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共11篇)
怎样写 篇1
一、要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必须养成认真观察、细心体验生活的习惯
要把想写的、需要写的生活内容,生动而具体的表现出来,首先要求对写作对象、写作内容比较熟悉,印象深刻,体验良深。当然,这种清楚的认识,这种真切的体会,不是在写作的时候思之即来,想有就有的,而是基于平时对生活的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和深沉思索。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养成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要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要注意语意的准确表达和词语的恰切使用,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贴切使用
郑振铎在散文《燕子》里有这样两段话,一段是描写春天美景的:“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恰切的运用了“蒙蒙”、“黄色”、“青”、“绿”、“鲜艳”、“光彩夺目”等形容词修饰语,把春天美丽有趣的自然景色,给我们形象具体的再现出来,使我们对春天一目了然,有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段是描写燕子在天空飞行的,文中这样写道:“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又恰当的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把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姿态生动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三、要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要注意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准确应用
要把文章写具体,就需要用生动、具体、逼真的描写,代替抽象、笼统、概括的叙述,给读者以清楚而明晰的认识。《三顾茅庐》中,作者对刘备作了这样的描写:“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抓住刘备的动作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使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刘备邀请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
要使文章具体生动,描写是很重要的,但它不能孤立运用,还要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巧妙配合。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抒情运用得好,有助于表达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则是人们用来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一种表达方法,精当的议论往往是一种智慧的闪光,能给读者以启迪、以深思。
四、要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要从多个角度展开内容
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如果只从某一方面表现,文章的内容必定偏单、空泛;只有调动多种器官,从不同角度入手,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得具体、充实。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里是这样描绘春风图的:“‘春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从触觉写出了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出了春风的芳香,从视觉写出了春风的鲜亮,从听觉写出了春风的谐和,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情趣盎然。
五、要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需注意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
修辞方法本身就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具有明显特点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文章的内涵,而且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比如恰当运用比喻,就能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易于理解,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增加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产生联想,还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小学语文《云雀的心愿》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
在这句话里,作者把“河水”比作“脱缰的野马”。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说明了河水的凶猛与可怕,更进一步暗示了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
六、要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还需要培养丰富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回忆起或联系到与眼前事物相关的一些事物的思想活动。恰当的联想不仅能丰富文章的内涵,使文章具体生动,还给人无穷的回味。朱自清先生在《春》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在这段优美的文字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由红的桃花想到火焰,由粉的杏花想到彩霞,由白的梨花想到了白雪,由野花想到闪亮的眼睛、闪烁的繁星,由春花想到秋实。所有这些大胆而入理的联想,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无穷的遐想,收到奇妙的艺术效果。总之,要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需要对能力作多方面的培养,而且应从平时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章华.浅谈朗读教学训练[J].教育革新.2009(12)
[2]薛志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科普童话.2016(03)
怎样写 篇2
(十五):怎样描写22009-12-07 08:32:01|分类: 作文辅导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怎样写作文
(十五):怎样描写
2怎样描写场面
首先,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文字: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枝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摘自《开国大典》)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作文手法: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场面描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所作的描写。它所表现的是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如上面我们引用的一段文字中,描写的就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们在高呼万岁,整个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其中还有特别突出的人物:毛主席。毛主席的活动构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的重点。
场面描写既然是对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描写,它就具备了描写中的三要素:场面中的人、场面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展开的情节。那么,正确处理其中人物、环境、情节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场面描写最基本的技巧。
人的活动。场面描写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物的活动。试看上文,整个天安门广场上的热烈、振奋的气氛正是由于其中在兴高采烈地进行庆祝活动的人烘托起来的。假如我们试着去掉其中的人物活动,那么,不论用多少形容词来描述,那一派热烈的、昂扬的场面也不可能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环境和情节。特定的场面必定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具有特定情节的。所以,场面描写的另一个着眼点就是场面所发生的环境及其中的情节。上文是对开国大典中的群众游行所作的一个场面描写,这次游行发生的地方是天安门广场,是千万朵礼发齐放的天安门广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也就决定了这是一次喜庆的游行。尤其是人群通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人们“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时,整个气氛也被托向了最高潮。
动态。场面描写所要注意的极重要的一点是:动态。场面中的人、情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这样,这个场面才是有声有色的。
有的场面描写以刻画人物为主,或勾勒,或描摹,或衬托,以各种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场面中鲜活起来;有的场面描写则偏重于情节的制造,或造成悬念,或预设伏笔,或制造冲突,从而帮助主要事件的发展;有的场面描写则刻意渲染、烘托气氛,以展示特定的心理活动或特定事件。但无论哪一种场面描写,都要学会截取场面。从而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截取场面是个长期观察积累的技巧。在写作中,所选取的场面中,既要有对整个环境的概括,又要有特定的环境要素和人物活动,既要有“大”的环境,又要有“小”细节,从而将整体描述与细节刻画综合运用,做到点面结合、宾主分明,才能写出场面的丰富和动态,从而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范文赏析】请看下面一段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引自《十里长街送总理》)
警察怎样写散文 篇3
有一次,冯小刚见刘震云腰里挂着一串钥匙,便手指其腰间,郑重其事地说:“摘下,像一大队会计。”(参见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P16)记得读到这里时,我会心一笑,马上想到自己多年也是一个大队会计。为了淡化会计形象,我裤兜里装一串,裤腰里别一串,分而治之,很见成效。
大概因为如上原因,今年8月见到张暄时,我对他腰间的那串钥匙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串钥匙拴在钥匙链上,浩浩荡荡,叮叮当当。心中不免暗想,这哪里是大队会计,分明是在公社当差嘛。我问他何以有这么多钥匙,他就给我讲那些钥匙的去处:哪串钥匙通向家里,哪串钥匙在办公室落户,还有哪串、哪串……好家伙,他居然在裤腰带上建起了分类系统,实在是高。
我要谈张暄的散文集《卷帘天自高》,却首先说起了他那串钥匙,完全是因为书里的描述激活了我的记忆。这本散文集中有一篇《防盗门》,说的是修家里防盗门的事情。写到最后,张暄说:“此门共两个锁孔,六套钥匙,每套钥匙两把。一把钥匙小些,专事开关镶嵌在门页上能伸缩两个锁舌的门锁;另一把大些的,能扭转安装在门页里并从不同方向伸缩并松贯门框的钢筋。”这里的描述一下子让我明白了他钥匙多的原因。你瞧瞧,光是他家的防盗门就与众不同,居然有一大一小两把钥匙。而另一篇《临时工陈钟》也写到了钥匙。陈钟丢三落四,常常把钥匙忘锁在打字室里。于是“我驱车过去,开门,数落他几句,教给他我带钥匙的方法:一条链子拴了系在裤子上,裤带上穿一个钥匙扣挂钥匙,开门时只需把钥匙从扣上取下来,而钥匙还被链子拴在裤子上。这种挂钥匙的好处就是,只要裤子在,钥匙就在,双保险,万无一失。”读到这里时我笑了,我又想到生活中的张暄一定是个精细人。估计他的办公桌拾掇得井井有条,书桌也整理得纹丝不乱。不像我,只要是桌子,那上面准是垛着几摞书,小山似的,结果是我常常找不到要找的书。
或许正是生活中的这种精细成就了张暄观察的仔细,也让他笔下呈现出一种描述的细腻。他写10岁左右的男孩坐自行车,“正坐”需要更高的技巧:“在跃身起跳的时候,得让一条腿抬高跨过后座并骑乘之上,像是在从侧面跳一个跑动着的鞍马。”(《自行车》)这种写法一下子会击中许多中年男子,让他们的记忆蠢蠢欲动起来。他写狼,小狼被淘气的孩子敲打着叫唤,母狼身体轻微地震颤。“然后,我真切地看到,一滴眼泪缓缓地从它眼睛里流了出来。它的眼睛外围有一块发白的毛发,那滴眼泪淌过那块白色区域,渗入它通体的毛发之中”。(《最后的狼》)这种描写,一下子让人意识到狼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它在疼痛、无奈和绝望时的表现或许与人并无太大区别。他写书签,居然能生发出如此思考:“书签是善意的休止符,是对读书活动的一种间断,或者说是对两次读书活动的承续,这种承续貌似无意,却有着颇具内涵的积极力量。所以在这本书里,它很少有机会发挥自己本质的用处。它的身体,呈裁纸刀模样。更多的时候,我让刀尖伴随目光划过那一行行文字,或者在沉思的时候,绕于指间,掠过皮肤、嘴唇,感受想象中的刀锋。”(《书签》)这枚有着特殊造型的不锈钢书签是张暄的爱物,他拎着派不上用场的书签读完了年轻时读不进去的《复活》,书签也仿佛经受了一次名著的洗礼。像这些描述与思考,我就觉得十分妥帖,让人过目不忘。这里显然有细描的功劳。
散文虽然有种种写法,但我觉得大体而言,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前者是对内心宇宙的逼视,故所叙所描,多与自我的生活与思想有关;后者则是对外部世界的摹写,故用笔常常在自身之外。这本散文集,张暄虽然也写到了自己,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在写别人,写外界。有时他写的是一处场景,有时写的又是一种物象,而更多的情况下,他写的则是一些陌生和熟悉的人。比如,那位卖袜子的老妪,推销演出票的“漂泊者”,怒气冲冲的“怨妇”。这些人只是偶然与作者发生了某种联系,却被张暄逮了个正着。而几笔下去,她们又能活脱脱地站在你面前。我暗自琢磨,散文若去写陌生人,难度其实是很大的。因为你对那些人并不了解,全看你有无瞬间捕捉的能力,就像摄影记者那样。张暄敢去写陌生人,说明他有一种自信。
那么,熟悉的人就好写吗?我觉得也不好写。有时候因为太熟悉,你甚至不知从何处下笔。像陈钟、老王(《排队》)、老莫(《老莫开车记》)、卓然(《卓然的幽默》)、老樊(《与老樊闲坐》)等,这些人与张暄或者交道多多,或者交情很深,他们往往从一个侧面,一个片断进入了张暄的散文,或者说张暄只是截取了这些人最有神采的一个或几个瞬间。比如,他笔下的那个老莫我也认识,老莫开车出事的那个地点我甚至更熟悉一些,因为我那位村里的朋友就是在那个水泥隔离墩上出的事故,离开了人世。散文中,作曲家老莫开着一辆破车在我家乡的道路上走神违章掉轱辘,本来可恨可笑,但张暄一写,极度喜欢开车、且把开车看作人生最大享受的老莫却变得可爱起来了。读他这篇散文,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吉普赛人的形象。这说明通过张暄,老莫可能已充分文学化了,他变成了一个文学形象。
其实,不光是老莫,进入张暄散文中的好些人总会让我想到小说里的“刻画人物形象”之说,这大概与他的散文写法有關。张暄既写散文又写小说,有时散文就带上了小说的笔法。对这一点他并不避讳。他在自序中说:“最初的《临时工陈钟》,就有编辑说像小说。到了《母子》、《小心眼儿》、《最后的狼》等篇,几乎完全称得上小说了。回头来看,不过是顺从兴致,加了虚构,浓化了情节,就成了这副模样。”我虽然对散文的看法比较保守,觉得散文不应该虚构,但张暄以小说笔法去写散文,确实又写出了许多新意。像《临时工陈钟》,就显得舒展大气,收放自如。这么说,莫非跨文体写作有一些道理?
张暄是我晋城老家的一名警察,起初做刑警,后来当交警。2009年春节我初次认识张暄时,只是觉得他有一种警察才有的干练和精气神,而这一次读他的散文,又让我意识到他还有一种侦探心理,这是不是也与他的职业训练有关?这本集子中有篇散文写到了我本人,张暄从读我的散文集《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说起,然后纠结于我究竟有没有本事。经过一番铺陈和考证,他终于在书中的一幅图片里找到了答案。那张图是一封信,放到书里后,图片上的字已小得不好辨认,但张暄还是从那里摘出了一段话。由于我当年的中学老师在信的末尾说过:“当一个教授多好啊!我们所追求的就是当教授,不当书记和官僚。”张暄便说:“原来赵勇的‘没本事’,是被这帮人害的!”(《从〈碎影〉里扯出来的闲话》)记得当时为书找图时,偶然发现我还保存着30年前中学老师的这封信,很是惊奇。而由于写到了这位老师,我就把他的信放在那里,图与文之间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但张暄却从这封信里抠出了他所需要的东西,就像警察发现了一个人的犯罪证据。他的这个发现甚至也让我吃了一惊,于是我想到,虽然这封信早已被我遗忘殆尽,但30年前的那番教诲是不是已经进入我的潜意识,以至于我在“没本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了一名潜藏多年的逃犯?我藏着掖着装着,却还是被目光如炬的警察看出了破绽。这样,在遥远的“教唆犯”和今天的“罪犯”之间,他便成功地建立起一种严密的逻辑关系。那一刻,张暄俨然就是福尔摩斯,你不服都不行。
说张暄有一种侦探心理,我当然不是在骂他。因为我觉得,好作家其实都有一种侦探心理。唯其如此,他才能不放过生活中的蛛丝马迹,也才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此我便想到,张暄那种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描摹、对笔下人物的准确定位,还有那种冷静从容的叙述方式,或许都与他的职业习惯与侦探心理有关。凭着这种习惯和心理,那些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物象、片断、人物的瞬间等,才能进入他的散文。而如此一来,他的散文也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卷帘天自高》是张暄的第二本散文集。据他说,他最近几年主要是在写小说,散文并没怎么去刻意经营。他不光写小说,而且也不断通过读小说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我们一见面,他总会给我推荐一些小说。听着那些陌生的书名和同样陌生的作者姓名,我就愧从心头起,就觉得自己研究大众文化多年,果然把自己鼓捣得没了文化。比如,这本集子里写到的舍伍德·安德森的《暗笑》,他最近推荐给我的《逃离》(艾丽丝·门罗著)和《大眼睛的女人》(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著),我就没听说过。后两本小说我已买回来置于床头,正准备补课。记得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读过张暄的一篇博文后说:“向张警官表达敬意!一个读麦克尤恩的警官,值得我们敬佩。”我现在也想说,一个懂得不断用文学阅读丰富自己、武装自己的作家确实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还知道自己的不足,还在偷偷丈量自己与这些优秀作家的距离。而这种阅读、揣摩、丈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他进步的过程。我想,等张暄再读了一些好小说也再写了一些好小说之后又生产出一批散文,它们一定会有一种新的境界。
(本文编辑 钱振文)
怎样写总结 篇4
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 如何做的, 做得怎么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 要以计划为依据, 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 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一、总结有如下特点
1.工作总结要求人们对以往做过的工作进行冷静的反思。通过反思, 提高认识, 获得经验, 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2.强调科学性。总结经验不能就事论事, “跟着感觉走”。而要就事论理, 辩证分析, 力求得出科学结论, 这样才能促进工作的转化。
3.表述上叙议结合, 有评有论。工作总结除了叙述、说明外, 还要议论, 通过典型材料的介绍及分析评议, 阐明作者的观点, 使经验教训条理化、理论化, 避免空洞无物和堆砌材料两种偏向。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总结的时间分, 有年度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进行某项重大任务时, 还要分期总结或叫阶段总结。
2.按总结的范围分, 有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综合性总结、专题总结等。
3.按总结的性质分, 有工作、生产、教学、科研总结等。
三、总结撰写前的准备
有人说过:要总结写得好, 必须总结作得好;要总结作得好, 必须工作做得好, 立场观点对头。这应该是写总结的经验之谈。好的总结是在做好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更是人民群众在实际中干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单位干得不怎么样, 但总结时却“喷香水”, 这对本单位的工作失去实际意义, 不应该提倡。也有的单位工作有成绩却形成不了典型经验, 这种情况说明总结工作没做好。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搞好总结, 是各行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需要认真对待。
总结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从总体上说要发动群众, 自下而上做总结。工作是群众做的, 总结也应该由他们来做。不应撇开群众凑集政绩, 绞尽脑汁制作观点。总结过程中能量化的要量化, 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考察, 从客观事实出发, 防止感情用事, 以免总结流于形式。
此外, 搞好总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调查研究, 熟悉情况。
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 进行总结时, 要通过调查研究, 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 只有这样, 才能进行全面总结, 避免以偏概全。
2.热爱本职工作, 熟悉业务。
热爱本职工作, 事业心强, 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写总结涉及本职业务, 如果对业务不熟悉, 就难免言不及义。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评价,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 “是成绩就写成绩, 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 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这样才能有益于现在, 有益于将来。夸大成绩, 报喜不报忧, 违反作总结的目的, 是应该摒弃的。
4.重点在出经验, 找规律。
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 吸取教训, 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 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 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
四、总结的写法
1.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其内容。
年终总结 (含综合性总结) 或专题总结, 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 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 如《铜仁地区烟草专卖局2004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 如松桃县大兴访送部的卷烟零售户诚信等级管理专题总结:《客户争等级, 诚信稳销量》。
正文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
(1) 情况回顾。
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 叫前言或小引, 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 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 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 只作概括说明, 不展开分析、评议。
(2) 经验体会。
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 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 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 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 以起到醒目、明了。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 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使之形成合力, 共同说明基本经验。
(3) 今后打算。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 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提出今后的设想、打算, 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 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 得出新的奋斗目标。
2.工作总结文字表述的要求。
(1) 要善于抓重点。
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 但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 而必须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是指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 或发现的主要问题, 或探索出来的客观规律。不要分散笔墨, 兼收并蓄。现在有些总结越写越长, 固然有的是执笔人怕挂一漏万, 但出有的是领导同志怕自己所抓的工作没写上几笔就没有成绩等等, 造成总结内容庞杂, 中心不突出。
(2) 要写得有特色。
特色, 是区别他事物的属性。单位不同, 成绩各异。同一个单位今年的总结与往年也应该不同。现在一些总结读后总觉有雷同感。有些单位的总结几年一贯制, 内容差不多, 只是换了某些数字。这样的总结, 缺少实用价值。陈云同志在50年代就强调: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 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写总结时, 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 要认真分析、比较, 找了重点, 不要停留在一般化上。
(3) 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
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是从实际工作中, 也就是从大量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体会一旦形成, 又要选择必要的材料予以说明, 经验体会才能“立”起来, 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但常见一些经验总结往往不注意这一点, 如同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 “把材料和观点割断, 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 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 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 这就不好。
(4) 语言要准确、简明。
怎样写隶书 篇5
隶书结构严谨,线条清晰,横、竖、撇、捺基本笔画张弛有度,章法自然,便于学习。许多老年朋友闲暇之余,想营造一种笔走龙蛇、墨香满室的文化氛围,不妨习练隶书。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定能收到效果。
读帖。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读帖是步入书法艺术的第一关,也是培养书法素养和情趣的前奏。读帖应从源头开始,汉碑帖是隶书之源,应择其重点多读、广读,揣摩其笔意、笔势、结构和行笔次序,力求心领神会。
临帖。临帖必先选帖,面对诸多碑帖,要选择适合自己趣味的去临摹。东汉刻碑《史晨》《礼器》《曹全》等帖。法度严谨,波磔分明,典雅清秀,适宜初学者临摹。临帖是“照葫芦画瓢”,但应集中精力去掌握字的结构、笔意、章法的内涵,循序渐进,勿急于求成。古人学诗“宁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学书法也是如此。只有具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才能逐渐领悟书法艺术之真谛。并在领悟中提高习作水平。
博采众长。捧帖临习,稍有基础后,应参学汉代其它碑帖,探寻书法中的共性和个性,使其入脑人心,才能丰富和提高书法技艺。还要对近现代的名家字迹多看多临,遍临百家。
掌握習书的基本要诀。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实现艺术过程就是书写。运用好行笔三法则是写好隶书的基础。一是逆笔切入。隶书起笔逆锋切入,先逆向而后行。蔡邕在《九势》中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欲右而先左,至回左亦尔。”逆笔起势,欲下而先上,欲右而先左,保持力在笔中,藏而利行。二是涩笔缓行。隶书追求线条沉稳厚重、力透纸背,故笔求徐缓,忌疾速。涩滞的笔势才能形成有轻有重、有顿有挫的书意。三是内敛势张。纵缩横伸、中敛旁肆是隶书的特点。结字中宫收紧,左右势张,巧用参差、错落、疏密等手法,谋求平中见奇,奇中有正的艺术效果。
宗古不泥古,写出自己的风格。读帖临摹是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但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要依据隶书的法则和要诀开展创作活动,将自己的风格逐步融入作品中去。具有个性风格的作品才有感染力,模仿别人笔迹,即使可以以假乱真,也没有多大意义。古汉隶没有一幅作品是雷同的,近现代的书法家作品更彰显个性,蕴含自我。例如当代名家刘炳森先生、王遐举先生、任政先生的隶书作品均个性突显,风格迥异,美不胜收。习书宗古求新是书法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书法艺术魅力所在。习书者应长期朝这一方向努力。
书写时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是章法。常用章法有两种:一种是有行有列,纵横排列整齐;另一种是有行无列,字距无定数排列。古今书者均以第一种形式居多。二是把握特点。蚕头雁尾是隶书的固有特点。但一字内不应复重出现“蚕”和“雁”,多则失去美感。有言道“蚕不重现”“雁不双飞”。三是注重字形变化。书写一幅作品常有一字或多字重复出现,每遇此时应运用结构、笔法、形态等元素,求得变化。同属一字写法有同有异,各展风采。如一个“风”字。可写出五六种字形来,字韵的变化会使作品增色。四是重视题识。题识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识恰到好处可提高作品品位。题识内容应与正文统一,题识字体可区别于正文。闲章、名章也要正确使用,以避俗趋雅。
责编/花语
怎样写作文评语 篇6
一、蕴含赏识的评语:激发学生兴趣
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美国教育家杰丝·雷耳也曾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 就像阳光一样, 没有它, 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赏识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是学生进取的不竭动力。因此, 我们在习作评改中不妨多些蕴涵赏识的评语, 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让学生在赞扬中自信, 在赞扬中自省, 在赞扬中发展。
比如, 在教初一年级时, 我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同学的习作:“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深刻的文字, 真了不起!”只是这样一句充满赏识的真心赞扬, 就激发了孩子习作的全部热情。自此之后, 这个孩子的习作一直非常出色, 并曾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二、平等交流的评语:打开学生心扉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 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 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 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 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 成长烦恼, 秘密心事, 上网经历等。在批改时, 我们应民主沟通, 努力深入学生内心, 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例如,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留级生, 老师和同学们一定觉得我是个中考失败者……我总是抬不起头来, 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 同时用一句“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 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空”规劝她不要多愁善感, 要抬起头来, 找回自我。在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 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 直至重新活泼开朗起来。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 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 与之平等交流, 而不是以权威面孔与学生对立或否定学生, 这样只会挫伤他们的自觉性, 直接影响他们下次的创作欲望, 如:“但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表达不清, 内容简单。”“不符合要求, 重写!”“文章写得很平淡, 像一杯白开水, 无味!”等不堪入目的字眼。对于学生作文, 我们要善于“无中取有”, 找出其闪光点, 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对于缺点, 我们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下评语时要满怀深情, 用饱蘸感情的红笔, 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和抚爱, 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三、指导方法的评语:帮助学生提升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教师对具体方法的指导。类似“文章内容具体, 结构条理, 语言生动”这样笼统的评语是起不到指导作用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该正确、客观、明确地指出习作中存在的优点、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 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收获, 才能帮助学生提升习作水平。
比如一位学生在作文时, 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 虽然有的同学瞧不起我, 但是, 我的班主任却一直袒护我, 帮助我, 鼓励我, 催我奋进。”在这句话中, “袒护”一词用得不恰当, 我的批语是:“查查字典, ‘袒护’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推敲一下, 用在这里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学生思考后很自然地改为“爱护”。长此以往, 学生注意字斟句酌, 语感形成, 习作水平也自然提升。
四、充满诗意的评语:带给学生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 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同样, 没有诗意的、优美的习作评语, 就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习作评语本身就应该是文学创作, 如果教师的评语写得文质兼美, 妙语连珠, 便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带来强烈的示范作用。
基于此, 我给一个学生的习作《做一棵小草》写的批语是:“妙!人不能像树一般高大, 如花一般清香, 但人却能像一棵小草, 用自己独特的绿装点整个世界。只要活得真实, 活出自我, 活出独特的个性, 做一棵小草何尝不是一种魅力, 一种美丽?”“水激石则鸣, 人激志则宏。”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春风扑面的清新气息, 让学生的心灵沐浴着明媚的文学之光, 激起他们对语言文学由衷的热爱, 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习作也会如诗一般美起来。
五、智慧幽默的评语:贴近学生心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德国学者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会让学生的心灵更贴近教师, 教师在给学生的习作评语中, 如果能够适时地使用幽默,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学生的作文中标点错误很多, 我评析道:“你的小脑瓜到底有多少奇思妙想啊, 真让人惊奇!要读过多少课外书才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啊, 真佩服你!不过, 句号瞪大圆圆的眼睛, 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 叹号哭起了鼻子, 它们在说:我的主人, 你怎么能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样一句评语, 送给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学生, 更贴近了学生的心灵, 促使其在轻松一笑之余开心地接受指正。
怎样写好摘要? 篇7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 选择性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6例, 其中男7例, 女19例;年龄80~98岁, 平均83岁。26例均为轻微外伤造成闭合性骨折。按Evans分型, Ⅰb型8例, Ⅰc型13例, Ⅰd型5例。左侧17例, 右侧9例。26例患者中25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内科疾病。26例患者均行骨水泥型双动股骨头置换。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 平均18个月。5例术后发生一过性精神障碍, 对症治疗后均1周左右症状恢复正常。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切口感染, 无髋关节脱位。术后3个月时参照Charnley髋关节评分, 优10例, 良11例, 可3例, 差1例, 优良率84%。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性行人工关节置换是内固定方法的有益补充, 术中注意需正确放置假体, 避免肢体不等长, 小心扩髓, 避免术中骨折,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创伤。
英文摘要包括文题、作者、单位、邮编, 缺一不可 (如果前三名作者分属不同的单位, 各单位名称均需用英语明确标出) , 四段分别用“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开头。注意多用复合句, 多用准确的专业术语, 多用被动语态, 避免出现中式英语。中英文内容要一致, 要有关键词。
摘要写好后先进行自我审查:摘要内容是否充分?是否包含杂志所允许报道的所有重要信息:背景、主要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结果、主要结论及主要意义?尤其要注意审查摘要中是否包含研究的主要结果, 研究结果能否支持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是否回答了研究问题?摘要中的所有内容是否都可在正文中找到相对应的部分?摘要中的数据与文章中的数据是否一致?摘要的结论是否表述合理, 有无误导, 与正文中的结论是否完全一致?
怎样写好结果? 篇8
结果部分是论文的核心, 要交待明确, 包括随访情况 (随访的时间、方法、内容) 、临床改善情况 (主要症状、主要体征, 与术前对比) 、影像学改善情况 (主要表现和特点, 与术前对比) 、功能的改善情况,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转归 (全身、切口、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疲劳、术中出现的意外及处理) , 不同随访时间的临床效果等。尤其注意对并发症的描述 (术前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手术方法:切口、内固定、术后恢复;并发症的情况:何时、症状、表现;治疗方法:换药、清创、翻修;治疗结果) , 例如对股骨头早期坏死停滞并发症的描述:
在股骨头早期坏死的病例中, 复查X线片发现有早期坏死表现后病变停滞2年以上无进展者共7例, 占全部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的13.7%。其中男5例, 女2例;年龄17~68岁, 平均40.6岁, 60岁以上者1例。Garden分型:Ⅱ型1例, Ⅲ型3例, Ⅳ型3例。病变发现时间:伤后11~48个月, 平均26.3个月。6例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另1例为陈旧性骨折, 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及髂骨植骨术。临床表现及Harris评分:有明确疼痛者2例, 1例为轻疼痛, 1例为中度疼痛;有跛行者4例, 均为轻度跛行。6例来院复查, 其中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外展、内旋活动受限;Harris评分平均值为85.2分 (65~100分) 。骨折复位情况:a) 复位后的Garden指数, 按上文分组方法, A组4例, B组2例, C组1例。b) 股骨颈短缩, 3例存在复位后股骨颈短缩。
结果写好之后先进行自我审查:是否所有的研究参与者都被算入结果?最终参与研究的合格研究对象的数量和信息, 被排除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的原因。对研究对象的描述是否充分?最好用表格列出研究对象的特征, 如流行病学特点、干扰因素等, 有助于读者判断组间的可比性以及该研究的适用范围。是否列出各个研究对象的最终结果?除了研究所关心的结果外, 还应包括违背实验程序、数据不全、中途退出等情况。研究结果是否清晰有条理, 是否详略得当?对各项统计分析结果的报道是否恰当?对结果的报道是否清楚无歧义?是否恰当、简洁地使用图表来表达不同的数据?所用图表是否是必须的?图表内容是否有太多重复?图表的标题及内容是否自成一体, 易于理解, 使读者不用参照本文中的结果便可理解其含义?图表是否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每幅图/表均附有图/表题?文本中的结果与图表中的数据是否一致?摘要与结果中的数据是否一致?
怎样写好摘要 篇9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 选择性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6例, 其中男7例, 女19例;年龄80~98岁, 平均83岁。26例均为轻微外伤造成闭合性骨折。按Evans分型, Ⅰb型8例, Ⅰc型13例, Ⅰd型5例。左侧17例, 右侧9例。26例患者中25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内科疾病。26例患者均行骨水泥型双动股骨头置换。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 平均18个月。5例术后发生一过性精神障碍, 对症治疗后均1周左右症状恢复正常。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切口感染, 无髋关节脱位。术后3个月时参照Charnley髋关节评分, 优10例, 良11例, 可3例, 差1例, 优良率84%。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性行人工关节置换是内固定方法的有益补充, 术中注意需正确放置假体, 避免肢体不等长, 小心扩髓, 避免术中骨折,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创伤。
英文摘要包括文题、作者、单位、邮编, 缺一不可 (如果前三名作者分属不同的单位, 各单位名称均需用英语明确标出) , 四段分别用“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开头。注意多用复合句, 多用准确的专业术语, 多用被动语态, 避免出现中式英语。中英文内容要一致, 要有关键词。
摘要写好后先进行自我审查:摘要内容是否充分?是否包含杂志所允许报道的所有重要信息:背景、主要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结果、主要结论及主要意义?尤其要注意审查摘要中是否包含研究的主要结果, 研究结果能否支持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是否回答了研究问题?摘要中的所有内容是否都可在正文中找到相对应的部分?摘要中的数据与文章中的数据是否一致?摘要的结论是否表述合理, 有无误导, 与正文中的结论是否完全一致?
怎样写“我” 篇10
本期嘉宾:周跃文(中学高级教师)
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最了解的恐怕就是自己了,但是你真的说得清自己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在这篇作文中,希望你尽量写出自己最有个性的方面,表现你的创新精神。文体和字数不限,作文参考题目:“我”。
写好这种写“我”的作文,对于正确认识自己,准确生动地介绍自己,是很有帮助的,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应怎样写“我”呢?
首先,应明确本文的体裁,并按体裁特点去写。作文题中说:文体(即文章体裁)不限。这表面上是要淡化文体,以免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但这实际上是一个陷阱!虽然有的作文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是大部分作文都是有体裁限制的。例如:以“微笑”为话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出议论文,但不宜写成说明文和应用文。而写“我”的这篇作文,最好写成记叙文,不宜写成诗歌,不能写成议论文。如果在写自己的个性时,大大地议论一番,就会把本文写成议论文,从而使作文归于失败。
写“我”的记叙文,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因为“我”是人。这种写某个人的记叙文,写作时应注意:①一般应先介绍所写的是怎样的人,再记叙这个人的二三事来印证,最后概括评价这个人。为了避免文中只有笼统的介绍,而没有具体的事例(即只有筋骨,没有血肉),最好在文中出现两三次“有一次”。②一般要写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可以直接写这个人,也可以通过别人的评价和反应来间接地写这个人。③应以人物为线索,主要写人;不要以事件为线索,主要记事,写成记事的记叙文。④文章要力争具体、生动。写“我”这个人,也要注意这四点。
其次,所写的内容应符合要求,文中应涉及作文题中的材料。这篇作文,应按要求写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特点是什么,尽量表现“我”的创新精神。这篇作文的参考题目是“我”,最好就取题为“我”,免得费了心机又冒险。因为是“参考题目”,所以可以改换题目,但题中最好不要没有“我”,以免正文也跟着没有“我”。
第三、对字数要心里有数。上述作文题中说:字数不限。这虽然是想给人以自由,但其实也是一个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心中有数:字数最好不要少于500字。如果没有达到这些字数,虽然表面上不扣分,但因为字数太少,影响内容的表达,分数会大打折扣。当然,如果这是考试作文,最好不要超过1000字,以免书写的时间或空间不够。
第四、如果这是考试作文,应注意末句要完整。作文末句不完整,可以说作文未完成,即使字数够,内容已基本完整,也可能被评为不及格。如果时间到了,末句还没有写完,可以划掉那半句。
此外,要注意主题正确鲜明、书写规范清楚、语言通顺、卷面整洁等。
参考例文:
我
广州市第113中学初一(8)班 池健泳
世界上最了解的人恐怕就是自己了。可我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我自己至今都搞不清楚。
说我活泼开朗吧,有时我会冷漠无情;说我调皮吧,有时我是个文静的姑娘;说我学习勤奋吧,有时我会先玩了再做作业;说我……太多太多了,说不清楚。也许有人会说:自己都不懂自己,未免太古怪了吧?对,我就是这样一个“怪人”。
媽妈总是说我是“双面人”。别以为是电影里可怕的双面怪物,其实妈妈是说我在校在家不一样呢!
在学校,我积极地参与班级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是我当班干部的自我要求。我一闲下来就会感到浑身不舒服,我想我就是那种所谓的“工作狂”吧!(嘻嘻,太夸张了吧?)
在家里,我是一只“大懒虫”。我家到处都干净整齐,惟独我的房间乱七八糟:整地是书,书桌上“应有尽有”——笔、本子、书、录音带……从整洁的客厅走进来,一眼看见,真是“惨不忍睹”!有时候,在亮丽的沙发上,你会看见几本书“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儿,“大煞风景”啊!不用说,这又是我的杰作。唉,妈妈又找我谈话了。我又要听那烦人的“佛经”了!幸好我也有一套,就是“精神转移法”!(嘿嘿,所谓“精神转移法”嘛,就是在做这件事时,精神却跑到别的地方去,这一招高吗?你试试看。嘘,别让家长知道啊!)
不管怎么样,我就是我。至于我是个怎么样的人,就有待我去慢慢探讨了。你要是知道我是怎样的人,请你告诉我。
本栏插图 鲁 璐
怎样写好讨论? 篇11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进行阐明、推理和评价,因文而异,写法较自由。但要注意以下问题: a) 总结主要的研究结果,解释研究结果; b) 当前研究与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阐明本研究对以往的研究是支持还是反对,理由何在; c) 研究结果推导新观点、新假设; d) 提出今后的探索方向。如果介绍的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需要阐述新手术的优点,与传统手术的比较; 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术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讨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2 000 字左右; 问题不宜太散,有3 ~ 4 个即可; 注意要内容条理,结构清晰,语言精炼。
讨论写好后先进行自我审查: 是否总结了主要的研究结果? 是否将当前研究与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 所引用的以往相关研究是否恰当,有代表性? 对以往研究的论述是否准确、客观? 是否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探讨这些不足对研究结果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有哪些影响? 是否中肯地指出本研究的长处与优势? 论述是否简洁,逻辑是否合理,是否有含义模糊、易引起歧义之处? 研究结果能否合理地推导出研究结论? 是否阐明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