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提升安全

2024-06-06

矿井提升安全(共12篇)

矿井提升安全 篇1

矿井提升机在出厂时本身就自带了保护装置, 但在恶劣的矿井生产条件下, 一旦出现机械疲劳, 难免会造成提升机的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煤矿生产现状下, 依然有一大批使用年限较久甚至是超出了额定使用年限仍旧在超期服役的提升设备, 一旦出现丝毫闪失, 轻者造成提升设备损坏, 重者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如果对这批设备进行更新, 必然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不符合矿井生产现实。因此, 在不更新主要提升设备的前提下, 加强矿井提升机安全保护装置的认识和管理, 是保障提升机安全运行的有效方式。

1 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组成部件及作用

煤矿提升机安全装置一般有以下几个部件组成:制动装置、微拖动装置、防过卷装置、防过速装置、深度指示器以及其他装置等。

1.1 制动装置

矿井提升机能够正常和安全运行, 主要是制动和安全保护装置在起作用, 其对矿井提升机的正常使用起着直接保障作用。如, 当矿井提升机接受指令停止工作时, 制动装置可以可靠地刹住提升机, 迫使其停车;在提升机减速运行或运输重物到矿井时, 矿井提升机的制动和安全保护装置则起着参与提升机的控制作用;在出现意外紧急事故时, 矿井提升机的制动和安全保护装置可以起着安全制动的作用, 及时刹住提升机。鉴于矿井提升机制动装置对于提升机的重要性, 应加强对机房的管理,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保证矿井提升机制动装置的正常、高效运行。具体说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应当在提升绞车里根据工作便利需要装设一个常用闸和保险闸, 而且要保证操作人员不离开座位就能够便宜地进行操作。其中, 必须保证保险闸能够自动发挥制动作用。

其次, 如果常用闸和保险闸使用的闸瓦制动是同一套时, 要把操纵和控制系统分开;同时, 必须保证双滚筒提升绞车的二套闸瓦的传动装置也是分开装设的。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严格管理, 严谨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对制动闸进行调整;双滚筒轿车中, 如果有二套闸瓦共用同一套传动装置的, 一定要保证每个滚筒单设有各自的控制机构的弹簧闸。

第三, 立井式提升绞车和斜井缠绕式提升绞车在配备了制动装置常用闸、保险闸的同时, 还要加设定车装置, 以便在修理制动装置或者调整滚筒位置的情况使用。

1.2 防过卷装置

如果提升容器被提升到限定的停车位置仍然继续提升, 就会造成过卷事故。防过卷装置即是限制提升容器的提升距离, 避免提升机出现过卷事故的主要装置。一般认为, 对于防过卷装置, 一般要求其能够限定提升容器在正常的停车位置停止工作, 或者在提升容器超过出车平台0.05m时, 自动断电强制停止工作, 此时, 保险闸工作。但为了保证过卷保护能更加稳妥, 一般在井架上和深度指示器上会分别装上一套防过卷保护的装置。

1.3 防过速装置

在防过卷装置过卷后, 保险闸会马上工作, 但这不能完全确保提升机的安全, 因为即使保险闸在预知到放过卷装置工作无效后马上动作, 提升绞车也不能立即就能够停止运转, 这其中涉及一个制动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花费时间的长短主要由保险闸工作时的提升速度决定。这时防过速装置就派上了用场。防过速装置的使用要求, 在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的15%时, 必须自动断电停止工作, 保证保险闸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 如果提升绞车最大提升速度超过3m/s时, 必须要装设有限速装置才能保证提升容器在到达限定停车位置时的速度在2m/s以下。

1.4深度指示装置

深度指示装置是监视提升绞车运行情况是否良好的重要监视系统。深度指示装置能够很好地监视提升绞车运行情况, 合理安排提升容器减速, 因此, 一般情况下, 提升绞车都必须装设该装置及自动示警警铃, 深度指示器要安装失效保护装置, 一旦深度指示装置失灵, 失效保护装置能够自动断电促使保险闸工作。

2 提升机保护装置安全管理

首先必须确保提升机房电控室的消防设备齐全, 保证必备的消防器材安放到位, 如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到位;其次, 确保专人定时对提升机房进行日常管理, 管理内容包括对消防器材的定期检查, 保证消防器材不过期不失效, 确保消防用水足够的水压和水量;第三, 提高管理人员对于提升机房电控室火灾的扑灭方法培训, 一旦火灾发生, 现场管理人员需第一时间报告矿调度室, 同时实施正确、科学的灭火自救方法, 即应先切断电源, 防止火势蔓延, 注意预防触电;切断电源后使用绝缘用具, 设法断开负荷开关;灭火时, 必须使用绝缘工具和不导电灭火器材, 不可使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导线或者电气设备。

总之, 安全保护装置对提升煤矿提升机的安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能够保障矿井提升机装置的正常运行。加强对煤矿提升机安全保护装置的安全管理, 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霍义.几种矿井提升机的安全保护装置分析[J].民营科技, 2011 (9) .

[2]章红全.简述矿井提升机的安全保护装置[J]-科技信息, 2009 (29) .

[3]陈虹微.矿井提升机过卷事故分析及保护[J]-煤矿机电, 2003 (2) .

[4]拾以超.PLC在提升机系统后备保护装置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 2008, 24 (12) .

矿井提升安全 篇2

㈠设计选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具备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维修方便等特点。选购的设备应有鉴定证书和生产许可证,防爆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和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㈡设计选型后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设计审查通过后,按照有关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㈢设备到货后,有关部门按设备装箱单和技术文件要求查验设备、附机、随机配件及技术资料。技术资料至少应具备以下九种:

1、使用说明书

2、产品出厂合格证(防爆合格证)3、基础图

4、设备总装图

5、制动装置结构图、系统图

6、易损零部件图

7、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

8、主要电气设备试验报告。

9、主要部件的探伤报告。

㈣查验合格的设备应及时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暂时不使用

㈡安装验收的图纸及资料

1、设备出厂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

2、设备清单:包括已到设备、到货未安装设备和已订未到设备

3、装配图和随机备件图

4、设计施工图

5、提升、制动、电气系统图

6、调试、测试报告

7、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8、安装竣工图、竣工报告

9、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10、施工预算及决算

㈢设备安装中的重点验收项目及内容

安装单位应主动邀请有关部门在安装过程中共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符合设计安装标准,以作为今后验收移交的凭证。

1、滚筒(驱动轮)制动闸盘或闸轮无开焊、裂纹和变形

2、主轴水平度和多段轴的平行度

3、联轴器的同轴度

4、减速箱的技术测定

5、深度指示器的传动和变速装置的装配、润滑

6、制动闸盘粗糙度、端面跳动、不平行度

7、电气系统调试

8、主提升钢丝绳、尾绳的试验和悬挂

㈣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安装完毕后,由安装单位按有关标准进行自检验收,合格后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矿业(集团)公司组织设计、施工、设备管理和使用等单位进行交接验收和评定。

1、检验工程技术档案、竣工图、隐蔽工程记录、调试报告和设备清册等资料。

2、对工程标准和安装质量进行抽检与复验。

3、组织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编制试运转实施方案,检查试运转情况。

4、对安装质量进行评定,填写工程竣工移交报告、移交验收鉴定书、质量认证意见。

三、提升设备的检修、维护及安全运行 ㈠技术测定、整定及探伤

1、载人提升机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测检验,其它提升机每三年进行一次检测检验。制动系统、联接装置每年探伤一次(已-45

均要停车并汇报,待修复合格后方可开车。

㈢提升系统其它设施管理

1、选用的提升容器、人车(斜井、平巷)、矿车(包括连接链、插销)、罐笼、箕斗、连接装置、防坠器、托罐及防蹲罐缓冲装置等必须具备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2、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罐装置,防撞梁不得兼作他用。防撞梁必须能够挡住过卷后上升的容器或平衡锤;托罐装置必须能够将撞击防撞梁后再下落的容器或配重托住,并保证其下落的距离不超过0、5m。

3、加强提升容器防坠保护设施的管理,做到定期试验,并形成正式报告,认真填写日期、地点、数据、结论等,经矿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签字后存档。

⑴立井罐笼防坠器:不脱勾检查性试验6个月一次;脱勾试验一年一次。

⑵斜井人行车防坠器:不摘勾的手动落闸试验每班一次,对摘勾的人行车每次运行前应再进行一次手动落闸试验,静止松绳落闸试验一个月一次,重载全速脱勾试验一年一次。

4、立井提升容器的罐耳在安装时同罐道之间所留的间隙以及罐道和罐耳的检查检修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85条、386条规定执行。立井提升容器和井壁、罐道梁、井梁之间的最小间隙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7条的规定。

3、提升信号声光俱备,停车信号与工作信号声、光有区别。停车信号警铃必须使用单击电铃或电笛;停车信号和工作信号的指示灯必须分开设置,并有明显区别。一套提升装置供给几个水平提升时,各水平所发信号必须有区别。

4、用多层罐笼升降人员或物料时,必须具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95条所规定的信号闭锁。

5、除常用的信号装置外,还必须具有备用信号。斜井提升时,专门提升物料系统,还需要一套由井底车场及各水平车场直通绞车房的紧急停车信号;专门升降人员的系统,还需有人行车泄漏通讯机;人物混提的系统,有井底车场及各水平车场直通绞车房的紧急停车信号和人行车泄漏通讯机。

6、斜井双勾串车提升时,必须设置错码(串勾)信号。

7、井底车场和井口之间,井口和绞车房之间,必须装设直通电话或传话筒。

㈤提升系统技术改造

1、应积极采用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对在用的老提升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

2、提升系统的重大技术改造必须在调研基础上由矿提出改造方案,经矿业(集团)公司组织技术论证,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部门报批。

3、技术改造设计方案,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相关规定,并具备一定的先进性。技术改造必须做好整个提升系统的优化匹配,对影响系统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如主井装载定重测量环节、制动器、防滑保障、过卷过放防护装置等产品和技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计算机技术时,必须按电磁兼容性技术进行设计,并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技术指标检验,以保证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4、技术改造后必须经批准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出据验收报告,并将相关的技术文件及图纸同时改动,记入技术档案。

㈥提升钢丝绳的管理

1、正确选用提升机钢丝绳。重要用途使用的钢丝绳不应采用点接触型。选用钢丝绳除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00条、407条、416条和具备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⑴立井提升宜采用同向捻镀锌钢丝绳,斜井串车提升宜采用交互捻钢丝绳。

⑵当井筒中淋水较大或淋水的酸碱度较高,以及作为回风井的井筒提升时,应尽量选用镀锌钢丝绳。

⑶斜井提升宜使用面接触钢丝绳或外层钢丝较粗的三角股钢丝绳;立井提升宜采用异型股钢丝绳和线接触钢丝绳。

0

⑸平衡钢丝绳的长度必须同提升容器过卷高度相适应,并防止过卷时损坏平衡钢丝绳。

⑹提升装置必须有试验合格的备用钢丝绳。对使用中的钢丝绳,根据井巷条件及锈蚀情况,至少每月涂油一次。摩擦轮式提升装置的钢丝绳,只准涂、浸专用钢丝绳油(增摩脂),否则可不涂油,但对不绕过摩擦轮部分,必须涂防腐油。

⑺立井提升容器与提升钢丝绳的连接,应采用楔形连接装置。每次更换钢丝绳时,必须对连接装置的主要受力部件进行探伤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楔形连接装置的累计使用期限:单绳提升不得超过10年;多绳提升不得超过15年。

⑻钢丝绳的保管存放,应在表面涂一层固体油脂并入库,防止锈蚀。

⑼钢丝绳在运输取放过程中,不得碰伤或挤压。

⑽立井和斜井天轮,应使用衬垫天轮,斜井轨道托滚也应使用带衬垫托滚。

㈦油质管理

1、加强提升设备润滑管理,根据每台设备的特点和实际运行状况,建立润滑“五定”(定人、定质、定量、定点、定期)制度并做好用油换油记录。

213

5、提升系统日常维修,每天要保证2~4小时的检查维修时间。全年不少于12天的停产检修日。

㈩提升系统的操作及维修

1、针对每一部提升机的设备性能及运行特点,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做到内容全面、程序清晰并同现场实际相符。

2、司机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动作原理,掌握《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及车房各项规章制度,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

3、提升系统维修工、钢丝绳检查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4、提升系统维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⑴设备维修必须建立包机制,明确包机人员的职责。

⑵对各种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定期进行检查试验,达到灵敏可靠。

⑶应针对每部提升机的实际情况做好“三化”工作,即维护检查周期制度化、维护内容规律化、维护保养程序工艺化。

⑷认真编制设备有关使用维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组织维修人员学习有关设备的结构、性能、使用、维护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掌握《煤矿安全规程》及《机电设备检修标准》、《机电设备完好标准》有关提升系统的各种规定,并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试。

据、零部件更换)

⒂重大及以上机电事故分析报告

⒃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运行单耗 ⒄相关联的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资料

2、每一提升系统必须建立如下制度

⑴要害场所管理制度(门口张挂)

⑵岗位责任制度、包机制度(机房张挂),信号工和把勾工岗位责任制度(井口、井底张挂)

⑶交接班制度(机房张挂)

⑷领导干部上岗制度(机房张挂)

⑸操作规程(机房张挂)

⑹安全保护装置日检查试验制度

⑺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⑻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3、每一提升系统要具有以下记录

⑴日维护检查记录(机房存放)

⑵电气保护日检查试验记录(机房存放)

⑶钢丝绳日检记录(机房存放)

⑷交接班、运转日志记录(机房存放)

⑸干部上岗记录(机房存放)

⑹井口操车设备、安全门闭锁与信号日试验记录(班组存放)

⑺外来人员登记记录(机房存放)

⑻提升系统事故记录(机房存放)

⑼设备检修记录(机房存放)

⑽钢丝绳试验、更换记录(存档)

4、每一提升系统需在机房内张挂以下图纸

⑴制动系统图

⑵电气原理图

⑶设备平面布置图 ⑷巡回检查图表

⑸绞车总装图和技术特征卡片(十二)提升系统备品、备件管理

1、实行分类管理,对设备所需的专用件,实行建帐管理。

2、做好备件的验收、入库、储存、保养工作。

3、建立旧件回收制度,搞好旧件修理复用,修好的备件要交备件库另册登记入帐。

矿井提升安全 篇3

关键词:高产;高效;关键;立井;提升

中图分类号:TD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60-02

1 矿井概况

1.1 矿井地理位置

桐庄矿是一座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的新型现代化矿井,矿井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东南部,国家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线和107国道在矿井东部15 km处穿过,与京广线相接的矿区环行铁路马磁支线及峰磁公路从井田北部通过,交通便利。井田南北长11.5 km,东西0~5 km,面积37.4 km2,地质储量4亿t。

1.2 主井提升系统基本情况

主井提升绞车型号:JKM3.25*4(Ⅲ)-WTZ;主电机型号:ZKTD250/45-P,功率1500 kW;最大提升速度9.87 m/s;设计提升能力120万t/a。电控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IMADYND全数字控制系统,双电流闭环控制。

主井井筒直径5.5 m,原布置一对12 t多绳提煤箕斗,双勾提升。箕斗断面积2 300×1 300 mm,高度10 700 mm,容积12.6 m3,侧扇型闸门异侧装卸载。箕斗卸载采用气动开闭,过卷高度10 080 mm。井下装载为ZLQ-12型立井箕斗计量装载设备,气动开闭闸门装载,井下过放距离为10 100 mm。井底装载采用两台GZY1220振动给煤机,井底装载胶带输送机为TD75-800。

2 矿井高产高效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梧桐庄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2 Mt/a,服务年限为82.3 a。本矿井煤层倾角变化不大,煤层厚度适中,资源丰富;煤层顶板条件较好,瓦斯含量低,适合综合机械化开采。煤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故从资源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上看,进行高产高效技术改造是可行的;同时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自投产以来,主井提升系统一直运行良好,稍加技改即能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建设。这些因素为矿井高产高效改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可行性。

另外梧桐庄矿矿井涌水量大,治水难度大,排水费用高,通风距离远,且“三下采煤”开采技术的实施需对村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仍维持矿井原设计产量,原煤成本必然增加,矿井效益差。为提高效益,就必须提高矿井产量。因此,也必须对矿井进行高产高效的技术改造,使梧桐庄矿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矿生产国家紧缺的低灰、低硫、低磷、高挥发份和高热量的优质肥煤,是峰峰集团公司配制炼焦煤的稀缺煤种。根据市场需求,为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集团公司决定对梧桐庄矿井进行高产高效技术改造,最终矿井产量达到210万t/a。

主井提升是原煤运输关键环节,主井的提升能力制约着矿井高产高效建设,如果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就必须提高主井的提升能力。矿井进行技术改造产量达到210万t/a,则主井提升系统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提升能力达到210万t/a。故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就必须对主井提升能力进行技术改造。

主井提升设备为JKM-3.25*4(III)型塔式多绳摩擦提升机,改造前箕斗装载量为12 t。实际运行中发现绞车休止时间长,即装卸载时间长。以上情况说明在对提升系统不做大的改造,提高主井年提升能力是可行的。

提高主井提升能力达到210万t/a的措施如下:

①充分利用绞车和钢丝绳的最大静张力,对绞车电控进行改造提高绞车的提升能力。增加箕斗的装载量提高每钩的提升量。

②缩短定量斗装载和井口煤仓卸载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提升钩数。

③通过调整绞车的爬行、加速、减速等运行时间,缩短绞车单钩运行时间。

3 技术改造实施方案

依据主井技术改造措施,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改造,达到年提升能力210万t,主要改造工程以下几个方面。

3.1 箕斗改造

为增加每勾提升量,箕斗断面(2 300×1 300 mm)保持不变,将箕斗装煤斗箱加高,使箕斗容量由12.6 m3加大到14.7 m3,充分利用绞车的最大静张力差,装载量达13 t。

3.2 装卸载气动系统改造工程

装载气控系统改造方案是在原有的气控装置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从增加汽缸活塞速度,减少闸门开启的时间考虑,加大了管路的通径,将原来通径DN20 mm的气路改为DN25 mm,使管路的通气面积增加到原来的1.56倍。

箕斗卸载气控系统原设计为一个汽缸两路同时供气,管路通径为2*DN25 mm。本次改造方案主要是加大了管路的直径,将原来管路通径改为2*DN40 mm,使管路的通气面积增加到原来的2.56倍,将进气回路中的节流阀取消,减少管路的压力损失,达到提高气缸活塞速度,减少休止时间的目的。

通过对气控管路的改造,提高气缸了活塞速度,使休止时间减少约5s。

3.3 装载皮带改造工程

主井底原安装两条TD75-800皮带,运输能力300 t/h,改造为两条TD75-1000皮带,运输能力达400 t/h,装载时间由每钩2.5 min缩短为2 min。改造前后装载皮带技术参数对比如表1所示。

3.4 定量斗改造工程

将现有2台定量斗上段加宽300 mm,减短100 mm,容量增至14.69 m3。为实现顺利卸载,在下部加装不锈钢滑板。

3.5 主井底给煤机改造

原设计主井底安装两台GZY1220震动给煤机给煤,当产量增大时将无法满足给煤要求,并且运行中事故率高,现改为两台JDG14/F甲带式给煤机,给煤量400t/h。

3.6 主井液压站改造

主井绞车原设计的液压站(E138型)制动力不足,为满足增大提升能力的要求,重新选用了E146型液压站,满足绞车一次提升13 t制动力的要求。

3.7 主井绞车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改造

功率柜电流限幅值由2 400 A调整为3 100 A,电枢电流建立时间由5.8 s缩短为3 s,每钩提升时间节省了2.8 s,并且满足了每钩提升13 t的要求。

3.8 主井绞车主计算机PLC控制系统改造

主井绞车主计算机控制系统改造,由S5PLC改造为S7-300PLC控制系统,调试后使控制程序固化,不会因长期停电或误操作而造成主控程序丢失,并且可根据绳槽磨损情况很方便地进行指示深度的修正,使运行参数的调整简单明了,控制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4 改造后的实际运行结果

改造后主井底两码定量斗容量增至14.69 m3,在下部加装不锈钢滑板,缩短了装载时间;为缩短装卸载时间,加大了气控装置管路通径,提高气缸活塞速度,使箕斗休止时间减少约5 s;更换了主井底两条转载皮带,装载时间由每钩2.5 min缩短为2 min;改造了主井底两部给料机,将原采用的GZY振动给料机改造为JDG甲带式给料机,使装载能力与改造的装载皮带匹配;电控系统将功率柜电流限幅值由2 400 A调整为3 100 A,电枢电流建立时间由5.8 s缩短为3 s,每钩提升时间节省了2.8 s,满足每钩提升13t的要求。改造前主井绞车每次提升量12 t,提升一次循环时间137 s。改造后每次提升量13 t,经测试,提升一次循环时间120 s(南码117 s,北码122 s)。

改造后主井提升能力提高,每小时提升勾数由22勾增加到30勾,每勾装载由12 t增加到13 t,年提升能力(考虑不平衡系数1.1):

A=13×30×18×330/1.1=210.6万t/a

主井提升能力能够满足矿井年产210万t的生产需要。改造中选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了主井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5 经济效益分析

①间接效益:改造后矿井年增产量90万t,按市场价800元/t计,年增加产值:90万t×800元/t=7.2亿元。

②直接效益:改造后,每勾提升时间缩短,节电效益明显。经测定,吨煤提升电耗降低0.4 kWh。

年节电:0.4×210=84万kWh;折合资金:0.42×84=35.28万元

这次主井改造方案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施工快捷,全部改造利用矿井检修时间完成,没有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改造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技术改造,实践证明提高矿井主提升系统能力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新途径,可以在同类矿井中大力推广应用。这次成功改造不仅取得巨大的安全、经济效益,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实现高产高效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矿井提升安全 篇4

教练式指导:借鉴竞技体育管理方法, 将企业传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转变成“教练”与“学员”的关系, 通过教学互动, 增益操作技能, 激发个人潜能。

裁判式检查:员工岗位操作按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量化、清晰化要求, 规范管理。

交管式考核:借鉴交通违法处理模式, 对不安全行为及隐患、事故实施裁判式检查。

六大要素狠下功夫

“三式”管理模式在蔚州矿业公司已进入到深化阶段。围绕着提升安全、高效的矿井建设要求, 公司大力培训管理者, 在六大要素上狠下功夫。

首先, 开展拓展提炼活动, 引导管理者成为教练型领导。公司聘请专业讲师进行企业管理教练技术培训, 使管理者的教练式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管理人员素养提升, 使管理团队的心智模式不断完善, 团队整体优势得以增强, 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其次, 注重管理精细化, 狠抓六大管理要素, 以不断提升矿井的环境建设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岗位操作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 促进企业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机制和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一是现场整理整顿。按照精细、精美的标准, 整理整顿作业现场, 拓展现场作业空间。按照科学、合理、有序、美观的要求, 对作业现场和办公场所的物品放置进行更为合理的规范安排。二是应用编码、定置、标识、看板技术。对人员、区域、工程、设备进行编码管理;对作业现场的材料、工具、设备和地面办公设施实行定置管理;矿井主要作业系统应用标识和看板。三是开展全员岗位描述。抓住工作场景描述、作业流程描述和应急处理描述这三项重点内容, 认真编制岗位描述说明书。公司要求管理者和员工都要熟练掌握各自岗位的安全责任、作业标准、操作流程、设备性能、协作配合、避灾路线, 以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和处理方法。在工作过程中, 管理者要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作用, 通过有效手段, 促使员工熟练掌握岗位工作。四是规范做实手指口述。对员工进行全面、规范的手指口述的内容、口令和动作的岗位强化训练。着眼于岗位作业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程序, 管理团队不断提高员工手指口述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固化员工的良好作业习惯。五是实施走动管理。按照“走动无盲区, 管理零漏洞”的要求, 实现“走动留痕迹, 责任能锁定”。六是实施群英锤炼行动。通过组织实施以“精优作业法”、“卓越管理法”、“创新成果”、“精英品牌”、“首席员工”等行动, 激励员工立足岗位, 释放潜能, 充分展现自己的技艺才华和绝招绝活, 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增强企业活力。

工作机制保证运转

蔚州矿业公司健全和完善了多项工作保障制度。一是组织领导制度。为了强化“三式”管理的推行力度, 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成立了“三式”管理领导小组, 确定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负责领导“三式”管理的具体工作。二是交流汇报制度。通过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改进工作, 共同提高。另外, 各单位推进“三式”管理的进展情况, 在每月公司安委会上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汇报沟通。三是定期活动制度。定期开展同业务教练比赛、教练课堂、安全检查竞赛等活动, 做到活动经常, 突出实效。四是考核表彰制度。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 使“三式”管理便于操作, 易于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表彰奖励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效果不明显、流于形式的要给予通报以至处罚。各单位推进“三式”管理情况被纳入质量标准化和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进行考核, 与单位领导的绩效挂钩。这套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三式”管理各项工作的展开。

“三式”管理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领导深有感触地说, “三式”管理模式, 首先是管干部。它的实施, 让我们基层单位尝到了甜头, 我们有了一个推进工作很好的载体。蔚州矿业公司自推行“三式”管理新模式以来, 各级管理者的安全文化意识逐步提高, 单侯矿、南留庄、兴源等矿各级管理者, 将教练管理技术融入日常工作, 在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中, 讲方法传经验, 讲理论教实践, 积极开发员工的心智模式, 发挥潜能, 有效激发团队整体力量, 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自实施“三式”管理以来, 共有600多名青工通过技能鉴定提升了技术等级, 公司选拔推荐的93名优秀选手参加集团公司员工专项技能竞赛中, 28人进入实践操作环节, 11人被评为创新明星, 14个项目被评为创新项目, 29人被评为“蔚州公司技术状元”, 113人被评为“蔚州矿业公司技术能手”。在参加张家口市蔚县技能大赛中, 有5名员工获蔚县“五一劳动奖章”称号。这些成绩, 显示出“三式”管理在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效及人才素质培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矿井提升安全 篇5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集团公司在我矿召开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现场会,这不仅体现了集团公司对我矿机电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更是对我矿机电战线各项工作的鞭策和鼓励。在此,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年以来,在矿党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执行集团机电工作“安全可控,精细管理,工作超前,按章作业”十六字方针,落实“一五七三”工作体系,从“精、细、严、实”上下功夫,扎实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下面,就我矿在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转变思想,强化意识。

十矿机电运输线路系统复杂,地压大,巷道硐室条件差,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底子薄,基础差,与兄弟单位质量标准化存在很多差距。为了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十矿机电战线从小事做起,从细处抓起,先后开展了“洗脸工程”、“铁丝头治理”等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区队管理人员去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写个人心得体会。来不断提升区队管理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向职工传递质量标准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力争使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干标准活,上标准岗。并要求每个干部职工学标准、知标准、用标准,用思想去达标。坚决遏制把习惯当标准,养成一种把标准当习惯的行为。

二、精心筹划,整体部署,重点打造

十矿机电战线2015年初提出了“以质量标准化为重点,狠抓规范管理”的要求,并结合矿总体要求,制定了《2015年十矿机电运输质量达标规划方案》和《十矿机电运输质量达标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战线各单位每月按照规定的计划进行质量达标,机运区每月月底按照要求组织人员进行验收、考核。上半年重点打造了-140北翼井口、-140北翼中央变电所、戊七大巷、戊组二部高强硐室,-320南北大巷轨道线路等示范化达标工程。

三、质量标准化亮点

1、主提升系统方面:①、北翼副井三个水平井口更换操车设施及信号装置,全部采用三森公司生产的型号为KZP的双补锁罐摇台及操车系统。液动控制,销齿推车机与阻车器相互联锁,摇台具有托罐、锁罐等功能,实现安全、平稳提升。②、规范小线、管路布置。井口各处信号、控制小线、油管用线卡固定,垂直引入地面管路地沟并穿管,用铁饭铺盖。③、井口处铺设花纹钢板,硬化地面,各加工件、钢板边缘采用砂轮打磨,搭接处光洁平整。④、醒目标识。上下井口护栏采用统一钢管制作,并粘贴反光饰条。⑤、合理调整-140井口北头JH-7.5回柱绞车位置,回柱绞车原在硐室门口处,影响过车及行人安全,现将其移至机电硐室内部,在硐室口处固定地锚并安设定滑轮,不仅实现了安全提升,同时也美化了井口环境。⑥、统一规范喷雾安装。-140及-320井口北头喷雾安装全部采用反绳扣张紧8#铁丝成直线后线卡固定,不仅根除了喷水时来回摆动的情况,而且实现了全断面覆盖,洒水均匀。⑦、更换三个水平井口信号房操作台,重新硬化-140及-320井口北头配电硐室地面,调整开关位置,重新制作接地连线,调整电缆,并部分穿管,做到整齐、统一。⑧、井口支罐机处安设护栏,等间距刷红白相间油漆。

2、轨道运输方面:①、-140北翼井口区域内更换30kg轨道660米(其中:-140井底车场500米、北翼上井口60米、下井口100米),更换C60高强轨枕1000块,②、更换30kg道岔13付(其中:-140车场和井口8付、北翼上井口3付、下井口2付),配置风动和液压传动道岔转辙器7套,风动控制箱固定墙上,管路沿墙用卡子固定进入地沟,气缸处用铁板封盖并刷漆,醒目标示。(其中:-140井底车场4付、北翼上井口1套、-140井口1套、下井口1套)③、轨道调整达到《窄轨线路、道岔质量标准》要求,沿途区域内巷标、里程牌、道岔标示统一规格,统一高度(下面距离轨道面1.3m)。④、区域内全部更换为LED照明,高度、间距一致,水平一条线。

安全供电方面:①、-140北翼中央变电所内同一设备调整为同一型号。高爆16台全部为BGP9L-6AK型,低压开关25台全部为KBZ-400型,做到整齐划一。②、规范接地极装置。主接地连线全部采用40×5的镀锌扁铁连接,辅助接地连线采用10平方的橡套电缆并穿管与接地极连接,同时在同一位置粘贴反光条,达到警示醒目。③、调整开关位置,间距一致,低压开关、高爆、变压器外侧摆放各成一条线,照明吊挂水平一条线。④、变电所防火门内台阶边、楞分明,并用角铁护边。⑤、规范穿墙套管。穿墙套管露出部分距离墙体两侧长度一样,长度为15mm,并作为以后所有穿墙套管的标准。

4、皮带运输方面:①、戊组二部高强硐室内规范电缆吊挂,增设电缆桥件,沿巷300m电缆用塑料电缆钩重新吊挂。②、调整沿巷机架,顺平皮带,边管左右偏离皮带中心不超过50mm,,边管上下连续起伏不超过20mm。③、重新铺设人行道水泥板,做到平整,以边管为基准,水泥板中心距离边管中心330mm。④、机头硐室地表硬化,砌开关台,水沟,重新调整开关、液压站位置,对开关、液压站标识牌进行规范。⑤、机头转动部位安装不锈钢防护栏,机头段安设全自动洒水装置。

5、乘人架空装置方面:①、沿巷LED照明吊挂水平一致。②、沿巷每200米两侧设置一组垃圾箱。③、上下滑道处护栏全部改为上压式护栏,防止吊椅脱落伤人。④、重新调整沿巷拉线开关的垂度,保持一致。⑤、下部吊椅存放位置,用旧钢缆皮带铺设,减少吊椅在放置过程中与地面碰撞造成的互相损伤。

四、严考核,重落实、出成绩

我矿机电战线在质量标准化创建中,实行质量标准化考核与单位工资挂钩,战线规划组织建成的示范线路、机房硐室,通过验收挂牌的,给予责任单位一次性奖励。示范线路3000元/条、机房硐室2000元/个,后续月份验收中不能保持的,同额处罚,单位正职承担罚款 10%。

每月由矿组织对基层单位考核评比中,综合安全质量标准化前三名的,对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单位分别奖励20000元、15000元、10000元,其中对队长、支部书记各奖励2000元、1500元、1000元。矿组织召开正面典型现场会的,对单位奖励10000元。

通过战线全体员工的不断努力,1-6月份,机电战线共获得10个矿质量标准化红旗单位(地面4个单位,井下6个单位)和17个示范化硐室和精品线路授牌。

尊敬的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质量达标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公司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力争使我矿的质量标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JK系列矿井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 篇6

关键词:液压制动 提升机 液压站

1 概述

在矿井运输中,矿井提升机属于关键设备,借助矿井提升机进一步在井下与地面之间建立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进而推动矿井提升设备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矿井提升系统的工作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在安全、高效和可靠性等方面对矿井提升设备提出新的要求。对于矿井提升机来说,制动系统作为其安全保护的最后环节,直接影响整个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

2 液压站的作用

①为盘式制动器提供压力油,这种压力油流量稳定,并且可以线性调节压力,为提升机提供不同的制动力矩。

②在事故状态下,可以使制动器的油压全部迅速归零,进而实现完全制动。

3 TJ033液压站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3.1 技术参数

①额定工作油压:6.3Mpa;②油泵最大流量:9L/min;③油箱容积:500L;④正常工作油温:15℃-60℃;⑤液压油牌号:夏季、冬季的抗磨液压油分别为N46和N32;⑥油泵驱动电机:Y90L-4-B5 1.5KW 1400rpm 380V;⑦液压站油液清洁度:NAS1638-10级。

3.2 液压站的工作原理

①提升系统正常工作时,向电磁换向阀G3、G4、G5通电,通过电磁换向阀G3、G4,压力油分别进入相应的制动器油缸,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提升机的正常运转。经过减压阀17、单向阀9.3,压力油进入皮囊储能器21。②当提升机实现安全制动时,电机断电,此时油泵停止供油,同时比例溢流阀电磁铁KT,以及电磁换向阀G3、G4分别断电。在这种情况下,TJ033液压站A管一级制动管压力油迅速回油箱,此时油压归零。经电磁换向阀G4,TJ033液压站B管二级制动管压力油一部分压力油进入储能器21,另一部分由直动溢流阀14溢流回油箱,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TJ033液压站B管二级制动管内的压力油的油压值保持一级制动油压值P1级。经过电器延时处理后,G5断电、G6得电,使TJ033液压站B管二级制动管内的油压迅速归零,进一步达到全制动状态。③通过溢流阀14调定上述一级制动油压值P1。在正常工作时,经过减压阀17、单向阀9,工作油压进入储能器21,此时压力值为P1,调定溢流阀14的压力为P1级,比P1相比,该值高出0.2-0.3MPa。

3.3 液压站的注意事项

①受正常磨损的影响,油泵、电磁换向阀等元件通常会产生相应的金属颗粒。②由于密封件受到磨损,进而产生橡胶质颗粒,以及油漆、涂料等。③在维修设备的过程中,由于元件清洗不恰当,进一步造成污染。④在系统混入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等,同样造成污染。

3.4 故障处理

①在装拆、更换元件的过程中,需要事先清洗干净,避免带入污物。②定期清洗油泵吸油口网式过滤器,通常情况下半年清洗一次,对于高压过滤器来说,要对滤芯进行经常检查,防止其被脏物堵死,通常情况下,滤芯要半年更换一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过滤的效果。③定期过滤、更换液压站用油,通常情况下半年过滤或更换一次,在这里所谓的新油并不是真正的干净油,这是因为抽油器上往往附带一些脏物,进而影响新油的干净程度,所以一定要对加入油箱的油进行过滤处理。④对于电磁换向阀换向的灵活性,每个作业班都要进行检查,借助螺丝刀推动换向阀的推杆,确保动作的灵活性,如果存在卡死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马上清洗电磁阀,进行装配时,不要搞错阀芯的方向,对各阀安装的螺钉松动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⑤本液压站设有双泵,双电机,双比例调压阀,其中一套运行,一套备用。对于油泵,电机,比例调压阀来说,一般连续使用三个月后,在日常维护、检修的过程中,需要更换另一套,以免备用的那一套长期不用,内部的油固化而影响液压站的正常工作。(因比例溢流阀长时间使用残压高,造成严重事故的案例:2012年3月21日8点班,13:59正常下第三钩料车(其中黄土车3辆,锚杆车1辆,皮带托辊车1辆,总计重量约17吨)时,下放至33m处,上井口发出停车信号,变频器退出运行,绞车电动机失电,制动闸工作,车辆却未停,司机随后采取拉回手闸制动方式,车辆仍未停,然后又采取脚踏紧急制动,仍无法制动,反而逐渐加速向井筒下滑,最大速度达4.5-5m/s,最大速度持续时间10s,在此阶段制动力逐渐加大并开始作用,最终车辆在距井底停车点5.4m处停车,整个过程大约190s,造成付绞400KW电动机转子绕组损坏。事后对液压系统等进行检查时发现液压站在未松闸状态下残压高,测定值在0.57-1.03MPa之间(测定6次以上)。

3.5 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发生时PLC记录数据:下放至33m处时,上井口发出停车信号,变频器退出运行,绞车失电,制动闸工作,但是车辆未停,司机随后采取手闸制动,车辆仍未停,最后采用脚踏紧急制动,仍无法实现制动,反而逐渐加速向井筒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二级制动电磁阀有阻尼现象,力矩只加了一半,在下滑过程中,二级制动电磁阀逐渐消除阻尼残压,开始投入制动力矩,最终在距井底5.4m处车辆停止运行。

3.6 防范措施

①加强对液压系统的巡回检查、检修,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要求每月组织上机电、机电区相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作相应记录。②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严禁超载、超重。③在原液压系统管路上加装一套紧急回油装置,确保在绞车液压系统故障后能有效制动。④更换安装一套液压站系统,彻底解决绞车液压系统安全隐患。

3.7 整改结果

①已经制定措施,加强检查、检修,每天由专职人员检查一次。②对挂钩工进行了培训,对超过、超重、超宽的车辆严禁入井。③已经在原液压系统管路上加装了一套紧急回油装置。④对新安装的回油装置的使用时间和方法已做现场培训,并据此修改了新的司机操作规程。⑤液压站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事故状态时,能安全制动,要求每隔半个月人为进行二级制动试验用秒表计算电磁阀延时换向时间,需立即排除还要求在值班记录本上记录试验结果。⑥建立工作日记,详细记录事故现象、故障原因、排除办法等,以便对提升机进行快速检修,提高维修人员的检修水平。⑦在使用该液压站的过程中,需要对液压油的变化情况给予高度关注,如果发现油脏,需要用滤油车立即进行过滤,确保使用的正常性,如果油变质,需要立即更换。⑧调整完毕液压站后,对于各有关手把不得随意拧动,进一步确保提升机正常运行。⑨提升机运行超过15分钟,需要停止运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停车的安全性。⑩本液压站的各元件状态良好,对于不懂液压元件知识的人,要严禁任意乱拆,防止造成出现事故。■司机在平时操作的过程中,泵电机停油前,一定要使比例调压阀电磁铁KT电流为零。■电接点压力表有超压保护,应把上限指针放到工作油压高0.5MPa左右位置上当系统超压时由电气保护。■电接点压力式温度计有超温保护,应把上限指针放到65℃位置上,当油温超过时,由电气保护。

4 结语

在煤矿提升设备中,制动装置作为矿井提升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提升机上正常运行,需要通过各保护装置对其进行保护。可以说,整个矿井生产效益的好坏受矿井提升机的制动装置的影响和制约,甚至关系到煤矿的持续发展。通过对TJ033液压站具有的良好使用性能进行分析,维护保养为高效运行的可靠性提供了方便。我们如果能够深刻的认识到TJ033液压站的工作原理以及可靠性框架图,了解制动系统的故障分析,这些对于深刻理解矿井提升机的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宝成,姜林,孙楠.液压站的调试及常见故障处理[J].煤炭技术,2012(04).

[2]汝岑.关于矿井提升机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可靠性分析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6).

[3]张善利.制动系统紧急回油保护在提升绞车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5).

提升矿井运输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篇7

1 推进矿井运输专业化管理, 理顺管理体制

矿井运输的专业化管理一直是这几年来推行的管理模式, 专业化管理的最大优势就是实现运输专业人才的集中管理、更突出专业的重要性, 让懂业务、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发挥优势, 从上至下都是运输的专家和业务能手, 便于业务上的技术指导、培训、和业务检查及考核、督促其更好的抓好运输安全管理。集团公司有分管运输的处长及工程师, 各矿在运输系统实现大巷、采区运输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 积极组织, 全面推进小巷运输专业管理工作, 结合各矿的实际情况, 分别就专业化管理制定了专项文件, 各矿对本矿运输系统的职责及责任区进行重新划分, 成立了由分管运输副矿长为组长, 分管运输的副总师及运输区长为副组长, 成员由运输井区分管运输的生产、安全、机电、技术等副职担任, 其中在其他各生产井区明确一名分管运输的副职协调本井区的运输安全管理, 生产井区的各队明确一名分管运输的副队领导负责本队运输安全管理。运输井区的专业队队长也是分管运输成员, 具体有:运输队队长、钉道队队长、运输机电队长、运输电检队队长、运输修车队队长、运输下料队长、运输安全小分队、运输技术组等组成, 构成了矿井运输的组织管理机构, 理顺了管理体制, 并建立了一系列完整、系统、合理的管理制度。各队的班组明确了从事运输的专职作业人员, 除运输井区的工作人员实现建档、建证管理以外, 其它从事运输作业的人员按“两证、一卡、一服装” (岗位操作证、运输准入证、绞车智能识别卡、统一运输服装) 的标准配备, 否则不得从事运输作业。同时对全矿从事运输作业的人员统一培训建档管理。运输专业化操作和管理延伸到生产队组及每个工作面。

此外, 有的矿井在运输专业化管理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为矿井运输安全管理积累较好的经验, 如:阳煤一矿在安监处明确了一名分管运输工作的副处长, 组建了运输安监组, 小巷的绞车全部由运输安检组的专职绞车司机操作, 有运输安检组根据各生产井区的日常工作需要, 定地点、定时间、定任务配备专职绞车司机进行运输作业。同时, 矿分管运输领导在运输工区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运输专题例会和一次运输安全办公会, 旨在协调解决每月运输系统工作中存在的重大运输问题及安全隐患, 实现运输系统的本质安全与专业化管理。另外, 为了检验和切实提高运输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每季度由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各矿进行一次运输专业知识考试, 参加考试人员从各矿运输业务部门留档的具有运输作业资格的人员中随机抽取、考试成绩现场打分, 并与《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中的职工培训挂钩考核。

2 巩固提升运输质量标准化水平, 创建典范工程

运输质量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不仅体现运输安全管理的水平, 也是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重要体现。井下运输大巷轨道达到优良品、道岔、阻车器全部实现气动或电动控制, 巷道照明充足, 各类运输标识齐全, 运输警示完善, 大巷水沟整洁稳固, 候车硐室宽敞明亮, 车场料场设置规范合理, 绞车安装合格并配套使用识别装置, 跑车防护装置先进、合理, 运输装备高效安全, 沿线管线吊挂整齐等等, 这就是运输典范工程的具体标准要求, 也是运输标准化的要求, 创建典范工程, 不仅提高了运输标准化水平, 重要的是大大改善了运输作业环境, 创造了运输安全条件, 为运输系统和全矿的安全、优质、高效运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各矿都要按照运输典范工程的标准和要求, 积极主动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创建运输典范工程, 为运输标准化的提高起示范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

3 积极推进大巷新时速提速工程, 实现运输的优质高效

随着现代化矿井大生产的需要, 解决井下运输大巷车密、运输安全间距不足, 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 煤车、料车、人车提速工程摆上了日事议程, 由于我们的煤矿已开采60多年, 井下的巷道、车辆等运输条件早已不适应现代化矿井大生产之需, 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造, 来保证当前的安全生产之需。诸如:更换较大型号的轨道、投入矿井运输“信、集、闭”系统的建设, 安装先进的机车通讯系统, 购置高速机车、人车, 实现运输系统的高效率运输, 当前, 有的矿井已经走在了推进新时速工程的前列, 大巷的轨道全部更换为38kg/m以上轨型的轨道, 矿井运输的“信、集、闭”工程已经完工, 正在调试阶段, 机车通讯也安装完毕, 新时速人车已经投运, 其它相关的新时速工程也在认真组织推进当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新时速工程的实施, 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运输的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 比如:换轨工程的实施, 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落道事故的发生, 即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又改善了运输条件、环境, 又提高了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可谓一举多得, 实现了运输系统的优质、高效。

4 积极推进运输新技术、新装备在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也给煤矿带来了新的运输技术与运输设施设备, 这些先进的新技术和新装备也大大地改善了矿井的运输条件与环境。也在矿井的生产中日趋重要, 积极地推进这些新技术、新装备已经成了煤矿的发展之需、安全之需。诸如:雷达捕车器的应用, 更加安全高效的对所跑车辆进行有效的拦截, 有效的防止人员受伤和事故的扩大起到决定性作用;电动、气动道岔、阻车器的应用, 减小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同时避免了近距离操作道岔、阻车器不当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梭车的使用, 使小巷运输实现了连续运输作业, 减少了车辆倒钩环节, 运输安全性明显提高, 同时还可以运输人员, 减少了工人小巷行走的体力消耗;排绳器的使用, 有效避免了由于绞车牵引钢丝绳在缠绕过程中出现、垛绳、咬绳、打节等故障, 彻底杜绝了人工拨绳等违章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助力车的应用, 大大减轻了员工爬坡的体力消耗;总之, 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和推广为现代化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输插上了翅膀。为矿井生产的有序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采取多种陪教考核方式, 提高职工专业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

“成功的企业首先是所学校, 优秀的员工永远都是学生”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企业的竞争, 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我们的企业作为一个老企业, 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较差, 有的是经验和教训, 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 我们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一定能够提高, 通过培训、学习和安全宣传教育, 就能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要形式多样。有系统的知识考试, 有职工技术比武, 有职工技能鉴定, 还有业余的学习培训, 总之,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 对员工开展规章制度教育、事故案例教育、业务知识教育和实际的操作训练, 和职工的工资、奖金、职位升迁、外出学习、带薪休假等制度有机结合, 全面调动员工学习的热情,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培训、考核兑现, 我们的员工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一定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要。

6 全面开展运输安全竞赛、防控运输零打碎敲事故发生

近几年, 运输事故的发生居高不下, 给运输生产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减少和杜绝运输事故的发生也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和办法, 诸如:开展运输专项治理整顿, 开展运输系统隐患排查等等, 但是效果甚微, 根本的原因是, 运输安全管理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没有奖惩机制或奖惩的力度严重不足。全面开展运输劳动竞赛, 比运输事故的降低, 比运输的质量标准化, 比运输系统的综合管控能力;诸如:运输大巷的封闭管理, 小巷运输的专业化管理, 运输规章制度的建设, 运输安全技术措施的完善, 运输能力和系统的改造, 运输安全环境的改善, 运输人员的正规作业和安全管控, 运输专业人员的培训、考试等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安全综合考评, 加大奖惩和考核的力度。不仅有经济上的效益, 又有政治上的荣誉, 这样运输安全劳动竞赛有滋有味, 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升。运输管控力增强, 运输零打碎敲事故明显下降。总之, 通过运输安全竞赛的开展, 使运输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规程措施得到落实和完善, 运输环境和运输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 运输效率得到提高, 运输的零打碎敲事故杜绝, 实现运输的本质安全与长治久安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矿井提升安全 篇8

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主要做法

(一)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

1.目标责任机制

分工明确、指标责任到人。矿井年初制定体系达标规划并与各单位一把手签订了体系达标责任状, 指标明确到各科室、各区队, 分工负责专业达标规划的组织实施, 使体系全方位覆盖;将指标层层分解到人, 同时将直接扣分项分解落实到公司班子成员, 从矿井董事长到员工人人头上有指标, 实现了体系全员参与。

2.运行推进机制

各科室坚持下基层参与区队每月一次风险预测预控会, 每月一次安全办公例工作, 重点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预控工作;下现场推进、跟踪隐患整改落实情况。体系运行检查实行周检、月检结合原则进行。周检由各专业口组织每周一次检查、总结、评价、分析、整改;月检由公司牵头各职能科室, 对全公司上下的体系运行进行检查、总结、评价、分析、整改。

3.考核激励机制

严格考核与奖罚, 健全激励机制,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公司的各个层面, 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 将安全工作的任务和压力逐级传递到每个区队、班组和员工。

4.持续改进机制

每月通过例会形式, 通报、总结和分析体系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整改提升措施。不定期召开现场安全办公会, 推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现场的执行。

(二)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做法

(1) 在风险预控管理方面, 建立了《现场风险预控考核管理实施办法》, 成立了风险预控督察组, 形成了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开工前风险评估、作业前现场风险预控的管理模式, 尤其是重点开展了现场风险预控考核管理工作, 要求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现场风险预控表。公司各生产作业地点所有岗位工种实行每班由区队班组长、公司安检员、督察领导组成的“三级考核”小组对员工现场风险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实现了各岗位和各作业地点的现场预控, 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兑现, 全面提升了广大员工危险源辨识能力和预控水平。

(2) 强化了关键部位、重点环节管理, 相继开展了水害、顶板、防灭火、消防、反风等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3) 狠抓“不安全行为”管理, 通过对“不安全行为”人员进行传、教、帮、带, 使其找出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增强安全责任, 减少了“不安全行为”的数量。

(4) 公司规范了区队班前会流程、开工前检查、作业前风险预控流程等工作, 加强了现场安全隐患跟踪落实、班组长现场交接班管理, 进一步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了班组。

(5) 通过在公司范围内推行《安全责任期金管理办法》, 将发生的违章、轻伤及以上事故纳入安全责任期金管理考核兑现范畴, 大大提高了员工想安全、保安全的意识。

(6) 按照全员参与、分级管理、逐级监督落实的原则, 严格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认真落实隐患排查、确认、治理、验收“四位一体”闭合管理工作要求, 做到隐患排查有标准, 生产环节有保障, 隐患消除有记录。通过做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真正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确保安全生产。

(7) 公司成立了由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管控机制, 构建了公司—区队—班组—岗位四级安全包、保管理体系。在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动态检查和安全督察等多种检查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安全检查思路, 加大安全隐患治理力度。对检查出的问题均按“五定原则”进行整改, 并把整改情况在全公司进行通报。检查结果和整改反馈都上传至本安信息系统, 形成隐患闭环管理, 使安全管理形成系统化、信息化、规范化。

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本安体系建设只有部分落地, 仍有一部分停留在本安办以及少部分科室的工作人员手中, 没有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工作流程, 依然处在为检查而准备的状态, 由此导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责任不清, 任务不明, 考核不到位的现象。

(2)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系统性和整体性危险源的辨识上还存在风险等级划分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 等级确定带有随意性, 措施不到位现象。

(3) 各种违章行为没有得到根治、安全隐患没有完全杜绝, 各单位内部自检自查还不够全面、细致, 隐患分析机制不够健全, 重复隐患没有得到根治, 检查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4)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不平衡, 有的生产单位的领导思想认识还没有跟上来, 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重视不够, 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走形式、应付的思想。

三、全面深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落地, 提升安全管理工作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制定出良好的运行载体, 让广大员工都参与其中, 共同遵守、共同推进, 从思想上认可本质安全管理, 从行动上支持本安体系, 才能保证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落地生根。

(一)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把手工程

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上, 一把手的态度决定着成败。由行政一把手亲自参与体系的建设工作, 消除了工作中的各种阻力, 为本安体系建设工作一路保驾护航。

(二) 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在本安体系的执行力

一是通过严格培训、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充分发挥中层干部在落实本安体系制度和开展各方面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通过评优、晋升、奖罚等正反向激励手段, 落实岗位责任, 培养提高班组长和员工的执行力。

(三) 强化危险源管控工作

危险源是否真正得到管控是衡量体系“落地”与否的标志。而危险源管控的效果则是本安体系运行水平的直接反映。

全面辨识危险源, 开展好岗位 (工种) 和系统性两类危险源。鼓励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开展危险源辨识, 对新辨识出的危险源, 经审核发之后, 根据风险等级给予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系统性危险源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关键, 煤矿花大力气组织管理层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辨识。

(四) 完善本安体系考核机制

进一步深化完善本安体系建设, 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形成公司考核区队、区队考核班组、班组考核员工的管理体制, 并根据单位的不同特点和类型, 制订不同类型的考核办法, 全面推进本安体系的实施。

(五) 注重本安体系培训工作

一是结合安全生产实际, 坚持本安体系培训与技术培训相结合、针对性教育与系统性教育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拜师傅“传、帮、带”相结合, 特别是要强化对新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突出、重视员工的各类培训工作。二坚持开展事故案例教育, 以事实教育员工、惊醒员工, 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 认真做好人员不安全控制管理工作

按要求进行梳理、分类, 制定管控措施;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定管理办法;定期要求开展人员不安全行为检查、统计、分析工作, 对发生的人员不安全行为人进行矫正培训。通过查出-分析-制定针对性矫正培训方案-培训-杜绝, 形成不安全行为的闭环管理。

(七) 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

公司树立本安体系标杆单位、班组、员工进行重奖, 对落后的单位、班组、员工进行重罚。让先进者得到奖励让人眼红, 让落后者重罚觉得心疼、“出血”。通过正反两面教育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掌握好、运用好本安体系既能得到奖励, 又能保证自身安全, 促进矿井能长治久安。

(八) 提高本安体系考核在安全结构工资中所占的份额

通过制度考核逐月、逐级从严考核、落实奖惩,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本安体系的激励作用, 使员工切身体会到做好本安体系工作就能得到经济上的实惠。

(九) 开展各级岗位本安体系达标活动

矿井提升安全 篇9

1 把握前沿技术、寻求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新亮点

1.1 使用KJF-2000安全监控系统和KJ208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对井下有害气体、安全设施、设备及作业人员进行时时监控。

KJF-2000安全监控系统, 能自动监测井下作业地点的有害气体的浓度、安全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完好状态, 若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时, 能够做到自动报警和自动断电, 避免事故的发生, 实现了人、机、环境、管理优化匹配。KJ208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能自动检测井下作业人员经过监测点的时间、地点, 并能自动实现对人员的考勤、统计及监测管理, 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提供系统全面服务。该系统应用后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1.2 雷达捕车器装备副井绞车道, 提升副井窄轨运行安全。

为保证斜井运输安全, 我矿在副井绞车道装备了一套先进的SRC-102雷达捕车器, 对轨道内矿车运行状况进行时时监控, 避免了发生意外跑车事故。

1.3 引进锚索支护技术, 攻克高应力破碎顶板支护难关。

随着矿开采深度增加, 地应力相应增大, 我矿施工巷道顶板出现破碎、下沉等一系列问题, 单独采用架棚、锚杆支护或采用架棚配合锚杆的复合支护手段都不能对顶板进行有效控制, 这就对我矿传统架棚锚杆支护技术提出挑战, 给巷道施工带来困难, 给职工人身安全留下隐患, 为彻底解决这些不利因素, 我矿采取锚索支护这一新技术对顶板进行了有效控制, 从而确保了矿井生产安全。

1.4 装备三专两闭锁系统, 实现局部通风自动化。

该系统采用了“双风机、双电源”系统, 在主机发生故障时, 备用机可以自动启动, 进入工作状态, 在主机故障处理完毕工作后, 备机停止运转, 确保随时有局部通风机正常工作, 该系统取代了原有人工停风送电操作, 实现了通风自动化, 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三专两闭锁系统解决了局部通风因无计划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2 实施重点突破、夯实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基础

2.1 改变工作面通风方式, 抑制CO有害气体涌出

近几年来, 随着我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和生产能力的加大, 工作面及上隅角CO浓度时有超限, 最高时达到0.08%, 给职工的人身安全及煤矿生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虽然采用了加大工作面风量、加大采空区灌浆量、增设局部通风机、工作面均压等措施, 试图抑制采空区CO的涌出, 但由于技术等原因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防治措施不理想的原因就是没有对CO在采空区内的运移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工作面采取的通风方式为U型上行负压通风, 同时CO比空气轻, 在空气中有浮力, 这种浮力向上, 因而采空区内CO向工作面 (特别是工作面上隅角) 流动就成为必然, 这也就是工作面上隅角集聚CO的原因。通过对回采工作面采用上行风和下行风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后, 最后将工作面通风方式由上行通风修改为下行通风, 通过运行试验, 虽然工作面下隅角局部CO仍有超限现象, 但通过安设挡风帘便可以解决, 经过对所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说明回采工作面下行通风应用在我矿取得了成功, 这不仅解决了工作面及其上隅角CO超限的问题, 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 同时也解决了工作面安装和回撤期间回风侧风门的管理, 节省了治理CO超限和风门管理费用, 为治理回采面及其上隅角CO超限提供了新的方法。

2.2 科技攻关, 成功实现大倾角安全生产

第一煤矿西六西翼三段30#层回采工作面是我公司首次开采长度大、倾角大回采工作面, 工作面长226米, 最大倾角36°, 由于此工作面属于深部开采, 矿山压力较大, 回采期间矿压显现明显, 且由于工作面倾斜布置较长, 比过去回采工作面倾斜长度多50米。在增大设备负荷的同时, 使得循环时间延长, 循环进度减慢, 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缩短, 加快了周期来压频率, 矿山压力集中, 使工作面动态生产中的矿压显现更为剧烈, 主要表现在工作面经常发生爆帮、顶板破碎、离层、抽条, 两巷顶板破碎离层甚至出现顶板下沉等。为准确掌握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在初采时就在液压支架上安装了KBJ-60Ⅲ-2型矿用数字压力计和KBJ-60Ⅲ-1型矿用数字压力计, 随时观测工作面矿压显现及支护质量情况, 并通过观测数据分析该面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变化在4.5~12.6米之间, 比以往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有所减小, 为保证支护质量, 使矿山压力得到有效控制, 在工作面主要采取严格控制追机作业距离, 顶板破碎时及时带压移架;采取二次移架方式, 尽量缩小端面距离, 片帮地段端面距过大时, 对帮、顶采用打木锚杆和铁锚杆的方法进行维护帮顶;架前顶板离层抽条时除加打锚杆支护外, 必须使用坑木接实顶板等保证支护强度措施。对上下顺槽采取缩小棚距, 加长超前支护长度, 加密锚索支护等, 以上措施收到较好支护效果。在工作面设备防倒防滑方面, 主要采取将工作面固定设备供电电缆统一铺设在支架四连杆间, 并使用电缆卡具在每部支架四连杆间予以固定;合理调整工作面伪斜, 最大限度减缓工作面坡度, 控制设备下窜;在排头支架与下顺槽衔接处顶板留设不小于500MM的台阶, 控制自排头支架开始的支架倾向倾倒下窜;采用人为调整支架方向, 控制支架溜子下窜;坡度较大地段支架拉移时, 使用戗柱辅助, 防止支架出现倾倒。通过对长倾斜、大倾角特殊地质条件采面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实践, 克服了顶板管理、设备防倒防滑等诸多不利安全生产难题, 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生产实践经验, 为今后矿山开采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工作面提供了一系列的可靠依据。

2.3 优化通风系统, 提升矿井抗灾能力

我矿中央采区原设计通风行人下山, 是担负采区回风巷和安装猴车作为运人巷双重任务, 但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要求每个采区必须设立独立回风巷, 且回风巷内不准安设电气设备, 以免矿井发生灾变后升井人员行走在乏风巷道内, 致使损失扩大, 电气设备安装在回风巷内则容易引起瓦斯事故, 针对这种情况, 我矿将斜井人车安设在轨道巷内, 这样一是减轻职工斜巷行走劳动强度, 二是将人车布置在轨道进风巷中, 避免电气设备布置在回风巷中的弊端, 从而使原设计通风行人下山做为采区专用回风巷, 提升了矿井抗灾能力。

3 树立创新理念, 健全激励机制, 培养过硬队伍

从制度和体制上创新, 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技术人员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争上岗, 形成了职务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动态机制, 二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积极与兄弟单位扩展新的合作渠道, 多形式、全方位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自我;三是在实施人才战略方面, 我矿充分发挥了人才优势, 建立完善与培训机制, 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 有效调动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4 注重质量管理, 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与本质安全完美统一

深入持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态达标, 在此基础上开展本质安全型煤矿创建工作, 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控制全过程, 班班达标准, 坚持动态检查, 检查动态, 用精细管理让每一位员工每时每刻的作业都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建立工程质量档案, 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 将“精益求精, 细化目标, 量化考核”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安全管理和员工行为中, 转变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 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而不懈努力。

摘要:大雁矿业集团第一煤矿在打造本质安全矿井实践中, 通过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完善技术管理制度、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 构建和谐企业, 从而提升本质安全型矿井条件。

矿井提升安全 篇10

关键词:实验,通风,创新

六盘水师范学院是新建本科院校, 其中《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是学校新设的工科专业——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其地位与专业而已极其重要, 为了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 主要以单纯的实验内容为中心, 学生完全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 无独立思考空间, 理论和实际联系不紧密, 衔接不通畅, 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实验主要内容, 只是为了实验而实验, 很难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 本文以《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内的演示实验为载体, 通过改变单纯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即由点到面, 深化实验内容;自主创新, 丰富实验模型;创新考评机制等从被动接受到灵活运用, 逐步加深, 层层递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自主理解、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

1《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概况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的专业方向课。通过课程学习, 使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熟悉煤矿井下灾害 (瓦斯、矿尘、火、水、热害等) 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基本掌握防灾基础手段——矿井通风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使学生具有矿井通风技术管理、设计和制定防灾专项技术措施的能力;并为继续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基础。该演示实验主要是为了有机结合课程培养要求, 让学生掌握课程的重难点及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然而, 通过实验大纲可知 (表1所示) , 实验内容较多, 实验室演示模型数量有限, 班级人数较多, 实验学时较少, 这些矛盾直接影响该实验的教学质量, 基于此, 有必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实验要求和达到本实验培养目的。

2 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模式

综上, 为了能够达到实验培养目的, 通过创新该实验的教学方法, 从由点到面, 深化实验内容;创新实践平台;匹配课程, 自主设计实验并完善考核机制, 逐步加深, 层层递进, 见图1所示:

3 实验效果分析

结合实验要求及内容特点, 并按照上述创新教学方法流程进行,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要表现在:

3.1 由点到面, 深化实验内容

根据原实验内容及要求, 通过教师对实验内容的理论讲解, 让学生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 并通过模型动态演示, 提升内容为采煤工作面煤层注水防降尘注水钻孔布置形式;采煤工作面顺槽扇形抽放钻孔布置形式;分层采面风流逆转;全矿井主要粉尘监测点的分布;消防降尘洒水系统等, 使内容更加饱满, 契合课程讲解内容及相关课程。

3.2 自主创新, 丰富实验模型

根据教师演示教学模型,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动手演示, 并在理论拓展和自己动手的基础上进行灾害模型自主设计, 弥补现有实验演示设备不能满足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山区煤矿的生产需求。通过设计, 每一组学生都制作出了相应的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生产模型, 其中有几个组别的同学所制作的模型获得全国大学生采矿模型大赛一、二等奖项, 图2、图3所示。

3.3 创新考评机制

由实验大纲中可知, 其成绩考评形式过于单一, 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公平评价, 实行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等多维评价模式并按照相应比例进行计算。通过模式实施, 学生对评价结果满意, 且整体成绩表现良好。

3.4 匹配课程, 自主设计实验

在原有和拓展实验内容基础上, 让学生结合已学课程, 自主设计课程重难点的实验项目, 并结合现有实验室设备和自己设计的设备进行项目演示, 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学生的自主设计, 主要得出了以下实验项目:巷道通风阻力测定与分析;矿内空气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粉尘浓度与分散度测定。

4 结论

根据上述创新教学方法模式的实施, 弥补了单纯为实验而实验的尴尬, 且学生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做到了举一反三, 不仅有效掌握了实验要求及实验内容, 且成绩整体良好,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相应模型和实验项目, 有效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实践能力, 符合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S

参考文献

[1]宋国利, 盖功琪, 苏冬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2) :91-92.

[2]田运生, 刘维华, 王景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2) :126-129.

[3]陆源, 厉旭云, 叶治国, 等.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教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6) :11-16.

[4]厉旭云, 梅汝焕, 叶治国, 等.高校实验教学研究的发展及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3) :131-135.

[5]李平, 毛昌杰, 徐进.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 (11) :5-8.

矿井提升安全 篇11

矿井立井巷提升绞车是矿井生产中的主要设备,运行频率高,运行过程中加减速频繁,调速采用串电阻控制方式消耗大量电能,安全性能不可靠,生产效率低。通过引进变频调速电控系统,在加减速段采用调节输出电源频率控制速度,降低了电能损耗,提高了矿井生产效率。

煤矿生产中轨道运输利用绞车运输物料,以满足生产需求,绞车加减速频繁、运行时间长等特点,是生产环节的主要耗能设备,实现节能降耗已成为煤矿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内容。米村煤矿在轨道运输中推广利用变频调速电控装置使绞车加减速更加平稳,实现了电能节约10%-15%,安全经济效益显著。

孟津煤矿为立井巷来完成提人、提料、排矸的运输任务。该绞车原电控系统采用串8段电阻调速系统,启动电流大,加速和减速阶段运行曲线不平滑,电流波动大,对电网形成较大冲击,影响其它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为调速把电能都消耗在电阻上;另外绞车在启动时,速度波动大,对机械传动部件和钢丝绳冲击较大,影响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并且该电控系统为TKD电控系统,属于煤矿行业第二批淘汰设备,因此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电控系统势在必行。

改造原理及主要设备优点

1改造原理

利用变频调速装置将50Hz工频变成0.5~50Hz连续可调的变频电源,电动状态时从电网吸取能量,使电动机产生电动力;制动状态时工作于逆变状态,将能量返回电网,使电动机产生制动力,完成提升绞车一个提升循环的速度控制。

2 主要设备技术特征及优点

变频调速装置的优点:

(1)变频器结构简单,整机效率高。

(2)输入输出功率因数高,电流谐波小,无需功率因数补偿和谐波抑制装置。

(3)输出阶梯正弦PWM波形,谐波含量少,不需输出滤波装置,对电缆、电机绝缘无损害。

(4)采用电流矢量控制方式,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能够轻松实现重载平稳起动。

(5)主电路与低压控制电路之间的通讯采用光缆传输,电隔离性能好安全可靠,系统抗干扰能力非常强。

(6)AVR电压自动调整功能,可以自动调节输出电压,不受电网电压和负载变化的影响,保护电机免受因长期电压过高而导致的绝缘损伤或磁密过高而引起的铁心发热。

(7)具有完善的自我诊断能力,在线监控系统状态。故障发生时,变频器自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保存故障发生的时间、原因、故障点及故障时的运行参数,帮助维护人员迅速找到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3 主控台的作用

变频电控系统配备THZ-1/6型主控台,该设备是提升绞车电控系统的核心控制设备,其中主控台电源主要为外围供油泵、回油泵和内部PLC及辅助模块提供电源,主控器件采用日本三菱公司进口的可编程控制器FX2N-64MR作为系统的主控器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编程的方法解决系统的各项控制和保护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主控器件采用RS485通讯方式,通过通讯模块间工作指令的传送,将各种外设控制开关、传感器传来的信号,经PLC机逻辑运算,控制调速回路、可调闸回路等被控对象;而其中一部分控制开关、传感器来的信号,经主控台PLC逻辑处理后,去驱动相应的输出继电器动作,再控制安全继电器、工作继电器用各单点控制;完成斜巷绞车的加速、等速、減速、停车、保护、报警等过程控制;由于主控台内部使用了PLC,因此整个系统的逻辑控制和数值计算都是通过程序来实现的,且PLC机内部软元件和编程指令众多,编程方便灵活,更改容易,加之PLC机输入、输出端子工作与否均有相应的发光管指示,还可以通过编程器直接观察各控制回路中每个器件的工作情况,根据不同型号提升绞车的不同要求,改变参数设定可实现各种控制要求,同时为了保证主控台可靠地工作,使提升绞车时刻处于设定的安全运行状态,除上述控制保护模块外,在主控电路设计中还加设了短路保护、电源净化、电源限流等环节;在PLC机的输入、输出回路中还预留了一些备用端点,可以方便的实现在现场随时增加某些保护、控制功能。

4 立井巷绞车综合后备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系统的核心,通过外部各种传感器发送不同信号由光电耦合接入到可编程控制器,经可编程控制器逻辑运算处理后驱动相应的显示电路、声音报警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

设备改造后效果

1 设备安全效益

(1)解决绞车启动不平稳的问题:由于绞车电动机采用串电阻启动,绞车加减速度利用主令手柄控制电阻的串入和切除,运行速度由人工操作控制,启动速度有较大的波动,减速段参与减速,造成制动闸闸瓦磨损,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极为不利。

改造后实现了平稳启动和停车,减少了对绞车和钢丝绳的冲击。自该项目工程完成后,设备启动运行平稳,正常制动和停机过程平缓稳定,从而充分地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性能。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未出现任何因冲击问题而发生的提升绞车机械故障。

(2)将启动和停车时对钢丝绳的冲击减到最低程度:绞车启动和停车时由于速度是人工手动操作控制,在操作过程中缩短了提升钢丝绳的正常工作寿命。

(3)采用变频调速主控机和监控机对监视实际运行速度并及时调控,减小对电网的冲击。采用变频调速对供电电网质量具有更大的保障,在启动和制动时均能体现稳定特性。

(4)保护功能进一步完善,并实现了保护监控自动化。

控制系统改造后,保护装置功能进一步完善,其可靠程度进一步提高,斜巷绞车各类保护均由PLC控制,当任一保护因故动作而停机时,PLC均发出屏幕显示或语言报警信号,故障未排除,斜巷绞车不能再次启动,实现了保护监控自动化,为斜巷绞车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 经济效益

(1)降低提升电耗

自改造后使用PLC程序控制器以电动机空载电流为基准编制控制程序变频调速,当电动机启动、加速、匀速、减速和停车阶段,以速度、力矩为基准参数进行匹配输入电动机频率,降低无谓能耗。

采用变频电控设备后,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电能消耗,原电控设备平均月耗电33000 kwh,改用变频设备后电耗为26500 kwh/月,与TKD串电阻电控设备相比,年可节约电费为:

(33000-26500)kwh×0.678元/kwh×12/10000 =6.0840(万元)

(2)降低电器设备维护耗材费用

电控系统改造前因电器设备元件老化严重,故障率高,更换比较频繁,因此每年维护材料费用较高,设备改造后在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大大降低维护材料费用。

3 安全效益

采用变频调速装置,配备高度自动化的PLC控制系统对斜巷绞车电控系统进行技术优化改造,大大提高了过卷、过速、过负荷和欠压、深度指示器失效、闸间隙、松绳、减速功能等各种保护性能的可靠性。实现了斜巷绞车稳定启动和制动的目标;解决了斜巷绞车钢丝绳易受冲击、启动电流过大及对电网的冲击等问题。

4 社会效益

矿井提升用箕斗罐笼的设计 篇12

1 箕斗罐笼的设计

1)箕斗与罐笼的长宽比。两种容器横断面上的长宽比差别很大。箕斗为减小装煤的不均匀程度以及出于对优化结构、方便装载的考虑,长宽比偏小;罐笼为了满足装载矿车的需要,长宽比偏大。箕斗罐笼既要考虑装煤的不均匀程度,又要考虑装矿车的需要,容器长宽比的确定及相应的措施保证必须要设计合理。2)箕斗与罐笼的装卸载方式。箕斗罐笼的装载与卸载,要针对装载硐室与马头门的位置关系、容器的停车位置、主副提升的装卸载方向、容器内部区间分配(主副提升使用区间的位置摆放)等具体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好各种关系。3)提升机、井塔、井筒、井底对提升容器的约束。提升机许用最大静张力和最大静张力差,约束着容器的自重和容重;井塔结构约束着容器的高度、过卷距离和卸载方式;井筒装备约束着容器的横断面尺寸以及导向装置的设施配备。箕斗和罐笼对于井底的结构又有各自的要井底(井口)承接装置。箕斗罐笼设计需要考虑这些约束条件。对于外部环境及相关设施的工艺要求,可放在选型及安装设计时另做处理。4)井上、下配套设施的布置。箕斗罐笼的双重功能,决定了在保持副井井上、下运输系统功能不变的条件下,井下煤仓及原煤输送系统、井上卸煤及原煤入选系统也要在同一井筒周围做统一布置。这一前提性问题,经实际设计验证可以解决,本文不再详述。

2 箕斗罐笼的结构

2.1 箕斗罐笼的类型

矿井主、副提升容器的内部结构也有很大差别,所以,箕斗罐笼需要划分主提升功能(箕斗)和副提升功能(罐笼)两个使用空间。经分析比较,这两个使用空间可以上下摞叠或相互重合,即:可将箕斗罐笼分为摞叠式或重合式两种类型。新建矿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重合式或摞叠式,而改建矿井受现有条件限制,只能采用摞叠式否则系统改造工程量过大。

2.2 箕斗罐笼的总体尺寸及材质

1)长、宽尺寸:箕斗以容积为主要设计条件,罐笼以横断面积为主要设计条件,故此长宽尺寸的确定应以满足副提升要求为前提,再按主提升条件确定箕斗高度。2)长宽比:改建矿井,井简装备一般不宜更换,受其限制,只能依据原有的罐笼尺寸确定。从改建工程量的比较看,以副井改建混合提升井为宜。新建矿井,通过对各种系列各种规格的罐笼和矿车的尺寸进行分析比较,取按3∶1设计。3)高度尺寸:罐笼空间的高度,比较不同系列和规格的普通罐笼(单层净高在1900~3050mm之间),应取所需尺寸的较小值;箕斗空间的高度在横断面已经确定的条件下,按容积要求设计计算。箕斗罐笼的总高度,摞叠式可以控制在同种类型普通二层罐笼总高度的1.1倍以内;重合式可以不超过普通二层罐笼的总高度。4)容器重量。箕斗罐笼与同规格单功能容器相比较,结构复杂,自重偏大。为增加其有效载荷和改善工作条件,箕斗罐笼要按轻型提升容器的要求进行设计,在防滑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容器自重。普通碳素钢被优质材料替代已成趋势。铝合金材料已有使用实践,但要慎重采用;低合金钢(如16Mn等)可减轻结构重量并提高耐蚀性;用高合金不锈钢代替16Mn,可使结构重量减轻33%,且耐蚀性强;使用钛材,重量可减轻43%。

2.3 箕斗罐笼的结构

2.3.1 摞叠式箕斗罐笼

摞叠式箕斗罐笼由上盘、中盘、下盘、框架、斗箱、闸板门等部件构成。各部件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其中上、中、下盘,立柱,斗箱,闸板门,铆钉,钢板等所有能够减轻重量的零部件均采用优质轻型材料制做。首绳悬挂装置的选用,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受主、副提升装卸载条件的限制,经过大量的工艺布置比较,摞叠式箕斗罐笼采用箕斗在上、罐笼在下的结构方式,因人、料不能同时提升,所以,与传统概念相反,采用箕斗在上的方式又可以增强顶层保护,使人员提升更加安全。罐笼部分的装卸载与普通罐笼相同。箕斗部分的装卸载方向,因箕斗罐笼的长宽比远大于普通箕斗,而长宽比较大的箕斗用短边装卸载,无效空间大、作业时间长,且箕斗罐笼的短边恰好面临副提升的出入车线,所以,两个箕斗只能在长边上而且只能在外侧分别设置装煤口和卸载闸门。为解决卸载闸门变形及开启阻力过大问题,采用分设两个卸载闸门的方式,使其工作参数相当于普通箕斗的卸载闸门(见图1),卸载闸门采用插板式闸门,与风动卸载设施配套使用。

2.3.2 重合式箕斗罐笼

借鉴摞叠式的设计分析,重合式箕斗罐笼采用框架、斗箱、侧箱板、卸煤板、装煤口安全挡板、卸煤闸门以及与摞叠式相同的其他部件,由于箕斗与罐笼的使用空间重合,使得容器总体高度尺寸大幅度减小除使用空间重合外,箕斗和罐笼的具体设计原则与摞叠式相同。工作方式与摞叠式也基本相同,只是在改变主副提升工作状态时需做一些辅助操作。做主提升时,卸煤板放倒呈45°,装煤口安全挡板与侧箱板落下;做副提升时,装煤口安全挡板与侧箱板抬起,卸煤板竖起在闸板门一侧。箕斗罐笼,是根据煤矿生产现场的具体需求,参照各种现行通用设备工作能力和结构尺寸而进行的工艺结构设计。箕斗罐笼可应用于矿井的新建设计,各种井型延深、改建设计。采用箕斗罐笼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有利于煤矿生产和安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箕斗罐笼的长宽比、装卸方式, 提升机井塔、井筒、井底对提升容器的约束, 井上、下配置设施的布置等设计内容。并对箕斗罐笼的类型, 尺寸、材质、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

上一篇:宏观配置下一篇:说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