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语搭配对比研究(精选3篇)
英汉词语搭配对比研究 篇1
首次将“搭配”这一概念引入语义学理论的是语言学家弗斯 (Firth) 将搭配 (Collocation) 定义为“基于惯常的共现关系而衍生出成语性或惯用性语义关系的独特性词语组”。随后不同的语言学家对搭配做出了不同的界定。里奇认为, 搭配简而言之各个单个词语独特的属性, 搭配意义是指一个词语由于通常出现在它周围的词语的意义而获得的各种联想。辛克莱将搭配界定为一个文本中两个或多个词语在彼此相隔很近的空间内出现的现象。搭配即搭配关系。通俗地讲, 搭配就是指一些词经常较固定地和另一些词用在一起。用语言学上的术语来说就是词语在同一序列中的共现 (co-occurrence) 。共现的词语之间存在这一种相互期待, 即搭配关系。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开辟了词语搭配研究的新途径, 从而对搭配问题形成更加完整研究方法和手段, 同时也丰富了搭配理论。
不可否认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语的语义, 二者相互关联, 相互制约。帕默曾说过:一个词语的全部可能的搭配对于语言学家来说实质上就是该词语的意义。由此可见搭配与语义的决定关系。就汉语中的“打”字而言, 它有二十几个义项, 对其意义的确定就只能靠其前后的搭配关系:
打毛衣 (编织) 、打酒 (买) 、打杂儿 (做) 、打官腔 (操着) 、打水 (取) 、打炮 (发射) 、打针 (意为“注射”) 等。同样, 此原则同样适用于英语中, 如heavy:
a heavy blow→有力的打击a heavy crop→大丰收heavy traffic→拥挤的交通heavy applause→热烈的掌声heavy discussion→重要的讨论heavy smoker→烟瘾很大的人heavy schedule→安排紧凑的日程a heavy investor→巨额的投资者a heavy rain→大雨a heavy thinker→思想深沉的人) 等。如上例子不难说明一个词的义项之多, 导致其搭配问题何等之复杂。
正因为如此, 许多翻译研究学者均对搭配给予了极大关注。作为跨语言, 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首先就是要实现其中所涉及的两种不同语言之间在搭配方面的跨越。众所周知,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共通性, 这是翻译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但与此同时, 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歧异性。对于一种语言的使用者来说是非常自然的搭配对于另一种语言来说却不一定如此。这也正是翻译常常面临重重困难的原因所在。而在翻译转换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之一便是搭配。在翻译过程中, 如果一律将目的语中的词语搭配去套译源语中的词语搭配, 势必会产生搭配不当的问题。就英汉互译而言, 由于英语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歧异性, 更是不可以一律使用汉语的搭配方法去套译英语的词汇搭配的。也不可以一律使用英语的搭配方法去套译汉语的词语搭配。比如, 汉语中有长处和短处之说;但英语中却只有shortcoming之说。两种语言之间搭配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可见一斑。
因此, 纽马克曾说到:“只要在源语中有普遍接受的搭配, 译者就需在目的语寻找并运用其对应语, 如果该对应语存在的话”。但很多时候, 因翻译所涉及的两种语言之间所存在的歧异性, 要在目的语当中找到源语的搭配的对应语很难。就英语和汉语而言, 搭配方面确实存在着完全对应的状况, 但多数情况却只存在部分对应或不对应的情况。英汉互译时若存在部分对应或不对应的情况, 译者应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知识图式, 在目的语中寻找一个与源语的搭配在意义上和功能上相当的表达来再现原文信息。
下面, 就英汉互译过程中所碰到的涉及搭配的主要情形予以描述并就如何在此情况下进行语言之间转换提出一点拙见:
1) 源语中同一动词因其意义笼统, 可与不同名词搭配, 在目的语中需要运用能与名词搭配得当的不同动词进行表达。如:
打毛衣→to knit a sweater打杂儿→to do odds and ends打官腔→to talk like a bureaucrat打炮→to fire a cannon打针→to give or get an injection
另外, 有些情况下在将源语中的动词翻译成目的语时, 可根据语体风格的正式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表达法。如主持工作 (to takecharge of work) 、主持婚礼 (to preside over the wedding ceremony) 、主持公道 (to uphold justice) 。
2) 源语与目的语均有各自的习惯性搭配, 翻译时须尊重目的语的搭配习惯。例:
学习知识不是to learn knowledge, 而是to acquire knowledge;
生活水平不是standard of life, 而是quality of life;
好票不是good tickets, 而是good seats;
强硬措施不是strong policy, 而是tough policy;
3) 源语中属于固定搭配的短语在目的语中用一般的表达式来表达。这是语言间差异导致的。如:
pay a visit to→参观;pay attention to→注意;take care of→照顾;take a nap→打个盹儿
威风凛凛majestic;波光粼粼glittering;称心如意satisfactory;惊天动地earth-shaking
4) 源语中使用量词与其修饰的名词搭配时, 同目的语中所使用的量词不对应。翻译时应入乡随俗。如:一群苍蝇→a swarm of flies一群蝴蝶→→a colony of artists一群旅客→a flock of sheep一群牛→a herd of cows一群狮子→一群猴子→a troop of monkeys
接下来探讨一下翻译过程中词语搭配错误原因, 主要有如下三点。
1) 母语负迁移现象。一些译者或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表达时经常把一些汉语的搭配习惯迁移到英语中去。想当然地认为英语词汇的搭配与对应的汉语完全一致, 从而生成不当的搭配。
虽然她什么都没说, 但我还是看得出她想什么。
a) Although she said nothing, I could see her thoughts.
b) Although she said nothing, I could read her thoughts.
显然, a) 受母语影响, 直接采用汉英词汇对应翻译, 忽略了英语词汇搭配的习惯, 从而译文让人费解。而b) 考虑到英语词汇搭配的特点, 译文也因此符合英语习惯, 显得很地道。
2) 词汇知识欠缺。有时汉语中的一个词语在英语中有几个或者是更多对应的词汇, 通常这些词汇的字面意义相同或者相近, 但它们的内涵意义却相去甚远。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上下文认真鉴别、选择最合适的那个词汇, 而是从一组词汇中随意挑选一个作为对应的翻译, 从而造成此类词汇搭配错误。如, 把学习榜样翻译成learn the example而不是follow the example;把机会很小翻译成The chance is small.而不是The chance is slim.等等。此外还有语义韵知识匮乏, 词典编纂不足等。
为了能实现译文的通顺和地道, 译者当提高对这两种语言的感悟力, 以便在目的语文本中求得恰当搭配, 从而避免不自然的搭配损毁目的语文本的情形出现。翻译时的词汇搭配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笔者认为大致需要如下几个步骤: (1) 找出搭配中的关键词或词组及其正确翻译; (2) 找出其他相关搭配词的正确翻译; (3) 考虑目的语适用习惯。此外也可利用参考书和搜索工具, 翻译材料时, 可以通过查询英语词汇搭配的辅助工具找出地道搭配, 如, 搭配辞典、语料库等。搭配辞典有《牛津英语搭配词典》和《精选英语搭配字典》等。语料库有Cobuild计划编成的Bank of English的庞大语料库以及BNC语料库等。
综上所述, 搭配与翻译是形影不离的。翻译是协调源语同目的语之间在文本类型、语篇意义、句子结构修辞搭配等多个层面关系的活动。在协调所有这些关系的过程中, 译者遇到的难题时往往不是因为语法不当的问题, 也不是因为用词本身的问题, 而较多地是因为使用了不可接受或不恰当的搭配问题。总而言之, 不能定性为是搭配决定翻译, 但搭配同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显而易见, 希望本文能使中英翻译工作者以及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搭配有所重视, 以便更好地应用英语, 让英文译文更加地道纯正, 符合英语人士习惯, 为产出高质量的译文创造条件。
摘要:自弗斯提出“搭配”这一概念以来, 搭配问题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 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在英汉互译中, 搭配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翻译质量的优劣, 搭配反映出译者对翻译所涉及的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 反映出译者的跨语言、跨文化的能力。因此, 只要从事翻译实践或者翻译研究, 就不能不关注搭配问题。词汇搭配错误是一种常见而译者自身很难察觉的错误。本文就英汉互译过程中词汇搭配的问题加以对比分析, 并提出一点消除词汇搭配错误的拙见, 以帮助译者或者英语学习者正确处理翻译中的词汇搭配问题, 应用地道的英语词汇搭配, 提高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词汇搭配,目的语,源语
参考文献
[1]Leech, G.Semantics[M].London:Penguin Books.1981.
[2]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2.
[3]卫乃兴.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4]徐世昌.英语表达中词语搭配错误成因分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2) .
[5]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英汉词语搭配对比研究 篇2
我们都知道在汉语中有“速度快慢”的搭配,然而英语中,与speed相搭配的是high与low,只有直接谈到交通工具的时候才能使用fast或者slow,因此,如果直接根据汉语说成The speed of a plane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lf a car便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在汉语中,“学习、学到”常与各种知识相搭配,对应到的英语单词就是“learn,study”,然而这两个词却都不同和knowledge相搭配,这种情况就像是汉语中的“教”是一样的,在汉语中我们常说的是教某一门课程,而英语中却要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2)构词方法的限制
在英语中,除去基本词语外,其他的都是由截短法或合成法或首尾字母缩略法等得来的,然而在汉语中,大多是双音节词语和四字词语,还有许多词语是由相加的语素而成的,因此在词语的搭配上会受到构词方法的影响,使词语间的搭配更为宽松,范围更为广泛,在这一点上,英语的词语搭配范围则没有汉语广泛。
英汉词语搭配的异同 篇3
一种语言中, 最主要的, 也是最能反映该种语言特点的成分便是词语的搭配, 作为一种形象而生动的表达, 它们的搭配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依据语言及其文化环境的不同, 而存在着不同的搭配习惯, 并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因此, 无论是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中, 还是仅仅的翻译中, 对于二者词语搭配的习惯我们都需要注意,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词语搭配并举例, 研究一些英汉词语搭配中的现象, 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
1 英汉词语搭配的异同对比
不论是在英语中, 还是在汉语中, 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一些词语的搭配范围极其广泛, 而一些词语的搭配范围又特别有限, 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意思以及其可联想的意义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其词义越丰富, 搭配的范围就越广。词语的搭配意义是由一个词的各种联想的构成, 这些联想又是由和这个词经常同时出现的一些词义产生的。
(1) 英汉词语的形容词搭配对比
在汉语中, 对气体和液体的稠密与颜色的深度以及程度的浅重等都可以用"浓"来形容, 比如浓茶、浓烟、浓妆的搭配, 然而在英语中, 与之相应的"thickstrong"都不能完全表达这些含义, 想要表达汉语中的"浓", 就要用到不同的英词形容词, 比如strong tea, thick smoke, heavy make-up;在汉语中, 由于"红"字象征着昌盛和财富, 因此可以搭配为红人、红榜与红运等, 而在英语中, "red"经常会让人联想到极病与危险, 因此, 要想表达上述词义, 则要说a favorite with somebody in power, honor roll, good luck;在汉语中, 形容人或物都可以用"漂亮的", 而在英语中, 则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对pretty与handsome进行不同的搭配使用, 隐含女性柔美或是清秀之美的可以用pretty, 比如pretty girlptetty woman等, 而强调一种好象阳刚之美的则用handsome, 比如handsome boyhandsome man等。以上几种, 均是汉语词语的搭配范围比英语广泛的情况。
(2) 英汉词语的动词搭配对比
在汉语中, 一些动词同样可以搭配很多种, 例如"上"字, 可以作上车、上街、上班、上场以及上电视等, 而在英语中, 想要表达同样的意思, 则要用到许多不同的词语搭配, 例如get on thebus, go shopping, go to workon duty, enter on the stage, be onTV;再例如汉语中的"打"字, 同样可以作很多搭配, 像打架、打电话、打官司、打开箱子等, 然而对应到英语中的"open"则不能作如此广泛的搭配, 只能采取不同动词来表达, 例如fight with, give somebody a rig, engage in a lawsuit, open the box。同样, 在英语中, 也有不少搭配能力很强的动词, 比如"kill"可以作kill time (汉语中则为消磨时间) , He was killed in a car crash (汉语中则为死于车祸) , The newspaper editor killed the story (汉语中说成删减) ;再比如, 英语中的"wear", 可以用于加任何东西在身体上, 像wear a new coat (穿衣服) , wear the sealt belts (系安全带) , He wore dark glasses to protect his eyes (戴眼镜) , wear a cheerful smile (面带微笑) 等, 这些都是英语词语搭配较汉语广泛的情况。
2 英汉词语搭配受到各种限制
(1) 语法规则的限制
我们都知道在汉语中有"速度快慢"的搭配, 然而英语中, 与speed相搭配的是high与low, 只有直接谈到交通工具的时候才能使用fast或者slow, 因此, 如果直接根据汉语说成The speed of a plane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lf a car便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在汉语中, "学习、学到"常与各种知识相搭配, 对应到的英语单词就是"learn, study", 然而这两个词却都不同和knowledge相搭配, 这种情况就像是汉语中的"教"是一样的, 在汉语中我们常说的是教某一门课程, 而英语中却要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2) 构词方法的限制
在英语中, 除去基本词语外, 其他的都是由截短法或合成法或首尾字母缩略法等得来的, 然而在汉语中, 大多是双音节词语和四字词语, 还有许多词语是由相加的语素而成的, 因此在词语的搭配上会受到构词方法的影响, 使词语间的搭配更为宽松, 范围更为广泛, 在这一点上, 英语的词语搭配范围则没有汉语广泛。
总而言之, 不论是在汉语中, 还是在英语中, 不同的词语在二者语法规则、构词方法以及文化社会背景等条件下, 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搭配方式与搭配范围, 对英汉词语搭配异同方面的掌握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两种语言。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英汉词语搭配对比研究】推荐阅读:
英汉词语搭配09-16
英汉对比研究07-07
英汉词缀对比研究01-15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10-06
英汉对比研究以01-04
英汉新词的对比研究09-04
英汉隐喻的对比研究12-14
英汉颜色隐喻对比研究12-25
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06-13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