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会写作文

2024-10-24

怎样学会写作文(精选12篇)

怎样学会写作文 篇1

每次作文 本发下来 ,同学们大多 会先看老 师的评语。而老师往往会在评语中说“内容不丰满,缺乏事例”。如果写人,不能光说这个人怎么样,得有事例,没有事例就是一句空话。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但不少同学一听到“事例”二字,就会皱起眉头,怎么也想不出个“事例”来。

原因何在? 因为这些同学一想到“事例”,觉得既然是“事例”,就应该是突出的,非同一般的。其实,生活中非同寻常的事是很少的,大都是平凡的小事。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文时,学会“眼睛向下”。

“眼睛向 下”是什 么意思? 就是关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这些小事往往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细节。这些无数 的小事都 在眼皮底下,可以说俯拾即是。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回忆他的日本老师的文章 ,叫《藤野先生》。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

过了一个星期, 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了研究室, 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

“我的讲义 ,你能抄下来吗? ”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

我交出所 抄的讲义 去 ,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 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 同时也感到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从头到末,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鲁迅先生写的是藤野先生检查听课笔记的事。类似的事,哪个学生没经历过? 可我们在写老师的时候, 为什么觉得没有事例呢?

这是因为没有做到“眼睛向下 ”———关注生活 中的小事。

“眼睛向下”,得会“看”。请看下面一段话:

一天下午, 程丽到办公室去。老师的办公室在三楼。刚上到二楼拐弯的地方 ,她发现楼梯上有一片纸屑 ,便弯下腰, 一声不吭地捡了起来。上到三楼,她手里又增添了一片枯树叶。在她把纸屑和树叶投向三楼的垃圾桶的当儿, 正好被刚从办公室里出来的秦老师看见了。秦老师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是一位同学写《我的朋友程丽》中的一段话。看,这芝麻点的小事是不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眼睛向下”,得会“听”。再看下面这段话:

一天早晨,我在被窝里,朦胧中听到了姥姥和妈妈的对话:“妈, 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寒流, 预报得还真准呀! 看,厨房窗户上的玻璃都结冰花了! 今天得给玲玲加点衣服。”这是妈妈细细的声音。

“昨天晚 上我就把 她的羽绒服找出来了。”这是姥姥低低的声音。

我心里一热。姥姥和妈妈的话语比什么都温暖呀!

这是王玲玲同学《温暖的家》一文中的一段话。写的这些内容,是她听来的。

在平时的 生活和学 习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捕捉那些“亮点”。

当然, 多数情况下要看、听“并举”———既看又听。只要做到“眼睛向下”,作文中要写的“事例”随处都有。

( 选自《百 柳·简妙作文》)

怎样学会写作文 篇2

日记的范围很广,一天中令你感到高兴、难过、感动或者有趣的事都可以记下来。

2.写日记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如果我们坚持写日记,过了一个阶段,再来看看自己的日记,就会觉得回味无穷。

其次,坚持写日记还是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捷径。

3.日记的素材是什么?

日记不一定是自己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事。同时,你可以试一试,连续一星期观察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或花草树木的变化,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

4.日记的注意事项:

格式要正确,日记第一行要写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情况。

其次,记叙事情的经过要清晰,不要啰嗦,不要拖泥带水;

再次,有的同学说一天生活平平淡淡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其实,写日记要注意日记除了记事,也可以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获、体会。比如说,读了什么书,听了什么故事,自己有什么想法,参加了什么活动这些也都能写。

最后就是篇章了,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贵在坚持,鲁迅先生写日记不是常常写一句话吗?“今日无事”,呵呵,就此收笔!不过要记住一点日记日记,天天要记!

好了,欣赏一下下面的一篇文章,就能领会其中的奥秘了——

10月2日 星期日 晴

我家的浴缸里养了四条鲫鱼。

下午,我刚做完作业就去看鲫鱼。他们在浴缸里游过来,游过去,真可爱。我想捉一条玩玩,便跑出去取了一只脸盆来。我先把鱼逼到一个死角,再迅速用盆子去舀。没想到这鱼那么机灵,竟从一个缝隙处逃走了。我费了九牛二虎的劲才把一条鱼舀进盆里。我想:这下你可跑不掉啦!我猛地一把抓住了它,谁知它一挺身,又从我的手里滑到盆子里去了。水溅了我一头一脸,弄得我哭笑不得。

我终于学会写作文了 篇3

不久,我被老师请进了办公室。老师说:“你这抄得也文不对题呀!其实作文不难,就是先观察一些人或事儿,同时融入你的观感,用心写作,就这么简单。比如昨天这个题目,你就可以借机‘晒出’你的烦恼,写作文不就是你的烦恼吗?还有,为了应付老师,你抄作文,为此老师又找你谈话,给你讲解怎么写作文,这段经历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素材啊。”

原来作文素材就在身边啊!我似有所悟。

写作需要一颗细腻的心,从此我开始留心观察生活。

有一天在教室上晚自习时,无意中往窗外看——夜是那么温柔、宁静。隔壁小学的灯光很亮,反射在我们学校的树上,灯光下的树别有一番景致,树影婆娑,毛毛细雨在空中斜织着,增添了夜的幽静。如果仔细看,还可以看到毛毛雨在树上凝成的小水珠呢!那些小水珠挂在树叶尖上,闪着弱光,慢慢地,一滴一滴地往下落。看着这明暗混杂的夜色,我欣喜之余又有些惋惜,其实这美丽的夜色一直都在,就因为我不曾留意,而错过了许多风景,错过了许多惊喜的机会。

于是我把刚才观察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题目就叫《我终于会写作文了》!

指导教师:李贵菊

怎样写作文评语 篇4

一、蕴含赏识的评语:激发学生兴趣

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美国教育家杰丝·雷耳也曾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 就像阳光一样, 没有它, 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赏识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是学生进取的不竭动力。因此, 我们在习作评改中不妨多些蕴涵赏识的评语, 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让学生在赞扬中自信, 在赞扬中自省, 在赞扬中发展。

比如, 在教初一年级时, 我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同学的习作:“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深刻的文字, 真了不起!”只是这样一句充满赏识的真心赞扬, 就激发了孩子习作的全部热情。自此之后, 这个孩子的习作一直非常出色, 并曾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二、平等交流的评语:打开学生心扉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 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 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 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 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 成长烦恼, 秘密心事, 上网经历等。在批改时, 我们应民主沟通, 努力深入学生内心, 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例如,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留级生, 老师和同学们一定觉得我是个中考失败者……我总是抬不起头来, 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 同时用一句“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 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空”规劝她不要多愁善感, 要抬起头来, 找回自我。在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 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 直至重新活泼开朗起来。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 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 与之平等交流, 而不是以权威面孔与学生对立或否定学生, 这样只会挫伤他们的自觉性, 直接影响他们下次的创作欲望, 如:“但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表达不清, 内容简单。”“不符合要求, 重写!”“文章写得很平淡, 像一杯白开水, 无味!”等不堪入目的字眼。对于学生作文, 我们要善于“无中取有”, 找出其闪光点, 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对于缺点, 我们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下评语时要满怀深情, 用饱蘸感情的红笔, 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和抚爱, 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三、指导方法的评语:帮助学生提升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教师对具体方法的指导。类似“文章内容具体, 结构条理, 语言生动”这样笼统的评语是起不到指导作用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该正确、客观、明确地指出习作中存在的优点、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 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收获, 才能帮助学生提升习作水平。

比如一位学生在作文时, 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 虽然有的同学瞧不起我, 但是, 我的班主任却一直袒护我, 帮助我, 鼓励我, 催我奋进。”在这句话中, “袒护”一词用得不恰当, 我的批语是:“查查字典, ‘袒护’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推敲一下, 用在这里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学生思考后很自然地改为“爱护”。长此以往, 学生注意字斟句酌, 语感形成, 习作水平也自然提升。

四、充满诗意的评语:带给学生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 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同样, 没有诗意的、优美的习作评语, 就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习作评语本身就应该是文学创作, 如果教师的评语写得文质兼美, 妙语连珠, 便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带来强烈的示范作用。

基于此, 我给一个学生的习作《做一棵小草》写的批语是:“妙!人不能像树一般高大, 如花一般清香, 但人却能像一棵小草, 用自己独特的绿装点整个世界。只要活得真实, 活出自我, 活出独特的个性, 做一棵小草何尝不是一种魅力, 一种美丽?”“水激石则鸣, 人激志则宏。”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春风扑面的清新气息, 让学生的心灵沐浴着明媚的文学之光, 激起他们对语言文学由衷的热爱, 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习作也会如诗一般美起来。

五、智慧幽默的评语:贴近学生心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德国学者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会让学生的心灵更贴近教师, 教师在给学生的习作评语中, 如果能够适时地使用幽默,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学生的作文中标点错误很多, 我评析道:“你的小脑瓜到底有多少奇思妙想啊, 真让人惊奇!要读过多少课外书才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啊, 真佩服你!不过, 句号瞪大圆圆的眼睛, 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 叹号哭起了鼻子, 它们在说:我的主人, 你怎么能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样一句评语, 送给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学生, 更贴近了学生的心灵, 促使其在轻松一笑之余开心地接受指正。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作文 篇5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故事分享,看看这位家长是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的?

感恩是所有动物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天生的一种重要情感。

感恩也是古今中外都崇尚的一种人伦。中国的“孝”道,核心内容是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主的愿望和行动。西方的基督文化中,“感恩”是基督教的信条之一,对上帝感恩成为基督徒的基本情感之一。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往往有五、六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容易出现: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快乐来源于别人的辛勤付出,认识到要尊重、感谢、报答给予自己付出的人,并且逐渐学会给予周围的人以爱和帮助。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只有感恩的人,才会在生活中和社会上获得更多的爱和帮助。

我们在女儿的感恩教育上做过一些努力。我们经常在女儿面前讲述我们父母带养培育我们的艰辛,并且告诉她没有父母的付出我们肯定比现在差。生活中我们也尽我们的能力在孝顺父母。如:每周到父母家和他们聊聊天,吃个团圆饭,领着他们洗洗澡。随着年龄增长,女儿的.感恩意识和情感明显增强。她常为妈妈洗脚,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还给爸爸捶背等,这都使我们既感动,又欣慰。

我们还收集报纸网络上有关感恩、慈孝的相关报道、故事,有时给女儿直接阅读,有时讲给她听。像古代韩信报一饭之恩等慈孝的相关报道、故事,有时给女儿直接阅读。有一次还讲述了一条狗在逝去的主人坟前厮守近一年的事,女儿听后感叹不已。我们还特别告诫女儿要尊敬老师,要满心感激老师的艰辛付出。小学毕业后,我们和女儿几个好朋友的家长一道,举办了一场谢师宴,借此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

怎样写好中考作文 篇6

近几年来,许多地区中考作文都是选题作文,即在几个题目中任选其一。面对作文试题,不要猜测哪个有多少人去写,哪个文题写出来容易得高分,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最有把握的文题写。

二、认真审题

审题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首先必须认真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要求,然后仔细分析题目要求写什么,最后再辨明是何文体,用何写法。有的考生或马虎大意而未认真审题,或自恃才高,盲目乐观,一看文题好像容易,就不假思索奋笔疾书,可写着写着才发现文不对题,问题严重,然而时间已过大半,重写已来不及。因此,必须仔细审题。审题时尤其注意“特殊要求”,如“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等。

三、写作时应力避俗,力求新,不走险

考场作文是与人竞争之作,超越他人是关键,而要胜人一筹,非新非奇非巧非深就难以奏效。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母爱就是母亲背着高烧的“我”在风雨中走向医院,一写老师就是到学生家去耐心补课……千篇一律,读后让人大伤胃口。所以考场作文一定要避俗求新。但求新不等于走险。下面举一例说明何为求新、何为走险。有这样一道作文试题:

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百思不得其解。一滴水很快会被风吹干,被土吸干,怎能不干涸呢?佛祖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中去。”请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写读后感首先要选准“感点”。阅读上述材料,一般同学都会写“团结力量大”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比较俗。而有的同学则在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础上发出新的感点:一个人怎样求得生命的永恒价值?投身到大众的事业中去!这就是求新。然而也有的同学这样写:佛祖说得不对,一滴水放在江河海洋中也会干涸,它会蒸发掉, 这倒是求新,但佛祖在谈哲学和人生,而这个同学在谈科学,“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就是走险。考场作文应求新而不走险才好。

四、切忌胡编乱造、明显失实

有些考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只能不合情理地虚构,使人感到难以置信。如有个同学写《这件事发生在我们市》,说市长站在市政府大楼上向全市民众发表倡议。这完全是想当然,不合实际。如果写市长发表电视讲话还行。作文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写实,若非得虚构不可,如写想象类作文,那就必须符合情感实际。

五、语言要力求优美,有文学色彩,尤其是开头、结尾两段

作文评分一般是从内容、结构、语言等几个方面考虑。以前评分重视内容,也就是内容分占比重很大。现在重视语言,语言分大体占到总分的一半。这是今后作文评分的走向。因此,广大考生务必要认真雕琢语言,使其优美、精炼些、文学性强些。作文的开头、结尾往往是阅卷老师注意的地方,所以更要写好。

六、要高度重视卷面的整洁

卷面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水平相当的两篇作文,如果A文卷面干净,书写整齐,而B文却满纸涂抹,字迹潦草,那么可以毫无疑问地说,A文要得高分,B文要得低分,二者相差会有5—10分之多。我们可以这样说:卷面整洁是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考生必须注意。平时写得一手好字,考场上下班就占了很大优势。有的同学会说:“我的字就是那样不好看,现在练字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呢?”你的字可能并不漂亮,但你可以写得力求工整,不涂抹,这就可以了。

七、写作中出现意外时要会自我调控,处变不惊

指导学生学会写好作文开头 篇7

一、写好作文开头需要技巧

初中学生的作文一般都不长,但不论是多少字的作文,一般都是由开头,正文,结尾等三个部分组成的。作文的开头是在给文章造气氛、定调子,能否灵活自如、独到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作文的开头如何,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如果一篇文章有了能吸引人的开头,那就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

文章的内容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开头形式,文章的开头如何下笔,应该根据文章要写的内容确定。好的开头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统领全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文的内容,这类开头一般是用概括的形式去说明写作的用意。主要用于说明文等。二是能引人入胜,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类文章主要是记叙文,一般用景色、地点、人物的描写作为开头,但这些描写要精彩简单。

但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学生都不会选用开头的形式,他们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有的学生由于开头写的不好,写了开头后就不知道怎么写了。因为有的学生在写说明文时用了记叙文的开头,写了景色、人物、地点后当然就不知道下面怎么写了。例如作文题目是《看改革后的家乡》,文章内要求是写现在家乡的新面貌,是典型的记叙文,本来可以用写景的方法开头,也可以用居民生活变化的一个场景开头。但有些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开头写了许多与文章毫不相关的情景,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文章不仅乱,而且开头没有点题导致文章没有写好。

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写好作文的开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写好作文。

二、初中生作文开头的主要方法

初中学生作文的形式很多,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但最起码的要求是要从文章的内容出发,做到文要对题.要简洁明了迅速入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几种基本的作文开头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就是少说废话,直接写出要写的内容。开门见山的作文开头有许多好处,最主要的好处就在于让读者一下子就知道作者要写什么。比如在议论性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开头就亮出了作者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开头方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因而倍受欢迎。用这种方式开头获得成功的文章很多。例如学生在《家乡的芦苇花》的习作中,作者就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时你会怎么办?我是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当读者看到这个开头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 故事导入的开头方法

初中作文可以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开头,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用故事的内容吸引读者。如:汪曾祺老师在《翠湖心影》的文章开头就用故事开头的:有一个姑娘,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

又如一篇《宽容》的文章也是用故事开头的:“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这样简单而直接的故事叙述,可以给人以阅读的愿望,给文章增加了吸引力。

3. 设问置疑的开头方法

用疑问的形式开头,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特别是对于说明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以至于急切地想读下文。

怎样写好考场作文 篇8

那么, 要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大体上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扫描式的快速读题

近年来的中高考作文, 考查范围、内容、形式等越来越趋于灵活开放, 丰富多彩, 再不是以往命题作文的单一形式了。所以, 考生展开作文考卷的第一步, 就应该用快速扫描 (一目三行) 的方式, 看清文题类型:是半命题还是全命题;如果是半命题横线上要求填充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看清是材料作文, 还是话题作文。因为二者是有区别的, 尽管都是围绕所提供的材料去写, 但前者的结论是求同性的, 而后者, 则是求异、开放性的;看清是写实文, 还是写想象联想文。这二者亦有不同, 尽管都以叙事为主, 但前者所叙, 是已经成为现实之事, 而后者, 是把还未成为现实, 通过想象和联想, 当成现实来写, 显然应把握好这个分寸和尺度。第二步, 快速审读清楚内容范围, 是“我”与社会, 还是“我”与家庭;是“我”与学校, 还是“我”与自然。这样, 才便于快速地像看电影一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调动、搜索记忆中的材料, 做好取舍。第三步, 快速审清文题所应采取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还是议论;是抒情, 还是说明;或者是综合选用多种表达方式;语气应以平实为主, 还是以生动为主;情节应直白一些, 还是含蓄复杂一点;要根据内容的表达, 下笔之前, 在头脑中有个总体的把握。第四步, 快速看清文题的数量。是一个文题, 还是几个文题任选其一;是两个独立文题, 一大一小, 还是一材两题。这些看似简单、平常,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万万忽视不得, 切切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

二、探究清楚材料的含义

近年来, 中高考在作文命题上, 单纯性命题作文虽然还有一些省市在使用, 但材料作文尤其是提供材料范围的话题作文, 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 基本占据着命题的“主打”地位。由此, 在研读材料的, 速度不妨放慢一些, 用时也不妨拉长一些, 要边读边思索、品味、探究, 以确保真正地理解题意。这一环应如何具体操作呢?

一是对读了一遍仍然不是很理解、朦朦胧胧的材料从头再读一遍, 仔仔细细逐字逐句地推敲, 力求对材料的含义了然于胸。这应是动笔作文的基础。

二是仔细地阅读文题中的解释、说明与提示, 看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帮助的信息。比如2008年某市的中考作文文题是“请以‘善良、真诚、正直、乐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后面有一段提示语:“联系自已的生活实际和感受, 或选取其中的一个话题, 或将几个话题融合在一起。”这段提示语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考生:1、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2、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话题作文, 也可以把几个话题融合在一起来写;3、从表达方式上看, 要兼用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弄清文章体裁和字数的要求

怎样写好高考作文 篇9

有人说“文无定法”, 其实是说写作时, 我们既可以匠心独运, 别具机杼地布局谋篇, 也要能够洋洋洒洒, 下笔如有神, 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 写好高考作文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 我们都知道, 要做好一件事, 必须先清楚有什么要求, 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做好高考作文也如此。笔者将从内容方面阐述写好高考作文的方法。

内容方面的总要求:切合题意, 内容充实, 中心突出, 感情真挚。

一、切合题意

1. 切合题意的具体要求

切合题意是指考生能准确、全面领会命题者意图, 准确是指审题时能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全面指审题时看清试题中各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

2. 怎样做到切合题意

现在, 话题作文淡出考场, 一般采用材料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要切题, 关键是抓住题眼。怎样才能审准题意, 明确命题要求, 抓住关键, 使作文切题, 笔者讲几个要领。

第一, 明确题目与主题及内容的关系, 分析每个限制词语, 把握题眼和重点。

一般情况下, 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分充分显示了限制范围。审题时, 标出取材范围, 分析每个词的含义, 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题眼是“丰富多彩”。“答案”是写作的取材范围。

第二, 对深层含义的题目, 要由此及彼, 联系自身现实, 小中见大。

如《我愿做只小蜜蜂》, 题眼是“蜜蜂”, 考生必须明白“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生状态, 它们是不停地飞翔着, 采集花粉和不断地积累营养。考生势必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生命不息, 耕耘不止, 坚持不懈, 执着一念地去追求知识和事业的成功。

第三, 对提供线索的标题, 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范围和重点。

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 “格言”是线索, 要围绕它联想到自身和现实生活。

第四, 对半命题作文, 要重在把握材料的重心。明确了重心, 则抓住了纲, 写作起来才会切题。以上讲的是如何按命题者的要求, 做到写文章切合题意。

二、要做到“内容充实”

1.“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

“内容充实”主要是就选材而言, 就是言之有物, 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当然, “内容充实”不仅指有足够的“量”,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质”。“质”的标准是:材料的典型性、现实性、新颖性。简言之, “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具体实在, 议论文中的论据充分鲜活, 小说中的形象丰满。

2. 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考生要使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 必须做如下努力。

第一, 必须平时加强读书看报, 建立材料“库存”。像电视新闻、时事热点要多多关注, 以储备大量的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 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第二, 作文时, 思维要敏捷、灵活。要多想一想读过的书, 想一想看过的精彩文章, 想一想有过的独特经历, 想一想听说过的让人心动的事, 想一想曾有过的很好的构思, 想一想写过的成功的文章……总之, 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 我们尽可能多的从记忆仓库中拿来, 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 考场上你就能用己所长, 游刃有余。

三、要做到中心突出

1. 中心明确的具体要求

中心突出是指, 作者在写作之前就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 写作过程中清楚“怎么写”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卷来看, 学生作文基本观点不明朗, 若隐若现的现象还是存在。

一些同学一味地追求内容的充实而不顾是否对中心有利, 则会出现多个中心或主次不清等中心不明确的现象。

2. 怎样做到中心突出

第一, 要避免选材方面的误区:“禁区”“盲区”与“老区”。

所谓“禁区”, 即违背现行法律和人伦道德及其相关的材料。所谓“盲区”, 即自己从来都不熟悉的材料, 只是一知半解或零星听闻。“老区”, 即指老生常谈的材料, 如爱迪生, 张海迪等, 人人会说, 没有新鲜感, 也很乏味。

第二, 要学会运用辩正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看问题的主流, 要善于在曲折的道路上发现光明的前途。即使是选材与别人雷同, 也要注意选取巧妙的角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考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第三, 积极思考, 厚积薄发。广泛搜集课外的优秀事例, 作到占有材料。再思索这些材料归属于哪一类, 各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 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如看到观察的对象, 要善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 以至展开合理的想象。

四、要做到“感情真挚”

1.“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

“感情真挚”是指考生的作文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 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近年来, 一些考生误以为生活本身平淡无奇, 家庭变故之类的才是生活“动情点”, 于是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来煽情。庸俗的虚构, 明显的虚假, 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另外那些老掉牙的材料虽然真实, 但不宜入文。只有那些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 富于时代特色, 蕴藏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为人所认可。

2. 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第一, 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从生活中取材, 是我们写作时的第一选择。考生首先要用心体验自身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真诚的关爱和呵护。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 自己亲身感受过的, 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 写起来最美好。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和重视人生体验, 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即“闪光点”, 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

第二, 敢于袒露真情。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 首先要对自己真实, 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 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 心与心的撞击。

第三, 力求抒写独到感悟。虽然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不太丰富, 但考生只要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情感充分地坦露出来, 把自己独有的才情和个性完美地凸显出来, 把高中生应有的蓬勃向上的活力和朝气尽情地展现出来, 就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尤其要选择那些把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题材, 因为只有自己先感动了, 才能感动别人。大凡伟大的作品, 都是作者熔铸了个人切身体验和强烈情感。推及到高考, 大凡高分作文, 都是考生最深切的感情的流露和个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怎样培养学生写创新作文 篇10

一、学会阅读,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创新作文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源于前人,而前辈的知识多见于书本。俗话说,不“饱读经论”,何以“左右逢源”?因为从书本里我们可以学到好词佳句子,学到怎样写人记事,学到怎样绘景抒情,学到怎样议论和说明的方法,学到如何修辞,谋篇的好技巧,还可以学到鲜明生动的文风,从中找到写作的“框架”、“套路”和格式。为此,必须潜心钻研课文,多读古今中外名著,而且“不能只读一个人的作品”。教师要推荐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如习作天地,校园故事,中华名词,山川人物,童话寓言,生活之旅等,从而汲取他人知识,学会写作方法,为创新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一个学生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后,灵活运用对比和铺排的手法,把家乡写得惟妙惟肖,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二、注意观察,为学生创新积蓄素材

创新作文的源泉在于选材新颖,而新颖的题材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体验和感悟。只有多观察才能积蓄丰富的素材,也只有多观察了,积蓄多了,才能唤起创作的激情。

1. 生活是创作的土壤,所以必须观察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如留意自己成长的足迹,温馨恬静的家庭生活,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变幻莫测的社会生活。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物、场景和现象。我们只要对这些生活进行细心的观察,哪怕是对亲情的感受,对幸福的体验,对成功与挫折的理解,都是我们笔下最好的素材。我们提倡写实的“自我文学”、“身边文学”和“校园文学”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这样,就可以养成观察生活,积蓄素材的好习惯,为创新作文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2. 建议多听广播,多看电视新闻,多看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形势,了解新鲜事物,扩大信息,感受现代生活,紧跟时代潮流,间接为创新作文奠定基础。

3. 老师要推带领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涉猎课外知识,如爬山野营,参观访问等。丰富多彩的生活,缤纷的四季,神奇的自然……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三、导航选材构思,点燃创新火花

选材构思是创新的关键。要突出新,面对丰富的素材,必须引导学生用新的眼光去审视,用心发现和辨别事物的美丑。克服思维定势,既要把构思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也要把社会生活的美带进校园,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形成作文。要避免生搬硬套,盲目写作的倾向。当然计划外的作文,有时也许就是最好的精品。

我曾布置一篇叫《一件发人深省的事》,大家看后一时摸不着脑,教室里静得鸦雀无声。于是,我笑着提示说:你去散步时,不经意地看到一位残废人用一支架学走路,跌倒了爬起来再练,连身上的尘土也不拍一拍,你会想到什么?你在干净的街道上扔下了果皮,竟被一个小孩拾起放进了垃圾箱,你怎么想?商场的售货员给顾客白眼,你又有何看法?……诸如此类事情,你怎样看待,难道不会值得深思吗?这么一提醒,大家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教室变得活跃起来,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创新的灵感点燃了,一个个奋笔疾书。在交上来的文章中,我惊喜的发现,过去那种老得变味的题材,基本上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是一篇篇题材新,构思巧,意义好的文章,也没有信马由缰,胡乱编造的“故事”。有一个同学却计划外地写了《我的T·C卡》,后来被当作精品发表在北京景山教科所出的《语文报》上。

这些充分证明,视野拓宽了,素材丰富了,构思就豁然开阔了。只要教师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其创新的火花,又导其前行。选材构思自然新颖独特,与众不同。

四、提倡无命题作文,交给学生创新主权

命题作文,往往在取材范围,主题思想,写作形式等方面。都事先由教师划定了圈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作文的自由。古人云:“吾手写吾心”,这就是从根本上强调了创作的真实作文、无命题作文,每学期至少两次。取消对作文的种种限制,把创新的主权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翱翔的蓝天,一方播种的净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撷择自己想写的东西,却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无拘无束地坦露自己的心扉,不是更能启发写作的兴趣,更能挖掘自身的创作才能吗?如此这般,到了高中就可以越向新概念作文。

当然,写无命题这类放胆作文,既不能抄袭也不能胡乱编造,或天马行空,信口开河。这里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迪。要指导学生贴近生活,注重实际,从小处着眼,多进行联想,尽量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思想的外化,人格的外化,生活原型的艺术化。

五、精心批改,肯定学生的创新劳动

教师批改作文如同充当“质检员”的角色。其中的批改和评语,学生是非常关注的。这个导向正确与否,有时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重要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当你拿起笔给一篇作文进行“一审判决”时,决不能轻易的千篇一律地写“字体工整,段落清晰,语言通顺”的老话。必须反复思考再三,以求确切。要从始至终把创新教育融于自己批改的全过程,从而不仅培养创新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创新人格和品质。

鉴于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接触社会生活的宽窄,洞察人生的深浅,所写的文章自然有优有劣,然而每篇作文必定都有不同的亮点。有时,这种亮点会很模糊,不易被人发现,难于捕捉。但我们决不能放弃学生创新的蛛丝马迹。必须潜心进挖掘,刻意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创新的喜悦,更具创新的信心。如在一次作文批改中,一位学生自命题写了一篇《为家乡的新貌欢呼》,写得很美,很动情,我就动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为家乡的新貌而欢呼,老师为你的精彩描写和感人的抒情而喝彩!说真的,你太棒了,你的对比和铺排的手法,多彩的画面展示了家乡新貌,情景交融,感人多多。真是独出心裁”。评讲时我又感情冲动的朗读了这篇佳作。同学们个个争相传阅,人人称赞不已。尔后还想送到一家省级文学月刊做了发表。这使同学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后来竟然成了班上作文的佼佼者。

不论眉评和总评都必须贴切,都必须是激励式的。倘若非要指出某些缺点不可的话,只提希望少做批评指责。好的评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弘扬了老师的创新意识,何乐而不为。

六、铺设平台,弘扬学生的创新成果

人总是喜欢表扬的,成年人如此,稚嫩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因为成功会使其信心十足,通气倍增。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铺设大语文的平台。所谓铺设平台,就是要朗读优秀作文并张贴批改意见,传阅和选贴优秀文章,组织作文竞赛,办小报,出墙报,黑板报,搞专刊,选送优秀作品推荐各级报刊发表。这样的平台,既是学生欣赏的乐园,耕耘的园地,又是他们弹奏的心曲,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许还是他们梦想成真的殿堂,培育未来作家的苗圃呢!为此,我总是用纯情去为“舞台”编织绚丽的地毯,用精心去给“殿堂”装饰得灿烂辉煌,用执着去为“苗圃”撒上一些红红绿绿的花籽,渴望着花蕾跃起。

怎样写好想象作文 篇11

想象作文就是对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再用凝炼的笔触表现出来。它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因为它不是写已经发生的或看到的现实生活,而是想象出来的。那么,怎样写好想象作文呢?

一、确定好文章中心

任何想象作文都不是为了想象而想象,总是要寄托我们的美好愿望。想象作文与纪实作文一样,也有明确的主旨,可以对诚实、勇敢、无私等品质加以褒扬,也可以对虚假、胆怯、自私、贪婪等不良行为予以鞭挞、抨击;可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科学和生活的热爱等等。

二、要大胆想象

写想象作文,一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要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想象得越新颖,越出人意料,写出来就会越有新意。比如《神笔马良》一文,作者就大胆想象出马良要为穷人画画,感动了神仙。因而他得到了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他用这支神笔为穷人谋幸福,并惩罚了贪官。

三、想象要合情合理

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丰富的知识积累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写想象作文,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决不能凭空地胡思乱想。如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跑得慢,兔子跑得快,根据它们的特点,才编出了龟兔赛跑的有趣故事。

四、想象要实在、具体

想象作文虽是想象,但写法上也要“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现实生活,让人读了,觉得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件事,一个人。同时,想象作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切忌说空话。你想象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就要把你头脑中勾画的那个新事物具体描绘出来;你想象未来你在做什么,就要具体描写你的言行。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言之有物,具体生动。

五、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怎样写好考场作文 篇12

一、注重体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 要想写出有真情实感、有滋有味的文章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例如:2006年徐州中考作文以“心”为话题, 尤其是要求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 要想写出有生活味的东西来是不现实的。

如果没有实际生活中的一切真情实感, 或对世事冷若冰霜, 硬要违心地去写。那么, 必然是拼拼凑凑, 忸怩作态, 无论如何也不会写出动人心弦的佳篇。所以要从体验入手, 从学练开始, 采用灵活多样的体验方式, 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景, 主要通过营造氛围、尝试体验、归纳总结等策略来达到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

二、注重感悟

一篇好的考场作文, 不单单要有好的素材, 关键是对素材的挖掘, 立意要深, 要认识、思考、提升。正如一篇报道所讲:一个5岁的孩子, 父母生下她以后把她丢弃在草丛里, 被好心人收养。这个孩子很聪明, 四、五岁就自己拆钟表, 拆机器, 拆完还能安起来, 隔壁邻居电脑怎么也装不好, 她看了说:“缺一个电阻。”结果还真让她说准了, 这么聪明的孩子8岁得了白血病, 大家都很疼爱她, , 可惜救不了她。大家问这个才活了8年的小孩子怎么理解这个世界, 怎么理解这个社会, 她就说了六个字:我来过, 我很乖。

想想, 一个孩子能说出这么深邃富有哲理的话, 就是活了80岁又是怎样呢?这完全是她思考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勤于用脑, 勤于思考, 这样作文的主旨才能正确、鲜明、深刻, 文章才有力度。

所以《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要求是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在渗透中感悟, 在感悟中提高, 真正领悟生活真谛, 在品味中得以提升, 写出有独到见解, 呈现个性化色彩的作文。

三、注重训练

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大, 尤其是话题作文这种新形式命题, 让考生有话可说, 得心应手, 写出自己熟悉的生活。但是考场作文还是有它的特殊性, 要受时间限制, 要受阅卷老师阅卷的喜好限制。随意性是有的, 所以有人说考场作文是“带着镣铐在跳舞”。但是考场作文也不是没有章法可循的, 平时有目的地训练, 技巧的掌握还是有规律的, 只要熟悉生活, 感悟提升, 掌握技巧, 做到位了, 在考试时是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的, 具体来说, 应该注意以下细节:

1. 注意自己熟悉的领域。

如在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 积累典型素材, 特别是典型细节, 形成想法,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2. 关注热点难点问题。

深入思考初中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写出自己的感受。

3. 注重审题、选题及拟题训练。

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都要冷静思考, 找准写作的方向和重点。

4. 注重文体。

根据文体来确立主题或观点, 根据自己特长, 是擅长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要写什么像什么, 不能混为一谈, 四不像。如2005年中考作文以“尝试”为话题, 有的同学开篇大谈尝试的必要性, 提出要勇于尝试, 然后详细叙述一个事例, 最后又过多议论尝试的益处。这明显就是文体不分, 要写成记叙文, 议论要精当, 写成议论文事例要概括, 所以写作时不可淡化文体。

5. 基础训练。

细节决定成败, 考场作文容不得有一点瑕疵, 一个错别字就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所以平时要抓好作文常规训练:中心是否集中, 内容充实吗, 语言通顺否、卷面整洁、格式规范吗, 标点正确否?要抓在平时, 不去猜题押宝, 硬记范文是没有用的。

总之, 考场作文马虎不得, 只有夯实基础真抓实干, 才能写好考场作文。

上一篇:心灵环保下一篇:氧化铝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