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讨论会

2024-12-04

护理讨论会(共12篇)

护理讨论会 篇1

临床教学是帮助护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 并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1]。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护理模式的转变, 如何让护理专业的护生在实习中达到这一要求, 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带教者的重视。针对教学要求及我院实习护生安排情况 (护生以4人~6人为1组, 轮科实习) , 从2005年起在护生实习带教内容中增加了护理讨论会这一项, 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护理讨论会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1.1 参加人员

科室总带教老师, 护理小组组长及组员, 护生组所有成员。

1.2 时间

护生出科前2周。例:护生在骨外科实习时间为5周, 前3周为学习和掌握该科室疾病护理时间, 第4周则进行护理讨论会, 而第5周就讨论会反馈信息进一步回顾实习内容并安排出科考试。

1.3 内容

结合教学目标, 选择所在科室有代表性的病例或危重病例1例, 对其护理及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讨论和评价。

1.4 教学实施方案

(1) 护生进入新科室, 总带教老师应制订具体实习计划, 让护生明确将进行的实习内容、目标、要求, 有心理上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计划好对自己所负责的病人的护理, 时间允许还可以观察到其他同学所负责的病人获取其他病人的信息, 为护理讨论会做前期准备。 (2) 提前1周确定护理讨论会的病例, 并通知小组成员。让护生有充足的时间在护理实践中进行资料的准备和信息的收集。 (3) 病例的报告由护生共同完成。要求每位护生针对病人情况认真全面地收集病人的资料。进行报告时, 根据小组成员的跟班情况可分别侧重安排病情介绍、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及药理作用、护理计划、康复指导等。病例报告完毕, 小组成员间相互补充。老师针对学习的重点及疑点进行指导性的提问, 注意提问的技巧性和有效性。对于回答不够完善的, 可先肯定正确部分, 再由其他护生补充, 最后老师完善。鼓励护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讨论。 (4) 最后, 老师概括并评价全组及个人的执行情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多给予护生肯定和支持, 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将使护生更加自信, 更容易实现学习目标[2]。

2 讨论

护理讨论会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这种评判式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护生对概念的掌握与分析, 帮助他们应用理论, 并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发展理论。同时, 使护生学会运用护理程序指导工作, 从心理-生理-社会等不同角度入手为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法, 提高护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另外, 使护生先确立学习目标, 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2]。作为护理人员一起参加病人的护理和护理讨论会使护生有归属感、参与感, 工作和学习中会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护理措施的实施中有效的护理使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 护生有满足感, 增强自信心。

通过护理讨论会, 护生可了解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发现不足, 以便更好的改进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当护生实习结束后, 掌握的专业知识将比较全面,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不仅仅是停留在肤浅的水平上, 同时还可以学到各种生活技能, 如沟通的技能、在公共场合的表达能力, 自信地应对将来的工作环境[3]。护生护理讨论会上的表现, 实际上是护生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运用程度的一个综和表现, 可作为平时考核的一个方面。评价和反馈, 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理讨论会开展的全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功能, 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上的授课和信息传递。老师既是护理实践的参与者, 又是护理教育者, 教育者的角色又进一步延伸到包括咨询者、解决问题者、技术顾问指导者、支持者以及促进者在内的许多角色[4]。这将使临床老师面临更大的压力, 要求老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但是护生护理专业技能的明显提高可给老师带来极大的个人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将促使真正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54;293.

[2]刘旭丽, 卫秋燕.护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Suppl1) :230.

[3]黄培俊.临床带教中应注意的问题[J].护理研究, 2005, 19 (9B) :1866-1867.

[4]汤志蓉.临床带教老师的角色扮演[J].护理研究, 2007, 21 (3A) :642-643.

护理讨论会 篇2

病区:一病区

问题:患儿臀部烫伤

主讲:徐桂春

记录:傅国红

参加 人员

事件:3月22日新生儿X10床,诊断:新生儿肺炎。入院时臀部潮红,有破损。

医嘱予百多邦外涂,并神灯照射治疗。配奶班护士执行时,当时距离不详,并要求实习生在旁看护。配奶班护士配奶结束后发现患儿皮肤紫红,无肿

胀及水泡,即给予移除神灯,并予冰袋外敷后,炉甘石、百多邦交替外敷

后好转,现臀部原尿布疹好转。

讨论:吕英霞:当时照射神灯时,没有固定好神灯与臀部的距离,把任务交给实

习生之前没有很好的指导以及说明注意事项。

金素娟:实习生在看护患儿照射神灯时,因玩手机,没有认真观察与护理。

护士长:带教老师没有做到放眼不放手的原则,也没有做好责任班上的护

理及巡视。

金素娟:新生儿病人多,但相对护理人员不足

整改措施:

1、带教护士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2、实习生玩手机,学习态度不端正,及时教育并做自我检讨。

3、神灯照射要注意距离,还要注意随温度的升高相应的调整神灯与患儿的距离

护理讨论会 篇3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讨论式教学法

高职儿科护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儿科一线护理工作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达此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性,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医院对儿科护士的要求。我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护理专业学生,实验组78人,对照组86人。

(二)方法

1.分组1、2班为实验组,3、4班为对照组,实施《儿科护理学》教学。实验前,在教学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从教务科调出的考试成绩显示:1、2班的成绩明显低于3、4班,显著性差异有意义(P<0.01),说明3、4班学生学习基础要优于1、2班。如果实验后1、2班成绩赶上3、4班,就有意义。

2.设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实验组为讨论式教学法,课前选好内容,设计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准备讨论题,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

3.实施。

(1)简单的内容,学生先自学,教师展示讨论题,提要求,学生讨论、总结,最后教师矫正补充。实例1:学生自学了“小儿心理发育的过程与特征”后,老师展示病例:李刚,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优秀,两天前以“急性肾炎”为诊断入院,入院后一直闷闷不乐,护士应如何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

学生提出了患儿心理压力的来源:①肾炎要绝对卧床休息,医源性限制;②饮食要限盐,没有味道;③成绩优秀的学生,怕耽误功课;④和小朋友分离,感到孤独;⑤打针吃药的痛苦;⑥浮肿,自我形象紊乱;⑦担心不能治愈等。针对不同的心理压力来源,学生又归纳出了心理护理的方法,例如请家长联系小伙伴来探视、补课等。

由于结论全部由学生自己讨论所得,他们不仅掌握了心理护理的方法,同时还系统地回顾了相关知识,如肾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等。

(2)对于难度大、复杂的内容,老师先分析讲解难点,再引导学生讨论。

实例2:“先天性心脏病”内容复杂,教师先详细讲解“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启发学生思考临床表现及X线结果。然后讨论:①“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有何异同?②“动脉导管未闭”所致的青紫与前两种情况有何区别?为什么?③“动脉导管未闭”为什么会出现周围血管症?

通过诱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反复对比,找出不同点。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了记忆,。只有透彻理解了临床表现,才能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达到护理目标。

(3)注重综合演练,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几个章节讲完后,设置临床情景,进行较复杂的病案分析,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偏差之处,及时纠正。实例3:患儿10个月,一天前因受凉开始咳、喘,今加重伴发热,来诊。病后精神尚可,食欲较差,大小便正常。

①下一步你将主要对其做何体格检查?

学生提出了体格检查的项目,如生命体征、咽腔情况、肺部听诊情况等,教师展示结果:体温39.2℃,双肺闻及不固定的干、湿性罗音,咳嗽后减轻。有漏斗胸,有枕秃及方颅。

②这时你还要追问哪些病史?

学生想到了应询问喂养史,结果:诉其生后一直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半岁左右开始多汗,夜惊,余无异常。

③为确诊,你考虑做何辅助检查?

学生考虑到查血象、做胸部及长骨的X线检查,查血钙、磷浓度等。

血液检查:红细胞3.3×1012/L,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80%,血红蛋白90g/L。总钙1.87mmol/L,血磷0.9mmol/L,碱性磷酸酶30(菩氏单位)。

胸透:两肺门阴影增浓,肺纹理增粗。

腕部X线片:骺端膨大如杯口状,临时钙化带消失。

④该患儿最主要的医疗诊断是什么?还有哪些诊断?

⑤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

⑥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该患儿最主要的疾病是“支气管炎”,同时有“佝偻病”和“轻度贫血”。学生注意到了“佝偻病”,忽略了肺部罗音的“不固定性”,故误将“支气管炎”判断成了“肺炎”,漏掉了“轻度贫血”,顾此失彼,这是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表现。老师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点拨,学生茅塞顿开,顺利地提出了护理诊断、讨论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演练中,老师始终把握主动权,致力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果

四个班教材、教学计划、授课老师、试卷一样,同一時间内考试,成绩分析见表1:

三、结论

1、2班的成绩高于3、4班,平均高出3分,显著性差异有意义(P<0.05),可见讨论式的教学法优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

四、讨论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应在教学中创设愉悦的气氛,让认知兴趣渗透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有的放矢地采取能够引起其兴趣、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其发展潜能。

1.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青年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强心。大部分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发言内容准确、严谨,除认真地阅读、细细地琢磨教科书的内容外,还要翻阅一些参考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此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和机会,也潜在地给学生的学习施加了压力,使他们不得不主动地去学。

2.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传统教学由教师一人站在讲台上满堂灌,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讨论式教学使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有提问也有争论,只有集中注意力,问答才能准确到位。往往一个学生提出论点,引发大家争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思考、争论掌握的内容,记忆能保持持久。

3.讨论式教学的局限性。讨论式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一节课的内容要花两节课的时间,如果内容多就无法进行。此法是否适合于所有的学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护理讨论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实习的34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共同设计调查表, 并经有关专家论证, 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判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整体护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合作意识及能力等, 用以评价护生的综合能力。340名护生每科实习时间4周, 共实习12个科室。将34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名,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带教, 观察组采用定期组织反思小组讨论会带教的方法。护生撰写反思日记, 每2周举行1次反思小组讨论会, 由科室教学组长组织实习护生参与。每科实习时间4周后出科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及综合能力。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往往一味地追求实践技术操作或忙于完成临床学习作业, 忽略了临床中发生的可以促进学习的病例或事件。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 不会观察病人的症状。反思日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详细完成反思日记, 护生的分析评价能力以及临床实践、理论和科研相结合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2]。本研究表明, 反思日记写作能促进护生在学习中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反馈, 使护生运用理论模式和概念分析事物过程, 提高思辨水平, 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大部分护生能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法, 而且能看到其益处。护生最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护生更愿意将实践中的困惑与临床带教老师分享[3]。

小组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共同承担责任和任务[4], 反思小组讨论会为护生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共享反思的平台。护生是合作者, 护生要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学习;护生是研究者, 这不是严格意义的科学研究, 护生的研究活动更多地体现为探究的兴趣与学习的过程。反思小组讨论会讨程中组织者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 引导护生主动参与。对提出问题、有新发现、新见解的护生及时给予表扬, 对其非重点原则的错误不要批评, 而应鼓励其积极思考, 勇于创新, 使护生感到学有所长, 认识到书写反思日记的价值,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为评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临床带教老师是收集护生反思日记的最佳人选。而带教老师可以在反馈时对护生进行强化, 使日记的质量不断提高, 护生的反思效果也会越来越好[3]。带教老师给予护生的语言帮助、情感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对专业护理技能训练的提高, 其意义与文献提出的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护生掌握标准的护理技术, 培养了其自我学习技能, 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 从而保证了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燕.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杂志, 2007, 4 (2) :83-84.

[2]Brown HN, Sorrell JM.Use of clinical journalsto enhance critical thinking[J].Nurse Educ, 1993, 18 (5) :16219.

[3]汪健, 沈宁.护生反思日记书写态度的初步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4) :17-19.

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篇5

(一)病例讨论形式

1、护理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病例讨论会。每年不得少于4次。

2、临床病例可选择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特危重症病例,护理难度较大的病例或死亡病例等。

3、病例讨论会,可根据不同情况,一科举行或大科举行,或相关科室联合举行,也可在全院举行。

(二)病例讨论要求

1、病例讨论前,由科室事先做好准备,护理部确定时间,通知参加人了解病人,熟悉病情,做好发言准备。

2、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科室护士长应将术前的准备情况、术后的计划、存在的困难事先介绍、其他参加人员补充发言,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对特危重症病人、护理难度较大的病人由科室提供难题,大家讨论,提出多种护理方案,最终选择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

4、对死亡病例,主要讨论抢救护理过程中成功的方面,总结经验;同时讨论存在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的方面,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5、每次讨论做好记录。

“二胎”讨论会 篇6

“调皮蛋”刘元俊第一个发言:“我支持生二胎。因为生了二胎,弟弟或妹妹长大以后可以和我一起帮父母分担更多的事情。”

薄智严则说:“但是生二胎,也会给父母增添很多麻烦,例如妈妈做家务时,两个孩子闹矛盾、打架了,还要妈妈去解决矛盾。”

刘佳慧急忙站起来辩驳:“怎么会呢?如果父母平时教育好了,是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的。而且我觉得生二胎只会给家庭增添更多的快乐,快乐的时光远远多于吵架的时间。”

陈逸宸不服气地说:“如果生二胎,他们以后跟你抢玩具、抢零食,怎么办?”

我深有体会地告诉大家:“我就有个弟弟,我们从来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争吵。因为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们姐弟两个要互相谦让,吃的、玩的,都可以商量好,一起分享。”

姜欣浩推了推眼镜说:“现在的房价、物价都这么贵,如果爸爸妈妈生了二胎,那还要多抚养一个孩子,这对家庭来说会有很大的负担。”

李佳怡连忙站起来,一脸严肃地说:“我们小时候可能的确会给爸爸妈妈增加负担,但是等我们长大了会加倍回报他们。我相信二胎的到来会给家庭带来欢乐远多于负担,我们的家也会更幸福、更温暖。”

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李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大家都说得非常好,生二胎对很多家庭来说都存在利弊。究竟生不生二胎,我们还是应该更多地尊重父母的决定。就像大家说的,家里多一个孩子,就会多一份快乐,更能让我们学会分享,懂得谦让!”

指导老师:李 静

护理讨论会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资料共随机抽取6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0~40岁,均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线护理人员。

1.2 方法

针对60例护理人员,对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创新因素,如工作环境,学历,创新意识,理论技能,服务、兴趣,其他共七项内容,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回收率达100%和信用度准确。

2 结果

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创新各因素,人数,占有率,具体见下表1。

3 分析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创新意识20例,占有率33.3%,次之,护理人员创新受到工作环境影响最大,60例中占17例,占有率28.3%。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人员科学文化、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日益提高某一层次,相当大一部分以适应、促进护理医疗事业的发展,这些在临床实践中得以证实,如医院近几年大量招聘高层次护理人员,护理部每年对工作3~4年护士实施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及5年护士实施护理理论考核,病区护士长每月组织护士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及业务学习等,通过这些形式直接和间接的促进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然而,在面临实际问题时,相当大一部分护士以及一些高层次护理人员不知如何创新的解决问题,不敢提出大胆的想法和处理方法,有时只是按部就班,严重缺乏创新意识,无自主能力。不过,护理工作创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无创新的医院,一定会有无创新工作人员。另外,还受到服务、兴趣及其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至此,护理创新受到很大限制。

4 对策

4.1 营造创新环境,提高护理质量

根据系统的理论,培养护理创新人才是个系统工程[2]。涉及这些系统是否能有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因此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宽松、上进的人际环境、工作环境、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护士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灵感。首先,重视年轻的护士,在工作上严格检查指导督促他们,生活上给与关心体贴,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他们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其次,应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专题讲座,业务学习,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和小型聚会、聚餐及郊游,造就一个宽松工作环境,工作时的心情愉快,才能使他们的智力、知识、能力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后,引进高学历护理人员并重视、培养他们,为他们创造自我发展空间,如医院组织对外交流、学术会议、技术操作、开座谈会等要求参加,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医院在发展,促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新思想、新方法,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2 激发创新思维,提高服务意识

激发创新思维,是指护士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作,提出新意见,发明新办法,克服、解决常人或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实现护理工作的新突破。首先,护理创新应有态度。积极的态度是创新的润滑剂,被动、消极的态度是创新的灭火器。所以说,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面对各种各样的障碍,勤于思考,不要退缩,要主动出击,会有不同效果和收获。其次,护理创新要有实践性。临床上每一种疾病,每一种表现,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临床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革完善并检验创新活动成果。最后,护理创新要有前瞻性。护士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和事情进行预测,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3],激发创新思维,提高服务意识,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4.3 创新护理技术,改进工作方法

护理发展趋势表明,忽视的工作范围在逐步拓宽,社会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4]。因此,要求护士必须提升专业能力,具备高水平护理技术和技巧,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首先,应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护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5]。才能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多元化。其次,应加强护理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护理人员从整体上理解患者及其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心理反应[6],才能具有更多的创新思维。护理工作者是与患者接触的最直接人员,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质量,所以要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密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独立处理各种技术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创新是时代的召唤,是医院发展的必然。创新能力是成败的关键[7]。近年来,一种全新的临床医学理论正在形成与发展,护理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把护理创新工作纳入医院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不失时机地寻找创新机会,把握创新机遇,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文英.浅谈护理部工作中效率与创新[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 (12) :87.

[2]王维利.培养护理创新人才的社会系统观[J].中国教育, 2005, 12 (7) :4-6.

[3]陈倩, 覃建苗.护理工作与创新思维[J].衡阳医学院学报, 2005, 1 (2) :58-59.

[4]高春林, 王卫东.新世纪创新思维在护理领域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管理杂志, 2001, 8 (6) :456-457.

[5]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6]马燕兰, 韩忠福.如何在临床中找出护理科研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6) :469-470.

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和防范讨论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科患者346例, 其中男性患者187例, 女性患者159例, 年龄27~73岁, 平均年龄 (42.23±4.98) 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中制定的精神科疾病诊断。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有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 总结精神呢可患者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的情况同时分析发生的原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精神科患者出现护理安全隐患情况见表1。

3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3.1 精神疾病特殊性:

由于精神疾病的思维、行为和情感出现异常, 缺乏一定的自知力, 受到幻觉、妄想等精神体征的支配导致患者无法接受治疗, 因此容易出现兴奋、冲动伤人、毁物以及自杀和自残等时间, 出现, 特别是部分患者因为争抢食品同病室患者发生肢体冲突等情况。

3.2 住院环境特殊:

精神科患者主要采取封闭式管理的病房, 主要是限制发作期精神患者自由, 必要时还会采取保护性的约束, 因此患者在活动范围受到约束使得患者无法适应环境容易出现情绪激动, 不安心而表现出出逃的想法, 部分患者可能在进行室外的康复运动时翻墙出走。

3.3 护理工作特殊:

精神科由于相对封闭因此采取的护理措施常不能被家属理解, 比如危险物品安全检查、保护性约束措施等, 部分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缺乏一定的认知, 因此在探视患者时可能会把一些危险物品如水果刀、剪子、金属制品、打火机带入病房, 导致患者环境的危险因素无法杜绝。

3.4 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近年来临床护理资源的匮乏一线工作的大部分为低年资护士, 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与专科基本的认知, 因此对精神疾病和护理方法缺乏经验, 业务生疏, 特别是接触精神疾病患者缺乏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无法准确的实施临床护理, 部分护士由于言语不当甚至容易激怒患者造成被伤害, 部分护士由于缺乏精神科护理知识的培训安全意识相对淡薄, 缺乏工作的责任心和职业敏感性[3]。

3.5 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制定护理制度不能够顺利执行, 护士缺乏责任心工作中出现失职, 比如带患者外出做检查陪同护士同他人聊天护士观察患者情况, 导致患者可能借机逃走;或者护士的警惕性不高, 部分患者在上厕所或者淋浴时看护不严导致患者掉队或者躲在一处逃走。

4 对策

4.1 开展患者及家属安全宣教:

患者入院时以及家属对患者进行探望时由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进行病房环境、医护人员的介绍, 向患者及家属降级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以及采取封闭式病房管理的规定和制度,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保护性约束目的和内容,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安心住院接受治疗, 让家属了解护理措施的特殊性, 治疗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理解并支持精神科护理工作, 减少并防止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4]。

4.2 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精神科护理专业素养:

随着患者医学模式转变现代人生活水平提升使得健康的观念发生转变, 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因此需要护士不断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 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 运用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医师, 同时由科室定期组织护理缺陷的案例分析, 吸取经验教训, 强化护士的责任心, 牢固的树立护理奉献意识;定期组织科室护士进行精神科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 拓宽护士的知识面和层次, 掌握患者病情, 比如有暴力倾向、潜逃行为的患者应加强巡视, 掌握患者的动态变化, 履行好岗位职责, 出现问题要及时和医师进行汇报处理, 有潜在风险的患者应尽早和家属进行沟通, 并签署知情同意, 预防并杜绝隐患的发生[5]。

4.3 做好重点时段的精神科护理:

加强几个重要时段的精神科护理工作, 一是就餐期间护士应加强巡视, 防止患者出现噎食, 组织好患者有秩序就餐, 避免出现争抢, 对于特殊需求的患者应采取喂食;洗澡时护士要加强督促和监护, 防止出现烫伤、摔伤等意外出现;患者在进行检查时要密切关注, 必要时和检查科室先进行沟通, 做到视线不离开患者;夜间要加强对患者巡视, 特别是抑郁患者一般早晨加重, 患者自杀或者潜逃多数发生在清晨, 此时间段护士容易出现疲劳, 因此应重点防范, 加强巡视, 交接班要清点患者人数, 做到准确交接。

综上所述, 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存在不同程度安全事件, 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 积极分析存在隐患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有效的保障精神科患者安全, 杜绝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346例现存与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结果 我院精神科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排在前三位的是外出潜逃24例, 冲动伤人14例, 自杀自伤5例。结论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存在不同程度安全事件, 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 积极分析存在隐患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有效的保障精神科患者安全, 杜绝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启华, 王海霞.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689-690.

[2]房振清, 杜娟.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4) :274.

[3]秦国兰.精神科意外事件27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14) :1798-1811.

[4]后凤茹.精神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 2011, 32 (20) :4253-4254.

护理讨论会 篇9

1 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与患者病情所需的护理级别不匹配[2]

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治疗与护理的法律依据。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课程中有详细的讲解, 而医生则较少的了解此方面的内容。临床实际工作中, 护理级别由医生开具医嘱, 护士按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 而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常根据患者病情潜在的危险性来决定护理的级别。相反, 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往往开具较低的护理级别, 导致部分医嘱上的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需求相差较大。

1.2 分级护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制度有些内容过于细化, 有的过于笼统、模糊, 执行有一定的困难, 如:Ⅰ级护理每一小时巡视一次, 某些时候就显的过于机械, 部分Ⅰ级护理的病人没有必要一小时巡视一次病房, 而危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能又需要随时巡视。此外, 护士每巡视一次是否都需要记录?没有记录就不法举证。就目前护士与床位比例较低的情况下, 护士能否完成如此大的记录工作, 又如:Ⅰ级护理中规定认真细致的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 实际工作中有些Ⅰ级护理制度的患者无需担供饮食、卫生等方面护理, 但如果不做就违背了工作制度。上述问题处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困惑。

1.3 分级护理制度的知识掌握有待加强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只有熟练掌握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 工作中才能遵照执行个别护士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未能熟练掌握工作

1.4 相应护理级别实施困难

由于部分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护士对每名相同护理级别的患者付出的劳动不甚相同, 而收费却一样, 导致一些患者及家属对照分级护理内容及收费产生异议, 认为患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 护士未尽到职责, 使护理工作很被动。

2 对策及措施

2.1 对医生、护士进行分级护理制度的培训

定期由科主任召集本院医师、进修医师, 由护士长对其进行分级护理制度内容的培训, 另将分级护理制度内容打印, 分置放在医生办公桌明显的位置, 方便医生开出适合患者病情需求的护理级别, 自查是否合适, 如有异议, 及时与负责医生进行沟通, 交换意见, 做出适当的修改。

为使科室每名护士熟练掌握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每月科室及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检查及全院护理大查房中, 随机抽人背诵, 使大家有一定的压力能够自觉学习并熟练掌握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 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

2.2 对患者按医嘱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级护理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医嘱上的护理级别与患者实践需求之间的差距, 但这种差距不可能完全避免。住院患者的护理级别一旦确定下来, 负责护士必须按需求对患者进行相应级别的护理, 尽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家属感到护士在他身上确实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患者自身得到了尊重和贴心的服务, 对减少纠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3 加强患者心理疏导避免医患发生矛盾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疏导, 使患者解除顾虑, 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注意发现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 特别是对治疗受挫的应给与更多关心和安慰, 防止矛盾激化, 对医疗措施、治疗效果、医疗护理费等问题的合理, 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解疑释惑, 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3 体会

目前临床大多还以患者的护理分级的级别来制定患者相应的生活护理标准。邵爱仙等[3]认为根据日常生活能力 (ADL) 分类来制定生活护理标准更加科学。ADL是指人们日常日常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和进行独立活动的基本能力。有些Ⅰ级护理的病人生活能够自理, 无需担供饮食、排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 因此应从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宋彦, 如何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探讨[J].中国护理学杂志, 2006, 6 (10) .

[2]熊杰, 黄素芳.APACHEⅡ评分在ICU分级护理中的应用[M]护理学杂志, 2010.13期.

护理讨论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8例, 其中男54例, 女3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中女19例, 男25例, 平均年龄 (58.67±2.80) 岁;对照组中女17例, 男27例, 平均年龄 (56.51±2.30) 岁。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住院期间采取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患者住院期间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方案, 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给予延续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住院期间的积极护理:主要由患者的主治医生、护士、康复医师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康复治疗护理。 (2) 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包括上门护理以及通过电话等通信工具对患者进行后期随访。耐心细致的指导患者及家属关于监护及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及药物服用方法;增加到访次数, 在患者需要帮助时主动提供帮助, 鼓励患者合理饮食并进行适当锻炼。 (3) 建立个人档案:根据患者的不同背景、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以及后期的恢复状况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并以此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前后情绪稳定状况、病情的恢复状况以及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并以此作为护理结果的评价指标来衡量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并比较两组数据, 应用SPSS17.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 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延续护理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患者的后期恢复状况也较为理想, 并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达到了97.73%;而对照组患者有约一半人情绪不稳定, 后期恢复状况也一般, 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疾病的影响较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3

3 讨论

脑卒中是因脑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全面性或局限性的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急性脑血管病变, 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它的死亡率达到了5%, 该病的进行性病程以及损伤程度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是应当被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3]。而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具有协调性及持续性的护理方法[4],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后期康复训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 而且持续指导患者坚持康复治疗,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的稳定患者情绪并且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在最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中, 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97.73%, 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过重而导致后期护理效果不佳。但总体来说, 延续性护理获得了患者的一致认同, 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

摘要: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建立延续护理方案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4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连续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后期的情绪变化、病情恢复状况并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情绪稳定, 出院后病情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并且生活质量有所提高。44例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7.73%, 明显高于对照组29.55%的满意度,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延续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 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12.

[2]黄如训.神经病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639.

[3]林彩洪, 莫维一.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代护理, 2012, 11 (12) :968-969.

垃圾站里的讨论会 篇11

一根满身油污的筷子叹了口气,说:“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筷子生产国和出口国。据估计,我国每年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树,用以生产大约450亿双筷子。这些筷子大多是一次性的,很少被回收利用。人们不知道,每加工5000双一次性筷子,需要一棵30年生的杨树呀!”

“真是惊人的浪费!”一个锈迹斑斑的易拉罐说,“有的小朋友喝完饮料后,随手把我扔掉了。要知道,用原材料生产一个新的易拉罐所需要的费用,与用回收来的易拉罐再重新生产20个易拉罐的费用是一样的。”

一个装着鱼骨头的塑料袋接着说:“我国人均一年要使用100多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大多是不能被微生物分解,且不能重新被环境吸收的。想想吧,全国每年要处理上百亿个废旧塑料袋。如果把它们堆在一起,那可是一座大山呀!”

“多可怕的场景啊!”一只玻璃瓶说。“有的小朋友做得很好,他们把我的朋友们送回商店,或送到再生资源回收站,经过消毒处理后,还可以使用。”

接着,废旧报纸和纸板、塑料瓶和塑料杯,还有大大小小的废电池纷纷发言,希望人们注意保护环境,大力回收废旧物品。让它们获得新生,继续为人们服务。

小朋友,听到了上面的讨论,你有什么感想?你可以写下来,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说给同学听,说给老师听,说给家长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倡导垃圾分类。

知识链接

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可回收垃圾

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

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

●不可回收垃圾

烟头、果皮、菜叶、鸡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

●有害垃圾

护理讨论会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6例, 其中男42例, 女34例。年龄34~78岁, 平均 (58.6±7.7) 岁。其中新鲜股骨颈骨折18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1例, 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 骨关节炎9例, 其他髋关节疾病3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 患者标准侧卧位, 后外侧入路。选取的76例患者中, 42例为全髋置换, 34例为半髋置换, 骨水泥型假体48例, 非骨水泥型假体28例。年纪较轻且骨质条件较好的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一般手术前1~3d开始对体质差的慢性炎症患者使用抗生素, 控制感染, 防止发生术后感染。手术后3d可进行下肢和膝关节的锻炼, 15d后可下床活动。

1.3 手术结果

患者接受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前, 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 从疼痛、功能 (包括步态和功能活动) 、畸形及活动度3方面进行评定, 其中疼痛占44分, 功能占47分, 畸形占4分, 活动度占5分, 76例患者的平均得分为 (79.45±6.6) 分。随访时间12~48个月, 平均 (31.83±4.6) 个月。接受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后, 感染1例, 坐骨神经损伤1例, 经治疗皆已康复, 未发现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其他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护理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 (91.63±5.1) 分, 与护理前Harris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患者一般年龄比较大, 在病痛的长期折磨下, 对手术治疗充满期待,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恐惧。尤其是临近手术日, 患者的紧张和不安情绪达到高点[4]。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向其介绍手术的术前准备、主治医师的丰富经验以及该类手术的成功案例等比较积极的信息, 使患者增加对手术的信心, 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 为手术成功打好心理基础。 (2) 术前健康检查:患者由于年龄都比较大, 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 所以手术可能导致并存疾病的病情加重, 甚至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手术之前应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只有条件具备才可以进行手术。 (3) 预防感染: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感染将有可能导致手术的最终失败。所以, 除了术后需要全面检查患者有无感染发生之外, 术前也应该询问患者有无感染病灶的存在, 比如足癣或者皮癣等, 早发现早治疗, 避免可能由此导致的术后感染。 (4) 营养支持:患者术前应该适当增加营养的摄入, 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这样不仅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 也对术后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则应积极控制饮食, 将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2.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应在其上肢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并配合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完成后, 协助医师使患者侧卧位, 暴露手术位置。手术过程中, 与医师密切配合, 并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2.3 术后护理

(1) 一般护理:手术后需要保持切口的清洁, 避免发生感染, 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搬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体位, 防止术后脱位的发生。平时需要保持引流管通畅, 并详细记录引流管内液体的出入量。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如遇突发状况一定要紧急采取相应的措施。饮食方面, 不宜食用甜食, 应该多饮水, 可食用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2) 功能锻炼:在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 适当的功能锻炼, 有利于早日康复。一般术后1d可进行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按摩;3d可进行下肢的活动, 尤其是膝关节的活动;7d可进行肌肉力量的锻炼;15d可下床联系站立;21d可以在器械的辅助下下床活动[4]。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能缓解髋关节的疼痛, 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是髋关节疾病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该手术技术难度大, 故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规范化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有助于降低手术的风险, 提高成功率。医护人员术前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尽量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 为手术做好各项准备。术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配合医师, 做好各种辅助工作, 同时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突发生状况, 要在医师的指挥下采取紧急措施。术后要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关注患者的饮食及心理状态, 帮助其早日康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感染, 全过程都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感染的发生, 必要时采取抗生素治疗。

通过本文的分析总结可以发现, 采取手术室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预防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切实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摘要:目的 讨论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室规范化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于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76例患者, 对其所接受的手术室规范化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选取的7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在手术室规范化护理下, 护理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91.63±5.1) 分明显高于护理前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79.45±6.6) 分, 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 才能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规范化护理

参考文献

[1]黄辉, 姜志连.102例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9) :796-797.

[2]傅翠英.9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0) :54-55.

[3]朱明生, 任文杰, 曹湘豫, 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2, 4 (2) :157-158.

上一篇:血清尿酸水平下一篇:社会责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