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人物作文

2024-10-04

怎样写人物作文(精选12篇)

怎样写人物作文 篇1

刚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 在作文上还存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真地分析了教材, 并进行了学情分析。然后, 根据小学生喜爱美术的特点, 设计了“写作文≈画人物”一课, 上这课时, 学生自始至终充满乐趣,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 笔者谈一下这一课的由来

暑假开学后, 笔者接了新班——四 (2) 班, 任教语文课。在批阅学生作文时, 笔者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类是格式上的, 学生写作文, 有的不写题目, 有的把题目写偏, 有的不分自然段;另一类是内容上的, 学生写出的作文, 有的缺头少尾, 有的层次不清, 有的中心不明。

写作文有基本格式, 即要写题目, 要分段写, 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 要有中心。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教作文一定要为学生讲明作文的基本常识, 明确作文的基本格式。而这些知识枯燥无味, 怎样传授才能使学生明白易懂且感兴趣呢?笔者在思索……直到有一天, 笔者发觉作文的各部分与人体的各部位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且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 便想:为何不把作文和美术联系起来呢?于是, 设计了“写作文≈画人物”一课。

其次, 笔者谈一下这一课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作文格式”

1. 导入

本来是作文课, 上课伊始, 不谈作文, 而谈画画, 引起了学生很大兴趣。然后, 让学生亲自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人。使学生明确画人要画头、躯干等, 为讲作文知识做好铺垫, 等学生在黑板上画好后, 笔者说到:“同学们画人画得很好, 其实, 写作文跟画人物差不多。” (板书:写作文≈画人物)

2. 作文要写题目

笔者先表扬了学生画人画得很完整, 随后, 擦去了人的“头”, 同学们流露出疑惑的目光, 笔者便趁机解惑:人没头不能活, 作文没题目不成一文, 强调:写作文要写题目, 题目是一篇作文的名字, 它是一篇文章的组成部分, 不是可有可无的。

3. 题目要写正中

笔者又为黑板上的人画了头, 只不过画歪了, 同学们笑了, 笔者也笑着说:“作文题目写偏, 就像人长个歪头, 看着不舒服吧?”随后, 笔者把“头”画正, 启发同学们:“今后写作文题目时, 应写在什么位置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答:“要把题目写中间。”

4. 作文要分段

针对学生写作文不分自然段的情况, 我这样讲:人分躯干、四肢, 作文要分段, 写完一件事或一个意思可作为一段。每个自然段如同人的躯干、四肢, 躯干、四肢有明显分界, 段之间也要分界明显, 即每个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

5. 小结

笔者这样总结:一个健全的人, 有头、躯干、四肢, 一篇完整的文章, 有题目、详写段、略写段;人都有头, 作文都有题目。同学们画人画得很完整, 写作文也要写完整, 要写题目, 要分段写, 这是作文的基本格式。

二、教学“作文各部分的写法”

1. 作文的题目

笔者让学生继续观察黑板上的“人”, 人体最上边是头, 进而讲文章也有“头”, 就是题目, 题目如头部, 人的头部五官端正, 整个人看起来漂亮, 文章的题目鲜明, 整篇文章有色彩, 这就是所谓的“题好一半文”。因此, 写作文要精心设置题目, 拟题既要高度概括文章内容, 又要做到简洁新颖。 (板书:题目——简洁新颖)

2. 作文的开头

笔者问同学们见过没脖子的人吗, 同学们说没有, 笔者说到:“作文也得有‘脖子’, 那就是‘开头’”, 进而讲作文的开头不是无关重要的事, 它是全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文的开头相当于人的颈部, 颈部占人体比例小, 开头一般应占文章的比例小, 所以, 开头要言简意赅, 凝练明快。

我们把文章比作人, 古人还把文章比作动物, 譬如, 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 意思是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精彩亮丽。 (板书:开头——精彩亮丽)

3. 作文的主体

笔者把作文的中间部分比作人的躯干、四肢, 躯干、四肢占人体比例最大, 所以中间部分占文章的比例也最大, 要详细写。并讲到, 古人还把文章中间部分称为“猪肚”, 意思是文章中间要像猪肚一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 (板书:中间——充实丰富)

4. 作文的结尾

笔者又一次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人”, 人最下边是脚, 并讲作文也有“脚”, 那就是结尾。所谓“结尾”, 就是作文用作结束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脚占人体比例小, 结尾一般占文章的比例较小, 要略写, 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人的脚可支撑人的身体, 文章的结尾可总结全篇内容;人的脚, 使人站立, 随意行走, 文章的结尾, 使主题加深, 增强文章感染力, 从而人人传诵。

古人还把文章结尾比作“豹尾”, 意思是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干脆有力 (板书:结尾——干脆有力) 。

最后, 笔者让学生看黑板上板书, 进行课堂总结:人由各部位组成, 所占比例有大有小, 文章也有各部分组成, 各部分内容有详有略。附:板书设计

总之, 为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作文, 笔者用人体各部位作比喻, 觉得“作文”和“画人”很相似, 除上述之外, 还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文章的中心思想像人的大脑;文章线索似人的脉络;文章的过渡句像人体关节……这些比喻虽不太确切, 但学生兴致高, 乐于学, 记得牢, 效果好, 广大语文教师不妨一试。

怎样写人物作文 篇2

周末,在人山人海的火车站,“常人上车处”排队的人形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龙,人们个个都焦急万分,时不时看着手表,还张望着前面的人。忽然“长龙”中挤出来了一个衣冠整整的中年男子,他吹着口哨,若无其事地走到了“母子上车处”,看见前面有一对母子正在等车,他蛮横无理地推开他们。

有三个人看见这一幕纷纷效仿:一个中年人打扮十分像“雷锋”,他穿着毛大褂,大步流星地走到那位中年男子后面,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踏着一双一尘不染的皮鞋,神情悠闲地来到“母子上车处”,东张西望的,对“母子上车处”的牌子视而不见。一个医生穿着的男子面不改色地排队,虽穿得文质彬彬,但受到了大家的鄙夷。

人群像炸开了锅似的,人们议论纷纷:“那几个中年男子难道不识字吗?”“怎么可能?!你看他们穿着得体,不上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最起码也是识文断字的吧。你看那个很像医生的,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肯定是个文化人。”人们纷纷点头附和,而那些中年男子,充耳不闻。人群中有几个人还蠢蠢欲动,打算排到“母子上车处”;有些人则我行我素,不闻不问的;有几个人只是指责这四个中年男子:“。这几个人怎么这样啊,我都看不下去了,居然不礼让母子,还当假文盲。”

听了这些话,那四个中年男子依旧脸不红,心不跳,其中的一个男子还不知羞耻地冲着人群瞪了一眼。被挤在外面的妇女面露难色,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她怯生生地说:“那个……这位先生你难道没有,看到你身旁的那块……”没等那位妇女说完话,第一位男子没好气地说:“我不认识字!”说完一脸轻蔑地看着那为衣着朴素的母亲,他理了理衣服,黑漆漆的皮鞋在地上打节奏,手也挽在后面,那不可一世的眼神仿佛在说:“我就这样,你能拿我怎么样?”其他男子依旧我行我素,毫不羞愧地排队。

妇女带着最后一丝希望看向后面的三个的男子,期待的眼神徘徊着,而男子们根本不放在眼里,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也不认识字!”随后不耐烦地看向另一边。妇女收回了那眼神,垂下了头,失望地抱着婴儿,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了队伍后,时不时转向后面看那些男子。

年轻人扶着妇女来到前头,妇女一脸感激地问:“年轻人,我与你素不相识,你如此帮助我,你叫什么,我可以好好地感谢你。”“我叫社会的一份子,帮助社会上的人是每一个人的职责。”年轻人一脸正气地说。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 篇3

[读读想想]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这段话,看看你们是否能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完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上完写字课回来后,他用瓶子装鱼,然后把它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和鱼一块倒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跑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方法指导]

一、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生的行动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你半天都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如果给你一个西瓜,你吃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不同。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来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来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如前面列举的段落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跑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二、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1.人物的行为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地全写出来。如前面列举的段落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中又都将行为作了细致的分解,然后一层一层地、有顺序地进行描写。这样,整个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2.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如前面列举的段落中,“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描写时要注意什么?

2.请同学们观察家长是怎样炒菜的,然后写一段话,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

怎样写作文评语 篇4

一、蕴含赏识的评语:激发学生兴趣

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美国教育家杰丝·雷耳也曾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 就像阳光一样, 没有它, 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赏识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是学生进取的不竭动力。因此, 我们在习作评改中不妨多些蕴涵赏识的评语, 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让学生在赞扬中自信, 在赞扬中自省, 在赞扬中发展。

比如, 在教初一年级时, 我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同学的习作:“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深刻的文字, 真了不起!”只是这样一句充满赏识的真心赞扬, 就激发了孩子习作的全部热情。自此之后, 这个孩子的习作一直非常出色, 并曾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二、平等交流的评语:打开学生心扉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 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 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 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 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 成长烦恼, 秘密心事, 上网经历等。在批改时, 我们应民主沟通, 努力深入学生内心, 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例如,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留级生, 老师和同学们一定觉得我是个中考失败者……我总是抬不起头来, 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 同时用一句“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 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空”规劝她不要多愁善感, 要抬起头来, 找回自我。在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 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 直至重新活泼开朗起来。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 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 与之平等交流, 而不是以权威面孔与学生对立或否定学生, 这样只会挫伤他们的自觉性, 直接影响他们下次的创作欲望, 如:“但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表达不清, 内容简单。”“不符合要求, 重写!”“文章写得很平淡, 像一杯白开水, 无味!”等不堪入目的字眼。对于学生作文, 我们要善于“无中取有”, 找出其闪光点, 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对于缺点, 我们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下评语时要满怀深情, 用饱蘸感情的红笔, 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和抚爱, 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三、指导方法的评语:帮助学生提升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教师对具体方法的指导。类似“文章内容具体, 结构条理, 语言生动”这样笼统的评语是起不到指导作用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该正确、客观、明确地指出习作中存在的优点、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 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收获, 才能帮助学生提升习作水平。

比如一位学生在作文时, 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 虽然有的同学瞧不起我, 但是, 我的班主任却一直袒护我, 帮助我, 鼓励我, 催我奋进。”在这句话中, “袒护”一词用得不恰当, 我的批语是:“查查字典, ‘袒护’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推敲一下, 用在这里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学生思考后很自然地改为“爱护”。长此以往, 学生注意字斟句酌, 语感形成, 习作水平也自然提升。

四、充满诗意的评语:带给学生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 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同样, 没有诗意的、优美的习作评语, 就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习作评语本身就应该是文学创作, 如果教师的评语写得文质兼美, 妙语连珠, 便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带来强烈的示范作用。

基于此, 我给一个学生的习作《做一棵小草》写的批语是:“妙!人不能像树一般高大, 如花一般清香, 但人却能像一棵小草, 用自己独特的绿装点整个世界。只要活得真实, 活出自我, 活出独特的个性, 做一棵小草何尝不是一种魅力, 一种美丽?”“水激石则鸣, 人激志则宏。”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春风扑面的清新气息, 让学生的心灵沐浴着明媚的文学之光, 激起他们对语言文学由衷的热爱, 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习作也会如诗一般美起来。

五、智慧幽默的评语:贴近学生心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德国学者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会让学生的心灵更贴近教师, 教师在给学生的习作评语中, 如果能够适时地使用幽默,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学生的作文中标点错误很多, 我评析道:“你的小脑瓜到底有多少奇思妙想啊, 真让人惊奇!要读过多少课外书才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啊, 真佩服你!不过, 句号瞪大圆圆的眼睛, 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 叹号哭起了鼻子, 它们在说:我的主人, 你怎么能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样一句评语, 送给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学生, 更贴近了学生的心灵, 促使其在轻松一笑之余开心地接受指正。

怎样写人物简介 学案 篇5

一、人物简介的写作步骤及写作模版

(一)写作步骤

1.身份; 2.成长足迹或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3.性格习性;4.业绩、成就或人生经历的大事;5.简单评价。

(二)写作模版, he/she was born In he/she lovedhimself/herself.He/She has won great honor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In he/she(won), he/she ’s more, he/shein.However, his /her success was not smooth.He /She once hard work and /as well as perseverance paid off.Finally, he/she

二、人物简介写作中常用的词组及句子

1.身份——1)be famous as...2)She/he is a famous...3)was / were born on时间in地点 ,2.成长足迹或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

1)his(her)family was so poor that…,2)his father was very strict with him…,3)when he was a small boy /girl,4)during his(her)childhood ,5)graduated from…department of …university ,6)When at college , he majored in…,7)receive a doctor’s degree

8)go abroad for further studies

3.业绩、成就或人生经历的大事

1)devote his lifetime to … , 2)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th.3)fight for , give up one’s life for sb / sth.4)won a prize in …5)set a new world record of …6)win a gold medal.7)work so hard as to improve…8)have a gift for…

9)failed many times, but he/she never gave up.4.简单评价

怎样写个性作文 篇6

一、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扩展阅读范围,留心社会生活和国内外热点,为写作贮蓄“资源”,写作时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密不可分,一个根本不读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 “ 物 ”“ 序 ” 分明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的基础。我作过一个调查,全班已完完整整阅读了四大名著的同学还不到10%,作了笔记,写了读后感的无一人,结果令人堪忧。在班上,我设立了读书活动奖,每学期,选出十篇读后感给予奖励,并推荐到市报发表,以此来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年暑假,我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去感知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学生们也获益匪浅,一份份报告,流露着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与理性思索。学生们的思维活了,思路宽了,写作能力强了,写作积极性 提高了,从而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二、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现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思考生活。我要求学生“培养你的艺术观察力到你的每根发梢”,做生活的细心人。在教育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做多写勤练的“耕耘者”。记日记、写周记、作札记,都是很好的练笔方式,可随时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作文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练出来的。在具体写作实践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下功夫。

三、构思立意要善于求异思维,防止趋同化。从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要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在思维方式上就应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一些同学一写到教师,总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所谓“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云云,这样的立意既平庸又荒谬,这样的话既无法让人感动,又不能概括教师职业的真正特点。为什么就不能告别习惯认识,舍弃传统见解,用太阳或灯塔来作比喻呢?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作用会像太阳,像灯塔一样,放出永不熄灭的光辉,他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而完善自己,怎么可以想当然地认为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毁灭自己”呢!

四、表情达意要刻意追求语言的鲜活独特,防止趋他化,从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但是由于中学生的写作用语长期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加之平时的写作实践中不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语言,因而造成了语言的贫乏、干瘪,没有自己的语言体验的通病。语言总是那么一本正经、四平八稳,或老成拘谨,枯燥无味;或矫情造作、空话套话,表情达意失去了鲜明的个性。语言鲜活有个性,还要求作者运用语言要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受,真实地抒写自己的体验,真实地阐发自己的见解。语言要有精度和耐咬度,这样的语言才能引人入胜,人见人爱。

作文呼唤个性,唯有浓烈的自我个性色彩,才能使文章有风格,有特色。写作是一种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写作个体的个性,踩着他人的脚印走不行,踩着自己以前的脚印走也不行,标新立异才能展示你鲜明的写作个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语),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

怎样写好考场作文 篇7

那么, 要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大体上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扫描式的快速读题

近年来的中高考作文, 考查范围、内容、形式等越来越趋于灵活开放, 丰富多彩, 再不是以往命题作文的单一形式了。所以, 考生展开作文考卷的第一步, 就应该用快速扫描 (一目三行) 的方式, 看清文题类型:是半命题还是全命题;如果是半命题横线上要求填充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看清是材料作文, 还是话题作文。因为二者是有区别的, 尽管都是围绕所提供的材料去写, 但前者的结论是求同性的, 而后者, 则是求异、开放性的;看清是写实文, 还是写想象联想文。这二者亦有不同, 尽管都以叙事为主, 但前者所叙, 是已经成为现实之事, 而后者, 是把还未成为现实, 通过想象和联想, 当成现实来写, 显然应把握好这个分寸和尺度。第二步, 快速审读清楚内容范围, 是“我”与社会, 还是“我”与家庭;是“我”与学校, 还是“我”与自然。这样, 才便于快速地像看电影一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调动、搜索记忆中的材料, 做好取舍。第三步, 快速审清文题所应采取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还是议论;是抒情, 还是说明;或者是综合选用多种表达方式;语气应以平实为主, 还是以生动为主;情节应直白一些, 还是含蓄复杂一点;要根据内容的表达, 下笔之前, 在头脑中有个总体的把握。第四步, 快速看清文题的数量。是一个文题, 还是几个文题任选其一;是两个独立文题, 一大一小, 还是一材两题。这些看似简单、平常,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万万忽视不得, 切切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

二、探究清楚材料的含义

近年来, 中高考在作文命题上, 单纯性命题作文虽然还有一些省市在使用, 但材料作文尤其是提供材料范围的话题作文, 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 基本占据着命题的“主打”地位。由此, 在研读材料的, 速度不妨放慢一些, 用时也不妨拉长一些, 要边读边思索、品味、探究, 以确保真正地理解题意。这一环应如何具体操作呢?

一是对读了一遍仍然不是很理解、朦朦胧胧的材料从头再读一遍, 仔仔细细逐字逐句地推敲, 力求对材料的含义了然于胸。这应是动笔作文的基础。

二是仔细地阅读文题中的解释、说明与提示, 看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帮助的信息。比如2008年某市的中考作文文题是“请以‘善良、真诚、正直、乐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后面有一段提示语:“联系自已的生活实际和感受, 或选取其中的一个话题, 或将几个话题融合在一起。”这段提示语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考生:1、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2、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话题作文, 也可以把几个话题融合在一起来写;3、从表达方式上看, 要兼用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弄清文章体裁和字数的要求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篇8

近几年,“低碳”这个词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节水,节电,节能,这都是低碳的生活方式。这样一说,一定会让你想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请你围绕“低碳”这一话题,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考题解读

什么是“低碳”,题目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要想作文出新,一是要开拓思路,选择新颖材料来写,如聚焦各地体育运动会鲜明的环保特色,运动员、观众的环保行为;关注身边人们对环保的态度;回顾自身感受,以自己的情感态度为主线,在情感的变化中叙写事态的变化,等等。二是构思巧妙,在文章的形式或表现手法等方面出奇制胜。

习作中,你可以写身边的事,如妈妈是如何节约用水的,爷爷是怎样节约用电的;可以写自己的见闻,如老师怎样教育我们环保的,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如看到那些没有环保意识的行为,你心里的想法,等等。

指点迷津

话题作文,只规定表达的中心内容(话题),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给我们的写作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一、紧扣主题。

本次的话题是“低碳”,那么你的习作就一定要围绕这一主题来选材,不能文不对题。

二、把握文体。

要根据话题并结合你所擅长的确定文体。如你的观察能力强,可写记叙文;你的想象丰富,可写成童话等。如本题已经强调了选择“一件事”写下来,那么你就一定要写记叙文。

三、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往往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限制,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要善于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如本次,你就应该详写一件事,来反映“低碳”。

四、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因此,我们要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使读者“一见钟情”。如下文《“小气”爷爷》就很有特色,既暗示了“低碳”,又很能吸引读者目光。

考场佳作

“小气”爷爷

刘婕

“爷爷,那水不要用了,行吗?”我又一次对爷爷说,可爷爷怎么也不理我。唉,我的爷爷真“小气”!

爷爷是教师,现在退休了,一天到晚在家里宣传节约用水。爷爷也不知怎么了,连洗脸的水、洗衣服的水也要用来冲厕所;洗菜时,在菜篓子下面还要放个盆子……那可真是一滴水都不能浪费!

有一天,我一大早起来,打开水龙头放水刷牙。放完水去挤牙膏,忘记关水龙头了。爷爷走过来,对我说:“刘婕,我好像听到有哗哗的流水声,而且还很好听哦!”我听了,连忙关掉水龙头,心想:“爷爷真是既幽默又严厉呀,以后可不能被爷爷发现了!”

妈妈和奶奶正在做早饭,爷爷刚准备下楼晨跑,突然看见妈妈洗菜时下面没有放盆子,连忙走过去拿了一个盆子放在下面,然后吹着逗鸟的口哨出去了。爷爷走后,奶奶对妈妈说:“唉,梅呀,你爸真不知中了什么邪,一天到晚就知道节约用水!”妈妈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爷爷晨跑回来,满头大汗,他洗了洗脸。奶奶走过去,刚准备把洗脸水倒掉,爷爷却接过脸盆,拿去冲厕所。刚巧,妈妈准备把洗衣服的水倒掉,爷爷又飞奔过去,抢过水盆,把水倒进厕所。我看见这个场景,感觉就只有一个字——晕!

怎么样,你觉得我的爷爷“小气”吗?但这个“小气”爷爷却为我家节省了许多水费,爸爸也夸爷爷的做法符合“低碳”观念呢!

高分解密

习作采用欲擒故纵的写法,先写爷爷“小气”,而后赞美“低碳”观念。全文语言流畅,事例生动,感情真挚,条理清晰。叙述事情或正面描述,或侧面衬托,收到良好效果。

1.第一自然段感叹爷爷“小气”,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

2.文中写爷爷节约用水的事有:用______冲厕所;洗菜时在菜篓子下放____;提醒刷牙时要;抢过______二次利用……有效地体现了爷爷的“小气”。

3.爷爷又飞奔过去,抢过水盆,把水倒进厕所。通过“飞奔”和“抢过”,你感受到了什么?

词语超市

关于低碳的:

低碳环保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危害健康减少消耗优胜劣汰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

关于节约的:

省吃俭用克勤克俭谨行俭用躬行节俭攻苦食俭戒奢宁俭俭以养廉俭以养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帮你开头结尾

1.人人都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地球。而面对现状,每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为地球的明天而忧虑。

2.总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低碳方法。只要我们重视起来,我们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好!

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在生活中尽力减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吧!

现场操练

精选两道考场真题,请你选择一道现场操练吧!

题目1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的能力和自信。

拥有自信,奋力拼搏,人生才会活得精彩。同学们,在小学生活中,你有过哪些自信或不自信的经历呢?请以“信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题目2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微笑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乐章,微笑是生活里永远明亮的阳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微笑,请你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怎样培养学生写创新作文 篇9

一、学会阅读,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创新作文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源于前人,而前辈的知识多见于书本。俗话说,不“饱读经论”,何以“左右逢源”?因为从书本里我们可以学到好词佳句子,学到怎样写人记事,学到怎样绘景抒情,学到怎样议论和说明的方法,学到如何修辞,谋篇的好技巧,还可以学到鲜明生动的文风,从中找到写作的“框架”、“套路”和格式。为此,必须潜心钻研课文,多读古今中外名著,而且“不能只读一个人的作品”。教师要推荐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如习作天地,校园故事,中华名词,山川人物,童话寓言,生活之旅等,从而汲取他人知识,学会写作方法,为创新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一个学生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后,灵活运用对比和铺排的手法,把家乡写得惟妙惟肖,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二、注意观察,为学生创新积蓄素材

创新作文的源泉在于选材新颖,而新颖的题材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体验和感悟。只有多观察才能积蓄丰富的素材,也只有多观察了,积蓄多了,才能唤起创作的激情。

1. 生活是创作的土壤,所以必须观察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如留意自己成长的足迹,温馨恬静的家庭生活,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变幻莫测的社会生活。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物、场景和现象。我们只要对这些生活进行细心的观察,哪怕是对亲情的感受,对幸福的体验,对成功与挫折的理解,都是我们笔下最好的素材。我们提倡写实的“自我文学”、“身边文学”和“校园文学”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这样,就可以养成观察生活,积蓄素材的好习惯,为创新作文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2. 建议多听广播,多看电视新闻,多看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形势,了解新鲜事物,扩大信息,感受现代生活,紧跟时代潮流,间接为创新作文奠定基础。

3. 老师要推带领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涉猎课外知识,如爬山野营,参观访问等。丰富多彩的生活,缤纷的四季,神奇的自然……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三、导航选材构思,点燃创新火花

选材构思是创新的关键。要突出新,面对丰富的素材,必须引导学生用新的眼光去审视,用心发现和辨别事物的美丑。克服思维定势,既要把构思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也要把社会生活的美带进校园,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形成作文。要避免生搬硬套,盲目写作的倾向。当然计划外的作文,有时也许就是最好的精品。

我曾布置一篇叫《一件发人深省的事》,大家看后一时摸不着脑,教室里静得鸦雀无声。于是,我笑着提示说:你去散步时,不经意地看到一位残废人用一支架学走路,跌倒了爬起来再练,连身上的尘土也不拍一拍,你会想到什么?你在干净的街道上扔下了果皮,竟被一个小孩拾起放进了垃圾箱,你怎么想?商场的售货员给顾客白眼,你又有何看法?……诸如此类事情,你怎样看待,难道不会值得深思吗?这么一提醒,大家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教室变得活跃起来,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创新的灵感点燃了,一个个奋笔疾书。在交上来的文章中,我惊喜的发现,过去那种老得变味的题材,基本上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是一篇篇题材新,构思巧,意义好的文章,也没有信马由缰,胡乱编造的“故事”。有一个同学却计划外地写了《我的T·C卡》,后来被当作精品发表在北京景山教科所出的《语文报》上。

这些充分证明,视野拓宽了,素材丰富了,构思就豁然开阔了。只要教师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其创新的火花,又导其前行。选材构思自然新颖独特,与众不同。

四、提倡无命题作文,交给学生创新主权

命题作文,往往在取材范围,主题思想,写作形式等方面。都事先由教师划定了圈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作文的自由。古人云:“吾手写吾心”,这就是从根本上强调了创作的真实作文、无命题作文,每学期至少两次。取消对作文的种种限制,把创新的主权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翱翔的蓝天,一方播种的净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撷择自己想写的东西,却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无拘无束地坦露自己的心扉,不是更能启发写作的兴趣,更能挖掘自身的创作才能吗?如此这般,到了高中就可以越向新概念作文。

当然,写无命题这类放胆作文,既不能抄袭也不能胡乱编造,或天马行空,信口开河。这里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迪。要指导学生贴近生活,注重实际,从小处着眼,多进行联想,尽量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思想的外化,人格的外化,生活原型的艺术化。

五、精心批改,肯定学生的创新劳动

教师批改作文如同充当“质检员”的角色。其中的批改和评语,学生是非常关注的。这个导向正确与否,有时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重要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当你拿起笔给一篇作文进行“一审判决”时,决不能轻易的千篇一律地写“字体工整,段落清晰,语言通顺”的老话。必须反复思考再三,以求确切。要从始至终把创新教育融于自己批改的全过程,从而不仅培养创新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创新人格和品质。

鉴于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接触社会生活的宽窄,洞察人生的深浅,所写的文章自然有优有劣,然而每篇作文必定都有不同的亮点。有时,这种亮点会很模糊,不易被人发现,难于捕捉。但我们决不能放弃学生创新的蛛丝马迹。必须潜心进挖掘,刻意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创新的喜悦,更具创新的信心。如在一次作文批改中,一位学生自命题写了一篇《为家乡的新貌欢呼》,写得很美,很动情,我就动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为家乡的新貌而欢呼,老师为你的精彩描写和感人的抒情而喝彩!说真的,你太棒了,你的对比和铺排的手法,多彩的画面展示了家乡新貌,情景交融,感人多多。真是独出心裁”。评讲时我又感情冲动的朗读了这篇佳作。同学们个个争相传阅,人人称赞不已。尔后还想送到一家省级文学月刊做了发表。这使同学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后来竟然成了班上作文的佼佼者。

不论眉评和总评都必须贴切,都必须是激励式的。倘若非要指出某些缺点不可的话,只提希望少做批评指责。好的评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弘扬了老师的创新意识,何乐而不为。

六、铺设平台,弘扬学生的创新成果

人总是喜欢表扬的,成年人如此,稚嫩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因为成功会使其信心十足,通气倍增。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铺设大语文的平台。所谓铺设平台,就是要朗读优秀作文并张贴批改意见,传阅和选贴优秀文章,组织作文竞赛,办小报,出墙报,黑板报,搞专刊,选送优秀作品推荐各级报刊发表。这样的平台,既是学生欣赏的乐园,耕耘的园地,又是他们弹奏的心曲,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许还是他们梦想成真的殿堂,培育未来作家的苗圃呢!为此,我总是用纯情去为“舞台”编织绚丽的地毯,用精心去给“殿堂”装饰得灿烂辉煌,用执着去为“苗圃”撒上一些红红绿绿的花籽,渴望着花蕾跃起。

怎样写好材料作文 篇10

下面, 以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为例, 简单的谈谈怎样进行材料作文的写作。

一个访美回国的人介绍, 他在美国见到美国人教婴幼儿学游泳的情景:我目睹一对夫妇抱着仅2 ~ 3 个月的婴儿赤身裸体地直接扔进水里, 看那婴儿从水底挣扎着将头露出水面的过程, 真是惊心动魄啊。也怪, 婴儿没有呛水, 几次反复训练之后, 他从水里浮出水面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本事好像越来越大。这时在游泳池3 米深水的那一端跳水、嬉戏的两个5 ~ 6 岁的孩子, 正是这个婴儿的哥哥, 据说也是这样学会游泳的。

国外大多数人认为, 社会就是大海, 人生就是在大海中游泳, 从小让孩子学会在水中挣扎, 锻炼自立、拼搏的精神, 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美国家长很少把孩子供到大学毕业, 一般在读完义务教育之后, 上大学都是要孩子半工半读的, 不管父母多么有钱。学校也给这些学生大开方便之门, 老师白天讲课, 晚上再给白天打工的同学重讲。孩子也很少对父母有依赖思想, 他们的独立意识, 可能就像学会游泳一样, 是从小就被培养出来的。

请结合材料, 自拟题目, 写一篇600 字的作文。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 同学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审题准确一点

写材料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审题。不同于命题作文的是, 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要读懂材料。读懂材料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是能否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在审题时, 我们要准确地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理解材料的内涵。在这则材料中, 主要介绍了美国人把婴儿直接赤身扔进水中, 让他自己在水中挣扎, 学会游泳的事例。关键词句是:“锻炼自立、拼搏的精神”、“独立意识”。结合材料第二段的提示不难发现, 这则材料的中心应该围绕“培养人的独立意识”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自立自强) 来展开。找准了这个中心, 弄清楚了材料“让我写什么”, 而不是“我要写什么”, 才不容易造成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

如果我们只从材料的只言片语入手, 将材料所表达的道理理解成“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就是没有读懂材料,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显然是跑题了。

二、角度精心一点

通过认真阅读材料, 我们归纳出了材料的中心, 这就好比打牢了地基, 但要用什么材料来造房子?要把房子修成什么样?精心选择好写作的角度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现在有同学的作文越来越缺少新意。表现一个人助人为乐, 总是写他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写一个人对工作认真负责, 总会提到他拖着病体工作到深夜;写父母对子女的爱, 总是说自己生病住院, 父母每日每夜在病床边陪护……这些“雷同”的作文, 很难让人眼前一亮。表达同样的观点, 如果能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作为文章的切入点, 就很容易脱颖而出。

有的材料作文, 材料的内涵很丰富, 我们可从很多角度来提炼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材料, 就会得出不同的文章主题。

根据这则材料, 从孩子的角度, 我们可以提炼出“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这一主题, 可以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独自解决困难的故事;从父母的角度, 除了提炼出“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这一主题之外, 还可以发掘出“对孩子要关爱但不能溺爱”、“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等中心, 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国内外的典型事例, 发表感想。

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材料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文章主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写文章要面面俱到。如果我们把想到的全部都写上去, 由于篇幅的限制, 每个角度都只能蜻蜓点水, 一笔带过, 反而会使文章中心不突出。“捡进篮子都是菜”是不行的, 要从众多角度中精心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来构思立意, 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作文。

三、立意深刻一点

要想写好文章, 除了之前提到的两点, 文章的立意也很重要。立意就像是文章的灵魂, 有着正确、有意义、深刻的立意的文章, 能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

立足于这则材料,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挖掘:

1、析原因:在当下的中国, 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遇到一点挫折就感觉自己无法承受, 不知道该怎么办。相对于中国的孩子, 美国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强很多, 究其原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材料中美国父母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如果美国夫妇因为害怕孩子被水呛着而一直用手来扶着他, 那孩子不可能那么快就学会游泳。所以, 如果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可能会受到伤害而不愿意要求他要自立自强, 凡事包办代替, 这样培养出来的娇弱的幼苗是禁不得任何风吹雨打的。

2、析本质: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 实际上就是要有意识地让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主动承担一些家务, 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不要害怕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哪怕只是像学习游泳一样的小事, 首先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 一定能慢慢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3、析方法: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遇到孩子无法解决的困难, 父母可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学会了方法, 以后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就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最终就会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人物作文 篇11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很多人,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人,他们有的勤俭节约;有的铺张浪费;有的自私自利;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勤劳,有的懒惰;有的思想上进,品德高尚。将身边不同类型的人用文字真实的记录下来,就是写人的作文。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三、学会刻画人物

只有事例的叙述,人物形象必然是干瘪的、模糊的。进行具体描写,才能把无穷的生命力倾注到笔下人物。描写人物,可以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入手,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活而饱满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1.外貌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世上的人千千万,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李逵、鲁智深都是《水浒传》里有名的粗人,但李逵的“粗”是鲁莽火爆,而鲁智深的“粗”却是粗中有细,这就是人物的鲜明特征。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內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篇12

一、要多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腹中空空”怎么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呢?好比你要买车、买房, 那么你首先要准备钱款呀, 不然, 凭什么去买呀!要盖房子, 你必须先备料呀, 不然, 能盖好房子吗?道理一样, 要写文章一定要准备好材料 (素材) 。多读书就是获取素材最重要的途径, 当年蒲松龄为了写作, 在家乡村头设免费的茶座, 招待来往的客人, 请他们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逸闻趣事。他呢, 认真听、认真记, 在自己的“聊斋”里, 经历二十年寒来暑往, 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下面我结合乔羽老先生的读书学习的方法来谈谈怎样读书的问题。乔羽先生的父亲在乔羽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先认字。书本上的自然要学, 即使走在街巷里, 看到墙面上有字也不失时机地教孩子, 因此, 乔羽还很小的时候识字就不少了。先让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等;然后, 又要他读《论语》《孟子》《庄子》等, 这些思想较深刻的书, 有些内容还要他背诵。后来又让他读《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等。尽管不好理解, 但他的父亲都让他读。乔羽的中学时代是在一所完全西化的学校里度过的。在那里, 又大量接触了西方名著。像莎士比亚、康德、歌德、达尔文、巴尔扎克、卢梭等的作品, 使他感受到人类文化的深邃浩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 乔羽先生不但创作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等1000多首歌词, 而且还参与创作了大型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者之歌》、电影《刘三姐》、话剧《杨开慧》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由于乔羽先生备料充分, 所以他的创作可谓“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无数的事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多读”是搞好创作的前提, 是搞好创作的“不二法门”。新的问题来了, “怎么读”“读什么”, 这个问题很重要, 因为书籍浩如烟海, 这就需要老师、家长帮助孩子做出选择, 分出轻重缓急, 列出阅读清单。不要让孩子盲目阅读, 孩子们理不出头绪的。读了要有收获, 不能“猴子掰棒子”那样, 到头来, 两手空空。这一点也要教师、家长指导, 教会他们记录、整理、保存素材的一些方法。读书的面要宽泛, “古今中外”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 “五谷杂粮”都要涉猎, 基础深厚, 这才是搞好创作的不竭源泉!

二、要多观察

“留心处处皆学问”, 要学会观察, 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观察人, 观察社会, 观察景物, 观察人物的性格特征, 观察社会的热点、焦点, 观察景物的特点, 等等。同样乔羽老先生的例子。乔羽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经常带他到田野里, 让他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有一次初春, 父子俩来到刚刚睡醒的田野, 父亲让他观察远处朦胧隐约的绿色。走近了, 父亲又让他低头寻找刚才看见的动人的翠绿。脚下大多是枯枝败叶, 绿色怎么没有了呢。父亲微笑着让儿子回忆有关的诗句, 乔羽灵犀顿开:“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从小就培养他认真观察的习惯。后来写作《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朴实、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接地气!能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得益于乔羽先生养成的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所有的文学家、作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深邃的目光: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红楼梦》里众多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突出, 没有雷同, 这都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的结果。我们练习写作文就要向这些大师、名人学习, 学习他们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三、要多体验

生活是我们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社会生活是我们创作的不竭源泉。没有体验, “闭门造车”, 绝对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所以很多艺术家、作家就经常去体验生活, 身临其境, 这也是搞好创作的重要途径。

四、要多思考

“读书仅向大脑提供知识原料, 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青少年学生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经常看看“新闻联播”“新闻1+1”“新闻观察”“焦点访谈”“经济信息联播”等等;多看看国内主要的报纸, 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要报纸, 主要的杂志像《半月谈》《瞭望》等等。读书不能死读书, 一定要和时代合拍, 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很多学生高考、考公务员等, 知识虽不少但遇到解决现实问题, 就一筹莫展, 主要原因就是对社会缺乏思考, 脱离实际。脱离实际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五、要多练习

上一篇:发动机润滑系统清洗下一篇:新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