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采编

2024-11-10

报纸采编(精选7篇)

报纸采编 篇1

不管是民生新闻还是公众新闻, 都是紧跟着时代的步伐, 力求在采编过程中体现出报道的新闻性、群众性等显著特征。从较为严格的学术角度来分析, 它们的采编又不完全属于新闻体裁的科学范畴, 它是在多种作用下共同产生的一个结果。在此, 我们有必要对报纸民生新闻的采编特点做一些简要分析, 以便对民生新闻或公众新闻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一、民生新闻采编取材广泛化

以“身边事、普通事、关心事”为报道的题材, 发掘百姓自己身边的故事。从普通百姓的视觉角度, 人文化的叙事手段来讲述百姓生活、平民故事。这就大大拉近了报纸媒体与群众百姓之间的距离。民生新闻是以“民生、民情、民意”为报道的出发点, 公众新闻也常常关注百姓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民生新闻或公众新闻的采编取材范围十分广泛, 大到城市建设、法律执行, 小到家庭纠纷、违规占道等, 都属于这类新闻的采编范围。它们通常以“身边事、普通事、关心事”为报道的题材, 向公众、政府、社会传递出了群众百姓自己的内心呼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民生新闻或公众新闻都是反映这个社会的真实状态和生活。以更加广泛的题材报道, 收罗天下资讯, 为广大百姓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学习知识的崭新平台。

虽然民生新闻或者公众新闻有着“事无巨细”的特性,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线索都能变成一则有分量、有见地的好新闻。很多民生新闻过于注重新闻报道的娱乐性, 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取悦受众和提升报纸发行量;还有的民生或公众新闻报道内容浅显, 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件大肆渲染, 没有体会到民生或公众新闻采编的内涵所在, 这种民生或公众新闻采编必然是失败的。

所以,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在选取民生或者公众新闻题材时, 首先要聚焦到百姓身边, 要注意搜集广大百姓关注的社会焦点话题、敏感话题,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跟踪报道。其次, 要选择那些具有社会普遍意义、影响力大、涉及面广的民生现象、民生问题进行深刻剖析, 并以此为导线改变过去凌乱杂碎的民生报道题材, 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专题性的、具有深度性的报道模式, 以此来引导社会关注方向。最后, 也要注意将民生新闻涉及的题材, 分门别类地进行报道, 对其中的重大事件更要及时跟进, 只有这样才能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侧重。

二、民生新闻在采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价值导向

报纸作为历史悠远的传统新闻媒体, 具有电视、网络等新型媒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它所涉及的人群、范围都非常的广泛, 所能传递的社会阶层也上至政府高官, 下至不会上网的底层百姓。而民生新闻或公众新闻的读者又是数以千万的普通群众, 关注的也都是自己身边的生活和故事, 其社会影响力、号召力是其他新闻体裁所不能比拟的。所以二者的结合更加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作为报纸题材之一的民生新闻, 具有引导社会价值走向, 引导百姓群众关注度的重要作用, 其报道的新闻更加要注意其内容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导向, 要积极宣扬健康向上的社会精神、服务精神, 而不能与之相违背。

因此, 在这类新闻的报道采编过程中, 要注意报纸民生栏目自身的文化价值所在, 将媒体的公信力作为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用自己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实现它的价值导向化作用。比如很多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报业媒体都纷纷开展公益活动, 像以“幸福七巧板”为主题的支教公益活动, 为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送去知识和幸福的感受与思考, 并及时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报道反馈, 在当地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既弘扬了社会真善美对百姓的感染力, 又为报纸在品牌树立和宣传方面做足了文章, 使美与幸福的真谛成为民生或公众新闻采编的又一特色。

通过上述例子可见, 民生新闻或公众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要能够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走向, 而不能与传统的社会道德相违背。不能为了获取社会关注度、提高自身栏目的知名度而报道一些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的民生新闻。即使是在报道一些负面新闻的时候, 我们也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 同时就所暴露的丑恶行为进行谴责。引导社会弘扬正气, 引导群众向积极向上的道路发展。

三、民生新闻的采编要走亲民化路线

民生或者公众新闻所涉及的报道题材, 都是与普通群众百姓息息相关的, 所反映的内容, 大部分也都是“草根”阶层的家长里短。深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透析民众的人生百态, 在报道中走一条亲民化路线, 这是民生或公众新闻采编的最大特色。由于这些数以千万的报纸读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 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有限。这就导致这类新闻采编的报道方式、方法就不能像官方新闻媒体那样严肃、刻板。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要贴近百姓, 要注意亲民化, 语言要朴实、直白, 能够为读者读懂看懂。报道的手段要多样化, 要确保民生新闻能够为广大读者所关注、所喜爱、所读懂。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2013年1月26日春运大潮拉开序幕之后, 国内各级各类媒体都纷纷对春运进行了报道, 之所以报纸纷纷对春运大潮“备感兴趣”主要在于春运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短期迁徙活动, 也是数以万计华夏儿女共同寄予的一种回家期盼。由此可见突出“中国式回家”理所当然会成为春运报道采编的最大特点, 在很多报纸新闻中都大量采用“如何哄家里的父母开心, 孝顺父母, 这是儿女回家过年最最要紧的事”这样朴实的言语, 目的是为了更加贴近百姓的内心深处, 让读者从这些字里行间体会到期盼阖家团圆的美好情感。

因此, 在采编民生或者公众新闻时, 要依据报道的内容对报道的方式、方法进行量体裁衣, 因为这里边不仅仅需要一种采编技巧, 更蕴含了一种广博天下的民生意识。除了要有感情的积淀以外, 还要分清各类新闻所要宣扬的主题是什么, 然后才能采取合适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这则新闻。比如在报道国家宏观政策的时候, 我们的语言要简练、朴实、直白, 要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来描写。而在报道法律知识的时候,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日常的生活案例来为普通读者讲述法律知识, 通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来达到普法教法的目的。而不能像法律公文一样, 语言生涩难懂。但是, 在报道社会不公、道德缺失的民生新闻的时候, 我们却需要言辞犀利, 为百姓呼声呐喊助威。作为与百姓紧密联系的新闻栏目, 民生新闻要注意协调好政府喉舌与亲民思想之间的关系, 要有勇气去触碰实质性问题, 敢于反映群众百姓的呼声。

总之, 民生或者公众新闻是相伴于报纸的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新闻类型, 它作为影响力大、社会号召力强的新闻报道方式, 要切实地以百姓民生为报道出发点, 关注民众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要贴近生活, 就是要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当中, 从中吸取创作素材, 反映百姓生活。要贴近群众, 就是要将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的事情报道出来,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评价报纸民生新闻质量的一个标杆。要贴近实际, 就是要公正客观地将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报道出来, 不偏不倚地让社会所评判。只有做到这三个贴近, 我们的民生新闻才能有新的发展、新的希望。■

摘要:《左传·宣公十二年》里面曾经有一句话提到“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这大概就是民生的雏形解释。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大概理解“民生”一词的含义, 即百姓的生活。由此可见当新闻附带上民生两字时, 就基本确定了新闻报道的基调和内容, 如果说公众新闻是面向寻常百姓, 那么民生新闻则是从“民之生、民之意、民之情”为采写的出发点, 突出民生新闻或公众新闻的亲民特性。本文分析了民生新闻或公众新闻的采编取材的广泛化, 同时, 论述了民生新闻或者公众新闻在采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它的价值导向化, 指出民生新闻或公众新闻的采编要走亲民化路线。

关键词:报纸,民生新闻,公众新闻,采编

参考文献

[1]张恒军.报刊民生新闻报道应追求四大创新[J].中国报业.2012 (24)

[2]祖国.浅谈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J].科技风.2012 (13)

[3]王雄.论民生新闻与“公众新闻”——兼议民生新闻的转型方向[J].江苏社会科学.2012 (02)

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特色的营造 篇2

一、报纸新闻采编

报纸新闻采编主要是人们通过了解新闻信息, 对新闻信息进行认定、采集、加工、制作的一种过程, 是新闻信息相关内容的采集和编辑工作。报纸新闻采编主要有采访和编辑两部分。采访是一种调查研究, 对真实的、有目的的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而编辑主要工作是把关, 把好事实关、知识关、政治关。

二、数字时代对报纸新闻采编影响

数字化时代在时间与空间上有重大突破, 这种突破影响了新闻采编行业。新闻反映的内容必须真实, 还要娱乐观众。在新闻采编过程中, 新闻收集、编辑、处理需要一定过程, 而数字媒体条件不受时间上限制, 在使用上比较自由。

新闻传播方式大部分都采用数字传播技术, 通过数字传送信息增强新闻时效性, 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新闻。数字传播方式采用图像、声音、文字相结合特点, 让人们接受信息更直观、更准确。

同时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面临严重危机。报纸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进入21世纪后, 数字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发展, 对报纸造成巨大冲击。近几年报纸广告速度明显增长, 读者市场逐渐萎缩, 这种情况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愈演愈烈。数字时代新闻媒体播放形式比较灵活, 网页新闻多样, 同一网页上有横幅新闻标题、通知栏新闻、文字链新闻、按钮新闻等, 而报纸新闻是以文字为依托, 采编上受数字时代影响逐渐走向娱乐化、软新闻方面。因此, 数字时代对报纸新闻采编造成巨大冲击。

三、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特色营造方向

(一) 营造创新主题

每个新闻内容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报纸新闻采编过程中要挖掘有特色的新闻主题, 建立不同于其他新闻媒体采编方向。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特点各不相同, 报纸新闻采编可以选取有特色地区作为编辑材料。在生活方面, 报纸新闻可以建立民生栏目, 采集一些具有报道性民生百态事件。比如在报纸上分板块报道社区建设、公园文化、物价评议等富有浓厚的地方新闻特色, 建立新闻主题, 有助于增强报纸新闻采编编辑水平和地位, 使观众认识到新闻独特之处, 持续关注报纸新闻内容。编辑者还要认真采编新闻, 设计新颖主题, 打造独家新闻, 吸引观众眼球。

(二) 营造深度报道特色

目前许多报纸新闻内容都是报道事物表面现象, 人们在观看报道时不会产生深刻思考。群众在媒体上看到的新闻内容与同一主题的电视、新闻报刊几乎一样, 报道深度上没有太大差别, 大部分报道内容重复。比如说国家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宏观调控, 观众看了报道后觉得进出口调控与自己没有关系, 不会产生兴趣, 至于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上采取什么样措施没有任何意见, 如何购买外国货品没有主见。这个时候需要新闻采编者针对进出口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深度报道, 指出进出口宏观调控给百姓带来哪些好处, 将经济报道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观众在观看报道时容易理解, 对新闻产生兴趣。

(三) 营造媒体互融特色

媒体互融是指报纸新闻采编时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媒体展开调研, 收集网络、电视媒体信息, 为报纸新闻采编提供依据和参考。在数字时代大量信息影响下, 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新闻优势。我国文化建设稳步前进, 群众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更容易接受媒体新闻信息。一些不会上网的群众开始在网络上了解新闻, 媒体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报纸新闻要注重借助媒体互融特点创造新闻采编特色, 让观众所关心的内容在报纸上呈现, 同时把观众网络民意调查出来, 加强媒体之间关联。媒体互融采编特色突出数字时代特有的实效性和广泛性, 让观众大量阅读媒体信息, 充实观众业余生活。比如网络中受争议的工资水平、房价涨跌等内容, 运用数据展开媒体跟踪, 会受到观众欢迎。

四、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特色营造方法

(一) 报纸新闻编辑要挖掘新闻价值

数字时代新闻信息非常广泛, 新闻编辑者要从如此大量信息中收集一些有特色、有深度的信息内容进行编辑。如何挖掘有价值、有深度的信息内容是报纸新闻采编的关键。编辑可以收集一些新闻报道, 修改新闻报道设计内容、版式、标题, 及时报道新闻, 加强信息传递速度。比如可以采编一些典型信息, 收集典型信息类似的事件, 并通客观思考加以报道, 挖掘新闻信息深层含义, 体现新闻价值。

(二) 报纸新闻编辑要熟练运用数字信息技术

传统新闻信息需要经过收集、编辑、校对、排版、出版过程。目前数字技术应用广泛, 广大编辑要学会运用数字化信息进行采编。现在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大部分通过媒体传播, 人们接受信息工具主要有手机、电脑、电视等媒体工具, 这些媒体传播方式与传统报纸传播方式不同, 编辑者要熟练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编排信息、制作网页、添加声音和图片,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

(三) 报纸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新闻策划能力

由于受到媒体效应影响, 同样内容新闻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 而传播内容大多如出一辙, 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者提高新闻策划能力, 创新新闻编辑理念。数字化媒体传播信息具自身特点, 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过程中, 除了传播信息内容, 还会留下广大群众评论内容。新闻编辑可以收集评论, 通过评论了解群众反映, 策划新闻信息另一层含义, 提高新闻信息质量。

五、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特色营造实践

(一) 采用全新报道方式

全新新闻报道方式是指报道新闻中不仅要含有新闻内容, 还要包含新闻信息图片、声音、背景资料等。这种报道方式给观众全新感觉, 观众通过声音、图片直接接受新闻信息内容, 全面了解信息新闻信息发展全过程。网络报道新闻时, 编辑者要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设计, 在报道新闻内容关键词中添加网络链接, 让观众了解到相似的报道事件以及相关知识, 扩展观众视野。

(二) 建立深度报道采编机制

新闻采编人员在采编过程中要收集有价值信息, 收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和反思的信息。编辑信息时, 要由表及里, 在描述事件客观事实的同时, 挖掘新闻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讲述信息的隐性内容。根据信息隐性内容采访相关负责人, 深度报道信息。

(三) 策划媒体互融的新闻主题

采编部门要根据网络媒体传播情况, 收集具有代表性话题, 对观众热议程度高的话题进行采编, 营造创新主题, 打造新闻独家报道。采编部门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发布新闻信息内容, 收集群众对新闻信息意见和反响, 并将这些意见和反响作为主题报道, 让群众了解大新闻信息在群众眼中是如何理解的, 使观众对新闻内容有全新认识。

(四) 创造报纸新闻优势

营造主题特色方面, 报纸新闻要结合本刊特色进行采编, 精选观众关注率高的主题进行新闻媒体策划, 从本刊特色上树立报纸新闻公信力, 打造独家报纸品牌。采编部门可以采用互动板块形式, 深入调查观众比较关注的内容, 编写吸引观众眼球的主题, 然后根据观众需求在报纸板块上设立阶段性主题新闻, 在一个阶段内连续持续报道, 在舆论上注重发挥报纸新闻影响力, 使观众深刻全面地了解他们关心的新闻内容, 对报纸新闻产生好评, 为报纸新闻打造独家品牌。

六、结语

数字时代信息种类繁多, 信息传播方式各种各样,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受信息。这种情况下要想报纸新闻媒体可持续发展就要营造有特色的新闻采编, 创造新颖主题, 进行深度报道, 同时运用数字化技术收集有特色新闻信息内容, 提高新闻采编者策划能力, 保证新闻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中山.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特色的营造[J].新闻采编, 2011 (5) .

[2]祁红.数字化时代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研究[J].新闻传播, 2013 (12) .

[3]叶致芸.数字化时代报纸经营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 2010.

报纸采编流程变革中的技术身影 篇3

1 脱离铅与火的文字处理方式

在最初的报纸采编的活动中, 工作人员是通过纸笔的方式对各种稿件进行修改和编写的, 然后再将成稿进行版面编排和印刷。这种方式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还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 最重要的是其人工作业的方式严重的制约了报纸采编的效率和准确性。据统计, 在采用人工修改的方式对报纸进行排版和改编的过程中, 铸字所用的基本材料就耗费了大约六十亿元, 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所以, 为了改善和改变这种人工编排的方式, 在我国“748”工程中, 重点成立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 展开了对报纸采编的新技术的研究, 并最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实现了大部分出版业由汉字照排方式向激光照排的转变。这一技术转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标志着我国的报纸出版由原先的铅与火的时代正式的迈入了光与电的时代。不仅仅大大的提高了报纸采编的工作效率, 也改善了报纸的信息承载量, 使报纸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

2 改变了依靠纸与笔的文件录入方式

随着先进的激光技术的应用, 报纸的利用率提高, 在信息量大大增加的同时, 还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无疑是报纸采编业的重大技术进步。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激光照排技术的使用, 所以必须要对各种图片和稿件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而后才能使用计算机设备对其进行编排。但是传统的录入方式都是由人工完成的, 即工作人员在手稿上进行修改后, 再录入计算机系统中。所以, 虽然报纸采编的照排过程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但是稿件编写阶段的这种人工作业仍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报纸采编的效率。因此, 在计算机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在报纸业的情况下, 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改革, 可以有效的提高稿件编写的效率, 从而提升报纸采编的整体效率。实践中我们发现, 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稿件编写, 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作成本、节省人力、物力, 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稿件录入的准确性。在我国, 率先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稿件录入的是深圳晚报和大众日报, 而后这种方法在报业内被逐渐的采用和推广, 摆脱了稿件编写对于纸笔的依赖, 大大的提高了稿件编写的效率, 省略了稿件改写后的录入环节, 实现了我国报纸采编的又一次技术性的飞跃。

3 协同采编的到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的要求的逐步提高, 我国的报纸行业的发展模式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的单一化逐渐的向集团化、协作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报纸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的采编流程, 也同样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即实现了协同采编。我国国内的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于1996年, 是当时的广州日报社, 由此开启了我国报业的集团化发展方向, 随后又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多家报业集团, 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后,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大概四十家报业集团。这些报业集团在不断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 也在寻求多方面的合作, 在2007年, 我国成立了多种报业联盟、媒体联盟, 这些联盟不仅包括报业集团, 还包括多种媒体, 实现了社会信息的各家灵活的交流, 同样也大大的促进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传统的报纸采编仅专注于报纸本身的稿件编写和修改, 而忽略了平台的组件, 协同采编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 实现了报纸采编或是的协作化。

这种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08年奥运会的报道中, 只有大众报业集团一家通过激励的竞争获得了有限的官方授权采访记者证。这种情况下, 有限的证件就需要在集团内部实现统一使用和流通, 便于出访的记者完成稿件的采集, 由此可见, 统一的平台对于采编活动的重要性。

此外, 在这种集团化的经营模式下, 也有助于对各类稿件进行集中的管理和审查, 协同采编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新闻的采编效率, 还能够大大的提高组版效率, 因此, 当采用集团化的协作管理后, 就可以在不同部门的采编过程中同时实现对稿件的审理。比如2000年到2003年, 大众报业集团实施了《报业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NCIMS) 》, 将报纸采编的各个流程以及相关的出版管理等进行了有效的集成, 改变了原有的单打独斗的采编方式, 步入了协同采编的时代。而大众报业集团所实施的NCIMS系统也因此获得了山东省计算机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 与新兴媒体的合作

笔者在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基于数字技术产生的新型媒体后, 认为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4.1 互联网派生的媒体形式:网站、博客、播客、社群网站、即时通讯、三维互联网等;

4.2 移动通信派生的媒体形式: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彩信、移动互联网、手机采编等;

4.3 视频展示派生的媒体形式: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

4.4 新兴显示设备派生的媒体形式:电子纸承载的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等。

大量的新兴媒体的出现,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使信息交流和沟通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这种环境下, 报纸媒体要想持久发展, 必须要改变以往的采编流程, 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同新兴的媒体形式融合。

这种融合, 也标志着报纸采编进入了数字化时代。2005年,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北大方正共同研制开发了《数字报刊与跨媒体出版系统》, 把“传统报纸生产、数字资产管理、电子报生成、光盘出版、全文数据库形成和网络发布”等融为一体, 实现跨媒体的多元出版;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集成, 把“文章、版式、图片、广告、报花、字体、字号”等报纸涵盖的所有信息, 完整地结合在一起。该项目获得了全国第三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报网互动的方式开始出现。2007年3月26日, 全国15家报纸与搜狐结成奥运媒体联盟。各大报业集团的报纸也与自有网站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借助于手机这种移动信息载体, 手机报逐渐发展, 同时出现了移动采编系统的雏形。2006年8月, 大众报业集团与山东移动共同推出了齐鲁手机报。2008年初, 大众网与北京美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推出山东咪客的移动采编系统。以新兴展示介质电子纸为基础的电子报业也在国内开始出现。2006年10月25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推出实用性电子纸报纸———《宁波播报》。2006年10月27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采用传统印刷方式的同时, 发布了用电子纸阅读器方式阅读的电子报。当前阶段报业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使报业的新闻采编逐步步入了数字时代。而旨在推动国内报业数字化进程的数字报业实验室于2006年8月在北京启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报纸采编探讨 篇4

大数据时代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浪潮, 最先出现于商业领域,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专业的客户信息掌握, 对潜在的客户群体进行充分的挖掘, 并将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向其主动推荐, 以刺激其购买产品。大数据时代在商业领域中的成功应用, 也进一步带动了其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如报业等。传统报业的采编由于受行业运作方式的制约, 而对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关注与重视。面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冲击, 促使报纸采编不得不进行转型。

一、现阶段报纸采编中存在的不足

(一) 采编方法和理念滞后

由于受传统报业采编方式和采编理念影响, 使得现阶段一些报纸采编工作者的采编方法和采编理念仍处于滞后状态, 从而对报纸采编内容质量的提高和采编方式的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除此之外, 报纸采编人员对大数据时代认识与理解的不够充分与全面也是造成报纸采编人员方法与理念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报纸采编人员的方法和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变和更新, 势必会对报业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①。

(二) 采编人员缺乏内容优化意识

报纸作为一种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其采编与传播内容质量的高低与整篇稿子的优劣程度对社会群体对该报纸的看法与评价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采编内容质量高, 内容编排优秀合理, 那么读者就会给予该报纸较高的评价和关注度。相反, 如果报纸采编的内容不合理、缺乏一定的技术含量, 那么读者几乎就不会选择阅读这样的报纸。对于现代报纸的采编, 由于受社会舆论和社会公众喜好不同影响, 大多数报纸采编人员只注重新闻内容的收集与传播, 而忽略了采编内容的质量, 即采编人员缺乏内容优化意识, 导致这些报纸的受关注度一直不理想②。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报纸采编的转型

(一) 采编内容的转型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报纸采编的内容将与读者的兴趣和社会群体共同关注的焦点相衔接, 即采编内容将更多地面向广大读者, 将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 更加注重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深度报道。只有对报纸采编的内容进行转型, 才能保证报纸在市场中的发行量, 才能引起广大读者对报纸内容的关注与解读。

转型后报纸采编的内容将更具深度性。在互联网这一大环境下, 每个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类型多样的、数量庞大的信息的出现无时无刻不在对传统报业采编的内容进行着冲击。所以, 面对互联网、各种移动终端和广大读者的高要求, 报纸采编的内容必须要具有足够的深度,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其必须与大数据时代进行充分地融合, 对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与技术进行充分地利用, 以挖掘出更具深度的信息, 并对其进行收集与采编③。

转型后报纸采编的内容质量将更高。在传统报业中, 报纸采编的内容往往具有一次性消费特征, 即不同报社出版的报纸之间缺乏必要的相关性, 报纸报道的内容缺乏较高的质量, 没有对内容存在的深度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充分利用, 使得报纸通常被读者阅读一遍后便被置之不理, 导致报纸采编出现成本高、回收率低的现象。而大数据时代因其是建立在完善与庞大的数据库基础之上, 所以利用大数据时代对报纸采编内容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挖掘与再利用, 既可以丰富报纸采编的内容, 又可以提高报纸采编的质量。

(二) 采编方式的转型

受传统采编方式影响, 一些报纸采编工作者还停留在听热线电话等状态中。这种采编方式不仅效率低下, 而且需要工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从而增加劳动强度。处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受因大数据时代而改变的外界环境影响, 新闻报道中的一线记者所用采编方式信息的来源渠道更加便捷多样, 编写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大数据时代推动了报纸采编方式的转型, 报纸采编方式的转型又进一步推动了报业改革的深化及其与大数据之间的紧密融合④。

转型后的报纸采编方式具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传统报纸的采编是由相应的工作人员守在电话前, 等待一线记者线传新闻内容的方式来完成报纸内容的采集与编写, 而此时热线电话非常少, 且安装费用较高, 导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变得少之又少, 从而严重缩小了报纸采编信息的来源范围。进入大数据时代, 通过大数据技术, 报纸采编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不仅仅再局限于靠热线电话提供新闻线索, 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时代进行海量的查询与收集, 并通过数据库进行存储、分析与处理, 从而实现了高效率提炼出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信息。

(三) 采编信息各方面的转型

报纸采编信息的收集逐渐趋于数字化。无论是传统报业还是现代报业, 对于报纸的采编都应该既要注重新闻素材的收集、整理与传播, 更要注重内容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在报纸采编内容的收集过程中, 大数据时代所具有的信息深度与广度不仅为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且提供了更多信息收集的途径, 例如网络、各种移动终端等。同时, 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使得报纸采编的信息量也在急剧地上升, 并成为扩大大数据时代应用范围的一个重要领域。

报纸采编信息的分析逐渐具有互动性。伴随互联网发展的不断繁荣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壮大, 以及社会群体的日益复杂及其对新闻内容分析面的越来越广泛, 传统报业报纸采编的内容所具有的时效性在不断地丧失, 在社会媒体中的适应性也变得越来越差。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报纸采编信息的分析进行改革, 报纸采编将很有可能被社会媒体所淘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为报纸采编信息的分析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使其更具时效性的同时, 又赋予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并且这种互动性随着大数据时代发展的不断成熟也会变得更加强烈⑤。

总结

报纸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方式, 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巨大的价值。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各种媒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 报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报纸的采编。文章从采编的内容、采编的方式、采编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各方面的转型对处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报纸采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旨在帮助读者对大数据时代对报纸采编所产生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并促进现代报业更好地发展和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释

11袁享林.大数据时代的报纸采编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04:42-44.

22 崔佳.大数据时代的报纸采编的探索与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4:51.

33 吕佩玲.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特色的营造[J].传播与版权, 2015, 07:18-19.

44 甄宗强.报纸采编工作创新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08:195-196.

报纸采编 篇5

关键词:企业报,采编人员素质,措施

企业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企业的内部刊物。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企业形象和品牌的今天,企业对报纸的重视,映射出的是企业对品牌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它已成为企业另一种形式的产品和名片。目前,全国共有1 000多家企业报,拥有一支为数不少的采编人员队伍,由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主管、主办的《柳钢报》就是其中的一家。

1《柳钢报》的基本情况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柳钢)始建于1958年,是以钢铁产品为主,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钢材年产量能达1 600万t,资产总额300多亿元,2010年名列中国500强企业第102位,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100强第38位,体系内在岗职工10 900多人。柳钢党委历来重视企业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大力推进以“求变、求进、求强”精神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特点的柳钢特色文化建设,凝聚和激励员工,逐步形成了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和推动着柳钢持续快速科学发展。

《柳钢报》创刊于1983年7月,具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国内统一刊号。作为综合性的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的报纸,《柳钢报》历经风雨,随着柳钢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创刊28年来,通过不断改革调整,现已由创刊初期的四开四版黑白旬报发展到对开四版彩色“周三报”,共有四个版二十多个专栏一百多个小栏目,年发稿近80万字,发行量为1.2万份。《柳钢报》还创办了门户新闻网站——“柳钢新闻在线”和出版《柳钢报》电子版,成为柳钢企业文化承载的载体、信息上传下达的沟通渠道和舆论宣传的阵地。办报以来,《柳钢报》始终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职工写,写职工;立足企业,面向基层”为办报宗旨,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为目的,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服务职工,较好地完成了企业党委交给的宣传任务。多次获得“全国优秀企业报”称号,100多篇新闻作品分别获得广西新闻奖、全国企业报新闻奖和全国冶金新闻奖,10多人次被评为市级以L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2 当前企业报采编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企业报是党委的耳目喉舌,它及时阐明企业高层所作出的决策、措施、意图,指明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的目标方向,以此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企业报也是职工群众的耳目喉舌,广泛地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宣传职工中的好人好事,通过合适的反馈渠道,让领导层了解以至接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同时企业报又是企业对外信息交流的窗口,让上级党委、兄弟企业、周边群众通过它了解企业的各类信息,展示企业特有的文化和精神。近年来,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报的作用更加重视,也促进了企业报队伍的发展壮大。但是,从当前企业报采编人员队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采编人员的素质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编人员的思想认识不足。科班出身的文科毕业生,一般都会选择到机关事业单位就职,到企业工作的很少,企业中通讯报道的作者多为本企业职工。企业报的性质决定了它与其他报纸明显不同,它既有更直接的指导性、更鲜明的贴近性和更显著的服务性等独特优势,也有报道范围小、读者群有限、发行量不大、时效性差等明显劣势。企业报的这种独特性使得企业报从业人员存在着这样一个错误认识:反正企业报是“小报”,要求没那么高。随之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对工作不下大工夫、苦功去抓,由于认识不足,导致工作不够积极,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

(2)采编人员知识存在差异性。企业报面对的是企业,对企业的架构、生产经营技术和经济指标要求比较严格,以前只有学文科的干采编,缺乏对生产经营知识的了解,容易造成报纸出错。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报随之扩大,而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一味从外面招聘,只能从企业内部调整。从生产一线招聘来的采编人员,一般不是科班出身,虽然他们对生产、技术专业知识较为熟悉,在写作时不容易造成专业术语等方面的错误,但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少对新闻的敏感性,在文字水平方面仍有欠缺。另外,还存在年龄的差异性,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脑子灵活,有创新意识,而很多年纪大的人正缺少这点,这种知识和年龄的局限就产生了采编人员之间的差异。

(3)采编人员服务意识不够。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年轻化、专业化、信息化,企业也吸收了多方面的人才充实到新闻队伍,为新闻队伍带来新鲜血液。但一些年轻的采编人员对工作缺乏奉献精神,计较个人得失,没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

3 提高企业报采编人员素质的措施

企业报采编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而报纸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采编人员在政治、思想、业务等方面都必须具有较高的修养,才能胜任采编工作。那么,如何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采编人员要注意对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采访和编辑过程中,要具有超前性和敏锐性,开阔视野,拓宽思维。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指导思想全面、透彻地通过现象剖析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背后的故事,增强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才能保证在海量的信息中判断出哪些信息是违法违规的,才能在言论自由和信息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采编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只有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和党的政策去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敏锐的判断力正来源于采编人员的理论和政策理解水平,这样采编人员在出版报纸时,才能根据上级的政策法规策划好报纸版面内容、鉴别稿件的内容实质和稿件的轻重缓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作出正确的抉择,保证报纸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宏观上了解国家的重大决策和举措,从微观上掌握本企业及本单位的生产经营重大决策、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从而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和大事的能力。近年,《柳钢报》开辟了时政栏目,以摘要为主,内容覆盖当下社会热点、国内外最新新闻动态及职工群众所关心的话题,丰富了报纸内容,提高了可读性。同时,第二版还创新开设了《钢城网事》栏目,利用互联网搭建微博平台,定期刊发一些与职工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组织职工参与讨论,为柳钢生产发展建言献策,并摘选部分有创意、有想法的观点,刊登于报纸上,与大家分享,增强了报纸与读者的互动,真正做到了宣传工作的“三贴近”。

(2)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企业报的采编人员数量一般都比较紧张,以《柳钢报》为例,专职采编人员仅有13名,其他基本上都是基层的兼职通讯员,因受其阅历、经验等局限性,在充分发挥能力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报采编人员需要的是多面手,既要懂文学知识、又要懂生产技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杂”家,取长补短。因此要拓宽采编人员的知识面,以文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广泛涉猎媒体内部与外部各门类知识,尤其是了解和掌握媒体内部编、采、摄、录、放等工作技能,以“一专多能”来辅助和强化“一专”。同时,应注重报纸出版技巧的学习和积累,采编人员要养成阅览其他报纸的习惯,从其他报纸,尤其是有特色、有个性、有创新报纸的版面编排中吸取营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而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要善于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企业也要为采编人员创造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机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岗位交流学习、师带徒、以老职工带新职工、文理互学等方式,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2011年,柳钢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争当优秀职业化员工”活动,《柳钢报》也在人员减少、工作量激增的情况下,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职业化记者队伍,将报纸记者与电视记者进行轮岗互换学习,使报纸记者能胜任电视拍摄任务,电视记者能完成深度新闻报道等采写任务。现在一般会议或新闻报道,只需要指派1名记者就能同时完成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宣传报道工作,轮岗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还创新学习培训形式,通过编前会业务讲解、推行计算机盲打等多种形式提高整个采编队伍的写作水平,打造一支职业化的采编队伍。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育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企业报采编人员所担负的工作是把新闻文字变成版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其责任是重大的。因此,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报纸采编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之一。采编人员在整个采编过程中,应反复掂量每一篇新闻稿件,认真推敲,运用最佳的新闻采访、版面编排等形式,发挥出稿件的最大能量。报纸的时效性还要求采编人员必须把严谨和速度结合起来,在严谨中求快速。而新闻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称职的采编人员就要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必要时还得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同时,新闻的时效性也要求采编人员对发生的事件及时报道,否则,新闻就失去它的价值。工作中,采编人员整天同文字打交道,把自己的辛勤劳动凝结在版面之中,完全不被人们知晓。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不愿意做默默无闻的新闻工作。因此,采编人员要有不辞辛劳的精神,要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努力做到德才兼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心当好一个光荣的“无名英雄”。

4 结语

报纸采编 篇6

关键词: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营造特色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社会上的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一定冲击,标志着当今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对于新闻报纸行业来说,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阅读新闻的渠道更加丰富,阅读新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报纸已经不再是人们阅读新闻的必然选择,新闻报纸行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新闻报纸要想在数字时代良好地生存与发展,就需要报纸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特别是报纸的采编人员,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营造报纸新闻采编的特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新闻报纸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新的动力。

一、报纸新闻采编的含义

报纸新闻采编主要是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对新闻信息的了解,采集、筛选、加工以及制作新闻信息的动态过程,其中最主要是对新闻信息的采集和编辑工作。报纸新闻采编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即是采访和编辑工作。采访是有目的地对新闻信息及时事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工作;编辑工作则主要是对采访到的新闻信息和时事筛选把关,以保证新闻信息和时事具有真实性,同时也要保证新闻信息和时事有一定的报道意义,与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相协调。[1]

二、数字时代对报纸新闻采编的冲击

数字时代,各种数字化媒体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优势给报纸新闻采编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闻所反映的内容和信息不仅要有真实性,还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在报纸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对新闻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以及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在数字时代下,各种新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都采用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能让人们更加及时地了解时事新闻,而且能够通过图像、声音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人们阅读新闻的兴趣。[2]

数字时代的迅猛发展给新闻报纸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与关注。但是,数字化媒体的不断出现,严重限制了新闻报纸行业的发展空间。数字化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灵活,而且能够将图片、语音和文字结合,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而报纸新闻主要是以文字传播为主,传播方式也落后于新媒体。[3]报纸新闻的发展遇到了困境。

三、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营造特色的方向

(一)营造创新主题特色

报纸新闻在采编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采编方向,采集富有创新特色的新闻。不同的地区之间的经济、人文、政治都有不同的特色,报纸新闻采编可以选取富有特色的地区新闻作为新闻材料,进行报道。在民生方面,报纸新闻可以建立与民生切实相关的民生类栏目,采编一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信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例如,在报纸上建立专门的板块用于民生报道,宣传社区建设、公园文化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信息,营造富有创新特点的新闻主题。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报纸新闻采编的能力,还能吸引人们对报纸新闻的关注。[4]

(二)营造深度报道特色

当下,报纸新闻报道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表面新闻,无法引起阅读者的进一步思考,人们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与电视、杂志同一个主题的新闻内容出现了重复。例如,报道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只是表面性地概括,没有对具体的调控措施进行说明,读者在阅读之后会觉得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离自己很遥远,难以引起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报纸新闻采编工作者深度报道国家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并说明宏观调控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三)营造报纸采编与数字媒体互融特色

在报纸新闻采编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媒体的优点,收集最新的时事动态和新闻信息,供报纸新闻采编作参考依据。在数字时代的影响下,各种数字化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愿意采用方便灵活的新媒体阅读新闻。报纸新闻要努力借鉴数字化媒体报道的新闻特色,与数字化媒体相融合,在报纸上报道人们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信息,加强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营造报纸采编与数字媒体互融的特色,能够进一步提高报纸新闻采编的效率,提高报纸新闻的时效性。

四、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营造特色的方法

(一)报纸新闻编辑要挖掘新闻的价值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新闻信息内容非常广泛。报纸新闻采编人员要严格筛选新闻信息,挖掘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信息,并且要精心设计新闻报道的标题、版式,在明确地叙述客观事件的同时,由表及里地重点体现新闻报道的深层次含义,说明新闻信息对社会的影响,引发阅读者的思考,体现新闻的价值所在。

(二)报纸新闻编辑要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

传统的报纸新闻采编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与制作过程。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报纸新闻编辑也要与时俱进,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采编。在排版、编辑与加工的过程中利用电脑、手机等数字技术,充分借鉴数字技术的优点,将其与报纸新闻采编的过程相结合,给报纸新闻的内容增添数字化的元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报纸新闻采编的效率,还能增加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三)报纸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新闻策划能力

数字化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与途径更为广泛,而且传播内容大同小异,容易引起阅读者的阅读疲劳。面对这一情况,报纸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新闻策划能力,改进新闻编辑方式,用创新的理念进行新闻采编,在保证新闻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丰富新闻信息的内容,提高新闻信息的质量。[5]

五、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营造特色的具体实践

(一)采用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

报纸新闻报道采用全新的报道方式,主要是指所报道的新闻内容不仅要包括新闻的客观性事实,还要包括新闻的背景资料、影响以及相关责任人的态度、观点等。必要时,可以对相关责任人的背景资料作进一步介绍,突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报纸新闻采编人员还可以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中添加相关网络链接,让人们在阅读新闻后,拓展阅读新闻的相关资料。这不仅丰富了新闻的内涵,还能增长读者的见识,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报纸新闻的巨大价值。

(二)策划媒体共融的新闻主题

报纸新闻采编人员要及时关注网络媒体新闻的传播近况,重点收集有代表性和争议性的话题,并对话题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事件进行深度采访和挖掘,创新报道方式,打造独家专题报道。还要追踪报道事件的进展,让人们及时了解事情的最新情况。要让人们在关注新媒体新闻的同时,结合报纸新闻报道的内容,将二者有机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全面、及时地了解新闻信息,还能让人们体会到报纸新闻的重要性,对报纸新闻有一个全新的改观。[6]

(三)建立报纸新闻优势

报纸新闻采编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新闻采编的内容,挖掘具有深刻内涵的新闻信息,精心挑选读者关注率较高的新闻信息来策划专题,并通过对新闻的专题报道及后期追踪,打造独家专题品牌。创新报纸新闻板块形式,设立互动交流专题板块,全面调查和了解观众的兴趣需求,编写吸引受众关注的主题,然后进行阶段性的独家连环报道,不断发挥报纸新闻的影响力,牢牢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在数字时代的冲击下建立报纸新闻的独特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报纸新闻独家品牌。

六、结语

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途径众多,传播方式也更加灵活,有足够的空间可供人们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报纸新闻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需要采编工作者营造富有特色的新闻采编方式及内容,深度挖掘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综合提高报纸新闻的影响力,保证报纸新闻行业在数字时代的冲击下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佩玲.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特色的营造[J].传播与版权,2015(07):18-19.

[2]佟焱.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营造特色的方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130.

[3]高中山.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特色的营造[J].新闻采编,2014(05):45-46.

[4]郑一.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特色的营造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04):93-94.

[5]江海伦,郑频,杨蓉蓉,刘鹏.网络时代的报纸创新和价值再造——2016年中国报纸新创与改版聚焦[J].新闻记者,2016(01):26-39.

报纸采编 篇7

一、平面媒体将走入视觉驱动时代

环顾四周, 不仅仅是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在接二连三地革新, 报刊亭的展台上, 形式各样的封面图式, 甚至漫天发放的宣传单和平面广告也都昭示着一个读图时代的来临。

其实,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报纸行业就被认为进入了一个所谓的视觉驱动时代。我们通常认为报纸的竞争力有3方面, 一是报纸的内容;第二个就是报纸本身的营销, 比如它的发行, 它的定价等;第三个方面, 就是报纸的信息传达水平, 也可以说是报纸的视觉化传达水平。这是有几方面原因的:一个是受众的变化。受众渐渐倾向于直观的、感性的、跳跃式的、浏览式的阅读方式, 显著不同于以往几百年间报纸提供给读者的那种基于逻辑的、线性的、以文字为根本的阅读方式, 这个变化被称为视觉转向, 就是说读者更倾向于以形象化的方式接受信息。二是跟技术的进步有关系。并不是说报纸在过去几百年间采取非视觉化的方式就是一种合理的, 而是因为以前它只能那样, 因为无论是影像的生产技术还是整个设计与制版的技术, 方方面面制约了它, 使得报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充分施展视觉传播的空间。三是跨媒介的影响, 电视与网络媒介的发展, 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报纸的视觉化。

新媒体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以读者和市场为导向、以平台为基础和以技术为推动。这些都要求传统媒体用全新的观念和方式进入新媒体, 虽然平面媒体目前已经采取了“报网互动”、“数字出版”等媒体理念, 但依然是从传统媒体出发的发展理念, 尚没有从新兴媒体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 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 必须进行创新, 而视觉革新将是第一步。

不可否认, 我们其中的大多数人是视觉动物。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我们缺少的不是读者, 而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手段。视觉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手段, 具体来说, 视觉思维支配下的视觉传播, 主要包括新闻摄影、图片编辑、信息设计、版式设计等。不单单如此, 其实文字传播中也有视觉思维在起作用。

美国有一个大学做了一个实验, 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 平均时间是0.71秒, 也就意味着如果你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吸引读者眼球的话, 可能你所有的工作都白干了。也正是基于此, 对于编辑、记者来讲, 评价一个人工作的好坏不是孤立地把作品放在那里, 接受评判, 重要的是能否在读者的注意力普遍是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下, 在第一时间唤起读者的注意, 而好的标题和图片都兼具着这样一种引人瞩目的功能。

二、信息设计来袭, 采编业务多元化

早在20世纪60年代, 美国的罗伯特·诺克伍德——SND的发起人, 就提出了在报纸里面必须引入视觉思维, 而不是传统的文字思维来采集、组织、传达信息, 因为这样做效率更高。于是, 在这个新思维的引导下就诞生了一种新的媒体工种——信息设计。它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编辑和记者的综合素质, 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

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 看报纸是一个消磨太多时间的形式, 太多的花哨的形式, 只会提高他们的时间成本。另外, 有些报纸很多的版面里面都是非常长的文章, 编辑他会假想这个东西读者会把它从头到尾读完, 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因为正常的阅读是, 人们只有先注意到一个东西, 产生兴趣, 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关注具体的报道, 进入编辑所期待的阅读状态, 可是片面的文字思维所做出来的版面, 在一开始就让人望而却步了, 黑压压的文稿, 似乎提供了很多信息, 可是因为忽略了第一个阶段, 即视觉吸引, 信息最后被读得很少。

一个报纸的编辑方针、组织架构, 到信息的整个采集、组织、传达这样一个流程, 以及最终体现在报纸版面上的视觉产品, 都必须保证视觉思维的在场。而我们绝大部分的平面媒体实际上只有一个采编体系, 那就是文字采编体系, 即使设几个摄影与美术工作人员, 也是没有独立性的, 没办法在这个体系里面去抗衡博弈, 当然也谈不上好的协作。其实, 在整个中国报纸出版体系里面我们拥有图片编辑, 拥有专业的美术编辑也就十几年时间, 虽然我们也意识到在整个报纸出版体系里面需要使用更多的照片, 要图像化处理, 但是在整个编辑部里面起作用的实际上还是传统的文字思维。文字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视觉思维严重缺席, 整个运作过程就不能事半功倍。因此, 建立一个理性的、科学的专业流程与专业标准极其重要。

信息很多时候不见得只能通过白纸黑字这样一种严肃的逻辑方式来传达, 信息也可以用一种图像化的、直观的、整体感的方式来呈现, 信息设计其实就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有些信息可能不适合用线性文字写作方式来传达, 或者用这种写作的方式来传达效率不高, 或者说难以吸引人, 所以我们要引入视觉思维, 尝试视觉化的处理。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在进行革新的同时, 不能忽略了信息传播这个主因, 太把图片当回事。图片充其量只是整体传播中的一个环节, 虽然它是整个视觉思维中最强有力的, 也是最直接的一个代表, 但是它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只有充分融入整个信息传播体系与流程, 才会更有价值。

三、立足市场, 传统采编强势入驻新媒体

一种媒体, 如果只有新闻或资讯一定是不够的, 一定要有新闻和价值观的结合才会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品质, 才能得到认同和共鸣。新闻记者和编辑人员不仅是信息的收集者和发布者, 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工作者, 迎合社会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谋得一席之地也是现代媒体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刚刚崛起的南方都市报就是这样一个媒体创新的范例。第一, 创新采编业务。策划了“一日看百年”等一系列成功的选题。第二, 创新营销模式。比如他们创新直销模式, 通过建立直销模式, 为广告客户提供一对一专业的、深度的服务。在直销模式下衍生出来了“媒介顾问”概念, 即“报人、广告人、营销人”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再如他们创新广告策划。一是首创香味报纸、报纸袋面广告。二是报企联动。如华南板块浮出水面的策划。三是节点策划, 如“国庆消费特刊”、“五一购房行动指南”。四是广告杂志化的大手笔。如《主流生活画报》将所有行业广告一网打尽。五是首创广告杂志化。如《星河湾生活杂志》。六是广告专题化。如五叶神“香烟革命”专题招商、万科《东西对话》。七是厚报标杆。500多版的《成熟2004》大型特刊, 7城同时上演。八是媒体整合。比如与深圳电视台、深圳电台、搜房联合举办2届“深圳立体房展”。第三, 创新数据库营销。一是读者数据库。精心筛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的7万名三高读者建立读者数据库。二是客户数据库。庞大的优势客户群体, 均为企业的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三是发行渠道。南都在珠三角建立起庞大、密集的发行网络, 全面覆盖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第四, 创新企划推广。一是展会经济。如中国南方汽车展、中国 (南方) 数码生活展、中国 (南方) 现代生活展、广州首届住博会暨都市购物嘉年华。二是美丽经济。如2003年南方都市报“深圳宝贝”年度评选、2004年南方都市报“深圳小姐”年度评选、2004全国汽车模特大赛广东赛区评选。第五, 创新行业高峰论坛。主要有:中国旅游 (韶关丹霞山) 国际论坛、中国酒业财富论坛车坛奥斯卡、广东通信节/金牌户型评选、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中国十大营销人物/事件评选、世界品牌大师麦奎尔广东行、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中国行。

上一篇:品牌时尚下一篇:安全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