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2024-11-30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精选12篇)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篇1

一、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的目前现状

目前管理质量不断发展, 使得当今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对承担项目的管理运作要求也随之不断变高。再加上如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一体化, 正在发生重组的国内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越发巨大。因此,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已成为该项目运作中的热点问题。

1.1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概念

所谓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就是指, 在通信网络布局的基础上, 综合地运用经济方法和工程技术, 按目前的通信网络发展目标以及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标准, 开展对工程项目和技术经济研究的分析, 从而制成工程过程中所需要的文件, 以此达到配合建设工程的效果。

与此同时,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还有着许多特点:

比如, 以完成客户委托为主, 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工程活动的特点;其次, 由于其本身时间地点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还有着一次性、独立性的特点;再来就是, 其是以脑力活动为主的设计, 因此对于该项目的设计人员要求较高, 需要设计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过硬的技术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精神等;最后, 科学性与客观公正性是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 正是因为这两点,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价值才如此之高。

1.2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

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即ISO8402中, 质量管理被定义为:在质量方针、目标及职责确定的情况下, 利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方式, 对行使管理职能进行保证。

全世界兴起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最早是在五十年代,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质量管理中已经变得不可缺少。所谓全面质量管理, 就是指在全体员工参加的情况下, 以质量为中心的项目达到使顾客和企业全体员工获益的管理方法。对于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种类繁多:如控制图法、帕累托图法、样本统计法、分析趋势法检验质量法和流程图法等等。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来说, 包括项目决策和项目准备的通信勘察设计至关重要, 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的项目决策包含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决策等。项目准备则由通信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定制通信项目工程的计划等组成。

1.3项目质量管理的当前现状

虽然目前通信勘察设计蓬勃发展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建设中, 但是在勘察设计项目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如安全方面、工程项目技术水平的效益方面, 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项目前期的重中之重,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在我国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中, 质量一般都有着很大程度的保证。可是, 未经勘察设计、勘察报告有误、计算不准确、无视以及违反标准规范等一连串的质量管理问题依旧大量地存在, 而本文将对以下几个问题做初步探讨。

首先, 没有细分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职能。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相当低下便是由此造成。质量管理职能的不清晰也使得质量控制实施能力微弱, 口头支票偏多, 从而导致最后质量管理结果大幅低于预期。

其次, 基本上买方垄断了通信工程领域, 因此, 竞争强度大使绝大多数工程勘察项目设计为满足客户需要, 而将价格不断压低, 由此缩短了工程勘察设计的周期。时间段的缩短自然就导致了勘察设计的质量随之降低, 也从而导致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健康运作受到影响。

再来, 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执法环境的不完善, 致使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十分不规范。通信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执法环境进行健全和改善, 只有这样, 才会使整个监管过程更加有效, 使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更规范, 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最后, 在执行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勘察设计质量的结果相当优质, 可是实际控制质量的检测结果却无法带动整体项目质量管理优化的情况。这都是由于通信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流于片面形式所造成的, 最终会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优化和发展受到限制。

二、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2.1质量管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全面质量管理现已是项目管理中的必须部分, 如今想要保证某工程的建设顺利进行, 就必须在工程的前期部分下足功夫, 确保所有的后续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同时在前期也必须考虑到工程建成后的质量问题。这也就使得质量管理在各个工程项目中都变得必不可少,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也不例外。

2.2保证后期工程建设环节的项目质量

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前期至关重要, 对于重要的项目进行质量管理自然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保证了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质量, 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后期工程建设环节的项目质量。

2.3管理的益处

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工程项目中大大小小方面的工作力度等都可以通过管理提高和加强, 对于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质量更是需要管理, 执行了通信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 便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程大大小小的各个方面。

三、通信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

针对影响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的因素在勘察设计中采取相应措施是按照项目质量体系进行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而按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质量管理就是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 其以对PDCA循环原理、“三阶段”控制原理、“三全”控制原理的遵循, 对正确运行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系统进行建造, 对质量控制目标进行适当的设置, 同时编制出科学客观的质量计划以及设置正确的质量控制点, 从而严格把控工程验收关, 使勘察设计过程中的生产要素得到进一步的控制, 最终达到使通信勘察设计项目质量得以保证的目的。

3.1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对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 需注意不同设计项目的特点, 以此为依据进行编制。主要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 工程本身性质、重要性、控制质量计划的范围以及设计项目概况;

2. 项目的目的和结构;

3. 合同评审中的相应内容;

4. 最终质量目标;

5. 优化设计的操作;

6. 各种新型资源的利用, 如设备、工艺等;

7. 职工的培训, 对资源的分配;

8. 该阶段的监管;

9. 设计项目历史记录保管;

10.最终计划的编制与修订。

3.2控制项目质量

控制项目质量的内容为:项目指挥者对质量计划进行编制, 且带领相关人员以设计项目为中心, 进行影响质量原因的分析、质量的控制等一切相关的质量管理活动, 并要求质量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控。

对于那些会影响质量的因素, 有关单位和人员需视情况对其进行及时控制, 质量控制的施行可以不断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自身工作素质以及处事经验, 以最终达到改进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良性循环。

为确保设通信工程勘察计项目的质量, 可以确保监控项目成果文件不违反国家及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 识别和深入探寻那些可以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

由于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是质量控制的核心, 因此, 为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可运用帕累托分析在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中寻找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 再使用因果分析图进行分析, 最终达到确保设计项目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峰.论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质量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 2011, (6)

[2]雷晓.电力通信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J].数字化用户, 2013, (25)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篇2

摘要:论述设计通信规约管理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借鉴操作系统的PCB思想,结合面向对象的方法学提出通信规约管理平台设计的核心思想――用户填写静态规约说明书。规约管理平台根据规约书生成通信规约控制块,由规约控制块控制、管理并适应千差万别规约程序的运行。

关键词:平台 规约说明书 CPCB 动态描述静态描述 逻辑描述

引言

众所周知,通信的双方必须遵守相同的协议,报文才能互相识别。目前,不同行业间的通信协议千差万别。为解决不同通信协议间的计算机系统通信问题,人们普遍采用的措施是一个具体规约对应一段程序。如果出现新规约,只能由通信双方共同配合,由一方按另一方的标准修改或增加通信规约来解决问题。这种解决措施使得通信系统的适应能力不强、可维护性差,难以兼容不同规约的设备。

笔者借鉴操作系统进程控制块PCB的思想,通过对各种通信规约的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通信规约管理平台的核心设计思想――用户填写指定格式的静态规约说明书。规约管理平台根据规约书生成通信规约控制块,由规约控制块统一控制、管理,并适应千差万别规约程序的运行。

该平台的设计使得系统能够适应千差万别的通信规约,不用修改程序就能够保证通信系统在线运行情况下,接入各种新设备,以不变的程序应对万变的规约,维护真正做到傻瓜化、智能化。

1 设计通信规约管理平台的可行性

1.1 统一的通信模型(本网网收集整理)

任何两台计算机上的两个应用程序通信,都遵从如图1所示的通信模型。数据流动可以用收到发两个动作来描述。把提出数据请求服务的应用程序称为控制方向、即命令的下行;把提供数据服务的应用程序称为监测方向,即数据的上行。这样,一个完整的规约有控制方和监测方两个方面。控制方向下发送命令,并解析监测方发来的应答或主动上报的数据或状态指示报文;监测方解析命令,根据请求命令组织应答报文并上传。

1.2 通信规约的共性

任何通信规约都具有如下共同特征;帧结构的相似性、数据对象种类和报文长度的有限性、报文流的粒子性、逻辑过程的有穷性、传送原因的可分类性。

(1)帧结构的相似性

每帧报文都有图2所示的传输控制部分。

传输控制部分的目的之一是保证要传输的数据最终能够正确到达目的地。传输控制部分包括同步字对象、长度对象、传输方向对象、源地址对象、目的地址对象、帧号对象、功能符对象、结束符对象、其它对象及校验码十种对象构成。任何具体的规约都是上述对象的全部或基子集的一个具体排列。

数据部分就是用传输控制元素封装起来的传输数据。

(2)数据对象种类和报文长度的有限性

数据对象是通信规约真正要传输的对象。任何一个具体应用,要传输数据对象的种类是有限的,因而人们能够通过具体的通信规约将其进行描述。通信规允管理平台同样也能被描述出来。

任何规约一帧报文的最大长度都是有限的,这样不但可以遏制通信线路上长期被个别设备独占,也减少了错误传的次数与重传时间。一旦要传输的数据超过规定帧长,要分帧发送,接收方根据帧号来组装源数据。

(3)报文流的粒子性

更重要的是任何报文流的最小单位都是一个二进制位,相应报文的最小定义单元也是一个二进制位,这是所有通信规约的共性,不同的是各位间含义不同。任何规约的不同定义都在报文流有不同的确定位置(对位而言),数据发送是以字节为单位的。所以,引入顺序号的概念来描述并指示定义在不同报文中的起始位置(相对于合法报文的第一个同步字)和位数,顺序号属性就成了所有对象的共同属性。描述如下:

*字节序号――定义在一个以字节为单位,合法帧中数据成员占有的逻辑序号,第一个起始符为逻辑序号0(C、C++下标从0开始),根据在数据流中出现的先后顺序递增;

*字节内的起始位号――字节内的开始位号,取值范围0~7;

*位数――用几位表示。

struct CommSerial

{unsigned int SerialByte;

unsigned char ByteStartBit,ByteEndBit}my={2,0,8};

字节顺序号为2,字节内起始位号为0,位数为8,说明是帧中的第三个字节。如果规约用已有定义的字节的空位来定义,顺序号可以重复,但位号不能重复,用累加实现。

(4)逻辑规则的有穷性

逻辑规则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①命令应答关系规则:包括通信双方中,控制方发送的命令和监测方的应答数据对应关系,以及监测方的状态指示和控制方的发送命令关系两个方面。这种对应关系是确定的、有限的和可描述的。

②双方数据发送的时间规则:控制方的自动轮询时间规则、监视方主动上报的时间规则及人工随机干预的控制命令,以上都是有限的与确定的。

③优先级规则:控制方同时出现多种要发送的命令,应按优先级规则进行传送。

④在帧结构的各控制元素一级封装下,数据对象本身又进行了二级封装。这种二级封可按一级封装的方式解决。

(5)传送原因的可分类性

控制方的传输原因有自动轮询、人工随机干预、监视方出现需优先处理的状态或指示;监视方向的传输原因有受召唤与主动上报两种。

综上所述,通信规约管理平台的设计是完全可行的。

图2 通信报文统一抽象格式

2 通信规约管理平台的基本组织方式

管理平台组织方式是将规约按照统一格式分解,以形成规约说明书或规约描述文件,将之放在外存,启动注册命令,管理平台将规约说明书进行系统注册,填入规约注册控制表。运行时,管理平台从规约注意表中提取指定的规约说明书,并找到一个空白规约控制块CPCB,根据规约说明文件填写CPCB,再由CPCB控制管理这个具体规约的运行。空白规约控制块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进程按照CPCB的内容来运行,同时一个进程管理一个硬件通信端口资源,即通信端口的数量决定通信进程的数量。平台可根据运行各规约的实现性要求,来安排一个进程运行CPCB的数量。当然,一个进程依照一个CPCB运行是容易实现的。

2.1 规约说明书

规约说明书由基本情况表、静态描述表、动态描述表、逻辑规则表构成。静态描述表由控制元素对象中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属性信息及其它信息组成;动态描述表用于描述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控制元素和数据元素信息及其它信息;逻辑描述表由命令应答关系表、应答命令表、时间规则表、优先级规则表、筛选规则表和二级封装规则表组成。

(1)基本情况表

包括规约名称、最大帧长、数据对象个数、命令对象个数和状态指示对象个数,如图3(a)所示。

(2)静态描述

由同步字、传输方向、源地址、结束符及其它6种数据对象构成,如图3(b)所示。同步字标志一帧数据的`开始;传输方向说明当前是工作在控制方向还是标志测方向;源地址说明报文的发送设备地址;结束符标志一帧报文的尾;其它对象指向所有不在上述静态描述之中的控制元素对象链的队首。静态描述中的每个控制元素对象都有本规约内全局统一的标识号(ID)。

(3)动态描述

用于描述随时间具体因素控制而不断变化的信息,它包括帧号对象、校验码对象、报文长度对象、数据对象、请求命令对象、应答命令对象、目的地址对象及其它对象,如图3(c)所示。帧号是完整报文的分帧传送,规约规定的报文帧的帧长是有限的;超限时分帧传送,发送方指明帧号,接受方按帧号重新组装。校验码对象用于传输差错控制,检验一帧报文的合法性。报文长度对象管理并指明有效数据的长度。数据对象按应答命令对象指明的类型组织该类数据。目的地址对于控制方向,指明服务的设备地址,它可能向多个设备轮流请求;对于监测方向,指明请求服务的设备地址。数据对象取决于具体规约的定义。应答命令对换快捷指明应答数据对象的类型。请求命令对象指明控制方向,向目的设备下发请求数据状态对象命令,并组织报文帧。应答命令对象和请求命令对象管理的措施与数据状态对象相同。当然,应答数据状态表和请求命令表是静态的,在此便于说明;而数据状态对象表是动态的。

动态描述中的控制元素对象和数据元素对象也都由本规约内全局统一的ID号来识别;ID号由ID注册管理程序生成,填写规约自己所赂的ID注册表。

(4)静态对象和动态对象公有的属性

①顺序号对象:如前所述,它指明某一元素对象在报文流中的起始位置和所占的连续二进制位数。

②ID号对象是全局统一的,它由六段依次连接而成,即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根据ID可以识别提取不同的元素对象,它是各控制元素和数据元素的唯一标识。

一段是注册后的规约ID号,高段的位数由规约ID号位数决定。二段是区分上行与下行,用一位二进制位就可区分。三段用于说明具体的规约是否含有对应的元素对象,它说明的是有与无。四段用于区分源地址、目的地址、传输方向、同步字、其它静态对象、帧号、校验码、报文长度、请求命令符、应答命令符、其它动态对象和数据对象,共12种,用4位二进制位就可区分。五段用于说明四段之中的每一种是否具有原子性,比如同步字就具有原子性。当子种类多于一个同步字时,也相当于一个,要发就全发,不可分割;而请求命令符就不具有原子性,只能发出其子种类之中的一种。原子性是个布尔量,一位二进制就可描述。六段用于说明当上述12种之中任一种超过一个时,就可用第5段描述,比如同步字6个,就得用三位,选取上述12种之中子种类最多的一个和为第五段的位数。

③拷贝、赋值、被拷贝:在报文流中的其它类元素对象中,当出现与已有定义的控制元素对象表示值重复时,引

进对象的拷贝与被拷贝属性。赋值属性说明该元素指的是已独立的定义值。相应的,引入拷贝与赋值操作。

(5)逻辑描述信息

逻辑描述信息由下列表构成:

①控制方发送的命令被监测方收到后,监测方予以应答的数据对象ID对应关系表;

②控制方收到监测方的状态指示后,控制方应响应的发送命令ID对应关系表;

③控制方发送轮询命令ID时间间隔表;

④控制方的人工干预控制命令ID表;

⑤监测方的主动上报数据表、状态ID表;

⑥控制方发送命令ID优先级的规则表;

⑦监测方应答数据与主动上报的ID优先级规则表;

⑧二级封装规则表。

2.2 规约控制埠CPCB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篇3

【关键词】即时通信;物流管理途径;第三方物流;竞争优势;RFID

一、引言

我国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其方便快捷的特点,逐渐被引入到物流管理系统之中。在我国现阶段,如何更好将即时通信的优势发挥到物流管理系统中,推动物流管理系统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当前物流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物流管理中对即时通信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一)车辆定位中即时通信的应用

当前,在物流管理系统中,通过引入GPS在货车位置的定位中将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十分快速便捷,货车的具体位置可以通过对图形进行分析得出。在物流管理过程中,通过即时通信技术,将物流管理的控制范围扩大到全国范围内,无需特别建设自己的通讯网络,这就使得物流管理的成本大大降低,大范围的系统管理得到实现。在物流管理中,当控制中心需要对某一辆车进行调度时,控制中心可以利用短信的方式通过网络即时对车辆发出指令调整车辆运输状态,司机可以根据收到的语音和短信来对运输线路进行调整。即使遇到特别的情况,也可以使用无线网络进行即时通信与控制中心进行沟通,然后视具体情况下达作业指令。

(二)在货物保险中应用即时通信技术

RFID (无线射频技术)可应用在电子锁上,如果货物被锁,那么计算机就能够将物品的性质、路线、收货人等信息进行收录并输入电子锁,在对货物进行检查的时候,只需要自动扫描电子锁,通过短信将信息传入到控制中心,进行核实即可。如果电子锁被打开,也会有短信通知,最大化保证货物运送中的安全。

(三)在货物配送过程中应用即时通信技术

在货物送达销售商手里后,进行相关的注册,然后短信通知中心,货物收讫之后,进行电子签收和记录。

(四)订货中即时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零售用户中,通过注册的手机号码就能够向厂家进行订货,可以即时传送订货的信息,销售公司通过短信回复,可以即时的了解到零售商的退订货情况,沟通有效方便。

(五)在仓储管理中应用即时通信技术

即时通信技术能够与条码进行结合,在仓储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持终端接收业务中心的信息和指令,然后通过扫描条码完成盘点和备货。通过通信技术的使用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偏差,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在物流管理中推进即时通信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的快速发展

在当今市场经济调节的激烈竞争中,物流效率是确保企业高效运转的有效手段,独特的物流管理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像企业账本的实体资产一样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门。当前国际大企业都具有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统来领先其他对手,通过成本领先、效应迅速的竞争优势,在后勤保障上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引入即时通信的物流管理模式,具有同一指挥、多操作节点、业务垂直管理等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这些领先的技术和创新可以扩大企业影响力,所以我国物流管理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引入并扩大即时通信技术的应用,形成经营优势。

(二)要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管理方式

(1)要灵活掌握物流运作管理方式

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模式)、第三方物流管理等一系列创新的物流管理模式逐渐兴起,我国的物流管理行业也逐渐重视这些新模式的作用。工程中物资的管理具有自身特点,给予工程建设自身极强的计划性,工程物资对物流的需要可以归入工程建设的规划之中,通过推动式的物流管理模式来对工程物资进行总体管理。在项目确立后可以根据采购计划的数量和品类进行采购。相对于工程物资,对业务用品物资而言,因为市场活动中各种变化很多,单独通过推动式管理是不能达到营销活动高效的物流管理效果的,因此应该使用推拉结合的方式来加强管理。在营销计划开始之前,企业要根据总体营销的方案对需要物资的数量进行预计,做出相应的物流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也应该充分考虑实际需求来满足业务用品的物流需求。

(2)建设高质量物流管理系统

在现代企业的竞争和日常管理中,信息成为竞争的重要砝码,即时信息更是至关重要。而对于物流系统管理中,,物资的出库、入库、运输调度等各种信息也要第一时间到达使用者的手中。高效的物流系统必须有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撑。在我国的即时通信企业中,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营业销售点和工程建设基站数量众多,分布也十分广泛,管理中跨级管理。这些问题造成物流管理中的困难,要精确的掌握各种物资十分困难,而将这些管理应用管道工程和销售的终端更是难上加难,要解决这些問题就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确保信息流的快速和准确,减少多余信息的附加,提高传送效率,推动企业生产和运作。

(3)引入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企业在专注自己主要业务的同时,将企业的物流管理活动以合同的形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通过信息系统来与物流公司进行有效沟通,对物资运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的方式。正是这种方式的不断增加,第三方物流从常规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服务逐渐增加了增值的服务。通过引入即时通信,专业的物流公司具备了很多的优势:引入即时通信技术大大节省了运输费用,减少了投入资金,是企业在管理和配送方面更具专业和成本优势。除此之外,库存还最大程度的减少,通过物流的有效计划管理和有效的运输,库存迅速减少,而“客户导向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整体上帮助企业全面提高运作效率。

四、结束语

伴随着即时通信在物流管理业中的推广,第三方物流是发展的大体趋势,即时通信也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即时通信的引入极大的推动了物流管理水品,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制造的有效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善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物流对发展的支撑不断增加,为企业增加了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 邓胜. IV与IM大对决山雨欲来[J]. IT时代周刊. 2004(24)

[2] 陈杰. 统一通信:融合是关键[J]. 软件世界. 2007(21)

[3] 苏艳,许南山. 基于J2EE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商场现代化. 2008(02)

[4] 李凌杰. 企业内部即时通信软件作用之探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08)

[5] 成鑫. Virtual Earth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02)

通信设计企业项目挣值管理研究 篇4

1 成本分析

由于通信设计企业是以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为主要任务,决定了通信设计企业成本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信设计企业项目的生命周期主要由五个阶段构成,分别是项目启动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控制阶段和收尾阶段。通信设计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也将从这五个过程进行展开。项目启动阶段主要是客户委托登记及评审;项目计划阶段主要是项目设计任务下达和项目策划;项目执行阶段主要是项目的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项目控制阶段主要是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等控制;项目收尾阶段主要是项目的完工确认、归档和分发。为了准确把握通信设计企业项目成本范围,就要在整个项目管理生命周期实施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通信设计企业在整个项目运行中所耗费的成本涉及生产性成本、质量成本及其他成本。

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计划编制、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四个过程。项目计划编制就是将总项目工程分解成单项工程,直至分解到面向可交付成果的各工作包,画出项目工作进度计划表,然后分配实施项目工作包所需各项资源(人员、物资和材料等),然后进行项目工作进度计划,每一个工作包何时需要何种资源。成本估算就是用一般估算方法估算完成项目所需成本的近似值,通信设计企业项目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最大比例,在进行成本估算时,主要以估算人员的工作量为基础,此外的差旅费、通讯费、培训费也需要做出估算。成本预算就是将整个成本估算分配到各工作包以建立一个衡量绩效的成本基准计划。成本控制就是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项目预算的变更并做及时调整以达到控制目的。

2 项目挣值管理

对一般的通信设计企业来说,虽然设计项目的流程相对固定化,但是设计项目具备牵涉点多、线长、面广等诸多特点,导致其成本控制周期较长,项目成本的管理难度增大。设计项目成本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只有与项目范围、项目工期工作量等相结合才体现它的价值。项目挣值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将项目成本与项目进度有效结合在一起,在整个项目周期中随时检查项目成本和项目进度的执行情况,从而实现对项目整体情况的集成管理。

2.1 基本参数

2.1.1项目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udget Cost of Work Scheduled,BCWS),BCWS是指某一检查时点按设计进度计划规定应当完成设计工作量的设计人工时,其计算公式为:BCWS=P0×Q0,P0为单位工作量预算价格,Q0为计划工作量。

2.1.2项目实际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成本(Actual Cost of Work Performed,ACWP),ACWP是指某一检查时点已完成的工作量所实际消耗的设计人工时,其计算公式为:ACWP=P1×Q1,P1单位工作量实际价格,Q1为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2.1.3挣值(Earned Value,EV)就是项目实际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udgeted Cost of Work Performed,BCWP),它是指某一检查时点已完成的工作量按设计进度计划结算的设计人工时,其计算公式为:BCWP(EV)=P0×Q1。

2.1.4项目进度偏差(Schedule Variance,SV)是指某一检查时点挣值与项目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之间的绝对偏差,其计算公式为SV=BCWP-BCWS=P0×Q1-P0×Q0=P0×(Q1-Q0),这一公式剔除了单位工作量预算价格的影响,独立地反映了项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与计划工作量之间的差异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实质上是通过工作量差异反映了项目工作进度差异。SV>0,则Q1>Q0,说明项目设计进度提前。SV<0,则Q1<Q0,说明项目设计进度拖后,项目设计工期管理出现了问题。SV=0,则Q1=Q0,说明项目设计进度按计划进行。

2.1.5项目成本偏差(Cost Variance,CV)是指某一检查时点项目实际已完成实际工作量的实际成本与挣值之间的绝对偏差,其计算公式为CV=BCWP-ACWP=P0×Q1-P1×Q1=Q1×(P0-P1),它反映了在项目已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实际工作量所消耗的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绝对偏差。CV>0,则P0>P1,说明项目设计成本下跌。CV<0,则P0<P1,说明项目设计成本上涨。CV=0,则P0=P1,说明项目设计成本按计划进行。

2.1.6项目工期绩效指数(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SPI)是指项目挣值与项目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为SPI=BCWP/BCWS=(P0×Q1)/(P0×Q0),它是在单位工作量预算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项目实际工作量变动的相对差异,从而反映了项目工作进度差异。SPI>1,则Q1>Q0,说明项目设计进度提前。SPI<1,则Q1<Q0,说明项目设计进度拖后,项目设计工期管理出现了问题。SPI=1,则Q1=Q0,说明项目设计进度按计划进行。

2.1.7项目成本绩效指数(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是指项目实际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成本与项目挣值的相对数,反映了项目设计效率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CPI=BCWP/ACWP=(P0×Q1)/(P1×Q1),它是在项目实际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下项目工作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相对差异。CPI>1,则P0>P1,说明项目设计效率高。CPI<1,则P0<P1,说明项目设计效率低。CPI=1,则P0=P1,说明项目设计效率与计划一致。

2.1.8项目完工时总成本(Estimate at Completion,EAC)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当前项目状态延续到完成,则按照现有的CPI指数去预测未来项目工作量完成时的总成本值,基于不同检查点的绩效指数不同,EAC可能有很多值,其计算公式EAC=ACWP+(BAC-EV)/CPI。其中BAC为项目总成本预算。一种是不管项目已完工效率如何,仍按照项目计划进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新的约束条件去重新估计,其计算公式为EAC=ACWP+ETC,其中ETC(Estimate to Completion)是项目完工尚需完成的成本预测值,ETC=BAC-EV。项目完工时总成本预测一般是在项目已经完成工作量超过项目计划总工作量的15%以上时进行预测,根据实际发生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预测的项目成本才有实际作用和意义。

2.2 项目挣值评价

目前我国通信设计企业对项目的监测和控制一般采用以月为计量单位,因此对新的项目挣值预算体系的BCWS、BCWP、ACWP等参数的评价均采用以工程月为基础单位来进行统计,同时把每月的基本参数数据描绘到项目成本和工期集成管理的挣值示意图上,如下图1所示。

在绘制项目实际数据的项目成本和工期集成管理的挣值示意图之后,就可以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证项目成本和工期的有效控制,具体的参数分析和纠偏采取措施如表1。

3 结论

通信设计企业由于项目自身的特殊性,涉及到多方面的人员、资金等问题,需要全面考察项目的进度、成本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影响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挣值法是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经典应用工具之一,挣值法实现了利用挣值这一中间变量对实际工作量的变动所造成的偏差进行绝对和相对影响的分析,找出在项目进度、成本集成管理中的问题,并依此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从而保证通信设计企业项目成本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动态化管理。

摘要:通信设计企业的项目成本大部分来源于实施项目设计所发生的成本。随着市场竞争地不断加剧,项目设计的成本不断增加,给通信设计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然而目前大部分通信设计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仍然停留在粗放的状态。而将项目挣值管理运用在整个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测量和计算项目预算、成本和进度,可以实时得到项目进度和成本的绝对和相对偏差,大大降低了项目的运营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通信设计,设计过程,项目挣值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涛.基于挣值理论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用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6):60-66.

[2]余晓钟,刘险峰.项目挣值分析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J].科技管理研究,2007(4):191-193.

[3]戚安邦.多要素项目集成管理方法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6):70-75.

[4]戚安邦.项目挣值分析方法中的错误与解决方案[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5):63-68.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电信建设管理办法》、《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工程设计奖评选办法,为鼓励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积极开创新思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严把设计质量关,努力做出更多的质量优、水平高、效益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徽省通信管理局优秀工程设计奖(以下简称局级优秀设计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种,每年评选、审定、颁发一次。获局级一等奖的工程设计可推荐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或其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评选。

第三条 局级优秀设计奖的评选和审定,必须严格要求、坚持标准、宁缺毋滥。第二章 评选范围

第四条 局级优秀设计奖在本省持证设计单位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并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

第五条 凡已竣工投产的且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设计(含新建、扩建、改建、技改),符合优秀设计奖标准,均可参加评选。

第六条 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促进省内通信建设事业有重大成效的创新工程项目可不受上一条投资额限制。

第七条 标准设计或通用设计经三次以上采用并已建成投产,符合优秀工程设计奖标准,也可参加评选。

第八条 以下工程项目不得参加评选:

(1)单体构筑物、不能形成生产能力或独立功能的工程设计;(2)工程决算超过概算(或修正概算)10%以上的项目;(3)由于设计失误造成安全事故或质量事故的项目;(4)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项目;(5)中外合作设计工程项目的国外部分设计;(6)援外建设项目的设计;(7)规划咨询项目。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九条 凡持有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认可的通信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的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编制的工程设计文件均可参加评选。

第十条 截止申报日期,工程最终验收达到一年以上,但不超过两年的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大中型建设项目(5000万以上)不得超过三年。

第十一条 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通信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基本建设标准、规范及规定。

第十二条 经过实践检验,能较好地满足建设、生产和使用的要求,综合经济效益比已建成的同类型项目有明显的提高。

第十三条 采用的工艺、主要设备、材料,技术先进、选型合理、符合国情,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有新的突破。建筑设计符合当地城建规划部门的合理要求,做到经济、适用、美观。

第十四条 设计文件的内容、深度和质量符合要求,能指导工程施工。

第十五条 工程概算准确,并且设计概预算编制、重要参数的数据计算和设计图纸必须由计算机完成。

第十六条 同一个设计任务书包含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拆分成单项工程分别申报;一个完整工程不得分段、分项申报。

第十七条 除评审委员会在进行评选时认为有疑问,提出缓评而保留资格延至下届再申报参加评选的项目外(需有评委裁决),其它项目无论获奖与否,只能申报一次,不得重复申报。第十八条 凡申报局级优秀设计奖的项目,申报单位须交纳申报评选费用。第四章 申报材料

第十九条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优秀设计的设计文件、“优秀工程设计奖申报表”、证明材料,申报材料同时上报电子档,资料不全、字迹模糊的,按自动失去评选资格处理。

第二十条 申报单位需按规定填写“优秀工程设计奖申报表”一份(见附件),填写齐全,文字精练,重点突出,手续完备。申报的电子版文件应一并申报。

第二十一条 证明材料单独组成一份附件,附件第一页为附件目录。附件中应有项目审批报告(可研批复等)、竣工终验验收文件和工程规模变更相关证明、竣工决算文件、用户意见。

第二十二条 申报优秀设计应报一份初步设计文件,若初步设计有若干册,应报能反映整体方案的综合册一式一份(不需要施工图文件);如申报的是一阶段设计,设计文件中应有能反映整体方案的内容;土建设计则要建筑专业的初步设计及平面、立面和剖面图各1张,并应附正面和侧面彩照各1张。第五章 评审

第二十三条 局级优秀设计每年评选一次,由安徽省通信行业暨互联网协会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专业委员会组织评议,根据优秀工程设计评选条件,结合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的评语及使用单位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并上报省通信管理局审定发布。

第二十四条 评审委员对参评项目进行评审,并推选出一、二、三等奖。具体标准如下:

(一)一等奖项目:投资超过1200万或生产用房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主要设计技术水平应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领先,技术难度大,对促进设计技术进步有很大的作用,对通信现代化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二等奖项目:主要设计技术水平应达到同类专业先进水平,技术难度较大,对促进设计技术进步有较大的作用,对通信现代化建设有较大的影响,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三等奖项目;主要设计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同类专业先进水平,技术有创新,对促进设计技术进步有一定的作用,对通信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二十五条 被评为局级优秀设计一等奖的项目,如被推荐申报工业与信息化部或全国性其他优秀工程设计奖评选,相关设计企业必须按有关办法要求另行申报。

第二十六条 评审工作结束后,将评审结果在网上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15天内为异议期。如有不同意见,应在异议期内以书面的形式实事求是的提出申诉理由,并附上有关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受理。

第二十七条 缓评项目的申报材料可退回申报单位(自行取走),其余项目的申报材料由接受材料单位保留半年(自获奖结果公布之日起),申报单位可以取回,逾期不再保留。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八条 局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励包括荣誉和物质奖,荣誉奖由省局颁发,物质奖由各单位自行解决核发。获局级优秀设计一等奖,奖励3000元至5000元;获二等奖,奖励2000元至3000元;获三等奖,奖励1000元至2000元。

第二十九条 重复获奖项目按获得最高奖励发放,凡推荐到部(或省)并获得部(或省)奖励的项目,局级不再重复奖励。

第三十条 申报项目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获奖后若发现与获奖条件不符,应视情节轻重降低奖励等级,直至撤销奖励,通报批评。第七章 附则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篇6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方案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通信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对电网进行管理的工作中,电力通信网络的管理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电网中的载波、光纤、图像监控、电源监控、微波、程控交换等系统进行的管理,这样才能确保电网能够经济运行,同时保证安全优质。如何提高对各系统的管理水平,提高电网的质量与服务,是电力通信网的管理重点。可是,随着电网覆盖范围的增大,这项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要很好的管理各个系统,就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网络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确保每个系统都能够正常工作,使电网能够优质、高效的服务于人们。所以,电网企业就应该建立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使电网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下面就对电力通信网实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进行分析。

1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在对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前,应该对该网络管理进行需求分析,了解该网络管理系统实施后,需要达到哪些功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网的覆盖范围从城市迈向农村发展,要加强全面综合管理,首先就需要从长远计划,并规划出在几年之后网络覆盖面将达到什么程度进行预设,以免出现信息孤岛等现象。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综合管理的目的主要为实现网络的全面监控,通信设备等各方面的统一管理,具体需求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达到能够使电力通信网中的数据传输、数据交换、信息传递等网络资源与设备能够得到统一、全面、完整的系统管理。

第二,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达到能够使电力通信网中的数据传输、数据交换、信息传递等网络资源与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综合、准确的监控管理。

第三,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必须实现对电力通信网中各个站点机房的环境和配套的动力设备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控与管理。

第四,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通信网的各层次的经营业务进行全面的管理与监控。

在需求分析阶段,不仅需要了解系统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同时还得考虑实施该方案的硬件条件,即网络系统支持条件、经济技术指标条件是否能够达到。网络系统条件不一定要求功能越多越好、速度越高越好,这是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系统条件。同时做出的方案是需要客户的经济支持,不能超过预算,这样一切设计就成了纸上谈兵。

2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分析

对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方案有了需求分析后,就得根据它设计出系统设计方案。在对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原则、实时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这样才能保证系统被很好的使用,并为企业节约成本,带去经济效益。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是采用网络进行管理的系统,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根据网络管理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实施网络中必须保证它们二者相互协作工作以达到使电力通信网中各个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工作,并且该网络需要具有支撑上层服务的功能。其次是在服务管理方面,保证电力通信供应商和网络用户之间的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通道能够顺畅,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还需要保证对用户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与统计,促进服务的监控与管理。然后是业务管理方面,电力通信企业需要对工作中的各种计划、决策等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与控制,主要表现在工作日志记录,工作人员派出维护记录、网络发展规划等。最后是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必须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在电力通信网的规模与业务逐渐扩大的状况下,传统的管理水平就相对较低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管理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就得保证各项管理工作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方式进行,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这样可以加强电力企业对服务、业务和网络的管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方案结构设计

针对电力通信网络自身特点,对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多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系统的冗余性也得进行有效的考虑,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采用有效的网络设备,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交换,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并能够向各个地方传递。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服务器。在实现网络管理中,必须保证有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的介质,即通常所说的服务器。服务器的配置高低,将直接影响网络管理的质量。所以,电力企业可以选择具有功能强大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容量超大的服务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采用双服务器同时运行工作,两个服务器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换,并且又能单独工作。当其中一台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另一台服务器能够顺利完成数据的储存、处理工作,而且历史数据不丢失,维持电力通信工作的连贯性。②数据的输入输出设备。对数据进行备份、打印的打印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对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器设备;实现网络用户数据共享的共享设备;③应用工作站。应用工作站即是实现工作应由程序的工作站点,主要为提供人机界面的设备。应用工作站能够为系统管理中人机数据交换提供数据接口功能,以提供图形界面,从图形界面中实现对设备的管理。

4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方案作用分析

第一,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具有安全管理功能。该系统根据管理人员职能不同,设置相应的权限与功能,阻止非法人员的侵入,确保电力通信的安全运行。同时,该系统会根据数据的优先等级进行灵活的数据处理,具有智能作用。

第二,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具有故障维护管理功能。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他们会使系统出现错误、异常等现象,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由于该系统具有故障维护功能,能针对错误、异常现象进行检测并记录,根据相关定义确定异常的性质、发生地点进行及时异常处理,或者是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三,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具有性能监控管理功能。在系统运行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需要进行及时监控的。该系统能够对电网中的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性能监控,及时做出分析与控制,以确保电网工作的正常开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工作单一,信息化程度低,不能全面的实施管理工作。通过对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方案设计的探讨与分析,可知该系统能够全面、统一的对电力通信网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控与管理,为电力企业的通信管理工作带去更多的有利条件,所以企业应该加强该系统的实施,以促进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聚明.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2003,06:1-3.

[2]盛根林,刘丽娜,杜瑞军.华中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构想[J].华中电力,2007,01:22-25+28.

[3]刘友光.惠州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探讨[J].广西电力技术,2001,02:59-60.

[4]左绍舟.论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NMS)[J].电力系统通信,1996,S1:52-57.

[5]肖尧.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

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7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和电网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电网的发展也从建设坚强电网进入了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新阶段,这需要电力通信网在容量、覆盖范围、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都要有巨大发展。电力通信不仅是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基础,而且是电网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目前,通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实现也有更高的要求,而通信管理系统的发展和运行必然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部分。

根据通信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通信专业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同时考虑信息通信的一体化管理、建设及运维需求,确定了通信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实时监视、资源管理、运行管理和专业管理四大业务应用,形成了具有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特征的国家电网公司通信管理平台,为通信网络的后续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网络的互联,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可完成上下级之间、其他系统横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提升通信网络故障定位处理能力、跨网络跨专业的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能力、信息通信一体化全景展示能力等。

1 系统设计

1.1 架构设计

1.1.1 应用架构

通信管理系统的应用架构由总部、省2 级系统和互联网络组成。上层由总部系统组成,各系统间通过跨区域网络互联,实现对跨区域骨干通信网络的综合管理;下层由省级系统组成,通过省内网络互联,实现对省内骨干网络的综合管理。上下2 层系统间通过跨省网络互联,实现对跨省骨干通信网络的综合管理。系统总体应用架构如图1 所示。

1.1.2 技术架构

通信管理系统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1],服务端用Java技术[2,3],客户端用HTML/ Java Script[4]/Flex等B/S展现技术。系统由网络控制以及数据采集层、平台层、管理应用层3 层组成,其中网络控制和数据采集层由各种下层系统以及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平台层主要用于简化上层应用功能的开发,包括数据建模、安全管理、系统管理等模块;管理应用层为整个通信专业提供各类业务应用的功能模块。

1.1.3 功能架构

通信系统具备4 类应用,分别为实时监视、资源管理、运行管理和专业管理,它提供数据采集与控制以及数据互联接口的功能。4 类应用中前3 个在通信管理系统中建设,最后1 个在IRS(见图1)系统中建设。其中,实时监视功能主要完成对骨干通信网络的综合监视;资源管理主要对骨干通信网资源进行集中管理;运行管理主要针对通信日常运维工作流程提供信息化流转和管理功能;专业管理完成全公司范围内的通信专业管理工作,提升公司通信专业管理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数据采集与控制完成骨干通信网络设备网管的告警、性能、配置信息的动态采集,数据经标准化后送到通信管理系统后台处理,实现通信网络的配置下发功能;数据互联接口完成各层级系统的数据纵向互联和流程的集成以及横向与外部系统的互连,通过内外数据交互完成相关数据的集成和共享,通过应用集成,充分利用外部系统提供的信息化环境,更好地支持通信管理功能的实现。

1.2 安全设计

依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通信管理系统安全防护的总体原则为“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系统安全架构如图2 所示。

1.2.1 基本安全需求

通信管理系统采用用户名/ 密码机制,同时关键数据采用数字签名,这2 个安全防护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外泄、黑客攻击的可能性,保证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数据验证安全、数据完整性以及数据的无篡改性。通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提供一套完整的安全机制,确保数据存放、备份、传送等环节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立了完美的访问授权机制,在传输敏感数据时进行加密以防止数据被窃取、破坏。

1.2.2 权限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提供了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权限。企业中组织机构主要分为3 个部门:人员、岗位和组织机构。管理权限定义了组织单元所能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权限和业务管理权限。功能权限定义了组织单元能够运行功能的范围,主要包括运行功能和管理功能。

1.2.3 系统日志

运行日志管理维护系统管理维护用户、操作、程序运行情况、安全性及系统运行事件等的日志,其功能主要包括运行日志记录、日志管理和运行日志查询。其中,日志记录子模块记录登录系统的用户名称、登录时间、操作信息以及程序执行信息;日志管理功能主要提供日志的跟踪、清空等功能;日志查询功能主要提供登录信息、操作信息分类查询。

2 系统实现

2.1 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实现通信管理系统中各类应用间存在的一些共性的技术需求,它能够屏蔽不同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环境差异,同时降低系统的技术开发难度,进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实现成本。基础平台由基础框架、运行时服务、表现层等客户端组件组成。基础平台功能架构如图3 所示。

基础平台的基础框架为各应用子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统一的基础设施,屏蔽了很多相对比较底层的技术实现,很大程度简化了具体应用功能的开发过程。基础平台的基础框架结构如图4 所示。

图 4 基础平台的基础框架结构Fig.4 Basic frame of foundation platform

1)建模工具。面对复杂易变的业务需求,基础平台提供统一、直观、便捷的业务模型维护工具,通过对业务模型的描述定义和平台预定义组件的组合装配即可实现既定需求的应用场景,通常无需编程。具体讲,它包括基于UML包概念的模型组织方式,提供可屏蔽底层数据库差异的对象—关系建模,支持多种属性编辑方式的建模,支持应用场景建模,支持复杂业务规则建模,支持模型校验,支持模型分级管理,支持模型备份和迁移等。

2)图形服务。平台提供一个不依赖任何第三方控件的独立的矢量图形系统,可为电力行业应用提供专业图形支持。具体讲,它包括图元自定义,支持拓扑连接关系,支持图层、支持状态、图元信息检测及拓扑关系分析,支持图块,支持动态标注信息、自动布局、图形比较功能、GIS集成、SVG支持、图形查看及编辑,支持WEB上的浏览和编辑,支持二次开发,图元可关联自定义数据,支持分页打印、Flash图表、多维展示等[5]。

3)任务调度。平台应具备统一的任务调度能力,提供统一、灵活、稳定的自动化任务定义和执行环境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自动化任务处理需求;任务调度系统需要以模型化、图形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义过程,提高开发业务任务的快速性与便捷性;同时,以即时的监控程序保证服务运行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并能即时输出各种任务运行时的内部运行信息,为任务的运行状态判断提供足够充分的依据。

4)系统日志管理。平台提供对通信管理系统本身的访问和操作行为的日志记录和管理功能,包括系统访问日志管理和系统操作日志管理。

2.2 实时监视

实时监视扩展通信网络监视的范围,整合通信设备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全面实时的监视视图,实现了在统一的界面下集中监视多个厂商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且可以实现全面的告警分析和故障处理。实时监视功能包括故障智能分析与处理、网络运行状态监视、重要业务电路监视、网络健壮性分析、网络趋势分析、性能管理。

1)故障智能分析与处理。利用网络和设备传送过来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系统可以根据预警模型来预测各设备和业务可能会发生的故障。故障预警包括故障预警模型的制定和故障预警模型分析。故障智能处理为通信运行维护提供智能化的分析处理手段,包括故障预警、故障定位、缺陷故障智能处理、故障专家库管理等功能。

2)网络趋势分析。网络趋势分析根据已知的数据来拟合一条曲线,然后根据该曲线反映出的这些数据的增长趋势预测出所需要的未来某一时刻的预测值。通过建立趋势分析模型可实现误码率变动趋势分析、光功率变动趋势分析、传输通道带宽变动趋势分析等。

2.3 系统资源管理

系统资源管理是对各种通信资源数据进行有规则的业务管理,主要包括资源图形管理、资源信息管理、资源配置管理、资源查询管理等。其中,资源信息管理实现对网络资源、通信主设备、业务电路、端口带宽资源等各类通信资源进行完善的维护和管理,包括资源信息维护、资源信息校验、操作等;资源查询管理用于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可以通过多角度、多条件和多种组合条件进行查询,主要包括设备查询和业务查询,查询结果支持Excel、Word、图片等多种导出文件格式。

2.4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主要对核心通信运行业务进行管理,实现流程自动化和电子化,主要功能包括检修管理、运行方式管理、仿真培训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

2.5 系统互联

1)纵向互联。通信管理系统的纵向互联通过运行维护流程、运行分析、业务增长量指标和业务运行量指标等数据的交换来实现各级网络的综合监控、各级单位之间协调办公、全程全网故障定位和处理、通信流程的闭环管理、通信运维管理工作的统一考核等。

2)横向互联。通信管理系统的横向互联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与IRS、IDS、IMS、DVS、SG-OSS、PMS和GIS系统横向互联的方式来达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及相互支撑,实现通信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友好融合。

3 系统应用成效

系统设计和建设坚持先进、标准、实用、可靠、可配置和易维护等原则,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如下特点。

1)系统平台化。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了电力通信系统的业务特点,无论是从数据处理规则、管理流程、专业支撑功能等方面设计出发,还是从系统进行平台化处理出发,都强化了系统的业务拓展能力。

2)多级一体化管理。通信系统支持多级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实时监控的数据特点进行多级部署运行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系统需支持一体化管理,上级系统可以查看下级业务的运行情况和运转情况并通过电子化方式与下级单位协同办公,提高整体的一致化管理需求。

3)规范化与标准化。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业务的各项规范要求,系统的功能划分和软件架构必须严格,各类功能都需依照通信专业的各类标准进行设计,实现业务规划化、技术实现标准化。

4)界面友好美观。系统借鉴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优秀界面设计,采用丰富的表格、曲线、棒图等可视化展示手段,直观展示通信业务全过程,界面友好美观。

4 结语

通信管理系统借鉴了IBM Net Hot、电力SCADA数据总线等业界成熟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架构,实现了支撑通信实时监视数据高效处理的数据采集框架、数据处理引擎技术的创新,通过图形界面组件化,涵盖了客户端运行时基础框架、可定制化客户端框架、应用设计器和业务应用系统客户端扩展模块,在保证业务应用展示可配置化的同时使系统具备了灵活展示、快速修改、易于扩展和快速适应需求变更的能力。通信管理系统已成为电网公司不可或缺的一个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黄少则.基于XML Web Service组件技术和SOA架构的HRMS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2]李钟尉.Java开发实战1200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张亚飞.Java Script权威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RAASCH J.Java Script编程实战[M].吴海星,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篇8

一、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由于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项目管理逐步成为社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多数项目管理公司也开始将项目管理软件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途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管理、合同资金管理、施工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由于它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因此, 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 通信工程项目未形成清晰的管理界限;没有完善的信息保存模式;通信工程各环节间没有形成流畅的体系;通信工程未形成先进的管理体制等等。

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1、通信工程项目立项管理。通信工程项目立项管理是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申报的立项申请出进行审核。首先, 其应将项目所需资金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比如, 资金数额大于30 万按照30 万的审核方式进行审核。其次, 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对其进行审核。由相关部门主管或经理对其进行审核。工程图纸和设计文件的审核批复是项目立项审核的主要内容。最后, 项目工程立项后, 将立项文件转给施工部门和采购部门。2、通信工程合同资金管理。通信工程合同资金管理主要指得是通过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公示的工程项目通知, 对工程合同资金进行相应的管理。如果要更好的管理各个工程的资金状况, 需要对每个工程进行财务编码。这有利于对资金管理进行查询。由工程合同的相关规定, 对工程款支付凭证进行填写。通信工程系统会根据相应的信息自动生成数据, 以便事后进行审核。在通信工程合同的资金管理完成后, 会为各部门进行拨款。3、通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变更功能、停工申请功能、工期调整通知是构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块。工程变更功能主要指得是在施工过程中, 受人为因素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变更使工程施工更加完善。停工申请功能主要指得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运行, 需要及时进行停工处理, 使工程的损失降到最小。工期调整通知主要指得是由于受天气原因或其他因素所导致工程不能正常施工, 需要对工程的工期进及时调整。4、通信工程物资采购管理。通信工程的物资采购对于整个工程的实施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要进行的是采购任务管理, 其主要包括对采购任务的收纳和整合。其次, 要进行工程用料招标管理, 将施工单位所需的材料以招标的形式投放出去。最后, 要进行的是工程用料变更通知管理。如果遇到工程材料库存不够, 且公司不能及时对其进行补充, 需提交工程用料变更申请, 使工程用料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

三、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实现

1、通信项目工程立项管理系统。在经过相应权限的受理后, 专业人员可登录后进行相关的操作。通常情况下, 在登录系统后, 就可以进行立项申请书的浏览。专业人员可进入系统对相关立项申请书进行浏览。浏览完成后, 可提交给上一级人员进行二次浏览, 从而保证立项工程的准确性。在层层审核通过后, 将分类完成后的项目进行上报, 从而拟定出较为完善的立项管理方案。2、通信项目工程合同资金管理。通信项目工程合同资金管理的实现主要是由工程通知的接受、合同内容的审核、合同财务支付凭证的制作构成的。根据不同类型的资金收集, 可以将资金拨付过程更加合理化。由于通常情况下, 合同资金数量较多, 需要多重审核才能细致的将合同资金中的问题提出并解决。3、通信项目工程施工管理。通信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实现, 首先用户登录相应的平台, 通过对开工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停工管理、复工管理、工期调整管理的分析, 对施工工程展开细致的规划。Java Script可以将多种管理的隐藏功能提取出来, 使施工管理的设计更加完整。工作人员在对所有的数据填写完毕后, 要将其录入相对应的数据库中, 在进行施工遇到问题时, 要及时对相关数据做出变动。

四、小结

本文主要简述了关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分析。首先, 说明了我国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多个问题的分析, 简述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现状。其次, 说明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通过对合同资金管理、施工管理、采购管理、立项管理的分析, 使设计内容更加全面。最后, 说明了通信项目工程管理系统的实现。通过对多个管理模块的分析, 简述其实现方式与途径。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 不能使所讨论的问题面面俱到, 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摘要:近年来,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需要集合多个环节共同进行合作。其主要通过对立项工程、施工工程、合同资金管理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对整个工程的探究。

关键词:通信工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

参考文献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篇9

一、项目管理的基础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设备、材料、能源动力等约束条件下。对一个有既定目标 (质量、投资、进度) 要求的一次性任务进行计划和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涉及管理、人员素质、组织形式、工具等多方面的问题, 涉及信息学、运筹学、决策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运用。它还要充分利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项高新技术来为最终全面实现项目目标而服务。实施项目管理的关键方面包括:

(1) 设计院的经营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和素质, 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采用。实施项目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长期耐心的培训.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就很难提高。对很多新的关于项目管理观念就不可能接受。这样, 实施项目管理就失去了主体的支持, 也就谈不上成功。

(2) 高水平的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设计院管理带来全方位的、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仅起到了促进管理的作用, 更创新了大量的管理方法, 从而实现了没有计算机时管理者想象不到的管理目标。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倾向于依靠计算机技术手段来解决。诸如Focus、Convero等项目管理软件在克瓦纳工程公司、三峡工程得到了成功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3) 项目管理中蕴涵着的管理思想。不更新管理思想, 不改变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 单纯追求工具的完美和高标准的人员素质是做不好项目管理的, 无论是提高人员素质, 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 也都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的变革。

(4) 强调以流程为核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方许多国家开始兴起企业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简称BRP) 的热潮, 从根本上打破传统职能分工理论的管理变革, 为设计院实施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管理模式、人员素质以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全面考虑, 识别、提取对业务产生影响的关键流程, 去除或者整合一些影响效率和非增值的流程。得到适合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方法和工具。此外, 随着项目管理的运行和实施, 也会对管理模式、人员素质以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出新的需求, 会促使它们做出新的改进甚至是变革。推行项目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改善的过程。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管理上的变革来得到改善。信息技术也可以通过更多的投入和策略性的使用得到提高。而人员素质的提高不仅受到设计院本身情况的影响, 而且需要员工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各种培训, 同时还受全社会整体素质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

二、管理模式及对策

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模式的再造, 其焦点在于要使工作与完成工作的人之间达到最优的适应状态。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三大时代大潮的背景下。组织环境一方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为组织对付这种趋势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工具。这使得管理组织创新呈现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设计院都是按照职能设立管理部门, 按照管理幅度划分管理层。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管理组织结构。其特点: (1) 呈现出金字塔形状, 基层由技研、结构、机电等组织和各种职能部门构成。每个子组织内部又有自己的层级机构; (2) 所有的下级组织都对上级管理者负责, 各子组织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总经理负责; (3) 组织上下共同提供产品与服务。

这种金字塔状的管理结构越来越不适应需要更多沟通交流、更快响应速度的信息社会的要求, 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取代这种固定层次结构组织形式基层单位与职能部门以团队形式, 直接面向顾客需要的满足这一经营目标, 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我国大部分设计院目前采用的都是“职能主导”的组织形式。如果全盘打破现有模式, 建立新的过程和新的项目运作系统, 变革的幅度比较大, 会遇到观念的、历史的、管理体制等许多方面的阻力, 最终可能导致模式改变的失败。我们认为, 在我国更适宜采用渐进的模式, 即先实施既有设计院体系之上的变革.较为平缓地去除既有过程中不具附加价值的活动、合理化现有的过程、将现有的设计院系统予以强化, 以符合项目管理的需要。例如, 可以把一个设计院的组织结构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部分是为了完成组织的一些经常性任务而建立的组织结构 (改良的“职能主导”组织形式) , 这部分组织结构比较稳定, 是组织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另一部分是为了完成一些临时性的任务而成立的项目组, 是组织结构的补充部分。

这也是组织结构柔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策略

项目管理将创造跨越功能部门界限和以职能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此时需要一个具有整体特性和快速获得信息资源的技术, 将组织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正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它不仅可以促进日常业务的顺利进行, 提高生产力及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能对信息有更好的控制、快速取得群体的智慧、获得外界各类信息和资源, 使得决策的制定迅速且正确。因此, 对成功项目管理来说, 信息技术是强有力的支援和后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信息系统的使用有利于形成自上而下的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变革, 消除组织内部的抗拒。项目管理的进行必须依赖项目经理的权威领导, 由他对整个过程负责, 同时设计院领导者必须对项目经理充分授权, 这样就会带来管理层级的减少。因而只有将决策权更多地交给前线人员, 设计单位才能掌握业主需求和设计变更, 迅速响应市场与业主需求。信息系统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效率, 它不仅可以使设计院过程内部的沟通协调得以顺利进行, 而且能对项目过程有更好的控制, 使工作进行得迅速而不混乱。 (2) 项目管理需要更多员工的协同工作.需要员工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对跨专业知识的了解。而信息系统的使用将有到发展和提高。通过计算机提供的协同工作能力, 可以增加员工的反应能力, 使生产率得到提高, 多人的交互也给了员工更多的创新意识, 最终用户的技能素质得到提高;知识的共享、在线的培训也能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素养, 素养的提高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和反应能力的增强, 反应能力的增强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 (3) 实施项目管理很难确定项目的流程和工作方式, 不可能经常性地改变组织结构。而信息系统可以帮助设计院确认流程、制订规划计划。

利用工作流系统。规划实施人员可以在信息系统上建立运行模型。建立虚拟设计院, 经过该系统一段时间的运行和对工作流信息的监控, 规划实施人员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哪些环节是设计院的核心环节或重要环节。改善原有设计的不足, 在花费较小的前提下感知项目管理对于解决设计院面临的危机的可行性、得到再造成功概率大小的数据分析。

我国许多工程设计院现在都在使用数字工具来辅助基本的作业:财务管理、开立发票、制作设计图纸等等, 设计院对它们的使用大都仅仅将旧有流程自动化, 并没有涉及设计院的业务实质, 没有对设计院现有的工作重组。没有对设计院进行任何改造, 这些数字工具可以认为是一种替代员工劳动、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 但很难起到辅助项目管理的作用。大部分设计院缺乏一个具有整合特性的信息系统, 缺乏一个能够解决用户具体需求、能够使用户在业务和管理环节上对系统达成共识的整体框架。因此, 不仅需要避免信息系统改造带来的只是组织的自动化, 而非设计院流程和进一步改造。而且也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高屋建瓴。只有两者兼顾, 才可以克服导致改造工作失败的因素, 促使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而圆满完成。

四、案例研究

实践中, 通过对某通信设计院、某市政设计院等多家工程设计单位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工程设计单位虽然基本业务不尽相同.但是在进行项目管理改造时都会遇到一些大致相同的问题。

某通信设计院是一个拥有先进技术与设施的甲级设计院, 上百名设计人员不仅可以从事工程设计和专业开发的研究, 而且可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的研究。该院由于长期与通信运营商和工程公司合作。在许多合作项目上很早就开始推行项目管理机制, 但是由于受到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影响, 项目管理实施不彻底.效果也总是不尽如人意,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人员归属和部门权力分配的影响使得项目人员不能方便地流动和灵活使用, 因而经常出现某些项目人员闲置和某些项目人员紧缺的矛盾; (2) 人员工作随意性比较大, 工作好坏主要依靠榜样作用和个人工作态度, 不能量化个人工作成绩, 因而缺乏对个人工作有效的跟踪、监控机制; (3) 对项目按专业分割而不是按工作流程分割, 造成资料、信息提取困难, 人员协作、流程协调不力; (4) 工作量主要靠经验估计, 项目结束后工时统计也不准确, 对成本核算造成困难; (5) 工作流程分解不够细致经常造成工作难以落实到人, 对某些任务也因而出现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 (6) 虽然每个项目也有项目负责人 (项目经理) , 但是人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对部门负责, 因此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管理缺乏足够的权力; (7) 各个部门的利益冲突使得管理很难从整体来统筹、规划项目; (8) 由于按专业的条块分割, 造成项目中管理人员 (协调、行政等) 比例过高, 从而影响到项目的效益。

为此, 在管理实施过程中,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模式的介绍、相似项目效益的横比, 站在辅助管理、推进改革的高度去推动高层对改进改革管理模式信息系统的决心。并获得他们的一贯支持。通过同中层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座谈、培训。站在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使得他们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明确的任务方向, 减少他们对变革的阻力;后期通过某个项目的成功运作的示范作用去增强他们对变革的信心和认同感。

在管理模式方面, 考虑到该设计院组织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通过建立项目管理部, 通过矩阵方式来重新分配权力.建立项目组独立的运作机制, 把组织结构可以看成是一个由部门、项目组、管理结构组成的三维空间。各专业部室之间以及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可以横向和纵向调动, 项目小组和负责人是临时委任的。人员也是变动的, 项目组成员可以是全职也可以是兼职, 需要谁, 谁就来, 任务完成后就可以回到原有岗位或者其他项目组在信息系统的使用方面。

系统通过对该院IS09000文件的研究和用户需求的获取, 抽象业务模型, 结合管理模式的改造, 经过系统需求分析, 建立先进稳定的系统功能结构。系统运用工作流软件快速建立虚拟组织。

建立该院的知识库。为该院知识管理系统提供实践和研究基础, 深入探讨。

为该院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探索道路;通过过程的管理, 获得过程数据, 加强工程的监督和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在文档的管理方面, 彻底改变该院文档有存档没有有效使用的状况。为相似项目的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项目管理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为辅助决策、成本核算、个人考核打下基础。

该院经过1年多的项目管理实施改造, 在没有人员缩减, 设计人员工作性质没有质的变化的前提下。项目管理的实施达到甚至超过了开始时设定的目标, 取得了不断的巩固与扩大的、良好的改革成果, 具体如下: (1) 主要设计环节减少了40%, 相似项目的设计人员减少30%; (2) 专业间互提资料时间缩短38%, 专业内互提资料时间缩短14%; (3) 项目工作量统计准确率提高, 使得大部分项目可以得到度量; (4) 加班减少了20%, 收益率增长17%。

实施项目管理, 需要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全体人员认识的统一。将管理改革和战略计划结合起来, 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强化管理、提高企业能力、促进改造。同时, 推进过程中不能忽视设计院文化 (或者说长期习惯) 的作用, 应该保持设计院上下频繁的沟通与信息反馈, 树立实施项目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改善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项目管理,流程再造,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Duncan William R.A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M].Newtown:Project Mgmt.Institute, 1996, 18-60.

[2]Michael Hammer, James Ch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M].New York:HarperBusiness, 1993, 141—180.

[3]M Hammer.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 obliterate[M].New York: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July/Aug, 104-l12.

[4]余箐.企业再造: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7—8.

[5]J佩帕德, P罗兰.业务流程再造[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 7.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篇10

1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首先要将合适的系统配置方案设计出来, 并且确定需要管理的部门。进而对系统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和采录, 将数据库建立起来, 对构造框架进行设计。最后还要在数据库中输入收集到的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管理。

1.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电力通信中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地理位置不同, 为了对工作上的通信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需要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软件。在运用该系统时, 要确定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平台传输, 并且能够提供支持可视化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资产管理动能和资源。

要以当前已有的客户资源为基础, 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满足客户的需求。开发平台多使用Are GIS。这是由于系统性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表格、文字、数字和图形信息, Orade的数据处理功能非常强大, 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 使数据库的设计需求得到满足, 并且对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

空间Ar CSIDE数据引擎在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得比较普遍, 能够切实满足客户的需要, 将数据输入服务平台内。通过这种构造可以使工作人员的数据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还要对, 客户等级权限进行划分。客户如果需要修改资料或者浏览有等级权限的信息可以利用Are View工具或者Are Editor Ardnfo工具。客户还可以建立Are SDE和TCP/IP来从Oracle中获得数据。

1.2对数据进行组织和实施

现在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要进行空间的数据模型的设计,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 能够在数据库中录入大量的数据信息, 对空间数据和属性进行统一的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数据模型, 能够有效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系统, 从而对大量的矢量、影像、三维地形, 和数据, 进行有效的管理, 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

对数据空间模型进行设计之后, 就能够对抽象的电力通信信息进行转化, 便于进行操作。例如可以对抽象的通信信息进行转化, 转化为变压器、线路、刀闸、电杆等客户熟悉的信息。

主要有两类因素构成了组成空间的模型。第一, 对象因素 (objecteclass) 。对象因素的工作类型比较特殊, , 主要是对电杆下的地理位置、路线经过的具体区域进行记录。第二, 空间因素 (Featureclass) 。空间因素主要是通过DBMS表来对电路的走势进行记录,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DBMS表了解线路所使用的电线杆根数和经过的区域。

电力通信信息系统采用空间数据模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其能够形成几何式的动态网络, 并对一些数据进行清除, 保持快速的运行状态。

1.3建立数据库

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要将完整的电力通信数据库建立起来, 就必须收集大量的统计数据。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之前, 要将与实体有关的图形模拟出来, 将建模语言图层在Visio中完成, 并且将UML图标设置在Visio平台上, 在数据库中进行保存。要将UML图标设置为数据库中的表格, 将其转化为MDB或者SQLServer格式进行存储。

在进行图层的建设时, 要注意对每个阶层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是因为只有理清了每个阶层之间的关系才能连接各阶层, 使电力通信信息网络得以形成。系统管理中的设备联系可以通过几何图形来表示, 并通过几何图形来管理设计路线。在实际设计中要在数据库中放置UM图层, 数据库框架的建设可以使用CASE工具。数据库框架中有数量众多的数据点层, 例如数据库的框架构造和Object类框架, 并且具备通信基站层、路面街道层、地下通道层等等。

2对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管理

在设计空间数据库之后, 还要在数据库中输入收集来的各种数据信息, 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可以使用Arc SDE平台来进行数据的传送, 并实现数据的管理, 这是由于Arc SDE平台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在进行数据传送时要注意数据的分类, 在一个图层中放入同属性的数据, 使数据库与实际要素能够一一对应, 并建立相应的空间索引, 帮助相关人员进行便利的查阅。

3结语

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有利于有效的提高对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效率, 从而切实提高现代电力通信设备的使用效率, 解决现代电力通信设备的管理问题。要对现代电力通信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 提高其使用功能和工作效率。

摘要:电力通信设备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通过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 能够有效的提高数据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现代电力通信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电力工作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从而提高整个电力行业的工作效率。本文分析了, 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后续的数据管理工作。

关键词:现代电力,通信管理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张静.现代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24) .

[2]高鹏, 王萍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 2011 (02) .

通信电台结构设计 篇11

关键词:电台;结构;基本防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设备依托电子、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来实现高密度、高速度、数字化、小型化、重量轻以及高可靠性等指标。面对迅速增长的新产品需求,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现代通信技术的特点

高密度组装和互连,大量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模拟数字混合电路,三维混合电路组件等。

印制电路板高密度布线、细线化、小间距、多层化、小金属化通孔、内互连埋孔以及基板材料多样化。

因小型化体积减小,功耗密度大大增加所以散热问题更为突出。

抗干扰能力强,对电磁兼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可靠性,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并具备各种防护能力。

2.常用的整机结构形式及分析

2.1套箱插人式结构

整机面板为框架式,一般采用铝合金压铸而成,套箱采用铝合金薄板折弯焊接或引伸工艺加工而成。面板与套箱联接处有密封圈,面板与套箱采用插板式组件,便于维修和更换。如法国LMT3451型短波背负电台,美国AN/PRC--25/77电台以及我国早期研发的短波系列电台都属此种结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加工装拆方便,适用于小功率通信设备。

2.2整体框架式结构

是由中间带有隔板的四面体或多面体整体框架与盖板组成。采用翅片式冷板,或厚铝板经粗加工再进行整体拼合钎焊,最后再经精加工成形。典型结构件采用铝合金压铸,然后再进行铣销加工而成。如美国PRC--174短波电台以及我国上个世纪研制的短波电台、功率放大器、自动天线调谐器等。

2.3型材套筒式结构

由前、后面板与型材套筒连接,连接处密封,前后面板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形。型材套筒一般为铝合金拉制成型,内部有多个隔板用于电路组件的插装。箱体内外有加强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防护性和散热型,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利于改型更新换代,实现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如美国MP--83电台,以色列PRC--80超短波电台,英国J--V(美州虎)跳频电台以及法国、瑞士等国家在军用小功率电台上都采用过此种结构。

3.结构的基本防护设计

设备的防护性是指设备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比如振动冲击、电磁干扰、温度、湿度、盐雾、霉菌等都会对设备正常工作产生各种影响,对应的防护性是结构设计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1隔振缓冲通信设备所处的振动频率通常在5~2000HZ,加速度1~6g。冲击时加速度会更大,大到几十个g。一般情况下,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减震器。以隔振为主的设备应选择低固有频率且刚度小的减震器,而且共振振隔传递率也要小,以缓冲为主的设备应选大阻尼、大刚度、高固有频率的减震器,而且还要考虑冲击载荷下减震器的变位。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通过相关试验,综合兼顾振动冲击的影响,才能设计好合适的减震系统。

3.2散热问题

热设计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传热学,这方面的计算方法很多,但都很繁琐。目前最新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机对热设计进行热成像,热测量和热分析,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一是设备的耗散功率,可通过设备的输入、输出功率来计算,二是设备的体积发热功率系数,可通过设备参与散热的实际体积和耗散功率来计算,体积发热功率小于0.12W/cm3可采用自然散热:大于0.12W/cm3建议采用强迫风冷。经验告诉我们耗散功率100W以下通信电台一般采用自然散热,100W以上采用强迫风冷,以选择轴流式风机最为合适。

3.3密封防水的措施

选择合适的密封材料和结构形式,正确地计算密封沟槽的尺寸以及偏差。密封橡胶圈在压紧力的作用下,相对变形量达到30%左右就能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如果变形量过大,将加速密封橡胶圈的老化,甚至破裂。

3.4电磁隔离

良好的接地措施,正确判断高低频电磁场干扰,选择合适的材料及涂复,设计合理的电磁隔离结构,电路组件尽量采用模块化盒式结构,避免缝隙过大等。

3.5三防措施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 篇12

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我国的电网企业都自行独立建设了电力通信网。经过多年的建设, 电力通信网已经初具规模, 在通信容量上完全可以支撑电网的运行。但是,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现有的管理还停留在人工、分散的阶段, 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效率低, 不能满足电网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电网企业迫切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 实现电力通信网的有效管理, 保证通信网的畅通, 为电网的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本文首先分析电力通信网的特点, 并提出其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 对电力通信网管理中的关键难点进行分析, 并对这些关键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一、关键技术介绍

1.1故障根原因分析技术。要实现通信网络的综合监控, 首先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技术是故障根原因分析技术。该项技术的产生背景如下:由于网络中告警的数量极大且时时都有告警, 维护人员对网络中的告警信息就没有了很高的警惕性, 容易麻痹大意, 从而使网络中的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但当网络发生故障时 (例如光缆断裂) , 所产生的成千上万条告警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其中只有少数几条告警是根告警, 其它的告警是根告警的伴随告警, 维护人员只要找到根告警就知道网络故障的发生情况。

故障根原因分析技术应包含, 一个高效的告警分析引擎和一套通信故障智能分析的规则库。其中分析引擎主要进行各种逻辑判断和分析计算, 故障规则库则是描述判断规则的专家库。通过对以往故障案例的分析, 由网络维护专家形成故障的诊断规则, 这样当类似故障再次出现时, 系统就可以根据规则按照网络维护专家的思维方式进行判断, 从而得出网络故障所在。该项技术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中向上的虚线箭头表示系统对告警的压缩比, 从厂家网管采集到的告警为100%, 即综合网管系统全面的采集设备网管的原始告警信息;原始告警采集完毕后对重复的和频闪的告警信息进行过滤和压缩, 这是告警信息的数量约为原始告警信息的40%;故障根原因分析告警处理的关键步骤, 经过根原因分析之后, 形成的故障数量仅为原告警数量的0.3%。

系统从厂家网管收集性能数据, 到门限值处时进行判断, 若超出门限, 则生成告警信息。

网管系统收集配置数据, 并提供给RCA模块进行分析使用的功能。

系统进行根原因分析的流程:系统首先采集网络中的告警信息, 对其进行过滤后, 与性能越限告警一起输送到RCA模块, RCA模块结合资源信息、RCA规则, 诊断出相应的故障信息;对于不同的故障信息, 系统提供了不同的展现方式, 如网元故障、线路故障、电路故障及客户故障等。

1.2多设备接口引接技术。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主要实现在统一界面中对多专业、多厂家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要求其必须能完整读取各个厂家专业网管的相关数据。由于每套设备的生产厂家各不相同, 各个厂商的网管全部基于自己的设备进行开发, 各种数据接口都不一样, 数据定义也全部不同。要求在系统开发前必须对所引接的设备网管系统做深入的分析, 设计能提供多种接口方式都必须具备的架构和方案。接口方案如图2所示。

接口方案主要针对目前主流接口方式进行架构设计, 接口方式应支持SNMP、CORBA、FTP、DB、FILE、TELNET、XML、TCP/IP等。

二、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2.1拓扑管理。拓扑管理功能应结合当前流行的GIS电子地图和矢量图技术, 将传输网、交换网、接入网、同步网、动力环境等相关专业系统及设备以图形方式进行呈现, 应直观地呈现资源的分布等情况。同时, 设计上考虑在不同的角度视图中提供丰富的操作, 可直接对相关资源进行管理工作, 即所见即可操作, 拓扑管理应是主要的管理维护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为用户提供了友好便捷的管理方式进行相关资源的管理工作。

2.2配置管理。配置管理功能主要关心电力通信网络中传输设备、接入设备、交换机、时钟设备以及租用公网通信通道和卫星通道等配置信息实现的采集、查询、修改、同步、统计等功能。

设计时考虑通过配置管理功能动态管理网络设备, 并对数据进行更新, 保持系统与网络的数据一致性;可以通过仿真终端功能, 实现在中心机房对外围机房行政交换机的远端维护和配置数据下发。配置管理部分功能如图3所示。

2.3故障管理。故障管理功能, 主要对告警信息进行处理和查询统计等相关操作。考虑到网络中的告警数量大, 不易进行故障定位、故障处理等操作, 系统设计时吸取了以前的处理经验, 并整理提供了故障智能诊断, 通过此功能, 我们可以对网络中的故障进行实时的监控, 提高故障发现、故障处理的效率, 减小故障对网络造成的影响, 更加有效地保障网络安全运行;在故障诊断的基础上, 我们还设计开发了网络预警的功能, 通过对故障信息进行分析, 除提示相关人员网络已经开环外, 系统找出网络中需要重点进行保护的地点, 以预警的形式进行提示, 使网络的维护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而实现网络运行维护的高级管理功能。

2.4网络预警。为体现因电力通信网络故障, 造成的影响指数、影响范围和业务中断的可能性等指标体现, 进而设计开发了网络预警功能。目前的网络预警功能还比较弱, 但随着电力通信资源等信息的不断收集, 网络预警功能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效能。

例如, 目前大量采用的SDH自愈环对于网络, 特别是线路上的单点故障 (包括系统单向群路设备故障, 下统称群路故障) 可以进行电路自动保护, 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有效避免影响业务。但当SDH自愈环上出现多于一点的群路故障时则将造成业务电路中断。一旦SDH环出现两个断点, 将对各项业务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提出了告警和资源关联分析的概念。告警和资源关联分析的目的在于:

当网络上出现告警和故障时, 系统将根据故障的发生位置、影响范围等因素向相关维护人员发出网络预警, 提请其加强网络保障, 避免在这一故障还未修复时出现另一群路故障, 导致SDH自愈环保护倒换功能失效造成业务中断;

在发生两点中断导致环保护失效的情况下, 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缩短业务中断时间。

出现业务中断后, 计算阻断业务的中断指数, 量化阻断业务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 我们设计了两个参数, 对故障的影响资源范围进行定量分析:影响指数和中断指数。影响指数是指告警和故障对通信资源和业务的影响范围;中断指数是指告警和故障中断通信网络资源和业务的范围。

2.5性能管理。性能管理功能是通过对网络中各个节点接口的性能参数进行监视和分析, 向网管人员提供各种直观的性能数据呈现和分析。

通过对性能数据的分析实现网络预警和业务预警, 从而达到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业务保障水平的目的, 是实现维护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重要手段。

三、电力通信管理系统建设需重视的问题

由于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是新建系统,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过去从未遇到的设计、开发、技术、调试的问题,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我们总结出一些需重视的问题, 以便在以后的建设中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1) 因原在专业通信网管系统中业务数据的信息不多, 部分业务数据在实际的手工记录中整理不全, 在进行综合网管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对业务数据进行了清查。清查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通信综合网管收集的业务数据不断清理准确, 系统会逐步发挥更大的管理支持作用。

(2) 通信网调度运行方式管理的变化。以前的通信网调度, 是根据通信调度单分别在各子网管系统中分别执行, 执行完成后未进行通信运行方式的同步和对比分析。在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设过程中从调度申请、调度方案设计到调度任务的实施、通信方式的同步及分析是一个闭环操作流程。缺少那一步都不能正常结束调度工作, 且每步都与前一步的结果为依托, 并适时验证执行结果。运行管理方式的变化时对以前操作模式的优化, 再实际设计和操作时需与公司实际管理方式相结合, 做到既简洁也规范, 并同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因通信综合网管需要引接其它专业网管系统, 在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设计时已考虑了多种接口方式同时并存的方式, 但对于一些比较老的设备, 其本身不具备提供数据输出的模式。

四、结束语

电力通信网承担着电网的运行调度、自动控制和信息化运营等多种职能, 在电网的安全运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日益得到电网企业的关注和重视。电力通信网虽然规模较小, 但是包含的设备种类众多、类型复杂、运行环境复杂, 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电力通信网的特点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 根据电力通信网运行维护的要求, 提出了电力通信网的管理目标。根据目前的管理现状和目标, 本文对电力通信网管理中的几个关键难点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探讨, 希望能对电力通信网管理系统的建设有所帮助, 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电力通信管理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它在提高电力网络运维管理水平, 保证电力调度控制等系统可靠运行方面, 越来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后续的建设中, 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级优化工作。

(1) 建立通信管理系统与电力资源的一体化集成, 建立电力调度控制网络的离线数据模型。

(2) 逐步完善并提供准确的系统运行资料支撑日常运行维护、网络优化、故障排除等工作, 提高维护效率。使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成为运行维护工作的核心数据平台。

(3) 实现对重要业务的网络、设备、电路的拓扑分析, 开展差异化的管理, 支撑对重要业务的维护。

摘要:为保证电力通信网络稳定、可靠、优质、高速传输电力系统中各种重要通信业务, 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实现运行、维护、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本文结合电力通信网的特点和项目实际, 对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设计、开发中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以保证电力调度控制可靠运行。同时对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和功能等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电力系统,传输网络,网络管理,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ITU-T M.3010-96.Principles for a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s[S].

[2]孟洛明, 亓峰编著.现代网络管理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999.

[3]肖峰, 张燕妮, 穆树林.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系统资源监控应用[J].中国新通信 (技术版) , 2007 (11) .

[4]F.P.De Mello, C.Concordia.Concept of synchronous machinestability as affected by excitation control[J].IEEE Trans.on Power Systems, 1969, PAS-88:316-329.

上一篇:理念与思考下一篇:科研业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