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媒体

2024-10-26

新型媒体(通用12篇)

新型媒体 篇1

很多人关注的重心是媒体融合,而对于“新型主流媒体”并无过多在意,其实,在我看来,在习近平的讲话中,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媒体融合的最后落脚及结果——“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只是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众多实现方式之一。区域整合、多元产业、发展新媒体等,都是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方式,这些方式共同发生作用,共同构成走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路径。

新型主流媒体的建构现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在当前传统媒体影响力衰微,话语权受到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的基础上,站在“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诉求上提出来的。在我看来,新型主流媒体可以来自传统媒体阵营,也可以来自新兴媒体阵营,只要能够正确表达国家话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媒体,都应该属于新型主流媒体的范畴。

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时代的主题;而传播体系与传播能力现代化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型主流媒体是在当前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遭遇困境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当前传统媒体转型的最高诉求;也代表着传媒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与国家对于传媒发展的指向。

新型主流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形态多样”,拥有多种媒介形态。以前的主流媒体都是大众媒体,大部分是综合性的媒体。比如党报,各电视台、电台,中央新闻门户网站等。新型主流媒体应该是形态多样的媒介的聚合体。一个传媒集团旗下拥有报纸、网站、手机报、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户外大屏等多种媒介终端,传媒集团通过整合旗下所有媒介终端的力量,形成舆论宣传的合力,进行全媒介形态,立体化的传播。以此提高在新形势下的传播能力与竞争能力。

目前,处于多元、各种新兴媒介形态合围中的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严峻的内容竞争环境。如果新型主流媒体不思进取,不注重内容和话语体系的创新,报道和评论不能被读者接受和信服,不能影响相当数量的主流读者,还能继续成为“新型主流媒体”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内容建设,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的核心,仍然是更新报道理念、报道方式。只有当内容可听可用可接受时,媒体所构建的形态多样的平台才能有价值,否则,建再多的新媒体渠道也于事无补。

当然,新型主流媒体还应该是具有强大赢利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媒体,否则,上述的那些也就没有了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在这里,将“具有竞争力”、“拥有强大实力”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特征。

但是,在当前这种影响力不能及时变现的新媒介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的赢利能力已经不能够完全指望媒体的那些传统影响力平台,同时也不能指望媒体运作的新兴媒体形态为“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全部的经济支撑。更应该由国家扶持支持,建立新的赢利平台,以再造赢利能力。否则,“新主流”的影响力与舆论能力都无法实现。

在拙作《报业转型新战略》中,我认为,未来的传媒集团仍然是以媒体作为主业的集团,但是其赢利实现并不主要依靠媒体,而可能是其他的产业。应区分传媒转型的影响力平台和赢利平台。不同平台在传媒集团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平台很难赢利,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形态,但其提高集团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或者为其他平台的影响力服务,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最终诉求服务。

“新型主流媒体”既然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应该有相应的扶持及支持方案方针出台。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通过媒体融合实现“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小打小闹,运作一个个的小新媒体项目尚且可以,但要真正形成影响力,要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不辜负党和国家寄予的“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厚望,则还应在体制、机制,特别是资金、政策上进行非常给力的扶持。

新型媒体 篇2

一、创设美术课堂新的教学模式

术科班一个班有50人左右,一个老师示范的时候,里三层外三层站几圈,有些学生还要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才能远远看看老师的示范步骤。离得远,看不清,有些学生索性跟旁边的学生讲话或者自己玩起手机,这样听课的效率自然降低。还有学生反映,老师示范的那个角度听得明白,但到自己写生的时候,由于画画的角度改变了,画的时候忘了老师上课强调的步骤与方法。老师示范一次还不行,对于同样的问题,老师还要在一周内重复示范好几次,导致老师教的疲惫,学生学习效率却不高的现象。如何让术科的课堂高效起来?

一要解决看得清,让学生明白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二要同步练习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并能在画面上表达出来。幸运的是,我校的教学设备与时俱进,为美术室配备了数字音像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一个可以容纳一百多个学生的美术功能室可以同时观看一个老师的示范。我示范石膏像的时候用dv拍摄,同步输入大屏幕。大屏幕显示出石膏头像(老师正在示范的角度)以及老师根据这个石膏头像投影出来的角度进行示范的画面,学生则拿着画板看着大屏幕上的石膏像跟着老师一起画。老师利用耳麦边示范边讲解要点。一百多个学生听得清楚也看得清楚。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美术术科的高效课堂建立在有限的时间单位里面让学生学到关键的内容,并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比如我计划开展两周石膏头像的结构造型训练、三周的调子训练内容,在这几周内学生能达到形体造型准确、黑白灰关系适宜、虚实得当等要求,这就是高效的表现。大屏幕的显示具有直观性,方便老师强调对石膏头像的观察方式:抓大形进行归纳;明确石膏头像的绘画步骤。对于部分学生理解比较慢,往往前面示范完,后面他们就忘了怎么画,这时候,我调出dv录像的示范资料进行回放,避免老师做重复的示范工作,老师节省大量时间可以对学生个体进行具体辅导。石膏头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同一角度训练,把知识内容熟练了再进行不同角度训练,防止学生在学习中步入机械式模仿的歧途。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老师与学生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大大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美术课堂新的教学手段

利用学校专门建立的微课制作功能室,我先进行微教案设计与微练习设计,再制作微课件和微视频拍摄,形成微学习资料包并上传到微课程平台。微课课程是由教师基于学校资源、个人能力和特点以及学生兴趣和具体学习需要,以主题模块形式而开发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课程。在小型范围的学生存在着的同样问题,老师可以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指导。在石膏头像素描的课程学习中,我用微课制作软件来设计微课脚本,技术合成后输出教学视频短片,讲解学生存在的几个问题。我通过录屏软件,通过ppt、画图工具软件、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形式制作微课,教授学生如何利用水平线与垂直线来定位与检查石膏像的形准问题;通过摄像机摄录的视频素材并经过后期的编辑制作成微课,来讲解石膏像中眼睛局部的表现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张一春教授认为:“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微课在实际的课堂应用中体现了效果,我分小组实施10至20分钟不等的微课课程,这样的微课既能让老师把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也能花较少时间学到关键的内容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学生在短期的造型训练中能掌握形体造型的技巧并能把握结构的精髓,即能判断归纳出那些可以表达出来的部分,那些是不重要的表达部分等处理能力。“灌输”这一概念在教育中认为是贬义的,但我觉得在美术教育是需要的,要让学生知道一张作业画好的标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如何被引向成功。如石膏头像看上去很复杂,老师就要把看似复杂中有规律可循的东西提炼出来,灌输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很快的掌握到位。当然,灌输的同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因为学生拥有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和发现真理的经验,当某一天他或她不再研究学习这个领域的时候,他或她依然在任何一个新的领域做到最好。

三、创设美术课堂新的评价方式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过:“人的智力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等等,而这些因素实际上是互相勾连、共同生长、相辅相成,期间并无明确的界限。说到底,根子只是一个,就是天赋的理性能力。”因此,最根本的智力教育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足以鼓励、促使、帮组学生的理性能力保持在活跃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的作业拍成相片输入电脑再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看看自己的作业,不仅可以看到作业的整体,还可以对局部进行放大,老师讲评时还可以多个不同的角度出现,如形准的问题、画面的黑白灰关系问题,以便于学生细致的观摩。老师把高分段的与低分段的作业对比讲评,可以运用“手写板+罗技影像捕捉技术”利用生成的资源展开教学评价,在屏幕上轻松地圈点勾画,指导、点评。教师与学生在多元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新型媒体 篇3

记者:如何理解“媒体融合”?

张勇:其实我并不太明白这个概念。就我们内部而言,融合可能是指产品间的融合和平台间的融合。以湖南的例子来讲,平台间的融合是湖南卫视和芒果TV相融合;产品融合,以前可能是指不同媒体平台间的内容互通,现在则强调同一IP(知识产权)针对不同产品形态制定不同的发展思路、主题和方式。

记者:芒果传媒在媒介融合当中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张勇:我觉得没有什么优势。融合是个市场行为,是自发的,而非有组织的。融合的主体,市场属性特别强,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芒果传媒希望能在事业体制里,通过运作一些可经营性资产形成一个市场主体。但在双重架构之下,这种主体的市场化是不充分的,在实际融合中有其劣势。

记者:湖南卫视IP产品的开发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吗?内部是如何分配的?

张勇:在内部,我们基于IP不同的产品形态进行授权。芒果传媒总部具有湖南广电内容产品的开发权,由芒果传媒向旗下子公司授权。芒果传媒没有很清晰的出版公司、动画公司或者电影公司,但芒果子公司都有相关业务。在内部我们用授权来平衡,防止各公司、各部门内耗。

记者:《爸爸去哪儿》是目前芒果传媒开发的最完备的内容产品吗?与《超级女声》相比如何?

张勇:“超女”在内容开发上有很多可能,但当时我们的市场意识、组织架构还没有办法去做相应开发。我们拿到的仅是广告收入以及从艺人身上获得的一些收益,可以说是“为他人作嫁衣”了。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的一些市场主体已经建立,相关业务也能够展开,也有一些团队、经验与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爸爸去哪儿》的后续商业开发。十年间,我们的成长也在于此。

记者:除《爸爸去哪儿》之外,湖南卫视还有哪些内容产品适合大规模产业开发?

张勇:哪些产品适合大规模产业开发,我觉得这好像摸索不到规律。我们非常担心内容产品被过度开发。内容产品质量一定要优秀,把内容做好,自然不必担心商业收益。我们做内容产品时并非满脑子都是商业架构,包括在前期策划中,内容团队也完全不会考虑后续的商业开发。就像现在推出的“咘瓜亲子智能手表”,其实跟《爸爸去哪儿》并没有太紧密的联系。只是《爸爸去哪儿》成功后,我们利用关注度来提供一个跟节目有类似受众群体的产品,并植入于节目中做了一些推广。芒果传媒是一个全媒体的市场主体,内容产品仍是核心。

记者:像《爸爸去哪儿》这样的产品或者说品牌,如何实现可持续化经营?

张勇:一个品牌的生命力有多长?这也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我们内部总结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四种死法:自然死亡、非正常死亡、由于过度开发等原因造成的自杀,以及被对手打趴。中国的电视节目鲜少出現自然死亡,大多数的夭折主要是自身原因,如过度的商业开发、创新力度不大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当下没有媒体市场规则,从业者都不自律。

欧美是成熟的市场,媒体规模、媒体操守以及媒体人的操守都已形成,在此环境下,内容产品有正常的生命周期,自然死亡的较多。而我们则是非正常死亡的比较多,一个《爸爸去哪儿》成功了,很多行业都在“去哪儿”。任何创意都经不起过多的稀释,这是内容产品不能可持续化经营的最重要原因,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我们的娱乐行业缺乏产业链的构建。如果市场发展充分,可以依据产品属性进行合理开发。

记者:在IP产品的成功开发方面,芒果传媒有何经验?

张勇:从去年开始,国内形成了一种影视IP什么领域都能够开发的舆论场,即所谓的IP热。我个人感觉,类似于电视节目这样的文化产品,丰富构建产业链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可以完成产业链开发的项目非常稀缺。成功如《爸爸去哪儿》,它的商业规模也并不大:广告收入十三亿左右、电影票房七亿、几千万手游收入等等,整体收益在25亿元以下。我并不觉得电视内容产品有多么丰富的商业链条可开发,即便有也需谨慎。

现在的IP热,类似于之前的营销热,都忽略了产品本质。IP并没有那么高的普世性,营销也没有那么强的颠覆能力。我们是一个媒体平台,首要任务是把内容产品做好,至于产业链并不强求。

记者:天娱传媒、芒果TV、快乐购等子公司在芒果传媒中分别处于什么样的战略地位?芒果传媒通过怎样的架构协同这些公司?

张勇:目前来说,芒果传媒就平台而言重心会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快乐购,作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完成了我们的一个业务版块构建;天娱传媒由选秀类节目产生,是湖南广电市场化试验的第一个公司,对于内部产业链的构建起到很好作用,在音乐类产品商业模式不明朗的今天,天娱需要往影视方向转型。目前,我们会专注于芒果TV的新媒体平台打造。快乐购正在谋求上市,天娱传媒则希望能在电影领域有所发展,它现在的参照标准是狮门影业,通过小额投资、题材精准的制作来带动艺人经纪。

记者:你构想中的芒果生态圈是什么样子?

张勇:如果要找一个国外参照,是时代华纳。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延伸出来的平台、产品,在芒果族群里面一个都不能少,而且要活得很好,这是一个梦想。具体来说,我们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1000个亿的市场估值。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着力打造几家新型媒体集团,我们很希望是那几家之一。

带着“养分”去构建新型媒体 篇4

要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挑战,按照新媒体的特点,带着“养分”悉心参与。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1 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的优势是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显现出来的。优势很多,从接受信息的角度讲,最震撼的要数正在改写着人们的收视习惯。它把人的收视行为由户内移到室外,扩展到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一系列移动空间,更符合人们的收视习惯。如今,人们获得信息就像“呼吸氧气一样”,随时随地、自由自在。新媒体另一个优势同样令人震撼,即所提供的产品非常适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时代。这些产品带着“短、精、快、新”的青春丽质,足以吸引人的注意,让人们在时间的缝隙里也去关注。加之,具有的互动性、娱乐性、灵活性,更能够激发人的获取欲望。人们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不大喜欢长篇阔论,更不喜欢“说教式”灌输。

2 传统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的优势正是传统媒体的劣势,但决不能说传统媒体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地步。相反,传统媒体具有的优势,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所依赖的技术基础,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飞跃,形成“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的生机盎然的新型媒体。这在人人都可“自媒”的今天,把传统媒体变为新型媒体不该是一件难事。

传统媒体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它具有高度的“政治素养、党性原则、群众观念、社会责任”,具有一套成熟的“采编播制度”和“安全运行保证机制”等,其公信度、影响力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失去。尤其涉及全局事务、国际事务的大事,人们总是希望到传统媒体面前得到证实。其次,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还具有“业务精”的优势,从短新闻到长篇报道、从栏目到现场直播,所有现存的节目形态都有理论的指导,都可以轻车熟路地去完成。这既是长期积淀、数代坚守的财富,也是推动新媒体不断发展所需要的养分。因此,传统媒体有必要也有底气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新媒体的构建,在互联网上开辟新的天地。

3 主动出击的思考

新陈代谢是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变为自身物质、自我更新的一个过程。构建新媒体也是这样,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合理成分,抛弃其消极因素。

3.1 扬弃

传统媒体的节目形态、导演艺术、拍摄手段、制作工艺和审核播出等环节具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只要具备条件就会发挥作用。现成的东西,丢了实在可惜。传统媒体生产出来的新闻、评论、专题、系列和连续报道等一系列产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而且其长度与新媒体提出的“微视频要求”殊道同归;而且同样长的产品其“深度、广度、高度”显而易见,对于这些积极因素必须保留、细心移植。

3.2 接纳

尽管新媒体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始终存在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阶段。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图片及声画兼备的视频图像。从这个意义来讲,传统媒体现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传播内容,都可以为新媒体所接纳、所包容,是新媒体获得生命力的营养源泉。

3.3 改进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的采访、制作、发布和更新等方面确实存在“慢车”的缺点,但不是不可以改进的顽疾。因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有着许许多多的相同性或者相似性,因此传统媒体只要具备条件就可以超越自己,成为新兴媒体。适应新媒体“快车”的特点,可以尝试微视短视频(指的是2分钟以内的“了解型新闻信息,图片+文字,视频+ 解说,组合自由)”+ 微视中视频(指的是3 至5 分钟的“启发性”报道,可以是长消息、小专题、新闻评论,也可以系列和连续报道每个单集,偏重于视频,最好不要超过5 分钟)+ 微视长视频(指的是6 至10 分钟的“思考性”电视影片,通过新闻专题、社教专题、服务性小节目等较长的电视形态,形成“更全面、更深刻、更权威”的舆论氛围三大板块的模式)。

4 结语

新事物不会凭空产生,它总是吸收旧事物的精华才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也是这样,新媒体要达到茁壮成长的目的,只有不断汲取传统媒体的营养才能发展壮大。此外,传统媒体应正视新媒体的优势,以百般的热情积和积淀下来的丰富养料投身构建新媒体的实践,借势发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摘要:新旧媒体相互交融,它们没有无法逾越的鸿沟。只要传统媒体果敢出击,把自身优势发挥极致,就能够在构建新媒体的实践中华丽转身,实现质的飞跃。

新型媒体 篇5

【摘要】:师生关系在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元师生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意义匪浅。当今社会,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并随之出现各种新媒体应用平台,学生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迅速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流使用群体。新媒体对于学校尤其是师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却严重不足。鉴于此,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师生关系对于发展完善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基本理论、促进师生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并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新媒体;师生关系;构建;优势;策略

一 绪论

师生关系作为高校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形式之一,对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一日为师,百日为父”、“教不严、师之惰”等警训,提倡“尊师重教”、“为人师表”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元师生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意义匪浅。当今社会,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并随之出现各种新媒体应用平台,学生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迅速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流使用群体。新媒体对于学校尤其是师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却严重不足。鉴于此,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师生关系对于发展完善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基本理论、促进师生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并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渐人“深水区”,出现了师生关系功利、师生感情淡漠以及师生交流贫乏等诸多问题。

通过访谈调查研究,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师生关系的优势所在:1.在教育教学方面,师生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所提升,师生双方的融洽性不断增强。2.在情感态度方面,师生的满意度逐渐上升,师生双方的影响逐渐强化。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新媒体时代师生关系现存的一系列问题:1.新媒体在师生交流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2.师生通过新媒体交流的内容有待拓宽。3.师生通过新媒体沟通的情况参差不齐。最后,针对新媒体时代师生关系的显著优势以及现存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构建新媒体时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优化策略,分别是:1.拓展新媒体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途径。2.充实师生间以新媒体为纽带的广泛交往内容。

二 新媒体时代的界定及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界定

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2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首先,新媒体强调的是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比如我们阅读网上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联到其他相关的文章;有的字、术语不明白,我们可以将其点中,字典词库会告诉我们它的意思,甚至演示一段动画或音乐给我们看和听。但我想这应只是新媒体发展的初始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将获得更多选择的权力,并获得视、听、触、嗅、动等多方位的体验与享受。

其次,互动性是新媒体独特的魅力所在。“互动”赋予新媒体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从传播理念到产业模式的全面提升和变革,是传媒发展战略中的资本砝码。虽然欧洲在全球互动电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互动技术研发始于欧洲,但其对中国数字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英国《经济学家》在一个专题报道所言,大众媒体时代正逐渐让位于个人和参与新媒体时代,这将改变媒体行业和整个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有专家预测,未来的几年内电脑和电视可能已经整合,技术转变下,媒体已进入一个反客为主的新时代。

三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优势 1 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优势在教育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所提升,师生双方的融洽性不断增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师生间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有效得避免了传统师生关系中学生不敢当面和老师谈心交流的问题。通过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此外,将新兴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提升师生之间的配合的默契程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协调性和互动性,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局面,有效得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频频出现的教师“一言堂”的被动局面。同时,师生间的协调配合有所提升也会进一步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只有师生间协调配合,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并促建师生关系不断持续发展。2 情感态度方面的优势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优势在情感态度方面,主要表现在师生的满意度逐渐上升,师生双方的影响逐渐强化。这一点与新媒体时代背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密切相关。由于教与学的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新媒体而形成的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样也反映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新媒体会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彼此之间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会攀升。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师也更愿意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影响不断加深,一方面学生接受教师的影响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接受学生的影响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永续发展并接受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事物,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四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优化策略 拓展新媒体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途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新媒体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文字传播信息的方式,发展为语音传播或者视频传播。同时,在新媒体的传播工具方面,近年来兴起了微信、微博、SKY网络电话等等。因此,在新媒体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师生间交流沟通的途径也应该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例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广泛利用校讯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加强与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家校合作更好地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拓展新媒体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途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的传达,以保证师生间的沟通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师生间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利于建立有效健康的新型师生关系。2 充实师生间以新媒体为纽带的广泛交往内容

新型媒体 篇6

一、新型媒体格局下网络舆情的现状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国已经进入信息网络社会,我们面对的世界已经不是被时空阻隔的世界,而是一个瞬息万变、真正多元化的信息网络世界,以知识和信息为原动力的技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叹为观止的境地。

网络的繁荣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能传播不实信息,潜移默化地对网民产生影响。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在微信、微博、博客、BBS论坛、留言板或者社区网站等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言论。但是由于部分网民还不够成熟,对发布的言论缺乏一种理智的思考,往往不考虑所发布的舆论的真实性以及会对社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就妄加评论,随意转发,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在网上散布一些虚假、灰色、庸俗、暴力的言论,扰乱了网络信息传播的规范性、真实性,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改革中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深层次的矛盾随着利益格局的改变会逐渐凸显。个别企业甚至面临劳动关系紧张、职工收入分配不均、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等问题。有些矛盾若不及时解决或得到有效疏导,就会产生敏感话题或爆发危机事件,导致网民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进行各种评论、评议,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恶意攻击,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声誉带来很大影响,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何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引导舆论,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国有企业当下面临的一个既棘手又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二、国有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的五个不同层次

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占领网络舆情引导的制高点,近几年许多国有企业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企业管理层对舆情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对舆情管理工作投入的不断加大,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删帖稀释,被动应对。企业对网络舆情视为敌情,面对危机如洪水猛兽,急于快速平息事件,不惜代价进行删帖围堵。这种应急方式虽然仅能解一时之困,但容易积累网民更多的误解和不满,甚至删帖行为一旦被曝光,会衍生出更多不可预测难以应对的危机。在“人人皆媒体”的网络环境下,删帖行为其实已经失去作用。而且“两高”司法解释已明确规定,网络公关公司删帖行为是非法经营,这样的方式早已难以为继。

第二层:反向炒作,误导舆论。企业对舆情反映的问题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应对舆情危机,除了“围、堵、截”的方式进行隐瞒或删减外,还一味在公关手段上下功夫,借助公关公司进行反向网络炒作,实行软文营销、网络水军等手段,试图挽回不利的影响。这样的炒作一旦过头,击穿公众道德底线,必将透支品牌信誉,使企业处境更加困难。

第三层:积极回应,直面舆情。在经历大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更多的舆情管理专业培训,一些企业的危机应对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企业普遍通过新闻媒体、微博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回应公众质疑,在态度真诚、切实解决问题、巧避锋芒、后续跟进、修复影响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央视“3·15”晚会之后,苹果、大众、江淮汽车、周大生等一些被点名的企业,大多数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公告声明,向社会大众率先发声作出声明,防止负面舆情进一步扩散,对企业品牌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四层:超前预警,制度管控。在应对网络危机舆情面前,预警前置遏制矛盾升级,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不少企业在积极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的同时,已经将工作重心向前扩展,强化了舆情预警的工作,并积极建立健全危机舆情管理体系,通过监测、预警、应对、修复等环节,建立起上下衔接的组织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控预警机制和事后评估问责机制,全面有效地化解网络舆论危机。不少大型国企在建立舆情应对团队、开展舆情应对研究、定期邀请专家授课、组织案例分析研讨、举办舆情处理专项培训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五层:化危为机,助推管理。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从舆情“消防员”的角色跳出来,采用沟通的话语姿态,进行常态化企业品牌建设是舆情管理的最终之道。同时,不断将更科学的调查方法引入舆情管理体系,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创新中,正确实施舆情管控,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维护企业稳定和品牌形象。充分利用主流媒体通过宣传典型、展示形象等方式正面引导舆论,进一步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强化网络舆情管理的长效机制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信息交流的模式快速转变,在对国有企业的舆情管理工作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敏锐把握网络舆情的新变化,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才能在创新舆情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源头防控机制,提高主动应对能力

国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规范企业信息披露以及新闻发布制度,加强对企业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网络舆情与企业危机公关知识的培训,引导企业管理人员理性对待公众监督,掌握与公众和媒体打交道的语言艺术及其技巧,坦诚面对各类媒体的评论,不回避、不隐瞒、不消极应对,并充分发挥“主场优势”,积极引导媒体和公众关切的正面反应。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快速、准确、透明地在主流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占领网络舆情高地,使小道消息无法在论坛、QQ群里蔓延传播,主动引导舆论,放大正面声音,稀释、中和、平衡负面舆论,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二)构筑管理工作机制,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成立企业网络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重视舆情工作,加强对舆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一个“大舆情”防控格局,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源整合、物质投入、宣传规划等方面做到统筹安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等纳入企业的编制和预算。努力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网络通的高素质舆情监测员队伍,构建舆情工作人员的激励和发展机制,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培养使用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

(三)搭建舆情监控机制,提升反应处置能力

建立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企业在网络媒体上的舆情进行全天候监测,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把握舆情走势,判断舆情风险,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处置。一是做好舆情监测记录,发现舆情,进行分级定性,做好舆情跟踪记录,及时向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汇报。二是对舆情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挖掘舆情根源,形成报告及时报送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点跟踪,分级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推动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篇7

1 眉山市广播电视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与做法

根据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省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专项方案,眉山市广播电视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统媒体形态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具体做法如下:

1.1 以理念创新引领融合发展

一是先后邀请了四川大学、四川省广电网络公司、腾讯大成网和部分新媒体技术公司的学者、专家来台举办专题讲座,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新闻传播业整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影响;看到传统媒体和新技术、新传播形态“联姻”后在提升媒体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看清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呈现出加速融合发展的大方向、新局面。二是组织专题调研和学习考察,学习无锡、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三是制定本单位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以全力推进融合发展。

1.2 以机制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一是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设置新媒体中心,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建立《新媒体新闻首发制度》,基本实现重大消息先简报再详报、先新媒体再传统媒体的报道机制,实现了重要新闻即时采集、即时发布,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多平台互动。三是组建通讯员队伍。把各区县广播电视台的骨干记者发展成为新媒体中心的通讯员,还在活跃用户、本土网络意见领袖中发展“市民记者”,及时“爆料”。

1.3 以内容创新支撑融合发展

首先是大力推进内容载体创新,发展新应用新业态。网站建设上,建立眉山广播电视台官网;在移动新媒体建设上,登记注册移动客户端“智慧眉山”,并于去年底上线运行;为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我台发展了媒体法人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还建立了“眉山综合广播”等微信、微博。这些新应用、新业态与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报等传统媒体一起,初步构架起眉山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的多终端产品矩阵。

其次,是推进内容服务的创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音、视频节目资源优势和采编优势,把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在新媒体上广泛传播。截至9月底,“智慧眉山”合计上传视频新闻3300余条,上传视频专题210余条,采写各种图片文字新闻、专题4280余条。并向腾讯大成网、眉山市政府门户网站传送了600多条传递眉山正能量的新闻、信息。同时,还采集编辑了大量的政务资讯、服务资讯,链接了许多便民服务端口,尽力满足用户对生活、商业、娱乐等各方面资讯的需求。

第三是内容表达形式的创新。主要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形式多样的各类信息,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在各类终端上发布推送。

1.4 以丰富活动拓展融合发展。

坚持以丰富多样的媒体活动,加大新媒体的推广,保持用户的活跃,培育客户的忠诚。2015年1—9月,先后策划开展了“萌娃拜年”、“智慧眉山夜跑团”、“眉山市首届少儿书画大赛”、“千人公益徒步”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带动用户发展,通过活动激发用户参与,通过活动让用户感受体验,通过活动让用户分享传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推广效果。目前,手机客户端“智慧眉山”用户总量已突破16000人,成为本土最有影响力的手机APP。眉山广播电视台官网每天独立IP访问量达到3000多个,页面访问量上万次,其中来自眉山市以外的点击占3成以上。微信微博的粉丝也在不断增加。

2 对融媒体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从眉山市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的实践和做法来看,面对移动互联浪潮的风起云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既让市级传统媒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也获得了可以脱胎换骨的机遇。

2.1 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移动互联技术的要求

当下,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生活、改变传播形态、改变舆论生态。目前,广播电视的受众正在流失,收听率、收视率逐步走低,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面对汹涌来袭的移动互联浪潮,传统媒体要守住阵地、留住受众,必须在新闻理念、生产方式、传播渠道和模式等方面进行更新升级。

2.2 媒体融合发展是新的舆论生态下引领舆论的要求

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新技术的支撑助力,使得信息、资讯的传播已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载体和介质,于是,一批承载和传播信息的新型媒介应运而生,且因其发布的便捷自在、传播的快速及时、内容的多元复合而广受追捧。在传统理念指导下的传统媒体,采集加工程式化、表达方式模式化,加之时效滞后和接收不便,慢慢地自然被受众漠视甚至抛弃。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要加速推进手段创新、内容创新、传播模式创新,以牢牢占领舆论高地,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3 市级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建议

3.1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以眉山市广播电视台正在建设的“智慧眉山”融媒体平台为例,总体建设规划是:以“智慧眉山”为切入点,建设以立体传媒为主导,广播、电视、广电报、手机、PC终端等媒体融合发展、媒介形态完备的全媒体集群,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开发具有眉山地方特色的“三微一端”新媒体产品,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主体作用。项目预计总投资2600万元(这其中包括2016年建成全媒体基础平台,预计投资500万元;2017年建成包括全媒体采访系统、全媒体编辑系统、全媒体调度中心在内的全媒体生产平台,需要投资1000万元;2018年建成全媒体服务平台,需要投资300万元;2019年建成全媒体数据平台,需要投资400万元;2020年建成全媒体播控安全平台,需要投资400万元),这笔资金,对一个市级台来说,是巨大的,也是欠缺的。

3.2 传统媒体发展后劲不足。

受多方因素影响,眼下的地方传统媒体,大都处于求生存的状态,缺乏发展资金积累。今年1-9月,眉山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了24.98%,而且,这些收入主要是用来维持日常工作的开展和保障员工的工资。因此,要投资进行媒体融合发展,仅靠台自身的力量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

3.3 人才缺乏。

眉山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采编人员大多是做传统媒体宣传工作的,很多时候只是在当传统媒体信息的“搬运工”,不能把广电优质的传媒资源变为吸引用户的内容产品,缺乏兼具传统媒体素养和互联网思维的新媒体采编人才;而在职人员170人中,广电工程技术、互联网软件相关专业人才仅有4人,且都没有专职从事新媒体技术研究的经验和经历,其主要工作是负责传统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和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此外,现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不能有效激发人才作用的发挥,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编外聘用人员占很大部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以“同工同酬”为目标的绩效考核分配办法,但是,在用人、薪酬等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能力的人不能解决身份问题、聘用人员的薪酬待遇无法实行“多劳多得”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议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台“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员工活力,打破“大锅饭”,建立符合媒体融合发展要求的特殊人才管理办法,真正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报酬能多能少”的竞争激励机制,确保引进、留住、用好新型、高端的新媒体采编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以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来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步伐,从而促进广电事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4 内容功能单薄。

由于新媒体投入小、人手少,很多新媒体只是传统媒体内容的第二个发布平台,基本以照搬传统媒体内容为主,且内容以单一的新闻资讯为主,服务功能、娱乐功能和互动性严重缺失。建议除时政新闻外,其余的节目和稿件都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鼓励各地将新媒体平台打造成新语境下的新闻发布中心、官民互动的电子政务大厅、快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中心、丰富多彩的生活娱乐平台。

3.4.1 新语境下的新闻发布中心:

在新媒体发布传播新闻,必须遵循新媒体的传播特质,而不能简单地将原本发布在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复制到新媒体。在新媒体上的新闻,要做到巧讲“官话”,多讲“民声”。巧讲“官话”,就是要在新媒体语境下,摒弃“新闻八股”,运用网络语言,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平实受听的语气语态,向民众讲述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民声”凸显“人心”,新媒体就是民众宣泄情绪心理的地方,是淋漓表达民意诉求的地方。习总书记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要做新媒体,就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而应该更多地关注民声、用心倾听民声、积极回应民声、善于引导民声。

3.4.2 官民互动的电子政务大厅:

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应鼓励、支持新闻单位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电子政务大厅,通过技术链接汇聚所有行政单位的信息公开和网络问政平台,同时建立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电子政务链条和长效机制,实现移动互联时代为民众提供网络一站式政务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效能。

3.4.3 快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中心:

有关部门应要求、支持、鼓励将各地行政服务大厅的服务功能移植到新媒体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商务信息,同时发展便民服务功能,比如交通出行、买票购物、预约挂号、充值转账、违章查询等等,让市民足不出户,掏出手机,动动手指,分分钟搞定生活中的诸多大小事。

3.4.4 丰富多彩的生活娱乐平台:

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电视频道的在线直播、广播频率的在线收听、影视剧在线点播、各类视频节目的随时收看、回看。

4 结语

传播新闻资讯,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单位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服务性、交互性、娱乐性是新媒体的显著特征,在移动互联新技术支撑下,传统媒体要在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新闻资讯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更有趣的内容。这也是推进信息化、发展智慧城市的题中之义。因此,融合新媒体,不能简单地把新媒体做成传统媒体新闻资讯发布平台,而是要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压力和竞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

新型媒体 篇8

一、我国媒体融合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当前, 我国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正在经受着新媒体的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是必然选择, 也是大势所趋。而这种融合, 既可以用新媒体的优势补充传统媒体的不足, 新媒体也能借助传统媒体获得新的发展。可以说, 自从网络媒体显示出巨大能量开始, 大部分传统媒体就已经开始在网络上创建自己的信息发布平台, 这一方面能够有效借助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 比如可靠的新闻信息来源, 另一方面也能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 弥补其在新闻即时性、突发事件反应速度和互动性上的不足, 兼具了新旧媒体的优势。媒体市场的竞争与融合从来都是并存的, 实现融合发展既是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 也是新媒体的发展机遇。

从全球传媒业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在传统媒体领域与西方国家差距还较大, 短期内很难超越。虽然近年我国主流媒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无论是在资产总量、落地覆盖、人力资源, 还是在技术支撑、品牌影响、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仍然难与西方主流媒体匹敌。当然, 也应该看到, 在新媒体发展领域, 我国与西方主流媒体的差距要小得多, 不管是在技术领域, 还是在运营方面, 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所以说, 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平台上, 鉴于我国新媒体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融合发展的全球趋势席卷而来之时, 也正是我国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期。

二、媒体融合发展不能照搬国外经验

在今天以网络传播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 西方发达国家在媒体领域的竞争格外激烈, 各大传媒集团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从未放慢过脚步。多数传媒集团都提出了“数字优先”的策略, 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引领新闻信息传播。比如《纽约时报》, 正不断将发展重心向互联网转移, 特别是在数字内容付费阅读领域已取得不小的突破, 同时还在着力打造多媒体专题。《华尔街日报》则尝试推出集成数字网, 将旗下重要网站合为“一网”, 不断向全球扩张, 并开始将触角伸向各种移动终端及社交网络。BBC则提出了“360度全平台”传播理念, 建立起广播、电视、网络之间的共享机制。国外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盈利手段也日益清晰。除了在自己创办的媒体网站和电子版上吸纳广告外, 还通过在媒体网站上设立阅读付费墙获得盈利。例如《纽约时报》, 近年其纸质版的发行量下跌, 但由此而丧失的的收入, 却又通过付费的电子版获得补偿。

那么我国传统媒体能否照搬国外的融合模式呢?首先, 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差异性。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网站在设立付费墙后, 若有人付费进去, 将内容下载并向外传播, 会受到严厉处罚甚至身败名裂, 成本和代价相当高。而我国, 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要小得多, 同时国内网民也尚未养成付费订阅新闻信息的习惯。其次, 美国等发达国家没有商业性门户网站。美国的脸谱、推特都是社交媒体, 用户自己往上发新闻。所以, 美国并没有什么网站需要免费使用或转载他人的新闻信息。而在我国, 像新浪、搜狐、腾讯等, 多是把媒体上的内容转载下来放到网上, 光新闻一块就是海量的, 媒体办的网站根本无法与之匹敌。因此, 完全照搬照抄国外媒体的融合转型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也必然会遭遇到水土不服。

三、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关键就是要实现融合发展

通常意义上来讲, “主流媒体”指的就是传统媒体,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目前我国的主流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甚至失去了引领主流舆论的能力, 话语权受到巨大冲击。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就显得异常迫切。所谓“新型主流媒体”, 最关键的就是要能正确表达国家的话语权, 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又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并且要有足够的影响力。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 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创造了巨大的政策空间, 为我国传统媒体实现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的推动力, 而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关键就是要实现融合发展。

首先, 强化互联网思维, 新旧媒体优势互补。当今数字时代, 消费者主权、用户至上的理念大行其道, 网络媒体则始终坚持顺应网民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 强化互联网思维, 就是要不断的适应用户的需求, 看重用户的体验, 改变过去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传统新闻传播模式, 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 实现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我们知道, 目前传统媒体的优势和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 作为社会责任担当、主流价值倡导和正确舆论传播的主导力量, 人们对于新闻的信任力仍然集中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在新媒体市场, 现有平台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度也非常高, 其播报新闻的主要来源还是传统媒体。显而易见, 新媒体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主要还是源于其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和先进的传播技术, 那么如果能做到在提高传统媒体技术含量的同时, 提高受众对新媒体的信任度, 就必然能达到取长补短、共赢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次, 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 搭建新闻采编及管理技术平台。传媒业作为依靠技术、依靠载体的行业, 在数字化、互联网和大数据传播的格局下, 更需要使用新技术、新渠道、新平台传播自己的新闻信息。毋庸置疑, 目前单向、平面的传播体系已经过时, 媒体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对各种媒体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 以达到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首先, 一定要加快建立全媒体采编、发布、经营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平台。即建立新闻采集技术平台, 改变过去的“一次采集、一次应用、单平台发布”的简单传播模式, 着力向“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平台传播”的全媒体方向升级, 实现新闻信息全天候立体传播。其次, 要创建全媒体经营管理技术平台, 改变过去各经营主体间资源不共享、信息欠沟通、难以满足用户全面需求的状况, 实现全媒体经营和系统化管理, 使经营管理的智能化、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

第三, 确立一体化发展观念,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发展是全方位的媒体大变革, 因此必须努力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观念和认识, 主流媒体就一定要放下架子, 在融合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看到, 虽然传统媒体几乎都开始涉足新媒体业务, 但还不是一体化的融合, 更谈不上深度融合。因此, 一定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的理念,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平台、渠道、终端、人才、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一体式发展, 形成传播体系、组织架构、资本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体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是一种深度融合, 不是随意的拼凑, 不是单纯的1+1, 不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影响力肤浅的复制和延伸到新媒体, 而是在数字时代凭借全新的视角对传统媒体进行的一次大改造、一次大超越。只有在管理上实现深度融合, 并最终形成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新型主流媒体才能拥有真正强大的实力,

第四, 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媒体融合发展区别于以往在原有框架下的修修补补、花样翻新, 是要站在新媒体发展的前沿, 大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不断迎难而上。党中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表明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发展。但是, 目前我国媒体创新能力却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唯有紧随时代步伐, 坚持与时俱进, 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跟上时代的步伐, 要求传统媒体无论是在技术运用、传播渠道, 还是在运作机制、传播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 由此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为拥有强大公信力和影响力, 以及巨大实力和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才能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滢.如何打造“新型对外传播媒体”?——媒体融合的国际视角与本土经验[J].对外传播, 2014, 9 (02) :04-05

[2]赵念民.融合发展建立新型主流媒体[J].中国报业, 2014, 11 (03) :20-21

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新型教学关系 篇9

自上世纪末多媒体辅助教学诞生以来, 我们在多媒体介入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很多问题:

首先是课堂教学软件不足, 多媒体辅助教学难以正常实施。一些已经装备了计算机和网络的学校, 因为缺乏必要的教学软件, 计算机大多被用于常规练习, 很难适用于各学科的辅助教学。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教育软件则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练习软件或题库, 另一种是个别辅导软件, 大多为电子课本, 不大适合课堂教学使用。所以, 事实上, 除了公开课和个别授课活动之外,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其次多媒体运用容易步入“图解”的误区。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只是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投影展示的仪器, 机械地将图片、声音等媒体进行简单的展示。实际上,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multimedia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MCAI) 是指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快速响应、能存储和检索信息、能将不同数据 (文字、图表、图形等) 进行快速转换以及人工智能等功能, 结合多种科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改革教与学的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中体现的第一要义是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计算机技术, 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而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简单机械展示。

我们应该更新的观念是: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方式, 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从外在的教学形式来看,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的是现代化的新型教学工具, 它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张黑板一张嘴, 一支粉笔一堂课”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有助于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呈现更佳的精神状态;从教学要求与目的来看, 它体现的则是素质教育的内涵, 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老师只管教, 学生只管学”的新型教学思想。所以, 教师在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候, 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营造有益的课堂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地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另一方面也要贯穿与之相应的教学思想, 多启发, 多提问,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变教师的“要教”为学生的“要学”, 而不可只看重外在的教学形式, 甚至流于形式。可见, 弄清楚基本概念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首先应该具有的就是求知、同时还应该具备求新、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只有这样, 才能为教育插上数码化的翅膀, 实现教育的腾飞。

在多媒体运用中, 如何实现人与机的交互, 师与生的交互是多媒体课件技术的关键。

下面我将以我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促织》为例来说明我们的想法。

《促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课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以明代皇室尚斗促织, 并征之于民间, 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 叙述了成名一家的悲惨遭遇, 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的罪恶。文章借前朝故事, 影射清代黑暗的社会现实。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班级同学的实际水平, 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借前朝“治世”时的殃民故事, 加以浪漫主义的幻想、虚构, 来揭露“康熙盛世”的黑暗现实。

2.掌握本文情节曲折离奇, 波澜起伏, 跌宕有姿的特点。

3.学习本文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传神, 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发展逻辑, 而且用语极有分寸的写法。

4.掌握本课重点的文言实词, 虚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学习文言句子的正确意译。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完成教学目标, 我根据班上同学的实际水平和以往学习文言文的情况, 将本课教学重点和学习方式安排如下:1.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文章中的大部分字词, 并进行归纳;2.认真阅读并互相讨论, 自己体会并发现本文的思想意义。3.在反复阅读原文, 充分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 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 并参考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和学习。在教学准备上, 我首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基本上掌握课本中已经有的提示和注释。在教学辅助上, 我事先准备了《促织》一文的多媒体课件。

我的辅助课件设计思路是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大信息量、交互性强的特点, 采取多媒体辅助和学生自己读读论论的形式, 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

新型媒体 篇10

但是,网络游戏的发展同时导致数字媒体产业安全问题的产生。网络游戏中经常出现外挂、黑软等恶意插件,造成网络游戏无法正常运行,不仅给网游公司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打击了许多玩家对于网游的兴趣。大多数网游公司只注重网游软件的开发,却忽略了网游安全方面的问题。首先,信息安全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能够制作外挂、黑软的人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而且流行的外挂种类多样,具有各种各样的原理和作用,其对于网游公司来说是个较大的挑战。怎样解决外挂、黑软这些网游安全问题是目前网游公司需要马上解决的难题。

CSIP,即信息产业部软件和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的协助下,对现在网络游戏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名为“数字媒体安全支撑平台”的软件。该平台使用范围较广,能支持数字音乐、网络游戏等的安全运行。网游公司只要具有一定的通讯及交互接口,就能够将该平台完美运用到网游游戏之中。该平台为网游公司提供了网游安全的保障,促进了网络游戏的正常运作,有益于公司的发展。

1 安全平台的特征

1.1 安全平台的功能

数字媒体安全支撑平台应用范围广,可靠性高,现在初步针对于网络游戏的安全问题,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消除免客户端游戏的外挂现象;第二、阻止封包工具伪包的发送;第三、防止运行时内存数据被修改;第四、防止黑客利用客户端逻辑漏洞;第五、封锁恶意外挂程序;第六、阻止可疑间谍程序;第七、防止程序代码被修改;第八、实时检测并封锁连点程序;

由上可得,该平台主要是针对各种非法外挂及插件,起阻止和限制的作用,从而使网络游戏的运行安全得到保障。安全平台主要由网络游戏服务端插件、网络游戏客户端插件与安全服务器平台三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具有独立性,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一同保护网络游戏运行的安全。

1.2 系统设置

数字媒体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设置依附于网络游戏,借助客户端或者服务器,完美融合到网络运行的情景中。

安全平台客户端是以动态连接库的形式与网络游戏客户端建立关联。其是安全平台最重要的部分,通过网络游戏客户端程序实现加载,对客户端的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的检查。若系统检测到非法插件和黑客软件,客户端会马上将其上报于网络游戏服务端,同时下载相关解决方案,对非法插件及黑客软件进行及时处理。

安全平台也可以采用插件的形式连接到网络游戏服务器,系统中的各个网游服务器均需要分配。其对客户端插件和安全服务器之间起连接作用,其能接收和转发信息,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以及识别非法数据包。插件应用到网络游戏客户端之后,进行两个方面的操作:和网络游戏客户端建立联系,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内容;结合网络游戏安全支撑平台,对客户端信息进行上报处理,并且获取相关问题解决方案,并由网络游戏客户端进行下载。

安全服务平台是安全系统里最为重要的部分。其能对客户端安全信息进行上报,并且搜索相关解决方案以及下载解决办法。针对处理符合的方面,往往需要增加一部服务器来对其实施帮助。从经济角度来看,其也能与网络游戏服务器一同安置在一台控制器上。服务器收集关于非法插件以及黑软的相关信息,并且作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向网络游戏客户端发送同意解决措施的请求,并对网络游戏客户端安全插件对网络游戏客户端的保护起指导作用。需要存在对外的操作入口,便于管理员管理整个系统。

2 和网络游戏的协助处理

2.1 客户端处理

为使该平台与网络客户端更好地融合,客户端安全插件的接口在设计上要简单实用,只给出三个应用程序接口与网络游戏客户端相连接:一、客户端安全插件的初始化;二、客户端安全插件的终止;三、客户端插件的自动更新。网游客户端经过启动以上三个程序,再自动开启安全插件对网络游戏的运行过程进行保护。

在网络游戏启动之后,首先,应与安全服务器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对是否存在安全插件的最新版本进行判断。假如需要版本对版本进行更新,就进行更新客户端插件的下载。然后是网络游戏客户端启动初始化程序加载安全插件,加载完成后安全插件将发挥其作用。假如检测到非法操作,其将连接到安全服务器,随后进行相关处理并且上报其处理结果。客户端能够全程观察整个检测及处理过程,网络游戏客户端无需进行相关操作。退出游戏时,启动安全插件的终止程序,释放插件所占的磁盘空间。

2.2 服务端处理

相比安全客户端的处理,安全服务端的作用不那么复杂。该插件主要给两个应用程序提供接口:一、服务端安全插件的初始化;二、服务端安全插件的终止。其执行的步骤和客户端相像,网络游戏服务端启动初始化程序后,接下来将加载服务端的安全插件。为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客户端安全插件和服务端安全插件的通信接口与网络游戏通信的接口共用。这就要求网络游戏程序具有一套完整处理程序,对安全平台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进行处理,使其实现完美结合。

2.3 安全服务器

其主要安置在网络游戏服务器的内部网络中,是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对于数字媒体安全平台来说,其是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其独立性较强,不存在与游戏系统本身的关联。

3 关键安全支撑点

3.1 信息加密

该系统采取了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WAPI所采用的对称密钥算法,对安全平台的通信系统本身的安全进行了保障。 WAPI是由我国自主研究出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权利,相比于IEEE802.11b标准,其安全性更高、更可靠。

SMS4 对称密钥算法被无线局域网所采用,其属于分组算法。算法的分组长为128bit ,密钥的长度为128bit 。不管是加密算法还是密钥扩展算法,其结构都是32 轮的非线性结构。采用暴力破解法进行密码破译理论上是无法进行的。对于传输数据完整的要求,其采用CRC算法,针对文件传输的检查,为保证准确度,采用的是MD5 算法。

3.2 客户端关键算法

将客户端的非法信息进行检测是本平台的最重要的内容。客户端插件一般采用以下策略进行本地安全防护:

第一、检测文件是否存在修改。网络游戏客户端启动时,要将检验信息和本地文件进行对照。假如出现文件被修改的现象,需上报于服务端并且根据相应的办法进行解决。

第二、内存检查。该平台采用的Hook技术,达成了安全插件和其他程序连接的目标。内存检查能够检测出恶意程序的内存占用,通过拦截改变游戏内存的API来对网络游戏客户端进行保护。

第三、非法插件扫描。网络游戏客户端在启动之后,将自动获取网络游戏本身自带的安全插件列表。假如发现非法插件,将会向安全服务器上报,再由安全服务器做出判断并进行相关处理。

第四、黑软扫描。和处理非法插件的方法类似,网络游戏客户端将自动获取相应的黑软列表,然后对系统进行扫描,寻找是否存在这些黑软。如果发现,则按照策略进行相应的处理。

4 结束语

新型媒体 篇11

[项目来源: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2015JG21)]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摄影艺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也蓬勃发展,摄影技术的水平与摄影艺术的人文水平都得到了很大进步和提高;同时,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摄影艺术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促进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特别在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摄影艺术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更加新型的关系。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摄影艺术;社会发展

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人人都掌握了信息发布的设备和平台。图片作为信息传播中的重要载体,摄影艺术在自媒体时代下,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摄影艺术与社会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相呼应影响的关系。

一、自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自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作为社会传播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摄影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首先摄影艺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内容与生活的方式;其次拓展了社会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文化发展更加的多元化;另外,摄影艺术还是电子商务交易中重要的载体,大大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自媒体时代下的摄影艺术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数码时代下,随着掌握摄影语言的人越来越多,摄影作品就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网络社区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摄影作品,进行交流与沟通,完成一次虚拟的社交活动,人们从传统的口头语文字的交流方式慢慢转变成了更加依靠摄影图片的一种交流方式,这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大改变。其次,在人们的生活内容当中也增添了更多的有关摄影的内容,在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典的生活瞬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记录,并且在这些摄影的活动中增添了更多的生活乐趣,其中,婚纱摄影的出现,是丰富人们社会生活内容的一个典型,人们结婚的形式和内容都因为婚纱摄影的出现而改变。这些因为摄影艺术发展带来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对社会的发展是一种有利的促进。

(二)自媒体时代下的摄影艺术拓展了社会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途径。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有很多的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但是由于传播设备与技术的限制,有些传统的文化无法传承,造成了传统文化的丢失,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自媒体的出现,可以让这些文化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甚至去研究,这样传统的文化就得到更多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为社会积累更多社会文化,这些文化的积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

(三)自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发展多元化促进了社会文化发展更加多元化。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摄影艺术越来越多元化,摄影从单纯的纪实慢慢发展成多元化的摄影类型,比如时尚摄影、婚纱摄影、创意摄影、概念摄影等等,摄影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繁荣社会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摄影艺术是电子商务交易的重要载体,大大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电子商务大行其道,人们很多的商品都是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买的,这种交易的方式的形成,主要是依靠摄影艺术来传播产品信息,在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中,摄影艺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各种信息平台出现,让更多的商业信息得到传播,供求双方可以通过自媒体的商业信息平台找到自己相应的信息,从而促成供求双方的交易,让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快捷,产品信息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中直接、有效的传递,从而平衡供求双方的信息渠道,促进商品的交易。从而促进商业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发展促进摄影艺术的发展

摄影艺术作为社会发展形势的下的一种产物,其发展直接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是无法产生摄影技术,只有当社会发展了,新的科学技术随之出现,才促成了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也只有社会越来越进步,摄影艺术才会越来越进步。

(一)社会的发展带了摄影技术的发展。社会发展带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摄影技术的发展正是以科技技术发展为依托的,首先摄影的诞生依靠科技的发展,只有有人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物理现象,以及发现感光材料的基础上,才诞生的摄影术,而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进步都是与科技发展有关系的,比如单反相机的发明,数码摄影技术的发明,等等,只有社会进步了,科技才会进步,科技进步了,才有摄影技术的进步。

(二)社会发展促进摄影艺术在人文水平方面的提高。当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人们的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知也会随之提高,这种意识的进步与提高会影响到摄影创作的过程,摄影作品就会寄托更多的思想内涵,因此摄影艺术的人文水平得到更高的体现。

三、自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摄影艺术也一样,既存在有利社会发展的一面,也存在有害的一面,在自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摄影艺术的变得大众化,带来了数码摄影的爆炸同时,也带了业态不健康的危机,大量的镜头让我们隐私消失了,甚至颠倒黑白,损毁了世界的真实性和读者的灵魂,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影像垃圾充斥着我们的视觉。首先,摄影可能对他人权利造成损害。人们随时随地拿起手机或者相机拍照的同时,有可能是对别人肖像权的权利,也许会侵犯别人的隐私。其次、摄影可能会带来虚假信息或者有害信息的传播。在摄影艺术大众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摄影技术和数码图片的后期处理技术,当摄影技术与无所不能的后期技术相结合的时候,图片就变得不再真实,甚至是颠倒黑白,改变真理,毁灭真相。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再次、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大量的影像垃圾充斥着我们的视觉,这样的图片大爆炸会越来越超出了我们的负荷,信息变得凌乱,难以系统化。因此,图片爆炸性的增长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精彩,而是难以负荷的精神负担。另外,大量的读图挤压了人类大脑思考的空间。图片的信息是直接、简单的,甚至粗暴,在接受图片信息的时候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久而久之,人类思考的能力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影响,社会主体的思考能力减弱,社会文化内涵也会随之减弱,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姚禹伯.摄影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艺海,2009(07).

[2]高建国.自媒体时代“全敏摄影”的表现形态与社会控制[J].艺术世界,2014(12).

新型媒体 篇12

关键词:移动,媒体,智能油田,应用

信息技术本身的高速发展, 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推动, 另一个方面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环境中各个领域与产业的信息化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油田环境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也在不断深入, 并且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升, 以及通信网络的不断成熟, 更多智能性的技术涌入油田应用环境, 智能油田体系也因此崭露头角。

1 移动技术在智能油田体系中的应用

智能油田体系, 相对于数字油田而言, 在其既有的强大信息化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元素。既有的数字油田环境中, 其发展的重点是将整个油田工作环境中的各个环节的状态数字化, 并且通过数据传输网络进行有效采集, 送达到对应的分布式数字处理节点, 以及数据中心展开深入的分析。而智能油田则更加偏重于在数字油田有效实施的基础上, 展开对于数据的深入加工和智能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看, 数字油田和智能油田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并且智能油田可以视为数字油田的一种深入发展。

从数字油田阶段开始, 数据的深层次价值即开始得到重视和应用, 而数据价值的体现, 必然会要求更多智能技术的引入, 同时也从客观上推动着移动媒体在智能油田环境中的出现。这种客观性并不像数字油田的发展那么显著, 但是却是移动媒体在智能油田中出现的必然。首先, 油田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 必然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而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必然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弹性的组织结构, 是更为综合化人才不断涌现而推动形成的必然, 也是切实提升当前整个油田工作环境效率的必由之路。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弹性组织形式, 工作空间中的网络会随之表现出对应的弹性状态, 以往的有线接入方式会逐渐被无线接入方式取代。这种更替从技术角度看, 体现为更大容量无线数据传输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支持状态。其次, 移动终端本身的智能化, 也从一个侧面推动着智能油田环境中移动新媒体体系的形成。同时这种终端本身的智能化, 更加成为推动弹性工作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智能化的移动终端, 比以往信息环境更加能够支持起工作人员工作地理位置的移动, 这种状态在整个系统的监控以及维护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支持作用。

实际的智能油田环境中的移动媒体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保持高度关联, 虽然当前移动GIS系统在智能油田环境中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但是相关的研究以及试点应用已经展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考虑到油田工作环境中, 不同的部门之间通常会在地理位置上保持较大差距, 因此移动技术与GIS的有效结合, 必然会成为推动智能油田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智能油田环境下的移动媒体系统结构与核心技术

在智能油田环境之下, 移动媒体系统的应用体系参见图1, 其中包括数据管理层、通信服务层以及终端表现层三个主要层面。

从整个移动体系应用图中可以看出, 终端表现层是最为基层的一级, 其存在主要包括该应用环境中的诸多智能移动端。该层面主要负责实现对应业务数据在移动端的接收, 并且结合地图加以显示, 实现对于整个工作体系的优化部署。对于地图的加载和显示, 以及相关任务数据的送达和确认, 成为该层面的工作重点。而通信服务层则主要负责接受客户端请求, 然后对数据层数据进行处理, 最后将分析处理的结果数据返回给客户端。最后作为数据管理层的最高层, 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两类, 面向不同的应用请求实现响应。其中业务数据包括勘探开发数据、测井数据等, 主要面向油田工作环境展开相应的数据提供;而空间数据则包括工区井位图、工区管线图、工区地形图等数据, 主要负责诸多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图形数据提供。

在这样的数据体系环境中, 移动通信、移动定位以及云GIS是最为核心的三个主干技术, 共同构成了智能油田环境中的移动媒体系统。在当前环境中, 3G和Wifi成为油田移动网络的核心技术, 但是4G应用也在随之兴起, 尤其是在目前流媒体数据格式成为突出趋势的环境下, 4G以其对于流媒体更好的支持赢得了一定市场。于此同时, 对于地图的显示也包含了较大的数据量, 因此如何在当前环境中打造更大的无线数据传输容量, 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次, 移动定位在智能油田的移动媒体环境塑造中同样意义重大。当前移动端的定位方式主要包括GPS定位、网络定位以及基站定位, 若移动端的地图参考坐标系与定位采集坐标使用的参考坐标系不同, 还应考虑不同参考坐标系下坐标的转换, 将采集点的坐标转换为与地图一致的坐标系下的坐标, 正确显示地物的位置信息。不同的定位方式对于软硬件的要求和应用特征都会有所不同, 实际工作中可以依据环境需求进行选择考虑。

最后, 云GIS则是智能油田系统环境中移动体系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它对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资源提供共享的可配置的访问方式。无论以何种方式实现云技术, 其核心价值都在于为智能油田提供更精确和迅速的数据服务, 并且更多面向组织环境中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展开集中管理, 同时均衡整个通信网络的各类传输以及数据资源。

3 结论

移动媒体技术在智能油田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会日益突出, 唯有深入分析当前油田环境中对于信息的需求, 紧跟移动相关技术发展步伐, 才能对整体状况作出准确判断, 才能形成推动移动媒体技术体系发展的有效力量。

参考文献

[1]倪良玉, 马秀强, 南登科.浅议油田信息化移动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6) .

上一篇:消防水箱下一篇:电视文化理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