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2024-10-16

矿井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共8篇)

矿井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篇1

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1250绞车道)

一:绞车相关参数

绞车型号:JTKB-1.2*1 电机功率:55KW 最大拉力:30KN平均绳速:1.84m/min 容绳;600m 绳径 21.5mm 允许提升重车数:1m3矿车最多允许提升3个 二:绞车道相关参数

绞车道长度:235m 绞车道坡度:21场

三:运行相关规定和措

1、绞车下山平台、绞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安装要牢固可靠,1350绞车道上下车场和中间甩车场斜坡口及平台必须安装阻车器和防跑车装置。

2、绞车所使用的钢丝绳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并有产品安全合格证,钢丝绳直径必须大于Ф18mm以上,绞车司机及维修工每班工作前必须检查提升绞车过卷装置和深度指示器工作情况,刹车安全系统是否灵敏可靠;绞车工、机电维修工、脱挂钩工、运输班组长在每班工作前都要检查各级绞车钢丝绳的0

1310有一中间甩车完好性,发现钢丝绳磨损断丝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提升更换钢丝绳,并且填写“提升绞车运行情况记录”和“钢丝绳检查记录”表。

3、把钩工每班要认真检查“一坡三挡”完好和正常工作情况,下山平台的阻车器要经常正常使用,并经常维护检修,并且坚持正常使用;要坚持正常使用副绳。

4、绞车提升时,提升绞车道要做到“提升不能行人,行人不能提升”,严禁人员行走绞车道,井筒内所有人员要撤到防身洞躲避,防止飞车伤人,绞车提升时严禁人员搭车斗上下;

5、把钩工、信号工每班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提升系统的声光信号是否齐全完好,每挂一钩要检查矿车碰头、车斗边销、轮子底销是否齐全完好,检查每个车斗连环、插销是否挂齐、挂纽、插销是否插到位,确保安全后才能提、放车斗,当车斗在绞车道上运行时,轨道下山巷、轨道下山车场等人员立即躲进防身筒,提放期间严禁在这些巷道内做任何工作,并且同上平台挂钩工一起在绞车道两端警戒,负责制止其他人上下行走。

6、需要经1350绞车道运送铁轨、管道等超长材料时,只能用人工搬运输送,严禁用矿车或材料架经绞车提升运送。人工运送铁轨、管道时要按如下规定执行:

1井筒内严禁行人或有人做其它工作,所有人员要躲到防身 ○硐内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允许人工搬运。

2经人工在斜井输送铁轨或管道时,抬起或停放铁轨或管子 ○要统一用力,慢慢抬起或放下,抬铁轨或管道中要缓慢行走,上方或下方抬铁轨或管子人员不得半途突然放下铁轨或管子一端或用力甩掉铁轨或管子,防止铁轨或管子飞溜伤人,严禁有人直接抬铁轨或管子端头,防止铁轨或管子摆动有贯性使端头伤人,人员抬管子要离端头1.5米以上地方杠着管子,搬运铁轨或管子前首先在变坡处用粗大麻绳捆绑铁轨或管子的上头,以便在搬运途中临时停放铁轨或管子要固定绳子的另一头来控制铁轨或管子防止往斜井下山飞溜。

3严禁将铁轨或管道沿绞车道底板和轨道上向下自动滑溜运 ○送,防止铁轨或管子往下山飚溜伤人。

(二)、副斜井、轨道下山巷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1、副井绞车、轨道下山平台绞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青山煤矿安全专篇》的要求,安装要牢固可靠,副斜井井口、副斜井井筒、轨道下山巷上平台、底部车场斜坡口和中间甩车场斜坡口必须安装阻车器和防跑车装置,轨道下山与水泵房管子道交岔处要安装阻车器和防跑车装置,并长期处于关闭正常工作状态,除非水泵房需要提升运输才能暂时打开,不提升时要及时关闭。副斜井下山中部(与中部集中水仓巷交岔处)11.4绞车上15米处及中部车场变坡点附近要安装阻车器和防跑车装置,在副斜井与轨道下山平台交差处安装的11.4绞车往上15米处,应安装防跑车装置,防止副斜井提升运输发生飞车冲到轨道下山平台,同理,在16号溜煤眼往下5米处应安装阻车器和放跑闸,防止副斜井提升运输发生飞车冲到16煤老系统;

2、11.4绞车安装要牢固,绞车安装时要加工有长×宽=1.5×1.2米的2条槽钢底座,绞车安装位置的基础要求:○1当底板是坚硬的厚度1.5米以上的砂岩时,可以安设4根直径不得小于Φ25mm,长度不得小于1.5米的绞车底座锚杆,每根锚杆使用两卷CK2840锚固剂进行锚固,锚固力≮80KN;○2当底板是坭岩或层状页岩、坭质砂岩等松软或遇水容化及容易风化的岩层时,必须捣实:长×宽×高=1.8米×1.5米×1.2米的水坭、碎石、砂子混凝土绞车机座,机座里埋住4根直径不得小于Φ25mm,深度不得小于1米的绞车底座螺杆;11.4绞车安装时,先把槽钢底座安装在底座锚杆(或螺杆)上用螺帽拧紧固牢,再将11.4绞车安装在槽钢底座上用螺杆连接底座拧紧固牢,最后再在绞车底座4角用单体液压支柱或木支柱支撑到顶板做压柱,4条压柱要打稳牢固。

3、副井绞车、轨道下山平台绞车所使用的钢丝绳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并有产品安全合格证,副井绞车钢丝绳直径必须大于Ф22mm以上,轨道下山绞车钢丝绳直径必须大于Ф22mm以上,11.4调度绞车使用直径Φ15mm以上的钢丝绳;绞车司机(副斜井口、轨道下山平台绞车、调度绞车、11.4绞车等)每班工作前必须检查提升绞车过卷装置和深度指示器工作情况,刹车安全系统是否灵敏可靠;每班安全员、11.4绞车工要认真检查在副斜井为轨道下山平台服务的11.4绞车和其它11.4绞车的压柱、底座是否稳定固牢,提升时绞车是否松动、移位,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应立即停止提升采取措施处理,并汇报矿调度;同时详细检查刹车是否稳固,如果11.4绞车提升时出现绞车滚筒打滑,重车往后退现象,说明刹车不稳固,必须停止提升,处理刹车系统,及时检修或更换刹车带,调整刹车带螺杆达到稳固刹车的作用,确保绞车安全运行可靠方能允许提升;每班工作前绞车工、机电维修工、脱挂钩工、运输班组长和各工作面班组长都要检查各级绞车钢丝绳的完好性,发现钢丝绳磨损断丝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提升更换钢丝绳,每班要填写“提升绞车运行情况记录”和“钢丝绳检查记录”表。

4、脱挂钩工每班要认真检查“一坡三挡”完好和正常工作情况,下山平台的阻车器要经常正常使用,并经常维护检修;要坚持正常使用副绳。

5、,副斜井或轨道下山绞车提升时,提升绞车道要做到“提升不能行人,行人不能提升”,严禁人员行走绞车道,严禁在巷道内做任何工作,井筒内所有人员要撤到防身洞躲避,防止飞车伤人,绞车提升时严禁人员搭车斗上下;

6、脱挂钩工、信号工每班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提升系统的声光信号是否齐全完好,每挂一钩要检查矿车碰头、车斗边销、轮子底销是否齐全完好,检查每个车斗连环、扎销是否挂齐、挂纽,扎销是否扎到位,确保安全后才能提、放车斗。提放车斗期间,脱挂钩工要在斜井绞车道两端进行警戒,禁止其他人上下行走。

7、严禁将空、重车停留在上、下山斜井或斜坡巷道上,以免造成飞车事故;当车斗在斜坡或下山巷道上跳轨时,要立即停止提升,不得强行提放车斗;在斜坡巷上处理跳轨车斗同时,跳道地点往下巷道内严禁有人工作和行人,处理跳轨车斗时,不准脱掉挂好的钢丝绳或串车间的连环扎销来处理车斗,如果是重车难撬上轨道,应把重车卸载,将空斗撬上轨道后再重新装车;绞车司机在处理跳轨车斗过程中,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两手不得离开操作手把,注意检查绞车刹车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把绞车滚筒锁住刹好车,确保处理跳轨车斗时钢丝绳不松动,防止车斗往下滑动伤及到撬车人员,如果有提放车信号时必须辨听清楚后方能进行操作,保持绞车起步缓慢匀速运行,严禁突然加速提放车斗。

8、副斜井及轨道下山提放大件设备和材料时,必须有带班矿领导和安全员现场指挥,必须使用专用材料车斗装载提放,大件设备如变压器、水泵、变速箱(减速器)、刮板机头等和铁轨、各种管道等大件材料要捆绑固牢在车架上,防止在斜井提放过程中脱掉或甩开在巷道上飞溜伤人。

9、锚喷、水沟、台阶施工作业人员在运送材料时必须按照上述第(二)款的第1至8条的规定执行以外,还要做到运送材料的每一运输环节如主、副斜井、轨道下山、皮带下山等主要运输巷道每级绞车提升,必须有专职绞车工开绞车和挂钩、打铃工,做到每一平台绞车提升时有人摘、挂钩并警戒,禁止人员行走绞车道,做到绞车道“提升不能行人,行人不能提升”的安全要求,然后才发出提升信号,允许提放材料,严禁非专职绞车工开绞车和无人员摘挂钩就提放材料。

10、锚喷、水沟、台阶施工作业人员在副斜井、轨道下山及底部车场等斜坡巷道上施工作业时,这些巷道必须停止提升运输作业;使用材料、清理煤矸需要提升运输时,在绞车道和底部车场上进行锚喷、水沟、台阶施工作业的人员立即停止工作、撤退人员到躲避硐或上平台等安全的地方后,确定绞车道内无人行走和施工作业才允许提升运输。在安装有皮带、刮板运输机的巷道进行喷浆作业时,只有皮带、刮板机停止运转时才能进行喷浆施工作业,皮带、刮板机运转时停止喷浆施工作业,严禁站在(或靠近)正运行的皮带、刮板机上面进行喷浆施工作业。

11、采掘工作面的皮带、刮板机要加强安全管理,开皮带、刮板机人员上班工作中严禁打磕睡和睡觉,要经常检查皮带、刮板机各部件运转情况,随时注意观察皮带、刮板机运行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处理,要更换皮带架托滚和刮板机部件或刮板机跳链及有大块煤、矸石卡住皮带架子和压边等情况要处理或其它故障要处理时,必须要有两人以上并停止皮带、刮板机运行后才进行处理。严禁对正皮带、刮板机机头、机尾开机或做其它工作,刮板机机头、机尾要打压柱,压柱要打稳固牢,放止机尾翘起伤人。以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组织工人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在本矿井下任何地点进行各种施工作业,凡涉及到运输方面的安全要求均按本《安全措施》规定执行,本措施没有提到的均按施工地点《作业规程及安全措施》和《煤矿安全规程》、青山煤矿《工种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及煤炭行业规范标准规定执行。

矿井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篇2

机电设备的运输安全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随着矿井采掘的逐渐深入,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战线逐渐拉长, 特殊要求逐渐增多, 技术性逐渐增强, 一旦煤矿机电运输系统发生故障, 则可能促使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仅对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而且可能造成矿井生产中断, 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活动, 进而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1 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投入不足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结合正在进行的煤矿安全程度评估, 对提升机后备保护, 高压开关选择性漏电保护, 高瓦斯、双突矿井的监测监控“三专二闭锁”系统的建立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 目前一些矿井的设备状况和装备水平无法满足煤矿开采的基本条件。大量的无煤矿安全标志的产品还在使用之中, 使矿井在安全投入中的比例增大, 资金需求量大。

1.2 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一些煤炭企业都成立了安全教育培训机构, 往往教育培训没少搞, 经费没少花, 但收效却不好。表现为:第一, 培训方式落后, 重理论轻实践, 学用不结合, 针对性差;第二, 教育形式单一、枯燥, 职工不感兴趣;第三, 考核不严格, 教考不分离, 只要来学习, 大家都能过, 培训走过场, 虽然培训了拿证了, 但实际工作能力差。机电专业性很强, 生手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要在岗位上锻炼很长时间才能熟练。一些矿井急功近利, 新招工人短时培训, 匆匆上岗, 给岗位带来了隐患, 结果是“三违”不断 , 事故泛滥。

1.3 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根据新的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 每个矿井应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 但有相当矿井没有按标准去做, 去建立相应制度并落实考核, 或者虽然建立了, 只是做个样子, 实际不落实, 导致现场管理混乱无序。一些煤矿机电管理监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标准掌握不好, 检查深度广度不够, 井下监察走马观花, 只看表面, 跑不到位, 查不到实质的隐患。也有的查到隐患后, 执法不严、轻松放过, 或者是隐患单子一开, 一走了之, 既无整改指导意见, 也不跟踪落实, 隐患整改没有实现闭环管理, 同类隐患反复出现, 长期存在, 埋下事故根源。

2 运输事故

从近几年发生的机电运输事故情况看, 事故次数在全国煤矿事故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国煤矿重大事故分析的统计数字表明, 机电事故在各类事故中居第4位, 矿井运输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 (20~30) %。

2.1 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机电运输不仅能够直接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还是引起矿井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 我国煤矿井下由于电气设备失爆和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瓦斯爆炸事故总数的 (40~50) %。

2.2 重大经济损失事故

机电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不仅造成众多人员伤亡, 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81年12月24日, 平煤五矿二水平戊2采区由于供电线路故障停电导致瓦斯超限, 恢复送电后因电气失爆引起瓦斯爆炸, 事故除造成死亡134人, 重伤8人, 轻伤22人外, 2673米巷道遭到严重破坏, 127台电器设备和8376米电力电缆损坏, 直接经济损失1050余万元。1989年8月3日平顶山市石龙区办南顾庄段岭煤矿 , 乘人罐笼发生坠井事故, 造成12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2.3 一般人身伤亡事故

由于工作地点分散, 机电作业人员大多为单独操作, 因此, 造成的机械伤人、跑车撞人、电网触电等一般性人身伤亡也比较多。

3 加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煤矿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煤矿员工是煤矿工作的直接执行者, 而其自身的素质高低、技能高低则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工作的开展, 正是因为这样, 煤矿企业、单位必须积极的加强对煤矿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比如说安全意识的宣传与强化、工作技能的提高等等,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障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具体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了以下机电:第一, 重视安全意识教育, 以提高全体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 并以意识强化行为;第二, 注重对煤矿员工技术能力的提高, 以确保其自身的技能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第三, 强化煤矿员工的责任概念, 使其能够自觉的规范自身的行为。

3.2 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检验 、检修工作

煤矿机电的运输设备是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因为设备的性能直接的关系到运输工作的质量, 而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检验、检修工作, 则能够从本质上确保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正是因为这样, 煤矿企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检验、检修工作, 委派专业的检验、检修人员成立独立的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小组, 以促进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检验、检修的科学化、合理化。具体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 对斜巷人车和立井升降人员使用的罐笼防坠器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 每隔半年就应该进行一次不脱钩试验;第二, 专门升降人员以及混合提升的系统应该每年都做一次性能测定, 而其它的提升系统则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第三, 在用主要通风机、主排水设备至少每个月检查一次, 并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性能测定;第四, 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 每年雨季之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 并且进行一次联合的排水试验。

3.3 认真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

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设立专门机构, 明确分管负责人, 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

根据国内外技术发展和国家安全管理与安全监察体制的改革的现状, 结合煤矿的具体情况和工作实际, 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 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规章 , 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2) 深入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 , 加强机电运输的技术管理 , 不断夯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基础。

3) 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的培训 , 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技术素质 , 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行人本管理。

4 结束语

总之,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对矿井的正常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分析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 并根据实际的生产实践经验, 提出切实可行的方式以防止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从而提高矿井生产工作的实际效率, 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煤矿机电事故是制约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而且必须引起重视的因素, 如果忽略它, 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设备的伤害, 还可能造成煤矿煤尘、瓦斯爆炸, 甚至采区乃至整个矿井也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不仅仅是经济和人员的伤亡, 更是威胁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性因素。如何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 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针对管理对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以及预防措施, 以控制事故的危险源, 并且通过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消除并减少事故以降低事故的损失, 这就是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危险源识别,经济效益,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和谐矿山

参考文献

[1]董平.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01:37-38.

[2]赵鸿鸣.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减少煤矿机电事故[J].科学之友, 2011, 12:123-124.

矿井运输安全设施改造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斜巷;运输;挡车装置;改造;本质安全

1.概况

随着煤炭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各企业不断有新的运输设备、设施投入,但由于运输安全管理标准不一致、装备规格不统一,导致煤矿运输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已成为煤矿生产过程中一种小而频、禁而难绝的安全“顽疾”。近年来,亨健公司随着采区延伸,运输线路长、运输设备分散、运输设备规格型号混杂等问题凸显,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个瓶颈。自2011年初,着手对运输安全设施进行研究和改造。

2.斜巷运输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运输设备或配套安全设施选型不匹配、本身质量或安装质量不达标;

2.2日常检查检修、维护工作不到位,运输设备或配套安全设施存在带病作业现象;

2.3运输过程中,安全安全设施使用不规范,存在超强度运输、违章作业等行为。

3.主要做法

亨健公司认为,合格的安全设施,不仅要便于正常操作,还应有效增加操作者的违章难度。即使在违章或误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发挥补救和保险作用,把好最后一道防线。为此,通过比较,统一使用了气动式联锁罐档。

3.1挡车装置的选择依据

3.1.1上部为平坡头

在上车场入口处(道岔前1米)安装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爬道式阻车器。

坡长小于20m时,设“二挡”,平坡头气动自动复位阻车器和变坡点下常闭式联环罐挡。

坡长大于20m小于50m时,设“三挡”,平坡头气动自动复位阻车器、变坡点下联环常闭式罐挡、坡底常闭式门型单罐挡。

坡长大于50~150m时,最少设 “四挡”,平坡头气动自动复位阻车器、变坡点下联锁常闭式罐挡、坡底自动捞车器、坡底常闭式门型单罐挡。

当坡长超过150m时,在以上基础上,在坡中间增设一套自动捞车器。

斜巷各中间偏口上方10~15m处设一套自动捞车器,各偏口道岔分支线下设一常闭式门型罐挡,以防带绳车辆误入。

3.1.2上部为甩车场

坡长小于20m时,设“一挡”,设坡底常闭式门型单罐挡。

坡长大于20m时,最少设“二挡”,道岔以上设自动捞车器、坡底自动捞车器和常闭式门型单罐挡,两自动捞车器间距最小为20m,当坡长超过150m时,在其中间再增设一套自动捞车器。

斜巷各中间偏口,偏口上方10~15m处设一套自动捞车器,各偏口道岔分支线下设一常闭式门型罐挡。

3.2挡车装置的位置规定

平坡头气动自动复位阻车器设在平道段,距变坡点1-1.5m处。

平坡头变坡点下方设联环常闭式罐挡,距坡头变坡点距离为:第一道挡在牵引车辆长度加2m处,第二道挡在牵引车辆长度加5m处。

上部为甩车场的道岔以下20m设自动捞车器。

常闭式门型单罐挡和坡底自动捞车器设在变坡点上方,分别设在距变坡点5~10m和15~20m处。坡底为甩车场时,罐挡距坡底道岔上5~10m和15~20m处。

3.3挡车装置的安装技术要求

3.3.1主要倾斜井巷挡车装置选型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70条的规定,根据斜巷参数确定产品是否满足本斜巷的安全使用。

3.3.2安装前对挡车装置最大有效防护距离进行检验。

3.3.3挡车装置的安装必须严格按设计实施,安装完毕必须进行空载试验。

3.3.4挡车装置的维护由专人负责,每次试验有试验人员及本斜巷把勾工共同签字确认,试验记录保留完整。

3.3.5对每台跑车防护装置的选型、设计、安装使用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换的主要部件及时间及时记录并存档。

3.4挡车装置的安装标准

3.4.1底式自动捞车器框架必须用压板紧压在轨道上,严禁与轨道刚性联接,便于保持一定的缓冲能量。底式自动捞车器的安装框架连接螺栓不得过长,螺母上紧后剩余长度1-3扣。

碰铁的上碰头与矿车碰撞长度不低于30mm。钩头动作后,必须保证能准确钩住矿车轴。挡的上、下1m范围内应安装托绳滚,以防钢丝绳摩擦捞车器。发现零部件损坏必须立即更换。

底式自动捞车器挡坑两侧应加盖板,挡坑内必须保持足够的有效空间,淤泥、积水和杂物及时清理,保证动作灵活、安全可靠。

3.4.2爬轨阻车器挡轴用夹板固定在枕木上,保证卡瓦固定牢固、挡轴转动灵活、碰头动作可靠。

3.4.3可移动常闭式气动门挡采用风动开启挡车装置横臂,开启速度可以调节,可在远离挡车装置的位置操纵风动阀门开启挡车装置横臂,挡车装置各受力部件均采用型钢制造,整机强度高,零部件全采用螺栓连接安装和移动方便,维护和更换便捷。

3.4.4把气动勾轴联锁档挡车碰头部组件及安装架用道压板固定在道轨上,要求碰头竖立时碰头正好顶住罐碰头使其不能通过,碰头倾倒时低于矿车车轴可使矿车顺利通过。

道心勾轴部轴中心与碰头部转轴中心之间的安装距离,应根据用户单位矿车的尺寸需要,从车碰头至后车轴中心的距离再加上380mm,作为安装距离。如为串车提升,可对应每个矿车均安装一个勾轴部装置,勾轴部之间的距离,为后一个勾轴部轴中心与前一个勾轴部轴中心的距离应等于一个矿车的全长。

3.5安装质量检验标准

3.5.1两档及以上必须实现有效的机械闭锁(硬闭锁),当失去操作动力时,至少有一道相互闭锁的设施应处于有效闭锁状态,且非破坏性操作,无法破坏或解除闭锁。

3.5.2灵活、可靠、省力、方便单人操作。

3.5.3设施强度和固定强度足够。

3.5.4方便检查和检修。

4.结语

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篇4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预防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制定本措施,望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矿井火灾隐患情况

根据晋煤检﹝2012﹞0501-MR-J0010号、﹝2012﹞0501-MR-J0011号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检验报告,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级不易自燃;

3、4号煤层自燃倾向性均为不易自燃。开采以来,矿井从未发生火灾现象,因此,我矿火灾隐患主要在外因火灾方面,为防止火灾矿井特制定有严格的防火措施。

二、成立预防火灾事故的领导机构 组 长: 卫旺海

副组长: 张 杰、高保平、李鑫、郭宝清、张建荣、张书鸿

成 员: 刘玉生、高锦瑞、张利平、郭江涛、高明耀、张平平、卫全中

岳玉明 及其他生产、辅助队组 职责:

1、在组长统一指挥下,负责搞好矿井防灭火业务范围内的灾害预防工作。

2、负责矿井防灭火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

3、负责贯彻落实上级与防灭火相关的文件指令。

4、负责监督检查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及整改。

5、负责解决预防防火灾事故所需人、财、物,保证现场需要。

6、负责组织追查、分析火灾事故,制定防范措施。

三、发生火灾事故的预兆(1)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预兆不明显。一般情况下有:

看到烟雾或明火;嗅到着火气味;感到头疼和恶心;感到突然压力增加;发现意外的灰尘扬起。

(2)内因火灾

我矿3、4号煤层自燃倾向性均为不易自燃

地面井口及井下人员发现外因火灾预兆时,必须立即采取直接灭火的措施,并报告调度室。

四、预防火灾事故的措施

(一)地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矿属各单位成立防灭火领导小组,由单位正职为防灭火第一责任人,各单位根基实际情况抽5-15命防灭火人员。

2、个单位每月对本单位进行一次放灭火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留有记录。

3、机电对每月对主变电站、风井进行一次防灭火专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4、保卫科对供应科仓库、机电各工作房、锅炉房、变电所、米料场、风井、更衣室,监控室、生活区宿舍等防灭火重点区域配齐灭火器等灭火器材,每季度负责对灭火器材检查一次。

5、保卫科负责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和消防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6、加强平地安全供电管理,严禁在宿舍和生活区使用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7、以工业广场及主斜井口的净化水池为地面消防水池,并配备消防泵,保证管理畅通,且池内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水量,消防管路要直通井口、煤厂,木料场等主要场所。

8、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得有烟火和用火取暖,井口房内严禁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和休息间。

9、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焊接或切割等工作。如必须在井口房内进行焊接工作,则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严格按措施进行。

10、材料仓库、风井房、绞车房、灯房等各场所要配备2个以上灭火器和足量的灭火砂等消防工具。

11、地面消防材料库设在木料场内,配齐铁锹、铁镐个5把,消防水管、消防桶、灭火器若干。

12、在主、副井井口房均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配置了必要的消防灭火器材和消火栓等设施。

13、井口80米范围内严禁堆放木料,30米范围内严禁存放汽油、煤油、变压油等。

14、井口附近20m范围内的照明线路必须符合消防规定。

15、严格执行出入井检身制度,严防烟草和点火物品进入井下。

16、严格执行爆炸材料清点检查制度。

(二)预防外因火灾的措施

1、建立健全防灭火制度,每季度由安全矿长组织有关科室、对井上、下消防器材和消防管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

2、个采掘地点必须建立消防管路系统,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在皮带运输送机巷道中每隔5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通风队是消防管路的管理单位,确保消防管路使用可靠。

3、胶带运输机应使用阻燃胶带,且机头处前后20米范围内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4、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5、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按规定设置支管和阀门,胶带机头应设置25米长的软管挂在机头附近。

6、认真执行井口检身制度,防止携带烟火和穿化纤衣服人员入井。

7、井下不得从事电焊、气焊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时,机电科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由矿总工程师签字批准,并向作业人员贯彻学习后,方可进行工作。

8、井口附近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范围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9、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

10、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11、加强电气设备管理,除安装与使用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正确使用过负荷继电器与熔断保险器,一旦发生事故,能自动切断电源。

14、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放炮必须水泡泥,封泥要充足。禁止用煤粉、煤块或易燃物充当泡泥,严禁用明火、矿灯、动力线放炮、严禁使用变质炸药。

15、做好每年反风演习工作,保证反风时系统可靠,反风风量符合要求。

五、矿井成立火灾救灾指挥部

为了有秩序的迅速抢救灾区人员、处理事故,尽早恢复生产,矿井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火灾救灾期间的全部组织和指挥工作。

组 长: 卫旺海

副组长: 张 杰、高保平、李鑫、郭宝清、张建荣、张书鸿

成 员: 刘玉生、高锦瑞、张利平、郭江涛、高明耀、张平平、卫全中

岳玉明 及其他生产、辅助队组

火灾救灾指挥部设在安全调度指挥中心。

六、事故汇报程序

发生事故时由值班调度员立即按所列的人员名单顺序逐一通知,接到通知的人员30分钟内到救灾指挥中心待命(发生事故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见附表)。

七、处理事故时各成员职责

1、发生火灾事故后,矿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未来到之前,由值班矿长负责指挥。

2、处理事故过程中,各有关人员职责:

(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和矿山救护队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火灾事故的作战计划。

(2)矿总工程师:是矿处理火灾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的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组织协调有利于矿井处理火灾事故的各种有效方案、措施,监督处理事故作战计划的实行。

(3)机电矿长:根据发生的事故规模及矿井对救灾设备的需求,在本公司范围内为矿井协调好设备的供应工作,并对矿井救灾提出指导性意见。按制定的处理火灾事故作战计划,召集机电队负责人制定所需相关机电设备的种类、数量,并制定检点设备的安装位置方案,时刻掌握主要通风机和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

(4)生产矿长:根据矿井事故情况,预测、分析事故可能扩大及波及范围,对矿井制定的作战计划做出指导,并及时掌握、指导救灾进展情况。在事故发生时,召集生产区队长,对事故可能波及的地点及受危害人员进行分析、予以认定,为事故作战计划的制定提供建议,并协助做好火灾事故处理工作。

(5)安全矿长:根据矿井事故情况,对矿井制定的防止火灾事故扩大的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并进一步对矿井救灾人员的安全工作及时指导部署。根据发生的火灾事故及范围,预测事故规模,详细及时向所属的上级部门汇报是否支援,并结合矿长、矿总工程师制定处理火灾事故作战计划。

(6)调度中心:根据矿井火灾事故情况及公司领导指令,负责对公司各矿井救灾所需物资的统一调度,协助做好矿井调度工作。与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结合,确定救灾所需各种物质的种类、型号、数量,安排有关人员及时备齐到位,同时协助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7)安监站:协助安全矿长做好防止火灾事故扩大的工作。

(8)技术、地测科:协助总工程师做好有利于矿井处理火灾事故的各种有效方案、措施,监督处理事故作战计划的实施。

(8)保卫科:根据矿井事故情况,做好矿井保卫工作,并在矿井范围内给予有效协调。

(9)工会主席:负责事故危害人员家属的接待及安排工作。

(10)通风副总:积极配合矿总工程师查阅事故发生地点的资料及预测周围巷道破坏情况,与抢险人员随时接受矿总工程师命令指挥。

(11)矿山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根据营救遇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灾人员的救助和事故处理。

(12)调度主任:按事故作战计划的要求,召集所属人员坚守岗位,及时传达矿长对事故处理的各项命令。

(13)技术、地测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绘制事故现场图。

(14)机电科长:配合机电矿长,对事故发生地点及可能波及范围的各种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进行预测,对救灾所需的相关消防设备、灭火器材的类型及数量提出建议,经矿长批准后,与机电队长落实。

(15)安监站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方式,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

(16)通风、瓦斯队长:按照矿长和矿总工程的命令,随时恢复事故地点的通风工作。

(17)维护队长:按照矿长和总工程命令,随时做好事故地点的巷道修复工作的准备。

(18)机电队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变主要通过风机的工作状况,并保证正常运转,负责矿井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相关任务。

(19)运输队长:负责将遇难人员及时运送到地面,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

(20)抢险队长:认真查阅有关事故发生地点的图纸资料,备齐所用设备、材料,对矿总工程师提出的抢险工程要求,立即付诸行动。

(21)供应科长:按作战计划的部署,根据矿长的要求,备足、备齐抢救事故所需的各种物资、设备。

(22)保卫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中的治安保卫工作,并负责消防器材、设备安装和消防培训工作。

(23)劳资科长:负责查找受事故危害人员的档案资料,做好事故危害人员的各项医疗保险协调工作。

(24)医疗室: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25)有关队长: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现场所见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26)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情况,立即把事故情况向有关领导和单位报告,及时传达矿长的命令,按照《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各单位人员到矿调度室报道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并统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区的人数。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切断与事故没有直接关系的一切电话,同时通知电话修理员要保证通讯畅通,保证救灾命令的快捷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处理火灾的组织措施及火灾事故的处理计划

(一)采掘工作面发生火灾事故时灾区人员撤退的方法、路线:

1、方法:

(1)工作面人员或知道火灾事故的人员,应迅速利用最近的通讯设施向矿调度室报告。

(2)在工作面通行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在跟班干部和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迅速戴好自救器沿矿井制定的避灾路线撤退或迅速撤到采面下机巷或其它新鲜风流中。

(二)注意事项:

1、事故一旦发生,迅速组织灾区并通知所有受威胁区人员撤退,需要时迅速通知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波及范围和气体成分。

2、井下人员发现火灾时,应首先查明火灾的地点、波及范围等情况。跟班值班队长应立即组织人员一边向调度室汇报,一边就地利用洒水管路、灭火器、灭火沙等进行直接灭火。灭火时要与火源地点保持适当距离,以免水蒸气灼伤,并派人守候电话,随时汇报灭火清况。

3、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值班领导、矿长汇报,由值班矿领导根据灾情决定灾区及沿途人员是否撤离险区,并向矿长和总工程师汇报。

4、调度室接到灭火无效汇报后,应立即通知井下所有工作人员,沿近路顶着新鲜风流撤离险区到达地面。

5、机电对根据命令切断火区电源。

6、在无二次发生事故可能时,应迅速恢复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

7、调度室要组织好处理事故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及时组织人员运送到指定地点。同时通知灾害处理小组成员和公司有关领导,并做好记录。

8、矿长和总工程师接到灾害报告后,要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全力以赴抢救人员。救灾人员到达事故地点后对灾区全面侦察,查清事故地点、范围、遇难人员人数和分布地点,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发现幸存者,立即救出,发现火源,立即扑灭。

9、遇难人员救出后,要进一步对整个灾区进行瓦斯检查和巷道状况调查,若有瓦斯超限和冒顶堵塞巷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排放和处理。只有查明整个井下确无隐患,方可全面进行灾后处理。

(三)主、副井或井底车场发生火灾时人员撤退的方法、路线:

1、立即进行全矿井反风;

2、迅速组织井下人员沿就近的风井撤到地面;

3、救灾人员佩戴隔离室自救器,利用灭火器灭火;

4、确认火源全部熄灭后,在检查全矿井瓦斯聚积情况,制定排放瓦斯措施,恢复正常通风。

5、反风前,副井口及附近全部人员撤至20米以外。

(四)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控制事故范围、灾害程度扩大的措施

1、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第一发现人用最近的电话把现场发生火灾的原因及火势情况报告给值班调度员。

2、值班调度员立即把事故现场情况向值班矿长汇报,按值班矿长确定的救灾指令,通知附近工作面值班干部组成灭火小组,带齐救火设备赶往事故现场救火,值班矿长并把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矿长汇报。

3、参加灭火的值班干部,要及时把现场的灭火进展情况、预测灭火的可能性及时向值班调度员报告。

4、矿长根据汇报情况,确定下一步采取的方案及措施。若火势继续扩大,蔓延较迅速,应立即下达各有关工作面人员撤退的命令。

九、井下火灾避灾路线

(一)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事故时灾区人员撤退路线: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采区进风巷→主要进风巷→副立井→地面

(二)掘井工作面发生火灾时人员撤退路线:

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进风巷→采区进风巷→主要进风巷→副立井→地面

矿井瓦斯安全排放技术措施分析 篇5

随着采煤工艺的进,瓦斯涌出量的增大,采矿工程师为减少或杜绝瓦斯赞成的危害,在采区通风方面一直不断地进行改进。

1利用局扇排放瓦斯法

1.1风筒三通短路风流法

局扇的一端与风筒三通的一端相连。风筒三通另两端的其中一端与须要排放瓦斯巷道风筒相连,另一端与排放瓦斯巷道回风口顺风流方向的风筒相连,由此形成排放瓦斯系统。为控制风流,在风筒三通除与局扇相连的一端的另两端各用一根绳索捆扎或各设一个简单的滑阀,依据连续检测到的混合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通过调节这两根绳索或这两个滑阀连续控制排放瓦斯风量的大小,使回风口混合风流处的瓦斯浓度控制在1.5%以下。

1.2风筒逐节错口法

当超限巷道中有风筒时,在1%超限点以外断开风筒作为“开始排放点”;当超限巷道中无风筒时,在1%超限点以外作为“开始排放点”。在“从开始排放点接风筒时,采用先逐步错口后连接,通过错口大小调节风筒进风断面,由小到大,以控制向瓦斯超限巷道的送风量,每个时段错口的大小,以错口以外瓦斯浓度不超过1%为原则,当错口以里附近瓦斯浓度小于1%时,将错口处风筒全部连接上。按同样的方法,逐节错口,逐节延接风筒直至将瓦斯排完。

1.3风筒逐节错口联合法

排放盲巷密闭内的瓦斯时,首先检查盲巷密闭墙前的瓦斯浓度,当盲巷密闭墙前瓦斯浓度在1.5%以上时,利用局扇和风筒采用风筒错口法将新鲜风流由小到大吹向盲巷密闭墙,使墙前瓦斯浓度降到1.5%以下。只有盲巷密闭墙前瓦斯浓度在1.5%以下时,方可使用铜制工具将密闭墙凿开一个贯通密闭墙内的小孔, 然后检查小孔内是否有压力瓦斯涌出、小孔口及孔口内瓦斯浓度。当自然排放无效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先接短风筒(3~5米),当风筒出风口往里10米处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将短风筒换成长风筒(10米),依次采用前述风筒逐节错口法,直至排完。

2利用全风压排放瓦斯法

2.1利用全风压和风筒排放瓦斯法

此方法是利用进回风之间的压差,采用硬质风筒代替局扇,配合软质风筒的一种排放瓦斯方法,具体排放过程与前述相同。此方法适用于盲巷密闭的瓦斯排放。

2.2密闭墙压差排放瓦斯法

首先检查回风侧密闭墙前瓦斯浓度,当盲巷密闭墙前瓦斯浓度在1.5%以下时,在回风侧密闭墙上使用铜制工具凿一小孔,然后检查小孔内是否有压力瓦斯涌出、小孔口及孔口内瓦斯浓度。若盲巷内瓦斯有压力,则让其自然排放,只有盲巷内瓦斯无压力,且密闭墙开口处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电话通知在进风侧等候的人员在进风侧密闭墙上使用铜制工具凿一小孔,小孔刚一凿出,进风侧人员要立即用电话通知回风侧人员,回风侧人员此时要根据瓦斯涌出量的大小、浓度高低及时控制回风口的大小,原则上以密闭墙内回风流与密闭墙外全风压风流混合后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5%为标准。进回风密闭墙上的孔口逐步交替开大,直至将瓦斯全部排出。

2.3回风隅角瓦斯排放方法

2.3.1增风法

有条件时,首先考虑在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高风速的情况下增加工作面风量,以相应增加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风量,达到稀释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的目的,

2.3.2风障法

在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附近用风筒布设挡风障,目的是使采煤工作面风流尽可能多地经过回风隅角,用以稀释回风隅角积聚的瓦斯。

2.3.3引排法

将抽出式风机安设于距回风隅角30米前后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中,负压风筒的一端置于回风隅角切顶排以里的采空区,另一端与抽出式风机的吸风侧相连,当排出的瓦斯不超过1%时,可直接将瓦斯排到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中;当排出的瓦斯超过1%、不超过2%时,可利用正压风筒将其排入采区回风巷中。此方法要注意,在风机出风口或正压风筒出风口以外3~5米的混合风流中安设瓦斯监测传感器,用于连续监测瓦斯,当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1%时报警,达到或超过1.5% 时将抽出式风机出风口或正压风筒出风口以外回风巷中的电气设备断电;当排出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2%时,不适用此方法。

2.3.4高压水射流法

高压水通过固定在高压水射流风机内的特制喷头形成旋转雾化射流,高速雾粒与空气的动量交换和高压水射流的卷吸作用,带动气流前进形成引射风流,从而将回风隅角的瓦斯引排或吹散到回风巷,使其与采煤工作面回风流混合,从而达到处理瓦斯积聚的目的。

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回风隅角具体情况调整高压水射流风机吸风口或出风口距回风隅角的距离,使其与回风隅角瓦斯积聚区保持最佳距离,达到最佳效果。

2.3.5小型液压局扇排放法

小型液压局扇利用回采工作面的高压乳化液作为动力源,电磁阀作为进液软管上的进液开关,利用瓦斯监测系统,在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安设瓦斯传感器,当瓦斯传感器监测到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监测中心站发出控制指令,电磁阀动作,高压进液管导通,向小型液压局扇的液压马达提供动力,使风扇运转,吹散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达到排放回风隅角瓦斯的目的。

2.3.6高压水幕吹排回风隅角瓦斯法

利用高压水幕射出的雾流,一是可以形成一个局部负压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回风隅角的风量,降低回风隅角的瓦斯浓度;二是射出的高压雾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吹散积聚区的瓦斯,使其与周围含有较低瓦斯的空气混合,将部分瓦斯带走,从而降低回风隅角的瓦斯浓度。

3瓦斯排放安全措施

1)必须在矿总工程师或通防副总工程师的指挥下,由救护队协助排放。2)排放多个串联通风的瓦斯时,必须从进风方向第一台局扇开始排放,只有第一台局扇排放瓦斯结束后,并检查下一台局扇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准送电再排放第二台局扇供风的巷道内的瓦斯,以此类推。3)排放积聚的瓦斯,必须安排专门瓦检员先检查局扇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当局扇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启动局扇向瓦斯积聚区送入适量的风,必须安排专人调节控制风量,逐步排放积聚的瓦斯,严禁“一风吹”。4)排放瓦斯时,必须有专门瓦检员在瓦斯积聚区回风流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检查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达到1%时,应指令调节风量人员减少向瓦斯积聚区供风,确保瓦斯积聚区排出的风流在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5%。5)排放瓦斯时,严禁局扇喝循环风。在瓦斯积聚区回风系统不畅通、排放瓦斯局扇所在巷道新鲜风量不足时,严禁进行排放瓦斯工作。6)排放瓦斯前,所有受排放瓦斯影响的地点必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还必须有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7)排放瓦斯时,其回风流不得经过其他有人作业地点的回风巷,如必须经过,则该作业点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电源。8)排放瓦斯时,风筒出风口往外到盲巷口巷道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2%。9)排放瓦斯后,经检查证实,整个排放瓦斯区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1%,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氧气浓度不低于20%,且稳定30分钟后,瓦斯浓度没有变化,才可恢复局扇的正常供风。

矿井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篇6

根据公司安排我矿从9日夜班停产整改,为保证停产整改期间的通防安全,制定矿井停产整改期间通防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一、1208工作面保持正常通风,每班安排一名瓦检员负责对该面瓦斯检查和现场“一通三防”管理。

二、1207两道掘进工作面局扇正常供风,分别安排两名瓦检员负责对该掘进面瓦斯检查和现场“一通三防”管理。

三、做好巷道的防尘工作,对井下巷道进行定期防尘,重点对1208两道,1207外段、集中胶带二部进行防尘洒水。

四、对井下通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重点对535轨回联络行、集中胶带机延长段风门等地点通风设施检查维修。

五、对1207两道掘进工作面的风袋进行整理吊钩,发现破口要及时缝补维修。

六、通风员每天对井下通防设施和供风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矿井通防安全。

七、瓦检员要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对上一班的问题要交清接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局扇停止运行时要及时汇报调度室,并将迎头施工人员全部撤离到新鲜风流中。

八、机电工区每天安排人员对瓦斯传感器进行巡回检查,定期对瓦斯传感器进行充气校验,确保瓦斯监控设备运行正常。措施编制:

通风区长

安全监察部:

总工程师:

通风工区

矿井通风安全系统的管理措施 篇7

1 监测中心站维护及管理

1.1 机房环境要求

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 因此, 环境温度对计算机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在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受到很大的影响。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导致计算机内部的电子元件性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计算机出现死机情况。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 会导致一些有磁介质的设备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 为了更好的保证监控系统能够更好的运行, 可以在机房中采用空调设备来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一般的情况下, 将温度控制在15到30摄氏度都是可以。磁场的出现也会对系统的运行情况带来很大影响, 在磁场强度比较大的情况下, 会对磁介质上存储的信息进行破坏, 这样非常容易出现操作命令无法执行, 同时也非常有可能导致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中心机房在进行位置选择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多, 要避开高压电力线、高频广播天线以及架线电机车, 同时要保证机房周围的磁场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样能够保证机房中的设备不会受到影响。计算机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要做好防尘工作, 要保证计算机和相应的设备在十分清洁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使用, 灰尘对计算机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非常容易导致各个插件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同时, 也会导致发热元件出现散热不良的情况, 这样就会导致元器件之间的绝缘效果出现降低的问题, 导致整机出现散热不良的情况。因此, 要对室内的卫生环境进行重视, 要使用吸尘器对室内进行定期的打扫, 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系统的运行效果。在机房内如果铺设的是地毯, 要定期对其进行清理, 在门窗设置方面尽量使用双层隔离。

1.2 中心站供电要求

在对中心站进行供电的时候要保证供电电源的稳定性, 电力系统出现超载、故障或者是负荷过大的问题都是会导致设备出现停止工作的情况的, 同时, 电缆以及插件之间的接触也会出现不良情况, 这样都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影响, 同时, 对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也有很大影响。因此, 为了更好的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系统在出现断电情况以后进行及时的补救, 在进行电源选择的时候可以使用交流稳压电源。

1.3 机房线路接地及防雷

线路在进行接地的时候, 地线的敷设是否非常合理, 同时在质量方面是否符合要求都对计算机以及相关的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对操作人员的安全进行保证。地线通常包括工作地线和安全保护地线, 这两种地线在进行接地的时候接地的电阻都不能超过4。计算机的地线在进行接地的时候不能和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共同使用, 同时也不能和交流地线和直流地线共同使用。监测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雷电对其危害非常大, 而且在出现的时候有很大成分的突发性, 雷电的出现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人们重视。对雷电的出现要采取更好的预防措施, 不能因为机房建筑物有避雷装置就疏忽大意。系统传输线要接入避雷器中, 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系统不会受到雷电的威胁, 在雷雨天气过后要对线路进行检查, 对出现损坏的元件要进行及时的更换。

2 传输线路敷设及维护保养

传输线路是构成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号传输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系统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于线路质量问题和故障影响系统运行的时间基本要占系统总故障时间的1/3以上。因此, 传输线路的选择、敷设和日常维护及保养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是否稳定运行。井下电缆的敷设。在水平巷道或倾角小于30度的巷道中应用吊钩悬挂电缆, 悬挂点的间距应保持在3m左右, 并保持有适当的弛度。在竖井或倾角在30度及其以上的井巷中, 应用夹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固定电缆, 且间距保持6m为宜。应避免在井巷中的同一侧并行敷设动力电缆与传输电缆, 如因条件限制, 不能分两侧敷设时在井筒内应间隔0.3m以上, 在巷道内应敷设在电力电缆的上方0.1m以上。井下电缆的连接。同型或不同型电缆之间的连接, 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连接线盒连接器进行连接, 并在接线处涂上导电胶, 经常保持连接盒的清洁, 并采取必要的防潮措施。井下各设备之间应使用专用不延燃电缆连接。地面传输线应避开高压线, 入室布线应避免雨水顺线路进入室内接连装置。

3 井下监测设备维护

监测设备的维护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 熟悉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结构、性能和用途, 在熟知电路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 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线路故障所在, 从而排除故障。电子线路的故障表现和原因十分复杂, 缺乏维修经验人员切忌轻易下结论或更换元器件。故障的错误判断可导致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和延深, 因此维修人员应在掌握线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别用手边的各种测量仪器对其工作点进行查找, 逐步缩小范围, 直到找出故障部位。同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保证各类监测设备防爆性能完好, 失爆的电气设备严禁入井使用。本安型电气设备在使用维护过程中, 必须特别注意保持本安电路的电气参数和保护性能。因此, 在检查维护各类传感器及分站、主机设备时, 严禁带电插拔线路板, 也不准带电插拔集成块和更换元器件。维修用的电烙铁温度要适中, 在焊接集成电路时, 最好应先切断电烙铁的电源。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安装、使用、调试、校正仪器。

4 结束语

矿井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篇8

摘要

石油化工企业铁路装卸运输系统是整合了铁路装卸作业及调车作业于一体的庞大系统,也是集石油化工行业与铁路运输不安全因素于一身的复杂系统,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如何确保石油化工企业铁路装卸运输过程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全面的分析、查找系统存在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是实现系统安全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分析铁路装卸运输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铁路装卸运输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通过确定该系统安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控制能力。

关键词:铁路装卸、运输;安全分析、措施

一、背景介绍

铁路装卸运输系统是企业原料及产成品陆路进出厂的关键,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源头又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末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铁路装卸运输系统内的作业主要为栈台区装卸作业和专用线平面调车作业两大类别。栈台装卸作业区是石油化工行业有关规范界定的重要防火防爆区域,调车作业区停留的均是盛装危险品物质的车辆,该区域的平面调车作业是动态的、露天的。因此,铁路装卸运输系统是集石油化工行业与铁路运输不安全因素于一身的特殊系统,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由于铁路装卸作业及调车作业都是系统内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系统内生产作业与安全管理控制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要求很强,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发事故。

随着国家大型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该系统内各环节管理与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安全生产形势会越来越严峻。系统整体的和谐运行是企业安全控制能力能否提高的关键,企业要善于找到影响系统和谐运行的因素,紧紧抓住提高系统安全控制的“牛鼻子”。显而易见,这些“牛鼻子”正是整个系统的控制薄弱环节,找到这些薄弱环节,就找到了系统内影响安全控制的主要方向;然后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这些薄弱环节得到更好的控制,那么系统整体的安全控制能力就会提高。目前在安全发展理念引领下,这些已成为企业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需求,也是促进企业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需求。

二、系统安全薄弱环节的分析

铁路装卸运输系统安全控制的薄弱环节分为:铁路行车环节和铁路装卸环节。

1、铁路行车环节

铁路行车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而又比较复杂的工作。铁路行车安全控制的过程主要有列车编组、解体、摘挂、转线,车辆的取送以及机车车辆对位、牵出等,这些都是调车作业的具体内容;调车作业过程中常见事故的种类有“撞、脱、挤、溜”四大类,即调车冲突、调车脱轨、挤道岔、车辆溜逸。在系统内2005-2008年共上报的686次各类大小事故隐患中,有223起集中在铁路行车环节,基本均是伴随在生产过程中。目前,在行车安全控制方面,调车人员和司机的协同非常重要,调车人员发出的口语信号,司机有时在忘记操作的情况下,认为没有听到,不采取有关制动措施。另外,调车作业中有关人员要做好进路确认,注重动态条件的影响,必须配合协作到位;调车信号必须完整,司机操纵时要控制好速度。要保证行车安全,就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监控。所以控制行车安全,制定技术改进措施应着重做好调度、司机与调车人员的协作。

同时,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

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机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

2、铁路装卸环节

在铁路装卸环节,装卸物质的危险性是由该种油品的物性参数来决定的,不同的装卸油品具有不同的物性参数,危险性大小也就不同。总体来说,装卸环节涉及的物质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扩散性,具有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和热膨胀等特性,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装卸环节的风险主要是火灾爆炸、中毒等。装卸区火灾爆炸的主要引火源是明火、电气火花以及雷电、静电火花等。同时,装卸的油品一旦泄漏,可造成中毒、火灾及环境污染等,甚至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破坏。在系统内2005-2008年共上报的686次各类大小事故隐患中,有183起集中在油品铁路装卸环节,90%以上是伴随在生产过程中。装卸环节安全控制涵盖了装卸物质危险性、静电安全控制、油气回收控制、装卸方式安全控制等环节。由于装卸物质的物性参数是固有属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只能从其他角度去减弱其影响。改进装卸环节的安全技术措施,需从静电安全控制、油气回收控制和装卸方式安全控制等几个方面着手。

三、薄弱环节控制的改进措施

铁路装卸运输系统安全薄弱环节的改进措施紧紧围绕铁路运记控制、调车安全控制、装卸方式安全控制、油气回收控制、静电安全控制等几个方面,可划分为:安全技术改进措施和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1、薄弱环节控制的安全技术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运记系统)

考虑铁路专用线行车的安全风险较大,为避免类似1999年12.4车辆冲突相撞事故的再次发生,仅从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管理控制是无法实现本质安全的更新,需要在作业机车上安装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实现对行车作业的联锁性控制,完善运记系统,能够实现事故的前移控制,实现监控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更新;也能够消除以下隐患:防止人失误影响下的超度运行、机车车辆溜逸、调车人员通过系统实现紧急情况下的制动等;同时运记系统能显示机车车辆的实际速度及限速,能显示机车操作的一些关键数据,操作人员能对照提醒,使其操作心中有数。2)增设调车安全管理系统

为保证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还要运用调车安全管理系统,它是以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为技术依托。调车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指挥中心、车站、车载和网络四大部分,该系统主要解决专用调车机车在固定调车场进行调车作业的安全防护。车载部分显示器可以图形方式实时显示调车作业状况,以表格方式实时显示调车 3

作业通知单和勾作业进度,以图标方式实时跟踪并显示调车车列在调车作业区所在位置。实时显示本机作业车列前方信号状态、调车限速、防护距离和平调信号控制命令等。并可以为调车作业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该调车安全管理系统从技术上消除目前铁路行车作业的如下隐患:尽头作业的防撞土档及引发掉道的隐患;站内两台以上机车交叉作业正面及侧面冲突防患;机车超速连挂作业时撞响钩隐患;向有车线超速推进作业的隐患等。3)依靠信息技术完善装卸工艺的安全性

为尽量减少装卸物质危险性的安全影响,改进并完善小鹤管集-散控制装车。油品装车集-散控制是储运系统提高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技术,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模式。分散控制是现场每个鹤位独立控制装车量,显示流量;实现对装车阀门自动控制。集中管理是对现场所有鹤位的控制单元进行集中监控。从而实现整个装车过程的监视和控制。此外,在每个鹤位均安装流量计,同时在每个鹤管本体均安装液位报警器,在安全控制条件的设定上,同时具备流量控制与液位控制的功能,不管是流量控制报警还是液位控制报警,系统只要接收到其中某一报警信号,均自动关阀停止装车,提高了油品充装的安全性。4)油气回收安全控制

轻质油品在装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油品的挥发,增加装卸作业的危险性。为解决油气积聚问题,降低污染和火灾危险性,就要运用油气回收装置,对轻质油装车时产生的油气进行回收。这样既可以解决安全问题,又可解决环保问题。

5)油品充装防静电安全控制

油品充装过程中,油品在管道中流动或进入槽车易产生和积聚静电。静电具有高电压、静电感应和尖端放电的特点,如果不作好静电导除,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目前在充装过程中,为提高装车速度,减少车辆滞停,往往装车流速增加,有时鹤管没有下到槽车底部,静电接地线没有压实或断开等。为防止静电积聚,首先应控制油品装卸流速,最大流速不宜超过4.5m/s。这样摩擦静电电荷能够及时的通过接地注入大地,危险性相对较小。其次,将鹤管伸入到槽车底部,装卸油时槽车内油品液面缓慢变化,装车过程有较充分的松弛时间,液面表层电荷能相对及时地逃逸。第三,应确保静电接地良好。装车作业的活动接地线作业前及时连接到槽车上,静电接地设施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及稳定性能。为提高静电导除的安全性,可将其纳入自动控制系统,即若没形成可靠的接地,装车仪表控制阀门自动调节甚至关闭。6)强化信息管理系统共享

目前的生产组织运行模式,主要存在部门间的配合协调不便,信息反馈不及 4

时,数据共享不充分,历史数据不可追溯性等现象,给系统带来安全隐患,既降低设备的利用率,又制约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铁路装卸运输的安全性,增强生产信息传递及沟通的效率,引进先进技术,强化信息资源共享,来保证生产安全非常有必要。

2、薄弱环节控制的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装卸人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现场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职责明确,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工作同岗位人员连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它是把企业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岗位的基本途径。

2)推进安全目标化管理

为了发挥基层班组安全目标管理的功能,注重安全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保证等5个环节。安全目标的制定要在铁路装卸运输系统总体目标指导下,要切合实际,形成个人向班组、班组向车间、车间向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的层次管理;安全目标的分解要着重于展开、逐个落实,使班组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能够简便化、统一化、正规化地展开,对具体目标要做到数据化;目标确定、分解后,就必须着重加强相互之间的责任感,激发基层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实现班组安全管理方法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安全目标的考核和安全责任制挂钩,要避免考核时重“硬”轻“软”的倾向,更不能以“硬”指标掩盖或取代“软”指标;必须有组织网络保证、物质措施保证等。3)细化行车作业直接环节的三向安全控制

目前铁路上针对调车过程环节已普遍推行“三向安全控制”法,对调车作业整个过程梳理出三方向的控制因素:①货运调度与行车调度之间联系脱节,可称之为横向因素;②值班员与调车员、调度之间,调车员与调度之间联系不及时、不彻底,可称之为纵向因素;③ 调度对调车员、调度和调车员对值班员联系不及时、不彻底,可称之为逆向因素。必须采取“横向联锁、纵向贯通、逆向提醒”的三向控制管理。横向联锁就是横向岗位及工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提醒、互相制约;纵向贯通就是从高岗位到低岗位,正确执行计划、命令,准确无误;逆向提醒就是低岗位及时向高岗位汇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由于联系脱节等情况造成盲目作业、无效作业、防溜措施不落实等问题;避免由于计划传达不清造成错甩错挂等。在行车环节通过落实以下具体措施实现现场的三向安全控制:①对现有的运记记录抽查分析,及时了解作业中调车员与调度配合及观速观距技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过程的偏差,追踪调车员作业信号的发送。②要求调车 5

指导不定期跟车作业,对有关调车现场生产信息的联络与沟通进行确认,对作业中有关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督。③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充分暴露作业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对照采取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生产自控能力,把握住现场主动权,实现班组联防互控。

4)紧抓行车安全的关键要素,保证作业过程安全无差错

为深化行车作业动态管理,实施全过程和关键要素控制,使作业过程整体管理得到提升,确保行车安全无差错。应在以下关键要素控制方面做好努力:①“关键人员”控制。对作业不放心人员和事故频发倾向者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教育,从操作技能上进行现场再培训,利用加强监护提醒的方式减少作业违章违纪发生的频率。②“关键时段”控制。对危险易被扩大的关键时段,对上班第一批和最后一批行车计划,中午或午夜后的第一批行车计划进行重点追踪,通过运记分析与追踪,保障该特殊时间段的作业规范程度,有效控制班中违章违纪现象的发生。③“关键作业区域”控制。对信号无联锁作业区和平交道口等位置采取重点控制,落实一些特殊措施,如严格控制速度、一度停车确认等,关注该区域的所有信息,及时联系沟通,做到从作业源头、作业过程、作业环境联合控制。5)强化装卸区用火监护管理

在油品装卸区域是储运系统重要的甲类防火区域,对装卸的环节控制的管理措施,主要从防火防爆层面进行规范。在铁路装卸运输系统内,加强现场施工过程管理的同时,还应做好现场用火安全控制。施工用火是一项最常见和十分危险的作业,施工用火安全管理既涉及到承包商、又涉及到项目所在车间,又与施工用火人、安全监护人、审批人确认安全措施、安全分析、监护等监督检查密切相连,完善用火安全控制,消除用火环节的疏漏,是用火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使用火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在一定的标准和有效监督之下。实现用火系统安全控制,使安全责任明确,从源头消除了用火不安全隐患。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铁路装卸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分析,确定了要解决的铁路装卸运输作业的安全控制问题,并针对系统安全薄弱环节,分别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重要方向论述了改进措施。指导专用线平面调车环节和铁路装卸环节的事故预防管理,达到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预防事故和超前控制事故的目的。同时找到现场影响安全控制的主要问题和改善安全控制的有效手段,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申报交通安全示范单位主要事迹下一篇:写校园春季运动会加油稿