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模式

2024-05-21

配套模式(共12篇)

配套模式 篇1

果品套袋综合生产技术是提高苹果外观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是生产高档果品, 提高果实商品价值的重要保障, 也是发展绿色果品的必要手段, 已由推广性技术变为必要的生产措施, 成为果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规范果品套袋操作技术是确保套袋成功的前提。该技术旨在为各苹果主产区推广应用苹果套袋技术提供参考。

一、套袋技术

1. 纸袋选择

根据苹果品种、生产目标、经济状况合理选择专用纸袋。纸袋质量应符合《苹果育果纸袋》的要求。

2. 套袋时期与时间

套袋时期以落花后40天左右开始为宜。具体根据各地物候期而定。套袋操作时间以晴天为好, 要避开露水、药剂未干及中午强光时段。

3. 套袋方法

在严格疏花疏果基础上, 提倡全园全树套袋。 (1) 撑袋。套袋时, 一手托住纸袋, 一手撑开袋口, 使袋体膨起、袋底两角通气孔张开。 (2) 套果。手执袋口下2~3厘米处, 尽量使袋口向下, 套入幼果, 使果柄置于袋口基部, 避免将叶片和枝条装入袋子内。 (3) 叠口与绑缚。从袋口两侧依次按“折扇”方式折叠袋口成V字形, 在折叠处用扎丝扎紧袋口, 使幼果处于袋体中央。

4. 摘袋时期及时间

根据苹果品种确定, 一般黄绿色苹果品种可在采收时摘袋;红色品种在果实采收前10~30天摘袋。摘袋时间一般以晴天为好, 要避开露水、雨水、早晚低温和中午强光时段。

5. 摘袋方法

先去掉外层袋, 隔3~5个晴天后再摘除内袋。果实与枝条接触部位垫上防磨垫。

二、花果管理

1. 辅助授粉

花期通过放蜂和人工点授等方法进行辅助授粉。

2. 疏花疏果

(1) 疏花序:从花序分离期开始, 一直持续到初花期。疏花程度根据花量进行。选择优势部位, 一般间隔15~20厘米选留一个健壮花序, 其余花序全部疏除。 (2) 疏果:花后一周开始, 3~4周内结束。一般按间距20~25厘米留中心果, 疏除边果。

3. 合理负载

每50~70片叶留1个果, 留果枝应有10片以上功能叶, 调整好树体负载量, 实行以花定果, 按20~25厘米的间距留1个健壮花序, 每1个花序留1个中心果。

三、整形修剪

1. 冬剪

疏除树冠上部大粗枝、内膛徒长枝、过密枝和外围竞争枝, 以及树冠下部裙枝, 使树冠通风透光、结果枝粗壮, 结果部位均匀, 亩枝量达到7万~10万条。

2. 夏剪

疏除冠内徒长枝、主枝背上直立旺枝、外围竞争枝及部分遮光的新梢, 增加光照, 提高果实着色度。及时摘除枯黄叶片。

四、病虫害防治

1. 落叶到萌芽前

重点防治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斑点落叶病和螨类害虫。清除枯枝落叶, 将其深埋或烧毁。结合冬剪, 剪除病虫枝、病僵果。翻树盘及刮除老粗翘皮、病瘤、病斑等。树体喷一次杀菌剂, 可选菌毒清或石硫合剂等。

2. 萌芽至开花前

重点防治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白粉病、蚜虫类和卷叶虫。刮除病斑和病瘤, 涂抹腐殖酸铜水剂, 对大病疤及时桥接复壮。喷布多菌灵加吡虫啉。上年苹果绵蚜、瘤蚜和白粉病发生严重的果园, 喷一次毒死蜱加硫磺悬浮剂。

3. 落花后至套袋前

落花后7~10天喷第一遍药, 以后每隔7~10天喷一遍, 最后一遍药在套袋前3天左右喷施。选择优质、高效杀虫杀菌水剂、粉剂, 不能用乳剂。第一次喷药一般选择保护性杀菌剂, 第二次和第三次选用保护性和内吸性兼顾的杀虫杀菌剂。最后一遍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喷药后遇雨应补喷。

4. 套袋后至摘袋前

重点防治二斑叶螨、果实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可交替使用波尔多液和其他内吸性杀菌剂、杀虫剂。摘袋前喷一遍杀虫剂, 防治吸果蛾等。

五、着色管理

1. 摘叶

在摘袋前或后2~3天进行。摘除贴果叶片和果台枝基部叶片, 适当摘除果实周围5~10厘米范围内枝梢基部遮光叶片。

2. 转果

待果实向阳面充分着色后, 将果实背阴面转向阳面。

3. 铺设反光膜

摘袋后视树体透光情况在树冠下或全国铺设反光膜。

六、肥水管理

1. 基肥

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深翻改土施入。以有机肥为主, 混加适量的磷、钾复混肥, 注意钙肥的施用。施肥量按每生产1公斤苹果施1~2公斤优质农家肥计算。施用方法以沟施为主, 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挖放射状沟或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施基肥后灌足水。

2. 土壤追肥

每年三次。第一次在萌芽前后, 以氮肥为主, 并施入适量钙肥;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 以磷、钾、钙肥为主, 氮、磷、钾、钙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 以钾肥为主。施肥量以土壤肥力和树体营养状况确定。施肥方法是树冠下开沟, 沟深15~20厘米, 追肥后及时灌水。

3. 叶面喷肥

全年5~6次。花期1次, 以氮肥和硼砂为主;谢花后、套袋前结合打药喷2~3次氨基酸钙, 可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套袋后喷2次磷酸二氢钾。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 硼砂0.1%~0.3%、氨基酸类叶面肥600~800倍液。

4. 灌水

时间根据土壤墒情而定, 保证全年供水均衡, 重视套袋前和摘袋前的两次灌水, 浇足封冻水。雨季当果园出现积水时, 要利用沟渠及时排水。

七、采收

1. 采收时期

根据果实成熟度适时采收。成熟期不一致的品种, 应分期采收。

2. 采收技术

采收时剪除果柄, 轻摘、轻拿、轻放、轻装、轻卸, 防止碰压伤、磨擦伤、划伤等。同时剔除病虫果、伤果等残次果。果实及时包装、入库贮存。

配套模式 篇2

关键词:开放; 设备管理; 信息化管理模式

1开放实践教学现状与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伴随着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质量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关键是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开放性实验室。

配套模式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模式;政策;服务;政府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2

浙江作为典型的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比较明显。为了实现2010年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202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必须在确保资源环境容量基础上保持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环境逐步好转。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将成为浙江突破资源约束、缓解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和惟一出路。

一、建立健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严格遵守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情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明确界定“可循环资源”的概念并促进回收,明确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强制重点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和规定消费者义务。近期浙江省可重点进行以下几项法规制度的建设,如《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法》、《浙江省工业废弃物回收和再资源化法》、《浙江省废旧计算机和家用电器回收使用法》、《浙江省城市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再资源化法》、《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食品循环利用法》、《容器与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法》和《汽车循环使用法》等。

二、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金融、价格和财政政策

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设立征收生态材料税、垃圾填埋和焚烧税,对不易回收的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实行收费或押金制度;在增加环境(污染排放)税、资源使用税的同时可以对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实行税收抵扣,对污染治理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以及环境无害化技术等进口产品减征关税,对清洁能源以及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减征消费税和关税。逐步建立以税收标准量化项目准入的招商引商制度,尝试建立以“税收门槛和地价浮动”为杠杆的供地机制,对占地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分期供地、限期建成,供地价格随项目建设进程按期逐步调整,引导企业形成理性的用地需求。

多渠道筹措资金,可通过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金融工程设计等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创新投融资方式,探索推行BOT、TOT、BLT等多种方式,也可以尝试将建设和运营分开招商的BT、OT等灵活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形成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交易市场

在正确处理流域上下游之间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明晰初始用水权,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相应建立水资源使用登记制度,防止因水资源交易对第三方和环境造成损失;建立与完善直饮净水、中水回用和海水利用市场,形成中水、海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成本补偿机制与价格激励,使自来水、污水、海水及回用水间形成合理比价。结合《京都协定书》的生效,允许并鼓励企业之间进行排污权市场交易,逐步建立企业排污账户,定期公布排污权交易信息,进行排放富余指标的登记、交易以及划转等工作,交易过程由受让方委托环评单位对排污权交易进行可行性评估,并监督交易合同履行及排污指标执行情况。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试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引导和规范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适时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统一土地管理市场,完善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推行土地招标拍卖;进一步培育和规范采矿权、海域使用权等产权市场,推行矿业权招标拍卖、海域资源有偿使用等办法。

四、制定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消费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

对全省的水、大气等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准确的核定测算,并以此为指导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及对污染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制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水耗、能效标识、绿色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制定高耗水、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准入制度,排污单位要做到依法持证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设置环境准入门槛,并相对集中布局在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对经济密集地区、生态敏感地区,实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垃圾强制回收处理和利用体系,由政府出资给予补贴。

五、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内容纳入政府责任与考核体系

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成本核算体系和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资源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情况加以量化,纳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的主要管理者要成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考核的对象和责任的承担人。责任与业绩考核标准应体现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地政府对中央政府各项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落实情况;二是对当地新型工业化的政绩作出评判,包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原材料、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等进行考核;三是形成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问责制”,将公众环境质量评价、空气质量变化、饮用水质量变化、森林覆盖增长率、环保投资增减率、群众性环境诉求事件发生数量等指标,纳入到政府官员考核标准体系。

六、增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研制和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环保产业名牌产品,形成产品结构合理、适销对路、技术含量高的环保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烟气脱硫、机动车尾气治理、城市废水资源化、城市垃圾资源化、生态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设备、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环保材料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机械设备等,建立环保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试验基地,建立环保产业服务体系,规范和培育环保产业市场。由于污水处理、垃圾填埋、中水回用等环保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较大、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具有准公益经营项目性质,可由政府授权或委托专业公司统一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偿还,保证企业保本微利运行。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 篇4

1 推广标准化阳光猪舍建筑

1.1 单面式阳光棚舍

(1) 单列式。这种棚舍为南北方向位, 东西走向, 棚舍南面由塑料膜覆盖, 北坡顶为彩钢板, 猪栏为单列排列, 猪舍过道在南侧。

(2) 双列式。这种棚舍为南北方向位, 东西走向, 棚舍南面由塑料膜覆盖, 北坡顶为彩钢板, 猪栏为双列排列, 猪舍过道在中间。

1.2 封闭式阳光猪舍

这种猪舍为南北方向位, 东西走向, 猪舍棚顶为双坡式, 南坡顶为阳光瓦或阳光板, 北坡顶为彩钢板, 猪栏为双列排列, 猪舍过道在中间。

1.3 拱圆型阳光棚舍

这种棚舍为东西方向位, 南北走向, 棚舍为拱圆型, 由塑料膜覆盖, 猪栏为双列排列, 猪舍过道在中间。这种棚舍采光面积大, 棚内温度高。

2 推广阳光猪舍配套设施和设备

2.1 电地热

电地热主要用于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 在猪栏休息区铺设宽约1m的电地热,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舍内温度。

2.2 地窗

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北墙和封闭式阳光猪舍南北墙, 距猪舍地面0.2m处设立地窗, 高0.4m、宽0.6m, 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2.3 天窗

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和封闭式阳光猪舍后坡顶部及拱圆型阳光棚舍顶部设立天窗, 采用直径0.4m的无动力风机, 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2.4 卷帘机和卷帘被

在阳光猪舍顶部架设卷帘机和卷帘被, 其主要作用是保温和遮阳。

2.5 正压通风设备

在阳光猪舍内安装正压通风机和通风管, 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2.6 喷淋设备

在阳光猪舍内安装微滴灌管和淋浴喷头, 其主要作用是降温。

2.7 增效料槽

其主要作用是减少饲料浪费。

2.8 可调节饮水器

其主要作用是满足猪对饮水的需求。

3 推广优良品种

(1) 选择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纯种猪与二元母猪及地方优良纯种猪。

(2) 利用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三品种杂交, 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3) 利用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公猪与本地优良母猪进行三品种杂交, 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 利用配套系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 推广优质、无毒和无药饲料

4.1 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的选择

选择优质、无毒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禁止使用农业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物质生产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禁止使用未取得农业部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及添加剂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4.2 饲料配合

配合饲料生产, 其营养水平不低于《猪的饲养标准》。配合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配合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及其他违禁药物。

5 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阳光猪舍养猪在按照各类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饲养的同时, 还要加强阳光猪舍的管理, 特别是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

5.1 防暑降温

白天晴天时, 封闭式阳光猪舍将卷帘被全部放下, 阳光棚舍将卷帘被放至距离地面1.5m左右, 晚上或阴天时将卷帘被卷起。封闭式阳光猪舍打开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 单面式阳光棚舍打开窗户、天窗、地窗和棚舍下通风带, 拱圆型阳光棚舍打开天窗和棚舍前后下通风带。如果天气温度过高, 自然通风效果不理想时, 可启用喷淋设备, 每天中午开启1~2小时。如果舍内外风速接近零, 可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5.2 防寒保暖

晴天时, 将阳光猪舍卷帘被卷起, 晚上或阴天时将卷帘被放下, 卷起和放下的尺度根据猪舍温度和猪群状态而定。晚上或白天温度过低时打开电地热。封闭式阳光猪舍关闭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 单面式阳光棚舍关闭窗户、天窗和地窗, 拱圆型阳光棚舍关闭天窗。为了保证寒冷季节阳光猪舍的通风换气, 可根据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的高低打开天窗和进气口, 必要时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6 推广疫病防控技术

坚持以养为主, 养重于防, 防重于治, 饲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搞好疫病控制。定期搞好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环境卫生和消毒。科学控制猪舍的温度和湿度,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根据当地传染病发生病种及规律,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工作。平时注意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 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7 结论

公交配套改进建议 篇5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省运管局“察民情、问民需、保民生”公交月活动,为切实掌握辖区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情况、倾听市民群众对公交出行的需求、了解公交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和待改进的问题,滨江运管处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通过亲身体验、走访乘客、调研企业等多项措施,征求民意、梳理问题、汇总建议,并多次向区政府提出建设意见,全力推进公交交通建设,为市民群众建设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交出行环境。

目前,滨江辖区的公共交通由公交车、地铁、公共自行车和出租车构成,但滨江辖区出租车相对较少,市民出行主要依靠公交车和地铁。滨江辖区内有四座地铁站,是地铁站最多的辖区之一,自开通以来,预计每天运载3万人次往来与市区和滨江之间,分担了前往市区的主要公共运力,但由于地铁站周边公交配套并不完善,逐渐出现了在早晚高峰时间段无法有效疏散大量出站客流的问题。滨江处就公交与地铁如何做到“无缝链接”做了深入调研。

一、滨江地铁口周边公交现状

地铁江陵路站,是目前人气最旺的地铁口,紧邻滨江区政府和主干道江南大道,但在客流量最大的江南大道出口站,并没有设置公交车站,换乘的乘客需往西步行800米至星光大道南公交车站换乘。

地铁西兴站,出站口设有公交车站一个,拥有195、315和706路三条公交线路,但这三条线路均往南面或北面,乘客如需前往西面的长河或浦沿地区,没有直接可以换乘的公交线路。

地铁滨康路站,主要为规划中的汽车南站服务,目前周边没有大型的住宅区,客流量较小,大部分客流是前往萧山方向,出站口同样也没有设置公交车站,需要换乘的乘客需从滨安路绕行至滨康路,极为不便。

二、改善滨江公交出行的建议

1、增设公交车站。在地铁江陵路站、滨康路站出站口或是就近增设公交车站台,方便出站乘客换乘公交车。

2、增加滨江区域公交车线路和车辆。目前滨江辖区内只有2条区域环线公交,但由于路线较长利用率不高,没能起到缓解辖区内公交出行压力。建议整合原有线路,多增加短途环线公交线路,并和地铁站串联,能够提供地铁口到各大住宅区“点对点”的公交服务。

3、增加跨江线路班次。车辆来往滨江和市区的主要通道为钱江大桥、钱江四桥和钱江三桥,由于早晚高峰道路拥堵,滨江辖区内公交脱班现象较为严重,而早晚高峰又是公交乘坐高峰,建议主要跨江公交线路适时增加大站车或区间车,以缓解短时客流高峰。

4、加大公共自行车的建设。公共自行车能够有效缓解公交“最后1公里“的换乘难题,但滨江辖区相对市区借车点不多,且分布零散,多数还是自助式站点,这就造成“借车容易还车难”的现状。建议加大滨江区公共自行车站点建设,并设立一个24小时还车的站点,以提高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

5、设置换乘公交指示标识。目前地铁站内和出站口没有任何公交导乘标识,这就让很多乘客在找不到公交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建议在地铁出站口、商业街区、主要路口设置明显的公交换乘引导牌,标注出公交站台位置、距离和主要线路,让乘客特别是外地游客一目了然。

6、引车入站。在硬件条件允许的公交车站台,增加出租车侯客泊位,引导出租车文明候客,既能避免出租车抢占公交车站台侯客造成安全隐患,又能让出租车减少在路上的空载率,做到节约成本、低碳环保。

7、培养文明乘车习惯。在提倡公交出行、低碳出行的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市民有序乘车,杜绝不文明乘车行为,同时进一步提升公交驾驶员主动服务意识。

配套模式 篇6

一、试验时间

2010年2月3日至12月3日。

二、试验地点

羊井子湾乡金星村一组王某家庭羊场。

三、试验方案

饲养15只小尾寒羊基础母羊和1只公羊,修建3间(72米2)暖棚羊舍,种植3亩地膜玉米,建造1个青贮池,青贮玉米秸秆24吨,年出栏肉羔40只左右,纯收入1万元左右。

四、试验结果

经过1年试验,达到了方案设计要求:实际饲养小尾寒羊16只,其中公羊1只;修建暖棚羊舍6间(108米2),外带运动场100米2,种植地膜秋玉米4亩,建造青贮池1个(长8米、宽3米、深2米),青贮玉米秸秆32吨;春秋两茬共产羔64只(成活58只),加上羊毛共收入现金16640元,除去饲草、水电等费用支出,获纯利9660元。

五、试验过程及做法

1. 修建高质量暖棚羊舍,为“模式”提供良好设施。移民王某对养羊决心很大,夫妻两人在种好15亩承包地的情况下,雇人帮忙,晚上加班加点,按照我们设计的图纸,修建了规范的、高质量的暖棚羊舍和运动场。饲槽上焊制了牢固而美观的钢筋护栏;墙体下方1米高全部用水泥抹光,便于消毒;地面用三合土夯实,以利保持合理的湿度。塑料暖棚屋面码放一层麦秸捆,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使舍内温度达到了试验要求,同时留有通风孔,便于通风换气。

2. 挑选优质纯种母羊,为“模式”提供高繁技术。王某从2009年就开始饲养小尾寒羊,倒换种羊,防止近亲交配,提高了羊群纯度和质量,繁殖成活小尾寒羊近百只,现存栏小尾寒羊基础母羊22只,2010年2月3日我们从中挑选出16只较好者做为“模式”的试验羊,其中母羊15只、公羊1只,全部打上耳号,同时进行造册登记,记录繁殖情况。经检查,这些母羊都已怀胎待产,为此及时制定了饲养管理办法和防疫程序。2月中旬,15只母羊陆续产羔,共产羔33只,成活28只,产后7天有11只母羊进行了“热配”,16天后其余母羊都先后发情配种;7月上旬母羊产下第二茬羔,共产仔31只,成活30只,产后7~16天15只母羊又都配种,目前第三茬羔待产。由于小尾寒羊的高繁特性,受到了附近移民户的青睐,因此,该试验点所产羔羊45天断奶后都被做为种羊买走,平均每只售价400元。

3. 掌握小尾寒羊习性,为“模式”提供快速出栏技术。快速出栏羔羊是本“模式”的关键技术,小尾寒羊的最大特点是体型大、食量大,为此要注意满足其营养需要,我们设计提供了羔羊育肥及母羊繁殖补料配方:玉米49%、麸皮14%、豆饼26%、鱼粉6%、预混料5%。母羊每只每天补饲精料200克以上,饲喂青贮玉米2千克,苜蓿等青干草1千克;羔羊根据日龄大小每日补饲精料200~600克,分3次投喂,同时饲喂青贮玉米0.5~1千克,苜蓿等青干草0.5~1千克。舍内及运动场准备了足够的食槽和水槽,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保证羊吃饱喝足。小尾寒羊产仔多、乳头少,要加强护理,保证羔羊成活。可采取以下办法提高羔羊成活率:一是注意对弱仔进行人工辅助喂奶;二是寄养,即将多产母羊的羔羊寄养于单羔母羊;三是灌服人工乳,配方如下:新鲜鸡蛋2个、鱼肝油丸2粒、食盐5克、硫酸镁1克、牛奶500毫升,混合搅匀,日喂6次,每次50~100毫升。15天后每天加喂代乳料(炒熟的玉米面4份、麦面4份、黄豆面2份)0.5千克,45日龄断奶后主喂精饲料(即上述羔羊育肥及母羊繁育补料),日喂0.6~0.9千克,搭配适量青贮玉米秸及苜蓿等青干草,饲养至100天体重达30~40千克时出栏。

4. 推广地膜秋玉米种植,为“模式”提供饲草。7月10日在麦茬地种植地膜秋玉米4亩,于10月5日青贮秸秆约30吨。由于王某承包地较多,种植苜蓿4亩,加上各种农作物秸秆,备足了一年的饲草,为扩大羊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制定防疫程序,确保“模式”试验成功。根据我市近年羊病流行情况,制定了以下防制程序:①母羊分娩前20~30天、分娩后10~20天分别注射羔羊痢疾疫苗;②分娩前产房用来苏儿或氢氧化钠溶液消毒1次,产羔期间多次消毒;③结合春季防疫注射羊四联苗,20天后注射羊痘疫苗;④一般情况下,羊舍内外每月用10%漂白粉喷雾消毒1次;⑤注意饮水、饲料安全,严防农药中毒。不喂霉变腐败饲草,羊场内禁放灭鼠药;⑥春、秋两季用伊维菌素和丙硫咪唑各驱虫1次。

六、体会

经过试验,笔者认为“16只小尾寒羊年收入万元高效养殖模式”符合我市移民地区实际,体现了“规模小、投资少、千家万户都能搞”的特点,在配套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技术简单,可大力推广。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 篇7

(1) 建设猪舍。适宜生猪生长的环境温度一般为16~22℃。猪舍建造坐北朝南、背风向阳, 以充分利用太阳光照。猪舍选址应远离公路、村屯和肉类食品加工厂的下风口, 而且没有病菌污染且水源清洁。在猪舍上风区建造公猪舍, 既与母猪舍相邻, 又要保持距离。在距离猪场大门口稍近的地方建造哺乳母猪舍、妊娠母猪舍、育成猪舍和后备猪舍, 便于猪倒舍和运输。两个猪舍间的距离至少保持8m, 其间种植乔木和高大树木, 既可以夏季遮荫, 又能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2) 猪舍的类型。 (1) 阳光棚舍单面式结构分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单列式棚舍为坐北朝南, 东西向伸展, 用塑料膜覆盖猪舍南面, 北坡顶为石棉瓦或彩钢板, 猪栏为单列排列, 行人过道在南侧。双列式棚舍的猪栏为双列排列, 行人过道在中间。 (2) 阳光猪舍封闭式结构猪舍为坐北朝南, 东西向伸展, 采用双坡式顶棚, 南坡顶为塑料膜或阳光板, 北坡顶为彩钢板, 猪栏为双列排列, 猪舍行人过道在中间。 (3) 拱圆型阳光猪舍为南北向的建筑模式, 猪舍为拱圆型, 由塑料膜覆盖, 猪栏为双列排列, 猪舍行人过道在中间。这种猪舍具有采光面积大、舍内温度高的优点。

(3) 猪舍的配套设备。 (1) 地火龙。地火龙主要用于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 在猪休息区铺设东北火炕, 以提高舍内温度。 (2) 通风窗。一般距地面1.3m位置于北墙和两山开60×40cm的通风窗, 便于舍内气体流通, 夏季降温。 (3) 卷帘机和卷帘被。用来冬季夜晚保温, 夏季白天遮阳。 (4) 通风管道。及时通风换气, 防止疫病发生。 (5) 喷水淋浴。在猪舍顶部安装喷头, 利用水泵喷水。夏季给猪舍降温或用于消毒。 (6) 管饱料斗。让猪可以更多地摄食, 吃饱为止。可调节饮水器。一般以水槽或自动水嘴的形式安装, 可以保证猪的饮水充足。

2 种猪选育

育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根据消费者对肉的品质口感需求, 选育出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肉品显得尤为重要。

种猪的选择与利用。准确地评估期望性状在遗传上优于亲本的种猪。公猪的重点是生产性能, 要求瘦肉率高、生长快速、饲料利用率和结实度良好。后备母猪的重点是母性能力, 要求产仔数量和泌乳能力强, 温顺易管理, 猪身体结构结实。利用年限公猪为9~12个月, 母猪2~3窝, 理想的世代间隔为1.5~1.75年。

3 饲养管理

(1) 防暑降温。夏季天气炎热, 应适当加盖遮阳网。通风窗由气温决定开几个。当猪舍温度过高、通风效果不好时, 应打开喷淋设备, 喷淋时间随气温和降温效果而定。如果舍内空气流通较差显得憋闷时, 要打开通风机进行通风。

(2) 防寒保暖。白天8~9时将阳光猪舍卷帘被卷起, 晚上或下午4~5时将卷帘被放下, 卷起和放下的程度取决于猪舍内温度和猪的活跃行为。当舍内温度过低时使用地火龙, 将通风窗部分封死, 留一部分用于空气流通。为了保证寒冷季节阳光猪舍的通风换气, 可根据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高低打开天窗和进气口, 必要时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摘要:本文对养猪生产的猪舍建设、污粪处理、种猪选育、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使广大生猪养殖专业户对生猪养殖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 以期能够推行养猪生产标准化和科技化进程。

关键词:猪舍建设,污粪处理,种猪选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

参考文献

肉羊高效生产配套技术及产业模式 篇8

1我国羊肉生产现状

羔羊肉是指屠宰年龄不满周岁的羊所生产的肉, 羔羊肉较大羊肉具有肌纤维柔软、细嫩多汁、脂肪量适中、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和易消化等优点, 因此羔羊肉不但品质好, 而且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较大羊肉高出30%~50%。另外, 羔羊育肥较成年羊育肥的饲料转化效率高 (0.5~1倍) , 增重速度快 (出生后到2月龄日增重可达180~230 g, 6月龄日增重可达250 g) 。发达国家羔羊肉占羊肉总产量的比例很高, 如美国94%, 新西兰80%, 法国75%。而我国目前仍以生产大羊肉为主, 羔羊肉仅占羊肉总产量的20%左右。形成如此大差距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缺乏高效的羔羊肉生产配套技术, 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优质肉羊品种, 杂交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我国羊肉生产主要采用地方品种, 地方品种的产肉性能低, 严重制约了肉羊产业的发展。近年虽然从国外引入了很多优良品种, 但由于利用不当及推广体系不健全等因素, 品种间杂交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1.2母羊繁殖效率低母羊繁殖效率低, 育肥羔羊的供给数量严重不足育肥羔羊的数量供给不足是导致我国羔羊肉生产效率低的重要原因。我国饲养的地方品种羊多数母羊具有季节性发情特征, 导致母羊繁殖间隔较长, 全年羔羊的供给数量严重不足, 并且各季节供给也极不均衡, 严重影响了羔羊肉的规模化和稳定性生产。可见, 利用母羊发情控制新技术, 如诱导发情、羔羊早期断乳技术等, 缩短母羊繁殖间隔, 产后尽早发情和配种, 将是解决目前我国育肥羔羊的供给数量不足和季节供给不均衡的有效途径。

1.3育肥技术落后传统的育肥方式一般饲养到12月龄甚至更长时间才屠宰, 或进行补饲育肥, 结果增重速度慢、羊肉胴体品质差和经济效益低。羔羊强度育肥是利用羔羊早期增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进行强度育肥, 是目前育肥增重最快、羊肉生产效率最高的一项育肥技术, 但在我国肉羊生产中未得到广泛应用。

2肉羊高效生产配套技术

2.1肉羊杂交高效利用技术从产肉角度讲, 绵羊好于山羊, 绵羊增重比山羊快, 进行舍饲肉羊生产不仅要考虑增重快还要考虑繁殖效率高, 也就是要选择那些产羔率高、常年发情的品种。在品种上, 按功能分为毛用、肉用、皮用、奶用等, 尽管不同类型的羊都长肉, 但由于其生产方向不同, 产肉效率相差很大, 例如, 早熟肉用品种羊的屠宰率高达65%~70%, 一般品种为45%~50%, 毛用细毛羊仅为35%~45%。因此在从事肉羊生产前先要考虑品种问题。在现阶段, 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是生产羊肉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 利用引入肉用种羊与国内地方品种进行杂交, 如肉用绵羊杜泊、德克赛尔、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夏洛莱等与小尾寒羊、湖羊杂交, 德国美利奴与一些半细毛羊杂交, 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 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开展经济杂交进行商品羊生产[1]。该技术适合自繁自养场 (户) 。

2.2繁殖调控技术繁殖调控技术是指人为干预缩短母羊繁殖间隔, 提高繁殖效率。针对农区自繁自养场、户整体效益低、母羊周转慢、育肥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可以采用发情调控技术和早期断奶技术来缩短繁殖间隔, 提高繁殖效率。

2.2.1发情调控技术大部分品种的羊是季节性发情, 生殖激素诱导是利用外源生殖激素对母羊进行处理, 使之发情和排卵, 以达到缩短繁殖周期的目的。

常用于诱导发情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 RH) 、促卵泡素 (FSH) 、促黄体素 (LH) 、孕马血清 (PMSG) 、孕激素、雌激素和前列腺素 (PG) 。目前国内生产的Gn RH类似物有促排2号和促排3号。FSH、LH和PMSG属于促性腺激素, 其主要作用于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卵泡成熟和黄体的形成, 从而诱导处于乏情期的母羊发情。PMSG的半衰期比FSH长, 在生产中只需注射1次, 操作方便, 并且PMSG的价格比FSH低, 尽管效果不如FSH, 但在生产中常应用PMSG。孕激素和雌激素属于性激素, 二者在正常的家畜体内会作用于生殖活动, 少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之间能够产生协同作用, 促进发情的行为表现。还可以采用孕酮栓与孕马血清联合使用, 即在母羊生殖道内放置孕酮栓10~14 d, 在撤出孕酮栓前1 d注射PMSG 200~250 IU, 次日撤栓后便有母羊发情。

2.2.2早期断奶技术母乳喂养的方式, 一般为3~4月龄断奶, 其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哺乳的母羊由于要照顾羔羊, 其体力难以得到恢复, 因而延长了繁殖周期, 降低了配种利用率;2母羊泌乳3周后, 乳量明显下降, 60日龄的乳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羔羊的生长需求, 限制了羔羊的增重;3常规的断奶方法会导致羔羊的瘤胃和肠道发育迟缓, 断奶后的过渡期长, 会影响断奶后的育肥。

羔羊的早期断奶是在常规3~4月龄断奶的基础上, 将羔羊的哺乳时间缩短到40~60 d, 并利用羔羊在4月龄时生长速度最快这一特点, 使羔羊在短期内迅速育肥, 以便达到预期的体重。理论上来讲, 羔羊断奶的月龄和体重以羔羊能够独自生活并且能够以饲料为主要营养来源为准。3周龄以内的羔羊应以母乳为营养来源;3周龄以后可以慢慢消化一部分的植物性饲料;8周龄后瘤胃已经充分发育, 能够消化大量的植物性饲料, 此时可以进行断奶。

羔羊进行早期断奶的意义:1羔羊断奶后, 母羊可以减少体力消耗, 体力迅速恢复后可以为下一轮配种做好准备, 从而缩短了母羊的繁殖周期;2羔羊早期断奶后进行强度的育肥, 有的月龄达到4~5个月龄就可以进行屠宰, 增加经济效益;3羔羊早期断奶后可以较早采食植物性饲料, 促进了瘤胃的发育。断奶后用代乳粉饲喂羔羊, 可以为羔羊提供全面的营养, 从而促进了羔羊整体的生长发育, 并且还能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2.3工厂化快速育肥技术羔羊快速育肥是指对断奶至6月龄的羔羊进行强度育肥, 经过2.5~3个月的短期舍饲育肥使其达到40 kg左右体重的一项育肥技术[2]。其主要特点是精料比例逐渐增大, 强度高, 育肥增重快, 经济效益好, 周期短, 周转快, 可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 可全年均衡生产, 适合在粗饲料条件好、气候适宜广大农区和半牧区采用。肉羊育肥的实质是利用其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通过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达到增加肌肉和脂肪总量、改善羊肉品质的目的, 从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 羔羊出生后的哺乳期内, 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消化机能不健全, 生长发育迅速, 提高其成活率和完成有依靠母乳到采食饲料的过程的过渡是主要任务;断奶后, 其采食量不断增加, 消化机能加强, 骨骼和肌肉增长迅速, 各个组织和器官也相应增加, 是生产羔羊肉和肥羔肉的重要时期;当羔羊达到性成熟后, 生殖器官发育完成, 体型基本确定, 但仍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当进入成年期以后, 机能活动最旺盛, 生产性能最高, 能量代谢稳定, 虽然绝对增重达到高峰, 但在饲料丰富和饲养管理条件好的情况下仍有迅速沉积脂肪的能力。根据以上规律, 羔羊育肥效果最好, 个体间强弱对进食量有明显影响, 强者吃的多, 弱者吃的少, 同时对营养物质利用和需要量也有差别, 导致育肥效果不同。羔羊快速育肥技术适合农区专业化、集约化、工厂化肉羊生产。

2.4肉羊异地生产模式肉羊异地生产模式是指针对牧区、半牧区和农区3种区域, 自繁自养和专业育肥2种生产方式, 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经济效益。牧区利用草场, 山区利用山地资源繁育羔羊, 将断奶羔羊出售给广大农区, 缓解草场压力, 将羔羊生产转移到农区, 平原农区利用丰富的粮食作物、饲草秸秆和人力等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羔羊肉生产, 建立阶段化生产转移、利润共享的北繁南育、牧繁农育的异地生产模式, 将有利于提高羔羊生长速度和产肉率, 增加市场羔羊肉供给, 优化市场羊肉结构, 解决自繁自养场母羊繁殖周期长、整体效益低的问题, 实现牧区、半牧区和农区联动, 缓解牧区草场压力, 改善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农区农作物资源、人力、财力等优势[3]。

2.4.1牧区繁殖牧区利用草场自繁自养, 严格管理, 制定适宜的载畜量, 实施以草定畜, 放牧饲养, 增加牧民收入, 也可为广大农区提供育肥羔羊, 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农区种羊不足, 同时也可减少草场压力, 实现草原肉羊生产可持续良性循环。

2.4.2农牧交错带繁育结合在农牧交错带可以利用山区和草场放牧, 也可利用农区的粗饲料资源进行舍饲, 特别是农户小规模实施半放牧半舍饲, 进行肉羊自繁自养容易盈利, 一方面可以为农区生产育肥羊,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留羔羊繁育。

2.4.3农区专业育肥农区利用丰富的粗饲料资源, 进行全舍饲商品肉羊生产, 在平原农区, 由于规模自繁自养场成本高, 盈利空间小, 异地羔羊快速育肥新模式, 从一定程度上可保障羊肉市场供应, 带动农民养羊积极性, 促进了商品羊生产, 如在河北省唐县和卢龙等地区, 逐渐形成了以肉羊育肥为主、屠宰加工分工明确、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商品肉羊生产形势。

通过实施分阶段和分区域生产, 可实现利润合理分配、生产有序布局、产业分工明确, 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草场过度放牧和农区种羊缺乏, 实现农牧协作均衡生产。

肉羊异地生产模式可利用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人力、财力等各种要素,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应用于肉羊生产, 实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缓解牧区草场压力, 保护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就业, 对提高肉羊产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勇, 敦伟涛.我国肉羊种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畜牧兽医, 2014, 3:29-33

[2]敦伟涛主编.肉羊60天育肥出栏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4.

配套模式 篇9

1 稻田养鸭示范基本情况

在杨桥镇西安村示范稻田养鸭6.67 hm2, 先后分2 批次放养适龄鸭苗3 000 只, 示范“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模式。水稻为一季杂交稻, 鸭子为本地麻鸭。杂交稻播种时间于4 月底至5 月上中旬分期播种育秧, 分期栽插。雏鸭宜提前10~15 d在室内喂饲以适应新环境, 放养时间分别在水稻栽插和齐穗期分2 批入田。第1 批1 500 只雏鸭于水稻栽插后15 d左右放入大田, 至水稻齐穗期, 将鸭子离田待售;第2 批1 500 只雏鸭在第1 批鸭子离田后放入大田, 直至水稻成熟收获前7 d赶出稻田。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2.1.1 节本增收明显。主要体现在节省农药、化肥、人工、饲料等效果明显。据田间对比, 养鸭与不养鸭的稻田相比, 基本不用除草, 螟虫、稻飞虱等虫害也明显减少, 尤其对稻飞虱的防治极为有效, 养鸭稻田除在穗期防治一次病害, 基本不用农药, 较常规栽培节省农药成本600~750 元/hm2, 养鸭比不养鸭的稻田节省肥料成本525 元/hm2左右。因此, 养鸭稻田平均节省化肥、农药费用1 200 元/hm2左右。此外, 大田用工及鸭饲料用量相应减少, 也降低了生产成本[1,2]。

2.1.2 丰产增收显著。稻田养鸭与不养鸭稻田相比, 水稻、鸭禽双增收。当年示范区共收稻谷总产57.5 t, 收获成品鸭近3 000 只。即平均稻田单产8 625 kg/hm2, 较非示范区增产375 kg/hm2, 增幅4.55% 。 经测算, 稻谷因增产增收1 012.5元/hm2 (当年稻谷市场收购价为2.7 元/kg) 。

2.1.3 提质增收效益高。通过稻田养鸭, 示范区所产稻谷、禽鸭出售价格也明显提高, 当年其稻谷订单售价2.9 元/kg, 高出市场价0.20 元/kg, 据此, 养鸭稻田因稻谷品质提升而获得优价, 共增收1 725 元/hm2, 当年稻田成鸭售价也比单纯喂饲料的鸭子高4 元/kg以上。

综上所述, 示范区成鸭收入可达1.8 万元左右, 稻谷订单收益2.625 万元, 其中稻谷丰产优价增收2 737.5 元/hm2, 化肥、农药节省费用1 200 元/hm2, 累计比非养鸭稻田可增加经济收入4.4 万元以上。

2.2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稻田小气候、鸭子饲养环境的改善。稻鸭共育期间, 其一, 由于鸭群的吃虫啄草活动, 改良了土壤的透气性, 促进了水稻根系的生长, 减轻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其二, 由于农药、化肥使用的减少, 大大降低了有毒物质的危害;其三, 由于鸭排泄物和绿萍腐烂还田肥土的作用, 为稻田提供优质肥源, 转化利用了田间废弃物, 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和鸭群的饲养环境, 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过去, 农村养殖户养鸭都是在村庄附近建养殖场, 排污除臭设施不全, 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大, 矛盾纠纷不断。通过示范应用“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水稻绿色增产技术以及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 示范区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得以优化, 也促进了宜秀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更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 社会效益凸显。

3 关键配套技术

3.1 选择稻鸭良种

水稻宜选择株高中上、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强的杂交稻。鸭子宜选用生命力旺、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鸭种, 如本地麻鸭等蛋肉兼用品种。

3.2 鸭子放养技术要点

3.2.1 搭建田间防护设施。稻田以2.00~3.33 hm2为1 个围网放养区域, 在每个放养区的四周用尼龙网架设围网进行围拦, 每隔3~4 m处树1 根桩以固定, 网高60 cm, 防止鸭子外逃。在每个放养区内搭建一简易鸭棚, 供鸭子休息和躲避风雨, 注意鸭舍通风透气。

3.2.2 协调稻田放鸭时间。 一般雏鸭孵出后宜在室内保温喂养, 待雏鸭活动能力比较强时再分批下田, 进行野生散养。

3.2.3 合理配置养鸭密度。每批放养幼鸭以150~225 只/hm2为宜, 幼鸭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同时注意避免鸭子只数过多而践踏秧苗。

3.2.4 适时防疫科学饲喂。 雏鸭应及时接种疫苗, 预防疾病。刚放养的雏鸭因寻食能力差, 开始14 d内早中晚各喂饲1 次专用的苗鸭饲料或小鸡全价料, 随着鸭子长大, 可在每天傍晚鸭子回舍时喂饲1 次稻糠、碎玉米、小麦等。

3.2.5 做好田间巡检工作。一旦发现死禽 (鸭、鸟等) 应立即捡到田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免鸭子食用田内禽类腐尸肉或蛆虫而引发鸭群死亡。

3.3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3.1 种植方式。水稻宽行窄株栽培, 行距26~30 cm, 株距16~18 cm, 栽基本苗90 万~105 万/hm2。

3.3.2 水浆管理。大田掌握总茎蘖苗数达穗苗数的90% 时脱水搁田, 其余时期保持5~10 cm浅水层, 干湿交替, 直至水稻收获前7 d断水干田。田间开挖宽35 cm、深30 cm的井字沟若干条, 在共育期间始终装满水, 供鸭子嬉水, 如田边有水沟或水塘的不需另开沟。

3.3.3 增施有机肥。施足基肥, 以腐熟长效的有机肥、沼肥或复合肥为主, 减少后期追肥用量或不施, 以鸭排泄物和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为主。

3.3.4 病虫害防治。示范区内按每2.67~3.33 hm2安装一台频振式杀虫灯 (或太阳能杀虫灯) 诱杀稻飞虱、螟虫等, 提高防病虫效果。共育期间稻田一般不施药。稻田杂草较多时, 可在放鸭7 d前施1 次除草剂。对不能控制在防治标准以内的病虫, 中后期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或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施药前, 可采取分片搁田施药的方法, 先将鸭赶出或在安全区暂养几日, 以解决除草治虫和牧鸭觅食的矛盾。

3.3.5 植物固氮。 稻田放养绿萍类等水生植物, 既可以固氮, 又可以供鸭子采食, 从而减少饲料成本、增加养鸭利润[3,4]。

3.4 适期收鸭

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 鸭子开始啄食谷粒, 此时共育近2 个月的麻鸭平均单只重可达1.25~1.50 kg, 此时离田可作嫩仔鸭出售, 或将其赶到其他生育期较长的迟熟粳糯稻田间放养 (或饲喂育肥) 直至出售。

4 结语

实践表明, 应用稻鸭共养技术, 实现家鸭野养、一稻多鸭, 将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活动综合利用于一体, 互利共育, 降低了种养成本, 增加了产量, 提升了品质,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既是一种经济技术可行、高效生态种养的农业发展模式, 也是一项改造低产低效田为高产高效田行之有效的措施, 可作为无公害稻米生产主要配套技术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强盛, 黄丕生, 甄若宏, 等.稻鸭共作对稻田营养生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4 (4) :98-104.

[2]朱凤姑, 丰庆生, 诸葛梓.稻鸭生态结构对稻田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作用[J].浙江农业学报, 2004 (1) :41-45.

[3]邓强辉, 潘晓华, 吴建富, 等.稻鸭共育生态效应及经济效益[J].生态学杂志, 2007 (4) :124-128.

配套模式 篇10

1.1 精选种子

玉米种子对玉米稳产高产具有重要影响,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建立配套的技术方案。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籽粒进行科学的选择, 从而能够选择粒子饱满、发芽率高、大小均匀的种子, 提升玉米种子质量, 确保高产稳产。

1.2 玉米种子处理

在选择到合适的玉米种子之后, 需要在播种之前进行浸泡、晒种、药剂拌种, 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态势能够符合种子特性。从晒种角度看, 播前一周选择晴好天气, 将种子铺在干燥向阳的地上翻晒2~3d。从浸种角度看, 需要采取温泡和冷浸措施, 确保玉米在冷水中能够浸泡12~24h。温汤浸泡在55~58℃, 浸泡的时间通常为6~12h。浸过的种子要当天播种, 避免过夜。土壤环境需要符合玉米种植的基本条件。

1.3 合理密植玉米

玉米种子播种过程中会受到肥水、气候、品种等方面的特性影响, 因此要确保灌溉条件符合玉米栽培种植的要求。针对植株密度比较小的叶片, 需要按照紧凑型品种密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采取宽窄行种植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宽行为80cm, 窄行为40cm, 株距密度需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水分条件等进行确定。

2 玉米高产稳产科学施肥技术分析

玉米稳产高产科学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 采取有效的施肥测量, 确保施肥措施符合玉米栽培的技术模式要求。玉米生产发育特点和示范区土壤条件有很大的不同,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示范区测土化验结果进行施肥处理, 一方面分层次进行追肥, 另一方面需要根据玉米种植的特点进行施肥处理。

从攻杆肥角度看, 需要在播种25d左右进行追加施肥, 这个时候苗高为0.33m, 保证中上部叶片增大, 对玉米增加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追肥过程中需要把其肥量控制在20~30%左右。各区在进行玉米产量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肥量进行优化, 确保肥力符合玉米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的要求。穗肥对玉米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帮助,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穗的大小进行施肥, 确保籽粒能够在关键时期发挥作用, 此次追肥需要占总肥量的50%,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碳铵或者尿素, 将栽培技术和相关模式相结合, 确保能够高产稳产。

3 玉米栽培科学灌溉技术模式

为了保证玉米栽培技术方案得到全面的实施, 让玉米稳产高产的目标得到全面的实现, 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发展和改善水利设施, 确保玉米灌溉符合科学技术的要求, 按照节水灌溉的措施, 保证玉米灌溉技术与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

3.1 玉米沟灌和隔沟灌

作为高秆作物, 玉米种植有相对较宽的行距, 适合沟灌。沟灌的优势是一方面可以节水, 另一方面是可以维持耕层土壤团粒结构, 利于土壤通气和根系发育, 从而加强玉米抗倒伏能力。采用沟灌模式, 通常沟长在50m~100m, 80cm的沟间距, 入沟流量控制在2~3L/s, 避免浪费。为深层次提升节水、省工效果, 能够同玉米宽窄行相结合采取隔沟灌水, 易言之, 在宽行开沟灌水, 且每次灌水定额约为25m3。

3.2 玉米喷灌和滴灌

喷灌和滴灌需要在先进技术方案的指引下进行, 保证其能够得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处理, 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考虑土壤含水量、天气情况等要素。在播种过程中需要保证土壤的情况符合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要求。如果土壤中含水量低于16%, 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灌水。从玉米的发育周期进行灌水环节优化, 提高玉米的产量。

4 夏季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

夏季玉米除草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 需要根据玉米田杂草的生长情况, 把其与玉米争肥、争水、争空间等模式结合在一起, 避免杂草对玉米苗期产生危害。玉米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栽培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除草的方案进行量化, 确保化学除草技术能够得到全面应用。

4.1 土壤封闭性除草剂实施

玉米化学除草过程中需要根据除草剂的品种进行方案优化, 确保玉米除草效果能够得到体现, 玉米化学除草的品种有两种, 一种是40%玉丰悬乳剂, 另一种是40%已阿悬乳剂。从玉米除草化学品使用时间角度看, 需要在玉米播种的过程中,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案, 如果杂草正处于出苗期, 此类草只要触及药物便会死亡, 如果杂草在出苗之后再喷药, 整个除草的效果是不理想的。从使用剂量的情况看, 需要根据常用药量的要求, 保证药物能够符合除杂草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每667m2用40%玉丰悬乳剂165g, 或者使用40%乙阿悬乳剂每667m2需要180ml。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点燃麦茬, 防止苗物在燃烧后可以产生除草剂与麦灰化学反应, 降低药效, 所以在除草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药物效果能够全面产生。

4.2 玉米高产稳产中触杀性除草剂的使用

从触杀性除草剂的品种看, 需要根据当前玉米的种植生长情况, 进行除草剂品种分析, 通过玉米除草剂的使用可以杀去相应的害虫。从使用时间角度看, 玉米出苗滞后, 需要在有效除虫方面采取措施, 确保杀虫符合玉米生长特点的要求, 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杀虫策略。在种子发育的时候通过使用合理的药物剂量, 进行害虫控制, 对玉米植株之间形成合理的生长环境具有重要的帮助。

5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一是苗期的病害主要是缺锌症和粗缩病。缺锌症可每667m2采用0.2%~0.3%Zn SO4溶液约30kg在玉米4~5叶期叶面实施喷雾防治;粗缩病的防治可在玉米5叶期左右, 每隔5天喷一次, 连喷2~3次, 同时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苗期的虫害主要有红蜘蛛、粘虫、蓟马以及地下害虫。防治红蜘蛛需要对玉米适时适度浇水;防治粘虫和蓟马可使用10%菊马乳油2 000倍、50%甲胺磷乳油1 000倍和50%辛硫磷乳油或者25%快杀灵70m L/m2加水40kg喷雾;防治地下害虫能够使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加水1L混匀喷洒于20kg播种前一天的种子上, 阴干后播种。二是心叶末期和穗期的病害主要是叶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及时拔除黑粉病植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心叶末期和穗期的虫害有蚜虫和玉米螟。用40%乐果乳油喷雾防治蚜虫;用菊酯类农药兑水1 000倍液喷入玉米心叶中防治玉米螟。三是灌浆成熟期。主要防治青枯病和早衰。具体防治措施是注重田间管理, 保持玉米群体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配套企业合适即最好 篇11

技术应用的“匹配性”

《汽车纵横》:中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要突破核心技术,您认为,当前我们被卡在哪里?

徐性怡: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部分是将传统发动机与新增的电机结合,做得好的情况下能有机地融在一起。通俗地讲,丰田的方案是将电机和发动机集成到一起,设计制造出一种新的产品,将原来车上的电机和发动机替换掉。因为在设计时,已经将电机放入,怠速时只用电机,不像传统汽车那样怠速时发动机也工作,此时发动机只在高时速运转。

要达到这种水平,其中涉及的发动机结构、所有控部件等整套核心技术显然不是我们马上能学会的,我们是否就一定要一模一样地照做?我的想法并非如此。假设国外的先进技术能节油50%,而我做不到,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节油40%的产品,虽然比最先进的差点,但是能做出来使用。

为什么现在强调发展增程式?在技术上,仍采用原来的发动机,但不用其不合理的部分,发动机不再用来推车,只在最高效率点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对发动机的核心技术要求并不高,但可以实现节油,只是相比之下略为逊色。

核心技术的“新概念”

《汽车纵横》:您提出,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技术应符合中国现况,适合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特点,您认为什么样的技术是最合适的?

徐性怡:以一种国内部分客车企业采用的混联系统为例,这一技术在汽车行业人士看来,肯定会笑掉大牙,认为它毫无技术性可言,非常简单,但是它能够做出来,产品的可行性很高,宇通就采用了这一技术。虽然它有很多提升余地,但仍然另辟蹊径率先推出来,并没有等到做得比伊顿的节油效果好再问世,国内目前要造出伊顿的节油系统并不容易。这种技术利用了一个原理,即国内公交车正常工况下最高车速仅50公里/小时,只要在该时速内节油效果好就可以,它不需要那么高的技术含量,也能节油,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们要真正去找中国的应用特点在哪里,根据我们的实际能力选择技术方案。因为对于这种技术方案,国外供应商就算找不到也不屑于去做,我们一旦做出来,他们再来与我们配套,就要执行国内企业的标准。

所以,我们对核心技术应如何定义?我认为,一是看对实际应用有用吗?合适吗?能吃透应用,以最经济的方式为应用而生产产品,这种能力也是核心技术。二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零部件技术,控制技术也应被视为核心技术,从应用层面考虑电机和发动机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能开发出核心技术。简言之,一要吃透,二要有足够适合自身的技术能够完成。我理解的核心技术,不应该是一味跟人学,否则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核心技术买不来,买来的没有竞争力。国内企业一定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结合国外技术水平,耐得住寂寞,通过多轮实践积累来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合适的、做得出来的就是核心技术。

供应商的三大烦恼

《汽车纵横》:您作为系统供应商,在与产业链上的车企开展配套工作时都遇到过哪些困难?

徐性怡:我回国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余年,深感第一大困难是国内共享做得太少,而重复工作做得太多。各家的整车厂都在强求“我要有自己的产品”,而不管这个产品是否有必要做成独特的。

比如A家车企做了SG混联系统,同样的产品其他车企也做一遍,有这个必要吗?事实上,A家车企研发的系统稍做改变就可以安装到B家的车上来,两家车厂共用一家供应商难道不行吗?现在国内没有这个机制。还有双电机系统,几大车企各做一回,其实很多都采用DSG一家的牵引电机,能不能各车企在一起将之标准化,做成一套系统?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纯电动车型的研发生产上,国内不少车企都生产大小相当的电动汽车,按道理讲,电池和电机都能分享,但我们没有这样做。核心原因是分享拿不到国家补贴。假如国家能根据车企的实际采购情况将补贴发给相应的电池企业,两车企同用一家电池厂产品的则给予 1.5 倍的补贴,还能节省补给两家电池企业的资金。

这种做法在纯电动汽车产业是可以推行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相对较难,涉及的零部件更多,可能差之毫厘就无法安装必须改做。对纯电动车型而言基本只有接口问题。国内能否针对A0、A、B等不同级车型分别制定标准,哪家车企在相应领域做得好就多做,相对落后的就少做,提升技术以后再多做。但现在国内的实际是车企各自为政,没有此类国家标准可以强制执行。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国内整车厂的能力不够,判断配套企业“行”或“不行”也没有相应标准和清楚的认知。例如有的车企挑选自己的配套企业只看办公大楼、厂房等外在硬件,认为这样的是大企业,不容易垮掉,没有重点关注该企业此前是否做过相关产品。例如国内确有实力雄厚的电池配套企业,能作为国内重大活动用车的电池供应商完成对所有产品的配套工作,但它当时的技术水平还没达到相应程度。活动落幕,有些车辆就被闲置一边,这是多大的浪费?由此可见,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很关键,应当作为车企选择的重要标准。

《汽车纵横》:您从事这个产业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根据您的观察和切身体会,目前国内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当克服的重大障碍有哪些?您有哪些建议?

徐性怡:我们应当避免盲目建设产能,浪费资源。现在很多城市在申请或者已成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时,都提出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市场与制造基地捆绑。这种做法不利于资源的集中利用,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和政绩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各自为政,追求GDP留在当地。我认为,政府提出的示范城市是指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城市,并非制造。我们应根据各地的特点来确定是否在当地投入固定资产,如果有些地方原本有相应的产业基础,在某方面有生产强项,那就应当在当地生产。我们为什么要把示范城市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基地一一对应呢?如果某市是旅游城市,很容易再成为推广应用的示范城市。为什么要因此而要求企业到该市来生产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我国绝不应鼓励有些地方政府那种不到当地生产就不给参与当地市场权利的做法。

nlc202309040159

作为企业,其实能理解地方政府那种利益留在当地、有固定资产投入才踏实的想法。但我们认为,产品全在当地卖也可以产生税收,一样能将GDP留在当地。所以希望有些地方政府千万不要强迫企业在当地建厂,对整个产业而言,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对企业而言,会做得很辛苦,不到当地设厂没市场,到当地设厂自己撑不住。因为企业缺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软实力有多少人在关注?假如企业在某地设厂,但没有足够合格的人手投入管理,地方政府除了得到一个可视的空壳,还有什么效益可言?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有新的机制,比如能否通过税收等制度把该分给各地的利益留在当地。

链接

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简称大郡控制) 成立于2005年,专业从事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HEV/EV)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用电机系统产品被纳入国家863计划 , 与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国内主要汽车制造商配套,产品曾在奥运、世博会及“十城千辆”项目中投入示范运营。

电池供应商代表湖南科霸

先进未必最合适

《汽车纵横》:业内外对于车用动力电池有不少认知上的偏差,作为车用电池供应商,您认为应如何准确定位镍氢电池和锂电池?

罗韬:两年前,很多人认为镍氢电池是落后的,不值一提,甚至不理解为什么不少车型会采用这种落后的电池而不用看起来更先进的锂电池。也曾有媒体问我,863项目中没有镍氢电池,锂电池居多,是不是意味着镍氢电池不重要了?我认为这恰恰说明车用镍氢电池比较成熟,实际使用中没有太大问题了,而锂电池还有大量问题有待探索。

现在,大家逐渐认识到,镍氢电池是当前非常适合混合动力车型使用的,在混合动力汽车上搭载最多。可能不是最先进的,却是目前最适合的。现在我们生产的车用镍氢电池已不同于以往国内的同类产品,科学原理一致但完全不一样。锂电池要花费高昂的成本才能确保跟镍氢电池同等的安全性,如果不付出代价解决这一问题,锂电池燃烧起火爆炸的概率可能比镍氢电池大一百倍。比如TESLA有车型采用松下18650的锂电池,装在车下密闭起来,采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因此它是奢侈品。当前在研发上,应当对锂电池大量投入。

不能简单认定镍氢电池比锂电池好,只是在混合动力车型上,当前市场证明用它最多,混合动力汽车卖得最好的企业也一直在用它。锂电池和镍氢电池的关系不应当是有些专家和媒体所认为的狭路相逢、你死我活,而是各有定位的,各车企应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节能路线、具体需求来进行零部件和技术方案的设计。

作为配套企业,我常对我的技术团队说,应当供给客户成熟完整的产品,而不是把他们当实验品。我认为,能形成商品的就是最好的,不能只看技术,一定要以客户为导向,为客户的利益着想,而不是为自己的技术喜好给他们最新的、但不安全的产品。

《汽车纵横》:虽然镍氢电池产品相对更成熟,也更适合于当前的混合动力汽车,但它也要面对一些理论上的质疑,比如不少专家和媒体曾提到的反向充电损伤寿命问题?

罗韬:镍氢电池不会出现反向充电现象,顶多会有记忆效应。我认为这是一位理论派人士在谈一个莫须有的话题,因为混合动力汽车在正常运行时,电池大量浅充浅放,车上的电池管理系统不可能让它放尽,出现电量放尽的工况基本不存在。其实无论是镍氢电池还是锂电池,车辆使用过程中都只有大约30%的充放,一会儿刹车一会儿起步,基本达不到那种极端状态,所以这种现象不太可能发生。纯电动车型的电池也不会允许出现这种状况,因为一旦全充全放,电池的寿命会变得很短。

虽然资料上的数据显示,镍氢电池只能充放2000次,锂电池现在能充放5000次,但都是指全充全放,不出现在车辆的正常工况下。镍氢电池在30%的充放下可以用几十万次。比如我的座驾混动版雷克萨斯,已经开了七个年头,30万公里,至今未换过电池。现在有些专家爱用理论上的一些极端现象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系统工程该重视

《汽车纵横》:作为车用电池供应商,您认为目前国内在对这一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上最缺的是什么?

罗韬:国内的不少专家包括一些媒体过分纠结于某一单向技术,不注重系统工程。而且将各个单项对立起来,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特别是在政策制定时的误解,其实很多技术是可以并行的。这其中管理很重要,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乃至车用电池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来参加第一届会议时,我就在我的演讲PPT上用木桶定理的图示告诉大家,短板最终决定产品的整体性能和技术水平,因此不要总拿最长的一根板来炫耀。比如锂电池在很多方面已经非好,但个别几个尚未克服的缺陷就决定它现阶段的整体水平。

美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很强,日本人是将某种产品做得精益求精,实现量产的能力很强。但技术发明能力再强,不代表在汽车动力电池方面最终会有所作为,因为它是生产线上的工人日复一日一点一滴试出来的,不是计算出来的,甚至可能写不出很有科学价值的论文。对我们而言,有很多问题难以说明,比如政府问到我们取得了什么重大突破,有哪些新技术等。事实上,我们把每个方面均衡地做好,单项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聚在一起产生的效果可能会非常了不起。但目前国内很多人士就是看不上工程化能力。

“真干”才是好伙伴

《汽车纵横》:你们在挑选国内整车厂作为合作伙伴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问题?

罗韬:我们挑选整车厂,首先看他们的规划,确定是否“真干”混合动力汽车,希望他们有量产计划,上量很重要。因此我们想先把眼前的客户服务好,当然还有其他整车厂在跟我们联络,评估,我们也很谨慎。

在我们挑选国内整车厂作为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有个“鸡和蛋”的问题非常突出,整车厂希望我们赶快建厂,我们会问,你们的产量上来了吗?整车厂的反应则是,你们不建厂不先供应电池,我们哪有产量可言?

如果我们电池供应商的一定要把市场看得明明白白再做,那这个市场一定起不来。为了让车厂在这方面安心,我们在长沙建起了镍氢电池工厂,设计产能十万台套。正因为我们这样做的,有几家整车厂才安心下来。此前,宝马的混合动力汽车有段时间曾使用锂电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镍氢电池供应链安全的担心以及对锂电池过于乐观的判断。我们在中国投资建厂,也是解除与我们合作的汽车企业在这方面的顾虑。

链接

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汽车动力电池及能量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汽车动力电池及能量包方面拥有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2011年1月,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收购日本松下公司旗下湘南工厂,成立湘南CORUN ENERGY株式会社。湘南CORUN ENERGY株式会社是全球最早实现镍氢汽车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与丰田、本田等国际汽车企业有广泛合作。2011年5月至12月,累计完成产销量28350台套主要销往国际大型车厂。

南京市设施农业机械配套模式研究 篇12

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设施档次低。设施结构上, 竹木大棚、简易棚架占到一半还多, 而相对高档次的钢架大棚仅占到设施栽培面积的20%。二是设施生产未形成规模。全市设施大棚大多零星分散, 现代技术、人才资本的集聚度不高。三是科技含量不高。大棚内种植品种仍以茄果类、叶菜类蔬菜为主, 管理还是以传统技术为主, 操作以手工作业为主, 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环境调控等现代高技术很少见。四是设施机械配套率低。适合设施农业耕作、栽培和收获等环节农艺特点的农机具研制起步较晚, 还不能适应设施农业建设的要求。现有设施条件阻碍了机械化普及, 如占大多数的低小棚根本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

2 南京市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 为了促进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南京市将部分设施农业机械纳入到市级财政补贴范围, 这对促进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2009年, 该市财政安排资金245.5万元, 对大棚耕整机、微孔增氧设备等10种机型实施购置补贴, 全年共补贴设施机械2 676台套, 有效提高了设施农业机械配套水平。目前, 以无锡开普、上海微耕、无锡凯马田园管理机为代表的设施大棚耕作机械, 以苏州黑猫担架式喷雾机等为代表的大棚高效植保机械, 茶叶生产成套设备, 微孔增氧等渔业生产设备等设施机械设备, 在一些较大规模设施基地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提高了设施农业作业效率, 改善了设施生产农产品品质, 降低了作业成本, 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

2.1 蔬菜设施农机配套

灌溉机械设备方面, 喷灌设备已经大量使用, 滴灌设备也有应用。耕作机械方面, 大部分规模设施基地已经配有微耕机、田园管理机。在设施结构及环境调节方面, 一些升降温设备得到应用, 如高淳县固城镇食用菌生产基地使用水冷设备, 对菌类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定时调控, 相比风冷设备, 该设备能更好地提供温度低又比较湿润的环境, 结构简单, 管理方便, 水也可以重复使用, 降低人力、物力, 降低生产成本。在食用菌生产劳动强度极大的腌草环节, 自主研制的腌草机的使用, 改善了菌农的劳动环境,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生产效率提高60多倍。

2.2 园艺设施农机配套

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应用较为普及, 在溧水溧峰茶厂、南京雪松茶叶有限公司、六合方山林场等企业引进了茶叶杀青机、解块分筛机、袋装茶包装机、日本进口的茶叶精揉机、茶叶修剪机、微耕机、微滴灌设备等茶叶加工生产机具设备, 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为创产品品牌提供了保障。

2.3 畜牧业设施农机配套

禄口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配有蛋鸡自动饮水设备, 粪便收集设备, 粪便发酵设备, 禽舍的机械通风散热设备。江宁区汤山朱家山奶牛高效养殖基地使用敞开式和封闭式牛栏, 配有自动化大型挤奶储存冷藏设备以及小型可移动式挤奶设备, 奶牛喂养的自动分栏设备, 饲料的粗加工、精加工、混料运输设备, 饲料加工过程中已经使用了大型混料机。六合竹镇高效养羊试验区使用了自动饮水机、饲料粉碎、切碎机、铡草机等。

2.4 水产养殖设施农机配套

已经配有自动喂食机、水质及微生物检测设备、较为先进的微孔增氧设备, 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室内鱼池和车间, 对鱼苗进行繁育、驯化, 并建有利用热泵和地温来对水进行加温的设备, 该套设备属于设施水产养殖中比较新的技术。高淳县武家嘴生态高效设施渔业示范基地装备的全自动增氧系统, 采用微孔曝气式增氧技术, 基地内206.67 hm2养殖区域全部安装了微孔增氧设备110台套, 铺设增氧管道近50 000 m, 同时安装了池塘温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的24小时水质实时监测及视频设施, 对池塘养殖水体主要参数及养殖全过程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测。

3 设施农业机械主要配套模式分析

根据南京市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配套方向及重点, 结合现阶段主要推广方式和财政支持现状, 设施农机配套模式主要应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

3.1 规模化配套模式

南京市设施农机总体上发展滞后, 配套率与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相比, 还有较大的差距, 农民认识程度与财政支持力度尚显欠缺, 在这种情况下, 应考虑规模化配套, 优先配套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产业基地和设施农业园区, 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进而在全市设施产业推广普及。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化基地对机具有高依赖性。规模化设施基地作业量大, 长期以来, 主要依赖大量使用劳动力, 效率低, 成本高, 难以实现高效率、标准化生产, 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最为迫切。二是规模化基地对机械化有高认同度。规模化基地能充分体现农业机械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方面的优势, 同时, 因其具有的财力基础和技术实力, 对机械的配套能力和使用能力较高, 易于推广。三是规模化基地对机具有高使用率。基地农产品较多, 大棚内土地复种指数很高, 机具的使用率较高, 机具的效益优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四是规模化基地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规模化基地的规模效益, 在周边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机械在基地的配套作用的发挥, 也容易带动周边农业机械的推广。

3.2 产业化配套模式

在规模化的基础上, 设施农机的配套还应考虑与产业充分融合, 采用产业化配套模式。所谓产业化配套, 就是根据近期重点产业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产业的重点生产环节实施配套。目前南京市设施农业重点产业主要是设施蔬菜、设施园艺以及设施养殖产业。

设施蔬菜产业:主要是配套解决大棚内耕翻、起垄、播种、灌溉等生产环节, 以及适于不同气候类型的现代高效节能温室结构、智能化环境自动控制设施与装备, 适于小型温室园艺作物生产的小型机械装备, 设施农业产品快速检测及产品产后处理设备, 设施农业作物节水及精细化栽培管理设备等。

设施园艺产业:重点配套适宜玻璃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内使用的耕整、喷滴灌、植保等机械设施, 茶园防晚霜设施, 茶叶生产加工机械等。

设施养殖产业:设施畜牧方面, 重点配套适宜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所需的自动供料、供水、孵化、挤奶、控光、排泄、消毒机械设备, 以及畜禽粪便快速消毒、除臭、干燥机械化综合处理及其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等。设施水产方面, 主要配套池塘微孔增氧、机械投饵、苗种保种、工厂化养殖等设施, 以及颗粒饲料制备、淡水鱼保鲜、风干、包装等加工设备等。

3.3 层次型配套模式

根据目前南京市设施农业机械普及尚有一定难度, 示范推广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 要加快机械的推广配套步伐, 加强示范引导至关重要。为此, 在全市范围内, 选择部分条件较好, 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设施园区、基地, 重点装备品种较为齐全、档次较高的配套机具和设备, 做成亮点, 扩大示范效果。如在南京浦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配套雨花茶全自动连续化生产加工生产线;在江宁奇水园配套自动增氧系统, 配备潜走式池塘清淤机等;在南京林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配套成套蔬菜生产设施设备, 包括育苗嫁接机、高性能育苗移栽机、自动喷滴灌与自动施肥设备、CO2气肥增施器等。同时, 对一般规模和效益的园区、设施集中区等, 受规模、资金配套难度的制约, 主要配套一些中低档次的简易装置和机具, 以满足基本生产需要。

3.4 服务型配套模式

规模化基地在购置配套大量农业机械后, 可以优化整合农机具资源, 形成一个机具品种齐全、管理方式规范的外向型服务实体 (如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 在满足本基地对机具需求的基础上, 对周边农户提供有偿机具服务, 一方面可以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提高机具使用效益, 做到“以机养机”;另一方面, 也可以减少重复购置机具带来的投资浪费, 节省投资, 解决需求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农机推广部门在推广政策上, 也可以向具有服务性质的合作组织倾斜, 优先配套。另外, 一些价值较高的机具, 购置配套难度较高, 可以引导鼓励两个或多个基地联合购置, 共同使用, 以降低购置门槛, 促进先进机具的配套。

4 几种主要配套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 南京市设施农业配套可参照以下配套方案。

4.1 设施蔬菜 (园艺)

4.1.1 玻璃温室农机配套方案

玻璃温室造价较高, 温室内常种养一些高附加值植物, 这些植物对温室的控温、控光、自动遮阳与自动喷滴灌等机械设施要求很高。因此, 玻璃温室内应以可实现自动化环控装置为配套重点, 如自动开闭通风窗装置, 温湿度自动调节装置, 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施肥、灌溉系统, 感应日照自动开闭的幕帘、天窗及遮阳网等, 营造适于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另外, 根据农艺需要, 适当配备一些CO2气肥装置、静电喷雾器、小型田园管理机、工厂化育苗成套设备等。

4.1.2 20 hm2以上规模园区配套方案

规模园区一般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对农机的依赖性也更高。因此, 规模园区农机配套可以中高档农机配套为主, 注重适用性和操作舒适性。

耕作环节:6 m棚主要以田园管理机为主, 配备旋耕、开沟、起垄、铺膜机具, 实现棚内耕整作业;8 m棚及大型防虫网内主要以“大棚王”为主, 配以旋耕机、开沟机进行整地作业, 同时可辅以田园管理机, 配备旋耕、起垄、铺膜机具, 实现棚内其他作业。

播种移栽环节:以国产简易的蔬菜穴播机 (如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研制开发的2QB-280型和2BM-1型) 和2行或4行裸苗或钵苗移栽机械为主。条件较好的园区可选择配套由井关农机 (常州) 有限公司生产的蔬菜移栽机。

灌溉环节:采用硬质管与软管相结合的喷滴灌系统, 也可装配平移式自动喷灌系统, 实现灌溉、施肥、植保功能与一体, 条件较好的可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

植保环节:以烟雾机、机动喷雾器和静电喷雾器为主, 视园区情况配套。

另外, 园区需配套果蔬保鲜库和运输车辆, 达到50~100个标准棚的园区, 需配套90 m3的果蔬保鲜库一座。

4.1.3 20 hm2以下普通设施区域内配套方案

20 hm2以下普通设施集中区内, 机具的配套原则主要是以国产机具和简易的设施为主, 强调配套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耕作环节:6 m棚以田园管理机、小型拖拉机为主, 8 m棚以小型拖拉机和“大棚王”为主, 同时配套旋耕机、开沟机等作业机具。

播种环节:以国产简易的蔬菜穴播机 (如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研制开发的2QB-280型和2BM-1型) 为主。

灌溉环节:以简易滴灌为主, 根据作物生长需要, 无土栽培可用扦插式滴灌, 叶菜类可配用机动喷雾器或自动喷灌机械, 茄果类可铺放简易微灌带。

植保环节:以烟雾机、机动喷雾器和静电喷雾器为主, 视园区情况配套。

同时需配套果蔬保鲜库和必要的运输车辆。

4.2 设施水产养殖

在设施渔业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 温度控制及增氧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 需要优先发展。

4.2.1 高档水产养殖

高档水产养殖对水体的溶解氧、p H值、温度、氨氮参数值等要求较高。因此, 在高档水产养殖中可选用新型纳米微孔增氧设备, 安装GPRS在线监测系统, 提高水质检测的实时在线检测能力和养殖水质, 并配备水质检测仪器及水处理设备。在养殖过程中应装备排灌水泵、增氧机、饵料加工机、投饵机、池塘清淤等机械设备, 减少人工的使用。

4.2.2 普通水产养殖

普通水产养殖以满足水生物基本生活环境为前提, 主要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叶轮式增氧机、饵料加工机、投饵机为主。其中, 微孔增氧设备按8亩/台套配套。

4.3 设施畜禽养殖

由于畜禽养殖的周期短, 具有高效和高附加值等特性, 机械设备使用时间频繁, 饲料量大, 对运输加工要求高, 因此提高机械使用水平是提高产量和效益比较有力的手段。针对畜禽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配备饲养机械、畜禽粪便处理加工机械。例如在鸡鸭等养殖过程中增加自动饮水、喂饲、蛋的收集等机械。在畜禽养殖中因为环境污染的原因, 不仅作业环境恶劣, 对畜禽生长也有影响, 不利于健康养殖, 因此, 粪便处理设备需要优先发展。养殖过程中使用粪便的清除、分离、干燥等处理设备, 进一步可引进空气净化装置。

5 加快设施农机配套的措施建议

5.1 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 增加对设施农业及其机械化的投入

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市政府《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 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 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 促进农机配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议政府将设施农业及其机械化的发展纳入政府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并加强组织实施。将发展设施农业及其机械化作为为农民、农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把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和主要指标考核实施。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补贴办法, 逐步扩大补贴范围, 加大设施机械补贴力度;同时增加补贴资金总量, 强化财政投入引导, 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对农机化的投入, 逐步形成以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建议在设施高效农业项目中, 单独安排设施农业机械配套资金, 并将设施农业机械配套作为项目重要建设内容加以考核。

5.2 规模化与产业化配套相结合

一方面对有较大规模的设施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养殖小区等区域内急需机械实施重点配套, 主要包括以大棚王、多功能田园管理机为重点的设施用耕作机械, 以静电喷雾器、担架式喷雾机为重点的设施用植保机械, 以喷灌、滴灌、微灌为重点的设施用灌溉机械设备, 以自动饮水、喂饲、禽蛋收集等机械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机械, 以及以微孔增氧、在线监测、投饲机为重点的水产养殖机械等;另一方面, 采取项目引导, 实施年度重点补贴计划等措施, 对重点产业机械实施整体推进配套。

5.3 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 积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鼓励规模产业基地、园区共同推广、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 提高农机利用率, 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建设市级设施农业机械展示销售中心, 将国内外各产业、各农业生产环节先进适用机械集中进行展示, 不定期组织规模园区、基地参观, 了解设施机具的性能、作用等, 同时宣传设施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政策, 提高园区购置设施机械的积极性。

5.4 强化科研和农机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化技术水平

【配套模式】推荐阅读:

机具配套07-19

配套品种10-14

配套方案05-31

配套养殖06-09

金融配套06-20

生产配套07-09

教育配套07-29

配套加工08-08

配套改进08-09

配套制度08-18

上一篇:体育英语的翻译技巧下一篇:暂停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