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

2024-10-03

大学医学(通用11篇)

大学医学 篇1

自2010年起浙江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主办了浙江省大学生医学竞赛。在这三届竞赛中,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共获得二等奖1项, 三等奖2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在2012年第三届大学生医学竞赛的临床技能考核部分,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两支参赛队伍在全省本、专科学校的三十四支参赛队伍中, 脱颖而出, 分别取得第一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现将我们对竞赛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医学竞赛实施办法

1. 竞赛对象。

浙江省高等学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专科学校不超过两支参赛队伍, 本科学校限报三支参赛队伍, 每支参赛队伍由四名学生组成。

2. 竞赛内容。

第一部分:临床病例分析与处理, 占总分的30%;第二部分:临床技能考核, 占总分的50%;第三部分:综合答辩, 占总分的20%。取得第一、二部分综合成绩前50%的参赛队伍进入第三部分比赛。本部分由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组成, 必答题以临床问题为主, 抢答题以辅助检查 (心电图、化验单、胸片、四肢X线片) 为主。

3. 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数量分别占参赛队伍总数的8%、15%、25%。

二、体会

1. 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浙江省大学生医学竞赛进行的是团体赛, 而非个人赛。竞赛的第一部分是临床病例分析与处理, 采用闭卷方式, 但同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共同完成一份答卷。竞赛的第二部分是临床技能考核, 其中许多操作都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如双人徒手心肺复苏、脊柱损伤的急救处理与转运, 等等。队伍中的每位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上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这就要求学生在竞赛中要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取长补短, 增强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也只有取得第一、二部分综合成绩前50%的参赛队伍才能进入第三部分比赛。

2. 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专业知识技能。

通过竞赛, 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竞赛中的获奖同学在招聘时很受用人单位青睐, 这促使其他学生也想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

3. 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

在竞赛中, 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学生临床技能的发挥。因此,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成功起关键作用[1]。有些学生平时技能操作非常熟练, 但在比赛现场, 可能是由于环境的改变, 操作物与平时使用的不完全一样, 使得学生比赛时紧张, 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为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和学生都将每次训练视为比赛, 进行计时, 训练结束后再点评。此外, 在平时训练中, 老师经常设计一些意外情况, 让学生做出分析与处理。通过以上训练, 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有明显地提高, 若正式比赛中碰到此类情况, 他们就能应对自如了。在训练的最后阶段, 我们还组织了两场模拟比赛, 邀请相关校领导、医院临床专家和专业教师现场观摩并作评审, 以便加强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4. 竞赛推动人文关怀教育。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过去的“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 不仅要为病人提供治疗, 还要与病人进行有效地沟通, 给他们以关怀, 满足病人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2,3]。浙江省大学生医学竞赛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在考核临床技能时还增加了对选手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举止等人文素质的考查。通过比赛显现了选手在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时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表现为埋头干活, 简单地完成某项操作任务, 不与病人交流, 也不关心病人的反应;或者与病人沟通时只是机械地背诵某些台词, 没有灵活、自然的表达;心肺复苏后部分选手不整理病人的衣服, 以致暴露病人的身体。因此, 教师应提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实践教学中将人文精神融入到操作的各个环节, 在理论教学中传授人文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5. 竞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是缺少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认为医学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 不是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是把问题推给老师, 好像解决问题是老师的职责, 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知识, 而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竞赛的第一部分是临床病例分析与处理, 要求学生根据病人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 对疾病进行诊断, 并提出治疗方案。该题型就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临床医师必须具备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5]。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讨论法、病例教学法、实践锻炼法等多种方法, 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竞赛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院校合作。

临床医学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职称, 又有临床医师职称的专业教师[6]。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 新的仪器设备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医学竞赛的内容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 因此, 我校要求临床医学系教师定期进入医院, 参加临床实践, 获得临床医师资格,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并将临床上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典型病例引入课堂, 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目前, 我校临床医学系有“双师型”教师17名, 占教师总数的85%。此外, 学校还聘请医院的临床专家参与教学方案的制定, 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开展教学或带领学生实践操作, 使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7. 竞赛促使教学改革和实训条件的改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重视理论, 轻视实践[7]。而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临床技能是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目前竞赛中临床技能考核占了总分的50%。为此, 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增加了临床技能教学的课时数, 提高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临床技能实训室的环境和设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8]。因此, 近几年来, 我校加强临床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了外科、诊断学、内科、五官科等实训室, 总面积为4842.93m2, 拥有价值371万元的先进实验模型和仿真教具, 如急救复苏模拟人、心肺听诊电子模型及综合模拟人等, 让学生感受到生动、逼真的临床工作氛围。2011年, 我校获得32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的临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基金, 进一步加强临床实训基地建设, 为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提供良好的场所。

8. 竞赛促进医学院校间的交流。

竞赛已成为省内不同医学院校展示办学成果和交流经验的平台。通过竞赛, 各个学校的指导教师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 同时教师之间相互切磋教学方法和临床技能, 加强合作,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 竞赛培养了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了专业知识技能、心理素质、医学人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院校合作, 促进教学改革、改善实训条件以及医学院校间的交流。

摘要:文章对浙江省大学生医学竞赛进行研究, 认为竞赛培养了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了专业知识技能、心理素质、医学人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院校合作, 促进教学改革、改善实训条件以及医学院校间的交流。

关键词:大学生,医学竞赛,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美萍.参加护理技能比赛心得[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 :93-94.

[2]寇桂香, 杨萍, 张志钢, 刑晓铃, 李珊珊, 康玉萍.从护理技能大赛结果回看与思考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6) :114-116.

[3]撒晓红.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护理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意义[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2 (2) :74-77.

[4]潘正群, 刘莉, 郑萍.以“临床病案”为背景的护理操作技能比赛对护理实践教学的启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4) :4110-4111.

[5]戴玉英, 陈增良, 沈清, 高越明.护理专业构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 :94-96.

[6]关晓明, 刘瑾, 林杰.建设能力训练体系, 打造专业特色品牌[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4) :27-29.

[7]董淑雯, 甄永强.分析比赛对培养高技能型口腔技工人才的影响[J].医学信息, 2011, 24 (5) :1907-1908.

[8]慕琴玉.从护理技能操作大赛谈护理技能操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 :63-64.

大学医学 篇2

(男,24岁,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

婚姻状况: 未婚

参加工作时间: 2009-07

现居住地: 石家庄市

户口所在地: 石家庄市

联系电话:0311-86666666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 石家庄市

期望从事行业: 医疗/保健/美容/卫生服务,医疗设备/器械,制药/生物工程

期望从事职业: 医疗管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医生/医师

到岗时间: 面谈

期望月薪: 2000元-2999元(税前)

教育经历

毕业学校: 河北医科大学 时间: 2005-09至 2010-07

专 业: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学历: 本科

专业描述:

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文安县日泰木业

职位名称: 医生 工作时间 : 2009-06至2009-07

工作描述: 在木材厂的医务室为工人提供医疗服务,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医学能力,为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名称: 文安县医院

职位名称: 实习医生 工作时间 : 2008-07至2008-09

工作描述: 利用暑假时间在县医院担任实习医生,向有经验的大夫学习,使自己的医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搭设桥梁,提升了自己的医学技能,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公司名称: 河北省第三医院

职位名称: 实习医生 工作时间 : 2008-01至今

工作描述: 在各科室实习,接受高级医疗培训,提升与病人交往的能力,使医疗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对医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坚定了做一名好医生的决心。

自我评价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解析 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 就医心态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26-01

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了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的环境,是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健康状况关系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情绪极不稳定,部分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的心理疾患,再加上他们学习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就医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疾病的心理反应、求医行为的动机、情绪等心理变化,避免因大学生就诊心态问题而造成误诊、误治,更好地开展高校卫生保健工作,现对我院半年来就诊的大学生就医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1 大学生就医的心理状态

1.1 疑病型

高等院校大学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医学高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将自己的躯体作为参照物,进行自我检查,身体稍有不适,便对号入座进行自我诊断。一旦觉得一两个症状或体征与某种疾病相同,即以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精神马上紧张起来。特别是大学1~2年级的学生,其学习处于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过渡阶段,理论知识不够丰富,又缺乏临床经验,思想很容易受到自我感觉的支配,更易犯先入为主的错误。思想上顾虑重重,到处求医,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就可能发展成疑病性神经症,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2 焦虑型

大学生习惯于集体生活,患病之后,由于不能像平时一样与同学一起生活、学习,加之父母家人不在身边,他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寂寞、抑郁、焦虑、恐惧。这种情况在女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旦患病,会变得非常脆弱,产生焦虑、无助、紧张等不良情绪,并具有强烈的不安感,对疼痛反应的敏感性增强,表现为怕打针、怕输液。还有些学生是因担心治疗无效或者害怕出现治疗意外,有些是因治病心切,期望药到病除,有些是担心生病会影响学习,看病、检查、治疗等都表现出焦躁不安。

1.3 对抗型

产生对抗心理的大学生一般都习惯于“宿舍一教室一饭厅” 三点一线的生活,但生病来到医院后,他们因身本不适而情绪不佳,容易愤怒和烦躁,不接受医务人员的诊治和护理,认为校医院设备差,医疗水平低,有病就到校外大医院治疗,舍近求远,结果使医疗费用大大增加。

1.4 羞怯型

多见于与性别有关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等疾病,由于患病部位的特殊性,使许多患者羞于开口,但患者内心通常伴有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盲目用药,以至于延误治疗。

1.5 过激型

当今大学生恋爱已是高校校园里较为普遍的现象,但由于他们年纪轻、阅历浅、思想不定形,加上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个性较强,较为任性,在家娇生惯养,又没有受过挫折,一旦遇到意外或伤害,如患病、失恋等等,他们就会想不开,从而产生悲观厌世、自责、自杀等过激行为。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治疗过程中不与医护人员配合,或者拒绝用药,或者哭泣和发呆。

1.6 侥幸型

有些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担心看病花钱,增加父母的负担,有病一直拖着不治疗,或私自到校外的药店购药,他们认为自己知识层次高,又是医学生,有病不用进医院,自我诊断,自我治疗,但因医疗知识局限,缺乏临床经验,盲目用药,往往治标不治本,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

1.7 逃课型

此类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因为与任课老师关系不融洽、对所学专业不喜欢、学习内容枯燥等原因,逃避学习,视学习为负担,厌倦、畏惧学习,以生病为借口逃课。

2 干预措施

2.1 心理护理

由于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情感细腻,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引起他们的特别注意,具有较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因此,医护人员要言语温和,态度和蔼,举止优雅,技术娴熟。

2.2 加强宣教,重视健康教育

强化对大学生进行医疗、健康和护理基本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就医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学、心理健康学等选修课,也可利用课余时间由临床专家向学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知识宣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疾病有很多症状和体征是相似的,但在治疗上却大相径庭,所以,有病不要自己盲目治疗,要到校医院就医。

2.3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

渴望得到尊重,是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中处于较高一层的个体需要[1]。尊重他们的人格及隐私权,尽可能为患者保密。医护人员必须将护理对象—人,视为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发展的统一体,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人体各局部病变实际上是整体病变的局部环境的表现[2]。患者敌对、愤怒情绪明显时,宜采用忍让、宽容的态度,并对他们进行系统全面的理智和情感激励教育,医疗过程要以关心爱护为主,不能表露任何鄙夷的言辞和神情,更不能以粗暴的操作进行惩罚。

2.4 建立贫困学生救助的筹资机制

通过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制度为辅的筹资机制,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争取学生医疗保险能够在校医院内实施,并提高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扩大用药范围,加大对校医院的投入,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改善学生就医条件。

2.5 端正学习态度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竞争社会,其实质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的真谛来自于发现真理与知识传播的结合[3]。大学教育是专业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技能的学习,大学生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奋发图强,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

校医院就医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复杂多样,医护人员在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积极治疗就医大学生躯体疾病,并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端正了医学生的就医和学习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医学奥妙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少羽.基础护理学[M].2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2013:23.

[2]李秋萍.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5.

大学医学 篇4

1 大学生性教育的变迁与发展

世界性科学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 但真正的形成系统科学的发展也就是最近100多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 瑞典的大学生性教育一直是走在全世界前列的, 他们在学校建立了完整的性教育课程体系, 而且性教育的多种渠道已深入到社区以及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瑞典通过从1933年以来的近70年的性教育, 不仅使全国性病的患病率极低, 而且几乎没有20岁以下女孩子怀孕生育的情况[4]。这些经验是值得国内大学借鉴和学习的, 长期以来, 落后的传统观念严重阻碍着性教育的发展。彭明芳等[5]认为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缺失是我国教育界公认的事实, 高校对大学生性教育未引起高度重视, 大学生对性知识的迫切需求和高校不能提供系统性教育的矛盾无法解开。20世纪初, 我国的性医学教育才算刚刚起步, 但由于各种原因, 直到1982年我国著名泌尿外科奠基人吴阶平主持编译的《性医学》一书的问世才真正揭开了中国现代意义上性科学研究和性健康教育的新篇章, 《中国性科学》杂志在1992年的出版也标志着我国性医学更高级别的学术交流进入正常轨道, 从此, 国内的性医学教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对性医学的教育思想发生转变的同时, 我国大学生对性医学教育的接受程度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从一开始的谈性色变到现在企盼正常途径的性教育, 希望能把性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家和学生本身观念的转变对性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性医学教育也将走向世界的前列。

2 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医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特点, 有机会学习人体科学, 对性的理解趋于科学化, 但由于长期的性神秘化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医学生性健康教育依然滞后[6]。郑亚楠等[7]调查结果表明, 少数医学生将正常的生理现象误认为不正常。因此, 对于医学院校的大学生, 由于具有其专业的特殊性, 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和性医学知识普及是建立他们完整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2.1 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内著名性学专家李银河指出, 性教育本来应该从中小学就开始进行,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现在大学成了性教育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可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此普遍并不重视,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性教育课程在高校教学计划中, 几乎是一片空白[8]。大学生性教育是大学教育和社会化过程的必要环节。医学生在5年的大学生活期间, 除了需要接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外, 还要接受观念、文化和人格的培养, 特别是性价值观和性道德观的确立, 为将来更好的完成社会的过渡和角色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现代的大学生性生理已经完全成熟, 但性心理的发育远远落后于性生理的发育, 这必定会形成一个严重的不适应期, 此时期大学生有迫切的性需求, 但缺乏正确的性认知, 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性医学教育和引导, 有些同学可能就会形成错误的性观念, 出现意外怀孕、感染性病等行为, 甚至还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国内资料显示有性生活史的大学生达10.31%~30%”[9,10]。国外资料显示被调查大学生平均初次性交年龄是17±1.4岁[11]。张二红等[12]调查发现男女同学均对婚前性行为持理解包容, 仅有3.7%反对婚前性行为, 首次性生活年龄在15~2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18.5±1.75岁, 每次都避孕的仅为10例 (62.5%) 。国内统计报告指出每年大学生的人流次数越来越多, 甚至有学生多次人流。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性安全教育还需加强。因此, 在大学生中开设《性医学》课程, 特别是医学大学生, 加强大学生性医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2 医疗临床的需要

目前在临床上由于一些医生缺乏相应的性医学专业知识, 诊断、治疗不明确, 甚至闹出笑话的案例时有发生[13]。因此, 对于医学院校的大学生, 由于具有其医疗临床专业的特殊性, 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和性医学知识普及是建立他们完整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在此期间不能够相对系统、全面的掌握性医学知识, 将会是他们今后从事医疗事业中关于涉性问题处理能力的一个缺陷, 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更不能适应社会和医疗行业的需求, 为了医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 我们必须要加强医学大学生的性医学知识普及和教育。

魏莎莉等[14]曾在医学生中开展了对性行为态度及生殖健康知识的调查, 结果显示:约20%的学生对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全面, 且相关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以及朋友, 而从父母、学校处获得这些知识, 尤其是性与避孕知识的比例甚少。对避孕知识和无保护性性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估计不足, 往往是造成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和性病感染等的潜在因素。有的学生对一些正常生理现象和已经引起全世界广泛注意的问题, 如手淫、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模糊, 甚至错误, 医学生如此, 其它学科或领域的青少年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就更不容乐观。

3 展望

目前各个高校性医学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 教材不统一、授课方式多样化, 有的主要以讲座为主、有的是选修课、有的是限选课等等[15]。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把《性医学》课程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 所以很多高校都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 就是课时太少, 虽然有很多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但让学生真正能系统掌握性医学知识, 特别是和性有关的临床应用方面还是有很大难度, 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值得《性医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摘要:《性医学》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规划的教材, 但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该课程的重要性, 特别是医学院校, 针对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医疗临床的需求, 在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初步探讨了大学生性教育的变迁和发展, 以及开设《性医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 篇5

关键词 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47-02

手机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1],会给使用者的身心带来各种危害,如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眩晕、烦闷、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2-3] 。

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重要群体,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容易被从手机中极易获取的网络信息、手机游戏等侵蚀和诱惑,加之部分学生自制力差,使大学生成为手机依赖的重要人群。这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如危害身体健康、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等。本研究旨在了解潍坊医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从潍坊医学院医学类专业和非医学类专业中抽取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各专业按年级分层,大一至大四分别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620份,回收有效问卷612份,有效回收率98.7%。调查对象中含男生282人(46.1%),女生330人(53.9%);医学类专业354人(57.8%),非医学类专业258人(42.2%);大一151人(24.7%),大二166人(27.1%),大三148人(24.2%),大四147人(20.6%);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1.66±1.38岁。

调查方法  本研究在借鉴韩文娟[4]和王翠洁[5]等研究者所研制的相关问卷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含个人基本情况、手机使用态度、使用时间、手机上网习惯等内容。

资料分析方法  运用SPSS16.0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对收集到的定量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被调查者手机依赖情况  选取八个项目评价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根据填答情况对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进行诊断,如表1所示。对于所选取的八种情况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依次用“几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来衡量。

高达57.2%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手机铃声幻听现象,甚至有5%的学生会经常或者总是出现铃声幻听,这说明学生潜意识里对手机非常依赖,甚至有的学生对手机铃声产生错觉,听错铃声,62.2%的学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听错铃声。59.4%的学生对平时手机铃声总是不响感到落寞,高达76.1%的学生对手机铃声感到开心,11.7%的学生表示经常或总是有这种感觉。高达88.9%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下意识地寻找手机,经常或总是出现这一情况的学生高达37.2%,说明手机不在身边会让部分学生感到不安,甚至感到无所适从。71.7%的学生手机每天充电至少两次,说明学生的手机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耗电多。同时,对手机的过分依赖也反映出部分学生人际交流方面的障碍和问题。调查显示,有63.9%的学生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更喜欢与人用手机交流的倾向,说明过分依赖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人际交流已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潜在的障碍;有81.2%的学生表示玩手机是为了缓解孤独感,更进一步说明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特征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差异  将上述八个条目得分相加,得到手机依赖综合指数。五个选项“几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计1~5分,则综合指数得分在8~40分之间。将得分在8分及以下者定为无依赖,(8~24]分为中度依赖,(24~40]分为重度依赖,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进行评判:完全无手机依赖者319人,占52.1%;中度依赖者169人,占27.6%;重度依赖者124人,占20.3%。中度和重度依赖者共占47.9%,说明近1/2的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现象。

为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重点群体,本研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将中度和重度手机依赖情况视为手机依赖,如表2所示,大学生手机依赖无性别差异,存在年级和专业性质差异,大一、大二学生手机依赖率高于大三、大四,非医学类学生高于医学类学生。

3 讨论

有手机依赖倾向者所占比例高  本研究显示,所调查学生中有47.9%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这应引起学生管理部门的重视。当今手机上网越来越方便,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手机已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而是成为融上网、通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媒介,很多学生利用手机获取资讯、聊天、玩手机游戏等,多样化的功能和海量的信息使正处于价值观念成长中的大学生极易被吸引。本调查显示,有的学生由于过分沉溺于手机,总是迫切期望手机铃声能响起,有的学生甚至对手机铃声出现幻听,或听错手机铃声,也有的对自己的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落寞,这充分说明手机依赖者的身心健康已受到潜在威胁。还有的学生表示更愿意与人用手机交流,玩手机是想消除内心的孤独感,说明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更应加强对该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引导  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大一、大二的学生手机依赖比例高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因此,低年级学生管理人员应重点加强此方面的引导和管理。高年级学生经历了前期的教育,价值观念日趋成熟,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大多面临考研、就业等现实压力,很多学生开始忙于学习,难以有过多的心思和精力沉溺于娱乐活动。而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刚刚脱离了紧张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学学堂,没有了升学压力,很多学生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加之刚入学的学生价值观念尚不成熟,极易受到手机因素的吸引。此时,如若没有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很多学生可能就此偏离学业发展方向,甚至荒废学业。因此,低年级学生辅导员应对学生重点加强教育,一方面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身心,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时光;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也是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后备力量,意义深远而重大。

加强对非医学类学生的管理  本研究发现,非医学类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医学类学生。由于医学专业课程多,学习压力大,空余时间少,而非医学类学生课程相对少,学习压力小,空余时间相对宽裕,这是导致出现此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在调查中,通过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有些医学类学生反映“学习任务太重了,没有那么多时间玩手机”;而部分非医学类学生反映“我们有时一天都没课,没课的时间都归我们自己支配”,这是导致部分学生沉溺于手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可考虑从专业性质角度出发,对于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多组织一些丰富的课余活动,既可避免学生在空余时间沉溺于手机,又可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 结语

总体而言,通过本调查发现,学生沉溺于手机及手机依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手机依赖长期存在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和管理非常有必要和紧迫,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从而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塑造健全的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韦耀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0):6-8.

[2]孙江伟,李琳,林超,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及与孤独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9):1147-1150.

[3]王秋丽,杨晓倩,季静,等.手机辐射对孕鼠及子代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48(1):151-153.

[4]韩文娟.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5]王翠洁.大学生手机媒介沟通行为对社交影响的心理机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大学医学 篇6

关键词:藏族,女医学生,气质类型

气质是人的心理特性之一,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上[1]。它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生活实践, 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前苏联科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4种[2]。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人是某种气质特点突出, 但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特点, 尤其以两种气质混和者居多。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同时也会影响到待人处事的具体方式、方法, 甚至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气质类型, 让他们有意识地根据社会和工作环境的需要, 学会对自身的气质进行后天的培养和调节, 这将会对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幸福指数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关大学生气质的研究已有多篇报道, 但是针对肩负着西藏基层医疗卫生重责的成人藏族女医学生的气质类型的调查尚未见到报道, 为此笔者展开了此次调查, 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西藏大学医学院2011 级成人临床本科班69 名藏族女生, 平均年龄为 (26.8±2.3) 岁。其中未婚39 人 (56.5%) , 已婚30 人 (43.5%) ;无职称43 人 (62.3%) , 初级职称25 人 (36.2%) , 中级职称1 人 (1.5%) 。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本调查采用《陈会昌气质量表》, 该表又称《陈会昌六十气质量表》, 是由山西省教科院陈会昌教授等编制, 每种气质类型设有15 道题, 共60 道题。可测量出4 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计分采取数字等级制, 将每一种气质类型题的分值相加, 得出的和即为该气质类型的得分。最后的评分标准是:如果某种气质得分明显高出其他3 种 (均高出4 分以上) , 则可定为该种气质;如两种气质得分接近 (差异低于3 分) 而又明显高于其他两种 (高出4 分以上) , 则可定为两种气质的混合型;如果3 种气质均高于第4 种的得分且接近, 则为3 种气质的混合型。

1.2.2 资料收集2014 年5 月中旬对该班69 名女生进行集中问卷调查, 调查员对填表要求做完简短说明后, 学生自填问卷, 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9 份, 回收有效问卷69 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算69 名女生4种气质类型的得分, 根据此得分对每位被调查者的气质类型进行归类;利用构成比指标描述69 名女生的气质类型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气质类型分布情况

69 名女生的主要气质类型为两种气质混合型 (占33.3%) 和抑郁质型 (占31.9%) , 见表1。

2.2 两种气质混合型的分布情况

23 名两种气质混合型女生的主要混合类型为黏液质+抑郁质型 (占30.4%) 和多血质+抑郁质型 (占26.2%) , 见表2。

3 讨论

3.1 西藏大学医学院成人藏族女医学生气质分布特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西藏大学医学院成人临床本科班藏族女生的气质类型较稳定, 以两种气质混合型和抑郁质型气质为主, 且两种气质混合型当中又以黏液质+抑郁质和多血质+抑郁质型居多, 这些信息均显示被调查女生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偏向抑郁质型气质。这与苗青等[3]所报道的“高等职业学校女生以多血质气质得分较高”的结果不一致, 也与侯爱和[4]在衡阳市调查所得的“医院本科护士的气质以多血+黏液质比例最高”的结果不同。这种差异也许是因为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为处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西藏临床在职医生, 她们平常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自身的气质。

3.2 抑郁质型气质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可以表现为积极的心理特征, 也能表现为消极的心理特征[5]。具有抑郁质型气质的人比较敏感, 易受挫折, 孤僻, 疲劳不容易恢复, 反应缓慢, 这些气质特点会使一位临床医生在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过程中缺少热情、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备受打击, 个人幸福指数往往不高。但是抑郁质型气质的人同时还表现为感情细腻, 情感体验深刻而稳定, 观察敏锐, 善于观察别人注意不到的微小细节, 忍辱负重, 不管自己有多累, 只要担负了责任, 就会长期认真、细致地完成分内的工作, 这些气质特点又会使得他们对病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全心全意服务于病人。

3.3 几点建议

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每个人特有的、不可以模仿的从内在精神到举止上的修养。气质的形成天生的成分多, 但是也可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完善和弥补。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 针对偏向抑郁质型气质的西藏大学医学院成人藏族女医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 要正确认识抑郁质型气质的长处和不足, 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尽量扬长避短, 对自身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和急于求成, 停止与人比较, 学会接受自己, 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其次, 要知道气质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生活中尽量改变畏首畏尾、墨守成规的心态, 鼓励自己勇敢面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对临床技能也要积极做到精益求精。最后, 学会运用坚强的意志力去改善气质消极的方面, 或者发展气质积极的方面去抵消其消极面, 使自身日趋完善, 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赵艳林.大学生气质因子对人际交往困扰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16-17.

[2]刘红委, 牛殿庆.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4.

[3]苗青, 沈键.高等职业学校女生学习成绩与气质、人格维度等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88-89.

[4]侯爱和.衡阳市某综合医院本科护士气质类型及培养对策[J].护理学报, 2011, 18 (3) :14-15.

大学医学 篇7

关键词:医学生,非医学生,睡眠

人类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于人体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记忆力,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至关重要。随着竞争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压力,大学生睡眠状况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已有相关调查,但是关于西北地区大学生睡眠状况调查研究还很匮乏。本调查试图通过对一组延安大学生研究来提供一些相关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延安大学医学院和非医学系,对三年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各100人,共200人,其中男生71人,女生129人。回收有效量表188份。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63人,女生125人。

1.2方法采用Buysse编制、刘贤臣等翻译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测评。评定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量表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各条目由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成份组成,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睡眠质量指数得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各条目得分≥2表示该成分质或量较差或差。以PSQ I总分>7判定睡眠质量标准。对回收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包和EXCEL程序进行录入,统计分析。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对医学和非医学大学生PQSI总分进行秩和检验发现,非医学生PQSI总分高于医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医学生平均秩和为7771.00/91=95.40,非医学生平均秩和为9995.00/97=103.04,Z=-2.255,P<0.05)。女生睡眠质量优于男生,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平均秩和为6801.50/62=109.70,女生平均秩和为10776.50/125=86.21,Z=_2.835,P<0.05)。

2.2以PSQI>7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在医学院91名大学生中,有14人存在睡眠问题,占总人数的15.38%。在非医学97名大学生中,有26人存在睡眠问题,占总人数的26.80%。

2.3在各条目≥2中,医学生和非医学生都以日间睡眠障碍最高,其次为睡眠质量,第三为睡眠障碍。见表1。在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睡眠障碍方面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睡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方面非医学生得分高于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医学生各条目指标优于非医学生。

3讨论

3.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者中有20.74%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问题。比刘贤臣等[2]调查的13.93%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问题低高。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延安地处西北高原地区。相对平原地区生活条件较差,自然条件恶劣,尤其高寒缺氧,对人体功能及新陈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3]。

3.2 PQS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方面,医学生各条指标均优于非医学生。这与韦成全[4]的医学院校与工科院校大学生睡眠状况比较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可能有以下原因:医学生相对于非医学生对人体保健,睡眠重要性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医学生对于即将从事的专业都有明确的目标。而非医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较迷茫,压力较大。据其他学者调查,非医学生生活方式较医学生差,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睡眠时间少于6 h都比医学生严重[5]。3.3本次调查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睡眠状况比女生差。可能是因为男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上网、打游戏等,使大脑处于过度兴奋状态,难以入眠。还可能由于男生面对社会压力比女生大,长期压抑,没有宣泄情绪的途径,容易导致焦虑、神经衰弱等精神症状。

4建议

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增加户外锻炼,但不要在临睡前剧烈运动。控制饮食,在睡觉前不要大量进食。可以选择性的喝一些助睡眠的牛奶、豆浆等。尽量上床就睡觉,减少在床上的其他活动。如看书,听音乐,吃东西等。在大学生中多开展心理教育,以及心理咨询。帮助因为心理问题致使睡眠障碍的学生。呼吁相关部门对非医学生的选修课程进行改革,多增设一些关于睡眠方面的课程,普及睡眠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找回健康的睡眠,其意义深远。

大学生是我们新一代社会财富创造者。没有健康的体魄何来财富,没有优质的睡眠何来健康的体魄。因此,睡眠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8,375-378.

[2]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26-31.

[3]王生平.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卫生职业育,2009,27(22):106.

[4]韦成全.医学院校与工科院校大学生睡眠状况比较.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9,30(11):1027-1028.

大学医学 篇8

关键词:医学大学生,专业满意度,描述性研究

1. 背景

医学高等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 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相关高校也逐渐认识到学生满意度测评的重要性。与国外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相比, 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多集中于研究院校整体满意度[1,2], 关注医学专业满意度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 把握当前学校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了南通大学医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通过对专业兴趣、专业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效果等情况的满意度调查, 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建设, 为教育的提高奠定基础。

2. 调查研究

2.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选择对象是南通大学医学类专业学生230人。涉及5个专业:预防医学 (56人) 、医学检验 (51) 、临床医学 (87人) 、护理学 (26) 、影像学 (10人) 。

2.2 方法

结合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方法、《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1]、《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2]等自编大学生医学专业满意度调查问卷, 共33条目。调查问卷中列出了医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相关因素, 分别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实习单位因素、社会因素, 主要见图1。

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 使用Excel录入问卷, 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医学生专业兴趣满意度情况

医学生在报考前直至学习后专业兴趣的满意度在56%~58%, 同时发现报考前直至专业学习后专业兴趣的满意度基本未发生变化。

3.2医学生对软硬件设施满意度情况

医学生在软硬件设施满意度情况方面:满意度最高的为就业指导满意度 (76.09%) , 其次为对专业课程老师满意 (66.09%) , 满意度最低的为专业相关图书资源满意 (41.30%) 。由表2可见医学生对专业相关图书资源最不满意 (18.70%) 。

3.3医学生专业设置满意度情况:

医学生课程设置满意度最高为95.3%, 其次为教材满意度 (67.4%) 和科研项目满意度 (63.0%) , 专业设置满意度 (50.0%) 和教学模式满意度 (45.2%) 较差, 科研项目参与度 (37%) 和考察方式满意度 (27.8%) 差, 满意度最差的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匹配满意度 (14.4%) 。由表3可见, 对专业设置最不满意的为科研项目的参与度 (9.6%) , 其次为科研项目的满意度 (7.0%)

3.4 南通大学医学生实习相关满意度情况

南通大学医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整体满意度为68.075%, 而医学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涉及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 理论水平、操作水平和授课内容, 其中对带教老师的操作水平满意度最高为73.1%, 而对带教老师的授课内容满意度最低为59.6%。医学生对实习整体满意度为65.6%, 其中对实习单位轮转安排满意度最高为66.1%, 而对实习单位提供的实践机会满意度最低为53.9%。

3.5医学生专业前景满意度

南通大学医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对工作有帮助所占的百分比最高为92.61%, 认为本专业容易就业者所占百分比最低为29.57%, 说明医学生认为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较难。

4. 讨论

目前国内地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设置大部分是借鉴211、985部属院校进行设置, 由于高校的性质、功能分类等因素不一致, 通过分析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满意度, 可发现地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设置存在较多问题。本研究发现南通大学这一地方院校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满意度整体并不高, 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专业兴趣、学校软硬件设施、专业设置、实习及专业前景等五个方面。

童腮军等学者调查浙江大学等5个院校抽样560名大学生[3], 对专业兴趣的满意度总体为62.3%。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对专业兴趣的满意仅为57%, 较前述低, 且报考前直至专业学习后专业兴趣的满意度基本未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 (1) 学生选择专业时不能全面把握自身兴趣, 主要根据父母建议, 并且出现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与就业前景的现象, 并未考虑个人能力是否与专业相匹配。 (2) 学校在学生兴趣培养方面重视程度较低, 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教学工作方面仍有欠缺和疏漏。

马利军等学者调查广东省和哈尔滨共6所医学院校抽样430名非医学专业学生[4], 其对专业课程老师的满意度为83.2%, 对馆藏图书的满意度为69%。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对专业课程老师的满意度为65.96%, 低于上述研究。可见南通大学的师资力量较弱。可能的原因: (1) 由于学校自身并非“985”或“211”高校, 使学校的受重视程度较低。无法吸引一些优秀的教学人才, 导致南通大学与其他高校间师资力量不平衡。 (2) 学校在专业课程老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素质培训方面仍有欠缺。在图书资源满意度方面, 前述研究高于南通大学医学生满意度。由此可见南通大学可供在校医学生分享的图书资源很少。探究其原因:长期以来政府投入不足, 除接受财政拨款外, 基本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造成医学专业相关的书目较少, 并存在资源过期等各种问题。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匹配满意度如此之低, 可见南通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很大漏洞, 探究原因可能为基础课程设置科目和课时过多, 且与专业课的相关度较低, 且有些课程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微乎其微。在科研项目方面, 南通大学医学生的参与度为37%, 可见南通大学提供给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并不多, 大部分医学生认为仅仅有小部分表现突出者可以参与, 机会仅仅掌握在个别学生手中。医学生对科研项目的满意度为63%。该满意度并不高, 可能的原因: (1) 学生盲目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未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能力水平选择课题。 (2) 指导老师未能正确引导, 使得研究者缺乏真正融入实践中的能力和方法。

李丽等学者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调查》[5中发现学生对带教老师和实习单位整体满意度均为70%, 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对带教老师整体满意度为68.075%, 其反映带教老师仍需发展和提升, 可能的原因: (1) 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任务繁重, 出现让进修生带实习生的现状。 (2) 带教老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带教水平和能力不高。 (3) 实习单位和学校对带教老师的管理体制松散, 造成部分带教老师对实习的忽视。医学生对实习单位整体满意度仅占60%, 较前述低, 尤其是医学生对实习单位实践操作动手机会满意度仅仅为53.9%, 可能的原因为: (1) 随着病人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 带教老师不敢让学生操作, 使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 (2) 实习医学生往往分散在各个地市的不同医院或同一医院不同科室, 由于地域分散, 造成学校和实习单位间缺乏沟通, 造成了管理的“空洞”。

马利军等学者调查广东省及哈尔滨共6所医学院校抽样430名非医学专业学生[4], 学生对社会需求的满意度为70.4%, 与南通大学医学生结果基本持平 (70.0%) , 满意度较高。而马利军等学者调查中发现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前景满意度为69.8%, 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对医学就业前景整体满意度为68.70%, 满意度并不高, 可能的原因: (1) 学校对本专业提供的就业信息太少, 缺少就业指导。 (2) 多数学生期望值高, 希望进入市级及以上单位工作, 不愿进入基层单位, 从而使“期望单位”就业竞争力提高, 造成“就业难, 难就业”的假象, 影响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3) 由于南通大学并非“985”或“211”高校, 因此其与“985”或“211”高校在就业形势上存在差异。

学校应投入更多人力、财力、物力, 提高学校教师薪水待遇, 争取吸引各地人才的眼球。定期培训在校老师的专业素养, 加强科研实力, 增强师资力量。在购置教材方面学校应注重质量;在科研、课题参与方面, 学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方面, 学校应吸取优秀的国内外高校的教学理念, 扬长避短, 不断完善。在实习满意度方面, 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定期组织学生和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习, 解决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应加强对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 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 使他们具备初步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学校应定期向学生开展就业指导, 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 做到信息正确、信息及时、信息共享, 缓解学生的就业紧张感, 提高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梁盼盼, 于婕.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 2011 (12) :212-214.

[2]周敏.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J].农业教育研究, 2008 (3) .

[3]童腮军, 范安平.大学生专业类型与专业兴趣吻合程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5) :118-122.

[4]马利军, 钱育佳.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6) :724-727.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简介 篇9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以下简称本刊)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原刊于2001年9月更改为现刊名。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综述等,并以分子遗传、影像医学、心脏介入、急诊医学为办刊特色。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中华首席医学网、教育阅读网等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8-265,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定价:10元/册,60元/年。

本刊热忱欢迎本校师生和校外医学科研人员投稿。本刊只接受网上投稿,非网上投稿稿件不能进入专家评审及后续流程。本刊唯一网上投稿网址为www.ddxbyxb.cn,有意投稿者请按提示逐项填写相关信息。请注意必须以第一作者的信息来填写,本刊将对作者信息予以保密。

2011中国大学医学类A等高校 篇10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医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6.15%,医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9.87%,医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5.75%。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40110名博士生导师中,有5389名是医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3.44%。去年,开设医学专业的大学共221所。

广西大学

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城市规划、水利水电工程、景观建筑设计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20分左右。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30分左右。

广西师范大学

特色专业:物理学、汉语言文学、数学、生物学、化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等。

录取分数:分两批录取。学校文科、理科一批录取线一般与一本线持平,二批录取线与二本线持平。

海南大学

特色专业:法学、汉语言文学、园艺、水产养殖、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海洋药学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理科录取分一般均超二本线40分左右。

海南师范大学

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理科录取分一般均超二本线20分左右。

四川大学

特色专业:口腔医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编辑出版学、英语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简介 篇11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以下简称本刊)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原刊于2001年9月更改为现刊名。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综述等,并以分子遗传、影像医学、心脏介入、急诊医学为办刊特色。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中华首席医学网、教育阅读网等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8-265,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定价:10元/册,60元/年。

本刊热忱欢迎本校师生和校外医学科研人员投稿。本刊只接受网上投稿,非网上投稿稿件不能进入专家评审及后续流程。本刊唯一网上投稿网址为www.ddxbyxb.cn,有意投稿者请按提示逐项填写相关信息。请注意必须以第一作者的信息来填写,本刊将对作者信息予以保密。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下一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