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栽培

2024-11-13

配套栽培(共12篇)

配套栽培 篇1

慈菇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高, 可利用低洼水田进行大面积栽培;可作早稻、早藕、小麦、夏茭白等作物的后作。慈菇又是一种堵淡补缺蔬菜, 且较适贮运, 是水乡较有发展前途的水生蔬菜。通过近年的实践, 初步摸索了其栽培规律, 现将有关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 培育壮苗

生产中多采用顶芽作种。在冬前将顶芽稍带一部分球茎用刀削下, 适当摊晾至表皮干燥后, 窖藏越冬[1]。4月上旬取出留种或顶芽, 放入洁净箩筐内, 上覆盖洁净的湿稻草, 晴天置于避风向阳处取暖, 夜晚移至温暖的室内, 保持温度在15℃以上, 经10~15 d出芽, 即可插播于苗池育苗。如播期较晚, 气温已达15℃, 可不经催芽, 直接置苗池育苗。一般大田需用顶芽量为150~225 kg/hm2。育苗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 按行株距为10~12 cm插入顶芽, 插播深度一般要求顶芽从下向上的第3节插入土中1.5~2.0 cm, 保持2~3 cm的浅水。如种芽大小不一, 应将大小顶芽分开插播, 以便秧苗田管理。秧苗萌芽生长期间, 保持2~3 cm的浅水, 以利提高土温, 促进发根, 如遇晚霜, 夜间灌深水防冻;第2天再放浅水。播后7~10 d开始发根生长, 可追施苗肥1次。施20%的腐熟粪肥15 t/hm2, 或尿素75 kg/hm2, 促苗早发。注意除草和防治蚜虫等。随着气温的升高, 逐步加深水层至6~10 cm, 适当增施磷钾肥, 防止生长过旺或生长不良。

2 大田栽植

选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层较厚的低洼水田, 深耕20 cm, 施厩肥或粪肥45 t/hm2、总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45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作基肥。翻耕耙平, 灌入浅水, 即可栽植。慈菇的定植时间因气候条件及茬口安排而异。早熟慈菇栽插不宜过早, 一般要求苗龄达45 d以上, 具4~5片叶, 株高达30 cm左右。若秧苗太小, 栽后发棵慢。晚熟慈菇要尽可能早栽,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应在8月上旬栽插完毕, 否则生育期短、生长量不足, 产量将大幅度降低。慈菇要求浅水栽插, 合理密植[2]。早熟栽培生长期长, 一般行株距为 (40~45) cm× (40~45) cm, 晚熟栽培生长期短, 一般行株距为35 cm×35 cm左右。

3 水肥管理

以浅水勤灌、严防干旱为原则。在高温多雨季节适当排水搁田, 以防徒长;在高温干旱情况下, 适当深灌凉水。一般植株生育前期保持3~6 cm浅水;梅雨季节, 植株易徒长, 可于7月上中旬搁田1次, 以控制地上部生长, 使植株生长强健, 提高抗性;在7—8月气温达35℃以上时, 可于深夜或清晨引灌凉水, 并加深水层至12~20 cm, 减轻高温的不良影响;8月中下旬以后, 气候转凉, 再恢复8~10 cm的水层;9~10月, 植株球茎开始膨大时, 灌浅水3~5cm[3]。慈菇整个生育期间肥料的施用, 应遵循促、控、促的原则, 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一般在定植后10~14 d, 即活棵后开始追肥, 可施20%的腐熟粪肥22.5 t/hm2, 或尿素150.0 kg/hm2。此后一般不施肥, 直至秋季天气转凉, 植株开始大量抽生匍匐茎时, 追施1次重肥, 以促进结球, 一般施腐熟粪肥37.5 t/hm2, 或尿素375.0 kg/hm2, 另加草木灰1 500 kg/hm2, 或硫酸钾225kg/hm2。

4 病虫害防治

慈菇的主要病虫害有黑粉病、斑纹病、褐斑病、蚜虫、钻心虫等。在防治上, 选用较抗病的宝应紫圆品种;实行合理轮作, 对种用球茎或顶芽进行消毒处理, 慈菇黑粉病于扦插育苗前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雾, 7~10 d喷1次预防, 种植前清除慈菇残茬, 消灭越冬幼虫及早清除田间及周围泽泻科;杂草发病初期摘除病叶, 进行深埋或销毁[4]。扦插育苗前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雾, 7~10 d喷1次预防, 慈菇斑纹病发病初期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轮换交替使用, 每隔7~10 d喷1次, 共喷3~4次防治。蚜虫于幼虫孵化初期, 及时喷80%敌敌畏乳剂1 000倍液, 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2 000~2 500倍液防治, 交替使用。如幼虫已钻入叶柄中蛀食, 叶片折断、下挂, 要立即将有虫的叶和叶柄一起按入泥中沤杀。

5 适时收获

慈菇于地上部枯黄时采收。常规栽培在初霜后, 即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 按市场需要随时采收[5]。泰兴市以12月收获产量最高。因慈菇地上部叶片经霜冻枯死后, 其短缩茎中贮存的养分仍不断地输入球茎, 使球茎进一步充实。对于留种田, 应适当延迟收获。

参考文献

[1]刘玉平, 柯卫东.慈菇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2, 38 (3) :244.

[2]陈锦华, 戴余军, 姜益泉.矮慈姑的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8 (4) :23.

[3]杨长林.桂林大白慈姑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 2008 (13) :15.

[4]王汉荣, 方丽, 陆国军, 等.慈姑黑粉病的识别与防治[J].中国蔬菜, 2009 (3) :75-76.

[5]袁理春, 吕丽芬, 和向东, 等.丽江山慈菇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 2003 (B06) :161-164.

配套栽培 篇2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作 者:王树立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胡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利辛,236744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4)分类号:S344.2关键词:大豆 玉米 间作 配套技术

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 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科学追肥

中图分类号:S565.10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黄豆、青豆、黑豆统称为大豆,大豆也是粮食作物之一。大豆富含蛋白质(约40%),既可煲、炒,又可制成多种豆制品作为主要副食品;大豆还有许多药用价值,如将黑豆经过加工加热后用来冲洗可治疗风湿病;黑豆也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等。大豆除作为人类粮食外还是禽畜的重要饲料之一[1]。因此,大豆作用很多。大豆栽培历史悠久,阳春市每年种植大豆面积超过0.17万hm2,但是长期都是以普通栽培和选用上年自留下的豆种来种植为主,产量不高,667 m2产低于100 kg。近十年来,阳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引进华南农业大学严小龙教授培育出的杂交大豆、大黑豆,年海教授培育出的杂交大豆华夏、桂豆等新品种,研究制定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667 m2产均高于150 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配套栽培技术

要种好大豆,获取高产,主要抓好如下几点。

1.1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高产的基础。目前的大豆良种有大青豆、大黄豆、北方大豆、华南农业大学严小龙教授培育出的杂交大豆、大黑豆,年海教授培育出的杂交大豆华夏2号、华夏3号、华夏9号、华春3号、桂豆等。

1.2 精选种子,播前晒种

播前晒种可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让播种后出芽快、出芽齐整。但种子不宜在夏天中午强光下晾晒,以免晒破种皮。

1.3 选地,精细整地

种豆地首先地土要有适宜的含水量,过干不利出苗,过湿易引起烂种、烂根和黄叶现象。泥土以手抓成团、落地松散、不干不湿为好。其次要求土壤疏松,土壤疏松才有利于大豆出苗和根瘤菌活动。整地应尽可能及早翻耕,种前再浅犁耙1次,并做成1.2~1.4 m(包沟)的平畦。

1.4 适时播种

春种当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即可播种,春种一般都争取早种,因为适当早种既可避免早春干旱;同时,又增加了生育天数,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若过早播种,种后又遇低温,则发芽缓慢,造成成苗率低,极易感病、烂胚、烂芽、烂根,缺苗断畦;过迟播种,会出现生育期缩短,迟熟,产量低的情况。

1.5 合理密植

适宜的密度才能够增产。过密易倒伏,也会使消耗大于生产(呼吸作用的消耗大于同化作用的增加量)而导致减产;过疏有效棵数少而产量也不高。通常品种生势强的宜疏,生势弱的可稍密;肥地宜疏,瘦地稍密;早播宜稍疏,迟播宜稍密;春播宜疏,秋种宜密。一般株行距:春夏种为25 cm×30 cm,每棵2~3粒,667 m2种2万~3万株;秋种20 cm×25 cm,每棵3~4粒。播种时,穴或沟底要平,种粒要分散,回土不宜过深,3~5 cm即可。

1.6 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匀苗,中耕培土

出苗后,发现缺苗应立即补种。补种的种子可先在水中浸2~3 h,天旱时带水补种,以保证如期出苗。如发现缺苗稍晚,补种已嫌过迟,应结合间苗移栽。移苗宜选择阴天或16:00以后进行,要带土移栽并随即淋水。

间苗、匀苗利于壮苗。要间早、间小,一般在子叶出土手能拿得住时就可开始间苗。若地下害虫为危严重,除积极进行防治外,应适当推迟间苗时间,以免造成缺苗。

大豆是中耕作物,幼苗期生长缓慢,杂草容易孳生,应进行多次中耕、除草、松土,促使根群发育,且可爽水、蓄水。大豆中耕、除草要早而勤,一般中耕2次,并结合松土;通常苗高10~15 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约5 cm;开花前再进行第2次。中耕应结合培土,培土高度要超过子叶节以上,既可促进根系生长,又可防止倒伏。

1.7 施足基肥,科学追肥

种前667 m2施复合肥(氮、磷、钾总含量50%以上)30 kg、加磷肥30~40 kg作基肥。

大豆幼苗期(种后5~20 d)需肥不多,如已施过基肥的,土壤肥沃,幼苗生长健壮,苗期不必追肥,但如果大豆幼苗表现叶小色暗、色淡、生长缓慢,为了使根系生育强健,幼茎粗壮,腋芽分化迅速,分枝多,则需要追施适量肥料,特别是磷、钾肥(大豆有根瘤菌固氮作用,可少施氮肥),可667 m2施4~5 kg复合肥,促其生长。大豆分枝期(即花芽分化期,种后20~40 d)较苗期需肥为多,供给氮素可促进茎叶和分枝生长以及腋芽的分化,磷素可促进花芽分化和根系进一步发育,钾素可增强茎秆生长,防止茎秆柔嫩倒伏。因此,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施适当的速效性肥料,可起到良好作用。但应注意,施氮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根瘤菌活动和引起后期倒伏。结合小培土,一般667 m2施复合肥10~15 kg。若基肥或苗肥充足,植株生长正常,这次追肥也可不施,小培土即可。

开花结荚期(种后40~75 d)追肥对增产具有重要作用。这时大豆需肥最多,而基肥及前期追肥已大量消耗,需要及时供应充分的肥料以满足开花后对养分的需要。施用氮肥能促进同化器官合成的强度,增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积累,减少花荚脱落,促进籽粒饱满。开花结荚、籽粒成长期缺磷,则生长缓慢,开花结荚延迟,籽粒不饱满。施足磷肥,可消除上述缺点,并能增加籽粒含油量。增施钾肥能增强植株健壮程度,防止倒伏,促进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转运速度。因此,开花结荚期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料,是取得丰产不可缺少的措施。一般每667 m2可施复合肥15~20 kg。

1.8 喷施叶面肥,保花保荚增粒重

在大豆开花结荚至充实期间,对于叶色较黄、生势弱的田可每隔7~10 d喷施1次叶面肥,叶面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或加适量的3个15复合肥(浓度为3‰~5‰),以延长株叶功能,防止早衰,达到保荚增粒重的目的。而对于那些植株生长过旺,植株出现徒长的可在大豆开花完成后,结荚充实其间喷矮壮素或多效唑可以抑制其继续徒长,促进植株健壮,以防倒伏。

1.9 及时防治病虫害

大豆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蚜虫、豆荚螟、卷叶螟和斜纹夜蛾等。防治地老虎在苗刚出时可用氟铃尿对水喷或用地杀光拌沙撒。防治蚜虫、豆荚螟、卷叶螟、斜纹夜蛾等可用糠宽、乐斯本、阿维菌素等喷杀。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一次施药的安全期应在收获之前,切忌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1.10 防旱防渍水

大豆生长过程中缺水,轻则生长缓慢,植株矮细,茎秆纤细,叶小分枝少,形成小老苗;重则植株干枯或旱花滑株,或旱荚无豆而失收。如出现多日无雨天气,畦面泥土干白则要淋水或灌水。若长期下雨,田间畦沟等长期积水时,则叶片发黄,烂根烂叶,应及时排除畦沟积水,以防或减轻烂根烂叶。

1.11 及时收获

当叶片大部分变黄和脱落,茎荚转色,豆粒与荚壁分离,手摇植株发有响声时,即可收获。

2 结语

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是阳春市目前在大豆栽培上的主推技术,经阳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市农科所从华南农业大学引进大豆优良品种并加以示范推广后,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农户经采用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种植大豆都得以增产增收增效,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继续推广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具有广阔前景,为今后大豆生产的增产、增收、增效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南京农学院.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试用教材-作物栽培学(南方本)上下全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297-321.

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篇4

选种关系到玉米秋季丰产, 应结合品种特性、当地生态条件等选择。 如岗地温度高, 宜选择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或者中晚熟品种;平地适宜选择中晚熟品种;洼地宜选择中早熟品种。若生产管理水平较高, 可选择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反之, 应选择生产潜力稍低、但稳定性好的当地推广品种。 瘦地适宜稀植, 肥地适宜密植;旱地适宜稀植, 水浇地适宜密植。以上原则应因地制宜,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最好是按照种子包装袋上推荐的适宜密度种植, 稀植一般以2800~3300 株为宜, 密植亩保苗在4000 株左右。

二、种子处理

播前精选种子, 挑出病虫瘪粒, 播种前, 选择晴天上午9 时下午4 时, 将玉米种子平铺到室外晾晒2~3 天, 提高发芽势和出苗速度。 种植粒大小分级选种, 种衣剂拌种, 认真参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可有效防止地下害虫及苗期害虫危害, 提高出苗及保苗率。

三、整地、施足底肥

玉米提倡秋季旋耕整地。 当地开春顶凌开沟起垄, 镇压保墒, 确保全苗。 结合整地, 亩施有机肥2000~3000 千克, 播种时使用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的配方肥一次性深施肥, 亩用量为35~40 千克, 施肥深度距离种子下方10 厘米处。 施用长效肥前期发苗慢可以补施二铵5 千克, 促进发苗。 对于缺锌地块亩施用硫酸锌0.5~1.0 千克。

四、及时播种和除草

为实现玉米高产, 抢早抗旱精播保全苗是关键。待5~10 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8~10℃时, 要及时抢墒播种 (一般在4 月上、中旬) , 气温低墒情好可以适当晚播。 播种层土壤墒情达到手握能成团、扔下能散花的程度, 墒情不够要浇水添墒。 一般也可在雨后墒情适中的4 月下旬播种, 播种时每亩施配方复合肥25~30 千克, 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5 千克, 在行侧植株周围施入。 或施一次性复合40~45 千克, 不用追肥。播种后均匀覆土, 厚度为5~6 厘米。 墒情好的黏土覆盖厚度为4~5 厘米, 砂质土覆盖厚度为6~8 厘米, 再依土壤墒情及时镇压保墒.

播种后亩用200~300 毫升38%的莠去津 (阿特拉津) 胶悬剂+100~150 毫升50%的乙草胺乳油, 对水60~90 千克喷雾, 进行土壤封闭。 玉米出苗后4 叶前, 当阔叶杂草2~4 叶, 禾本科杂草3 叶前, 亩用55%耕杰悬浮剂100~120 毫升, 每壶水加1 袋专用助剂对水15 千克。 干旱年份要先浇水后施药或雨后施药, 适量提高用药量;有机含量高的田块, 适当提高用药量;反之有机含量低, 砂性土质的田块, 适当降低用药量。

五、田间管理

1.查田补苗

在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缺苗严重时要及时补种, 不严重时可采用就近多留苗或移栽补苗。 移栽补苗最好在两叶一心时进行。

2.适时间苗、定苗

一次定苗可在幼苗4~5 片叶时进行。 若两次间苗, 第一次应在幼苗3~4 片叶时进行, 第二次在4~5片叶时进行。 有缺苗的位置要多留苗, 行头行尾可留双株。

3.科学追肥、适时灌溉、及时排灌

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的长相确定追肥时期和数量。 若玉米生长植株较弱, 应在拔节后早追、多追;若玉米植株生长旺盛, 则可适当晚追, 在大喇叭口期追攻穗肥。每亩可追尿素15~20 千克。孕穗至灌浆期, 对水分需求量大, 比较耐涝, 发生旱情要及时灌溉, 可大幅度增加玉米产量, 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涝。 特别是吐丝前后是水分敏感期, 严重干旱将造成卡脖旱, 难以抽雄, 授粉结实不良, 导致空秆, 造成严重减产, 此时干旱一定要浇水;灌浆后期至成熟期, 需水量减少, 但干旱影响粒重。

4.隔行去雄

去雄应在雄花 (天花) 从心叶抽出约达一半时, 用手抽拔掉, 边行和地头的植株不要去雄。 抽掉的雄花茎秆中往往潜伏有玉米螟, 因此抽拔掉的雄花应集中扔于田外或深埋, 以防玉米螟爬出再为害玉米。 整个玉米田块的去雄株, 一般以不超过总株数的二分之一为宜, 以防授粉不良, 影响结籽与产量。

5.站秆扒皮

对降水慢的品种, 在蜡熟中后期进行站秆扒皮晾晒, 以利脱水, 促进早熟。

六、病虫害防治

1.地下害虫防治

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 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等措施, 可有效减轻虫害的发生。 地下害虫严重时, 可用辛硫磷拌种或制毒土施入土壤中。

2.玉米螟防治

4 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 穗轴作为燃料烧完, 或做饲料加工粉碎完毕。

药剂防治: 在心叶末期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 用5%辛硫磷颗粒剂1 千克/亩于大喇叭口期撒在玉米心叶。 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油, 稀释成2500~3000 倍液。 每株玉米灌10~15 毫升。

生物防治:亩放蜂2 万头, 分两次放。第一次放蜂大约在6 月20 日左右, 亩放蜂量1 万头;第二次放蜂时间在第一次放蜂后7~10 天后进行, 亩放蜂量1 万头。 释放方法:以距田边15 步, 边行15 垄为第一放蜂点。 并以此放蜂点依次间隔30 步、30 垄为下一个放蜂点。 在放蜂点处选择一棵茂盛的玉米植株, 将蜂卡别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有效防止高温日晒雨淋。

3.防治粘虫

用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3000~4000 倍液, 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功夫乳油2000 倍液喷雾。

七、适时收获

配套栽培 篇5

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特性及配套技术

综合台州市有关试验与典型稻田调查情况,介绍了中浙优1号在台州市黄岩区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作 者:刘伟明 Liu weiming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318020刊 名:农业技术与装备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年,卷(期):“”(14)分类号:S511.4+1关键词:单季晚稻栽培 特性 配套技术

毛豆、青蒜配套栽培技术问答等 篇6

答:为了兼顾两熟季节紧密衔接,毛豆多采用早熟品种早毛豆1号、早毛豆2号、北丰3号、武引9号、开育10号、绿亨1号,中熟品种可选用中豆19、矮脚早、91-1、台湾292、铁兰1号等。青蒜多采用川西紫皮大蒜,该品种主产四川省金堂县,又称金堂早蒜。也可选用各地当家的青蒜品种。

问:毛豆、青蒜的播期、播量如何掌握?

答:极早熟栽培毛豆于2月下旬播种、育苗,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2.5-3.5公斤,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一般早熟品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3月上旬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4-5公斤。中熟品种4-5月均可大田直播,每667平方米用种7.5公斤左右。青蒜于8-9月分期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100-150公斤。上市时间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

问:青蒜的茬口怎样选择?

答:大蒜忌重茬,重茬一会导致缺素症,二会引发病虫害,三会草荒严重,四会使苗小苗弱而减产。因此,大蒜茬口应相隔2-3年种植。旱作区应与豆类、瓜类、杂粮轮茬,水稻区宜水旱轮作。青蒜田的后茬以配植毛豆为好。

问:毛豆、青蒜配套怎样进行施肥?

答:大蒜的播种量大,基本苗多,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要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应施腐熟的农家灰杂肥或厩肥5000公斤左右,或精制颗粒活性有机肥惠满丰、地乐丹等40-50公斤,或高含量三元复合肥50-60公斤。适量追肥2-3次。青蒜收后,由于残存肥料尚未用完,种毛豆时基本不施底肥。但毛豆开花结荚期要分次喷施0.5%磷酸二氢钾、0.01-0.05%钼酸铵和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湖北省孝感市农业局 余宏章 邮码:432100)

双禹牌抗旱种衣剂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特点:

1.品使用简便易行,种子包衣后,旱种、浅播、压实、干种湿出、少浇水或不浇水,出苗率可达95%。

2.该产品使用成本低,收益高。在干旱的条件下,增产增收,极具大面积推广价值。

使用方法:

1.抗旱包衣:每袋(20克)抗旱剂对水1公斤。先向容器内加1公斤冷水,将抗旱种衣剂慢速均匀撒在水中,边撒边搅拌,搅拌15分钟溶胀咸水溶胶后,将10公斤种子倒入容器内,拌匀后倒在平面上,摊开,扒拉,防止粘连。在避免日光直晒处晾4-6小时即可播种。

配套栽培 篇7

关键词:徐麦99,高产,栽培技术

徐麦99(原名徐麦2号)是徐州市种子站以鲁麦14为母本、PH85-2为父本杂交,再以皖麦38为父本进行复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805)。现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策略及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1 高产栽培策略

徐麦自2007年开始在铜山县小面积试种,绝大多数田块均表现为高产稳产、广适多抗、品质优良等特点。2008年秋播该品种被安排在铜山县沿湖农场部级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作为主体品种之一,种植140hm2。收获前田间测产验收:平均穗数720万穗/hm2,每穗粒数35粒,千粒重42.2g,理论单产10.64t/hm2,实产9.04t/hm2,最高点产量9.27t/hm2。

2007~2008年的调查观测资料表明,徐麦99为冬性品种,幼苗偏匍匐,叶色较深,抗寒性较好。株高85~90cm,叶片上冲;分蘖发生早,出蘖快,成穗率高。一般田块可成穗675万穗/hm2左右,高产田可成穗720~750万穗/hm2。植株底部节间短,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2009年6月3日夜间大风达7~8级,田间50%的烟农19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而徐麦99几乎没有植株倒伏。穗层较厚,结实性好,一般每穗实粒数可达35粒左右,长芒,白壳,白粒,纺锤型穗,籽粒硬质、半硬质,千粒重42~45g。该品种综合抗性较好,高抗“三锈”及白粉病,耐土传花叶病,中感赤霉病、纹枯病,易穗发芽。

针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要实现产量9t/hm2以上的目标产量,其栽培策略是:充分发挥该品种分蘖发生早、能力强的特点,建立基本苗相对合理的基础群体,培育冬前壮苗,提高单株分蘖能力和分蘖成穗率。在调控措施上,生育前期要尽力促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分蘖,创建合理优质群体;后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同时要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现象的发生。有关技术指标是:基本苗以225~270万株/hm2为宜,冬前(12月20日)主茎叶龄要达到6叶1心以上,单株分蘖2~3个。春季最高苗控制在1 500万株/hm2以内。最终成穗数600~675万穗/hm2,每穗粒数32~35粒,千粒重42~45g。

2 配套栽培技术

2.1 精耕细耙,培肥土壤

选择耕层深厚、基础肥力较好、土壤有机质1.2%以上、全氮0.09%以上、水解氮7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90mg/kg的田块。整地时施有机肥7 500.0kg/hm2、纯N135 kg/hm2、P2O5172.5kg/hm2、K2O 112.5kg/hm2、硫酸锌15kg/hm2作基肥。

2.2 适期播种,精量匀播

徐麦99为半冬性至冬性品种,10月初至10月底均可播种,但最佳播期为10月5~10日。另据试验,该品种由于分蘖能力较强,播量不需过大,且条播、撒播均能获得高产。但实行精量匀播,降低群体起点,创造优质基础群体,对实现高产十分关键。一般适宜基本苗条播150~180万株/hm2,撒播225~300万株/hm2最适宜。撒播最好是采用机械撒播。

2.3 测土配方,高效施肥

首先,施肥要做到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合理使用。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氮肥总用量为240~270kg/hm2。其次,要实施“氮肥后移”技术,塑造理想株型、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产量、品质双重提高。即将追施氮肥时间由返青、起身期推迟至拔节、孕穗期。沿湖高产示范田增施优质有机肥37.5m3/hm2,纯N总量为297kg/hm2。基肥施纯N 174 kg/hm2(折后尿素375kg/hm2);平衡肥冬前追施纯N34.5 kg/hm2(折合尿素75kg/hm2);穗肥施纯N 90kg/hm2,分2次施用,一次是在倒三叶期,施纯N 45kg/hm2,另一次是在倒二叶未至剑叶露尖期,施纯N 45kg/hm2。运筹比例为基苗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基本等于6∶1∶3。

2.4 完善沟系,抗旱防涝

干旱与雨涝是近几年铜山地区小麦发生较频繁的自然灾害,尤其在2009年表现更为明显。为此,播种后及时开挖田间内外3沟,形成完善的灌排体系,对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十分重要。一般播种前必须浇足底墒水,确保足墒下种,对冬前底墒充足、群体适中的麦田,可不浇冬水,将生产上的起身水,结合“氮肥后移”技术移至拔节、抽穗期,这样就形成了肥水合理运筹的技术体系。进入孕穗至抽穗以后,要尽量控制灌水。小麦生长中后期如果遭遇雨涝,对小麦产量影响巨大,要及时排涝降渍,防止青枯死苗现象的发生。

2.5 防病治虫,适时收获

针对徐麦99的特点,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重点防治纹枯病、赤霉病、蚜虫。其方法是:在返青期至拔节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2 250~3 000mL/hm2对水1 500~2 250kg/hm2喷雾防治纹枯病。在孕穗至扬花期,用40%氧乐果乳油1 500mL/hm对水450~750kg/hm2防治蚜虫,同时加30包/hm2叶面肥与杀虫药剂混喷,以延长叶片和穗部功能期,防止早衰,养根保叶,提高粒重。同时要坚持蜡熟末期及时收获,防止穗芽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睿, 周益民, 李莉.15%麦极WP及6.9%骠马EW等防除冬小麦禾本科杂草田间药效及应用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1) :111-113.

[2]王扬起.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8) :140.

[3]范翠兰.平度市小麦高产创建集成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1) :123-125.

配套栽培 篇8

1 油菜高产栽培理论的概述

根据相关研究和资料可知, 油菜产量主要由如下几个因素组成:一是每角粒数;二是千粒重;三是有效角果数。而油菜高产栽培指的是上述3个因素的乘积最高值。总的来说, 在油菜高产栽培中, 占据最重要地位的因素是有效角果数, 因为其在不同的生长环境、栽培要求下, 有着很大的变异范围, 可能是几倍的差距, 也可能是十几倍的差距。相比较而言, 每角粒数、千粒重的变异范围不大, 通常都低于或等于0.5倍。在实际进行油菜栽培时, 如果有效角果数达到了某个水平, 需要加强对每角粒数、千粒重的重视。因此, 千粒重、每角粒数在高产栽培中发挥的作用也很大。

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后, 相关研究人员提出油菜高产栽培的主要途径:一是如果田块是以每株油菜的有效角果数为主, 则这种方式在大肥大水的育苗移栽田块中比较适用。二是如果田块是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单位面积有效株数为主的话, 则这种方式在田块肥力中等或更高的情况下适用。三是如果田块是以单位面积有效株数来计算, 则这种方法在田块肥力中等或更低的情况下使用, 或者是播种时间推迟的情况下, 以确保田块的基本苗数。

2 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2.1 科学选择品种

在合理应用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之前, 需要科学选择油菜的品种。优质高产的抗病油菜品种, 不但有着很大的增产潜力、较强抗逆性, 还有较多有效角果数、株高比较适中, 并且分枝部位不高, 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因此, 根据田地的具体情况, 综合分析气候、土壤等多种条件, 并科学选择品种, 才能真正提高油菜栽培产量[1]。

2.2 合理整修田地

通常情况下, 油菜有着较长的主根, 根系发达程度高, 并且侧根分布也比较广。因此, 在合理运用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时, 想要确保油菜根系能够很好的发育, 就必须合理整修田地, 以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通常油菜栽培选择的田地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砂黏适中;二是排灌方便;三是土层比较深厚。在收获完油菜田地中的前茬作物以后, 需要合理开挖田地周边沟, 以确保排水顺畅, 如果是在田中栽培油菜, 则需要在土壤水分比较充足时, 合理进行田块的翻耙, 以确保耕层土壤可以保持上松下实的状态, 从而使根系的营养吸收面、水分吸收面等进一步扩大, 对于提高根系、幼苗的生产速度有着极大作用。另外, 在恰当的时间进行定苗, 选择生长状态较好的群体, 可以使群体的质量大大提高, 从而保证油菜栽培的总产量[2]。

2.3 科学进行施肥

在油菜栽培过程中, 其比较敏感的营养元素是硼, 如果硼的含量较少, 则可能使油菜茎、叶、根等出现畸形, 或者出现花而不实的情况。因此, 在油菜生产的不同时期, 需要科学进行施肥, 确保氮磷钾等肥料用量的合理性, 才能在硼肥得到有效施用的基础上, 促进油菜健康生长。在实践过程中, 肥料的使用掌握以下原则:一是一般在整地之前撒施1次, 以便有效改善土壤的结构;二是播种之后合理使用1次, 需要兑水之后进行浇施, 以确保油菜能够早出苗和出壮苗[3]。与此同时, 在油菜正常生长的情况下, 还需要合理施用蕾薹肥, 在综合分析油菜生长趋势、不同生产时期所需氮素的情况等以后, 确定蕾薹肥的用量, 对于提高油菜栽培的产量有着极大影响。

2.4 加强栽培管理

在合理应用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实践中, 加强油菜栽培的田间管理, 需要对如下几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一是中耕除草;二是排灌;三是病虫害防治;四是收获时间。其中, 除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防杂草将油菜生长所需的营养吸收掉;在排灌时, 必须确保周边沟的顺畅, 以便及时排灌。

由于油菜在生产初期、抽薹开花期需要较大的水量, 因此需要科学运用速灌、速排等方法, 才能确保油菜能够生长所需的充足水分[4]。与此同时, 油菜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有白锈病、菌核病、白粉病、根肿病、小菜蛾、蚜虫、菜青虫等, 需要科学使用粉锈酮、克多帮、百菌清等农药, 才能保障油菜栽培的高产量[5]。

参考文献

[1]罗平.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 2016 (9) :54-56.

[2]黄敏.丘陵地区移栽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55.

[3]吴莉莉, 张亚宏, 雷建明, 等.天水市甘蓝型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 2012 (6) :55-56.

[4]林凯, 余华胜, 汤继保, 等.双低油菜皖油2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4, 32 (2) :233.

杂交谷子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篇9

1. 合理倒茬

杂交谷子增产潜力大, 要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应选择地势高燥、通风透光、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种植。杂交谷子不能重茬, 应年年倒茬, 前茬以豆类、薯类、玉米、绿肥等为好。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每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和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

2. 选择良种

凌源市年有效积温在3200℃以上, 张杂谷3号、张杂谷6号的生育期较短不宜选用, 应选择生育期在125天以上的张杂谷5号和张杂谷8号种植, 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和雨水资源, 达到高产目的。

3. 播种

播种期通常在5月1日前后。每亩播种量0.75公斤, 不盲目加大播量。播种方式采用开沟撒播, 覆土厚度3~4厘米。土表见干后紧跟压一遍磙子。垄作行距40厘米, 株距11~14厘米。

4. 田间管理

谷苗长到4~5叶时间苗定苗, 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的幼苗有两种颜色, 即黄苗和绿苗。绿苗是杂交苗, 间苗时留下, 黄苗是自交苗, 间苗时要严格拔除。稀植是高产的关键技术, 亩保苗1.2~1.5万株, 切不可按照常规谷子的留苗密度来管理杂交谷子。结合间苗, 用手锄铲掉苗眼草, 做到间苗、松土、除苗三结合, 促进谷苗壮长。第一次中耕施肥在5~6叶期进行, 要求浅锄、细锄, 达到灭草不埋苗。每亩顺垄撒施尿素3公斤, 结合中耕、定苗将肥料翻入地表内。第二次中耕施肥在8~9叶期进行 (拔节期, 植株高度约30厘米) , 每亩顺垄沟撒施尿素10公斤, 结合趟地将肥料埋严。第三次施肥在孕穗期, 趁雨或灌溉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进入灌浆期, 可用1%~2%尿素水溶液喷洒植株叶面, 延长叶片功能期。谷子开花前若遇到干旱, 有条件的应进行灌溉。

5. 防治病虫

杂交谷子的主要虫害是粟灰螟, 也叫钻心虫, 主要在苗期为害, 幼苗被害后造成枯心苗, 一般减产10%~15%, 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后期茎秆被蛀后, 造成中空, 使养分供应不上, 穗小粒秕, 遇风倒折减产。定苗后在拔节期连喷2次药, 用药时间以当地植保部门测报为准, 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氰戊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 每亩用药液量40公斤左右。谷子的主要病害是穗瘟病, 在灌浆期个别小穗出现白干是穗瘟病的主要特征, 防治方法是在抽穗后至开花前,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 每亩用药液量40~50公斤。

6. 适时收获

绿色花生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篇10

绿色花生生产的生态条件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在花生生长区域内必须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 水域、上游、上风口没有污染, 区域内大气、土壤质量及灌溉条件用水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2 绿色花生生产的测土配方施肥

绿色花生生产过程中以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为主, 配合施用少量化肥。施肥量的多少, 根据地力和对产量水平的要求而定。测试土壤肥力, 然后根据花生的产量目标, 按100kg荚果约需氮素5.5kg、五氧化二磷1kg、氧化钾3kg, 计算各种化肥的使用量。计算过程要考虑土壤的养分供应量、有机肥料供应的养分以及养分利用效率。在一般地力水平下, 1hm2产量4500kg, 应施优质有机肥15~22t、尿素150kg和生物磷、钾肥375kg。1hm2产量6000~7500kg, 在上述基础上递增25%~30%。如果地力较高, 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 可以少施或不施化学肥料, 只用各种生物肥料。还要配合施用钼肥、硼肥等微量元素。提倡施用根瘤菌肥, 播种前每公顷按根瘤菌和根瘤促生剂各7.5kg数量混合均匀, 随拌随播。

3 绿色花生高产措施

3.1 合理选择间、套轮作

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套种方法, 有效改善花生田的生态条件, 减少病虫害发生。如在花生田周围点种蓖麻, 可使花生田产卵的金龟子取食蓖麻叶后不育、食量减少或中毒死亡。

3.2 采用精耕细作

通过整地, 使土壤耕层深度在20~30cm之间, 达到耕层深、厚、细、平、无坷垃的质量要求, 以利花生生长发育。

3.3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时要根据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花生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注意抗性品种的轮换种植。还要正确理解花生抗病品种的概念, 抗病或耐病花生品种并不是绝对不染病, 不能认为选择了高抗病品种就不用或放松对花生病虫害的防治。

3.4 强化田间管理

3.4.1 提高播种质量

3.4.1. 1 做好播前准备

花生播前10d左右剥壳, 剥壳前晒种果2~3d, 以提高种子发芽势和消灭部分病菌;

3.4.1. 2 确定播种密度与时间

根据地温、墒情、种植品种、土壤条件及栽培方法等确定播种密度与时间。

3.4.1. 3 足墒播种

花生播种时, 播种层的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70%为宜, 天旱时应播前造墒, 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绿色花生的栽培密度不宜过大, 应充分发挥花生个体生长优势, 以减轻病虫害和减少烂果、小果。

3.4.1. 4 机械化播种

把花生扶垄、浅播种、均匀喷药、集中施肥、合理密植、严格覆膜和顺垄压土7条规范播种技术通过机械一次性完成。

3.4.1. 5 地膜覆膜

最好选用0.004~0.005mm乙草胺除草膜或乙草胺+扑草净除草膜效果理想, 除草剂残留少。

3.4.2 苗期确保全苗壮苗

花生顶土出苗时无孔膜要及时划膜, 膜孔直径5cm, 抓两把土将花生压住, 使花生植株胚轴延长。此工作要在花生顶土、子叶未开之前进行, 如果子叶已展开就不能在压土。破膜后将枝叶全抠出膜外, 用细土将地膜封严即可。严格查苗, 缺苗地方要立即浸种催芽补种。

3.4.3 中期除草防病、施肥抗旱

在化学防除杂草的基础上, 地膜覆盖的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对于地力较低地块可适当追肥, 1hm2用尿素75~112.5kg或磷酸二铵75~112.5kg, 肥料施在离主根7~10cm的地方。注意及时喷药, 防治蚜虫危害。如遇严重干旱要浅灌, 促下针结果。盛花期遇到叶色转黄和叶尖发白, 应通过叶面喷施补充养分, 1hm2喷0.5%磷酸二氢钾加1%尿素溶液1500kg, 喷2~3次。

3.4.4 后期注意防病和叶面喷肥保果

严重伏秋旱要灌水润墒, 雨量过多要及时排水早收。当花生茎叶老化, 70%左右果实饱满。剥开后果壳与果仁中间海绵消失, 壳内壁出现褐色斑点、斑块、说明花生成熟, 应及时收获晒干。

3.5 病虫草无公害防控

绿色食品花生病虫害的技术原则充分保护利用天敌, 发挥各种自然控制因子的作用,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进行综合防治。因此不达防治指标的不治, 可不用农药防治的不用。

3.5.1 做好病虫预测预报

掌握花生病虫害发生规律, 对病虫的发生期、发生量、为害程度等做出预报, 指导病虫防治。

3.5.2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如保护利用瓢虫、草铃、食虫椿类、食蚜蝇等防治花生蚜虫, 食螨小黑瓢虫、中华通草蛉等防治红蜘蛛等。

3.5.3 采用物理措施控制病虫

冬耕、冬灌、中耕灭茬等传统的农田管理措施, 能够有效地破坏害虫正常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3.5.4 利用花生生育调控控制病虫

在花生生长期内采取合理科学的排灌施肥等改善和促进花生的农艺性状, 增强花生的抗病虫害的能力;施用花生生长调节剂 (或微量元素) 调整敏感发育期使之避害。

3.5.5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要严格执行我国有关农药使用的各种规定,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的农药。选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采用轮换交替和隐蔽性施用, 力求既能防治病虫害, 又能控制花生上的农药残留量不超标。

参考文献

[1]詹志红.花生高产栽培技术[M].金盾出版社, 2008-12.

再生茄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 篇11

一、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再生茄子无公害栽培成功的关键,应选用植株长势旺、分枝性强、坐果率高的早熟品种,如“裕农3号”,该品种单果重250~300克,果肉细嫩,品质特佳,抗病性强,尤其耐热、耐湿、耐储运。

二、选株和剪枝

在江苏省如皋市,茄子于10月下旬播种,12月份4~5叶时假植,第二年2月底定植,株行距均为5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2500株。在春茄采收结束后的7月20日左右进行剪枝,时间选在晴天的上午9时左右。将茄子主干留12~15厘米高,如已有新萌发的枝条可保留2个,其余的枝干茎叶全部剪去,同时去除田间少量病、弱、残株,以减少病菌侵入。一般剪枝后10~20天,地上部即重新长出新枝叶。

三、肥水管理

在剪枝前2~3天,667平方米施尿素20~25公斤,促进植株早发新根和快发新枝。剪枝后7天,每667平方米喷施磷酸二氢钾150克,促进新生枝叶迅速生长。在剪枝后15天,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饼肥25~30公斤、复合肥12~13公斤,促进新叶和花蕾生长。进入盛果期,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800~1000公斤。

剪枝后迅速浇水1次,以渗透根系周围的土壤为宜。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临结果时少浇水、多松土。进入盛果期,视天气情况适量浇水,如无降雨,原则上每周浇水1次。

四、整枝去叶

剥去门茄节位以下新发的枝条。发生在同一节位上的新枝,按照去弱留强的原则,保留两个新枝,去掉新枝上第一朵花之前的二次分枝。

五、覆膜保温

寒露节气后气温下降,当夜间气温降到15℃以下时,夜晚大棚需放下裙膜保温。11月上旬寒流到来之前,应在大棚内搭建中棚或小拱棚保温;当夜温达0℃左右时,小拱棚上应加盖草帘。保持棚内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促进后期果实膨大。

六、病虫害防治

新枝叶长出时,正逢8月高温季节,主要害虫有蚜虫、茄28星瓢虫、红蜘蛛等,可采取防虫网覆盖、人工捕捉等措施防治。如发生严重,可用吡虫啉2000倍液、辛硫磷1000倍液、克螨特2000倍液喷洒。通过采取轮作、种子消毒和土壤石灰消毒等措施,可使绵疫病发生较轻。如遇多雨天气发生绵疫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喷洒防治。

七、适时采收

茄子是食嫩果的蔬菜,在果实长到一定大小、萼片下面的浅色不显著时即可采收。这时采收不但品质好、而且能提高产量。再生茄的供应期长,可持续供应至春节前后。

(江苏省如皋市蔬菜办公室朱晶华韩明

旱作蓖麻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篇12

1 耕作保墒

旱地的一切耕作措施, 都必须有利于蓄住雨水, 保好土中墒, 提高水分利用率。

1.1 深耕改土

为了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 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深耕打破犁底层, 加厚活土层,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据试验, 深耕25~30 cm的比浅耕17~20 cm的0~40 cm土壤容重减少0.15 g/cm3, 总空隙度增加5.5%, 水分渗透速率增加1.36 mm/min。

1.2 挖抗旱丰产坑和抗旱丰产沟

据试验, 抗旱丰产坑比一般田有机质增加54.3%~92.3%, 全氮增加80%~120%, 速效磷增加88%~177%。又据陕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调查, 坡度21°、坡长20 m地段, 丰产沟比对照田减少流失92.5%, 表土冲刷减少9.5%。

丰产坑和丰产沟一般在秋耕后封冻前进行, 亩施有机肥2500~3000 kg, 磷酸二铵10~15 kg。丰产坑按一定行距、穴距挖坑, 坑长短各35 cm, 深50 cm。先将表土层25 cm的熟土挖出, 放于坑外, 再将下层25 cm生土刨松, 施入肥料拌匀, 然后取第二坑的表土填入, 一般每亩挖900~1200个。丰产沟用犁按66 cm行距向左右各翻一犁, 将表土20 cm的熟土堆放沟旁, 施入肥料后, 将下层15 cm生土刨松, 使肥土混匀, 最后挖第二沟表土填沟。

1.3 中耕保墒

中耕改善土壤通气性, 促进根系发育, 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切断毛细管, 减少水分蒸发, 利于蓄雨水, 减少地面经流;消灭杂草, 降低水分消耗, 促进蓖麻根系深扎, 提高蓖麻抗旱能力。据试验, 灌浆期浅锄与不锄比较, 10天后0~10 cm土层地温提高1.3℃, 0~2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1.7%, 蓖麻百粒重增加2.13 g。

2 播种技术

一播全苗是旱作蓖麻丰产的基础, 因此, 掌握抗旱播种技术尤为重要。

2.1 抢墒覆膜播种

早春土壤解冻后, 为避免失墒, 可提早10~15天整平地面。播种前亩施有机肥200 kg, 并配合适量氮、磷、钾化肥作基肥, 覆膜保墒。适时打孔点种, 如果墒情差可先浇水, 每穴 (孔) 放种一二粒, 点种后覆膜。播后10~15天, 幼苗出土时破膜放苗。黄淮海区域一般3月底4月初播完。

2.2 提墒播种

播种时如果表墒差而底墒好, 可于播种前后进行镇压, 使土层紧实, 促底墒上移, 以利蓖麻出苗。

2.3 造墒播种

土壤干旱严重时, 可利用旱池贮水, 挑水点种。

2.4 借墒播种

在表层干土较厚而底墒好的情况下, 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结合浸种的办法播种, 有利于一播全苗。

2.5 等雨播种

长期干旱又无水源的地方, 预先按行株开穴, 选用早熟品种雨后抢播。这样使小雨变中雨, 中雨变大雨, 确保一播全苗。

3 选用化学抗旱剂

目前, 在生产上应用的抗旱剂有如下几种:

3.1 保水剂

保水剂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能调节土壤墒情。

3.2 抗旱剂

其主要作用是减缓蒸腾, 改善植株内水分状况, 促进蓖麻穗分化, 增加叶绿素含量, 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增强根系的活力, 防治早衰, 穗粒数增加, 粒重提高。

4 提高水分利用率

实现蓖麻旱作丰产除蓄水保墒措施外, 提高蓖麻对土壤水分利用率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使蓖麻根系扎得深, 分布广, 活力高, 则水分利用率高。生产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根系发展:

4.1 选用抗旱良种

淄蓖麻7号、淄蓖麻6号、淄蓖麻5号、通蓖5号、晋蓖2号等品种抗旱性强, 根系入土深, 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深层水分, 遇旱失水少, 在干旱情况下能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

4.2 增施肥料

以肥调水, 增施肥料, 培肥土壤, 是促进蓖麻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性、提高蓖麻产量的有效措施。旱作蓖麻主要靠自然降水生产, 施肥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尽量早施, 有雨就追, 无雨不可勉强。旱作蓖麻施肥要深施埋严, 以充分发挥肥效。

4.3 合理密植

掌握株数适量, 种植方式合理, 原则是瘠薄地宜密, 肥沃地宜稀;高秆品种宜稀, 矮秆品种宜密。通常可按瘠薄地65 cm×65 cm或65 cm×85 cm、普通田块可按85 cm×100 cm、肥沃地块可按100 cm×135 cm或135 cm×135 cm种植。小粒品种亩用种量0.5 kg, 中粒品种0.7 kg。蓖麻分布要均匀, 以利单株发育, 根系发达, 提高土壤深层水分利用率。

5 病虫防治

整个生育期间要加强病虫防治。及时拔除初期染病病株, 清除病叶、病果。消除杂草,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坚持轮作换茬, 也是确保旱作蓖麻丰收的重要措施。

6 适时采收

蓖麻多分枝, 分层开花结果, 一个单株上的各级果穗成熟时期不一致。蓖麻果穗达到成熟收获的标志是果穗上有1/3的蒴果由黄绿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 有刺果的果刺变硬, 蒴果缝隙有裂痕时即可采收。

上一篇:诊断成因下一篇:现代农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