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对策

2024-09-24

配套对策(精选12篇)

配套对策 篇1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 要求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广州市是推进新型城市化最大的城市之一, 截至目前, 已出台一揽子的“1+15”新型城市化政策体系。在这个政策体系的指导下,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深化广州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措施的对策。

一、深化广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措施应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城乡发展差距无非来源两种方式, 一是在市场化、工业化进程中自发形成的带有普遍性的城乡发展差距;一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制度安排及政府干预形成的带有特殊性的城乡发展差距。对我国来讲, 我们更偏向与后者, 即城乡差距是政府通过“超经济”的行政力量从而引发的一种城乡之间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关系。所以, 统筹城乡差距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而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 即是明确地凸显了政府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平等发展中进行统筹策划和积极推进的主导作用。因此, 深化广州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措施改革的进程中, 广州市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具体来讲要敢于直面传统体制安排和政府干预所形成的城乡非均衡、非协调发展的历史事实, 重点发挥“城市反哺农村”的作用, 扭转历史遗留问题, 成为促动城乡走向协调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当然, 强调政府主导作用, 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统筹城乡的具体措施上单一性投入。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说法, 城乡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中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但是供给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既可以直接予以供给, 也可以形成政府、市场、乡村自治力量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局面, 从而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二、深化广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措施应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1.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需要先优化其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一体化的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必须强化三次产业的内在联系、完善三次产业的布局, 形成区域分工合理、特色优势鲜明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比如传统产业和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有机融合;服务业、农业与加工工业的互补性融合, 把农村的农业生产链条不断向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延伸, 加速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 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规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2.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枢纽, 以小城镇建设为方向。

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多样性、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小城镇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空间枢纽, 如广州市白云区有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江高镇等四个镇, 都是以农副产品生产为主, 因此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从而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同时, 它对周边农村和乡镇也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腾飞, 实现农业和小城镇相互协调发展、双向共同发展。

三、深化广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措施要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即是统筹城乡土地配置战略, 要求在城乡一体化战略框架下, 本着公平、和谐、高效的原则, 在城乡之间土地的利用上协调配置, 进而实现城乡土地优化利用。具体来讲, 通过城镇村体系建设, 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 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进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广州是城、镇、村共同存在的复合体, 三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当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 城市产业就会依次向小城镇和农村转移。因此, 对于大量的农村土地,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这既有利于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点, 促进城乡土地集约利用, 也能拉动农村需求, 拓展就业空间, 进而促进乡村地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用地方面, 广州城区建设用地需求旺盛, 农村用地较粗放, 如果能够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加快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 可促进城乡之间土地指标和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优化组合。

四、深化广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措施必须统筹公共设施服务

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一项基本人权, 即城乡居民应平等获取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健康权、基本教育权和基本生存权。目前, 广州市无论服务体系还是供给能力, 都无法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基本人权。因此, 统筹公共设施服务即政府根据现阶段财政的支撑能力, 参照城市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统筹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标准, 不断加大农村地区投入和建设, 才能缓解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差距, 保障农民与城市居民获得大致相当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基本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摘要:统筹城乡综合配措施研究是广州市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依据广州市统筹城乡的具体特点和政策导向提出了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公共设施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统筹城乡,广州,对策

参考文献

[1]蔡雪雄, 邵晓.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新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 2008 (1)

[2]中共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 (试行) .成委发[2008]37号

配套对策 篇2

加快建设市政配套功能配套环境配套 打造百姓新家园

本报讯(记者 刘晓)昨天上午,市长季建业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岱山、花岗保障房组团建设现场,检查推进保障房及配套工程。季建业强调,要按照打造“城市新组团、居民新社区、幸福新家园”的要求,高标准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工程,同步完善市政、功能、环境等各项配套设施,打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百姓安居家园,确保兑现市委、市政府惠民承诺。副市长陆冰、李侃桢参加检查。

围绕年初既定目标,以岱山、花岗、丁家庄、上坊四大组团为主体的全市保障房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四大片区338栋住宅中,已有264栋实现封顶,部分片区已进入小区景观建设和内部装修阶段。季建业一行实地察看了岱山、花岗组团市政道路及教育、医疗、商业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情况和展示中心,对各项工程建设总体进展予以肯定。

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季建业认真听取四大保障房片区配套建设情况和房源分配方案及政策汇报。他指出,推进保障房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市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市区相关参建部门要咬定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进一步强化组织推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四大保障房组团年底前具备选号分房条件,确保今年底基本实现待安置户“老账还清、新账不欠”,使保障房建设项目真正成为惠民工程,成为百姓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季建业要求,保障房的市政配套、功能配套、环境配套等各类设施要进一步落实到位,尽快打通保障房片区与主城连接的道路路网,完善优化交通组织方案,努力缩短保障房片区与主城的距离;加快建设公交首末场站,延伸开辟公交线路,改善公交驾乘人员工作条件,让入住百姓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交服务;加快完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入主城优质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步推进污水管网、垃圾处理、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广电等市政配套,加快实施保障房小区内部景观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展现优良的居住、生活环境品质,让入住百姓住得放心、过得舒心。

配套对策 篇3

[关键词]河北省 电子信息产业 配套环境 发展对策

河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信息产业定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但是目前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配套环境还不完善。本文研究了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其各方面配套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2005年河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近年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先进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问题。信息产业规模还很小,2005年我省信息产业(不含电信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7%,比全国低4.2个百分点,比江苏、广东、山东分别低8.3、7.4、2个百分点。此外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河北省全口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00,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居第五位,高于上海、江苏、浙江等信息产业发达省份;河北省的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2.14,仅次于新疆(12.23),位居全国第二位;河北省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19,位居全国第五位,高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

2.生产效率偏低

河北省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5222元/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1911元/人。这一方面说明河北的劳动生产效率较低,另一方面也与河北的投资拉动有关。河北省全口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1.96%,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4%,仅次于山东(12.55%)和天津(12.05%)。说明河北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拉动的。

3.产品销售情况欠佳

2005年,河北省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率为93.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16%)。这可以反映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河北省的电子信息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适销不对路;另外还可能是因为河北电子信息产业缺乏高层次营销人员,不能很好地把产品推销出去。

4.产品种类单一, 且区域集中

从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分省市产量情况看,河北省的电子信息产品种类很少,主要分布在程控交换机和半导体分立器件上,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生产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和廊坊、保定等地,其他地区很少。

5.规模以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经济效益要好于规模以上企业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虽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简称规模以下)的电子信息企业数远远小于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数,但是无论是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还是工业成本费用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规模以下企业均优于规模以上企业。

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统计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表

资料来源:中国资讯行http://www.infobank.com.

二、 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配套环境现状

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产业配套环境的影响。在河北省信息产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更需要有适宜的配套环境作支撑。

1.竞争环境

国内大多数省份都把信息产业确定为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信息产业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未来信息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除了经济效益还算不错外,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无论从规模、产量、产业链条、产品种类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内发达经济省份。同邻近的省份山东相比,河北省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一方面要在北京、天津等发达省份的夹缝中生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山东等发展水平相当的省份的竞争,同时还要防备山西等其他相邻省份的超越。

2.融资环境

为了保障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河北省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措施和资金支持计划,除了财政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外,还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信息产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为信息产业企业筹措资金创造担保条件。省政府还设立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分别以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无偿补助、风险投资等形式给予支持。应该说政府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融资条件。

但从河北省目前的投融资情况看,政府文件中所提的措施许多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得并不好。政府提供的一些资金优惠,也只是少数企业能享受到,多数信息企业享受不到,尤其是本地的中小型信息产业更难以从中分得杯羹。

3.人力支撑环境

河北省缺乏专业的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信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以软件研发人员为例,2005年河北省软件企业拥有软件研发人员3287人,在全国排在第18位,远远少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辽宁等省市,仅相当于山东省(15362人)的五分之一强,甚至少于陕西、四川、重庆、安徽、湖南等西部地区。究其原因,一方面河北省内相关专业领域的高校缺乏,仅有的几所设有相关专业的高校本身水平就不高,难以为河北省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同时,河北省信息产业待遇偏低,无法吸引外地人才来省就业,相反地,本地既有的技术人才因为待遇等原因纷纷跳槽,去京津或其他省市就业,这无疑为人才缺乏的河北省信息产业雪上加霜。

4.政策环境

为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和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快我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关于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等。这些文件从税收、准入、投融资等方面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为河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但是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文件中规定的这些优惠政策大部分是针对国外和省外企业或者个人的,是河北省为了招商引资而制定的。河北省本省的企业和个人享受到的优惠和支持很少。如在项目招标中,本地企业很难中标。这一方面是因为政策本来就向省外企业倾斜,“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观念在决策方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因为本省企业竞争力差,在同省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会产生马太效应,本省企业竞争力会越来越弱。

三、河北省提高信息产业配套环境及竞争力的对策

郭庚茂代省长2006年底在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逐步将信息产业打造成河北省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配套环境。通过上文分析,本文认为应该有的放矢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切实制定有利于本地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招商引资固然重要,本地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上文的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较高,这说明它们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应该从政策上取消对省外信息企业的优惠,为本省信息产业同省外企业竞争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省内企业给予一些优惠和支持,扶持本地企业的发展,使其逐渐具备同外敌竞争的能力。

2.重点扶持、培育优势企业

总体来说,河北省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从长远发展趋势看,信息产业又是各地区的必争之地。河北省应该在自身并不强大的信息产业中,选择相对具有优势的企业或领域,重点培育,使其逐渐做大做强,确定一定的优势地位。然后可以以点带面,促进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

3.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政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待遇,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招来人才。河北省地邻京津,可以利用京津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以联合办学、对口培养等形式培养一批信息产业紧缺专业的人才,同时京津现存的巨大的人力资源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资讯行http://www.infobank.com.

[2]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3]河北省统计局编:《河北经济年鉴》(2006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配套对策 篇4

1.1 地理位置

师宗县位于云南省东部, 东接罗平县, 西连泸西县, 南毗邱北县, 北邻陆良县, 东南与广西自治区的西林县交界。国土总面积2783km2。

1.2 社会经济情况

师宗县辖10个乡 (镇、街道) 、1个国营林场、1个森工管护局、110个村委会 (社区) 、794个村 (居) 民小组。全县国土面积417.45万亩。总人口42.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5.5万人, 占83.4%;非农业人口7.0万人, 占16.6%。2014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8.5亿元。

1.3 森林资源概况

师宗是云南的重点林区和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县, 森林资源丰富, 发展林业的条件优越。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51.78 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60.31%, 其中集体林171.27万亩、国有林80.51 万亩。林业用地中乔木林149.42 万亩、灌木林地53.79 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1.03万亩、其他林地37.54 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53.8%, 森林总蓄积量533.76万m3。2014年, 全县实现林业产值53347万元。

2 师宗县林改工作现状

2.1 主体改革完成情况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 师宗县林改工作于2007年8月进行试点, 2008年4月全面启动, 按照“县级领导, 乡镇组织, 村组实施, 部门服务”的工作机制, 顺利完成了建立机构、宣传动员、制定方案、林权勘测、内业资料整理、输机制证和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各阶段的工作, 主体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9年中旬通过省市检查验收。涉及8个乡 (镇) 、109个村委会、817个村民小组, 共6.2万户、33 万人。目前已顺利完成了集体林确权面积154.69万亩, 确权66183宗地, 确权率96%;集体林均山到户面积137.6万亩, 均山到户率85.7% , 集体商品林均山到户面积82.5万亩, 均山到户率80.6 %, 集体统一经营的公益林签订了责任书并落实管护责任到户面积55.33万亩;排查纠纷500 起, 涉及面积6.61 万亩, 调处481起, 调处面积6.33万亩, 起数调处率96.2%, 面积调处率95.8%;发放林权证29335本, 签订均利协议20073 份, 发证面积143.82 万亩, 发证宗地61777宗, 发证率93%。

2.2 配套改革推进情况

坚持以规范林权管理为核心, 积极搭建林权交易平台, 组建了林权交易中心和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设立了林权管理、行政许可办证、林业规划调查和资产评估、林业抵贷款业务、林业咨询等“五大”服务窗口, 建设了占地600亩的木材交易市场及木材加工基地, 先后办理林权流转11宗5.7万亩, 引进并培育龙头企业3户。与人行师宗县支行联合下发了《师宗县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试行) 》, 全面启动林权抵押贷款及林业小额贴息贷款业务, 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3笔140万元、林业小额贷款贴息194.6万元, 惠及林农101 户、龙头企业2户。出台了《师宗县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工作方案》, 组建林农专业合作社12个, 入社农户1000余户4500余人。深入推进林业综合执法改革, 组建了林业综合执法大队, 实行林业执法统一归口管理, 从根本上解决了林业部门分块执法、职能交叉、力量分散、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扎实推进林木采伐管理, 推行林木采伐管理公示制, 依据《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 严格执行限额采伐。深入开展涉林收费项目清理, 对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 将收费标准、收取办法等逐一向社会进行公布, 严禁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 对215.8万亩林地开展了森林火灾保险业务。

2.3 改革主要成效

2.3.1 激活了产业发展

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 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群众得实惠、生态效益得增长、林业产业得发展”的目标, 形成了“党政重视、群众参与、各界投资”的多元化林业发展格局。建成了占地600亩的师宗县大同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 每年可加工植物油料5万t、交易木材10万m3、生产细木工板5万m3、纤维板10万m3。目前, 进驻交易市场的加工销售企业已达31家, 特别是华海木业等木材深加工企业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木材深加工基地和木材交易市场的建设, 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产业的发展。林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了全县林木种苗基地的快速发展, 全县现有经营性苗圃81个, 面积4000余亩, 仅林改以来就新增经营苗圃46个, 每年生产以红花木莲、滇朴、香樟、枫香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500万株, 生产造林苗木2000万株。

2.3.2 保护了地方生态

通过林改, 实现了“耕者有其山, 耕山有其利”的改革目标, 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林业, 认识到林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林农的信心不断增强, 造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各乡镇结合实际, 以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 以优势林产业和特色林产品为依托, 加强经营管理, 建立“在林地上分, 在管护上合;在种植上分, 在经营上合;在管理上分, 在服务上合”及“统一经营、统一造林、统一管护、统一采伐、共同发展”的林业经营新机制, 不断强化林业经营管理, 在全县初步形成了林农自我实施、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保护与管理机制, 乱砍滥伐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 林业保持了良性健康发展的态势。

2.3.3 拓宽了增收渠道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的开展, 实现了产权明晰、利益到人, 林农愿意投入, 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林农的林业经营收益明显提高。通过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 村集体可以从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 主要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基础设施建设, 还有一部分用于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投入。

2.3.4 完善了服务体制

通过改革, 组建了林权交易中心和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林权流转工作逐步规范, 服务环境明显优化, 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2.4 配套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

2.4.1 林权矛盾纠纷亟待调处

(1) 多年沉积下来的国有林与集体林之间的“老、大、难”问题, 矛盾深, 处理难;

(2) 由于林改时, 个别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 林地区划时不够认真、工作粗糙, 造成四至不清、界线不明, 致使村民、村与村之间争林争地情况时有发生。

2.4.2 林权流转亟待规范

一是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林地流转时不按规程操作, 以至于造成部分林地承包期限过长、面积过大等问题, 导致集体森林资产的流失, 群众意见较大, 甚至出现群体性上访。二是村干部急于将林地、林木变现, 轻承包、重转让, 造成林地、林木权属大部分被外来的投资者或投机者获得, 而林农竞争力弱, 林农基本上难以获得林地、林木, 难于解决好公平与效率问题。

2.4.3 投融资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 林权抵押贷款又手续繁琐、加之贷款利息又高, 林农贷款、融资较难, 森林保险业务只涉及森林火灾, 林权抵押贷款放贷仍存有较大风险, 金融机构存在担心与顾虑, 许多商业银行不放贷, 阻碍了林改的深入和林业的发展。

2.4.4 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单位和群众对林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认识不够, 且林农专业合作社组建力度不大, 已组建的覆盖农户数不多, 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明显。

2.4.5 生态公益林管护难度加大

由于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过低, 且生态公益林严禁采伐, 致使林农不愿意将自己承包的山林划为生态公益林, 对已划为生态公益林的集体山林确权到户的管护积极性不高, 甚至出现滥伐、盗伐及破坏生态公益林现象。

2.4.6 森林采伐政策不配套

采伐权是农民对山林的经营权乃至处置权和收益权的重要体现。目前, 年采伐量指标严重不足, 林农申请采伐难度大, 群众因采伐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 配套改革对策与建议

3.1 妥善处理改革遗留问题

认真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检查, 查缺补漏, 巩固林改成果, 提高林改效益。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 对改革中的各类材料, 严格审查核对、整理分类, 作为历史资料分三级档案专柜保存, 依法管理。对历史遗留下来森林资源流转的隐患与问题, 要认真对待, 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切实摸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的林木林地流转情况, 并对每宗森林资源的流转进行认真分类与排查, 凡是合法的、群众满意的应予以确认;凡是群众不满意、意见较大的非规范流转, 要认真分析原因, 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2 强化资源流转体系建设

(1) 在流转市场的建设上, 建设区域性林业产权交易、市场信息网络平台, 为林农提供林权登记、流转、变更、供求信息等服务。

(2) 严肃查处部分干部职工利用职务之便, 伙同投机商倒手买卖、低价套购群众山林的活动, 维护林区正常的产权流转和林农群众的合法权益。

(3) 借鉴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制度, 由林业部门牵头, 吸收社会资金入股, 尽快成立林木林地收储中心, 对一些暂时流转不了的和已到期但无法偿还借款的林木林地抵押物进行收购, 试行森林资源储备。

3.3 积极探索林权扶持机制

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的新模式, 争取经济林 (果) 发证试点县工作, 大力推进林权抵押小额贷款力度, 降低林农小额贷款的准入门槛, 简化贷款手续, 扩大覆盖面, 实行林权证直接抵押, 完善森林资源评估、登记手续, 解决林农弱势群体评估费用高、贷款难的问题。积极争取各种贷款贴息资金, 降低林农贷款成本。

3.4 完善林木采伐管改革

对师宗县创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做法和经验要进行总结推广,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对林木采伐指标制度要进行修订完善, 简化审批程序, 以便于操作;对还在研制的电子软件要抓紧进行突破, 并及时组织安装实施。

3.5 大力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建设

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 维护其经济利益,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切实增加收入。同时, 选择经济条件好、合作意识强、林农素质高的乡镇村, 引导组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

3.6 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和管护机制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 依托森林云南建设, 利用林地资源开展种植珍贵树木、中药材、食用菌、家禽养殖、“森林人家”森林生态旅游等经营活动;充分挖掘生态公益林的经济效益, 提高生态公益林自我补偿能力, 激发林农自觉保护生态林、经营生态林的积极性。

3.7 完善林权配套改革政策措施

探索建立专业林权评估准入机制, 为权利人提供评估服务。完善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办法, 科学合理地分配采伐指标, 赋予经营者更充分的林木处置权。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机制, 优化森林资源配置, 实现资源资产变现, 维护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8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

广泛开展林业法制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 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安全的自觉性。通过实施封山育林、绿色小康村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等,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继续坚持采伐限额管理, 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开滥挖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参考文献

[1]师宗县林业局.师宗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森林资源现状[R].师宗:师宗县林业局, 2015 (4) .

[2]师宗县林业局.师宗县编制“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资源调查报告[R].师宗:师宗县林业局, 2014 (10) .

[3]赵锋泓, 奉钦亮, 覃凡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广西林业发展水平影响的评价研究[J].林业经济, 2015 (12) .

[4]张自强.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的演进轨迹及机理——基于制度兼容性理论的文献述评[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5 (6) .

[5]占陈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探索[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15) .

[6]万建蓉, 许晓红.浅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林业收入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 2014 (12) .

配套服务合同 篇5

甲方: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说明:

双方谨就甲方向乙方购买___________套装软件,配套服务产品以及配套外购品签订本合同。并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定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付款方式:

l甲方于签约时,以支票或转账方式支付乙方价款总额的___________﹪为定金。

l甲方须于乙方在交货后三天内,以支票或转账方式支付乙方剩余价款,即总额的___________﹪。

2.甲方不得对标的物实施销售、发行、转让、复制、出租、赠与、提供、抄袭、反汇编、破译及修改等任何侵权行为。合约所列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的一切著作权归属著作人或其指定的被授权人所有。

3.甲方应提供测试所需要的资料及硬件设备,并备妥磁盘、磁带、连续报表等消耗品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自有品的交货:乙方负责提供应用软件光盘一张及操作手册一套。乙方保证所提供的标的物完全符合订购商品的规格,绝无灭失或减少其通常的效用。标的物的规格、数量如不符或有瑕疵,乙方同意于维护期间内修复或更换为无瑕疵的同样功能的产品。

2.外购品的交货:货到后,甲方应立即对货物的产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包装、外观进行验收。如符合本合同约定的,买方应当立即签收,如发现不符合合同约定的,买方应在货到后七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提出。否则,视为对乙方交付的外购产品验收合格。

3.使用权的转移:本订购单标的物的使用权,自乙方交付时转移于甲方;但前提条件是甲方已向乙方付清本订购单及相关附件所规定的全部款项,否则本订购单标的物的使用权依然属于乙方。

三、乙方的售后工作项目及说明

1.管理系统安装集成服务:

检查甲方的硬件及网络环境,确定其环境可顺利安装并执行神州数码___________管理软件后,安装甲方所购买的神州数码计算机管理应用套装软件及其配套与捆绑软件(如 数据库、远程遥控软件..等),并确认安装后的系统与甲方整体硬件及网络环境顺利兼容并可顺利执行。

2.管理系统实施服务:

系统参数设定、基本数据建立说明、编码原则说明、基本数据收集字段建议、bom分阶原则说明、已完成的基本数据查核、依客户需求教导交易单据的操作作业、期初开账数据说明、期初余额录入教导、开账数据查核、期初开账数据报表查核、已完成的交易数据查核、管理报表运用建议、月结流程说明、客户问题释疑。

3.管理系统驻点培训服务:

培训所需电脑设备除讲师外,其余由客户提供。

4.管理系统上线服务:

系统功能疑难说明、用户操作问题解决、数据错误问题查核、协助基础数据遗漏或错误的检查、协助增加用户端的安装。

5.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提供本合同约定的所有服务时间,以双方共同约定的时间为准,但该服务时间必须为乙方正常工作时间(星期例假日及其他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天工时(含交通时数)8小时。交通时间纳入服务时间计费,服务时间内的食宿费用由甲方支付。

四、本合同的生效变更和取消

1.本合同自双方授权代表签署并由甲方的定金兑现日起生效。

2.甲方在合同生效后如无不可抗力的理由要求变更或取消本合同的全部或部分订货时,则已付给乙方的定金不予退还。如该项标的物系乙方为甲方特别订购或制作者,则甲方在支付给乙方全额货款后,方可解约。

3.乙方于合同生效后如无不可抗力的理由未能依甲方所订购标的物的规格交货时,则应退还甲方已付予乙方的定金。

五、违约责任

1.如甲方逾期付款,其应自超过约定期限第十日起每日向乙方支付逾期所涉金额千分之一的违约金;如违约金总额超过所涉金额的百分之十,乙方即有权解除本合同,且有权要求甲方支付全部货款。

2.如甲方于合同生效后违反本订购单第一条第2款,则视为甲方根本性违约,甲方除承担根本性违约责任外(包括被取消套装软件的使用许可,返还套装软件及全部相关资料,并配合乙方删除、卸载已安装的套装软件等),还应另行按本订购单中套装软件价款总额的100倍向乙方支付惩罚性违约金;若该违约金不足以弥补乙方的损失,甲方还应补足差额。

3.如乙方逾期交货,其应自超过约定期限第十日起每日向甲方支付逾期所涉金额千分之一的违约金;如违约金总额超过所涉金额的百分之十,甲方即有权解除本合同且有权要求乙方退回已付款项。

六、争议解决

因本订购单所产生的一切争议,经双方协商不成的,应将该争议提交___________省仲裁委员会,按其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配套企业合适即最好 篇6

技术应用的“匹配性”

《汽车纵横》:中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要突破核心技术,您认为,当前我们被卡在哪里?

徐性怡: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部分是将传统发动机与新增的电机结合,做得好的情况下能有机地融在一起。通俗地讲,丰田的方案是将电机和发动机集成到一起,设计制造出一种新的产品,将原来车上的电机和发动机替换掉。因为在设计时,已经将电机放入,怠速时只用电机,不像传统汽车那样怠速时发动机也工作,此时发动机只在高时速运转。

要达到这种水平,其中涉及的发动机结构、所有控部件等整套核心技术显然不是我们马上能学会的,我们是否就一定要一模一样地照做?我的想法并非如此。假设国外的先进技术能节油50%,而我做不到,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节油40%的产品,虽然比最先进的差点,但是能做出来使用。

为什么现在强调发展增程式?在技术上,仍采用原来的发动机,但不用其不合理的部分,发动机不再用来推车,只在最高效率点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对发动机的核心技术要求并不高,但可以实现节油,只是相比之下略为逊色。

核心技术的“新概念”

《汽车纵横》:您提出,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技术应符合中国现况,适合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特点,您认为什么样的技术是最合适的?

徐性怡:以一种国内部分客车企业采用的混联系统为例,这一技术在汽车行业人士看来,肯定会笑掉大牙,认为它毫无技术性可言,非常简单,但是它能够做出来,产品的可行性很高,宇通就采用了这一技术。虽然它有很多提升余地,但仍然另辟蹊径率先推出来,并没有等到做得比伊顿的节油效果好再问世,国内目前要造出伊顿的节油系统并不容易。这种技术利用了一个原理,即国内公交车正常工况下最高车速仅50公里/小时,只要在该时速内节油效果好就可以,它不需要那么高的技术含量,也能节油,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们要真正去找中国的应用特点在哪里,根据我们的实际能力选择技术方案。因为对于这种技术方案,国外供应商就算找不到也不屑于去做,我们一旦做出来,他们再来与我们配套,就要执行国内企业的标准。

所以,我们对核心技术应如何定义?我认为,一是看对实际应用有用吗?合适吗?能吃透应用,以最经济的方式为应用而生产产品,这种能力也是核心技术。二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零部件技术,控制技术也应被视为核心技术,从应用层面考虑电机和发动机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能开发出核心技术。简言之,一要吃透,二要有足够适合自身的技术能够完成。我理解的核心技术,不应该是一味跟人学,否则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核心技术买不来,买来的没有竞争力。国内企业一定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结合国外技术水平,耐得住寂寞,通过多轮实践积累来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合适的、做得出来的就是核心技术。

供应商的三大烦恼

《汽车纵横》:您作为系统供应商,在与产业链上的车企开展配套工作时都遇到过哪些困难?

徐性怡:我回国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余年,深感第一大困难是国内共享做得太少,而重复工作做得太多。各家的整车厂都在强求“我要有自己的产品”,而不管这个产品是否有必要做成独特的。

比如A家车企做了SG混联系统,同样的产品其他车企也做一遍,有这个必要吗?事实上,A家车企研发的系统稍做改变就可以安装到B家的车上来,两家车厂共用一家供应商难道不行吗?现在国内没有这个机制。还有双电机系统,几大车企各做一回,其实很多都采用DSG一家的牵引电机,能不能各车企在一起将之标准化,做成一套系统?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纯电动车型的研发生产上,国内不少车企都生产大小相当的电动汽车,按道理讲,电池和电机都能分享,但我们没有这样做。核心原因是分享拿不到国家补贴。假如国家能根据车企的实际采购情况将补贴发给相应的电池企业,两车企同用一家电池厂产品的则给予 1.5 倍的补贴,还能节省补给两家电池企业的资金。

这种做法在纯电动汽车产业是可以推行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相对较难,涉及的零部件更多,可能差之毫厘就无法安装必须改做。对纯电动车型而言基本只有接口问题。国内能否针对A0、A、B等不同级车型分别制定标准,哪家车企在相应领域做得好就多做,相对落后的就少做,提升技术以后再多做。但现在国内的实际是车企各自为政,没有此类国家标准可以强制执行。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国内整车厂的能力不够,判断配套企业“行”或“不行”也没有相应标准和清楚的认知。例如有的车企挑选自己的配套企业只看办公大楼、厂房等外在硬件,认为这样的是大企业,不容易垮掉,没有重点关注该企业此前是否做过相关产品。例如国内确有实力雄厚的电池配套企业,能作为国内重大活动用车的电池供应商完成对所有产品的配套工作,但它当时的技术水平还没达到相应程度。活动落幕,有些车辆就被闲置一边,这是多大的浪费?由此可见,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很关键,应当作为车企选择的重要标准。

《汽车纵横》:您从事这个产业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根据您的观察和切身体会,目前国内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当克服的重大障碍有哪些?您有哪些建议?

徐性怡:我们应当避免盲目建设产能,浪费资源。现在很多城市在申请或者已成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时,都提出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市场与制造基地捆绑。这种做法不利于资源的集中利用,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和政绩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各自为政,追求GDP留在当地。我认为,政府提出的示范城市是指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城市,并非制造。我们应根据各地的特点来确定是否在当地投入固定资产,如果有些地方原本有相应的产业基础,在某方面有生产强项,那就应当在当地生产。我们为什么要把示范城市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基地一一对应呢?如果某市是旅游城市,很容易再成为推广应用的示范城市。为什么要因此而要求企业到该市来生产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我国绝不应鼓励有些地方政府那种不到当地生产就不给参与当地市场权利的做法。

nlc202309040159

作为企业,其实能理解地方政府那种利益留在当地、有固定资产投入才踏实的想法。但我们认为,产品全在当地卖也可以产生税收,一样能将GDP留在当地。所以希望有些地方政府千万不要强迫企业在当地建厂,对整个产业而言,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对企业而言,会做得很辛苦,不到当地设厂没市场,到当地设厂自己撑不住。因为企业缺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软实力有多少人在关注?假如企业在某地设厂,但没有足够合格的人手投入管理,地方政府除了得到一个可视的空壳,还有什么效益可言?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有新的机制,比如能否通过税收等制度把该分给各地的利益留在当地。

链接

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简称大郡控制) 成立于2005年,专业从事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HEV/EV)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用电机系统产品被纳入国家863计划 , 与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国内主要汽车制造商配套,产品曾在奥运、世博会及“十城千辆”项目中投入示范运营。

电池供应商代表湖南科霸

先进未必最合适

《汽车纵横》:业内外对于车用动力电池有不少认知上的偏差,作为车用电池供应商,您认为应如何准确定位镍氢电池和锂电池?

罗韬:两年前,很多人认为镍氢电池是落后的,不值一提,甚至不理解为什么不少车型会采用这种落后的电池而不用看起来更先进的锂电池。也曾有媒体问我,863项目中没有镍氢电池,锂电池居多,是不是意味着镍氢电池不重要了?我认为这恰恰说明车用镍氢电池比较成熟,实际使用中没有太大问题了,而锂电池还有大量问题有待探索。

现在,大家逐渐认识到,镍氢电池是当前非常适合混合动力车型使用的,在混合动力汽车上搭载最多。可能不是最先进的,却是目前最适合的。现在我们生产的车用镍氢电池已不同于以往国内的同类产品,科学原理一致但完全不一样。锂电池要花费高昂的成本才能确保跟镍氢电池同等的安全性,如果不付出代价解决这一问题,锂电池燃烧起火爆炸的概率可能比镍氢电池大一百倍。比如TESLA有车型采用松下18650的锂电池,装在车下密闭起来,采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因此它是奢侈品。当前在研发上,应当对锂电池大量投入。

不能简单认定镍氢电池比锂电池好,只是在混合动力车型上,当前市场证明用它最多,混合动力汽车卖得最好的企业也一直在用它。锂电池和镍氢电池的关系不应当是有些专家和媒体所认为的狭路相逢、你死我活,而是各有定位的,各车企应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节能路线、具体需求来进行零部件和技术方案的设计。

作为配套企业,我常对我的技术团队说,应当供给客户成熟完整的产品,而不是把他们当实验品。我认为,能形成商品的就是最好的,不能只看技术,一定要以客户为导向,为客户的利益着想,而不是为自己的技术喜好给他们最新的、但不安全的产品。

《汽车纵横》:虽然镍氢电池产品相对更成熟,也更适合于当前的混合动力汽车,但它也要面对一些理论上的质疑,比如不少专家和媒体曾提到的反向充电损伤寿命问题?

罗韬:镍氢电池不会出现反向充电现象,顶多会有记忆效应。我认为这是一位理论派人士在谈一个莫须有的话题,因为混合动力汽车在正常运行时,电池大量浅充浅放,车上的电池管理系统不可能让它放尽,出现电量放尽的工况基本不存在。其实无论是镍氢电池还是锂电池,车辆使用过程中都只有大约30%的充放,一会儿刹车一会儿起步,基本达不到那种极端状态,所以这种现象不太可能发生。纯电动车型的电池也不会允许出现这种状况,因为一旦全充全放,电池的寿命会变得很短。

虽然资料上的数据显示,镍氢电池只能充放2000次,锂电池现在能充放5000次,但都是指全充全放,不出现在车辆的正常工况下。镍氢电池在30%的充放下可以用几十万次。比如我的座驾混动版雷克萨斯,已经开了七个年头,30万公里,至今未换过电池。现在有些专家爱用理论上的一些极端现象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系统工程该重视

《汽车纵横》:作为车用电池供应商,您认为目前国内在对这一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上最缺的是什么?

罗韬:国内的不少专家包括一些媒体过分纠结于某一单向技术,不注重系统工程。而且将各个单项对立起来,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特别是在政策制定时的误解,其实很多技术是可以并行的。这其中管理很重要,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乃至车用电池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来参加第一届会议时,我就在我的演讲PPT上用木桶定理的图示告诉大家,短板最终决定产品的整体性能和技术水平,因此不要总拿最长的一根板来炫耀。比如锂电池在很多方面已经非好,但个别几个尚未克服的缺陷就决定它现阶段的整体水平。

美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很强,日本人是将某种产品做得精益求精,实现量产的能力很强。但技术发明能力再强,不代表在汽车动力电池方面最终会有所作为,因为它是生产线上的工人日复一日一点一滴试出来的,不是计算出来的,甚至可能写不出很有科学价值的论文。对我们而言,有很多问题难以说明,比如政府问到我们取得了什么重大突破,有哪些新技术等。事实上,我们把每个方面均衡地做好,单项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聚在一起产生的效果可能会非常了不起。但目前国内很多人士就是看不上工程化能力。

“真干”才是好伙伴

《汽车纵横》:你们在挑选国内整车厂作为合作伙伴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问题?

罗韬:我们挑选整车厂,首先看他们的规划,确定是否“真干”混合动力汽车,希望他们有量产计划,上量很重要。因此我们想先把眼前的客户服务好,当然还有其他整车厂在跟我们联络,评估,我们也很谨慎。

在我们挑选国内整车厂作为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有个“鸡和蛋”的问题非常突出,整车厂希望我们赶快建厂,我们会问,你们的产量上来了吗?整车厂的反应则是,你们不建厂不先供应电池,我们哪有产量可言?

如果我们电池供应商的一定要把市场看得明明白白再做,那这个市场一定起不来。为了让车厂在这方面安心,我们在长沙建起了镍氢电池工厂,设计产能十万台套。正因为我们这样做的,有几家整车厂才安心下来。此前,宝马的混合动力汽车有段时间曾使用锂电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镍氢电池供应链安全的担心以及对锂电池过于乐观的判断。我们在中国投资建厂,也是解除与我们合作的汽车企业在这方面的顾虑。

链接

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汽车动力电池及能量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汽车动力电池及能量包方面拥有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2011年1月,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收购日本松下公司旗下湘南工厂,成立湘南CORUN ENERGY株式会社。湘南CORUN ENERGY株式会社是全球最早实现镍氢汽车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与丰田、本田等国际汽车企业有广泛合作。2011年5月至12月,累计完成产销量28350台套主要销往国际大型车厂。

配套对策 篇7

关键词:烟水配套工程,现状,问题,对策,措施

1 概述

烟水配套工程是指已统一规划、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认定的基本烟区、基本烟田范围内烟农建设的塘坝、水池、水窖、沟渠、管网、提灌站等灌溉、排洪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的单体项目或系统性工程项目, 属水利工程范畴。当前, 我国水利事业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和有利的发展机遇, 中央领导及各级政府部门对水利工作始终高度重视, 全党、全社会对水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直接聚焦水利建设, 把水利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保民生、促发展、维稳定的重要领域;国家烟草专卖局 (总公司) 、各级政府及烟草部门也抢抓机遇, 把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作为关注烟区、关心烟农、让烟农增收的大事来抓, 以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农生活水平。由于黔东南州已建和在建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建设任务重, 如何搞好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保障原料上水平供应, 促进黔东南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维护地方和谐稳定, 是摆在我们每个农村经济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 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大多是公益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当前, 黔东南州正逐步从传统烟水配套工程向资源烟水配套工程过渡发展, 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发展较快。在建设项目管理方面上, 黔东南州也积极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试行)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和文件, 严格参照执行水利工程建设一般性程序, 即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 (包括招标设计) 、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8个阶段;并且认真努力推行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四制” (即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 , 争取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规范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制定并出台了《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程 (试行) 》、《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项目验收管理规程 (试行) 》、《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运行管护暂行规定》等一些建设管理规程、规定及制度等, 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发展,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在建设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 就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2.1 项目规划、勘测设计粗放

项目前期规划工作是否扎实、勘测设计工作是否深入, 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近年来, 由于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项目投入较大, 项目点多面广, 时间紧, 任务重, 一方面导致没有有效的依据相关政策制定项目规划和审核烟农委托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导致前期勘测设计工作深度不够, 迫于应付, 闭门造车, 有些工程项目没有进入实地考察、勘测, 工程位置、建设内容凭经验和想象而定, 没有认真了解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造成工程设计不符合实际、设计概预算不精确、变更调整过多、群众意见不少。同时, 设计及监理单位也因工程点多面广, 难以满足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技术服务的需要, 最终导致工程不能很好地发挥效益, 部分工程甚至难以实施。

2.2 项目受益乡镇重视程度及履责程度不够

(1) 个别乡镇对烟水配套工程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能高度配合, 在土地调整、青苗补偿等环节产生的群众性矛盾纠纷不能主动积极解决, 甚至回避。

(2) 各乡镇成立的烟水配套工程项目组履责程度不够, 且放松对施工队的管理, 甚至出现暗箱勾结等违法违纪行为。

(3) 个别乡镇对“党政领导、烟草为主、水利支撑、机械发展、部门配合、乡镇实施、群众参与”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不能够正确对待, 甚至有抵触情绪, 对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没有进行有效制约监控。

2.3 项目建设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近年来, 一方面由于烟水配套工程项目逐年增多, 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烟草系统专门从事水利行业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 系统内设机构不够科学, 非工程管理岗位过多, 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而且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的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 导致效率低下, 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效果不够明显。主要表现为:建设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与工程建设要求有一定差距;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规范还有待加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4 项目参建单位没有得到有效监管

由于体制问题, 对招标代理机构不能实现有效监管, 从而使低资质、无资质或挂靠的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对所招施工和监理队伍的实力不能清晰掌握。施工单位的施工队伍多数都是临时组建的当地民工, 他们不了解国家有关水利行业及烟草行业制定的烟水配套工程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 质量意识淡薄, 没有有效履行合同。

2.5 项目后续运行管护效率不高

虽然黔东南州制定了《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运行管护暂行规定》, 各县也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县实际的烟水配套工程运行管护办法, 但是, 由于烟水配套工程管理职能不到位、运营方式单一、管护资金和管护措施不落实、管护人员未明确、管理组织不健全等问题, 使得烟水配套工程的管理效率不高, 不能有效调动管护人员的积极性, 烟水配套工程正常运行得不到保障, 导致所建工程项目损毁率较大。

3 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对策与建议

俗话说“三分建, 七分管”, 所建工程项目能否正常发挥其使用效益, 关键在于建后管理效果。建设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 工程管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建设和管理单位的生存命运。当前, 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针对目前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总结这几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经验, 就如何加强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管理提出我个人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如下。

3.1 强化项目规划、勘测设计文件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规划设计文件是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依据, 因此, 应把规划设计摆在首要位置。

(1) 结合实际, 科学合理规划基本烟田, 因地制宜确定建设项目内容。规划应根据国家局提出的“科学论证、制定规划、编制预算、筹措资金、搞好试点、分期实施、规范运作、加强监管、确保效益”的指导思想, 将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 充分调查、收集基础数据。深入评价项目的必要性, 分析建设选址、建设标准、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准备是否符合实际, 是否依据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范规程;考察项目可行性、评价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充分性。此外, 审计、监察等部门或人员也要提前介入项目的前期准备, 对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全局性进行全面审计和监督, 加强项目的规划控制。

(2) 加强设计质量控制, 合理评价设计质量, 综合考虑设计单位资质、相关设计经验及设计费用等因素, 择优选择设计单位。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成熟的工艺, 减少在施工阶段重大设计变更和方案变化的发生, 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将起到重要作用。

(3) 设计应本着保障烟区有充足的抗旱水源、能防汛排涝以及节约投资的原则, 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的水源, 对现有水库、塘坝、沟渠、蓄水池等进行修复和扩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山泉、山洪、天然降雨等水资源, 修建塘坝、提灌站、蓄水池、水窖等储蓄设施, 合理开发利用。在设计前应对实际地形地貌进行勘探测量, 为设计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对设计方案、工程概算聘请专家人员进行评审, 提高设计精度。

3.2 深化政策宣传指导工作, 切实加强各乡镇重视和履责程度

(1)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针对烟区烟农进行政策宣传指导, 使烟农能充分了解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建设的作用、建设后的意义、国家的补贴政策等, 以提高烟农配合并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2)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 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和处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加强政策处理工作力度。明确各参建单位及项目受益区各乡镇的职责和义务, 要求各单位在思想上更重视、措施上更有力、履责上更深入。

(3) 建立重点工程工作例会制度、协调会议制度, 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切实加强对烟水配套工程项目的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服务作用。

3.3 大力开发、引进和合理配置相关专业技术人力资源

(1) 高度重视烟草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有组织、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培训、深造, 以适应现代化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职工在职学习, 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2) 烟草发展亟须创新驱动, 更需人才支撑, 也需智力支持, 制定符合烟草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有助于加快烟草系统发展步伐。系统内应着力强化政策措施,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强化现有人才继续教育培训, 搞好人才培养;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更多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3) 当前不仅要注重烟水配套工程业务管理知识的培训, 更应加强经营型人才的培养, 选拔懂经营, 善管理, 有市场经济头脑的综合型人才, 合理配置现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并向其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使他们能独当一面, 从而提高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单位内部管理与经营的效能, 促进单位与社会相适应地发展。

3.4 加大对项目各参建单位的监管力度

(1) 各项目建设单位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严格把关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程序, 确保每项工程经得起时间检验。相关部门和科室要严把审批关、设计关、招标关、预算关、资金关, 选择有资质、有能力、信誉好的招标代理机构、设计、监理以及施工等单位参与建设, 加大对项目各参建单位的监管力度,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审计部门要加大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 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项目规范管理、控制建设成本和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审计、财务、基础办、安全等部门要建立协作联动机制, 及时商讨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确保各建设项目有序有效推进。

3.5 依靠科技手段, 建立健全运行管护制度, 提高管护效率

(1) 依靠科技手段, 促使烟水配套工程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遵循“谁受益、谁管护, 以水养水、节约用水, 有偿使用、财政适当补助”的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监管制度, 创新工程运行的管理模式, 使管护监管工作有章可循。

(2) 加强政府对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明确管护机构和人员组成, 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 实行业务考核, 确保工程管护工作有序开展, 以便工程设施得到及时的维护。

(3) 管护经费是管护措施能够真正落实的关键, 坚持“管护主体自筹与地方政府补贴相结合, 地方财政筹集与烟草部门筹集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管护经费, 以提高管护人员的积极性, 保障工程的管护维修, 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 结语

烟水配套工程是烟区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抓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确保工程安全, 是保证其发挥正常效益, 促进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黔东南州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希望能为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同仁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共同促成良性有序的发展, 有效保证烟水配套工程的安全运行以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刘国霞.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 2011 (1) :167-167

[2]揭旻茹.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相关建议[J].中国烟草资讯网, 2008 (04-24)

[3]刘淑媛.浅谈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策略[J].科技信息, 2009 (25) :768-768

[4]贾朝亮.关于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8) :106~106

[5]金英杰.刍议当前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6) :81-81

配套对策 篇8

1 技术简介与项目实施概况

1.1 技术简介

玉米机械精密播种技术就是使用机械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行距、株距和深度播入土壤, 并随即适当覆土镇压的一种节约种子用量、实现高产的机械化种植技术。其特点是可做到单粒点播, 出苗整齐, 一致性好, 无需间苗, 节种、省工和省时, 是传统半精密播种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它的实施是提高种植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但其要求土壤条件好、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 病虫害防治措施有保障, 所以必须与农艺相结合, 配套优良玉米种子来实施。

1.2 项目实施概况

原平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和原平市农机服务中心, 组织2个乡镇农村综合服务站和种子公司等单位, 采用集团承包的形式组织实施。项目实施区选择在地块平整、土壤条件较好的新原乡和王家庄乡, 涉及41个村, 拥有人口4.5万人, 总土地面积5 662 hm2。在项目区全部实施玉米机械精密播种及良种配套技术。通过政、技、物相结合, 将玉米机械精播及良种配套这一先进的农业技术迅速有效地推广应用。通过大面积技术实施, 达到了节约种子、节省用工、增产粮食和增收节支的目的, 取得巨大的规模效益, 显著提高了玉米机械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

2 项目实施要点与技术

2.1 实施要点

(1) 地块要平整, 土壤条件好, 地块在旋耕时要旋平、旋倒和耱实, 无根茬、秸秆等杂物。

(2) 选用净度≥98%, 纯度≥96%, 发芽率≥92%, 水分≤13%的良种, 使用前要清杂、晾晒等。

(3) 播深要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适当调整, 并注意播后覆土和镇压情况。

(4) 拖拉机动力要足, 播种时风机气量要够。

(5) 作业速度要保持匀速稍慢, 以免甩种、落链, 造成株距不匀、缺苗断垄等现象。

(6) 农机操作人员必须全面了解作业机具的性能、原理、构造及农艺要求, 掌握机具的安装、调整和操作技术。

2.2 项目技术

(1) 技术路线。玉米机械精密播种及良种配套技术体系的技术路线是灌溉—施肥—机旋耕 (耕翻) —机镇压 (旱地) —机精播 (优种玉米) —喷除草剂。

(2) 技术措施。 (1) 机旋耕。根据土壤状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平衡养分。根据产量指标确定施肥量, 采取“一炮轰”施肥法, 一次底施, 不再追肥。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旋耕机或翻转犁进行耕整作业。 (2) 根据土壤墒情, 在播前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带滚筒式镇压器或旋后镇压磙, 对地块进行适度镇压, 使地块达到齐、松、平、墒、净和碎的要求, 上实下虚, 减少水分蒸发, 蓄水保墒, 预防春旱, 从而保证播种质量。 (3) 机精播。春季机械旋耕整地后, 采用13.23 kW (18hp) 以上小四轮拖拉机配套2BJQ-4A型气吸式精密播种机进行机械化精量播种或半精播机的21孔单粒排种盘进行精播, 种子必须是经过精选符合要求的良种, 发芽率在92%以上。要根据当地气温、墒情和农艺要求适时进行抢墒播种。 (4) 喷除草剂。在机播出苗后用人工配带喷雾器进行除草剂的喷洒, 人工倒退进行喷雾作业, 防止破坏除草剂喷后形成的药膜, 免去了中耕除草环节。

(3) 技术要求。要求农机驾驶员对先进的气吸式播种机具进行操作培训学习, 迅速掌握操作技能, 作业机具的性质、原理、构造、安装和调整技术。承包组技术人员在每个作业环节都要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和作业管理, 确保作业进度和作业质量。

3 项目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免去了田间间苗、定苗工序, 免去了中耕除草和追肥作业, 节约种子, 实现了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 节约种子15 kg hm2, 节省用工75个/hm2, 增产玉米1 500 kg/hm2, 节本增效5 078.8元/hm2, 项目受益人口4.5万人。

3.2 生态效益

玉米机械精密播种及良种配套技术要求施足底肥后旋耕、镇压, 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 播种时将开沟、下种、覆土及镇压等几项作业一次性完成, 减少了人工田间定苗、中耕除草等二次进地作业的次数, 保证了良好的土壤状况, 减少了土壤板结等不良现象, 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

3.3 社会效益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 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有力地促进了玉米种植方式的改变, 实现了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 同时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 调动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和用科学的积极性, 也壮大了乡村2级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4 进一步推广对策

4.1 加大推广普及力度

玉米机械精密播种及良种配套技术是对半精密播种技术的突破, 节约种子、节省用工、增产粮食、增加收入, 而且效益非常可观, 得到项目区广大农民的普遍接受。原平市历年玉米种植面积在4.3万hm2左右, 如果在一半左右的面积上推广该项技术, 按项目区平均节本增效经济效益5 078.8元/hm2计算, 仅此一项, 即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 因此,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 协调配合, 形成合力, 扩大宣传范围, 支持该项技术的全面推广。

4.2 强化对农机驾驶员的操作培训

气吸式精密播种机是一种先进的农机具, 要求农机驾驶员必须掌握作业机具的性质、原理、构造、安装、调整和使用技术。实践中, 常常出现株距不均匀、不下种或排种盘上不能吸附种子乃至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 并不是机具技术不成熟,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驾驶员的操作技术不过关造成的。因此, 对驾驶员进行系统培训非常必要, 农机技术人员对每一个作业环节都要进行详细的技术指导, 确保作业质量。

4.3 做好新机型的引进、选型和研制

配套对策 篇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落实农村土地政策的有效途径, 可以使农民充分的享有生产资料的自主权,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贡山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 以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较长的时间, 从改革开放之后,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20世纪80年代, 集体林权的法律地位通过林权证件的发放得到了正式的确认, 并且规定要稳定农村的山权和林权, 将自留山进行划定, 农村的林业生产责任制也相继得到了确定[1]。到了80年代后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部分农村实行了林业的股份制改革, 使农民可以参与到林业管理的任务中去, 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进行林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进入21世纪, 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继在农村展开, 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所有权、处置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进行全面的落实, 将各项权力落实到农民的手中, 使林业的经营和管理机制更加的灵活, 提高农民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2 贡山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现状

贡山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 地理位置优越, 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以及面积众多的自然保护区, 林地以及集体林地的面积广阔。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 贡山县深入贯彻和领会了相关文件的精神, 开始在县内进行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贡山县首先在几个比较重要的乡镇和农村进行试点工作, 将集体林地确权到户, 并为贡山县的农户发放了林权证。通过对试点改革工作的总结, 逐渐在全县全面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到目前为止, 贡山县的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已经基本完成[2]。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是将林地的产权进行明确, 将林地的产权纷纷落实到每个农户的手中, 但这只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小部分, 主体改革结束之后, 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必须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才能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落实。

3 贡山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是将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交到了农户的手中, 农民可以在保留林地原有用途的基础上对林地进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 改变传统单一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 使其可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 单纯的主体改革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也无法建立完整的新型林业产权制度, 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配套改革, 才能对林权制度进行完善。因此贡山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必须给予重视。

3.1 林业生产和经营不善

将林地的产权分配到农户手中之后, 大片的林地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经营主体也变成了若干个不同的农户, 农户在林地经营中有各自的想法, 使得培育品种和经营形式变得多种多样[3]。这样的经营形式倒是更加的灵活, 可以自由更改经营项目, 但是却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 无法进行产业化经营, 再加上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 阻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

3.2 林地管理难度加大

林地的所有权落实到户之后, 地块分散, 加上经营主体的增加, 进出林地的人员数量加大, 增加了林地火灾风险以及病虫害发生的机率, 加大了森林火灾预防以及病虫害防治的难度。林地管理不是一个人的事, 与每个农户之间都具有紧密的联系, 必须加强对林地的有效管理, 避免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

3.3 科技推广和林业服务水平低

一些农户对于林业生产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依旧利用传统的观念来进行林地的经营和生产, 拒绝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集体林地制度主体改革之后, 林地分散且不好管理, 无法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推广, 宣传力度不够。主体改革之后林业管理部门必须转变自己的职能, 为林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促进林业改革的顺利完成。

3.4 林木采伐影响森林资源保护

林地主体改革之后, 林地中的林木资源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林木进行处置[4]。农民出于个人利益对林木进行乱砍乱伐, 对有限的森林资源造成了破坏, 不利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在推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同时, 要正确处理林木砍伐使用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4 加强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的具体措施

4.1 促进林业经营的深度合作

转变贡山县林地过于分散的经营方式, 加强拥有林地所有权的农民之间的合作, 使林业生产能够形成适当的产业规模, 增加林业经济收入。林地生产经营的周期较长, 收益较慢, 无法调动农民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而且小规模的林业经营也不利于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必须加强农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将经营方式变成集中的统一经营, 这样既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 也利于技术和设备的投入, 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4.2 建立健全林地经营管理监督体系

建立专门的林地经营管理机构, 对林地的防火安全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有效的管理, 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力量, 成立林地管理检查小组, 定期对林地进行巡视和抽查, 发现问题及时治理[5]。加大对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 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在灾害发生之前对其进行有效的扼杀。

4.3 提升科技推广和林业服务水平

加大对林业科技生产的宣传, 转变农民传统的林业生产经营理念, 使其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同时加派农村科技推广的人手, 在农村形成科技推广的组织网络, 提高科技推广的效率, 全面有效地对科技进行推广。转变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 提高其服务意识, 更好地为林业生产发展服务。

4.4 正确处理林木利用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

对农民的林木砍伐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 对采伐的数量进行合理的限制, 基本的前提是采伐的数量不能多于生长的数量。这就要求农民对经营生产的策略进行合理的规划, 不能仅仅跟随自己的意愿对林木进行砍伐, 正确处理林木利用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林地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国土资源, 为农民的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将林业的产权落实到农户的手中, 主体改革之后必须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才能将整体改革彻底完成。贡山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进行解决, 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农村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一次重要变革, 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贡山县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探讨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鲍守萍.浅谈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举措与对策分析[J].青海农林科技, 2012 (4) :70~72.

[2]刘凯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博弈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12.

[3]廖文梅.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中农户决策行为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 2011.

[4]肖长留.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

配套对策 篇10

笔者于2013年7月份采用线、点结合的方式, 对杭州市教育局、卫生局、文广局、体育局、民政局及各区政府进行了访问调查, 并选取杭州市主城区在《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颁布实施之后新建的小区, 以及部分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的旧小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其中特别关注跨区地块 (丁桥、三墩北、长睦等) , 调查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

1.教育配套

杭州市教育配套起步较早, 学校数量已趋向稳定 (如图1所示) 。目前, 杭州市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小学、初中分别按每百户11生、22生、11生设置。2012年末, 全市共有小学415所, 初中244所, 普通高中70所, 普通高等院校38所。2013年, 杭州市规划新建配套中小学29所, 截至2013年8月, 已竣工1所、正在施工14所、年底前开工7所、前期准备7所。

2.文化体育配套

近年来, 杭州市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 各类文化配套设施数量明显增加 (如图2所示) , 新建居住区一般能达到甚至超过《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的要求。其中, 居住区实际文化配套人均用地约为0.25m2, 超过杭州市规定的指标0.2m2, 更远远超过了省标0.10m2。截止到2012年末, 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1个, 文化馆15个, 公共图书馆15个, 图书馆藏书1577万册, 拥有乡镇街道文化站190个。建设了30个乡镇 (村) 级公共电子阅览室, 并创建示范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25个、文化示范村 (社区) 128个, 社区 (村) 文化活动室覆盖率由上年的96.1%, 提高至98.7%。

3.医疗卫生配套

当前, 杭州市卫生设施配建比较充分, 远高于国家的要求 (卫医发<2006>240号) ,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年末, 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09个, 其中医院19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76万张, 其中医院床位4.15万张, 分别比上年增长5.1%、5.3%, 具体如图3所示。

4.社会服务设施

杭州市社区配套用房的标准原为每百户30平方米, 2010年每百户追加20平方米, 用于建设“居家养老”中心, 设置食堂、休息室和一些日常照料场所, 但目前绝大多数201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 没有足够的配套用房满足养老需求。

杭州市城市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 (2007版) 和《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 (2009版) 的发布, 对规范杭州市城市公共设施和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推动配套设施达标和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未达到“三同步”要求

许多区域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达标或及时配置, 一些新区在大部分居民入住的情况下, 配套设施却迟迟未跟进, 影响了这些区域居民生活品质的达标与稳步提升。如杭州阳关郡项目一二期即将交付, 但其周边两条规划道路 (环镇北路、大吉路) 和教育配套至今未开工, 道路未建更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包括一二期项目交付使用涉及的出入口问题、三四期工程施工便道及自来水、电力管线问题等。三墩北大型居住区也面临相同问题, 目前项目房屋已结顶, 但道路还未建成, 公建配套远远滞后于住宅建设。

2.服务配套设施分布零散, 未能发挥综合服务聚集效益

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早餐店、农贸市场、干洗店、药店、银行等项目分布在不同地方,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小区内配套设施也同样出现此类现象, 如民政养老配套是由开发商指定配套用房的位置、楼层等, 部分开发商只以达到配建标准为目的, 而不考虑其适用性, 从而导致配套用房分散, 由多个零星小面积房屋组成, 甚至将二、三楼普通居民房作为民政配套, 使得配套用房利用率低、空间浪费, 也不便于社区的集中统一管理。

3.部分配套设施建设交付标准不细, 导致许多后续问题

政府未出台公建配套的具体建设与移交规范文件, 包括建设移交标准、移交成本核算 (是无偿移交还是按成本移交) 等, 这也带来了移交难问题。如学校建设, 每个区对于此的标准都不同, 开发商为了控制总成本, 一般按规范细则要求建设, 但各个区政府的要求相对较高, 又无法出具具体的规范性文件, 这也成为了配套建设与交付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如三墩北大型居住区的小学装饰程度问题, 区政府要求拎包入住, 但出于成本考虑, 企业很难达成。同时各职能部门普遍反应, 建设方在配套设施的设计、建设阶段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不足, 均未充分听取其意见, 大多数配套设施直到竣工验收或移交阶段才通知相关职能部门, 从而导致配套设施不符合实际使用需要, 只得重新整改, 造成了资金和时间的浪费。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道路无法及时移交

调研中发现, 各大型居住区均存在公建配套建成后无法及时移交现象, 尤其是道路移交困难。如长睦大型居住区的长睦路和天都路, 均以道路交通组织设计不符合要求为由被拒绝接收。虽然项目在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过程中, 交警作为职能部门参与讨论, 但由于客观原因, 在统一方案时对其意见考虑较少。同时, 交警的审批意见不作为施工证发放的必要条件, 这也促使道路无法满足交警要求。此外, 交通管理在不断发展, 道路移交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使得道路建设标准滞后于移交标准。而整改过程又涉及大量不受财政承认的费用, 最终导致道路无法移交。

5.文化体育配套用地及设施存在挪作他用现象

文化体育配套设施用地由于体量较小, 往往与养老、农贸市场等一体化建设, 容易出现挪用或挤占现象, 一般以“临时借用”的形式用于办公、仓库等。例如, 丁桥大型居住区曾出现文化用地擅自改为商业用地的情况, 遭该地区居民举报后才进行整改。

6.部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指标偏小

随着经济发展, 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逐渐由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 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配套等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且日益多样化。如国家提倡“小班化”教学, 提出到2015年, 义务教育段学校平均班级学额控制在小学35人以内、初中40人以内;2020年, 控制在小学30人以内、初中35人以内。“小班化”教学趋势对教育配套用地面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跨区协调难, 缺乏统一操作办法

大型居住区建设开发过程中常面临跨区现象, 如三墩北和长睦项目都涉及部分余杭土地。一方面跨区协调过程较麻烦, 尤其是报批手续等, 同时, 跨区也使土地出让及之后的开发建设, 甚至是建成后户口、产权、教育、水电等均面临很大问题。如长睦项目共涉及450亩余杭土地, 其中R21-11地块 (共计108亩) 规划为一个住宅用地, 但地处杭州和余杭边界线, 其中约30亩属于杭州, 其余归属余杭,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地价值, 并带来一系列的后续管理问题。同时, 学堂港河道也处于跨区交界, 使河道清洁、绿化等面临不同建设主体, 从而引发相应的建设管理问题。目前, 对于跨区现象均是一事一议, 缺乏针对跨区问题协调的专业机构和统一的处理办法。

推动杭州市城市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管理的建议

1.规划先行, 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提前启动

遵从“从容规划、超前考虑”的原则, 及时编制所辖社区和单元的控制性规划及市政、公用的专业规划, 对社区乃至全市的公建配套建设周期、规模、类型等形成细节化、限时化、责任化等操作机制。配套建设上, 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应先行, 尤其是道路、水、电、煤气等大市政基础配套, 域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还会直接影响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而在建设进度的安排上, 配套设施建设要同住宅的预售、竣工交付紧密挂钩。按照有关管理规定, 达到预售标准住宅达到一定量时, 市政公建配套必须达到一定的进度, 在住宅交付达到一定量时, 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均应完成竣工验收。

2.以15分钟步行服务圈为基准, 集中配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新加坡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分为:镇中心、邻里中心和组团中心, 服务户数分别为55000户、6000户、1200户, 均集中布置。苏州工业园区也实行邻里中心模式, 在整个业园区内规划了按住宅区分布的17个邻里中心, 每个邻里中心服务2~3万人口, 邻里中心的规模与同范围内住房建设的比例是1:2.7。集中配置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配套公建, 不仅方便政府监管, 而且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实现了便民服务与地区经济、地区形象的高度统一。同时, 还可以节约城市用地, 达到资源最大共享。

建议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 在不突破《基本规定》的前提下, 分别设置街道服务中心、小区中心和社区中心。一方面设施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形成15分钟服务圈, 满足居民基本服务需求。同时, 集中配置大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形成30分钟车程服务圈。对于部分公建配套, 如教育类有独立占地服务半径等要求, 市政公用类中垃圾转运站等有卫生防疫、服务半径等要求, 均不集中设置。

3.细化建设及移交标准, 出台统一跨区管理办法

建议政府明确各类标准, 出台统一管理办法, 使建设方有章可循。而针对跨区现象, 建议规划上尽量避免。若无法避免, 则要合理布局, 将跨区项目规划成绿地、道路等市政项目, 尽量避免规划成经营性用地, 以免将后续问题转移给开发商和居民。除此之外, 政府要出台统一办法和相关依据, 成立跨区协调组织, 处理跨区问题。

目前, 杭州市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采取开发商配建, 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财政压力, 但容易使政府和开发商职责不清, 造成配套滞后甚至缺建漏建现象。而上海是按照一定收费标准和建设用地上居住建筑的面积, 单独收取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费, 由政府统一建立专项账户, 专款专用。建议杭州采用上海模式, 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分配均由政府负责, 更为主动高效, 也解决了移交和监管问题。

4.重新审视居民需求, 对现有标准进行调整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 如教育配套因“小班化”教学而出现用地面积偏小现象。杭州市政府应重新审视居民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需求, 对现有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而老小区由于其特殊的区位环境、时代背景等, 可针对老社区的人口特点, 相应地调整规划标准内容与指标。老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应统一管理, 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多种手段来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落实, 同时, 也可对旧有设施进行改造转化, 充分利用闲置、低效和需求不足的公共服务设施, 改造成需求较高、现状供应匮乏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如针对老社区学龄儿童减少, 可对幼儿园进行合并置换为老年人活动场所。

摘要:笔者在对杭州市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通过对新加坡、上海等城市进行比较研究, 借鉴发达城市经验, 提出了改进杭州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措施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杭州市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城乡建委.杭州市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与综合验收管理办法 (试行) (杭政办[1998]29号) [Z].1998.

[2]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杭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若干规定 (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20号公告) [Z].2001.

[3]杭州市城乡建委.杭州市住宅区配套公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杭政办[2005]1号) [Z].2005.

[4]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 (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4号) [Z].2006.

[5]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 (杭政函[2009]110号) [Z].2009.

[6]巩志涛.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浅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 (S1) :93-95.

“定向降准”重在配套 篇11

“定向降准”可以被看作颇具想象力的金融创新举措之一,其所指向的现实问题是: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金短缺更多地带有局部性、歧视性特征。也就是说,一方面,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的货币流动性总体过宽,并且已经引致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弊病;但在另一方面,即使在货币过宽的大背景下,中国依然有大量信贷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因为考虑到中国金融“割裂”的局面,央行已经从4月25日起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和0.5个百分点。此次国务院再提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至少就其政策本意来说,当可在避免以往货币放水副作用前提下,有利于正向激励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不过“定向降准”的政策效应仍然有待时间检验,其落至实处的难点、疑点主要在于:

首先,货币调控总体属于总量调控,其对中国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向来很难做到对症下药,而“定向降准”虽然试图通过政策创新突破这一基本性制约,但问题是,货币作为流动性极强的基本要素,其在金融机构已经大幅度实现商业化改造的现阶段,究竟还能否被人为驱赶至“违背”商业逻辑的领域,令人疑虑重重。

其次,“定向降准”的力度是个很难拿捏的命题,尤其是论及这个命题,还必须考虑中国落后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其表现之一即在于,由于资源配置失当,当央行意图放松货币时,货币未必能流到应该去的行业和企业;而当央行意图紧缩货币时,货币亦未必能从应该压缩的行业和企业中回笼,其结果就是,中国的流动性过滥与“钱荒”,总是如跷跷板似的起落不定。

第三,“定向降准”的政策性考量在市场一体化公平竞争环境下,究竟能否在实现其意图的同时,避免以往政策性金融对金融组织商业化业务的排挤与挤占,至少在目前看来,仍然很难令人放心。

配套对策 篇12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超过了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 新增就业的3/4, GDP的60%, 出口的70%, 税收的50%。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从中小企业来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我国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考验, 总体来说, 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于中小企业。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冲击是巨大的。中小企业要生存主要靠自救, 要将目光从出口转到内需上,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对大连来说, 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项目推进配套发展无疑是为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 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氛围靠单个中小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 必须靠政府打造。笔者以大连市为例, 为推动大连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相互配合, 使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对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项目推进配套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1 大连市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项目配套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连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2008年以来,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蔓延, 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 大连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市场波动较大、规模不经济、融资困难和出口下降等。多数企业经受住了市场优胜劣汰的考验, 继续保持了发展态势。但是, 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也出现了较大困难, 尤其是9月以来, 中小企业困难加剧, 企业效益增幅下滑较快, 亏损扩大, 减产、停产和倒闭现象增多。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 使得大连商品主要出口国的消费需求进一步下降, 给大连绝大多数的加工贸易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2 大连龙头企业具备辐射、带动能力

装备制造业和造船业是大连的主导产业, 也是大连的优势产业, 这两种产业的产业链条较长, 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较大。尤其是造船业与钢铁、机械、电气、电子、轻工业和航运等几十种工业、行业密切相关, 一艘船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器材和仪表等约涉及50多种行业, 船舶成品有50%的成本是原料和设备。因此, 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造船厂与为其提供50%的价值的原料和设备的中小企业通常以集群形式发展。

此外, 为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家采取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做法, 大力兴建以往想建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交通、铁路建设, 高速公路, 桥梁、堤坝、大型公园等。在扩大内需的同时, 拉动了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哈大客运专线的建设势必在钢铁、小的铸件、轴承, 制动系统等方面为大连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市场。

1.2.1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全国重工行业运行质量最好的大连重工集团与全国起重运输行业龙头企业的大起集团强强联合, 经过搬迁重组改造而成的大型企业集团, 是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服务领域主要是冶金、矿山、能源、交通、化工、建材、粮储和城市建设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 先后向国家重点工程及国内外用户提供超过280万吨的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 创造了170多个中国第一, 创造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辉煌。2008年大连重工起重产值150亿元, 增幅40%, 大连有407家中小企业为其配套服务。辽宁有475家, 配套企业的产值32亿元。从某种程度上说, 相当于重工起重创造了182亿元的产值。

1.2.2 造船业

大连的造船工业非常发达, 是大连的支柱产业。大连造船重工和新船重工两大造船企业在中国的造船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连造船订单居国际第4位, 本地设备配套率达38%。日本、韩国达到85%, 对当地中小企业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大连的船舶配套产业的规模上升幅度小, 步伐缓慢。应加快为船舶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的协作能力。今后大连将以大型油轮、第5代集装箱船等高端产品为重点, 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世界规模的重要造船基地。

1.2.3 英特尔

仅一年的时间, 英特尔项目的拉动效应日益显现, 配套产业纷纷抢滩落户, 日本、新加坡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寻求与大连半导体, LED等项目的合作, 对改善投资结构, 提高升级层次具有推动作用。英特尔带来了一流的配套, 对大连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外地企业与大连企业联合, 生产链外包, 金融、保险从国外带进, 有利于推动开放层级, 改善中小企业配套发展, 也会形成大连中小企业开放的浪潮。同时对大连本地中小企业配套提出更高要求, 形成新一轮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热潮。由于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近来, 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进行大幅战略调整, 但英特尔大连工厂仍将按计划投产, 大连工厂没有推迟投产计划, 建设进展顺利。大连应继续促进英特尔完整产业体系的形成, 包括集成电路的研发与应用、芯片设计与生产、测试封装和人才培训等。把大连打造成世界级的半导体技术枢纽中心。

1.2.4 大连机车公司

大连机车公司的母公司中国北方机车集团, 是中央直属企业, 下辖20多个公司、院所, 产品遍布全国, 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西南交通大学这2家科研院所的加盟, 为机车公司注入了技术和知识资本。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参股后, 对材料成本占79%的新公司降低成本、增强获利能力极为有利。还有4家股东, 是机车制造的配套企业, 这些集体单位参股新公司后, 由供应商变成了机车公司的利益共同体。改制后的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已经被铁道部作为全国6个重点扶持的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的生产基地之一。大连的机车公司主要生产大功率内燃机车和轨道交通等, 在大连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机车公司受益匪浅, 2008年还是负增长, 2009年则效益逐渐回暖, 呈现正增长趋势。

2 主要对策及建议

2.1 营造项目生成机制, 延伸优势产业链

从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群的壮大中引进和开发各类项目[1]。尤其是在大连“一岛十区”的发展建设中, 变政府招商引资为项目招商引资, 促进项目生成机制, 延伸产业链条, 围绕重点投资项目, 成立由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产业链项目追踪小组, 对产业链中重点项目的引进、后续协调服务、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跟进进行追踪, 通过财政、融资和人才等政策扶持, 鼓励本地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中。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可围绕船舶制造产业链大做文章。同时, 对重点项目涉及的原料、零部件加工企业进行市场调查, 建立产业链项目库、客户群体联络网, 筛选出重点与配套企业进行跟踪, 在加大重点项目引进的同时, 促进配套产业链招商, 以适应低商务成本、低损耗、快流转和零库存发展的趋势, 提高产业关联度和竞争力, 发挥集群效应。

2.2 做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

发挥大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龙头作用, 以衍生或吸引众多相关企业集聚。促进中小企业产品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或采购系统, 鼓励大企业将有关产品及零部件委托给中小企业生产, 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2.3 加大对重大工程项目的信息对称发布

定期公布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及政府对重大工程报导进展情况, 重大项目招投标情况, 相关产业政策及规划等。使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能得到政府对重大工程项目的信息发布, 避免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掌握信息的不对称。同时, 建议把中小企业的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能够和国有企业同等待遇。

2.4 提升配套协作和产业集聚力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联合众多中小企业组建产业联盟, 争取更多订单。鼓励中小企业和专业加工户甘当配角, 找准产业链中有竞争优势环节, 做细做精。运用健全的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 让行业协会成为政府抓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产业化机制和网络, 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 解决小企业“孤立”问题。同时, 导入完善服务机制, 帮助企业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质量标准, 同时在投标、信用保证和流动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2]。按照市场经济要求, 建立专业化生产和行业协作的生产机制, 要大力发展为重点产业服务的二次制造产业, 发展配套产业链和中介服务机构。

2.5 鼓励中小企业解放思想

鼓励中小企业解放思想, 与大企业开展收购、兼并、控股、参股及租赁等资本运营, 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等。以企业发展为主, 不要过度重视股权。竞争对手之间的联合使得企业一方面能够提高市场覆盖范围;另一方面能够统一政策, 减少竞争造成的无效投入。异业联盟则是基于合作双方各自的市场和优势, 实现共享, 提高市场覆盖范围, 同时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 提高综合竞争力。

2.6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在软环境方面, 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载体, 简化办事环节和程序, 优化快速服务机制, 实行“一站式”服务。要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产业服务体系[3]。针对企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研究制定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措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土地、税收优惠、招商引资、质量监督及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2.7 调整行业结构, 创新产业集聚方式

针对“一岛十区”中非产业链主导型的工业园区 (如花园口等工业园区) , 对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不高, 轻重工业之间、原材料生产与深加工企业和横向配套企业之间断档脱节等问题, 在调整产业布局和企业定位时, 以产业链条、上下游产品、产业关联度为纽带, 加强产业的空间整合, 以适应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 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具体进行两个优化:一是在同行业中优化产品布局。引导行业内各企业把市场需求、实际能力、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定位主导产品, 以期达到整个行业的整合效应[4]。二是在产品布局较合理的前提下, 优化行业资源配置。积极推行企业之间技术、管理、物资、信息、资金和市场等资源有偿共享, 优势互补, 提高资本集约利用率。三是支持发展创新型企业, 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高技术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要依法淘汰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及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

2.8 加强工业园区发展环境建设

今后招商引资不仅是简单的“X通一平”等硬环境建设, 而是如何营造更加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产业链, 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商, 如何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运作成本低廉的服务。建立产业集群缺失项目招商制度, 围绕产业集群的供需链环节, 把招商引资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库, 定期发布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通过政府资金引导, 实行贴息、补贴等手段, 带动一批配套项目的转化和落地[5]。推进产业集群公共平台建设, 积极构建区域型网络互通体系, 培育产业开发基地, 加强产业集群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品牌的培育, 政府在实行名牌战略的同时, 应将培育区域产业品牌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有意识的在各产业集群中培育、创建品牌, 打造品牌企业, 带动产业集群向纵伸方向延伸, 拓宽产业集群的发展空间[6]。

2.9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监测体系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工作。经济指标是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要对民营经济增加值、出口交货值、上交税金、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投资5 000万元和3 000万元以上项目数等指标进行预报以保证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指导经济工作的需要。注重对本地区民营经济运行情况的日常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整理, 为分析积累丰富的素材。市中小企业局将定期对各区市县 (先导区) 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进行考察, 并将有关情况向各区市县政府进行通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结合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引导企业强化信用意识, 健全信用制度, 建立信用自律机制。研究建立适合本地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同时要以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 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引导和支持各类创业辅导、人才培训、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服务机构转变观念,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7]。

3 结束语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尤其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是巨大的。近年来, 我国沿海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 发展出口贸易, 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次金融危机对以出口贸易型为主的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影响非常大。中小企业要生存主要靠自救, 要将目光从出口转到内需上,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对大连来说, 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项目推进配套发展无疑是为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伍长南, 马晓红, 黄继炜.福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93-95.

[2]单小芬.金融风暴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出路[J].生产力研究, 2009, 24 (1) :155-157.

[3]蒋晓蒲, 高燕.对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二维思考[J].经济纵横, 2008 (12) :44-45.

[4]孙川.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89-90.

[5]戚兆川, 杜茂宝, 陈有为.中小企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提升[J].商场现代化, 2008 (3) :57-58.

[6]张伟.资源型产业链中中小企业成长机制研究[J].产业经济, 2009 (3) :57-59.

【配套对策】推荐阅读:

机具配套07-19

配套品种10-14

配套模式05-21

配套方案05-31

配套养殖06-09

金融配套06-20

生产配套07-09

教育配套07-29

配套加工08-08

配套改进08-09

上一篇:医疗救护下一篇:小学语文如何有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