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高中英语作文(精选12篇)
怎样写好高中英语作文 篇1
从事了十几年的初三英语教学, 学生的英语写作留给我无穷的思考与困惑, 不管在什么时候, 只要一谈到英语写作, 很多学生就会感到头痛。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为此, 本文将从分析初中英语写作的现状出发, 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 从认真审题、优化段落结构、灵活运用背诵材料、巧用各种句式、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几个方面来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分析现状, 探寻写作难的原因
在2012年湖南省衡阳市教育局组织的一次英语教研会上, 衡阳市教科所英语教研室张蓉主任分析了上一年度中考英语的一些数据, 特别强调了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写作能力参差不齐, 两极分化现象很明显, ‘优生’行文流畅、表达准确, ‘差生’一字不写或瞎写、瞎抄, 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所学语法、词汇和句型来有效组织句子。”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几年, 对初中生英语写作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是抄袭好学生的, 所以每次看作文就是那么几个版本。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是自己写的或者模仿课文写的, 但是一个句子也没写对的情况也有。常见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句子主谓不一致, 时态、语态不当, 单词拼写错误, 标点符号、连词滥用, 字母大小写不分, 等等。针对这些情况, 在近几年的作文辅导中, 本人不断探索了一些写作方法并教给学生,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针对原因, 提出应对的策略
1.认真审题
教师在书面表达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审题, 对于题目所要求的要点、格式、词数、表达的中心及注意事项等信息要认真思考, 然后对于文章的体裁是书信、日记、请假条还是看图作文, 要预先明确, 最后再确定文章的时态、人称, 时态、人称弄错了, 也会使一篇好文章逊色。
仁爱版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3 Topic3, 最后有一个写作任务:Did you have agood time last Sunday?What were you doingat different times?Write a passage withsome given phrases.很明显, 这是一篇用过去进行时以及一般过去时来组织的记叙文, 所使用的人称应该是第一人称, 明确了这些, 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一篇好作文来。
2.优化段落结构
对于初中生来说, 常见的写作模式是“三段式”, 即开头、正文、结尾, 也就是总—分—总式。作文的开头一定要开门见山, 简明扼要, 一般用两个句子点明文章的主题即可。正文一定要紧扣题目中所提示的要点以及要求, 要条理清晰、要点明确, 并能够灵活运用一些连词以及要点提示副词。一般来讲, 写作时, 一定要先明确中心思想, 再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写三至四个要点就可以了, 大概6~8个句子即可。结尾段一定要是总结全文观点的句子, 要有一定的总结性及启发性, 可以使用一些带有总结意味的词组, 像in a word, inconclusion等, 一两个简短的句子就可以总结全文了。
3.灵活运用背诵材料
仁爱版八年级上册四个单元所学的是sports、health、hobbies、music、plants、animals、the Internet等话题,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我让学生背诵了许多有关范文。写作水平高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背诵材料, 对于写作能力差点的学生, 我给他们套用了一个开头, 不管是写哪个话题都可以这样开头: is /are very important to us.Itmakes/They make our lives more interesting.Many people want to have good .日常学习中积累的材料必须做到灵活运用, 并且学会一个材料多用。
4.巧用各种句式
一篇好的初中英语作文, 不能全是简单句从头到尾, 那样既简单、空洞、没有文采, 并且也没有学以致用。
例如:If you don’t help me, I can’tfinish the work. (条件状语从句)
I have a friend whose name is ZhangFang. (定语从句)
She had to stay at home because shewas ill yesterday. (原因状语从句)
She sat there, crying. (现在分词作状语)
这些特殊句式的运用, 让一篇原本普通的文章增添了不少韵味, 自然也就成了一篇优秀作文。
5.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
部分初中学生对英语写作有畏难心理, 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言半语。作为英语老师, 本人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一直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好文章、好书籍, 多掌握一些重要的单词、短语、句型, 并把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摘抄下来, 以积累素材。英语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阅读量越大, 语感就越强, 思路就越开阔, 写起文章才能信手拈来, 言之有物。
三、共同探讨, 期待提高
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 也是最难的一项, 写作水平是各项技能水平的综合反映。当前, 从大纲要求到中考命题, 从评分标准到教参的编写, 写作技能高低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今天就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将自己的一点经验总结出来, 希望能对老师们的英语写作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怎样写好高中英语作文 篇2
误区一:表达不畅,语法错误。
主要包括单词拼写、时态、非谓语动词、动词搭配、主谓一致、介词使用等方面的错误,如下面这篇习作:
①TodaywasFriday.MybrotherandIwenttoCentralpark.
②Therewasmanypeoplethere.
③Somewereplayingvolleyball,otherswereswimmingandchatting.
④Whenwearegoingtoplayfootball,wesawalittlegirlwascryingunderatree.
⑤Wewalkedthereandaskherwhydoshecry.Shesaidshewaslost.
⑥Wetriedtofindheraddress.
⑦Wesentherhome.
⑧Webothareveryhappy.
主要语法错误及修改方法:
句①中时态错误,was应该为is.句②中系动词错误,根据manypeople此句中的was应该是were。句④中从句时态错误,are应该是were,主句中句型结构错误,根据seesb.Doingsth.可知was应该删掉。句⑤中宾语从句中语序、时态错误。Whydoshecry应该是whyshecried。句⑥⑦中用andthen连接应该效果会更好。句⑧中时态错误,are应该是were。
应对策略:
1.过好平时的“单词关”。尤其是一些易混的单词和短语,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帮助记忆。
2.语法要根据写作的具体要求具体分析运用,千万不要死板对待。很多情况下,时态、语态的确定是因文而民的。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只要平时掌握扎实,写起作文来才能运用自如。
误区二:匆忙下笔,准备不足。
很多学生作文时只是匆匆看上几眼就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随心所欲。结果是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尤其是写错了单词或句子时,只能勾勾划划,卷面不整,直接影响了得分。
应对策略:按照正确的步骤构思,一般步骤如下:
1.认真审题。审题包括要点、格式、词数及表达的中心、注意事项等信息,都要一一斟酌,否则会导致偏题离题。
2.确定文体和时态。是书信、日记,还是看图写作,都要事先明确,因为文体不同,要求和格式、写法都会不同;同时确定作文的时态。
3.打草稿,修改,然后抄写。这样既可以保证把错误减到最少,又能保证卷面的整洁。
误区三:中心不明,切题不准。
英语写作与中文写作一样,也要求文章主旨明确,即要有一定的中心事件,并体现一定的中心。但很多学生的英语作文却结构松散,言之无物,表现为典型的“流水帐”。
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动手写作前缺乏必要的审题环节,对于所要写作的内容、文章所要体现的主旨等认识不足。所以,尽管有些考生语言功底不错,语言表达流畅,但却因“切题”不够准确,捕捉信息不够全面而导致不能拿到高分。
应对策略:
准确审题,明确中心。不以“写足字数”为目的,而要写出中心事件,突出个人情感和态度。如达州市中考英语要求以“ALettertotheChildreninWenchuan”为题作文,就要首先明确对文体的要求“letter”,即要以书信的格式来写;其次对内容的要求,以“关心、同情、支持、鼓励”为中心写作。
误区四:忽略文化差异,张冠李戴。
很多学生由于忽视中西方文化差异,生硬的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出现明显的中式倾向,降低了作文的质量。这是中考作文中最常见的错误。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HangZhouisabeautifulcity.
②Iandmyfatherlikeplayingbasketball.
③Hestudiednotveryhard.
④Intheshopthepeopleareveryfriendly.
简析:句①所犯的错误是不清楚英语中地名的拼写要边在一起;句②所犯的错误是不知道英语中并列主语的位置关系(应为MyfatherandI);句③是not运用的错误,应改为didn’tstudy;句④的错误出在介词短语Intheshop的位置上,应将其放在句尾。
应对策略:
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表达方法的不同,找到二者在表达方式、表达顺序上的规律,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就可减少此类错误。
误区五:想象成分太多,冗长罗嗦。
有些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担心文章的长度不够,再加上作文要求中有“可适当增减细节,不可字对字地翻译”,于是误解为可以毫无边际的想象,致使离题万里,乱了主题。
应对策略:
“不可字对字”其实只要示学生不可简单照译,并非不可翻译。学生只要在理解写作要示的甚而上以翻译为主,在要点之间加上简练、恰当与必要的关联词和关联句即可;在把握要点的甚而上,对细节稍加充实即可。
误区六:忽视细节,无谓失分。
有些学生作文是只重视大方面的得分点,却忽视了诸如书写、标点、段落安排、大小写等细节得分点。
应对策略:
1.写好开头和结尾。一般开头不要写得太啰嗦,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快带入题,简洁明快。结尾同样不拖泥带水,最好还能适当评论,表达感情,写出点晴之笔。
2.用好标点符号、大小写,安排好段落
3.书写要清楚,整洁,规范。
刍议高中生怎样写好藏语文作文 篇3
首先,从表达方式讲,要粗通藏文有关语法,即对字、词、词组、句子、句群及藏文文法和藏文正字学等概念及基本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一篇作文是由一组句群组成,而能否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之一是表达方式和语法的准确性。著名的藏学家多识教授谈到:“作文是通过语言和文字组织的,语法及表达方法的精通,就靠语言文字的组织和提炼。”能否准确表达立意,就通过最基本的对字、词、词组、句子、句群及藏文文法和藏文正字学等概念及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初学写作的学生,要对以上藏文文法及藏文语法要下功夫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平时积累更多的字、词、词组,还有各种表达方式和手段。大脑中没有丰富的词语的积累,写作就好比无本经商,无从谈起。“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多查阅词典,从民间文学及传说里面搜集有关的知识,与人交往过程中词语的组织和提炼,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和注意积累字词知识。
二、学习及应用藏文修辞手法及文法。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的藏语文修辞手法由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常用的藏文诗学及藏文辞藻学知识。文章中使用修辞手法,是为了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鲜明突出;或者使语言更加整齐匀称,音调铿锵,以便更深入地阐明事件的意义或刻画人物的性格。
三、习作时尽量不用土话俚语、口头语、难懂晦涩的地方方言,而要用通用的书面语、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组织材料,表达观点,以便更多读者能读出作品的意境和表达涵义,满足作文对大众审美情趣的需要,为大众普及知识,陶冶情操。
四、习作之初,需要多阅读、多模仿、多练习、多尝试。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通过对名家语言措辞的模仿、民间语言表达的模仿,并不断创造和加工,不断的提炼和升华,逐渐为我所用,逐渐摸清作文怎么开题,怎么立意,怎么叙述,怎么收尾,怎样表达更能体现主题思想鲜明突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早期的模仿和临摹逐渐升华为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叙述风格,不能一味的模仿,否则就可能成为“画虎不成反类犬”笑话。
其次,从习作的立意上讲,如果把习作的表达方式比作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那作文内容就好比一个人的灵魂,再形象生动、充满灵气的文字也应附有丰富的鲜活的突出的主题思想,否则就成为没有思想的僵尸。因此,无论是有感而发、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意向,作文的主题思想贯穿在整个作文中。譬如,要寫一篇议论文,那阐明作者的观点,列举充分而有力的论据,通过清晰、充满逻辑的语言把写作者的论点表达出来,才算是一片比较成功的作品,这样才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的看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审美取向、思想内涵。
任何一篇作文都是基于社会生活的某一个层面有感而发的,如果没有生活的根基,没有现实生活的深入了解和深刻领悟,写出来的东西始终是没有灵魂的血肉之躯, 是干巴巴的,如同嚼蜡。因此,习作平时要注意观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观察人生百态,善于积累,积累各种素材,并勤于动笔,任何一闪即逝的灵感都要把它写下来,通过不断地组织,不断地构思,不断地酝酿,不断地斟酌,不断地推敲,再创造再加工,提炼出内涵丰富的作品。
怎样写好考场作文 篇4
那么, 要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大体上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扫描式的快速读题
近年来的中高考作文, 考查范围、内容、形式等越来越趋于灵活开放, 丰富多彩, 再不是以往命题作文的单一形式了。所以, 考生展开作文考卷的第一步, 就应该用快速扫描 (一目三行) 的方式, 看清文题类型:是半命题还是全命题;如果是半命题横线上要求填充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看清是材料作文, 还是话题作文。因为二者是有区别的, 尽管都是围绕所提供的材料去写, 但前者的结论是求同性的, 而后者, 则是求异、开放性的;看清是写实文, 还是写想象联想文。这二者亦有不同, 尽管都以叙事为主, 但前者所叙, 是已经成为现实之事, 而后者, 是把还未成为现实, 通过想象和联想, 当成现实来写, 显然应把握好这个分寸和尺度。第二步, 快速审读清楚内容范围, 是“我”与社会, 还是“我”与家庭;是“我”与学校, 还是“我”与自然。这样, 才便于快速地像看电影一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调动、搜索记忆中的材料, 做好取舍。第三步, 快速审清文题所应采取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还是议论;是抒情, 还是说明;或者是综合选用多种表达方式;语气应以平实为主, 还是以生动为主;情节应直白一些, 还是含蓄复杂一点;要根据内容的表达, 下笔之前, 在头脑中有个总体的把握。第四步, 快速看清文题的数量。是一个文题, 还是几个文题任选其一;是两个独立文题, 一大一小, 还是一材两题。这些看似简单、平常,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万万忽视不得, 切切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
二、探究清楚材料的含义
近年来, 中高考在作文命题上, 单纯性命题作文虽然还有一些省市在使用, 但材料作文尤其是提供材料范围的话题作文, 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 基本占据着命题的“主打”地位。由此, 在研读材料的, 速度不妨放慢一些, 用时也不妨拉长一些, 要边读边思索、品味、探究, 以确保真正地理解题意。这一环应如何具体操作呢?
一是对读了一遍仍然不是很理解、朦朦胧胧的材料从头再读一遍, 仔仔细细逐字逐句地推敲, 力求对材料的含义了然于胸。这应是动笔作文的基础。
二是仔细地阅读文题中的解释、说明与提示, 看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帮助的信息。比如2008年某市的中考作文文题是“请以‘善良、真诚、正直、乐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后面有一段提示语:“联系自已的生活实际和感受, 或选取其中的一个话题, 或将几个话题融合在一起。”这段提示语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考生:1、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2、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话题作文, 也可以把几个话题融合在一起来写;3、从表达方式上看, 要兼用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弄清文章体裁和字数的要求
怎样写好小学英语作文 篇5
The first day of high school life, I have some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e passage of time can always give people some special things.
In the new environment, I feel a bit excited. Be able to recognize the new students and teachers is my greatest gains. In the nextfour years, we will learn、work and progress together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I will have new friends, and share the joy and sadness with them.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s also a growing process.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篇6
一、写好话题作文,要了解话题作文的三个特点
1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
2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和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
3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二、写好话题作文,要掌握以下五点技巧
1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考生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2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3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4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
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5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一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三、要特别注意搞清楚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
由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提供材料,所以学生往往容易只局限于所给材料,把话题作文写成材料作文,从而背离话题作文的要求,写不好话题作文。
1二者所提供给的材料作用、目的不同
话题作文中所提供给的材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引出话题。而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论点,即材料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中,作论据使用。话题作文的主题则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事实上,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个主题的范围。
2对所给材料的具体运用不同
材料作文,先要读懂原材料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蕴含的几个方面的意思。对于只有一个中心意思的材料而言,要围绕这个中心意思确立一个中心观点。写作时在文首高度概述材料,快速切题,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在正文部分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在运用原材料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再旁征博引,进行充分的论证。结局再紧扣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希望。
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审题时应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制内容和开放内容,确定选材范围和所要表现的主题。特别不能放过“话题阐述”,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对话题阐述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更重要。因为阐述部分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会受到约束。因为阐述的材料涉及面比材料本身广阔得多,引导考生思路的意图很明显。而且作为衔接材料与话题的枢纽,其对话题的阐释既要明确又要丰富。这就避免了学生对话题内涵理解上的单一。不仅如此,审题时,不能割裂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怎样写好高考作文 篇7
有人说“文无定法”, 其实是说写作时, 我们既可以匠心独运, 别具机杼地布局谋篇, 也要能够洋洋洒洒, 下笔如有神, 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 写好高考作文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 我们都知道, 要做好一件事, 必须先清楚有什么要求, 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做好高考作文也如此。笔者将从内容方面阐述写好高考作文的方法。
内容方面的总要求:切合题意, 内容充实, 中心突出, 感情真挚。
一、切合题意
1. 切合题意的具体要求
切合题意是指考生能准确、全面领会命题者意图, 准确是指审题时能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全面指审题时看清试题中各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
2. 怎样做到切合题意
现在, 话题作文淡出考场, 一般采用材料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要切题, 关键是抓住题眼。怎样才能审准题意, 明确命题要求, 抓住关键, 使作文切题, 笔者讲几个要领。
第一, 明确题目与主题及内容的关系, 分析每个限制词语, 把握题眼和重点。
一般情况下, 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分充分显示了限制范围。审题时, 标出取材范围, 分析每个词的含义, 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题眼是“丰富多彩”。“答案”是写作的取材范围。
第二, 对深层含义的题目, 要由此及彼, 联系自身现实, 小中见大。
如《我愿做只小蜜蜂》, 题眼是“蜜蜂”, 考生必须明白“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生状态, 它们是不停地飞翔着, 采集花粉和不断地积累营养。考生势必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生命不息, 耕耘不止, 坚持不懈, 执着一念地去追求知识和事业的成功。
第三, 对提供线索的标题, 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范围和重点。
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 “格言”是线索, 要围绕它联想到自身和现实生活。
第四, 对半命题作文, 要重在把握材料的重心。明确了重心, 则抓住了纲, 写作起来才会切题。以上讲的是如何按命题者的要求, 做到写文章切合题意。
二、要做到“内容充实”
1.“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
“内容充实”主要是就选材而言, 就是言之有物, 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当然, “内容充实”不仅指有足够的“量”,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质”。“质”的标准是:材料的典型性、现实性、新颖性。简言之, “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具体实在, 议论文中的论据充分鲜活, 小说中的形象丰满。
2. 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考生要使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 必须做如下努力。
第一, 必须平时加强读书看报, 建立材料“库存”。像电视新闻、时事热点要多多关注, 以储备大量的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 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第二, 作文时, 思维要敏捷、灵活。要多想一想读过的书, 想一想看过的精彩文章, 想一想有过的独特经历, 想一想听说过的让人心动的事, 想一想曾有过的很好的构思, 想一想写过的成功的文章……总之, 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 我们尽可能多的从记忆仓库中拿来, 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 考场上你就能用己所长, 游刃有余。
三、要做到中心突出
1. 中心明确的具体要求
中心突出是指, 作者在写作之前就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 写作过程中清楚“怎么写”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卷来看, 学生作文基本观点不明朗, 若隐若现的现象还是存在。
一些同学一味地追求内容的充实而不顾是否对中心有利, 则会出现多个中心或主次不清等中心不明确的现象。
2. 怎样做到中心突出
第一, 要避免选材方面的误区:“禁区”“盲区”与“老区”。
所谓“禁区”, 即违背现行法律和人伦道德及其相关的材料。所谓“盲区”, 即自己从来都不熟悉的材料, 只是一知半解或零星听闻。“老区”, 即指老生常谈的材料, 如爱迪生, 张海迪等, 人人会说, 没有新鲜感, 也很乏味。
第二, 要学会运用辩正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看问题的主流, 要善于在曲折的道路上发现光明的前途。即使是选材与别人雷同, 也要注意选取巧妙的角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考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第三, 积极思考, 厚积薄发。广泛搜集课外的优秀事例, 作到占有材料。再思索这些材料归属于哪一类, 各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 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如看到观察的对象, 要善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 以至展开合理的想象。
四、要做到“感情真挚”
1.“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
“感情真挚”是指考生的作文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 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近年来, 一些考生误以为生活本身平淡无奇, 家庭变故之类的才是生活“动情点”, 于是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来煽情。庸俗的虚构, 明显的虚假, 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另外那些老掉牙的材料虽然真实, 但不宜入文。只有那些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 富于时代特色, 蕴藏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为人所认可。
2. 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第一, 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从生活中取材, 是我们写作时的第一选择。考生首先要用心体验自身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真诚的关爱和呵护。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 自己亲身感受过的, 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 写起来最美好。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和重视人生体验, 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即“闪光点”, 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
第二, 敢于袒露真情。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 首先要对自己真实, 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 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 心与心的撞击。
第三, 力求抒写独到感悟。虽然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不太丰富, 但考生只要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情感充分地坦露出来, 把自己独有的才情和个性完美地凸显出来, 把高中生应有的蓬勃向上的活力和朝气尽情地展现出来, 就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尤其要选择那些把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题材, 因为只有自己先感动了, 才能感动别人。大凡伟大的作品, 都是作者熔铸了个人切身体验和强烈情感。推及到高考, 大凡高分作文, 都是考生最深切的感情的流露和个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怎样写好材料作文 篇8
下面, 以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为例, 简单的谈谈怎样进行材料作文的写作。
一个访美回国的人介绍, 他在美国见到美国人教婴幼儿学游泳的情景:我目睹一对夫妇抱着仅2 ~ 3 个月的婴儿赤身裸体地直接扔进水里, 看那婴儿从水底挣扎着将头露出水面的过程, 真是惊心动魄啊。也怪, 婴儿没有呛水, 几次反复训练之后, 他从水里浮出水面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本事好像越来越大。这时在游泳池3 米深水的那一端跳水、嬉戏的两个5 ~ 6 岁的孩子, 正是这个婴儿的哥哥, 据说也是这样学会游泳的。
国外大多数人认为, 社会就是大海, 人生就是在大海中游泳, 从小让孩子学会在水中挣扎, 锻炼自立、拼搏的精神, 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美国家长很少把孩子供到大学毕业, 一般在读完义务教育之后, 上大学都是要孩子半工半读的, 不管父母多么有钱。学校也给这些学生大开方便之门, 老师白天讲课, 晚上再给白天打工的同学重讲。孩子也很少对父母有依赖思想, 他们的独立意识, 可能就像学会游泳一样, 是从小就被培养出来的。
请结合材料, 自拟题目, 写一篇600 字的作文。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 同学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审题准确一点
写材料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审题。不同于命题作文的是, 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要读懂材料。读懂材料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是能否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在审题时, 我们要准确地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理解材料的内涵。在这则材料中, 主要介绍了美国人把婴儿直接赤身扔进水中, 让他自己在水中挣扎, 学会游泳的事例。关键词句是:“锻炼自立、拼搏的精神”、“独立意识”。结合材料第二段的提示不难发现, 这则材料的中心应该围绕“培养人的独立意识”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自立自强) 来展开。找准了这个中心, 弄清楚了材料“让我写什么”, 而不是“我要写什么”, 才不容易造成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
如果我们只从材料的只言片语入手, 将材料所表达的道理理解成“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就是没有读懂材料,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显然是跑题了。
二、角度精心一点
通过认真阅读材料, 我们归纳出了材料的中心, 这就好比打牢了地基, 但要用什么材料来造房子?要把房子修成什么样?精心选择好写作的角度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现在有同学的作文越来越缺少新意。表现一个人助人为乐, 总是写他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写一个人对工作认真负责, 总会提到他拖着病体工作到深夜;写父母对子女的爱, 总是说自己生病住院, 父母每日每夜在病床边陪护……这些“雷同”的作文, 很难让人眼前一亮。表达同样的观点, 如果能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作为文章的切入点, 就很容易脱颖而出。
有的材料作文, 材料的内涵很丰富, 我们可从很多角度来提炼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材料, 就会得出不同的文章主题。
根据这则材料, 从孩子的角度, 我们可以提炼出“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这一主题, 可以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独自解决困难的故事;从父母的角度, 除了提炼出“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这一主题之外, 还可以发掘出“对孩子要关爱但不能溺爱”、“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等中心, 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国内外的典型事例, 发表感想。
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材料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文章主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写文章要面面俱到。如果我们把想到的全部都写上去, 由于篇幅的限制, 每个角度都只能蜻蜓点水, 一笔带过, 反而会使文章中心不突出。“捡进篮子都是菜”是不行的, 要从众多角度中精心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来构思立意, 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作文。
三、立意深刻一点
要想写好文章, 除了之前提到的两点, 文章的立意也很重要。立意就像是文章的灵魂, 有着正确、有意义、深刻的立意的文章, 能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
立足于这则材料,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挖掘:
1、析原因:在当下的中国, 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遇到一点挫折就感觉自己无法承受, 不知道该怎么办。相对于中国的孩子, 美国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强很多, 究其原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材料中美国父母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如果美国夫妇因为害怕孩子被水呛着而一直用手来扶着他, 那孩子不可能那么快就学会游泳。所以, 如果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可能会受到伤害而不愿意要求他要自立自强, 凡事包办代替, 这样培养出来的娇弱的幼苗是禁不得任何风吹雨打的。
2、析本质: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 实际上就是要有意识地让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主动承担一些家务, 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不要害怕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哪怕只是像学习游泳一样的小事, 首先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 一定能慢慢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3、析方法: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遇到孩子无法解决的困难, 父母可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学会了方法, 以后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就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最终就会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篇9
一、要多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腹中空空”怎么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呢?好比你要买车、买房, 那么你首先要准备钱款呀, 不然, 凭什么去买呀!要盖房子, 你必须先备料呀, 不然, 能盖好房子吗?道理一样, 要写文章一定要准备好材料 (素材) 。多读书就是获取素材最重要的途径, 当年蒲松龄为了写作, 在家乡村头设免费的茶座, 招待来往的客人, 请他们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逸闻趣事。他呢, 认真听、认真记, 在自己的“聊斋”里, 经历二十年寒来暑往, 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下面我结合乔羽老先生的读书学习的方法来谈谈怎样读书的问题。乔羽先生的父亲在乔羽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先认字。书本上的自然要学, 即使走在街巷里, 看到墙面上有字也不失时机地教孩子, 因此, 乔羽还很小的时候识字就不少了。先让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等;然后, 又要他读《论语》《孟子》《庄子》等, 这些思想较深刻的书, 有些内容还要他背诵。后来又让他读《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等。尽管不好理解, 但他的父亲都让他读。乔羽的中学时代是在一所完全西化的学校里度过的。在那里, 又大量接触了西方名著。像莎士比亚、康德、歌德、达尔文、巴尔扎克、卢梭等的作品, 使他感受到人类文化的深邃浩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 乔羽先生不但创作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等1000多首歌词, 而且还参与创作了大型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者之歌》、电影《刘三姐》、话剧《杨开慧》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由于乔羽先生备料充分, 所以他的创作可谓“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无数的事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多读”是搞好创作的前提, 是搞好创作的“不二法门”。新的问题来了, “怎么读”“读什么”, 这个问题很重要, 因为书籍浩如烟海, 这就需要老师、家长帮助孩子做出选择, 分出轻重缓急, 列出阅读清单。不要让孩子盲目阅读, 孩子们理不出头绪的。读了要有收获, 不能“猴子掰棒子”那样, 到头来, 两手空空。这一点也要教师、家长指导, 教会他们记录、整理、保存素材的一些方法。读书的面要宽泛, “古今中外”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 “五谷杂粮”都要涉猎, 基础深厚, 这才是搞好创作的不竭源泉!
二、要多观察
“留心处处皆学问”, 要学会观察, 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观察人, 观察社会, 观察景物, 观察人物的性格特征, 观察社会的热点、焦点, 观察景物的特点, 等等。同样乔羽老先生的例子。乔羽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经常带他到田野里, 让他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有一次初春, 父子俩来到刚刚睡醒的田野, 父亲让他观察远处朦胧隐约的绿色。走近了, 父亲又让他低头寻找刚才看见的动人的翠绿。脚下大多是枯枝败叶, 绿色怎么没有了呢。父亲微笑着让儿子回忆有关的诗句, 乔羽灵犀顿开:“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从小就培养他认真观察的习惯。后来写作《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朴实、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接地气!能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得益于乔羽先生养成的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所有的文学家、作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深邃的目光: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红楼梦》里众多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突出, 没有雷同, 这都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的结果。我们练习写作文就要向这些大师、名人学习, 学习他们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三、要多体验
生活是我们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社会生活是我们创作的不竭源泉。没有体验, “闭门造车”, 绝对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所以很多艺术家、作家就经常去体验生活, 身临其境, 这也是搞好创作的重要途径。
四、要多思考
“读书仅向大脑提供知识原料, 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青少年学生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经常看看“新闻联播”“新闻1+1”“新闻观察”“焦点访谈”“经济信息联播”等等;多看看国内主要的报纸, 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要报纸, 主要的杂志像《半月谈》《瞭望》等等。读书不能死读书, 一定要和时代合拍, 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很多学生高考、考公务员等, 知识虽不少但遇到解决现实问题, 就一筹莫展, 主要原因就是对社会缺乏思考, 脱离实际。脱离实际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五、要多练习
怎样让学生写好作文 篇10
一、形象说明, 耐心引领
我在学生作文前就明确告诉他们:你写的作文, 别人一读就能按作文画出来, 如果画不出来, 此作文就不成功;写人物文章, 通过作文要能知道主人公的脾气和爱好。我班一个学生就写出了这样的好文章。“她, 一个天生的黑皮肤的女孩子, 一张瓜子脸, 大大的眼睛, 双眼皮。一对黑黑的眉毛, 一个笔挺的鼻子, 再加上一个樱桃小嘴, 一笑俩酒窝, 好可爱。”
二、注意观察
首先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1.眼看、耳听、手摸、脑想, 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2.观察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3.观察与联想相结合。4.观察某样事物前要搜集相关资料, 使之观察得更细。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 一定要指导学生去做。例如, 指导学生观察蚯蚓, 我首先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蚯蚓的资料, 然后在课上先交流资料, 针对这些资料, 我帮学生进行了分类整理。随后, 我又要求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 一边观察, 一边说。听, 我班学生在观察的时候, 有的说道:“蚯蚓是深棕色的, 长长的, 有一根铅笔那么长, 一量是18厘米, 我估计的差不多吧。”有的说:“它身上有结, 像个大戒指。”还有的说:“摸起来软软的, 好像软糖似的。”就连平时最不爱写作文的同学竟然也说出了“我的蚯蚓细细的, 像根小绳子。”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也把蚯蚓的特点都说出来了, 即兴作文, 他们当然不费力了。
三、懂得阅读, 加大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作文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有利于学生从读中学写, 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如学习《颐和园》一课时, 注意学习游记的结构特点, 按照旅游的行走路线记下一路的景点。学生仿写的一些文章就不错, 文章里的一些句子像“追着企鹅, 走进南极, 追着熊猫, 走进竹林”“让脚丫去唤醒大地”“让露珠去抚摸每一片花瓣”等等很形象, 可见仿写对于起步阶段的学生写作多么重要。所以语言的积累, 语感的形成, 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 运用语言文字, 写作能力的形成, 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好词、句、篇, 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 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怎样写好游览作文 篇11
首先,准备(zhǔn bèi)三样“秘密武器”。第一样是“地图”,也就是旅游景点门票背面的景点游览图。万一门票上没有这东东,那就得准备好纸、笔,自己动手画了。有了“地图”,咱们就可以照着参观的顺序来写文章了。第二样是照(zhào)相机或者可以拍照的手机。万一因为时间紧咱们不能对景点仔细观察就可以拍一张美美照,回来后再慢(màn)慢“研究”。第三样是旅游指南一类的书,里面丰富的资料可以帮助咱们更好地了解景点的背景知识。
其次,要讲顺序。文章通常是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来写,比如张智翔小朋友写游览猴山一文;也可以按照空间位置的变换来写,即先选准一个观察点,再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地一一介绍。
再次,重点描写一处景物,并力争做到情景交融(róng)。不仅要对留有深刻印象的景点进行仔细观察,把景物的特点写准,还要在描写景点的同时加进自己的感情,可以是热爱、惊叹或是赞(zàn)美,只要是能打动自己、打动读者的情感都可以“加”进来。比如赵李菁小朋友用拟(nǐ)人的修辞(cí)手法写道:“黄色的蝴蝶兰像一只蝴蝶在跳舞,红色的大花蕙兰正在伸懒腰;一阵风吹来,紫色的玫瑰花梳理着头发,名贵的兰花摇起头了。” 从中可以看出赵李菁小朋友对这些花的喜爱之情,也让咱们忍不住想去花卉展区看看呢。
《猪八戒学“吃”》参考答案:
1.吃香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吃里爬外
《趣味数学总动员》参考答案:
1. 74 10
2. 1+19+20=40(张)
3.略。
4.(1)这里一共有( 11 )个数,最大的数是( 19 ),最小的数是(1) 。
(2)从左边数,第五个数是( 19 );从右边数,第五个数是( 6 )。
5.(2号、1号、3号)
怎样引导学生写好材料作文 篇12
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按材料形式划分,可分为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如2007年宜昌作文1)、引语式材料(如2005年宜昌作文1)、图画式材料(如2006年宜昌作文2)等;按材料来源分,可分为引用课外经典故事(如2007年宜昌作文1)、取材课内名家名篇(2007年宜昌作文2)、衍生试题阅读美文(如2005年宜昌作文2, 2006年宜昌作文1, 2008宜昌作文1和作文2)等。
下面我谈谈快速、高效提高九年级学生整体材料作文水平的具体做法。
一、读懂材料,提炼出正确的主旨
要通读材料和要求两至三遍:先速读材料,把握大意,在原文中圈出关键词句,再标明“写作要求”;品读关键词句或提示语,反复琢磨其内涵,联系生活,由此及彼,围绕关键词或提示语在稿纸上写出自己的理解,提炼出与材料主题相符的主旨,切忌望文生义,舍本逐末,断章取义。在明确写作主题(写什么)的基础上,再读“写作要求”,弄清“怎么写”。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考生往往忽视读材料,致使考场作文不合要求而被划为四类文,希望类似的现象不再发生。
二、材料作文五关
(一)解题审题关
仔细阅读材料,勾划出关键词句,理解材料所蕴含的主题。如:“人的成长,犹如在沙滩上行走,每前进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人生中的每一步,有时至关重要。莫顿·亨特受益终生的经验,正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亲身经历,走一步,再走一步,铸就了他一生的成就。”这则材料蕴含的主题是“人生中的每个步,对一生的成就很重要”,每个人都要明白“写什么”(围绕什么主题写作)。
弄清写作要求,标记重点词语,明确“怎么写”。写作要求的关键词:自己的生活历程,一个或几个感受较为深刻的片断,具体真实地描述事例,反映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思想认识、道德修养、知识技能、体质体能,等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个。
(二)立意技巧
1.摘取中心法。主要用于内容褒贬分明,中心比较明确的材料。即在认真阅读材料基础上,摘取材料中的中心句或能概括材料意义的某提示语句作为材料立意的突破口。
例1: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北大中文系主任谢冕在欢迎新生大会上说道,跻身北大,万里挑一,你们是同龄人的精英,来到北大,须摘去光环,从头做起。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
要求: (1) 请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讲述故事,可发表见解,可说明问题,可抒发情感。 (2) 选择适合你表达的文体; (3) 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找到谢冕讲话的中心,即“摘去光环,从头做起”,怎样去做?“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由此,我们可以从“先学做人,后做学问”或者“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方面探求材料的主旨,进而从如何做人、做学问和如何才能事业有成等方面去立意,找到了立意突破口,要完成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也就不难了。
2.内容归纳法。主要用于内容意义明了,但材料中没有中心句或提示性语句的材料。它是通过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最后归纳出材料主旨进行立意的一种方法。
例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草地上有一只牛背鹰在捕食水牛吃草时惊飞的蝇虫,牛背鹰是南方一种常见的鸟类,因经常在家畜及水牛周围捕食而得名,南方的人经常可以看到牛背鹰与水牛和睦共处、相应成趣的景象。
材料二;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要求:略(与例1要求大致相同)
上述材料虽有两个材料,但中心都很明晰,通过对两个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不难归纳出并存的共性:和谐的主题。由此可探寻和谐的人或事物的立意,写出符合材料作文主旨的作文。
3.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对材料中涉及的人物、行为和结果等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从而归纳出材料主旨进行立意的一种方法。
(三)构思拟题关
可以运用第一人称正面叙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进步表现,也可用第二、三人称侧面烘托;可以调动已有的写作经历,引用、活用、套用读过的、听过的、写过的素材;可以运用首尾照应、画龙点睛等常规结构,也可以用悬念、误会、巧合等新构思;可以运用题记式、标题式、书信体、日记体、专题论坛;可以运用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或写记叙文,或写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散文。拟题时,可引用影视名、教材或阅读资料中的文章篇名,可化用歌词、名言,可逆向思维、创造奇境等,题目要简洁明了,宜在2—10字之间(不绝对)。可先在草稿纸上拟三四个题目,从中选一个最好的。
(四)开头过渡结尾关
开头可直接点题,可设置悬念,可描写环境,营造氛围,引出人物事件,可引用名言或富有哲理的短句作为题记……开头语段不能过长,以30—50字左右为宜。过渡要自然,结构要合理,结尾要揭示主题,或前后呼应,或抒情言志。
(五)修改升格关
【怎样写好高中英语作文】推荐阅读:
怎样写好高中议论文01-09
怎样写好初中英语作文11-24
怎样写好小学英语教案09-27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05-16
怎样写好作文评语08-10
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12-13
怎样写好半命题作文09-20
简单怎样写好作文评语01-13
怎样写好高考考场作文02-02
怎样写好写人的作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