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精选7篇)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篇1
评点上周作文:如何尺幅兴波
作文与画画有很多相似点,一幅很小的画,却让人看到无限广阔的风景,这就是所谓“尺幅千里”。一篇短小的文章,如果情节、结构处理得当,也会曲折动人,扣人心弦,这就是我们上周讲的《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很多同学都能掌握一两种方法,能够制造一点小小的波澜,只是不知道如何使波澜再曲折一点,把文意开拓得更深刻一点。
比如张阳运用欲扬先抑法,写班上的一名女同学不仅人长得丑,又缺点多多,成绩超差,自然大家都不愿与她为伍,全班把她孤立起来。可有件事,却让同学们改变了看法。原文如下:
那天体育课,她一个人闲着没事儿,就去捡垃圾。一节课,她把大多数垃圾都捡完了。也正是那天,她捡了十四元钱,交给老师还给了失主,那位同学十分感谢她。
这部分应是全文的重点,但张阳却写得很简略,没有波澜,不能很好地突出她的心灵美。如何通过增加情节(波澜),突出她的心灵美呢?何老师作了如下的修改:
那天体育课,别的同学玩得可高兴啦。只有她一个人闲着没事儿,就去操场边捡垃圾,同学们见了都窃窃私语,以为她神经有问题。一节课下来,她把大多数垃圾都捡完了。正巧校长路过她身边,见她埋头捡垃圾,大大地赞赏了她一番,还说这是我们五
(一)班的光荣。也正是那天,她捡了十四元钱,交给老师还给了失主,那位同学也十分感激她,还写了表扬稿,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呢。我们五
(一)班出了一个拾金不昧的人,我们都为她骄傲。
老师增加了两个情节,一是她捡垃圾受到校长表扬,一是她拾金不昧成为学校新闻人物。两件事都为班级增了光,同学们都很佩服她,自然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达到了欲扬先抑的目的。张阳原文没有细致考虑,叙事没一点波澜。而该文增加了同学的误解,校长的表扬,失主的感激。不单文字增加不多了,情节丰富了曲折了,达到了“尺幅兴波”的功效。下面这篇短文也有一些波澜,但为什么没写成功呢?我想可能也是不知如何制造波澜有关吧!
我终于如愿以偿
我一直想得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电脑,一台真正属于我的笔记本电脑。..............
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如果你能自己出一千元,我就帮你把剩下的补足,让你买一台笔记本电脑。”
我有压岁钱八百多元,只需攒一百多元就行了。
我决定靠干家务来赚这一百多元钱。妈妈给我列了一个价目表:洗碗3元,拖地3元,扫地3元,最后一项大扫除钱最多——30元。妈妈还像《梦想的力量》里“瑞恩”的妈妈一样,为我找了一个饼干盒,画了一百二十个格子,每挣一笔钱就涂一个格子。
我开始干活了。平时每天拖地、扫地,周末大扫除。我干了三个多星期,就凑足了两百元。
我和妈妈来到了买电脑的地方,妈妈为我挑了一台五千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太好了,我终于有了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电脑!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我终于如愿以偿
我一直想得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电脑,一台真正属于我的笔记本电脑。
我鼓起勇气把这事告诉了妈妈,没想到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好哇!不过你得自己出一千元,我帮你把剩下的补足,让你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听了妈妈的承诺,我真是欣喜不已。我有压岁钱八百多元,只需攒一百多元就行了,我心里盘算着。可这一百多元钱到哪儿去赚呢?
我决定靠干家务来赚这一百多元钱。妈妈也很赞成我的决定,她给我列了一个价目表:洗碗1元,拖地1元,扫地1元,最后一项大扫除钱最多——10元。妈妈还像《梦想的力量》里“瑞恩”的妈妈一样,为我找了一个饼干盒,画了两百个格子,每挣一元钱就涂一个格子。
我开始干活了。平时白天拖地、扫地,晚上洗碗,周末大扫除。我累得满头大汗,可心里觉得很快乐,因为每付出一份劳动,就会增加一份收入,离我的愿望也就进了一步。当然我也有偷懒,甚至想放弃的时候,妈妈就笑着说,不想要电脑了,想替她节约了。听妈妈这样一激,我又努力地干起来。我干了三个多星期,就凑足了两百元。
幸福的时刻终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妈妈把我带到电脑城,为我挑了一台五千多元的笔记本电脑。手捧崭新的笔记本电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太好了,我终于有了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电脑!我终于如愿以偿了!虽然妈妈付出最.................
多,但我也从中体会到用汗水换取劳动成果的快乐!
认真分析,老师增加了哪些内容?想想是不是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波澜?
一是增加了“我”的心理感受,使情节更丰富。如“听了妈妈的承诺,我真是欣喜不已。”“手捧崭新的笔记本电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是自然而然的感受,写作者却忽略了。
二是详写重点内容。本文的重点应是什么呢?思考这个问题,得先回答:“妈妈为什么要我出一千元钱买电脑呢?”因为妈妈要锻炼我,要让我明白任何愿望的实现都得付出努力的,所以如何挣钱就是本文的重点。可原文写做家务挣钱,就像捡钱一样容易,当然就不能突出重点了,于是老师就给她动了大手术。(请读第五段)
三是修改了原文不合理的地方,使文章过渡更自然,照应更周全。先说不合理的地方,“洗碗3元,拖地3元,扫地3元,最后一项大扫除钱最多——30元”如果每天把这三项做完了,就是39元,不到一周就会挣足200元,怎么需要三周呢?需要赚200元,妈妈为何要画120个格子,一格代表多少钱?还有前面说洗碗3元,不知是一次还是一天,更不周全的是下文只字不提洗碗的事,前后不照应。
最后由于对事件思考不深入,文章的主题不深刻。原文停留在“我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而统观全文,特别是妈妈从处理这件事的角度看,文章有一个更深刻的主题:只有付出了劳动才能换取报酬,才能实现愿望。于是老师在结尾又加上了一句话:“虽然妈妈付出最多,但我也从中体会到用汗水换取劳动成果的快乐!”这样文章也变得更深刻了。这一点,不单是这位同学的毛病,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毛病,叙述一
件事不善于深入思考事件的意义,往往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左龙强买“暴走鞋”一事很典型。)文章没有深刻可言,自然不会给读者留下什么教益,即使文章波澜起伏,也没什么意义。本次作文,我们提高一个层次,不仅要求写得有波澜,还要尽可能写得深刻一点。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素材中发掘深意,把文章写得较深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到写作,不少同学都会怨生活太平淡,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是大家不善于从平常的素材中挖掘出正确、有积极意义和深刻的观点来。所以,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从平淡、平凡的生活中发掘深刻的内涵,写出有一定深度的文章?例文1:
螃蟹
妈妈下班回来,买了一兜儿螃蟹。我捉出一只来玩。
这螃蟹可真有意思,走路不直走,却硬要横着走。我瞧着别扭,就拿直尺逼着它直走,可它说什么也不干。我拍拍脑门,想出个主意来——找出我的玩具汽车,用一根小塑料绳把螃蟹系牢,再拴在汽车的后尾上。这回,车一开,它可就被带着朝前走了。我对它说:“跟着汽车好好练练,以后走路不准放横了。”它用两只米粒大的眼睛瞪着我,不知在想什么。我训练了它好半天,看它好像有点累了,就给它松了绑。我满以为这回它该向正面走了,可是,当我一松手,这个鬼东西还是横着走。唉,横着就横着吧!
再细瞧瞧,反倒觉得那螃蟹横着走怪可爱的。不过,我们人可不能像它那样横着走,人要是耍横,就烦人了。
螃蟹横着走,这是螃蟹的自然特点,很多同学都知道,要让它直着走,还真不容易。小作者记叙自己训练螃蟹走路的经过饶有趣味,不过结尾的思考却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人可不能像螃蟹一样耍横。
例文2——《妈妈教我写“人”字》
妈妈教我写“人”字
童年的往事像一只五彩的贝壳,时常被记忆的浪花冲上海岸,闪耀光芒。其中一枚贝壳的光亮,更是足以照亮我的一生,那就是——妈妈教我写“人”字。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正在客厅看电视,妈妈走过来说:“鹏鹏,我来教你写字!”我高兴地答应了。妈妈拿来我的作业本,说:“今天我教你写‘人’字。”
我想:“就两笔的‘人’字还用教吗?太简单了!”这样想着,就在作业本上随手写了个歪歪斜斜的“人”字。妈妈看了,表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她指着我写的“人”字,说:“你现在就把‘人’字写得歪歪斜斜,长大以后,怎么做个正直的人呢?”
我吸取教训,就在作业本上又写了一个“人”字,可是在写最后一笔时,一不小心斜下
去了。妈妈看了,表情变得更加严肃,她指着那“人”字的最后一笔,说:“这最后一笔,怎么能向下斜呢?现在就向困难低头,将来做事,怎么能勇往直前、坚持不懈(xiè)?”
我又吸取教训,在作业本上写了第三个“人”字,而且特意在写第三个“人”字最后一笔的时侯,向上翘了翘。妈妈看了,还是不满意,说:“这末笔怎么能向上翘呢?你现在就学会翘尾巴,将来如果有一点小小的成绩,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说完,妈妈就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字,每一笔都不斜不翘,潇洒(xiāo sǎ)自如,刚劲有力。我认认真真地模仿着写,妈妈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妈妈不仅是在教我写“人”字,更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正直做人,遇到困难不低头,有了成绩不骄傲。
妈妈教我写 “人”字,要写一个端端正正、不斜不翘的“人”字。小作者详写妈妈教我写字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倘若没有结尾的思考:“妈妈不仅是在教我写“人”字,更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正直做人,遇到困难不低头,有了成绩不骄傲。”文章也不够完美、深刻。因而变得深刻。由此可见,将作文写深刻的简单秘诀:就是将事件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
二、深刻的主题如何表现?
一是结尾写出所感,直接点明事件的意义;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等含蓄地点示出来。
前面的例文都属于第一种情况;而潘文韬写自己与张家淦的一场误会,事后他非常后悔。文章结尾以他们之间的对话自然收束全文,作文要表达的主题也包含在对话中,这就属于第二种情况。
我羞愧地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没什么,只是任何事情调查清楚了,再下结论,不要冤枉了好人。”我连声说:“是!是!是!”我们又和好如初了。
思考事件背后的意义使作文中心更明确、深刻,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重要方面。本次作文除了要求叙事曲折有波澜外,还要求尽可能写得深刻。
三、作文训练(选题作文,注意写出事件波澜,并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启示。)
1、《不寻常的礼物》(礼物也许寻常,但意义不寻常)
2、《特别的(可以填“考试”、“生日宴会”、“春节”等,不仅事情本身特别,意义也非同一般。)
3、《第一次》(可以填“夜行”、“撒谎”、“获奖”等,不仅事情曲折,而且意义也很深远。)
4、《一件傻事》(自己做的一件傻事,可能别人认为是傻事,自己却并不后悔;也可能是自己因为无知而做的一件事,现在想来真后悔。为什么后悔?为什么不后悔?尽量往深处想。)
5、《这不是一件小事》(生活中常听人说:“嗬嗬,小事,小事。”但你认为小事不小,因为“小事”可能危害很大,也可能“小事”意义非比寻常。)
比如,养小鸡。每年秋天都会有小商贩在学校门口买小鸡,很多同学都会买上一两只,可很多同学不会养,小鸡没几天就死了。第二年,看到小鸡又买,小鸡又夭折了„„
一片 落 叶
何 峥
秋风飒飒,秋叶悬挂在树枝上索索发抖,随时都有落下来的危险。就在这时,一阵更大的风刮过来,有几片叶子支持不住了,在树上挣扎了几下,便颤微微地从空中飘落到地上,躺在那儿不动了。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声响。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正当我出神地望着这些落叶的时候,爸爸从后面走了上来。也许是见我盯着落叶,便说:“你看,这些叶子大都是背面朝着天的。”我不由得再次把目光移向落叶。果然,绝大多数的落叶都是面朝地,背朝着天,形成一个小小的拱形。这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我。继续往前走去,发现不论哪儿的落叶都是这样,而我以前却未曾注意到这个问题。
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却不急于回答,反而问我:“你们学校初一已经上过植物课了吧。叶的结构难道没有讲过吗?”我点点头表示已经学过。爸爸又说:“难怪你的《植物》学得那么差。”说着,他指着一片落叶比划道:“树叶的面与背的构造是不同的。叶面表皮下的细胞结构紧,而叶背的细胞排列得比较疏松。这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树叶‘背’、‘面’不同的比重,在树叶飘落的时候,自然是结构紧而重的一面先落地了。”听了这段话,我才想起老师上课时讲的栅栏细胞与海绵细胞,我越发佩服我的爸爸了。我问他:“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他笑了笑说:“谁像你只看见树叶掉下来,却不看它掉下来之后的样子呢!”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爸爸说得不错,我是应该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了。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篇2
今天, 我们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内容的哲理性, 即深刻性说说我个人的一点心得。
这就首先需要学生明确什么是哲理。哲理就是人对于宇宙世界和人类生活的规律的深刻认识, 它隐匿在错综杂乱、瞬息变幻的事物表面之下, 似乎令人目不暇接、难以捉摸, 但它并不神秘,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 用“脑”去思考, 逐渐练就明察秋毫与一叶知秋、窥斑知豹的“迁移”能力, 就完全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文章给人以洞若观火的深刻性呢?我们应该在平常的训练中做到如下几点:
一、小中见大, 抓大放小
我们说, “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凡事问个为什么。”现实生活既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 体现事物本质的东西往往并不浮现在表面, 而是隐藏于繁杂的事物之中。想要使文章立意深刻, 我们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从而抛开表面的人或事, 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一般的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 开掘出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和独特个性。如状物, 许多学生往往抓小放大, 而下面几句话则抓住了“本质”。
“这扎根于岩缝里的青松的确不一般。山那么高, 崖那么陡峭, 周围没有别的树, 也没有草, 它们就孤零零地生长在那儿, 立“地”顶天, 昂首天外, 接受日光月华的哺育, 也经历电击雷鸣的洗礼!几粒小小的种子, 居然迸破了岩石, 倔强地生存了下来, 渐渐长成了几棵拔地参天的大树, 白云从它旁侧飘过, 雄鹰在它脚下盘旋, 真是太伟大啦!”
本文中, 小作者放弃了对青松的外形描写, 把握住了最重要的“大”的方面——青松的精神气质, 抓住了它的精神风貌, 叫人赞赏不已。
再如《改正与进步》, 写的是“我”由于连续两次没有及时改正作业本上的错误, 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残疾孩子学盲文的故事, 使“我”懂得了知错就改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接下来, 该同学借老师之口点出了一个启人深思的道理:“改掉一个小错误, 就会进步一大步!”
小作者由“及时更正作业中的错误”联想到“改掉错误与取得进步”的道理并据此深入挖掘, 写出了一篇优秀作文。
二、一分为二, 全面把握问题
大多数中学生认识事物能力不强, 看待问题片面单一, 个别学生甚至自私狭隘, 所以文章立意往往停留在表层上。所以, 我们应该多视角、多层面全方位地认识事物, 用比较、假设、换位思考、逆向思考等, 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一位学生在习作《宽容》中写道:
生而为人, 那他就不能不懂得宽容, 可也不能一味地无原则的讲宽容。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 也不配被别人宽容;一个一味地不顾原则来宽容自己和他人的人, 最终将会失去人们和历史对他的宽容。宽容之与偏狭, 宽容是我的选择。因为宽容失去了一己私利却赢得了尊重, 偏狭逞一时之快, 失去的却是人生的未来。如果别人宽容了我们, 我们应该自知警醒;如果我们有原则地宽容了别人, 我们应该胸怀坦荡和毫无芥蒂。
小作者精辟的阐述和深度的思考, 正是他一分为二的多视角来认识“宽容”, 多方面来比较“宽容”的结果, 从而深入精彩地阐明了人们应持的“宽容”态度, 够给力, 也够深刻。
三、超越自我, “推己及人”
学生作文立意无深度的另一原因, 是他们似乎永远仅仅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 喜好与厌恶、赞扬与批评是“唯我的”。深刻的立意总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 我们必须超越自我束缚, 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一般来说, 这种超越, 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大致层级是:自我——家庭——集体, 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他在写了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卷走了屋上“三重茅”, 苦不堪言, 最后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强烈愿望!可以说是超越自我、推己及人的典型个例。
杜甫这首诗的立意超越了个人生活不堪其苦的狭小天地, 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对知识份子群体生存的认识和一个时代的宏大愿望, 很深刻!
四、巧化名言, 寓理于事
众所周知, 名言往往包涵着深刻的哲理。化用名言, 对名言“新瓶装旧酒”加以改造利用, 为我所用,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不见得一定是对名言的引用。方法大致有两个:可以选用一个具体事例或片断去印证、体现被改造的名言;也可以为典型事例选取一条与之吻合的名言, 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一句话, 化用名言要达到开掘和升华叙述事例的目的, 使内容和主题更加鲜明, 更加深刻。例如, 一位学生写他的妈妈给家里买了一只兔子, 没想到这兔子竟趁人不在家跳出兔笼, 从家里逃走了。这件事令他浮想联翩, 他想到了“逃了和尚逃不了庙”“逃之夭夭”“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置之死地而后生”“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等。于是他心有所悟:回归大自然的力量是阻止不了的!于这些感悟和联想成就了这位同学的一篇主题深刻的文章, 在结尾, 他对“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等加以改造, 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我理解了兔子的离去, 因为我突然醒悟:人类是多么的自私, 生命没有自由又是多么的不幸!向往自由是一切生灵的天性!”作者的立意多么深刻, 眼光多么精准。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篇3
【关键词】案例分析;作文选材;师生关系;对话教学
在一节高二作文公开课上,就“作文如何写得更深刻”的话题,一位教师以一串葡萄为导入进行教学设计,以下是这位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实录:
师:在生活中有一串葡萄摆在面前,你是先从好的吃还是先从坏的吃?生1:好的;生2:坏的;生3:看有没有人和我一起吃?有人和我一起吃,我就先吃坏的。
师:还有么?记不记得老师给大家讲的话题,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一下,看看还可以怎么吃葡萄?生1:先吃好的,坏的榨成汁。师:非常聪明,坏的榨成汁,让它保存下来,看到事物发展变化了,扩宽我们的思路,还有么?生2:晒成葡萄干;生3:酿成酒;生4:冷的时候,串成糖葫芦。师写板书(好的、坏的、先吃好的,后吃坏的、先吃坏的,后吃好的)。
师:当妈妈把这串葡萄摆在你面前的时候,让你在学习的时候吃,你是怎么吃的?生:随便吃。
师:对呀,随机吃,有没有人很有个性,好的坏的一起吃?生笑。师写板书(发展:晒干,榨汁,糖葫芦。)
师: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串葡萄,来学习写作中关于“写得深刻”的话题。佛家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以往往就是在最质朴最细微的生活场景中,蕴含生活哲理。比如说从一个吃葡萄的吃法当中,就可以折射出这个人做事的方法乃至于这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大家认同么?好像大家现在并不是完全认同,那我再给大家介绍钱钟书先生是怎么吃葡萄的,他说:“天下只有两种人,例如一串葡萄到手一个人挑最好吃的吃,另外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是乐观的,因为他每吃的一颗,都是吃剩下葡萄里最好的。而第二种人应该是悲观的,因为他每吃一粒都是吃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第二种人还有希望,而第一种人却只有回忆。”大家觉得钱钟书先生说的怎么样?生:精辟,辩证。
师:好,我也认同大家的说法,不过在这里有句话,他说天下只有两种人,大家认同么?生:不认同。
师:因为刚才回答了吃葡萄的种类很多吧,那么现在就把主动权交给你们,你选择一种你最认可的吃法,然后去谈一谈,你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看看我们站在钱钟书的肩膀上,能不能看得更远,悟得更透。具体要求150字左右,书写规范,表述严密,入情入理,力求深刻,给大家5分钟到7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作文纸发给你们。
这一案例,一是在作文选材上,注重以生活为源头。现在很多作文存在着千篇一律的现象,怎么才能写好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立意新颖?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生活中往往最朴实的蕴含了深刻道理的事物。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时,选取的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吃葡萄,妈妈洗好的葡萄放在你跟前,你是如何吃葡萄的。以一串葡萄为导入,贴近生活,学生都有自身的体验和真情实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这也是课堂学习氛围较好的原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利用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举例子,让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共鸣,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领会道理。
二是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学习。教师就是权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剥夺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内这种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内,使教师和学生平等地沟通,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师生共同思考,扩宽学生的思路。师生共同分析,大胆质疑。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营造出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学习氛围,打破教师权威的局面,使学生喜欢与教师交往、交流。
三是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层层深入。在这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从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入手。从葡萄的吃法,辩证地看问题,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到最后例举钱钟书先生对吃葡萄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是循序渐进的,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地提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去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案例中教师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思考问题更加深入。以小见大,由身边小事联想到人生态度,辩证地思考问题。
四是在对话教学中生成写作能力。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者、专制者,而是学生的平等交流者。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是在不断地和学生对话和思想的碰撞中,生成了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使得学生内化了知识,学会了思考方法,生成了写作能力。
此案例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把吃葡萄只划为分先吃好的还是先吃坏的,限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可以改为,在生活中有一串葡萄摆在你的面前,你是怎么吃?这样就没有限定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会更开阔。
总之,这是一节很成功的作文公开课。教师由浅入深地教会了学生思考的方法,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学生要想把作文写得更深入,除了教师的讲授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多积累,多读书,扩展自己的思路。积累好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要细心观察生活,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陈秀灵、张洁主编.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篇4
【考纲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序列训练1——深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示例,体会何为“深刻”并揣摩写得深刻的基本方法。2.根据要求,尝试使用1、2种方法发掘深刻的道理。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教学过程:
一.1.导入:请学生阅读下面2个文段,谈谈哪一个文段揭示的道理更深刻、透彻。
要求:达芬奇14岁那年,拜著名的画家费罗基俄为师。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 他的教法也很有些特别:达•芬奇來到画室的第一天是学画鸡蛋, 第二天是学画鸡蛋, 第三天仍是这样。无休止地画呀画呀, 枯燥乏味极了, 就这样画了一年。芬奇画腻了, 心里想: “这有什么必要呢?一笔下去画一个圈儿就行了。”费罗基俄老师仿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 对他說:“别以为画蛋很容易, 很简单, 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只鸡蛋当中从來没有兩只蛋的形状完全相同, 即使是同一个蛋, 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 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所以, 如果要在画布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來, 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听了老师这番教诲, 达•芬奇懂得了老师的苦心,他每天一大早就对着鸡蛋画起來, 直到夜深人静了, 仍然对着鸡蛋画。经过3年的努力, 达•芬奇的技艺大长并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师。
请结合这个故事,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段落
文段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鸡蛋画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的故事,说出了一个真理:画画要做好基本功。这也就是他后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画家的原因。
文段2:试想,如果达•芬奇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就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那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2.简析:在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过渡。
文段1观点局限在画画上面,可以说就事论事,未能结合示例缘事析理,说理不深入、透彻。文段2能够以小见大,由画画拓展到“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这个道理上。而且采用了假设论证与探究因果的办法,说理更加透彻、深刻。
因此,我们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就是“揣摩缘事析理的方法,尝试从客观事物中发掘深刻的道理”。
二.(一)观点阐释——什么是深刻呢? 1.何为“深刻” 所谓“深刻”,首先是具有深透的见解,对人具有启发作用。其次是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也就是说记叙性文章要生动形象,思想深邃;议论性文章要说理透彻,论点独到。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且多种多样,或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或说明结果,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要害,给人启发等等。于形象中见哲理、质朴中见深刻、含蓄中见真义。2.举例分析:
(1)写记叙文,应着眼于对人物思想品质、精神世界和事件的意义、影响进行发掘。例如,《母亲很丑》片段:
慢慢地,我长大了,越长越美,母亲老了,越老越丑,当同学们夸我漂亮时,我就会想到母亲的那半边脸。当村里人夸我美丽时,母亲总是背一直,腰一挺,头也抬得高高的,我知道母亲为我的外貌美而骄傲。母亲认识的字不多,但她坚持伴我夜读,有时我也悄悄地注视着母亲的另一边脸,母亲的眼睛圆又圆,比我的还要明亮,鼻子挺直得很,嘴巴微微地向上翘,我才知道父亲说得很对,我的美是出自母亲。但母亲的确是丑了,因为人们总不会去注意她很美的那一边脸。
(点评:本文着眼于对“母亲”思想品质、精神世界的挖掘,如既写“母亲”“越老越丑”,更挖掘“母亲为我的外貌美而骄傲”的精神世界;既写“母亲”美的意义——“我才知道父亲说得很对,我的美是出自母亲。”更抨击“人们总不会去注意她很美的那一边脸”的狭隘精神世界。)
(2)写议论文,应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抓住问题的核心,探讨事物的内在属性。比如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片段: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点评:从现实到历史,再从历史到现实,感情色彩怎样影响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客观真实与主观感受又有怎样的联系,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为我们作出了深刻和独到的剖析。而这种深刻更借助了形象,这样独到又不失于空泛;写现实硬实,能以自然景物为喻,生动形象;评历史事件,又以素描的方式勾勒人物,通篇融精辟的广义于具体形象的“具象”之中,深得鲁迅先生“形象论证”之妙。)
(二)如何做到深刻呢?
也就是说如何做到“具有深透的见解并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1.在学生简单发言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71页,“怎样才能从客观事物中发掘出深刻的道理。”明确“以小见大”和“比较鉴别”的方法。
2.简单小结:
以小见大就是从小事情中发掘出大道理。
比较鉴别就是通过比较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差别,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拓展提升
1.阅读课本73页练习五。
(1)要求:1.根据材料提出并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按照作文开头段的方式写作,100字左右。2.反思自己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使道理讲得深刻。
(2)说明:1.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即使用了该题,可以作为复习提升的例子。
2.可以要求当堂完成,教师收阅。
3.根据课时安排作为下节课的导入或者连堂课的过渡练习。(3)简析: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 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 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比较鉴别)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以小见大),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以人为本)(4)范例: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采用比较鉴别来引论)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以小见大提出问题并简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评议上节课小作文,深入体会以小见大与比较鉴别的方法。
2.加强对缘事析理技巧的把握,尝试使用1、2种方法将文章写得深刻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课时安排:
1课时,最好用定时练习时间,20分钟讲评与引导,40分钟作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1.展示上次片段小作文中的佳作,结合“以小见大“与”比较鉴别“的方法进行评析。
说明:如果是连堂课,可以使用上面的示例来进行展示分析。或学生当堂展示自己的习作。二.深入学习
(一)下面,我们在上次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将文章写得深刻。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就是:深入把握缘事析理的方法,争取将文章写得深刻一些
(二)要求学生阅读课本72页内容,明确除了“以小见大”外,“由表及里”与“探究因果”也是缘事析理的基本方法。1.学生自读,勾画。
2.教师引导注意方法的概括。举例分析1:
一个事物的出现,一种现象的存在,总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分析已然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事物或者现象本身。不是停留在感知事物现象的表象层面上,而是设法探求这种客观现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从而有所认识和发现。例如我们学习夏衍的《包身工》,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上海,对“包身工”这种社会现象有感知的人很多,但有几人能揭示产生“包身工”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夏衍却能透过现象本身,深入思考,追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认识到日本资本家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是因为包身工可靠、安全、廉价,认识到这种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一种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正是这一认识,奠定了《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举例分析2:
例如08年山东卷满分作文《等待也是一种智慧》开篇: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西方谚语也说“不要急着去拿刚打好的宝剑”,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等待都被认为是一种智慧,不会等待,就会失去命运女神的眷顾。
(点评:作者在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观点“等,也是一种智慧”,显然作者并没有否认积极进取的智慧,却巧妙地提升了“等”的价值,从而使观点具有启发性,为后文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打下了基础)
三.总结提升
1.缘事析理的四种技巧
2.应试作文应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来彰显自己发掘出的深刻道理。
四.实战演练,要求完整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 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毫无表情的脸。材料2 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多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
材料3 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特征鲜明,思想内容深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备用)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一身纯白、漂亮的毛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这个弱点,在它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皮。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特征鲜明,思想内容深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对照示例,引导明确本次作文审题中的问题。
2.复习议论文一般结构,要求修正作文中散乱的问题。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报本次作文的基本情况: 1.表扬: 2.问题:(1)审题不准,没有通过“比较鉴别”的方法明确材料重点。
(2)观点表述不明确或者提出太晚。
(3)较长时间没有作文,对议论文基本架构淡忘,行文比较混乱。观点提出晚,纵横向结构不明。
(4)个别同学文体不明。
二.利用年级统一学案,对本次作文的审题进行分析。(详见学案)
明确:1.写“是什么”不能偷换概念,也就是“为什么微笑缺失”不等于“当今社会人们压力大”,作文不能写成生活现状分析。必须紧扣“微笑缺失”来分层次,分角度。
2.“为什么”引导而出的“怎么样”是重点,即如何面对与改变。三.对应例文分析结构问题
1.就例文1、2来看,均采用了总分式的横向结构,开头1段提出论点,再围绕论点提 出分论并论证。结构清晰。
2.行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错误示例
„„
1我们要学会微笑,学会取下一张严肃与疲惫的面具。
2每日清晨,伴随着世界的宁静„„(材料)可我们不该这样,本有着丰厚资源的我们,应该学会从苦中找乐,给他人一个微笑,给自己一个放下负担的机会。
3如果世界失去了微笑,我们会变得怎样?一个外国记者(材料)。如果我们失去了笑容,争吵会变得更多,心情会变得浮躁与不安,这都不是有利的,多的只是一个黑白世界。(?)
一位读者对于这个问题写了文章《醉人的微笑你有没有》,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能否还世界一个微笑。
5社会的压力让学生与上班族只伴随着匆忙的步伐与急切的心情,不给一丝怠慢,所有心思都用到了脚上,哪来力气顾得上笑容,就算有,都应该是挤出来的。
6我们应该放下带着面具的微笑,拥有一张灿烂的笑脸,享受世界的美好,放慢在社会中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记得带着微笑。分析,问题在哪里?
1段提出了观点,后文就应该是如何取下,即如何学会微笑(可以参考例文2)。但是本文后面是如何论述的呢?2段写为什么要放下;3段反面写失去的结果;且末尾表达“黑白世界”与前后文无关;4段,反思能否还,与1段矛盾了;5段其实是写不能改变;6段又说我们应该放。但没说如何放下。可见,思路未能围绕1段的观点来展开,停留在想到什么写什么的阶段。
反思提升,如何修改:
主要问题是不能紧密联系自己的论点来理清思路,所以:
首先是明确观点,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作为下文展开的核心;
其次是根据已经学习的纵横向架构思想,理清分论点,结构清晰了才说得上每段的论 证。
四.修改作文 1.课内修改
根据以上分析,修改自己作文。要求:1.42分及以上的同学在原文修改,主要是重新归纳出论点,拟写各段开头句,建立结构。2.42分以下的同学,主要是重新审题,修订文体,模仿例文,重新写作。
2.课后拓展(备用,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羽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的守护着自己的纯白、漂亮的羽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为拓展练习,要求写出开头引论,论点,全文结构段,再详细写出一个段落。
指导与分析 一.解读材料
材料中涉及到两个角度:白貂和猎人。但这两个角度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开头部分写“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羽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玷污。”结尾依然强调,即使束手就擒,“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的守护着自己的纯白、漂亮的羽毛。”可见,重点要强调的是白貂,而非猎人,因为写到猎人的只有“抓住白貂这个弱点”这一点内容。所以,这个材料的审题立意的角度只能扣住“白貂”,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可以立意为,“当我们面临困境威胁甚至生死考验的时候,应如何坚守”或“当我们无路可走,固守只会带来灾难的时候,应当学会灵活的变通”后一种可以看作是反向立意,但不是材料的表意重点。二.立意分析
(一)正确片断一
守护自我
也许有人会说,白貂是一种愚笨的动物,分不清羽毛和生命孰重孰轻,然而,我要说,白貂是一种面对死亡的威胁,仍旧坚守自我的美丽精灵,纯白漂亮的羽毛,对他而言,绝非是一种简单的外在的美丽,而更是一种内心纯洁无瑕的象征。
守护自我,白貂成为西伯利亚雪原的美丽天使。守护自我,苏武成为茫茫北海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千年,激励万代。„„
守护自我不是简单的坚持自己的个性,执行自己的人生准则。守护自我需要的是一种面对困难挫折甚至死亡时的一种对自己人生信仰的坚守和执著。守护自我,让你忘记黑夜的迷茫和恐惧,勇敢地等待黎明。守护自我,让你战胜暴雨狂风的侵袭,自信地去迎接那片风和日丽。守护自我,方能演绎生命的精彩。
分析:这个片断从白貂的角度抓住白貂“面对死亡的威胁,仍旧坚守自我,纯白漂亮的羽毛,对他而言,绝非是一种简单的外在的美丽,而更是一种内心纯洁无瑕的象征。”从而立意为“守护自我需要的是一种面对困难挫折甚至死亡时的一种对自己人生信仰的坚守和执著。”非常切合题意。正确片断二
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百万年前,沧海桑田的巨变使第一批猿人从树上来到地上,如果他们固守枝头,恐怕我们仍是野兽一族;两百年前,新诞生的美利坚没有固守人类几千年“立国则必有君”的传统,确立总统制,开后世民主政治的先河;三十年前,偌大的中国没有固守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毅然改革开放,巨龙又腾起在东方。坚持固然可贵,但灵活的变通却能使航船避开前方的礁石。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懂得固守已然成灾,灵活变通另寻一条新路,才会发现世界别样的精彩。
分析:这段文字没有从材料入手引出观点,但观点与材料非常吻合,“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懂得固守已然成灾,灵活变通另寻一条新路,才会发现世界别样的精彩。”属于反向立意,也属于切合题意。但在写作时最好在后文适当联系材料。正确片断三
以变为生
最可悲,白貂嗜洁如命,一年又一年守护着纯白的羽毛却不懂得改变习性,最终难以脱逃被猎人捉住的下场。
人要想生存,必须懂得改变。对那些华而不实,于身无益的东西就要果断舍弃。舍弃才能发展。
改则通,通则顺,顺则生。于国如此,于身亦如此。
耳顺之年的倪萍,用自身的经历为我们阐释了变的真谛。在荧屏上已达登峰造极的她没 有被名缰利锁所缚,毅然由主持行业转向演艺圈。她在变,变得坚强,放弃了那周身“洁白”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形象。
成龙,这位华语影坛的领军人物,在以往电影中以搞笑,不拘一格而红透全球,而如今,这种风格再难提起人们的兴致了。改,于是,成龙一改束缚自己的风格特色,不断尝试新的技法,于是“神话”里显现了一位严肃忠贞的“蒙毅”大将军。
不论是倪萍还是成龙,他们都在向世人阐述这样一个通理;固守过去只能走向死亡,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使自己不断获得进步。分析:文中的观点“要懂得变通”“ 固守过去只能走向死亡,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使自己不断获得进步。”看似扣题很紧,但在实际论述的过程中却没有按照材料作文去写(好像是按照话题作文去写了),因为它只强调了“变通”,却丢了材料中的前提“当我们面临困境威胁甚至生死考验的时候”或“当我们无路可走,固守只会带来灾难的时候”,况且两个论据与材料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这样的立意只能算作是符合题意,而不能是切合题意。
(二)错误分析
材料作文虽然要求“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但同时也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要想符合材料的含意,必须关照材料的整体,抓住材料的重点、结局,由果溯因,挖掘材料的内涵。
如果只是抓住材料的只言片语不放,或只是抓住一些表象不作深入的分析,跑题也是很正常的。以下几个片断基本上都属于“脱离材料含意”的立意,可以看作是“基本符合题意”或“不符合题意”,这样的文章在高考作文中只能在三、四类打分,按我们平时的要求,等于是跑题了。
错误片断一
改变 创新
白貂不试图改变它们的习性,恐怕会有亡族灭种的灾难,试想一下,我们人类不学会改变,不也会有同样的遭遇吗? 世界不变的惟有改变,如一味坚守自己某种思想观念或某种做法,而不懂得去创新,去创造,将会被淘汰。(例,清闭关锁国走向没落,„„日本明治维新开创一片新的天地,„„所以说,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分析:立意为“改变”还算是从材料出发,但立意为“创新”则是在材料的基础上随意延伸了,在自己任意想象的基础上立意,跑题是必然的。错误片断二
爱美也要讲究适度
真是不可思议,人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让我想不到的是,原来动物比人类还疯狂,为了美丽居然连生命都舍弃了,真是佩服,什么,你不信?人们常说生命诚可贵,你说它们怎么就不懂这个理呢?更可恨的是白貂的固执,执迷不悟,你知道动物界怎么说白貂啊,说它们是傻帽,美什么美呀,再美也得有个度啊,决定要把他们开除出动物籍了。
分析:羽毛仅仅代表的就是一种美吗?往深处挖掘应是一种节操,气节,品质,精神。错误片段三
走出弱点的怪圈
万物皆有弱点,但当弱点成为你成功的制约,当弱点成为你困扰的怪圈时,正视弱点,挣脱怪圈,便是成功的起点——题记
白貂过于守护自己的纯白,漂亮的羽毛使它落入猎人煤粉圈套的葬身之地,然而这是猎人技艺高超吗?恐怕不是,正是白貂落入了守护弱点的怪圈,偏于优势,而将弱点置之一旁,正视弱点是必要的。
分析:洁白的羽毛并不是他的“弱点”啊!错误片断四
不放弃追求
白貂正因为自己追求的梦想才没有改变自己的习性,这样虽然是白貂的处境更加危险,但也改变不了它执著追梦的心,人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分析:洁白的羽毛是他本身固有的东西,就像节操、气节是它自身所拥有的一样,而“追求”是本身不具备时要积极努力去求取,去获得的,因此把“守护节操”说成“是不放弃追求”不恰当。
分析:本文从猎人的角度立意,没有抓住材料的重点,错误片断五
善于发现
善于发现的猎人看到并抓住了白貂的这个弱点,逮住了白貂,在我们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可发现之处,也存在着善于发现的猎人,当我们在面临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分析:随意延伸,造成跑题。
(三)优秀例文展示1
守护那一种高洁
为白貂的行为感动。
为了守护自己纯白的羽毛,为了使它们不受玷污,白貂宁可被擒,这是一种多么高洁的品格。我为白貂感动并为之喝彩。
与白貂一样,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守护了自己的一份高洁,从而让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泛起美的浪花?
忘不了他,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那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在那个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社会,屈子守护住心中那份高洁,“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他不愿自己受到不正之风的玷污,他不会“随其流而扬其波”。他坚信他的“香草美人”,他忠爱着生他养他的楚国。可是,楚国污浊的空气令他窒息,他要守护自己的高洁,于是,汨罗江边,他吟诵完《怀沙》,遂自沉汨罗。汨罗的江水啊,你的体内融入 了一位高洁情操的三闾大夫,历经千年洗涤也不会失色。
忘不了他,陶潜,这位寄情山水的田园诗人。在那个人人渴求出仕的年代,在那个官场上黑云盖日的社会,陶潜守护住了心中那一份高洁。“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他站在小舟上,按奈不住归隐的喜悦。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不肯同流合污。陶渊明在菊花遍野的南山下守护了自己的高洁,那是一种不与官员同流合污的高洁。南山下的菊花啊,有这样一位高洁的隐士与你们同风雨,共明月,你们定会开得更加灿烂呢!历史的长河依旧翻滚,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带着金色的波纹。你是在赞颂这些守护住自己高洁品性的文人吗?你是不是以他们为自己的骄傲,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是的,我听见了你的回答。
对了,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气节;朱自清不接受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中华民族的文人墨客、平民百姓都能够守护自己的那种高洁。正是如此,我们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才会永不磨灭。
守护那一种高洁,让历史的长河更加美丽,让这些高洁之花芬芳无限,点缀神州!优秀例文展示2
维持纯白
西伯利亚高原上的白貂,即使被猎人抓住,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维持自己的纯白,属于高山雪原的洁净。
为什么,一个如此弱小的生灵宁死也不愿受玷污?是为了那外在的美观吗?是为了生命的尊严吗?还是为了„„可是,这值得吗?
吟咏着“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争光”的三闾大夫坚定的说着值得。纵然他的头发披散,形容枯槁,他的眼神中分明流露着日月的光芒。纵然被贬流放,命运多舛,依然心系着多艰的百姓,依然要上下求索。宁可葬乎江鱼腹中,也不愿见楚国的上空飘着秦国的旗,不愿听楚国的都城响着秦地的歌。纵然醒着有醒的苦楚寂寥凄戚哀伤,也要保持清醒,纵然举世混浊,也要保持纯洁,因为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污垢,不能以浩浩之白蒙世之污浊。于是汨罗的江心开出一朵纯白的莲花,可远观不可亵玩,出淤泥却不被玷染。当龙舟轻滑,粽米飘香时,你读懂了几千年前那个关于气节的传说了吗?当然值得,因为那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是谁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被历史铭记。是谁咏着“不指南方不肯休”而被人们推崇。他也曾畏惧过,九死一生谁能不胆颤心惊;他也曾感伤过身世浮沉雨打萍;他也曾徘徊过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可是他没有放弃过,千方百计地要挣脱敌人的束缚,多次逃亡;可是他没有低过头,元世祖亲自劝降又怎样,我的生命早已属于那个破败的王朝,即使死又怎样,我的热血也要溅在故国的旗帜上,我的灵魂也要回归故国的热土。既然选择了留名史册还畏惧什么,感伤什么,徘徊什么。拿去吧,我的生命!但请留下我的纯白,我的诗歌,我的尊严,我的豪情。
当再次翻开历史,翻开《指南录》时,你读懂了那首关于名节的诗了吗?句句深沉,叩响着民族尊严坚守的赞歌。
所以,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挥洒热血,如西伯利亚雪原的白貂,如屈平,如文天祥,维持那纯白的象征。
优秀例文展示3
宁为玉碎
古人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西伯利亚雪原上一白貂为了守护自己洁白的羽毛,因不堪煤粉的浊染,而甘心束手就擒,正是这种精神的一种极生动的写照。固然,世上难免会有一些人对此嗤之以鼻,以为白貂因小失大,得之太少,失之太多,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呢? 更何况有壁虎弃尾,有海星弃腑,更有韩信的甘受胯下之辱以求有所作为,刘邦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而不惜耍无赖反复无常。小到动物界的榜样,大至人世间的英豪,有多少为图将来甚至置气节尊严而毫不顾惜,而何况是你白貂那身脏尚可以“洗洗干净”的羽毛呢?
纯白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愚哉,白貂!
然而,我却于此种观点不敢苟同。正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我认为,人生天地间,肉体的存在,固然是活着的证据,而精神的坚守,才是永恒的前提。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览先贤志士,有多少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坚守节操,万世留名!三闾大夫屈原,于汨罗江畔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的时候,渔夫以“哺糟啜糲”“随流扬波”劝他寄身人世,莫弃人生,但屈原说:“人谁能以身之察察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怀瑾握瑜,不改高洁,投身汨罗,以死明志。
隐逸之宗陶渊明,家贫无以为业,投身仕途,以求升斗之资来事父母、蓄妻子,然当小吏告之以整衣冠拜督邮时,他昂然曰: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以事乡间小吏!”挂冠封印,归隐田园。
持节汉使苏武,出使匈奴,遭逢兵变,身陷敌手,备受凌辱。当李陵劝之以权宜之计时,苏武斥之以数典忘祖,不忠不孝,宁弃性命,不改气节,北海牧羊,狐死首丘。
南宋遗臣文天祥,领兵抗元,以身家性命为汉民族的存亡作最后一战,然不幸被俘,当贼虏诱之以高官厚禄时,他做诗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赴义,青史留名。
民主斗士朱自清,为民生而呐喊,为民族而奋斗,举家食粥而不能得时候,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以生命的消逝彰显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还不够么?
我承认生命的可贵,我也渴望人生有所成就,但我永远无法容忍的便是人格的辱没,品德的沦丧,气节的缺失,操守的无行!我永远牢记我的人生座右铭——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案 篇5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案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案 【习作目标】 1.培养缘事析理的习惯。 2.学习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由表及里、探究因果等方法缘事析理。 【写作指津】 “文章的本质在于给出思想”,“一篇文章,或者记载的是作者个人的真经验、真认识、真思想,或者宣扬、阐发他人的真经验、真认识、真思想,这样的文章才是有思想的文章,也就是有价值的文章。” ――程福宁 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福楼拜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 ――鲁迅 【范文揣摩】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鲁迅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有了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算已经颇能说些话,发表他自己的意见了。不过不会说还好,一会说,就使我觉得他仿佛也是我的敌人。 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 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 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人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总是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们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 我在这里还要附加一句像是多余的声明:我相信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要诱中国人做奴才;而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八月七日。 〔注〕本文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新语林》半月刊第四期。 从小事写起,由表及里地分析,由果而因地挖掘,辨明是非正误,讲的是大道理,很有启发意义。 儿子的特点 为什么? 为什么说的听的都不舒服? 同一个小孩在中国和日本照的相,迥乎不同。 为什么? 原因在于中国和日本照相师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不同。 对“驯良”的看法。 中国人的“好孩子”标准:驯良听话好静。 寻找原因。 中国人应该有开放的胸怀。 全文从自己小孩照相之小事谈到国人培养后代的大事。分析原因,指出正误,提出希望。 【片断练习】 续写一二段话,分析“洋名热”现象产生的原因。 小议“洋名热” 目前,一股“洋名热”正在我国悄悄地兴起,一些企业改头换面,为自己的产品取上洋名字,“奥尼”“奥丽丝”等标准洋名在市场上比比皆是;也有一些热心的父母为子女取上“海伦”“杰克”之类的洋名。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篇6
一、用总分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例如:喜鹊的羽毛大部分黑而带绿,只是背和腹部有白色羽毛,显得朴素洁净。喜鹊的体态轻盈,优美,鸣声清脆响亮,使人有喜悦的感觉。不论是在萧瑟秋风的树下,还是在冬天野外的路旁,喜鹊迎面飞来,生机勃勃,欢欣活跃,令人感到振奋。因而,喜鹊受到人们的喜爱。(《喜鹊》)作者先从喜鹊的羽毛、体态、鸣声、飞翔四个方面具体描述喜鹊的可爱;再总述喜鹊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例如: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翠鸟》)这里,作者通过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突出了翠鸟外形鲜艳美丽的特点,而且还赋予了翠鸟一种人性的.美。
三、用举例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例如:
松鼠喜欢在树林里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枝上去。(《松鼠》)松鼠十分机灵,究竟机灵到什么程度?作者用人们触动树枝后,松鼠怎样反应这一事例具体说明。
四、用描摹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例如: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趵突泉》)这里作者描摹了小泉的各种不同形态。具体写出了“小泉比大泉更有趣”的特点。
五、用比较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例如: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太阳》)这里,作者通过有太阳和没有太阳这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具体写出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六、用数据说明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例如:
其实还有比象大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三十二万多斤重,最小的也有四五千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八万多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鲸》)这里,作者通过鲸的重量、身长等数据,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鲸的巨大。
怎样将文章写得有新意 篇7
一、材料丰富
材料丰富的文章内容充实,能够展示学生深厚的语文素养和渊博的知识。请看下面的话题作文:
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有时是一声呼喊,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个镜头。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这是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作文题,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选材:1.从生活选材。记叙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或几件事。2.从学过的课文选材。如为了一个“爱”字,刘兰芝“举身赴清池”;为了一个“情”字,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孔雀东南飞》的悲剧让我们感动。看到死去的朱丽叶,罗密欧将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胸膛,他的痴情让我们感动。3.把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引入作文。如为了人民的生命,李剑英迫降,魂归长天;为了一个轻生的女子,孟祥斌纵身一跳,辉煌的陨落;含泪写下600多篇爱的日记的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的丈夫,都曾让我们感动得泪眼婆娑。4.把课文阅读的感人故事引入作文。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应该综合运用这些材料,不能只拘泥于用一种形式材料进行写作。如一位考生在考场上写下了《感动让生命如此美丽》这篇文章,他选了五则材料构成文章,这其中有自己经历的事,有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有自己读过的故事,材料丰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最后得到了58分的高分。
二、文体创新
文体明确是对考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所有文体中,记叙文和议论文是考生最熟悉的两大文体。有时,将人们熟悉的材料用与众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高考作文《孔明挥泪斩马谡》,就是把我们学过的课文《失街亭》改编成了戏剧。常见文体有小说、寓言、童话、戏剧、书信、日记、诗歌等,还有许多不常见的另类文体,如招生简章、实验报告、采访、辩论、产品说明书、诊断书等。一种新颖独特的文体很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得到高分。请看2008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汶川大地震涌现出了一幕幕感人的镜头,让我们热泪盈眶:为了保护亲爱的宝贝,身体被压得变形的短信妈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孩子的谭千秋;含泪跪在地上哭喊“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的荆利杰;10位亲人遇难,带着永远擦不干的泪水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蒋敏……这些我们熟悉的、感人的材料非常多,但只單纯罗列一些材料,不讲究技巧,是不会得到高分的,这时我们可以靠与众不同的文体来取胜。如作文《与妻书》采用了书信的形式,是一封丈夫写给妻子的信。妻子是一名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牺牲了;丈夫是一名军人,战斗在救灾前线。这封信沟通了死者与生者,传达了天上人间的牵挂与思念,灵活运用了人们熟悉的材料,感情真挚,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再如,诗歌体的《华夏的眼泪,中国的痛》,借鉴了课本中穆旦的《赞美》,首尾呼应,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因此获得了满分。
但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文体创新,有时刻意追求文体反而会给人画蛇添足的感觉。我们应从话题出发,从内容出发,选准合适的文体,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