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配套

2024-09-13

高效配套(精选10篇)

高效配套 篇1

1 引言

吉林油田在十一五期间, 实现了“三个翻番”即利润、工程技术服务外部市场收入实现翻番, 相关产业收入实现翻两番, 吉林油田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 得益于油田高效开发的配套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2 油田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研究

2.1“小层对比”及砾岩体研究技术

1 9 6 2年为了实现“要把地下油层上下关系搞清楚”的研究目标, 学习了大庆油田的经验, 也通过碎屑沉积油层油砂体研究组的深入研究, 以“小层对比”的方法将吉林油田的油层划分为四个沉积回旋级次, 按照油层特性又分为油层组、复油层和单油层。1960-1963年共进行了多次地层对比, 吉林油田研究工作取得了六大发展、六大成果, 建立了四套研究方法。

2.2 保持油层压力与长效增产措施

从吉林油田的地区性的特点来看, 不同地区油层内的阻力和井筒内的阻力相差很大, 影响油层内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油层的流度和油水粘度比。吉林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 主要由油田开发动态检测技术, 准确的油田开发过程指标测算技术, 层系细分、井网加密调整方案的研究, 高含水期采油配套工艺, 拓展地面原油集输及水处理系统。

2.3 先导性矿场试验

随着吉林油田生产规模的扩大, 油层越来越复杂, 做好先导性矿场试验是有必要的。根据吉林石油的开发里程来开, 每次重大决策都是依据大量的科学实验, 遵循了油田开发进程和变化趋势而定的, 做好了油田年开发的超前准备。先后组织了多项的油田开发矿产试验, 主要进行了一下几种先导性试验, 暴露油田开发、合理开发油田、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了解全过程开采规律、落实工艺技术、提高采收率等。

2.4 稳油控水技术

中、高含水的油田开发分为提液开发模式、稳液开发模式和稳油开发模式。吉林多个片区的油田在高含水中、后期开采阶段, 为避免前两种开发模式的弊端, 结合了油田液油比急剧增长、地面工程难以适应、油层非均匀质严重而导致各类井、层开采不平衡的实际。稳油控水技术是吉林油田综合学习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并且形成了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结构调整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同时在0.2m以上薄层开采中, 形成了地质、油藏、测井、钻井和采油工程综合配套技术。

2.5 表层储层开发技术

近年来的室内研究及矿产试验表明, 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的储集层当中大多数在现有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仍有一定的出油能力。该技术首先研究表外层的储层的地质特征, 同时确定了其含油结构, 将储集层划分为斑块状结构、薄层状结构和条带状结构, 然后确定了储集层的平面分布模式, 最后确定表储层计算参数, 进行地质储量计算。

2.6 外围油田开发技术

外层油田开发成了吉林油田稳产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沉积环境描述技术、目的层砂体预测技术、相对高丰度的优选技术、开发井井位设计技术、滚动的实施组织管理方法和实施过程当中井位设计的在优化技术、以砂体为基础的主材系统设计方法、开发指标和数模结果差异放大技术等适用于外围低渗、低产、低丰度的油藏开发技术。同时, 通过早注水、早分层注水、较高水驱控制程度、较高注水比、高标准注入水水质、适时调整注采系系统的注水开发技术, 实现了多年稳产。

2.7 三次采油技术内的聚合物驱油技术

吉林油田通过聚合物驱油技术公关, 不仅丰富了非牛顿流体力学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 而且也带动了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是提高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 发展了聚合物驱溶液粘度和渗透率下降系数预测模型, 建立了聚合物驱分子量及用量优选技术, 形成了国产化程度高的“集中配置、分散注入”的地面配注工艺技术、形成了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技术、开发了高温油藏聚合物驱技术、开发了聚合物驱防窜技术。

2.8 油田动态分析

合理开发油田, 掌握不同阶段的开发效果和特点, 掌握和了解油田地下油、水分布状态及油水运动规律, 从而对油田开发不同阶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切割区动态分析解决好了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和层内矛盾, 利用了水驱油效率的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和动态分析资料、调整不同注水井的配水强度、调整不同方向的油井分层采油进度、钻检查井调整注水系统等解决这几大矛盾。同时通过了解油田生产概况、研究油田动态基本特点和总趋势、总结开发经验等动态的分析油田生产状况。

2.9 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

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是进行油田开发的重要基础, 为搞好油藏研究、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井网部署、开发调整、油田动态分析等的重要依据。这一项配套技术可能技术含量不高, 但是能够长期坚持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提高今后油田开发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3 结束语

随着油田开发配套技术的革新, 油田开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应对新时期的挑战, 应当在加强技术的基础上, 抓好油田开发队伍的建设工作。主要对采油矿、采油队、勘探开发、油田建设与设计、采油工艺研究、井下作业、测井公司和后勤服务等队伍的建设, 贯彻重要思想, 落实前沿技术, 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油田高效开发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要:能源开发和利用是新时期每个国家都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复员辽阔, 具有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 而随着社会能源需求逐渐增大, 自然资源贮藏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 加大科技对油田高效开发的支撑作用, 提高开采效率和质量是当务之急。本文吉林油田为例, 总结了当期油田高效开发的配套技术, 并用实际的案例来进行支撑, 达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关键词:油田开发,配套技术

参考文献

[1]邵彦丽, 宿宁, 张振芳, 山永兰, 李艳云.动态监测技术在孤岛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 09:261-264

[2]商磊, 高士明.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5:225

[3]陈敏.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现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01:155

[4]孙绍彬.超稠油油层深部复合封堵调刨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 2012

高效配套 篇2

一、条件分析

(一)政策背景

2008年3月17日省政府通过下发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具有特殊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和广阔开发前景的黄河三角洲,被赋予“对外承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机遇,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对内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城市圈,支撑全省可持续发展”两大使命。已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省发改委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和高效、集约、文明开发思路,我省将在黄河三角洲加速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对服务天津滨海新区、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和在黄河流域下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拉动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位特点

黄河三角洲是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涉及6个城市的19个县(市、区),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热点区域逐步向北拓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深入,黄河三角洲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

据调查,目前该区域人均土地面积约4亩,拥有未利用地811万亩,其中多为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荒草地,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这些未利用地的90%集中于渤海沿岸。随着区域内防潮体系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些土地后备资源将成为吸引要素集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

在区位上,黄河三角洲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向北梯次转移的中间地带,面临着主动接受天津滨海新区辐射、扩大与环渤海地区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

(三)我县发展优势

国家和省政府战略决策给我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开发开放历史机遇。我县地处黄河入海口,具有突出的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发潜力,具备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基础条件。一是交通便捷。我县北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60公里,通过东营港与辽东半岛相通;规划建设的黄大铁路、德龙铁路穿境而过,南距东营火车站15公里;东营永安飞机场坐落在垦利境内;东青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司穿县城而过,是胶东半岛进入京津唐经济区的交通咽喉。同时我县地处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是沿黄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地,具有聚集生产要素、吸收各方投资、加快开发开放的区位优势。二是资源丰富。我县是全国土地后备资源最富集的地方,每年新增土地3万亩,全县尚有未利用土地163万亩,大块连片,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布局空间广阔;我县是胜利油田的发祥地,其油气产量的43%、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70%都出自垦利地下;海岸线长142.78公里,黄河入海口附近有海洋生物600余种,素有“黄金海岸”的美誉;草场滩涂资源丰富,草场116万亩,滩涂52万亩,具有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的独特优势;旅游资源丰富,黄河入海口附近及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暧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山东省重点开发的八条旅游线路之一。三是经济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9亿元,比去年增长23.8%,城镇居民可之支配收入14736元,增长13.3%,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旅游兴县“五大战略”,三大产业比例进一步优化,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

建设的定位、目标、发展思路和重点都已明确,大规模的开发格局已经拉开,为更深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县在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改革配套试点县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全县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试点县的确立可有效促进我县现有企业的资源利用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整体竞争水平和带动做用。同时伴随我县作为重点县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将使更多的企业和投资商了解我县、入驻我县,促进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县自身建设存在的不足,以及来自周边同等条件地区的竞争压力。在发展上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制约了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二是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布局比较分散,聚集效应不明显,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三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还比较严重,四是基础设施还不配套,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大通道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五是人才匮乏,劳动者技能素质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六是随着地区间竞相发展,特别是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加剧,使我们面临的压力加大。

三、几点设想

从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的建设实际和需要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改革,科学定位,坚持既定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严抓落实,为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1、坚持统筹规划,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引导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加快打造区域品牌,共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2、坚持体制创新,提高开发开放水平。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行政管理、金融、土地、财税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营造招商引资、合作共赢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增强活力,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加快发展,务求实效。

3、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扩大专业分工与社会协作,促进资源共享错位竞争,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高素质的产业体系,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4、坚持集约开发,实现高效发展。顺应集群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生态化发展趋势,实行集中布局、连片开发,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着力提高项目规模和质量,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强化集聚辐射效应,走集约集群、互动互补、创新创优、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之路.5、持科技兴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优势,努力成为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承接地和扩散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创新型区域。

6、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紧紧抓住发展生态高效经济这一主题,大力推行节约用水、集约用地和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后续发展能力,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7、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生态高效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以民生为本,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明富足和谐垦利。

坚持自主创新和争取上级支持相结合,围绕土地、财税、金融、投资、人才、行政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创新探索,着力构建科学发展、开放有序、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1、土地政策。对我县建设用地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重点安排,优先保障,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在具体的土地运作上能有适度弹性,为全国土地开发、整理、改革积累经验。同时对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修编。

2、财税政策。我县实现的税收,市级收入增量部分全部返还我县,用于基础设施配套。资源税收因政策调整新增部分,实行省市县共享,免收我县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我县重大产业项目的贷款贴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和生态补偿。

3、金融政策。设立黄河三角洲开发基金,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4、投资政策。省、市在重大项目布局上向我县倾斜,并在投资方面优先支持我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优先支持优化经济结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试点重点县新上和技改项目的市级审批、核准、备案权限下放到县级。

5、争取政策。扩大垦利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范围,面积由目前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24.15平方公里,与东营经济开发区对接。将“胜坨工业园”批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调整胜坨镇小城镇规划,规划建设面积26平方公里。

四、结语

高效配套 篇3

合理的棚室结构是温棚蔬菜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我们设计出了2种比较适用的日光温室优化结构种类,它们分别是河南改良式日光温室和“GRC”型日光温室。

1.1 河南改良式日光温室是在吸取永年长后坡式和瓦房店琴弦式两种结构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河南情况研发而成的一种优型结构。这种结构类型的日光温室,采光结构合理,利用面积增大,骨架仍以竹木结构为主,墙体以土为主,既有较好的稳固性,又有较好的保温性。此温室跨度为7米,长度为50~60米,中柱高2.8~3米,脊高为3~3.5米,后墙高2~2.5米,宽1米,后坡长1.5~2米,仰角35°~40°,拱杆与地面切线角60°。目前这种温室,示范园区都建成了钢架砖墙结构,并安装了自动卷苫设备,占全县温室数量的50%。

1.2 琴弦式 这种类型的日光温室,一般跨度为7.5米,长度50~60米,脊高3~3.2米,前沿有一道小柱高0.8米,后墙高2米,土墙厚度为1米,砖墙多为50厘米空心墙,后坡长约1.5米,水平投影宽度1米,前屋面与地面夹角为21°~23°。这种温室骨架牢固,后坡短,室内空间大,土地利用率高,是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约占全县温室数量的40%。

1.3 “GRC”型骨架材料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为主料,钢筋或冷拔丝作骨,配合抗碱玻璃纤维,模具成型。具有质量轻、不锈蚀、强度高、寿命长、经济耐用等特点。温室跨度5~6米,顶高2.8~3米,平均屋面角23°~25°,后墙高2米左右。这种温室约占全县的10%。

2 滴灌、膜下暗灌技术的应用

温棚蔬菜栽培属反季节栽培模式,温棚栽植蔬菜因高湿而诱发各种病害,为了减轻棚室的温度,生产上推广采用了滴灌和膜下暗灌技术。滴灌的优点是省水、方便、均匀,并能有效地减少棚内湿度;膜下暗灌技术是栽培技术的改进,即采用大小沟栽培,垄上覆盖地膜,冬天温度较低时灌水则从小沟内通过,上部因有地膜覆盖,所以浇水不见水,群众也称为“偷浇”,这样可大大减轻棚内的湿度,控制病害的发生。

3 CO2施肥技术的应用

二氧化碳是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大小对蔬菜产量影响很大。棚室增施CO2的好处:

3.1 产量提高 据试验,各种蔬菜单产提高500~1000千克/667平方米,平均增产20%以上,其中黄瓜增产15.4%,茄子增产36%,番茄增产15%,甜辣椒增产12.6%。

3.2 改善品质 棚室增施CO2,增加了蔬菜光合作用强度,促进蔬菜生长发育,植株健壮,减少打药次数,同时光合作用增强可以使蔬菜制造充足的营养供应果实,使果实个头美观,瓜条顺直,畸形果少。

3.3 成本较低 CO2施肥技术主要原料是硫酸和碳酸铵,亦可作为肥料施用。目前我们推广应用的方法有3种,即硫酸碳酸氢铵反应法、机器产生法、颗粒CO2施放法。

4 反光幕和诱虫黄板的应用

日光温室张挂反光幕,可以增加室内光照,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据试验,温室后墙张挂反光幕可以使中柱以前2米处增光500LX,基本克服了温室后部光照不足的问题,特点是在苗期使用,缓苗快、叶色绿、苗壮、根系发达、结果早,产量提高10%以上。该项技术普及率达92%。棚室内吊挂黄色诱虫板主要是诱杀白粉虱、蚜虫等害虫,每667平方米吊挂25~30块,可大量杀死白粉虱和蚜虫,是目前一种较好的物理防治方法,可大大减少打药次数。

5 生物农药、粉尘剂、烟雾剂的应用

玉米优质高效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篇4

一、选用优良品种、提高播种质量

要选用省市审定或国家审定推广的耐密、抗倒伏、脱水快的品种,杜绝越区种植,所选品种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活动积温少100~150℃的品种。南部乡镇选择东农254搭配德美亚3,中部乡镇选择绿单2搭配38p05,北部乡镇选择德美亚2。

1. 作好种子处理

(1)晒种。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

(2)试芽。播种前15天进行发芽试验。

(3)药剂处理。选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例1∶70进行种子包衣。

(4)浸种催芽。种子催芽播种是防止早春播种易产生粉种保全苗的有效措施。芽宜小不宜大,以根尖长0.5厘米左右为好,俗称“拧嘴”。在种子露出胚根后,置于阴凉处炼芽,待播种。

2. 适时早播、保证播种质量

(1)播种时间。当耕层5~10厘米的地温稳定通过7~8℃,要抢墒播种,南部乡镇4月25日~5月1日播种,中部乡镇5月1日~5月5日播种,北部5月5日~5月10日播种。

(2)播种密度。种植密度应根据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水平,不同地力等因素而定。65厘米小垄标准化栽培选择株型收敛、抗倒伏品种,垧保苗6万~8万株,株型繁茂品种,垧保苗5万~5.5万株,选择110厘米大垄栽培模式应选择耐密抗倒,株形收敛的品种,种植密度增加15%~20%。

(3)播法。采用机械精量播种,镇压后播深达到3~4厘米,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随播随镇压。

二、选地、选茬、整地

1. 选地

玉米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一般要求耕作熟土层20~30厘米,团聚体占40%空隙度占50%,水稳性团粒占30%以上地块,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用过氯嘧磺隆、过量使用氯磺醚高残留农药的地,第二年不能扩用种玉米,易产生药害。

2. 选茬

玉米选茬应选在正茬、肥茬、软茬。应选在大豆茬、马铃薯茬、两瓜茬等。

3. 整地

玉米生产应以三年一深(松)翻耕作制,结合松、耙、旋起垄、镇压,第二三年以破茬、旋耕、起垄、镇压为主的耕作制,实施秋整地达到待播状态。

(1)整地标准。深翻深度20~23重耙深度16~18厘米,旋耕深度18厘米。

(2)起垄标准。选择65厘米标准化栽培模式的地块起垄规格垄距65厘米、垄台高25~30厘米,选择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的地块垄距110厘米,垄台高20厘米垄台上宽≥70厘米,总的要求是高、宽、平、齐、匀、直、墒。

三、因地制宜选择栽培模式

目前全县较为成功推广两种栽培模式,一是65厘米垄标准化栽培式,这种栽培模式对大型农机具要求不高,一般小型农机具即可操作、灵活,而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需要现代大型农机具,集约化规模种植投入大。农户需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四、合理配方施肥

应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实施配方施肥,采取有机、无机相结合,稳氮、降磷、增钾、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的施肥路线。一般65厘米小垄标准化地块垧施优质农家肥30~40吨,结合整地施入,种肥二铵150~200千克,大颗粒尿素100千克,氯化钾100~150千克,缺锌地块每垧增施硫酸锌15千克,追肥尿素250~350千克,在玉米7~9叶施入磷、钾化例1.8:1:0.8,一般种肥施于种侧下5~7厘米,追肥深度8~12厘米,110厘米大垄双行种肥,追肥比65厘米小垄,数量增加15%。

五、田间管理

1. 查田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粒芽,要准备好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及时坐水补栽。3~4片时,要将弱苗、病草、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2. 铲前深松、趟地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根据春季当地气候条件,若适于耕地,则应头遍铲趟后,每隔10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3. 化学除草

应以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①播后苗前除草,封闭除草一般垧用99%乙草胺1200~1500毫升+75%噻吩30克+57%2.4D-丁脂乳油225~300毫升对水350~400千克水喷雾。②苗后除草,玉米3~5叶期,40克/升烟嘧磺隆1.5升+38%莠克津1.5升,或100克/升硝磺草酮1.05升+38%莠克津1.5升,对水350~400千克喷雾。

4. 虫害防治

粘虫: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3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可用菊脂类农药防治,每垧用量300~450毫升,对水450千克,或用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

玉米螟:防治指标为百活虫80头,将锌硫磷配成0.3%颗粒剂,在玉米10叶末期撒在喇叭筒里,玉米单株用1~2克;也可推荐使用先正达公司生产的福戈,在玉米喇叭口期8~10克/亩,对水15~30千克,均匀叶面喷雾,同时能较好预防蚜虫,飞虱等害虫。

5. 玉米病害防治

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和茎基腐病。防治玉米病害最基本的途径选用经过审定推广的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可降低病害发生,药剂拌种对防治丝黑穗病,茎基腐有一定效果,前面已提过,近几年来绥棱县大小斑病有蔓延发展趋势,要重点防治,可在发病初期使用: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加磷酸氢钾1.5千克,对水400~450千克水隔7~10天喷一次,一般连续喷2~3次;②发生严重地块,可结合防治玉米螟,可推荐使用正达生产的扬彩,亩用扬彩70毫升,对水15~30千克喷雾。如果后期病虫害严重可考虑再喷一次扬彩加杀虫剂(福戈),按说明书上。

6. 化控促早熟

长势不好的地块,在增施追肥情况下,可喷施1~2次叶面肥;长势旺盛易徒长地块要进行化控,化控时间玉米可见叶9~11叶进行,使用时要按说明书使用方法和用量。

7. 其它管理

(1)打丫子。及早掰掉丫子,避免损伤主茎。

(2)放秋垄。8月上中旬,放秋拿大草1~2次。

(3)站秆扒皮晾晒。玉米蜡熟末期,扒开玉米穗苞叶晾晒,降低水份。

8. 及时收获

高效配套 篇5

关键词:甜菜;栽培技术

1 选用新的品种

有中粮集团昌吉屯河番茄加工有限公司提供甜菜品种贝塔218。

2 示范田地点与时间

(1)按示范的要求,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块,五年内未种植甜菜、前茬为小麦、棉花、番茄,连片种植1000亩以上。(2)地点:二十里店乡、十四户、牧业队,执行农户为许建。(3)执行时间2010年3月25日—10月底。

3 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及做种子播前的准备工作

(1)采用精选种子药剂处理包衣种子。(2)开春4月10日到20日前,首先在土壤和墒时进行耙麽保墒,同时每亩磷酸二铵15公斤作底肥,对角耙麽两遍,使土壤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使其土壤处于待播状态。(3)土壤药剂处理:用90%金尔乳油、每亩80g,加水30公斤均勻喷洒并与耙麽同时进行。

4 适时早播,合理案植

4.1 播种时间 2012年4月10日—4月20日。

4.2 播种方式 用联合气吸式精量点播机、三膜六行,等行距50cm,株距19—21cm,覆膜播,每亩保苗株数6700株,实收株数4824株,保苗率72%。

4.3 栽培模式 采用等行距,覆膜滴灌机采方式。

5 加强田间管理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5.1 保全苗 播种后及时安装滴灌带,早上水,保持土壤中的种子有充足的水份发芽是关键,防止干芽,因此,要连续少量的滴水,保持土壤滋润,同时不降低地温,出苗水每5天滴一次连续三次,每次滴水5小时,争取全苗。

5.2 勤中耕、早中耕、中耕二遍 出苗后,停止浇水,4叶期开始中耕,于5月10日一次中耕,耕深5-10cm,间隔10天后于5月20日开始第二次中耕,耕深15-20cm。

5.3 早防虫 出苗后于5月10日前用2.5%功夫,每亩80g兑水30公斤,同时加50g黄腐酸钾和100g尿素,对全田进行喷洒。

5.4 及早间苗除草 甜菜亩间双子叶杂较多,在杂草末扎根时于5月15日前后,中耕、间苗、人工拔除,定植穴周围的杂草,生长中期于5月20日甜菜封垄前拔除第二遍杂草。

5.5 适时揭膜 在5月20日前甜菜封垄前揭去地膜,防止在机采时,地膜堵塞过滤网,同时要发挥地膜的保温、保墒作用。

5.6 合理灌溉 全生育期滴水14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结合滴水施入肥料:尿素6月1日每亩5-6公斤,硫酸钾5公斤,每隔一次施肥料一次,全生育期用尿素4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5.7 及早预防病害 特别是白粉疾的危害,严重影响甜菜块根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于7月25日前后,在白粉疾初发期用20%唑硐乳油每亩100g加100g磷酸二氢钾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可有效防治白粉疾,褐斑病,同时可增加甜菜含糖量。

越王菜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篇6

1 时间地点

2011年5月~9月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井水村, 前作系水稻, 土壤为砂壤土。

2 试验设计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三重复的L9 (34) 正交试验, 三因素三水平 (见表1) 。

L9 (34) 正交试验设计 (见表2) 。

试验共设27个小区, 每小区长2.4m, 畦宽1.5m (包括畦沟0.3m) 。

3 田间管理

4月上旬施用草苷膦1次;5月24日播种, 苗高60cm左右打顶1次, 待分支长至20~30cm后, 每隔7d左右采摘1次, 打顶或采摘后薄施1次尿素 (100kg/hm2) 。苗期期间结合间苗进行2次杂草清除。

4 数据处理

本试验于2011年5月25日播种, 6月3日出苗, 8月下旬陆续开花。采收期介于6月22日~9月8日, 共采摘12批次。

4.1 试验产量 (见表3) 。

4.2 数据处理

4.2.1 方差分析 (见表4) 。

表4中可看出, 变异系数仅7.0, 因此试验控制较精确, 结果可靠;重复间差异不显著, 表明处理内各重复一致性好;但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可进行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

4.2.2 三因素9处理组合的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 (见表5) 。

注:表中具体的处理编号见表3。

4.2.3 单因素 (种植规格) 的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

表4的方差分析表中可看出, 品种间、不同的肥量间的差异不显著, 但不同规格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故应单独就不同规格处理做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 处理结果 (见表6) 。

4.2.4 三因素各因素水平的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 (见表7) 。

注:表中**表示该因素间F值达极显著水平。

5 结果分析

根据表5、表7的结果分析。

5.1 从各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可以看出

A2B2C3组合的综合表现显著甚至极显著好于其他各因素组合;A1B1C1组合表现最差, C3组合的A1B3C3、A3B1C3和C2组合的A3B3C2、A1B2C2产量与A1B1C1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 其余的各因素组合间差异不显著。

5.2 从各因素在因素水平的角度

不同的栽培规格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C3组合的产量显著好于C2, 并极显著好于C1组合的产量, C2组合的表现多好于C1组合的;

表7中显示的肥量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虽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F值3.53极接近临界值F0.05 (3.55) 。表7中能得出, 当栽培规格确定时, B2组合好于B3组合, 而B3组合又好于与B1组合;

品种因素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品种、肥量和规格之间存在的互作效应还需进一步探讨。

6 结论

6.1 确定因素主次顺序

根据表7中各因素F值大小, 可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为C (密度) >B (肥量) >A (品种) 。

6.2 选出最优处理组合

根据表5结果, 本试验A2B2C3表现最好, 显著好于其它组合, 建议用于大田推广;另据试验表现, C因素中C3水平最优, C2次之;B因素中B2水平最优, B3次之;因此, C3与B2、B3的组合, B2与C2的组合也值得进一步的试验。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 研究在闽北地区种植越王菜时品种、肥量和密度对嫩叶产量的影响。在本试验中, 种植密度对越王菜嫩叶产量的影响最大, 不同的密度间产量差异可达极显著水平;肥量对产量的影响次之, 品种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正交试验,菜用黄麻,种植密度

参考文献

[1]卢劲梅、洪建基、曾日秋等.菜用黄麻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 2009, 31 (2) .

肉羊高效生产配套技术及产业模式 篇7

1我国羊肉生产现状

羔羊肉是指屠宰年龄不满周岁的羊所生产的肉, 羔羊肉较大羊肉具有肌纤维柔软、细嫩多汁、脂肪量适中、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和易消化等优点, 因此羔羊肉不但品质好, 而且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较大羊肉高出30%~50%。另外, 羔羊育肥较成年羊育肥的饲料转化效率高 (0.5~1倍) , 增重速度快 (出生后到2月龄日增重可达180~230 g, 6月龄日增重可达250 g) 。发达国家羔羊肉占羊肉总产量的比例很高, 如美国94%, 新西兰80%, 法国75%。而我国目前仍以生产大羊肉为主, 羔羊肉仅占羊肉总产量的20%左右。形成如此大差距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缺乏高效的羔羊肉生产配套技术, 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优质肉羊品种, 杂交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我国羊肉生产主要采用地方品种, 地方品种的产肉性能低, 严重制约了肉羊产业的发展。近年虽然从国外引入了很多优良品种, 但由于利用不当及推广体系不健全等因素, 品种间杂交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1.2母羊繁殖效率低母羊繁殖效率低, 育肥羔羊的供给数量严重不足育肥羔羊的数量供给不足是导致我国羔羊肉生产效率低的重要原因。我国饲养的地方品种羊多数母羊具有季节性发情特征, 导致母羊繁殖间隔较长, 全年羔羊的供给数量严重不足, 并且各季节供给也极不均衡, 严重影响了羔羊肉的规模化和稳定性生产。可见, 利用母羊发情控制新技术, 如诱导发情、羔羊早期断乳技术等, 缩短母羊繁殖间隔, 产后尽早发情和配种, 将是解决目前我国育肥羔羊的供给数量不足和季节供给不均衡的有效途径。

1.3育肥技术落后传统的育肥方式一般饲养到12月龄甚至更长时间才屠宰, 或进行补饲育肥, 结果增重速度慢、羊肉胴体品质差和经济效益低。羔羊强度育肥是利用羔羊早期增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进行强度育肥, 是目前育肥增重最快、羊肉生产效率最高的一项育肥技术, 但在我国肉羊生产中未得到广泛应用。

2肉羊高效生产配套技术

2.1肉羊杂交高效利用技术从产肉角度讲, 绵羊好于山羊, 绵羊增重比山羊快, 进行舍饲肉羊生产不仅要考虑增重快还要考虑繁殖效率高, 也就是要选择那些产羔率高、常年发情的品种。在品种上, 按功能分为毛用、肉用、皮用、奶用等, 尽管不同类型的羊都长肉, 但由于其生产方向不同, 产肉效率相差很大, 例如, 早熟肉用品种羊的屠宰率高达65%~70%, 一般品种为45%~50%, 毛用细毛羊仅为35%~45%。因此在从事肉羊生产前先要考虑品种问题。在现阶段, 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是生产羊肉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 利用引入肉用种羊与国内地方品种进行杂交, 如肉用绵羊杜泊、德克赛尔、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夏洛莱等与小尾寒羊、湖羊杂交, 德国美利奴与一些半细毛羊杂交, 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 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开展经济杂交进行商品羊生产[1]。该技术适合自繁自养场 (户) 。

2.2繁殖调控技术繁殖调控技术是指人为干预缩短母羊繁殖间隔, 提高繁殖效率。针对农区自繁自养场、户整体效益低、母羊周转慢、育肥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可以采用发情调控技术和早期断奶技术来缩短繁殖间隔, 提高繁殖效率。

2.2.1发情调控技术大部分品种的羊是季节性发情, 生殖激素诱导是利用外源生殖激素对母羊进行处理, 使之发情和排卵, 以达到缩短繁殖周期的目的。

常用于诱导发情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 RH) 、促卵泡素 (FSH) 、促黄体素 (LH) 、孕马血清 (PMSG) 、孕激素、雌激素和前列腺素 (PG) 。目前国内生产的Gn RH类似物有促排2号和促排3号。FSH、LH和PMSG属于促性腺激素, 其主要作用于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卵泡成熟和黄体的形成, 从而诱导处于乏情期的母羊发情。PMSG的半衰期比FSH长, 在生产中只需注射1次, 操作方便, 并且PMSG的价格比FSH低, 尽管效果不如FSH, 但在生产中常应用PMSG。孕激素和雌激素属于性激素, 二者在正常的家畜体内会作用于生殖活动, 少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之间能够产生协同作用, 促进发情的行为表现。还可以采用孕酮栓与孕马血清联合使用, 即在母羊生殖道内放置孕酮栓10~14 d, 在撤出孕酮栓前1 d注射PMSG 200~250 IU, 次日撤栓后便有母羊发情。

2.2.2早期断奶技术母乳喂养的方式, 一般为3~4月龄断奶, 其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哺乳的母羊由于要照顾羔羊, 其体力难以得到恢复, 因而延长了繁殖周期, 降低了配种利用率;2母羊泌乳3周后, 乳量明显下降, 60日龄的乳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羔羊的生长需求, 限制了羔羊的增重;3常规的断奶方法会导致羔羊的瘤胃和肠道发育迟缓, 断奶后的过渡期长, 会影响断奶后的育肥。

羔羊的早期断奶是在常规3~4月龄断奶的基础上, 将羔羊的哺乳时间缩短到40~60 d, 并利用羔羊在4月龄时生长速度最快这一特点, 使羔羊在短期内迅速育肥, 以便达到预期的体重。理论上来讲, 羔羊断奶的月龄和体重以羔羊能够独自生活并且能够以饲料为主要营养来源为准。3周龄以内的羔羊应以母乳为营养来源;3周龄以后可以慢慢消化一部分的植物性饲料;8周龄后瘤胃已经充分发育, 能够消化大量的植物性饲料, 此时可以进行断奶。

羔羊进行早期断奶的意义:1羔羊断奶后, 母羊可以减少体力消耗, 体力迅速恢复后可以为下一轮配种做好准备, 从而缩短了母羊的繁殖周期;2羔羊早期断奶后进行强度的育肥, 有的月龄达到4~5个月龄就可以进行屠宰, 增加经济效益;3羔羊早期断奶后可以较早采食植物性饲料, 促进了瘤胃的发育。断奶后用代乳粉饲喂羔羊, 可以为羔羊提供全面的营养, 从而促进了羔羊整体的生长发育, 并且还能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2.3工厂化快速育肥技术羔羊快速育肥是指对断奶至6月龄的羔羊进行强度育肥, 经过2.5~3个月的短期舍饲育肥使其达到40 kg左右体重的一项育肥技术[2]。其主要特点是精料比例逐渐增大, 强度高, 育肥增重快, 经济效益好, 周期短, 周转快, 可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 可全年均衡生产, 适合在粗饲料条件好、气候适宜广大农区和半牧区采用。肉羊育肥的实质是利用其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通过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达到增加肌肉和脂肪总量、改善羊肉品质的目的, 从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 羔羊出生后的哺乳期内, 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消化机能不健全, 生长发育迅速, 提高其成活率和完成有依靠母乳到采食饲料的过程的过渡是主要任务;断奶后, 其采食量不断增加, 消化机能加强, 骨骼和肌肉增长迅速, 各个组织和器官也相应增加, 是生产羔羊肉和肥羔肉的重要时期;当羔羊达到性成熟后, 生殖器官发育完成, 体型基本确定, 但仍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当进入成年期以后, 机能活动最旺盛, 生产性能最高, 能量代谢稳定, 虽然绝对增重达到高峰, 但在饲料丰富和饲养管理条件好的情况下仍有迅速沉积脂肪的能力。根据以上规律, 羔羊育肥效果最好, 个体间强弱对进食量有明显影响, 强者吃的多, 弱者吃的少, 同时对营养物质利用和需要量也有差别, 导致育肥效果不同。羔羊快速育肥技术适合农区专业化、集约化、工厂化肉羊生产。

2.4肉羊异地生产模式肉羊异地生产模式是指针对牧区、半牧区和农区3种区域, 自繁自养和专业育肥2种生产方式, 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经济效益。牧区利用草场, 山区利用山地资源繁育羔羊, 将断奶羔羊出售给广大农区, 缓解草场压力, 将羔羊生产转移到农区, 平原农区利用丰富的粮食作物、饲草秸秆和人力等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羔羊肉生产, 建立阶段化生产转移、利润共享的北繁南育、牧繁农育的异地生产模式, 将有利于提高羔羊生长速度和产肉率, 增加市场羔羊肉供给, 优化市场羊肉结构, 解决自繁自养场母羊繁殖周期长、整体效益低的问题, 实现牧区、半牧区和农区联动, 缓解牧区草场压力, 改善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农区农作物资源、人力、财力等优势[3]。

2.4.1牧区繁殖牧区利用草场自繁自养, 严格管理, 制定适宜的载畜量, 实施以草定畜, 放牧饲养, 增加牧民收入, 也可为广大农区提供育肥羔羊, 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农区种羊不足, 同时也可减少草场压力, 实现草原肉羊生产可持续良性循环。

2.4.2农牧交错带繁育结合在农牧交错带可以利用山区和草场放牧, 也可利用农区的粗饲料资源进行舍饲, 特别是农户小规模实施半放牧半舍饲, 进行肉羊自繁自养容易盈利, 一方面可以为农区生产育肥羊,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留羔羊繁育。

2.4.3农区专业育肥农区利用丰富的粗饲料资源, 进行全舍饲商品肉羊生产, 在平原农区, 由于规模自繁自养场成本高, 盈利空间小, 异地羔羊快速育肥新模式, 从一定程度上可保障羊肉市场供应, 带动农民养羊积极性, 促进了商品羊生产, 如在河北省唐县和卢龙等地区, 逐渐形成了以肉羊育肥为主、屠宰加工分工明确、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商品肉羊生产形势。

通过实施分阶段和分区域生产, 可实现利润合理分配、生产有序布局、产业分工明确, 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草场过度放牧和农区种羊缺乏, 实现农牧协作均衡生产。

肉羊异地生产模式可利用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人力、财力等各种要素,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应用于肉羊生产, 实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缓解牧区草场压力, 保护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就业, 对提高肉羊产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勇, 敦伟涛.我国肉羊种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畜牧兽医, 2014, 3:29-33

[2]敦伟涛主编.肉羊60天育肥出栏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4.

辣椒高效技物配套栽培技术 篇8

1 选种

选用科研单位生产的或正规种子供应商销售的适应本地种植和销售市场的种子, 不用自留种和无合法手续的种子。瓮安县可选用辣丰3号、长辣7号等品种。

2 培育壮苗

2.1 配制营养土

1—2月, 将有机肥 (草粪) 运到田间, 在500 kg土中加入细粪渣350 kg、普钙2.5 kg、多菌灵100 g、清粪水150~250kg。先将各物质混合均匀, 然后整堆盖上薄膜, 经过1~2个月的发酵后即可用作营养土[2]。

2.2 配制药土

过筛营养土100 kg+敌克松100 g+50%多菌灵100 g混合而成药土。

2.3 温汤浸种

播前将种子进行浸泡, 水温55℃, 水量为种子的5~6倍。种子置于盆中, 将水倒入, 边倒边搅拌。15 min后, 当水温降至30℃, 停止搅拌, 继续浸泡10~12 h后洗净甩干待播[3]。播种前只浸种, 不进行催芽。采用营养球单株直播育苗, 不催芽, 可避免播种时伤及胚根, 影响出苗率。

2.4 营养球育苗

温度是影响辣椒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当温度低于11℃时, 辣椒不发芽。温度为25~30℃时, 最适合辣椒种子萌发。从瓮安县历年温度和光照情况来看, 在3月上、中旬可以开始育苗。将经过堆制腐熟的营养泥制作成直径为6~7 cm的营养球, 营养球不宜太紧, 并用拇指在营养球上轻按一个0.5~0.7 cm深的播种穴, 将制作好的营养球整齐排放在宽1.4 m、长10 m的标准厢上, 选择晴天播种。为了确保播种后苗床内的温度较高, 最好在晴天播种, 且在播种后的4~7 d也是晴天。播种后适当的高温能够促进出苗和苗木生长, 确保苗齐、苗壮。采用单粒播种的方式, 每个营养球播1粒种子, 播种后用1 cm厚湿润细营养药土覆盖播种穴及营养球之间的空隙, 以不见营养球为宜。用喷壶喷透水1次, 再盖1层湿润细松土, 以不见湿土为宜。大田需要无纺布180 m/hm2。苗床四周的营养球用药土覆盖, 以不见营养球为宜。平盖地膜, 再架小拱棚盖育苗无纺布。一般用种量为450 g/hm2[4]。

2.5 苗期管理

播种后不干不浇水, 一般10~15 d出苗, 当有50%以上种子出苗后, 立即揭去地膜, 保持育苗无纺布覆盖。齐苗至1片真叶时, 再撒盖1层湿润药土增加土表湿度和压力, 以助子叶脱壳, 达到保温保湿苗壮的目的[5]。随时注意苗床面, 一露白及时浇水, 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以防治幼苗猝到病。若见蛞蝓危害, 用密塔或梅塔颗粒剂防治。若出现蚜虫, 可用蚍虫啉防治。

3 田块选择

辣椒属于茄科作物, 如果进行连作, 病虫害发生严重, 影响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中, 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 达到辣椒高产、优质的目的, 要进行轮茬, 避免连作现象。一般选择土壤理化性质较好、肥沃、疏松、能排能灌的田块种植辣椒。

4 施肥做厢

施足底肥, 精细整地, 覆盖地膜。施优质农家肥22.5~37.5 t/hm2、硫酸钾225~30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作基肥。将土壤耕翻细碎起高厢, 拉绳1.4 m开厢, 厢面宽0.8~0.9 m, 沟宽0.4~0.5 m, 沟深0.2 m。将厢面整细整平, 待土壤湿润时覆盖地膜。

5 定植

当苗长到6~8叶时定植。定植的工序为打穴、植苗、覆土、适当压紧、浇水、细干土覆定植穴。定植前喷急救回生丹375 g/hm2+水225 kg/hm2+敌杀死75 m L/hm2混合液以防病、防虫。苗随起随用, 栽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随后施1次清粪水。定植时每厢面植2行, 行距0.66 m, 株距0.33 m, 定植密度为42 750株/hm2。定植深度以子叶平地面为宜。

6 大田管理

6.1 保苗齐苗

植苗当天, 喷1次敌杀死800倍液防地老虎咬苗。若见虫咬缺苗, 要及时补植。

6.2 施提苗肥

定植7~10 d后, 用尿素120~225 kg/hm2对清粪水15.0~22.5 t/hm2进行提苗。

6.3 整枝

根据辣椒的品种确定辣椒的整枝方式。对于线椒或甜椒, 在整枝过程中要摘除第1个分杈以下着生的所有侧芽, 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簇生朝天椒的果实主要着生在侧枝上, 在生产中直接摘心打顶, 促进侧枝的发育, 以提高产量[6]。打顶的时间为缓苗后5~7 d内, 此时苗一般有8片叶子。打顶一般不能够延期, 以免影响主茎生长、减缓侧枝萌发。

7 病虫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辣椒主要病害有疫病、青枯病、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病毒病。 (1) 疫病。可用58%瑞毒霉锰锌、霜霉疫净、美尔乐、1∶1∶200波尔多液等防治。 (2) 青枯病。以防为主, 一旦发现田间有发病植株, 应该及时拔除, 并带出田外, 集中处理。将生石灰施入病株穴内, 杀死病菌, 避免传染。对未发病的植株及时喷施敌克松或72%农用链霉素预防。 (3) 炭疽病。可用1∶1∶200波尔多液, 或75%百菌清防治。 (4) 软腐病。用72%农用链霉素, 或1∶1∶200波尔多液防治。 (5) 根腐病。可用50%多菌灵, 或40%硫磺胶悬剂防治。 (6) 病毒病。可用植病灵或克毒宝防治, 同时防除蚜虫, 以减少病毒病传播发展几率。

7.2 虫害防治

辣椒种植过程中, 主要有地老虎咬苗、蚜虫僵苗及传播病毒、棉铃虫蛀果等虫害危害。棉铃虫蛀果会伤果、易致病, 直接影响产量和商品性状, 降低经济效益。防治棉铃虫可用核型多角体病毒。

8 适时采收

第1次采收青椒只采门椒, 当果实达到商品性状要求时, 及时采收。延迟采收会加剧养分消耗, 导致植株早衰, 以至降低产量[7]。

参考文献

[1]韩永平, 王晋华, 赵肖斌, 等.河南省秋季大棚辣椒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 2014 (17) :59-61.

[2]李满财.高原地区温室辣椒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23) :13, 25.

[3]黄峰.辣椒栽培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J].农业知识:瓜果菜, 2014 (9) :58-59.

[4]张光仙.辣椒栽培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 2014, 31 (7) :42, 43.

[5]赵远会.有机辣椒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14, 31 (7) :70.

[6]刘志雄, 吴玉明.沼渣在辣椒栽培上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 (2) :38-39.

高效配套 篇9

一、精选优良品种

品种的正确选择是玉米创高产的基础, 我县无霜期152天, 播种期一般在5月1号-10号为宜, 品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选择审定品种。选品种要注意是否是经国审或省审, 确保该品种的真实性, 不是假冒伪劣种子。 (2) 选择生育期适中品种。我县近几年干旱少雨, 无霜期略有提前, 所以选择品种应以早熟为主。 (3) 选择密植品种。玉米产量三要素:一是株数;二是有效穗数;三是每穗粒数。要保证公顷株数, 就要选择耐密的品种来种植。 (4) 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由于连年种植单一的作物, 使得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 所以要选择对玉米常发生的几种病害有较高抗性的品种。 (5) 选择丰产性好、米质好的品种。一要保证产量;二要追求品质。

二、改进种植方式

近几年我县引进了玉米宽窄行免耕平播技术, 它科技含量高, 增产机理明显, 操作简单易行, 节本增效显著。此技术明显增加通风透光, 增加光合作用, 平播提高抗旱性, 种地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 便于机械作业, 便于田间管理。宽窄行平播还能合理地提高种植株数, 每公顷可增加密度10%左右, 高留茬增加了秸秆还田数量,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加粮食产量, 提高粮食品质。

三、增加种植密度

提高每公顷保苗率, 增加田间有效株数, 才能促进玉米产量提高。合理密植是建立群体质量指标的物质基础, 是获取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起到了20%~25%的作用。

四、科学配方施肥

施肥是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 施肥在玉米增产因素中约占30%的作用。近几年我县一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广泛的宣传与实验示范, 打印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卡, 农户们对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 氮、磷、钾已有足够认识, 大部分农户已经掌握了施肥技术, 做到了种肥隔离、氮肥深施、磷肥分层施、钾肥集中施, 通过调节氮、磷、钾的比例, 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由于农户原来对于肥料认识上存在误区, 盲目投肥, 加之机械耕作面积逐步扩大, 致使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板结、蚀化现象,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所以我们建议农户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对于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有较大作用。

五、节水灌溉

干旱是制约农作物生长的因素, 农民要想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 要掌握灌溉技术, 才能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由于近几年干旱, 导致很多农户减产很多, 可是有的农户进行田间浇灌, 不但没有减产, 反而增收10%~20%。春旱便于农户浇灌, 可在玉米生长中期确实不方便浇灌, 这样就必须采取措施, 采用新技术达到灌溉目的。滴灌这一农业技术既节水又便于管理, 成本低廉, 是需要我们农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推广的好技术。

六、防治病虫害

我县玉米主要病害为大小斑病、丝黑穗及瘤黑粉病, 由于近几年普遍采用包衣种子, 杜绝了白籽下地, 加上农民田间操纵时拔出病株, 这几种病虫害的发生大大降低, 对于粮食产量已不够成威胁。但玉米螟历年均有发生, 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害虫。现在主要采用放赤眼蜂、撒施颗粒剂、白僵菌封垛等一系列的防螟措施, 防治效果非常好, 为粮食高产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效配套 篇10

要实现回采巷道的掘进工作能实现既高速又高效, 就必须合理对相关环节进行调配, 使其相互间能有效配合, 最终让施工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某煤矿的计划生产能力是260万t/a, 然而长期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使掘进工作呈现出进度慢、效率低等特点, 这些特点将严重影响到煤矿的长远发展。因此, 煤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便把综合配套技术运用于回采巷道的高速掘进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 该项技术确实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为实现高速度、高效率的回采巷道掘进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1 巷道地质情况分析

本次工作面运输巷的长度约为1 899m, 回风巷的长度约为2 102m, 其平均埋藏深度为750m。巷道对断面的设计为4.6m×2.7m (净宽×净高) , 支护形式采用的是锚网索相结合的方式。该工作面的煤层厚度相对比较稳定, 其平均厚度为2.12m, 煤层倾角在3°~5°之间, 从煤岩类型来看属于光亮型焦煤。埋藏深度越深, 其瓦斯的浓度也开始逐渐增大。处于直接顶层的是砂质泥岩, 并有少部分参杂着深灰色的细砂岩, 它的厚度约为1.29m, 且性脆;基本顶是灰色的石英质细沙粒岩, 它虽致密坚硬但却不是太厚;底板既含有泥岩也含有砂质泥岩, 颜色呈灰黑色, 其中还包含有植物化石, 并且性状不够稳定, 遇水则容易膨胀。

2 施工技术方案

2.1 巷道设计

参照地质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工作面, 为高速度、高效率的回采巷道掘进提供有利条件。例如此次的作业面在运输巷以及回风巷的设计中, 二者的长度分别为1 899m和2 102m, 这对后续的掘进是非常有利的。

2.2 综掘机械

充分利用好综掘施工工艺及其方法, 在选取掘进机械的时候, 可以采用如EBZ-160这一型号的半煤岩掘进机, 因为这一型号的掘进机它具有功率较大、操作方法简单、设计合理以及维修方便等特点, 因此被广泛使用于回采巷道的掘进中。

2.3 支护方法

在本次掘进中, 运输巷以及回风巷在支护技术上均采用锚网索相结合的方式, 锚杆间的排列距离可控制在1m左右, 同时在支护机具的选择时, 尽量选用较为轻便的锚杆机, 比如风动锚杆机, 由于它较为轻便在搬运的过程中自然会比较方便, 这相当于间接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量, 使支护的速度得到有效提高。

2.4 施工的工序安排

施工工序如果安排得恰到好处, 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对有效提高掘进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 可以让锚索和锚杆同时进行作业, 实现这一目标只需要将锚索往工作面后方移动20m, 这样就可以在工作面打锚杆的同时, 在20m的后方打锚索;其次, 在顶板较为完好的地方, 可以以预留的方式间隔1根锚杆的距离不打 (即从头数只打第1根与第3根) , 如此便能省去许多支护的时间。但是预留的锚杆一定要让接班的工人, 在运料以及做开工准备的时候, 及时把预留的锚杆给打上, 这样便能让同样的工时换取更多的进度。

2.5 胶带运输

合理对胶带运输系统进行优化, 可以有效控制运输的中转环节。例如本次2 102m的巷道长度仅铺设1部规格为800mm的可缩胶带便可。

3 施工技术改革和生产组织对策

第一, 为了让综掘机械作业所具有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我们必须对综掘机械在技术上进行一定的改良以及创新, 同时注重对机械的日常保养与检修, 对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并把综掘机的开机故障率严格控制在5%以下, 从而确保所有设备都能正常运转;

第二, 对于巷道长度较长、工人劳动量大等特点, 可以选择使用无轨胶轮车来运送施工物料或是工作人员, 这样可以节省因运料而花费的时间, 切实做到了既节省掘进时间, 又降低工人相应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考试合格, 持证上岗, 能独立工作。学徒工不得独立进行操作;必须熟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及电气防爆标准等有关规定;必须熟悉综掘设备和电气设备性能、结构和原理, 具有熟练的维修保养以及故障处理的工作技能和基础知识。熟悉维修范围内的供电系统、设备分布、设备性能及电缆与设备的运行状况;

第三, 由于风动锚杆机既轻便又灵活, 所有在支护机具选择时应尽量使用风动锚杆机, 且在工作面至少要配备有2台性能良好的风动锚杆机, 以及2趟风、水管线, 这样在打锚杆的时候就可以让2台锚杆机一同进行操作, 有效提高支护的进度;

第四, 对胶带的运输系统及时进行优化, 使其能胜任以一部胶带就能完成2 102m的运输任务。技术上采用的方法:

1) 每隔50m~100m就装1组以防出现跑偏的托辊, 这一防跑偏的托辊通常是单位内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制作,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胶带跑偏;

2) 如果胶带的总长度大于1 000m, 其机尾便会承受较大的拉力, 机尾紧靠2根边管是根本不够的, 因此, 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理, 就必须在尾架两边分别焊上2个底座, 同时用圆木压在焊好的底座上面, 这样便能很好对机尾进行固定, 消除机尾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3) 不断加强对胶带传输机的保养和检查维修。可以设置2名专业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同时让胶带司机随时配备好一些常用工具, 以便在工作过程中能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

4) 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并以一些符合员工心理的方法, 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让员工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之中。

4 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对工作面实际的地质情况分析, 科学合理地对巷道进行设计, 有效利用各类新型技术装备, 采用先进的掘进施工工艺及方法, 勇于创新与改革,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支护手段, 大力提倡同时作业法, 从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不断改善胶带的运输系统, 最终使工作面能够实现高速且高效的施工。与此同时, 它对有效缓解当前掘进接替方面的紧张局面, 也具有极大的帮助。所以, 掘进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 为实现高速度、高效率的回采巷道掘进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摘要:要实现回采巷道的掘进工作能实现既高速又高效, 就必须合理对相关环节进行调配, 使其相互间能有效配合, 最终让施工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本文主要对与回采巷道掘进有关的综合配套方案, 以及相关改进措施进行阐述, 期望既能为回采巷道创造好的条件, 又能帮助煤矿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回采巷道,掘进,综合配套

参考文献

[1]徐长龙, 吕中星.回采巷道高速高效掘进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J].中州煤炭, 2010, 7.

[2]李忠.大倾角下回采巷道掘进技术[J].河北煤炭, 2005, 6 (15) .

[3]杨宗义, 符大利.回采巷道快速掘进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 2012, 1.

【高效配套】推荐阅读:

机具配套07-19

配套模式05-21

配套方案05-31

配套养殖06-09

金融配套06-20

生产配套07-09

教育配套07-29

配套加工08-08

配套改进08-09

配套制度08-18

上一篇:市场波动下一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