿矿难救治水平;(4)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的科学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以使矿难救治相关信息得以及时传递,有效反应。(5)加强和另一支队伍——煤矿矿难现场生产救援的联动,科学衔接,相互配合,严密协作,分秒必争,在最佳时机实施医疗救援,以提高抢救成功率。(6)加强国内外交流,全面提高我国矿山医疗救护的抢救水平和管理水平。国家级中心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交流座谈会,就煤矿矿山矿难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省级煤矿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和各矿务局总医院、矿医院,井口保健站以及煤矿救护队也要经常性的就煤矿矿难的医疗救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一个反应快捷、配合默契的联动机制。在国际上矿山医疗救护方面,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积累了先进的经验,而俄罗斯、印度这些和我们国家生产力水平接近的国家的煤矿矿山医疗救护方面也有相当水平,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有效提高我国煤矿矿难的抢救成功率,切实降低伤残率。(7)营建煤矿矿山医疗救护的安全文化建设,把好矿难抢救最后一关。以“保障矿工平安,把好最后一关”为理念,从各个方面营建安全文化建设,在相关医疗机构内,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对我国煤矿矿山医疗救护来说,组织建设是基础,目标建设是方向,管理建设是关键,由此构成我国煤矿矿山医疗救护体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煤矿矿难多发的实际,从建立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矿务局总医院和矿务局总医院——矿医院——井口保健站两个三级矿山医疗救护架构的组织体系、应急响应和抢救成功率两个评价指标的目标体系以及一系列管理体系出发,在以科学的办法探索我国煤矿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建设。

关键词:煤矿,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涛.中国矿山救护体系与法国、美国急救医疗体系比较[J].医学综述,2006,12(13):3~4.

[2]王明晓.建立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加强救护队伍建设[C].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2003.

医疗救护艇局部优化与改进的研究 篇6

海上卫勤保障是海军强大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海上医疗船只主要分为医院船、卫生运输船、小型医疗救护艇[1]。医疗救护艇 (medical ambulance boat, MAB) 作为海上伤员急救和伤员后送的卫生勤务船, 是海上救护体系的一个单元, 有“海上救护车”之称, 战时主要负责对海上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并将伤病员、海难遇险人员送到卫生运输船、医院船或岸基医院, 以及对水际滩头伤员的抢救、转送、捞救及后送等[2]。能否发挥“海上救护车”作用, 很大程度取决于艇员和医疗队员对相关装备操作的熟练度[3], 直接体现海军卫勤保障人员的机动应急能力。我军因长期未经历过海上实战, 舰艇部分医疗装备与舰船适配性较差, 或年久失修、缺乏维护而处于近乎废弃状态, 难以保证海上医疗卫勤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因此, 在海上医疗救护中, 人装协同性以及人机配适性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救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4]。医疗卫生装备的管理尤其是药品器械保障与管理, 将直接影响海上医疗救护和后送能力[5]。

如何更好地保证未来局部战争的海上医疗救护顺利展开, 进一步提高我军海上医疗救护保障效能, 有效降低非战争减员,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如何提高救护艇海上医疗保障效率, 对救护艇局部及部分医疗卫生装备进行优化改进的可行性作了充分论证研究[6]。本文将重点对某型药箱结构及救护艇局部构造的优化改进提出几点可行性设想。

1 现行医疗救护艇及其卫生装备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经过多次的海上医疗救护演练, 分队人员发现, 我军现役医疗救护艇卫生装备缺乏专人操作和保养[7], 医疗装备的故障率相当高, 艇内布局及部分卫生装备的适配性较差,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海上医疗保障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有: (1) 药库位置布局欠妥, 药品架层高, 设计欠合理, 通往药库的舷梯过于狭窄陡直, 给战时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存储和补给带来诸多不便; (2) 部分医疗设备, 如计算机一体机, 由于久置失修且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等原因, 4台机器仅1台可正常使用, 故障率高达75%; (3) 护士站视野不够开阔, 观察伤员范围受限, 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隐患; (4) 高温灭菌装置安置于手术室, 具有较大安全隐患。下文将重点就如何提高救护艇上药品与医疗器械保障效能做几点可行性研究和探讨。

2 优化改进方案

2.1 改变药库所处机舱位置

由于救护艇的内部空间有限, 而药库与展开医疗救护工作的救护舱处于不同层机舱, 且往返两处的必经舱口非常狭窄, 仅能容1人徒手穿行, 医务人员根本无法携行大体积药箱通过该出入口。考虑到海上医疗救护紧急的特殊性[8], 建议将药品器材库设置安放在与救护舱同层机舱, 如此可有效解决出入狭窄机舱口不便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提高医疗救护效率。

2.2 箱体结构及艇体局部的优化改进

若因艇体功能需要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满足改变药库所处机舱位置要求, 可对箱体结构和舷梯局部进行优化改进, 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由于药库与医疗救护舱处于不同层机舱, 且联通二者的出入舷梯异常陡直狭窄, 而海上医疗保障用药箱多数大而笨重, 在仅配备1名药事人员的情况下, 将很难独自顺利完成战时海上医疗救护的药械保障任务。因而, 在不会影响救护艇基本功能的情况下, 可对某型药箱进行结构改造, 并对舷梯局部作优化改进, 从而可达到提高救护艇海上医疗保障效能的目的。

2.2.1 箱体结构改进

海军医疗组某型上开盖药箱是我军现行医疗卫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海上医疗保障中药品及医疗器械的装载, 也是海上医疗救护艇的重要卫生装备之一。由于医疗救护艇吨位相对较小, 该型上开盖药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少弊端, 不同程度地影响海上医疗救护的实效性。因此, 对该型药箱做适度优化改进将有利提高海上医疗救护工作效率。优化改进后的某型药箱总体效果如图1所示。

2.2.1. 1 箱体底部改造

经测量, 救护艇内出入药库的舱口舷梯的扶手内侧距为51.5 cm, 舷梯倾斜坡度高达67°。而常用海军医疗组某型上开盖药箱的宽度仅比舷梯扶手内侧距小2 cm, 舱口仅能勉强允许该型药箱单独通过, 加之箱体自身质量较大, 舷梯过于陡直, 人员携带满载的箱体根本无法通过该出入口。为实现更便捷有效的药械补给, 可在箱体底面四角处安装4个滑轮, 以便箱体在人力牵引下可控地沿舷梯上下滑行, 同时可大大减小向上提拉箱体的难度。滑轮可折叠并可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弹起。加装后的滑轮开合状态、原理细节及箱底隐藏槽方位如图2~4所示。

1.双开盖箱门;2.V型提手;3.滑轮;4.突起

1.圆形隐藏槽;2.L型隐藏槽;3.支撑臂;4.滑轮;5.突起;6.弹簧;7.旋转轴;8.固定卡扣;9.缺口

1.箱底;2.圆形隐藏槽;3.L型隐藏槽

2.2.1. 2 箱体提手优化并加装牵引轮

为适应上述对箱体的优化改造, 可将药箱侧面的提手改设为中部带有V型凹槽的结构。其作用如下: (1) 便于牵引轮挂钩准确定位, 防止挂钩左右游走, 有利于箱体沿舷梯顺畅滑行; (2) 利于搬运箱体时手动控制着力点。

为进一步配合优化改进, 在具体实施时, 需另加装牵引轮。将牵引轮的挂钩悬挂于提手V型凹槽处, 牵引轮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机舱出入口边缘金属环上, 人力手动控制拉绳自由端, 在牵引轮带动下使箱体顺利通过狭窄的机舱出入口, 达到有效提高医疗卫勤保障效能的目的。

2.2.1. 3 箱体开盖方式优化改进

长期实践证明, 紧急情况下最有效便捷的较大量药品补给方法是:可直接从位于货架上的药箱内取药。医疗救护艇内配设药库的药品货架为多层设计, 经测量, 药品货架上下层间距均小于某型上开盖药箱全开状态下的开箱高度, 无法完成在货架上直接开箱取药。因此, 将该型药箱的向上开盖改为侧开门设计, 可有效解决药架层距过小而影响药箱开启的难题。

2.2.2 艇体舷梯局部优化改进

为配合上文对海军医疗组某型上开盖药箱的结构优化改进, 还需对救护艇内通往药库的舷梯局部做进一步优化改进: (1) 在紧靠扶手内侧的舷梯两侧安装滑行轨道; (2) 将滑行轨道的底部改为弧形设计, 达到缓冲作用, 减少箱体在滑经舷梯底部折转处对药箱的物理损坏; (3) 为顺应底端弧形轨道, 将舷梯扶手改为弧形底端设计; (4) 舷梯出入口中部边缘安装金属小环, 用于悬挂牵引轮拉绳。优化改进的舷梯效果如图5所示。

1.改进后扶手;2.滑槽弧形底端

2.3 优化改进后组合应用

经过优化改进后的药箱与舷梯滑槽组合工作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滑轮处于工作状态时, 将箱体平行置于舷梯轨道上方, 迅速将滑轮置于轨道顶端或底端局部开放口, 并滑入双层卡槽内。同时, 将牵引轮挂钩连接于箱体提手V型槽内, 并将牵引绳一端固定于机舱出入口加设的金属环上, 手动控制牵引绳自由端, 牵拉收放自由端绳索即可轻松控制箱体在上下层机舱甲板间的活动, 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1.牵引绳索;2.机舱口;3.牵引轮;4.箱体;5.滑槽弧形底端;6.金属环;7.滑槽;8.V型提手;9.舷梯;10.双开盖箱门;11.滑轮;12.防滑圆槽

3 结构与特点分析

3.1 箱体结构与特点

为了便于药品及医疗器械的运输补给, 同时考虑实用和美观。箱体底部加装的轮体材料选用高强度高耐磨性材料。优化改进后的结构特点在于, 滑轮轴支撑臂采用外侧单臂设计, 轴承及其支撑臂宜选用高强度不锈钢材质。由于军事用药箱的特殊性, 大批量运输时需要将多个箱体垂直叠加, 同时为延长滑轮使用寿命, 将加装的滑轮设计为可折叠式, 滑轮及其支撑臂可同时隐藏于箱底凹槽内:支撑臂隐藏于L型隐藏槽, 滑轮隐藏于圆形隐藏槽。滑轮隐藏于圆形隐藏槽时, 箱底边缘的固定卡扣可防止滑轮随意复位。图2 (a) 所示为滑轮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 (b) 所示为滑轮隐藏收起状态示意图。隐藏收起滑轮的步骤为:手动将滑轮连同支撑臂沿着旋转轴外推 (拉) 压缩弹簧, 继而向外侧旋转90°, 克服固定卡扣阻力, 将滑轮连同支撑臂压入隐藏槽内。当需使用滑轮时, 可通过箱体侧面缺口手动克服固定卡扣阻力, 在弹簧作用下, 使滑轮自动到达工作状态。

为防止在重力或惯性作用下, 弹簧被动压缩致滑轮连同支撑臂外翻而至隐藏状态, 影响滑轮正常工作, 将圆形隐藏槽与L型隐藏槽走向方位设计如图4所示。同时, 当滑轮隐藏折叠后, 滑轮轴内侧加设的圆形凸起可卡扣于相邻下方药箱顶部的防滑圆槽内, 用于多个箱体垂直叠放时起稳定作用。

优化改进的箱体提手V型槽便于牵引轮挂钩准确定位, 防止挂钩左右游走, 有利于箱体沿舷梯顺畅滑行, 同时利于搬运箱体时手动把握着力点。

3.2 优化后的舷梯结构与特点

舷梯两侧采用不锈钢材质“双层卡扣式双轨”设计, 使用时将箱体轮子置于上下层轨道间, 可有效防止由于舷梯与地面的倾斜角过大, 在滑行过程可能因重心外倾或速度过大导致箱体翻滚而损坏。舷梯轨道特征还在于, 双层轨道顶端和底端的上层面为局部开放式, 便于在使用时更准确定位, 更迅速准确地将滑轮置于双层轨道滑槽内。双轨间距应略小于箱体左右轮距, 轨道表面宜打磨光滑减小对滑轮的磨损。上下层轨道间距应略大于轮体直径, 不影响滑轮自由转动。

为防止箱体滑至舷梯底部折转处与地面钝性接触而损坏箱体及内容物, 轨道尾端使用弧形设计;考虑到弧形轨道延伸段可能引起底舱人员行走不便, 将原直行舷梯扶手延伸至弧形轨道垂直上方。

4 结语

经过实际测算和反复现场模拟, 该系列优化改进可有效提高海上救护艇药品和医疗器械保障效能, 从而提高医疗卫勤保障的综合水平。不仅有效规避艇体空间局促带来的不利因素, 而且该优化改造成本低廉, 不会对艇体原有基本功能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可在实际工作中量产并装备各相关单位部门, 以提高救护艇人员的医疗保障效能。同时, 本优化改进亦可推广至民用运输船装备中, 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摘要:目的:对医疗救护艇及其卫生装备进行局部优化改进, 以提高海上医疗救护保障效能。方法:分析现有医疗救护艇及其卫生装备存在的不足, 对药库所处机舱位置、箱体结构及艇体局部进行了优化设计及改进。结果:模拟结果显示, 对救护艇局部和药箱结构的优化改进可有效提高海上医疗卫生装备的输送效率。结论:对现役救护艇局部及某型药箱结构的优化改进, 可有效提高军队海上医疗救护效能,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医疗救护艇,医疗保障,药箱,优化与改进,研究

参考文献

[1]栾振涛, 王晓波, 韩敏, 等.海上医疗卫生装备的现状与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2) :82-83.

[2]朱建军, 褚新奇, 沈俊良, 等.高性能客船改装为医疗救护艇的可行性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03, 24 (4) :325-327.

[3]杨金宝, 王绍天, 郭洪德, 等.《医疗救护艇医疗队训练工作手册》的编写及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 2010, 31 (2) :126-127.

[4]王猛, 骆星九, 刘勇, 等.舰船医疗系统三维设计及布局优化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6) :5-6.

[5]赵峰, 欧崇明, 许恒, 等.海上医疗设备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10, 31 (4) :311-312.

[6]朱建军, 褚新奇, 沈俊良, 等.高性能客船改装为医疗救护艇的可行性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03, 24 (4) :325-327.

[7]赵峰, 许恒, 杨扬, 等.海军制式医疗救护艇卫生装备管理模式探讨[J].海军医学杂志, 2011, 32 (3) :186-187.

医疗救护 篇7

家里有危重病人需要转院,您会跟救护车讲价吗?不久前,山东泰安市民王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父亲因为消化系统出血需要转到济南接受治疗,80公里的路程,救护车竟要价3600元。面对病情危重的父亲,王女士只得掏了这笔钱。但是事后她却越想越不对劲,细算下来,每公里路竟要收费40多块钱,这救护车也有点太贵了吧?

“天价救护车”的新闻,惊掉了许多小伙伴的下巴——难道救护车不是免费的吗?难道救护车不应该免费吗?不过,如果我们搜索“天价救护车”关键词,就会在搜索引擎上惊奇的发现,“天价救护车”从来都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也不是个案。而且,比3600元收费标准还要高的案例,也并不少见。

更让人惊讶的是,关于救护车收费问题,每一个地方政府的物价部门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许多地方的物价部门,还能够依据物价及消费水平,及时调整或是提高救护车的使用费用。在该新闻之中,我们能够找到济南市有关救护车使用的政府规定,即2015年4月23日由济南物价局印发的《关于调整规范市急救中心有关收费的通知》,其中规定,急救救护用车收费基础价格为10元,行驶里程按照往返合计计算,每公里3元。

问题本身不在于,该救护车是不是严格执行了物价局的标准,应该返还多少,而在于,院前医疗急救行为已经严重产业化了,救护车也已经不再是救护车而是宰人的“出租车”。这种印有“红十字”符号的“出租车”不仅收费标准严重高于正规出租车,也能让黑出租司机们望而生畏——原来,最黑的从来都不是没有正规手续的黑出租,而是有正规手续还有物价部门规定的救护车。

常识需要重申,医疗卫生事业,最需要政府财政的补贴与供给,最需要公益化或免费化。如果说连救护车转运病人都要政府定价而且是政府定一个天价的话,我们就必须要承认这个社会已经达到什么违背良心的钱都要赚的程度了。要清楚的是,赚急救病人的钱,就是在赚人的灾难钱和生命钱,这也是最令人所不耻的一门生意。

浅谈医疗救护站人防给排水设计 篇8

四川某医院工程应修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2000m2, 为甲类、附建式防空地下室, 抗力级别为核5级、常5级。平时为汽车库及民用设备房, 临战转换为三等人防医疗救护站, 救护站防化级别为乙级。本防空地下室位于地下一层, 战时为1个防护单元, 战时功能为医疗救护站, 主要任务是对伤员实施紧急救治, 并组织将伤员送至后方医院治疗。根据《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 (RFJ005-2011) 的规定, 本医疗救护站设置手术床1张、病床12张, 战时配备医疗工作人员63人。

2 设计依据

本医疗救护站人防工程人防给排水按照下述设计依据进行设计:

(1) 建设单位设计任务委托书;

(2)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

(3) 《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 (RFJ005-2011) ;

(4) 《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 (RFJ013-2010) ;

(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 (2009) ;

(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2009年版) ;

(7) 其他专业提出的相关资料。

3 设计参数

在设计时, 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及《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 (RFJ005-2011) 的规定, 考虑到暖通专业冷却水水源的需求, 做如下取值:

(1) 因暖通专业需要战时冷却水水源, 所以在医疗救护站内采用打管井 (管井出水量25m3/h, 井内设1台井用潜水电泵:150QJ20/33/5, 设置1台备用泵, 单台水泵:Q=20m3/h, H=33m, N=4k W) 取水的方式供水, 并设置供战时隔绝防护时间内的冷却水储存的水箱 (2个, 总有效容积130m3) 。

(2) 战时给排水用水量参数及计算见表1。

4 防护措施设计要点

人防工程要求战时是一个密闭体, 所以, 防护措施是设计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关系到人防工程是否达到合格标准, 务必做好以下防护处理:

(1) 与防空地下室无关的所有管道不得穿过人防围护结构;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防空地下室;允许进入防空地下室的民用管道 (消火栓管道、喷淋管道、生活给水管道及压力废水排水管道) 也不宜从人防战时封堵框中通过。

(2) 民用设计的所有管道不得进入以下人防口部专用房间:防毒通道、扩散室、密闭通道、滤毒室、除尘室、淋浴间、脱衣室、检查穿衣室、集气室。

(3) 防爆波地漏、防护密闭套管应与人防结构一次浇筑成型, 不得事后安装, 防护阀门安装及防护密闭套管的制作及安装详见图集07FS02《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施安装》。

(4) 当给排水管道穿越非防护区顶板或外墙时, 于穿管处加设刚性防水套管, 具体做法详见02S404。

(5) 在防空地下室底板以下埋地敷设的管道及在底板板面以上回填层中敷设的管道均采用C35混凝土包裹 (厚度200mm) 。

(6) 所有给水管道 (人防及民用设计) 、消火栓管道 (民用设计) 、喷淋管道 (民用设计) 及压力废水管道 (人防及民用设计) 等管道在穿越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时, 均应在穿越处设置防护密闭套管, 并且均应在穿越围护结构处 (人防内侧) 设置防护阀门 (喷淋管道设置法兰盘及短管, 并且临战前3d内换上铜芯闸阀) , 防护阀门应采用阀芯为铜材质的闸阀, 其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 (民用设计阀门压力大于1.0MPa时, 应按民用设计要求选用阀门压力等级) 。防护阀门安装时, 应在人防围护结构的内侧或防护单元之间的防护密闭隔墙的两侧设置防护阀门, 防护阀门的近端面与人防围护结构内侧墙面或顶板的距离为200mm。防护阀门的轴线垂直于穿越处的墙面或顶板板面安装, 防护阀门应设置明显的启闭标志, 战时防护阀门应全部关闭。

(7) 染毒集水坑中的洗消染毒污水战后由防化专业人员消毒后采用潜污泵 (手摇泵) 提升到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防护阀门安装及防护密闭套管安装示意图如图1。

5 战时给水系统设计要点

平战结合防空地下室战时给水系统包括:生活用水、饮用水、洗消用水, 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表达:

(1) 本防空地下室水源由室外市政给水管网供给, 为无防护外水源, 市政供水压力为0.3MPa (业主提供资料) 。防护区内战时为独立的供水系统, 在清洁区内设置独立的战时生活水箱及饮用水箱供水, 在战时城市自来水管网被破坏时, 由储水箱供水。在各饮用水箱内设置一台内置式水箱自洁消毒器WTS-2-A (不锈钢) 。

(2) 战时生活饮用水水箱采用组合式不锈钢水箱, 安装详见02S101《矩形给水箱》。

(3) 为满足战时人员的用水需要, 在防空地下室清洁区内设置水箱情况:设置人员生活用水储水箱 (不锈钢) 1个, 总有效容积为34m3;设置人员饮用水储水箱 (不锈钢) 1个, 总有效容积为7m3。生活贮水箱贮存人员洗消和墙、地面冲洗用水。

(4) 为满足战时洗消用水水压的需要, 生活储水箱设置一套隔膜式气压自动给水设备;在战时城市电源可能遭到破坏, 为保证战时停电后供水水压的需要, 还需设一台给水手摇泵。

(5) 战时人员饮用及生活用水的供给不设管道系统, 直接由饮用及生活水箱通过水嘴取用。

(6) 洗消用水量包括人员洗消用水量和口部染毒后墙面和地面冲洗用水量, 主要、次要口口部洗消总贮水量按8.0m3设计。

(7) 在各防护单元主要、次要出入口分别设置洗消冲洗栓 (皮带水嘴) 并加冲洗软管, 用于战时口部冲洗。

(8) 给水管道、水箱进水管、水箱溢流管及水箱放空管管材及连接:采用钢塑复合管, 丝扣连接。

6 战时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1) 防护单元主要出入口口部防毒通道 (简易洗消间) 的墙、地面及人员洗消污水由设在防毒通道内的集水坑收集;各防护单元主要出入口口部扩散室及该口部非防护区的墙、地面洗消污水由设在非防护区的集水坑收集;各防护单元次要出入口口部内外的墙、地面洗消污水由设在非防护区内的集水坑收集。洗消废水经专业消毒处理后排至室外。

(2) 各防护单元主要、次要出入口口部的污水集水坑内均设固定式潜污泵排水, 在战时城市电源可能遭到破坏, 为保证战时停电后排水的需要, 各集水坑处还需设一台手摇排水泵。

(3) 医疗救护站战时卫生间设水冲式厕所。

(4) 洗消污废水水经地下一层就近排入室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出。

(5) 工程隔绝防护时间内, 严禁工程内部向外排水。

(6) 人防染毒集水坑设在非防护区时, 其盖板采用与结构同等抗力等级的防爆盖板。

(7) 排水管道管材及连接:重力排水管、压力排水管 (包括排水出户管) 采用热镀锌钢管, 排水管道采用丝扣连接。

(8) 金属管道和施工时应预留的金属预埋件均应做防腐处理: (1) 在刷漆前应清洁表面, 刷漆时厚度应均匀; (2) 埋地管道采用两布三油、外裹牛皮纸的防腐措施;非埋地管道先刷樟丹两道, 再刷防锈漆两道; (3) 管道支吊架外表经除锈后, 刷樟丹二道, 银灰漆二道。

7 平战转化设计要点

因为本防空地下室属附建式人防工程, 在战争时才能发挥其人防防护功能, 所以在设计此防空地下室时应重点考虑平时使用功能与战时人防防护功能的有机结合, 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除手摇泵、洗脸盆保证能在临战前15d转换时限内施工完毕外, 战时贮水箱、给水增压泵给排水管道、防护密闭套管、防护阀门、固定式潜污泵、防爆波地漏及普通地漏等均应平时一次施工安装到位。

(2) 凡允许进入防空地下室的民用设计管道 (消火栓管道、喷淋管道、生活给水管道及压力废水排水管道) , 均需按照人防防护要求设置的防护阀门、防护密闭套管 (喷淋管道上预留的法兰盘、短管均应一次安装到位) 。

(3) 防空地下室战时使用给排水管道上的阀门平时均关闭, 避免误操作。临战前3d内检查并关闭所有防护用的铜芯闸阀, 检查清理防爆波地漏中的垃圾, 配齐防爆波地漏盖板并全部旋至关闭状态, 防止冲击波、毒气进入防护区。

(4) 临战前应对储水箱进行冲洗、消毒, 再加满新鲜城市自来水。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医疗救护战人防给排水设计时, 每个防护单元在战时都是一个单独存在的系统, 各防护单元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应独立设置, 因此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对人防工程的正常使用有比较大的影响, 本文以医疗救护站人防工程为例, 分析了战时用水量, 然后对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设计措施进行了探讨, 充分考虑了平战转化的设计要点, 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 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金霞, 夏安林.人民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计探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6, 27 (3) :39~42.

[2]尹秋继, 詹兢兢, 武齐永, 等.人民防空地下室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给水排水, 2003, 29 (4) :63~6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 (RFJ10-2005) [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2005:23.

医疗救护 篇9

作为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有利补充和扩展,无线联网由于能更好地支持网络终端的“移动”,因此更适合于应对突发任务的快速部署,且能较好地满足野战条件下医疗救治开展的机动作业。与基地医院不同,各医疗救治分队(以下简称“分队”)在任务要求、机动性能、作业范围、所处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发出一种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救治分队需求的信息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不同因素(包括机构配置情况等),才能合理地完成需求论证。由于综合分队不同的配置情况和所赋予的任务要求,我们立足于救治分队信息系统的功能,认为该系统不仅应该能承接对下级分队伤病员的信息接收、本级救治分队信息的录入以及后送救治信息的填报,更应在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本级救治任务方面下功夫,在填写医疗信息的录入方式、管理流程和监控等方面多思考,并预留必要接口。

针对各医疗救治分队在处理分级救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特点,如:伤员多、医护人员少、短时伤员流动量大、伤情变化快等,我们建立了基于二维条码的移动工作站,通过手持PDA(person data assitant)完成伤员伤票信息的识读,然后通过无线网络随时将所采集的信息传到本级分队的服务器上,以供分队其他组、室使用。根据分队机动性强的特点,在无线网络硬件配置上,我们通过定制便携式手提箱,内装有本级分队所需的笔记本、PDA、无线AP等基本设备,并预先设置好本级系统所需的软件及运行环境,保证分队在机动时携带简便,统一管理,并全天候处于临用状态,真正做到即开即用。考虑到伤员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少以及伤员在不同组室或帐篷内流动经常的情况,我们通过掌上电脑识别二维条码来确定伤员的身份信息、伤情信息、医嘱信息、护理信息以及药品等医疗信息,并实现对本分队内伤员伤情、伤势的自动分类,使医护人员能对分队内的伤员有全盘把握。通过设置提醒和安排程序,以便医护人员能随时对急危病重伤员及时处理,满足短时间对大批量伤员救治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

鉴于各级救治分队所赋予不同任务的特点,本信息系统将以师(团)救护所这级救治机构为例,介绍这套移动工作站系统的研发和使用情况。

2 二维条码的简介

二维条码分为堆叠式、矩阵式和邮政码3类。线性堆叠式二维条码是在一维条码编码原理的基础上将多个一维条码在纵向堆叠而产生的。矩阵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内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邮政码是通过不同长度的条进行编码,主要用于邮件编码。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是1991年美国Symbol公司推出的堆叠式PDF417条码。它是一种高密度、高信息含量的便携式数据文件,是实现证件及卡片等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自动存储、携带并可用机器自动识读的理想手段,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保密防伪性能好、译码可靠性高、修正错误能力强、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条码符号的形状可变等特点。每个PDF417条码由3~90行组成,每行由起始符、左行指示符、1~30列数据字符、右行指示符、终止符组成,如图1所示。

二维条码作为低成本高密度的便携数据文件,在管理、运输、证件识读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如:目前美国很多州的居民身份证、驾驶执照、国防部的军人证、军人医疗证等均已普遍采用PDF417等二维条码技术,既可以将证件上个人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住址、电话等信息存入编码,也可以将人体的特征(如:照片、指纹、视网膜扫描等信息)存储在可自动识读的二维条码中,印在证卡背面,供工作人员审查时对身份证全部信息(包括个人面部照片等)的验证,即使证件已经涂改或偷换照片,都会很容易被发现。同样,交通部门还将二维条码用在驾驶执照或行车证上,从而减轻工作人员年检和车辆违章登记时的工作量。工作人员只要扫读驾驶证或挡风玻璃上的二维条码,就可将所需信息准确快速地录入,避免人工抄写,减少可能出现的人工出错等。

在本系统中,我们将伤员的基本身份信息、伤情伤势信息、医嘱护嘱信息、用药信息、伤员的基本生命指征等重要信息编成码写到PDF417中,用于帮助伤员身份识别、病情的评估和救治的实施。

3 系统的设计与使用

本系统分为移动指挥系统、移动医护工作站、系统管理等3大部分。二维条码主要用于移动工作站,下面我们将重点阐述医护工作站中二维条码的应用。

3.1 基本身份信息的识读

伤员的基本信息主要来源于两大途径:通过电传和实地采集。在各级分队之间的伤员流通一般要求大批量、快速通过。除通过电传批量转到本级分队的伤员信息可直接通过“系统管理”的“导入”功能实现外,其余的伤票信息,包括零散收治的伤员,均需实地采集。二维条码在实地采集中发挥关键作用,只要医护人员用手持PDA一扫伤员随身的伤票或腕带上的二维条码,就可准确、快速地读取伤员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伤票号码、性别、年龄、首次负伤情况、药物过敏),同时将这些信息同步到本级服务器上,从而完成对伤员基本身份信息的识读。

3.2 伤情、伤势的自动分类

伤员的信息一旦进入数据库,医护人员就可以简单利用手持PDA对伤员伤情、伤势进行自动分类,按预定方案迅速完成在组室内的收治。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PDA的安排提醒程序,完成急、危重伤员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救治工作,医护人员在应对大批量伤员的紧急处理时(包括:抗休克、抗感染等),可避免因医护人员少、伤员流动大、伤情变化复杂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合理整合和使用本级分队的有限卫生资源,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和确定伤员的救治方案,科学调配伤病员的流动方向。

3.3 医、护嘱的处理

基于无线网络和二维条码的移动医护工作站实现了医护人员在不同组、室帐篷间的移动救治。医生可以通过PDA扫描伤员的条码,进行查房、查阅患者病历和临床检查结果,并通过PDA立即给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直接下达医嘱;同样,护士也可以通过手中的PDA实时查看患者的基本信息、体征信息、医嘱信息,实时执行担架旁体征信息采集。系统能根据提醒安排程序自动提醒护士本班次应该执行的医嘱;实时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按照伤员的伤情、伤势等级、处置情况等信息,自动提醒护士何时应该测量伤员的体温、血压等基础信息,并实时查看患者的检查、化验信息、自动统计液体出入量等。彻底解决了信息的实地录入问题,减少野战复杂条件下对纸张的依赖,摆脱了传统临床护理身份核对完全靠医护人员记忆或者呼唤患者姓名及床号的方式,较好地适应了目前分队的机动性,无论在提高工作效率还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等方面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3.4 药品信息的确定

野战条件下对伤员药品的确认难度较大。鉴于伤员的伤情变化快,转归复杂,仅靠医护人员日复一日的手工操作进行控制,极易导致护理药物用错和护理不当,从而加剧战地护理管理的难度及药品管理混乱。从药房取出药品后,要完全按照医嘱严格、及时地执行和使用,如果没有条码支持下的移动工作站,要实现药品使用的“三查七对”是难于想象的。在用药管理中,经医生开出的医嘱,核对确认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至数据库,护士直接从本救护单元小药柜领药,通过PDA核对药品,实现“三查”工作,从而完成本次领药。在用药过程中,护士通过移动医护工作站在伤员担架床前识别伤员腕带或伤票信息、药品标签、伤员医嘱,核实无误后才给伤员用药,并通过该工作站系统自动记录此次用药的详细信息,比如:药品名称、剂量、对应医嘱号以及此次护理操作者和操作的时间。整个“三查七对”过程就可简单通过二维条码的自动识别来实现,保证了护理用药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3.5 伤员生命体征的记录

传统方式下对生命体征的记录通常是通过手工在纸上记录来实现的,但在分队强机动作业条件下,通过纸张记录后再专人录入数据库,显然已严重违反收治伤员高时效性原则,非常不切实际,不能满足实用需求。而使用高性能的手持数据终端和二维条码识别技术,就可以完全实现战地护理中生命体征数据的记录和采集,比如针对伤病员的体温、呼吸、脉搏、心率、血压、饮食入量、出量等相关体征值,从而改变并简化了传统信息系统的抄录、转抄、集中绘制生命体征这一流程。医护人员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扫描伤员的伤票或腕带,在确认伤员身份后,轻松、方便地记录要测试和采集的生命体征值,完成绘制这些生命体征的趋势图。同时,可以通过体征的录入功能,实现自动记录操作者、记录时间及准确的伤员信息。最后,实现将采集和录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传输到本级的信息系统中,有效地减少了战地护理人员的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她们的工作效率。

而移动工作站中的“移动指挥系统”和“系统管理”功能模块已不属于本文主要论述部分,这里从略,它们共同组成形成一套完整的移动工作站。

4 系统的应用特点和现实意义

基于二维条码的移动工作站最大的特点是综合利用了PDF417二维条码、PDA和无线网络的优点,结合医疗救治分队在开展野战救治过程中面临环境复杂、机动灵活等要求,从我军现阶段救治分队信息化建设角度出发,在提高战伤救治信息采集和救护的准确性、时效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摸索和尝试,为基层卫勤信息化建设和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系统在功能上能完全满足野战救治分队所需的应用需求。在软件的研发上顾全并承接了与现有救治分队部分软件接口和数据库的一致性,同时开发成多种数据版本以适合不同级别救治分队开展救护工作;在硬件的配置、设计、抗震、抗辐射方面均进行严格考量,在设备的携带方面也做了专门的设计,比较适合我军现行各级救治分队机动携行;在维护上,各移动终端已初步具备固化软件初始化功能,有利于战时和机动作业过程中各终端软件的维护。

整个系统完成并记录了伤员从进驻本级分队到组织后送前所发生的所有救治信息,同时也提供从火线下来伤票信息的识读和伤员后送所需的接口信息,解决了伤员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为下一步形成完整的伤员野战病例提供了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能更好地适应卫勤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救护分队在野战条件下救治保障能力的移动医护工作站。方法:利用无线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条码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研发出一种基于二维条码的救治分队移动工作站。结果:该系统实现了野战医疗救护分队系统的信息化、无线化,为野战条件下顺利开展医疗救治和完善野战病例提供宝贵、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论:应用表明,该工作站能很好地适应野战条件下快速、高效的特点,且系统使用方便、界面友好。

关键词:二位条码,医疗救治分队,移动医护工作站

参考文献

[1]陈金雄,黄丽芬.基于移动技术的数字化医院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13(11):21-28.

[2]郭琪,万任华,黄邱朝,等.电子伤票系统的研发与使用[J].东南国防医药,2005,7(4):301-303.

[3]郑河荣,王天舟,熊丽荣,等.PDF417条码解码引擎的软件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10):7-8.

[4]徐杰民,肖云.二维条码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12):141-142.

上一篇:商业银行扛鼎理财市场下一篇:配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