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控制钢筋保护层

2024-06-19

怎样控制钢筋保护层(精选12篇)

怎样控制钢筋保护层 篇1

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 无论是单层工业厂房还是一般民用建筑或高达数百米的摩天大楼, 要是离开了钢筋混凝土, 很难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有钢筋就需有保护层, 钢筋保护层究竟有什么作用?保护层多大才合适?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试从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 结合多年的施工实践, 谈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其在施工中的控制……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 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分析, 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 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很低。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 还有较好的粘结力, 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 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 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粘结力。在计算时,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承受着外力。同时,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 故只考虑混凝土所承受的受压应力, 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 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 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 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 无论是梁还是板, 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 轻者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 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 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成份是铁, 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 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 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 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 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 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 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 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护作用, 从而导致钢筋锈蚀, 断面减小, 强度降低,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 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 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在工程实际中, 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比较突出的如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 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 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 尤其是客厅楼板。曾见到过某单位建设的跨度达5.7米的楼板, 厚度为15cm, 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 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 但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 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 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 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 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 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 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 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本身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住宅楼开裂原因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那么, 钢筋保护层又该如何控制呢?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 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 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 确定正确的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 一般来说, 现浇楼板的保护层厚度1.5cm, 而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 有时甚至达到10cm。因此, 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此厚度, 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施工过程中, 重点要做到规范操作, 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中, 尤其需要重视。往往钢筋绑扎时位置很正确, 但一到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 不是人踩就是工器具压在上面,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支撑钢筋的马墩被踩倒, 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型, 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应做到规范操作, 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诚然, 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 但如果不重视它, 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 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只有防微杜渐, 才能使我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

摘要: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 但如果不重视它, 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作用,控制措施

怎样控制钢筋保护层 篇2

061基地公租房建设项目

批:

张慧

核:

李怀柱

制:

余兴进

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日

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061基地公租房建设项目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贵阳航天工业园061基地公租房工程

2、参与建设各方单位:

建设单位: 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

监理单位: 重庆新鲁班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工程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周家寨

4、本工程占地面积2768.40平米,总建筑面积45769.84平米,其中地下5905.42平米,地上39511.88平米,室外坡道352.54平米。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上32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7.2米。

二、结构概况

(1)结构形式:框支剪力墙结构;

(2)结构抗震等级:框支框架抗震等级和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和转换层以上框架抗震三级;

(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5)基础形式:地下室为筏板基础;(6)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都为二级;(7)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8)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061基地公租房建设项目

(9)砼强度等级:基础强度等级C40

三、本工程钢筋砼保护层厚度:

1、室内正常环境: 1)板、墙 : 15

2)梁 : 25

3)柱 : 30

2、其他:地下室迎水面钢筋砼保护层厚度为:50

室内地下室板、墙钢筋砼保护层为:20 地下室内梁为:30

3、保护层允许偏差:梁、柱:±5,墙、板:±3 允许偏差检查要求:梁、板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过允许偏差数值的1.5倍。

四、钢筋砼保护层施工控制措施:

1、平板、梁底筋下垫相应厚度的大理石垫块。平板垫块间距1米,中间加一块,垫在双向钢筋交叉点处。梁底垫块间距1米,梁侧垫块间距1.5米,左右对称垫好。

2、墙、柱绑扎相应厚度的塑料垫块,间距1米,中间加一块,或采用绑扎焊接钢筋撑、水平梯子筋等措施(剪力墙上口水平梯子筋可周转使用)。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绑扎时必须两侧对称绑扎。

3、墙、柱拉筋均按设计规定间距绑扎,绑扎方法正确,拉筋长度不符合钢筋砼保护层厚度要求的换掉。

4、平板二层钢筋下绑扎焊接马凳,单层双向筋平板的负弯矩筋,采用塑料马凳,间距不大于1m。负弯矩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

5、浇筑砼时,必须有钢筋工跟班作业,及时校正钢筋位置,保证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061基地公租房建设项目

钢筋不位移。

三、质量控制措施:

1、浇筑砼班组,不采取铺设通长脚手板等保护钢筋位移措施的,不准浇筑砼。

2、浇筑砼时,无钢筋工跟班作业的,罚款100.00元。

3、砼浇筑完成后,钢筋出现一处位移的,必须整改复位,并罚款50.00元。

钢筋砼保护层厚度控制直接关系到工程验收。保护层厚度不合格的,则主体结构工程不合格,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因此,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达不到要求的,均一票否决,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分公司公租房项目部

钢筋保护层的作用及控制 篇3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作用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分析,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很低。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粘结力。在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承受着外力。同时,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故只考虑混凝土所承受的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者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

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无论是单层工业厂房还是一般民用建筑或高达娄百米的摩天大楼,要是离开了钢筋混凝土,很难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有钢筋就需要有保护层,钢筋保护层究竟有什么作用?保护层多大才舒适?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笔者试从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结合多年的施工实践,谈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其在施工中的控制……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分析,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很低。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钢筋保护层的作用及控制 篇4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 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分析, 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 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很低, 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 还有较好的粘结力, 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 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 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粘结力。在计算时,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承受着外力。同时,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 故只考虑混凝土所承受的压应力, 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 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 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 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 无论是梁还是板, 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 轻者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 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 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成份是铁, 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 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 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 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 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 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 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 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护作用, 从而导致钢筋锈蚀, 断面减小, 强度降低,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 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 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mm。

在工程实际中, 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比较突出的如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 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 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 尤其是客厅楼板。例如某单位建设的跨度达5.7米的楼板, 厚度为15cm, 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 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 但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 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 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 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 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 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 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 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本身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住宅楼开裂原因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施工过程中的要素控制。在施工前, 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 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 确定正确的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 一般来说, 现浇楼板的保护层厚度15mm, 而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0mm, 有时甚至达到100mm。因此, 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此厚度, 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施工过程中, 重点要做到规范操作, 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中, 尤其需要重视。往往钢筋绑扎时位置很正确, 但在混凝土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 不是人踩就是器具压在上面,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支撑钢筋的马凳被踩倒或变形, 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型, 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应做到规范操作, 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诚然, 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但如果不重视它, 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 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 只有防微杜渐, 才能使我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

摘要: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 无论是单层工业厂房还是一般民用建筑或高达数百米的摩天大楼, 要是离开了钢筋混凝土, 很难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有钢筋就需有保护层, 钢筋保护层究竟有什么作用?保护层多大才合适?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试从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 结合多年的施工实践, 谈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其在施工中的控制。

怎样控制钢筋保护层 篇5

1、钢筋位置及保护层控制 1)钢筋安装

(1)保护层控制可用专用塑料垫块

(2)框架柱、墙板采用定位箍筋,并且焊牢固,即可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又

能保证主筋的位置。该箍筋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柱、墙根部使用,框架柱、墙主筋中间部分采用专用塑料垫块。

(3)梁板上部受力筋是检查的重点,规范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90%,且最

大偏差不大于1.5倍允许偏差,方为该项符合要求。梁底可用专用塑料垫块配合预制混凝土垫块使用,梁侧面用塑料垫块保证保护层,梁上部受力负筋需注意在梁柱、梁梁交接部位位置准确,保护层允许偏差范围内。板底部受力筋用塑料垫块垫起,从梁边30CM处垫起交叉间距<1米;板上部受力负筋必须和水电配管等交叉工序时必须采取防板负筋变形措施,先安装配管,再扎板负筋,架设马镫走道。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梁25MM、柱为30MM,板为15MM。

(4)3:梁头、梁边、柱边墙板的保护层是控制的重点,要加强注意。2)节点处理(1)框架柱核心区箍筋是检查重点,该处箍筋间距必须符合要求,内环箍 筋不得缺失。

(2)梁柱交接处钢筋得位置,必须正确,应为“柱筋包梁筋”且箍筋与主 筋绑扎要到位。

(3)梁板钢筋得锚固必须符合要求,边跨板负筋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35 倍的钢筋直径。

(4)施工缝、后浇带钢筋必须保证主筋的位置用垫块或垫木支好。

(5)二排钢筋的位置必须保证不小于主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可用钢筋托架保证,吊筋弯起点必须保证,且平直段必须保证。

(6)大于4米的板必须起拱,并注意及时复查总结经验。3)钢筋的连接(1)连接点位置必须正确,应在受力较少的部位。

(2)梁柱连接选用套筒机械连接,梁板直径小于16钢筋选择搭接,连接 时纵向受拉钢筋接头百分率必须小于50%。

(3)当采用搭接时纵向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梁板必须小于25%,柱必须小 于50%,应按规范加长搭接长度,且在搭接范围内箍筋应加密。

(4)焊接接点应按规范进行外观检查核焊接性能力学检验。4)板筋的保护(1)板负筋必须防止踩踏和冲击变形。

(2)构造柱、墙板、框架柱主筋位移是另一个保护重点。(3)构造柱、墙板定位必须准确,插筋必须焊死。

(4)框架柱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仅为10mm,绑扎和浇筑时必须严格控制,专 人看护及时矫正。

(5)栏板筋位移浇筑时应及时复位矫正。

(6)注意与水电等工种之间的衔接和交接检验,避免工序返工和相互损 坏。

5)控制柱子或板钢筋环箍间距

(1)设专用标尺4~5个,材料采用19*19的方管或Φ16圆钢,以100MM 为单位,红白相间做成,长度为3~4米,绑扎柱子箍筋时将其放入柱子内靠近主筋即可。因柱子箍筋间距通常为100MM或200MM,工人在绑扎时可一次性完成安装和自检。6)柱子主筋间距的控制(1)浇筑梁柱接头时,工人经常为浇筑方便而随意摆放主筋,使主筋间距 不匀,规范要求主筋间距的最大误差为10MM,多数工程经常超出要求。

设置“主筋定位框”即可控制柱子主筋的位置,另外柱头处混凝土外露石子及浮浆应剔除,剔至混凝土密实处。7)钢筋保护层控制

(1)柱子钢筋保护层,四周用塑料垫块,柱上端用主筋定位框,梁侧用塑 料垫块。

(2)平板钢筋用塑料卡保护层垫块。

(3)梁底保护层为防止压碎,设置塑料垫块或预制混凝土块后派专人要加 强看管和保护。

(4)板上负筋保护层垫块采用钢筋制作的马镫支撑。

2、现浇板厚度控制

1)控制措施。项目部派专人负责模板安装并及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工作。2)2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详解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楼板厚度控制在-5~+8mm范围之内。必须认真做好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这两方面工作。

3)3.模板标高控制。在楼层面上的每根墙柱钢筋上抄出50控制线,涂好红色醒目油漆,木工根据不同的板厚,依据水平线进行梁板模板安装。4)4.梁板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板的技术复核和质量检查自检。重点是检查模板标高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模板安装质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批准后才能进行钢筋绑扎。

(1)浇筑混凝土时,用Φ110的PVC塑料管做成标高控制杆,高为现浇板

厚,发放给混凝土浇筑工人,浇筑混凝土时插入在板内,随浇随插,以控制现浇板厚度,砼浇筑找平以后将其拔出清理干净以备下次使用。保证现浇板得厚度。

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控制技术 篇6

关键词: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控制技术

1 概述

1.1 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桥梁工程中的墩柱普遍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利用钢筋与混凝土有相近的线膨胀系数这一客观特性,设计出混凝土同钢筋达到协同承受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同时,混凝土又被设计成起到很好保护钢筋免受外界侵蚀的“保护神”。但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渐渐风化的不利特性,混凝土表面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丧失混凝土本身具有的致密的水泥石构造,其表面不断风化成松散粉状,更严重还会呈现裂隙状态。因此,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的保护层出现不足势必会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持续耐久性,当钢筋保护层不足很严重的话,将会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过早破坏,不在具备使用条件,故钢筋保护层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2 钢筋保护层的现状总体情况

桥梁工程中的墩柱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是暴露在大气和水中等容易腐蚀环境下面积最大的构件,因此对桥梁工程中的墩柱而言,其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及现行规范的要求显得尤其重要。当桥梁墩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偏薄,这将有极大的概率证明,位于偏薄部位的钢筋在设计年限的服役期内,将会过早的被从混凝土表面渗透进来的空气、水气和氯离子等腐蚀性介质所腐蚀,当出现加快的腐蚀情况时候,这将极大的威胁桥梁墩柱安全和桥梁本身的安全。当桥梁工程中的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厚时,这分可能的两类情形,第一类可能的情形是墩柱直径未变,而钢筋骨架主要可能是加强圈直径缩小了,那么,位于钢筋加强圈外侧的一圈竖向主要钢筋位置发生变化,在桥梁墩柱处于可能的受力不利的情况下,钢筋的抗弯能力将较设计时明显减少,将会极大增大发生安全隐患施工的概率;第二类可能的情形是桥梁墩柱的主要钢筋及加强箍筋尺寸未变,但安装的模板尺寸偏大,造成结构构件外形尺寸变大,超过设计直径,这将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保护层偏厚将可能导致立柱表面出现裂纹。笔者有幸参加国内东南沿海省份的高等级公路桥梁工程墩柱施工,发现桥梁工程的墩柱的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平均只有50%左右。

2 钢筋保护层控制技术

2.1 原因分析

当前,桥梁墩柱的施工方法相对较为简便,普遍情况为先进行墩柱钢筋的下料制作和安装,随后使用钢结构加工厂生产的定型钢模板作为浇筑模板,经过钢筋隐蔽工程向监理工程报检合格后,及时进行墩柱混凝土浇筑并按要求进行规范振捣,待具备拆除模板条件后,及时对墩柱进行包裹并采取滴水养生法进行养生。由以上几大主要施工步骤可知。影响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因素主要有钢筋制作及安装、钢模板以及混凝土浇捣施工工艺等。

2.1.1 钢筋及垫块制安

钢筋保护层厚度主要是指墩柱钢筋竖直主筋外边缘到墩柱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施工过程中反映为墩柱箍筋与模板的距离。所以墩柱主要纵向钢筋以及加强圈的骨架几何尺寸直接决定浇筑完毕后的桥梁墩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数值。在墩柱钢模板主要尺寸确定的前提下,墩柱钢筋骨架中加强圈直径越大,那么墩柱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测试出来结果将会变薄,墩柱钢筋骨架中加强圈直径越小,那么墩柱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测试出来结果将会变厚。因此,加强钢筋下料及钢筋安装控制,从源头抓起控制技术,下料前,认真核对施工图纸及细部构造图,确保下料尺寸无疑义。同时,加强钢筋安装质量控制,确保钢筋安装符合设计要求。选择强度合格以及尺寸合格的垫块。垫块大小不合适,强度不合格亦会造成钢筋局部偏向一边,可能造成钢筋保护层一部分大,另一部分小的情况,直接影响墩柱施工质量控制。

2.1.2 钢模板

桥梁墩柱一般使用厂家订制的钢模板,其直径大小即为墩柱的混凝土外轮廓尺寸。钢筋主筋及加强圈形成的骨架与墩柱钢模板两者直接决定钢筋保护层的客观情况。当不考虑其他可能会影响钢筋保护层的情况下,墩柱钢模板的加工精度和钢筋加工及安装的精度共同决定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同时,钢模板的自身固定情况亦是影响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原因之一。

2.1.3 混凝土浇捣

浇捣混凝土时,由于使用插入式振动棒将可能造成钢筋保护层垫块松脱、移位甚至直接掉落,导致钢筋将出现移位,混凝土下料过程中,由于墩柱高度较高,需使用串筒,但产生的势能这可能影响到钢筋正常设计位置及墩柱模板的位置。同时,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密切关注模板状态,不定时进行模板平面高程及竖直度的检测,确保模板在浇筑混凝土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异常。

2.2 控制技术

2.2.1 钢筋及垫块制安

钢筋制安严格按照设计及现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尤其重点控制加强圈钢筋的尺寸控制,其大小直接决定钢筋保护层是否合格。同时,做好纵向主筋与加强筋焊接工作,做到“不咬肉”,否则墩柱钢筋笼纵向纵筋内移,将直接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变厚。钢筋笼运输、起吊及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钢筋笼骨架的刚性,避免出现骨架明显变形情况。在骨架安装前,再次对骨架进行测量。确定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垫块制作采用专业厂家精致模具加工,填物采用高强砂浆,保证了其强度。安装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应绑扎牢靠。

2.2.2 模板制作、安装精度

墩柱模板采用大块定型模板,由专业厂家生产,进场后及时进行预拼装,检查模板制作精度,同时,复核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模板安装质量。模板安装前,先测量放样,及时对墩柱底部进行清理、找平,然后安装各个节段钢模板,通过测量放样,对模板安装精度进行全程控制,确保安装精度。

2.2.3 墩柱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墩柱混凝土前,及时安装串筒,通过串筒降低混凝土入模对钢筋笼、模板及垫块的冲击力,以免影响模板居中、钢筋笼移位以及垫块脱落等所造成的钢筋保护层偏大或偏小。人员上下必须通过上下专业通道,不得通过攀爬模板及钢筋进行上下通行作业。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严禁将振捣棒碰触钢筋,以免造成钢筋及模板移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不定时对墩柱模板平面位置及竖直度进行测量,确保墩柱模板不变形,始终居中,同时也对钢筋进行按设计严格定位。确保钢筋位置不变。

3 结语

通过分析可能影响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因素,按上述控制技术措施实施后,通过钢筋保护层检测仪器对新浇筑的墩柱钢筋保护层进行再次检测,发现合格率均在80%以上。墩柱钢筋保护层得到明显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晓步.浅谈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施工控制[J].价值工程,NO.15 2012

[2]李炳军.提高大桥墩柱钢筋保护层合格率的措施[J].交通科技,NO.2 2013

钢筋保护层的作用及控制 篇7

钢筋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粘结力。在计算时,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承受着外力。同时,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 故只考虑混凝土所承受的受压应力, 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载面设计来讲, 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 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 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 无论是梁还是板, 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跳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 轻者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 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那么, 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陈份是铁, 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 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 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 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 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 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标面混凝土剥落, 另一方面隧着时间的推移, 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 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护作用, 从而导致钢筋锈蚀, 断面减小, 强度降低,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 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 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

在工程实际中, 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比较突出的如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 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 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 尤其是客厅楼板。笔者曾见到过某单位建设的跨度达5.7米的楼板, 厚度为15cm, 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 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 但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为引起足够重视, 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 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 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 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 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 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 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 目前住宅楼开裂原因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那么, 钢筋保护层又该如何控制呢?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 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 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 确定正确的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 一般来说, 现浇楼板的保护层厚度1.5cm, 而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 有时甚至达到10cm。因此, 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此厚度, 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施工过程中, 重点要做到规范操作, 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中, 尤其需要重视。往往钢筋绑扎时位置很正确, 但一到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 不是人踩就是工器具压在上面,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支撑钢筋的马凳被踩倒, 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型, 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应做到规范操作, 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该经常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结束语:诚然, 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 但如果不重视它, 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 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只有防微杜渐, 才能使我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

参考文献

[1]王景文.砌体结构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2004.

[2]朱伯龙.砌体结构设计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3]卫军, 主中慧, 徐礼华.砌体结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钢筋保护层的质量控制及检测 篇8

钢筋工业尽管起步较早,但真正应用于工程施工的时间不长。自从人们找到水泥这种新兴建筑原材料,工程施工技术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近50年,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更使的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几百米跨度的桥梁建造也由过去的神话变成了现实,这中间都少不了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功劳。

那么,钢筋与混凝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讲,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而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却很低,但是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钢筋和混凝土结合起来具有很高的粘结力。这样既能发挥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的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因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足够的粘结力,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

但是,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缘就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接触相对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就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因此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施工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以住宅楼为例,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楼板跨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客厅楼板。笔者曾从资料上见到过市区某单位建筑的跨度为5.7m的楼板,厚度为15cm,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的正弯矩小多少,但由于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经检查测试发现,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救措施,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本身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住宅楼板开裂原因中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而引起的。那么,钢筋保护层又该如何控制呢?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一般来说,现浇楼板的保护层厚度为1.5cm,而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达到10cm。因此,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此厚度,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在施工过程中,则重点要做到规范操作,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楼板浇捣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往往是钢筋绑扎是位置都很正确,但一到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不是人踩就是工器具压在上面,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支撑钢筋的马凳被踩倒,致使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形,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筑中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鉴于上述情况,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验收工作就成了十分必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对于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方法作了明确论述。以下是本人对其中部分条款的理解,仅供参考。

1)检测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有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检测数量。对梁、板类构件,各应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少于50%。3)检测方法。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的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4)允许偏差。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对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构件为+10mm,-7mm;板类构件为+8mm,-5mm。5)验收条件。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E.0.4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6)复试抽样再检测。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二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后的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 人们对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 对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也不断加强, 其中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浅谈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与作用 篇9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 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分析, 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 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很低。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 还有较好的粘结力, 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 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 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粘结力。在计算时,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承受着外力。同时,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 故只考虑混凝土所承受的受压应力, 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 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 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 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 无论是梁还是板, 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 轻者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 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 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成份是铁, 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 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 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 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 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 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 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 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护作用, 从而导致钢筋锈蚀, 断面减小, 强度降低,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 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 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

在工程实际中, 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比较突出的如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 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 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 尤其是客厅楼板。笔者曾见到过某单位建设的跨度达5.7米的楼板, 厚度为15cm, 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 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 但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 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 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 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 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 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 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 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本身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住宅楼开裂原因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那么, 钢筋保护层又该如何控制呢?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 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 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 确定正确的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 一般来说, 现浇楼板的保护层厚度1.5cm, 而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 有时甚至达到10cm。因此, 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此厚度, 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施工过程中, 重点要做到规范操作, 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中, 尤其需要重视。往往钢筋绑扎时位置很正确, 但一到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 不是人踩就是工器具压在上面,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支撑钢筋的马墩被踩倒, 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型, 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应做到规范操作, 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浅谈立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方法 篇10

1 研究背景

由于钢筋容易发生锈蚀,因此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保护层十分重要。保护层过厚,可能会增加经济成本。保护层过薄,则会导致公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过早被锈蚀从而产生结构失效等后果。有些构件局限于周边条件尺寸无法变大。笔者参与过多座桥梁的施工及竣工验收,发现圆柱立的保护层合格率一直偏低,一般只有70%左右,尤其5m~13m高度的立柱中部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最低。

2 影响立柱保护层厚度的因素分析

立柱的施工工序如下:首先进行钢筋的加工与安装,为了能够控制立柱的几何尺寸,会采用钢模板进行定型,然后浇筑混凝土并且进行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浇筑完混凝土后还应该根据施工环境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此过程中有很多影响立柱保护层厚度的因素,本文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 钢筋加工安装原因

首先,在立柱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指的是钢筋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因此,模板几何尺寸一旦确定,对立柱钢筋保护层厚度造成直接影响的是钢筋骨架的几何尺寸。由于立柱骨架位于模板的内侧,因此骨架钢筋的尺寸越大,保护层的厚度就会越小。其次,在立柱施工过程中对平面位置有严格要求,《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当中规定了立柱的轴线偏位为10mm,立柱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控制在90%~106%的设计计算值上。也就是说立柱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安装位置对设计轴线的偏差要控制在±5mm内,才能保证钢筋的平面位置与钢筋保护层厚度同时满足要求。而在无法同时满足的情况下,一般都会优先保证平面位置,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要求,这是目前很多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时都会产生的问题。此外在立柱施工中钢筋骨架的刚度也会对保护层厚度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刚度不足,在立柱中绑扎完钢筋后其中间位置很容易失去控制,从而对保护层厚度产生影响。

2.2 定型钢模板原因

在立柱施工中,除了钢筋安装以外还会进行定型模板的安装,其几何尺寸直接决定了立柱的几何尺寸,而保护层厚度则是由立柱、钢筋骨架几何尺寸以及立柱的平面位置共同决定。如果其它影响因素没有发生改变,定型模板的几何尺寸越大,保护层厚度也会越大,反之亦然。如果平面位置以及钢筋的几何尺寸与设计位置与大小完全一致,定型模板几何尺寸的误差也要控制在5mm以内,如果将平面位置与钢筋几何尺寸的误差考虑在内,定型模板的几何尺寸将会有更高的精度要求。

2.3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所使用的工艺将会对已经完成施工的钢筋与模板的位置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下料方式不同,就会导致模板之间的垫块和钢筋之间脱离。而振捣的方式不对则会使得钢筋产生晃动,导致原本已经固定好的钢筋发生偏移,插入振捣棒的位置不恰当也会导致钢筋偏移的问题出现。

3 针对性措施研究

综上所述,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主要从平面位置布置、钢筋与定型模板几何尺寸等方面考虑,严格控制定型模板与钢筋之间的距离,并保证定型模板、钢筋与固定措施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尤其是在浇筑振捣混凝土时要避开对定型模板与钢筋的破坏,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根据这一原则,并结合之前进行的破坏原因分析,对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措施进行研究。

3.1 立柱钢筋加工安装

立柱钢筋进行加工安装时,一般会将竖向受力主筋固定至环向骨架钢筋上,其中受力主筋的设置需要按照一定的间距来进行,而在受力主筋的外侧再配置以螺旋箍筋。因此,想要控制好立柱钢筋的几何尺寸其要点就在于保证环向骨架钢筋的几何尺寸与设计尺寸一致。经过多个项目实践经验发现,施工人员对环形骨架钢筋的半径很难掌握,而设计图纸中一般提供的只有环形骨架钢筋中心轴线半径,对生产控制起不到作用。经过不断的调整数据与测算数据,总结出了环形骨架钢筋直径与加工所用的圆柱形构件半径之间的关系,当环形骨架钢筋的直径范围在16mm~20mm时,选择半径为4mm的圆柱形构件,直径范围在22mm~25mm时,选择半径为5mm的圆柱形构件,直径范围在25mm以上时,选择半径为6mm的圆柱形构件。

想要控制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主要是通过加强主要受力钢筋与环形骨架筋的焊接以及主要受力钢筋与螺旋箍筋的固定。根据钢筋的加工安装实例发现,主要受力钢筋与螺旋箍筋的固定对钢筋笼整体刚度更为重要,因此在主要受力钢筋与螺旋箍筋的固定处可以采用铁丝进行梅花形的固定,每间隔一个交叉点进行固定一次。为了保证螺旋箍筋能够与主要受力钢筋贴合紧实,在螺旋钢筋使用之前应先调直,然后在直径相同的圆形构件曲成环形作为备用。

进行钢筋安装定位时需要先将中心点确定出来,并用墨线标出来,确定时需要保证中心点控制在设计图纸的±5mm以内,钢筋安装时只有全部主筋都落在墨线形成的环内才可固定,完成钢筋的安装工作。

3.2 立柱模板加工

立柱定型钢模板的加工需要从模板设计与模板加工制作两方面来对模板的几何尺寸进行控制。进行定型模板设计时一方面要确定模板的几何尺寸与设计数值相同,另一方面要根据模板的周转次数进行模板刚度设计;定型钢模板还应该在运输、起吊、使用时考虑到模板的承载情况,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会发生变形。

进行模板加工首先进行胎模设计,然后将模板在胎模上进行预拼装,保证各项数据指标均合格之后将模板固定。固定方式一般采用电焊,在焊接过程由于温度的剧烈变化,模板内部会产生温度应力,模板从胎模上拆除后可能会因为其自身温度内应力而产生变形。为了避免模板内部的温度应力过于集中,每次的施焊长度都需要控制在2cm以内,焊接方式采用跳焊。

3.3 立柱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入模时产生的冲击力会对钢筋与模板间垫块的连接产生影响,为了减缓冲击力,当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大于2m时采用串筒的方式,必要时可以进行减速板设置。进行混凝土振捣时需要对振捣棒的落点位置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其位置高度在10cm到15cm之间,并且避免振捣棒碰到钢筋,对钢筋的位置和尺寸产生影响。

4 实施效果

采取了相关措施后,通过钢筋保护层探测仪测定保护层厚度,基本上处于控制状态,合格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远远高于现行水准。且不合格的点偏差较小,一般在5mm之内。考虑到仪器自身的精度误差在3mm,实际的保护层情况可能更好。

5 结语

本文从影响立柱保护层厚度的因素出发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性、有针对性的措施,事实证明,通过对立柱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施工,桥梁质量得到了良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寒军.谈立柱钢筋模块化施工工艺在高架桥梁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4,40(4):190-191.

[2]方靓.立柱无支架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5(2):125-127.

[3]宁英杰,罗建梅,周剑伟等.立柱无支架施工工艺探讨[J].工程与建设,2015(5):693-694,706.

怎样控制钢筋保护层 篇11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控制;建筑施工;应对措施

前言

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构成部分顾名思义就是钢筋和混凝土,从建筑施工的角度来说,钢筋和混凝土在性能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在黏结度方面却可以很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两者能够充分黏结凝固,对建筑工程施工发挥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为建筑钢筋筑起一层“保护膜”,使其避免生锈,并通过使混凝土与钢筋黏结凝固而增强建筑物牢固性和承压力。而对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其厚度和运用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受力性能达到最大化,都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重要性阐述

由于钢筋混凝土所具有优良品质,自其开始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以来,促进了建筑工程方式的变革。钢筋混凝土结构自法国兴起到现在,已经过了200多年,获得极大的发展进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钢筋混凝土具有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在建筑领域内广泛应用。

如前所述,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为建筑钢筋筑起一层“保护膜”,使其避免生锈,并通过使混凝土与钢筋黏结凝固而增强建筑物牢固性和承压力。其主要作用机理体现在:一方面,由于钢筋与混凝土虽然从性能上来大有不同,但两者都有较强的硬度,通过相互粘合能够产生更强的传递力性能;在防压和耐高温方面,由于两者具有相近的膨胀系数,不容易导致其整体变形,其防高温软化和膨胀的性能也十分优良。混泥土对钢筋防蚀防锈的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于主要材料为钢铁的钢筋结构来说,如果没有混凝土保护层的包裹,则钢筋就会暴露在外,导致钢铁氧化,尤其是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对钢筋的侵蚀作用更为明显,而有力混凝土形成的保护膜,则钢筋就会受到保护,大大降低了氧化速率,保障了钢筋结构品质。但是如果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会逐渐脱落,使钢筋逐渐暴露于外,混凝土保护层对钢筋的保护也随之减小,从而导致钢筋氧化,断面变脆,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建筑工程的支柱和承压作用将大大降低。

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大过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前所述,如果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会逐渐脱落,使钢筋逐渐暴露于外,混凝土保护层对钢筋的保护也随之减小,从而导致钢筋氧化,断面变脆,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建筑工程的支柱和承压作用将大大降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太厚,则会容易造成混凝土机构容易产生裂痕,在工程竣工验收和安全检测过程中,会在某些建筑物的楼层发现开裂之处,其原因就在于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过大,超过楼层的承压力,最终导致开裂。 因此,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太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控制

1、钢筋保护层施工控制简述

结合设计图纸的制作过程,在钢筋混凝土施工前,要明确其保护层的厚度,并详细在图纸上标出,以便按图索骥,方便照图施工。一般情况下,建筑物楼层顶部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保持1—2厘米的厚度,而楼层底部的厚度应大于楼层厚度的三倍左右,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得更厚一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过程要严格遵循图纸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执行,并设立相关监理人员,负责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以协助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保障钢筋保护层施工的顺利进行。

2、加强施工前的图纸检验工作

图纸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蓝图,要确保施工图纸的质量。在建筑施工前,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认真细致的检阅施工图纸,不放过细微纰漏,要尽可能的不断完善图纸设计框架和细节,同时要结合施工现场,仔细检查钢筋混凝土的厚度大小,并认真对照图纸的整体设计,以保证施工图纸设计的缜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操作要严格按照施工进行,避免仅靠经验操作从而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出现偏差的现象。

另外在施工作业前,施工人员要高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吃透技術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提高施工人员施工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力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

3、施工控制要实现操作规范化

(1)加强钢筋施工翻样工作。钢筋翻样在建筑施工具有特殊的地位,可以在翻样过程中发现施工图纸设计上的失误,以便及时纠正过来,同时有了翻样图以后,钢筋工可以直观的看到钢筋施工的图纸,使技术简单明了,便于钢筋施工人员操作。翻样岗位还兼具具体的施工指导事宜,可以在技术上协助项目工程师分管钢筋工作。虽然随着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些简单的钢筋翻样图纸已可以直接遵照图纸施工,但翻样还是能够充分发挥着下料单的作用。因此施工人员要认真熟记施工图纸的示意标志,在进行钢筋翻样时,能够很好的指导钢筋工制造钢筋框架。

(2)重视模版制作工序。模版的制作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建筑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制作钢筋模版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确定尺寸,为建筑高质量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建造更多的优良模版。

(3)强化混凝土钢筋限位。钢筋限位是制作钢筋混凝土架构的重要程序,钢筋限位要严格规范程序施工,以严格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限位是指为固定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位置而采取一系列定位工作,其措施主要有塑料板限位、木板限位等,不仅能够固定钢筋位置,还能保证了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水平。

(4)在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强调文明、规范施工。整个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应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人员监督管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保障整个施工过程在文明有序中进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提供可靠保证;另外,对施工工地上已经制作好的钢筋框架、模版以及垫块等施工材料,有关监理人员严加保护。在施工初期,监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应落在建筑施工的开工部分。建筑施工的开工部分主要包括打地基、建筑墙体浇筑和钢筋混凝土浇筑等而钢筋混凝土浇筑作为其中的重要工序,也要求工程监理人员能够不辞劳苦,经常亲临施工现场,积极发挥建筑施工的现场指导和监理作用。另外,监理人员还要在细节上加强监督和管理,比如钢筋柱筋限位、梁筋限位以及板筋限位等重要环节,与安全相关的施工环节等,监理人员要严格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监理,以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水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甚至在关键施工部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建设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其厚度,规范施工,科学浇筑,保障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质量,使建筑工程受力性能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国藩,仲伟秋.高性能材料在结构工程中发展与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 年 03 期.

[2]贡金鑫,赵国藩,赵尚传.大气环境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的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 年02 期.

[3]丁灿辉,朱现峰.如何搞好交通工程施工[[J].公路与汽运,2001,4.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结构设计与控制 篇12

1 钢筋和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的性质决定于材料的品质及施工的控制, 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有:水灰比例、水泥质量、骨料性质、混凝土的捣实、混凝土材龄。而钢筋的性能主要和钢筋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混凝土承受压力钢筋承受拉力的性质。钢筋是在建筑结构中起到柔性材料作用, 具有抗拉强度高, 抗压强度较低;混凝土属于刚性材料, 在建筑结构中抗压强度高, 但是抗拉强度低。在结构设计过程中, 应该考虑到混凝土的凝结作用以及混凝土与表面粗糙的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 充分发挥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力, 粘结牢固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才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如果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足, 会减小钢筋与混凝土的凝固力, 使钢筋与混凝土不能更好地协同工作, 所以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薄厚对工程结构起到至关的重要作用。对于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设计, 混凝土表面所能承受的外部压力大小, 取决于钢筋离的远近, 如果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位置放置错误或者钢筋的保护层过大, 会降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 容易发生重大事故。在外力情况下, 构件粘结在一起可以让钢筋和混凝土协调变形、共同工作直到接近破坏。在受拉状态下, 粘结的构件虽然在拉力较高时但会有局部失效, 总体依然可以保证这两种材料的协调变形, 并且能使混凝土承受有限的一部分拉力。在结构设计时还要考虑温度变化, 因为南北方温度差异较大, 根据不同地域, 结合钢筋混凝土受温度影响的膨胀系数, 钢筋和混凝土具有几乎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钢材为1.2×10-5/℃;混凝土为1.0×10-5/℃, 适用于温度在0~100℃内) , 所以, 应该充分考虑两种材料产生的强制应力, 是否会产生可能削弱两种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

2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2.1 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指从受力纵筋的外边缘到构件混凝土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对钢筋起保护作用, 使钢筋不被锈蚀。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能同时满足耐久性和钢筋粘结牢固, 因为它直接涉及到混凝土构件的结构承载力、耐久性和防火性。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分别按环境类别、构件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做出了规定。一般情况下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规定。同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也做出相应的系列规定, 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保护层在混凝土结构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2.2 钢筋保护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从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设计过程中, 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 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 钢筋在整个构件发挥的作用力越高, 反之, 受拉钢筋离受压区越近, 整体构件发挥效能越低, 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保护层厚度不合理的问题, 不仅有合理的设计方案, 还要结合实际温度差异, 地域差异不同状况, 适当调整保护层的厚度很重要。

(1) 保护层过厚与安全隐患

由于钢筋与混凝土构件之间存在足够的粘结力, 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如果只考虑混凝土承受巨大压力, 把拉力全部转移给钢筋来承担是不够合理的。在受力构件强度设计中, 钢筋保护层越厚, 则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压区的有效强度就越小, 钢筋保护层过厚, 结构下部离受力刚筋远的混凝土由于粘结锚固作用的降低, 其抗拉强度下降, 反而易开裂引起钢筋锈蚀, 由此一来整体结构强度均随之降低, 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2) 保护层过薄及结构影响

钢筋保护层过薄, 是施工中更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它对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影响混凝土与受力纵筋协同作用产生粘结力可能会降低承载力。虽然保护层过薄增加了一定的高度值, 从外观感觉是有利于结构承载力, 但实际上是削弱了整个结构承载能力。因为承载能力是靠混凝土与钢筋协同作用, 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有直接关连。粘结力来自于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触面经化学作用产生的胶着力、混凝土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和握裹力以及咬合力等多方面组成, 保护层过薄会使钢筋外围混凝土因产生径向劈裂而使粘结力降低。由于粘结破坏机理复杂, 影响因素较多, 受力情况多种不同, 没有完整的计算数据可以表明这一情况, 所以在整体设计过程中, 应考虑多方面因素, 结合不同区域不同状况, 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避免保护层厚度影响到结构的内在质量, 对结构承载力造成不良影响。第二, 工程的耐久性不能只考虑内在的质量, 而对环境耐久性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产生忽视也不可以, 有一些工程由于忽视了环境问题, 没有做好干湿度以及特殊气候情况下如何预防因混凝土结构导致钢筋锈蚀, 致使整个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发生重大隐患, 这是应该被重视的的问题。其实有关部门也制定规范规定于安全性相关的要求, 例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第三, 在结构设计中以防火最为重要, 因为高温影响下可使构件迅速破坏。虽然混凝土是良好的防火材料, 但钢筋遇高温会急剧膨胀加大, 屈服点和极限强度急剧下降, 导致混凝土构件破坏。所以整体混凝土钢筋构件保护层需要保证一定值的厚度, 并且满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所以保护层厚度影响到构件中的耐火极限。

3 楼板及墙柱保护层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结构设计过程中, 应该考虑到钢筋的起抗拉受力作用可以抵抗荷载所产生的弯矩, 以及地域不同温差变化后混凝土板面收缩和裂缝的问题。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设置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发挥有效作用。楼板底筋的保护层也是需要正确控制的, 当楼板底筋的保护层间距放大到1.0米以上时, 局部楼板底筋的保护层厚度就无法得到保障, 所以纵横向的保护层间距控制在1米左右为宜。在现场施工时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 (或铺设) 临时的简易通道, 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以免造成人工交叉踩踏后,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变形, 造成未交工就完工的恶劣影响。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 必须行走时, 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 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综上所述,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从设计到施工质量,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坚决杜绝在施工中忽视保护层厚度而产生较大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为此在实际工程中, 必须时刻注意对保护层厚度的监制, 以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可靠性和结构安全性。

摘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 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 也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以及使用寿命, 主要突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1]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50204-2002 (2011修订版)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2]GB50204-2002 (2011修订版)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昊培明.混凝土结构[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3]昊培明.混凝土结构[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龚伟, 郭继武.建筑结构 (下)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l995.[4]龚伟, 郭继武.建筑结构 (下)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l995.

上一篇:完整性测试下一篇:住宅集中供热分户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